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封神演义

_17 许仲琳(现代)
--------------------------------------------------------------------------------
  诗曰:
  纣王聚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桀时。积粟已无千载计,盈财岂有百年期。
  须知世运逢真主,却笑贪淫有阿痴。今日还归民社去,从来天意岂容私!
  话说众诸侯俱上了九间殿,只见丹墀下大小将领、头目等众,跻跻跄跄,簇拥两傍。子牙传令:“军士先救灭宫中火焰。”武王对子牙曰:“纣王无道,残虐生灵,而六宫近在肘腋,其宫人、宦寺被害更惨,今军士救火,不无波及无辜;相父首先严禁,毋令复遭陷害也。”子牙闻言,忙传令:“凡军士人等止许救火,毋得肆行暴虐,敢有违令妄取六宫中一物,妄杀一人者,斩首示众,决不姑息!汝宜悉知。”只见众宫人、宦寺、侍卫、军官齐呼万岁。武王在九间殿驻跸,与众诸侯看军士救火。武王猛抬头,看见殿东边有黄邓邓二十根大铜柱摆列在傍,武王问曰:“此铜柱乃是何物?”子牙曰:“此铜柱乃是纣王所造炮烙之刑。”武王曰:“善哉!不但临刑者甚惨,只今日孤观之,不觉心胆皆裂。纣天子可谓残忍之甚!”子牙引武王入后宫,至摘星楼下,见虿盆里面蛇蝎上下翻腾,白骨暴露,骷骸乱滚;又见酒池内阴风惨惨,肉林下冷露凄凄。武王问曰:“此是何故?”子牙曰:“此是纣王所制虿盆,杀害宫人者;左右正是肉林、酒池。”武王曰:“伤哉!纣天子何无仁心一至此也!”不胜伤感,乃作诗以纪之,诗言:
  “成汤祝网德声扬,放桀南巢正大纲。六百年来风气薄,谁知惨恶丧疆场!”
  又伤炮烙之刑,作诗以纪之,诗言:
  “苦陷忠良性独偏,肆行炮烙悦婵娟。遗魄常傍黄金柱,楼下焚烧业报牵。”
  话说武王来至摘星楼,见余火尚存,烟焰未绝,烧得七狼八狈,也有无辜宫人遭在此劫,尚有余骸未尽,臭秽难闻。武王更觉心中不忍,忙吩咐军士:“快将这些遗骸检出去埋葬,无令暴露。”因谓子牙曰:“但不知纣王骸骨焚于何所?当另为检出,以礼安葬,不可使其暴露于天地;你我为人臣者,此心何安!”子牙对曰:“纣王无道,人神共愤,今日自焚,实所以报之也。今大王以礼葬之,诚大王之仁耳。”子牙吩咐军士:“检点遗骸,毋使混杂;须寻纣王骸骨,具衣衾棺椁,以天子之礼葬之。”后人有诗叹成汤王业如斯而尽:
  天丧成汤业,敌兵尽倒戈。积山尸遍野,漂杵血流河。
  尽去烦苛法,方兴时雨歌。太平今日定,衽席乐天和。
  话说子牙令军士寻纣王遗骸,以礼安葬,不表。
  且说众诸侯同武王往鹿台而来。上了台时,见阁耸云端,楼飞霄汉,亭台迭迭,殿宇巍峨,雕栏玉饰,梁栋金装;又只见明珠异宝,珊瑚玉树,厢嵌成琼宫瑶室,堆砌就绣阁兰房,不时起万道霞光,顷刻有千条瑞彩,真所谓目眩心摇,神飞魄乱。武王点首叹曰:“纣天子这等奢靡,竭天下之财以穷己欲,安有不亡身丧国者也!”子牙曰:“古今之所以丧亡者,未有不从奢侈而败,故圣王再三叮咛垂戒者,‘宝已以德,毋宝珠玉’,良有以也。”武王曰:“如今纣王已灭,天下诸侯与闾阎百姓受纣王剥削之祸,荼毒之苦,征敛之烦,日坐水火之中,衽席不安,重足而立,今不若将鹿台聚积之货财,给散与诸侯、百姓,将巨桥聚敛之稻粟,赈济与饥民,使万民昭苏,享一日安康之福耳。”子牙曰:“大王兴言及此,真社稷生民之福也!宜速行之。”武王命左右去发财运粟,不表。只见后宫擒纣王之子武庚至,子牙命:“推来。”众诸侯切齿。
  
  少时,众将将武庚推至殿前,武庚跪下。众诸侯齐曰:“殷受不道,罪盈满贯,人神共怒,今日当斩首正罪,以泄天地之恨。”子牙曰:“众诸侯之言甚是。”武王急止之曰:“不可!纣王肆行不道,皆是群小、妖妇惑乱其心,与武庚何干?且纣王炮烙大臣,虽贤如比干、微子,皆不能匡救其君,又河况武庚一幼稚之子哉?今纣王已灭,与子何雠?且‘罪人不孥’,原是上天好生之德,孤愿与众位大王共体之,切不可枉行杀戮也。俟新君嗣位,封之以茅土,以存商祀,正所以报商之先王也。”东伯侯姜文焕出而言曰:“元帅在上:今大事俱定,当立新君以安天下诸侯、士民之心。况且天不可以无日,国不可以无君,天命有道,归于至仁,今武王仁德着于四海,天下归心,宜正天位,以安天下民心。况我等众诸侯入关,襄武王以伐无道,正为今日之大事也。望元帅一力担当,不可迟滞,有辜众人之心。”
  
  众诸侯齐曰:“姜君侯讲得有理,正合众人之意。”子牙尚未及对,武王惶惧逊谢曰:“孤位轻德薄,名誉未着,惟日兢兢,求为寡过以嗣先王之业而未遑,安敢妄觊大位哉!况天位惟艰,惟仁德者居之,乞众位贤侯共择一有德者以嗣大位,毋令有忝厥职,遗天下羞。孤与相父早归故土,以守臣节而已。”傍有东伯侯厉声大言曰:“大王此言差矣!天下之至德,孰有如大王者!今天下归周,已非一日,即黎民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谓大王能救民于水火也。且天下诸侯景从云集,随大王以伐无道,其爱戴之心,盖有自也。大王又何必固辞?望大王俯从众议,毋令众人失望耳。”武王曰:“发有何德,望贤侯无得执此成议,还当访询有众,以服天下之心。”东伯侯姜文焕曰:“昔帝尧以至德克相上帝,得膺大位;后生丹朱不肖,帝求人而逊位,群臣举舜。舜以重华之德,以继尧而有天下。后帝舜生子商均亦不肖,舜乃举天下而让之禹。禹生启贤明,能承继夏命,故相继而传十七世。至桀无道而失夏政,成汤以至德放桀于南巢,伐夏而有天下。传二十六世至纣,大肆无道,恶贯罪盈。大王以至德与众诸侯恭行天之讨,今大事已定,克承大宝,非大王而谁?大王又何必固逊哉!”武王曰:“孤安敢方禹汤之贤哲也。”姜文焕曰:“大王不事干戈,以仁义教率天下,化行俗美,三分天下有其二;故凤鸣于岐山,万民而乐业。天人相应,理不可诬。大王之政德,与二君何多让哉!”武王曰:“姜君侯素有才德,当为天下之主。”
  
  忽听得两傍众诸候一齐上前,大呼曰:“天下归心,已非一日,大王为何苦苦固辞?大拂众人之心矣!况吾等会盟此地,岂是一朝一夕之力,无非欲立大王,再见太平之日耳。今大王舍此不居,则天下诸侯瓦解,自此生乱,是使天下终无太平之日矣。”子牙上前急止之曰:“列位贤侯不必如此,我自有名正言顺之说。”正是:
  子牙一计成王业,致使诸侯拜圣君。
  话说众诸侯在九间殿,见武王固逊,俱纷然争辨不一,子牙乃上之,对武王曰:“纣王祸乱天下,大王率诸侯明正其罪,天下无不悦服,大王礼当正位,号令天下。况当日凤鸣岐山,祥瑞现于周地,此上天垂应之兆,岂是偶然!今天下人心悦而归周,正是天下响应,时不可失。大王今日固辞,恐诸侯心冷,各散归国,涣无所统,各据其地,日生祸乱,甚非大王吊伐之意。深失民望,非所以爱之,实所以害之也。愿大王详察!”武王曰:“众人固是美爱,然孤之德薄,不足以胜此任,恐遗先王之羞耳。”东伯侯姜文焕曰:“大王不必辞逊,元帅自有主见。”乃对子牙曰:“请元帅速行,不得迟滞,恐人心解散。”子牙急忙传令:“命画图样造台,作祝文昭告天地社稷,俟后有大贤,大王再让位未迟。”众诸侯已知子牙之意,随声应诺。傍有周公旦自去造台。后人有诗诵之,诗曰:
  朝歌城内筑禅台,万姓欢呼动八垓。沴气已随余焰尽,和风方向太阳来。
  岐山鸣凤缠祯瑞,殿陛赓歌进寿杯。四海雍熙从此盛,周家泰运又重开。
  说周公旦画了图样,于天地坛前造一座台。台高三层,按三才之象,分八卦之形。正中设“皇天后土之位”;傍立“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旗唬,按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立于其地;前后有“十干”旗号,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于本位;坛上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颛顼;中有黄帝轩辕;坛上罗列笾、豆、簠、簋、金爵、玉斝,陈设祭前,并生蒭炙脯,列于几席,鲜、酱、鱼、肉设于案桌,无不齐备。只见香烧宝鼎,花插金瓶,子牙方请武王上坛。武王再三谦让,然后登坛。八百诸侯齐立于两傍,周公旦高捧祝文,上台开读,祝文曰:
  “惟大周元年壬辰,越甲子昧爽三日,西伯侯西岐武姬发敢昭告于皇天后土神祇曰:呜呼!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殷受弗克上天,自绝于命。臣发承祖宗累治之仁,列圣相沿之德,予小子曷敢有越厥志,恭天承命,底商之罪,大正于商。惟尔神祇,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予小子方日夜祗惧,恐坠前烈,敬修未遑。无奈诸侯、军、民、耆老人等,疏请再三,众志诚难固违。俯从群议,爰考旧典,式诹吉日,祗告于天、地、宗庙、社稷暨我文考,于是日受册、宝,嗣即大位。仰承中外靖恭之颂,天人协应之符,庆日月之照临,膺皇天之永命。尚望福我维新,永终不替,慰兆人胥戴之情,垂累业无疆之绪。神其鉴兹!伏惟尚飨。”
  话说周公旦读罢祝文,焚了,祝告天地毕,只见香烟笼罩空中,瑞霭氤氲满地,其日天朗气清,惠风庆云,真是昌期应运,太平景象,自然迥别。那朝歌百姓挤拥,遍地欢呼。
  武王受了册、宝,即天子位,面南垂拱端坐。乐奏三番,众诸侯出笏,山呼万岁。拜贺毕,武王传旨,大赦天下。众人簇拥武王下坛,来至殿廷,从新拜贺毕,武王传旨,命摆九龙饰席,大宴八百诸侯,君臣共乐。众人酒过数巡,俱各欢畅,百官觉已深沉,各辞阙谢恩而散。后人读史,见武王一戎衣而有天下,君臣和乐,作诗以咏之,诗曰:
  坛下香风绕圣王,军民嵩祝舞霓裳。江山依旧承柴望,社稷重新乐裸将。金阙晓临仙掌动,玉阶时听佩环忙。熙熙皞皞清明世,万姓讴歌庆未央。
  话说次日武王设朝,众诸侯朝贺毕,武王谓子牙曰:“殷纣因广施土木之功,竭天下之财,荒淫失政,故有此败。朕蒙众诸侯立之为君,朕欲将鹿台之货财给散与天下诸侯,颁赐各夷王衣袭之费,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命诸侯各引人马归国,以安享其土地。”又将摘星楼殿阁尽行拆毁,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基,式商容之闾,放内宫之人,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以示天下大服。武王在朝歌旬月,万民乐业,人物安阜,瑞草生,凤凰现,醴泉溢,甘露降,景星庆云,熙熙皞皞,真是太平景象。有诗为证,诗曰:
  八十公公杖策行,相逢欣笑话生平。眼中不识干戈事,耳内稀闻战鼓声。
  每见麒鳞鸾凤现,时听丝竹管弦鸣。于今世上称宁宇,不似当年枕席惊。
  话说武王为天子,天人感应,民安物阜,天降祥瑞,万民无不悦服。只见天下诸侯俱辞朝,各归本国。子牙入内庭见武王,王曰:“相父有何奏章?”子牙奏曰:“方今天下已定,老臣启陛下,命官镇守朝歌。”武王曰:“俱听相父。着用何官?”子牙曰:“今武庚,陛下既待以不杀,使守本土,得存商祀,必用何人监守方可?”武王曰:“俟明日临朝商议。”子牙退朝,回相府。只至次日,武王早朝,诸臣朝见毕,武王曰:“朕今封武庚世守本土,以存商祀,必使人监国;当用何人而后可?”武王问罢,众臣共议:“非亲王不可。”遂议管叔鲜、蔡叔度二王监国。武王依允,随命二叔守此朝歌。武王吩咐:“明日大驾归国。”只见武王圣谕一出,朝歌军民暨耆老人等,俱谋议遮留圣驾。不表。话说武王次日,吩咐二叔监国,大贺随起行。只见那些百姓,扶老挈幼,遮拜于道,大呼曰:“陛下救我等于水火之中,今一旦归国,是使万姓而无父母也。望陛下一视同仁,留居此地,我等百姓不胜庆幸。”武王见百姓挽留,乃慰之曰:“今朝歌朕已命二叔监守,如朕一样,必不令尔等失所也。尔等当奉公守法,自然安业,又何必朕在此,方能安阜也?”百性挽留不住,放声大哭,震动天地。武王亦觉凄然;复谓二弟管叔鲜、蔡叔度曰:“民乃国之根本,尔不可轻虐下民,当视之如子。若是不体朕意,有虐下民,朕自有国法在,必不能为亲者讳也。二弟共勉之!”二叔受命。武王即日发驾起程,往西岐前进。百姓哭送一程,竟回朝歌。不表。
  话说武王离朝歌,一路行来,也非一日,不觉来至孟津。思想昔日渡孟津时,白鱼跃舟,兵戈扰攘;今日又是一番光景,不胜嗟叹。后人有诗咏之:
  驾返西岐龙入海,与民欢忭乐尧年。归牛桃圃开新运,牧马华山洗旧膻。
  箕子囚中先解释,比干墓上有封笺。孟津昔日曾流血,无怪周王念往贤。
  话说武王同子牙渡了黄河,过渑池,出五关,子牙一路行来,忽然想起一班随行征伐阵亡的将官,心下不胜伤悼。一日来至金鸡岭,兵过首阳山。只见大队方行,前面有二位道者阻住,对旗门官曰:“与我请姜元帅答话。”左右报进中军,子牙忙出辕门观看,却是伯夷、叔齐。子牙忙躬身问曰:“二位贤侯见尚,有何见谕?”伯夷曰:“姜元帅今日回兵,纣王致于何地?”子牙答曰:“纣王无道,天下共弃之。吾兵进五关,只见天下诸侯已大会于孟津。至甲子日,受率其旅若林,罔敢敌于我师,前徒倒反戈攻于后,以北,至血流漂杵,纣王自焚,天下大定。吾主武王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封比干之基,式商容之闾,诸侯无不悦服,尊武王为天子。今日之天下,非纣王之天下也。”子牙歌罢,只见伯夷、叔齐仰面涕泣,大呼曰:“伤哉!伤哉!以暴易暴兮,予意欲何为!”道罢,拂袖而回,竟入首阳山,作“采薇”之诗,七日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后人有诗吊之,诗曰:
  昔阻周兵在首阳,忠心一点为成汤。三分已去犹啼血,万死无词立大纲。
  水土不知新世界,江山还念旧君王。可怜耻食甘名节,万古常存日月光。
  话说子牙兵过首阳山,至燕山,一路上,周民箪食壶浆迎武王。一日,兵至西岐山,忽有上大夫散宜生、黄滚前来接驾,领众官俱在道傍俯伏。武王在车中见众弟与黄滚老将军后随孙儿黄天爵,武王曰:“朕东征五载,今见卿等,不觉满腔凄惨,愁怀勃勃也。”宜生近前启曰:“陛下今登大位,天下太平,此不胜之喜。臣等得复睹天颜,正是龙虎重逢,再庆都喜起之风,陛下与万姓同乐太平,又何至凄惨不悦也!”武王曰:“朕因会诸侯而伐纣,东进五关,一路内损朕许多忠良,未得共享太平,先归泉壤;今日卿等,老者、少者、存者、没者,俱不一其人,使朕不胜今昔之感,所以郁郁不乐耳。”散宜生启曰:“以臣死忠,以子死孝,俱是报君父之洪恩,遗芳名于史册,自是美事。陛下爵禄其子孙,世受国恩,即所以报之也,又何必不乐哉?”武王与众臣并辔而行。西岐山至岐州只七十里,一路上,万民争看,无不欢悦。武王銮驾簇拥,来至西岐城,笙簧嘹亮,香气氤氲。武王至殿前下辇,入内庭,参见太姜,谒太姙,会太姬,设筵宴在显庆殿,大会文武。正是:
  太平天子排佳宴,龙虎风云聚会时。
  话说武王宴赏百官,君臣欢饮,尽醉而散。
  次日早朝,聚众文武参谒毕。武王曰:“有奏章出班见朕,无事早散。”言未毕,子牙出班奏曰:“老臣奉天征讨,灭纣兴周,陛下大事已定;只有屡年阵亡人、仙,未受封职。老臣不日辞陛下,往昆仑山,见掌教师尊,请玉牒、金符,封赠众人,使他各安其位,不致他怅怅无依耳。”武王曰:“相父之言甚是。”言未毕,午门官启驾:“外有商臣飞廉、恶来在午门候旨。”武王问子牙曰:“今商臣至此见朕,意欲何为?”子牙奏曰:“飞廉、恶来,纣之佞臣。前破纣之时,二奸隐匿;今见天下太平,至此欲簧惑陛下,希图爵禄耳。此等奸佞,岂可一日容之于天地间哉,但老臣有用他之处,陛下可宣入殿廷,俟老臣吩咐他,自有道理。”武王从其言,命:“宣入殿前来。”左右将二臣引至丹墀,拜舞毕,口称:“亡国臣飞廉、恶来愿陛下万岁!”武王曰:“二卿至此,有何所愿?”飞廉奏曰:“纣王不听忠言,荒淫酒色,以至社稷倾覆。臣闻大王仁德着于四海,天下归心,真可驾尧轶舜,臣故不惮千里,求见陛下,愿效犬马。倘蒙收录,愿执鞭于左右,则臣之幸也。谨献玉符、金册,愿陛下容纳。”子牙曰:“二位大夫在纣俱有忠诚,奈纣王不察,致有败亡之祸。今既归周,是弃暗投明,愿陛下当用二位大夫,正所谓舍珷玞而用美玉也。’”武王听子牙之言,封飞廉、恶来为中大夫;二人谢恩。后人有诗叹之,诗曰:
  贪望高官特地来,金符玉册献金阶。子牙早定防奸计,难免封神剑下灾。
  话说武王封了飞廉、恶来二人,子牙出朝,回相府,不表。
  单说当年马氏笑子牙不能成其大事,竟弃子牙而他适。乃至今日,武王嗣位,天下归周,宇宙太平,即茅檐蔀屋,穷谷深山,凡有人烟聚集之处,无有不知武王伐纣,俱是相父姜子牙之功。今日一统华夷,姜子牙出将入相,享人间无穷富贵,权牟人主,位极人臣,古今罕及,天下人无不赞叹:“当日子牙困穷之时,磻溪坐隐,此身已老于渔樵;执意八十岁方被文王聘请归国,今日做出这无大不大事业来。”今日讲,明日讲,一日讲到这马氏耳朵里来。马氏此时跟随了一个乡村田户之人。其日闻得邻家一个老婆子对马氏曰:“昔日你当时嫁的那个姜某,如今做了多大事业,……”如此长,如此短,说了一遍,说得那马氏满面通红,一腔热烘烘的起来,半目无语。那老婆子又促了他两句,说道:“当日还是大娘子错了,若是当时随了姜某,今日也享这无穷富贵,却强如在这里守穷度日。这还是你命里没福!”马氏越发心里如油煎火燎一般,追悔不及,越发怒恼。
  
  当时马氏辞了老婆子,自家归来,坐在房里,越想越恨:“我当初如何看不上他!这双眼睛,还生在世上!”自思:“便活一百岁,也只是如此;天下岂有这等一个大贵人错过了,还有什么好处!”又想:“适才这个老婆子说是我没福,不觉羞惭,再有何颜立于人世!不如寻个自尽罢!”乃大哭了一回。心里又想:“恐怕不是他。假如错听了,天下也有这个同名同姓的,却不是枉死了?”自己又自解叹:“且等到晚间,俟我这个丈夫来家,问他明白,再也未迟。”那日天晚,只见那农夫张三老往城中卖菜来家,马氏接着,收拾了晚饭与丈夫吃了,因问曰:“如今姜子牙,闻说他出将入相,百般富贵,果然真么?”张三老听说,忙陪笑脸答曰:“贤妻不问,我也不好说,果然是真的。前日姜丞相在朝歌,甚么样威仪!天下诸侯,俱各听命。我那时要与你说去见他一见,也讨个小小的富贵;我只怕他品位俱尊,恐惹出事来,故此一向不曾说得。今蒙娘子问及,只得说与你知道。如今迟了,姜丞相回国多时,只是当初在这里好的。”马氏闻言,半日无语。这张三老恐娘子着恼,又安慰了一回。马氏假意劝丈夫睡了,自己收拾浑身干净,哭了数声,悬梁自缢而死。──一魂往封神台去了。及至张三老知觉,天已明了,马氏气绝,张三老只得买棺木埋葬。不表。后人有诗叹之:
  痴死尚望享荣华,应悔当时一念差。三复垂思无计策,悬梁虽死愧黄沙。
  话说次日子牙入朝见武王,奏曰:“昔日老臣奉师命下山,助陛下吊民伐罪,原是应运而兴,凡人、仙皆逢杀劫,先立有‘封神榜’在封神台上。今大事已定,人、仙魂魄无依,老臣特启陛下,给假往昆仑山见师尊,请玉符、金册,来封众神,早安其位,望陛下准老臣施行。”武王曰:“相父劳苦多年,当享太平之福;但此事亦是不了之局,相父可速宜施行,不得久羁仙岛,令朕凝望眼耳。”子牙曰:“老臣怎敢有辜圣恩而乐游林壑也!”子牙忙辞武王,回相府,沐浴毕,驾土遁往昆仑山而来。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九十九回 姜子牙归国封神
--------------------------------------------------------------------------------
  诗曰:
  蒙蒙香霭彩云生,满道讴歌贺太平。北极祥光笼兑地,南来紫气绕金城。
  群仙此日皆登果,列圣明朝尽返贞。万古崇呼禋祀远,从今让国永澄清。
  话说子牙借土遁来至玉虚宫前,不敢擅入。少时,只见白鹤童儿出来,看见姜子牙,忙问曰:“师叔何来?”子牙曰:“烦你通报一声,特来叩谒老师。”童子忙进宫来,至碧游床前启曰:“禀上老爷:姜师叔在宫外求见。”元始天尊曰:“着他进来。”童子出来,传与子牙。子牙进宫,至碧游床前,倒身下拜:“弟子姜尚愿老师圣寿无疆!弟子今日上山,拜见老师,特为请玉符、敕命,将阵亡忠臣孝子,逢劫神仙,早早封其品位,毋令他游魂无依,终日悬望。乞老师大发慈悲,速赐施行。诸神幸甚!弟子幸甚!”元始曰:“我已知道了。你且先回,不日就有符敕至封神台来。你速回去罢。”子牙叩首谢恩而退。子牙离了玉虚宫,回至西岐;次日,入朝参谒武王,备言封神一事:“老师自令人赍来。”不觉光阴迅速,也非止一日,只见那日空中笙簧嘹亮,香烟氤氲,旌幢羽盖,黄巾力士簇拥而来。白鹤童子亲赍符敕降临相府。怎见得,有诗为证:
  紫府金符降玉台,旌幢羽盖拂三台。雷瘟火斗分先后,列宿群星次第开。
  纠察无私称至德,滋生有自序长才。仙神人鬼从今定,不使朝朝堕草莱。
  话说子牙迎接玉符、金敕,供于香案上,望玉虚宫谢恩毕,黄巾力士与白鹤童子别了子牙回昆仑。不表。子牙将符敕亲自赍捧,借土遁往岐山前来。只一阵风早到了封神台。有清福神柏鉴来接子牙。子牙捧符敕进了封神台,将符敕在中供放,传令武吉、南宫适:“立八卦纸旛,镇压方向与干支旗号。”又令二人领三千人马,按五方排列。子牙吩咐停当,方沐浴更衣,拈香金鼎,酌酒献花,绕台三匝。子牙拜毕诰敕,先命清福神柏鉴在坛下听候。子牙然后开读玉虚宫元始天尊诰敕:
  “太上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敕曰:呜呼!仙凡路回,非厚培根行岂能通;神鬼途分,岂谄媚奸邪所觊窃。纵服气炼形于岛屿,未曾斩却三尸,终归五百年后之劫;总抱真守一于玄关,若未超脱阳神,难赴三千瑶池之约。故尔等虽闻至道,未证菩提。有心自修持,贪痴未脱;有身已入圣,嗔怒难除。须至往愆累积,劫运相寻。或托凡躯而尽忠报国;或因嗔怒而自惹灾尤。生死轮回,循环无已;业冤相逐,转报无休。吾甚悯焉!怜尔等身从锋刃,日沉沦于苦海,心虽忠荩,每飘泊而无依。特命姜尚依劫运之轻重,循资品之高下,封尔等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纠察人间善恶,检举三界功行。祸福自尔等施行,生死从今超脱,有功之日,循序而迁。尔等其恪守弘规,毋肆私妄,自惹愆尤,以贻伊戚,永膺宝箓,常握丝纶。故兹尔敕,尔其钦哉!”
  子牙宣读敕书毕,将符箓供放案桌之上,乃全装甲冑,左手执杏黄旗,右手执打神鞭,站立中央,大呼曰:“柏鉴可将‘封神榜’张挂台下。诸神俱当循序而进,不得搀越取咎。”柏鉴领法旨,将“封神榜”张挂台下。只见诸神俱簇拥前来观看。那榜首就是柏鉴。柏鉴看见,手执引魂旛,忙进坛跪伏坛下,听宣元始封诰。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柏鉴昔为轩辕黄帝大帅,征伐蚩尤,曾有勋功;不幸殛死北海,捐躯报国,忠荩可嘉!一向沉沦,冤尤可悯。幸遇姜尚封神,守台功茂,特赐宝箓,慰尔忠魂。今敕封尔为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职。尔其钦哉!”柏鉴在台下,阴风影里,手执百灵旛,望玉敕叩头谢恩毕。只见坛下风云簇拥,香雾盘旋。柏鉴至台外,手执百灵旛伺候指挥。子牙命柏鉴:“引黄天化上台听封。”不一时,只见清福神用旛引黄天化至坛下,跪听宣读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黄天化以青年尽忠报国,下山首建大功,救父尤为孝养;未享荣封,捐躯马革,情实痛焉!援功定赏,当存其厚,特敕封尔为管领三山正神炳灵公之职。尔其钦哉!”黄天化在坛下叩首谢恩,出坛而去。子牙命柏鉴:“引五岳正神上坛受封。”少时,清福神引黄飞虎等齐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黄飞虎遭暴主之惨恶,致逃亡于他国,流离迁徙,方切骨肉之悲;奋志酧知,突遇阳针之劫,遂罹凶祸,情实可悲!崇黑虎有志济民,时逢劫运;闻聘等三人金兰气重,方图协力同心,忠义志坚,欲效股肱之愿;岂意阳运告终,赍志而殁。尔五人同一孤忠,功有深浅。特钖荣封,以是差等。乃敕封尔黄飞虎为五岳之首,仍加敕一道,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特敕封尔为东岳泰山大齐仁圣大帝之职,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尔其钦哉!毋渝厥典。”黄飞虎在台下先叩首谢恩。子牙方读四敕曰:“特敕封尔崇黑虎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特敕封尔闻聘为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特敕封尔崔英为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特敕封尔蒋雄为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尔其钦哉!”崇黑虎等俱叩首谢恩毕,同黄飞虎出坛而去。子牙命柏鉴:“引雷部正神上台受封。”只见清福神持引魂旛出坛来引雷部正神。只见闻太师,毕竟他英风锐气,不肯让人,那里肯随柏鉴。子牙在台上看见香风一阵,云气盘旋,率领二十四位正神径闯至台下,也不跪。子牙执鞭大呼曰:“雷部正神跪听宣读玉虚宫封号!”闻太师方才率众神跪听封号。子牙曰:“
  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闻仲曾入名山,证修大道,虽闻朝元之果,未证至一之谛,登大罗而无缘,位人臣之极品,辅相两朝,竭忠补衮,虽劫运之使然,其贞烈之可悯。今特令尔督率雷部,兴云布雨,万物托以长养,诛逆除奸,善恶由之祸福;特敕封尔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之职,仍率领雷部二十四员催云助雨护法天君,任尔施行。尔其钦哉!
  雷部二十四位天君正神名讳:
  邓天君 讳忠  辛天君 讳环  张天君 讳节
  陶天君 讳荣  庞天君 讳洪  刘天君 讳甫
  苟天君 讳章  毕天君 讳环  秦天君 讳完
  赵天君 讳江  董天君 讳全  袁天君 讳角
  李天君 讳德(万仙阵亡)  孙天君 讳良  柏天君 讳礼
  王天君 讳变  姚天君 讳斌  张天君 讳绍
  黄天君 讳庚(万仙阵亡)  金天君 讳素(万仙阵亡)  吉天君 讳立
  余天君 讳庆  闪电神(即金光圣母)  助风神(即菡芝仙)”
  话说雷祖率领二十四位天君听封号毕,俱望台上叩首谢恩,出封神台去讫。只见祥光缥缈,紫雾盘旋,电光闪灼,风云簇拥,自是不同。有诗赞之,诗曰:
  布雨兴云助太平,滋培万物育群生。从今雷部承天敕,诛恶安良达圣明。
  雷祖去了。子牙又命柏鉴:“引火部正神上台听封。”不一时,清福神引罗宣等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罗宣昔在火龙岛曾修无上之真,未跨青鸾之翼,因一念嗔痴,弃七尺为乌有,虽尤尔咎,实乃往愆。特敕封尔为南方三气火德星君正神之职;仍率领火部五位正神,任尔施行,巡察人间善恶。尔其钦哉!
  火部五位正神名讳:
  尾火虎 朱讳晤  室火猪 高讳震
  觜火猴 方讳贵  翼火蛇 王讳蛟
  接火天君 刘讳环”
  话说火星率领五位正神叩首谢恩,出台去了。子牙又命柏鉴:“引瘟部正神上台受封。”少时,清福神引吕岳等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只见惨雾凄凄,阴风习习。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吕岳潜修岛屿,有成仙了道之机,误听萋菲,动干戈杀戮之惨,自堕恶趣,夫复何戚?特敕封尔为主掌瘟癀昊天大帝之职;率领瘟部六位正神,凡有时症,任尔施行。尔其钦哉!
  瘟部六位正神名讳:
  东方行瘟使者  周 讳信
  南方行瘟使者  李 讳奇
  西方行瘟使者  朱讳天麟
  北方行瘟使者  杨讳文辉
  劝善大师    陈 讳庚
  和瘟道士    李 讳平”
  吕岳等听罢封号,叩首谢恩,出坛去了。子牙又命柏鉴:“引斗部正神至台下受封。”不一时,只见清福神引金灵圣母等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金灵圣母等,道德已全,曾历百千之劫;嗔心未退,致罹杀戳之殃;皆自蹈于烈焰之中,岂冥数已定轮回之苦。悔已无及。慰尔潜修,特敕封尔执掌金阙,坐镇斗府,居周天列宿之首,为北极紫气之尊,八万四千群星恶煞,咸听驱使,永坐坎宫斗母正神之职。钦承新命,克盖日往愆!
  五斗群星吉曜恶煞正神名讳:
  东斗星官 苏 讳护  金 讳奎
  姬讳叔明  赵 讳丙
  西斗星官 黄讳天禄  龙 讳环
  孙讳子羽  胡 讳升
  胡讳云鹏
  中斗星官 鲁讳仁杰  晁 讳雷
  姬讳叔升
  中天北极紫微大帝   姬讳伯邑考
  南斗星官 周 讳纪  胡 讳雷
  高 讳贵  余 讳成
  孙 讳宝  雷鵾
  北斗星官 黄讳天祥(天罡)  比干(文曲)
  窦 讳荣(武曲)  韩讳升(左辅)
  韩 讳变(右弼)  苏讳全忠(破军)
  鄂 讳顺(贪狼)  郭 讳宸(巨门)
  董讳忠(招摇)
  群星名讳:
  青龙星 邓讳九公  白虎星 殷讳成秀
  勾陈星 雷 讳鹏  滕蛇星 张 讳山
  朱雀星 马 讳方  玄武星 徐 讳坤
  太阳星 徐 讳盖  太阴星 姜氏(纣后)
  玉堂星 商 讳容  天贵星 姬讳叔干
  龙德星 洪 讳锦  红鸾星 龙吉公主
  天喜星 纣王天子  天德星 梅 讳伯(纣大夫)
  月德星 夏 讳招(纣大夫)  天赦星 赵 讳启(纣大夫)
  貌端星 贾氏(黄飞虎妻)  金府星 萧 讳臻
  木府星 邓 讳华  水府星 余 讳元
  火府星 火灵圣母  土府星 土讳行孙
  六合星 邓氏婵玉  博士星 杜讳元铣
  力士星 邬讳文化  奏书星 胶 讳鬲
  河魁星 黄讳飞彪  月魁星 彻地夫人
  帝车星 姜讳桓楚  天嗣星 黄讳飞豹
  帝辂星 丁 讳策  天马星 鄂讳崇禹
  皇恩星 李 讳锦  天医星 钱 讳保
  地后星 黄氏(纣妃)  宅龙星 姬讳叔德
  伏龙星 黄 讳明  驿马星 雷 讳开
  黄旛星 魏 讳贲  豹尾星 吴 讳谦
  丧门星 张讳桂芳  吊客星 风 讳林
  勾绞星 费 讳仲  卷舌星 尤 讳浑
  罗睺星 彭 讳遵  计都星 王 讳豹
  飞廉星 姬讳叔坤  大耗星 崇讳侯虎
  小耗星 殷讳破败  贯索星 丘 讳引
  栏杆星 龙讳安吉  披头星 太 讳鸾
  五鬼星 邓 讳秀  羊刃星 赵 讳升
  血光星 孙讳焰红  官符星 方讳义真
  孤辰星 余 讳化  天狗星 季 讳康
  病符星 王 讳佐  钻骨星 张 讳凤
  死符星 卞讳金龙  天败星 柏讳显忠
  浮沉星 郑 讳桩  天杀星 卞 讳吉
  岁杀星 陈 讳庚  岁刑星 徐 讳芳(穿云总兵)
  岁破星 晁 讳田  烛火星 姬讳叔义
  血光星 马 讳忠  亡神星 欧阳讳淳(临潼总兵)
  月破星 王 讳虎  月游星 石矶娘娘
  死气星 陈讳季贞  咸池星 徐 讳忠
  月厌星 姚 讳忠  月刑星 陈 讳梧
  黑杀星 高讳继能  七杀星 张 讳奎
  五谷星 殷 讳洪  除杀星 余 讳忠
  天刑星 欧阳讳天禄  天罗星 陈 讳桐
  地网星 姬讳叔吉  天空星 梅 讳武
  华盖星 敖 讳丙  十恶星 周 讳信
  蚕畜星 黄讳元济  桃花星 高氏兰英
  扫帚星 马氏(子牙妻)  大祸星 李 讳良
  狼籍星 韩 讳荣(汜水总兵)  披麻星 林 讳善
  九丑星 龙 须虎  三尸星 撒 讳坚
  三尸星 撒 讳强  三尸星 撒 讳勇
  阴错星 金 讳成  阳差星 马讳成龙
  忍杀星 公孙讳铎  四废星 袁 讳洪
  五穷星 孙 讳合  地空星 梅 讳德
  红艳星 杨氏(纣妃)  流霞星 武 讳荣
  寡宿星 朱 讳升  天瘟星 金讳大升
  荒芜星 戴 讳礼  胎神星 姬讳叔礼
  伏断星 朱讳子真  反吟星 杨 讳显
  伏吟星 姚讳庶良  刀砧星 常 讳昊
  灭没星 房讳景元  岁厌星 彭讳祖寿
  破碎星 吴 讳龙
  二十八宿名讳(内有八人封在水、火二部管事,俱万仙阵亡):
  角木蛟 柏 讳林  斗木豸 杨 讳信
  奎木狼 李 讳雄  井木犴 沈 讳庚
  牛金牛 李 讳泓  鬼金羊 赵讳白高
  娄金狗 张 讳雄  亢金龙 李讳道通
  女土蝠 郑 讳元  胃土雉 宋 讳庚
  柳土獐 吴 讳坤  氏土貉 高 讳丙
  星日马 吕 讳能  昂日鸡 黄 讳仓
  虚日鼠 周 讳宝  房日兔 姚讳公伯
  毕月乌 金讳绳阳  危月燕 侯讳太乙
  心月狐 苏 讳元  张月鹿 薛 讳定
  随斗部天罡星三十六位名讳(俱万仙阵亡):
  天魁星 高 讳衍  天罡星 黄 讳真
  天机星 芦 讳昌  天闲星 纪 讳丙
  天勇星 姚讳公孝  天雄星 施 讳桧
  天猛星 孙 讳乙  天威星 李 讳豹
  天英星 朱 讳义  天贵星 陈 讳坎
  天富星 黎 讳仙  天满星 方 讳保
  天孤星 詹 讳秀  天伤星 李讳洪仁
  天玄星 王讳龙茂  天健星 邓 讳玉
  天暗星 李 讳新  天佑星 徐讳正道
  天空星 典 讳通  天速星 吴 讳旭
  天异星 吕讳自成  天煞星 任讳来聘
  天微星 龚 讳清  天究星 单讳百招
  天退星 高 讳可  天寿星 戚 讳成
  天剑星 王 讳虎  天平星 卜 讳同
  天罪星 姚 讳公  天损星 唐讳天正
  天败星 申 讳礼  天牢星 闻 讳杰
  天慧星 张讳智雄  天暴星 毕 讳德
  天哭星 刘 讳达  天巧星 程讳三益
  随斗部地煞星七十二位名讳(俱万仙阵亡):
  地魁星 陈讳继真  地煞星 黄讳景元
  地勇星 贾 讳成  地杰星 呼讳百颜
  地雄星 鲁讳修德  地威星 须 讳成
  地英星 孙 讳祥  地奇星 王 讳平
  地猛星 柏讳有患  地文星 革 讳高
  地正星 考 讳鬲  地辟星 李 讳燧
  地阖星 刘 讳衡  地强星 夏 讳祥
  地暗星 余 讳惠  地辅星 鲍 讳龙
  地会星 鲁 讳芝  地佐星 黄讳丙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