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成功励志系列合集之十一:做人一定要有企图心

_5 杨滨(当代)
  还有的人,总是有高追求、高愿望、高目标,高目标的作用就像一位严师,总是鞭策着他们不断追求,这样,他们的才能和潜力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成就自然会更大,更显著。
  有两个学生,毕业后一起去找工作。两人是同班同学,文凭是一模一样的,知识、能力也无大差异。不同的是,一个只是想找工作,找到自己的饭碗。他看不到自己是个有意义的生命体,有创造的潜质。虽然,他也去学习、去努力,但那只是为了适应,最终也只有适应而已,永远不会有大的发展。最后,他在一家厂里做着默默无闻无闻的技术工人。另外一个却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使命感,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他心存渴望,全身心致力于实现自己的事业之中。凭借不懈的努力,他从推销开始,然后到建立自己的公司,最后到拥有几十人的公司,他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几年过去,这两个同学早已无法同日而语,一个是“停在树梢上的麻雀”,另一个成了“翱翔天际的鹰”。
  
  因此,在想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之前,应该先想想自己的目标。
  2. 想不同凡响,先找准方向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罗马)小塞涅卡
  
  世界顶尖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没错,很多人不知道他们该做什么,不知道该怎样做,就是因为没有目标。
  很多人都知道摩托罗拉这个商标。其实,摩托罗拉公司就是因追逐目标而成功的典型。他们是美国国家品质奖的得主。也许有人觉得这个奖只是一座不太起眼的小雕像,但是它却象征着美国企业界的最高荣誉。要赢得此奖,绝非易事,因为你必须让人确定无疑地相信,自己能生产全国品质最好的产品。
  
  1988年,有66家公司参与这个奖项的争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参赛单位,实际上都是大公司的一个部门,比如惠普、IBM等的生产部门。而摩托罗拉则是整个公司参与竞争,最终得到了这个奖项。
  事实上,摩托罗拉的准备工作从1981年就开始了,它派遣侦察小组,到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生产地去考察,不仅看别人怎样生产,也看别人怎样做到精益求精。
  降低生产中的错误率,成了全公司的惟一目标。一批以时计酬的工人,负责指出错误并有奖赏。工程师将所设计的移动电话零件数目,由1378项减至523项。结果是:错误率降低90%。但摩托罗拉仍不满意。
  很快,公司又设定了新的目标。就移动电话而言,目标是:每产生100万个零件,其中,仅能容许三四个错误。也就是说,要求所生产的电话的合格率达到99.9997%。
  在这种目标的激励下,摩托罗拉的品质变得无可挑剔,连负责评审美国国家品质奖的蓝带小组也不得不叹服。
  这样做值得吗?为了一尊小小的奖杯,近乎苛刻地要求全体员工。
  1988年度,也就是评选美国国家品质奖的当年,摩托罗拉因减少了昂贵的零件修复与替换工作而节省了2.5亿美元,而收入更是增加了23%,利润则提高了44%,达到前所未有的纪录。这样的盈余回报是令人欣慰的,也出乎原先的预期。
  在这样的结果的激励下,摩托罗拉全公司上下士气高昂。一名主管声称:“得美国国家品质奖,有一种金钱买不到的奇效。”
  
  这就是目标的效力,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的作用,也许有时是一个时时刻刻看得见的激励,也许有时会带来意外的收获。找准一个目标,人生就好像有了罗盘的指引,一切行为都有了方向。成功也就会清晰可见。
  3. 把成功变成一种欲望
  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蒙田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是真谛,也是无数人证明过的公理。
  对于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来说,你今天站在哪个位置并不重要,但你下一步迈向哪却很关键。
  我们都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
  或许你觉得现在的地位是多么卑微,或者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你强烈地渴望攀登成功的巅峰,并愿意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喜笑颜开,如愿以偿。
  在任何年代,任何国家,社会结构都接近一种金字塔状。大量的人处在金字塔的底部,只有一小部分人处在金字塔的顶部。处在底层的人们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但却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处在塔顶的人则是蒸蒸日上,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大量的人只能做普通的工作,有普通的收入,少数人在高层做决断,享受财富。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处顶端的人,曾经也处在底部,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他们是一步一步地攀上了金字塔的顶部。
  为什么偏偏是他们达到了众人瞩目的高度呢?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希尔顿、洛克菲勒并不比任何人拥有更多的时间,那么他们的成就又从何而来?差距就在于眼光的高度,在于人生的目标!
  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平庸中度过,尽管他们并非像想像中那样懒惰闲散、好逸恶劳,甚至好吃懒做,他们中间的很多人甚至是勤勤恳恳的,但是他们只能扮演无足轻重的次要角色,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真正的内动力。社会的要求,别人的约束,使他们对待本质工作还算尽职尽责,但是他们却很少去想怎样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说,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目标的人。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又怎么能够做到优秀,做到成功呢?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在一群智力与年龄都相近的青年中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发现: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远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27%的人根本没有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他们做了跟踪调查,结果令人十分吃惊!
  那3%的人全部成了社会各界的精英,行业领袖;那10%的人都是各专业各领域的成功人士,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事业有成;那60%的人大部分生活在社会中下层,胸无大志,事业平平;那27%的人过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稳定,入不敷出,常常抱怨社会,抱怨政府,怨天尤人。
  如果我们回溯历史,就会更加明显地感受到这个道理。成就,永远是由那些拥有崇高志向的人创造的。像莱特兄弟一样伟大的发明家,或者像曼德拉这样的社会改革家,他们都以追求卓越为自己的终身目标。是目标将他们推升到金字塔的顶部。
  挡住年轻人前进步伐的,不是贫穷或者困苦的生活环境,而是内心对自己的怀疑。如果有了坚定不移的目标,即使贫穷到买不起一本书,仍然可以通过借阅来获得知识。我们无法想像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会创造一番业绩,我们也同样无法想像一个像林肯、威尔逊或李嘉诚一样的人,会埋没在茫茫人海中。他们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但是因为有梦想,从不放弃努力。梦想,造就了他们强烈的内动力,也造就了他们成功的人生。
十七、职业生涯第一步
  你就是自己的情感、思想、行动和意愿的综合体,你有权利感受,你有权利选择,你更有保持自我的权利。
  ——维斯冠
  1. 创业学中的悖论
  我时常诧异,虽然每个人都是爱自己甚于爱他人,但他们重视别人的观点却甚于重视自己的判断。
  ——马可
  
  创业过程最使人困惑的一面就是它自身存在的矛盾。由于这个过程具有高度动态、流动、模糊和混沌的特征,所以它不断地变化,常常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情况。看似没有潜力或潜力很低的机会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事实上,很多时候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创业神话,在初始阶段都曾经面临过被淘汰的危机。
  
  苹果计算机公司的案例是这种似是而非情况中最著名的例子之一。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斯蒂夫·乔伯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华兹耐克(Steve Wozniak)曾向他们的雇主惠普公司提出开发台式个人计算机的建议,但是却并没有得到重视,惠普公司认为这不是一个商机,或者说,他们并不看好这个建议。
  在这种情况下,两位年轻人决定组建自己的公司。身为惠普工程师的华兹耐克,被迫卖掉了自己心爱的HP计算器充当创业资本。今天的苹果公司,差一点因为被忽视而失去了创造商业神话的可能。
  
  在很多情况下,被一些风险投资家否决的项目,到了另外一些投资者那儿,却创造出了传奇式的成功故事。比如,Quicken软件的制造公司——直觉公司,曾被20个风险投资家否决,但凭着直觉,公司的创始人没有放弃,最终得到了资金支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公司是这样,那么人呢?
  从小到大,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天天得到赞许和鼓励,我们所听到的各种声音,就像海上从四面八方吹来的风,鼓荡着我们驾驶的小船。而我们自己的职责,就是要掌握好小船的方向,不要被任何一阵风左右了自己的方向。
  2. 才不在多,出色就行
  没有德行的美貌,转眼即逝,可是在你的美貌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常在。
  ——莎士比亚
  
  某一年,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一个新节目: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至少会有一个天生的强项。而所谓的天才,多数也只有一项最出色的天分,于是便会如此不凡。
  当镜头下智能不足的孩子把被训练出来的卧倒动作,表现得如此出色,他就已经在明白地告诉我们,天分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只需要一项最出色的能力。
  生命有限,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限,能力不必多,我们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我们只要能够尽情发挥自己惟一的天分与能力,自然就会把生命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出来。
  当我们努力了大半生,辛辛苦苦谋到一个比较高的职位,却看到那些后来居上的年轻人正在威胁着自己的地位。他们手中有各种各样的级别证书,会流利的外语,甚至有留学归来的海外背景,这时候,该怎么办?
  是不是要重新拿起书包课本,去学外语、学计算机,向小孩子一样补课?当你辛辛苦苦又熬了几年,终于知道了怎么打印一篇文档,知道了一些洋话的时候,你早已经被年轻人打败了。
  其实,什么都不用急着去做,你的阅历,你对工作的熟悉和经验,就已经是你制胜的法宝了。
  
  
  
  
  3. 克服成功的头号天敌
  人格像一棵树,而名声就像树影,我们往往以为树影就像树的样子,其实惟有树身才是真实的。
   ——林肯
  
  如何从自暴自弃中走出来?自暴自弃是成功的头号天敌。
  孟子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这里列出七位自暴自弃的人,分别代表七种常见的典型。希望让你引以为戒。
  ●第一种典型:为财务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财务危机是21世纪想成功的人的头号杀手。
这个世界的权利和自由,似乎仍属于那些财务管理良好的人。这类型的人的普遍特征为“以债养债”、“生产力永远赶不上借债及欠债能力”、“偏差的金钱观”、“不知道钱怎么花光的”、“逃避债务”、“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身心状况普遍欠佳”。
  ●第二种典型:为感情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多愁善感,钻牛角尖,“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这类人的普遍特征。
  现代人的感情观普遍受到媒介的影响:文学作品、平面媒体、电视、电影,加上耳濡目染亲朋好友的故事,一般人对感情的评价和衡量,本来就很难找到平衡点。而这类人通常又视感情为生命的惟一或全部,一旦发生严重的感情事件,便一发不可收拾,心情跌至谷底,生活中的一切也跟着跌到谷底、深渊,无法自拔。
  ●第三种典型:为学业、工作及学习能力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为考试、升学而自暴自弃,几乎是中国人特有的现象;为找不到工作、常常换工作而自暴自弃,则是资讯爆炸竞争激烈时代来临的衍生性问题。两者均涉及“学习态度与能力”的问题,这类型的人,长期累积的负面自我评估、自我定罪、自我设限充满自卑,也欠缺关爱鼓励,是其共同特征。
  ●第四种典型:为健康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为身体痼疾而痛不欲生者亦为20世纪的大宗。这两年来,在各大医院重大病症楼层间探访病患者的过程中,有人发现,“生死大事”确实颇折磨人,垂死者经常经历的主要情绪包括孤独、焦虑、恐惧、否认、急怒、挫折、疏离、沮丧等,而病人看待死亡的态度、与生理病痛所引发的多种痛苦、求生与求死,这些便深刻地影响病人家属的情感起伏。毕竟,自暴自弃并非最好的死亡方式;如何死得其所,是对生者亦是将逝者的挑战。
  ●第五种典型:为家庭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在成功人士的核心价值中,一直将家庭问题看得和财务问题一样重要,也确信21世纪在家庭问题上会有更剧烈的变动。愈来愈多的家庭不论是传统的大家庭与现代新组成的小家庭将在无法适应“相处之道”及“家庭伦理”上付出极大的代价,也会有愈来愈多的人不愿去面对复杂的家庭问题,如婚姻暴力、伦理破碎、乱伦等而自暴自弃,不知所措。
  ●第六种典型:为信仰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宗教信仰中的诸多重大根本问题:如爱、轮回、永生、地狱、天堂,生死的价值等,到了21世纪,一定会有更多找不到“出路”的信仰者,在内心挣扎困顿的同时,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他们的气馁之处。这几个世纪以来“集体自杀”的模式,便是为了信仰中终极的核心价值或基本教义找不到出路,而以肉体的自戕来代表灵魂解脱的法门,终究是自暴自弃,不仅于灵魂无益,更让神秘的信仰问题浮上台面接受公众评论。
  ●第七种典型:为人格问题而自暴自弃者
  人格,代表一个人性情的品质。
  许多人基于童年成长挫折或不愉快的经验,及性格中诸多解不开的烦恼,在追寻自我或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地质疑自己的人格是否出了问题,也不断地对自己输入“负面的讯息”,如:我不配、我笨、我做不到、我不能、我记性不好、我就是扫把星等。强烈的自我控告加上自我定罪的结果就是——自我否定、自暴自弃。
  
  我们不想在这儿大言不惭地告诉你:你有资格自暴自弃吗?因为我们也没资格告诉你,虽然我们也曾自暴自弃,也有过这种经历,但我们走出来了。
  我们只想告诉你,或请你转告那些想自我放弃的亲人、朋友,真的有许多因家庭、信仰、财务、感情、人格、身体、工作等问题,一度沮丧到想自我放弃的人,他们不能从自暴自弃中走出来,最终导致失败甚至是悲剧发生。
  海伦·凯勒,一个耳朵不能听、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说的女子,却成就了非凡的教育事业,在全世界有太多先天或后天失去双手、双脚的人士,却成为激励人心的演说家(像Zig Ziglar机构的John Foppy)或成为一代典范的政治家(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他们是如何培养出克服障碍、脱离自我放弃的能力的呢?
首页 上一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