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花香满径》

_18 巴克莱(爱尔兰)
我会希望他生气勃勃。
朱利安·凯撒是罗马的皇帝,他要时光倒流。他做皇帝的时候,罗马已经接受了基督教,但是他要恢复旧日的事物,拜已经放弃了的神祗。他的理由呢?戏剧作家易卜生替他说了如下的话:“你难道没有把基督徒瞧个清楚吗?眼睛无神,脸色青白,垂头丧气,一天到晚在空想中度日,毫无雄心壮志。太阳灿烂照着,他们看不见;大地美丽富实,他们无动于衷。他们的愿望就是抗拒、受苦、等候死亡。”英国诗人斯温伯恩用如下的诗句说出了同样的说:啊,祢这脸色苍白的加利利人,祢已经战胜了,世界在祢的呼吸中
变得死气沉沉。
凯撒见到了基督教那恹恹无生气的一面,易卜生和斯温伯恩也同意他的看法。不幸的是,他们所看见的的确是事实。在教会常常见到一些人,没精打采,默然无光,一点劲也没有。
他们传讲福音就好像电台的气象报告员说有股低气压就要来到一样。
大丈夫心里若有基督的话,即使有病也会有一股蓬勃的生气,保罗就是个好证明。
我会希望他有英雄气概。
史密斯先生在某座礼拜堂讲过道之后说:“我刚刚讲完道,坐在那儿听的全是婆婆妈妈,有男也有女。”他显然看不惯教会那种娇而无力的女人性格。
拿破仑在欧陆,第一次与英军统帅威灵顿公爵相遇于战场,他很快就认识到威灵顿的果敢打仗的本领。他说:“看来威灵顿这个家伙倒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彼拉多把耶稣带出来见暴乱的群众的时候说:“你们看这个人。”(约十九5)“人”在这里有大丈夫的意思。
一个牧师要牧养教会,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他应该有男人的气概,像个大丈夫。耶稣:“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把永远的生命的信息传给世人的人,自己就应该有丰丰富富的生命;要有那一股英雄气概。
这样,即使他做的是牧师的工作,他仍然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十月 亚伯拉罕的子孙(一)
·十月一日·亚伯拉罕的子孙(一)
亚伯拉罕是上主的亲密朋友。在犹太人当中,要是说某某人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是一种再高也没有赞许。犹太人有一句话,讲到真亚伯拉罕的子孙应该具备的三大优点:“他要有善良的眼睛、谦卑的心和谦让的精神。”
他应该有善良的眼睛。
眼睛在这里不是指肉体上的眼目,而是指心地的良善。一位良善的人总会对人同情且慷慨。
他会慷慨的对人称赞。
这世界说人短处、道人不是的到处都是,十分缺乏肯说好话来鼓励他人上进的人。
英国皇家海军有一条规则:“军官之间不得就彼此职责的表现有所非议。”帮助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积极鼓励他。
他会给得很慷慨。
世上最可贵的一件,是能在他人没有开口要求帮助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人家的需要。能观人的需要于微,而又能敏于行,是做人的伟大美德。
他不看人的短处。
圣经里最叫人震惊的一句话是:天父不鉴察古时代人的蒙昧无知。在世人的认识不够的时候,天父怜悯他们,不看他们的失败和过犯(徒十七30)。能观人于微固然是恩赐,能不去看人的短处,有时也是恩赐,唯有智慧人能知道何时应看,何时不应看。
在时候闭起眼不看也是一种美德。
十月 亚拉罕的子孙(二)
·十月二日·亚拉罕的子孙(二)
真正的亚伯拉罕的子孙必须有谦卑的心。
为什么要有谦卑的心呢?因为不虚心就学不到东西。要先明白自己无知,然后才能学。一个说自己无所不知的人,便没有学的余地。
在学习中,有一种谦卑的态度既特别可贵但也特别难做到,这就是肯谦谦卑卑的坐在事实的面前,就事论事。
这世界最难做到的一件事,就是能没有成见,不先入为主;不罔顾事实,让事实来将就自己的看法;或者先已经有了一套理论,然后用这理论来解释实事。神学家尤其不容易有这种态度。只有当一个人能虚心地就事论事,能不以成见去看事事物物的时候,才能真正学习。
他应该有谦让的精神。
人与人间的问题若没有谦让的精神是无法解决的,没有了谦让,无法看见服侍人的美好。骄傲和服侍是互相排斥的。要有谦让的精神,才能服务,二者几乎是不可分的。
只有心存谦让的人,才能真正相信一个肯服侍人的人是最伟大的人,而这人心里并没有想到要成其伟大才来服侍。
因此,正确观察事物,需要有善良的眼睛和慷慨的心胸;正确的学习方法,靠一颗谦卑的心;人间关系的良好有赖于谦让服务的精神。
这些事应该放在祷告中,求天父赐给我们。
十月 站在我们这一边
·十月三日·站在我们这一边
要是天父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就一定可以取得胜利。但我们必须清楚这句话的意思。
这不是说我们不会再有苦难,也不是说我们的生活会从此平平安安,有充分的保障。
保罗十分肯定的知道:只要天父站在他一边,他就不在乎谁反对他。可是,同一位保罗就说过,他曾经被鞭打五次,被棍打过三次,被石头打过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下过监牢,屡次冒死,受劳碌,受困苦,经历过不知多少危险(林后十一23-28)。
因此天父站在我们一边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可以生活舒适,无忧无虑;而是说:无论什么临到我们,都能面对它,坚定地应付它,并且战胜它。
要是天父在我们一边,生命便不是逃避,而是成功地排除万难,取得胜利。
天父站在我们一边,决不等于说生命本身是安全的。
我们不会因此就能连我们所爱的人都可以不受那恶者的攻击;而是说,即使有恶者的攻击,也不能让我们和天父分离,和得胜的主切断关系。
正因如此,保罗在同一封信里面,坚决的说,无论是生是死,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都不能让他与主基督里的爱隔绝。
说天父站在我们一边,并不是说我们的生活会很舒适、很安全、毫无苦难;也不是说我们会赢得世人心目中的那些胜利;甚至不是说我们可以平安度这属世的生活。我们敢说天父站在我们一边,是指不论遭遇何事,我们都提得起,抗得住,可以胜过它,改变它,甚至连魔鬼这最后的仇敌,我们都不畏惧,因为站在我们一边的主,早已胜过了牠。
十月 行动(二)
·十月四日·行动(二)
若把世上的人分类,其实只有两种。
一种是只会讲,不断的讲,说得天花乱坠,但从没有做成一件事的人。
这世界充满了口若悬河,说话委婉动听的人,和在纸上大做文章的人,但说了就停在那里,计划好了就搁在那里。
我敢说在政府的办公室里,那些桌子,档案柜,档案架一定都堆满了各种委员会的、各人专案小姐的报告,可是,从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也永不会采取行动。我敢说教会的办事处里面,情况比政府的好不了多少。各种计划、建议,连篇累牍。可是全都停留在纸上文章的阶段。
我倒觉得我的妻子的方法高明得多;她什么都不说,只是埋头去做。
这就让我想起了第二种人。这种人很少说话,他们做。
你还记得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斯巴达国王的故事吗?他的名字叫阿杰西雷斯。希腊有被波斯人入侵的危险,十分危急,阿杰西雷斯组成了大军,打算保卫他的国土。他把这消息通知希腊另一邦的国王,那个国王举棋不定,迟迟不做决定,最后复信说,仍在考虑中。斯巴达的国王随即派人去通知他:“告诉他,他考虑他的,我挥军前进。”
我们感谢天父给了我们一些肯行动的人。不错,他们行动,常常会犯错误。不过正如小说家斯蒂文森所说的:“怕犯错误的人,一定什么也完成不了。”十次有九次,做总是好过不做。
不行动的结果是越来越不能行动。我的妻子是对的,她不说,只是埋头做。她做出的成绩不但叫自己吃惊,也令旁人惊讶。
十月 残忍(一)
·十月五日·残忍(一)
我写作的时候,我的爱犬拉史提总是和我在一起。它不是躺在我的脚边,就是横卧在我的脚前。家里人谁要走进我的房间,它都会走过去热闹一番,表示欢迎。吃饭的时候,它会坐得靠近餐桌,唯恐人家把它忘了,不给它一点食物吃。
拉史提此刻不在我身旁,它遭遇了一次让它伤心的经历。
膳与宿。
还有几天,我和妻要到英国南部去一趟,却不能带我们的爱犬一道,只好把它送到狗场,由那儿的人照料它的膳宿。
上个礼拜我们把它带去狗场,它连大门都不肯进,它摇头、哀泣,挣脱了颈链,跑开了。后来要把它抱起来,才能送进狗场,留在那里。
拉史提当然十分伤心,十分害怕,因为离开了它所爱的人。不过,后来我们打电话去问,知道它也慢慢习惯了新环境,安顿了下来,而且看来很快乐。
游荡。
我刚刚在报纸上看见一篇文章,把我吓了一跳。文章说:每天都能在街上拾到走失的猫和狗。到夏天,特别是六、七、八三个月,这些捡拾起的丧家之犬每天都近百只,还有许多继续流浪直到饿死。还是因为养狗的人渡假去了,让狗在外面走,不加照顾。
文章中还说,儿童常常收到小猫、小狗做圣诞或生日礼物,开始一两个礼拜,或者一两个月,孩子们对这些小动物朋友十分喜爱。可是时间一长,便感到厌倦,让它们流浪在外,有的走失,有的给汽车辗毙,有的饿死。
我希望畜养小动物的人千万不要这些残忍。动物不会抗议,不会投诉,如此残酷,于心何忍。
十月 残忍(二)
·十月六日·残忍(二)
我在一本《为什么人要受苦?》的书中,读到一则为动物而做的祷告,内容十分感人:
主啊,请祢听为我们所爱的动物谦卑地献上的祷告。一切有生命之物的气息都在祢的手中。它们不会说话,但是祢一样照顾。我们感谢赞美祢,因为祢给了它们美丽的品质和体态。我们愿意和它们一同分享祢的爱。求祢听我们为受苦的动物的祈求。它们劳动过度,吃不饱,受到残忍的对待。有些给关起来,吃尽苦头;有些被人追猎,或者迷失,为人抛弃,受到惊吓,挨渴挨饿;有的在痛苦中奄奄待毙;还有许多为人强迫结束生命。我们为这些动物祈求祢的恩典和怜悯,我们也求祢把爱心给予如此对待动物的人,赐他们温柔的手,不说粗暴的话。求祢让我们都成为动物的真朋友,共享祢怜悯的恩典。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祈求,阿们。
这是我们有时在教会、在家里应该做的祷告。在天父眼中,我们为动物祷告,并不奇怪。先知何西阿就曾听见耶和华向他说话,讲到人类最后的日子,也就是金色的黎明来临的时候。主说:“当那日,我必为我的民与田野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地上的昆虫立约。”(何二18)
到了那最完美的时候,人与动物之间能恢复完美的友谊。
残虐是丑陋的,对有口却不能说话、孤苦无助的动物残忍,更是丑陋无比。
十月 个人与全体(一)
·十月七日·个人与全体(一)
我参加主日崇拜,每逢会众同诵《使徒信经》的时候,我就不开心。念《使徒信经》是英国国教崇拜仪式的一部分,但不是所有的教会都接受的,我自己的教会属苏格兰会,就没有这个习惯。
我的问题是不能接受信经里面某几句话;要是我照样念出来,就难免不诚实。可是巴里博士却说:“念《使徒信经》是认同教会总体的信心和属灵的经验。”我们念,表示我们相信:自己的灵命一旦长大,会越来越明白信经里面说的话。没有一个基督徒能完全明白信经;《使徒信经》最早出现的时候,第一句不是用“我相信”开始,而是用“我们相信”。
这真是值得我们记住,反复申述的一句话。多少年来我一直犯了这个错误;即使我不能够说“我相信”,但我的确可以在爱心中说:“我们相信”。
在全教会的确认中,我可以放下我的不确定;在全体敬拜天父信徒的确认中,我可以放下我的不确定。要是我们在念《使徒信经》的时候,可以用“我们相信”来代替“我相信”,我们的崇拜会有多大的不同。
我过去的想法的错误是把自己当作单独的个人来想;一旦成为基督徒以后,我们就不再是个别的个人,而是基督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信仰中不存在个人主义。
一个人的信心也许很小、很贫乏、很不足,要是进入教会,便进入了一个群体,大过个人所拥有的一切事物。对自己本来不能相信的事,现在可以跳出那狭窄的个人范畴来相信。我可以记住我们共同相信的事,因此得到安慰。
这样,我甚至可以不为自己的信仰所囿,藉着交通,与全体信徒结合为一。
十月 个人与全体(二)
·十月八日·个人与全体(二)
在一本出版已多年的叫做《每个人的十字架》的书中,讲到小乡村的礼拜堂里一个年轻的牧师的故事。主日崇拜过后,他邀请会众留下,参加圣餐礼拜。只有两个人留了下来;人数太少,他想把圣餐礼拜取消,后来决定照常举行。他依照传统的仪式,他念诵如下一段话:“有众天使和天上的万军和我们一同敬拜、赞美祢的荣耀圣名。”他念到这里,一个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他说:“有众天使和天上的万军在这里,我居然不知道,求天父赦免我。”
只要有两三个人在一起聚会,主基督就在他们当中,还有天上的众军也在那里。你一定记得以利沙在多坍开他仆人的眼,可以看见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他们的故事(王下六13-17)。
基督徒生活与侍奉的情况也是如此。
我们思想,总是先想眼前的事物,然后才想到这些事物的将来,我们想到眼前的时候,看见自己的弱点和孤单无助是如此的多,如此的大,不免会放弃努力,没有勇气再做下去。
这又是把自己当作孤儿一个来想的结果。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记得我们是一个伟大的团体中的一份子,属于一个遍布全球的教会,这个团体和这个教会中有无数的人都和我们一样关怀、一样努力。我们还要记得耶稣基督是这许多人的元首。
有这样的团体绕我们,有这样的领袖带领我们,一切的事都有希望。
只要我们肯放下我们的愚昧的个人主义,记得我们是基督的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的生活就能有大改变。
十月 满足
·十月九日·满足
上个礼拜我无意中见到《河宾》杂志一八九四年的圣诞号,《河滨》当年是杂志中佼佼者,《福尔摩斯探索》最早就在这本杂志连载。不过叫我感到兴趣的是它里头的广告。
在那许多广告版里面,没有一个是卖香烟或者咖啡的,也很少卖酒的。这真是值得我们留心的事。看来七十几年前的人不像今天的情况,他们不是烟酒的奴隶。
不过这些广告可以分成好几类,有许多是卖食品和服装的。这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都需要知道哪儿可以买东西吃,哪儿可以买衣服穿。
也有很多广告是卖药品、牙膏、婴儿用品、减肥方法和食品的,还有就是卖可以医治各种疾病的医疗器械的。当年的人像我们今天一样,关心身体的健康。
从这些广告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人的基本的需要没有变。
人类有历史以来,有许多需要一直存在,将来仍旧会存在。
奢侈品的广告会越来越多。
社会越富足、越发展,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需要,而且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考究。人越考究就越想让自己快乐。
广告的技术有了急剧的改变。
过去的广告大多是启事式的,告诉读者某家公司有些什么出售,是为应付已经有的需要而设计的。但是现在的广告却要制造需要,因此一定会引起不满足。
圣经说得真对:“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大收获)”(提前六6)。
十月 共同的地方
·十月十日·共同的地方
我一九二五年离开学校;大约三年前,我们那一班发生了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所以想办法把当年的老同学召集在一道,在晚间共聚。从此以后,每年我们都有一次这样的聚会。
这是怀旧性质的晚会,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吃、喝、回想往日。
这也正好用来形容信徒一道共享的圣餐,因为我们也吃、喝、回想往日。
我们参加圣餐为了三个理由。
我们一起回忆往事。
老朋友见面最常说的话总是:“你还记得吗?”在圣餐中,我们一同回想:“你们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
当年班友餐聚,有一种密切的契合,因为我们回味共有的学校生活经验。在圣餐中,信徒中深相契合,因为我们在一起纪念主基督。
世上没有比一道纪念往事更能增进团契的了。
我们一道心存感谢。
在老班友的宴会上,对我们的母校、对当年的老师感谢之情油然而生。有一次,我们把其中一位老师请到,欢乐难以形容。
时间越久,我们越明白四十年多年前,我们所接受的训练与传统是何等的可贵。在圣餐桌前,信徒对爱我们的主,对为我们牺牲的主,也都感谢万分。
我们同心地爱戴。
在宴会上,我们都觉得母校享有我们的爱戴。我们的校训是:“向最高峰迈进。”我们一道守圣餐,因为我们都忠心爱主基督,拥戴祂;要在主餐桌前重申我们的忠心。
共有的记忆,共同的感谢,齐心的爱戴将信徒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将我们和基督耶稣紧密联系在一起。
十月 创建的乐趣
·十月十一日·创建的乐趣
生命中有些事物几乎是人人可以创建的,至少可以和他人共同来建造。
我们可以建造一个家。
英国诗人彭斯说:
营造火炉旁快乐的气氛,为孩子也为妻子;这是人生的真情和崇高的意境。
我们常常以为一个家的建立要靠老一辈的人,靠父亲和母亲。我们应该常常记得,儿子和女儿也有他们的责任。父母的爱心、照顾和劳苦,是家庭建立不可少的因素;可是,子女的自私、没有爱心、不为他们着想,也能毁掉一个家。
家庭的建立是群策群力的共同事业,老幼都能够、也应该参加。
我们可以建立友谊。
我常常引用贝洛克的诗句,我十分喜欢他的诗,所以在这里再抄下一首:
从憩静的家到事业的开始,到还未发现的人生的终点,值得我们不断追寻的,只有朋友的爱和笑声。
我们有一句老话;必须自己有友谊,才能取得人家的友谊。不愿意付代价去交朋友的人,没有希望得到朋友。
我们可以创造性格。
史各脱爵士年少的时候,有次意外事件让他不能从事日常的活动。他利用这机会饱读古苏格兰的小说和历史。事后,见过他这段生活的一位老朋友告诉人:“他不断地创造他自己,但是要等到那些日子过去以后,他才明白他所得到的是什么。”
我们不应该老是问:“为什么天父让这种事落在我身上?”我们应该问:“借着这件事,天父要我作些什么呢?”
创建是充满乐趣的,我们可以建立家,建立友谊,也可以创建自己的性格。
十月 不可替代
·十月十二日·不可替代
我对宗教广播和节目主持人一向敬佩,感谢之心绝不输于他人,那些呆在家里不能出来活动的人,对这种节目特别欣赏。可是我总觉得用广播或电视播出来的主日崇拜,绝不能替代礼拜堂的敬拜。这种话我说得很多了,因为这件事太重要。
理由呢?
画面绝不能够代替人自己,这是再明显也不过的。
一幅照片并不等于照片中的人。把讲道的人和听从之间那种活的血肉的关系拿掉了,是很大的损失,因为这种血肉关系无物可以取代。
信徒一起敬拜所享爱的那种交通,是很独特的。不错,广播和电视的崇拜里也可以有一种看不见的交通存在,有时我对着扩音器讲话就有过这种经验。可是,真正的亲身参与的灵里的交通,能给人一种感受,是看不见的交通绝不能提供的。
这不是说我看不起广播的工作;我只是说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取代信徒亲自参与的敬拜,也决不会有一天可以不要礼拜堂里的崇拜。
科学的进步绝对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参加”主日崇拜,可是这种“参加”总缺乏只有真正的人有血有肉的实际的参与才能得到的东西。
崇拜如果用电视播出来,我们只是旁观者,而不是共享的人。
我们只是从旁观看,而不是直接参与。一个人置身在崇拜之外,他就无法得到亲身参加崇拜才能得到的一切。
单看是不够的。要真正共享才能得着。不亲身参加哪能共享呢?
因此我们的目标不是把人召集到收音机或者电视机面前,而是把他们召集到上主的家中来。
十月 年龄不同,各守其分
·十月十三日·年龄不同,各守其分
人生可以分为三个年龄区。每一个都有若干特色。
第一个年龄区以青年为它的顶点,特征是力量,是身体行动的敏捷;第二个年龄区是中年,有人生的成熟和自信。在这种年龄的人,他们的专业或事业都会有若干成就;第三个年龄区是老年。在这个阶段的人,经历丰富,思想老成,积累并有不少智慧。
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已经到了新的阶段不向前走,仍旧滞留在旧的年龄区里。
不要扮年轻。
要有智慧,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退出运动比赛的时候。要有更大的智慧,明白是应该让年轻人自己去生活的时候。
英雄人物潘彼得强要自己常保年轻,终成悲剧人物。青春是富丽的,但可惜不能常住。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人到中年,事业到达顶峰,我们的毛病是常常在那儿逗留得太久。
人可能会产生一种幻觉,以为自己是绝不可少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权力的欲望,很少人能摆脱一旦权力在手,便放不下;能够功成身退的人,其成就和他能立功一样伟大。
老年也有它的问题,必须小小心心不让自己变得固执、唯我独尊。做一个有性格的人固然很好,可是只顾自己有性格,却不断与别人冲突,那就不好了。
人生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看见自己的子女和学生长大成人,自己从权威变得和他们一样,不容易从原有的心境走入新的心态。可是如果要和长大了的子女以及后辈处得好,一定要克服这种困难。
年龄不同,各守其分,这应该是我们的座右铭。
十月 喝倒彩
·十月十四日·喝倒彩
任何一种新意见提出来,总有人喝彩,也有人取笑。
其实,正确的态度只有一种。
在兴高采烈的人头上泼冷水是一种罪。
要是看见人家充满青春活力,热情洋溢,你就觉得不耐烦,看不起他,这是一个人真正老了的现象。
作家沃金森有次带着他的小孙儿散步,路上遇到一位老牧师。那位牧师好像有一肚子的牢骚,仿佛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对的,人人都是错的。而更糟的是他因为太阳晒得太多,患上头昏病。
小孙儿在旁边静静地听着。他们和这位灰色消沉的老人分手之后,小孙儿望住沃金森说:“爷爷,我希望你别像他一样患上黄昏病。”
这孩子可能没有把大人用的字听清楚,把“头昏”听成了“黄昏”,可是他把意思倒完全弄对了。有些人的确患着“黄昏病”他们的世界一片灰暗。
有些人专爱道人短长,批评的器官好像特别发达,长于挑剔人的短处,却很少看见人的好处。他们喜欢说人坏话;很难说人家一句好话。要批评应该遵守一个基本的原则:你没有权利批评别人,除非你能做得好过他,或者愿意帮助他把事情做得更好。
这个世界要是没有了肯积极批评的人,时局、教会和人生会变得越来越糟。
但只有自己决心把事做好,或者愿意帮助人去做好的,才有权利批评。
在各种的喝彩声中,最坏的是喝倒彩,可是在教会、在世界上偏偏有许多人喜欢喝倒彩,成了他们的国歌。要是我们能一生立志经常鼓励那些愿意冒险、愿意尽力把事做好的人,决不泼冷水,就是错也不会错到哪儿去的。
十月 最重要的还是人
·十月十五日·最重要的还是人
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实体,我们必须记住这一点。
做学问的人应该记住它。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伊比,在他写的《上主在你里面》那本书中说出了他对教书的感受。他说:“我知道研究是重要的;可是我也知道人比解释他行为的注释更重要。”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