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人生思考》

_6 詹姆士·艾伦(美)
  3.消除阶段
  4.理解阶段
  5.胜利阶段
  人们无法战胜自己的罪恶,是因为他们试图从错误的阶段开始。他们总想不经过前面的四个阶段而直接到达胜利的阶段。他们的想法就像是一个园丁,希望不用培育和照看他的果树就能得到好的果实。
  抑制在于检查和控制错误的举动(例如发脾气、草率和无情的言语、放任自流的行为等等),并且阻止它的发生。这就相当于园丁把无用的树枝从树上剪掉。这是一个必需的过程,但会让人感到很痛苦。在经历这个过程时树木会流血,园丁知道它决不会为此付出太高的代价。当心灵拒绝以激情回报激情,不再为自己做正当防卫时,它同样也在流血。这就是圣•保罗所说的“苦修部分”的过程。
  但抑制阶段只是自我征服的开始。当这个过程结束时,心灵中已经没有可净化的对象了。这是一个伪善的阶段,掩盖了一个人真正的本性,努力使自己在别人的眼光里表现得比实际更好。在这种情况下,它就成为了一种罪过。但作为走向全面净化的第一个阶段,它却是一件好事。第一个阶段的练习会引导我们进入第二个阶段——忍耐阶段,或者称为自制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一个人的思想被引导,需要和别人思想中特定的行为和态度相联系时,他要默默忍受思想中由此而引发的痛苦。如果取得这一个阶段的成功,进行抗争的人就会看到他所有的痛苦实际上都来自于他自身的弱点,而不是来自别人对他的错误态度,后者只是在他面前披露他自己罪过的一种手段。这样一来,他逐渐地不再把自己失败和过失的行为归罪于他人,只是责怪自己,从而学会善待那些无意中揭露他的罪过和缺点的人。
  经历了这两个自我磨难的阶段后,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三个阶段了,也就是消除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隐藏在错误行为背后的错误思想一旦出现,会立刻从心灵中被清除。在这个阶段中,有意识的力量和圣洁的欢乐开始代替痛苦,心中已经变得比较平静,抗争者已经能够比较深入地观察自己复杂的思想,并且开始理解罪过的起始、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这是第四个阶段,一个理解的阶段。
  完成了理解的阶段后,就进入了自我征服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是一个完全征服的阶段。我们的心中不再有罪恶的念头,甚至是一个罪恶的思想和印象。因为当我们完全地掌握了罪恶的知识,从它作为思想中的一颗种子开始,到它在行为和事件中的成熟结果为止,我们弄清了它的全部过程,所以决不会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立足之地,并且永远地抛弃它。然后,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平静。他人的错误行为再也不会在我们心中引起失常和痛苦。我们成为一个快乐、平静和明智的人。我们的身上充满了爱心和祝福,这就是胜利的阶段。
  1
  知足常乐
  在作家之中,把积极的精神美德或准则和消极的肉体恶习相混淆是很普遍的,甚至“先知学院”的作家也不例外。大量颇有价值的精力深深被消耗在非难和指责上,而实际上,这只需要少许冷静的推理就可以讲明,而且会引起更大范围的善意活动。
  前几天,我遇到一次对“爱”的教导所进行的猛烈抨击。其中作者指责这样的教导软弱、愚蠢和虚伪。不用说,他指责的所谓的“爱”,只不过是软弱的感伤和伪善。
  另一个指责“温顺”的作家并不知道,他所说的“温顺”实际上只是懦弱而已;而又有一个作家则把“纯洁”误作“诱惑”加以抨击,确实把痛苦和虚伪的抑制与纯洁的美德混为一谈了。最近我收到一个记者的一封长信,他非常耐心的向我说明“知足”是一种恶习,是万恶之源。
  那个记者所说的“知足”,当然指的是“肉体上的冷漠或不关心”。这种漠不关心精神是与发展相矛盾的,而知足的精神则可以达到最高尚的行为状态,取得最确实的进步和发展。懒惰是漠不关心的孪生姐妹,而快乐和甘心的行为则是知足的朋友。
  知足是一种美德,在它的后期发展过程中会变成一种崇高的精神,因为我们的心灵经过培养后,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理解和接受一个仁慈法律的领导。
  知足并不是指在成就之前就满足,它意味着解除对成就的焦急渴望。它并不是指满足于罪过、无知和愚蠢,而是在任务完成、工作结束之后快乐地休息。
  有人可能会认为知足会导致生活卑下、罪过和债务缠身,但这个人真正要描述的是一个对自己的责任漠不关心的人,只会向朋友们提出要求。实际上并不能说他拥有知足的美德,他也没有经历过纯粹、持久的快乐,这种快乐伴随的是主动的知足。就他真正的本性而言,他是一颗沉睡的心灵,迟早会被剧烈的痛苦所唤醒,而后他会发现真正的知足是诚实的努力和真实生活的结果。
  一个人应该在三个方面知足:
  1.碰巧发生的任何事;
  2.对友谊和财产;
  3.对纯洁的思想;
  如果能对碰巧发生的任何事感到知足,他就会脱离忧伤;对友谊和财产知足,他就能避免焦虑和悲惨的生活;对纯洁的思想知足,他就决不会回到不纯思想的痛苦和屈辱中去。
  一个人在三个方面不应该知足:
  1.自己的见解;
  2.自己的性格;
  3.自己的精神状态。
  不满足于自己的见解,他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智力;不满足于自己的性格,他就可以在力量和美德方面不断成长;不满足于自己的精神状态,他就可以天天得到更多的智慧和更充足的幸福。总而言之,一个人应当知足,但作为一个有责任心和有思想的人,他不应当对自己的发展漠不关心。
  真正知足的人能够积极地、忠诚地工作,用一种无忧无虑的精神态度接受所有的结果,首先要相信一切都会有好的结果,然后,随着受到更多的启迪,就会认识到结果是与努力息息相关的。无论他得到什么样的物质财富,都不是通过贪婪、渴望和斗争,而是通过正确的思想,明智的行动和纯粹的努力得到的。
  1
  手足情谊的殿堂
  无处不在的手足情谊是人类至高的理想,在世界通往这个理想的道路上,虽然很慢,但确实在前进。
  今天,像往常一样,许多热心的男男女女正在努力地把这个理想变成现实:各种互助会正在不断地涌现,还有各种兄弟社和互助论坛,整个世界都在谈论人类的手足情谊。
  所有这些努力的无私奉献对种族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努力正在促进种族关系朝着它最高尚的愿望前进。但是,任何外部的机构都没有实现这个理想的状态,为了传播手足情谊而形成的社会团体也因为内部的纠纷而不断瓦解。
  人类所渴望的手足情谊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而维持现状,不仅如此,还被那些为了它而狂热工作的人而破坏,这更不是一个人们想要的结果。这是因为人们没有理解手足情谊的纯粹精神上的本质,也没有领会相关的原则和达到理想统一所需的个体行为路线。
  作为人类的组成部分,只要人们的心中存在任何程度寻求自我统治的思想,手足情谊就不可能存在,人们为了某种目的会相互联合起来,这种自我追求最终必然会撕碎友爱团结的无缝外衣。虽然创办的兄弟团体迄今为止很多都失败了,因为所有人都应该全面认识手足情谊的含意,懂得它的美好和成就,因为它们会让自己拥有一种明智、纯洁和友爱的精神,去除心灵里所有斗争的元素,学会利用这些神圣的品质,没有它们,手足情谊仅仅是一种理论、主张或虚假的梦幻。
  因为手足情谊首先是精神上的,它在世界上对外的表现必须理解成一种自然的结果。
  作为一种精神实体,每一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发现手足情谊,而且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这种精神上的实体,那就是自己的内心。无论他选择还是拒绝,这种精神实体取决于他自身。
  在人们的心中,存在着下面四种破坏手足情谊的倾向,阻挡了理解手足情谊的道路,它们是:
  ○骄傲
  ○自恋
  ○仇恨
  ○谴责
  哪里存在有这些倾向,哪里就不可能有手足情谊;无论谁的心中存在着这些倾向,或者有不和谐的惯例,他都不会明白手足情谊的含义。因为这些倾向在本质上恰好是黑暗和自私的,它们总是造成破坏和毁灭。这四个方面会造成错误的行为,形成环境的毒巢,把毒液注入人们的心灵,让这个世界充满了苦难和悲痛。
  其中的一个方面是骄傲的情绪,它会产生嫉妒、怨恨和固执己见。骄傲会让人嫉妒他人的地位、影响和仁慈。它让人想的是:“我应该比其他人更值得拥有。”会不断地找机会憎恨他人的行为,并且说“我被冷落了”或者“我被侮辱了”,总是想着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而自恋的情绪则会产生妄自尊大、贪求权力和轻视他人。自恋膜拜的是鼓动人的畸形的个性,迷失在对“自我”的崇拜和赞颂之中。这种“自我”并没有真正的实体,而是一个黑暗的梦幻和错觉。期望高人一等,并且认为“我是最伟大的”,或者“我比其他人更重要”;同样它也让人轻视别人,对他人表现出不尊重,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沉迷于自己身上美好的东西。
  而仇恨的情绪会让人做出诽谤、残忍、辱骂和愤怒的行为。它让人努力战胜罪恶,却带来了新的罪恶。认为:“这个人说了我太多的坏话,我要说他更多的坏话,给他一个教训。”它让人把残忍误认为是善意,辱骂那些仗义执言的朋友。把痛苦和反叛的思想加入到愤怒的火焰之中。
  谴责的情绪会导致控告、虚伪的同情和错误的判断。让人以罪恶的企图为生,看不到一丝善意。眼中只能看到罪恶,几乎能在任何事或任何人身上发现罪恶。使人任意地设定了一套标准,用来判断他人的正确或错误。认为:“这个人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因此他就是有罪的,我要谴责他。”谴责的情绪会让人如此的盲目,以至于当这种人无法对自己作出评价时,它会认为自己成为了全人类的法官。
  在以上所列举的四种倾向中,找不到任何手足情谊的元素。它们都是致命的精神毒素,如果它们侵蚀了人们的心灵,人们就无法理解手足情谊所依赖的和平准则。
  另外,同样存在四种神圣的品质,可以带来手足情谊。它们是手足情谊依赖的基础,列举如下:
  ○谦卑
  ○舍弃自我
  ○友爱
  ○同情
  哪里有这四种品质,哪里就有活跃的手足情谊。无论在谁的心中,只要这四种品质占优势,手足情谊就是一种确定的事实,因为这些品质正好是无私的,充满了真理的启迪之光。这四种品质中没有黑暗的一面,它们的光芒如此强大,黑暗的倾向根本无法存在,只能被融解和消散。
  这四种品质可以产生天使般的行为和环境,有利于人们团结一致,把欢乐带入人们的心中,带到整个世界中。
  谦卑的品质可以产生温柔与和平,而舍弃自我可以带来耐心、智慧和正确的判断;友爱会产生仁慈、快乐与和谐;而同情则带来了亲切和宽恕。
  如果一个人可以和这四种品质协调一致,他就会受到神圣的启迪,他能看出人们的行为根源来自何处,要往哪里发展,因此他的生活中不再有黑暗的倾向。他已经认识到要想实现手足情谊,就要除去恶意、嫉妒、苦难、争论和谴责。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兄弟,包括那些生活中有黑暗倾向的人,也包括拥有文明的生活品质的人。因为他知道,当他们认识到真理之光的荣耀和美好时,黑暗的倾向会从他们心中消散。在他的心中对所有人都只有一种看法,那就是善意。
  四种黑暗的倾向只会导致恶意和斗争,而四种神圣的品质却能带来善意与和平。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有四种黑暗的倾向,他就是斗争的制造者。而如果一个人生活中有另四种神圣的品质,他就是和平的使者。
  如果活在自私倾向的黑暗之中,人们只能相信用战争换取和平,用杀戮求生存,以伤害对付伤害,用憎恨重建爱心,通过争论达到统一,用残忍换取善意,并且通过树立自己的主张作为世界崇拜的对象来创建手足情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这些主张也会因无益而被废弃。
  当谦卑、自我舍弃、友爱和同情四大基石牢固地扎根于人们心中时,世界上就会出现对手足情谊圣堂的渴望。这是因为,手足情谊首先在于个体对自我的放弃,它产生的结果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团结。
  现在有很多传播手足情谊的理论和计划,但手足情谊本身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物,它在于利用善意与和平,完全终止自我中心和冲突斗争。手足情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理论,舍弃自我和善意是它的守护天使,而和平则是它的住所。
  如果两个人决定保持一种对立的意见,就会存在固执和恶意,手足情谊就无法形成。
  如果两个人可以对对方表示同情,两人之间就不会有恶意,他们会相互帮助而不是互相攻击,存在的是友爱和善意,手足情谊就出现了。
  所有的冲突、分割和战争都是骄傲和坚持自我固有的一部分;而所有的和平、团结与和谐都是放弃自我原则固有的一部分。
  只有那些心存世界和平的人才能了解和建立手足情谊。
  2
  和平的快乐土地
  如果一个人希望让自己和全人类活得更好,他就应当不断地努力训练祝福的思想方法,这样他就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从内心同情别人的观点。因此,他不会苛刻和错误地对他们作出评判,也不会把自己的不快乐强加在别人的快乐之上。反之,他会感受他们的经历,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结构,同情他们并与他们产生共鸣。
  达到这种思想境界的一个最大的障碍是偏见,除非消除了偏见,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像别人对待我们一样对待别人。
  偏见会破坏掉善意、同情、友爱和正确的判断,从一个人偏见的程度可以估量出他对别人的苛刻和无情,因为偏见和残忍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偏见中从来没有过合理性。一个人的心中一旦出现了偏见,他就不再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他会变得轻率、暴躁,表现出不正常的冲动。如果他对某些人存在偏见,他不会考虑他的言语是否适当,也不会尊重这些人的感情和权利,他已经暂时丧失了本性,降格到没有理性的动物程度。
  当一个人决定坚持他自己预想的判断、误认为它就是真理,并且拒绝冷静地考虑别人的立场时,他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敌意,也不会得到幸福。
  如果一个人,在立场上争取亲切待人、在行动上无私地对人,他就会抛弃自己激情的偏见和不重要的意见,逐渐学会考虑和感受别人的思想,理解他们特殊情况下的无知和学问有限,从而全面地深入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与他们和谐一致、平等相待。
  这样的人也不会用自己的意见对抗别人的偏见,而是通过引入同情和友爱、寻求减少偏见,努力地表现出人性中好的一面,通过呼吁善意而鼓励好事,对罪恶则不理不睬、打击它的气焰。他能够认识到别人无私奉献中的善意,尽管他们对外表现出的方法与自己的大相径庭;如此一来,他也会去除心中的恶意,用友爱和祝福取而代之。
  当一个人倾向于苛刻地评判或谴责别人时,他应当自问一下自己有多大的不足,也应该重新考虑一下自己被错误评判和误解时所经历的痛苦时期。然后,从自身的痛苦经历中提取智慧和友爱;也应该以专心致志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戒除那些令人痛苦的思想,它们尚且很不牢固,可以忽略,它们也未经教导,很不成熟,不用去理解。
  一个人是不需要同情那些比自己更完美、更文明的人的,因为那些更完美的人生活中已经不再需要同情。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应当练习尊重别人,努力把自身的修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这样才能拥有更大的生活空间。一个人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比自己更贤明的人,在他谴责别人时,应该认真地自问一下,自己是否比他所挑选出来的打击对象要好,如果是,他应当对别人表示同情;如果不是,他应当练习尊重别人。
  数千年来,圣人都教导我们,无论是规律还是实例,好心一定会战胜罪恶,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至今还没有学好这些道理。这个道理虽然看起来简单,意义却很深刻,不太容易学会,因为人们往往因自己的幻想变得盲目。人们仍然在不停地怨恨、谴责,并和罪恶作战,因此,他们自己的思想中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错觉,为这个世界增添了更多的痛苦和不幸。只有当他们发现必须要根除自己心中的仇恨,用友爱代替时,罪恶才会因缺乏支持而死亡。
  我用燃烧的头脑和憎恨的心灵,
  寻找更加错误的我,从早到晚,
  经历了悲惨的日日夜夜,
  我的梦想和思想已经死亡,已经死亡。
  更好的我升华到了顶点,
  我内心的兽性已经消失
  在友爱之中;远方的和平
  像一颗明星,让我闪闪发光。
  我用事实让错误的我回心转意,
  那是友爱的事实;我给了他
  善意的血液,数年来,我用亲切和泪水,
  灌溉着他的心灵。
  嫌恶、怨恨和谴责都是仇恨的表现形式,只有把它们从我们的心中取出,罪恶才能停止。
  但是,清除心灵中的伤害仅仅是明智之举的开始。还有更高更好的路要走。那条路就是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开导我们的头脑,远不止是忘记伤害,而是忘记所有的事情。因为别人的行为和态度只能够对骄傲和自我造成伤害,而那些已经把骄傲和自我从头脑中清除的人决不会这样想:“我已经被别人伤害了”或者“别人不公正地对待了我。”
  一颗得到净化的心灵可以对事情作出正确的理解,而对事情正确的理解可以使生活变得和平,没有苦难和不幸。如果一个人认为“这个人伤害了我”,那他还没有领悟生活中的真理;他缺乏教导,应当清除罪恶的错误观念,就像清除一件可憎的事情一样。纠正别人罪过的人还远未达到真理,而纠正自己罪过的人离真理的大门就很近了。如果一个人的心中充满仇恨的火焰,他就不能理解和平,也不会理解真理;如果一个人清除了心中的怨恨,他才可能理解真理。
  如果一个人清除了自己心中的罪恶,他就不会再怨恨或者抵抗别人心中的罪恶,因为他已经得到教化,知道了罪恶的起源和本质,知道它是无知错误的一种表现。随着教化程度的提高,就不再可能产生罪过。心中有恶念的人不会理解罪恶,而理解罪恶的人则不会再有恶念。
  对那些无意中伤害自己的人,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会对他们保持亲切的态度。别人对他的错误态度也不会使他烦恼,他的心中充满了同情和友爱。
  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没有错误可回忆,也没有什么伤害需要忘记,他就是幸福的。在那些心地纯洁的人们心中,憎恨别人的思想是不可能扎根和繁荣的。
  假设一些人想过健康的生活,相信他们热爱真理,他们就要停止对别人激情的对抗,要努力冷静且明智地理解别人,只有这样对待别人,他们才会征服自己;只有和别人达成共识,他们的灵魂才会得到善意的神圣露水的回报,他们的心灵才会在和平的快乐土地上得到加强和更新。
我的人生思考
  环顾这个世界,我发现它是一个被悲伤笼罩、遭受痛苦的烈焰折磨的世界。我努力寻找原因,四处观望,却毫无发现;查阅了一本又一本书籍,却一无所获;直到我静思默想,才找出原因所在。我再往内心深处寻找,终于发现一条法
  则——爱的法则;一种人生——顺应道理的人生;一个真
  理——掌握自如的意志与平和的心。
  我一直想写一本书——一本能够帮助世人,无论他是贫是富或是否受过教育,也不在乎是追求名利或扬弃名利的人,让他们从内心世界寻找成功、快乐、成就、真理之源的作品。长期以来,我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梦想,直到今天才得以实现。
  今天,我将这些作品呈给世人,赋予其疗伤解痛、赐人幸福的使命。我知道,对于那些急切地期待着获得成功的人们,这些作品将如一股清泉,流进他们的家庭,滋润他们的心灵。
  心灵是造就自我的主宰力量,
  人即心灵的展现,总是接纳自我。
  决定愿望的意念,
  会带来无数欢乐与不幸——
  明明在心中暗想,转眼便发生了,
  氛围就是这面明镜。
  詹姆士•艾伦
  1
  思想的力量
  思想与人格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为人。”此语概括了人生的全部内容,道尽人间百态。
  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可以从其行为中不折不扣地反映出来。行为汇集了所有思想,便形成了其独特而丰富的人格。
  如同没有种子的发芽,就没有禾苗的茁壮成长一样,人们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由内心隐藏的思想种子萌芽而来的,无论是自然的行为,还是刻意而为之,这样的过程都毫无例外。
  如果说行为是思想绽放的花朵,那么快乐与痛苦就可以被看做是思想结下的果实。因此,收获快乐还是痛苦,全部取决于自己的思想。
  我们心中的思想,造就出今天的个性,一念之间往往决定一生的命运。如果一个人心藏歪念,痛苦就会接踵而至,犹如车轮一样辗过……如果心诚意正,快乐便如影相随,永远陪伴左右。
  人类是自然造化的产物,并非依靠着阴谋和投机取巧长大。如同万物的因果循环一样,思想同样包含种因得果的道理。
  高尚人格的形成不是凭借个人的爱好和机遇,而是保持纯正思想的自然结果,是长期心存正念的报偿。同样的道理,卑鄙蛮横的人格可以说是心怀不轨、长久积累的后果。
  命运的主宰
  一个人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思想既可以作为武器,摧毁自己,也能作为利器,开创一片无限快乐、坚定与平和的新天地。
  人只要选择正确的思想并且坚持不懈,就能达到完美的境地;如果满脑邪思歪念,则只能沦为禽兽之辈。在这两极中间,存在着不同个性的人,每个人都是自己人格的创造者与生命的主宰。
  在种种关于心灵的观念中,最令人愉悦和折服的是:人是思想的主宰、人格的塑造者和命运的开创者。作为思想的主人,人们拥有力量、才智与爱,掌握一把能够应对任何处境的钥匙。其自身有一种能蜕变和再生的装置,并借此实现自己的愿望。
  即使处于一种十分悲惨的境地,人们仍然能够主宰自己。但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一个不能正确支配自己的愚蠢主宰。如果他能开始反思自己所处的境况,并努力地寻找种种人生处世的道理,就能脱胎换骨,成为能够巧妙引导能力与思想直至获得成功的智者。
  人只有察觉到其内在的思想规则,才能成为如此“明智”的主宰,而这需要专注、自我分析与总结经验的功夫。
  努力寻找与开采才能有所获
  希望获得金银和宝石,必须通过努力寻找与开采;同样,想挖掘人内心深处的宝藏,领悟为人处世的真理,也必须努力开采心灵的矿藏。
  人是自己人格的培养者,人生的塑造者,命运的构筑者。如果观察、掌握并改变思想,探索思想对自己、他人以及环境产生的不同影响,便可明白无误地得以印证。他可以耐心地实践,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并且运用每次经验——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作为理解和运用智慧与力量的方法。
  这个道理并无特殊之处,即所谓“凡寻找者,便能寻得;凡敲门者,大门就为他开启。”持久的恒心与毅力,能够让我们踏入知识殿堂之门。
  思想对人生境遇的影响
  人的心灵如同一座美丽的花园,你可以精心地照料它,也可以任其荒芜,但无论是有心栽培还是漠然视之,它都会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下去。如果不播下有用的种子,那么杂草种子就会散落土壤中,不断繁衍,以至于整个花园都变得杂草丛生。
  像园丁精心照顾园地、小心翼翼除去杂草、培育自己想种植的花草蔬果一样,人们也可以悉心护理自己的心灵花园,抛弃种种错误、繁琐无用的思想,努力培养正确、有用与纯洁的意念。
  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人们就会发现自己是心灵的园丁,是自己人生的导师;同时也会发现思想的真理,更加清楚地领会到思想和心智在人格、境遇和命运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思想和人格是一体的。一个人的人格因为外界的环境与遭遇而形成,而且人生境遇一直与内心想法息息相关。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通过一个人当时的境遇就可以反映其完整的人格,而是这些境遇无法摆脱对内心意念的影响。可见境遇对人格的发展极其重要。
  每个人都通过不同的际遇来达到自己目前的成就,是塑造人格的意念引导他进入目前的境地,这样的人生安排并非依靠机缘,这些都可以说是不偏不倚的天理运行结果。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那些认为周遭“不对劲”的人,对所处环境心满意足的人也是如此。
  处境是思想的产物
  一个不断进步的人,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且接受了那种思想,那么他就会很快达到目标。他学会了“境况就是思想作用的结果”的课程之后,就能在日常的言行中很好地应用。
  人们如果认为外界环境能左右自己,就难免受到命运的操纵。
  而当他意识到自身的独创性,并且能控制自己的思想,那么他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处境是思想的产物,这是每个严于律己、独善其身的人都明了的。如果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处境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能够积极地纠正性格上的缺陷,就能取得明显的进步、迅速摆脱外界对自己的操纵。
  因果报应
  心灵会主动接近自己向往的、喜爱的和畏惧的事物。它能够达到所渴望的高度,也可以陷入不洁的欲望,因此,一切外界境遇都是满足心灵需要的途径。
  每个思想的种子都留存在心里,渐渐地生长、结果,总有一天会付诸行动,并因此带来各种机会和处境。总而言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外界的环境能表现出内在的思想,不论是顺境、逆境,都有助于人们达到至善的人生境界。当人们收获自己努力的成果时,遭受的痛苦和幸福的深刻体验使他们领悟真知。
  人们一往无前地追求理想、抱负和思想(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或坚持不懈地前进),终将在世间有所收获。在这样的经历中,成长与调整的规律到处都在起作用。
  不是环境使然
  一个人深陷于贫困而不能自拔,往往不是时运不济或环境使然,而是心中不正当的观念和欲望导致的。心地淳厚的人不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突生邪念干起犯罪的勾当。犯罪的动机其实长久以来就隐藏在心中,一旦时机来临,那些平日蓄积的犯罪欲望就会倾泻而出。环境没法造就人们,只能使自我展现出来。人如果没有邪恶的动机,就不会自食恶果;同样,如果不修身养性,也无法体会纯净心灵的快乐。人是自身的主宰,是自身的创造者,是改变环境的人。
  人一降临人世,心灵就开始显现,而且在人生的初期,总结诸多事物。这些事物反映出人的本性,分清心灵的纯净与否、强健或是懦弱。
  人们得到的不是他们追求的东西,而是反映出自身的东西。人们的奇思妙想、远大的抱负时常遭受挫折,但深藏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欲望,无论是纯净还是污浊,却不停地生长着。“决定人生目标的决定性力量”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思想与行动是命运的看守者,他们可以使命运沦入悲惨的境地,也可能使自己成为自由的天使。他们使自我解放,让人变得高尚。人们并非靠期望、祈祷就能得到所企求的,只有努力争取才能有所收获。所以当期望、祈祷与思想、行动一致时才会实现目标。
  所谓的“奋力地与环境抗争”说明:人们时刻在与“结果”抗争,但却任心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生长蔓延。这种内心的“原因”可能以有意识的不良习惯显现,也可能以无意识的坏毛病显现。不论是哪一种,都空耗我们的努力,并使我们不停地补救。
  完善自我才能改善环境
  人们会主动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却没想到要完善自我,于是他们的环境仍然没有改变。那些勇敢接受命运考验的人,总是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即使人生唯一的目标就是获取财富,也必须准备付出很多。那么试想,成功的人生,又要准备作出多大的牺牲呢?
  先说一个可怜的穷人的故事:
  有一个潦倒落魄的人,他非常想使自己糟糕的现状有所改变,但在工作上却偷奸耍滑,应付了事。他认为自己的薪金太少,因此在工作上偷懒是应该的。这样的人并不了解改变处境的方法,他的懒惰和他自欺欺人的想法,使他非但无法摆脱贫穷,还会深陷于更深的困苦之中。
  再来看一个富翁的故事:
  一个富翁因为暴饮暴食而导致疾病缠身。他情愿花费巨额的金钱治病,却不肯放弃暴饮暴食的恶习。他既要满足自己对美食无穷无尽的欲望,又想要健康的身体。这样的人根本就得不到健康,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健康生活的最基本的原则。
  最后说一位老板的故事:
  有一位老板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税收,并且卑劣地通过克扣员工的薪金来积累财富。这种人根本没有资格拥有财富。当他一文不名、声名狼藉的时候,就只会抱怨时运不济,丝毫没有认识到他以前的所作所为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上面的三个例子,是要说明这样的道理:自身是造成今日所处环境的原因(虽然人们平时并没有意识到)。当一个人订立美好的目标时,却不断对自身的处境灰心丧气,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人们如果能以此为戒,明白思想的作用,外界环境就不会成为失败的借口了。
  善恶终有报
  人世复杂,瞬息万变,思想深植于心灵。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因此一个人的整个思想状况,很难让另一个人根据自己对世界的了解进行判断(虽然这个人对自己非常了解)。一个人可能坦诚地活着,却贫困潦倒,而另一个人可能某方面并不诚实,却十分富有。
  人们常常会认为“一个诚实的人常常落魄,而不诚实的人往往功成名就”。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见解,这往往是根据表面现象而得出的结论,这种看法的依据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粗浅的观念。事实上经过更深入的分析,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不诚实的人可能具有他人所没有的美德,诚实的人也可能有别人所没有的陋习。诚实的人因为美德而获得丰富的回报,同时也必须接受陋习给自己带来的恶果。不诚实的人同样也承受着自己的痛苦与快乐。
  人们往往因为虚荣心,就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因为美德而遭受苦难。然而一个人只有摒弃心里的杂念,并荡涤心灵的污点---戒色论坛,他才能认为自己遭受的苦难是美德的结果,而非恶行的报应。
  在通向至善境界的路途上,他必定会认识到,他的思想、言行奉行的信条,绝对是公正合理的,因此“善恶终有报”一点不错。认识到这点,他就能反省到往昔的无知和盲目,确信自己的人生最终能得到公正的回报,而过去的经验就成为成长的证明。
  内心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
  良好的思想和行为绝不会有坏的结果,同样,心存邪念、多行不义也绝对得不到好下场。这就是古话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们在耕耘、种植中早已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奉行这个准则,但是人们不知道这条法则在内心世界也适用(尽管它在我们身边屡试不爽),因此人们并没有遵循它。
  遭受苦难肯定是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的,它说明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内心的思想不协调,也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苦难唯一的益处就是使内心纯净,洗净我们内心不洁的念头。一个人达到至善的境界,苦难就将远远地离他而去。犹如金子炼净杂质之后,不用再去铸熔一样,一个至善得道之人不会再遭受苦难。
  遭受苦难是因为内心思想不协调,而幸福的人则往往内心思想和谐。这里所说的幸福,不是指是否拥有财富,而是内心宁静平和。贫苦,也不是那种物质财富的缺乏,而是指心灵矛盾的煎熬。有的人虽然腰缠万贯却丝毫不觉得幸福,而有的人生活清贫却非常幸福。只有善于使用财富的人才能富有而幸福。穷人整天埋怨命运,他的处境只会越发地雪上加霜。
  不幸有缺乏和过度这两个极端,它们都是反常的,是思绪混乱的结果。一个人只有快乐、健康、富足,才能说他生活在良好的状态中,快乐、健康、富足是内心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的结果。
  学会管理自己的思想
  一个人只有停止埋怨、开始寻求深藏于内心的真理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当他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思想时,就不会再因为自己的处境而怨天尤人,并且以坚定高尚的思想来指导自己、完善自我。他会把逆境作为进步的动力,作为发现自身无穷潜力的方法。
  秩序,而不是混乱,是世界运行的最重要的原则;正义,而不是邪恶,是生命的灵魂和本质;正直,而不是卑劣,是前进的精神力量。人们想要寻找到存在于宇宙间的真理,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在这里,他会明白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越深入,外界也会更深入地认识他。
  这是个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遍真理,只要人们认真地去反思和自我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验证。一个人如果努力地改变自己的思想,很快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思想并不是隐秘的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隐秘的,其实并非如此,思想会在平日的言行习惯中表现出来,因此习惯也就影响了处境:
  兽欲在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糜烂生活中尽显,时间长了难免使人落入贫穷和疾病缠身的境地。
  邪念在怠惰和混乱的恶习中体现出来,日子长了可能会使人落入逆境。
  害怕、疑虑与犹豫不决的思想,在懦弱、胆怯与优柔寡断的习惯中显露,时间久了使人落入失败、贫困与依靠他人的境地。
  懒惰的毛病在不干不净、不诚实的恶习中显现,时间久了使人沦入肮脏与一贫如洗的境地。
  不和善、爱报复的性格体现在爱指责别人和暴力的恶习中,时间久了会伤害与迫害他人。
  自私的性格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中显现,到时候难免落入悲惨的境地。
  好人的好结果
  与上述情形相反,心地善良的人日久天长会慢慢形成慈悲的胸怀,周围充满微笑和友爱的氛围。
  心思纯洁的人会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时间久了周围就会充满宁静和平的氛围。
  性格勇敢、自立与果断的人,日久天长会带来成功、富裕与自由的境遇。
  生气勃勃的人会渐渐养成整洁、勤奋的习惯,时间久了周围变得愉快和谐。
  心胸宽广的人会渐渐养成和蔼可亲的性情,时间会积累起威望。
  要学会爱他人、关心他人,这样就会渐渐养成无私的性情,时间久了会让人处于富有和充实的境遇。
  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境况
  存在于我们心中的不同的思想,无论善恶,都能影响人的品质与处境。人无法选择命运,思想却可以由自己决定,间接地又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