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约翰·克利斯朵夫〔法〕罗曼

罗曼.罗兰(法国)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约翰.克利斯朵夫(一)》
〔法〕罗曼.罗兰 著 傅雷 译
译者献辞(这是傅雷先生一九三七年为本书写的献辞,一九八六年再版时应读者要求重新收入.......编者)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
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罢!
"译 者 弁 言"译者弁言(这是傅雷先生一九四一年为《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二册撰写的序文,原置于卷四之首,一九八六年再版时应读者要求重新收入.......编者)  
在全书十卷中间,本册所包括的两卷恐怕是最混沌最不容易了解的一部了.因为克利斯朵夫在青年成长的途中,而青年成长的途程就是一段混沌.暧昧.矛盾.骚乱的历史.顽强的意志,簇新的天才,被更其顽强的和年代久远的传统与民族性拘囚在樊笼里.它得和社会奋斗,和过去的历史奋斗,更得和人类固有的种种根性奋斗.一个人唯有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得胜,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难关而踏上成人的大道.儿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质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还有最悲壮的是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冲突:从前费了多少心血获得的宝物,此刻要费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脱. 这个时期正是他闭着眼睛对幼年时代的一切偶像反抗的时期.他恨自己,恨他们,因为当初曾经五体投地的相信了他们.......而这种反抗也是应当的.人生有一个时期应当敢把不公平,敢把跟着别人佩服的敬重的东西......不管是真理是谎言......一概摒弃,敢把没有经过自己认为是真理的东西统统否认.所有的教育,所有的见闻,使一个儿童把大量的谎言与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饱了,所以他若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少年时期的第一件责任就得把宿食呕吐干净.
是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克利斯朵夫肆无忌惮地抨击前辈的宗师,抨击早已成为偶像的杰作,抉发德国民族底矫伪和感伤性,在他的小城里树立敌人,和大公爵冲突,为了精神的自由丧失了一切物质上的依傍,终而至于亡命国外.(关于这些,尤其是克利斯朵夫对于某些大作的攻击,原作者在卷四底初版序文里就有简短的说明.)
至于强烈犷野的力在胸中冲撞奔突的骚乱,尚未成形的艺术天才挣扎图求生长的苦闷,又是青年期底另外一支精神巨流. 一年之中有几个月是阵雨的季节,同样,一生之中有些年龄特别富于电力......
整个的人都很紧张.雷雨一天一天的酝酿着.白茫茫的天上布满着灼热的云.没有一丝风,凝集不动的空气在发酵,似乎沸腾了.大地寂静无声,麻痹了.头里在发烧,嗡嗡的响着;整个天地等着那愈积愈厚的力爆发,等着那重甸甸的高举着的锤子打在乌云上面.又大又热的阴影移过,一阵火剌剌的风吹过;神经象树叶般发抖......
这样等待的时候自有一种悲怆而痛快的感觉.虽然你受着压迫,浑身难过,可是你感觉到血管里头有的是烧着整个宇宙的烈火.陶醉的灵魂在锅炉里沸腾,象埋在酒桶里的葡萄.千千万万的生与死的种子都在心中活动.结果会产生些什么来呢?......象一个孕妇似的,你的心不声不响的看着自己,焦急的听着脏腑的颤动,想道:"我会生下些什么来呢?"
这不是克利斯朵夫一个人的境界,而是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心灵在成长时期所共有的感觉. 欢乐,如醉如狂的欢乐,好比一颗太阳照耀着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成就,创造的欢乐,神明的欢乐!唯有创造才是欢乐.唯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其余的尽是与生命无关而在地下飘浮的影子......
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创造是消灭死.
瞧,这不是贝多芬式的艺术论么?这不是柏格森派的人生观么?现代的西方人是从另一途径达到我们古谚所谓"物我同化"的境界的,译者所热诚期望读者在本书中有所领会的,也就是这个境界.
"创造才是欢乐","创造是消灭死",是罗曼.罗兰这阕大交响乐中的基调;他所说的不朽,永生,神明,都当作如是观.
我们尤须牢记的是,切不可狭义地把《克利斯朵夫》单看做一个音乐家或艺术家底传记.艺术之所以成为人生底酵素,只因为它含有丰满无比的生命力.艺术家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模范,只因为他是不完全的人群中比较最完全的一个.而所谓完全并非是圆满无缺,而是颠扑不破地.再接再厉地向着比较圆满无缺的前途迈进的意思.
然而单用上述几点笼统的观念还不足以概括本书底精神.译者在第一册卷首的献辞和这段弁言底前节里所说的,只是《克利斯朵夫》这部书属于一般的.普泛的方面.换句话说,至此为止,我们的看法是对一幅肖像面的看法:所见到的虽然也有特殊的征象,但演绎出来的结果是对于人类的一般的.概括式的领会.可是本书还有另外一副更错杂的面目:无异一幅巨大的历史画,......不单是写实的而且是象征的,含有预言意味的.作者把整个十九世纪末期的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民族史.艺术史来做这个新英雄底背景.于是本书在描写一个个人而涉及人类永久的使命与性格以外,更具有反映某一特殊时期的历史性.
最显著的对比,在卷四与卷五中占着一大半篇幅的,是德法两个民族的比较研究.罗曼.罗兰使青年的主人翁先对德国作一极其严正的批判: 他们耗费所有的精力,想把不可调和的事情加以调和.特别从德国战胜以后,他们更想来一套令人作恶的把戏,在新兴的力和旧有的原则之间觅取妥协......吃败仗的时候,大家说德国是爱护理想.现在把别人打败了,大家说德国就是人类的理想.看到别的国家强盛,他们就象莱辛一样的说:"爱国心不过是想做英雄的倾向,没有它也不妨事"并且自称为"世界公民".如今自己抬头了,他们便对于所谓"法国式"的理想不胜轻蔑,对什么世界和平,什么博爱,什么和衷共济的进步,什么人权,什么天然的平等,一律瞧不起;并且说最强的民族对别的民族可以有绝对的权利,而别的民族,就因为弱,所以对它绝对没有权利可言.它,它是活的上帝,是观念的化身,它的进步是用战争,暴行,压力,来完成的......(在此,读者当注意这段文字是在本世纪初期写的.)
尽量分析德国民族以后,克利斯朵夫便转过来解剖法兰西了.卷五用的"节场"这个名称就是含有十足暴露性的.说起当时的巴黎乐坛时,作者认为"只是一味的温和,苍白,麻木,贫血,憔悴......"又说那时的音乐家"所缺少的是意志,是力;一切的天赋他们都齐备,......只少一样:就是强烈的生命." 克利斯朵夫对那些音乐界的俗物尤其感到恶心的,是他们的形式主义.他们之间只讨论形式一项.情操,性格,生命,都绝口不提!没有一个人想到真正的音乐家是生活在音响的宇宙中的,他的岁月就寄于音乐的浪潮.音乐是他呼吸的空气,是他生息的天地.他的心灵本身便是音乐;他所爱,所憎,所苦,所惧,所希望,又无一而非音乐......天才是要用生命力的强度来测量的,艺术这个残缺不全的工具也不过想唤引生命罢了.但法国有多少人想到这一点呢?对这个化学家式的民族,音乐似乎只是配合声音的艺术.它把字母当作书本......
等到述及文坛.戏剧界的时候,作者所描写的又是一片颓废的气象,轻佻的癖习,金钱的臭味.诗歌与戏到,在此拉丁文化底最后一个王朝里,却只是"娱乐的商品".笼罩着知识阶级与上流社会的,只有一股沉沉的死气: 豪华的表面,繁嚣的喧闹,底下都有死的影子.
巴黎的作家都病了......但在这批人,一切都归结到贫瘠的享乐.贫瘠,贫瘠.这就是病根所在.滥用思想,滥用感官,而毫无果实......
对此十九世纪底"世纪末"现象,作者不禁大声疾呼: 可怜虫!艺术不是给下贱的人享用的下贱的刍秣.不用说,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但你只能用艰苦的奋斗去换来,等到"力"高歌胜利的时候才有资格得到艺术的桂冠......你们沾沾自喜的培养你们民族的病,培养他们的好逸恶劳,喜欢享受,喜欢色欲,喜欢虚幻的人道主义,和一切足以麻醉意志,使它萎靡不振的因素.你们简直是把民族带去上鸦片烟馆......
巴黎的政界,妇女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却逃不出这腐化的氛围.然而作者并不因此悲观,并不以暴露为满足,他在苛刻的指摘和破坏后面早就潜伏着建设的热情.正如克利斯朵夫早年的剧烈抨击古代宗师,正是他后来另创新路的起点.破坏只是建设底准备.在此德法两民族底比较与解剖下面,隐伏着一个伟大的方案:就是以德意志的力救济法兰西的萎靡,以法兰西的自由救济德意志的柔顺服从,西方文化第二次的再生应当从这两个主要民族底文化交流中发轫.所以罗曼.罗兰使书中的主人翁生为德国人,使他先天成为一个强者,力底代表(他的姓克拉夫脱在德文中就是力的意思);秉受着古弗拉芒族底质朴的精神,具有贝多芬式的英雄意志,然后到莱茵彼岸去领受纤腻的.精炼的.自由的法国文化底洗礼.拉丁文化太衰老,日耳曼文化太粗犷,但是两者汇合融和之下,倒能产生一个理想的新文明.克利斯朵夫这个新人,就是新人类底代表.他的最后的旅程,是到拉斐尔底祖国去领会清明恬静的意境.从本能到智慧,从粗犷的力到精炼的艺术,是克利斯朵夫前期的生活趋向,是未来文化......就是从德国到法国......底第一个阶段.从血淋淋的战斗到平和的欢乐,从自我和社会的认识到宇宙的认识,从扰攘骚乱到光明宁静,从多雾的北欧越过了阿尔卑斯,来到阳光绚烂的地中海,克利斯朵夫终于达到了最高的精神境界:触到了生命底本体,握住了宇宙底真如,这才是最后的解放,"与神明同寿"!意大利应当是心灵底归宿地.(卷五末所提到的葛拉齐亚便是意大利底化身.)
尼采底查拉图斯脱拉现在已经具体成形,在人间降生了.他带来了鲜血淋漓的现实.托尔斯泰底福音主义的使徒只成为一个时代底幻影,烟雾似的消失了,比"超人"更富于人间性.世界性,永久性的新英雄克利斯朵夫,应当是人类以更大的苦难.更深的磨炼去追求的典型.
这部书既不是小说,也不是诗,据作者的自白,说它有如一条河.莱茵这条横贯欧洲的巨流是全书底象征.所以第一卷第一页第一句便是极富于音乐意味的.包藏无限生机的"江声浩荡......"
对于一般的读者,这部头绪万端的迷宫式的作品,一时恐怕不容易把握它的真际,所以译者谦卑地写这篇说明作为引子,希望为一般探宝山的人做一个即使不高明.至少还算忠实的向导.
一九四○年
第 一 册
献   给
各国的受苦.奋斗.
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
......罗曼.罗兰
原  序
我们印行《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定本(《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陆续于《半月刊》上发表,以后又出十卷本的单行本,又合成三册本与五册本的两种版本.此四册本的版本,作者称之为定本(édition définitive).)的时候,决定采取另外一种分册的方法.以前单行的十卷,实际是归纳为三大部分的:
一.约翰.克利斯朵夫:1.黎明;2.清晨;3.少年;4.反抗.
二.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巴黎:1.节场;2.安多纳德;3.户内.
三.旅程的终途:1.女朋友们;2.燃烧的荆棘;3.复旦.
现在我们不以故事为程序而以感情为程序,不以逻辑的.外在的因素为先后,而以艺术的.内在的因素为先后,以气氛与调性(tonalité)来做结合作品的原则.
这样,整个作品就改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曲的四个乐章:
第一册包括克利斯朵夫少年时代的生活(黎明,清晨,少年),描写他的感官与感情的觉醒,在家庭与故乡那个小天地中的生活,......直到经过一个考验为止,在那个考验中他受了重大的创伤,可是对自己的使命突然得到了启示,知道英勇的受难与战斗便是他的命运.
第二册(反抗,节场)所写的,是克利斯朵夫象年轻的西格弗里德(西格弗里德 瓦格纳歌剧中的主人公,为瓦格纳创造的理想人物,为旧时代(瓦格纳说是黄金统治的时代,即资本主义时代)崩溃后的新人物.罗曼.罗兰创造的克利斯朵夫亦是一种理想的未来世界的人物,但他的活动是在艺术方面.)一样,天真,专横,过激,横冲直撞的去征讨当时的社会的与艺术的谎言,挥舞着堂.吉诃德式的长矛,去攻击骡夫,小吏,磨坊的风轮,和德法两国的节场.这些都可以归在反抗这个总题目之下.
第三册(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和上一册的热情与憎恨成为对比,是一片温和恬静的气氛,咏叹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的悲歌.
第四册(燃烧的荆棘,复旦)写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难关,是"怀疑"与破坏性极强的"情欲"的狂飚,是内心的疾风暴雨,差不多一切都要被摧毁了,但结果仍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在《半月刊》上初发表的时候(1904年2月—1912年10月),每卷卷尾都附有两句拉丁文铭文,那是刻在哥特式大教堂的正堂门口圣.克利斯朵夫像的座下的: 当你见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 是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
作者借用这两句,表示他私心愿望约翰.克利斯朵夫对于读者所发生的作用,能够和对于作者发生的作用一样,就是说,在人生的考验中成为一个良伴和向导.
考验是大家都经历到了;而从世界各地来的回响,证明作者的愿望并没有成为虚幻.他今日特意重申这个愿望.在此大难未已的混乱时代,但愿克利斯朵夫成为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大家能不顾一切的去生活,去爱!
罗曼.罗兰
一九二一年一月一日于巴黎
卷一.黎明
在平旦之前的黎明时分,
当你的灵魂在身内酣睡的时间......
《神曲.炼狱》第九
第 一 部
晓雾初开,
皓皓旭日方升......  
第十七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雨水整天的打在窗上.一层水雾沿着玻璃的裂痕蜿蜒流下.昏黄的天色黑下来了.室内有股闷热之气.
初生的婴儿在摇篮里扭动.老人进来虽然把木靴脱在门外,走路的时候地板还是格格的响:孩子哼啊的哭了.母亲从床上探出身子抚慰他;祖父摸索着点起灯来,免得孩子在黑夜里害怕.灯光照出老约翰.米希尔红红的脸,粗硬的白须,忧郁易怒的表情,炯炯有神的眼睛.他走近摇篮,外套发出股潮气,脚下拖着双大蓝布鞋.鲁意莎做着手势叫他不要走近.她的淡黄头发差不多象白的;绵羊般和善的脸都打皱了,颇有些雀斑;没有血色的厚嘴唇不大容易合拢,笑起来非常胆怯;眼睛很蓝,迷迷惘惘的,眼珠只有极小的一点,可是挺温柔;......她不胜怜爱的瞅着孩子.
孩子醒过来,哭了.惊慌的眼睛在那儿乱转.多可怕啊!无边的黑暗,剧烈的灯光,浑沌初凿的头脑里的幻觉,包围着他的那个闷人的.蠕动不已的黑夜,还有那深不可测的阴影中,好似耀眼的光线一般透出来的尖锐的刺激,痛苦,和幽灵,......使他莫名其妙的那些巨大的脸正对着他,眼睛瞪着他,直透到他心里去......他没有气力叫喊,吓得不能动弹,睁着眼睛,张着嘴,只在喉咙里喘气.带点虚肿的大胖脸扭做一堆,变成可笑而又可怜的怪样子;脸上与手上的皮肤是棕色的,暗红的,还有些黄黄的斑点.
"天哪!他多丑!"老人语气很肯定的说.
他把灯放在了桌上.
鲁意莎撅着嘴,好似挨了骂的小姑娘,约翰.米希尔觑着她笑道:"你总不成要我说他好看吧?说了你也不会信.得了罢,这又不是你的错,小娃娃都是这样的."
孩子迷迷忽忽的,对着灯光和老人的目光愣住了,这时才醒过来,哭了.或许他觉得母亲眼中有些抚慰的意味,鼓励他诉苦.她把手臂伸过去,对老人说道:"递给我罢."
老人照例先发一套议论:"孩子哭就不该迁就.得让他叫去."
可是他仍旧走过来,抱起婴儿,嘀咕着:"从来没见过这么难看的."
鲁意莎双手滚热,接过孩子搂在怀里.她瞅着他,又惭愧又欢喜的笑了笑:
"哦,我的小乖乖,你多难看,多难看,我多疼你!"
约翰.米希尔回到壁炉前面,沉着脸拨了拨火;可是郁闷的脸上透着点笑意:
"好媳妇,得了罢,别难过了,他还会变呢.反正丑也没关系.我们只希望他一件事,就是做个好人."
婴儿与温暖的母体接触之下,立刻安静了,只忙着唧唧咂咂的吃奶.约翰.米希尔在椅上微微一仰,又张大其辞的说了一遍:
"做个正人君子才是最美的事."
他停了一会,想着要不要把这意思再申说一番;但他再也找不到话,于是静默了半晌,又很生气的问:"怎么你丈夫还不回来?"
"我想他在戏院里罢,"鲁意莎怯生生的回答."他要参加预奏会."
"戏院的门都关了,我才走过.他又扯谎了."
"噢,别老是埋怨他!也许我听错了.他大概在学生家里上课罢."
"那也该回来啦,"老人不高兴的说.
他踌躇了一会,很不好意思的放低了声音:
"是不是他又?......"
"噢,没有,父亲,他没有,"鲁意莎抢着回答.
老人瞅着她,她把眼睛躲开了.
"哼,你骗我."
她悄悄的哭了.
"哎唷,天哪!"老人一边嚷一边望壁炉上踢了一脚.拨火棒大声掉在地下,把母子俩都吓了一跳.
"父亲,得了吧,"鲁意莎说,"他要哭了."
婴儿愣了一愣,不知道还是哭好还是照常吃奶好;可是不能又哭又吃奶,他也就吃奶了.
约翰.米希尔沉着嗓子,气冲冲的接着说:"我犯了什么天条,生下这个酒鬼的儿子?我这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真是够受了!......可是你,你,你难道不能阻止他么?该死!这是你的本分啊.要是你能把他留在家里的话!......"
鲁意莎哭得更厉害了.
"别埋怨我了,我已经这么伤心!我已经尽了我的力了.你真不知道我独自个儿在家的时候多害怕!好象老听见他上楼的脚声.我等着他开门,心里想着:天哪!不知他又是什么模样了?......想到这个我就难过死了."
她抽抽噎噎的在那儿哆嗦.老人看着慌了,走过来把抖散的被单给撩在她抽搐不已的肩膀上,用他的大手摩着她的头:"得啦,得啦,别怕,有我在这儿呢."
为了孩子,她静下来勉强笑着:"我不该跟您说那个话的."
老人望着她,摇了摇头:"可怜的小媳妇,是我难为了你."
"那只能怪我.他不该娶我的.他一定在那里后悔呢."
"后悔什么?"
"您明白得很.当初您自己也因为我嫁了他很生气."
"别多说啦.那也是事实.当时我的确有点伤心.象他这样一个男子......我这么说可不是怪你,......很有教养,又是优秀的音乐家,真正的艺术家,......很可以攀一门体面的亲事,用不着追求象你这样一无所有的人,既不门当户对,也不是音乐界中的人.姓克拉夫脱的一百多年来就没娶过一个不懂音乐的媳妇!......可是你很知道我并没恨你;赶到认识了你,我就喜欢你.而且事情一经决定,也不用再翻什么旧账,只要老老实实的尽自己的本分就完了."
他回头坐下,停了一会,庄严的补上一句,象他平常说什么格言的时候一样:
"人生第一要尽本分."
他等对方提异议,望壁炉里吐了一口痰;母子俩都没有什么表示,他想继续说下去,......却又咽住了.
他们不再说话了.约翰.米希尔坐在壁炉旁边,鲁意莎坐在床上,都在那里黯然神往.老人嘴里是那么说,心里还想着儿子的婚事非常懊丧.鲁意莎也想着这件事,埋怨自己,虽然她没有什么可埋怨的.
她从前是个帮佣的,嫁给约翰.米希尔的儿子曼希沃.克拉夫脱,大家都觉得奇怪,她自己尤其想不到.克拉夫脱家虽没有什么财产,但在老人住了五十多年的莱茵流域的小城中是很受尊敬的.他们是父子相传的音乐家,从科隆到曼海姆一带,所有的音乐家都知道他们.曼希沃在宫廷剧场当提琴师;约翰.米希尔从前是大公爵的乐队指挥.老人为曼希沃的婚事大受打击;他原来对儿子抱着极大的希望,想要他成为一个他自己没有能做到的名人.不料儿子一时糊涂,把他的雄心给毁了.他先是大发雷霆,把曼希沃与鲁意莎咒骂了一顿.但他骨子里是个好人,所以在认清楚媳妇的品性以后就原谅了她,甚至还对她有些慈父的温情,虽然这温情常常用嘀咕的方式表现.
没有人懂得曼希沃怎么会攀这样一门亲的,......曼希沃自己更莫名其妙.那当然不是为了鲁意莎长得俏.她身上没有一点儿迷人的地方:个子矮小,没有血色,身体又娇,跟曼希沃和约翰.米希尔一比真是好古怪的对照,他们俩都是又高又大,脸色鲜红的巨人,孔武有力,健饭豪饮,喜欢粗声大气的笑着嚷着.她似乎被他们压倒了;人家既不大注意到她,她自己更尽量的躲藏.倘若曼希沃是个心地仁厚的人,还可以说他的看中鲁意莎是认为她的朴实比别的长处更可宝贵;然而他是最虚荣不过的.象他那样的男子,长得相当漂亮,而且知道自己漂亮,喜欢摆架子,也不能说没有才具,大可以攀一门有钱的亲,甚至......谁知道?......可能象他夸口的那样,在他教课的中产之家引诱个把女学生......不料他突然之间挑了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子,又穷,又丑,又无教育,又没追求他......倒象是他为了赌气而娶的!
但世界上有些人永远做着出人意料,甚至出于自己意料的事,曼希沃便是这等人物.他们未始没有先见之明:......俗语说,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抵得两个............他们自命为不受欺骗,把舵把得很稳,向着一定的目标驶去.但他们的计算是把自己除外的,因为根本不认识自己.他们脑筋里常常会变得一片空虚,那时就把舵丢下了;而事情一放手,它们立刻卖弄狡狯跟主人捣乱.无人管束的船会向暗礁直撞过去,而足智多谋的曼希沃居然娶了一个厨娘.和她定终身的那天,他却也非醉非癫,也没有什么热情冲动:那还差得远呢.但或许我们除了头脑.心灵.感官以外,另有一些神秘的力量,在别的力量睡着的时候乘虚而入,做了我们的主宰;那一晚曼希沃在河边碰到鲁意莎,在芦苇丛中坐在她身旁,糊里糊涂跟她订婚的时候,他也许就是在她怯生生的望着他的苍白的瞳子中间,遇到了那些神秘的力量.
才结婚,他就对自己所做的事觉得委屈.这一点,他在可怜的鲁意莎面前毫不隐瞒,而她只是诚惶诚恐的向他道歉.他心并不坏,就慨然原谅了她;但过了一忽儿又悔恨起来,或是在朋友中间,或是在有钱的女学生面前;她们此刻态度变得傲慢了,由他校正指法而碰到他手指的时候也不再发抖了.......于是他沉着脸回家,鲁意莎好不辛酸的马上在他眼中看出那股怨气.再不然他呆在酒店里,想在那儿忘掉自己,忘掉对人家的怨恨.象这样的晚上,他就嘻嘻哈哈,大笑着回家,使鲁意莎觉得比平时的话中带刺和隐隐约约的怨恨更难受.鲁意莎认为自己对这种放荡的行为多少要负些责任,那不但消耗了家里的钱,还得把他仅有的一点儿理性再减少一点.曼希沃陷到泥淖里去了.以他的年纪,正应当发愤用功,尽量培植他中庸的天资,他却听任自己望下坡路上打滚,给别人把位置占了去.
至于替他拉拢金发女仆的那股无名的力量,自然毫不介意.它已经尽了它的使命;而小约翰.克利斯朵夫便在运命驱使之下下了地.
天色全黑了.鲁意莎的声音把老约翰.米希尔从迷惘中惊醒,他对着炉火想着过去的和眼前的伤心事,想出了神.
"父亲,时候不早了吧,"少妇恳切的说."您得回去了,还要走好一程路呢."
"我等着曼希沃,"老人回答.
"不,我求您,您还是别留在这儿的好."
"为什么?"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瞧着她.
她不回答.
他又道:"你觉得独自个儿害怕,你不要我等着他么?"
"唉!那不过把事情弄得更糟:您会生气的;我可不愿意.您还是回去罢,我求您!"
老人叹了口气站起来:"好吧,我走啦."
他过去把刺人的须在她脑门上轻轻拂了一下,问她可要点儿什么不要,然后拈小了灯走了.屋子里暗得很,他和椅子撞了一下.但他没有下楼已想起儿子醉后归来的情景;在楼梯上他走一步停一步,想着他独自回家所能遭遇的种种危险......
床上,孩子在母亲身边又骚动起来.在他内部极深邃的地方,迸出一种无名的痛苦.他尽力抗拒:握着拳头,扭着身子,拧着眉头.痛苦变得愈来愈大,那种沉着的气势,表示它不可一世.他不知道这痛苦是什么,也不知道它要进逼到什么地步,只觉得它巨大无比,永远看不见它的边际.于是他可怜巴巴的哭了.母亲用温软的手摩着他,痛楚马上减轻了些;可是他还在哭,因为觉得它始终在旁边,占领着他的身体.......大人的痛苦是可以减轻的,因为知道它从哪儿来,可以在思想上把它限制在身体的一部分,加以医治,必要时还能把它去掉;他可以固定它的范围,把它跟自己分离.婴儿可没有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他初次遭遇到的痛苦是更惨酷,更真切的.他觉得痛苦无边无岸,象自己的生命一样,觉得它盘踞在他的胸中,压在他的心上,控制着他的皮肉.而这的确是这样的:它直要把肉体侵蚀完了才会离开.
母亲紧紧搂着他,轻轻的说:
"得啦,得啦,别哭了,我的小耶稣,我的小金鱼......"
他老是断断续续的悲啼.仿佛这一堆无意识的尚未成形的肉,对他命中注定的痛苦的生涯已经有了预感.他怎么也静不下来......
黑夜里传来圣.马丁寺的钟声.严肃迟缓的音调,在雨天潮润的空气中进行,有如踏在苔藓上的脚步.婴儿一声嚎啕没有完就突然静默了.奇妙的音乐,象一道乳流在他胸中缓缓流过.黑夜放出光明,空气柔和而温暖.他的痛苦消散了,心笑开了;他轻松的叹了口气,溜进了梦乡.
三口钟庄严肃穆,继续在那里奏鸣,报告明天的节日.鲁意莎听着钟声,也如梦如幻的想着她过去的苦难,想着睡在身旁的亲爱的婴儿的前程.她在床上已经躺了几小时,困顾不堪.手跟身体都在发烧;连羽毛毯都觉得很重;黑暗压迫她,把她闷死了;可是她不敢动弹.她瞧着婴儿;虽是在夜里,还能看出他憔悴的脸,好似老人的一样.她开始瞌睡了,乱哄哄的形象在她脑中闪过.她以为听到曼希沃开门,心不由得跳了一下.浩荡的江声在静寂中越发宏大,有如野兽的怒嗥.窗上不时还有一声两声的雨点.钟鸣更缓,慢慢的静下来;鲁意莎在婴儿旁边睡熟了.
这时,老约翰.米希尔冒着雨站在屋子前面,胡子上沾着水雾.他等荒唐的儿子回来;胡思乱想的头脑老想着许多酗酒的惨剧,虽然他并不相信,但今晚要没有看到儿子回来,便是回去也是一分钟都睡不着的.钟声使他非常悲伤,因为他回想起幻灭的希望.他又想到此刻冒雨街头是为的什么,不禁羞愧交迸的哭了.
流光慢慢的消逝.昼夜递嬗,好似汪洋大海中的潮汐.几星期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日月仍好似一日.
有了光明与黑暗的均衡的节奏,有了儿童的生命的节奏,才显出无穷无极,莫测高深的岁月.......在摇篮中作梦的浑噩的生物,自有他迫切的需要,其中有痛苦的,也有欢乐的;虽然这些需要随着昼夜而起灭,但它们整齐的规律,反象是昼夜随着它们而往复.
生命的钟摆很沉重的在那里移动.整个的生物都湮没在这个缓慢的节奏中间.其余的只是梦境,只是不成形的梦,营营扰扰的断片的梦,盲目飞舞的一片灰尘似的原子,令人发笑令人作恶的眩目的旋风.还有喧闹的声响,骚动的阴影,丑态百出的形状,痛苦,恐怖,欢笑,梦,梦............一切都只是梦......而在这浑沌的梦境中,有友好的目光对他微笑,有欢乐的热流从母体与饱含乳汁的乳房中流遍他全身,有他内部的精力在那里积聚,巨大无比,无知无觉,还有沸腾的海洋在婴儿的微躯中汹汹作响.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湮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
岁月流逝......人生的大河中开始浮起回忆的岛屿.先是一些若有若无的小岛,仅仅在水面上探出头来的岩石.在它们周围,波平浪静,一片汪洋的水在晨光熹微中展布开去.随后又是些新的小岛在阳光中闪耀.
有些形象从灵魂的深处浮起,异乎寻常的清晰.无边无际的日子,在伟大而单调的摆动中轮回不已,永远没有分别,可是慢慢的显出一大串首尾相连的岁月,它们的面貌有些是笑盈盈的,有些是忧郁的.时光的连续常会中断,但种种的往事能超越年月而相接......
江声......钟声......不论你回溯到如何久远,......不论你在辽远的时间中想到你一生的哪一刻,......永远是它们深沉而熟悉的声音在歌唱......
夜里,......半睡半醒的时候......一线苍白的微光照在窗上......江声浩荡.万籁俱寂,水声更宏大了;它统驭万物,时而抚慰着他们的睡眠,连它自己也快要在波涛声中入睡了;时而狂嗥怒吼,好似一头噬人的疯兽.然后,它的咆哮静下来了:那才是无限温柔的细语,银铃的低鸣,清朗的钟声,儿童的欢笑,曼妙的清歌,回旋缭绕的音乐.伟大的母性之声,它是永远不歇的!它催眠着这个孩子,正如千百年来催眠着以前的无数代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它渗透他的思想,浸润他的幻梦,它的滔滔汩汩的音乐,如大氅一般把他裹着,直到他躺在莱茵河畔的小公墓上的时候.
钟声复起......天已黎明!它们互相应答,带点儿哀怨,带点儿凄凉,那么友好,那么静穆.柔缓的声音起处,化出无数的梦境,往事,欲念,希望,对先人的怀念,......儿童虽然不认识他们,但的确是他们的化身,因为他曾经在他们身上逗留,而此刻他们又在他身上再生.几百年的往事在钟声中颤动.多少的悲欢离合!......他在卧室中听到这音乐的时候,仿佛眼见美丽的音波在轻清的空气中荡漾,看到无挂无碍的飞鸟掠过,和暖的微风吹过.一角青天在窗口微笑.一道阳光穿过帘帷,轻轻的泻在他床上.儿童所熟识的小天地,每天醒来在床上所能见到的一切,所有他为了要支配而费了多少力量才开始认得和叫得出名字的东西,都亮起来了.瞧,那是饭桌,那是他躲在里头玩耍的壁橱,那是他在上面爬来爬去的菱形地砖,那是糊壁纸,扯着鬼脸给他讲许多滑稽的或是可怕的故事,那是时钟,滴滴答答讲着只有他懂得的话.室内的东西何其多!他不完全认得.每天他去发掘这个属于他的宇宙:......一切都是他的.......没有一件不相干的东西: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苍蝇,都是一样的价值;什么都一律平等的活在那里:猫,壁炉,桌子,以及在阳光中飞舞的尘埃.一室有如一国;一日有如一生.在这些茫茫的空间怎么能辨得出自己呢?世界那么大!真要令人迷失.再加那些面貌,姿态,动作,声音,在他周围简直是一阵永远不散的旋风!他累了,眼睛闭上了,睡熟了.甜蜜的深沉的瞌睡会突然把他带走,随时,随地,在他母亲的膝上,在他喜欢躲藏的桌子底下,......多甜蜜,多舒服.......
这些生命初期的日子在他脑中蜂拥浮动,宛似一片微风吹掠,云影掩映的麦田.
阴影消散,朝阳上升.克利斯朵夫在白天的迷宫中又找到了他的路径.
清晨......父母睡着.他仰卧在小床上,望着在天花板上跳舞的光线,真是其味无穷的娱乐.一忽儿,他高声笑了,那是令人开怀的儿童的憨笑.母亲探出身来问:"笑什么呀,小疯子?"于是他更笑得厉害了,也许是因为有人听他笑而强笑.妈妈沉下脸来把手指放在嘴上,叫他别吵醒了爸爸;但她困倦的眼睛也不由自主的跟着笑.他们俩窃窃私语......父亲突然气冲冲的咕噜了一声,把他们都吓了一跳.妈妈赶紧转过背去象做错了事的小姑娘,假装睡着.克利斯朵夫钻进被窝屏着气.......死一般的静寂.
过了一会,小小的脸又从被窝里探出来.屋顶上的定风针吱呀吱呀的在那儿打转.水斗在那儿滴滴答答.早祷的钟声响了.吹着东风的时候还有对岸村落里的钟声遥遥呼应.成群的麻雀,蹲在满绕长春藤的墙上聒噪,象一群玩耍的孩子,其中必有三四个声音,而且老是那三四个,吵得比其余的更厉害.一只鸽子在烟突顶上咯咯的叫.孩子听着这种种声音出神了,轻轻的哼着唱着,不知不觉哼的高了一些,更高了一些,终于直着嗓子大叫,惹得父亲气起来,嚷着:"你这驴子老是不肯安静!等着罢,让我来拧你的耳朵!"于是他又躲在被窝里,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他吓坏了,受了委屈;同时想到人家把他比作驴子又禁不住要笑出来.他在被窝底下学着驴鸣.这一下可挨了打.他迸出全身的眼泪来哭.他做了些什么事呢?不过是想笑,想动!可是不准动.他们怎么能老是睡觉呢?什么时候才能起来呢?
有一天他忍不住了.他听见街上好象有只猫,有条狗,一些奇怪的事.他从床上溜下来,光着小脚摇摇晃晃的在地砖上走过去,想下楼去瞧一下;可是房门关着.他爬上椅子开门,连人带椅的滚了下来,跌得很痛,哇的一声叫起来;结果还挨了一顿打.他老是挨打的!......
他跟着祖父在教堂里.他闷得慌.他很不自在.人家不准他动.那些人一齐念念有词,不知说些什么,然后又一齐静默了.他们都摆着一副又庄严又沉闷的脸.这可不是他们平时的脸啊.他望着他们,不免有些心虚胆怯.邻居的老列娜坐在他旁边,装着凶恶的神气,有时他连祖父也认不得了.他有点儿怕,后来也惯了,便用种种方法来解闷.他摇摆身子,仰着脖子看天花板,做鬼脸,扯祖父的衣角,研究椅子坐垫上的草秆,想用手指戳一个窟窿.他听着鸟儿叫,他打呵欠,差不多把下巴颏儿都掉下来.
忽然有阵瀑布似的声音:管风琴响了.一个寒噤沿着他的脊梁直流下去.他转过身子,下巴搁在椅背上,变得很安静了.他完全不懂那是什么声音,也不懂它有什么意思:它只是发光,漩涡似的打转,什么都分辨不清.可是听了多舒服!他仿佛不是在一座沉闷的旧屋子里,坐在一点钟以来使他浑身难受的椅子上了.他悬在半空中,象只鸟,长江大河般的音乐在教堂里奔流,充塞着穹窿,冲击着四壁,他就跟着它一齐奋发,振翼翱翔,飘到东,飘到西,只要听其自然就行.自由了,快乐了,到处是阳光......他迷迷忽忽的快睡着了.
祖父对他很不高兴,因为他望弥撒的时候不大安分.
他在家里,坐在地上,把手抓着脚.他才决定草毯是条船,地砖是条河.他相信走出草毯就得淹死.别人在屋里走过的时候全不留意,使他又诧异又生气.他扯着母亲的裙角说:"你瞧,这不是水吗?干吗不从桥上过?"......所谓桥是红色地砖中间的一道道的沟槽.......母亲理也不理,照旧走过了.他很生气,好似一个剧作家在上演他的作品时看见观众在台下聊天.
一忽儿,他又忘了这些.地砖不是海洋了.他整个身子躺在上面,下巴搁在砖头上,哼着他自己编的调子,一本正经的吮着大拇指,流着口水.他全神贯注的瞅着地砖中间的一条裂缝.菱形砖的线条在那儿扯着鬼脸.一个小得看不清的窟窿大起来,变成群峰环绕的山谷.一条蜈蚣在蠕动,跟象一样的大.这时即使天上打雷,孩子也不会听见.
谁也不理他,他也不需要谁.甚至草毯做的船,地砖上的岩穴和怪兽都用不着.他自己的身体已经够了,够他消遣的了!他瞧着指甲,哈哈大笑,可以瞧上几个钟点.它们的面貌各各不同,象他认识的那些人.他教它们一起谈话,跳舞,或是打架.......而且身体上还有其余的部分呢!......他逐件逐件的仔细瞧过来.奇怪的东西真多啊!有的真是古怪得厉害.他看着它们,出神了.
有时他给人撞见了,就得挨一顿臭骂.
有些日子,他趁母亲转背的时候溜出屋子.先是人家追他,抓他回去;后来惯了,也让他自个儿出门,只要他不走得太远.他的家已经在城的尽头,过去差不多就是田野.只要他还看得见窗子,他总是不停的向前,一小步一小步的走得很稳,偶而用一只脚跳着走.等到拐了弯,杂树把人家的视线挡住之后,他马上改变了办法.他停下来,吮着手指,盘算今天讲哪桩故事;他满肚子都是呢.那些故事都很相象,每个故事都有三四种讲法.他便在其中挑选.惯常他讲的是同一件故事,有时从隔天停下的地方接下去,有时从头开始,加一些变化;但只要一件极小的小事,或是偶然听到的一个字,就能使他的思想在新的线索上发展.
随时随地有的是材料.单凭一块木头或是在篱笆上断下来的树枝(要没有现成的,就折一根下来),就能玩出多少花样!那真是根神仙棒.要是又直又长的话,它便是一根矛或一把剑;随手一挥就能变出一队人马.克利斯朵夫是将军,他以身作则,跑在前面,冲上山坡去袭击.要是树枝柔软的话,便可做一条鞭子.克利斯朵夫骑着马跳过危崖绝壁.有时马滑跌了,骑马的人倒在土沟里,垂头丧气的瞧着弄脏了的手和擦破了皮的膝盖.要是那根棒很小,克利斯朵夫就做乐队指挥;他是队长,也是乐队;他指挥,同时也就唱起来;随后他对灌木林行礼:绿的树尖在风中向他点头.
他也是魔术师,大踏步的在田里走,望着天,挥着手臂.他命令云彩:"向右边去."......但它们偏偏向左.于是他咒骂一阵,重申前令;一面偷偷的瞅着,心在胸中乱跳,看看至少有没有一小块云服从他;但它们还是若无其事的向左.于是他跺脚,用棍子威吓它们,气冲冲的命令它们向左:这一回它们果然听话了.他对自己的威力又高兴又骄傲.他指着花一点,吩咐它们变成金色的四轮车,象童话中所说的一样;虽然这样的事从来没实现过,但他相信只要有耐性,早晚会成功的.他找了一只蟋蟀想叫它变成一匹马:他把棍子轻轻的放在它的背上,嘴里念着咒语.蟋蟀逃了......他挡住它的去路.过了一会,他躺在地下,靠近着虫,对他望着.他忘了魔术师的角色,只把可怜的虫仰天翻着,看它扭来扭去的扯动身子,笑了出来.
他想出把一根旧绳子缚在他的魔术棍上,一本正经的丢在河里,等鱼儿来咬.他明知鱼不会咬没有饵也没有钓钩的绳,但他想它们至少会看他的面子而破一次例;他凭着无穷的自信,甚至拿条鞭子塞进街上阴沟盖的裂缝中去钓鱼.他不时拉起鞭子,非常兴奋,觉得这一回绳子可重了些,要拉起什么宝物来了,象祖父讲的那个故事一样......
玩这些游戏的时候,他常常会懵懵懂懂的出神.周围的一切都隐灭了,他不知道自己在那里做些什么,甚至把自己都忘了.这种情形来的时候总是出其不意的.或是在走路,或是在上楼,他忽然觉得一片空虚......好似什么思想都没有了.等到惊醒过来,他茫然若失,发觉自己还是在老地方,在黑的楼梯上.在几步踏级之间,他仿佛过了整整的一生.
祖父在黄昏散步的时候常常带着他一块儿去.孩子拉着老人的手在旁边急急忙忙的搬着小步.他们走着乡下的路,穿过锄松的田,闻到又香又浓的味道.蟋蟀叫着.很大的乌鸦斜蹲在路上远远的望着他们,他们一走近,就笨重的飞走了.
祖父咳了几声.克利斯朵夫很明白这个意思.老人极想讲故事,但要孩子向他请求.克利斯朵夫立刻凑上去.他们俩很投机.老人非常喜欢孙子;有个愿意听他说话的人更使他快乐.他喜欢讲他自己从前的事,或是古今伟人的历史.那时他变得慷慨激昂;发抖的声音表示他象孩子一般的快乐连压也压不下去.他自己听得高兴极了.不幸逢到他要开口,总是找不到字儿.那是他惯有的苦闷;只要他有了高谈阔论的兴致,话就说不上来.但他事过即忘,所以永远不会灰心.
他讲着古罗马执政雷古卢斯,公元前的日耳曼族首领阿米奴斯,也讲到德国大将吕佐夫的轻骑兵......诗人克尔纳,和那个想刺死拿破仑皇帝的施塔普斯.他眉飞色舞,讲着那些空前绝后的壮烈的事迹.他说出许多历史的名辞,声调那么庄严,简直没法了解;他自以为有本领使听的人在惊险关头心痒难熬,他停下来,装做要闭过气去,大声的擤鼻涕;孩子急得嗄着嗓子问:"后来呢,祖父?"那时,老人快活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后来克利斯朵夫大了一些,懂得了祖父的脾气,就有心装做对故事的下文满不在乎,使老人大为难过.......但眼前他是完全给祖父的魔力吸住的.听到激动的地方,他的血跑得很快.他不大了解讲的是谁,那些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不知祖父是否认识阿米奴斯,也不知雷古卢斯是否......天知道为什么缘故......上星期日他在教堂里看到的某一个人,但英勇的事迹使他和老人都骄傲得心花怒放,仿佛那些事就是他们自己做的;因为老的小的都是一样的孩子气.
克利斯朵夫不大得劲的时候,就是祖父讲到悲壮的段落,常常要插一段念念不忘的说教.那都是关于道德的教训,劝人为善的老生常谈,例如:"温良胜于强暴",......或是"荣誉比生命更宝贵",......或是"宁善毋恶";......可是在他说来,意义并没这样清楚.祖父不怕年轻小子的批评,照例张大其辞,颠来倒去说着同样的话,句子也不说完全,或者是说话之间把自己也弄糊涂了,就信口胡诌,来填补思想的空隙;他还用手势加强说话的力量,而手势的意义往往和内容相反.孩子毕恭毕敬的听着,以为祖父很会说话,可是沉闷了一点.
关于那个征服过欧洲的科西嘉人(指拿破仑,因科西嘉为拿破仑出生地.)的离奇的传说,他们俩都是喜欢常常提到的.祖父曾经认识拿破仑,差点儿和他交战.但他是赏识敌人的伟大的,他说过几十遍:他肯牺牲一条手臂,要是这样一个人物能够生在莱茵河的这一边.可是天违人意:拿破仑毕竟是法国人;于是祖父只得佩服他,和他鏖战,......就是说差点儿和拿破仑交锋.当时拿破仑离开祖父的阵地只有四十多里,祖父他们是被派去迎击的,可是那一小队人马忽然一阵慌乱,往树林里乱窜,大家一边逃一边喊:"我们上当了!"据祖父说,他徒然想收拾残兵,徒然扑在他们前面,威吓看,哭着:但他们象潮水一般把他簇拥着走,等到明天,离开战场已不知多远了,......祖父就是把溃退的地方叫做战场的.......克利斯朵夫可急于要他接讲大英雄的战功;他想着那些在世界上追奔逐北的奇迹出了神.他仿佛眼见拿破仑后面跟着无数的人,喊着爱戴他的口号,只要他举手一挥,他们便旋风似的向前追击,而敌人是永远望风而逃的.这简直是一篇童话.祖父又锦上添花的加了一些,使故事格外生色;拿破仑征服了西班牙,也差不多征服了他最厌恶的英国.
克拉夫脱老人在热烈的叙述中,对大英雄有时不免愤愤的骂几句.原来他是激起了爱国心,而他的爱国热诚,也许在拿破仑败北的时节比着耶拿一役普鲁士大败的时节更高昂.他把话打断了,对着莱茵河挥舞老拳,轻蔑的吐一口唾沫,找些高贵的字来骂,......他决不有失身分的说下流话.......他把拿破仑叫作坏蛋,野兽,没有道德的人.如果祖父这种话是想培养儿童的正义感,那么得承认他并没达到目的;因为幼稚的逻辑很容易以为"如果这样的大人物没有道德,可见道德并不怎么了不起,第一还是做个大人物要紧".可是老人万万想不到孩子会有这种念头.
他们俩都不说话了,各人凭着自己的一套想法回味那些神奇的故事,......除非祖父在路上遇见了他贵族学生的家长出来散步.那时他会老半天的停下来,深深的鞠躬,说着一大串过分的客套话.孩子听着不知怎样的脸红了.但祖父骨子里是尊重当今的权势的,尊重"成功的"人的;他那样敬爱他故事中的英雄,大概也因为他们比旁人更有成就,地位爬得更高.
天气极热的时候,老克拉夫脱坐在一株树底下,一忽儿就睡着了.克利斯朵夫坐在他旁边,挑的地方不是一堆摇摇欲坠的石子,就是一块界石,或是什么高而不方便的古怪的位置;两条小腿荡来荡去,一边哼着,一边胡思乱想.再不然他仰天躺着,看着飞跑的云,觉得它们象牛,象巨人,象帽子,象老婆婆,象广漠无垠的风景.他和它们低声谈话;或者留神那块要被大云吞下去的小云;他怕那些跑得飞快,或是黑得有点儿蓝的云.他觉得它们在生命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怎么祖父跟母亲都不注意呢?它们要凶起来一定是挺可怕的.幸而它们过去了,呆头呆脑的,滑稽可笑的,也不歇歇脚.孩子终于望得眼睛都花了,手脚乱动,好似要从半空中掉下来似的.他着眼皮,有点瞌睡了.......四下里静悄悄的.树叶在阳光中轻轻颤抖,一层淡薄的水汽在空气中飘过,迷惘的苍蝇旋转飞舞,嗡嗡的闹成一片,象大风琴;促织最喜欢夏天的炎热,一劲儿的乱叫:慢慢的,一切都静下去了......树颠啄木鸟的叫声有种奇怪的音色.平原上,远远的有个乡下人在吆喝他的牛;马蹄在明晃晃的路上响着.克利斯朵夫的眼睛闭上了.在他旁边,横在沟槽里的枯枝上,有只蚂蚁爬着.他迷糊了,......几个世纪过去了.醒过来的时候,蚂蚁还没有爬完那小枝.
有时祖父睡得太久了;他的脸变得死板板的,长鼻子显得更长了,嘴巴张得很大.克利斯朵夫不大放心的望着他,生怕他的头会变成一个怪样子.他高声的唱,或者从石子堆上稀里哗啦的滚下来,想惊醒祖父.有一天,他想出把几支松针扔在他的脸上,告诉他是从树上掉下来的.老人相信了,克利斯朵夫暗里很好笑.他想再来一下;不料才举手就看见祖父眼睁睁的望着他.那真糟糕透啦:老人是讲究威严的,不答应人家跟他开玩笑,对他失敬;他们俩为此竟冷淡了一个多星期.
路愈坏,克利斯朵夫觉得愈美.每块石子的位置对他都有一种意义;而且所有石子的地位他都记得烂熟.车轮的痕迹等于地壳的变动,和陶努斯山脉(陶努斯山脉在德国西部美因河.莱茵河和拉恩河之间.)差不多是一类的.屋子周围二公里以内路上的凹凸,在他脑子里清清楚楚有张图形.所以每逢他把那些沟槽改变了一下,总以为自己的重要不下于带着一队工人的工程师;当他用脚跟把一大块干泥的尖顶踩平,把旁边的山谷填满的时候,便觉得那一天并没有白过.
有时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马车的乡下人,他是认识祖父的.他们便上车,坐在他旁边.这才是一步登天呢.马奔得飞快,克利斯朵夫快乐得直笑;要是遇到别的走路人,他就装出一副严肃的,若无其事的神气,好象是坐惯车子的;但他心里骄傲得不得了.祖父和赶车的人谈着话,不理会孩子.他蹲在他们两人的膝盖中间,被他们的大腿夹坏了,只坐着那么一点儿位置,往往是完全没坐到,他可已经快活之极,大声说着话,也不在乎有没有人回答.他瞧着马耳的摆动,哎唷,那些耳朵才古怪哟!它们一忽儿甩到左边,一忽儿甩到右边,一下子向前,一下子又掉在侧面,一下子又望后倒,它们四面八方都会动,而且动得那么滑稽,使他禁不住大笑.他拧着祖父要他注意.但祖父没有这种兴致,把克利斯朵夫推开,叫他别闹.克利斯朵夫细细的想了想,原来一个人长大之后,对什么都不以为奇了,那时他神通广大,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于是他也装作大人,把他的好奇心藏起来,做出漠不关心的神气.
他不作声了.车声隆隆,使他昏昏欲睡.马铃舞动:丁.当.冬.丁.音乐在空中缭绕,老在银铃四周打转,象一群蜜蜂似的;它按着车轮的节拍,很轻快的在那里飘荡;其中藏着无数的歌曲,一支又一支的总是唱不完.克利斯朵夫觉得妙极了,中间有一支尤其美,他真想引起祖父的注意,便高声唱起来.可是他们没有留意.他便提高一个调门再唱,......接着又来一次,简直是大叫了,......于是老约翰.米希尔生了气:"喂,住嘴!你喇叭似的声音把人闹昏了!"这一下他可泄了气,满脸通红,直红到鼻尖,抱着一肚子的委屈不作声了.他痛恨这两个老糊涂,对他那种上感苍天的歌曲都不懂得高妙!他觉得他们很丑,留着八天不刮的胡子,身上有股好难闻的气味.
他望着马的影子聊以自慰.这又是一个怪现象.黑黑的牲口侧躺着在路旁飞奔.傍晚回家,它把一部分的草地遮掉了,遇到一座草堆,影子的头会爬上去,过后又回到老地方;口环变得很大,象个破皮球;耳朵又大又尖,好比一对蜡烛.难道这真的是影子吗?还是另外一种活的东西?克利斯朵夫真不愿意在一个人的时候碰到它.他决不想跟在它后面跑,象有时追着祖父的影子,立在他的头上踩几脚那样.......斜阳中的树影也是动人深思的对象,简直是横在路上的栅栏,象一些阴沉的,丑恶的幽灵,在那里说着:"别再望前走啦."轧轧的车轴声和得得的马蹄声,也跟着反复的说:"别再走啦!"
祖父跟赶车的拉拉扯扯的老是谈不完.他们常常提高嗓子,尤其讲起当地的政治,或是妨害公益的事的时候.孩子打断了幻想,提心吊胆的望着他们,以为他们俩是生气了,怕要弄到拔拳相向的地步.其实他们正为了敌忾同仇而谈得挺投机呢.往往他们没有什么怨愤,也没有什么激动的感情,只谈着无关痛痒的事大叫大嚷,......因为能够叫嚷就是平民的一种乐趣.但克利斯朵夫不懂他们的谈话,只觉得他们粗声大气的,五官口鼻都扭做一团,不免心里着息,想道:"他的神气多凶啊!一定的,他们互相恨得要死.瞧他那双骨碌碌转着的眼睛!嘴巴张得好大!他气得把口水都唾在我脸上.天哪!他要杀死祖父了......"
车子停下来.乡下人喊道:"哎,你们到了."两个死冤家握了握手.祖父先下来,乡下人把孩子递给他,加上一鞭,车子去远了.祖孙俩已经在莱茵河旁边低陷的路口上.太阳望田里沉下去.曲曲弯弯的小路差不多和水面一样平.又密又软的草,悉悉索索的在脚下倒去.榛树俯在水面上,一半已经淹在水里.一群小苍蝇在那里打转.一条小船悄悄的驶过,让平静的河流推送着.涟波吮着柳枝,唧唧作响.暮霭苍茫,空气凉爽,河水闪着银灰色的光.回到家里,只听见蟋蟀在叫.一进门便是妈妈可爱的脸庞在微笑......
啊,甜蜜的回忆,亲切的形象,好似和谐的音乐,会终身在心头缭绕!......至于异日的征尘,虽有名城大海,虽有梦中风景,虽有爱人倩影,其刻骨铭心的程度,决比不上这些儿时的散步,或是他每天把小嘴贴在窗上嘘满了水汽所看到的园林一角......
如今是门户掩闭的家里的黄昏了.家......是抵御一切可怕的东西的托庇所.阴影,黑夜,恐怖,不可知的一切都给挡住了.没有一个敌人能跨进大门......炉火融融,金黄色的鹅,软绵绵的在铁串上转侧.满屋的油香与肉香.饱餐的喜悦,无比的幸福,那种对宗教似的热诚,手舞足蹈的快乐!屋内的温暖,白天的疲劳,亲人的声音,使身体懒洋洋的麻痹了.消化食物的工作使他出了神:脸庞,影子,灯罩,在黑的壁炉中闪烁飞舞的火舌,一切都有一副可喜的神奇的面貌.克利斯朵夫把脸颊搁在盘子上,深深的体味着这些快乐......
他躺在暖和的小床上.怎么会到床上来的呢?浑身松快的疲劳把他压倒了.室内嘈杂的人声和白天的印象在他脑中搅成一片.父亲拉起提琴来了,尖锐而柔和的声音在夜里哀吟.但最甜美的幸福是母亲过来握着半睡半醒的克利斯朵夫的手,俯在他的身上,依着他的要求哼一支歌词没有意义的老调.父亲觉得那种音乐是胡闹;可是克利斯朵夫听不厌.他屏着气,想笑,想哭.他的心飘飘然了.他不知自己在哪儿,只觉得温情洋溢;他把小手臂绕着母亲的脖子,使劲抱着她.她笑道:
"你不要把我勒死吗?"
他把她搂得更紧了.他多爱她!爱一切!一切的人与物!一切都是好的,一切都是美的......他睡熟了.蟋蟀在灶肚里叫.祖父的故事,英雄的面貌,在快乐的夜里飘浮......要象他们那样做一个英雄才好呢!......是的,他将来是个英雄!......他现在已经是了......哦!活着多有意思!......
这小生命中间,有的是过剩的精力,欢乐,与骄傲!多么充沛的元气!他的身心老是在跃动,飞舞回旋,教他喘不过气来.他象一条小壁虎日夜在火焰中跳舞.(欧洲俗谚谓此种壁虎能在火中跳跃不受灼伤.)一股永远不倦的热情,对什么都会兴奋的热情.一场狂乱的梦,一道飞涌的泉水,一个无穷的希望,一片笑声,一阕歌,一场永远不醒的沉醉.人生还没有拴住他;他随时躲过了:他在无垠的宇宙中游泳.他多幸福!天生他是幸福的!他全心全意的相信幸福,拿出他所有的热情去追求幸福!......
可是人生很快会教他屈服的.
第 二 部
天已大明,
曙色仓皇飞遁,
远听宛似海涛奔腾......
第一
克拉夫脱家的祖籍是安特卫普.老约翰.米希尔少年时脾气暴躁,喜欢打架,某次闹了乱子,逃出本乡.大约在五十年前,他栖身到这个亲王驻节的小城里:红的屋顶,尖的屋脊,浓荫茂密的花园,鳞次栉比的散布在一个柔和的山岗下,倒映在灰绿的莱茵河里.他是出色的音乐家,在这每个人都是音乐家的地方马上被人赏识了.四十岁后,他娶了王府乐队指挥的女儿克拉拉.萨多罗斯,在当地生了根,接着他承袭了岳父的差事.克拉拉是个温静的德国女子,生平只喜欢烹饪跟音乐.她对于丈夫的崇拜,只有她对父亲的敬爱可以相比.约翰.米希尔也非常佩服妻子.他们和和睦睦的过了十五年,生了四个孩子.随后克拉拉死了;约翰.米希尔大哭几场之后,过了五个月又娶了奥蒂丽.苏兹,一个二十岁的姑娘,腮帮通红,非常壮健,老带着笑容.奥蒂丽的长处正好和克拉拉的一样多,而约翰.米希尔也正好一样的爱她.结缡了八年之后,她也死了,但已经生了七个孩子.统共十一个儿女,只有一个活着.虽然他很疼孩子,但那些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改变他的快活脾气.最惨酷的打击是三年以前奥蒂丽的死,他那个年纪已不容易重建人生,再造家庭了.可是悲痛了一晌,老约翰.米希尔又定下心来;任何灾难都不能使他失掉精神上的平衡.  他是富于感情的人;但他最特出的一点是健康.他天生的不喜欢愁闷,需要佛兰德式的狂欢,(佛兰德,中世纪伯爵领地,包括今比利时的东.西佛兰德省和法国北部部分地区,其民素以乐天著称.)儿童般的痴笑.不论有如何悲伤的事,他决不少喝一杯,少吃一口;音乐更是从来不放弃的.在他指挥之下,亲王的乐队在莱茵河地区颇有些小名气,而约翰.米希尔运动家般的体格与容易动怒的脾气,也是遐迩皆知.他总不能克制自己,虽然他已经尽量的克制,因为这个性子暴烈的人实际是胆小的,生怕败坏名誉;他喜欢讲规矩,怕人批评,然而他受着血气支配:杀性起处,会突然之间暴躁起来,不但在乐队练习的时候,就在音乐会中有时也会当了亲王的面愤愤的摔他的指挥棍,发疯般的乱跳,狂叫怒吼,把一个乐师臭骂一顿.亲王看着好玩;被骂的音乐家可不免心中怀恨.约翰.米希尔事后觉得羞愧,便表示过分的礼貌想教人忘记;但一有机会他又马上发作了.年纪越大,极端易怒的脾气也越厉害,终于使他的地位不容易维持.他自己也觉得;有一天他大发脾气之后,乐队几乎罢工,他便提出辞呈,心里却希望以多年服务的资格,人家不让他走,会挽留他;可是并不;既然很高傲,不愿意转圜,他只得伤心的走了,认为人家无情无义.
从此,他就不知道怎样消磨日子.七十多岁的人还很壮健,他照旧工作,从早到晚在城里跑来跑去,不是教课,就是聊天,高谈阔论,什么都要过问.他心思巧妙,想出种种方法来消遣:修理乐器,作许多改良的试验,有时也实现一部分.他也作曲,拚命想作曲.从前他写过一部《弥撒祭乐》,那是他常常提到而为家庭增光的.他当时花了不少心血,差一点中风.他教自己相信那是一部杰作,但明明知道写作的时候脑子里是多么空虚.他不敢再看原稿,因为每看一次,总发见一些自以为独创的乐句其实是别个作家的断片,由他费了好大的劲硬凑起来的.这是他极大的痛苦.有时他有些思想,觉得很美,便战战兢兢的奔向书桌,心里想这一回灵感总给他抓住了罢?......但手里才拿上笔,头脑已经空虚了,声音没有了,他竭力想把失踪的乐思给追回来,结果只听到门德尔松或勃拉姆斯等等的知名的调子.
乔治.桑说过:"有些不幸的天才缺乏表现力,正如那个口吃的大人物姚弗洛哀.圣—伊兰尔(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所说的,他们把深思默想得来的秘密带到了坟墓里去."约翰.米希尔便是这等人.他在音乐方面并不比在语言方面更能表现自己;但他老是一相情愿:他真想说话,写作,做个大音乐家,大演说家!这种力不从心的隐痛,他对谁也不说,自己也不敢承认,竭力的不去想,但不由自主的要想,而一想到就觉得心灰意冷.
可怜的老人!在无论哪方面,他都不能完全表露他的本来面目:胸中藏着多少美丽而元气充沛的种子,可是没法长成;对于艺术的尊严,对于人生的价值,有着深刻动人的信仰,但表现的方式往往是夸张而可笑的;多么高傲,但在现实生活中老是佩服上级的人,甚至还带点儿奴性;多么想独往独来,结果却是唯命是听;自命为强者,实际上可凡事迷信;既向往于英雄的精神,也拿得出真正的勇气,而为人却那么胆小懦怯!......那是一个只发展了一半的性格.
于是约翰.米希尔把野心寄托在儿子身上;而曼希沃最初也表现得很有希望,他从小极有音乐天才,学的时候非常容易,提琴的演技很早就成熟了,大家在音乐会中捧他,把他当做偶像.他钢琴也弹得很不错,还能玩别的乐器.他能说会道,身体长得很好,虽然笨重一些,......可确是德国人认为古典美的那种典型:没有表情的宽广的额角,粗线条的五官生得很端正,留着卷曲的胡子,仿佛是莱茵河畔的一尊朱庇特.老约翰.米希尔对儿子的声名很得意,看到演奏家的卖弄技巧简直出神了;老人自己就从来不能好好的弄一种乐器.要曼希沃表现思想是毫不困难的,糟糕的是他根本没有思想;甚至不愿意思想.他正如一个庸碌的喜剧演员,只知道卖弄抑扬顿挫的声音,而不问声音表现的内容,只知道又焦急又虚荣的留神他的声音对群众的效果.
最奇怪的是,他虽然象约翰.米希尔一样老是讲究当众的态度,虽然小心翼翼的尊重社会的成规,可始终有些跌跌撞撞的,出其不意的,糊里糊涂的表现,使人家看了都说克拉夫脱家里的人总带些疯癫.最初那还没有什么害处;似乎这种古怪劲儿正是大家说他有天才的证据;因为在明理的人看来,一个普通的艺术家决不会有这种现象.然而不久,大家看出了他的癫狂的性质:主要的来源是杯中物.尼采说酒神是音乐的上帝,曼希沃不知不觉也是这么想;不幸他的上帝是无情的:它非但不把他所缺少的思想赐给他,反而把他仅有的一点儿也拿走了.攀了那门大众认为荒唐,所以他也认为荒唐的亲事以后,他愈来愈没有节制了.他不再用功,深信自己的技巧已经高人一等,结果把那点儿高人一等的本领很快的就丢了.别的演奏家接踵而至,给群众捧了出来;他看了非常痛心;但他并不奋起力追,倒反更加灰心,和一伙酒友把敌手毁谤一顿算是报复.他凭着那种荒谬的骄傲,满以为能够承继父亲作乐队指挥;结果是任命了别人,他以为受了迫害,便装出怀才不遇的神气.老克拉夫脱的声望,使他在乐队里还保住提琴师的职位;但教课的差事差不多全部丢了.这个打击固然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但尤其影响到他的财源.几年以来,因为时运不济,家庭的收入已经减少许多.经过了真正富足的日子,窘境来了,而且一天一天的加剧.曼希沃只是不理会;他在装饰与享受方面并不因此少花一文.
他不是一个坏人,而是一个半好的人,这也许更糟;他生性懦弱,没有一点儿气魄,没有毅力,还自以为是慈父.孝子.贤夫.善人;或许他真是慈父孝子等等,如果要做到这些,只要有种婆婆妈妈的好心,只要象动物似的,爱家人象爱自己一部分的肉体一样.而且他也不能说是十分自私:他的个性还够不上这种资格.他是哪一种人呢?简直什么都不是.这种什么都不是的人真是人生中可怕的东西!好象一块挂在空中的没有生命的肉,他们要往下掉,非掉下不可;而掉下来的时候把周围的一切都拉下来了.
小克利斯朵夫开始懂得周围的事,正是家境最艰难的时候.
那时他已经不是独子了.曼希沃给妻子每年生一个孩子,完全不管将来的结局.两个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其余两个正好是三岁和四岁.曼希沃从来不照顾他们.鲁意莎要出门,就得把两个小的交给克利斯朵夫,他现在已经有六岁了.
这个职务使克利斯朵夫牺牲不小:下午他不能再到野外去舒舒服服的玩.可是人家拿他当大人看,他也很得意,便一本正经的尽他的责任.他竭力逗小兄弟们玩儿,把自己的游戏做给他们看,拿母亲和小娃娃说的话跟他们胡扯.再不然他学大人的样轮流的抱他们;重得吃不住了,他就咬紧牙齿,使劲把小兄弟搂在怀里,不让他跌下.两个小的老是要人抱;克利斯朵夫抱不了的时候,他们便哭个不休.他们磨他,常常把他弄得发窘.他们很脏,需要收拾,照顾.克利斯朵夫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欺负他.有时他真想打他们一顿,可是又想:"他们还小呢,什么都不知道,"便满不在乎的让他们抓.打.耍弄.恩斯德会无缘无故的叫嚷,跺脚,满地打滚:他是个神经质的孩子,鲁意莎嘱咐克利斯朵夫不能跟他别扭.洛陶夫却象猴子一样的狡猾,老是趁克利斯朵夫手里抱着恩斯德的时候,在他背后百般捣乱:砸破玩具,倒翻水,弄脏衣服,在壁橱里乱掏,把碟子都掉在地下.
洛陶夫捣乱的凶狠,往往使母亲回来非但不夸奖克利斯朵夫,反而对着狼藉满地的情形愁眉苦脸的说一句(虽然不是埋怨他):
"可怜的孩子,你真不高明."
克利斯朵夫受着委屈,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鲁意莎从来不错过挣钱的机会,遇到特殊情况照旧出去当厨娘,人家结婚或是小孩子受洗的时候,她帮着做酒席.曼希沃假装不知道,因为这有伤他的自尊心;但瞒着他去做,他也并不生气.小克利斯朵夫对于人生的艰苦还一无所知;他除了父母的意志以外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约束,而父母的约束也并不怎么严,他们是差不多让他自生自发的.他只希望长大成人,可以为所欲为.一个人一步一趋所能碰到的钉子是他意想不到的;他尤其想不到连父母也不能完全自主.他第一次看别人有治人与治于人的分别,而他家里的人并非属于前一类的那天,他整个身心都反抗起来:这是他一生第一次的受难.
那天,母亲替他穿了最干净的衣服,那是人家布施的旧衣衫,由鲁意莎很巧妙很耐性的改过了的.依着她的吩咐,他到她工作的人家去接她.他一想要自个儿进去,不免有点儿胆小.一个当差在门洞下面闲荡,拦住了孩子用长辈的口气问他来意.克利斯朵夫红着脸,照母亲嘱咐的话,嘟囔着说要找"克拉夫脱太太".
"克拉夫脱太太?找她干吗,克拉夫脱太太?"当差很俏皮的把"太太"两个字念得特别重."她是你母亲吗?鲁意莎在厨房里,你从那边上去,厨房在走廊尽头."
他朝着那个方向走过去,脸越来越红了;听见人家叫出母亲的小名,觉得很难为情,他窘极了,恨不得马上逃到可爱的河边,去躲在树底下,他平常自言自语编故事的地方.
一到厨房,他又被别的仆人包围,他们叫叫嚷嚷的招呼他.在里面靠近炉灶的地方,母亲对他笑着,又温柔又有些不好意思.他跑过去扑在她的腿中间.她戴着一条白围裙,手里拿着一支大木匙.她抬起他的下巴,让大家看到他的脸,叫他给在场的每个人去握手请安,这一下他可更加慌了.他不愿意那么做,扭转身子朝着墙壁,把手蒙着脸.可是,慢慢的他胆子大了些,在手指缝里露出一只亮晶晶笑眯眯的眼睛,给人家一瞧又立刻躲起来.他偷偷的打量屋子里的人.母亲那种大事在身的忙碌的神气,他从来没见过;她在每只锅子里尝尝味道,发表意见,用肯定的口气说明烹调的诀窍,原来在那个人家当差的厨娘恭而敬之的听着.屋子非常漂亮,摆着耀眼的铜器;母亲在这等地方受人佩服,当那种角色,孩子看了心里很骄傲.
大家的谈话突然停止.厨房的门打开了,进来一位太太,拖着硬绷绷的衣服悉索作响,不大放心的对四周看了看.她年纪已经不轻,可还穿着件袖子宽大的浅色衣衫;她手里提着衣摆,怕碰到什么东西.可是她仍旧走到灶前看看菜,甚至还尝尝味道.当她微微举起手臂的时候,袖子一滑,把肘子部分的胳膊都露了出来:克利斯朵夫认为怪难看,非常不雅.她对鲁意莎说话的口气多么刺耳,多么威严!而鲁意莎回答她又多么恭敬!克利斯朵夫看着愣住了.他躲在屋角想不给人家发见;可是没用.太太查问这个男孩子的来历,鲁意莎便过来拉他,要他去见太太,抓住了他的手不让他再把脸蒙起来.克利斯朵夫虽然想挣扎逃跑,可是莫名其妙的觉得,这一回是无论如何不能抗拒的了.太太望着孩子吓昏了的脸,先很和气的对他笑了笑,但马上又拿出长辈的神气,查问他的品行,宗教的功课等等.他只是一言不答.她也查看衣服怎么样;鲁意莎立刻说好极了,随手整了整他的上衣;克利斯朵夫觉得身上一紧,几乎要叫起来.他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要向那位太太道谢.
太太拉着他的手,说要带他到她的孩子那边去.克利斯朵夫求救似的望着母亲;可是她对女主人那种巴结的神气使他感到没有希望,只得跟着太太走,象一头被牵入屠场的羔羊.
他们到了一个园子里,那儿有两个孩子沉着脸,一男一女,和克利斯朵夫差不多年纪,好象正在生气.克利斯朵夫一来,倒是给他们解了围.两人走拢来打量这新来的孩子.克利斯朵夫被太太丢在那儿,呆呆的站在一条小道上,低着眼睛.那两个在几步之外,把他从头到脚的瞧着,彼此碰着肘子,指手划脚的笑.终于他们打定了主意,问他是谁,从哪儿来的,他父亲是做什么的.克利斯朵夫楞头瞌脑的一声不出,窘得几乎哭出来;那个拖着淡黄辫子,穿着短裙,光着两腿的小姑娘,尤其使他害臊.
他们玩起来了.正当克利斯朵夫心神略定的时候,那位小少爷突然在他面前站住,扯着他的衣服说:"呦!这是我的!"
克利斯朵夫莫名其妙.听说他的衣服是别人的,他觉得非常气愤,拚命的摇头否认.
"我还认得出呢!"那个男孩子说;"是我的旧蓝上装:这儿还有块污迹."
他用手指点在上面.随后他又细细看下去,打量克利斯朵夫的脚,问他那双满是补钉的鞋头是用什么补的.克利斯朵夫的脸涨得通红.小姑娘撅着嘴轻轻的和她的兄弟说:"他是个穷小子."这一下克利斯朵夫可想出话来了.他嗄着嗓子结结巴巴的说,他是曼希沃.克拉夫脱的儿子,母亲是当厨娘的鲁意莎,......他以为这个头衔和别的头衔一样好听,而且自己是很有理由的;也以为这样一说,他们那种瞧不起人的偏见就给驳倒了.但那两个孩子,虽然给这个新闻引动了兴味,可并不因此瞧得起他.相反,他们倒拿出老气横秋的口气,问他将来当什么差使,厨子还是马夫.克利斯朵夫又不作声了,仿佛有块冰直刺到他的心里.
两个有钱的孩子,突然对穷小子起了一种儿童的.残忍的.莫名其妙的反感,看他默不作声更大胆了,想用什么好玩的方法折磨他.小姑娘尤其不放松.她看出克利斯朵夫穿着紧窄的衣服不能跑,便灵机一动,要他做跳栏的游戏.他们用小凳堆起来做栅栏,叫克利斯朵夫跳过去.可怜的孩子不敢说出不能跳的理由,便迸足气力望前一冲,马上倒在地下,只听见周围哈哈大笑.他们要他再来过.他眼泪汪汪的,拚了一下命,居然跳过了.可是那些刽子手还不满意,认为栅栏不够高,又把别的东西加上去,堆成了一座小山.克利斯朵夫试着反抗,说不跳了.小姑娘便叫他胆怯鬼,说他害怕.克利斯朵夫听着受不住,明知非跌不可,也就跳了,跌了.他的脚碰到了障碍物,所有的东西都跟着他一齐倒下.他擦破了手,差点儿砸破脑袋,而最倒楣的是,他的衣服在膝盖部分和旁的地方都撕裂了.他又羞又恼,只听见两个孩子高兴得在周围跳舞;他心里难过死了,觉得他们瞧不起他,恨他:为什么?为什么?他宁可死了!......最难受的痛苦就是儿童第一次发现别人的凶恶:他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在迫害他,没有一点儿倚傍,真是什么都完了,完了!......克利斯朵夫想爬起来;男孩子把他一推又跌倒了;小姑娘还要踢他.他重新再爬:两个孩子却一齐扑在他身上,坐在他背上,把他的脸揿在土里.于是他心头火起;一桩又一桩的磨折怎么受得了!手疼得发烧,又撕破了美丽的衣衫,......那真是大难临头了!......羞愧,悲伤,对强暴的愤懑,一下子来的多少灾重,统统变成一股疯狂的怒气.他把手和膝盖撑在地下,撅起身子,象狗一样抖擞了一下,把两个敌人摔开了;等到他们再扑上来,他便低着头直撞过去,给了小姑娘一个嘴巴,又是一拳把男孩子打倒在花坛中间.
于是一阵叫嚷,孩子们尖声喊着逃进屋子去了.然后只听见砰砰訇訇的开门,怒气勃勃的罗唣.太太出现了,抱着长裙,尽量的奔.克利斯朵夫看见她来并不想逃;他对自己所做的事吓坏了:这是闯了大祸,犯了大罪;但他一点不后悔.他等着.他完了.管它!他已经绝望了.
太太向他直扑过来.他觉得挨了打,听见她狂叫怒吼,说了许多话,一句也听不出.两个小冤家又来了,看着他受辱,一边还咭咭呱呱的直着嗓子叫.仆人们也都到场,七嘴八舌的嚷成一片.又为了彻底收拾他,鲁意莎也给叫了来;她非但不保护他,反而不问情由就是几个嘴巴,还要他赔礼.他愤愤的拒绝了.母亲更用力推他的身子,拉他到太太跟孩子前面,要他下跪.可是他跺脚,大叫,咬着母亲的手,终于在仆人们的哄笑声中逃跑了.
他走了,伤心得不得了;又气愤,又挨了顿巴掌,脸上火辣辣的发烧.他竭力不去想它,急急忙忙搬着脚步,因为不愿意在街上哭.他恨不得马上到家,用眼泪来发泄一下;喉咙塞住了,血都跑到了头里,他差不多要爆裂了.
终于到了家,他奔上黑的楼梯,奔到他睡觉的地方,临着河,在一个窗洞底下.他气吁吁的倒在床上,眼泪象洪水似的决了口.他不大明白为什么要哭,但非哭不可;第一阵的巨潮快完了,他接着又哭,因为抱着一肚子的恨,他要哭,要教自己难过,好似他责罚了自己,同时也就责罚了别人.后来,想到父亲快回家,母亲要把事情全盘说出来,他觉得苦难还没有完呢.他决心逃了,不管上哪儿,只要能从此不回来.
不料他下楼的时候,正碰到父亲回家.
"你干吗,孩子?往哪儿去?"曼希沃问他.
他不回答.
"大概闯了祸吧,你做了什么事啊?"
克利斯朵夫一味的不做声.
"你做了什么事?回答我呀!"
孩子哭起来了,曼希沃嚷起来了,两人的声音越来越高,临了鲁意莎也急急忙忙上楼了.她还象刚才一样的神魂不定,一进来就大骂,又加上几个嘴巴,曼希沃听明白了,也帮着揍他,(或许没有明白之前已经动手了),那股狠劲差不多可以打死一条牛.他们俩叫着嚷着.孩子嚎着.结果父母吵架了,火气都一样的大.曼希沃一边揍着孩子一边说孩子并没错,说这是侍候别人的好处,他们仗着有钱,肆无忌惮.鲁意莎一边揍着孩子一边骂丈夫野蛮,说她不答应他碰孩子,把他打伤了.的确,克利斯朵夫流了些鼻血,他自己并不在乎;母亲粗手粗脚的把湿布堵住他鼻子,他也并不感激,因为她还在骂他.末了,他们把他推在一间黑房里,不给他吃晚饭.
他听见他们对叫对嚷;他不知道更恨哪一个,似乎是母亲,他从来想不到她会这样凶的.一天的苦难一齐压在他心上:所有的委屈,两个孩子的强凶霸道,那太太的强凶霸道,父母的强凶霸道,......还有他虽然不大明白,可是象剧烈的伤口一般使他感觉到的,是他引以自傲的父母居然会向那些卑鄙的恶人低头.这种卑躬屈膝的态度,他第一次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认为简直是无耻.他心中一切都动摇了:对父母的尊敬与钦佩,对人生的信心,希望爱人家.同时也受到人家的爱那种天真的需要,盲目而绝对的道德信仰,一古脑儿都给推翻了.这是天翻地覆的总崩溃.他给暴力压倒了,既没法自卫,也没法躲闪.他闭住了气,以为要死了.在无可奈何的反抗中,他身子都发僵了.他用拳.用头.用脚,望墙上乱打乱撞,大号大叫,抽搐着,拚命的撞着家具,倒在了地下.
父亲母亲都赶了来,把他抱在怀里,这一下他们俩是比赛谁更温柔了.母亲替他脱了衣服,放倒在床上,坐在旁边,直等到他比较安静的时候.但他一点儿不让步,一点儿不原谅,他假装睡着,不愿意和她拥抱.他认为母亲恶劣而又卑鄙.至于她为生活和养活他而受的苦,不得不站在人家一边跟他为难的隐痛,他是万万想不到的.
等到孩子眼中流不完的眼泪也流到了最后一滴,他觉得松动了些.他累极了,可是神经过于紧张,还不能立刻睡着.他迷迷忽忽的觉得刚才的印象又在那里浮动,尤其是那个小姑娘,睁着明亮的眼睛,耸着小鼻子,一脸的瞧不起人,肩上披着长头发,光着腿,说着那些幼稚而装腔做势的话.他打了个寒噤,好象又听到她的声音了.他记得自己在她面前多么傻,不由得恨死了她.他不能原谅她的欺侮,恨不得也把她欺侮一顿,教她哭一场.他想种种的方法,可一个都想不出.看样子,她完全不把他放在心上.可是为了消消自己的气,他假定一切都能够如愿以偿.他把自己想做一个有权有势的人,而她又爱上了他.根据这个,他就造出一段荒唐的故事,结果他竟信以为真了.
她为他害了相思病;他可是不理她.他在她门前走过,她躲在窗帘后面偷偷的看他;他明明知道,却故意假痴假呆,同人家有说有笑.甚至为了增加她的苦闷,他出门到远地去了.他干了很大的事业.......他从祖父的英雄故事中挑出几段做穿插.......那时她可悲伤得病倒了.她的母亲,那位骄傲的太太来哀求他:"我可怜的女儿快死了.我求你,请你来罢!"于是他去了.她躺在那儿,脸色苍白,瘦得不得了.她向他伸出手来.她说不上话,只顾捧着他的手亲着哭着.于是他很慈悲很温柔的望着她,嘱咐她保养身体,允许她爱他.故事编到这个地方,他为了延长自己的快意,便把那一段对话和动作翻来覆去讲了好几遍,结果他睡了,心平气和的睡熟了.
他睁眼醒来,已经天亮了,可是这一天的光辉没有昨天早晨那样轻快了:世界有过一点儿变化了.克利斯朵夫已经尝到了人间的不公道.
有些时候家里非常艰难,而这种情形越来越多了.遇到这些日子,大家吃得很苦.感觉最清楚的要算克利斯朵夫.父亲是一点不觉得的;他第一个捡菜,尽量的拿.他咭咭呱呱的说话,自得其乐的哈哈大笑,全没注意到他的女人强作笑容,和瞧他捡菜的那种目光.盘子从他手里递过来,一半已经空了.鲁意莎替孩子们分菜,每人两个马铃薯.轮到克利斯朵夫,往往盘子里只剩了三个,而母亲自己还没拿.他早已知道,没轮到他就已经数过了,他便鼓足勇气,装做满不在乎的说:"只要一个,妈妈."
她有点不放心了.
"两个罢,跟大家一样."
"不,真的,我只要一个."
"你不饿么?"
"对啦,我不大饿."
可是她也只拿一个,他们俩仔仔细细的剥皮,把它分成小块,慢条斯理的吃着.母亲留心看着他,等他吃完了就说:"喂,把这个吃了罢!"
"不,妈妈."
"你可是病了?"
"不是的,我吃饱了."
有一回父亲怪他作难,把最后一个马铃薯充公,自己拿去吃了.从此克利斯朵夫留了神,把剩余的一个放在自己盘里,留给小兄弟恩斯德;他一向是贪嘴的,早就在眼梢里瞅着了,待了一忽儿就说:"你不吃吗?给我行不行,克利斯朵夫?"
哦!克利斯朵夫多恨他的父亲,恨他的不想到他们,连吃掉了他们的份儿都没想到!他肚子多饿,他恨父亲,竟想对他说出来,可是他又高傲的想起来,自己没有挣钱的时候没有说话的权利.父亲多吃的这块面包,是父亲挣来的.他还一无所用,对大家只是一个负担.将来他可以说话,......要是还能挨到将来!喔!就怕等不到那一天早已饿死了!......
这种惨酷的挨饿的痛苦,他比别的孩子感觉得更清楚.他的强壮的胃受着毒刑;有时他为之发抖,头疼;胸口有个窟窿在打转,越转越大,仿佛有把锥子往里钻.可是他忍着不说,他觉得母亲在注意他,便装做若无其事.鲁意莎很揪心的,隐隐约约的懂得,儿子省着不吃是为了让别人多吃一些;她拚命丢开这念头,总是丢不开.她不敢追究,不敢查问克利斯朵夫的真情;要是真的,她又怎么办呢?她自己从小就挨饿惯的.既然没有办法,抱怨有什么用?的确,她因为身体衰弱,不需要多吃东西,没想到孩子挨饿的时候更难受.她什么话也不和他说.有一两次,两个孩子跑在街上,曼希沃出去了,她要大儿子留在身边替她做点儿小事.她绕线,克利斯朵夫拿着线团.冷不防她丢下活儿,热情冲动的把他拉在怀里,虽然他很重,还是抱他他坐在膝上,紧紧的搂着他.他使劲把手臂绕着她的脖子.他们俩无可奈何的哭着,拥抱着.
"可怜的孩子!......"
"妈妈,亲爱的妈妈!......"
他们一句话也不多说;可是彼此心里很明白.
克利斯朵夫过了好久才发觉父亲喝酒.曼希沃的酗酒并不超过某个限度,至少在初期.发酒疯的时候也并不粗暴.大概总是过分的快乐.他说些傻话,几小时的拍着桌子,直着喉咙唱歌;有时他死拖活拉的要跟鲁意莎和孩子们跳舞.克利斯朵夫明明看见母亲垂头丧气,躲得远远的,低着头做活;她尽量的不看酒鬼;他要是说出使她脸红的野话,她就很温和的叫他住嘴.可是克利斯朵夫弄不明白;他多么需要快乐,父亲兴高采烈的回家,在他简直象过节一样.家里老是那末凄凉,这种狂欢正好让他松动一下.父亲的滑稽的姿势,不三不四的玩笑,使他连心都笑开了;他跟着一起唱歌,跳舞,觉得母亲很生气的喝阻他非常扫兴.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父亲不也在那样做吗?虽然他一向头脑很灵,把事情记得很清,觉得父亲好些行为都跟他儿童的正直的本能不尽符合,可是他对父亲仍旧很崇拜.这在儿童是一种天然的需要.也是自我之爱的一种方式.倘使儿童自认为没有能力实现心中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骄傲,他就拿这些去期望父母;而在一个失意的成人,他就拿这些去期望儿女.在儿童心中,父母便是他自己想做而做不到的人物,是保卫他的人,代他出气的人;父母心中的儿女亦然如此,不过要等将来罢了.在这种"骄傲的寄托"中间,爱与自私便结成一片,其奋不顾身的气势,竭尽温存的情绪,都达于沉醉的境界.因此克利斯朵夫把他对父亲的一切怨恨都忘了,尽量找些景仰他的理由:羡慕他的身段,羡慕他结实的手臂,他的声音笑貌,他的兴致;听见人家佩服父亲的演技,或者父亲过甚其辞的说出人家对他的恭维话,克利斯朵夫就眉飞色舞,觉得很骄傲.他相信他的自吹自擂,把父亲当做一个天才,当做祖父所讲的英雄之一.
一天晚上七点光景,只有他一个人在家.小兄弟们跟着老祖父散步去了,母亲在河边洗衣服.门一开,曼希沃闯了进来;他光着头,衣衫不整,蹦蹦跳跳的,一倒便倒在桌前的椅子里.克利斯朵夫笑了,以为他象平常一样又来玩把戏了,便迎上前去.但走近一看,他再也笑不上来了.曼希沃坐在那里,垂着手臂,眨巴着眼睛望着前面,脸色通红,张着嘴,不时发出很可笑的蝈蝈声.克利斯朵夫愣住了.他先是以为父亲开玩笑,可是看他一动不动,便害怕了.他喊着:"爸爸!爸爸!"
曼希沃仍是象母鸡一样蝈蝈的叫.克利斯朵夫无可奈何的抓着他的胳膊,尽力的推他摇他:"爸爸,好爸爸,你回答我啊!"
曼希沃身子软绵绵的晃来晃去,差不多快倒下来;他脑袋向前,对着克利斯朵夫的头伸过来,瞪着他,气哼哼的嘟囔着,根本说不成话.赶到克利斯朵夫的眼睛和他神色错乱的眼睛碰在一起的时候,孩子忽然大吃一惊,逃到卧房的尽里头,跪在床前,把脸埋在被窝底下.这样的过了半晌.曼希沃在椅子上重甸甸的摇摆,傻笑.克利斯朵夫掩着耳朵不愿意听,打着哆嗦.他的心绪真是没法形容:只觉得昏天黑地,又是怕又是痛苦,仿佛死了什么人,死了一个心爱而敬重的人.
一个人也不回家,屋子里只有父子两个;天黑下来了,克利斯朵夫的恐怖一分钟一分钟的增加.他不由自主的要伸着耳朵听,可是一听那个认不得的声音,全身的血都凉了;瘸腿似的钟摆,替那胡闹的怪声打拍子.他受不住了,想逃了.可是要走出屋子非在父亲面前过不可;而克利斯朵夫一想要看到父亲的眼睛就发抖,仿佛会吓死的.他想法蹲在地下,手脚并用的爬到房门口.他既不敢喘气,也不敢抬头望一眼,只要在桌子底下看到父亲的脚有点小小的动作,他就停住.醉鬼的一条腿在那里索索的抖.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门口,笨拙的手也抓住了门钮,不料慌慌张张的一松手,门又突然关上了.曼希沃想转过身来看,他坐着摇摆的椅子冷不防失去了重心,稀里哗啦的倒在了地下.克利斯朵夫吓得连逃出去的气力也没有了,靠在墙上眼看着父亲躺在脚下;他喊救命了.
一跤跌下,曼希沃清醒了些.把摔他下地的椅子骂着,咒着,捶了几拳,挣扎着想站起而站不起来之后,他背靠着桌子坐定了,开始认出周围的环境.他看见克利斯朵夫哭着,就叫他过去.克利斯朵夫想逃,可是挪不动身子.曼希沃又叫他,看孩子站着不动就生了气,赌起咒来.克利斯朵夫只得浑身哆嗦的向前.曼希沃把他拉过去,抱他坐在膝上,先拧着孩子的耳朵,结结巴巴的,把儿童应该如何尊重父亲的话教训了一顿.随后,他忽然改变了念头,一边说着傻话一边把他在怀里颠簸,哈哈大笑.然后他又急转直下的想到不快活的念头,哀怜孩子,哀怜自己,紧紧搂着他,几乎教他喘不过气,把眼泪和亲吻盖满着孩子的脸;末了,他高声唱着我从深处求告,(《旧约.诗篇》第一二○篇:"耶和华啊,我从深处向你求告,主啊,求你听我的声音......")摇着孩子给他催眠.克利斯朵夫吓昏了,一点不敢挣扎.他在父亲怀里闷死了,闻到一股酒气,听着醉汉的打嗝儿,给讨厌的泪水与亲吻的口水沾了一脸,他又害怕又恶心的在那儿受难.他真想叫喊,可是一声也喊不出.他觉得这可怕的情形仿佛有一世纪之久,......直到后来,房门一开,鲁意莎挽着一篮衣服进来了.她大叫一声,把篮摔在地下,拿出她从来未有的狠劲,奔过来从曼希沃怀里抢出了克利斯朵夫.
"哎哟!该死的酒鬼!"她嚷着,眼里冒着火.
克利斯朵夫以为父亲要去杀死母亲了.可是曼希沃被他女人声势汹汹的态度吓呆了,一句话也没有,哭起来了.他在地下乱滚,把头撞着家具,嘴里还说她是对的,他是一个酒鬼,害一家的人受苦,害了可怜的孩子们,他愿意马上死掉.鲁意莎转过身子不理他,把克利斯朵夫抱到隔壁房里,尽量的抚慰他.孩子还在发抖,对母亲的问话也答不上来;接着他又嚎啕大哭.鲁意莎把他的脸在水里浸了一忽儿,拥抱他,对他说着温柔的话,和他一起哭了.终于他们俩都静下来.她跪在地下,叫他也跪在旁边.他们做了个祈祷,求上帝治好父亲这种恶习,使他仍旧和和气气的,跟从前一样.鲁意莎安排孩子睡下.他要她坐在床边拿着他的手.那一夜,鲁意莎在发烧的克利斯朵夫的床头坐了好久.酒鬼却躺在地下打鼾.
过了一晌,克利斯朵夫上学了;他老望着天花板上的苍蝇,把拳头捶着旁边的孩子,推在地下;他动个不停,笑个不停,从来不念书.有一天,克利斯朵夫自己摔在了地下,讨厌他的老师便说了句难听的话隐射某个大家知道的人,说他大概要青出于蓝的走上那条路了.所有的孩子听着都哈哈大笑;有些同学还揭穿隐喻,加上一些又明白又有分量的注解.克利斯朵夫爬起来,羞得满脸通红,拿起墨水瓶对准一个正在笑的人扔过去.老师冲上来就是一顿拳头,用鞭子抽他,要他跪在地下,再加上极重的罚课.
他脸色发了青,憋着一肚子怨气回家,冷冷的说他再也不上学了.家里人并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明天早上,母亲提醒他该上学了,他却安安静静的回答,他早说过不去的了.鲁意莎对他软骗硬吓都没用.他坐在一角,死赖在那里.曼希沃揍他,他就直嚷;每次揍过了叫他上学,他总是火气更大的回答一声"不去!"人家要他至少说出理由来,他却咬紧牙关,死不开口.曼希沃抓着他硬到学校交给老师.可是他一到座位上,就有计划的毁坏手头所有的东西:墨水瓶,笔,练习簿,书本,而且故意做得教人看见,带着挑战的意味望着老师.结果他被关进黑房.......过了一会,老师发见他用手帕缚着脖子,拼命往两头拉,他要把自己勒死.
人家只得打发他回去.
克利斯朵夫很能吃苦.他结实的身体是父亲与祖父的遗传.家里没有一个娇弱的人:生病也罢,不生病也罢,他们从来不抱怨,什么也不能使克拉夫脱父子的习惯改动分毫.他们不管什么天气都出门,夏天跟冬天一样,几小时的淋着雨或晒着太阳,有时还光着头,敞开着衣服,由于疏忽或由于逞强,走上几十里地也不觉得疲倦.可怜的鲁意莎一声不出的跟在后面,血色全无,两腿虚肿,心跳得要蹦出来了,只能走一下停一下,他们又可怜她又瞧不起她.克利斯朵夫也差不多要跟着他们轻视母亲了:他不懂一个人怎么会生病的.他跌了一跤,碰了一下,弄破了,烫坏了的时候,他是不哭的,只对着使他受罪的东西生气.父亲跟小伙伴们的强暴,街上和他打架的野孩子,把他磨炼得十分结实.他不怕挨打,鼻青眼肿的回家是常事.有一天,他在这一类的恶斗中,被敌人压在身底下,拚命把他的脑袋撞着街上的石板;他被救出来的时候,差不多快闷死了.他可认为稀松平常,预备把这一套照样去回敬别人.
然而他也害怕许许多多的东西;虽然为了骄傲而不说,但他最痛苦的莫过于童年时代那些连续不断的恐怖.尤其有两三年之久,它们象病一般的把他折磨着.
他怕藏在暗处的神秘的东西,怕那些要害人性命的恶鬼,蠢动的妖魔,那是每个孩子的头脑里都有而且到处看得见的.一方面这是原始动物的遗传;一方面因为初生的时期,生命与虚无还很接近,在母胎中昏睡的记忆,从冥顽的物体一变而为幼虫的感觉,都还没有消失:这种种的幻觉便是儿童恐怖的根源.
他怕那扇阁楼的门:它正对着楼梯,老是半开着.他要走过的时候,心就跳了,便鼓足勇气窜过去,连望也不敢望一下.他觉得门背后总有什么人或什么东西.逢到阁楼门关上的日子,他从半开的猫洞里清清楚楚听到门后的响动.这原不足为奇,因为里边有的是大耗子;但他的幻想认为那是一个鬼怪:身上是七零八落的骨头,百孔千疮的皮肉,上面是一个马头,一双吓得死人的眼睛,总之是奇奇怪怪的形状.他不愿意想它,但不由自主的要想.他手指颤危危的去摸摸门键是否拴牢,摸过之后,走到半楼梯还要再三回去瞧瞧.
他怕屋外的黑夜.有时他在祖父那边待久了,或是晚上被派去有什么差使.老克拉夫脱住的地方差不多已经在城外,一过他的屋子便是上科隆去的大路.在这座屋子与市梢上有灯火的窗子中间,大约隔着二三百步,克利斯朵夫却觉得有三倍的远.有一段路拐了弯,什么都看不见了.黄昏时的田野是荒凉的;地下都黑了,天上灰灰的好不可怕.走完环绕大路的丛树而爬上土丘的时候,还能看到天边有些昏黄的微光;但这种光并不发亮,反比黑夜更教人难受,黑的地方显得更黑:那是一种垂死的光.云差不多落到地面上.小树林变得很大很大,在那儿摇晃.瘦削的树好似奇形怪状的老人.路旁界石上的反光,象青灰色的衣服.阴影似乎在蠕动.土沟里有侏儒坐着,草里闪着亮光,空中有东西飞来飞去,可怕得很,还有不知从何而来的虫,叫得那么尖厉刺耳.克利斯朵夫老是提心吊胆,预备自然界中出点儿什么凶恶的怪事.他飞奔着,心在胸中乱跳.
望见了祖父屋里的灯光,他才安心.但糟糕的是,往往老人还没回家;那才更可怕了.田野里只有这所孤零零的老屋子,便是在白天,孩子已经非常胆怯.要是祖父在家,他就忘了恐怖;但有时老人会不声不响丢下他出门.克利斯朵夫没有发觉.室内很安静.所有的东西对他都是很熟很和气的.屋里有张白木大床;床头的搁板上放着一部又大又厚的《圣经》,火炉架上供着纸花,两位太太和十一个孩子的照片,老人在每张像片下面都注着他们的生年死月.壁上挂着嵌在镜框里的祷文,莫扎特和贝多芬的粗劣的彩色肖像.屋角放着架小钢琴,另外一角放着一架大提琴;还有是杂乱的书架,挂着烟斗,窗口摆着几盆风吕草.周围的一切好象都是朋友.老人在隔壁房里走来走去;可以听见他在刨木头,敲钉子;他自言自语,骂自己糊涂;再不然是大声唱着,把赞美诗,酒歌,感伤的歌,杀气腾腾的进行曲,杂凑在一起.在这种环境里,他觉得很安全.克利斯朵夫坐在靠窗的大沙发中,膝上摆着一本书,埋头看着图画,出神了.天慢慢的黑下来,他的眼睛迷糊了,终于丢开书本,恍恍惚惚的胡思乱想起来.车轮远远的在路上隆隆的响.一条母牛在田间叫.城里懒懒的钟声奏着晚祷.渺茫的欲望,模糊的预感,在惘然幻想的儿童心中觉醒了.
突然克利斯朵夫心中一慌,惊醒了.他抬起眼睛:黑夜茫茫;侧耳倾听:万籁俱寂.祖父才走出去.他打了个寒噤,靠着窗口,还想望一望他:路上很荒凉;万物开始扮起骇人的脸.天哪!要是它会来?......谁呢?......他可说不出.反正是可怕的东西......屋子里的门都关不严.楼梯格格作响,好似有人走过.孩子跳起来,拖着一张沙发,两张椅子和一张桌子,摆到室内最安全的一角,围成一道栅栏:沙发靠着墙壁,左边一张椅子,右边一张椅子,桌子摆在前面.中间布置一架双折的梯子,他爬在顶上,除了刚才看的书,又另外拿了几本抱在手里,当作被围受困时的防御物,于是他松了口气,因为在孩子的想象中,敌人无论如何不能冲过栅栏的了:那是禁止的.
但敌人有时就会从书中跳出来.......在祖父随便买来的旧书里,有些附着插图,给孩子很深刻的印象:他又想看又怕看.那全是些神怪的幻境,例如《圣.安东尼的诱惑》,其中有鸟的骷髅在水瓶里下粪,无数的蛋在破开的青蛙肚子里象虫一般蠕动,没有身子的头在走路,屁股吹着喇叭,还有家用的器具和动物的尸身,裹着大氅,象老太太般,一边庄严的前进,一边行着礼.克利斯朵夫看着毛骨悚然,但就因为厌恶,反而常常要看.他老半天的瞪着它们,不时向四下里溜一眼,看是什么东西在窗帘的皱裥中扭动.......一本解剖书里有一幅人体的图尤其使他厌恶.快到书中那个地方的时候,他哆嗦着翻着书页.那些五颜六色的怪模样对他有种特别强烈的刺激.而儿童的创造力把呆板的图画又加了一番润色.他分不清这些光怪陆离的图跟现实有什么不同.而夜里做梦的时候,书中的图画反比白天看到的活的形象对他更有影响.
他也怕睡觉.有好多年,恶梦老是教他睡不安稳:......有时,他在地窖里闲荡,忽然看见风洞里钻进那个解剖图上的人体对他挤眉弄眼.......有时,他独自在一间屋里;听见走道上有轻微的脚声,他扑过去关门,才抓住门钮,外边已经有人在拉了;他锁不了门,没有气力了,只能喊救命.他知道外边要进来的是谁.......有时,他和家里的人在一块儿;可是突然之间,他们的脸变了,做出许多疯疯癫癫的事.......有时,他很安静的在看书;冷不防觉得有一个看不见的幽灵在他四周.他想逃,可是被拴住了.他要喊,嘴巴给堵住了.脖子给紧紧的箍着.他上气不接下气的醒过来,牙齿格格的打战,直哆嗦了好些时候;他怎么样也摆脱不了恐怖的感觉.
他的卧室是屋子里没有窗没有门的一角;进口高头有根铁杆,挂着条破帘子,就算跟父母的卧房隔开了.重浊的空气使他呼吸阻塞.和他睡在一床的兄弟们常常用脚踢他.他头里热烘烘的,白天牵挂着的小事这时给格外的夸大了,化为种种的幻觉.在这种近乎恶梦的,神经极度紧张的情形之下,一点儿极小的刺激都使他很痛苦.地板上格格的响声使他惊悸不止.父亲的鼾声大得异乎寻常,不象是人的呼吸,他听着不寒而栗,竟象是一头野兽睡在那里.黑夜把他压倒了,它简直是无穷无尽的,永远是这样的了:他仿佛已经躺了几个月.他喘着气,在床上坐起来,用衬衫的袖子抹着脑门上的汗.有时他推醒弟弟洛陶夫;可是他咕噜了几声,把所有的被一齐卷在身上又睡熟了.
他这种狂乱的苦闷,直要到帘子下面的地板上透露一线鱼白色的时候,才算过去.这道黎明时分幽微的白光,使他一下子平静了.虽然谁也不能在阴影中辨别出来,他已经觉得那道光溜进了屋子:热度立刻退下去,血流也正常了,仿佛泛滥的河水重新回进了河床;全身的温度平均了,他的失眠的干涩的眼睛终于闭上了.
晚上快到睡觉的时间他就惊慌.他打定主意要抵抗瞌睡,预备熬夜,免得做恶梦.可是疲倦终究把他征服了;而且总在他最不防备的时候,那些妖魔又出现了.
可怕的黑夜!大多数的孩子觉得多甜蜜而一部分的孩子觉得多可怕的黑夜!......他怕睡觉,又怕睡不着觉.睡着也罢,醒者也罢,周围总是些鬼怪的形象,幻想中的幽灵,还有那些母胎中的幼虫,在童年将尽时的微光中浮动,好似在疾病的阴影中荡漾.
但这些幻想的恐怖,不久便将在"大恐怖"前面消失.这大恐怖是蛀蚀一切人类的"死",古往今来的哲人竭力要忘掉它否定它而终于无效的"死".
有一天他在壁橱里摸索的时候,抓到一些不认得的东西:一件孩子的衣衫,一顶有条纹的小帽.他得意扬扬的拿到母亲前面,她非但不对他笑,反而沉着脸叫他放还原处.他并没马上照办,还要追问为什么;母亲一言不答,把东西抢过来放在他拿不到的一格里去了.他觉得莫名其妙,便再三的发问.她被逼不过,终于说出那是他没有出世以前早已死掉的一个小哥哥的衣服.他愣住了:他从来没听见讲过这件事.他静默了一会,还想多知道些.可是母亲好象心不在焉;只说他也叫做克利斯朵夫,可是比他听话.他提出别的问句,她却不愿意回答了,只说那个孩子在天上,为他们大家祈祷.克利斯朵夫再也问不出什么;母亲叫他住嘴,让她安心工作.她似乎真是一心在那里缝东西,若有所思的,眼睛也不抬起来.过了一忽儿,她看见他躲在一边生气,便对他笑笑,很温柔的叫他到外边去玩.
这些话给了克利斯朵夫很大的刺激.哦,原来有过一个孩子,跟他一样也是母亲的儿子,取着同样的名字,差不多和他没有分别,可是已经死了!......死,他不大明白是怎么回事,大概是挺可怕的罢.......人家从来没提到那个克利斯朵夫;他完全给忘了.那么要是他死了,势必是一样的了?......晚上和大家一桌子吃饭,看他们有说有笑,谈着不相干的事,他心里还想着那个念头.他要死了,敢情人家还会这样快活!嗳嗳!他做梦也想不到母亲这样的自私,死了儿子还能笑!他对父母都恨起来了,很想为自己痛哭一场,预先哭自己的死.同时他也想提出一大串问题,可是不敢,他记得母亲叫他住嘴的口气.......终于他忍不住了,到睡觉的时候,母亲来拥抱他,他就问:
"妈妈,他是不是也睡在我的床上?"
可怜的母亲打了个寒噤,勉强装着若无其事的声音问:"谁啊?"
"那孩子......那个死了的孩子,"克利斯朵夫声音很低.
母亲突然把他紧紧的抱着说:"住嘴,住嘴."
她的声音在发抖;克利斯朵夫靠在母亲怀里,听到她的心跳.两人静默了一会,随后她说:
"小宝贝,这种话以后不要再提了,......安心睡觉吧......不,这不是他的床."
她把他拥抱了一下;他以为母亲的腮帮湿了,只希望是真的湿了.他心里宽慰了些:原来她还是心痛的!但过了一会,听到母亲在隔壁屋里用着那种安静的,日常听惯的声音说话,他又起了疑心.究竟哪种声音是真的,现在的还是刚才的?......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了好久,得不到答案.他极希望母亲难过;当然,母亲不快活他也要不快活的;可是那无论如何对他是一种安慰,可以减少他一些孤独之感.......然后他睡熟了,明天,他不再想了.
过了几星期,有个在街上和他一起玩耍的孩子,到了平时该来的时候竟没有来;有人说他病了;从此他不来玩也没有人奇怪.事情已经有了解释,不是挺简单吗?......一天晚上,克利斯朵夫很早上了床,从他的一角看见父母屋里还亮着灯光.有人敲门,一位邻居的太太来谈天.他心不在焉的听着,一边照例编他自己的故事,并没把人家的谈话句句听清.忽然邻人说了句:"他死了",克利斯朵夫的血便马上停住:因为他知道说的是谁,就屏着气听下去.他的父母大惊小怪的叫了几声.曼希沃又扯着他的粗嗓子嚷道:"克利斯朵夫,听见没有?可怜的弗理兹死了."
克利斯朵夫挣扎了一下,静静的回答说:"是的,爸爸."
他的气闭住了.
可是曼希沃又顶了一句:"是的,爸爸.你就会说这一句么?你不觉得难过么?"
鲁意莎很了解孩子,说道:"别闹了!让他睡觉!"
于是他们把声音放低了.可是克利斯朵夫竖起耳朵,想听清所有的细节:什么伤寒,什么冷水浴,什么神志昏迷,什么父母的哀痛.听到后来,他不能呼吸了,有股气塞着他,直升到喉头,他浑身哆嗦,所有可怕的景象都印在脑子里了.尤其是他们说那种病会传染,就是说他也能象弗理兹一样的死;想到这里,他吓得浑身冰冻了:因为他记得最后一次看见弗理兹是跟他握过手的,当天也曾在他屋前走过.......可是他忍着不做声,免得给人家逼着说话,便是父亲在邻居走了以后问他:"克利斯朵夫,你睡熟了么?"他也不回答.于是他听见父亲对母亲说:
"这孩子没心肝."
母亲一言不答;可是过了一会,她轻轻的来揭开帘子,向他的小床望了望.克利斯朵夫赶紧闭上眼睛,装着他听见兄弟们睡熟的时候那种均匀的呼吸.母亲提着足尖走开了.他却恨不得留住她,告诉她,说他怎样害怕,求她救救他,至少得安慰他一下!但他怕人耻笑,把他看做胆怯无用;而且心里也很明白,人家说什么也没用的.一连几小时,他痛苦到了极点,自以为病已经上了身,头疼得要死,胸口也不舒服,他万分恐怖的想道:"完了完了,我病了,我要死了,我要死了!......"一忽儿,他在床上坐起来,低声叫着母亲;可是他们睡得很熟,他不敢惊醒他们.
从这时起,死亡的念头把他童年的生活给毒害了.他的神经使他无缘无故的受种种磨难,一忽儿胸口受着压迫,一忽儿有一阵剧烈的痛苦,一忽儿又是喘不过气来.凭着他的想象力,他把自己吓昏了,以为每种痛苦里头都有那只吃人的野兽来取他性命.几次三番,就在母亲身旁几步路的地方,也没有给母亲发觉,他受着临终的痛苦.因为他尽管胆小,还是有勇气把他的恐惧藏起来,而这股勇气是许多情绪混合成功的:第一是傲气:他不肯求助于人;第二是羞耻心:他不敢说出自己的害怕;第三是体贴:不愿惊动母亲.但他老在心里想:"这一次我可是病了,病得很重了.这是咽喉炎哪......"咽喉炎这名辞是他偶然听到而记着的......"喔,上帝!饶了我这一次吧!"
他颇有宗教思想,完全相信母亲说的话,说灵魂在死后升到上帝前面,如果它是虔敬的,可以进入天国的乐园.但他对于这个旅行非但不受吸引,倒反害怕.他一点不羡慕那些孩子,在睡梦中毫无痛苦的被上帝召了去,照母亲说是上帝奖赏他们.他快睡熟的时候,不免心惊胆战,唯恐上帝对他也这么来一手.骤然之间离开了暖和的床,给拉到空中带到上帝前面:一定是挺可怕的.在他想象中,上帝有如一颗其大无比的太阳,讲话的声音象打雷一般:那不是大大的受罪吗?眼睛,耳朵,整个的灵魂,都会给烧掉的!何况上帝还会惩罚;谁保得了呢?......除此以外,还有多少可惊可怖的事,他虽然不大了了,可是从谈话中能猜到:身体要给装进一口匣子,孤零零的躺在一个窟窿里,在平时人家带他去做祷告的可厌的公墓上,举目无亲......天哪!天哪!多惨啊!......
可是活着也不见得愉快,眼看父亲喝得烂醉,被他毒打,受别的孩子欺负,大人们的怜悯又多么难堪,没有人了解他,连自己的母亲在内.大家教你受委屈,没有人爱你,孤零零的,孤零零的,一个人多么渺小!......是啊;但就因为这个他想活下去.他觉得自己有股怒潮汹涌的力.而这力又是多么奇怪的东西!它眼前还一筹莫展;它好象在很远的地方,被什么东西堵着,包着,僵在那里;他完全不知道它要什么,将来变做什么.但这股力的确在他心中,那是他很清楚的,它在那儿骚动,怒吼.明天,喔!明天,那它才来报复哩!他有种如醉如狂的欲望要生存,为的是翦除暴力,主持正义,为的是惩罚恶人,为的是干一番伟大的事业."喔!只要我活着......"(他想了一下)"只要能活到十八岁!"......有时他认为要活到二十一岁.那是最大限度了.他相信活了那些年纪,尽够他统治世界了.他想起他景慕的英雄,想起拿破仑,想起更古远而他最崇拜的亚历山大大帝.没有问题,他将来是跟他们一样的人物,只要能再活十二年......十年.他简直不哀怜在三十岁上死掉的人.他们已经老了,享受过人生了......要是他们白活了一世,那只能怪他们自己.但现在就死,那可什么都完了!年纪轻轻的死掉,在大人们心中永远留着一个谁都可以埋怨的小孩子的印象,真是太惨了!他想到这里就拚命的哭,仿佛他已经死了.
这些关于死亡的悲痛,使他在童年时代受到许多磨难,......直到后来他厌恶人生的时候才摆脱掉.
在这片沉闷的黑暗中,在一刻浓似一刻的令人窒息的夜里,象一颗明星流落在阴暗的空间,开始闪出那照耀他一生的光明:音乐,神妙的音乐!......
不久以前,祖父送给孩子们一架旧钢琴,那是他的一个主顾预备扔掉而由他化了许多心血修理得象个样子的.这件礼物并没受到欢迎.鲁意莎觉得屋子里不再添东西也已经很窄了;曼希沃说爸爸米希尔并没破费,那不过是堆烧火用的木柴.唯有小克利斯朵夫不知为什么对这件新来的东西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是一只神仙的匣子,有的是奇妙的故事,好象祖父偶尔给他念几页而两人都为之着魔的《天方夜谭》.他听见父亲试音的时候,从中奏出一组轻快的琶音,仿佛阵雨之后,暖和的微风在林间湿透的枝条上吹下一阵淅沥的细雨.他拍着手叫:"再来一次!"可是父亲满脸瞧不起的阖上琴盖,说它完全不中用了.克利斯朵夫不敢再要求,可是老在乐器四周徘徊,只要人家一转背,他便揭开琴盖捺一个键子,好象掀起什么大虫的绿壳,想把关在里头的怪物放出来.有时,他急忙中用力太猛了,母亲就嚷着:"你不能安静一会吗?不准什么东西都乱动!"有时他阖上琴盖的时候压痛了手指,便哭丧着脸放在嘴里吮着......
如今他最快乐的是母亲整天出去帮佣或上街买东西的时候.他听着她下楼,到了街上了,走远了.只有他一个人了.于是他揭开钢琴,拖着一张椅子,爬在上面,肩头刚和键盘一样高:那就行了.为什么他要等大人不在家呢?平常也没人拦着他不许玩,只要声音不太大.但当着别人他不好意思,他不敢.而且他们说话,走动,把他的乐趣给破坏了.没有人的时候才妙呢!......克利斯朵夫屏着气,因为希望周围更静,也因为心里慌张,仿佛要去开炮似的.他把手指按上琴键,心就跳了;有时他把一个键子捺了一半就放手,再去捺另外一个.谁知道从这一个里出来的是什么呢?......忽然声音来了:有些是沉着的,有些是尖锐的,有些是当当的响着,有些是低低的吼着.孩子一个又一个的听上老半天,听它们低下去,没有了;它们有如田野里的钟声,飘飘荡荡,随着风吹过来又吹远去;细听之下,远远的还有别的不同的声音交错回旋,仿佛羽虫飞舞;它们好象在那儿叫你,引你到远的地方......愈趋愈远,直到那神秘的一角,它们埋进去了,沉下去了......这才消灭了!......喔,不!它们还在喃喃细语呢......还在轻轻的拍着翅膀呢......这一切多奇怪!好象是些精灵鬼怪.它们多么听话,让人家关在这只破旧的箱子里,这可弄不明白了!
但最美的是用两个手指在两个键上同时按下去.那你永远不会知道是什么结果的.有时两个精灵是敌对的;它们彼此生气,扭打,怨恨,起哄,声音变得激昂了,叫起来了,一忽儿是愤愤的,一忽儿又是很和平的.克利斯朵夫顶爱这种玩艺儿;那可以说是被缚的野兽,咬着它们的锁链,撞着笼子的壁,仿佛要把它撞倒了跳出来,正象童话里的鬼怪,给关在封有所罗门印玺的阿拉伯箱中.......有些精灵却奉承你,诱哄你,其实它们也只想咬人,而且都是火辣辣的.克利斯朵夫不知它们要什么,它们勾引他,使他神摇意荡,差不多脸红了.......还有一些相亲相爱的音,在那儿互相搂抱,好似两个人的亲吻;它们是妩媚的,柔和的.这是些善良的精灵:它们笑靥迎人,脸上没有一丝皱痕;它们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小克利斯朵夫也喜欢它们;他含着眼泪听着,一遍又一遍的把它们叫回来.那是他的朋友,亲爱的,温柔的朋友......
孩子就是这样的在音响的森林中徘徊,觉得周围有无数陌生的力量,偷偷的觑着他,呼唤曲,有的是为了抚慰他,有的是为了要吞掉他......
有一天他被父亲撞见了.粗声大气的嗓子把他吓得发抖.克利斯朵夫以为做了错事,把手抱着耳朵,预防猛烈的巴掌.可是父亲出乎意外的没有骂,他很高兴,他笑着:
"嗯,你喜欢这个么,孩子?"他说着亲热的拍拍孩子的头."要不要我教你弹?"
怎么不要呢?......他高兴极了,嘟囔着回答说要的.两人便一齐坐在钢琴前面.这一回克利斯朵夫是坐在一大堆厚厚的书上了,很用心的上他的第一课.他先听说这些咿咿唔唔的精灵都有古怪的名字,中国式的,单音节的,甚至是单字的.他觉得很诧异,他另外造出一些美丽动人的名字,好似神话里的公主一般.他不喜欢父亲提到它们时那种亲狎的态度.而且他召来的不是原来的那些精灵了;在他手指底下滚出来的都显得神情冷淡.但克利斯朵夫仍旧很高兴的学到了音与音的关系和等级,那些音阶好比一个王统领着一队兵士,或是一队鱼贯而行的黑人.他又很诧异的发见,每个兵士或每个黑人都可以轮流的做王做领袖,带领一个同样的队伍,甚至在键盘上可以从下到上引出整个的联队.他喜欢抓住那个支配它们的线索来玩.可是这些比他早先发见的要幼稚多了,他再也找不到那个迷人的森林了.然而他很用功,因为那也并不沉闷.父亲的耐性使他很奇怪.曼希沃毫不厌倦的教他把同样的功课来了一遍又一遍.克利斯朵夫不明白父亲怎么肯这样费心:难道是喜欢他么?喔!他多好!孩子一边用功一边心里很感激.
要是他知道了老师的存心,他就不会这样满意了.
从这天起,曼希沃把孩子带到一个邻居家里.那边有一个室内音乐会,每星期演奏三次.曼希沃当第一小提琴手,约翰.米希尔当大提琴手.另外还有一个银行职员,一个席勒街上的老钟表匠.不时还有个药剂师挟着长笛来加入.总是下午五点开始,九点散场.一阕终了,大家喝些啤酒,街坊上的人随便进进出出,靠壁站着,一声不出的在那里听,按着拍子摇头顿足,抽的烟把屋子弄得乌烟瘴气.演奏的人一页复一页,一曲复一曲的奏下去,始终是那么耐性.他们不说话,聚精会神的,拧着眉头,偶然鼻子里哼几声表示高兴,可是他们非但不能把曲子的美表现出来,并且也感觉不到.他们的演技既不十分准确也不十分按拍,但从来不越轨,很忠实的依照谱上的标识.他们对于音乐,容易学会,容易满足;而那种不高不低的成就,在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富音乐天才的民族中间是很普遍的.他们贪多务得而并不挑剔品质;对于这等强健的胃口,一切音乐都是好的,分量重的尤其好,......他们既不把贝多芬与勃拉姆斯加以区别,也不知道同一作家的一阕空洞的协奏曲和一阕深刻动人的奏鸣曲之间,有何差异,因为它们都是同样的原料做成的.
克利斯朵夫躲在一边,在钢琴后面;没有人会惊动他,因为连他自己也得在地下爬着进去.里边黑洞洞的,地位刚好容得下他这个孩子,拳着身子躺在地板上.人家抽的烟直刺他的眼睛与喉咙;另外还有灰尘,一大球一大球的象羊毛;可是他毫不在意,只顾严肃的听着,象土耳其人般盘膝而坐,肮脏的小手指把琴后布上的那些窟窿愈挖愈大.所奏的音乐他并不全部喜欢,但绝对没有使他厌烦的东西;他也从来不想整理出什么意见来,因为他觉得年纪太小,什么还没有懂.有些音乐使他瞌睡,有些使他惊醒;反正没有不入耳的.虽然他自己并没知道,可是使他兴奋的总是些上品的音乐.他知道没有人看见,就扮着鬼脸,耸着鼻子,咬着牙齿,或者吐出舌头,做出发怒的或慵懒的眼神,装着挑战的,威武的神气挥舞手足,他恨不得望前走,打,把世界碎为齑粉.他骚动得那么厉害,终于钢琴顶上露出了一个人头,对他喊道:"喂,孩子,你发疯了么?不准和钢琴捣乱,把手拿出来好不好?我要来拧你的耳朵了!"......这一下他可是又羞又恼.干吗人家要来扫他的兴呢?他又不干坏事.真的,人家老是跟他过不去!他的父亲又从而附和.人家责备他吵闹,不喜欢音乐.结果连他自己也相信这话了.......那些老实的公务员只会象机器似的奏些协奏曲;要是告诉他们,说在场的人中间对音乐真有感觉的只有那个孩子的话,他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倘使人家要他安静,那末干吗奏那些鼓动他的曲子呢?在那些乐章中,有飞奔的马,刀剑的击触,战争的呐喊,胜利的欢呼,人家倒要他跟他们一样摇头摆脑的打拍子!那他们只要奏些平板的幻想曲,或唠叨了大半天而一句话也没说的乐章就得了.这类东西在音乐中有的是,例如戈尔德马克(卡尔.戈尔德马克(1830—1915),匈牙利作曲家,作品有歌剧《萨巴女王》.《炉边的蟋蟀》等.)的那一阕,刚才老钟表匠就很得意的说:"这个很美.一点也不粗糙.所有的棱角都给修得圆圆的......"那时孩子就迷迷糊糊的很安静了.他不知道人家奏些什么,到后来甚至听不见了;但他很快活,四肢酥软,在那里胡思乱想.
他的幻想可并不是什么连贯的故事,而是没头没尾的,他难得看到一幅清楚的形象:母亲做着点心,用万刮去手指上的面糊;......或是隔天看见在河里游泳的一只水老鼠;......再不然是他想用柳条做的那根鞭子......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会想起这些!......他往往是一无所见,可是明明觉得有无数的境界.那好比有一大堆极重要的事,不能说或不必说,因为是人尽皆知的,从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其中有些是凄凉的,非常凄凉的;但绝对没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种难堪,也并没有象克利斯朵夫挨着父亲的巴掌,或是羞愤交加的想着什么委屈的时候那种丑恶与屈辱:它们只使他精神上感到凄凉静穆.同时也有些光明的境界,散布出欢乐的巨流,于是克利斯朵夫想道:"对啦,......我将来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他完全不知道所谓这样的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说这句话;但他觉得非说不可,觉得那是极明显的事.他听到一片海洋的声音,就在他身旁,只隔着一道砂堤.这片海洋是什么东西,要把他怎样摆布,克利斯朵夫连一点观念都没有.他只意识到这海洋要从堤岸上翻过来,那时......啊,那时才好呢,他可以完全快乐了.只要听着它,给它宏大的声音催眠着,一切零星的悲痛与耻辱就都能平复下来;固然这些感觉还使他伤心,可是再没有可耻与侮辱的意味: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差不多是甜美的了.
平庸的音乐往往使他有这种醉意.写作这类东西的人是些可怜虫,一无所思,只想挣钱,或是想把他们空虚的人生编造一些幻象,所以才依照一般的方式......或为标新立异起见而全然不照方式......把音符堆砌起来.但便是一个伧夫俗物所配制的音乐,也有一股强烈的生命力,能把天真的心灵激发出狂风骤雨.甚至由俗物唤引起来的幻想,比那些使劲拖曳他的强有力的思想更神秘更自由:因为无意义的动作与废话并不妨害心灵自身的观照......
孩子这样的躲在钢琴后边物我两忘,......直到他忽然觉得蚂蚁爬上他大腿的时候,才记起自己是个小孩子,指甲乌黑,把鼻子望墙上轻轻挨着,双手攀着脚的小孩子.
曼希沃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他把他打量了一会,忽然心中一亮:"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没有问题,他一向认为这孩子将来不过是个乡下人,跟他母亲一样."可是试一下又不破费什么.喝,这倒是一个机会!他将来可以带着他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曼希沃老想在自己的行为中发掘出一点高尚的成分,而发掘不出的时候是难得有的.
有了这点信心以后,他一吃过晚饭,最后一口东西刚下肚,就马上把孩子再去供在钢琴前面,要他复习白天的功课,直到他眼睛累得要阖拢来的时候.然后明天又是三次.后天又是三次.从此竟是每天如此.克利斯朵夫很快就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终于他支持不住,试着反抗了.人家教他做的功课真无聊,不过要他的手在键盘上飞奔,越快越好,一边要把大拇指很快的偷渡过去,(按钢琴指法,中指弹过第三个音时当用拇指在食指中指下面弯过去弹第四个音.)或是把跟中指与小指牵连在一块儿的无名指练得婉转如意.这些都教他头痛;而且听起来一点不美.余音袅袅的妙境,迷人的鬼怪,一刹那间感觉到的梦一般的世界,......一切都完了......音阶之后又是练习,练习之后又是音阶,枯索,单调,乏味,比着餐桌上老讲着饭菜,而且老是那几样饭菜的话更乏味.孩子先是不大用心听父亲所教的东西了.给骂了一顿,他老大不愿意的继续下去.这样当然招来了冷拳,他便用最恶劣的心情来反抗.有一晚听见父亲在隔壁屋子说出他的计划,克利斯朵夫的气更大了.哦,原来是为了要把他训练成一头玩把戏的动物拿到人前去卖弄,才这样的磨他,硬要他整天去拨动那些象牙键子!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他们干吗要跟他过不去呢?......他的骄傲与自由都受了伤害,他愤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便是尽量的弹得坏,使父亲灰心.这对他也不大好受,可是他的自由独立非挽救不可.
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他一心一意的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成一团糟.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象雨点一般落下来.他有根粗大的戒尺,孩子弹错一个音,就打一下手指;同时在他耳边咆哮,几乎把他震聋.克利斯朵夫疼得把脸扭做一团,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觉得戒尺来了便把脑袋缩下去.但这不是个好办法,他不久也发觉了.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他发誓哪怕两天两晚的拚下去,他也决不放过一个音,直到他弹准为止.克利斯朵夫拚命留神要教自己每次都弹错,曼希沃看见他每逢装饰音就故意使性子,把小手重重的打在旁边的键子上,也就怀疑他是存心闹鬼.戒尺的记数加了倍,克利斯朵夫的手指完全失去了知觉.他不声不响的,可怜巴巴的抽咽着,把眼泪往肚里咽.他懂得这样下去是没有侥幸可图的,只能试试最后一个办法.他停下来,一想到他将要掀起的暴风雨,先就发抖了:
"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他鼓足勇气说.
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
"怎么!......怎么!......"他喊道.
他摇着孩子的手臂差点儿把它扭断.克利斯朵夫越来越哆嗦,一边举着肘子防备拳头,一边继续说:"我不愿意再弹.第一,因为我不愿意挨打.而且......"
他话没有说完,一个巴掌把他打断了呼吸.曼希沃嚷道:"嘿!你不愿意挨打?你不愿意挨打?......"接着拳头就象冰雹一样落下来.
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的说:"而且......我不喜欢音乐!......我不喜欢音乐!......"
他从凳上滑了下来.曼希沃狠狠的把他重新抱上去,抓着他的手腕往键盘上捣了一阵,嚷道:"你非弹不可!"
克利斯朵夫嚷道:"我偏不!"
曼希沃没有法儿,只能把他推在门外,说要是他不好好的弹他的练习,一个音都不错,就整天整月的没有东西吃.他把他屁股上踢了一脚,关上了门.
克利斯朵夫给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给虫蛀了的楼梯上.天窗的破玻璃中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漉的全是潮气.克利斯朵夫坐在肮脏的踏级上;又愤怒又激动,心在胸中乱跳.他轻轻的咒骂父亲:
"畜生!哼,对啦,你是畜生!......小人......野兽!......我恨你,我恨你!......只希望你死,死!"
他悲愤填胸,无可奈何的瞅着滑腻腻的楼梯,望着破玻璃窗高头迎风飘荡的蜘蛛网.他觉得自己在苦难中孤独无助.他望着栏杆中间的空隙......要是望下跳呢?......或者从窗里跳呢?......是啊,要是用跳楼自杀来惩罚他们,他们良心上该多么难过!他仿佛听见自己堕楼的声音.上面急急忙忙开门,好不凄惨的叫起来:"他跌下去了!跌下去了!"一阵脚声在楼梯上滚下来.父亲母亲哭着扑在他身上.母亲哭哭啼啼的嚷着:"都是你呀!是你害死他的!"父亲把手臂乱动了一阵跪在地下,把脑装撞着栏杆,喊着:"我该死呀!我该死呀!"......想着这些,克利斯朵夫的痛苦解淡了,差不多要哀怜那些哭他的人了;但转念一想,又认为他们活该,觉得自己出了口气非常痛快......
编完了故事,他发觉自己还是在楼梯高头的黑影里;再对下面瞧了一眼,跳楼的念头完全没有了;甚至还打了个寒噤怕掉下去,赶紧退后了些.于是他觉得真的做了犯人,好似一头可怜的鸟给关在笼里,除了千辛万苦,绞尽脑汁以外,别无生路.他哭着哭着;用肮脏的小手擦着眼睛,一忽儿就把整个脸涂得乌七八糟.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的东西;这倒给了他一点儿消遣.他把哼啊的哭声停了一会,仔细瞧了瞧那只开始蠕动的蜘蛛.然后他又哭,可是没有多大的劲了.他听着自己哭,尽管无意识的在那里哼着,可已经不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哼了.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他坐在窗槛上,小心翼翼的把身子紧靠着里头,斜着眼睛瞅着他又好奇又厌恶的蜘蛛.
莱茵河在屋下奔流.人在楼梯的窗口临河眺望,好似悬在动荡的天空.克利斯朵夫平常一拐一拐下楼的时候总是对河瞧上一眼的,但从来没见到今天这样的景色.悲伤使感觉格外锐敏;眼睛经过泪水的洗涤,往事的遗迹给一扫而空,一切在眼膜上刻划得更清楚了.在孩子心目中,河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但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克利斯朵夫把身子望前探着,想看个仔细;嘴巴鼻子都贴着玻璃.它上哪儿去呢?它想怎么办呢?它好似对前途很有把握......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不论晴雨,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一切都跟它不相干;它从来没有痛苦,只凭着它那股气魄恬然自得.要能象它一样的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子与砂块上面流过,无愁无虑,无挂无碍,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
孩子全神贯注的瞧着,听着,仿佛自己随波逐流的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便看到光怪陆离的颜色:蓝的,绿的,黄的,红的;还有巨大的影子在飞驰,水流似的阳光在顷泻......种种的景象渐渐分明了.一片辽阔的平原,微风挟着野草与薄荷的香味,把芦苇与庄稼吹得有如涟波荡漾.矢车菊,罂粟,紫罗兰,到处都是花.啊,多美!空气多甜密!躺在那些又软又厚的草上多舒服啊!克利斯朵夫觉得又快活又有些迷糊,好象过节的日子父亲在他的大玻璃杯中倒了一点儿莱茵美酒......河流又往叙前去......景色变了......一些垂在水面上的树:齿形的叶子象小手般在水底下打回旋.林间有所村落倒映在河里.微波轻拍的白墙上面,可以看到杉木与公墓上的十字架......随后是岩,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坡上有葡萄藤,有小松林,有城堡的遗迹.过后又是平原,庄稼,禽鸟,阳光......
浩荡的绿波继续奔流,好象一整片的思想,没有波浪,没有皱痕,只闪出绿油油的光彩.克利斯朵夫简直看不见那片水了;他闭上眼睛想听个清楚.连续不断的澎湃的水声包围着他,使他头晕眼花,他受着这永久的,控制一切的梦境吸引.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的往前冲刺.而多少音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上来,象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其中有钢琴上清脆的琶音,有凄凉哀怨的提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笛......那些风景隐灭了.河流也隐灭了.只有一片柔和的,暮霭苍茫的气氛在那里浮动.克利斯朵夫感动得心都颤抖了.那时又看到些什么呢?哦,全是些可爱的脸!............一个黄发垂髫的小姑娘在叫他,带着慵懒与嘲弄的神气......一个脸色苍白的男孩子,碧蓝的眼睛不胜怅惘的望着他.......还有别的笑容别的眼睛,......有的是好奇而乱人心意的眼睛,简直把你瞧得脸红,......有的是亲切而痛苦的眼睛,象狗那么和善的目光,......有傲慢的眼睛,也有苦恼的眼睛.......还有那张惨白的妇人的脸,乌黑的头发,紧锁的嘴巴,眼睛似乎占据了半个脸庞,恶狠狠的瞪着他......而最可爱的却是那张对他微笑的脸,淡灰的眼睛,微微张开的嘴巴,小小的牙齿多么光亮......啊!慈悲的温柔的笑容!把他的心都融化了!他觉得多舒畅,多爱它!啊,再来一次罢!再对我笑一下罢!你别走呀!......哎哟!它隐掉了!可是他心中已经留下一股无法形容的温柔的感觉.凡是可怕可悲的事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场轻飘的梦,一阕清朗的音乐,在阳光中浮动,好似室女座中的众星在夏季的天空闪铄............可是刚才那些是怎么回事呢?使孩子神摇魄荡的好多景象又是什么呢?他从来没看到过,可是明明认识它们.它们从哪儿来的?从生命的哪一个神秘的深渊中来的?是过去的呢还是将来的呢?......
然后,什么都隐灭了,一切形象都化掉了......然后,好象一个人在高空,隔着云雾,最后一次又看到那洋溢的河在田野中泛滥,那么威严那么迟缓的流着,简直象是静止的.而远远的仿佛有道灰白的微光,一片汪洋,一线水波在天边颤动,......那是大海.河向着海流去,海也向着河奔来.海吸引河,河也需要海.终于河流入海,不见了......音乐在那里回旋打转,舞曲的美妙的节奏疯狂似的来回摆动;一切都卷入它们所向无敌的漩涡中去了......自由的心灵神游太空,有如为空气陶醉的飞燕,失声呼叫着翱翔天际......欢乐啊!欢乐啊!什么都没有了!......哦!那才是无穷的幸福!......
时间流逝,黄昏来了,楼梯那边已经黑了.雨点滴在河面上,化成无数的圆涡跟着水波打转.有时,一根树枝,几片黑色的树皮,无声无息的浮过,顺流而去.凶残的蜘蛛饱餐之后躲在最暗的一角,......小克利斯朵夫老是伏在窗洞边上;抹得乌七八糟的苍白的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他睡熟了.
第 三 部 日色微晦
第三十
他不得不让步了.虽然英勇的抵抗极其顽强,终究给戒尺制服了.每天早上三小时,晚上三小时,克利斯朵夫必须坐在这架刑具前面.又要用心,又是厌烦,大颗大颗的眼泪沿着鼻子眼腮帮淌着:他把常常冻得红肿的小手在黑白的键子上搬动,弹错一个音戒尺就打下来,同时还要听老师的咆哮,那是他觉得比挨打更受不了的.他自以为对音乐恨透了,但他拚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为了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的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克利斯朵夫一方面因为祖父把他当作大人看待而非常感激,一方面因为那些话跟他儿童的刻苦与高傲的精神非常投合而大为感动.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的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的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依照德国的惯例,城里有座戏院,演着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话剧,喜剧,歌舞,杂耍,以及一切可以上演的东西,不拘种类不拘风格.每星期表演三次,从下午六点到九点.老约翰.米希尔每次必到,对所有的节目都感到同样的兴趣.有一次他带着孙子一起去.好几天以前,他先把情节详细解释了一番.克利斯朵夫一点也不明白,只记得有些可怕的事;他一边迫不及待的想看,一边也十分怕看.他知道剧中要有一场雷雨,他就怕给霹雳打中.他知道剧中有一场战争,他就不敢说自己会不会被杀死.头天晚上,他在床上真是急坏了.到了上演的日子,他几乎希望祖父有事不能来.可是开演的时间近了而祖父还没到,他又开始发愁,时时刻刻从窗里张望.终于老人出现了,他们俩动身了.他的心在胸中乱跳,口干舌燥,连一个字都说不上来.
他到了那座神秘的屋子,那是家里的人常常提起的.约翰.米希尔在门口碰上几个熟人;孩子紧紧抓着他的手,深怕把祖父丢了,他不明白这个时候他们怎么还能泰然自若的有说有笑.
祖父坐在老位置上,在第一排紧靠乐队的地方.他凭着栏杆,立刻和低音提琴手拉不断扯不断的谈起话来.这儿是他的天地了;凭他音乐方面的权威,这儿可有人听他说话了;他便利用,甚至滥用这种机会.克利斯朵夫什么也听不见.看着这富丽堂皇的剧场,使他胆小的那么多的观众,等待开演的心情,把他神志都搅糊涂了.他不敢回头去,以为所有的目光都钉着他一个人,他哆哆嗦嗦的把小鸭舌帽夹在膝盖中间,圆睁着眼睛瞪着那个奇妙的幕.
终于台上敲了三下.祖父擤过鼻子.掏出脚本,那是他一字不肯放过的,有时倒反因之不注意台上的戏文.乐队开始演奏,一听开头几个和弦,克利斯朵夫就安心了.这个音响的世界可是他的世界了;从此以后,不管演的戏多么离奇,他总觉得很自然的.
一开幕便是些纸板糊起来的树,和差不多跟这个一样假的东西.孩子张着嘴望着,觉得有趣极了,可并不惊奇.戏剧的情节发生在假想的东方,那是他连一点观念也没有的.诗歌体的台词全是无聊的废话,叫人摸不着头脑.克利斯朵夫什么也看不清,把剧情都弄错了,拿这个角儿认作那个角儿,扯着祖父的衣袖提出可笑的问句,证明他全盘不懂.可是他非但不厌烦,倒反看得出神了.他拿那个荒谬的脚本自己杜撰了一个故事,和台上演的全不相干;眼前的情节随时跟他的故事抵触,不得不随时修正,孩子可并不着急.演员们叫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他从中挑了几个他喜欢的角儿,提心吊胆的注意他们的命运.他尤其为一个美人儿颠倒,不老不少的年纪,金黄的长发,大得有点过分的眼睛,光着脚.不近情理的怪场面并没使他觉得刺眼.高大臃肿的演员的丑态,畸形怪状的合唱队分站两行,做着毫无意义的姿势,穷嘶极喊时的怪相,凌乱的假头发,男高音歌手的高底靴,女主角的化装,五颜六色的涂抹一脸:儿童尖锐的眼睛对这些都没有注意到.他好似一个动了爱情的人,看不见爱人的真面目.儿童创造幻觉的奇妙的力量,能随时拦住不愉快的感觉把它改头换面.
这些奇迹原是音乐促成的.它把所有的东西罩上一层薄雾,使一切都显得高尚,美丽,动人.音乐使心灵狂热的需要爱,使它觉得周围的空虚,然后又提供许多幽灵似的对象来填补这空虚.小克利斯朵夫情绪紧张到极点.有些话,有些手势,有些乐句,使他非常不自在;他不敢看了,不知道那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脸一忽儿红一忽儿白,脑门上全是汗;而他还怕旁人发觉自己的慌乱.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要临到一对爱人头上,让男主角与女主角有个尖声大叫的机会;但那时孩子觉得要闭过气去了;他喉咙象着了凉一样的难过,双手掐着脖子,连口水都咽不下了;他胀饱了泪水.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他对戏剧的兴趣,象儿童一样的天真.逢到惊心动魄的情节,他装做若无其事的轻轻咳嗽,遮掩心中的激动;可是克利斯朵夫看得很清楚,觉得很高兴.他热极了,昏昏欲睡,坐在那儿又非常不舒服.但他一心一意的想着:"是不是还有好久呢?希望它不要完呀!......"
可是,突然之间一切都完了,他不明白为什么完了.幕一闭,大家都站起身子,心荡神驰的境界给打断了.
一老一小的两个孩子在夜里回去.多美的夜!多恬静的月光!他们俩一声不出,翻来覆去想着他们的回忆.终于老人问道:"你快活吗?"
克利斯朵夫一时答不上来,他还受着感情的控制,并且他不愿意说话,生怕把幻景赶跑了;他勉强振作了一下,深深叹了口气,声音很轻的回答说:"哦!是的!"
老人笑了笑,过了一会又说:"你瞧,做个音乐家多了不起!造出这些奇妙的场面,不是最大的光荣吗?那简直跟上帝下凡一样."
孩子听了大吃一惊,怎么!这是人造出来的?他真没想到.他几乎以为那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天造地设的......原来一个人,一个音乐家,就象他将来也会成功的那种人,竟能造出这样的作品!哎唷!希望自己能有那么一天,便是一天也好!过后......过后,随便怎么都可以!就是死也甘心了!他问:"祖父,这是谁作的呢?"
祖父说作者叫做法朗梭阿.玛丽.哈斯莱,是个德国的青年音乐家,住在柏林,他从前认识的.克利斯朵夫竖起耳朵听着,突然问道:
"那末您呢,祖父?"
老人打了个寒噤.
"什么?"他问.
"您,您有没有也做过这些东西?"
"当然,"老人的声音有点儿不高兴.
说完他不做声了;走了几步,又深深的叹了口气.这是他终身隐痛之一.他一向想写戏剧音乐,可是灵感不帮忙.他纸夹里头的确藏着他创作的一二幕乐谱;但他对它们的价值毫无把握,从来不敢拿给人家去评一评.
直到家里,他们俩再也不说一句话.两人都睡不着觉.老人心里很难过,念着《圣经》安慰自己.克利斯朵夫在床上回想着当晚的情形,连小地方都记得,赤足的女郎又在他面前出现了.快睡着的时候,一句音乐忽然清清楚楚在耳边响着,好象乐队就在近边;他不由得惊跳起来,昏昏沉沉的靠着枕头想道:"将来有一天,我也要写这种东西,噢!我是不是能写呢?"
从那时起,他唯一的欲望就是看戏.因为人家把看戏作为他工作的酬报,他对功课更上劲了.他老想着戏:上半星期想着过去的戏,下半星期想着下次的戏.他甚至怕上演的那天害病,这种恐惧使他觉得有三四种病的征象,到了那天,他吃不下饭,好象担着重大的心事,骚乱不堪,跑去对时钟看了几十次,以为天不会黑的了.临了他忍不住了,在售票房开门以前一个钟点就出发,怕没有位置;又因为他第一个到,对着空荡荡的场子不免暗暗发急.祖父和他说过,有两三次因为看客不多,演员宁可退还票价而停演.他注意来的人,数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噢!不够啊......人数老是不够啊!"看到花楼或正厅里来了几个重要的人物,他心又轻松了些,对自己说:"这一个,他们总不敢请他回去吧?为了他,总得开演吧!"......可是他还没有把握,直要乐师们进了场才放心.但他到最后一刻还在发急,不知道会不会开幕,会不会象某一晚那样临时宣布更改戏码.他山猫似的小眼睛瞅着低音提琴手的乐谱架,瞧瞧谱上的题目是不是当晚演的戏.等到看清楚了,过了两分钟又看一下,只怕刚才看错了......乐队指挥还没有进场,一定是害病了......幕后有人忙忙碌碌的乱做一堆,又是谈话声,又是急促的脚步声.可是闯了祸,出了事吗?还好,声音没有了.指挥已经在他的位置上.明明一切都准备好了......还不开场!是怎么回事呢?......他急坏了.......终于开演的记号响了.他的心跳了.乐队奏着序曲;然后,克利斯朵夫有几个钟点在极乐世界中载沉载浮,美中不足的就是担心这境界早晚要完的.
过了些时候,一件音乐界的大事把克利斯朵夫刺激得更兴奋了.第一次使他激动的那出歌剧的作者,法朗梭阿.玛丽.哈斯莱要来了.他要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全城都为了这件事轰动起来.年轻的大音乐家正在德国引起剧烈的争辩;十五天内,大家只谈论他.可是他到了城里,情形又不同了.曼希沃和老约翰.米希尔的朋友们老讲着他的新闻,把音乐家的起居生活说得那么离奇,孩子非常热心的听在耳里.想到大人物就在这儿,住在他的城里,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走着同样的街道,他暗中激动到极点,只希望能见到他.
大公爵(克利斯朵夫本乡的城市是一个诸侯的首府,诸侯的爵位当是大公爵.书中屡次提及亲王,是欧洲人对一般诸侯的尊称,与实际的爵位无关.)把哈斯莱招待在他的府第里.除了上戏院去主持预奏会,音乐家难得出门,而逢到预奏的场合,克利斯朵夫是不能进去的;他又因为生性很懒,进出都坐着亲王的车.因此克利斯朵夫很少有瞻仰到他的机会;他只有一次看见他在路上过,而且只看见车厢底里的皮大氅,虽然他在路旁等了几小时,用肘子左一下右一下的在人堆中钻到第一排,还得想法不给人家挤掉.他又花了好多时间站在爵府外面,听人家说哪儿是音乐家的卧室,他就远远的对那边的窗子东张西望,聊以自慰.他往往只看到百叶窗:因为哈斯莱起得很晚,差不多整个上午窗子总是关着的.所以消息灵通的人说哈斯莱怕见日光,永远过着夜生活.
末了,克利斯朵夫终于能靠近他的大人物了.那是举行音乐会的一天.全城的人都到场.大公爵和他的家族占据了御用的包厢,高头悬着冠冕,由两个肥胖的小天使高高的举在空中.戏院的布置象举行什么大典一样.台上扎着橡树的枝条和带花的月桂.凡是有些本领的音乐家,都以能参加乐队为荣.曼希沃坐在他的老位置上,约翰.米希尔担任合唱队的指挥.
哈斯莱一出现,立刻来了个满堂彩,妇女们还站起来想看个仔细.克利斯朵夫恨不得用眼睛把他吞下去.哈斯莱的相貌很年轻很清秀,可是有些虚肿,疲倦;鬓脚已经不剩什么,在蜷曲的黄头发中间,头顶有点儿秃了.眼睛是蓝的,目光没有神.淡黄的短髭下面,那张带有嘲弄意味的嘴巴老是在那里微微扯动.他身躯高大,好似站不稳的样子,可并非为了局促,而是由于疲倦或是厌烦.他的指挥的艺术灵活而带点任性,整个高大而脱骱似的身子在那里波动,手势忽而柔媚忽而激烈,象他的音乐一样.可见他非常的神经质;而他的音乐也反映出这种性格.一向无精打采的乐队这时也感染了那种震荡颠动的气息.克利斯朵夫呼吸迫促,虽然怕引起人家的注意,还是没法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他烦躁之极,站起身子,音乐给了他那么剧烈那么突兀的刺激,逼得他摇头摆脑,手舞足蹈,使邻座的人大受威胁,只能尽量躲闪他的拳脚.而且全场的人都兴奋若狂,音乐会的盛况比音乐本身更有魔力.末了,掌声跟欢呼声象雷雨似的倒下来,再加乐队依照德国习惯把小号吹得震天价响,表示对作者致敬.克利斯朵夫得意之下,不由得浑身哆嗦,仿佛那些荣誉是他受到的.他很高兴看见哈斯莱眉飞色舞,象儿童一样的心满意足;妇女们丢着鲜花,男人们挥着帽子;大批的听众象潮水一般望舞台拥过去.每人都想握一握大音乐家的手.克利斯朵夫看见一个热烈的女人把他的手拿到唇边,另外一个抢着哈斯莱放在指挥台上的手帕.他莫名其妙的也想挤到台边,可是他要真的到了哈斯莱身边,马上会不胜惊惶的逃走的.他象头羊似的低前脑袋在裙角与大腿之间乱钻,想走近哈斯莱,......但他太小了,挤不过去.
祖父在大门口把他找到了,带他去参加献给哈斯莱的夜乐会.(Séré nade为曲体名称(即所谓小夜曲),亦为演奏此种乐曲之音乐会名称,原为男女相悦求爱之用,后演变为对名流伟人之歌颂,但仍照昔时习惯,于夜间露天举行.)那时已经天黑了,点着火把.乐队里全体人员都在场,所谈的无非是刚才听到的神妙的作品.到了爵府前面,大家静悄悄的集中在音乐家的窗下.虽然哈斯莱跟众人一样早已知道,可是大家还装得非常神秘,在静寂的夜里开始演奏哈斯莱作品中最著名的几段.哈斯莱和亲王在窗口出现了,众人对他们欢呼,而他们俩也对大家行礼.亲王派了一个仆人来请乐师们到府里去.他们穿过大厅,壁上满是油画,绘着戴盔的裸体人物:深红的皮色,做着挑战的姿势;天上盖着大块的云象海绵一般.另外也有男男女女的大理石像,穿着铁片做的短裙.地毯那么柔软,走在上面没有一点声音.后来进入一间大厅,光亮如同白昼,桌上摆满着饮料和精美的食物.
大公爵就在那间屋里,可是克利斯朵夫看不见他:他心目中只有哈斯莱一个人.哈斯莱迎着乐师走过来,向他们道谢,他一边说一边找字,赶到句子说到一半想不出下文,便插一句滑稽的俏皮话,引得众人都笑了.然后大家开始吃东西.哈斯莱特别把四五个艺术家请在一边,把克利斯朵夫的祖父也找了来,恭维了一番.他记得最先演奏他作品的那些人里头就有约翰.米希尔;又提到他常常听见一个朋友,祖父从前的学生,说他如何如何了不起.祖父不胜惶恐的道谢,回答了几句过火的奉承话,连极崇拜哈斯莱的克利斯朵夫听了也非常难为情.但哈斯莱似乎觉得挺舒服挺自然.等到祖父不知所云的说了一大堆,没法接下去的时候,便把克利斯朵夫拉过去见哈斯莱.哈斯莱对克利斯朵夫笑了笑,随手摸着他的头;一知道孩子喜欢他的音乐,为了想见到他已经好几晚睡不着觉,他便抱起孩子,很亲热的向他问长问短.克利斯朵夫快活得面红耳赤,紧张得话也不会说了,望也不敢望了.哈斯莱抓着他的下巴颏儿,硬要他抬起头来.克利斯朵夫先偷偷的张了一下:哈斯莱眼睛笑眯眯的,非常和善;于是他也笑了.然后,他觉得在他心爱的大人物的臂抱中那么快乐,那么幸福,以至眼泪簌落落的直掉下来.哈斯莱被这天真的爱感动了,对他更亲热,把他拥抱着,象母亲一样温柔的和他说话.同时他尽挑些滑稽的话,呵孩子的痒,逗他发笑;克利斯朵夫也禁不住破涕为笑了,一忽儿他已经跟他很熟,毫无拘束的回答哈斯莱的话,又自动咬着哈斯莱的耳朵说出他所有的小计划,仿佛他们俩是老朋友;他说他怎样想做一个象哈斯莱那样的音乐家,写出象哈斯莱那样美妙的作品,做一个大人物等等.一向怕羞的他居然放心大胆的说着,可不知道说些什么,他出神了.哈斯莱听着他的唠叨笑开了,说:
"等你大了,成功了一个音乐家的时候,你得上柏林来看我,我可以帮你的忙."
克利斯朵夫快活得答不上话.哈斯莱便跟他开玩笑说:
"你不愿意吗?"
克利斯朵夫拚命摇头,摇了五六次,表示决不是不愿意.
"那末一言为定喽?"
克利斯朵夫点点头.
"那末你亲我一下啊!"
克利斯朵夫把胳膊勾着哈斯莱的脖子,使劲的抱着他.
"哎啊,小家伙,你把我弄潮了!放手!你擤擤鼻子好不好!"
哈斯莱一边笑一边亲自替又羞又喜的孩子擤鼻子.他把他放在地下,拉他到桌子旁边,把糕饼塞满了他的口袋,说道:
"再会了!别忘了你答应的话."
克利斯朵夫快乐得有点飘飘然.世界上一切都不存在了.他怀着一腔热爱,目不转睛的看着哈斯莱所有的表情,所有的动作.可是忽然有句话使他听了很奇怪.哈斯莱举起杯子,脸色顿时紧张起来,说道:
"我们在这种快乐的日子也不该忘了我们的敌人.那是永远不应该忘掉的.我们没有被打倒并不是因为他们留情.我们也用不着为了他们的生存而留情.所以我的干杯祝贺对有些人是除外的!"
大家对于这古怪的祝辞笑着鼓掌;哈斯莱也跟着大家一起笑,又象刚才一样的高兴了.但克利斯朵夫心里很不痛快.虽然他崇拜哈斯莱,不敢议论他的行为,可是他觉得今天晚上应当和颜悦色,只有些快乐的念头才对,哈斯莱想到那些丑恶的事未免太扫兴了.可是这个印象是模糊的,而且很快就被过度的欢乐和在祖父杯子里喝的一点儿香槟酒赶跑了.
祖父在回家的路上自言自语的说个不停,哈斯莱对他的恭维使他高兴极了;他大声的说哈斯莱是个天才,一百年只会出一个的那种天才.克利斯朵夫一声不出,把他象爱情那样的醉意都藏在心里:啊!他亲过他,抱过他!他多好!多伟大!
他在小床上热烈的抱着枕头想道:
"噢!我为他死也甘心的,甘心的!"
光明的流星在小城的天空照耀了一晚之后,克利斯朵夫精神上便受到确切不移的影响.在他整个的童年时代,哈斯莱变成他的模范,他的眼睛始终钉住了它.学着哈斯莱的样,六岁的孩子也决心要写音乐了.其实好久以前,他已经不知不觉的在那里作曲了;他没有知道自己作曲的时候已经在作曲了.
对一个天生的音乐家,一切都是音乐.只要是颤抖的,震荡的,跳动的东西,大太阳的夏天,刮风的夜里,流动的光,闪烁的星辰,雷雨,鸟语,虫鸣,树木的呜咽,可爱或可厌的人声,家里听惯的声响,咿咿哑哑的门,夜里在脉管里奔流的血,......世界上一切都是音乐;只要去听就是了.这种无所不在的音乐,在克利斯朵夫心中都有回响.他所见所感,全部化为音乐.他有如群蜂嗡嗡的蜂房.可是谁也没注意到,他自己更不必说了.
象所有的儿童一样,他一天到晚哼个不停.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做着什么事:......在路上一蹦一跳的时候,......躺在祖父屋子里的地板上,手捧着脑袋,看着书中的图画的时候,......在厨房里最黑的一角,薄暮时分坐在小椅子里惘然出神的时候,......他的小嘴老是在那里咿咿唔唔,闭着嘴,鼓着腮帮,卷动舌头.他这样会毫不厌倦的玩上几小时.母亲先是没有留意,然后不耐烦的叫起来了.
等到这种迷迷忽忽的状态使他厌烦了,他就想活动一下,闹些声音出来.于是他编点儿音乐,给自己直着嗓子唱.他为了日常生活不同的节目编出不同的音乐.有的是为他早上象小鸭子一般在盆里洗脸时用的.有的是为他爬上圆凳坐在可恶的乐器前面时用的,......更有为他从凳上爬下来时用的(那可比爬上去时的音乐明朗多了).也有为妈妈把汤端上桌子时用的:......那时他走在她前面奏着军乐.......他也有气概非凡的进行曲,一边哼一边很庄严的从餐室走向卧室.有时他趁此机会和两个小兄弟组织一个游行队伍:三口儿一个跟着一个,一本正经的走着,各奏各的进行曲.当然,最美的一支是克利斯朵夫留给自己用的.什么场合用什么音乐都有严格的规定,克利斯朵夫从来不会用错.别人都会混淆,他可对其中细微的区别分辨得很清楚.
有一天他在祖父家里打转,跺着脚,仰着脑袋,挺着肚子,无休无歇的转着,转着,直转得自己头晕,一边还哼着他的曲子,......老人正在剃胡子,停下来探出他满是皂沫的脸,望着他问:"你唱什么呢,孩子?"
克利斯朵夫回答说不知道.
"再来一下!"祖父说.
克利斯朵夫试来试去,再也找不到他的调子了.祖父的留神使他很得意,想借此卖弄一下他的好嗓子,便独出心裁唱了一段歌剧,可是老人要他哼的并非这个.约翰.米希尔不作声了,似乎不理他了.可是孩子在隔壁屋里玩耍的时候,他特意让房门半开着.
几天之后,克利斯朵夫用椅子围成一个圆圈,做着一出音乐喜剧,那是用戏院里断片的回忆凑起来的;他学着人家的样,一本正经的跳着小步舞,向挂在壁上的贝多芬像行礼.正当他用一只脚站着打个转身的时候,看见祖父在半开的门里探着头对他望着.他以为老人家笑他,便害臊起来,立刻停止了,奔到窗前把脸贴在玻璃上,好象看着什么挺有趣的东西.老人一句话也不说,走过来拥抱他;克利斯朵夫这才看出他很快活.小小的自尊心不免乘机活动了:他相当聪明,知道人家赏识他,可拿不准在剧作家.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这些才能中间,祖父最称赏他哪一项.他想大概是歌舞部分,因为那是他自己最得意的玩艺儿.
过了一星期,他已经把那件事完全忘了,祖父却象有什么秘密似的告诉他,说有些东西给他看.老人打开书桌,检出一本乐谱放在钢琴上叫孩子弹.克利斯朵夫莫名其妙的勉强摸着.(凡是一个新曲子,在琴上一边辨认音符一边慢慢的弹,在弹琴的人叫做"摸".)乐谱是手写的,还是老人用他肥大的笔迹特别用心写的.题目都用的花体字.祖父坐在克利斯朵夫身边替他翻谱,过了一会问孩子那是什么音乐.克利斯朵夫只顾着弹琴,根本没注意弹的东西,回答说不知道.
"你想想吧,难道不认得吗?"
不错,这音乐明明是熟的,可想不起在哪儿听过......祖父笑道:"再想想吧."
克利斯朵夫摇摇头,说:"我想不起."
他仿佛心中一亮,觉得这些调子......可是他不敢......不敢指认......
"祖父,我不知道."
他脸红了.
下一页 尾页 共19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