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做女人要像希拉里

_3 李智诚(韩)
希拉里的第三个秘诀是将自己的梦想设计得更加完美。
回顾希拉里从耶鲁法学院毕业后走过的历程,冥冥中,就像是有一只上帝之手在指引着她。因为,她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获得了成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她率领克林顿竞选团队,先后在四届阿肯色州州长竞选和连续两届美国总统的竞选中大获全胜。
这是连美国最高水平的竞选专家们也未曾突破的纪录。众所周知,希拉里是以母亲、妻子、州长夫人、律师、五家企业的理事、十个以上市民团体的高级职员的身份活跃在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付出超负荷的劳动才获得了这样的成功。一句话,希拉里将似乎不可能的梦想变为现实。
如果有人问希拉里其中有什么秘诀,她会坦然地拿出自己的座右铭——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计划本身就是失败的。同时,我们可以把计划和梦想理解为同义词。
首先,希拉里在制订出完美的计划上倾注了所有的努力。比如,她在进入卫尔斯利女大后大约过了六周就开始制订将来当选总统后的国策改革线路图,过了四年她才完成了该项设计。其间,她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接受分析所有的反馈信息,对线路图反复进行修改和补充。
希拉里在大学的时候只设计了一项改革图吗?答案是否定的。她不仅设计了改革图,而且还制订了当选"首位美国女总统"所必要的所有计划。设计这样一项梦想的完美蓝图,花了她数十年的时光。
一旦设计完成,这些计划就变成了完整的行动指南。在希拉里实现梦想的艰难历程中,她从未因前进道路上的屏障而苦恼,只要打开既定的指南,里面就包含着已经设计好的所有战略和应对方案。对希拉里来说,实现梦想反而成了世界上最容易实现的一件事情。
敢于为梦想付出代价
希拉里的第四个秘诀是敢于为梦想付出代价。
如果单从一个侧面看,希拉里的人生是不断收获的人生,她的人生充满着辉煌的成就。但是,如果从宏观上来看,她的人生却是不断地失去的人生,她的人生充满着辛酸的放弃。
第三部分 第34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8)
希拉里完全可以在出生和成长的家乡——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被朋友们推崇着度过幸福快乐的大学生活。但那是随波逐流的人生,并不是追求梦想的人生。因此,她大胆地放弃前者,考入人生地不熟的东部名校卫尔斯利女大。
到了卫尔斯利以后,她也完全可以顺从现代社会的规则,在教授们的关怀下过着安逸的生活。但是,她认为胸怀美国女总统梦想的人绝不能那样生活。因此,她最终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她向落后于时代的规则挑战,开展了废除和修改各种陈规陋习的活动。从此,她与校方之间经常要进行令她备感吃力的"拔河"比赛。
在耶鲁法学院时代,她经常为争取贫困家庭儿童的合法权益而奔波,这需要花费很多的个人时间;从耶鲁毕业后,她又放弃了可以在华盛顿和纽约等大都市获得很高薪水的律师职业,选择了不足全美百分之一人口的阿肯色州的律师职务。
在阿肯色州,她也完全可以过着州长夫人的豪华生活,但她却为无偿法律咨询处、儿童保护基金、以10岁以上儿童为对象的州立学校、面向贫民的无偿律师组织委员会等团体的工作不懈地努力。
希拉里的这种人生态度,直至她成为第一夫人,以及当选为参议员以后也丝毫没有改变。她总是放弃安逸的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奔波。为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自己全部人生的代价。结果,她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希拉里。世间没有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曾经束缚她手脚的三位导师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学校里表现非常优秀的人,走上社会以后却过着再平凡不过的日子;而上学时非常一般的人,步入社会以后却成为很多人羡慕的人物。我对这种逆转现象感到十分好奇,并曾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遇到什么样的朋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导师,其实,导师并不是星球大战中的尤达(Yoda)那样近似虚幻的人物。哪怕对你的决定有一点点帮助的人便是导师。当你做出某项决定时,从父母、老师、前辈或朋友那里得到某些帮助,他们就是你的导师。
第三部分 第35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9)
导师有好的和不好的两种。
好的导师可以看到你的将来。好的导师首先应该信任你,相信你身上具有极大的潜能,并在实际行动上支持你。不好的导师,只看到你的过去和现在。他不信任你,认为你不如他,并且在内心中轻视你。
假如,你要抛弃当前看来很不错的大学学业或工作,转当一名画家。这时一边鼓励你,并送给你绘画颜料作为礼物的,便是好的导师;如果一边冷嘲热讽一边说你精神不正常的,就是不好的导师了。
希拉里也曾经遇到过好的导师和不好的导师。当希拉里遇到不好的导师的时候,她的人生非常坎坷艰难。而当她离开不好的导师,遇到好的导师的时候,她的人生道路便变得十分顺畅。
让我们通过希拉里的人生,看看什么才是好的导师和不好的导师,怎样才能遇到好的导师,从好的导师身上应当重点学习什么东西。
考入卫尔斯利女大以前,希拉里被三名不好的导师所包围,他们是休·罗德姆、保罗·卡尔什和顿·兹恩斯。
最宠爱她的父亲休·罗德姆
说休·罗德姆是个坏导师,恐怕很多人会很费解,难道还有比休·罗德姆更爱希拉里的人吗?休·罗德姆是最早发现希拉里才能的人,并且为了发掘她的这种才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为了将希拉里培养成"能够支配男人的女人",他甚至对她进行了系统性的培训。
假如希拉里的人生中没有休·罗德姆,那么,就不可能出现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希拉里。但是,如果希拉里在自己的人生中不能摆脱休·罗德姆的影响,那么,希拉里也绝对不可能成为今天的女中豪杰。
作为导师,休·罗德姆的第一个缺点,就是他未能让希拉里发掘真实的自我。
就像大多数父亲一样,休·罗德姆想把女儿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模式进行培养。比如,他不能容忍天生就没有体育天赋的希拉里,每逢星期天,他都将希拉里领到公园里进行超量的体育运动。在他看来,全美英俊的男人都是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因此,要征服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运动素质。
第三部分 第36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10)
然而,这对希拉里来说简直是场苦役。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她拼命奔跑,但总是适得其反。休·罗德姆对希拉里进行的很多教育都属于这种形式。
希拉里本来就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是,当付出再多的努力仍然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的时候,当她不得不接受这种现实的时候,希拉里感到的是一种巨大的痛苦。而且,这么做无意识中使希拉里的内心产生了自卑感,反而起到限制希拉里能力的不良作用。实际上,希拉里在父亲的影响下未能发挥自己100%的能力。
休·罗德姆的第二个缺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希拉里。
当着女儿的面,他就报纸上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求年幼的女儿相信他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比如,当民主党的约翰·肯尼迪战胜尼克松当选为总统的时候,他没有任何依据,仅凭自己不喜欢民主党为理由,妄下结论称肯尼迪一手制造了非法选举。他不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女儿,而且硬是让当时不满13岁的希拉里加入收集民主党"非法"选举证据的自愿团里。为此,希拉里经常要出入因犯罪率高而闻名的危险地区收集资料。
事与愿违的是,他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希拉里逐渐变成一个傲慢的人。按照休·罗德姆"父亲是最明白的人"的思考方式,希拉里逐渐也产生了"我是最明白的人"的思考方式。
"真是个饭桶!那是布鲁克林(美国纽约市西南部的一区)朵兹斯队的别名。"
"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真是无可救药。"
"我比你聪明得多了,所以你得听我的话!"
10多岁的时候,希拉里经常跟小朋友们这样说话。其背后便隐藏着"我是最聪明的人"的思考方式。
休·罗德姆的第三个缺点是他没有真正相信女儿的潜能。
休·罗德姆当然相信女儿的潜力,他也相信女儿将来要当美国女总统。但是,当女儿真正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时候,他却表示反对。当女儿要考入东部著名的卫尔斯利女子大学时,他却不以为然,当女儿向他哭诉学习辛苦的时候,他却让女儿马上卷起铺盖回家。
第三部分 第37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11)
如果休·罗德姆真正相信女儿的潜力,他是绝不会这样做的。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支持女儿跑到远离家乡1600多千米以外的地方去上大学的父亲不会很多。但是,如果我们不算上休·罗德姆是希拉里的父亲这一事实,就会明白他为什么对此不满。
然而,在卫尔斯利女大开始完全独立的宿舍生活时,当希拉里向家人哭诉学习辛苦,要想回家时,照通常的情况,父亲应该鼓励女儿"绝对不能后退,一定要坚持下去",但这回他却一反常态,说:"大学嘛,念也可以,不念也无妨,干脆回家得了。"这足以证明他并不真正相信女儿的潜能。也就是说,休·罗德姆和一般的男人完全一样,他绝不会认可比自己更优秀的女人。
假如,希拉里不是女儿是儿子,休·罗德姆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不管离家是1600千米还是多远,他都会拼命让儿子考入东部的名校。如果儿子说无法承受学习压力要回家,他会回答"为学习累死也值"。
通常男人总是视女人低自己一等,多数男人都是这样。也许作为女人,这让人无法理解,但事实上的确如此。从这样的男人身上能得到什么好的教诲呢?只能是他指导得越多,女人就变得越自卑。
希拉里父亲休·罗德姆所表现出的不好的指导,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特点:
●并不鼓励希拉里勇敢地活出自我,而是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模式强行塑造希拉里的人生之路;
●自己的意见不容置疑,并强迫希拉里接受自己的观点;
●尽管他认可希拉里的潜能,但却并不完全相信女儿的能力。
这样的特点在另外两位导师保罗·卡尔什和顿·兹恩斯身上也同样存在。
第一个发现她的老师保罗·卡尔什
希拉里高中时期的历史老师保罗·卡尔什在自以为是的性格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休·罗德姆,他认为,只有自己相信的才是真理,只有自己的世界观才是对的,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
保罗·卡尔什是最早发现希拉里才能的一位教师。当然,其他教师也了解希拉里是与众不同的学生,但都没有像保罗·卡尔什那样看得分明。其他教师只把希拉里当作很多优秀学生中的一个,而保罗·卡尔什认为希拉里具有世界上任何优秀的学生都无法具有的特殊的潜力。
第三部分 第38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12)
但遗憾的是保罗·卡尔什只是发现了希拉里的才能,他并没有挖掘希拉里的潜能。相反,他还以能向希拉里这样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强行传授自己的思想为荣。
影响希拉里价值观的顿·兹恩斯
顿·兹恩斯是一个具有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人。他开辟了被称为"人生大学"的教育课程,专门对帕克利兹地区10多岁的孩子们进行教育。
"人生大学"的课程里包括抽象艺术、二战后出生的、服饰奇特、行为怪僻的后现代主义诗人的诗作欣赏,柏拉图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与生活在贫民窟的黑人青少年的对话以及参加黑人人权运动演讲会等内容,在1960年的美国,对中产阶级出身的希拉里来说,这无疑是颇有新意的教育内容。
希拉里在"人生大学"里的确学到了很多东西。在那里,她学到了在学校和家庭里学不到的,但是必须学习的知识。假如没有"人生大学",希拉里恐怕很难摆脱对平凡生活有些帮助,但对成长为领导人却丝毫没有好处的美国中产阶级式的思考方式。在帕克利兹,希拉里比任何人都用功学习人生哲学的课程,并第一次真正体验到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革命性转变。
比起保罗·卡尔什,顿·兹恩斯更深层次地挖掘了希拉里的潜力。他将希拉里作为自己最有才能的学生,并想把自己的一切知识传授给希拉里。为了"独占"希拉里,他甚至不惜与保罗·卡尔什进行激烈的争斗。他无法容忍保罗·卡尔什利用教师的职位,向他的弟子灌输与自己观点相反的思想。
尽管他的这些教育是在具有一定品位和知识的氛围中进行的,但顿·兹恩斯的教育也是有局限性的。他对希拉里所进行的教育的焦点,并不是开发希拉里的潜能,而是传递顿·兹恩斯式的思想。因此,对于向什么方向、如何开发希拉里的潜力,他也并不能提出更好的意见。而且,顿·兹恩斯想连根拔掉保罗·卡尔什对希拉里的影响,其结果是,他的教育无意中也成了"顿·兹恩斯是最正确的"方式。
第三部分 第39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13)
差2%的人生
10多岁时,希拉里曾有过休·罗德姆、保罗·卡尔什和顿·兹恩斯三名导师。然而,他们的教诲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希拉里的人生。希拉里总是处在距离自己应有的人生还差2%的阶段。不管付出多么大的努力,她的前景总是不能豁然开朗。她总是不能获得第一名,不能战胜男同学,学生会主席的竞选也以失败告终。究竟原因何在?
与世上的女人一样,从本质上希拉里具有,成为雄鹰的可能。也就是说,10多岁时,希拉里的梦想应该是冲破大地的束缚,飞向天空,而不是思考如何在地面比别人跑得更快一些。
休·罗德姆、保罗·卡尔什和顿·兹恩斯这三名男人对希拉里的教育,恰恰是后者。因为他们自身过的不是雄鹰的人生,而是燕雀的人生,所以,他们必然选择后者的人生方式对希拉里进行教育。
他们三个人既不是带领美国社会的领导人,也不是对地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如果严格地用社会的尺子衡量,这三个人都是社会上的平凡之辈,他们并没有引导希拉里的能力。
但是对一个10多岁的少女来说,又怎么可以不接受具有绝对权威性的父亲、老师都认为是正确的人生指导呢?希拉里忠实地顺从了三个人的教导。但是,想象一下雄鹰落在地上参加赛跑的情景吧。无论怎么努力,雄鹰只能败下阵来。小秃鹫希拉里没能在天上飞翔,而是参加了地面上的赛跑,所以她最终失败了!
这并不意味着这三个人是坏人。休·罗德姆是只知道自己家族的称职的好父亲,保罗·卡尔什是充满热情的难得的好老师,而顿·兹恩斯则是具有开放性思维方式的好人。
他们三个人都十分关爱希拉里,而且三个人对希拉里的爱又那样一致。虽然希拉里过了20岁以后,他们已经无法从精神上对她起到导师的作用,但是他们一辈子都给予希拉里无限的惦记、珍惜和关爱。希拉里也是一生都非常尊敬这三个人。
通过以上三个人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能力不足或盲目的宠爱会带来多么糟糕的负面影响。你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导师呢?他们又是否都有以下的共同点呢?
第三部分 第40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14)
1他们都是男人。
2由于环境的因素,他们自然而然与你形成了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简单地说,这种关系并不是你自愿选择的。
3他们对学生给予盲目的关爱,但是,因为他们的关爱是以很深的爱作为基础的,所以对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他们的思想其实并不开放。他们急于向学生灌输自己的价值观,他们的教导中往往带有强制性的因素。
5不停地唠叨。
6即使自己不一定有多么了不起,也一定要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高大的形象。
改变她人生的女人——与玛丽恩·赖特·阿德曼相遇
一天,究竟是哪一天,准确的日期已经无法核实,希拉里冷静地回顾了自己的过去。她感到有一种无形的东西束缚着自己的手脚。临近高中毕业时,希拉里下定决心摆脱三名不好的导师的影响,开始行动。她最终逃出帕克利兹飞往卫尔斯利女子大学。
从那以后,她终于彻底摆脱了这三个男人的影响。她从精神上获得了自由,彻底结束了过去流汗奔波的人生,开始了在无限晴空中展翅翱翔的新生活。
与三名不好的导师诀别后,希拉里便遇到了好的导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玛丽恩·赖特·阿德曼和杰奎琳·肯尼迪两人。她们有以下共同特点:
●她们都是女人;
●由于教学生的强烈愿望才形成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给学生爱的同时,注重于向学生传递人生的智慧;
●大度而包容,从不强求学生学习什么东西,而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向学生讲述自己的人生体会;
●虽然她们已经取得非凡的成就,但在学生面前说话时,却丝毫不会刻意表现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玛丽恩·赖特·阿德曼(MarionWrightEdelman)是密西西比州的第一位黑人律师。她是女性选民联盟代表会的演讲人,是全国黑人地位提高协会(NAACP)下属"法律保护及教育基金"的经营人,也是儿童定期教育节目——领先节目(Headstartprogram)的创建人。人们赞扬她是一位为提高民权运动可以献出自己生命的女人。
第三部分 第41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15)
希拉里非常崇拜玛丽恩·赖特·阿德曼,自己也想仿效她的人生,后来希拉里果真也走上了和玛丽恩·赖特·阿德曼相同的人生之路。希拉里成为阿肯色州第一位活跃在司法界的女律师,代表阿肯色州在女性选民联盟发表演说,为儿童保护基金会工作,同时她又是LSC委员长。人们送她"儿童和贫民的代言人"的美誉。
传记作家格尔·希伊(GailSheehy)说:"希拉里将选择玛丽恩·赖特·阿德曼作为自己导师的问题看得与克林顿结婚一样重要。"实际上希拉里自己也是这么说的。她说:"与玛丽恩·赖特·阿德曼共事,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
玛丽恩·赖特·阿德曼是第一个亲自教导希拉里雄鹰般人生的女人。女强人很多,但是直接以自己的人生教育你如何做女强人的人却不多见。玛丽恩·赖特·阿德曼恰恰是这样的一个人。
玛丽恩·赖特·阿德曼从不按别人的意志行事,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因此,不管别人怎么看,她只会按照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毫不动摇地前进。
玛丽恩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信念有效地传达给世界,而且她也懂得如何战胜阻碍自己前进的人——特别是坏男人的方法。她是一个懂得将人们团结起来,并把它逐渐发展壮大,直到将之发展成全国性规模的女人。
所有这些都是希拉里热切盼望得到的东西。假如希拉里没有将玛丽恩·赖特·阿德曼作为自己的导师,那么,她的人生就不会有后来的转折点。最多她就是一个聪明的女律师,这是希拉里自己后来也承认的。
希拉里是在耶鲁法学院念一年级的时候认识阿德曼的。其过程很有意思,当时并没有别人介绍,希拉里是在读《时代周刊》时认识阿德曼的,她无意中发现了阿德曼发表的文章,她眼睛一亮,立刻明白这个人就是她所找的人。希拉里毫不迟疑,从那一刻起,她便义无反顾地投向了那位日后对她人生产生极大影响的导师。
希拉里参加了阿德曼的演讲会,当演讲结束后,她立即跑到阿德曼的身边热情地做自我介绍,并要求阿德曼做自己的导师。
第三部分 第42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16)
希拉里很聪明地告诉阿德曼,她说临近放假,假期自己能否在她创立的团体工作?希拉里的这番话中包含的意思是:"我知道您很忙,我丝毫不想打扰您或做有害于您的事情。只是想通过做一些有助于您的事情,在过程中学习您的为人。"
当然,当时对阿德曼来说,希拉里是一个令她讨厌的人,她只不过是无数阿德曼追星族当中的一个。阿德曼的回答当然是"不行",但她没有直接说"不行",而是婉转地拒绝道:"你可以在我手下一边干活儿一边学习我的人生,但是我无法给你支付薪水。"
听到阿德曼的拒绝,希拉里眼前顿时一片发黑。她要利用假期挣到下学期的学费,她虽然获得了奖学金和学费贷款,但是距离全额的学费还差很多……
希拉里不得不打消了自己的主意,然后四处活动。幸亏她可以从"法学弟子民权研究委员会"得到资助。她第二次找到了阿德曼,她说:"对我来说比挣钱更重要的是跟您学习,我一定要跟着您学习。"希拉里诚恳的态度感动了阿德曼,她最终答应收她为自己的学生。从阿德曼对希拉里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能遇到一位好的导师是多么的重要。阿德曼从根本上改变了希拉里的人生。
后来,出生于明尼苏达州,在卡特政府任副总统的参议院议员韦尔特·门德尔组织了一场听证会,目的是调查流动农业人口的生活和劳动条件,阿德曼便派希拉里去调查这些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和健康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希拉里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农业劳动者的恶劣生活环境。
在此后举行的听证会上,希拉里作为参议院委员会的主要证人身份列席了会议。在亲身体验中,希拉里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了在政界行使影响力的方法。而她的更大收获是,她从一个怀有朴素的愿望的人,迅速成长为心怀火热信念的女人。
遇到阿德曼以前,早在卫尔斯利女子大学时期,希拉里就曾经暗下决心,一生要为妇女和儿童等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事。然而,这样的愿望谁都可能有,关键是行动。在遇到阿德曼以前,希拉里没做过什么能帮助社会上弱者,而又特别值得一提的事。也就是说,当时的希拉里还只是停留在朴素的愿望阶段。
第三部分 第43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17)
阿德曼准确地把握住希拉里的弱点,为了使她的劣势转变为优势,阿德曼将她派到了第一现场。其实,像希拉里这样聪慧无比的人更适合坐在办公室,综合分析现场人员带来的第一手资料,并把这些资料提炼成更具有专业性、更有价值的高级材料。而且,希拉里也更能做好办公室的工作。
阿德曼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假如阿德曼是一个不好的导师,她会安排希拉里做最适合她做的工作,那就是让她坐在办公室里做案头工作。但是,阿德曼毕竟是一位好导师,她要培养希拉里。她要培养希拉里成为能够容纳社会痛楚的胸怀大志的人。阿德曼将希拉里派到了第一现场,而希拉里也没有辜负阿德曼的期望。
结束现场的研究返回耶鲁法学院的时候,希拉里的心中燃起了一股要当美国儿童代言人的信念。她便着手集中研究法律对儿童的影响这一课题,还在阿德曼的指导下写出了该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论文。
她的论文内容包括:"应当废除在儿童没有资格享受法律权利的假定条件下产生的所谓'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取而代之应当确立'儿童市民'的新法律概念;儿童市民应当享有根据宪法适用于成人的法律程序上的一切权利"等革命性主张。
希拉里的论文受到耶鲁法律学院教授J卡茨(JKatz)的赞扬,他称希拉里是"最先涉及儿童问题的法学家之一"。著名的历史学家加里·威利斯(GaryWillis)评价道:"过去的20年里,在比较活跃的实践性学者中,希拉里是最耀眼、最值得关注的人物。"因为这篇论文,希拉里成了儿童人权领域的领军人物,成了全国著名人士。
希拉里为伸张儿童的人权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力量。她一边处理律师行的业务,一边为提高贫民子女权益积极开展无偿法律咨询活动。当她怀孕8个月的时候,还亲自从阿肯色州飞往纽约,为争取阿肯色儿童医院的债券A级起到决定性作用。她还亲手创办了后来被称为"阿肯色州儿童和家庭拥护者"的团体,并为儿童募集捐款。
第三部分 第44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18)
如果当初希拉里没有把阿德曼做自己的导师;如果阿德曼没把希拉里派往贫苦农业劳动者的家庭,这些事情绝对不会发生。通过阿德曼的教导,希拉里迅速成长为儿童权利的代言人。并以此为契机成为全国性的人物,距离她首位美国女总统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希拉里敬佩的女人——杰奎琳·肯尼迪
希拉里在自己的自传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从刚刚懂事的时候起就钦佩和尊敬杰奎琳·肯尼迪。"能让世界上杰出的女人希拉里用"钦佩"和"尊敬"这样的词汇赞美一个人,杰奎琳可算是唯一的一位。究竟杰奎琳·肯尼迪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希拉里那样地尊敬和感叹,而杰奎琳对希拉里又给予了哪些方面的教诲呢?
杰奎琳出生于一个富豪家庭。婴幼儿时期,她就被围在侍女们中间。她从小就接受了骑马等上流阶层家庭的私人教育。甚至小杰奎琳的生日宴都被当作新闻登在报端,她家的富裕程度可见一斑。
但是,好景不长,杰奎琳的家庭开始走向没落,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她的父母又离异了。意想不到的种种打击使杰奎琳否定现实,陷入幻想的世界。她自认为是公主,每天晚上做梦有人把自己劫持到巨大的豪宅。当然,"劫持"她的人是白马王子。
杰奎琳非常渴望自己所做的梦变为现实。据说,每天早晨她故意提前一个小时走出家门,一直到上课时间,到处寻找前一天晚上梦中见到的那所豪宅。也许是因为那时她对梦境的热切盼望,才让她在日后真的住进了豪宅。
高中毕业后杰奎琳便考入著名的瓦萨女子大学。她下决心绝对不当家庭主妇。以今天的观念来看,她的这种誓言有些可笑。但是,在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社会里,一个女人竟敢有这样的决心,还是很有些冲击性的。因为,当时美国年轻女性心目中的理想还是做一个"好主妇"。实际上当时被评为最进步的女性教育机关的瓦萨女大、卫尔斯利女大等著名女子大学,都以培养"好妻子"或"好主妇"为目标。
第三部分 第45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19)
按照今天的观点评价当年的杰奎琳,假如21世纪的女大学生的理想是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单位,杰奎琳当时的决心就好比是"我绝对不选择什么好的公司,我要自己成立一个好的公司"。
在获得《时尚》(vogue)杂志举办的以全国女大学生为对象的表演大会第一名后,杰奎琳以令人羡慕的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了。令人诧异的是,她甩掉了对自己绝对痴心的男朋友,前往加拿大。
杰奎琳甩掉的男人,就像希拉里当年踢开的大卫·鲁珀特一样,是众多女孩子追求的偶像式男友。他高大,英俊,又很有钱。杰奎琳的母亲一眼就相中了他。但是,他不是杰奎琳渴望遇到的男人。他只不过是个贵族,而不是白马王子。
一天晚上,杰奎琳在送这个男人去机场的路上,突然拔下订婚戒指,一句话不说,将戒指放入他的背心上兜里。然后冷冷地转回身,两人的关系就此告终。不久之后,杰奎琳认识了比自己大12岁,名字叫约翰·F肯尼迪(JohnFitzgeraldKennedy)的36岁男人。
认识肯尼迪以后,杰奎琳对肯尼迪却显得漠不关心,甚至有些冷淡。她十分巧妙而又有意识地和他保持距离。
对王子中的王子——肯尼迪来说,像杰奎琳这样的女人还是第一次遇到。肯尼迪在美国可以数得上是第一流王子,肯尼迪还从来没见过以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的女人。无论是美女还是才女都为得不到自己的欢心而耿耿于怀,现在有人竟然这么冷待自己……
何况杰奎琳从来不太打扮自己,这与那些在发型、化妆和服装方面恨不得把自己打扮成芭比娃娃的其他女人相比,杰奎琳有些过于朴实,甚至显得有些寒碜。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肯尼迪在不知不觉中被她吸引住了。
在吸引肯尼迪的战略获得成功以后,杰奎琳开始正式向王子展开进攻。她向肯尼迪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而做了他的个人秘书。表面上她给了肯尼迪所有的东西,实际上,她什么都没给他。
第三部分 第46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20)
每天杰奎琳在肯尼迪的办公室里上班,独自完成难度极高的资料编辑,而且还翻译了肯尼迪需要的各种外文书籍,并主动处理了运营办公室所需要的各种复杂的事情。同时,她还亲自替肯尼迪为他的客人准备午餐。不管肯尼迪到哪儿,她都拎着他的文件包紧随其后。每当有政治性晚餐时,她都会与肯尼迪一同前往。
但是,她却屡屡拒绝肯尼迪的约会。并且还与一些条件不亚于肯尼迪,既有名气,又很富有的英俊男人交往,故意将自己在这些男人中间的场面展示给肯尼迪看。当肯尼迪向她求婚的时候,她的反应更让人意外。她对肯尼迪的求婚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根本就不跟肯尼迪打招呼,突然去欧洲旅游,而且一去就是四周。把肯尼迪一个人丢在美国,让他独自尝尽了被抛弃的苦涩。
敢采用这种方式玩弄肯尼迪的,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人。杰奎琳越是耍弄他,肯尼迪就越想抓住她。让当时美国最优秀的男人肯尼迪成为自己丈夫的那天晚上,杰奎琳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将参议院最有希望的男人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一开始,游戏的主动权就始终掌握在杰奎琳的手中。战争英雄、美男子、美国屈指可数的富翁之子、现任参议院议员的肯尼迪,完全被一个外貌平庸、家境贫困、一身上下没有什么显赫事物的女人——杰奎琳所折服。
为了征服肯尼迪,杰奎琳所采用的战略,可分为下列七个阶段:
1将自己装扮成紫牛,引起王子的注意力;
2在王子的记忆中留下自己特殊的才能;
3看似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王子;
4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给他,同时隐约地暗示他,让王子明确意识到随时可能被抛弃;
5让王子的心里产生再犹豫可能会失去这个女人的恐惧感,于是向自己求婚;
6对求婚表现出漠不关心或拒绝其求婚,将他彻底拖进挫败的深渊;
7在王子向她伸出求救之手时,最终做了王子的新妇。
第三部分 第47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21)
杰奎琳所展示的抓住王子的七步战略,后来被希拉里学会并且忠实地运用于自己的实践当中。但凡独身女性,即使不会运用抓住王子的战略,至少要了解操纵王子的要领。现如今,虽然女性的地位已经大大得到提高,但在很多时候,这个社会仍然被男性主导,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的认可,就必须掌握操纵王子的智慧。
只会卖力气做好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这个世界上很多女人,尽管她们的能力非常出众,只因不会操纵男人,最后连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业绩也被力量型的男人所占有,连一次像样的反抗都没有,就知道自己躲在角落里伤心地流泪,难道这样的事情还少吗?要不想无意中受伤害,那么,必须学会和掌握操纵男人,特别是应当学会操纵力量型"王子"的方法。
杰奎琳在操纵王子方面充分展示了她的天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前法国总统戴高乐见到杰奎琳以后,完全被她的魅力所折服,甚至羞羞答答,显得很不自然。一位传记作家将戴高乐的这种表现描写成"他在杰奎琳面前两腿发软,行为都不自在"。
不光是戴高乐,杰奎琳将世界著名作家、前法国文化部部长官安德烈(AndréMalraux,19011976)和法国具有代表性的"王子"们轻而易举地压下去了。法国的"王子"们为杰奎琳的目光环顾不到自己身上而着急,甚至将能够与她对话当作世界上至高无上的光荣。
幸亏有了杰奎琳,肯尼迪才能从被称为世界上最挑剔的政治家之一的戴高乐那里得到了一个年轻稚嫩的总统最需要的政治上的支持。
对此,《时代周刊》报道称:"自光芒四射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抵达ORLY机场的时刻起,她成了比总统更重要的人物。"肯尼迪本人也在有540多名人参加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演讲时说:"我是这次陪同杰奎琳·肯尼迪来法国旅游的一个男人。"公开表示对她的赞美和尊敬。
当时前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也是一样。赫鲁晓夫曾经在联合国发表演讲时,突然脱下鞋子击打讲台,这样的一个人,在杰奎琳面前也变成了一只乖猫。
第三部分 第48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22)
为了讨杰奎琳欢心,赫鲁晓夫紧靠在杰奎琳身边,滔滔不绝地与她谈笑风生。当时的场面向全世界实况转播,给全世界的观众们带去新鲜的视觉冲击。
曾经公然对肯尼迪表示不满的印度首相尼赫鲁见到杰奎琳后,居然也改变了自己对肯尼迪的态度。始终以态度冷淡而著称的尼赫鲁恳切地邀请杰奎琳访问印度,而且毫不犹豫地挽起杰奎琳的胳膊,甚至还教她瑜伽。
究竟杰奎琳用什么办法打下"王子"们的气势,使他们变成对自己那么温顺的崇拜者呢?
肯定不是靠外貌。我曾经将杰奎琳的照片分别给10名男人看过,凡是看过她照片的人一致评价,从容貌上看,她绝对算不上漂亮的。她能够以相对平凡的外貌折服那些王子们,并且对他们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吗?何况他们都是随时能看到全世界任何美女的世界各国首相和元首?绝对不可能。她绝对不是以貌取胜的。何况杰奎琳是从来都不刻意打扮自己,而且衣着也是很随意的。再怎么想,王子们都绝对不可能是单纯地被杰奎琳的外貌所迷倒的。
她也不是凭借美国第一夫人的身份去征服世界各国领导人的,这在杰奎琳以前未曾有过,杰奎琳以后也不会再有。就是希拉里也未能达到杰奎琳的程度。
杰奎琳也不是借肯尼迪的光。当时,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就像前面提到的戴高乐、赫鲁晓夫和尼赫鲁等人都认为,肯尼迪能当上总统,只是他的运气好。因此,肯尼迪当时颇为改善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关系而苦恼。
杰奎琳纯粹是靠自己的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国的"王子"们。被杰奎琳所迷倒的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不知不觉地按照杰奎琳的想法而行动,结果杰奎琳就改变了世界。
更有意思的是,从那时候起英国的女人们纷纷效仿杰奎琳。当然,在那以前美国的女人们已经对杰奎琳表现出狂热的追捧。但是,她们的狂热是针对杰奎琳的身份,而不是对杰奎琳本身。
发现杰奎琳的世界性影响以后,美国的女人们瞬间就着迷于杰奎琳本身。她们开始模仿杰奎琳,像她一样说话、着装、读书和运动。并且像她一样,要成为能够调动男人的女人,并以此作为她们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这样,杰奎琳成为影响男人的女人,并因此改变了美国。即,她通过影响组织内部的"王子"们,改变了组织本身。
第三部分 第49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23)
或许,杰奎琳可能拥有很多只属于她自己的魅力。但她却一辈子彻底固守神秘主义策略,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份能够揭示她真面目的资料。但是,只要追溯她的足迹,便能够发现可以归纳为只属于她自己魅力的两条脉络。
杰奎琳对希拉里进行引导,也不出这两条主要脉络。不论什么样的女人,只要努力,就不难获得杰奎琳式的魅力。
深不可测的智慧美
杰奎琳的第一个魅力是深不可测的智慧美。
希拉里成了第一夫人,而且也成了杰奎琳的朋友。她去拜访杰奎琳的公寓,并和她一起吃饭,而且她还到杰奎琳的别墅,一起在海上游泳。每次跟杰奎琳在一起,希拉里都从杰奎琳身上发现值得她学习的东西。她也确实从杰奎琳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给她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杰奎琳对书的感情。
杰奎琳是典型的书迷。她对书的痴迷程度,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连同样是书迷,同时又是普利策奖获得者——她的丈夫肯尼迪也惊叹:"无法理解她为什么那么喜欢书。"
杰奎琳博览群书,不管什么书她都看得非常认真。但她特别喜欢看诗集或有关艺术的书籍和历史书籍。
杰奎琳曾认真研习和实践了本书的后半部分将要介绍的"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读书法"。年轻时,她曾经完全沉醉于哲学古典的海洋之中。
随着地位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杰奎琳看书变得更加刻苦,并通过读书不断提高自己。这样的结果使得她能够避免大部分第一夫人所经历的,即离开白宫的同时便被人遗忘的命运。她离开白宫以后,反而变得更有名,变成一个更具有影响力的女人。
杰奎琳对希拉里的第一个指导是让她"做一个读很多很多书的女人"。她并没有直接对希拉里说"要读很多的书",而是让希拉里自己领悟到此中真谛。她邀请希拉里到自己的公寓和别墅里来,在那里希拉里通过观察终于认识到,杰奎琳这个女人是如何能够成为一代传奇人物的,其中的奥秘就是书。
第三部分 第50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24)
杰奎琳的公寓和别墅里装满了各种书籍。桌子上和桌子下、沙发和椅子旁,到处都堆满了书。整个公寓就是一个巨大的书斋,别墅则可称得上是一座图书馆。
从年轻时候起,杰奎琳就以超乎常人的兴致聚精会神地读书,并且从中得到后来能够压倒世界性王子们的力量。
美国著名的基督教神学者莱因霍尔德(ReinholdNiebuhr,18921971)支持了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J·F肯尼迪。他对肯尼迪的公开支持,影响了占美国国民大多数的基督教人士,使他们产生了"且撇开宗教不谈,肯尼迪的确是一个优秀的总统候选人"的印象。这件事在肯尼迪成为美国第一位天主教总统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然而,莱因霍尔德在一开始并不支持肯尼迪。他改变这种态度,是在见到了杰奎琳以后,发现了杰奎琳的智慧美以后,他才改变了自己的立场。他曾经这样说:
"杰奎琳在社会学和神学上表现出的智慧感动了我。我被杰奎琳感动了以后,便下决心支持她的丈夫。"
戴高乐也是在见识杰奎琳的智慧后,对她表示出了由衷的感叹和羡慕,并最终被她俘虏。他说:
"杰奎琳女士对法国历史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法国本土的妇女们。她并不介入政治,但又给自己的丈夫赋予艺术和文学支持者的名声。自从认识杰奎琳以后,我对美国更加信任了。"
赫鲁晓夫也发表了同样的感受。他说:
"杰奎琳甚至在一些细微的对话中,都能表现出自己智慧的光芒。"
杰奎琳非凡的智慧当然要归功于她的博览群书。
许多女人认为,男人只喜欢年轻貌美的女人。因此,她们拼尽全力,只是为了将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一些。诚然,男人是喜欢美女。但是,男人真的喜欢没有头脑的女人吗?不会的。越是英俊的男人就越不喜欢没有智慧的女人。因为他们十分清楚,没有智慧的女人只能毁掉男人的人生。
许多优秀的男人下意识里都会有这样一根弦儿:与其选择漂亮美人,不如选择一个贤惠而聪颖的女人为妻。而且最终不选择美人,而是找智慧型女人结婚成家的优秀男人还真不占少数。话说回来,如果他们不具有这种直感,或不靠这种直感,他们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男人。
第三部分 第51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25)
我向身边20多岁的女性讲述这种现象的时候,很多人半信半疑。于是,我给她们展示了很多各界高层的男性与夫人的合影,以及附有夫人简历的采访报道。看过采访报道以后,她们不得不相信,优秀男性的夫人们中,有很多聪慧过人的人,但鲜有漂亮的女人。
优秀的男人大多是读书狂。在我们国家也能看到这种现象,政界、文化界以及财经界的领军人物都是疯狂读书的男人。平均下来一年读200~300本书的人不在少数。要做影响这样优秀男人的夫人,应当更加刻苦读书,要读更多的书。
真正的风度源于自信
杰奎琳第二个闪光的魅力是自信心。
她的自信心在时尚风度上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杰奎琳得到了欧洲设计大师们的高度评价,他们称杰奎琳创造了"美国从未有过的时尚趣味",她创造了"杰奎琳风度"。杰奎琳风度所追求的不是华丽而是朴素。杰奎琳是第一个穿着平民女性的无袖连衣裙出席以艳丽的妆容及晚礼服为传统服装的上流社会晚宴的人。陪同肯尼迪访问法国时,她就身着朴素的服装出现在过于华丽甚至显得有些傲慢的巴黎上流社会的时尚宴会上。
她的这种装束很可能会遭到不懂品位和款式的无知女人的非难,也很可能造成国际性影响。但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杰奎琳恰恰受到了高度的评价。因为她以发自内心的真正的自信心折服了出席晚会的人们,完全把握住了他们的心理。
到了晚宴现场,杰奎琳总是抬起下颚挺直腰板,姿态端庄而高雅地款款穿过会场的中心。接着她就端坐在晚宴正中央的位置上,面带连国王都不敢靠近的庄重而又神秘的微笑,坚守着自己的座位。她的目光从来不会闪烁移动,也从来不随意向别人打招呼。如果有人先向她打招呼,她才会以郑重的神态回礼。如果没有真正的自信心,这是绝对做不到的。
杰奎琳的战略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有意穿着朴素的衣服出现在满堂毫无个性、一味地追求奢华的女性宴会上;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