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说话的艺术全集

_4 林语堂 (当代)
  听了这话,文帝所有的疑虑都没了,并立即下令赦免了周勃。
  可以想象,倘若没有人在此二人大难临头的时候站出来为他们辩白,讲明事实真相,分析得入情入理,他们二人能免去大难吗?言语的威力是何其大呀!
  拙劣的说辩者,其一大特点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人家一句就能说明白的,他十句百句都说不清。高明的说辩者则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别人十句百句都说不清的问题,他能一语道破,三言两语就说中要害,点到实质。
  我们在进行说服时,只要充分掌握了事实,了解了相关情况,就要抓住要害,开门见山,一语中的,剔除那些无谓的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说服成功。
第十一章 与人开玩笑时的说话分寸(1)
更新时间2010-7-28 13:45:03 字数:3428
 开玩笑不是恶语低俗
  适当地开个玩笑,能让别人快乐,也让自己显得更有魅力。但是开玩笑要运用幽默的语言,有技巧地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艺术,这就要求在开玩笑时要注意语言必须纯洁、文雅。太庸俗、太低级下流的笑话不仅使语言环境充满丑恶的气味,也是对听者的一种侮辱,更有损于你在同事中的形象。
  所以在开玩笑时,要注意多说些健康的有哲理意义的言辞,摒弃那些庸俗、肉麻的话题。
  一提到“肉麻”二字,人们往往联想到“性”。性是个敏感的话题,又是一个人们感兴趣的话题。革命导师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曾指出过这样一个事实:“性爱,特别是在近800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的轴心。”近年来,我国的文学作品、影视艺术涉及性的,更是不胜枚举。退一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性也是一个躲不开的话题。就连2000多年前的孔老夫子都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然而由于“性”的特殊敏感性,大多数人对此讳莫如深。谈性的时候,小心为好,慎重为佳,时机、对象、分寸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不然就会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尤其在新婚闹洞房时,对性的话题要点到为止,一旦踏入性的雷区,不仅让人觉得肉麻,还会使后果不堪设想。
  我国古人讲的四大喜事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洞房花烛夜”是众所皆知的人生一大喜,不但新人眉飞色舞,亲戚朋友也是笑逐颜开,人们在祝贺送礼之外,总是喜欢和新人开玩笑。不少人最开心的玩笑,就是带有性色彩的玩笑。老一辈人留下了“新婚三天无大小”的习俗,长幼、亲朋、男女之别被打破了,再加上喝几杯酒壮胆,嘴就没了遮拦,不由自主,污言秽语如下水道堵了一样直往上冒。
  有一个人,在为新人祝贺时说:“在你们‘性’生活开始的时候,我要为你们献上一首诗。”马上有人插科打诨说:“是新生活,不是性生活。”那位还趾高气扬地说:“我普通话说得不好,‘新’和‘性’不分,不过,只要大家‘知我意’就行!”
  他献上那诗的内容更是老妪喝粥—无耻(齿)下流,肉麻之至,羞得一对新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此时,新郎的弟弟气不过,骂了声“放屁”,抡起了拳头。若不是人们及时拉开,一定会酿成大祸。类似的玩笑就太过分了,应马上送进“回收站”里去,开这样玩笑的人也应自省。尊重新人的人格是开有性色彩玩笑的前提,不伤大雅,如果点到为止,往往还能增添一番情趣。比如一群小姐妹去看结婚不久的好友,临别时新郎新娘一再挽留多坐一会儿,其中一位女孩说:“挺晚的了,别耽误你们休息。”说得其他小姐妹哄堂大笑,打着闹着冲出了新人的家。新郎新娘不但不会反感,还会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涌上心头。
  健康、风趣的幽默自然受大家欢迎,也易让人接受。正如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同样,法国作家雷格威更断言,幽默是比握手更进步的大文明。然而,生活中除了我们前面所提污秽、令人肉麻的玩笑外,那些低级粗俗的幽默也不可取。例如:一个陪客突然放了一个屁,他自己也红了脸,但立刻想法子去掩饰,就连续用手磨皮椅发出声音。而另一位客人却接着说:“还是第一声比较像。”像这类低级庸俗的话也算是幽默吗?所以,在幽默过程中我们应尽量避免不洁和不雅的内容和形式出现。
  开玩笑要适度得体
  在生活中,适度、得体地开个玩笑,可以使周围的人松弛自在,并能营造出适于交际的轻松活跃的气氛,这也是具有幽默感的人更受欢迎的原因。如果玩笑无度,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更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位男士的女同事穿着一身漂亮的新衣服来上班,他幽默地说道:“今天准备出嫁?”这其实是一种夸赞,只不过话说得委婉一点,调侃一点。
  然而,他的这位女同事却是个神经质的泼妇。
  她闻听此言,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你骂人!难道我离婚了,难道我丈夫不在了?”接着又来了一大串的谩骂。
  这位男士万万没有想到,他的颇为得意的幽默竟被人家当成是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得到的竟是如此难堪的结局。他百口难辩,只好道歉了事。每当提及此事他都苦笑不已,因为那位女同事因此而到处说他是个“二百五”。
  为了达到开玩笑的目的,又不致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事先做一下说明是值得借鉴的。
  日本人在开玩笑前很紧张,所以他们在开玩笑前要先打个招呼—以下是个笑话,然后才讲笑话,也许我们觉得这一点儿也不好笑,但日本人却会说,这“穿靴戴帽”是很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对方才有心理准备,不会把玩笑和严肃的话题混淆,免得造成工作上的误会;如果玩笑和对方有关,打个招呼能避免伤害到对方。日本人不仅说笑话要预告,就是要对某件事提出尖锐的批评时也要先讲一句:“我有句难听话要说。”讲完后还要再加一句:“这话虽然刺耳,但是请你不要往心里去。”这就是日本人,很多人共同的价值认识,在这里要按照特殊的游戏规则才能通行于他们的社会生活之中。
  幽默口才应当是阳春白雪,不宜任意挥霍。下面叙述在运用幽默口才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朋友陪客时忌和朋友开玩笑
  人家已有共同的话题,已经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你突然介入与之开玩笑,转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断人家的话题,破坏谈话的雅兴,朋友会认为你扫他的面子。
  2.和非血缘关系的异性单独相处时忌开玩笑
  哪怕是开正经的玩笑,也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会引起旁人的猜测非议。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然,在一定场合也不能拘谨别扭。
  异性之间的幽默更要做到张弛有度,那些所谓的“荤段子”不但不能拉近异性之间的距离,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格调,使对方认为你低俗难耐。
  3.和残疾人开玩笑要注意避讳
  人人都怕别人用自己的短处开玩笑,残疾人尤其如此。俗话说:不要当着和尚骂秃子,瞎子面前不谈灯光。
  要知道人是没有完美无缺的,他人的缺陷和不足绝不是你拿来玩笑的材料。这种笑话会严重地伤害到对方,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4.不要总和同事开玩笑
  开玩笑要掌握尺度,不要大大咧咧地总是开玩笑。这样时间久了,在同事面前就显得不够庄重,同事们也不会尊重你;在领导面前,你会显得不够成熟,不够踏实,领导也不会信任你,因而不会对你委以重任。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
  5.不要以为捉弄他人也是开玩笑
  捉弄别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会让人认为你是恶意的,而且事后也很难解释,它绝不在开玩笑的范畴之内。轻者会伤及你和同事之间的感情,重者会危及你的“饭碗”。记住“群居守口”这句话吧,不要祸从口出,否则你后悔晚矣!
  6.莫板着脸开玩笑
  到了幽默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幽默大师自己不笑,却能把你逗得前仰后合。然而在生活中我们都不是幽默大师,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你就不要板着面孔和人家开玩笑,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7.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了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8.避人忌讳
  忌讳是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生理缺陷等,对某些事或举动有所忌讳。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忌讳。所以,开玩笑时一定要小心避之。
  9.行为要适度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之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但必须要适当,否则会酿成恶果。
  有一对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开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摆弄鸟枪,对准妻子说:“不许动,一动我就打死你。”说着真的扣动了扳机,结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伤。可见,开玩笑千万不能过度。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利用幽默的形式专讲刻薄话,既伤人又伤己,他们专门去打击别人的自尊心,毫不在乎地讲出对方所“耿耿于怀”的话。例如,有关别人的命运,他们所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关他们双亲在社会上的地位或者他们的职业等,都成为一些人的谈资。
  这个世上本来就有很多不幸的人,一生下来之后,即背负了身体上不利的条件。而更值得同情的是,他们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并非自己心甘情愿的。因而,凡是有怜悯之心的人,都不应该以他们身体上的缺陷为话题。事实上,这也是与人交往时,必须注意的一种礼节!
第十一章 与人开玩笑时的说话分寸(2)
更新时间2010-7-28 13:45:37 字数:4310
 然而,还有人毫不介意地使用那种伤人的言词。当着别人面说那种伤人感情的话,这是非常不人道的。例如,有些人常常使用一些刻薄的言语,如“货底”、“嫁不出去的老处女”、“睁眼瞎子”、“拖油瓶”、“滥货”、“杂种”、“后娘”、“拖累人的废物”、“精神薄弱儿”、“坏胚子”等字眼。
  假如你有心肝的话,将不难察觉到这些字眼是极为伤人的,是非人道而残酷的。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被如此称呼时,心里将有何感觉呢?这个问题实在是有深思的必要。
  开玩笑要因人而异
  人们由于性别、年龄、经历的不同,就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例如有人性格开朗,有人性格内向;有人是多血质,有人是抑郁质;有人爱好玩乐,有人爱好学习。这些都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开玩笑时如果不注意对方的性格,也容易出问题。
  百人百姓百脾气。有些人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时,不了解对方脾气、性格、爱好等就随意行动,有时也会冒犯人。比如,有的人是小心眼,如果你说话不注意,就会惹人家不高兴。有的人是急性子,说话讲究干脆,可你却在那里唆,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他就会反感,以为你不相信他而生气,有的人把自己的脸面看得很重,自尊心太强,任何时候别人都冒犯不得。他们只喜欢好听的,不喜欢有人说他们的缺点,一旦有人揭他们的伤疤,就像捅了他们的“马蜂窝”,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和你大闹起来,与你为敌。
  有一位干部很清高,自认为水平高,常常吹自己没有不认识的字,而且常常纠正别人。可是有一天,小孔发现他也读错了一个字,就当场指出来,开玩笑:“自称是大文豪的人,居然也念了白字!”大家哄堂大笑,这位干部的脸也像一块红布,讷讷地说不出话来。但他用憎恨的目光白了小孔一眼,从此不再搭理小孔。
  就这样小孔把他得罪了。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小孔让他当众出了丑,他就觉得受不了。
  人们的心情常常有起伏变化,喜怒哀乐、有暗有明。当心情好的时候,交往成功的希望就大得多。因为在这时候,人们的心情好,兴致高,接受和包容各种意见的心理也健全和博大得多。哪怕是刺激性较强的言行,也能容忍,不去计较,不会造成不良后果。可是,当人们的心情不好,心事重重,十分烦躁时,他们对于外界信息的接受就会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对于那些反面的信息就会持排斥反感的态度,而每一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都处于某一心境之中。
  这样,在交往中,首先应当对对方所处的心境有所了解,有所体谅,并由此出发来选择话题,决定讲话内容以及所采取的表达方式等,这样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某学校在分配住房中,一位青年教师“谎报军情”,本来没有登记,填表时却写上已登记,结果取得了分房排队的资格。
  到分房子的时候,排在他后边的人揭穿了他,使得他当场被宣布取消了分房资格。
  当天,这件事情就传开了,很多人都知道了。这天晚上,这位青年教师的一位同事遇到他,关切地问了一句:“听说你这次分房,遇到了点儿麻烦?”
  要说,这句问话也够得上“委婉”了,字句中还略带诙谐,因为并没有直接说出“作弊”之类的话,而只是说“麻烦”什么的。可无论如何,这样的问话毫无疑问是有害而无利的,只能使对方陷入尴尬甚至痛苦的境地,并由此而不悦、上火、生气。
  因此,哪壶不开提哪壶是极不明智的,尽管你的出发点可能并不坏,但是绝对不会有好的效果的。
  像遇到上边那种情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说点别的什么,甚至于什么也别说,点个头、打个招呼也就可以了。
  性格不同,决定开玩笑的内容、方式和情境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对于性格开朗的人来说,玩笑即使过火,他也能够接受,大不了一笑置之,可一旦碰上交往对象性格封闭,非常在意他人说话的用心,这时你采取如下做法,无疑是非常明智的:控制自己,不图一时痛快,随随便便开玩笑。另外我们也知道,性格开朗的人有时也会碰到烦心事,而性格内向的人有时也会“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分别遇到这两种情况,对前者就不可以再说玩笑话,免得惹他变脸;而对后者,恰如其分地开个小玩笑,相信他也会笑脸相对的。
  最后,我们来一同确认一下,跟哪些对象交往时,不要随随便便开玩笑:
  (1)不跟长辈或晚辈开男女情事方面的玩笑;
  (2)跟普通的异性朋友单独相处时,不要随便开玩笑;
  (3)在残疾人跟前,开玩笑一定要注意避讳;
  (4)朋友跟别人谈正事时,切不要开朋友的玩笑。
  开玩笑要符合场合
  一般来讲,严肃、静穆的场合,言谈要庄重,不能开玩笑。而在喜庆的场合,则要注意自己所开的玩笑能否给喜庆的环境增添喜悦的气氛。如果因为你的玩笑,而使人扫兴就不好了。工作时间不宜开玩笑,以免因注意力分散影响工作,甚至导致事故……总的来说,开玩笑一定要先看清楚场合,搞清楚状况。
  1.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
  交际场合有正式(公开)与非正式(私下)之分,一般来讲,在正式场合,所表达的内容及采取的形式应当是比较庄重的,而在非正式场合,就可以随便一些。
  有一位很有知名度的老干部作报告,一开始,报告人先客气了一番,无非是说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到这里,他又说出了这么一句:“我只不过是一个骚达子。”“骚达子”是东北口语中表示“跑腿的”、“听人指使的”、“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等意思的词,含有较强的戏弄或蔑视意味。据说,这是一个来自俄语的音译词。在这样一个正式场合,用了这么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词,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非正式场合中可以开的玩笑话,用在正式场合中就显得过分了。据报载,葡萄牙的环境部部长,只因不看场合说了句玩笑话而丢掉了乌纱帽。事情是这样的:葡萄牙的阿连特加地区,因水中含铝超标,已经致使16个人的大脑受损医治无效而先后死去,医院里还有些同样的病人处于危险状态。政府决定彻底查清原因,采取防治措施。为此,环境部、卫生部的负责人、专家和有关医生在米纽大学举行讨论会。会后休息时,环境部部长指着医院的几个医生对大家开玩笑说:“你们知道他们和阿连特加地区最近死去的那些人有什么关系吗?他们将那些人弄到回收工厂,从那些人的肾脏中回收铝。”
  这当然是说笑话,怎么可能从人体中回收铝呢?但是,在这样不幸的令人焦灼不安的时刻和场合开这样的玩笑,实不应该。为此,这位环境部长事后声明道歉,并引咎辞职。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在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说话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在正式场合说话应特别谨慎,否则就会得罪人。
  2.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
  在有些交际场合,某种情感色彩的氛围很浓,在这样的场合氛围中,要求人们的言行要与此情此景相一致、相融合。比如,在喜庆的场合,人们的言行就应有更多的欢乐色彩,彼此在情绪上才能共鸣。在悲痛的场合,人们的言行应更有人情味,更富同情色彩,才有助于感情的沟通。
  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有意识地讲一些与某一场合中的气氛截然相反的话,比如在喜庆的场合说悲痛的话,或者颠倒过来,在悲痛的场合说逗笑的话。
  但是,确实有一些人在无意中说出了与某一场合中的悲喜气氛不相适应的话,从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在悲痛、忧伤的场合,说不合时宜的话也会得罪人。有这样两个老友,在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见面,就说:“你还没‘死’呀?”对方马上说:“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之,后来甲真的病了,住进了医院。乙想叫他开开心,到医院去看望。一见面,他就开玩笑:“你还没死呀?”甲的脸一下子拉长了,说:“你滚!”把他赶了出去。你看,在医院,对病人说这样的笑话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开玩笑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给人带来欢声笑语的,更不要图一时痛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定要看清楚当时所处的场合。
  不拿别人的隐私开玩笑
  一般来讲,开玩笑都想达到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幽默效果,为此,有人开玩笑竟侵犯到了别人的隐私,这实在太过分了。其实,玩笑能否令人回味无穷,在于巧妙、含蓄的构思,精辟、深奥的哲理,浅显、滑稽的表现形式,幽默的引证,以及特定的矛盾、特定的情境,等等。用过分的语言去开玩笑,难免出现污言秽语。不宜过频地开玩笑,应该适可而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压在心里不愿为人知的事情。在同事之间的闲聊调侃中,哪怕感情再好,也不要去揭别人的短,把别人的隐私公布于众,更不能拿来当做笑料。
  某茶馆老板的妻子结婚2个月,就生了一个小孩,邻居们赶来祝贺。老板的一个要好的朋友吉米也来了。他拿来了自己的礼物—纸和铅笔,老板谢过了他,并且问:“尊敬的吉米先生,给这么小的孩子赠送纸和笔,不太早了吗?”
  “不”,吉米说,“您的小孩儿太性急。本该9个月后才出生,可他偏偏2个月就出世了,再过5个月,他肯定会去上学,所以我才给他准备了纸和笔。”
  吉米的话刚说完,全场轰然大笑,令茶馆老板夫妇无地自容。
  调侃他人的隐私是不对的,上例中吉米明显道出了茶馆老板妻子未婚先孕的隐私,这样令大家都处于尴尬的局面。
  所以说,调侃时说出了他人的隐私,虽言者无意,但是听者却有心的。他会认为你是有意跟他过不去,从此对你恨之入骨。他做的事别有用心,极力掩饰不使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对你不利。如果你与对方非常熟悉,绝对不能向他表明你绝不泄密,那将会自找麻烦。最好的办法是假装不知,若无其事。
  在现实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
  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把柄,甚至祸从口出。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乱侃他人隐私,乱揭他人伤疤的人,会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误和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尤其是以一种调侃的形式被人揭露,就会感到难堪而愤怒。因此,在与人交往谈话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敏感区,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采用委婉的话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让他感到有压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会权衡的人需“点到即止”,这样的人一般是会顾全双方的脸面而悄悄收场的。当面揭短,让对方出了丑,说不定会使他人恼羞成怒,或者干脆耍赖,出现很难堪的局面。至于一些纯属隐私、非原则性的错处,还是那种方法:装聋作哑,千万别去追究。
第十二章 调解纠纷时的说话分寸(1)
更新时间2010-7-28 13:46:42 字数:4429
 调解纠纷的“三宝”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时难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引起争吵或纠纷,产生交往上的障碍,对于始料不及的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化干戈为玉帛的话,往往会使双方积怨加深,妨碍彼此间的正常关系。这时就需要纠纷外的第三者去调解,使其关系融洽。
  比如说,你与一个朋友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阂,但又不想与之断交,这就不妨请个第三者从中说和。第三者的任务是将双方的歉意及想保持交往的愿望准确真实地进行传递。
  小孩子们中常常出现这种事情:“小燕,珍珍愿意和你好了,你呢?”“我也愿意。”“珍珍,小燕愿意和你好,大家拉拉手吧!”这是最简单的第三者消除隔阂的办法。成年人的世界里,这种方法用得很常见,也复杂得多。
  人间需要“和事佬”。有机会充当这样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事。有时候,双方陷入僵局,相持不下,顾及脸面,谁也不愿作个低姿态,给对方一个台阶。这时“和事佬”就大有用武之地了。“和事佬”最高超的功夫,就是“打圆场”。
  所谓“打圆场”,是指交际双方处于争吵或尴尬境地时,由“和事佬”出面站在第三者角度进行调解。“打圆场”近似于捧场,同是圆滑乖巧之为,但它没有捧场那般肉麻,而且在了结现实矛盾、平息事端的功效上,都比捧场高上一筹。“打圆场”运用得好,可以活跃气氛,联络感情,消除误会,缓和矛盾,平息事端,还有利于应付尴尬,打破僵局,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顺利调解纠纷的目的,让“打圆场”打的成功呢?
  1.先表“赞同”,后诉歧异
  调解员在进行调解时,由于其特定的身份,往往使调解对象持有紧张、戒备、乃至对立的情绪。要使自己的意见易于被调解对象接受,不妨适当采用“赞同”的方法,即强调谈话双方在某一方面的“一致性”的方法,如强调共同愿望,肯定对方某一点意见的正确,等等。
  这种寻找“一致性”的方法,有助于打消调解对象的对立心理,平定激动情绪,从而理智地、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这种找共鸣点,先赞同长处,后驳斥短处的调解语言,即使调解对象的委屈、愤怒心理得到了平衡,又使其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自己的意见,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2.言辞恳切,合法合情
  既然是调解,那么调解的矛盾均属于没有什么严重冲突的人民内部矛盾,应以和平解决为最佳途径,这就要求调解语言既符合法律规范,又要符合调解对象的特定心理。有时调解语言虽然合理、合法,却不合“情”。可见,调解语言不可生搬硬套,必须根据调解对象的不同的心理特点,选用不同的调解语言。
  3.因人而语,忠言不逆
  世人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良药也裹上了糖衣,变得可口了。既然良药未必苦口,那么忠言也未必逆耳,这就取决于说话的方式方法的优劣了。调解人员要抓住调解对象自尊、爱面子的心理,从维护双方名誉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忠言的表达深刻得体,忠言也变得顺耳利行了。
  打圆场要让双方都满意
  在别人发生矛盾、争论的时候,夹在中间的滋味是比较尴尬的。作为争论的局外人,我们应当善于打圆场,让矛盾得到及时化解。但是在打圆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不偏不倚,让双方都认为你没有偏向。否则,只能是火上浇油,还不如不说。
  清末的陈树屏口才极好,善解纷争。他在江夏当知县时,张之洞在湖北任督抚,谭继询任抚军,张谭两人素来不和。一天,陈树屏宴请张之洞、谭继询等人。当席间谈到长江江面宽窄时,谭继询说江面宽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说江面宽是七里三分。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本来轻松的宴会一下子变得异常尴尬。
  陈树屏知道两位上司是借题发挥,故意争闹。为了缓和宴会气氛,更不得罪两位上司,他说:
  “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谭抚军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说得对。”
  陈树屏巧妙地将江宽分解为两种情况,一宽一窄,让张谭两人的观点在各自情况下都显得正确。他们两人听了下属这么高明的圆场话,也不好意思再争下去了。
  有时候,争执双方的观点明显不一致,这时就不能“和稀泥”。如果你能把双方的分歧点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让分歧在各自的方面都显得正确,这必定是一个上乘的办法。
  春节放假前,某单位举行文艺比赛,管理人员和员工分成两组,根据所选的道具自行编排和表演节目,然后进行评比。表演结束后,没等主持人发话,坐在下面的人就已经分成两派了,管理人员说管理人员的好,员工说员工的好,各不相让。
  眼看活动要陷入僵局,主持人灵机一动,对大家说:“到底哪个组能夺第一,我看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管理人员组的节目富有创意,激情四溢,应该得创作奖;员工组的节目富有朝气,精神饱满,应该得表演奖。”随后宣布两个组并列获得第一名。
  这位主持人心里明白,文艺比赛的目的不在于决出胜负,而在于丰富大家的娱乐生活,加强上级和员工的交流,如果为了名次而闹翻,实在是得不偿失。于是,在双方出现矛盾的时候,主持人没有参与评论孰优孰劣,而是强调双方的特色并分别予以肯定。最后提出解决争议的建议,问题自然解决了。
  凡事都有诀窍,打圆场也有打圆场的学问。归纳起来,打圆场的学问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说明真相,引导自省
  当双方为某件小事争论不休,各说一套,互不相让,纠缠不休时,“和事佬”无论对哪一方进行褒贬过分的表态,都犹如火上浇油,甚至会引火烧身,不利于争端的平息。因此“和事佬”此时只能比较客观地将事情的真相说明清楚,而不加任何评论,让双方消除误会,从事实中反省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引导他们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达到团结的目的。
  2.岔开话题,转移注意
  如果属非原则性的争论,双方各执己见,而这场争论又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那么作为“和事佬”又如何“打圆场”呢?如果力陈己见,理论一番,恐怕不会有效。这时,不妨岔开话题,转移争论双方的注意力。
  3.归纳精华,公平评价
  假如争论的问题有较大的异议而双方又都有偏颇,眼看观点越来越接近,但由于自尊心,双方又都不肯服输,那么“和事佬”应考虑双方的面子,将双方见解的精华归纳出来,也将双方的糟粕整理出来,做出公正评论,阐述较为全面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这样,就把争论引导到理论的探讨、观点的统一上来了。但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因为,所谓“各打五十大板”是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的,那样乱批一气不利于解决问题,不可取。
  适当地褒一方,贬一方
  不对争执双方做人格上的评价,而强调双方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在客观上起到褒贬的效果,从而化解争执。人们在吵架的时候,经常为了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而争执不休,直接的褒贬至少会引起一方的不满,甚至伤害其自尊心。因此,劝架者在对一方进行劝解时应该避重就轻,不对双方道德上的孰优孰劣做出判断,而是强调二者在个性、能力上的差异,适当地“褒一方,贬一方”使被褒的一方心里得到满足并放弃争执,而又不伤害被贬的一方,使劝解成功。
  小陈和小杨是某学校新来的年轻教师,小陈心眼细,考虑事情周到,小杨性情有些鲁莽,但业务能力较强。一次,两个年轻人发生了争执,小陈说不过小杨,感觉很委屈,跑到校长处诉苦。校长拍拍小陈肩膀说:“小陈啊,你脾气好,办事周到,这个大家都清楚,也都很欣赏,可是小杨天生是个躁性子,牛脾气一上来什么都忘了,等脾气过去了就天下太平。你是一个细心人,懂得从团结同事、搞好工作的角度看待问题,你怎么能跟他那暴性子一般见识呢?”一番话说得小陈脸红了起来。
  这是一个强调双方差异来解决纠纷的典型例子。校长没有直接批评小杨,而是反复强调小陈脾气好,小杨性格暴躁,这实际上是通过比较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来肯定小陈待人办事的方法是正确的,小陈领悟到校长的意思,自然也不会再跟小杨计较。
  此外,在褒一方,贬一方时,作为调解纠纷的第三人应记住以下几点,以免褒贬不当而引起当事人的反感,让事情变得更糟。
  1.忌激化矛盾
  很多调节纠纷的第三者在“褒一方,贬一方”的方法时,由于方法不当而加剧矛盾,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是强化了当事人本来就不该有的消极情绪,从而火上浇油,扩大了事态。
  第二是“惹火烧身”。因方法不当,激怒了当事人,使当事人把全部的不满和怨恨情绪都转移到了你身上,你成了他的对立面和“出气筒”。
  2.忌急于求成
  人们常说,善弈棋者,每每举一而反三。做别人的思想工作也好比下棋,也要珍视这“三步棋”的做法,要耐心细致,再三斟酌。如果条件不具备就急于求成,不瞻前顾后,总想一劳永逸,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成”效甚微,甚至把矛盾激化。
  3.忌官腔官调
  要克服官腔官调,最主要的是应该增强普通人的意识,以普通人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彻底改变那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主观武断的官僚作风和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作风。
  还必须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慎用套话,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忌空洞说教
  要避免空洞说教,尤其要从道理上使人信服;思想观点要明确;语言要朴实新颖。三个方面都要下工夫。
  5.忌反常批评
  必须努力克服以下几种不正确的批评方式:
  批而不评式;阿谀奉承式;隔靴搔痒式;褒贬对半式。
  以上几种不正确的批评方式,均属于调解纠纷的“败笔”。要想使调解达到转变对方态度、修正对方错误的目的,就应该正确运用批评的武器,切忌简单化和庸俗化。
  6.忌不分场合
  如果不分场合,信口开河,不管人前人后,指名道姓地对人说服,效果往往不佳;搞不好还会出现与当事人的良好动机截然相反的结果。
  维护当事人的自尊心
  一般来说,人们对于自尊往往存有不容侵犯的保护意识,如果你能顾及他人的自尊,处处为其着想,那么解决起问题来就容易得多了。
  同样,在调解纠纷时,不对矛盾的双方进行批评指责,相反,分别赞美争执的双方,肯定他们各自的价值,使他们感到再争执下去只会损害自己的形象,因而自觉放弃争吵。
  星期天,小陈一家包饺子,婆婆擀饺子皮,小陈夫妻俩包。不一会儿,小陈的儿子从外面跑进来:“我也要包。”
  婆婆说:“大刚乖,去洗了手再来。”
  儿子没挪窝,在一旁蹭来蹭去。妻子叫:“蹭什么!还不去洗手,看弄得一身面粉,我看你今天要挨揍。”
  “哇……”5岁的大刚竟哭起来。
  “孩子还小,懂什么?这么凶,别吓着他!”婆婆心疼孙子了。
  “都5岁了还不懂事,管孩子自有我的道理。护着他是害他!”
  “谁护着他了,5岁的孩子能懂个啥,不能好好说吗?动不动就吓他!”
第十二章 调解纠纷时的说话分寸(2)
更新时间2010-7-28 13:47:20 字数:4285
 小陈一看,自己再不发话,“火”有越烧越旺之势,便说:“再说,今天这饺子可就要咸了哟!平日里,街邻、朋友都说我有福气,羡慕我有一个热情好客、通情达理的母亲,夸我有一位事业心强,心直口快的妻子,看你们这样,别人会笑话的,都是为孩子好。大刚,还不快去让奶奶帮你洗洗手,叫奶奶不要生气了。”又转向妻子:“你看你,标准的‘美女形象’,嘴撅得都能挂10只桶了。生气可不利于美容呀!”妻子被他逗乐了。那边,母亲正在给孩子擦着身上的面粉,显然气也消了。
  每个人都爱自尊,大部分成功的人都由经验中证实,要维护他人的自尊,绝非一两次的表态可以奏效,它是由许多次日常接触所形成的一种过程。
  弗雷德·薛佛在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工作,在保险业中,日常关系是最重要的。因为在保险业里,业务人员就等于是公司本身。业务员如果业绩不佳,不久就连公司都将无立足之地。
  多年前薛佛曾任职于一家国际保险公司麦卡比公司。当公司迁入一座新大楼后,跟以前不同的是这大楼中还有几家其他的公司。薛佛希望在搬迁之后,原来所维持的重要的个人关系并不因迁移而招致疏忽。所以,他到新大楼上班的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走到安全人员台前。
  薛佛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有十来位安全人员,我请他们都围拢来,结果发现他们除了知道我们公司的名称之外,其他一概不知,连我们从事保险业都并不清楚。于是我对他们说,‘各位!我们在底特律市有几位很重要的业务代表,如果你们发现来的人是业务代表,我们一定得给予最隆重的欢迎,我是说尽量让他觉得备受重视,如此便得劳驾你们亲自送他上7楼找到他所要会见的人,也请你们一定要配合帮忙。’后来我听到一些业务代表谈起他们来到这栋大楼所受到的礼遇,让他们感到很高兴。”
  所有的这些小动作加起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整体结果,那就是:人们会对自己觉得很满意。员工只要相信公司关心他们、并了解他们的需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就会以努力工作、达成公司目标作为回应。
  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你对他所说的话能够表示同意,这就是尊重他的意见,他在无形中把自己高抬了,而抬高他的便是你,自然他对你是十分高兴的,他也愿意和你做朋友。反过来,你不能对他表示同意,显然你是站在和他敌对的地位,你是他的敌人而不是友人,他能不和你为难吗?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这一点我们是应该要加以注意的。
  总之,顾及他人的心态及立场,尊重他人的自尊,是调解纠纷的必备武器,更是相当重要的为人之道,也是让他人交出信任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因此,你要促使别人与你合作,你要说服他人,就必须遵循说服的这一要诀:维护他人的自尊。
  唤起当事人的荣誉感
  为了劝解正在争吵的双方,领导者可以讲一讲争吵者引以自豪的某些事,以唤起其内心的荣誉感。一个人曾经拥有的荣耀和嘉奖常常会成为鞭策其严于律己的动力,但是在争吵的过程中,人们由于情绪激动,往往容易忘记平时对自己的要求。因此,领导者应该适时地点明争吵者以往曾引以为豪的一些事,唤起他的荣誉感,使他认识到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用理智来解决问题,这样才无愧于自己的荣誉,争吵者会自觉放弃争吵。
  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乘务员关车门时夹住了乘客,但自己还不认账。这时一位名叫小丁的青年打抱不平,对乘务员说:“你是干什么吃的!不爱干,回家抱孩子去!”乘务员嘴像刀子,两人吵了起来。这时,站在小丁旁边的一位老人发话了,他拍了拍小丁的肩膀说:“小丁,你当机修大王还不够,还想当个吵架大王吗?”青年说:“师傅,我可不认识你呀!”“我认识你,上次我去你们厂,你站在门口的光荣榜上欢迎我,那特大照片可神气呢!”小伙子一下红了脸。老者说:“以后可不要再吵架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嘛。”一场纠纷就这样平息了。
  在这个例子里,被唤醒的荣誉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小伙子由于打抱不平而与人争吵,那位老者及时地提醒他回想起自己曾上过光荣榜,暗示他吵架会损害他的荣耀,小伙子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立刻为自己的冲动感到惭愧,于是很快恢复了平静。
  模糊解决
  不指明谁是谁非,只给出一个模糊的解决方案,让争执的双方都有台阶可下。
  下属因为一点小事而争执不下,以至于矛盾激化,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争执的双方认为自己有多么正确,一定要捍卫“真理”,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只好通过试图压倒对方来获得平衡,而这显然分外困难。那么,领导作为调解人,此时根本没有必要指明谁是谁非,以免进一步激化矛盾,只需给出一个模糊的解决方案,让争执的双方都有台阶下就可以了。
  有两位中级主管近来行动反常,双方感情恶化,公司经理便把他们两人找来,动之以情:“你们两人就如同车子的两只轮子,只要有一方脱离,整个车子就无法动弹了。希望你们同心协力发挥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
  两位中级主管缺乏作为总经理助手应该怎样做的自觉意识,缺少公司是一盘棋的观念。于是经理便又用助手的比喻来加以说明:
  “部门的职能就像一位家庭主妇,主妇如能尽心尽力地把家弄好,这位户主在公司才能安下心来去闯事业。”
  经理助理没有判明谁是谁非,干脆给出了一个“各自分路而行”的解决方案,让两人都有了充分的理由掉转车头,找个台阶下。这样,两人的争执就“不明不白”地解决了。
  委婉规劝
  换一种富于情趣的委婉说法,把化解争执的理由和自己的良苦用心寓于其中,让争执双方自己领悟。
  对于相互争执的下属来说,利益固然重要,面子也不容轻视,特别是在领导的眼皮底下,谁都渴望成为让领导刮目相看的强者。但对于领导来说,下属谁强谁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够为共同的事业倾注心力。为了协调好下属之间的关系,领导可以不直接批评哪一方面肯定哪一方,只采用富有情趣的幽默说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倾向或苦心。一天,乾隆皇帝在新任宰相和与三朝元老刘通训的陪同下,游山赏景。乾隆随口问了一句:“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饱有学识的刘通训随口即应:“君子高、臣子低,文在东来武在西!”和见刘通训抢在自己的前面,十分不快,随即相讥:“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东来流(刘)在西!”因为按当时的皇家礼仪,上首为东、下首为西,此话暗示:你刘通训再老、再有能耐,还在我和的下首。
  刘通训知道和的用心,心里也极不满。当三人来到桥上,乾隆帝要他们各人以水为题,拆一个字,说一句俗语,做成一首诗。刘通训张口即来:“有水念溪,无水也念奚,单奚落鸟变为鸡(繁体为‘鸡’)。得食的狐狸欢如虎,落坡的凤凰不如鸡。”和一听,好呀!老家伙骂我是鸡!岂能饶过他:“有水念湘,无水还念相,雨露相上使为霜,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告诫刘通训,给我当心点儿!乾隆帝听出了新老不和的弦外之音,二相不和,有损大清事业!于是,他一手拉一人,面对湖水中映出的三个人影说道:“二位爱卿听着,孤家也对上一道,‘有水念清,无水也念青,爱卿共协力,心中便有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二人听罢,心中为之一震,深为乾隆帝如此循循善诱而不降罪的龙恩所感动。和和刘通训立刻拜谢乾隆,当着皇上的面握手言和,结为忘年交。
  在皇帝面前,刘通训与和都渴望自己成为强者,成为皇帝最赏识的人,因此炫耀才华,互相贬低,搞得很不团结,此时乾隆帝如直接褒贬,一定会伤害一方的面子,致使双方的矛盾加深。因此,乾隆帝故意吟诗一首,通过诗歌来隐晦地传达自己希望二人和好的愿望,避免了对双方面子的伤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淡化争端本身的严重程度
  淡化争端本身的严重程度,使一方或双方看淡争端,从而缓和情绪,平息风波。
  某厂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因家庭小事闹矛盾,女方一气之下跑到娘家哭诉告状,说男方欺负她,哥哥听罢心想:我妹妹结婚不久就遭妹夫欺负,日后还有好日子过?于是气愤地扬言要去教训妹夫。这时,父亲充当起“和事佬”来首先对儿子说:
  “教训他?别冲动!教训他就能解决问题吗?再说,他家又不在厂里,一个人孤立无援的,你去教训他,旁人岂不要说闲话?好了,你妹妹自己家里的小事,用不着你操心,还有我和你妈呢。你多管些自己的事去吧。”
  待儿子息怒离开后,父亲又劝慰女儿说:
  “别哭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都结婚出嫁了,还耍小孩子脾气,多羞人。小夫妻哪有不吵架的?我当初和你妈就常吵闹呢。不过,夫妻吵架不记仇,夫妻吵架不过夜。你不要想的太多,日后凡事要大度些,不要像在娘家那样娇气任性。好,快点回你们小家去,不要让他到这里来找你回去,他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家丑不可外扬,以后丁点儿小矛盾不要动不动就往娘家跑噢!”
  女儿点头止哭,像没事一样,回她的小家去了。
  夫妻吵架本是稀松平常的事,而当事人本身却认为事情很严重。因此,父亲在劝慰女儿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夫妻闹别扭只是“丁点儿”小事情,促使女儿把争端看得淡一点。女儿在冷静思考之后,认同了父亲的看法,思想疏通了,气也自然消了。
  作为调解纠纷的第三人,如果想淡化矛盾双方争端的严重性,就必须学会以下技巧:
  1.将严肃问题诙谐化
  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采用巧妙的方法将严肃的争执点转化为幽默诙谐的形式,以此来缓和气氛,制造转机。如果纠纷双方是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而互相争执,那么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带来的压力往往会加深他们之间的相互敌视,促使他们更加坚持己见、互不示弱,为了打破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调解方应该采取巧妙的方法将严肃的争执点转化为诙谐幽默的形式,使双方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气氛变得轻松,为问题的解决制造转机。
  2.调虎离山,暂熄战火
  有的争论,发展下去就成了争吵,甚至大动干戈,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和事佬”即可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把其中一人调走支开,让他暂时脱离争论,等他们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息了。
  假如你想让两个过去互相抱有成见的人消除前嫌;假如你的亲人突然遇到过去关系很坏的人而你又在场;假如你作为随从人员参加的某个谈判暂处僵局……作为第三者,你应首先联络双方的感情,努力寻找双方心理上的共同点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一幅名画,一张照片,一盘棋,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句谚语,一段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乃至一杯酒、一支烟都可能引起对方的兴趣,都可成为淡化争端的严重性、融洽气氛、打破僵局的契机。
第十三章 赞美别人时的说话分寸(1)
更新时间2010-7-28 13:48:52 字数:4299
 赞美话甜心入骨
  赞美是人生的润滑剂,生活中需要赞美别人,给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别人而言,由于你的赞美而变得更加光彩,对于自己来说,你已经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开辟了一条平坦的道路。
  美国管理专家戴维·马尔思被认为是一个钢铁业界的天才,他在当时每天可以领3000多美元的薪酬,年工资为100万美元。
  但事实上,戴维·马尔思并不懂钢铁生产,是典型的“外行”管内行。
  戴维·马尔思自己这样认为:“我认为我所拥有的最大财富是我能激起人们极大的热忱。要激发人们心目中最美好的东西,其方法就是去鼓励和赞美。我从来不指责任何人。我信奉激励人去工作。所以我总是急于表扬别人而最恨吹毛求疵。如果我喜欢什么东西或人,那就会诚挚地赞扬。”
  “在社会交往中,虽然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伟人和普通人,但我仍然要去寻找发现一个人,不管他的身份多高、多重要,他在赞扬面前总比在批评面前做得更好,而耗费的精力更小。”
  戴维·马尔思的秘诀就是不论在公开或私下的场合,赞美别人。赞美可以使人奋发向上,促使一个人不断进步和发展,同时也是前进的动力。
  在公关交谈中,真诚的赞扬和鼓励,能满足人的荣誉感,能使人终身难忘。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认为赞扬和鼓励有害无利,却相信处罚和责骂。其实,这是一种过时的思想和习惯,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特征,是和现代人健康的人格与尊严、荣誉与自尊相悖离的。有一句箴言说得好:“合适的话,甜了心而健于骨。”赞美之于人心,如同太阳之于生命,有着十分神奇的作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句好的赞词,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他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就是指人们时常需要受人尊重和恭维。
  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年轻的时候穷困潦倒,好像干什么事都不顺利。父亲因为无钱还债而入狱,狄更斯常常遭受饥饿之苦。他总是坚持写作,但却信心不足,总是晚上偷偷将稿子寄出去,又总是被退回来。终于,有一名编辑认为他的作品很有价值,决定刊登出来,并回信夸奖了他。
  这个赞扬改变了狄更斯的一生,从此世界上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少了一个平庸的人。可见,一句简单的、赞扬的话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法国总统戴高乐1960年访问美国时,在尼克松总统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尼克松夫人费了很大的劲儿布置了一个美观的鲜花展台:在一张马蹄形的桌子中央,鲜艳夺目的热带鲜花衬托着一个精致的喷泉。精明的戴高乐将军一眼就看出这是主人为了欢迎他而精心设计制作的,不禁脱口称赞道:“女主人为举行一次正式的宴会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这么漂亮、雅致的计划与布置。”尼克松夫人听了,十分高兴。事后,她说:“大多数来访的大人物要么不加注意,要么不屑为此向女主人道谢,而他总是想到和讲到别人。”
  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他人的话,不仅满足了他人的心理需要,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对方的喜爱和赞叹。
  说句简单的赞美话,实在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您愿意并且留心观察,处处都会有值得赞美的地方。
  你可以称赞一位并不十分漂亮的女士为“很有智慧”、“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同样,你也可以称赞并不十分强壮的男士为“很有能力”、“很有见地”、“很有个性”。你可以对男同事说:“哦,你今天的这个领带真别致。”也可以对穿了新衣服来上班的女同事发出由衷的赞美:“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很得体。”你还可以对家人说:“今晚的菜太可口了,我的肚子撑不下了,可舌头还想吃。”
  赞美的话犹如大自然的花朵,令人赏心悦目。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的:“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善于把握赞美他人的“度”
  赞美的话人人都爱听,但“真理向前跨越一步就是谬误”,适度的赞美,会使人心情舒畅;反之,则使人十分尴尬。为了使赞美达到应有的而不是相反的效果,合理把握赞美的“度”就成为赞美者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1.注重过程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夸奖朋友取得的成绩时,他会说:“你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心血!”言语间仿佛有你不知其艰辛、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意思。相反,如果你说:“真不错,一定花了你许多的心血吧!”他就会觉得心里舒服,认为你很了解他。可见,夸奖劳动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效果更佳。
  其实,很多人做事并不仅仅在乎结果,更注重过程。如果你人云亦云地夸奖他取得的成果,不但有势利之嫌,还会让人这样想:“如果我失败了呢?”因而对你心生厌恶也未可知。很多名人讨厌记者的采访,也许有此同感。
  2.及时赞美
  赞美的效果在于见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作为丈夫,当你下班后走进家门,看见娇妻已经为你备好晚餐,你只要深情地望她一眼,说一句“看到桌上的菜我就饿了”,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的。倘若你酒足饭饱之后才说一句“你今天回来得真早”,那样的效果,已经是雨后送伞了,她还能感受到你当时就有的那份亲情吗?
  某电视台的老张是一名老编辑,他总是勤勤恳恳地工作。在他生日时,全室人员为他庆祝,新闻中心主任在祝词中是这样说的:“老张多年来勤勤恳恳地工作,甘于奉献,却从不争荣誉、邀功劳。在您生日之际,我代表全室人员向您表示祝贺!”主任的一番话令老张很感动,他认为这是领导对自己的肯定。
  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属住院了,领导亲自去探望时,说了这样一番话:“平时你在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你做了多少贡献,现在没有你在岗位上,就觉得工作没了头绪、慌了手脚,你可一定要安心把病养好!”
  你把下属当成左膀右臂,让他也认为自己很重要,这样赞美别人又怎么不会赢得人心呢?
  3.频率适中
  这里的频率是指相对时期内对一个对象赞扬的次数。次数太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次数太多,也会削弱应有的效果。而赞扬的频率是否适中,是以受赞扬者优良行为的进展程度为尺度的。如果被赞扬者的优良行为同赞扬的频率成正比,则说明赞扬的频率是适度的;如果呈现反比的现象,则说明赞扬的频率过高,已经到了“滥施”的程度。
  4.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赞美不仅要符合眼前的实际,而且要高瞻远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那样才能提升你赞美的高度,使你的赞美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考验。
  有些东西具有相对稳定性,比如人的容貌、性格、习惯等,这方面比较容易称赞。而有些东西则不稳定,如人的行为、成绩、思想、态度等,若从长远考虑,赞美时要谨慎。如有些人入党之前各方面表现都很积极,领导便开始称赞他:“该同志一直……”有经验的人就会想,先别夸那个,慢慢儿看吧。果然,他入党之后,各方面就开始松懈了。人迫于某种压力或某种需求时,才会有积极的表现,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如果赞美人时仅限于就事论事,极易犯目光短浅的错误。
  有新意的赞美更能打动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欣赏,被别人赞美,但“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的那些老话有时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如果在赞美的话中,加上一些“新意”,作为调料,抓住其独特之处来进行委婉赞美。那么,赞美之术就趋于完善了,而这样的赞美之词,也最能打动人心。不过,赞美的创新方式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对方的性格因素、文化背景、习俗等来决定。
  人品是一个人重要的基本素质,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伦理、重道德的民族,所以人品成为中国人心目中一个非常崇高的东西。无论知识分子,从政从商者都视名誉为生命的重要部分。
  因此,赞美一个人的品德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孔子对颜回说:“贤哉,回也!”*赋诗赞美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些赞美之词都以人品为基点,利用专业化的语言来完成,从中翻出新意来。
  在赞美他人时也应考虑到对方的地域文化背景、习俗等特点。在西方,上司对下属的赞美一般情况下可以是“谢谢”,“你干得很出色”等寥寥数语,而在中国更可能是一顿饭、或者敬一支香烟。就国内而言,如果你面对的是山东人或东北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大发一句:“好家伙,你真行!”不知情者看起来粗声大气,很不礼貌,但是被赞美者肯定会眉飞色舞地大声回敬一句:“兄弟,你也不赖!”如果你忸忸怩怩,故作文雅,反而会引得人家不高兴。
  有新意的赞美,可以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和谐、稳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新颖呢?
  1.新意的表达方式
  赞美他人,在表达方式上是可以推陈出新,另辟蹊径的。
  富兰克林年轻时,在费城开一家小小的印刷所。那时,他参加了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选举。在选举前夕,困难出现了。有个新议员发表了一篇很长的反对他的演说,在演说中,竟把富兰克林贬得一文不值。遇到这么一个出其不意的敌人,是多么令人恼火呀!该怎么办呢?富兰克林自己讲述道:
  “对于这位新议员的反对,我当然很不高兴,可是,他是一位有学问又很幸运的绅士。他的声誉和才能在议会里颇有影响。但我绝不对他表现出卑躬屈膝的阿谀奉承,以换取他的同情与好感。我只是在隔数日之后,采用了一个别的适当的方法。
  我听说他的藏书室有几部很名贵、又很少见的书。我就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说明我想看看这些书,希望他慨然答应借我数天。他立刻答应了。”
  富兰克林用一种不露痕迹的赞美方式,赞美新议员,恰如“润物细无声”。
  表达赞美的方式有很多,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方式。选择赞美方式时,既要考虑表达方式的新意,又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及最后的效果,综合性去思考,将会找到最适宜的表达方式。
  2.新颖的语言
  赞美是所有声音中最甜蜜的一种,赞美应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新颖的语言,是有魅力的,有吸引力的。简单的赞扬也可能是振奋人心的,但是一种本来是不错的赞扬如果多次单调重复,也会显得平淡无味,甚至令人厌烦。一个女人就曾说过,她对别人反复说她长得很漂亮,已经感到很厌烦,但是当有人告诉她,像她这样气质不凡的女人应该去演电影,给世界留下一部电影拷贝的时候,她笑了。
  有一个国外的电视连续剧有这样一段情节,父亲走入厨房看女儿做饭菜,他对女儿说:“如果没有好的胃口就像天上没有星星那么遗憾。”女儿露出了特别快乐的笑容。
  新颖的赞语,给人清爽、舒心之感,更能打动人心。
  3.独特的角度
  常言道:别人嚼过的肉不香。一些人在公共场合赞美别人时,自己想不出怎样赞美,只能跟着别人说重复的话,附和别人的赞美。
第十三章 赞美别人时的说话分寸(2)
更新时间2010-7-28 15:23:09 字数:4470
 中国古代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手下就有一批如鹦鹉学舌般拍马的人,一次,朱温与众宾客在大柳树下小憩,独自说了句:“好大柳树!”宾客为了讨好他,纷纷起来互相赞叹:“好大柳树。”朱温看了觉得好笑,又道:“好大柳树,可作车头”,实际上柳木是不能做车头的,但还是有五六个人互相赞叹:“可作车头。”朱温对这些鹦鹉学舌的人烦透了,厉声说:“柳树岂可作车头!我听人说秦时指鹿为马,有甚难事!”于是把说“可作车头”的人抓起来杀了。
  每个人都有许多优点和可爱之处。赞扬要有新意,当然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一般人很少发现的“闪光点”和“兴趣点”,即使你一时还没有发现更新的东西,也可以在表达的角度上有所变化和创新。
  对一位公司经理,你最好不必称赞他如何经营有方,因为这种话他听得多了,已经成了毫无新意的客套话了;倘若你称赞他目光炯炯有神,风度潇洒大方,他反而会更受感动。
  法国某将军屡战屡胜,有人称赞他:“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他无动于衷,因为他认为打胜仗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当那人指着他的鬓须说:“将军,你的鬓须真可与美髯公相媲美。”这次,将军欣然地笑了。
  赞美的角度很重要,新颖的角度的赞美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把握好角度,才能沟通得轻松顺畅。
  真诚的赞美能让人铭感肺腑
  真诚地赞美他人,不但能赢得友谊,还能让他人铭感肺腑,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建筑商阿尔汗决定建一所音乐学院和一座剧场。纽约一家专门制造高级椅子的公司的董事长杰克,希望能得到这两栋大建筑的座椅订单,便决定前去拜访阿尔汗。
  当杰克前往赴约时,一位朋友好意地提醒他:“如果你想争取到那笔订单,我劝你最好只和阿尔汗会面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恐怕就没希望了。阿尔汗是个一板一眼的人,整天忙碌不堪,所以你和他说活,别忘了简明扼要四个字。”
  杰克道了谢,并准备按照他的话去做。
  当杰克走进阿尔汗的办公室时,阿尔汗正在翻阅一大堆公文。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摘下了眼镜,走到杰克的面前。
  “早安,请问你有何贵干?”阿尔汗问道。
  杰克没有直奔主题,而是说道:“呵!这房间的装饰和摆设,格调真高雅,在这种环境中办公,工作效率一定很高。我从事室内装饰行业这么久,从没见过这样舒适的办公室。”
  “对!你这么一说,我又想起当初装潢的事了。真的很不错吧!大厦刚落成时,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最近工作太忙,我几乎都忘了这个优点了。”阿尔汗答道。
  杰克走到木质墙壁前,用手摸了一下,说:“这是英国橙木制的,和意大利橙木在纹理上有些不同。”
  “是啊!这是从英国进口的。我的一位朋友经营木材生意,特地替我选的。”阿尔汗说。
  然后,阿尔汗把办公室摆设的平衡感、色调、手工艺的装饰和他自己的构想,一一说给杰克听。两人边聊边在办公室里来回走着,最后在窗前停住脚步。阿尔汗用平稳的语调说出自己为谋社会福利,以个人财力建造的各项公共设施,如:罗契斯特大厦、综合医院、疗养院、友爱之家、儿童医院等。杰克对他的博爱精神和他所做的各种努力,表示由衷地敬佩。
  阿尔汗又打开一只小箱子,里面装的是他从英国人手中买来的照相机,也是他研究照相机的第一个实验品。杰克问他惨淡经营之初的艰苦情况,阿尔汗再追述起穷苦的少年时代,寡母靠收房租过活,他自己则在日薪5毛的一家公司做事。那时,他只想如何摆脱贫困,让母亲不再辛勤工作。杰克又问他做底片实验时的情形,阿尔汗神采飞扬地告诉他,那时他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只在等待药品产生变化的短暂时间内,稍微休息,有时连续72个小时不睡觉。
  “前些日子,我去日本考察业务,买了一把椅子回来,放在阳台上,经太阳一晒,油漆纷纷剥落,我自己就买了一罐油漆,亲自重新漆上,你要不要见见我的油漆技术?我们先一起用餐,然后再去看。”
  饭后,阿尔汗果然带杰克回家去看那张椅子。那是一把价值1.5美元的普通椅子,和他亿万富翁的身份毫不相配,但杰克对阿尔汗的油漆技术夸奖不已。
  9万美元的座椅订单,就这样落到了杰克手里。从那次以后,阿尔汗和杰克成了莫逆之交。
  以第三者的名义
  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好感,往往会想赞美对方一番,若由自己说出“你看起来还那么年轻”这类的话,不免有点恭维、奉承之嫌。如果换个方法来说:“你真是漂亮,难怪某某一直说你看上去总是那么年轻!”可想而知,对方必然会很高兴,而且没有阿谀之嫌。
  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是比较公正、实在的,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更能得到对方的好感。
  通过他人之口赞美对方,既可以达到赞美对方的目的,还可以维护你基本的心理安全需要,并且,你还可以完全不对“他人的话”负责。而对方则不但要感激你的赞美,而且他还要对你的赞美负责,因为别人总是十分重视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不愿意在别人面前丢丑,所以他必须在举止之间来体现你赞美的内容。这样,你便可利用对方的这一心理来提出你的请求,不管对方是否答应,他肯定会慎重对待的。
  《三国演义》中,貂蝉就曾经用过这种赞美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一回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貂蝉曰:‘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想反受他人之制乎?’言讫,泪下如雨。布羞惭满面,重复倚戟,回身搂抱貂蝉,用好言安慰。”
  貂蝉这话的前半句,就是借他人之力,把吕布捧上了天,后半句又陷之入地,这就使得吕布深感有愧于貂蝉对自己的赞美与敬慕,不觉“羞惭满面”。可以说,貂蝉这假以涕泣的数语,对吕布后来反杀董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借他人之口赞美一个人,丝毫不会影响你的赞美效果。一般来说,人们都倾向于认为,你借他人之口加以赞美的方式不过是一个托词,你表达的其实正是你自己的真实看法,只是你羞于直接说出口而已。借他人之口赞美一个人,会使你的观点蒙上一层面纱,其中微妙的心理不仅常常使人感到惊奇,更会令其陶醉在猜想的快乐中。
  也可以在背后赞美对方,如果当面赞扬一个人,有时反而会令他感到虚伪,或者对你的诚心感到怀疑。无论在大众场合还是在个别场合赞扬某个人,这些溢美之词总有一天会传至那人耳中,更能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
  用谦卑的心去赞美
  谦卑之心将使你更容易发现别人可赞美之处。谦卑是一种难得的美德,用谦卑之心赞美人们,是真诚而有意义的。
  1.虚心请教
  有时,一个人的爱好已变为众所周知的长项时,你的赞美和恭维,他会没什么感觉,如一阵风吹过耳畔,脑中划不下半点痕迹。这时,只要你虚心讨教一番,作毕恭毕敬状,他定会耐心地向你传授其中“诀窍”。
  于飞到一位擅长书法的老师家去拜访,自然话题就放在书法上。于飞谦虚地说:“林老师,这些年我虽然努力练字,书法水平却提高很小,恐怕主要是不得要领,请您稍稍泄露点‘秘诀’如何?”林老师很兴奋,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书法“经”来:“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练字‘无剑胜有剑’,就跟令狐冲练剑一样,不一定非整天坐在那里练字不可……”于飞很高兴地说:“现在得您‘真经’,以后用心练去,定会大有长进。”林老师很高兴,临别时还送了于飞几幅字让他临摹。
  这就是“无赞胜有赞”、“无声胜有声”的道理。
  2.欣赏其优势
  有时,你面对的人群有优越心理,很难与你交流,谦卑的赞美将是最好的敲门砖。
  这是李运生自述的一段经历:
  “芸芸众生,人员素质各不相同,而一旦我们切准听者的脉搏说话,就会使其像小禾吮甘露一样,顿感滋润和妥帖。一次,我为某大医院教歌时,开始,人们对我这个‘当兵的’并不‘感冒’,以致工会干部介绍我时,人们似乎根本没意识到我的存在,仍然叽叽喳喳聊个不停,面对这种情景,我拿出喊番号练就的嗓门先说了一句话:‘同志们,请大家给我这副陌生的面孔一个礼节性的回报,静一下。’这一软中带硬的祈使句,使场上立刻静了下来。我接着说:‘今天我站在这里,心里很紧张,因为我们这所医院集中了全省医学界学力最深、水平最高的专家和学者,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从事的是拯救生命、延续生命的工作,最讲究争分夺秒,所以,我没有权利用我多余的话来浪费大家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我的义务是把我支配的这块时间都用于教歌,我希望我们的合作不会留下任何遗憾和不愉快。’一席话说到了大家的心里,人们静静地回到各自的座位上,认真学唱歌曲,再也没有因为维持秩序而耽误时间。”
  李运生针对对方基本素质的状况说话,慷慨而准确地赞赏其优势:“学力最深、水平最高的专家和学者”,并强调其工作的重要性、崇高性,很容易令人接受。
  谦卑之心,并没有弱化你的形象,反而使你更为真实可爱。承认别人的优势,尊重并欣赏别人的优势,会使你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沟通,更多的快乐。
  3.肯定其强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细心去观察,你将发现弱者也有其强项,充分肯定它,你将变得更有人缘。如果你能虚心地予以借鉴,将会收获多多。谦逊而诚挚地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同时,一个谦逊的懂得欣赏人的人会更富人格魅力。
  迈克尔·乔丹不仅是驰誉世界的篮球明星,也是美国青少年崇拜的英雄人物之一。他在篮球场上的高超技艺举世公认,而他在待人处世方面的品格也很值得敬佩。其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很善于发现和赞扬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为了使芝加哥公牛篮球队连续夺取冠军,乔丹意识到必须推dao“乔丹偶像”,以证明“公牛队”不等于“乔丹队”,1个人绝对胜不了5个人。这个浅显的道理常被人们忽视。在训练中,乔丹执意要鼓动起队员们的自信心,变“乔丹队”为5个人的“公牛队”。
  有一次,乔丹问队友皮彭:“咱俩谁投3分球更好些?”
  “你!”皮彭说。
  “不,是你!”乔丹十分肯定。
  乔丹投3分球的成功率为28.6%,而皮彭是26.4%。但乔丹对别人解释说:“皮彭投3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在这方面他很有天赋,以后还会更好。而我投3分球还有许多弱点!”
  乔丹还告诉皮彭,自己扣篮时多用右手,或习惯地用右手帮一下。而皮彭双手都行,用左手更好一些。这一细节连皮彭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皮彭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乔丹则把小他3岁的皮彭视为亲兄弟。他说:“每回看他打得好,我就特别高兴,反之则很难受。”
  1991年6月,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决战中,皮彭夺得33分,超过乔丹3分,成为公牛队在这个时期的17场比赛中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这是皮彭的胜利,也是乔丹的胜利。
  用心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可爱、出色的一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让我们以谦卑之心赞美其强项。
第十四章 幽默也要恰到好处(1)
更新时间2010-7-28 15:26:01 字数:4386
 巧用停顿,意趣迸发
  一书生穷困潦倒,前来投奔朋友。不想朋友乃是个势利之人,见书生十分落魄,心里便有些不快。
  不巧二人吃过晚饭之后,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瓢泼大雨,朋友不欲留书生过夜,但又不好直言,便在纸上写道: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眼看无处住宿,忽然急中生智,拿起笔墨,在纸上刷刷点点,写后交给朋友,朋友一看,原来纸上变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朋友无奈,只得留书生过夜。
  巧用句子停顿改变语意,在拒绝别人时,既表明自己的意思,又不伤及对方的面子。同样,在遭到别人拒绝时,巧用停顿让自己的困难得到解决,而又不让朋友觉得厌烦。我们在日常说话或演讲时也会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这就要靠我们掌握语意停顿的技巧,来发挥自己的才智了。
  所谓停顿是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问题。停顿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像下面一段文字: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可以因停顿位置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含义: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停顿要按照语境的规定进行,如果故意在不该停的地方停,会产生怪异而导致笑料。
  民间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秀才想捉弄一财主,过年时,他设计了一段“吉利话”送给财主。他是这样说的:“养猪头头象,老鼠只只死,酿酒坛坛好,造醋缸缸酸。”财主听了,满心欢喜。有一明白人告诉财主,这话很难听,说着念了起来:“养猪头头像老鼠,只只死;酿酒坛坛好造醋,缸缸酸。”正与秀才的意思相反,财主气得七窍生烟。
  再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富翁生性吝啬,一毛不拔。儿子大了,需要读书,他想聘请教书先生,又舍不得多花钱,因此再三讲明他的膳食供给很微薄。可是,当时的一位老先生还是一口应允了。富翁恐怕口说无凭,要老先生写一张合约,老先生写道:“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一看,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于是欣然签了字。
  哪知吃第一餐饭时,富翁让佣人端出一碟青菜给老先生下饭,先生说富翁违约:“怎么尽是青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吗?”弄得富翁啼笑皆非,连呼上当。
  有时,也可运用停顿将一句完整的话故意拆开,给人一个悬念,将其注意力引向某一方向,然后反转出趣味来。最常见的例子是“司令员发枪”。
  有次,某司令员对部下说:“一个人一杆枪—”战士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这是不可能的。”战士们大为失望。“两个人一杆枪—”战士们鼓掌。“但这也是不可能的。”战士们垂头丧气。“三个人一杆枪—”战士们不抱什么希望。“还是可能的。”大家惊喜,毕竟有枪了。“但是木头枪。”
  这里,司令员运用“滚雪球”的方式,采取停顿方法造成出乎意外的语义突转,趣味横生。
  有次,会上发言。某领导说:“今天,我要讲很长的话—”全体与会者发出叹息。他接着说:“大家是不欢迎的!”听众释然,鼓掌。
  这里,发言者运用停顿有意设下圈套,让人感觉到其发言很长,不料停顿之后意义突转,语意前后反差强烈,产生幽默效果。
  声东击西的幽默法
  声东击西法,是一种更加含蓄迂回的幽默技巧。目标向东而先向西,欲要进击先后退。在利用幽默的语言来回击或反驳一些错误观点的时候,这种技巧的运用特别有力。
  但是,声东击西法要取得好的效果,取决于听众的静心默思,反复品味。因为这种幽默技巧的特点是:你想表达的思想不是直接表达出来,而是以迂为直,被埋藏在所说出来的话后面。听众在听完话之后,必须有个回味的时间,才能体会出个中的奥秘,产生幽默风趣的情绪。
  “劳驾,请问去警署的路怎么走?”一个行人停步问路人。
  “这很简单,你用石头把对面商店的橱窗给砸烂,10分钟后你就到了。”
  路人似乎是答非所问,他没有具体回答去警署的路线,却提示了去警署的一种可行的办法:你只要制造事端,自然有人送你去警署。这就是声东击西法的幽默。
  声东击西法在不少场合都可以见到:明是说罪,暗里摆功;明是说愚,暗里表忠;明说张三,实指李四;欲东而西,欲是而非;敲山震虎,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当然,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声东击西法的幽默技巧也可以诙谐地加以运用,以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有一个人去做客,见主人招待他没有菜肴,便跟主人要来副眼镜,说视力不好使,带上眼镜后,大谢主人,称赞主人太破费,弄这么多菜,主人道:“没什么菜呀?怎么说太破费?”客曰:“满桌都是,为何还说没有?”主人曰:“菜在哪里?”客指盘内曰:“这不是菜,难道是肉不成?”
  此则笑话一波三折,客人嘲讽主人,手段高明,令人叫绝。话说出了口,又能置身事外。
  指桑骂槐也是声东击西幽默法的一种,也就是明骂桑而实骂槐,运用此法既可达到己方目的,又不授人以柄,避免了正面冲突。此法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应对语的选择上,要让“槐”听明白是骂“槐”,但又抓不住把柄,叫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人类的语言非常奇妙。它的功能变化万千。同样一个词语,只要换一种语言环境,意思和味道就很不一样了。不懂得这门道的人,是很难利用语言的这种灵活性来开拓他的幽默途径的。
  指着槐树骂槐树,不可能幽默;指着桑树而实际上骂了槐树,才有可能幽默。指桑骂槐法就是利用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把词语的针对性转向谈话对方,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魏晋时,谢石打算隐居山林,奈何父命难违,不得已在醒公手下做司马。一次,有人送醒公草药,其中有一味名叫远志。醒公问谢石:“这药又叫做小草,为什么同是一物而有两个名称?”
  谢石一时答不上来,郝隆当时在座,应声说道:“这很好解释,隐于山林的就叫远志,出山就叫小草了。”
  谢石听到此处,满脸愧色。
  魏晋时人们崇尚回归自然,并不以官宦为荣,隐居山林,过闲云野鹤似的生活是非常时髦的举动。郝隆这里正是指桑骂槐,表面上解释是草药的名称,实质上是嘲讽谢石,而谢石即使想反攻也无从下手。
  指桑骂槐的特点就在于巧妙地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双关性等特点来做文章。说话者说出的话语,从字面上的意思看似乎并不是直接针对对方,但话语中却暗含了攻击对方的深层意思,使对方虽有觉察却又抓不住把柄,只好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
  从前,有个瞎子被无辜地牵涉到一场官司中,开堂审判时,他对县太爷说:“我是一个瞎子。”
  县官一听,立刻厉声责问:“混账!看你好好的一只清白眼,怎么说没有眼睛?”
  瞎子接过县官的话说:“我虽然有眼睛,老爷看小人是清白,小人看老爷却是糊涂的。”
  这里,盲人采用的就是指桑骂槐法。他所说的“清白”和“糊涂”,实际上是利用一词多义的现象而造成的一语双关的修辞效果,从而达了“指桑骂槐”的目的。
  表面上看,他说的“清白”是指盲人的眼睛是清白眼,而实际上却是暗指人自身是清白无辜的。“糊涂”一语,貌似指盲人因眼睛看不清县官,但实际上却是说县官说话做事糊涂,是个糊涂昏官。所以,整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小人看不清老爷”,而实际上却是“我看老爷是个糊涂官”。
  这两句话从形式上看是“指桑”,即回答老爷的回话,从内容看却是“骂槐”,即暗中讥骂昏官。盲人巧妙利用指桑骂槐法,痛快淋漓地嘲讽了昏官,又使县官抓不住什么把柄。
  婉言曲说成幽默
  有些事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太合适,容易让人误解或不愉快,婉言曲说是很好的方法,而且这种婉言曲说不同于修辞格里的委婉修辞方法,它是形成幽默的一种语言艺术。
  王麻子是个极爱占小便宜的人,常常在别人家白吃白喝,吃完了上顿等下顿,住了两天住三天。一次,他在一朋友家里吃了三天后,问主人道:“今天弄什么好吃的呀?”
  主人想了想,说:“今天我们弄麻雀肉吃吧!”
  “哪来那么多麻雀肉呢?”
  主人说:“先撒些稻谷在晒场上,趁麻雀来吃时,就用牛拉上石磨一碾,不就得了吗?”
  这个爱占便宜的人连连摇手说:“这个办法不行,还不等石磨过来,麻雀早就飞跑了。”
  主人一语双关地说:“麻雀是占惯了便宜的,只要有了好吃的,怎么碾(撵)也碾(撵)不走。”
  现在我们谈论的“婉言曲说”的幽默法,可以说是“婉曲”的变格,它是说话人故意把所要表达的本意绕个圈子曲折地说出来,利用婉言来获得幽默效果。
  克诺先生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走进一家小旅馆,他想在那儿过夜。
  “一个单间带供应早餐要多少钱?”他问旅馆老板。
  “多种不同房间有多种不同的价格,二楼房间15马克一天,三楼房间12马克一天,四楼10马克,五楼只要7马克。”
  克诺先生考虑了几分钟,然后提起箱子就走。
  “您觉得价格太高了吗?”老板问。
  “不,”克诺回答,“是您的房子还不够高。”
  一般说来,幽默应避免敌意和冲突,否则,幽默就会被减弱或者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讲,婉言曲说最适合构成幽默。
  一个法国出版商想得到著名作家的赞扬,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想,要得到一个大人物的好感,必须先赞扬赞扬他。
  这天,他去拜访一位知名作家。他看到作家的书桌上,正摊着一篇评论巴尔扎克小说的文章,便说:“啊,先生,您又在评论巴尔扎克了。的确,多少年来,真正懂得巴尔扎克作品的人太少了,算来算去,也只有两个。”
  作家一听就明白了出版商的意图,便让他继续说下去。出版商说道:“这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您了。可是还有一个呢?您说,他应当是谁?”
  作家说:“那当然是巴尔扎克自己了。”
  出版商顿时像泄了气的气球,悻悻地走了。
  出版商想求得知名作家的赞扬,故意登门拜访。作家呢,不好直接拒绝,就来了个婉言曲说。出版商把世间懂巴尔扎克作品的人确定为两个,一个,他自然要送给作家了;另一个,他是给自己预备的。但自己说出来,那太没涵养,况且自己认可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得到作家的赞同,还是启发作家说出来吧。由此,出版商一直沿着自己的设计和思路,准备着一种情感—他期待着作家的赞扬,让作家指出他是懂巴尔扎克作品的人。
  作家并不回绝对方的话,因为那太扫人兴了。但是他有意漠视对方的“话外音”,一句答话,让对方的期待栽了个大跟头,作家回答的是,另一个懂巴尔扎克的人是巴尔扎克自己。于是双方没戏唱了,只好散场。
  凡有大成就者,向来都是舌吐方圆的专家,他们不仅仅专长于自己的一份事业,而且在待人接物上有着独到的迂回之术,他们能够在让人发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加入自己的观点。
第十四章 幽默也要恰到好处(2)
更新时间2010-7-28 15:26:38 字数:4273
 著名的法国钢琴家乌尔蒙,年轻时的一天,他弹奏拉威尔的名曲《悼念公主的孔雀舞曲》,节奏太慢,正在听他弹奏的拉威尔忍不住地对他说:“孩子,你要注意,死的是公主,而不是孔雀。”
  在这里,拉威尔将公主与孔雀这两种原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出人意料地联系起来,使人们产生惊奇,并在笑声中意会到拉威尔话语的真正含义。
  拉威尔对乌尔蒙的演奏“节奏太慢”,并不是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而是采用婉转的暗示:“死的是公主,而不是孔雀。”这样,使演奏者首先得回味一下,拉威尔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弄清楚了,便意识到自己处理作品中的失误。应该加快速度,快到什么程度呢?拉威尔的话给了提示,是孔雀舞曲。演奏者的脑海中定会浮现出美丽的孔雀翩翩起舞的英姿。拉威尔的旁敲侧击,使乌尔蒙明白了自己的毛病所在。
  幽默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这种艺术是在婉言曲说中产生的。说话直愣的人不可能创造出幽默来。按部就班,一是一,二是二,实说实,虚说虚,没有任何的发挥就不可能碰撞出幽默的火花。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