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狮城舌战

_16 (现代)
把我方的所有观点放在一个新的高度,并加以概括,然后对对方的理论和观
点进行总体的反驳,有一种登高一呼的味道。这次在新加坡的三场辩论,我

们基本是按照了这个程式。
们基本是按照了这个程式。
第二,“板块分工”。启承转合只是一种程式,还没有具体的内容设计。
要使启承转合能够发挥好作用,必须在内容上有一个好的设计,经过我们的
反复琢磨,后来确定了这一次辩论在内容上的基本结构。内容的基本结构,
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辩论中,贵在变。没有战略和战术的变化,这支队伍是
不能打主动仗的。这一次我们的基本内容结构是:一辩侧重逻辑,二辩侧重
理论,三辩侧重事实,四辩侧重价值分析。由于形成了这样的结构,我们经
常用的术语也就格式化了,叫“姜(讲)逻辑”,“季(记)理论”,“嘉(加)
事实”,”昌(倡)价值”,主要是对应姜丰、季翔、严嘉和蒋昌建他们四个
人的位置,以及他们各自所起的作用。这一次,针对我方的三场辩论,基本
上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我方辩论中的实际分工:
辩题: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一辩:(逻辑判断)
说明底线
温饱的概念
道德和谈道德的概念
必要条件的理解,设定对方立场
交代我方辩论格局
二辩:(理论判断)
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目的
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层面
三辩:(事实判断)
自古美德出自饥寒
饱暖思淫欲之类
经济发展需要谈道德
四辩:(价值判断)
重申我方基本立论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
今天全人类更需要谈道德
道德是今天世界的旗帜
最后的引证:康德
其实每场均有这样的分工,有时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意图和内部的分工,
我们不指明我们的具体分工,有时我们是说得比较的明白。在这些分工中,
当然有的部分,比较有利于队员的发挥,因为有比较大的发挥的余地,有的
就不那么有利于队员自己特色的显露,因为自己发挥的余地比较少,主要是
为了完成整体所要求他完成的角色。如在整个辩论过程中,一辩的位置比较
困难,困难在于个人发挥的余地比较小,主要要完成逻辑的分析和对辩题的
认识,这是整体辩论的起点。辩论虽然对队员的要求很高,但这种高度的要

求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设定的角色中发挥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或者说是在划
定的范围里做道场。这对一个辩论队来说,尤其对一个每位队员均较强的辩
论队来说不是一件很容易协调的事情。关键的问题是个人的特点和长处如何
融合到整体的力量中去,个人怎样在整体中获得平衡,从而达到整体的平衡。
求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设定的角色中发挥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或者说是在划
定的范围里做道场。这对一个辩论队来说,尤其对一个每位队员均较强的辩
论队来说不是一件很容易协调的事情。关键的问题是个人的特点和长处如何
融合到整体的力量中去,个人怎样在整体中获得平衡,从而达到整体的平衡。
每个队员的知识结构不同,术业有专攻,选拔队员的时候,人们一般
也会考虑如何来搭配不同的知识结构。1988年复旦大学的辩论队,一辩
是学管理的,二辩和四辩是学新闻的,三辩是学国际政治的。1993年的
辩论队,一辩是学美学的,二辩和三辩是学法律的,四辩是学国际政治的。
每个队员不但知识结构不同,而且风格和气质也颇为不同。所以,在对方提
出一个观点或一个事实的时候,可能不是所有的队员均能马上反应过来的,
可能只有一个队员先反应过来。或者,因为发言总是一个一个讲的,不可能
四个人同时讲话,总有一个人先回答对方的提问,或反驳对方的理论。在这
个时候,就特别需要其他队员有敏感的配合意识,形成整体的攻击力量和方
位力量。在第三场对台湾大学队的辩论中,自由辩论时有一次非常精彩的整
体配合的例子。关键的问题涉及到对方的基本立论。对方的立场是人性本善,
那么我方最好的攻击点就是,要对方说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恶端是从哪里来
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整体作战路线是:
复旦二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的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的?
(掌声)
台大一辩:我想请问对方同学,你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
吗?如果你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
复旦三辩: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
省吾身”呢?所以,我再次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说的内因没有的话,那恶
果为什么会从善花里产生出呢?
台大四辩: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是因为教育跟环境的影响嘛。
我倒想请对方辩友直接回答我们的问题,到底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
生,请你告诉大家。
复旦一辩:我方明明回答过了(我方三辩在陈词之前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对方辩友对此听而不闻呢?到底是没有听见,还是没有听懂啊?(笑
声,掌声)
台大三辩:你有本事再说一遍,为什么我们听了,从来没有听懂过呢?
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说荀子说性恶,但是所有的学者都知道荀子是无善无
恶说。
复旦四辩:我第三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如何结出恶果的?第一个所
谓的恶的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呢?
台大一辩: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如果人性本恶,是谁第一个教导

人性本善的?这第一个到底为什么会自我觉醒?
人性本善的?这第一个到底为什么会自我觉醒?
台大四辩:我再说一次,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的。有善端,但是因为
后天的环境跟教育的影响,使他做出恶行。对方辩友应该听清楚了吧。我想
再问对方辩友,今天泰丽莎修女的行为。世界上盛行好的行为,为什么她会
做出善行呢?
复旦二辩:如果恶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那外部环境中的恶又是从何
而来的呢?
台大二辩:对方辩友,请你们不要回避问题,台湾的法师救济安徽的
大水,按你们的推论,不就是泯灭人性吗?
复旦三辩:但是对方同学要注意到,8月18号《联合早报》也告诉
我们,这两天新加坡的游客要当心,因为台湾出现了千面迷魂这种大盗。(笑
声,掌声)
台大三辩:我们就很担心人性本恶如果成立的话,那样不过是顺性而
为,有什么需要惩罚的呢?
复旦四辩:对方终于模糊了,我倒想请问,你们开来开去,善花如何
开出恶果,第五次了啊....笑声,掌声)这一番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颇为
精彩。从我方来说,很好地体现了整体作战的能力。四位辩手均集中在追问
一个核心的问题:善花如何结出恶果。在二辩首先提出这个致命的问题之后,
其他辩手均能心领神会,主动配合。一共进攻了五个回合。在对方给出一个
外部环境的答案之后,立即加以反驳,追问环境中的恶是从何而来的。对方
在第二个层次上,没有能够逻辑地回答我方问题,所以我方继续追问是正确
的,有力的。而对方也厉害,他们追问的逻辑是一样的,即恶花中如何结出
善果。在陈词的时候,对方已经提出这个问题,我方三辩明确分析了我方的
逻辑关系:人人皆自利,无人能自利,冲突和平衡产生制约,这就是最早的
善端。这个回答符合我方的逻辑关系,我方设定的逻辑是:对本能和欲望的
合理的制约就是善。产生了制约,就可以认为产生了善。而对方对我方的这
个逻辑的解释,没有做第二层次的反驳,还是停留在第一层次上,显得不够
有力和有理。当然,在实际的辩论过程中,整体配合包括众多方面,如合作
立论、相互论证、相互补台、时间划分、材料运用等等,林林总总,难以—
—道来。不过,有一点不言自明,这样的组队辩论,没有良好的、或者说心
有灵犀一点通的整体配合,要取得胜利是难以想象的。
这里我只说纯粹的辩论的整体,至于辩论的大整体,那就宽泛得多了。
我常常觉得,要说整体的话,可能是整个复旦这样的一个群体,用时兴的话
来说,一个“复旦部落”。从校长到党委书记,从所有的副校长到所有的副
书记,从顾问老师到陪练队员,从校长办公室到党委办公室,从电教中心到
总务处,从团委到学生会,从图书馆到人事处,从外事办公室到宣传部,等
等,大家均尽心尽力,来自我们的要求,没有二话。与我们同去的张一华,
作为国家教委的联络员,总揽了辩论队在那里的一切“外务”和“内务”,
每天也只能睡几个小时。有一次,我对他说:“你去拜访一下新加坡电视台
的人。”他说:“好。我马上去。”他出了门。过了一会儿,我出去,看见他
坐在电梯旁的沙发上,脸色不好。我说:“怎么了?去过了?”他说:“没有。
刚才突然觉得心脏不舒服,吃了药,在这里休息一下。”我吓了一跳,说:“那

你赶快休息。”他说:“没事,我这就去。”说完就走了。我因为忙于准备,
也没有多管。现在想起来也有些后怕,更是内疚。我那时的态度,似乎是那
样地没有人情味。所有这一切,要说的话,真是太多。没有这样一个整体的
力量,比赛的成功是不能想象的。我回来对扬福家校长说:“我是真的体会
到了什么叫‘复旦精神’。”
你赶快休息。”他说:“没事,我这就去。”说完就走了。我因为忙于准备,
也没有多管。现在想起来也有些后怕,更是内疚。我那时的态度,似乎是那
样地没有人情味。所有这一切,要说的话,真是太多。没有这样一个整体的
力量,比赛的成功是不能想象的。我回来对扬福家校长说:“我是真的体会
到了什么叫‘复旦精神’。”
七 制宜之策
辩论,还要因地制宜,尽量获得天时、地利、人和。由于辩论的立场
是抽签决定的,有时抽到的立场不利于天时、地利、人和。如1988年,
复旦大学抽到的是“儒家思想不能抵御西方歪风”,这和新加坡政府主张的
观点恰恰相反。如果不能确定一个合情合理的策略,就会失去这些重要的环
境因素。
辩论一定要有制宜之策,或者说叫“辩论生态学”。我们的辩论在新加
坡进行,因而认识新加坡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就十分关键,
尤其是文化氛围,这可以决定一个队的基本理论是否有利。新加坡是一个强
调儒家思想的社会,是一个尽力抵制西方消极影响的社会,也是一个在现代
化发展中面临一些基本困境的社会,因而我们在辩论中要充分注意这些方
面,尤其是对文化背景。同时,新加坡广播局举办辩论赛的目的,在于弘扬
华语的优美,这里潜在地要求我们对华夏的文化和文明有深入的认识,并且
能在辩论中展现其壮观与优美。这是一种期望。
我方在第三场辩论中曾经说:
复旦四辩:在历史的坎坷之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尤其是在彬彬
有礼、亲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面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的明天会更好。
这其中我们要感谢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们优良的社会教化体
系。
这是基于新加坡辩论环境的认识的说法,也是一种客观的分析。要说
这样的话,当然是要对新加坡本身有历史的反观。
第三场辩论结束后,大家正在等评判团的决定。中央电视台的几位朋
友关切地走到我面前,说:“今天我们队的气势好像有点落下来了,不像前
两场那样有气势。怎么样啊?”在评判团没有给出评决之前,我也不能说什
么。我说:“大概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是研究过的,针对着新加坡的气氛
和评委的特点来设计的,应该说理论和观点上是有优势的。”实际上这里是
一个对当地社会文化分析的结果。在前一天,杜维明教授就来到前一场复赛
现场体验。俞总和我就和他谈起来,讨论一点学术上的问题。他是我校历史
系朱维铮教授的老朋友,大家可以“叙旧”。他最后说:辩论既要讲究技巧,
也要讲究理论,两者要兼顾。我们是在这个结构下来设计第三场的辩论的,
主要也是因为面对着一个强大的评判团,一个素养很高的评判团。
在新加坡,对华人传统的倡导,近年来才被推上首位。过去并非如此,
据新加坡大学的一位学者介绍,新加坡从全面自治开始到独立后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政府的主要工作是3C,即“反殖、反共、反种族纠纷”。由于可以
想见的原因,不少人对“中华文化”持有戒心。另外,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

遗风和现代化的驱动,新加坡是倾向于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一个社会的
现代化过程,必然会伴随着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和判定过程。现代化过程,可
以说表现为西方工业文明的介入过程。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西方文明
不仅仅是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只是西方文明内在精神导致的产物。很难说只
接受工业文明,不要其源头活水。
遗风和现代化的驱动,新加坡是倾向于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一个社会的
现代化过程,必然会伴随着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和判定过程。现代化过程,可
以说表现为西方工业文明的介入过程。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西方文明
不仅仅是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只是西方文明内在精神导致的产物。很难说只
接受工业文明,不要其源头活水。
从更为哲学化的角度分析,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华夏文化不同。西
方现代文明是以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为基石的。在这种核心精神的推动下,
社会物质文明蓬勃发展的同时,家庭制度改观了,紧密的亲属关系松散了;
社会制度改观了,有机的调解体制解体了;情感的伦理关系风化了,严格的
道德观念消散了;目标价值改观了,外部奋斗的信念淡薄了。这里没有价值
判断,只体现了一个社会运动的过程以及必然产生的结果。华夏文化的基本
精神是集体主义和理念主义的,当然这是大而论之的看法。这种文化传统与
西方现代化绝然不同。
在西方文化传入之后,这两种基本精神必然会较量、冲突、融合、取
代。在传统精神主导下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会解体,新的模式悄然而生。
面对这种现实的运动过程,人们必然要有所思考,有所判断,有所选择。这
是华人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新加坡在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强烈地
感到了这种冲突带来的种种后果。因此,须得做出新的选择。
现代化后的新加坡社会,产生了西方社会的种种“社会病”。这些与华
人社会的传统大相径庭。时值今日,新加坡依然在大力反对现代化帝来的“副
产品”。如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膨胀,个人主义的上升,这些因素消解了
凝固华人社会的因素。如家庭观念的淡漠,青年走出大家庭,独自生活,不
愿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个人主义的膨胀,使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华人社会
松散。传统的社会体制慢慢失去力量。这个过程,有时也被视为必要的过程。
有的学者认为,没有这个过程,传统社会便不能被改革,现代化便不
能实现。而现代化后华人社会面临的问题是,旧的社会协调体制式微之后,
有什么东西可取而代之?否则社会便要陷入紊乱。
我们在新加坡的时候,报纸上时有关于强奸案的报道,这被归因于纵
欲主义的结果。青年颓废现象也有存在,如“彩装少年”,即穿着奇装怪服,
无所事事而游荡街头的青年人。
新加坡各报把“彩装少年”当作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有较为广泛的
讨论。再如从西方传入的同性恋现象,新加坡也存在,称为“人妖”。新加
坡毕竟是华人社会,对这类现象是不能容忍的,绝不会发生美国同性恋者成
群结队游行的事情。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其他,包括社会
责任感的漫漶,工作精神的沉落、伦理观念的下降,都是现代化后产生的一
些社会问题。面对这些“社会病”,新加坡采取了措施,加以克制和防范。
最根本的,他们认为“社会病”的病根在人的内心世界,在人的精神领域。
西方纵欲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歪风使人精神空虚,无所寄托,结果失落了自我。
要使个人充实起来,便需要一种文化主体。作为华人社会,可行的选择依然
是华夏文化的传统。新加坡的想法是,用华夏文化的精华抵御西方纵欲主义
和个人主义,使现代化物质文明与华人传统精神文明有效地结合起来。当然,
对这种选择,世人有多种评说,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不论怎么说,现代化

后的新加坡,作了这种选择。这与其开国之初的选择显然不同。
后的新加坡,作了这种选择。这与其开国之初的选择显然不同。
这种思路基于前面的分析,即西方现代文明可以带来物质繁荣,但不
一定造成人格升华。人格塑造得依靠华人社会的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才能
将华人社会的美德与现代西方物质文明结合起来,不致堕落。
当然,新加坡对儒家思想的解释也是现代化了的,其宗旨是“把适合
我国社会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念灌输给年轻的学生”。如对“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的解释,是领导人要像领导人,属员要像属员,父亲要像父亲,
儿子要像儿子。这里已经没有封建伦理关系的色彩。再如,在儒家对民众的
看法上,也做了选择,多讲“先富后教”,少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其实新加坡妇女对这些说法颇为不满。不过,
新加坡对儒家思想并非是抱残守缺,而是为我所用。有许多内容,是现代人
对现代社会制定的现代规范。这里提出的实质问题是:现代化后的华人社会,
应当制定何种新的规范?
新加坡十分重视道德的教育,认为这是立国之道,所以在第一场我方
说:
复旦一辩: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荜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
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
试想,如果没有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里会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呢?
新加坡在推广儒家思想方面是全力以赴的。由于新加坡储存和传播文
化的基盘很小,故文化较易于变革。通过几年的努力,儒家思想教育颇见成
效,像推广华语运动一样。新加坡除了制订课本之外,还建立了其他计划,
如开建东亚哲学研究所,专门研究东亚哲学,尤其是儒家思想。我去访问时,
所长吴德耀先生告诉我,这个所有几百万新币的经费,实在是惊人的数目。
由于经费充足,便可以邀请世界著名的学者。如《儒家理论》课本的海外顾
问是余英时教授和杜维明教授等。欧美的汉学家也接踵而至,如哈佛大学教
授傅高义(E
·VOGEL),他曾写过一本书,名叫《日本名列第一》,风行世界,
他也在新加坡大谈儒学。新加坡还召开国际性的儒学研讨会,扩大影响。李
光耀总理也经常讲,儒家思想适应华人社会。除了大力宣传儒家思想之外,
新加坡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来维护华人社会的文化传统。推广华语运动便
是其中之一。另外,如政府鼓励的“三代同堂”。以前政府造的“组屋”均
以小家庭生活为标准。现在为了维系家庭关系,政府建造了新型“组屋”,

一套房间里有几个小套,子女既可有自己的天地,又与父母住在一起。
一套房间里有几个小套,子女既可有自己的天地,又与父母住在一起。
根据这些认识,我们在整个辩论中确定了大致的辩论思路:注重从传
统的文化中寻找论据和理论,注意展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人性本恶,本
来是一个在天时、地利、人和上不太有利的立场,台大队在抽到正方之后,
兴高采烈,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的基本思想是
认为人性本善的,包括评委杜维明先生在内。我方于是在维护立场的同时,
强调了教化,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谓修齐治平就是这样的意思。所以
才会有整个的理论,才会有上面引的四辩的那一番话。在辩论第一个题目的
时候,我们也注意了这个问题。这里只是就新加坡的一个方面谈谈因地制宜
的策略。如果辩论在其他的环境中发生,那就需要有不同内容的制宜之策。
套用第一场辩论的套路:制宜是取胜的必要条件。
八 星洲之得
那天晚上,我们喝着黑啤酒,讨论着辩论中的得失。我们自己觉得并
不是十分的完美,辩论中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然而,有一点我们是明确的,
这就是辩论的胜利实际上是知识的胜利。用同学们的话来说,是读书的胜利。
杜维明教授的总结评语值得回味,他说:反方“妙语如珠”,“旁征博引,荀
子、犹太教、黑格尔,甚至《天龙八部》,使正方好像陷入了防御的态势。”
“很恰当地引用了达尔文、弗洛伊德等方面的观点。在资料运用方面,大家
都能引经据典。”“一般说来,反方颇能显示一种流动的整体意识,整个队伍
用一种整体配合的作战方略,加强了一种整体的攻击力,保证了对重点攻击
目标的一种优势,也增强了整个辩论队伍的气势,显得中心课题比较明确,
活而不乱,而且错落有致。”当然正方也有所长,杜教授也给予了适当的评
价。大家均一致认为,杜维明教授的这一番话,如潺潺流水,如绵绵白云,
自如且精到,充分体现了华文的优美。新加坡广播局的一位资深职员对我说:
“今天晚上最精彩的话,是杜维明教授的话。”这也不为过,因为他的话里
面绽露着丰富的知识底蕴。
除了紧张的辩论之外,我们也走马观花地考察了新加坡社会的政治社
会格局及风土人情,也有所得。我觉得,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样本”:
现代化后的华人社会。通过这个“样本”,人们可以更好地观察现代化运行
机制对华人社会基本结构的冲击,同时引伸出正在现代化中的华人社会的未
来选择。现代化与华人社会,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世界上以华人为主
体人口的地区和国家面临的问题。现代化过程,从大范畴看,形式上表现为
西方文明或西方文化的广延和传播,表现为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为肇始的民
主主义思想和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的广延和传播。这个过程,必然
是西方文明与本地文明交锋或交汇的过程。如果本地文明较为落后,较不发
达,那它很可能倾刻之间就在西方文明的强力冲击下分化瓦解,不能自持;
如果本地文明较为发达,较为悠久,那这个较量就会艰难地持续下去。新颖

与陈旧,现代与传统,将构成人们选择的不同价值标准。华夏文化属后一类,
自然它在现代化过程中将何去何从,是人们须得加以思量的事情。
与陈旧,现代与传统,将构成人们选择的不同价值标准。华夏文化属后一类,
自然它在现代化过程中将何去何从,是人们须得加以思量的事情。
新加坡是一个小型或者说微型国家,其土地面积一共只有621.7
平方公里,包括附近57个小岛及填海工程所造成的陆地面积,人口是260万。从这两个数字来看,可以说,新加坡储存和传播文化的基盘很小。在
一个社会中储存和传播文化的基盘包括许多因素,但土地和人口是最重要的
因素。土地虽然不会有意识地活动,不会言语,但它载运文化。
《黄土地》所体现的精神便是土地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国土广袤,文
化强盛,文化持久,这是历史造成的事实——更重要的是传播文化的主体是
人,文化要体现于人,人记忆文化,学习文化,传播文化,实践文化。因此,
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文化结构:人口庞大,则文化持久,坚固,不易
变革;人口微小,则文化短暂,脆弱,易于变革。
有一种历史现象是值得深思的,二次大战后,迅速崛起的社会都是人
口相对较少的社会,如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正在奋起直追的其他“小
虎”,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也都是人口较少的国家。而人口
上的泱泱大国,尽管有大型的现代化计划,其结果却差强人意,如印度。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