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狮城舌战

_8 (现代)
她也很秀气,容易动情,和我的性格有很多相像之处。而今,我病了,
她也病了,却不能去看她,觉得有些难过。
和队友通电话,得知他们已代我向姜丰问候,他们联名写了一封信,
第一句便是“长海一日,文科楼十年”,他们真行,把他们盼望姜丰回来的
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实,他们也该知道我盼望回归的急切心情啊!在忙
碌时,常常梦也要梦到清闲,可真正清闲时,却总感到这个集体,有一股极
大的拉力,把一颗游离在外的心拉回到自己的怀中。我想我们应该取胜的,
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团结的集体,有这样一种坚实的团队精神。
×月×日 多云
下了好几天的雨,今天总算有了个不冷不热的天气,感到了一阵舒畅。
又逢严嘉过生日,便好好地准备去庆祝一番。
辩论队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色,严嘉是个讨人喜欢的小伙子。
他没有很多的书生气,却读书读得特棒;他的口才很好,却又往往很虚心。
当我碰到难题时,总喜欢向他讨教。
他的寝室挤满了朋友,除了辩论队的队员以外,还有我们都熟识的参
加选拔的一些同龄人。我们坐成一圈,又吃菜,又喝香槟,很温馨,也很惬
意。“以后我们能这样聚在一起吗?”我问,总以为曲终必将人散,“别那么
伤感”,他们安慰我。想想也是,《论语》上讲过,“道不同,不相为谋”,如
今,我们志同道合,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分开呢?我们举杯为严嘉庆贺,也为
我们的友谊干杯。

季翔坐在我的旁边,我们谈了不少,从辩论谈到学生会的工作,从复
旦谈到社会。季翔是个极为沉稳的男孩子,有着健康的肤色,他是我们当中
最好学的一个。很早就听到过他的名字,以为是个遥不可及的名人,而今,
我们却成了朋友。我们都认为,现在为什么学生工作难做,主要是因为缺乏
一种责任感,其实,我们已经为自己是个复旦的学子而骄傲,为什么不让自
己为复旦创造一些辉煌呢?在今天,很多人以为得到了钱,有了闲适的生活
就是快乐,却又在这样的快乐中迷失了自己。责任感是不可丢弃的,如果我
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感,就不会抱怨学校如何如何,校园文化如何如何了。
大家快乐地交谈着,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快乐的一些事情,可今晚是快乐
的,并且,我们都要微笑着去迎接明天的挑战。
×月×日 晴
这几天晚上,每天郁辩论一场,最佳辩手该属于张谦。
训练的时候,张谦坐在我旁边,我们之间的话也好多,张谦很聪明,
反应极快,很得辩论要领。
我佩服他的辩论技巧,更佩服的是他一如既往的训练态度。不久前,
我们确定了赴新加坡比赛的正式队员,我和张谦属于候补队员,但这并不影
响我们的训练热情,尤其是张谦。
他的家在湖南,如果不是训练,他早回家,家中有近90岁的老祖母,
还有盼他回去的父母。可是,他知道辩论队需要他,他没有提出回家的申请,
而是作为陪练队的主力队员留了下来。
今天晚上的辩论精彩极了,张谦的四辩一气呵成,他又极妙地运用了
不少战术,“我再一次回对方辩友”,“我第三次问对方辩友”,弄得正式队员
们吃力地招架,王老师俞老师都表扬了张谦,还说上新加坡要用张谦的策略
呢!其实,我也走过一段较为迷茫的日子。当被告知自己是候补队员,去不
成新加坡参赛时,也曾有过沉重的失落感。今天看来,这都算不了什么,就
像一只油灯在白天不显光亮而晚上离不开它一样,个人的得失实在是微不足
道的。辩论是集体的事,得胜也是集体的荣耀。所以我很坦然,也由此更欣
赏张谦。
×月×日 雨
以前季翔告诉我,他考复旦是因为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88年复
旦在新加坡大专辩论赛的精彩表现,于是辩论成了他要圆的梦。而今天,我
们又看到了一个圆梦的女孩,她是刚军训回来,还没沐浴过复旦日月光华的
92级新生。她给我们辩论队寄来了一张明信片,告诉我们她很为我们骄傲,
她也如季翔一样慕名考入复旦,并预祝我们取得成功。这是一份很大的鼓励,
看了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说真的,参加辩论队以来,有太多的人对我们倾注了关怀和期待。走
在路上碰到朋友,他们会问我们训练得怎样,需要些什么;碰到老师,他们
又会鼓励我们好好干,为复旦争光。昨大,团委和学生会的老师冒雨来看我
们,还搬来了好几箱饼干,为我们“加油”。校领导也多次来到我们训练室。
至于我们吃饭、借书,更是处处不会碰壁。因为我们是一支特殊的队
伍,是杨校长要求“拿冠军”的队伍。
背负着沉甸甸的关怀和殷切的希望,霎时又有了高中考大学“搏一记”
的冲动,而心中明明白白地知晓,这次的意义远比考大学重要。除了努力,
真的无法再去想别的事情。所以我真心盼望我的队友们能夺魁,能实现我和

张谦、我们辩论队、我们复旦人共同拥有的梦。
张谦、我们辩论队、我们复旦人共同拥有的梦。

×月×日 晴
每天晚上,国际政治系研究生的到来总给我们一阵新鲜的空气。我觉
得自己很喜欢他们,虽然他们长我好多岁。
刘建君是个很有特色的男孩,他们都叫他
Mark,他说话山东味浓浓的,
也有山东人的豪爽,林老师任命他为陪练队的队长。刘队长干事极认真,每
天负责组织同学来辩论,还参加讨论,而且他的四辩畅快淋漓。他也如张谦
一样,推迟了回家的时间。
唐豫鹏,是我们学生会的前任副主席,所以和他在一起觉得很亲切,
他辩论时反应很快,辩词常像一发发炮弹。
还有徐勇、李经中、马文运..他们都放弃了暑假中既定的计划,来
做磨刀石。
今天,曾峻还带来他的女朋友,并且一起上场做了陪练队员。我挺佩
服他们的。在卡拉
OK厅、舞场充斥着温馨的时候,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
实在是“不落俗套”。
和他们做朋友很是愉快,他们懂得很多东西,他们也给我带来了不少
快乐与勇气。
一样是年轻人,我就觉得他们少了许多市侩气,他们很超然。辩论队
需要他们,他们就来了。不顾天气炎热,不计较招待他们的只是一杯香茗。
社会上对年轻人还是有偏见的,以为年轻人只知赚钱,只会享乐。就
如以往各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当今的时代也不乏走在时代前列、为国报效
的年轻人。各个时代赋予了年轻人不同的使命,为什么人们就看不到年轻人
同样有着滚烫与火热的心呢?
我很幸运,拥有这样一群出色的朋友。
×月×日 晴
回到家已是凌晨一时了,在床上辗转反侧,兴奋得难以入睡。我们辩
论队夺魁回来了!
冠军!冠军!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战果,这个梦终于实现了。这些天
来,老是睡不好觉,等待着来自新加坡的消息。从张老师那儿,从电台里听
到队友们过关斩将的消息,就会让我高兴得多吃一口饭。今天早上,又从电
台听到好消息“复旦大学辩论队获得1993年国际华语辩论会冠军,蒋昌
建同学获得最佳辩论员的称号”,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晚上去机场迎接,熟悉的身影又映入眼帘,看见他们真想冲上去抱住
他们。可我们,只是紧紧地握手。不用讲太多的话,所有的期待,所有的兴
奋,已在那一刹那成为无言的交流。严嘉把他的花送给了我,他们还从新加
坡带了一束紫色的“毋忘我”给张老师。
我们终于没有让复旦人失望,我们终于成功了!
此时,在我心中涌动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冠军代表的是荣耀,
可为了这辉煌的一刻,我们又付出了多少呢?很多次的失眠,为的是辩论,
甚至梦中也在辩论;很多次的沮丧,为的是不成功的练习,但沮丧后的便是
崛起奋进。老师们顾不了家,昌建顾不了母亲,严嘉顾不上发大水的家乡..

这样的付出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是出于对事业的追求,对复旦的爱。
这样的付出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是出于对事业的追求,对复旦的爱。
终于,辛苦而又光荣地走完了这一程。
曾经,想做一朵娇艳的花儿,充满芳香;如今,想做一棵树,不矫揉
造作,只是挺拔向上,扎实地镌刻每一步成长的足迹,成为栋梁。
我还年轻,所以我说我实在是幸运,这一程的收获如同甘美的醇酒,
令我一生都享用不尽。这一程中有许多回忆,会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鼓励
我向前。
这世界上其实是有永恒的,我懂得此间的真意。
甬道,长长的,我总认为它不该有尽头。延伸、延伸,会与我的人生
之路交汇,再延伸。
流逝的是岁月,挥不去的,是那一片情..
辩论忧喜录
张谦
一直想把这段日子忘掉,不知道为了什么缘故,也许仅仅因为已习惯
平凡和松散的我,无法承受这么强烈的刺激和动荡。于是结束训练,队友们
启程赴新加坡之后,我便急匆匆地赶回湘江河畔的家里,想去找那“涛声依
旧”的感觉。在家的10天本打算要大肆“挥霍”一番的,懒觉要睡个足,
武侠小说里的奇险风云也要饱览无遗——希望能藉此冲淡四个月堆积下来的
那么多沉重的记忆。
然而这几个月的日子竟像在我心中投下了一团酵母,一回到家里便不
可收拾地发起酵来。每天早上八点左右总会被头脑中的阵阵乐曲惊醒,我听
得清清楚楚:那是我们几个在文科楼训练室里打地铺时,每天早上用来作闹
钟的新加坡辩论赛的“赛前进行曲”。这还是王老师特地为我们从录像中翻
录下来的。于是很容易又会回想起昌建是如何吊嗓子,季翔是如何不情愿地
揉着惺松睡眼,严嘉又是如何僵尸般地直躺。我知道,睡懒觉的福份已经被
四个月的训练剥夺了,代之而来的却是失眠。这很像准备辩题的那些个晚上。
熄了灯,睡下了,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道德”、“温饱”之类的概念,不由
自主地在思想中航行,而且还会像章鱼一样地伸出很多的软足,使一个个概
念间有了纷繁复杂的“逻辑联系”,又一场辩论便在这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拉
开了战幕。
白天呆在家里的首要任务就是读武侠小说,因为这是最容易集中注重
力的,有了郭靖、黄蓉作伴,思想大概不再会信马由缰地又跑到了辩论场上
去。可恶的是季翔从新加坡寄来的一张明信片把武侠小说这道防护栏冲了个
荡然无存。他居然告诉我决赛的评委中有金庸!任何一个有过辩论经验的人
都知道,弄斧就要到班门。用金庸的话来攻击对手,打动金庸这个评委是再
好不过的了。一下子手中的《天龙八部》不再是一部简单的武侠小说,而成
了一本“金庸语录”,我觉得如果不能从这部书中找出可在辩论中大打出手
的重磅炮弹,那简直是对自己的否定。这种心态之下读武侠小说还会那么兴

趣盎然吗?所幸的是,我想到了在“人性本恶”的辩论中《大龙八部》中的
“四大恶人”是极好炮弹,算可聊以自慰。
趣盎然吗?所幸的是,我想到了在“人性本恶”的辩论中《大龙八部》中的
“四大恶人”是极好炮弹,算可聊以自慰。
25日在新加坡开始第一场比赛,接下来是27日、29日的两场(如
果前两场都赢了的话)。但是在29日之前我一点消息都没得到,我居然还
十分地心安理得。我自有我的理论:倘若赢了则要准备后天的比赛,自然会
忙得焦头烂额,电话是决计没空打的;倒是输了的话,就只能在那边游手好
闲,打电话的时间有的是。因此没来电话不正是好兆头叫?直到29日晚,
我正忙着打点行装(次日就要疲于奔命地赶回上海了),才听到电话铃声响
起,王老师在遥远的南方平静地对我说:“我们赢了。拿冠军了。”我问姜丰:
“激动吗?”她说不激动,就觉得应该是我们赢,只能是我们赢。我也一点
不激动,我也这么想。
这就是我10天的暑假。不管我走得多么远,藏得多么深,我都甩不
掉辩论,忘不了辩论,并且最终还要归心似箭地回到另一个家——辩论队里
去。
辩论队的四个月,这是段忘不掉的日子,是段无法绕过去的记忆。
到校后辩论队有很多工作要总结,分配给我写“辩论队大事记”。找出
笔记本、日记本,一天天地翻检,不放过任何一个闪亮的日子,任何一点美
丽的记忆。但我越来越发觉这个工作的难做,这段记忆太沉重了,四个月中
的每一天都浸满了我们的汗水,都回响着我们的笑声。它简直像一个巨大的
黑洞,只要一走近它,就会被吸进去,无法自拔,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了这么
一群人,这么四个月。我想这就是复旦给我的烙印,让我永远记得我曾经为
复旦拼搏,我曾经这复旦骄傲。
我想,辩论队不该搞个“大事记”,辩论队里全是些平凡的小事,而最
后的辉煌不过是几个月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必然结果。水到渠成的事原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言。对于辩论队的感受也是如此。熟知不等于真知,在
别人看来我们的感受也许只是几个练辩论“走火入魔”了的人在痴人说梦。
硬要说感受,我就会想起王老师的一句话。那是有一次队里有好几个
人因生病而“前仆后继”地倒下了,而王老师却依然健康地挺立着,“我自
岿然不动”。这时王老师问我们:“你们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我记住
了这句话,因为无论是在辩论技巧上、个人素质上还是相互感情上,四个月
的经历都在告诉我这个道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一 少年不识愁滋味
进大学不久就遇上学院里的新生辩论赛。在中学就有过辩论经验的我
要披挂上阵了。”到复旦去辩论!”这对于中学时代的我,就像能和马拉多纳
同场踢球一样崇高,因为88年亚洲大专辩论赛上的一场“儒家思想不可以
抵御西方歪风”已在我心中将复旦建构成了辩论的“圣地”。请来指导的高
年级学兄告诫我们:“辩论是游戏。在复旦尤其是这样。”
第二年当我有幸代表复旦参加白猫杯上海市大学生辩论赛时,我已不
记得这句话了。那时候的感觉多好!才一年级,我们竟然代表复旦去辩论了。
我眼里辩论的庙堂是那么的狭窄,一下子就可以被我膨胀的信心塞满。

我们仿佛觉得辩论这头守卫着复旦的荣誉的“阿罗汉神兽”已能被我
们驾驭自如了。我们还要驱使着它去攻城略地,再为复旦建功立业。赢了两
场之后,更觉得在我们嘴边挂了那么久的复旦的光荣与梦想竟像就要实现了
一般。
我们仿佛觉得辩论这头守卫着复旦的荣誉的“阿罗汉神兽”已能被我
们驾驭自如了。我们还要驱使着它去攻城略地,再为复旦建功立业。赢了两
场之后,更觉得在我们嘴边挂了那么久的复旦的光荣与梦想竟像就要实现了
一般。
一年之后在春末夏初这个季节,复旦园又为系际辩论赛而躁动起来。
印象中又多了那么多场的辩论,但感觉仍是如此,复旦的辩论真的就是这个
样子,就像中国的足球,参与的人成千上万,但马纳多拉就是一个也出不了。
想想88年的那支队伍,只好慨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了。
我们总想,辩论这游戏玩得差不多了,胜利的辉煌和失败的残酷都如
过眼烟云,我们已算深晓个中滋味。还能有多少花头,总不成再来一次新加
坡的大专辩论赛吧!因此当93年的春天,听说复旦又要代表大陆参加新加
坡大专辩论会时,我觉得是命运在开玩笑。
二 众里寻他千百度
在得胜归来的总结会上,谢遐龄教授讲出了复旦夺魁的“独门暗器。
——搏兔精神:就像一支猛虎,对待小小的一只兔子也会拼尽全力捕之而后
快。复旦在对待辩论赛时就像是老虎用上了捕兔之力。
学校组织的选拔赛真是狮子大开口,直欲将全复旦的乐辩之才一网打
尽,然后再好好地来一番挑肥拣瘦的淘汰,希望能逮住几个可塑之材,好让
专家团里的三十几位教授、学者们精雕细琢,争取慢工出细活,能造就出一
个无愧于复旦荣誉的辩论队来。
因此尽管学生们都知道进了辩论队就是“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
少不了要被教练、专家们“拳打脚踢”、“刀砍斧劈”,仍是一个个都拿出了
程门立雪的劲头,硬生生地想有这么个机会去任人宰割。
选拔赛报名的人趋之若鹜。
我只觉得是一种不由自主的驱使。原以为等新加坡的辩论简直是件守
株待兔的事,而如今这只兔子竟真的来了,我就是搬起这棵树也得让兔子撞
上去啊。
一旦参加了选拔就真叫骑虎难下了,谁都没有想到五轮选拔赛对人的
考验竟胜过了以往所有辩论所能带来的痛苦。
第一轮演讲赛虽是轻松过关,但已能从一百多名同学或是慷慨激昂,
或是磕磕绊绊的陈辞中感受到复旦学生中蕴藏的火山一样的能量和热情。而
接下来的是一场比一场艰难的比赛。
两人对辩只给了三天的准备,只好孤注一掷,自己给自己批了个“全
脱产”,总算功夫不负。
第三轮的四人组队直逼得人忘乎所以。尽管有近一周的时间,但准备

起来便如白驹过隙,一点不顶用。先是查资料,请教专家,诚惶诚恐地想临
时抱佛脚,得点真传。四个人废寝忘食地讨论完了,自己还得夜不能寐地思
前想后:如何才能崭露锋芒,博得专家赏识。之后写辩辞时更是搜索枯肠,
搁笔后会有油尽灯枯的感觉。好在看到3108教室里人头攒动时能够自我
膨胀起来,辩了个痛快淋漓。
起来便如白驹过隙,一点不顶用。先是查资料,请教专家,诚惶诚恐地想临
时抱佛脚,得点真传。四个人废寝忘食地讨论完了,自己还得夜不能寐地思
前想后:如何才能崭露锋芒,博得专家赏识。之后写辩辞时更是搜索枯肠,
搁笔后会有油尽灯枯的感觉。好在看到3108教室里人头攒动时能够自我
膨胀起来,辩了个痛快淋漓。
常可以看到那些在孩子群当中威风八面,山大王一样的孩子头,到了
严厉的父母面前,所有的豪气和勇力只变成了几个寒噤,连抗争的想法都没
有了。我们八个自以为是得胜之师的游侠少年在第五轮当中就尝到这种滋
味。
第一阶段笔试。在国政系一个会议室的圆桌上展开,专心致志地对付
那份叫“百科知识测验”的考卷。感觉真是叫“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而
且我们都是不会水的人。因此但凡在记忆中寻着了一根救命稻草,便忙不迭
地抓牢,希望能带我到胜利的彼岸。《等待戈多》的作者是谁?康德“三大
批判”的第二部是什么?《江村经济》是谁写的?当时真讨厌这些陌生的名
字。第二阶段面试。文科楼的1004房间,十二张沙发围成“门”字形,
像十二星宿摆下的阵势,各由一位教授坐镇,自有一股不可名状的威严。我
们则一个个依次滑进这个阵营当中接受最后的考验。
这些专家们早已不是什么慈眉善目的师长了,这在辩论选拔时我们便
深有体会,而此时要指望某专家能对你青眼有加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聚合着
知识宝藏的十二位专家,你只能觉得自己是个身无分文的流浪者,只是出于
无奈才大言不惭地将自己那点鸡零狗碎的“学问”交待出来。出来后大家所
共有的是一种崩溃感,如同滑铁卢之后的拿破仑。从四轮选拔中千里走单骑
一样地杀出来,本以为自己蛮是那么回事了,怎么一下子又变得好像不名一
文。我们都很愤愤不平地认为专家们过于刁钻的提问起了摧毁我们信心的作
用,这不利于我们的成长。
接下来的任务是等候判决。我敢说这是我经历过的最揪心的时候。
深深地觉得我是个幸运儿,尤其是四个月之后当冠军奖杯已摆在了复
旦的陈列室里再来回顾的时候。我记得杨福家校长常说的两句话:“一个大
学好不好,就看她能否给青年人提供机会。”“机会只给有准备的头脑。”复
旦把一个好机会给了每个人,而我很幸运地把握住了,就像一个喜爱在海边
玩耍的孩子,幸运地拾到了一个美丽的贝壳。他的幸运在于他走在这么一个
海滩上,他面对着这样的一片大海。我们觉得不是我们拾到了贝壳,而是这
片海洋——复旦——选择了我们,她把责任交给了我们。
三 雄关漫道真如铁
以我们当时的虚弱要到新加坡去夺魁,无疑是件“挟泰山以超北海”
的事情,救治的办法只能是“恶补”,希望四个月下来我们能成为安泰一样
的巨人,只要靠着复旦这位大地母亲身上,就可以力拔山兮气盖世。
于是我们首先感到的是:辩论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场游戏。辩

论赛也上升成为了各大学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而不再只是一场口舌之辩。
论赛也上升成为了各大学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而不再只是一场口舌之辩。

“德者,得也。”可见这绝不是一日之功。当年禅宗的弟子入门后总要从
劈柴、担水之类的粗活做起,有所谓“生活禅”,才可得以登堂入室。辩论
上的修炼亦复如此。世事洞明皆学问,教练对我们的训练也是从生活中的点
点滴滴做起的,而且时不时要来那么几下当头棒喝。
印象最深的是5月20日到本部公开表演的那一次。正好是开始集训
的一个月之期,经过准备,集训队和由另外四名同学组成的陪练队又来到3108教室公开表演。热心辩论,关怀复旦名誉的同学们憋足了劲要看看集
训队的风采,3108教室再次爆满。可惜的是,我们四个人自以为春风得
意马蹄疾,到了场上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辩得很勉强;更不足取的是好几次
出现了口误和有人身攻击之嫌的语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嘘声便成了我
们当晚收获最丰的东西。之后,集合到党委宣传部的小楼里召开整风会议,
俞老师真的来了当头棒喝,终于使我们明白,完整地尊重他人的人格是赢得
任何胜利的前提。辩论队里从此有了新的作风:迎来送往,端茶倒水,举止
言谈,要处处不忘尊重他人。
思而不学则殆。辩论是人格气度的较量,也是知识的竞赛。辩论队建
立了自己的小书库,精读、泛读的书分门别类。泛读的书常是半小时浏览,
半小时讨论;或是六个人一人看一本、评一本,真算得是“好读书,不求甚
解”。精读书留作“家庭作业”,我们便借着宿舍晚上不熄灯的优势,“夜读
《春秋》”,房间里读经诵典之声不绝于耳。到了次日要读书汇报或考查之时,
更是活脱脱要拿出悬梁刺股的劲头来。读《孙子兵法》时,我们运筹帷幄,
读《老子》时,我们坐而论道,读《论语》,我们又之乎者也。所谓书山有
路勤为径,我们便是这样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当中觅得了一条
探宝之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