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花香满径》

_16 巴克莱(爱尔兰)
参加教会成为信徒是一件极其庄严的事,一定要从心底里决定。
八月 漫画
·八月二十七日·漫画
演说的人一定得把话说清楚,把音咬准确。
说来真不好意思,有个小孩子就把我说的handicap(残废)误听成AndyCapp(安迪卡甫,为英国著名漫画家ReginaldSmythe笔下的英雄)。
我以前也讲过另外一个孩子,他很小的时候,总是把主祷文里的“救我们脱离凶恶”,念成“救我们脱离凶鹅”。还有一个孩子常常把“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说成“愿人都称祢的名为胜”。
一个人总是怕听自己的声音的。讲道和教书的人,基本上都有一个义务,要把他讲的每一个字的音咬清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这个把我的话听错了的小孩子,显然对安迪卡甫的兴趣大过耶稣,他来听我讲的原因可能不是想听耶稣,而是以为我讲过以后,安迪卡甫本人真的会出现。
要是故事的本身不是这种错误的原因,故事表现的方法便应该负责任。安迪卡甫是卡通连环漫画的人物。我得坦白承认,要是我一天不看报上我喜欢的连环漫画故事,我这一天就不好过。
这是不是说基督徒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采用卡通连环画的形式来传达福音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你也许会认为用这种方式教导耶稣的故事是有渎圣名气。那个小孩子对卡通人物的兴趣大过耶稣,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已把耶稣重重包裹在五彩玻璃的庄严神秘气氛里,不再像安迪卡甫那样富有男女气概,能吸引人。
八月 名字代表什么(一)
·八月二十八日·名字代表什么(一)
在欧美为子女起名字的办法已经有了不少改变。过去父母为新生子女起名是很容易的事,儿子跟父亲的名字,父亲跟祖父的名字;女儿跟母亲的名字,母亲跟外祖母的名字。
名字好像一个家庭的财产,可以代代相传。可是今天,这种习俗差不多已经放弃了。就是有人仍然保存这种传统,从祖上传下来的名字,已变成一个人全名里面的第二个或第三个名字,给大家称呼的第一个名字,就完全不同了。最近有位朋友的孩子出生,他的第一个名字叫做Tiffany,是不是这样拼,我都不大清楚。我举这个例子,只希望说明,今天为子女命名的一种新潮流。
取名的方法,有很多种。
刚才提到的Tiffany,好像是电影《铁金刚》里面的一位女主角。五世纪希腊圣徒克里斯多夫说过一个他那个时代起名的奇怪的方法。父母会点着许多蜡烛,每支蜡烛上都有一个名字;哪却蜡烛点得最久,就给他们的新婴儿取那个蜡烛上的名字。
圣经里面的人名,常常是父母信心的表达。
以利亚的意思就是“耶和华是我的上主”。以利亚生在一个盛行拜巴力的时候;以利亚的父母给孩子取这个名字来暗示他们的信心。清教徒在这方面就做得过分了一点。英国历史学家麦考利提过两个人,一个叫做TribulationWholesome(受苦于我有益),另外一个叫做Zeal-of-theLordBusy(为主大发热心)。
最奇特的一个例子恐怕要推伦敦一个皮革匠给他儿子的名字。他自己叫做PraiseGodBarebones(赞美主的瘦人),他叫儿子做If-Christ-had-not-died-for-thee-thou-wouldst-have-been-damnedBarebones(基督要是没有为你死,你早就该死的瘦人)。因为名字太长,所以大家就用他最后的两个DamnedBarebones(该死的瘦人)来称呼他。
要是不巧给女孩子取了一个在当时大家都爱用的名字,可就麻烦了。在英国,有些女孩子的名字叫做Marina,Marlene,Marilyn,这三个是各在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风行的女孩子的名字,因此只要一看名字,就大概可以猜出这个女人的年龄。
八月 名字代替代表什么(二)
·八月二十九日·名字代替代表什么(二)
今天最流行的给孩子起名的方法,是照父母的喜好来起名。我的两个孙女儿,一个叫姬儿(Jill),一个叫嘉伦(Karen)。她们的父母起这两个名字,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喜欢而已。
我常常想:可不可以等到小孩子发展到一定程度再给他起名。给一个充满男孩子气息的又肥又矮的女孩子叫“秀婷”,固然不好;给一个又内向,又胆小的男孩子取个巨无霸般的名字,让这孩子一生都不好受,也大可不必。因此,迟一点取个合适的名字,实在是很有道理的。
希腊教会教父克里斯多夫很不喜欢用点蜡烛的方法来起名。他赞成给孩子一个先贤的名字,然后把这位先贤的事迹告诉孩子,希望他把这当作他的榜样。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她名叫伊莉莎白·玛格烈(EilzabethMargret),后来她知道这是英国和苏格兰历史上两位有名的女皇之后,她开心得不得了。让孩子有个好名字,然后鼓励他把这个名字当作努力的鹄的,该是多么好的事。
有些名字太神圣不宜用,有些太可怕,也不适用。在新约时代,耶稣是个很通用的名字(是希伯来文“约书亚”的希腊写法),可是后来犹太人和基督徒都不用这个名字,因为只有主基督才配得上。同样,犹大在当时也是个很通用的名字。可是犹大出卖了主以后,就很少人用它了。
有许多英文的名字,都有它原来的意义:与格烈(Margaret)是珍珠,凯瑟琳(Katharin)是纯洁的意思,简(Jane)的意思是神的恩典,彼得(Peter)的意思是磐石,安得烈(Andrew)的意思是勇敢,亚历山大(Alexander)是保卫者,爱玲(Irene)是和平的意思。取个好名字能在生活中实行它,该多么好。
八月 枉费
·八月三十日·枉费
听说有一个人,每逢生日,一定要给别人礼物。这主意很不错。
礼物可以表示一个人的感激和爱心。一年当中,有生日,又有圣诞节,实在是好事,可以提醒我们,记得告诉亲戚朋友我们的感激之情,和我们对他们的爱。
有些人痛骂圣诞节的“商业化”,又说像母亲节这样的节期,不过是商人的赚钱手腕。我可不这么想。我认为凡是能提醒我们去爱别人、去感谢别人的事,都是很有价值的。许多批评这种节日的人,都是自己一毛不拔的人。
节日送的礼物,最大价值其实就在它们的没有可用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礼物的价值在于它是额外的赠予,而且我敢说,愈是高贵愈好。这正是耶稣的感受。
四福音书里最可爱的一个故事,是约翰所说的那个女人用香膏抹耶稣的脚(约十二1-8)。那香膏很名贵,可以卖三十两银子(现值合美金一百五十多元),是一笔很大的钱。那一小瓶真哪哒香膏差不多是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
在场的有一些非常敏感的人士,他们看见这种浪费非常震惊,认为可以把香膏卖了,把卖得的钱来周济贫穷的人。
有谁比耶稣更爱贫苦的人呢?可是祂并不同意这些人的想法。祂所深深感动的,就是这份礼物的极其高贵,送的人藉这礼物所表达的那种非凡的慷慨,和不顾一切献上的心。耶稣当场告诉大家:“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美事。
八月 友谊(二)
·八月三十一日·友谊(二)
耶稣像我们一样需要朋友。祂挑选了十二个门徒和祂作伴(可三14),甚至被钉的前一晚,祂挑选了门徒中的三人,同祂在客西马尼园度过那一夜。不是这些人能为祂做什么,只是需要他们和祂在一起(可十四32-41)。
我告诉我的妻子,我想写一点关于有人在一道的好处的信息,她听了之后说:“我受不了的一件事,就是我在拼命工作,另外一个人却安坐那里,一点事都不做。”因此这件事有它另外一面。我的妻子是对的:有时候,光是坐在那里,一点事也不做,反而不是友谊之道。让朋友一个人忙得要命,工作过度,困顿不堪,自己却不去帮一下忙,当然是不应该的。
我开始明白,真正的友谊是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只陪陪朋友,什么时候一定要帮他做点事。
《传道书》有一段大家都熟悉的经文,就是说这种时机的:“哭有时,笑有时,保守有时,舍去有时。”这位传道者在他的名单里,没有包括进“行动有时,不行动也有时”。最接近这个意思的一句话,是“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友谊的真义是懂得分辨这种时候。
伯大尼的马利亚就有这种敏锐的鉴别力。她懂得什么时候应该不做事,只是安静的坐在耶稣的脚前(路十38-42)。她也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拿着香膏去抹耶稣的脚,而且是当着众人的面做,让大家看见她深挚的爱心(约二十1-8)。
有时候,真友谊必须用行动来表现,要是一事不为,便非友谊之道。可是也有些时候,所需要的只是和他在一起,用不着说话,那种相伴就是一种支持。
真正的朋友是懂得什么时候应该行动,什么时候应该安静的人。
九月 把工作分出去
·九月一日·把工作分出去
没有一个人是绝对不可少的,也不要去作一个绝对不可少的人。
大卫·谢泼德在他写的一本谈教牧经验的书中,提出一位牧师回去探望他原来牧养的教会。一位女信徒看见他,牧师;自从他离开以后,这座教会兴旺得很。“对这位牧师来说,这应该是你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赞赏。
常常有人在他担任牧师的时候,教会非常兴旺;可是一旦退休或者离开以后,这座教会几乎解体;做礼拜的人大大减少,暮气沉沉。严格的说,这是牧养工作的失败,因为把整个教会的事工放在一个人的身上。
我们应该祈求天父,在我们离开一座教会的牧养工作之后,这座教会仍旧可以不断生长,而且越来越兴旺。一个人如果让自己成为绝对不可少的人,便很难做到这一点。
教会绝不可以依赖一两个人,否则,牧养的人一走,教会便软弱、消沉,甚至崩解。这种牧养是失败的。
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事都抓在自己的手里,认为只有自己才做得好。
我得承认这正是我的毛病,我一向不擅长把工作分配给他人。医生现在教会了我,一定得把工作分出去。
不把工作分给自己的僚属,是对他们的不信任;这等于把应该给他人工作的机会,或者把别人很想做的工作,攫取了过来。要是一件工作变成了独脚戏,这件工作离失败已经不远了。一个领袖要是有智慧,应该懂得把工作分出去;他的责任不是什么都抓来自己做,而是训练别人和他一道做。
我们谈到这里,已经不难发现教会失败的一个原因了。教会的失败很可能是因为过于把牧师或者传道人当作工作的核心,而太少分派工作给平信徒去担当。一个兴旺的教会是一个能够不断训练平信徒学习侍奉的教会。
九月 误译(一)
·九月二日·误译(一)
圣经是一本越读越会觉得它奇妙的书。
圣经最了不起的一个地方,是即令误解了它的意思,仍然可以终生得益。
不久前,我收到一封信,写信的人有过一段艰苦的生活,但是仍旧对主忠心不二。他在信的结尾处说了一些感恩的话,并引用《诗篇》一三九篇十三节作结:“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
“肺腑”两个字在英文圣经中译为reins。《钦定本》圣经全句的翻译是“Thouhastpossessedmyreins”,写信的人一定把reins这个字误解成“勒马的缰绳”,以为这句圣经的意思是指人的一生都有天父的指引。他因此深深的感谢天父慈爱的带领,让他平安经过生活上的难关。
事实上,这当然不是这节经文的意思。不错,一个只懂现代英语的人,几乎一定会把reins这个字当成“缰绳”,这句经文的意思便变成了“祢手里握有我的缰绳”。可是这个字原来的意思是指人的肾脏,说天父深深的知道一个人,因为连人的内脏都是祂所造的。中文《和合本》圣经所以把这句话译为“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
这件事奇妙的地方,是虽然把圣经的意思看错了,这个人的心灵仍旧得到满足。一句翻译错了的经文,对一位深信不疑的人仍旧能传达真理。
虽然如此,我们决不可以把这当作理由,来为圣经的误译辩护。
圣经的确能向纯真信仰的人直接说话。纯真的信仰是好的,但必须加上真实与准确;要充分达到圣经意义的真与准,必须在研究上下功夫。研究加上虔诚,才能从圣经中真正明白所要传达的信息。
九月 误译(二)
·九月三日·误译(二)
《钦定本》英文圣经有一处翻译,其错误所引起的后患可说空前之大。这就是《约翰福音》十章十六节。让我们先把中文《和合本》圣经的译文写在下面:“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它们来,它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在《钦定本》英文圣经的翻译中,这句圣经里头的“圈”和“群”都翻译为fold(圈);可是在希腊原文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字,第一个是aule,把它译成fold(圈)是对的;第二个字原文是poimne指的是flock(群),而不是fold(圈)。
中文《和合本》和其他现代的英译圣经翻译poimne的时候,都把它译为“群”,也就是“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而不是像《钦定本》那样,“合成一圈,归一个牧人”。
这一个翻译上的错误所以铸成大错,是因为罗马天主教抓住这段误译的经文作只应该有一个教会的根据;在天主教之外,没有得救的途径。可是耶稣的意思不是这样。祂说的是要成为“一群”。一群羊可以分配在许多个羊圈里面,而仍然归属一个牧人。
这段经文里面绝没有说只能有一个教会,而是清清楚楚的指出,可以有许多个教会;但这些遍布在各教会里的羊,都是同属基督的一群,也只能有这一群。
这种误译是怎样发生的呢?原来《钦定本》圣经的新约,不是从希腊原文直接翻译过来的,而是根据拉丁文《武加大译本》。耶柔米当年翻译《武加大译本》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缘故,把希腊文的aule和poimne都译为同一个拉丁字ovile。
一个关于教会错误的教义,就这样根据一个显然是错误的翻译建立了。
有的时候,错误的翻译可以让信仰纯真的人一样得到心灵上的帮助;可是也有许多时候,误译可以产生虚假和错误的教义。
九月 要劳动才能有收获
·九月四日·要劳动才能有收获
值得给的东西一定得付几许代价。轻轻易易作成的事,很难希望有长远的效果;尽管表面上也许很好看,尽管不费吹灰心之力就作成,且能得到人家一时的赞赏,但在人心里,很难发生作用,更生不了根。
一个人要去讲道,或者主持敬拜上主的聚会,却能一点不紧张,我可不会羡慕他。一个音乐家、演员,或是讲道的人,他们开始前若无如履薄冰的心情,不战战兢兢准备,决不能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这不是一个有没有信心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把自己和要讲的信息交不交托在上主手里的问题。一个人面对一件庄严的工作,若不能谦诚,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去努力做好准备,决难有成就。而站在圣坛上,面对属上主的人,是何等庄严无比。
有些事,表面看去,似乎做来毫不费力,可是做的人所花的时间,所作的准备,常常大得不得了,只是我们看不见罢了!
无论哪一个行业,都可以见到这种情形。我们看见打字员用优美的技术又快又准确的在键盘上操作,好像轻松容易,可是没有多年的艰苦训练是办不到的。讲道和演说,看起来很容易,讲的人和说的人似乎天生有一套传情达意的本领,仿佛说的每一个字都带有感人的神奇力量,可是这都是长期的准备和练习的成果。
在这世界上,决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为什么讲道要特别付出身体精神的代价呢?因为传讲信息的目的是要帮助人。帮助人必须全身投入,投入在他们的痛苦中,投入在他们的困难中,与伤心的人要一同伤心。
要帮助人一定要全身投入,仿佛和受苦的人成为一人。《马太福音》引用先知讲到耶稣的话说:“祂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太八17,赛五十三4)
耶稣帮助人付出大代价,我们帮助人也应付代价。
九月 黄金般的时刻(一)
·九月五日·黄金般的时刻(一)
我们刚刚从那美丽的小礼拜堂参加晨祷出来;苏格兰著名牧师诺克斯曾在这儿讲过道。这是个七月清丽的早晨,万里无云,天空蔚蓝澄澈,夏天微暖的阳光铺在绝色的草地上,花丛里百花吐艳,浴在清晨的微风中。我沿着这花径走向教室去讲课的时候,有位女士走过来对我说:“要是能让时间停留不动该多好。”这是一个金光煦灿、美丽绝伦的夏天的早晨,她巴不得时间就停在那里。我想我们都有过一段时光,一个短暂的时候,希望时钟能够停止,那美好的梦境能够永远留在我们身边。
可是呀!就连黄金的时刻也会失去它的美艳,要是让它不断延续下去的话。原来人生的美妙是因为有对照,不是因为它平凡不变。
因为饿,才觉得食物香甜。
因为渴,才能让一杯凉水有若甘露。
因为疲倦,睡眠成为可贵。
因为辛劳,才渴望得到身心的休憩。
因为孤单,才会珍爱友谊。
因为久雨,才能用欢欣迎接阳光。
因为有黑夜,才带来黎明的光华。
因为久别,重逢才成为喜乐。
英国诗人斯宾塞说得好:劳动后的酣睡,从暴风雨的海上回到港湾,战乱后的升平,
辛苦一生得来的天年,都能让我们喜乐逾恒。
因为有光也有暗,生命才能有痛苦、也有光辉。美好的时光如果无限延续,到头来会变得平淡无奇,反而感到厌倦;就像住在一年到晚都是阳光的地方的人,会渴望见到雨一样。
九月 黄金般的时刻(二)
·九月六日·黄金般的时刻(二)
生命在本质上是多姿多彩的。诗人雪莱说得好:生命像五彩玻璃镶嵌成的圆屋顶,为永恒的白色光辉着上颜色。
生命要是只有一种经历,就失去了生命特有的美质。有忧与喜的交织,有泪也有笑,有沉默也有欢歌,这才是生命。因为生命如此多姿多彩才成其丰富。
要是生命是没有眼泪,就失去了生命永恒的价值,因为“如果全是阳光,世界会成为沙漠”。没有经过苦难的生命,没有经历怀疑的信仰,只有舒适与豪华的生活,都不能带上那永恒价值的光泽。
不论那顷刻何等绚烂,只有当它成为这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生命中一部分的时候,都是真正的绚烂。它的可贵是它的稍纵即逝,而不是它的停留不动。
时不我予,无论你如何渴望,时钟是不会停下来的。
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那短暂的顷刻总得逝去。但这美丽的顷刻并非完全消失,而会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当生活凄清冷寂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记忆中找寻到阳光,得到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黑暗的日子。生命不会停留不前,也不能走回去;我们也不能把灿烂美丽的时刻抓住关起来,不让它移动。就是办得到,对我们也没有好处。
可是我们能把天父给的欢乐的时光藏在记忆中,存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永远保存在那里。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任何人都回到这块心灵福地,在那里与天父相遇,重新得力。
九月 宗教教导
·九月七日·宗教教导
在许多英国教会办的学校里面,都有一课叫做“宗教教导”。宗教这两个字要是指各种各样的信仰,教这一课的人便必须把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宗教都搬出来讲授。这名字要是指教会里的宗派,那就要把教会里的极端福音信仰,狭隘的保守主义等等夹杂在教师有意无意的主观看法中,来教学生,这当然也十分不妥当。
我个人比较喜欢另外一个词,这就是“圣经研读”
圣经像其他伟大的书一样,应该可以作客观的研究;同样,我们可以客观地研究基督教的信仰、基督教的伦理,和基督教会。
教圣经或者教神学的人都无法超脱在自己的信仰之外。不过,研究圣经和基督信仰应该可以做到充分的客观,把事实摆在学生面前。这是为什么我觉得“圣经研读”好过“宗教教导”的道理。
有人公开说,宗教信仰是不能加以检验的。可是圣经和信经的内容、意义与结构,是可以客观检验的。
我有次在小学教员的会议上提出这个建议,说完之后,有位很出名的校长站起来,声色俱厉的说,他绝不会把圣经“灌输”进小学生的脑袋。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把、英文、数学、法文、历史和拉丁文强迫灌输给他的学生;如果有的话,他应该立刻被解雇。
把任何一门学科灌输给学生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教圣经研读,完全可以做到客观的讨论和检验,可以像教其他的科目一样,应用现代的教学方法。
很早就有人说过:没有读过圣经的人,不算受过良好的教育。我们可以在学术的严格要求下,让学生有读圣经的机会;从而看出圣经的真价值。
九月 主日(一)
·九月八日·主日(一)
应该守主日还是安息日,仍旧有人在争论。我想在这里提供几点事实,也问一两个问题。
先讲事实。
安息日和主日是两个不同的日子。
安息日是星期六,主日是星期天。安息日是一个星期最后的一天,主日是一个星期七天的第一天。基督徒很明显的并没有守安息日。
安息日和主日所纪念的对象不同。
安息日是纪念天父完成了六日创世之后的休息,主日是纪念耶稣从死里复活。
这两天的目的也不同。
安息日的目的是要停止工作,是创世的工作结束后,天父歇息一切工作的延续,因此要有一天让人也可以停止做工,得到休息。
主日的目的是要把主复活的欢欣的经验延续下去。
圣经中第一次提出“主日”这个名词是在《启示灵》一章十节。
基督教会在二世纪初,至少在那些小亚细亚的教会中,是普遍守主日的。初期教会的圣徒伊格拿丢,认为那时的基督徒不再守安息日,都遵守主日。
现代让我问几个问题。要是安息日和主日是不同的日子,基督徒受不受旧约十诫中的第四诫当守安息日的约束?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条诫命也适用于主日?如果是的话,有多大的拘束力量?是不是“六日你要劳碌作一切的工”这句话,禁止今天有些国家,一周只工作五天的新习惯,就像同一条诫命要我们记念安息日,禁止我们在安息日作工一样呢?基督徒和这条诫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条诫命是完完全全根据上主创造世界的记录而定的,那时还没有基督复活这回事。
假定我们接受这第四诫的规定,在安息日停止一切俗世的活动;也接受在主日应该思想主复活的号召,我有没有充分的理由,要让整个社会都接受这样的规定?要是这样规定的话,基督徒可以不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来接受。或者基督徒接受了,非基督徒也非接受不可?
九月 主日(二)
·九月九日·主日(二)
让我们谈一下主日的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提出一两个问题。
主日要我们纪念天父,纪念主基督和祂的复活,用这一天来举行崇拜,当然是再自然也不过的。
是不是一定要“去到礼拜堂”才算敬拜?到教堂去做礼拜是不是唯一的敬拜方式呢?
主日也应该是家庭日,一家人在这一天团聚共餐。
我放下牧师的工作来大学教书以后,星期天成了我可以和家人一道团聚共进午餐的一天。分散的家人七天当中有这样一次午餐真不简单,有点近乎我们的家庭圣餐。
主日也应该是休息日。
法国大革命的领袖曾经一度取消礼拜天,后来发现非恢复不可。理由很简单:为了全国人民的健康。
我们有句老话:“礼拜天过得好,一个礼拜都没有烦恼。”
有人说,他把一个礼拜的六天看成像一列车厢,礼拜天是火车头,拖着这列车走。在主日,我们可以重新得力,头脑恢复清醒,注入活力,来迎接新的一个礼拜的工作。
这是关于主日的一些背景问题和一些原则。我没有提出答案,只是供大家思考讨论。
九月 拯救(一)
·九月十日·拯救(一)
基督徒深深相信天父顾念我们,我们的证据是天父曾经让祂的儿子来到世上,住在人中间,也为人献上祂的生命。基督徒相信天父就是爱,祂顾念我们。
基督徒除了相信天父是爱之外,还进一步相信天父也是圣洁公义的。
因为祂圣洁,所以祂不能容忍人的罪,因为祂公义,祂不能让人违反祂的法律。人因此必须悔改。
悔改很容易引起误解。悔改包括三件事:第一,是对我们所犯的错误的体认;其次,是对我们所犯的错误感到忧伤难过。有些人的改悔就停在这一步。可是从基督信仰的观点来看,这还不是悔改,因为单是体认到和感到难过还不够,必须要有更新,要把生命重塑,像圣经所说的结出悔改的果子来,(太三8)这是悔改的第三步。
对基督徒来说,悔改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
在主基督身上,我们看见天父的形象;藉着祂,我们才明白罪像什么,因而愿意认罪悔改;也是藉着祂,我们知道罪已经得到赦免。在祂身上,我们看见了新生命的样式,让我们可以效法,并且去努力活出来。
得救是从耶稣基督那里开始、继续,也终结在祂身上。
九月 拯救(二)
·九月十一日·拯救(二)
布道家葛培理和他的布道团在美国一所大学布道,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他们回答了近两个钟头。最后有一个学生问道:“请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作些什么,才能找到上主。”
葛培理在回答的时候,提出了也许可以叫做得救的四个步骤:
他说:“第一,你必须愿意承认祂是上主,祂是永生的。”
“第二,尽管你有罪、你失败、你背运,你必须接受祂仍然爱你这个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祂要祂的儿子为你死,并且钉在十字架上。”
“第三,你必须愿意认罪悔改。悔改的意思就是说,承认你德行上的缺陷,愿意完全脱离罪。”
“第四,你必须接受耶稣基督作你个人的救主。”
你一定得相信上主存在。
大自然就是上主存在最叫人信服的证据。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说过:“天文学家决不会相信无神论。”我们居住的宇宙秩序何等井然:太阳运行,分秒不差;潮汐涨落,丝毫不爽;各大行星从来不越出它们的轨道;同样的元素加在一道总是产生同样的结果。
我们都喜欢拿钟表来作比喻。你要是看见一只表,你不能不相信有一个制表的人。什么地方有秩序存在,后面一定有设计这种秩序的人。要是宇宙的秩序如此和谐,如此完美,那一定有一位宇宙的创造者。这样推理下来,可以知道上主的确存在。
不过,这方法并不能证明上主现在仍旧存在,只能证明祂曾经存在过。做表的人可能早已不在世上。这种方法也不能证明上主仍旧关怀这个世界,仍旧管理这个世界。瑞士的制表匠可以做一个表,输往亚洲,但永远再见不到那只表,也不会去想它。
可以基督徒却深深相信,上主永在,而且仍然爱我们。
九月 训练(一)
·九月十二日·训练(一)
我见过一份非常出色的文献,是救世军创办人卜威廉夫人在一八八四年草拟的训练大纲,收录在《救世军历史》的第四卷中。
这份文献虽然已经写好近一个世纪,而草拟的人出几乎没有受过高深的学术训练,可是这份文献却是无懈可击,是训练神职人员最好的指南。
训练救世军军官的六项原则。
第一,训练从内心开始。
要是心不诚,服务便不能做到真。因此训练的第一步是注意内心的培养。侍奉主的第一要务,是要有一颗能够用爱心回应上主的大爱的心。
第二,要训练头脑。
救世军的设计人看得很清楚,它的军官的知识必须高过他要教导的人。光凭知识当然不够,可是在今天的牧养工作中,一个人得和许多不同的听众接触,要负起许多不同的责任。比方说,要是他得向一群大学生讲话。而学生的教育却好过他,很难有效执行职务。因此,神职人员应该有好的教育,特别是青年人,他们只听所尊敬的人的话。
第三,训练他们向人良心发言。
救世军教导军官向人介绍上主的时候,不单只说祂是爱的主,也说祂是公义的主。他们不单只说人人喜欢听的话,也告诉他们应该听的话。不用甜言密语,说得他们舒舒服服入睡;而是老老实实的把福音的真谛说出来,指出人有罪,福音是为了赦罪才有的。他们的责任是唤醒众人。
第四,训练他们在最没有希望的人当中激起希望。
救世军总是跟着耶稣的脚印走,像祂一样做罪人和被弃的人的朋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