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说话的艺术全集

_2 林语堂 (当代)
  4.轻快型
  轻快型节奏是最常见的,多扬少抑,听来不着力。日常性的对话、一般性的辩论,都可以使用这类型的节奏。
  5.紧张型
  紧张型节奏,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流较快,句中不延长停顿。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6.舒缓型
  舒缓型节奏,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流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落。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宜用这种节奏。
  以上6种节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但又互相渗透,有主有辅,只有适当把握,才能显示出技巧的内在力量。而有些人对语言的节奏毫不留意,将语言当做垃圾,不顾一切地向别人扔去。
  总之,缺乏节奏感的语言是平淡呆板的,而节奏感强的语言抑扬顿挫,富有表现力,是吸引听者的最大秘诀。
  人们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愤怒、激动的思想感情时,语流速度一般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或心情沉静、回忆往事的心理活动时,语流速度一般较慢。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内心的思想感情是很紧张、很激动或很愤怒的时候,语流速度表现出来的却是平缓的,而听众正是从说话者的平缓的节奏中,感觉到说话者内心感情在强烈地变化着。
  节奏感强的、动听的、连贯的语言,同唱歌和音乐有许多很相近的特点和因素。有些词语需急速地念出来,就像音乐中的8分音符和16分音符;另有些词语必须表现得有分量些,必须拖长些,就像全音符和2分音符;而连贯一气的词语,就像是二连音或三连音。
  字母、音节和单字—这就是语言中的音符,可以组成小节、一首歌或完整的交响曲。正是由于这种有节奏的语言,才使人们的讲话变得富有魅力。因此,要使自己的口头语言如同音乐般优美动听,就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
  语言节奏的处理,既是说话者感情的表露,也是说话者思想水平和涵养的表现。
  适时的停顿
  停顿是语言交流中的第一大要素,恰当地处理语言交流中的停顿,不仅是表达说话意图的需要,而且是增强语言表现力和精确性的需要。
  停顿是指口头表述中,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在声音上的间断。谈话、演讲如果不注意语音停顿,是无法传情达意的;如果停顿得不恰当,反会造成表意的错误。因此,停顿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
  适当的停顿,可以准确表达语言的内容和感情,同时,也给听者领会和思索的时间,还可使说话者得到换气歇息的机会。停顿可分为以下4种:
  1.语法停顿
  标点符号是语句停顿的主要依据。不同的标点符号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因此其停顿的时间、方式也不一样。一般的说话,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句号、问号、感叹号停顿的时间次之,逗号、分号、冒号再次之,顿号的停顿时间最短。
  2.逻辑停顿
  文字语言中写有标点的地方一般需要停顿,但在一个句子中间,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揭示语言的内在联系,可根据文义,合理地划分词组,做一些适当的停顿。词组之间的停顿千变万化,是停是连还需以表意准确清晰为出发点,做出适当的选择。
  3.感情停顿
  亦称“心理停顿”,是为了表达语言蕴含的某种感情或心理状态所采取的停顿。恰当地运用感情停顿,可使悲痛、激动、紧张、疑虑、沉吟、回忆、思索,想象等各种感情和心理状态的表达更加准确。感情停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语言表达技巧,它能充分展现“潜台词”的魅力,使听众从“停顿”中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和难以言表的感情,从而使语言更加生动。
  4.生理停顿
  即停下来换口气,一般来说,生理停顿是与以上3种停顿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这种停顿必须服从语法、逻辑和事态的需要,一般不单独进行。
  要掌握停顿艺术,还要把握停顿的疏密长短和停顿的气息处理。一般来说,句子越长,内涵越丰富,停顿就越多;句子越短,内涵越少,停顿也越少;表现回味、想象等心理状态和凝重、深沉的感情,停顿较多,时间较长;表现明快的节奏和欢快的心情,停顿较少,时间也短。
  停顿的气息处理,必须根据语言的内容合理控制,有时急停,有时徐停,有时强停,有时弱停。这种气息强弱急缓的变化,是停顿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
  停顿训练要从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生理停顿等概念的理解和各种标点如何停顿的方法的介绍开始进行,逐步深入到个体语言现象的分析,归纳出语流中的间隙停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段训练,录音后逐句评析。
  可以根据要求做以下停顿设置练习:
  (1)做领属性停顿练习:“他当过营业员,在报社干过记者,还做过电工。”(在“他”后做比后面逗号更长的停顿)
  (2)做并列性停顿练习:“过去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现在我们也不会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在“过去”、“现在”后安排停顿)
  (3)做呼应性停顿练习:“现在播送中央气象台今天早晨6点钟发布的天气预报。”(在“播送”后停顿,以表明与“天气预报”的响应关系)
  (4)做区分性停顿练习:“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冠军。”(若在“了”后停顿就会产生歧义,应在“美国队”后停顿)
  (5)做强调性停顿练习:“自古被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在“被我们”后作较长停顿,以突出征服长江的英雄气概)
  (6)做回味性停顿练习:“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这句名言在“暗”字处停顿,给人留有思辨回味的余地)
  (7)做生理性停顿练习:“我……我丢了佛莱思节夫人的项链了。”(在“丢了”、“夫人”后增设停顿,表现因惊惧而口舌不灵)
  (8)做情绪转换性停顿练习:“满以为可以看到壮美的日出,却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在“日出”后延长停顿,表达热切希望心情的延续与情况突变的心理暗示)
  把握说话的语速
  有人讲话,忽快忽慢,快慢错位,不善于运用语速技巧,就会影响表达效果。
  交谈中,如果讲话的速度过快,经由耳朵传至大脑的信息过于集中,会使人应接不暇、顾此失彼,甚至搞得人精神紧张。国外一位厂商的女秘书由于语速过快,这位经理不胜其烦,只得提出,如果她不放慢语速,就只好请她离开,以保持自己的神志清醒。
  虽然有些人说得快而清楚,可大多数人却是快而含混,别人听了等于没听。因说话太快而致字音不清,固不足道,即使快而清楚,也不足为法。你虽有说话快的本领,但听者不一定有听话快的本领。说话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别人听不清楚就是白费口舌。训练自己说话时,要声音清楚、快慢合度。说一句,人家就听懂一句,不必再问,你要明白的是,陌生人或职位低的人是不大敢上前请你重说的。
  肯尼迪总统在各方面都称得上是位杰出的演讲家,然而有时他也会说得太快,使得听众无法跟上。约翰逊总统却正相反,他惯于闲扯拖延,常常还未报告完当前的问题,另一项新国际危机又出现了。
  要是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而且还会令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太慢,人们根本不听你说,适当的说话速度约为每分钟120个字至160个字之间。朗读的速度通常要比说话稍快,说话速度不宜固定,因为思想、情绪会影响音速。增加效果的停顿及速度变化都能丰富句子的变异。
  请大声朗读下列这段史蒂芬·怀斯的演讲词,并以手表计时,满60秒时停止,在念到的最后一个字上做个记号:“林肯的一生都不断受到诽谤及中伤,然而一个人一生中的诽谤并不能代表他的生命价值,也不能为历史裁断做预测,看来,似乎伟人一生的不朽的光荣可以由他们在世时受到的诋毁及否定而预见。但一个酷似林肯的人出现时,我们应辨认出来并适当地尊崇他。以假设林肯的种裔已从世上消失,及我们也再不会看到像他那样的人作为敬悼林肯最糟的方式。另一项确证林肯种裔消失的方式便是假设另一个林肯永远不会出现。”
  “林肯已经成为我们衡量人类价值的准绳了:我们也已用最接近亚伯拉罕·林肯的标准来衡量对人的尊崇。其他的人也许会像他,趋近他,但林肯仍然是用来衡量及评估的准绳。”
  要是60秒时你尚未念到“林肯永远不会出现”,你说话的速度就太慢了。要是你念到第二段中间,就表示你有点口齿不清,念得愈快,就会愈含糊,丧失平滑圆顺。
  要是你每一分钟的说话速度不及110个字,你最适合的工作就是担任保姆,无疑你不费吹灰之力便能使你的听众入睡。
  但这只是某一种语境下的语速把握,每个讲话过程,正如确定语调一样,要有个基本语速。语速受制于讲话语境。
  1.说话环境及说者心理状态影响语速
  比如,情况紧急时,语速就要快些;情绪激动时,或兴奋,或恼怒,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语速;为了加强语势,引起听者注意,也需要加快语速。
  2.讲话内容也影响语速
  无关紧要的事,语速快慢皆无妨;重要内容,需强调的内容,语速应适当放慢,让人听得清,便于理解。
  3.讲话对象也制约着语速
  对方是老人、孩子及文化水平不高者,语速要适当放慢;对方年轻,听辨能力强,或是个急性子,语速应适当加快。一般情况下,以中速为宜。
  确定基本语速,并不是从头至尾一个速度、一种节奏,并不是“和尚念经”,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语境变化而变换语速。
  语速同声调一样,按一定节律变化,即构成一种节奏美。
  语速的变化,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说话者的感情。
  下面以亨利的演讲《诉诸武力》的结尾处为例进行说明:
  “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先生们会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进我们的耳鼓。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难道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竟值得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第三章 打造完美的声音(3)
更新时间2010-7-28 13:25:59 字数:4471
 口才出色的人,与他谈话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他们说话时,抑扬顿挫,引人入胜,就像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将语言的节奏当做钢琴的琴键随意指挥,弹奏出一曲动人心弦的“高山流水”。他们对语言节奏的掌握可谓随心所欲。
  下面几种语言节奏较为常用,若能有效地掌握,也能起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1.高亢型
  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威武雄壮的效果,声音偏高,起伏较大,语气昂扬,语势多上行。用于鼓动性强的演说,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传重要决定及使人激动的事。
  2.低沉型
  这种节奏具有低缓、沉闷、声音偏暗的效果。语流偏慢,语气压抑,语势多下行。用于悲剧色彩的事件叙述,或慰问、怀念等。
  3.凝重型
  这种节奏听来一字千钧,句句着力。声音适中,语流适当,既不高亢,也不显低沉,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次要词语不滑不促。用于发表议论和某些语重心长的劝说、抒发感情等。
  4.轻快型
  轻快型节奏是最常见的,多扬少抑,听来不着力。日常性的对话、一般性的辩论,都可以使用这类型的节奏。
  5.紧张型
  紧张型节奏,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流较快,句中不延长停顿。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6.舒缓型
  舒缓型节奏,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流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落。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宜用这种节奏。
  以上6种节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但又互相渗透,有主有辅,只有适当把握,才能显示出技巧的内在力量。而有些人对语言的节奏毫不留意,将语言当做垃圾,不顾一切地向别人扔去。
  总之,缺乏节奏感的语言是平淡呆板的,而节奏感强的语言抑扬顿挫,富有表现力,是吸引听者的最大秘诀。
  人们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愤怒、激动的思想感情时,语流速度一般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或心情沉静、回忆往事的心理活动时,语流速度一般较慢。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内心的思想感情是很紧张、很激动或很愤怒的时候,语流速度表现出来的却是平缓的,而听众正是从说话者的平缓的节奏中,感觉到说话者内心感情在强烈地变化着。
  节奏感强的、动听的、连贯的语言,同唱歌和音乐有许多很相近的特点和因素。有些词语需急速地念出来,就像音乐中的8分音符和16分音符;另有些词语必须表现得有分量些,必须拖长些,就像全音符和2分音符;而连贯一气的词语,就像是二连音或三连音。
  字母、音节和单字—这就是语言中的音符,可以组成小节、一首歌或完整的交响曲。正是由于这种有节奏的语言,才使人们的讲话变得富有魅力。因此,要使自己的口头语言如同音乐般优美动听,就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
  语言节奏的处理,既是说话者感情的表露,也是说话者思想水平和涵养的表现。
  适时的停顿
  停顿是语言交流中的第一大要素,恰当地处理语言交流中的停顿,不仅是表达说话意图的需要,而且是增强语言表现力和精确性的需要。
  停顿是指口头表述中,词语之间、句子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在声音上的间断。谈话、演讲如果不注意语音停顿,是无法传情达意的;如果停顿得不恰当,反会造成表意的错误。因此,停顿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
  适当的停顿,可以准确表达语言的内容和感情,同时,也给听者领会和思索的时间,还可使说话者得到换气歇息的机会。停顿可分为以下4种:
  1.语法停顿
  标点符号是语句停顿的主要依据。不同的标点符号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因此其停顿的时间、方式也不一样。一般的说话,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句号、问号、感叹号停顿的时间次之,逗号、分号、冒号再次之,顿号的停顿时间最短。
  2.逻辑停顿
  文字语言中写有标点的地方一般需要停顿,但在一个句子中间,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揭示语言的内在联系,可根据文义,合理地划分词组,做一些适当的停顿。词组之间的停顿千变万化,是停是连还需以表意准确清晰为出发点,做出适当的选择。
  3.感情停顿
  亦称“心理停顿”,是为了表达语言蕴含的某种感情或心理状态所采取的停顿。恰当地运用感情停顿,可使悲痛、激动、紧张、疑虑、沉吟、回忆、思索,想象等各种感情和心理状态的表达更加准确。感情停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语言表达技巧,它能充分展现“潜台词”的魅力,使听众从“停顿”中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和难以言表的感情,从而使语言更加生动。
  4.生理停顿
  即停下来换口气,一般来说,生理停顿是与以上3种停顿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这种停顿必须服从语法、逻辑和事态的需要,一般不单独进行。
  要掌握停顿艺术,还要把握停顿的疏密长短和停顿的气息处理。一般来说,句子越长,内涵越丰富,停顿就越多;句子越短,内涵越少,停顿也越少;表现回味、想象等心理状态和凝重、深沉的感情,停顿较多,时间较长;表现明快的节奏和欢快的心情,停顿较少,时间也短。
  停顿的气息处理,必须根据语言的内容合理控制,有时急停,有时徐停,有时强停,有时弱停。这种气息强弱急缓的变化,是停顿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
  停顿训练要从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生理停顿等概念的理解和各种标点如何停顿的方法的介绍开始进行,逐步深入到个体语言现象的分析,归纳出语流中的间隙停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段训练,录音后逐句评析。
  可以根据要求做以下停顿设置练习:
  (1)做领属性停顿练习:“他当过营业员,在报社干过记者,还做过电工。”(在“他”后做比后面逗号更长的停顿)
  (2)做并列性停顿练习:“过去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现在我们也不会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在“过去”、“现在”后安排停顿)
  (3)做呼应性停顿练习:“现在播送中央气象台今天早晨6点钟发布的天气预报。”(在“播送”后停顿,以表明与“天气预报”的响应关系)
  (4)做区分性停顿练习:“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冠军。”(若在“了”后停顿就会产生歧义,应在“美国队”后停顿)
  (5)做强调性停顿练习:“自古被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在“被我们”后作较长停顿,以突出征服长江的英雄气概)
  (6)做回味性停顿练习:“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这句名言在“暗”字处停顿,给人留有思辨回味的余地)
  (7)做生理性停顿练习:“我……我丢了佛莱思节夫人的项链了。”(在“丢了”、“夫人”后增设停顿,表现因惊惧而口舌不灵)
  (8)做情绪转换性停顿练习:“满以为可以看到壮美的日出,却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在“日出”后延长停顿,表达热切希望心情的延续与情况突变的心理暗示)
  把握说话的语速
  有人讲话,忽快忽慢,快慢错位,不善于运用语速技巧,就会影响表达效果。
  交谈中,如果讲话的速度过快,经由耳朵传至大脑的信息过于集中,会使人应接不暇、顾此失彼,甚至搞得人精神紧张。国外一位厂商的女秘书由于语速过快,这位经理不胜其烦,只得提出,如果她不放慢语速,就只好请她离开,以保持自己的神志清醒。
  虽然有些人说得快而清楚,可大多数人却是快而含混,别人听了等于没听。因说话太快而致字音不清,固不足道,即使快而清楚,也不足为法。你虽有说话快的本领,但听者不一定有听话快的本领。说话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别人听不清楚就是白费口舌。训练自己说话时,要声音清楚、快慢合度。说一句,人家就听懂一句,不必再问,你要明白的是,陌生人或职位低的人是不大敢上前请你重说的。
  肯尼迪总统在各方面都称得上是位杰出的演讲家,然而有时他也会说得太快,使得听众无法跟上。约翰逊总统却正相反,他惯于闲扯拖延,常常还未报告完当前的问题,另一项新国际危机又出现了。
  要是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而且还会令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太慢,人们根本不听你说,适当的说话速度约为每分钟120个字至160个字之间。朗读的速度通常要比说话稍快,说话速度不宜固定,因为思想、情绪会影响音速。增加效果的停顿及速度变化都能丰富句子的变异。
  请大声朗读下列这段史蒂芬·怀斯的演讲词,并以手表计时,满60秒时停止,在念到的最后一个字上做个记号:“林肯的一生都不断受到诽谤及中伤,然而一个人一生中的诽谤并不能代表他的生命价值,也不能为历史裁断做预测,看来,似乎伟人一生的不朽的光荣可以由他们在世时受到的诋毁及否定而预见。但一个酷似林肯的人出现时,我们应辨认出来并适当地尊崇他。以假设林肯的种裔已从世上消失,及我们也再不会看到像他那样的人作为敬悼林肯最糟的方式。另一项确证林肯种裔消失的方式便是假设另一个林肯永远不会出现。”
  “林肯已经成为我们衡量人类价值的准绳了:我们也已用最接近亚伯拉罕·林肯的标准来衡量对人的尊崇。其他的人也许会像他,趋近他,但林肯仍然是用来衡量及评估的准绳。”
  要是60秒时你尚未念到“林肯永远不会出现”,你说话的速度就太慢了。要是你念到第二段中间,就表示你有点口齿不清,念得愈快,就会愈含糊,丧失平滑圆顺。
  要是你每一分钟的说话速度不及110个字,你最适合的工作就是担任保姆,无疑你不费吹灰之力便能使你的听众入睡。
  但这只是某一种语境下的语速把握,每个讲话过程,正如确定语调一样,要有个基本语速。语速受制于讲话语境。
  1.说话环境及说者心理状态影响语速
  比如,情况紧急时,语速就要快些;情绪激动时,或兴奋,或恼怒,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语速;为了加强语势,引起听者注意,也需要加快语速。
  2.讲话内容也影响语速
  无关紧要的事,语速快慢皆无妨;重要内容,需强调的内容,语速应适当放慢,让人听得清,便于理解。
  3.讲话对象也制约着语速
  对方是老人、孩子及文化水平不高者,语速要适当放慢;对方年轻,听辨能力强,或是个急性子,语速应适当加快。一般情况下,以中速为宜。
  确定基本语速,并不是从头至尾一个速度、一种节奏,并不是“和尚念经”,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语境变化而变换语速。
  语速同声调一样,按一定节律变化,即构成一种节奏美。
  语速的变化,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说话者的感情。
  下面以亨利的演讲《诉诸武力》的结尾处为例进行说明:
  “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先生们会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进我们的耳鼓。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难道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竟值得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第四章 借用肢体语言说话(1)
更新时间2010-7-28 13:29:50 字数:5632
 让你的眼睛会说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个什么模样,都可以通过这扇“窗户”透露出来。与人交往时,自身的喜、怒、哀、愁、乐,用不着开口说话,只凭眼睛的神态就能传递出内心的情感;别人也不一定要听完你说的话才能获取信息,只需看看眼睛的神态,就能领悟其内心的活动,知道他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眼神所传达的感情,往往超过有声言词的发送。所谓“会说话的眼睛”,就是由此而得。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十分善于运用眼神语。
  保尔·拉法格回忆马克思说:“当某一个人在谈话中说出几句俏皮话或机敏的答辩时,他的黑眼睛便在浓密的眉毛下快活而嘲弄地闪动起来。”
  李卜克内西回忆恩格斯说:“他在观察人们和事物的时候,不是用玫瑰色眼镜或黑色眼镜,而是用明察秋毫的目力。他的目光从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总是要洞悉底蕴。这种明察秋毫的目力,这种‘慧眼’,这种自然之母只赋予少数人的洞察力,都是恩格斯所有的。这一点我在第一次会见他的时候就觉察到了。”普·恺尔任采夫回忆列宁说:“他演说时的姿态,他的淳朴,他那双目光炯炯能看到人们内心深处的眼睛—都使我觉得是非凡的。”
  眼神是运用眼的神态和神采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在面部表情中,是最生动、最复杂、最微妙、也是最富有表现力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千变万化,表露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正如前苏联作家费定的小说《初欢》中所描写的那样:“……眼睛会发光,会发出火花,会变得像雾一样暗淡,会变成模糊的乳状,会展开无底的深渊,会像火花和枪弹一样投射,会质问、会拒绝、会取、会予、会表示恋恋之意……”眼睛的表情,远比人类的语言来得丰富。
  在与人交谈中,正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尊重;斜视对方,表明对对方的蔑视;看的次数多,表明对对方的好感和重视;看的次数很少或不屑一顾,表明对对方的反感和轻视;眼睛眨动的次数多,表示喜悦和欢快,也可表示疑问或生气;眼睛眨动的次数少甚至凝视不动,表示惊奇、恐惧和忧伤;如果不敢直视对方,也可能是因为害羞,可能有什么事不愿让对方知道;如果怀有敌意的双方互相紧盯着,其中一方突然把眼光移向别处,则意味着退缩和胆怯;如果谈判时有一方不停地转动着眼球,就要提防他打什么新主意或坏主意;如果是频繁而急促地眨眼,也许是表示羞愧、内疚,但也可能表明他在撒谎……
  配合着眉毛的变化,眉目传情意义更广泛。欢乐时眉开眼笑,眉飞色舞;忧愁时双眉紧锁;愤怒时横眉怒目;顺从时低眉顺眼;戏谑时挤眉弄眼;畅快时扬眉吐气等。
  演讲目光语最主要的是强调眼神的运用。一般来说,不同的眼神表达着不同的情感。目光明澈表现胸怀坦荡;目光狡黠表现心术不正;目光炯炯表现精神焕发;目光如豆表现心胸狭窄;目光执著表示志向高远;目光浮动表现轻薄浅陋;目光睿智表现聪明机敏;目光呆滞表现心事重重;目光坚毅表示自强自信;目光哀颓表示自暴自弃。除此之外,故弄玄虚的眼神乃是高傲自大的反映;神秘莫测的眼神则是狡奸巨猾的反映;似剑匣出鞘、咄咄逼人的目光是正派敏锐的写照;如蛇蝎蛰伏、灰冷阴暗的目光是邪恶刁钻的写照。
  眼神的表达丰富多彩。得体地运用目光语会令你的演讲增添光彩。
  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柯云路说过:“目光是一种更能储蓄、更微妙、更有力的语言。”确实,眼睛是人体发射信息最主要的器官,是人体最鲜明的机器。当人们彼此进行交流时,目光持续的时间、眼睛的开闭、瞬间的眯眼以及其他许多细小变化和动作都能向对方发出信息。
  讲话者在和人交流时,不仅要倾听人家的谈话,而且眼睛适当地看着对方,能给对方一种受到尊重、受到重视的感觉,这样的谈话一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人,讲话时两眼死盯着讲稿或仰望天花板,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使人感到他“目中无人”,不知他心里在想着什么,这样的效果自然不会好。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做公开演说或电视讲话时,从不戴眼镜,要同法国人“眼对着眼地”讲话,因为他对用眼睛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极为重视。
  因此,和人谈话时,一定要根据谈话的对象、谈话的内容、场合、气氛,恰当地运用目光语,这样才会有良好的谈话效果。
  运用手势
  在人的身体的各个部位中,手是活动最为灵便的一个部分,人的手势种类繁多、含义丰富,可以说在社交谈话中,灵活多变的手势是身体语言当之无愧的主角。因此,手的动作利用的好坏,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身体语言运用得成功与否。
  手势语言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所传递的信息。手势语“词汇”丰富,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个出色的谈话者,平时要认真观察生活,刻苦训练,积极付诸实践。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手势:
  (1)拇指式
  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自然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
  (2)小指式
  竖起小指,其余四指弯曲合拢,表示精细、微小或蔑视对方。
  (3)食指式
  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也可以表示数字“一”、“十”、“百”、“千”、“万”………
  食指弯曲或弯成钩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齐肩画线表示直线,在空中画弧线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并用式
  食指、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一般表示二、二十、二百……在一些欧美国家与非洲国家表示胜利的含义。
  (5)拇指、食指并用式
  拇指、食指分开伸出,其余三指弯曲表示八、八十、八百……如果并拢表示肯定、赞赏之意;如果二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则表示“微小”、“精细”之意。
  (6)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
  三指相捏向前表示“这”、“这些”,用力一点表示强调。
  (7)仰手式
  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这一手势包容量很大。区域不同,意义有别: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请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很坦诚。
  (8)俯手式
  掌心向下,其余状态同仰手式,这是审慎的提醒手势,同时表示“反对”、“否定”之意;有时表示“安慰”、“许可”之意。
  (9)手切式
  手剪式的一种变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断”、“坚决”、“排除”之意。
  (10)手啄式
  五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并带有一定的挑衅性。
  (10)挥手式
  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双手同时挥动表示热情致意。
  (12)掌分式
  双手自然撑掌,用力分开。掌心向上表示“开展”、“行动起来”等意;掌心向下表示“排除”、“取缔”等意;平行伸手则表示“面积”、“平面”等意。
  (13)拳举式
  单手或双手握拳,平举胸前,表示示威、报复;高举过肩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表示“愤怒”、“呐喊”等意。
  (14)手包式
  五指相夹相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用于强调主题和重点,也表示“探讨”之意。
  (15)手剪式
  五指并拢,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两手同时运用,随着有声语言左右分开,表示强烈拒绝。
  (16)手推式
  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推出,表示“向前”、“希望”等含义,显示出坚定与力量;如果五指分开,表示五、五十、五百……
  (17)拳击式
  双手握拳在胸前作撞击动作,表示事物间的矛盾冲突。
  (18)拍肩式
  用手指拍肩击膀,表示担负工作、责任和使命的意思。
  (19)颤手式
  单手或双手颤动,必须与其他手势配合才表示一个明确的含义。
  手势语言,通常应配合自然有声语言有选择地使用,但也有一些手势语言可单独使用,它同样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意蕴。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镜头:两人相爱,男方激动地握住女方的手,女方不但不缩回手,还把另一只手伸出紧紧握住男方的手,那就是两人心心相印了。在这里,“心有灵犀一点通”,有声语言反而显得苍白无力了。
  握手是人们平日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手势语言,它承载着丰富、深邃而微妙的信息。一般说来,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女性与男性、主人与宾客之间,应由上级、长辈、女性、主人先伸出右手,下级、晚辈、男性、宾客才能伸出右手与之相握。握手力度要均匀适中,这是礼貌、热情、友善和诚恳的表示;而握手用力太轻,被认为是冷淡、不够热情;用力太重,又会显得粗鲁无礼。
  鼓掌通过左右手掌发出声响来表达情感或信息,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在迎接宾客时鼓掌,是表示热烈欢迎;听报告时鼓掌,一般为赞扬演讲者讲得好;在告别会上鼓掌,则是表示感谢和惜别之意;在开座谈会时鼓掌,则含有支持、赞同之意。鼓掌常用来喝彩,在某种特殊的场合,它也可用来喝倒彩。喝倒彩时鼓掌,一般比吹口哨、扔果皮、丢食物的拒绝方式要文明委婉些。
  在各种交际场合,遇到了相识的人,如距离较远,一般可举手招呼,也可点头致意,还可脱帽致意;遇到不熟悉的朋友,可点头或微笑致意;送别客人或朋友时,可举手致意,或挥手致意,也可挥手帕致意,或挥动帽子致意。手的挥动幅度越大,表现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手是不会说的,只能做手势。但是,在许多不需要说话或不便说话的场合,手势就派上用场了。的确,手势在交际中有助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丰富谈话的内容。
  在交流中,听众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讲话者身上,对讲话者的影响很大。如果听众在倾听讲话,并且注视着讲话者,讲话者就会得到极大鼓励,就会如有神助似的讲出许多精彩的语言。如果听者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讲话者身上,对讲话者就是一个打击。本来可以讲得很好的话,也因为失掉信心而讲不出来了。但是,要吸引听众注意力,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一般人很少强迫自己去用心听别人的讲话。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往别处看,往别处想。在这种场合,说话者就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手势。说话者可以配合讲话的内容,坚定地把手一挥,可以做一个非常奇特的说明动作,也可以弄出一点提醒性的响声。
  在不同场合,不同手势都有各自的含义。比方说,你在路上用手势与一个朋友打招呼,有的手势使人很远就感受到你的热情和欢欣;有的手势却使人感到漫不经心;有的手势使人觉得你洋洋自得;有的手势告诉别人你非常忙,正要赶着去办一件紧急的事情;有的手势又能告诉别人你有要紧的事同他谈、请他等一下……此外,在交谈中双方互相握手、互递物件和拍拍肩膀等,都能表达特定的含义。这些手势,有的成为谈话的一部分,成为加强语言的力量、丰富语言色调的重要因素;有的则代替了语言,独立起着交流作用。
  手势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自然,这直接关系到口才表达主体的形象。在日常交际中,既要避免像石头人一般站立着,两手无力地下垂或在后背相交,自始至终只用一个手势动作,也不更换一个姿势,显得呆滞死板;也要防止手势动作泛滥,轻佻作态,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前后脱节等现象;更要纠正用手玩弄扣子或不断地用手抚mo茶杯,或老是重复同一动作,或用手指指对方鼻子等不良习惯。应在口才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做到手势动作优雅、适当贴切、准确干练、舒展自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协调一致、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手势语言传情达意的功用,增强口才表达的效果。
  在交往中,我们还要切记手势不要做得太多太过分。有些人在讲话时,几乎每一句话都要配上一个手势,给人一种多此一举的感觉。另外一些人则由于神经紧张原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连续地重复着一种机械动作,而这种动作不论是与他的语言内容还是与当时的气氛都没有什么关系。这些多余的动作,不论是对吸引听众注意力,还是丰富谈话的内容来说都没有帮助,反而给听众以厌倦的感觉。此后,讲话者再也别指望以手势来吸引听众了。
  摆正体姿
  体姿语言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当今社会,通过体姿表达信息不仅是“修身养性”的基本要求,还是用来表示仪表、传递信息的重要体态语言。
  在社会交际中,雅俗的表现与显露,姿势是一个衡量的重要标志。姿势在礼节上是一种文明修养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反映。优美的姿势联系着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说是心灵舞姿的外化。形体动作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可以传情达意,更可透露一个人的心态。不同的姿势可以反映一个人特定条件下的心态,通过姿势可以准确地窥测其心灵的俗与雅。
  姿势是雅俗表现与显露的必要标尺,人的身体的每一个姿势变化通常都反映了交际者的文明程度。比如,社会交往中,步伐矫健,轻松敏捷,能让人感到年轻、健康和精神焕发;步伐稳健,端正有力,给人以庄重、沉着和自信的印象;步履蹒跚,弯腰弓背,垂首无神,摇头晃膀,往往给人以丑陋庸俗、无知浅薄或是精神压抑的印象。又比如,交谈时高跷二郎腿,随心所欲地搔痒,习惯性地抖腿;或是将两手夹在大腿中间和垫在大腿下,或是张开两腿呈现“大”字形,或有女性在场时,半躺半坐、歪歪斜斜地瘫在座椅上,都是失礼而不雅观的,会给人留下缺乏教养、低俗轻浮、散漫不羁的不良印象。
  体姿对一个人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的体姿与人的相貌有同等的重要性,它们共同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如果“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会大打折扣。相貌外表是天生的,而体姿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向理想姿态转变。
  体姿语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说话双方的空间距离,二是指各种不同的身体姿势。体姿语运用的总体要求是准确、适度、自然、得体、和谐、统一。
第四章 借用肢体语言说话(2)
更新时间2010-7-28 13:30:23 字数:6032
 1.准确、适度
  所谓的准确、适度,就是要根据说话内容、说话环境、说话对象、说话目的的需要,准确恰当地运用体姿语。
  2.自然、得体
  就是要求体姿语的运用不故作姿态,要适合自己的身份和交际场合。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功能的角度,体姿语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做到既符合审美的原则,给人以美感,又符合特定的情况。
  3.和谐、统一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姿语言和有声语言配合统一,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否则,就不能收到既定的效果;二是各种体姿语言要求一致而协调。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这是古人提出的姿势范式。在社会交际中,对姿势的基本要求是:秀雅合适,端庄稳重,自然得体,优美大方。具体地说,对各种姿势有以下要求:
  (1)稳重的坐姿
  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坐如钟”,即坐得端正、稳重、温文尔雅。这是坐姿的最基本要求。
  入座时,应轻、缓、稳,动作协调柔和,神态从容自如。人应走到椅子前,转身背对椅子平稳坐下,若离椅子较远,可用右脚向后移半步落座。女子入座尤要娴雅、文静、柔美,若穿裙子则应注意收好裙脚。一般应从椅子左边入座,起身时也应从椅子左边站立,这是一种礼貌。如要挪动椅子的位置,应当先把椅子移到欲就座处,然后坐下去。坐在椅子上移动位置,是有违社交礼仪的。
  落座后,应双目平视,嘴唇微闭,面带微笑,挺胸收腹,腰部挺起,重心垂直向下,双肩平正放松,上身微向前倾,手自然放在双膝上,双膝要并拢。亦可双脚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两臂曲放在桌子上或沙发两侧的扶手上,掌心向下。坐椅子时,一般只坐满2/3,脊背轻靠椅背。端坐时间过长,可以将身体略为倾斜,头面向主人,双腿交叉,足部重叠,脚尖朝下,斜放一侧,双手互叠或互握,放在膝上。若是着西装裙的女子,最好不要交叉两脚,而是并靠两脚,向左或向右一方稍倾斜放置。起立时,右脚先向后收半步,然后站起。
  (2)端正的立姿
  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站如松”,即站得端正、挺拔、优美、典雅。这是立姿的最基本要求。
  站立时,应头正颈直,双眼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挺胸直腰,上体自然挺拔,双肩保持水平,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双手中指压裤缝,腿膝伸直,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夹角45°,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男女的立姿略有不同。男子站立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双脚与肩同宽而立;手可自然下垂,向体前交叉或背后交叉也可以。女子站立时身体重心在两足中间脚弓前端位置,双脚呈倒“八”字站立;手自然下垂或向前向后交叉放置。
  站立后,竖看要有直立感,即以鼻子为中线的人体应大体成直线;横看要有开阔感,即肢体及身段应给人以舒展的感觉;侧看要有垂直感,即从耳与颈相接处至脚的踝骨前侧亦应大体成直线,给人一种挺、直、高的美感。男女的立姿亦应形成不同侧重的形象,男子应站得刚毅洒脱,挺拔向上,舒展俊美,精力充沛;女子应站得庄重大方,亲切有礼,秀雅优美,亭亭玉立。
  (3)优雅的走姿
  在各种场合,都要力求做到“行如风”,即行得正确、优雅、轻盈,有节奏感。这是走姿的最基本要求。
  行走时,应昂首挺胸,收腹直腰,两眼平视,肩平不摇,双臂自然前后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行走时脚跟成一条直线。起步时身体微向前倾,身体重量落于前脚掌,行走中身体的重心要随着移动的脚步不断向前过渡,不要让重心停留在后脚,并注意在前脚着地和后脚离地时伸直膝部;迈出每一步都应从胸膛开始向前移动,而不是腿独自伸向前。男女的走姿及步态风格亦有所区别。男子的步履应雄健、有力、潇洒、豪迈,步伐稍大,展示出刚健、英武的阳刚之美;女子的步履应轻捷、蕴蓄、娴雅、飘逸,步伐略小,展示出温柔、娇巧的阴柔之美。还应看到,现代女性穿高跟鞋,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身高,而且在于能收腹挺胸,显示自身走路的动人的身姿和曲线美;而步态高度艺术化的时装模特儿,与其说是展示千姿百态的时装,不如说是在显露高雅美妙的走姿。
  人的形体在运动中构成种种姿势,良好的姿势形成优美的仪态。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秀雅合适的姿势在社会交际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体姿的端正培养。
  保持微笑
  微笑是一种良性的脸部表情,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自信的标志、礼貌的象征、涵养的外化、情感的体现。微笑具有无边的魅力,在和别人交往时,你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
  独自在家的家庭主妇小乔正看一档法制节目,说的是关于注意门户、小心打劫的新闻。这时候,门铃响了,以为是婆婆回来的小乔问都没问一声,就打开了门,就在小乔打开门的同时,她看见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回想刚才的新闻,她顿时明白自己遇到什么情况了。怎么办,尖叫吗?
  聪明的小乔灵机一动,微笑着说:“先生,你真会开玩笑!你是推销菜刀的吧?这菜刀的样式我喜欢,我要一把。”小乔边说还边作势让男人进屋,又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邻居,看到你真的很高兴。你喝咖啡,还是喝茶?”
  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人,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慢慢地变得腼腆起来。他有点结巴地说:“谢……谢,谢谢!”
  最后,小乔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拿钱的时候歹徒迟疑了一会儿才收下,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对小乔说:“小姐,你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们能做个推心置腹的朋友吗?”
  微笑可以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沟通情感,融洽气氛,缓解矛盾,消融“坚冰”,为口才表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善意的标志、友好的使者、成功的桥梁。服务业的老板有一个共识:宁肯雇用一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女职工—如果她随时展露出可爱的微笑,而不愿雇用一位面孔冷漠的哲学博士。这话有些极端,然而却道出了其中的奥妙。
  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人们美好心灵的外现,也是心地善良、待人友好的表露,是一个人有文化、有风度、有涵养的具体体现。一个有口才的人,就应该是这样的一种人。做说服人的工作,要参加辩论和谈判,首先要打动他人的心;而动其心者莫先乎情,表情中最能赢得人心的是微笑。发自内心、表达真情实感的微笑,是取得说服效应的“心理武器”,也是辩论和谈判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下列场合可运用微笑技法:
  (1)表达赞美、歌颂等感情色彩时应微笑。此时要博得别人笑,自己首先要笑。
  (2)上台与下台时应微笑。这样可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把良好的形象留在听众心中。
  (3)面对听众提问时送上一缕微笑是无声的赞美与鼓励。
  (4)肯定或否定听众的一些言行时,可以配合着点头或摇头,脸挂微笑。
  (5)面对喧闹的听众,演讲者可略停顿,同时脸挂微笑是一种含蓄的批评与指责。
  既然在日常生活交谈中、辩论中、演讲中,微笑有众多的效用,那么微笑训练便成为必要项目。然而,微笑训练都有哪些技术上的要求呢?这里介绍一个小小的诀窍,其发明人是我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他说你只要念声“茄子”就行了。
  在做微笑练习时,应注意总结一下微笑的特点:看看口腔开到什么程度为宜;嘴唇呈什么形态,圆的还是扁的;嘴角是平拉还是上提。练习时可以两人一组结对进行。
  微笑练习的动作要领是:口腔打开到不露或刚露齿缝的程度,嘴唇呈扁形,嘴角微微上翘。结对练习时可根据上述归纳的重点重复练习,并互相注意,看看有什么问题。
  微笑时容易出现哪些毛病,又应该如何纠正呢?
  第一,笑过了头,嘴咧得太大。嘴咧得太大会给人一种傻乎乎的感觉。要不想让人说傻,就要想法把嘴巴的开合度控制好,以“不露或刚露齿缝”为最佳。
  第二,皮笑肉不笑,看上去让人觉得难受。当代心理学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已经找到了真笑和假笑的区别。如果你在交谈中能够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对待对方,尊重对方的感情、人格和自尊心,那么你的微笑就是真诚的、美丽的,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否则,你的微笑就是虚假的、丑陋的,你所能得到的也只能是逆反心理和离心力。
  要想解决“皮笑肉不笑”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根本态度的问题。根本态度端正了,“皮笑肉不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区别真笑还是假笑的内在依据。
  只要端正对待交谈对象的态度,加强态势语—微笑训练,那么,你的微笑就一定会助你达到良好的交谈效果。
  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参加演讲,演讲中就不能从头到尾一味微笑,否则让人感到你像一个弥勒佛,没有心计,觉得你带了一个假面具上台演讲,没有感情。尤其是在不该笑的感情表达时更不能笑。如下段演讲:
  “不是有人在坐车不畅时埋怨他们‘乱哄哄,路不通,车不动’吗?不是有些漂亮的姑娘品评他们是‘多一个脑袋的电线杆’吗?不是有人谩骂他们秉公处罚是自己给自己发奖金吗?更不是有人丧尽天良将车轮碾向我们这些可敬可爱的马路卫士吗?”
  微笑也要分清场合,如召开重要会议、处理突发事件、参加追悼大会时,就不能脸带微笑。平日在运用微笑传情达意时,要真诚自然,适度得体。切不可无笑装笑、皮笑肉不笑、虚情假意地笑、僵化呆板地笑。硬“挤”出来的笑,只会大倒胃口,令人反感,宁可不要。
  穿着得体
  “人靠衣装马靠鞍。”着装艺术会直接反映出人的修养、气质与情操,它往往能赶到别人认识你或你的才华之前,向别人透露出你是何种人,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在这方面稍下一点工夫定会事半功倍。
  怎样的穿着才好呢?首先我们必须把握着装的基本规范,继而是颜色的选择。
  1.按规定着装
  重大的宴会、庆典和商务谈判,尤其是涉外性商务活动,组织者所发请柬上有时专门注有着装要求,参加者就应按规定着装。如果组织者没有具体的着装规定,参加者也应穿着较正式的服装。我国没有礼服、便服的严格区分。通常,男士较正式的服装为上下同色同质的毛料中山装、西装或民族服装等;女士则可穿各式套装、民族服装、旗袍或连衣裙等。
  2.按规范着装
  正式场合的着衣配装有一定的礼仪规范。如中山服的着装规范是扣好衣扣、领钩和裤扣,不把衬衣领口翻出,皮带不得垂露在外。穿长袖衬衣应将前后下摆塞入裤内,袖口、裤腿不能卷起。西服的着装规范更为严格。任何服装均应清洁、整齐、挺括。衣服应熨平整,裤子熨出裤线。衣领袖口要干净,鞋面要光亮。女士着裙装、套装应配以皮鞋或不露脚趾的皮凉鞋。不能赤足穿鞋,鞋袜不得有破损。
  西服已发展成为当今国际上最标准通用的礼服,也可以说是商人的工作服,能在各种礼仪场合穿着。因此,它的穿着有相当统一严格的模式和要求。只有与之相符的穿着才被认为是合乎礼仪的。其具体的礼仪规范为:
  (1)西装的纽扣。西服上装有单排钮和双排钮之分,单排钮又有单粒扣、双粒扣、三粒扣之别。在非正式场合,一般可不扣,以显示潇洒飘逸的风度;在正式场合,要求将实际扣即单粒扣、双粒扣的第一粒、三粒扣的中间一粒都扣上,其余的都是样扣,不必扣上。双排钮西装一般不要敞开穿。
  (2)西装的领带。在正式场合应佩领带。领带必须系扎在硬领衬衫上。领带系好后,上面宽的一片要略长于底下窄的一片,不能相反;领带尖须刚抵腰带上端。若内穿背心,领带必置背心内,领带尖也不能露出背心。领带的结法颇有讲究,常见的标准系法有:活领结系法,适合纽扣靠下的衣领或标准衣领;大领结系法,适合于欧式方领和较大翻领的衬衣。
  (3)西装的衬衫。与西服配套的衬衫应挺括整洁无皱折,尤其是领口。衬衫下摆要塞进西裤,袖口需扣上不得翻起。如不系领带,可不扣领扣。袖长以露出西装衣袖1~2厘米合乎要求。衬衫领子要高出西装领子约1厘米。
  (4)西装的套件。西装有单件上装和套装之分。非正式场合,可穿单件上装配以各种西裤或牛仔等时装裤。半正式场合,应着套装,可视场合气氛在服装色彩图案上大胆些。正式场合,必须穿颜色素雅的套装,以深色、单色为宜。
  3.衣着色彩的选择
  衣着色彩的选择主要是做到两方面,一是与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与环境和谐。
  (1)色彩与环境和谐。衣色要与所处环境的色彩和整体氛围相和谐。
  社会环境包括职业场所、政治集会、商业街区、宾馆酒店、文娱场馆、家庭居室,等等。职业场所对服装色彩的要求最为具体。除有专门标志服饰的行业外,每个人要善于按自己的职业角色形象配色。在商务谈判会中需选沉稳、庄重的色调,给人严谨可信的印象;在宾馆酒店的晚宴酒会上,配色应当浓重华丽,产生雍容华贵的气派感;在家庭居室,择色应趋于淡雅柔和,充满温馨浪漫的气息。另外,还要注意把握色彩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
  颜色的搭配也是值得注意的。一般常用的理想搭配是:
  红色配淡褐,深红配浅蓝;
  深蓝配灰色,土红配天蓝;
  棕色配橄榄色,宝蓝配鲜绿;
  炭灰配浅灰,粉红配亮绿;
  金黄配朱红,玫瑰配深红;
  栗色配绿色,橙色配淡紫色;
  黄色配棕色,浅蓝配浅紫;
  草绿配猩红,紫色配黄、橙;
  海蓝配朱砂,宝蓝配鲜绿;
  中棕配中蓝,酒红配黄红;
  原色组合,红、黄、蓝。
  衣着打扮对于演讲者来说也非常重要。
  (2)色彩与人的和谐。着装行为中,人是主体,色彩选择应首先与人和谐。这种和谐表现在色彩与人的体型、肤色、发色等外在条件的和谐,以及与人的气质、性格等内在条件的和谐。
  根据体型选择衣色,强调和改善体型。体胖或高大者择色以冷色调为主,宜深不宜浅,宜柔和文雅,不宜浓艳鲜亮;体瘦或矮小者,择色以暖色调为主,宜浅不宜深,宜明艳亮丽,不宜色彩晦暗。要注意利用衣色的明亮或暗淡来强调人体的优美部分或掩饰人体的不美部位。
  根据肤色选择衣色,以映衬和改变肤色。肤色浅黄者,是中国人中的肤色白净者,择色范围较广,不过,若肤色苍白,宜选偏暖色调,忌穿紫红色,选黑或白色上衣则会“雪上加霜”,肤色白里透红,应避免择纯红或纯绿色上衣;肤色偏黄者,宜选橙红类的偏暖基调的服装,增加皮肤红润感,忌穿明度高的青蓝、黄绿、紫色调;肤色暗黄和浅褐者,皮肤较黑,宜选柔和明快的中性色调,增加明朗、健美感,不宜着黑色、绛紫、黑绿、深褐等深冷色调的上衣。
  根据个性选择衣色,以体现和突出个性。热情活泼者宜择浓艳活跃的色系;内向文静者宜择淡雅平稳的色系;老成持重者应选蓝灰基调;严肃冷峻者应选黑褐基调,等等。
  口才是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综合,仪表形象是成功谈话的基础,是你留给别人的一种印象。干净、端庄、整齐、得体的穿着会让人有一种可靠可信之感。
第五章 丰富的语言来自灿烂的内心(1)
更新时间2010-7-28 13:32:33 字数:4351
 博览群书,拓展知识面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知和经验的总和,是说话者能够很好地以言辞实现人际沟通交流的源泉。有的人之所以说话很有水平,就在于丰富的知识积累。那么你要增进自己的知识,充实你讲话所用的词句,你先应该多多阅读书籍!英国大政治家约翰·伯莱特说,他每逢走进图书馆,就愤恨人生太短促了,使他不能将心爱而珍贵的书,遍览一次!要知道,伯莱特15岁就被迫辍学,到一家棉纱厂中去做工,从此他便没有再返回学校的机会!可是后来他不但把英语讲得流利纯熟,并能对拜伦、弥尔顿、雪莱的长诗熟读深思,又能将莎士比亚名剧背诵得很多,他每年总要温习一遍《失乐园》,来充实他的字句、他的能力,终于使他成为英国19世纪有名的演说家。
  说话高手多半认为,广泛的阅读兴趣对自己的成就帮助甚多,他们阅读报章杂志、工业刊物、连一般书籍也不放过。
  他们至少每天都会读一份区域性及全国性报纸,某说话高手表示:“为了与人谈话,消息一定得十分灵通才行,为了消息灵通,一定得多读书。”读报给了我们谈话的自信与从容。
  “阅读”就是准备。书要是读得多,很可能会知道某人的大名或公司,至于记不记得出自何处,或是曾经听过这些名字,这都不重要了。在谈话一开始时,我们可以问:“你的(公司的)名字听起来好熟,我是不是最近在哪儿看过?”同时,不妨阅读自己工作领域或领域之外的书籍杂志。它们能够使我们通晓世事,便于与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交谈。
  1.新闻提供信息
  报纸提供了一般性话题的信息(交通、堵车问题、天气等),也囊括了地方新闻。天气更是绝佳的话题,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要是天气异常,就更可以拿来入话了。
  成功的说话高手要如何利用报上的新闻呢?以下有5大要项:
  (1)仔细阅读焦点新闻栏。
  (2)浏览头版,检阅每则新闻的标题。
  (3)阅读每则相关或有趣报道的第一段。因为记者撰写导语时,一般都按“何人、何事、何地、何时、理由及做法”的格式来写。
  (4)检阅报纸每个版面,我们固然得知道首都新闻、运动或商业消息,但知道自己居住地区的文化新闻同等重要,因为你的客户或潜在客户很可能是某慈善会、芭蕾表演、网球赛、高尔夫赛或长跑竞赛的赞助厂商。你可以借此决定要不要买票、送花篮,或是寄张贺卡。
  (5)如果已看了全国性报纸的全国新闻或国际新闻,地方报纸上的这类新闻即可省略,以免浪费时间。
  2.将新闻带入闲谈
  当你已“看过”报了,知道国内外及地方上发生的事,也知道有哪些比赛、商场消息(公司的合并和产业新闻)、娱乐新闻,以及地方和全国气候之后,你要如何让这些信息为你服务?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能将新闻轻松带入闲谈之中:
  “你有没有继续追踪那场审判?”
  “昨天的比赛看了没有?好紧张啊!”“你觉得世界杯谁会赢?”
  “怎么会想去当兼职?”
  问完以上诸多问题之后,你还可以适时再加问一句:“你有什么感想?”
  即使你未必熟悉每一个话题,只要平日博览群书,你也能对谈如流。
  此外,你是否常会说:“这件事情我知道,只是我忘了从哪儿知道的。”
  当你想要记住某个重点、某个稀奇古怪的标题,或是一篇有趣的文章时,这里建议你一个不错的方法,那就是:阅读、剪贴、归档,并于日后温习。别忘了标明文章的日期与出处。有时精彩的谈话就是来源于此。
  此外,我们也可以将重要、有趣或与对方相关的文章给相识的人看,来培养人际关系。你只需在剪下的文章后附张短笺就行了。
  这是另一种传达信息的方式,表示:我聆听了你的话,不但记得你,还很重视你,因此,我不厌其烦剪下这篇文章寄给你。
  无论你是否亲自参与这些活动,你都应该对这些题材多少有些认识。女人需要阅读体育版,了解球赛、球队及比赛得分;男人也应该阅读生活版,并吸收社区、电影、书籍、文艺等信息,如此一来,男女便有相同的题材,彼此都可以找到话题来一起讨论。
  除了专业杂志,在报纸的产业、新闻及生活版,我们也会读到大量的科技信息,而科技是现代人必须熟悉的题材之一。
  假如对方不懂电脑,你们一样可以谈得来。可以谈谈自己从电脑文盲变成电脑迷的过程。
  广博的知识是无可替代的,而博学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学会选用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构成口才表达内容的基本要素,是一切口才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材料,再高明的口才表达主体,也只能徒叹奈何!材料平淡,本身不具有社会价值,即使主体舌灿莲花,也只能泛泛而谈,不可能有什么远见卓识、真知灼见。没有丰富而准确的材料,口才表达内容就不可能符合客观实际。凡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就是错误的思想,就会将人们引到岔路上去。
  1.从zhan有丰富而准确的材料入手
  材料,是指口才表达主体为达到某一目的,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摄取、积累的,以用于口才表达、反映主体的思想认识,并从中提炼出明确主题材料系列的事实和论据。它提供口才表达的具体内容,既包括客观存在的人、事、物、景,又包括主体从文献资料中摄取到的知识、理论、数据和其他信息,还包括主体自身主观的思想意识。
  大量zhan有材料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口才表达主体应勤于博采,锐意穷搜,力求材料广泛、全面,努力做到一个“多”字。*说过:“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口才表达材料的zhan有也是如此。材料多了,才便于比较、鉴别,才有选择的余地。无数口才大师成功的实践证明:大量zhan有材料是第一位的基础工作,是口才表达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2.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材料
  搜集材料时,先确定下表达的目的、目标,然后再围绕这个目的、目标,有意识、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的材料。同时要注意采集个性画面、情节、细节等感性材料,应尤其重视搜集能阐明道理、论证观点的抽象的理论材料,从现实实效性上去搜集材料。而且要在明确任务之后,在尽可能短的、限定的时间内,迅速采集到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讲话时选用的材料,一定要有强大的吸引力,要像一块块磁铁那样能吸住听众的心。
  一般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材料都具备4个方面的特点:新、实、趣、道。
  新是指:要有新人、新事、新成果、新情况,反映新面貌,讲出新“世道”。特别是听众最关心的新材料,传递给听众的情感、思想才富有感染力。不要人云亦云,重复使用别人用滥了的材料,这样会令人感到乏味。要留心收集新鲜的事,同时要善于分析,从旧材料、一般材料中挖掘出新意。
  实是指:只有材料真实,主题才能站得住脚,才有说服力。如果材料虚假,或者编造材料,或者选用偶然的、个别的、表面的东西作为材料,就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那么也就失去了意义。
  材料的真实离不开材料的准确可靠,它包括准确的人物、事件、情节、经验、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对写演讲稿所用的材料,必须是经过认真调查、核实过的,如果条件许可,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第一手材料,反对那种一味追求“生动”、“吸引人”而搞的所谓“合理想象”、“添枝加叶”的做法。
  3.涉及材料的趣味性
  如果你经常觉得与人谈话很困难,恐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对应该讲什么话这个问题有很深的误解。一个最普遍的误解是: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交谈的。当你想与人交谈时,你会在脑子里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诞不经的奇闻,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经错乱的经历,以及令人兴奋刺激的事情。当然,这一类事情,一般人会很感兴趣。能够在谈话的时候讲出如此值得听的事,对听的人或是对讲的人,都是一种满足。
  可是这一类事情并不多,一些轰动社会的新闻(例如美国“9·11”事件、中国足球队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等),不用你来讲,别人已经听过了。即使你亲身经历过的是比较特殊的事件,你也不能拿它到处一讲再讲。还有你在某一个场合很受欢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的面前,并不一定会受欢迎。
  因此,如果你认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谈,那你就会经常觉得无话可谈。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之外,也很愿意和朋友们谈一些关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经验。例如,小孩长大了,要选哪一家学校比较好啦;花木被虫子咬了应该买什么样的杀虫剂;这个周末有什么好电影看啦。这些都是很好的谈话题材,也都能使谈话双方感兴趣。
  所以,当脑子里并没有准备好一些奇闻怪事时,你也不必因此保持缄默。日常生活里充满了可以谈话的题材,只要你关心一切日常生活的事情,就不难找到使大家都有兴趣的谈话题材。
  人们还有一种误解,以为必须谈些深奥的、有学问的题材,才能够受人尊敬。有这样误解的人,常常想跟别人谈一些很抽象的哲学理论或是什么高科技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即使你准备得很充分,也很难找到有同样兴趣的谈话对象。因此,在大多数的场合,你就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事实上,几乎任何题材都可以是良好的谈话资料。
  你可以谈足球、篮球和其他运动。
  你可以谈食物、饮料或谈天气。
  你可以谈生命、爱情或理想。
  你可以谈同情心、责任感或真理。
  你可以谈证券市场、所得税或谈流行的服装。
  你可以讨论书籍、戏剧、电影、广播的节目,国际上的新闻,或地方上的问题。
  你可以交换一下关于某个故事或是某个人物的意见。
  你可以复述一下你在某个杂志上面看到的一篇论文的要点。
  诸如此类,都是很好的谈话题材。这里只是略举一些,以引起你的想象,实际上,谈话题材比这里所提到的何止多上千万倍啊。
  积累有赖于记忆力的提高
  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力,博闻强识也是无用之功,对知识积累无济于事。
  某著名心理学家曾说:“一般人平时利用的记忆力不及全部记忆力的10%,这是因为他违反了记忆的自然法则,浪费了其余的90%的缘故。”你是否也是这样?如果是,你一定感到,在进行读书计划时会产生重重困难!
  增强记忆,是促成你良好口才的一种因素。为什么你往往对事物的印象只是视而不见,一会儿便会忘掉?这是因为你不懂得记忆的秘诀。对你打算牢记的事物,抓住一个深刻、生动、能启发人的印象,集中注意地去记住它;只要努力地集中注意力一分钟,将比心不在焉、恍惚几日的记忆效果更大。有人说:“一小时的紧张工作,可超过如梦般的几年。”这便是增强记忆力的秘诀。
  爱迪生说过:“普通人的脑子所记住的不及他的眼所见的千分之一,我们真正的观察力之贫弱,是极为可笑的。”
第五章 丰富的语言来自灿烂的内心(2)
更新时间2010-7-28 13:33:05 字数:5448
 当你遇到先后被介绍认识的3位陌生朋友时,一两分钟以后,竟会忘了他们的姓名,这是什么缘故?因为你起初就未能充分注意他们,也没有精确观察他们。要是你听准了别人的姓名,或是未听明白而再问一遍,他会因你的注意而心悦,你也因集中注意而牢记他们的姓名,并得到准确的印象。
  林肯告诉我们一个助长记忆的方法,那就是他每次阅读必须要记住的消息时,就做高声朗诵。他说:“当我高声朗读时,有两种官能在工作:第一,我看见了我所读的是什么;第二,我的耳朵也听见了我所读的是什么。因此,我比较容易记住。”谁都知道林肯的记忆力是异常牢固的,他自己说过:“我的心像一块钢板,很难在上边画上事物,但画上以后,就极难拭去。”总之,同时利用两种官能,是林肯记忆的秘诀,你也不妨加以效仿。
  最理想的记忆方法,应当不仅要看,而且耳朵要听你想记忆的,并且还该触到、嗅到并尝到它。其中最要紧的是看见它!我们的心,多受视觉支配,眼所得的印象最牢固。我们常常遇见一个人,觉得他的面貌很熟,但却想不起他的名字,可见眼力比耳力强。通常,从眼睛通到脑子去的神经,比从耳朵通去的多10倍。中国有句古语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写下你打算记住的亲友的姓名、电话号码及演说的大纲,再看到他们,便能幻想出如霓虹灯一样鲜明的大字。
  不过,我们坐下来记一段话,翻来覆去直到能记熟为止,所用的时间,是用适当记忆方法用去的时间的两倍。因为我们的心,应该适当休息,才不会因使用过度而疲乏。《天方夜谭》的译者瑞却通先生能讲二十几种语言,且非常纯熟。他承认,从来不会为了记忆一种语言,每次超过15分钟之久。他告诉我们,在15分钟之后,脑力便失去其“新鲜”。
  詹姆斯教授另外告诉我们一个记忆秘诀,他说:“我们的脑子,原是一架联想的机器。”如果在一阵沉默之后,突然要你记忆起某事,你当然会瞠目不知所对,因为你根本没有什么印象了。也就是说,记忆必须有一个线索,如果我要你记忆自己的生日,或是早餐吃些什么,或是一曲歌谱,那你当然可以立刻回答出来,因为有了联想的线索,这联想的线索控制了我们的一切思想。我们运用脑子,无非是受了联想的系统所牵引!总之,凡是记忆,都靠着一个系统的许多联想,而这良好记忆的秘诀,便是把我们要记的东西,形成许多的联想。譬如,两个经验一样的人,谁能把过去的经验记忆联想最多且最有系统,谁的记忆力就是最好。
  那么,我们怎样把自己的经验有系统的记忆起来呢?答案是找出意义而加以思考。
  比方要记住一位新朋友的姓名,我们第一要听得清楚。如果是普通的姓名,可以联想到和某位朋友的姓名相似;如果是生疏的姓名,我们不妨问他这个名字的意义是什么?再去记住这个人的面貌。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面目、身材、服装上面,并且还要细听他的声音和腔调,抓住他面貌的特点,形成一个深刻而生动的印象,再和他的姓名联在一起。这样,下次你见到他的面貌,便能想起他的姓名了。
  再比如你和一个认识不久的新朋友见过两三次了,而且知道他在什么机关服务,可是,却想不起他的名字叫什么,这样的经验你有过吗?
  你要知道,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是固定而具体的,就好像是涂在布上的药膏,而他的名字,却像打在屋顶上立刻滚落的冰雹。所以你要记住一个人的姓名,最好把他的职业和姓名联在一起,这方法是十分有效的。联结的方法很容易,比如,林宗是开帽子店的,因为“帽子”和“豹子”的音相像,“林宗”和“林冲”的音也相像,于是就叫他做“豹子头林冲”。
  同样地,一个不大容易记忆的年代,你可以将它和已经发生重要事件的年代联在一起,比如美国的南北战争结束于1865年,是每一个美国人所不会忘记的。如果要他们去硬记苏黎世运河的完工年代是1869年,那就困难了,要是叫他们改记南北战争结束后4年,一定较为容易。
  耳朵是信息来源的渠道
  上帝为什么赐给我们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巴?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我们多听。只有先听别人说话,我们才能接收到资讯,知道很多信息,而这些信息正是我们说话所需的材料。比如说,在听演讲时,在听别人的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慧的警言或是谚语。把这些抄在纸上,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你谈话的题材和素材就越来越丰富了,你的口才就越来越纯熟了,甚至可以“出口成章”,随便说什么都变得有条有理、生动活泼了。
  为了提高练习口才的兴趣,现在举几句常常使用的话。
  “无论何时都不要拒绝工作中的细小事情,因为伟大的事情是由细小的事情构成的。”
  “爱一个人,最要紧的是爱他的将来。”
  “个人一定要顾及团体,因为能保护他的是整个团体。”
  “无论哪一个人,如果他给我束手束脚的爱和友情,那我两样都不要。”
  “不灭的只有事业,生命是在运动中发育起来的。”
  “对于学习,永远没有太老的时候;对于改过,永远没有太迟的时候。”
  “聪明人从傻瓜那里学到的东西,比傻瓜从聪明人那里学到的东西多得多。”
  这些精辟的言辞不胜枚举,只要你用心听、善收集,在你发表意见的时候就可以顺手拈来,使口才得到提高。
  不过,这只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获取和运用的方法,对于别人谈话中所发表的观点,一方面要懂得去吸收,另一方面要懂得灵活地应用。懂得如何去应用,即使是一句普通的话,也往往会得到惊人的效果。
  以前有一位教育家,为了要照他自己的理解办一所学校,于是发动他的朋友们去募捐。
  开始的时候,募捐是相当困难的。他有一个朋友,打算放弃这项工作,并且引用一句古诗“十叩柴扉九不开”来形容募捐的困难。
  “十叩柴扉九不开”真是把募捐的困难形容得恰到好处,可是听了让人感到多么泄气啊!
  但这位教育家把这句话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应用,同样的话,却得到完全相反的效果。
  他说:“不错,我们现在的情景恰似‘十叩柴扉九不开’,可这也就是说十叩柴扉有一扉是开。那么,我们要敲开十扇门,只要努力一点,多敲几十个门就是了。”
  于是他把“十叩柴扉九不开”这句话发展成为“百叩柴扉十扇开”,从而鼓舞了他的朋友们,完成了募捐建校的任务。
  有很多幽默故事都值得一提,主人公们都是用心收集幽默且善用幽默的人。在美国有两个邻居为了一条狗通了两封信。
  艾德先生写出的信:
  亲爱的约翰:
  在过去整整四个或五个星期里,我记忆犹新,你的狗普林斯非常了不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噢,是这样的,它几乎天天在读我的《纽约时报》。遗憾的是,这几天它索性把我的《纽约时报》拿到池塘边阅读了。
  我不知道你能否为普林斯准备一个日历,我和它商量一下,每天夜晚我在外面给他留张旧报纸。我希望它拿走的报纸是昨天的,而不是今天的。这样,它所获取的新闻也只是晚了一天,它仍比别人家的狗博学多闻。
  你忠诚的艾德
  约翰先生的回信:
  亲爱的艾德先生:
  自从我把你的信拿给主人看后,他再也不让我早晨在你家附近转悠了。你应感到欣慰,长耳朵狗不再喜欢看《纽约时报》了,因为上面所有的新闻都没提到普林斯!
  你最好的朋友普林斯
  你每天所听到的各种可以作为谈话题材的材料,绝不仅仅是谈话的题材和资料而已,每一件事实、每一句话,都向你说明了意义,都向你提供了一些对人和事物的看法,都在影响你对人生的观点和态度。在你吸收它们的时候,你不能毫无主见地去吸收;在你应用它们的时候,你也不能毫无目的地去应用。
  在你吸收它们的时候,你要用你的观点和态度去衡量一番。你的耳朵听到一句话,你的脑子里立刻对它表示了态度:喜欢它,或是不喜欢它;同意它,或是不同意它。
  同样地,在你应用它们的时候,你也必须带着你自己的看法。所以说出一句话的时候,你并不是像背书一样,把记得的话像鹦鹉学舌一样重述一遍,而是利用这句话说明你对人和事物的看法、观点,是支持别人,还是证明你认为对的道理,赞美你认为美的事物,或是驳斥你认为错误的观点,攻击你所认为坏的人物。
  这才是“耳朵是嘴巴的师傅”的全部解释。听到谈话,学到技巧了,灵活运用,才是口才的完全修炼过程。
  善于利用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圣人先贤留下许多被人们广泛认可,流传百世的名言、诗句、谚语、俗语等。这些语言精练、形象、生动而有美感,平时多积累并将它们运用到说话中,能为我们的语言增添不少色彩。
  俗语是群众语言,就是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俗易懂、人民群众熟悉的、喜爱的语言,它包括谚语、歇后语等。这些语言大都来自社会实践,是人民群众创造发明的,在讲话时巧妙地运用,能够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容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
  俗语是通俗而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形象。恰当地引用俗语,可以增强讲话或演讲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