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人生思考》

_4 詹姆士·艾伦(美)
  在这里没有嘈杂的声音——没有亵渎,
  没有毫无价值和意义的闲谈
  有的仅仅是凿子、钢笔和繁忙画笔的歌唱,
  灵魂在醉人的张力中承载着
  最神圣的音乐。
  这里没有空乏的不幸,没有可怜的悲伤
  因为所有的日子和目标都被置于身后,
  因为时间被细致地累计
  这里是自我的完全舍弃
  以至于眼泪都变成了彩虹,升起
  这阳光明媚的大地是如此的美丽。
  当一个人从私欲中解脱出来,他的思想就不再为之局限,他便能自由地为人类工作。没有什么强过他远离渴望的心满意足,他本能地掌控着他所有的力量。他不为奖赏地集中全部精力无可挑剔地去完成他的职责,使所有的事情都得到正确的解决。
  充分领悟幸福的人,除了为获取知识而工作外,是不会被欲望驱使的。充满欲望的人需要被许以酬劳促其行动,就像个总想要玩具的小孩一样。但有知识的人生命充满力量和生气,在任何时候都能将他的能量释放在他需要完成的事情上。他是一个精神上足够强大的人,因为他放弃了对酬劳的牵挂,对于他,任何事都是美好的,他永远生活在满足和富足之中。这样,一个人便获得了新生,他的喜悦(这甜蜜的、永恒的、毫无缺陷的喜悦)完全依赖于那精密无缺的简单法则。
  这无限幸福的生活是一个终极目标,朝圣者向着它努力前行,回头浪子也朝着它展开旅程,想尽办法达到这种境界---戒色论坛。他必通过那感官的王国,使自己从那些复杂的欲望中抽身,简化并克服它们。在这条路上除了啜饮那内心的甘泉,他别无敌人。开始时,这条道路看似艰难,被欲望蒙蔽的他,无法意识到生活简单的构成,所有的法则都隐于他身后。然而当他净化了思想时,那些鲜明的生活法则便会展现在面前,并且一旦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些法则就会被领会和遵从,那时这路将变得平坦且从容。那里没有黑暗与无常,有的只是知识的明亮之光。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转而去考虑那些严格且精确的简单法则,那这法则将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找到那真实和幸福的生活。
  基本的法则根本无需多言。
  所有的生活都是相同的,尽管它的表现各有不同;所有的法则都是同一的,虽然它在非常多的地方都适用和有效。不会有一种法则适用于行动,另一种法则却适用于思想;也不会有一种法则适用于可见的物质,另一种法则适用于不可见的精神。一切法则都是同一的,就像适用于世界和精神的逻辑都是同一的一样。坚守法则的人,凭着世间的智慧,探求那事物运转的规律和法则,他们知道如何去避开那些他们生命中荒唐愚蠢的部分,那些招致灾祸、混乱社会和国家的部分。然而如果他们不相信那些来源于精神的同一法则,那么他们将蒙受无知和卤莽之苦。
  这就是一个人自我维持和赖以生存的法则,他只要遵从这法则,接受他的公正与仁慈,那么“他无须工作和吃喝”同样可以获得生存的必须。然而,人往往否认精神上的事情或者忽视法则的作用。虽然一个人为生计而奔波是绝对没错的,可一旦他逃避这法则,必然会在喧闹和希求中迷失方向。正确的做法是去寻求精神上的面包,不求奖赏地获得全部精神上的幸福。大多人会在精神的贫瘠中迷失方向,缺乏欢乐、知识与平和的精神食粮,陷于长久的痛苦与悲伤。
  无论你需要什么物质:食物、服装、家具或是其他的必需品,你都无需向店主企求,只要问清东西的价钱、然后付钱、占为己有就行了。你承认你的付出和收获绝对的平衡,你并不希求别的。同样正确的法则也适用于精神。如果你有精神上的需求——愉悦、坚信、平和或是别的什么——你可以通过给予同等的东西将他完全占有。你必须付出与它相称的价格,就像你要获得世间的物品必须付出一些物质上的东西一样,要获得精神上的东西也要付出一些精神上的交换物。在拥有那些精神上的东西之前,你必须放弃一些激情、欲望、空虚或放任。吝啬鬼紧攥着他的家私不愿为愉悦付出哪怕一分钱,那种占有欲使他根本没有任何可以让生活舒适的条件。即使他非常富有,他也无法逃脱那持续不断的欲望与不安适的生活。这个人不愿放弃他狂热的欲望,一再地接近那愤怒、无情、感官、自大、虚无和自我放任的边缘。这个精神上的守财奴只满足于瞬间的快感,他紧抱着那世间的财富,拒绝放弃,他没有任何精神的安适,始终处于持续不断的欲望和不安中。
  明智的人除了劳动和交换,既不企求也不偷取事物,这个世界以他的正直为荣。明智的人同样除了以其内在的劳作换取精神上的享受外,对精神上的东西既不企求也不偷取。整个宇宙都以他的正直为荣。
  世间存在着另一种法则,一个人以被雇佣的形式为另一个人工作,而他却总是期望获得更高的工资。如果在周末他拿到了一周的工资,那么他就会与老板争辩,要求给他更高的薪水。尽管他的要求没有适当的理由让人接受,但他仍然期望实现它,而他通常不仅得不到更高的薪水,还可能被解雇。然而,面对精神上那些仿佛不费力也不值得的事情时,他们既愚蠢又自私,对那些幸福——精神上的薪水,他的要求却从来不高。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从宇宙的法则中领会一些他认同的,并为之工作的东西。他不断地要求自己与那最高的法则——也就是宇宙的主宰相一致。他所付出的每一个思想和行动都会得到回报,所有艰辛的劳作都会得到相应的薪水。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在绝对的内心平和中永远的愉悦和满足,他知道无论他们收获什么(那些通常被人们称为好运或坏运的东西),都是他自己挣得的。伟大的法则从不欺瞒任何人应得的酬劳,也不会对那些整日咒骂和抱怨的人说:“朋友,相信我吧,我每天给你一便士如何?”
  再有,一个人如想获得更多的世间财富,他必须节俭、节约资金。当他积累了足够的资本时,就应把资金投入到他产业的分支机构。在明智地投入资本时,既不要畏首畏尾、紧攥着钱不放,也不要大大咧咧、粗心卤莽。他便因此增加了、丰富了他世间的经验和财富。那些游手好闲的挥霍者无法获得财富,他们往往浪费和狂躁成性。一个人要丰富他的精神世界,同样也要节俭、节约他的精神资源。他必须管住自己冲动的舌头,不要在那些无用的闲谈、徒然的争论和狂躁的脾气中耗费自己的精力。他将以此积累起小小的智慧作为他精神的资本,为了获得其他更好的东西他必须把这些资本投入世界,他投入的越多他就越富有。如此一个人才能丰富上天的智慧和财富。一个无法掌控自己思想、盲从于欲望和冲动的人,必是一个精神上的挥霍者,在神圣的事物中,他永远也不会变得富有。
  这是一条自然法则,如果我们想要爬上一座山的制高点,我们就必须爬上它对面的山,必须找到通往山顶的小路并依其前行。攀爬者不应因荆棘密布就放弃或后退,也不应因攀爬的疼痛就放弃实现他的目标,总之困难肯定会被解决。这法则同样也是精神上的。为了达到特定的精神的高度和智力的广度,他就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爬上对岸。他必须找到那条小径努力前行,经受时间的考验,战胜困难、诱惑和悲叹,最后置身于完美的精神高点,将世间的狂热、诱惑和悲伤统统踩在脚下,而那高贵无边的天堂之门就静静地在你的上方打开。
  如果一个人想要去一个遥远的城市,或是别的目的地,他必须要朝着那个方向行进,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立即到达,都需要付出必要的努力。如果他步行,他就要花费好大力气,但没有什么开销;如果他开车或乘火车,那么他将省很多力气,但他也必须付出相应的金钱。他到任何地方都要付出辛劳,这是无法避免的,这就是法则。精神上的事情也是如此。他要达到任何精神上的目标,诸如单纯、爱心、智慧、平和,他也必须朝着那个方向行进,到达那里也必须付出辛劳。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一下子就到达美丽的精神之城。他必须找出那条正确的路径,付出必要的努力,直到旅程的终点。
  这只是许多法则中的一个,或者说是世间唯一伟大法则的所有表现中的冰山一角,我们应当在我们的精神生活羽翼丰满之前尽量理解、应用和遵从它们,如此才能获得幸福。在我们的精神领域中,所有世俗的或物质的法则都被相当精确地应用着。正像那自然之物不过是精神实体的投影,世间的智慧也同样是他精神智慧的形象反映。我们从来未曾置疑过那些世俗世界简单的运行法则,它们只是默默遵从于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精神本是同样的明晰清澈。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从精神生活到世俗生活都遵循着这个法则从而明晰又精确。这时,你的内心将有一个人出现:他胸怀大志,他的悲痛终将被抚平,他的疑虑将少之又少。
  生活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毫不妥协的正义;它以不可征服的逻辑简单地运行着。法则永远支配着它,这法则的核心就是爱。不公正的徇私和反复无常的任性都背离了爱和法则。世界是至高公正的,它没有特别地偏袒谁,它给予每个人应得的报酬。一切都是有益的,因为一切都依照法则而行。因为依照法则而行,人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找到它人便欢欣鼓舞。主耶稣无尽的善行就包含了事物的法则,“一个好人无论生还是死,都不会与恶魔相遇。”耶稣自认为他的命运是美好的,他免除了迫害他的人的所有罪行。他宣称,“没有人把我的生命夺走,除非我自己倒下。”是他将自己置于他生命的尽头。
  他通过简化自己的生活,净化自己的思想,去理解那存在的朴素之美,感知那应用于一切事物中恒久不变的法则,了解那些处于自身和世界之上的思想和行为的动因——也就是了解是什么原因使他的思想摆脱了束缚,又诉之于行动。就是这些思考和行动,使他终身享受幸福。在浑然不觉时,他便谦卑地接受那所有行动合法的结果,除了安心顺从,他既不抱怨、恐惧,也不疑惑,在对美好法则的认知中,他享有完美的幸福。
  将生活的纱
  编织进所有属于我们的颜色,
  在命运的田野中
  播种,就能收获。
  如果我们播种就能收获,
  摆脱掉我们注定的悲伤
  唯一痛苦的法则就是爱,
  将伤口治愈。
  1
  幸福的结局
  那无人能阻碍
  并扭转其方向的法则就是这样
  它终将成为正确的标准;
  它的内心是爱,
  它的尽头是平和与无尽的甜美。
  遵从它吧。
  ——亚洲之光
  或许就是这样,你的重担终将卸下,
  错误终将于正确中自我消亡,
  你所有的安息日,
  都将与那永恒之光的安息相融!
  ——怀迪尔
  生活有许多幸福的结局,因为它是如此的高贵、纯洁和美丽。尽管现实世界存在着许多的罪恶、无知、痛苦和悲伤,但那里仍然充满着纯洁、知识、笑容、健康和快乐。纯净的思想和无私的行为总不会缺少快乐的结局,而且每一个结局都是幸福圆满的。
  舒适的家庭、成功的生活是一个幸福的结局;合适的工作和勤恳的劳动也是一个幸福的结局;拥有很多可信的朋友同样是一个幸福的结局。放弃那无谓的争吵,收回那无情的话语,朋友终究还是朋友,这一切都是一个幸福的结局。我们可能要用冗长而乏味的一生去找寻,在最后时刻让泪水归为喜悦,在阳光明媚中被唤醒,忘掉那罪恶痛苦的梦魇。在反复地找寻后,到达那天堂般的生活之路——那里有真正的幸福美满。
  那些依照我的指引找寻、发现并走上这条小径的人们,无须费力就能找到幸福,他的生活将充满幸福。那些拥有正确开始和过程的人无须希求、找寻幸福的结局;它们是生活中确定的、真实存在的东西。
  有一些终极的幸福仅仅属于物质世界,它们稍纵即逝。而有一些终极的幸福属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它们是永恒的,永远不会消失。那些交谊、快乐和物质上的舒适是甜蜜的,也是那么易变和飘渺。那些纯洁、智慧和对真理的认知则更为甜蜜,而它们是长久不变的。在物质世界里,无论他走到哪,世俗的欲望都会跟随着他,而不久他就会心生不满。如果他所有的精神都被这些欲望填充,并从中汲取他所有的幸福,那么他的精神最终将极度地空虚。而如果他试图成为一个精神上的极大丰富者,那么他的幸福之泉就永远也不会干涸,他的精神家园将带他享受人生所有的快乐。
  那永恒的幸福中的快乐,让他独立思考过去和将来的生活。这种状态中,在每一时刻,他的心灵都可以步入天堂、涅磐、伊甸园、圣城耶路撒冷、朱庇特的奥林匹斯山、上帝的瓦尔哈拉宫。他知道那生活终将归一,除了那些短暂易逝并终将消亡的名字外,那些伟大真实的东西也终将归一。他将置身于那无限的温柔所在。
  那些把心灵从贪婪、憎恨和阴暗的欲望中解脱出来的人,他那深沉静谧的幸福是如此的甜蜜;那些从不站在苦难与自私阴影下的人,他们以无限的同情和爱来回报这个世界。他们会从内心的深处发出这样的祝福:
  一切躁动都安静下来吧
  没有异议和分歧——这样的人找到了人间的至福,这幸福永远也不会被他人夺走,因为这是尽善尽美的生活,是内心无尽的平和,是完美的幸福结出的果实。
  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的事物,也无法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爱好,更不能让这个世界如我们所愿。但我们能改变自身内部的东西:我们的欲望、情感和思想,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爱好去适应别人,也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塑造我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与外部世界的人和物协调一致。我们无法消除这个世界中的骚乱,但我们能克服自身心灵上的烦恼。
  生活中的责任和艰辛需要我们的关注,但我们可以抛开所有的这些忧虑。四周虽然充满了噪音,我们依然能够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我们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但也能做到心如止水;身处激烈的冲突之中,但我们知道不变的是平静。这本书中的20篇短文,有些看上去在字面上毫不相关,但它们所表达的精神却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它超越这个世界的骚动,给读者指明了自我了解和征服自我的崇高境界,引导他们攀上天堂般平静的心灵顶点。
  詹姆士•艾伦
  1
  真正的幸福
  永远保持一种和蔼可亲的性格,只抱着那些纯粹而温雅的想法,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快乐幸福——这些令人羡慕的条件和美好的生活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特别是那些希望减轻这个世界痛苦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能让自己超然于粗俗、罪恶和烦恼之上,如果以为通过传播某种理论和教义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幸福,那他就深受其骗了。一个每天都生活在无情、罪恶或烦恼中的人,只会一天天地增加这个世界的痛苦;反之,如果一个人可以永远充满善意地生活,让幸福伴随着自己,他会一天天地增加这个世界的快乐,而这与任何宗教信仰所说的是否拥有是毫不相关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会如何友善、付出、爱和快乐,尽管他学识丰富,满腹经纶,内心也是极度空虚的,因为只有在追求友善、纯洁和幸福的过程中,才能学到深刻、真实和持久的生活真知。用一贯友善的行为面对外来的敌意,才能确实表现出一个人超然自若的心灵,也是他智慧的见证和拥有真理的证明。
  一个甜美快乐的心灵是经验和智慧结出的成熟果实,它向四周散发出看似无形但芳香浓郁的影响力,从而怡悦他人的心情,净化这个世界---戒色论坛。决定这样做的人,以及还没有开始做的人,如果他们决心生活得甜美幸福,成为一个真正有尊严的人,那么,就从今天开始吧。不要说你身处的环境阻碍了你,环境从不会去阻碍任何一个人,它们只会随时帮助你。所有发生在周围世界的事,你觉得它们让你失去了甜美平静的心情,实际上它们正是你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经历过这些事情并战胜它们,你才能够学习、成长和走向成熟。问题出在你自己的身上。
  完美的幸福是那种合理健康的精神状态。如果能够纯洁无私地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这种幸福。
  把善意送给
  所有活着的人们,
  让无情消逝,
  还有贪婪和仇恨,
  这样,你的生活会变得
  像柔风掠过。
  对你来说,这很难做到吗?那么,动荡和烦恼仍然会伴随你的左右。这需要你用信念、希望和决心来化解。在不久的将来,当你完成某件事情、体会到幸福的喜悦时,再放弃它吧。
  失望、烦躁、焦虑、抱怨、诅咒和不平,所有这些思想肿瘤和精神疾病,都是精神状态失常的表现,有这些症状的人需要好好地反省一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个世界上确实有许多的罪恶和不幸,所以才需要我们付出爱心和同情,而不是我们的痛苦——因为痛苦已经太多了。没错,这个世界需要的正是我们的欢乐和幸福,因为它们太少了。我们给予这个世界最好的东西莫过于美好的生活和高尚的品质,没有这些,所有其他的事物都是空虚的;只有这些才是最杰出、持久和真实的。我们绝不能轻言放弃,因为它包括了所有的快乐和幸福。
  不要再悲观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周围的坏事上,不要再一味地抱怨、反感他人身上丑恶的一面。开始把自己从所有的坏事和丑恶中解脱出来,展现自己平静的心态、纯洁的信仰和真诚的感化。如果你还有其他的真诚,就保持这份真诚;如果你想让这个世界脱离痛苦和罪恶,就要先把自己解放出来;如果你有幸福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就快乐地生活吧。只要你能够转变自己,你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任何事物。
  不要再叹惜和悲伤……
  不要总是拒绝,也不要一味向坏事喧嚷,
  多多赞颂美好的事物吧。
  如此一来,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行事,因为你意识到了自身的善良。
  2
  圣人
  永生不朽并不是一个为抚慰逝者而虚构的东西,它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它是一种清晰的思想状态,相比之下,肉体的感觉、骚动不安的心情、生活环境和琐事都转瞬即逝,因此都是些虚幻的事物。
  永生不朽并不属于时间的范畴,在时间的概念中你根本找不到它。它属于一种永恒的状态,就像时间随时随地都存在,永恒也是无处不在的。如果一个人决定超越自我,从不满和脆弱的形式中获得新生,他就可以找到永恒并立足其中。
  如果一个人沉迷于情感、欲望和日常生活琐事,并把这些情感、欲望和琐事看做自己的生活本质,他就不可能理解什么是永生不朽。这类人把自己所期望的东西误认为就是永生不朽,实际上不过是执着而已,确切地说,那是感情和事件在时间上的一种持续不断的延续。一个人为了追求刺激和满足自己的一时之欲,宁愿生存、钟情和依附于这些琐事之中,而不明白自己的思想状态是超然其上,独立其外的存在,那么他会渴望它们持续下去,并会竭力排斥那种自然的观念,简言之,他所沉溺的这些俗世的奢华和享乐,这些他认为和自己一刻也不可分离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弃他而去。
  执着是永恒的对立面,沉迷于这种执着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死亡。永恒的本质实际上正是变化与无常,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生死循环。
  肉体的死亡从来不会降临在一个圣人身上。在精神上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人们过着他们短暂狂热和意识破碎的生活,仍然沉迷于变化和死亡的状态。普通人都渴望他快乐友善的个性能够延续,死后却依旧是个普通人,只是开始另一种有头有尾的生活,没有对过去的记忆,也没有对未来的认识。
  圣人是那种已经脱离了现实事态的人,内心已经升华,达到那种固定不变的思想状态,而且不会受往事和情感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中包含了始终不断的各种事件。普通人一般都沉迷于这些事件中,而且被它们束缚,以至于弄不清楚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而圣人则行走于这些事件之外,并且静静地观察它们,在固定不变的位置上,他看到了生命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圣人不再把自己与情感和个性的起伏视为一体,或者把自己与按时间发展创造生命的外部变化视为一体,圣人不仅已经成为他自己命运的超然旁观者,也成为了人类与国家命运的旁观者。
  同时,普通人会被梦想束缚。他既不知道之前他是清醒的,也不知道之后也会是清醒的,他只是一个没有学识的梦想家,一无所有。圣人则如一个从梦中醒来的人,他知道他的梦想不是一个持久的现实,而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幻觉。他是有学问的人,知道执著和永恒的意义,并且能够完全控制自己。
  凡人生活在意识的时间和社会状态中,这种意识是有始有终的;而圣人生活在意识的宇宙和天堂状态中,那里没有起点和终点,只有永恒的现在。这样的人在任何变化的情况下都能保持镇定自若,肉体的死亡以任何方式都不会打断他所遵循的永恒思想。对这样的人,可以说“他从不会知道什么是死亡”,因为他已经跳出了死亡的潮流,确定自己站在真理的这一边。肉体、个性、国家和世界都会成为过去,但真理将保存下来,而且它的光辉不会随时间而暗淡。所以,圣人是那些超越了自我的人,是那些性格中不会再自寻压力的人,他已经训练自己在名家的帮助下,可以直接面对那些压力。如此以来,他们就能和所有事物的因果渊源协调一致。
  如果一个人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想去适应永恒不变的真理,他就会看到生命中永不褪色的真理的光彩,对他而言,生命的烦恼和狂热已经消失,疑虑和恐惧已经消除,死亡已经毫无意义了。
  3
  战胜自我
  提起“战胜自我”、“清除欲望”和“毁灭个性”这些术语,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些混淆和错误的想法。其中一些人(特别是那些倾向于理论的知识分子)把它看做是一种与生命和行为完全脱离的形而上学的理论,而另一些人则断定,它代表着所有生命、能量和行为的毁灭,企图把停滞和死亡理想化。这些错误和混淆的思想,确实来自于某些人的内心,所以只能够由这些人自己去清除。不过,如果我们按照另一种方法去说明这些思想的本质,对那些正在寻找真理的人来讲,清除它们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关于“战胜自我”或“毁灭自我”的学说本身是很简单的,实际上,它非常简单实用而且唾手可得,以至于一个五岁的小孩,由于他的心里还未被这种理论、神学体制和思辩哲学蒙上阴影,他可能比许多年长的人更能理解它,这些长者由于接受了复杂的理论,而失去了他们对简单而美丽的真理的把握能力。
  自我毁灭的目的在于:铲除和摧毁心灵中所有导致分歧、冲突、苦难、疾病和悲痛的要素。它并非意味着要毁坏所有美好、善良和追求平和的品质。比如说,一个人易受刺激或发怒,他努力地克服自私的倾向,把这种个性从身上剔除,并在行为上遵从耐心和友善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他所做的征服自我就是自我毁灭。每一个高尚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过这种自我毁灭的做法,尽管他在口头上会否认,但却会彻底地完成这种练习,根除各种自私的倾向,直到心中只留下神圣美好的品质,这时才能说他已经完成了个性(包括所有的个人元素)的毁灭,到达了真理的彼岸。
  我们要毁灭的“自我”包含如下10种毫无价值而且只会带来悲痛的元素:
  强烈的欲望
  仇恨
  贪婪
  放任自流
  自私自利
  空虚
  骄傲
  怀疑
  隐晦的信念
  错觉
  这些方面我们要全部地抛弃,最终完成这十种元素的毁灭,因为它们组成了我们肉体上的欲望。另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实施和保留以下这10种神圣的品质:
  心地纯洁
  耐心
  谦卑
  自我牺牲
  自信
  勇敢无畏
  学识
  明智
  同情心
  友爱
  这些品质组成了真理的基础,如果在生活中完全地拥有它们,我们就会成为真理的理解者和执行者,成为真理的化身。前面那十种元素的结合体就称为“自我”或者“个性”,而后面这十种品质的结合则会产生我们所说的“真理”,无私、大度和真正的“圣人”。
  可见,我们要毁灭的不是那些教给我们高尚、真实和不朽的品质,而只是毁灭那些卑劣、虚伪和易逝的东西。战胜自我并不是剥夺欢乐和幸福,而是通过让生活中充满快乐的品质,从而永远地拥有这些欢乐和幸福。我们要放弃的是享乐的欲望,不是放弃享乐本身;要破坏的是对快乐的渴望,也不是快乐本身;毁灭的是对爱和权力的自私的渴望和占有欲,而不是爱和权力本身。我们保存这些品质,用它把人们团结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这决不是把停滞和死亡理想化,而是催促人们把这些品质付诸自己最高尚的、持久和不朽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源自这十种要“毁灭”的全部或部分的元素,他只能白白消耗自己的精力,而不能保持自己的灵魂;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源自我们要“培养”的十种品质,他就可以真正明智地行事,也保持了自己的灵魂。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存在那十种“世俗”的元素,对精神上的真理不听不闻,他对自我放弃的学说不会有任何兴趣,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生命已经完全消失。但是,一个人的生活中如果充满“神圣”的十种品质,他会看到放弃自我学说中光荣和美好的方面,并认识到那是生命永恒的基础。他会看到,当人们理解和运用这些品质时,工业、商业、政府和世界上各行各业都会得到净化,我们的行为、目的和智慧会加强和增大而不是被毁灭,而且我们会脱离苦难和冲突。
  4
  诱惑之法
  我们的心灵在走向完美的过程中,会经历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肉体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满足于生活,也很满意自己的判断力,并不清楚什么是罪恶和神圣的遗产,总而言之,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自身精神上可能发生的变化。
  第二个阶段称为双重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的心灵逐渐在肉体和神圣的倾向之间摇摆,并且对两者的意识已经清醒。正是在这个阶段,诱惑力在心灵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斗争阶段,伴随着起起落落、罪过和忏悔,人们依旧喜欢也不愿意离开长期生活的满足状态,同时又期望精神状态的净化和完善,由于选择不确定,他们总是在持续不断地苦修着。
  在内心对神圣生命的迫切要求下,这个阶段最终变成了一种极度的痛苦,然后心灵被引导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称为“知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超越了罪恶和诱惑,进入了平静的时期。
  就像罪恶中的满足感一样,诱惑并不是一种持久的情形。大多数人认为,它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是心灵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至于人一生是否必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会意识到神圣和天堂般的平静,则完全取决于他的精神和智力发挥的潜力,取决于他寻求真理的热情和强度。
  尽管可以随时战胜伴随诱惑的痛苦,但只有知识才能最终战胜诱惑。这是一个半明半暗的条件。完全被教化的心灵可以抵抗所有的诱惑。当一个人完全理解诱惑的来源、本质和意义时,他就能够战胜诱惑,并且在长期的艰苦努力后得到平静。反之,如果他还是不学无术,沉迷于宗教仪式,一味地祈祷和阅读经文,最终还是不能达到平静。
  如果一个人打算去征服敌人,事先却不了解敌人的力量、战术和藏身之地,他不仅会失败得很不光彩,而且很快会被敌人控制。要想战胜他的敌人,他必须发现敌人的据点和藏身之处,也必须找出自己堡垒防卫上的漏洞,以防被敌人轻松地入侵。这些都需要不停的思考、时刻的警惕和长期严格的自我反省,而在被诱惑者的心里,这些都是一片空白,因为空虚和自私控制了他的心灵。这是圣徒们发起的圣战,肉体的放任经过长期的休眠,醒来后,每个心灵都参与了这场战争。
  如果人们不能取得胜利,这场战争就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因为他们的努力普遍是基于两种错觉:首先,所有的诱惑都来自外部;其次,因为他们善良,所以被诱惑。如果一个人被这两种错觉所束缚,他就不会取得任何进展;如果他摆脱了束缚,他就会迅速地走向胜利,并且会体验到精神上的快乐和平静。
  我们必须用两种透彻的真理来取代这两种错觉,这两种真理是:第一,所有的诱惑都来自内心;第二,一个人是由于内心的罪恶才会被诱惑。把上帝、魔鬼、邪恶的精神或者外部的事物看作是诱惑的源泉,这种思想必须从内心中驱逐出去。
  所有诱惑的来源和起因都是内心的欲望。如果净化或铲除了这些欲望,外部的事物和外来的强势绝对无力让心灵受到罪恶和诱惑的影响。外部的事物只是为诱惑提供了一种机会,而绝不是诱惑的起因,真正的原因是被诱惑者内心的欲望。如果这种起因存在于我们追求的对象中,所有的人都可能被诱惑,我们再也无法战胜诱惑,只能无助地忍受无尽的折磨。实际上,如果一个人能够束缚自己的欲望,他自己就掌握了治疗诱惑的方法,并且能够通过净化这些欲望、成功地抵抗所有的诱惑。一个人被诱惑,是由于他内心有着特定的欲望或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是邪恶的。这些欲望可能会长期沉睡于一个人的内心中,而这个人却认为它们已经被根除;当一个外来的对象突然出现时,沉睡的欲望就会被惊醒,并且立即渴望得到满足,这就是一个人被诱惑的状态。
  一个人内心的善意从来不会受到诱惑,因为善意可以把诱惑破坏。正是人们内心的罪恶被激发后才会被诱惑。一个人可能被诱惑的程度与他自身的邪恶精确地对应着。如果一个人净化了他的心灵,就能够不再被诱惑。因为当他内心里某种特定的不正当欲望被清除之后,原先引诱这种欲望的因素就无法再起作用,变得垂死而无力,因为内心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对它作出响应了。诚实的人不会被偷窃所诱惑,无论有多么合适的机会;食欲得到净化的人不会受到美酒佳肴的诱惑,尽管它们非常美味可口;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从不会受到愤怒、暴躁和复仇的诱惑,因为他内在的美德可以使他内心平静;欺骗和荒唐的诱惑对一个经过净化的心灵来说,就像没有意义的影子一样,起不到任何作用。
  诱惑可以显示出一个人在哪方面行为不端或者愚昧无知,这也是激励他走向更高的知识和纯洁境界的一种手段。如果没有诱惑,我们的内心就不能成长和强壮,就不会有智慧和真正的美德;可能只会有懒散和死亡,没有和睦美满的生活。如果我们理解并战胜了诱惑,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任何一个愿意把自己的自私和不纯洁的欲望抛到知识的烈火中的人,都可以达到这种完美的境界。因此,人们更应该坚持不懈地寻求真理,同时意识到自己正在受到诱惑,意识到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真理的含义,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那么,如果你受到诱惑,你应该知道你是被自己诱惑了。詹姆士•阿波索(耶稣基督选出传布福音的十二个门徒之一——译者注)说过:“这是因为对每个人来说,当他被自己的强烈欲望拖下水时,他就受到了诱惑。”你之所以被诱惑,是因为太依赖于内在的肉体欲望,不愿意失去它;因为你在生活中只是一个虚假的凡人,你缺乏所有真实的知识,一无所知,无所追求,只有短暂的满足感,不懂得真理和所有神圣的准则。你沉迷于这种凡人的自我,逐渐遭受到三种不同折磨的痛苦:欲望的折磨、满足感的折磨和懊悔的折磨。
  欲望和渴望的事物,
  你热心依附于阴影,沉迷于梦中;
  你培养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并且
  让这个世界到处都看不到远处的顶点,也听不到
  从远在因陀罗(主神,掌管雷雨——译者注)天空
  传来的甜美的空气呼吸声,
  说不出为他保留的真实生活的召唤,
  这种生活他已经错误地撇开过,
  冲突和欲望的增长引起了这个世界的战争,
  悲伤和贫困骗取了人们的感情和奔涌泪水,
  激情、妒忌、愤怒和憎恨逐渐增长,
  年复一年都是血迹斑斑的岁月
  和疯狂的红色足迹。
  在那个虚假的自我中,存在着所有苦难的种子,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所有的悲伤却成了现实。当你准备放弃这个自我时,当你打算当面揭开它所有的自私自利、污点和无知时,打算最大程度地承认它的黑暗时,你将会开始自我学习和自我控制你的生活,你会意识到自己内心的上帝。这上帝拥有神圣的本性,不追求满足,居住在一个持久快乐与和平的环境中,那里没有痛苦的折磨,诱惑也找不到立足之地。日复一日,你就会创建新的自我,内心神圣的品质越来越坚定。最终,当你能够对百万富翁说,“即使这个世界的巨富来了,在我看来也没什么。”这一刻也就到来了。
  5
  正直的人
  在每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这样的时期,即考验他对道德准则的信心和理解时期。当通过了最大程度的检验时,他的立场中就会有很高的道德观念。经过艰苦考验而产生的立场,决定了他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在生活中扮演一个追求真理的人,是否可以加入追求自由的队伍中,或者他仍然只能扮演一个苦工或听命于工头的雇员。
  这些经受考验的时期一般都会设想处事的方式,要么受到诱惑去做错事,继续享受舒适和繁荣;要么支持正确的理念,接受贫困和破落。这种考验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对受到诱惑的人,它似乎从表面上清楚地表明,如果他选择做错事,就可以保证在余生中享受物质生活的成功;如果他选择支持正确的观念,他将永远地被埋没。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这种令人震惊的前景下,会立刻感到恐惧并且妥协让步。选择正直的路线看上去会让他失去很好的机会,但如果他想证明自己的坚强足以承受诱惑的冲击,内心的诱惑者就会像日光天使一样在耳边低语:“考虑一下你的妻子和孩子吧,考虑一下那些依靠你的人吧,你忍心让他们受尽耻辱和饥饿吗?”
  能够成功地通过这个考验的人,必定足够坚强,拥有纯洁的心灵。一旦成功,他就会立刻进入一种更高的生活境界。通过精神之眼,他可以看到美好的事物,而那些看上去不可避免的贫困和破落也没有出现,迎来的却是更加持久的成功、平静的心情和安心的生活。如果没有通过这个考验,他就得不到期望的繁荣,他的心灵再也不会平静,良心也会不安。
  选择正义的人最终不可能失败,而做错事的人最终也绝不会成功,因为
  这是胜利总是属于正义的规律,
  最终没有人可以撇开或控制它。
  而且,由于正义处在事物的中心,而伟大的法律是慈善的,所以正直的人不会屈服于恐惧、失败、贫困、羞愧和耻辱。就像诗人对这部法律做出的更深层的评价:
  它的友爱在中心,而它的目标
  是和平与实现自愿的遵守。
  如果一个人害怕失去现在快乐和舒适的物质生活,拒绝接受内心的真理,他就会受到伤害、掠夺、蔑视和践踏,因为他首先已经被自己高贵的“自我”伤害、掠夺、蔑视和践踏了;但如果一个人有坚定的美德,正直无瑕,他就不会遭受这样的境况,因为他已经拒绝了内心胆小的“自我”,并且得到了真理的庇护。让一个人成为奴隶的不是鞭笞和铁链,实际上,正是他让自己成为了奴隶。
  诽谤、谴责和怨恨都不会影响一个正直的人,他也不会对此做出仇恨的反击,更用不着到处为自己辩护、证明自己的清白。只需要用他的清白和正直,就足以抵御所有针对他的仇恨的企图。他也决不会向黑暗势力屈服,他已经在内心抑制了这些势力;除此之外,他把所有事物邪恶的一面转变成善意的一面——他冲破了黑暗,带来了光明;他消除了仇恨,带来了友爱;他抛弃了耻辱,带来了尊敬。诽谤、妒忌和误解只会让他内心的真理宝石更加闪亮,只会使他高尚神圣的一生更加壮丽。
  当一个高尚的人接受严厉的考验时,他会感到高兴;当他得到机会,证明自己忠诚于他所赞成的高尚观念时,他会很感激;当他想着“神圣的机会到来了!真理胜利的一天到来了!尽管我失去了整个世界,为了正义也值得!”时,他会以善意对待邪恶,也会对做错事者表示同情。
  那些造谣中伤、背后诽谤的人,和那些做错事的人取得的成功,是表面的、暂时的,而正义的法律最终会获得胜利;正直的人的失败也是表面的、暂时的,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困难,他都不会被征服,任何一种武器也无法阻止他的成功。
  6
  辨别力
  人们的精神发展过程中有一项必需的优秀品质,我们称之为辨别力品质。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过程是非常痛苦缓慢的,而且极不确定,直到他具有了辨别是非的眼光。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这项用于试验、校对和搜索的能力,他就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不能辨别真假,无法区分虚伪和实质,很可能把虚假和真实相混淆,就像把内心中肉体本性的骚动误认为是真理精神的激励一样。
  一个缺乏判断力的人到了陌生的环境,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这样不免会产生许多混乱,也可能会遭受痛苦的跌跌撞撞。没有辨别能力,一个人在精神上就是盲目的,他的生活只是一种在黑暗和混乱中摸索的过程,往往不能区分罪恶和美德,分不清事实和真理,观念和原则相互矛盾,思想、事件、人和物之间都变得毫无联系。
  一个人的思想和生活应当从混乱中解脱出来。他应当准备去接受每一种心灵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困难,不可以在遇到麻烦和所谓的灾祸时,像许多人那样,不明不白地被困在疑惑不清、优柔寡断和半信半疑的圈套中。面对冲他而来的紧急情况,他应当增强自己的能力。但如果没有辨别力,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这种心理上的准备和力量的。而辨别力只能通过不断地激发和训练分析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提高。
  人的心灵就像肌肉一样,只有使用才能得到发展。头脑在某个给定的方向上经过刻苦的训练后,会在那个方向上发展智慧的容量和能量。不断地比较和分析别人的想法和意见,仅仅能发展和加强批判的能力。但辨别力远远要比批判能力强大,它是一种精神上的品质,通过它可以消除经常伴随着批判能力的残忍和自大。通过辨别力的美德,一个人可以看清事物的本质,无论他是否喜欢它们。
  辨别力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品质,只能通过精神上的方法,也就是通过质问、检查和分析一个人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才能得到发展。在批判能力和故障探测的能力应用于其他人的意见和行为时,不要毫不容情,而是必须要有所收敛;但在对待自己的主张和行为时,却不能有丝毫的手软。一个人必须时刻准备反省他自己的每一种观点、每一种思想和每一条行为,严格地有条不紊地检验它们,只有这样,消除混乱的辨别力才能得到发展。
  在一个人进行这种心理训练之前,他必须树立一种可教的精神。这并不是说他必须允许自己被别人牵着走,只是表明他必须准备服从任何他不希望坚持的珍贵想法。如果不能忍受洞察事件的原因,如果在调查激情的纯洁火焰前出现萎缩,那么,宣称“我是正确的”的人,以及拒绝追问自己是否正确的人,将继续跟随他的激情和偏激的路线走下去,这样就无法获得辨别力。如果那个人谦恭地自问:“我对了吗?”随后继续接受检验,并且通过他诚实的想法和对真理的热爱证明他的立场,那么他总是能够发现事实,并把它和虚假区分开来,他将获得具有无限价值的辨别力。
  如果一个人害怕透彻地分析自己的观点,害怕用批判的眼光质疑他的立场,那么在他获得辨别力之前,他必须发展自己精神上的勇气。
  一个人必须真诚无畏地面对自己,这样才能认识到真理的纯洁准则,才能看到所有真理的启迪之光。
  真理了解得越多,它的光芒就越亮,
  在经历检查和分析时才不会受到伤害。
  错误提出得越多,它就会变得越黑暗,
  在通向纯洁和透彻的思想时就无法生存。
  我们所说的“检验万物”
  就是要发现好的事物,抛弃邪恶的事物。
  懂得提问和思考的人才能学会辨别,
  懂得辨别的人才能发现永恒的真理。
  不去思考的后果就是混乱、痛苦和精神上的黑暗。
  和谐、幸福和真理的光芒永远伴随着深思熟虑。
  激情和偏见让人们盲目行事,以致无法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们最终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而释放了巴拉巴。(《圣经》所载一犹太死囚名,经祭司长等怂恿,民众要求赦免此人而处死耶稣。——译者注)
  7
  信仰,行为的基础
  在明智的教义中,信仰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它在所有的宗教派别中扮演着很突出的角色。根据耶稣的说法,一种特定的信仰对于拯救和重生是必需的。佛教中明确地指出,正确的信仰是第一位的,在迈向真理的道路中至关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信仰,他就没有正确的行为,就不能学会如何正确地管理和引导自己,不能领会最简单的真理的入门知识。
  伟大的导师所说的信仰,并不是指任何特定的学校、哲学或宗教中的信仰,而是由“决定某个人一生的思想境界”所组成的信仰。因此,信仰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方都决定了另外一方。
  信仰是行为的基础,按这样的说法,支配心灵和思想的信仰会在生活中得到体现。每一个人的处事、思想和生活都与他内心最深处的信仰精确地保持一致,这正是统治思想的规律的本质所在。对任何人来讲,都绝不可能同时信仰两种对立的情形。比方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信仰公正与不公正,仇恨和友爱,和平和冲突,自我和真理。每个人都会信仰一种思想或与它对立的思想,但绝不会同时信仰两者。每个人日常的行为都表明了他信仰的本质。一个人信仰正义,他就会把正义作为一种永恒的、坚贞不破的行为准则,绝不会因正义的愤慨而过分冲动;在不平等的生活环境中,他也不会产生愤世嫉俗和悲观厌世的思想;在经历考验和困难时,他会保持平静和无忧无虑的心态。他不可能以其他的方式去处事,因为他信仰正义是统治的力量,因此,一切所谓的不公平对他来说都是短暂和虚幻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频繁地被朋友的不公正行为所激怒,并且总是说自己被别人恶劣地对待,或者抱怨周围的世界缺乏正义,并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态度中表现出来,那他一定是信仰不公正。无论他如何为自己的信仰辩解,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相信混乱统治着这个世界,结果会导致他生活在痛苦和不安中,并做出错误的行为。
  此外,如果一个人信仰友爱,相信爱心的永恒和力量,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会对爱坚定不移,从不背离友爱的态度,无论对敌人还是朋友都会同样地献出友爱;一个人如果只会诽谤和谴责别人,以轻蔑的态度对待他人,或者对他人总是不以为然,他信仰的就不是友爱,而是憎恨。对信仰友爱的人来说,他所有的行为,无论在言语还是在字面上,都会表现出他对友爱的颂扬。
  和平的信仰者会因他和平的行为而众所周知。他决不会去参与斗争。如果受到他人的攻击,他不会想着去报复,因为他已经看到和平天使的力量,不会再向斗争的魔鬼表示敬意。而那些挑起冲突的人,爱好争论的人,以及那些对任何挑衅都仓促应战的人,他们信仰的是斗争,这是与信仰和平截然不同的。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