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狮城舌战

_3 (现代)
时间:8月25日晚7∶00。地点:新加坡广播局演播厅。辩题:“温
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剑桥大学队四名队员身着漂亮的晚礼服,气
势不凡。反方复旦大学队四名队员西装革履,镇定从容。一场不是决赛的决
赛拉开了序幕。对反方复旦大学队来说,这是一场有准备之战,出国前就准
备了五套稿子。然而,当他们在新加坡看到辩论会资料时,着实吃惊不小:
剑桥大学队四名队员中有三名博士生,其中两个已读三年级,其年龄总和比
复旦队高出22岁!剑桥大学素有辩论传统,来者不善。加之其领队和一名
队员还是复旦校友,也可称之为“海外兵团”了。
“对手强劲,把初赛当成决赛来打!”领队兼教练俞吾金教授和顾问王沪
宁教授迅速制定战略战术。面对强劲的对手,复旦队并没有气馁,而是对对
方的实力作出了冷静的分析。
剑桥队虽然有上述优势,但其弱点也是明显的:一是队员的学历都很
高,观点难以统一起来;二是年龄大了反应未必会很敏捷;三是就辩题“温
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来说,正方存在着较大的逻辑困境。通过上述分析,
队员们心里踏实了。
针对对方的实际情况,复旦队确定了抓对方逻辑矛盾、猛攻其理论弱
点的战术。
连续三大,复旦大学队全体成员闭门不出,婉拒了一切宴请,详细地
从正方角度分析了可能建立其论点的3套方案。
辩论开始了,正方一辩果然气势不凡,一气向反方提出了10个问题,
话题的中心无非是:没有温饱,何以谈道德。后来评判团这样评述:“剑桥
大学队一开始就有如虹的气势...”
复旦一辩姜丰不为所乱,不慌不忙地阐明了反方的基本立场:温饱不
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人类在任
何时候都能够谈道德,在走向温饱的过程中更应该谈。姜丰反诘道:“今天,
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
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姜丰“谢谢各位”的话音刚落,马
上引来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接着,复旦队二辩季翔有力地揭露了对方立论中的诡辩术,即对方用
“生存”取代“温饱”,把命题偷换为“生存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三辩严
嘉密切配合,从“饱暖思淫欲”的古语入手,阐明温饱并不会使人们的道德
水准自然而然地提高,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反而会衰退,古巴比伦王国、罗
马帝国不正是在物欲横流中毁灭的吗?
在复旦队队员的凌厉攻势下,剑桥队辩手之间频频出现矛盾,他们试
图把人类的全部生活状态都装入到“温饱”这张“饺子皮”中去,事实证明
是有悖常理的。严嘉幽默地称他们的理论为“肠胃决定论”。确实,人吃饭
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仅仅是为了吃饭吗?
在自由辩论中,正方剑桥队越来越被动,三辩急了:“对方没有驳倒我

方论点,说明我方论点成立。”反方复旦队二辩季翔快速反应:“如果你认为
观点成立就成立,那还要场下那么多评委干什么?”三辩严嘉幽默地说:“按
照对方辩友的观点,那么裴多菲的《爱情与自由》诗就要改成‘爱情诚可贵,
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两者皆可抛’了!”在自由辩论8分钟时间内,
反方复旦大学队由于引经据典、出语幽默共获得了15次掌声,而正方只有
两次。
方论点,说明我方论点成立。”反方复旦队二辩季翔快速反应:“如果你认为
观点成立就成立,那还要场下那么多评委干什么?”三辩严嘉幽默地说:“按
照对方辩友的观点,那么裴多菲的《爱情与自由》诗就要改成‘爱情诚可贵,
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两者皆可抛’了!”在自由辩论8分钟时间内,
反方复旦大学队由于引经据典、出语幽默共获得了15次掌声,而正方只有
两次。
深受新加坡舆论界赞赏的复旦大学队四辩蒋昌建开始总结陈词:“..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100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
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
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又是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观众从蒋昌建陈词中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更是一种
崇高道德的穿透力。
评判团代表称反方复旦大学队引经据典、上下古今、妙语如珠、出口
成章。
《新加坡新闻》发表了这样的评论:“刀来剑往,字字珠玑,在一场精
彩的有关道德与温饱的论战中,复旦大学队以翩翩的风度,严谨的议论,击
败阵容强大的剑桥大学队,进入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
新加坡舆论界普遍看好复旦代表队具有“冠军相”。
唇枪舌剑,雄辩滔滔,又一场关于艾滋病
的精彩论战。新加坡舆论称复旦队四位辩
手各有风格但不失默契,整体表现出其特
有的书卷气
初战告捷。
然而,复旦大学队教练俞吾金、顾问王沪宁却向四位队员表示了三个
字:不满意。其理由是没有彻底贯彻教练意图,没能抓住对方的核心观点反
驳。
队员们心中很清楚,这是教练顾问在向他们敲警钟:骄兵必败。
半决赛,复旦大学队将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队交锋。悉尼大学队是在
战胜马来亚大学队而进入半决赛的,其一辩和四辩陈词从容,说理透彻,四
位队员的配合也比较默契。记得1988年第二届亚洲华语大专辩论会时,
复旦大学队以3∶2的比分险胜马来亚大学队。而这次马来亚大学队输给了
悉尼大学队,足见悉尼大学队实力不可小视。
半决赛的辩题是:“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复旦大学队运气并不好,在半决赛抽签中,又抽到了反方:“艾滋病是
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艾滋病的传播,可以通过同性恋、性滥交,以
及血液传染等途径,这些都有利于正方。但这里也有很大的漏洞,它把两个
问题对立起来了。其实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而现在你要说
是医学问题,就不能说是社会问题。反之亦然。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都有一定
困难,但比较而言,正方稍有利。
怎么办?教练俞吾金和顾问王沪宁商量后,觉得当务之急是立即调整

反方立论的底线,使之更合乎情理。从反方辩题“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
医学问题”出发,王沪宁、俞吾金提出了“社会系统工程”的概念:判断一
个问题属于什么性质,有三个标准,即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又是通过什
么途径传播的,最后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通过什么途径。根据这三条,可
以认为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在整个社会系统工程解决艾滋
病的过程中,包含了医学这一途径,但这并不能说明它是一个医学问题。这
样,在肯定艾滋病是社会问题的大前提下谈医学途径,我方等于居高临下地
包容了对方的立场。
反方立论的底线,使之更合乎情理。从反方辩题“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
医学问题”出发,王沪宁、俞吾金提出了“社会系统工程”的概念:判断一
个问题属于什么性质,有三个标准,即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又是通过什
么途径传播的,最后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通过什么途径。根据这三条,可
以认为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在整个社会系统工程解决艾滋
病的过程中,包含了医学这一途径,但这并不能说明它是一个医学问题。这
样,在肯定艾滋病是社会问题的大前提下谈医学途径,我方等于居高临下地
包容了对方的立场。
严嘉的理解是正确的。在准备半决赛的过程中俞吾金教练和王沪宁顾
问曾向队员们授意:尽量超出医学领域去辩论,少讲不是医学问题,多讲是
社会问题;这场半决赛防守是很困难的,要打“攻势足球”,充分运用技巧,
如类比、形象化说法,包括幽默,甚至诡辩、偷换概念等;还要充分运用资
料。
8月25日晚,复旦大学队与悉尼大学队的交锋拉开了帷幕。
辩论开始后,悉尼队的一辩和四辩死死守住“艾滋病是由
HIV病毒引
起的,因而只能是医学问题”的阵地,复旦队队员用“千万不要让大象在杯
子里洗澡”、“如果一个医生参加了婚礼,能说婚礼就是医学问题吗?”这样
的比喻来调侃对方,并向对方提出了“医学能解决贩毒和吸毒吗?能解决同
性恋吗?能解决艾滋病引发的道德、人权问题吗?”等一系列问题,博得了
听众的不少掌声。
在半决赛中,反方复旦大学队抛出了大量的资料,如根据美国有关资
料,对相当数量的人作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的传染过程与
同性恋、吸毒这些社会问题有关,一下子就动摇了正方“艾滋病不是社会问
题”这一论点。
“陷阱法”是辩论中常用的方法。这场半决赛反方复旦大学队就设了一
个很有效的陷阱:复旦二辩季翔问道:请问正方辩友,今年艾滋病日的口号
是什么?正方四位辩手面面相觑,为不致于失分太多,对方一辩只能立起来
瞎猜一气。复旦二辩季翔马上接口说:“错了,今年艾滋病日的口号是‘行
动起来,时不我待’,对方辩友连这都不知道,难怪谈起艾滋病来还这么不
紧不慢的啊!”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正方自己撞到反方的枪口上。正方说中国几年
前有刊物介绍找到了一种根据中药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反方四辩蒋昌建马上
接口说:不对,我们中国现在最有权威的艾滋病研究专家之一康来仪教授认
为,正方辩友刚才讲的那种方法并没有得到证实。
使得正方再无招架之力。
评判团代表评述这场半决赛在内容上双方势均力敌,但在语言上、技
巧上,复旦大学队则占有明显优势。
《新加坡新闻》这样评论道:“复旦大学的代表经过两场辩论后,都各
显出自己的风格,女将姜丰不温不火、非常亲切,季翔严肃理性,严嘉口齿
伶俐而蒋昌建成熟稳重。四位代表虽各有风格但合作起来也不失默契,整体
表现出他们特有的书卷气。”
与此同时,台湾大学队先后以3∶2的相同比分险胜香港大学队和新

加坡国立大学队,也闯入了决赛圈。
加坡国立大学队,也闯入了决赛圈。
风云际会,鹿死谁手?
第二次较量,复旦大学队重演历史。杜维
明教授赞扬复旦队配合默契、错落有致、
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体现了“流动的整
体意识”
五年前,复旦大学队狮城圆梦。今天,能不能让历史重演?
五年前,台湾大学队饮恨狮城。今天,能不能梦圆雪前耻?
新加坡新闻媒介把决赛炒得沸沸扬扬。
复旦大学队的四名队员有些陶醉了:台湾大学队与香港大学队、新加
坡国立大学队的两场比赛都以3∶2险胜,可谓如履薄冰。
王沪宁、俞吾金则要清醒得多:就总体实力而言,复旦队虽强于台大
队,但从各方面看,台大仍然是一支有潜力的队伍:一方面,台大有辩论的
传统,并且又是第三次参加大专辩论赛,实战经验比较丰富,辩论技巧也属
上乘;另一方面,该队的三辩和四辩在场上反应较快,又善于表现自己,尤
其擅长以情动人,对听众有相当的煽动力。而且辩题、评委、观众、临场发
挥等因素制约着比赛,胜负尚难以预料。
果然不出所料,决赛辩题“人性本善”,抽签结果,复旦大学队仍是反
方,真可谓“一反到底”。复旦队原先准备得比较充分的是正方,而现在却
必须以“人性本恶”来立论,自然又增加了困难。所以一抽到正方,台大队
的领队兼教练林火旺副教授就笑逐颜开,似乎已稳操胜券了。
决赛前夕,决赛的战略战术真是伤透了王沪宁、俞吾金的脑筋。由于
过度疲劳,俞吾金两眼充血,王沪宁感到心力交瘁。然而决战在即,运筹帷
幄万不能有半点闪失。
作为联络员和辩论队一起赴新加坡的复旦大学人事处处长张一华,在
那紧张的日子里,样样杂务事干在前,买饭、抄稿、占位子,真把他累坏了,
掉了好几斤肉。队员们说他是一位“非常勤恳、非常周到”的老师。
王沪宁、俞吾金深思熟虑,对作为反方论题“人性本恶”的基本论点
作了三次调整:在赴新加坡之前,复旦队对“人性本恶”的辩题已作了一些
准备,但当时的陈述词的格调是比较低沉的,其中有“究竟历史上的哪一页
是用玫瑰色写成的?”这样的句子,这可能会使人觉得,把人性看得漆黑一
团,悲观主义的色调太重了,不利于听众接受。在新加坡的赛前准备中,起
先又过多地考虑了辩词的可接受性,大量增加了教化和人性后天向善的内
容,但这样一来,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人性本恶”这个辩题反倒显得语
焉不详了。在反复斟酌的基础上,复旦队在立论中引入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
断两个层面:在事实判断上,理直气壮地肯定人性本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价值判断上,又竭力主张通过好的教化引导人性向善。
复旦队还把“恶”定义为“人的欲望的无节制的扩展”,把“善”定义
为“对人的欲望的合理的节制”,积极倡导抑恶扬善的思想。经过这样的改
动,复旦队立论不仅简洁明了,十分严密,而且具有了广泛的可接受性,为
了在决赛中掌握主动权,还决定采用“连续追问、攻其要害”的新战术,务
必使对方“就范”,跟着复旦队的思路走。

王沪宁、俞吾金鼓励队员们: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智商的竞争。从已有
多场比赛看,你们的智商要高出台大辩手,战胜他们应该有信心。
王沪宁、俞吾金鼓励队员们: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智商的竞争。从已有
多场比赛看,你们的智商要高出台大辩手,战胜他们应该有信心。
辩论开始后,正方一辩在表明观点时引用了康德“人有理性”的一段
话。就在同一时间,反方复旦二辩季翔、三辩严嘉各自递给一辩姜丰一张同
样内容的卡片。姜丰会意,在表明观点时首先指出:对方辩友爱谈康德,那
就让我们来看看康德是怎么说的吧。康德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会行恶,有时
是由于人的天性,有时是由于人的自私性。第一句话就使对方处于被动。于
此可见复旦队的配合之默契。
接着,正方二辩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论证人性本善:如果要吃西瓜,
就得撒西瓜种子。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的善行,就是因为人类本性中早已有善
的种子。反方复旦队二辩季翔从容不迫马上给予反驳,还套用金庸小说《天
龙八部》中的四大恶人,即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凶神恶煞和穷凶极恶来反
问对方:如果人性中没有恶的种子,那善花怎么能开出恶果呢?
正方三辩激动地反驳说:如果人一生下来就是恶的,善是后天教化培
养的,那谁又能去教化谁呢?给观众留下活泼机智印象的反方三辩严嘉针锋
相对:对方辩友刚才讲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请问,如果人性本善,
那谁又会去拿起屠刀呢?
在自由辩论中,复旦队连续五次追问对方立论中的要害:“如果人性本
善,最初的恶是如何产生的?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来的?”对方回避不了这
个问题,只能回答:“恶是由外在环境引起的。”复旦队季翔又穷追不舍:“如
果人性本善,环境的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严嘉也调侃对方:“如果鸡蛋
没有缝,苍蝇怎么去叮?人性中没有恶根,世界上何来那么多的恶人?”这
些连珠炮似的追问打乱了对方阵脚,以致对方三辩竟把荀子和告子的人性论
混同起来,并公开指责荀子的理论是错误的。复旦队蒋昌建立即反唇相讥:
“如果你认为荀子错了,荀子就错了,那还需要在座的这些儒学家干吗?”
场内马上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如果人性本善,那么善花是如何开出恶果的?如果人性本恶,那善又
是从哪里发端的?决赛辩题的焦点正在于此。正方在这个问题上始终没讲清
楚,而反方复旦队则表述得清楚,因为人性本恶,为了不在互相争斗中都毁
灭,就必须建立一个游戏规则,于是就有了权衡制约,就是人类善的发端。
而正方却没能理解这一表述,反复追问同一问题,以至埋下兵败狮城之根。
精彩的自由辩论结束后,复旦队四辩蒋昌建以高屋建瓴之势慷慨陈词,
他辩词的结尾部分把听众的注意力引向高潮:“只有从人性本恶的正确认识
出发,人的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的追求才会得到合理的节制和正确的引导,
人类理性才会由他律走向自律,由执法走向立法,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
厦之将倾。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要用它去寻找光明。”
这一气势宏大的总结博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接着发言的台大四辩,
竭力曲解复旦队观点,企图以情动人,挽回颓势,遗憾的是,他已经回天无

力了。
力了。
评委香港明报创办人查良镛先生认为双方表现都不错,而复旦队在语
言上更胜一筹。
王沪宁教授评论复旦队夺冠,是知识的胜利,智慧的胜利,智商的胜
利。
新加坡《联合早报》写下了这样的报道:五年前亚洲大专辩论会的历
史重演,复旦大学队在大决赛中击败劲旅台湾大学队,荣获首届国际大专辩
论会冠军,词锋锐利,反应敏捷的蒋昌建获“最佳辩论员”称号。复旦大学
队今年的收获比上次更丰富,一口气捧走了本届比赛中两项大奖。
复旦大学队重演历史狮城再圆梦。
台湾大学队再度饮恨狮城梦难圆。
在优美欢畅的乐曲声中,复旦大学队代表姜丰和蒋昌建从新加坡副总
理李显龙手里接过了奖杯。
奖杯,意味着荣誉;奖杯,象征着拼搏。手捧奖杯,复旦代表队的队
员显得异常的平静。然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翻腾着100多天训练生活
的酸甜苦辣,青年、祖国、母校、集体、个人、荣誉、责任,这些习以为常
的概念,此时此刻变得分外清晰:
姜丰:当我接过奖杯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个人是多么微不足道,
最重要的是复旦这个大集体的力量。
蒋昌建:我自始至终以“我代表复旦大学、代表前进中的中国”来为
自己鼓劲。我要让新加坡人民和评委们看到,在中国,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
有这样一位学生,在这位学生身上感受到华语的优美和中国学生的知识水
平。
从领奖台上下来,一位华人激动地拉着蒋昌建的手说:“我不仅在为你
们鼓掌,也在为祖国鼓掌。只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安泰祥和,才能培养出像
你们这样的青年人才。”
蒋昌建握着这位同胞的手,感动万分。
沿着夜色中的新加坡河河岸,复旦辩论队的队员、教练谈笑风生。由
于比赛日程紧张,这是他们在新加坡十天里唯一的一次散步。百天训练不寻
常,又逢狮城圆梦时,想起在文科十楼度过的日日夜夜,想起为琢玉成器而
默默奉献的老师们,队员们急切思念复旦的心潮不禁油然而生。
尾声 明天会更好
9月3日下午,相辉堂——复旦大学历来举行重大庆典和聚会的地方,
不时传出近千名师生的掌声、笑声。荣获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桂冠及最
佳辩手称号的复旦大学辩论队在这里正受到复旦大学的通报表彰,并举办首
场报告会。
中科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向与会师生介绍夺冠归来
的俞吾金教练和四位辩论员——姜丰、季翔、严嘉、蒋昌建。当杨校长讲完
“值得向大家介绍的还有辩论队候补队员何小兰、张谦同学和他们顾全大
局、甘为人梯的精神”这句话时,场下的掌声显得特别热烈。是呵,此时此
刻,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也是一种崇高的荣誉。虽然,何小兰、张谦未能在新
加坡辩论席上展示他们的才华,但他们为复旦辩论队所作出的贡献,已经自

豪地写在复旦的历史上。
“只能赢,不能输。”此时此刻,悉知决策内情的人们一定会感受到杨校
长接到国家教委一纸电传时写下的六字批语所蕴含着的自信和力量。
复旦人十分爱戴的老校长谢希德教授,特意从市区赶来,以一个“老
复旦人”的名义向辩论队致贺。谢老一直十分关心这次赛事,第一场辩论题
目抽签,就是她托新加坡的一位老朋友帮忙抽的。后来又托另一位老朋友关
照复旦辩论队在新加坡期间的食宿起居。当她得知复旦辩论队扬威狮城再度
捧杯,马上给远在美国访问的杨福家校长传送喜讯。当校党委副书记秦绍德
把这些“秘密”一透露,与会师生无不感动万分。谢老在讲话中希望同学们
把辩论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业余活动之一。她还赞赏俞吾金教授把辩证法成功
地运用到辩论指导中去的实践。
“你是复旦人,我是复旦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今天的校
歌似乎特别温馨而雄壮。
走出相辉堂,校歌声仍在耳畔回响,新加坡唇枪舌剑的情景不断地浮
现在眼前——复旦人在反思校辩论队队员选拔、训练及赴新加坡参赛夺冠的
整个过程,从中获取完善自我、奋发成才、振兴复旦、争创一流的智慧、信
心和动力。
当笔者行将结束这篇稿子时,有幸读到了复旦大学写给国家教委的一
份报告,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辩论赛看起来只是唇枪舌剑,实际上是
辩论队员间整体素质的较量。去新加坡夺冠的是我校辩论队,却反映出大陆
高等教育仍有自己的特色和潜力。”
复旦辩论队夺冠归来,似一股清新、强劲的复旦风,刮遍了整个复旦
园的角角落落,在每个复旦人的心海里荡起了思考的涟漪。
正在讨论中的《复旦大学1993—2005年改革和发展纲要》提
出了总体目标,这就是:面向新世纪,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全校将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参照系,
集中精力提高质量和水平,创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一流的高技术产业、
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管理。
复旦要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这正是全体复旦人更大的光荣和梦
想。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