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4佛教基本知识_正果法师着

_9 正果法师 (现代)
   
   分别法执,既须借待内因种子的势力,亦由现在外缘条件助成生起;因其不是与有情根身俱时而生,要借待邪师邪教及自己内心中的邪思惟分别才能生起,故名分别。以分别法执,唯在第六意识中有。这亦有两种:(一)缘虑邪教所说的蕴处界相以为本质境,生起自识上的影像相分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二)缘虑邪教所说的自性(数论计)实性(胜论计)等相以为本质境,生起自识上的影像相分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此二法执,行相粗故易断,入初地入心真见道时,观一切法的法空真如,即能除灭。
   
   (二)烦恼所知二障
   
   一、烦恼障: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身心,不令出离生死苦海,故名烦恼。障是覆蔽义,即烦恼覆蔽涅槃不得解脱,是名为障,烦恼即障,故名烦恼障。其体即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的一百二十八个根本烦恼,及彼根本烦恼同类所引起的等流诸随烦恼。一百二十八数是,见道所断惑有十种,即、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种烦恼,各障欲界苦集灭道四谛之理,故有四十。障色界四谛理的只有三十六个,因为色界无嗔烦恼,于每一谛下除去嗔惑,故成三十六。障无色界四谛理的烦恼,与色界相同。总合起来,障三界四谛理的烦恼共有一百一十二个。更加上修道所断惑十六种,即成为一百二十八数。十六惑是:欲界六个,上二界各五个。贪、嗔、痴、慢、身见、边见,是欲六惑,上二界无嗔,各有五惑,故三界修道所断惑合有十六个。等流随惑,即二十种。此上所说,唯是自性出体,若据眷属,即同时相应的诸余心心所及五蕴,亦皆是烦恼障摄。
   
   二、所知障:此障之体,同烦恼障;即遍计所执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其数与烦恼障同。由烦恼依于所知障立,能依所依,故数相等,此从所障以立障名。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一切诸法,是所应知的境界,由障障彼所知之境,碍能缘心,令心于境,不能解了,障大菩提,是所知之障。若论正障,烦恼障障生空,所知障障法空。若论兼障,则互彼此,当知经教依殊胜作用而说各有所知障。
   
   还应该知道,轨我执法的萨迦耶见,体无有异,同一种生;现行见分,亦复同一,但以义用有别,故分为二:如一眼识体,缘青黄两境,即是两行相生。唯烦恼障,发业润生,体是缚法。其所知障,义即不然。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其所知障则不如是。补特伽罗我见起位,彼法我见亦必现前,因为我执必依法执而起,如先要迷杌等认识不清,然后才会错误地执为是人等故。能持自体说名为法,即一切法皆持自体。有常一用,方名为我,非一切法皆是常一,如计外境非情诸物为法,而并不计为是我故。是故可以知道,人执起时,必带法执;法执起时,不必皆带人执。这烦恼所知二障皆有分别起和俱生起的差别,分别起的粗,俱生起的细。强思计度而生起的,名为分别;与身俱生任运而起的,名为俱生。分别的二障先断,于见道时一时顿断;俱生的二障后断,修道位中分分断,至金刚心时才能断尽。二乘人唯断烦恼障,大乘人则双断二障。
   
   三、伏断位次:灭现行名伏,除种子及习气名断。断的意义,约能断说,是除害义;约所断说,是不续义;自类相生的种子后生的作用不相续,即是断惑。过去未来的法无体,故无所断;现在惑智俱起,亦无所断;但由教行因缘引起正见相应的能治心,此心生时,所治惑种即灭,智生惑灭同一刹那,犹如世间明生暗灭,断惑义成。烦恼所知的分别二障,资粮位渐伏,加行位顿伏。少分伏名渐伏,犹有余故;全分伏名顿伏,更无余故。资粮位伏其粗者,由胜解力折伏;加行位伏其细者,由四寻思四如实观制伏。因邪师邪教所引起的名粗,由自分别所引起的细。分别二障的种子与习气,俱初地断;即于真见道位中的无间道断除种子,解脱道断除习气。
   
   俱生烦恼障种,亦即修道所断的烦恼障种,由于不障十地,和菩萨须留惑济生,所以不除,但伏现行不起,直待将成佛时,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切顿断。习气则于十地间地地除之。总起来说,俱生烦恼的现行,地前渐伏,以道力微劣,失念的时候,烦恼现行尚得起故。初地以上,能顿伏尽,如同阿罗汉一样,令永不现行。但菩萨为了化度众生,在前七地中,由故意力,使烦恼种子暂生现行,虽暂现起,而不为过失。如《解深密经》说:‘是诸菩萨于初地中,定于一切诸法法界已善通达;由因此缘,菩萨要知方起烦恼,非为不知,是故说名无染污相。于自身中,不能生苦,故无过失。菩萨生起如是烦恼,于有情界能断苦因,是故彼有无量功德。’但应该知道,故起烦恼的,是不怖烦恼的悲增菩萨。有怖烦恼的智增菩萨,则不起烦恼。到八地以上,道力胜故,纯是无漏观心相续生起,则无论是智增菩萨与悲增菩萨,烦恼都毕竟永不现行了。
   
   俱生所知障种,亦即修道所断的所知障种,于十地中渐次断灭,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才永断尽。习气则于解脱道中永断。此障的现行,地前加行位能渐制伏,乃至十地才永伏尽。八地以上,与前六识俱起者,不复现行;无漏观心及果相续,违彼障故。无漏观心即第六识中人法二空相本智,果即后得与灭尽定。八地以上,人空无漏恒时相续无有间断,法空无漏多分相续少分间断,故能令第六识中法空无漏不起的时候,唯人空无漏现前,对第七识法执来说,即为粗观,不能制伏细执,故第七识俱生的法执,仍能现行。若法空无漏智及彼所引起的后得智和灭尽定位,则能伏令不起。兹将俱生二障的伏断地位表示如表二:
   
   (表二)
   
   
   第四节 果德
   
   一、菩提
   
   佛位圆证二转依果,为菩提涅槃。菩提是能证的无漏智,涅槃是所证的真如理。菩提是所生得,涅槃是所显得。
   
   菩提是转有漏杂染的八识而成的四智相应心品:(一)大圆镜智:此智为一切现行功德的所依,如大圆镜,影现种种色像,故名大圆镜智。如《成唯识论》说:‘一、大圆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德,现众依持;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像。’(二)平等性智:此智证得诸法平等的理性,及自他平等,变现他受用土,故名平等性智。如《成唯识论》说:‘二、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妙观察智不共所依,无住涅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续,穷未来际。’(三)妙观察智:此智善能观察诸法的自相、共相及众生根器,说法断疑,故名妙观察智。如《成唯识论》说:‘三、妙观察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摄观无量总持定门,及所发生功德珍宝,于大众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四)成所作智:成就为欲利乐有情的本愿所能作的事,故名成所作智。如《成唯识论》说:‘四、成所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于十六示现种种变化三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
   
   菩萨入见道时,转有漏的第六识,成无漏的妙观察智;转有漏的第七识,成平等性智。到佛果位时,转有漏的前五识,成成所作智;转有漏的第八识,成大圆镜智。四智圆满就是佛果位上具有的四智菩提,立表如表三:
   
   (表三)
   
   
   二、涅槃
   
   证佛位四智圆满的时候,所证的真如妙理,完全显现,即具得四种涅槃:(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是说一切诸法的真如实性,虽然是由于客尘烦恼障覆令不显现,但其习性本来清净,不生不灭,其性本寂,故名涅槃。如《成唯识论》说:‘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二)有余依涅槃,即由断烦恼障而显现的真知,但有残余所依的异熟法存在,所以名为有余依涅槃。如《成唯识论》说:‘二、有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三)无余依涅槃,即断尽生死苦而显现的真如,烦恼既尽,残余的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如《成唯识论》说:‘三、无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四)无住涅槃,即断尽所知障而显现的真知。证这涅槃时,即生起大悲大智。因有大悲故,不住于寂灭的涅槃,而在三界中利乐众生;有大智故,虽在三界里教化众生,以已脱离迷界故,不为生死所染污、所系缚,用而常寂,故称为无住涅槃。如《成唯识论》说:‘四、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以上四种涅槃,是依著一实真如的显现义边的差别而安立前四种,实即一清净法界而已。第一种凡亦具有,二乘无学并得前三,唯佛世尊具有四种。立表如表四:
   
   (表四)
   
   
   三、三身
   
   这四种涅槃,总束为清净法界,加前四智,以为五法。这五法就成为佛果位的自性、受用、变化三身。清净法界是自性身(法身)。如《成唯识论》说:‘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绝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受用身分自受用和他受用,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所现,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他受用身是平等性智所现,为十地菩萨现通说法,决众疑网,令他受用大乘法乐。如《成唯识论》说:‘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合此二种,名受用身。’变化身是成所作智所现,为未登地菩萨众,及二乘异生,随类示现化身,称机说法,令各获得诸利乐事。如《成唯识论》说:‘三、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上,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诸利乐事。’妙观察智,于大集会中,说法断疑。立表如表五:
   
   (表五)
   
   
   四、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的妙智,能够了达一切境相,坚固最胜,没有可以破坏和超胜他者,故名为力。力有十种:一、知是处非处智力。处,即合道理义,非处即不合道理的意思。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了知,如造作善业,即知其决定得可乐的果报,名为知是处。若造作恶业,能够得到可乐的果报,决定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故名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如来于一切众生的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胜解,善恶不同,皆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即种姓差别,与贪嗔等行随眠差别,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如来于有为无漏行,各知其所至之处,故于至得人间天上的有漏道,至得涅槃的无漏道,如实遍知,故名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如来证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等善恶业缘,尽知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如来于众生种种宿命,从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其姓名饮食苦乐寿命等,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
   
   五、四无所畏
   
   无所畏是:一、说一切智无所畏,一切智即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尽知尽见的妙智,如来于大众中自说我是一切智人,余人虽有难言,佛无所畏,以如来实是正等觉者,已证得妙善清净的一切种智故。二、说漏尽无所畏,漏尽即生死惑业俱尽,如来于大众中自说我已永尽诸漏,余人虽作难言,佛无所畏,以如来实已证得妙善清净,于烦恼习气等诸有漏法毕竟永尽故。三、说障道无所畏,如来于大众中说染法是障碍圣道的法,若有难言,习此染法,不能为障,佛通释无果:以如来妙智,于一切所治染法,皆已遍知故。四、说尽苦道无所提,尽苦道即能灭尽诸苦的圣道,如来于大众中自言我所说的圣道,能出离世间,能尽诸苦,余人虽有诘难,说虽修此道不能出离,佛无所畏,以如来于一切种能对治法,已如实遍知故。四无所畏中,前二无畏,依自利德说,后二无畏,依利他德说。无畏即无怯惧,如来智力内充明了,凡有所说,皆安稳清净,不可倾动,无惊怖恐惧,故名为无所畏。
   
   六、十八不共佛法
   
   十八不共佛法是:一、身无失,佛从无始劫来,常用戒定慧慈悲以修治其身,这种功德已至满足,一切烦恼俱尽,身无误失业,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智慧辩才,所说教法,随众机宜,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三、念无失,佛三大阿僧祇劫,修习诸甚深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中,心无所著,得第一安稳处,故名念无失。四、无异想,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渡,心无拣择;于流转证灭中,证得无分别,无差别智,是名无异想。五、无不定心,佛于行住坐卧一切威仪中,常不离甚深胜定,是名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已舍,佛于一切法,悉皆照知方舍,未有一法不了知而舍弃者;于利益有情事,观察其根性未熟者,虽暂时舍置,终无究竟舍有情事。是名无不知已舍。七、欲无减,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佛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减。九、念无减,佛于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十、慧无减,佛具一切智慧,无量无际不可尽故:随慧而说,亦无有尽。是名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佛远离一切执著,具二种解脱:(一)有为解脱,即无漏智慧相应的解脱;(二)无为解脱,即一切烦恼净尽无余的解脱,是名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佛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是名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佛的身业智为导首,随智而称,示现各种殊胜形相,调伏众生,由智发起演说一切诸法,令其各得解悟证入,是名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语业随智慧行,佛的微妙清净语言,智为导首,随智而转,化导利益一切众生,是名语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佛的清净意业,智为导首,随智而转,入众生心而为说法,除灭其无明痴惑,是名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佛的智慧照知过去世所有一切,若有情法,若无情法,皆无障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佛的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若有情法,若无情法,皆无障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佛的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若有情法,若无情法,皆无障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此上十八种功德法,唯佛具有,不共于声闻、独觉、菩萨,故名十八不共佛法。
   
   如来功德,无量无际,不可具述。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不护,三念住,四清净,永断诸习气,无忘失法,大悲,一切种妙智等,清净殊胜,圆满无上。如《大般若经》三百八十一卷和四百六十九卷,《大方等大集经》卷第六,《大宝积经》三十八卷至四十卷,《中阿含三十二相经》,《大智度论》八十八卷,《瑜伽师地论》四十九卷至第五十卷,《显扬圣教论》第四卷和《杂集论》卷十四等,广有解说,乐多知者,应取读诵。
   
首页 上一页 共9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