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木木(当代)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第一辑 生命是一首承载寂寞的乐章(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提到,人成为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三者之中,无论是“独上高楼,望尽天崖路”的寻找境界,还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求宗境界,亦或那“蓦然回首,却在澜珊处”的偶得境界,无一不是清冷寂寥的景象。
  佛说:“魔由心生。”只有沉下心来,做到六根清静、处变不惊,心如止水——方能大彻大悟,提升人生的品质,从而到达至高无上的境界。
  ⊙灿烂的背后是寂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含义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也是人生寂寞迷茫、独自寻找目标的阶段。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者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也是人生的孤独追求阶段。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也就自然能够从寂寞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也是人生的实现目标阶段。
  由此可见,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独而执著的。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思想灵魂修养的体现,是难能可贵的一种风范。
  人生中,寂寞是难以摆脱的,它如同喜怒哀乐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要正确对待寂寞,耐得住寂寞,其实很简单,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对寂寞的认识和追求成功的动机。
  一个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人,是断然耐不住寂寞的;假如你有着高尚的思想境界,有着追求事业的良好心态,就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告别“声色犬马”,走出浮躁喧嚣的世界,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认认真真地做好事业。
  耐得住寂寞的考验,你就会对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有所感悟,精神灵魂就会得到升华,自然也学会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创出自己的一番成绩。
  然而,在现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又有多少人能够耐得住寂寞呢?许多人有了学衔后还要追求官衔,有了名还要有利,名缰利锁,怎么能做出大学问?
  当前,学术界确有一个现象很普遍,就是谁发表的文章多,谁的曝光率高,谁就成为学术明星、学术名流、学界泰斗。学问做得好,文章发表得多,必然相应地产生一定的名气。但名气、知名度和学问本身并不是一回事。实际上,大学问家往往是沉寂的,没有一个成功的学者没有经历过学术上的沉寂时期。
  王国维就经历过这样的时期,1912年,他与罗振玉一起去了日本,住在京都的乡下,几乎用了六七年的时间,王国维系统地阅读了罗振玉大云书库的藏书,那段时间,他几乎与世隔绝。此外,郭沫若在甲骨文、金文方面的成就,也是得益于他1927年至1937年在日本的十年苦读。
  安静的准备和漫长的等候是寂寞的。多少次,我们尚未了解寂寞的真谛就急于抛弃它,以至于同时把成功抛弃!多少次,我们“耐不住寂寞”,我们要自己选择一条热闹的旅途,以至于最终失败又失败!这是多么可悲!
  《圣经》上说:“人哪!你为什么跃跃欲试?你为什么这样急于求成?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辉煌就隐藏在它的背后。”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蓄积的惊人的力量。也许与寂寞为伴是痛苦的,但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是一条向前的大河,在迂回曲折中孕育出的快乐才是人生真正的快乐。
  人生感悟:
  一切的光彩照人的景象背后都隐藏着无尽的寂寞。就如划破黑夜的烟花张扬地绽放,如此明艳动人,但昙花一现之后,留下的却还是无尽的黑夜。其实,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究都是要用寂寞去偿还的。
  ⊙惟有相思最难忘
  那一年,凤凰城的樱花开的雪白一片,煞是美丽。
  沈家的大小姐心荷,正偷偷地躲在阁楼上看父母为她选的郎君,二十来岁的心荷出生于书香门第。凤凰城的水孕育出如一朵出水芙蓉般的容颜,心荷十八岁时提亲的人便踏破门槛,心荷却一直摇头,那些出身官宦的纨绔子弟哪里能够入心荷的法眼,根本配不上如明珠一样的她,心荷的老爹说:“我的女儿我要亲自为她挑选个如意郎君!”
  此时,站在楼下的英俊小伙是王城李府的大公子李斌。他一袭白衫,谈吐文雅,上至远古,下至今日,竟然无所不知,对答如流。心荷悄悄写了纸条给老爷看,那上面写着:他只是善言谈,父亲不妨考考他诗律书法可好?
  再低头时,楼下宣纸已铺开来了,先画了大朵莲花图,又让莲叶上有一只美丽的蝉。提笔落字之时,心荷已是惊艳不已。那腕劲之妙,那字体之风,那柳体之秀,简直让她不能不说妙不可言。
  两个月之后,李家终于下聘了沈心荷和李斌可算得上是郎才女貌。订婚宴上,李斌终于看到了帘内那羞花闭月之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似有千万只小鹿在心里撞着,于是唤书童拿笔砚来,掏出自己那一柄西湖锈扇,正面是一朵正要盛放的莲花,他拿着反面想了想,写下了5个字:已然多健忘。
  李斌把扇面交给了心荷,心荷看了,有些看不懂,但还是很喜欢,他要忘记什么?自己这刹那间的惊喜交加?还是要忘记过去的岁月?
  心荷最喜欢的,是那扇面正含苞待放的莲,那莲,不正是象征着自己吗?二十来岁的少女心荷把自己亲手绣的红肚兜交给了李斌,转身进屋。那上面,恰是一对幸福如意的鸳鸯。
  婚礼订在第二年的春天,两家的仆人们忙得四脚朝天,心荷是个有点挑剔的人,就连一双粉色的绣花鞋也要出个样来。那鞋面儿,要鸳鸯戏水的;那鸳鸯,一个要飞的,一个要游的。鸳鸯要五色的,彩玉要透过清波;莫锈鞋尖处,提防走路磨;配景须如画,中间红莲花;莲心用金线,莲瓣用朱砂。心荷就是这样精心而喜悦地准备着自己春天的婚礼。那把画了莲花的扇子,因为有了公子特别的题字,她更是格外地珍惜,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的梳妆台上,每天要看上几百回吧。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为什么要写“已然多健忘”呢?
  心荷想:新婚之夜,一定要含羞带笑地问一问自己的郎君。
  离新婚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凤凰城降了开春以来的第一场大雨。那天,雨大的惊人,夹杂着电闪雷鸣。恰在那一夜,王城新君即位。因为李家和前国王关系过密,所以被满门抄斩,灭了九族。不幸中的万幸是,李斌那天在太庙上香,逃过了一劫。得到消息的那夜之后,李斌远远地逃离了王城,随身带的东西,仅有那心荷绣了鸳鸯的红肚兜。
  第二天早上,心荷的父亲来到她的闺房。心荷正亲手绣自己的鸳鸯枕头,一个楞神,却把针刺进了手指,血染红了那朵要开的莲花,父亲隔帘说:“女儿,不要绣了,已经用不着了。”
  心荷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心荷面如死灰。她一直以为李斌亦是被斩杀之人,她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命是这样的苦,这样的硬,还未婚嫁就克死了郎君一家。于是,心荷便去寺院上香算命,年近百岁的老和尚说:“姑娘,你红颜薄命,这辈子只能受青灯之苦。”这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回到家后,心荷跪别父母,只身去了一个尼姑庵,准备过青灯岁月,娘拉着心荷说:“你就忍心丢下我们去出家吗?孩子,你知道我们的心里有多痛多疼吗?”可如今,心荷早已已如死灰了。她对父母说:“我心已死,还留我有何用呢?我的身、我的心都随李斌而去,假如我还留在家中,你们或许再把我许给别人。我就是那秋天凋零的莲花,是那青灯最后的火苗,我的人生马上就到了冬天了。”
  听了心荷一席话,父母眼泪横流,泣不成声。
  凤凰城的樱花开得最灿烂的那年,二十一岁的心荷便遁入了空门。庵里的师太为她剃度时,看到她那三千青丝又浓又密,手里始终拿着一把莲花扇,就问道:“施主,你的尘缘未了啊,为何要遁入空门呢?”
  听闻师太一席话,心荷的一滴泪便落在那莲花扇上,那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更加粉红娇艳。她的未了尘缘,就是因为让她魂牵梦绕的郎君李斌啊。
  就在此时,李斌在千里之外的一个私塾里隐姓埋名,做了人家的先生,他仰天长叹:“心荷啊,今生我们是无缘了,待到来世再见吧!”
  转眼间,两三年过去了,二十六岁的李斌还是孑然一身,他不敢回王城,也不敢私下打听心荷的消息,心想,那王府的千金想必是做了某个达官贵人的夫人了吧!
  他手心里的红肚兜已然褪去了鲜红的颜色,他也不禁想起了曾经赠予心荷的那把扇子,不知心荷此时是否读懂了那句话的含义?
  那下半句,就是“惟不忘相思”啊!
  是的,已然多健忘——哪怕是灭门之恨,哪怕是骨肉相离,但怎抵得那相思之苦!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成了谶语,让人好生遗憾。
  千里之外,李斌哪里知道心荷在青灯下的寂寞和孤独?二十三岁的心荷,体弱多病,脸色苍白地敲打着眼前的木鱼,她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常常会在诵经时晕倒。父母几次来接她,让她还俗,心荷都苦笑道:“让我还俗,只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再见我的郎君。”父母听了真是万般无奈,那少年李斌,恐怕早就命归西天了啊!
  下了大雪的冬天,尼姑庵格外的清冷,师太守着病入膏肓的心荷,心疼地说:“孩子,你真是个痴人啊,尘缘未尽的人怎么能来修行啊,只能是越修越苦啊!”
  弥留之际的那几天,心荷总是在做着同一个梦,她梦到城里的樱花又开了,姹紫嫣红,郎君李斌站在楼下望着她,她一下子就羞红了脸,似海棠一般地说:“公子,我苦等你快五年了,你去了哪里啊?”
  迷迷糊糊中,她轻声呼唤李斌的名字,师太听了,浑浊的眼里淌出一滴眼泪,几十年了,她从来没有落过一滴泪。这时的心荷已经握不住那柄扇子,师太帮她打开扇子,看到扇子的背面,师太愣住了,问心荷道:“你可知下联?”心荷含着泪摇了摇头:“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他要忘记什么!”师太俯在心荷耳边说道:“是‘惟不忘相思’啊!”
  此时,心荷的眼泪犹如滔滔江水,她终于醒悟,自己所有的等待都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值得。
  几天后,心荷静静地走了,因为她终于懂得:李斌与自己怀着同样的心事,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她含笑而去。
  千里之外的李斌在心荷去世的那天去了山后的竹林,他不明白自己这一天的心情为何是如此的绝望。有几个时常在一起的朋友要为他提亲,他都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一是因为自己是朝廷要捉拿的要犯,再就是心中早就有了那美丽聪明的心荷,纵然她现在已为人妻,但她对自己的那片痴心,又如何能让人忘怀啊!
  竹林里,竹涛阵阵,李斌仰天长叹:“天啊,你这样不公何为天啊!为何让长相思的人长分离?什么时候才是我云开日出之时啊,我什么时候才能重返凤凰城,去见我那美丽的姑娘啊!”
  八年之后,太子登基,新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八年前的冤案平反昭雪。此时,已然而立之年的李斌此时已是沧海桑田,鬓角已有了几许白发,可那褪了色的红肚兜依旧在他的怀里。
  得知平凡昭雪的那一刻,他仰天长笑,云开破日之时,他几近疯狂,一夜千里奔回凤凰城,他要找那十来年前订了亲的旧人,问她在哪,手里可否还有他那莲花扇?
  李斌敲开了王府的大门,李老爷在厅堂里看到李斌时,双手颤抖着问:“孩子,十年前你不是就做了刀下鬼了吗?”李斌双膝跪地,泪流满面地问:“我的心荷呢,她在哪啊,快告诉我吧!”老爷老泪纵横,说道:“孩子,你来晚了,来晚了啊,十年前我的女儿为了你遁入了空门,八年前她就香魂玉断了啊,只留下了一把莲花扇,那扇子至今还在她的闺房之中。”
  原来,刻骨铭心的不只是自己一人;原来,饱受相思之苦的还有那春闺梦里人啊!李斌上得楼来,捧起了那柄莲花扇,那朵娇羞美丽的莲花就像是心荷的容颜啊,遗憾的是,她未曾开放就香消玉陨了。而背面的字多了一行,秀气的小楷上有旧日的泪痕,在“已然多健忘”的后面,是心荷那娟秀的字:“惟不忘相思”。
  忍了十年的泪,终于在这一刻,如山洪般爆发了,滔滔不绝。“心荷啊心荷,为什么我们阴阳两隔啊!空留我一个人在这世间又有什么意思,让你带走了满怀的相思,而独留我一个人。没有了你,我就如行尸走肉一般,我忍辱负重十多年,就是为了等到再见你的那一天,可没想到我们是在这里相见啊!心荷!”李斌哭倒在心荷的墓前,谁也拦不住。
  四月的清明,李斌再次来到心荷的坟前,重新刻了一块墓碑,那上面写道:爱妻心荷之墓。
  四月,也正是樱花开的最好的时节,李斌回首那繁花似锦,轻轻地说:“心荷,我的妻,来世,我们再做夫妻!让我们在樱花盛开时再相遇,我们携起手来,然后慢慢地过一生,一直到地老天荒。请你一定要等我!”
  人生感悟:
  等你,在无悔的痴守中,幽幽心曲,沾染了一片又一片的如云思念;恋你,在薄薄的素笺里,滴滴泪墨,溅湿了一卷又一卷的唐诗宋词。
  ⊙寂寞,人生必需的营养素
  人人都会有寂寞。寂寞无形无影,只是一种感觉。
  深夜里,独自一人坐在病榻上,寂寞慢慢袭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生病这么多天,除了朋友、同事们偶尔的电话慰问,其余就是寂寞了。寂寞,如那遥远的星光,闪烁却不可靠近,又如那流动的空气,触摸却不可察见。然而,似乎只有在这寂寞的时候,我才有空闲沉思,才能真切地感受生命的气息,思绪便化为一片片寂寞的落叶……
  坦白地说,我是一个不能没有朋友的人,尤其是心灵上的朋友。生病这段日子,我整个人就深陷在心灵的寂寞中,感觉一下子就被架空了。在寂寞中,我总是想起和朋友们经历过的难忘的事、平淡的事、浪漫的事、惊险的事、刺激的事,总是猜想着这群曾经与我互相支撑的朋友们,是不是还在忙着事业、忙着学业、忙着生活、忙着玩耍……想的多了,想的久了,心灵的寂寞感就越来越浓,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害怕。这样的思绪,这样的心境,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好像一下子就憔悴了许多。
  人,谁不惧怕寂寞呢?在匆匆的人流里,欢快的脚步总渴望着归家的憩息。在家里,守望的也许是一张温暖的笑脸,等候的也许是一声亲切的呼唤,迎接的也许是深情的一吻,是一个热烈的抱拥。只有寂寞的脚步是忧郁而踌躇的,它所负载的那双眼睛,总要在喧腾的都市里找寻一些可以寄托的东西。一个寂寞的人,总是免不了让自己陷入情绪波动的潜流,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成败得失,荣枯衰盛,就这样主宰着我们短暂的岁月。
  那如何看待寂寞,或者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在我看来,寂寞是人生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因而,寂寞难耐必须耐,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也算是人生最基本的考验吧。奈不住寂寞是人生的悲哀——一个人连起码的寂寞也不能够忍耐,那么,他就注定无事可成,无聊终生。
  也许有人说,我并不想成名成家成事业,只想做一个普通人——何必要忍受寂寞的煎熬?这当然可以,毕竟成功事业者是少数人。然而,寂寞并不因此稍离,你依然得设法与寂寞抗争:寂寞是无所不在的。也就是说,寂寞绝不会挑肥拣瘦地有所偏爱,有所选择,她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如果寂寞真的有所谓的偏爱,那么它一定更会去纠缠那些惧怕寂寞的人——越是畏惧寂寞,寂寞就越是会“趁虚而入”。
  我曾经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多年,认识一些耐不住寂寞的人。有时候,虽加班加点使得业余时间所剩无几,有些人回到家中却依然觉得寂寞无聊。这些人通常喜欢早早来到单位,迟迟才肯离开,他们并不是工作积极,要争取先进之类,只不过是为了派遣无聊,当然也愿意顺带做些工作准备之类。我发现,这些人多半文化程度较低,兴趣爱好缺乏。
  如何对待寂寞呢?最便宜的方法是适当培养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我的老邻居里有一位姓康的女士,是一家企业的中层干部。虽说身体欠佳,却也没什么大病,工作许多年也很少因病请假。然而,她在退休后不到两年就死去了——有人说是死于“退休综合症”,我却以为仅仅由于太过无聊。她几乎没有爱好,报纸和电视都看不了半小时就睡着了,只剩下嘴头的一味唠叨,却又缺乏听众——与丈夫已经分居多年,孩子都不在身边——即便有听众,谁又受得了祥林嫂一般的重复式唠叨?本来,她有一个小儿子在本地读研究生,可以不住校,却由于受不住母亲漫无目的的唠叨而宁可住校。最后,康女士只落得郁郁而终。
  我的个性恬静,比较喜欢适当的寂寞。且以为没有寂寞,我就无法静静的读书写字,就没有自省,就无法认识自我——这或许是深一层次的追求需要吧?
  当然,忍耐寂寞的能力是颇有个体差别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从森林中获取了两只猴子,一只身体健壮,活泼好动;一只身体孱弱,沉静无声——让它们分别独处。一年后,身体健壮者竟然死去,为避免偶然,科学家便又引进一只活泼好动的,连续几次,结果依然。显示出活泼好动者忍耐寂寞的能力是相对比较有限的。
  许多人喜欢忙碌,有些人是由于害怕寂寞而使得自己故意处在忙碌之中。其实,太过忙碌,亦是人生的忌讳。在忙忙碌碌中,人们最容易忘却自我,失落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最终丢失了自我。
  人生感悟:
  人生可以不甘心寂寞,却必须学会忍耐寂寞。
  如果你想改善人生,请不妨从忍耐,甚至习惯寂寞开始。耐得住寂寞者,始有所成,终有所就。
  ⊙长在心里的树
  一直觉得很奇怪,奶奶的一生,竟和一棵树紧密相联。
  我小的时候,奶奶就经常望着门前的树发呆,那是一棵槐树。我问道:“奶奶,你看啥?”奶奶说是看树。我心生奇怪,这树有什么可看的呢,而且还一看就是那么多年!奶奶说:“这不是一棵普通的树,这是一棵长在心里的树,等你长大以后,就会明白了!”
  每年的春天,槐树都开满了花,花落了一地,就像一层厚厚的雪,雪花上飞满了嗡嗡叫的小蜜蜂。我发现,每年槐树开花的时候,奶奶的脸上就布满了笑容,看槐树时眼中就多了几分柔情。
  一天,奶奶去赶集了。我想让妈妈给我做槐花饭吃,便偷偷地爬上树,摘了一大捧槐花,还弄断了不少树枝。
  下午,奶奶回来了,她一看见满地的槐花,就十分生气。我从没见奶奶发过火,没想到奶奶一旦发起火来是那么可怕!她涨红了脸,扬起巴掌就打在了我的脸上。我哭着向妈妈告状,一场婆媳之间的战争便在所难免。
  妈妈是粗嗓子大喇叭,吵得街坊邻居都出来看热闹。妈妈见围观的人多,便从屋里托出一把斧子,大声说:“我早就看这棵树不顺眼了,今天非得把它砍掉不可!”
  奶奶拦在树前,跳起来说:“你要砍树,就先把我砍了吧!”妈妈的斧子停在半空中。这时,爸爸从地里回来了,他夺下斧子,板着脸说:“简直无法无天了!”妈妈扑到床上哭了起来。摘些槐花本来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奶奶自知理亏,就下厨给我做槐花饭吃。
  我噘着小嘴,赌气不吃。奶奶说:“不是不让你摘槐花,可是你看,你把树弄的伤痕累累的,树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树枝就像人的手,人要是没有手,是多么的痛苦啊!”我觉得有道理,向奶奶认了错。奶奶补充道:“这不是一般的树,你以后要好好对它。”我乖巧地点了点头。
  槐花一年一年地开,又一年一年地落。在这花开花谢的轮回中,槐树长得又高又粗了,而我也慢慢变成了大小伙子。在花开花谢的过程中,奶奶的目光总是从期望变成失望。在岁月的轮回中,奶奶也一天天地变老了,目光一天天变得呆滞,有时,在槐树下一坐就是大半天。
  这一年,槐花又开了,满院子都是槐香。今年的香似乎和往年不一样,但我又说不出究竟有何不同。
  有一天黄昏,一位老先生在民政局同志的陪伴下踏进了我家的院子。老先生一闻到槐花的香味,眼里就充满了柔情。当目光落到我奶奶的脸上时,他的眼睛就直了。老先生泪流满面地说:“我是狗蛋子……”奶奶扑了过去,泪水像条小溪一样涓涓长流。
  老先生说:“我说过,等槐树开花时,我就会回来了,今天,我终于回来了。”我突然明白了,那先生就是我的爷爷。
  当年,爷爷栽下这棵树时,国民党就冲进了院子,爷爷被当作壮丁抓走了。爷爷走时扔下一句话:“等这棵槐树开花时,我就会回来的!”爷爷一走便是40多年。在这40多年中,奶奶年年就盼望着槐树开花,盼望着爷爷能平安地回来。这棵树好像就是爷爷的化身,它已经在奶奶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一个月后,爷爷说他要回台湾了。奶奶一下子懵了:刚回家,怎么又要走呢?爷爷说:“我在台湾还有老婆孩子,这次回内地,是想了却当年的一个心愿,槐花开时我就回来……下次我回来时,那一定就是我的骨灰了!”奶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目光呆滞地望着爷爷走出了小山村。
  爷爷走后的当天,奶奶就开始砍树。她要砍去长在她心头的树。
  树砍倒后的第二天,奶奶就病倒了。几天后,奶奶穿着当年结婚时的那套衣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人生感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的生活,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了。“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跟相爱的人一同分享生活的幸福是一种恩赐,也是件最快乐的事情。
  ⊙一幅画牵动的爱恋
  “拿烟斗的男孩”暗恋邻家女
  作为举世闻名的画家,毕加索一生中有众多杰出的作品,其中,《拿烟斗的男孩》是他走过蓝色忧郁时期、进入了粉红时期的代表作。《拿烟斗的男孩》这部作品,被多数的评论家誉为“具有达·芬奇《蒙娜丽莎》般的神秘,梵·高《加歇医生》般的忧郁的唯美之作”。随着毕加索的名声大振,这幅画在巴黎几经转手,最后被德国的犹太富商戈奥尔格先生收藏。
  戈奥尔格家族以经营瓷器、钟表起家,19世纪开始涉足金融、股票和物流运输业,同时在莱茵河两岸又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小史蒂夫·戈奥尔格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代单传,从小就受到家长的精心栽培,聪明过人,惹人喜爱。
  戈奥尔格先生有一世交,名叫理查德·霍夫曼,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瓷器贸易商。他们两家在柏林的住所紧挨着,霍夫曼先生的爱女贝迪比史蒂夫小一岁,两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史蒂夫一直把美丽而又柔弱的美国女孩当作亲妹妹来看待。从懂事以来,贝迪便一直以为她的兄长史蒂夫就是这幅《拿烟斗的男孩》的模特,因为画中的少年与史蒂夫无论是相貌还是神态、气质都像极了。直到贝迪12岁时,她才失望地从父亲的口中得知,这画中的少年与史蒂夫没有任何关系。
  那时,贝迪有难言的请求时,她总会写一个留给哥哥的小纸条,把它贴在那幅《拿烟斗的男孩》的背后。而史蒂夫最大的乐趣就是经常“检查”这幅画的背面,看看小贝迪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请求。
  有一次,为了满足贝迪想去维也纳欣赏音乐的愿望,13岁的史蒂夫竟带着贝迪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去了奥地利的维也纳。结果,两个孩子在维也纳车站被戈奥尔格先生派去的人“抓获”并押回柏林,受到了父亲最严厉的惩罚。
  贝迪所画的第一幅素描就是手拿父亲的烟斗、站在这幅画面前的史蒂夫。18岁时,贝迪把自己的素描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史蒂夫,史蒂夫也第一次吻了这个他心仪的女孩。
  不幸的是,1935年初,战争的乌云已经笼罩在整个德国上空,戈奥尔格先生开始把家族的大量艺术藏品和财产转移到瑞士。霍夫曼力劝好友早日带家属到美国避难,但由于史蒂夫的母亲不愿意离开故土而错过了逃离德国的绝佳机会。
  1937年1月,欧洲局部战场的战斗已经打响,而在柏林的犹太人更是被大批地关进了集中营。戈奥尔格先生此时才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决定花重金购买英国护照,全家以英国侨民的身份逃出德国。但是,戈奥尔格一家在紧要关头却被人出卖了。最后,在霍夫曼的帮助下,只有史蒂夫一人以难民的身份获得了英国某家庭养子的资格。
  史蒂夫与贝迪一家准备乘坐同一列火车逃出德国,但是到了上火车时才发现,史蒂夫的名字竟被调到了下一趟火车的旅客名单中。无论霍夫曼先生如何同军方交涉,史蒂夫还是没有被批准与贝迪登上同一列火车。无奈,霍夫曼先生决定先到伦敦等着史蒂夫。
  一对少年情侣在车站挥泪告别,贝迪哭泣不止。史蒂夫更是柔肠寸断,但是他还是坚强地安慰他的小妹妹。火车渐行渐远,史蒂夫把右手贴在了前胸,示意贝迪无论发生什么,他的心都永远和她在一起。遗憾的是,第二列火车没有开出柏林。
  大使夫人偶遇传奇名画
  到了英国之后,霍夫曼一家始终没有等到史蒂夫。欧洲战事越来越紧张,霍夫曼一家决定先回美国,之后他们时刻关注着欧洲战局的变化,更担心着好友一家的命运。战后,霍夫曼与女儿贝迪马上奔赴德国,开始了寻找戈奥尔格一家的艰难旅程。父女俩几乎走遍了德国境内所有犹太人安置点,最后,他们在德国政府的公文中正式获知,戈奥尔格家族中除了少数几个逃到非洲的零散成员外,其他成员无一幸存。
  贝迪再次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德国,并且发誓将永远不再踏入德国这个伤心地。为了抚平心灵上的创痛,她于1949年嫁给了长她6岁的约克·戈鲁尼,一个来自波士顿的杰出青年。
  1950年,新婚不久的贝迪跟随丈夫,以美国驻英国大使夫人的身份来到了伦敦。再次回到欧洲,贝迪真是感慨万千,她无法忘记自己曾经在伦敦火车站为了等待史蒂夫的归来,不吃不喝地站了几天几夜。而今,自己与初恋情人已经是阴阳相隔。深明妻子心事的丈夫告诉她一个消息,最近苏富比拍卖行正在举行拍卖,有许多犹太人为了筹备战后重整旗鼓的资金,正在把家族祖传的艺术藏品拍卖。戈奥尔格家族是德国著名的巨富,艺术藏品甚丰,贝迪也许能在那里碰上戈奥尔格家族的成员呢。这样,她也许可以知道史蒂夫在集中营的一些状况,也许能找回一些史蒂夫的遗物。
  得到这个消息后,贝迪怀着激动的心情赶到了拍卖会现场。令人失望的是,贝迪并没有得到任何有关史蒂夫的任何消息。正当贝迪心灰意冷地准备回家的时候,她惊异地听到了一幅画的名字:“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曾经的所属人不详,是盟军从德国军队缴获的战利品,10000美金起价,所筹款额将交给‘世界犹太人基金会’。”
  贝迪的头“轰”的一声,透过泪眼望去,那幅画虽然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却依旧完好。画中的男孩依旧那么忧郁,那么凄美;头上的花冠依旧鲜艳,背景花束依旧芬芳;画前儿时记忆依旧鲜明,可是,只有她还独自活着,而另一个少年在哪里?
  贝迪想都不想就举起了牌子。竞拍的最后,价位被提到了28000美金,就当时的世界名画拍卖来说,这个价位已经到了无人问津的高价了。成交之后,贝迪捧着画回到家中。一路上,她的眼泪像断线的珍珠,她很清楚这幅画的遭遇正是史蒂夫一家遭遇的缩影,自己捧着的,正是那少年纯真的心。从此,这幅画一直被珍藏在戈鲁尼家族的私人书房,直到5年以后,戈鲁尼先生结束了任期回到波士顿时,这幅画才跟随戈鲁尼夫妇回到了美国。
  十年之内,贝迪的三个孩子相继问世。她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同时活跃于美国上流社会的社交界,用自己和丈夫家族的声望来影响更多的美国人关心犹太人的命运和他们战后重建事业。贝迪自己亲自担任了“流亡美国犹太人委员会”的顾问。
  贝迪的人生开始变得充实而快乐,战争留下的阴影正一点一点地从她的心里驱散。虽然在梦里她依然会见到她儿时的恋人,但是,已经成为母亲的贝迪更希望他在天国里能够幸福、快乐。
  时间过得飞快,1965年10月里的一天,正在花园中剪枝修叶的贝迪看见仆人带着一位陌生客人到了自己的跟前。贝迪一下子就被他忧郁的气质和深邃的眼睛吸引住了。客人穿了一套考究的西服,稳健而幽雅。贝迪眯起了眼睛,极力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着对方似曾相识的影子。他同样注视着贝迪,然后缓缓地摘下了帽子,微微地向贝迪鞠了一个躬。他轻声地对贝迪说道:“你好吗,我的小贝迪?”
  听到他说的德语,贝迪的脸失去了血色,手中的花剪掉到了地上。那声音虽然已经不是她熟悉的少年的嗓音,但是那种称呼她的方式,只属于一个人的!只有史蒂夫才会这样叫,这是只属于他们两人之间的秘密。
  他还活着!贝迪觉得28年前没能从柏林火车站驶出的命运火车,今天终于开出来了。
  神秘遗嘱见证世纪传奇
  他就是史蒂夫·奥尔格,一个本该死在纳粹集中营里的少年。在波兰的纳粹集中营里,他目睹了父亲死在纳粹的毒气室里,母亲死在了纳粹的机关枪下。最后关头,他居然在死人堆里被美国士兵解救了出来。由于史蒂夫当时染上了严重的肺病,生命垂危,马上被美军送往波兰一家医院治疗,一年后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死神,并重返德国。
  史蒂夫用了两年时间同德国政府交涉,试图挽救其家族在战争中失去的巨额财产。同时,他开始自学经济和法律,以早日实现父母的遗愿。
  1955年,史蒂夫在伦敦出差时无意中在《泰晤士报》上看到美国驻英国大使夫妇为爱因斯坦举行追悼会的照片,他敏锐地从照片上感到大使夫人就是他当年的小贝迪。他马上来到美国大使馆,求见大使夫人,但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拒绝。史蒂夫不甘心,想通过伦敦的朋友关系联系上大使夫妇,不巧的是,第二天,德国有急事发生,他只好匆匆返回了柏林。
  两个月后,为了寻找美国小妹,史蒂夫再次来到伦敦。等他见到美国大使夫妇时,他失望地得知上任大使夫妇已于一个月前结束了任期,回到美国了。他从新大使那里听说了贝迪的情况,知道她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丈夫是个非常优秀的绅士,史蒂夫心中既欢喜又惆怅。他知道他们已经分别了近18年,虽然对于自己来说战争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但是对于贝迪来说,也许她更想忘记那一段历史。
  当他开始走近贝迪的时候,他的心几乎都要跳出来。史蒂夫觉得从花园至客厅的路漫长而艰辛,他几乎走了28年的时光……
  当泪水把他们两人的衣襟打湿之后,贝迪挽着史蒂夫的手臂来到了书房,给他看那幅画。他在那幅画前站了许久,眼泪一直没有干过。最后,他习惯性地走到那幅画前,试图翻看那幅画的背面,看看他的小贝迪是否给他留了什么纸条。最后他们都笑了。
  史蒂夫见到了戈鲁尼先生,两个男人虽然第一次见面,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们只迟疑了一秒钟,然后就紧紧地拥抱到了一起。戈鲁尼先生对史蒂夫说的第一句话是:“那是一场可耻的战争,是人类的耻辱。”
  而史蒂夫对戈鲁尼所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从懂事起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贝迪一生幸福,而你做到了,我也许没有资格说这句话,但我真的很想说谢谢你。”
  戈鲁尼夫妇试图挽留史蒂夫在家里多住几天,但是史蒂夫执意早日返回德国。临行前,贝迪坚持把那幅画还给史蒂夫,史蒂夫这样说道:“你有两个理由必须拥有这幅画:一、你替我的父母保全了这幅画,使它避免落入他人手中,他们在天之灵一定非常欣慰;二、对于我来说这幅画里有太多的记忆,它在你的手里,意味着你没有把我忘记,至少这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
  贝迪答应了史蒂夫的请求,永远保留这幅画。史蒂夫回到了包林,继续着他家族的事业。直到他快50岁的时候,他才娶了奥地利姑娘为妻,并生下了四个孩子。
  在随后的岁月里,戈鲁尼夫妇不遗余力地呼吁美国各大媒体关注战后对犹太人受害者赔偿等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著名媒体纷纷开始大幅报道这方面新闻,为史蒂夫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不久,德国莱茵河沿岸开始修建大坝,政府同史蒂夫交涉过后,开始批量购买他的土地。就这样,在战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史蒂夫使家族的财产翻了几番。20世纪80年代中期,史蒂夫把企业委托给信赖的经营者,自己则隐居在家族的古堡中,深居简出。
  1996年,戈鲁尼先生去世。两年后,贝迪的健康严重恶化,她再次致电史蒂夫,希望他能够在她活着的时候,收回他家族的画。史蒂夫亲自到美国看望了贝迪,并且说服她打消了这个想法。由此,贝迪留下遗嘱:如果在她死后,史蒂夫先生依旧拒绝接受这幅画,那么她的儿子们可以将这幅画拍卖。拍卖收入的三分之一留给她的儿女,三分之一捐给世界残疾儿童基金会,三分之一捐给以史蒂夫.戈奥尔格先生命名的任何慈善机构。2003年底,贝迪去世一年半后,她的后人决定拍卖此画。此消息一经传出,就引来了世界各国媒体的强烈关注。2004年5月,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拿烟斗的男孩》以一亿四千万美金的天价成交,由于此画打破了14年前梵.高名画7800万美金的记录而创造了奇迹,这位神秘的收藏家一下成了受世人关注的对象。
  但是,收藏者却始终沉默。直到2004年11月史蒂夫辞世,史蒂夫的后人奉他的遗嘱将一封有史蒂夫亲笔签名的信转给贝迪的后人时,终于真相大白——那神秘的购买者正是史蒂夫本人。据说,这幅画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终点,他是凝视着这幅画,走向生命的尽头……
  人生感悟:
  人跟人相处久了,自然而然会产生默契,你了解我的脾气,我包容你的任性,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就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彼此融洽和谐,这样的感觉和缘分,有时候,还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像史蒂夫和贝迪这样一见面就有如此的默契,那简直是上天的偏爱。
第一辑 生命是一首承载寂寞的乐章(2)
更新时间2010-12-17 11:10:57 字数:7902
 ⊙两棵木棉的守望
  四年前,李俊和芳芳同在北方一所重点大学念书,他写的一手好诗,她画的一手好画,大家都说他们是一对令人羡慕的“金童玉女”。
  李俊来自江南小镇,而芳芳则是个地道的北京女孩,他们初次见面的情景,就如宝玉初见黛玉一般,李俊居然痴痴的说:“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
  相恋四年,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芳芳把李俊带回了北京的家中。芳芳的母亲问起李俊的家世,他便一五一十地说了。芳芳的母亲顿时变了脸色,突然对李俊下了逐客令,然后拂袖而去。
  “妈,怎么了?”芳芳只得小心翼翼地向母亲问道。
  母亲回答说:“‘文革’的时候搞武斗,你父亲就是被那个李俊的父亲给害死的!你说,你能嫁给他吗?你要是嫁给他,我宁可撞死!”
  听了芳芳的解释,李俊甚是惊讶,发了疯似的回家乡去问父亲。面对他的问题,父亲沉默了很久才说:“‘文革’那时太乱了,有些事,说不清,道不明啊……”之后,便是长久的沉默。
  刹那间江河逆转,一对相恋的人,因为上一辈人的恩怨就要画上句号。
  怎能甘心?芳芳跪在母亲面前,求母亲放爱一条生路。母亲说:“除非我死了,否则你们永远不可能!”母亲为了爱人守了20多年寡,她如何舍得这如血的亲情?
  芳芳也绝望了,无奈之下,她哭着对李俊说分手:“除了你,我一辈子不嫁,我等你,哪怕,从青丝,到白头!”李俊泪流满面地抱着她:“除了你,我非你不娶,哪怕等到来世!”他们相约,一辈子不分开,永远为对方守望着爱情。
  毕业五年后,他们依旧我行我素,根本不理会父母的苦苦相逼:有人提亲,他们都一一回绝,他们心中的恋人只有对方。
  这五年,芳芳在北方,李俊在南方。每隔两个月,她就会坐火车去找他,从北京坐到那个小城,有时只买一张硬座票,只为省下点钱为他买补品——他太瘦了,她看着心疼。
  这一奔波,就是五年。
  五年,从北京到小城,有着芳芳一路的爱和欢喜,她背着母亲做这一切,对母亲只说是出差,其实,不过是看一眼远在南方的恋人。
  28岁那年,李俊来找她了:“我们私奔,或者,一起殉情吧!”
  原来,他家里出了事,母亲去世了,他是独子,父亲给他跪下说:“儿子,你好歹也得结婚吧,我求求你,咱家的香火不能断了呀!”为了让他结婚,父亲竟长跪不起!后来,李俊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找芳芳,想和她一起私奔。
  芳芳沉默了。为了这份爱情,代价也太大了,她不能因为自己自私的爱情伤了李俊父亲的心,这样的固执虽然忠贞,但多么自私呀!
  “不!”芳芳说,“我不和你私奔,你没那个自由!我也不和你殉情,你必须照顾风烛残年的老父亲。去吧,找个好姑娘结婚吧,我不怪你。因为,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李俊抱住她,放声痛哭,似杜鹃的啼血呜咽。他没想到,自己心爱的姑娘竟然这样大度、开朗,为了他一家人的幸福,居然对爱放了手。他劝她:“你也结婚吧,别等我了,来生吧,来生,我一定娶你。”
  芳芳摇摇头:“此一生,再难与他人相逢相知。我就当棵守望的木棉,站在风中,等你!”
  最后一面,李俊送给芳芳一枚双玉蝉,珍贵的祖母绿,是他家的传世珍宝。两只蝉,并肩而立,那样痴情地看着对方。李俊说:“虽然不是价值连城,等你老了,不能动了,就把它卖掉,它,可以养着你!看到它,就是看到我了。”
  芳芳扑入他的怀中大哭,这个男人,连她的老年都想到了,怕她一个人过不下去,把传世珍宝都给了她。这一生,爱一场,值了!
  芳芳送给李俊的礼物是一幅画。那是她画得最好的一幅画——两棵木棉树,开满了花萼,一朵一朵。她深情地说:“那是我的盼望,盼望来生,我是其中一朵,而你把我摘下。”
  结婚那天,李俊把画挂在新房里,泪流满面。那两棵木棉树,一棵是他,一棵是她呀。她没有离开,在他的心里,在他的灵魂里。
  两个相爱的人相约永不再见,永不再联系。是因为,善良的芳芳想让他把一颗心扑到家里。
  之后20来年,他们果然再无任何联系,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从此,真正的天各一方。这20年来,芳芳做生意,成了北方著名的画商,她在京城开了一家特别大的画廊,而且长期去国外买画卖画。不过,她还是独身一人,虽然有很多追求的男子,可她总是微笑的摇头。此时,芳芳的母亲早已过世,弥留时拉着她的手说:“孩子,妈对不起你,耽误了你的一生。你去找他吧。”芳芳哭了,这话,晚了20年,他已有妻有子,她还能去找他吗?
  20年后,芳芳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头发里有了银丝,额头上有了些许皱纹,她不再年轻,可是,她的心还是20多岁的样子,她的心里,还是他,全是他。
  那天,接到电话时,芳芳正在去国外谈生意的火车上,是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他不行了,一直呼喊你的名字。我知道你,因为,他常常在梦中喊你的名字。”
  刹那间,芳芳崩溃了,浑身哆嗦着中途下车,然后赶往飞机场,她必须去见他最后一面,不管别人说什么,她都要去见他。春闰梦里相思又相思的人,你要等我啊!
  看到对方的刹那,他们都呆了: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啊!
  在医院白被子里的李俊骨瘦如柴,早就面目全非了——他得的是肝癌,晚期,如果不是等待她来,早就魂去他乡了。
  “你怎么可以这样?谁让你变成这样的?……”芳芳扑过去,满是委屈,“你说过你必须活到80岁,你说过你必须是我近旁的那棵树!”
  李俊已经说不出话,只微微伸出手,想摸一下她的脸。她把脸埋在他手心里,那心里,有了一捧一捧的泪。
  他的妻子、女儿站在旁边,泪如雨下。
  几小时后,李俊离世。芳芳心痛如死,去布置他的葬礼。他的寿衣,是她给他亲自穿上的。为他穿那件贴身衬衣时,她呆住了。他的胸口上有刺青,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清秀无敌。她再次泪如雨下,她原来的名字就叫青莲。
  青莲,那是一朵刺青的莲花啊。
  而她的刺青在心里,他的人、他的名字、他的容貌,全在她的心里,也是一道道刺青,一生都无法抹掉。
  葬礼之后,去李俊家,芳芳才知道,他过得那样清贫,做了一辈子中学教师,仍家徒四壁,妻子下了岗,女儿上大学没钱,假如他有钱的话,也不至于把病拖在这个份上。他明明知道她有钱啊,她的消息在网上到处都是啊,好多拍卖会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一出手就是上千万啊,可是他居然没有张过口。这才是他呀!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树,远远地望着她,绝不纠缠她。
  芳芳做了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给他妻子买了一栋当地最好的别墅,送他女儿出国留学,然后留下一大笔钱,悄然离去。
  芳芳清楚地明白,假如爱这个人,会爱他的所有——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她都会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爱屋及乌吧!原来,爱到最后,全是心痛,全是怜惜,全是一丝丝一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无限真情!
  李俊走了,这世界显得那么空旷而无聊。他走了,芳芳的心也空了。两棵树本就是连在一起,盘根错节多少年!但现在,他走了,一个人去另一个世界。从此,芳芳再没有出现在各种拍卖会上,再没锦衣玉貌出现过。不久,她的葬礼在北京举行。她和他死在一年,相隔不到六个月。
  芳芳是忧郁而死的,她无儿无女。亲戚说,死时,她手里握着一枚玉,那枚玉叫双玉蝉。
  是李俊的妻子埋葬了芳芳,把她葬在他的身边,葬在了江南的那个小镇上。那是她向往了多少年的地方吧!
  “让他们永远在一起吧。”李俊的妻子说,“坟前种上相思树,坟后种上同心花,让他们在天堂里相爱吧。”
  那两棵相思的木棉树——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霄。
  人生感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界上有些花常开常落,正如后院里那朵淡淡的小黄花,每到春天它便会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而爱情的花却只有一次花季,不经意它就会开放,不经意它就会错过。等到错过了花期再去追忆,只会徒留凄凉。
  ⊙千年石上的泪滴
  夏日里晴朗的天空,天很蓝,云也淡。
  微风轻轻吹拂着着苏婷的脸,发丝悄悄的飞上脸颊,游走在她迷乱的眼眸之间,她用右手轻轻拨开那几根淘气的头发,若有所思地看着躺在她左手上的一个小石子。
  苏婷身边静静地站着一个男孩,清秀的脸庞中带着几分英气,此时的他正看着马路上的车来车往,目光中闪烁出几分焦急,一会儿,他低头问身边的苏婷:“苏婷,这个石头真能告诉你谁能和你相伴一生么?”苏婷抬起头说:“奶奶说它是千年石,现在已经999年了,明年它就会告诉拿着它的人,能和他相伴一生的人是谁!你信吗,剑锋?”男孩很认真的说:“我信!”然后若有所思的抬起头,向着黑夜张望。
  苏婷是个漂亮的女孩,她自从得到那块千年石,就整天盼望着明年的到来,然而剑锋知道,苏婷活不到明年,其实苏婷自己也知道,患先天性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她,活到19岁已经是奇迹了,但是她不甘心,她是多么的希望自己能知道那个可以相伴自己一生的人是谁,她是多么的向往朝气蓬勃的20岁,可这一切都离她是那么的遥远。
  苏婷哭过,伤心地哭过无数次,而每一次她都是伏在剑锋宽厚的肩膀上,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见到剑锋,她就变的懦弱下来,就再也一直不住自己的心伤,而这一切对剑锋来说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因为每次苏婷哭过以后,剑锋总会笑着用手拭去苏婷的眼泪,用最温暖的话语安慰苏婷那颗受伤的心,那一句“傻瓜,别哭了,我会永远陪着你的!”总会使苏婷破涕为笑。
  当剑锋听说苏婷因为突然晕倒而住院的时候,他的头嗡的一下,然后向医院的方向跑去。他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但这一天真的来的时候,他却有些不知所措了,他疯一般地跑着,眼泪在眼窝里打着转转。
  剑锋来到医院的时候,他见到了苏婷,她正在输氧,脸色惨白,心脏微弱地跳着波线,证明着她生命的存在,剑锋哭了,他看见苏婷的手里还紧紧的握着那颗千年石。
  后来三个月,苏婷成功地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出院了,她重又见到了蓝蓝的天。
  苏婷庆幸着自己的好运,感谢老天让那个意外死亡的人愿意把心脏那么及时地捐赠给她。她期盼着明天的到来,因为明天,千年石将告诉她那个可以伴随她一生的人是谁,她开心极了,她要把这份期待已久的快乐和剑锋一起分享,作为剑锋在她住院的时间里每天都送她100颗纸星星的报答。
  苏婷到剑锋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这是她第二次来到剑锋的家里,她有点紧张,当她走进屋子里的时候,她有些放心了,因为剑锋的父母依旧不在家里,只有几个七八岁大的孩子在编着纸星星。
  孩子们见了苏婷,都好奇的看着她,苏婷问他们:“剑锋在家吗?你们是他什么人啊?”一个孩子说:“我们和剑锋哥哥都是爱心孤儿院的孩子,剑锋哥哥几个月前说去很远的地方办事,他说,假如我们每天编一百颗纸星星送给医院的135号病床的病人,等编满一万颗的时候,他就会回来!”孩子边说边把最后一颗纸星星放进一个装满纸星星的小瓶子里,是苏婷每天收到的那种,他接着高兴的说:“这是最后一百颗了,我们去送了,剑锋哥哥就要回来喽!”
  孩子们跑远的时候,苏婷突然明白了什么,她终于明白了剑锋的那颗心,也懂得了剑锋为她拭泪时难过的笑,同时,她也深深地知道,她已经无需千年石。
  当苏婷再次来到病发前与剑锋相见的地方,夜已深,依旧车来车往。流星划过夜空的时候,有泪滴落到千年石上,泪水溅湿了苏婷的心,加强了心脏跳动时的声响。
  在苏婷伤心落泪的地方,在千年的前一个晚上,谁还会为她拭去泪水轻轻地说:“傻瓜,别哭了……”
  人生感悟:
  爱,能创造人间奇迹,因为爱而感动,能使生命之泉永不枯竭。要俯首感谢芸芸众生,世间万物,我们应为美丽而感动,为善良而感动,为真诚而感动,更为上苍给予我的爱而感动!
  ⊙十年寒窗无人问
  人生在世,谁都难免被寂寞所困,我们也只能不在寂寞中消亡,就在寂寞中爆发。若能够学会走出寂寞,把生活调节得有滋有味,那你一定会是个幸福的人。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古代读书人为了考上进士、获得一官半职所付出的辛苦的。不知有多少读书人为了能考上进士,昼夜挑灯苦读,但也只有极少的几个人能够考上并获得官职,从此,他们便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但是,那些落第书生,根本不会有人去看他们一眼,当然,更不会有人去关心,为了博取功名,这些人到底付出了多少岁月年华。
  尽管如此,那些在科举考试中失败的读书人仍在一如既往地追逐着他们的为学之梦,即使只有一盏孤灯相伴,即使不被理解,甚至遭到嘲笑,他们也依然从来不曾放弃。
  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出身于一个当时正在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以后便屡试不第了。就这样,尽管多次名落孙山,蒲松龄还是不曾放弃,直至71岁时终于成为岁贡生。
  他还力排众议,倾尽毕生精力完成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聊斋志异》。蒲松龄是成功的,即使他的科举之路蜿蜒崎岖,但他从未退缩,从未放弃。若不是因为他对文学梦想一如既往的坚持,若不是因为他耐得住创作时那份寂寞的恒心,若不是因为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又怎么会有“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的蒲松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治学要“勤”字当头。面对知识的海洋,只有以“苦”为舟,最终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所谓的“苦”,不正是一种寂寞吗?做到一日的勤奋很容易,可是,要做到一生的勤奋,确实艰苦卓绝。
  疏风细雨里,一灯如豆,照映无眠。曹雪芹先生拥衾以覆,枕畔书简散乱,随手一本,率性而读,或一目十行,或细细品啜,或奋笔疾书,或字斟句酌,真乃“瘦尽灯花又一宵”!如此为学,真可谓人生至境也!如果没有这份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又怎会有这“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的伟大作品!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寂寞意味着转机,意味着重生,意味着希望。不仅治学如此,人生更是亦然。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等待“伯乐”,正是源于他的成竹在胸和耐得住寂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终于获得了“三千越甲终吞吴”的胜利;德国总理默克尔惨败对手,她耐住性子,蓄势待发,几年之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垂青。
  佛说:“魔由心生。”无论是治学还是人生,只有沉下心来,做到六根清静、处变不惊,心如止水——方能大彻大悟,提升人生的品质,从而到达至高无上的境界。
  人生感悟:
  耐得住寂寞是人生的一种自我超越,可以利用寂寞做一次短暂的小憩,抖落满身的尘埃,把整个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给自己一份清纯和潇洒,待到春暖花开了再作新的抉择。
  ⊙别在怯懦中沦为寂寞的俘虏
  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他的哲学思想对西方世界影响极大,同时,他又是个诗人。
  尼采于1844年10月15日出生在德国东部一个僻静的小村庄勒肯。他20岁考入波恩大学。一年后又转入莱比锡大学,攻读了四年半的古典语言学。他的老师李契尔是个富有艺术气质的著名学者,对尼采极为看重,1869年2月,经李契尔推荐,毕业后的尼采受聘担任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
  当时,尼采对女人的蔑视是出了名的,最有名的便是这句警语:“你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关于女人,尼采谈得很多,有褒也有贬。事实上,尼采并不畏惧女人,也并不躲避女人,一生中有过几次恋爱,只是都不太成功罢了。
  1866年夏季,尼采还在莱比锡大学读书,爱上了来莱比锡演出的女演员拉贝,给她寄去自己谱写的一首歌,并附上狂热的献辞,他还悄悄为她写了许多情诗,不过,仅此而已,这个羞怯的大学生不敢有进一步的行动,他的初恋成了一场无疾而终的单相思。
  十年之后,也就是在1876年,尼采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当语言学教授时,结识了来自的荷兰少女玛蒂尔德,曾以一纸书信求爱,但被她婉言拒绝。
  1882年4月,尼采旅居罗马,他的朋友梅森葆夫人和雷埃给他介绍了一个学生,跟他学哲学,这是一个极其聪慧、富有魅力的俄国少女,叫莎玥美。这一回,尼采真的是堕入了情网。莎玥美也喜欢尼采,后来她这样描绘自己对他的印象孤独,这是强烈的第一眼印象,尼采的的形象因此而很有吸引力……当他谈话激动时,眼中会点燃一对动人的火花,然后渐渐熄灭,但是,如果他心情忧郁,他的眼睛便显得深不可测,、流露出异常孤独的神情。他的举止给人一种内向。而沉默寡言的印象。有时,他彬彬有礼,有绅士风度,更具有一种近于女性的温柔,待人态度友好,风度优雅。“他们的结伴旅行有五个月之久。其间,尼采向她娓娓讲述往事,回忆童年,谈论哲学,感受到一种被理解的快乐。然而,他那致命的羞怯再一次妨碍他表露心迹,只好恳请雷埃替他求婚。殊不知雷埃自己也爱上了莎玥美。莎玥美拒绝了这两位求婚者。她敬重和钦佩尼采,把他看作自己的人生导师,但她的感情还不是爱情。
  他们继续友好相处,后来,由于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出于嫉妒而进行干预和挑拨,两人才不欢而散,各奔东西。
  尼采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胃病和眼病,35岁时就叹息说:但丁在这个年龄写出《神曲》,而他“已经被死神包围”。
  因此,有一个时期,他一心想结婚,以求有人照料他的生活。
  他最亲密的女友梅森葆夫人热心地替他物色对象。梅森葆夫人是歌德的后裔,比尼采大28岁,先后与赫尔·瓦格纳、罗曼·罗兰等文化名人有亲密交往。但尼采终于放弃了结婚的打算,因为他认定:“作为一个哲学家,我必须摆脱职业、女人、孩子、祖国、信仰等等而获得自由。”
  1879年5月,他辞去巴塞尔大学教授的职务,以后一直在意大利、法国的一些城市和乡村漂泊。他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孑然一身。也许没有人比尼采更深地领略孤独的滋味了。他常常租一间简陋的农舍,在酒精灯上煮一点简单的食物充饥,一连数月见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熟人。
  在极度的孤寂中,他一次次发出绝望的悲叹:“我期望一个人,我寻找一个人,我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而我不再期待我自己了!”“现在再没有人爱我了,我如何还能爱这生命!”“如今我孤单极了,不可思议地孤单……成年累月没有振奋人心的事,没有一丝人间气息,没有一丁点儿爱。”“在那种突然疯狂的时刻,寂寞的人想要拥抱随便哪个人!”
  诚然,对于一个思想家来说,孤独并非全然是坏事。尼采漂流异国的十年,正是他最丰产的时期。他的大部分作品,包括他的主要哲学理论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奇书,都是在这十年里创作的。但是,长久的独居生活也使尼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身心。1887年9月,他的阔别了14年的朋友多伊森到他的漂泊地去看望他,几乎认不得他了:“这段时间里,他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不复有从前的骄傲的举止,灵巧的步伐,流畅的言辞,他行动艰难,步态蹒跚。略微向一边倾斜,说话明显地变得迟饨,时常停顿。”分别时,尼采恋恋不合,依依送行,眼中含着泪水,一再谈到不祥的预感。
  一年以后,尼采的预感被证实了,他得了精神病。1888年底,几天之内,他给朋友们寄出了好几封奇怪的信自称是上帝,酒神和钉在十字架上的人。1889年1月3日,尼采正旅居意大利的都灵,他走出寓所,看见一个马车夫在残酷地鞭打牲口,便又哭又喊,冲上前去,按住马脖子,接着跌倒在地,完全疯了。
  他一生得到的爱和理解实在太少了。孤独使他发疯,他终于在疯狂中摆脱了孤独。在这以后,尼采的神智始终没有再清醒过。于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与世长辞。
  人生感悟:
  孤独原本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但是极度的孤独或长期的孤独,使自己与别人隔绝,这就是失败个性的特征了。所以不要把自己置身于孤独感的控制之下,陷入无边的伤感之中,只有勇敢地走出孤独的阴影,才能品尝到甘美的人生。
第二辑 独守一份清静,甘受一份落寞(1)
更新时间2010-12-17 11:13:27 字数:10107
 人生需要寂寞。独守一份清静,甘受一份落寞,其实是一种人生境界。耐得住寂寞,你才会拥有整个精彩人生。没有寂寞的人生,只能是肤浅的人生、平庸的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寂寞的人生。
  当然,寂寞不能太久,否则就成了多愁善感。偶尔的寂寞会是一剂清醒剂,让你更好地面对喧嚣尘世。
  ⊙学会与寂寞为伴
  有一天,我突然半夜惊醒,不自觉的靠着墙角,紧紧抱着被子,恐慌地看着窗外的夜空。窗外是黑黑的一片,让我有种它要把我吞噬其中的感觉,我突然觉得口渴心慌,害怕的拿起桌上的烟,慌乱地打开了灯,感觉慢慢的好了一些。心情平静后,突然觉得自己对烟的依赖变得那么的强了,突然知道自己已经害怕孤独寂寞的感觉了,突然想起了远方的家人……
  我走出房外,拿出冰箱里的一瓶啤酒,点起了烟,坐在阳台往外看着夜幕,嘴里吐出的白色的烟圈正在飘起。在我身边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情感,和不知来路的淡淡忧伤,我轻轻叹了一口气,不觉冷冷地嘲笑着自己的自做多情。我的精神是那么孤独寂寞,仿佛一个人置身在四周漆黑的冰洞,我不敢大声叫喊,不只是因为没有人可以听到,而是我内心的空虚带来的让我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阻碍我去释放压抑的情感,又有多少次这种孤独寂寞让我痛苦,让我忧愁。
  直到有一天,我一个人站在河边,望着绿悠悠的河水和水中的岸边倒影,它们也孤独吗?像我一样吗?一条鱼在水中箭一般地穿梭着,划过一波波的水痕,水荡来荡去,水中的倒影也在晃动,河流在跳舞,在欢乐。而它们的快乐来自那条孤独的鱼,原来孤独寂寞也可以享受,孤独寂寞中也有欢乐。
  从此我学会了如何享受孤独寂寞。我终于悟出,享受孤独寂寞者总是用冷峻平和的眼光看待世界。在这种眼光下,世界的一切悲欢离合,兴衰荣辱,只不过是漫漫人生旅途中相遇的过客和不同的价值符号,其本源意义都是选择和命运的殊途同归的;即使是苦难,也不过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另一种形式,是上帝的恩赐和厚爱。当一个人把痛苦磨难当作幸福和享受时,他的心灵世界里其实已没有了痛苦磨难;同样,当一个人把孤独寂寞当作人生预约的美丽,怀着享受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孤独寂寞。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经历一阵喧哗之后,当你终于厌恶于尘世的喧嚣,忽有某一日,能够找一片安静的天空,独坐静思,细细品味人生中的某些细节,某件趣事,会顿感身轻气爽,心灵超越,舒畅无比。
  寂寞,是每一个人都不愿与之为伴的,但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逃不脱寂寞的纠缠。寂寞的存在实在让人无奈。喧嚣的人世使人们都希望自己远离寂寞,可偏偏它时隐时现很难绝迹。当困难和重负压弯了你的脊背,当希望和梦想和你开个玩笑作个鬼脸逃跑时,当遥远的目标在生活苦涩的显影剂中变得虚无缥缈时,当心中的种子拱不动现实板结的土地时,寂寞就会不约而至。它和你促膝谈心,喃喃絮语;它抚慰你,万般柔情。可以说,寂寞是人生旅途中始终和你结伴而行却又无法摆脱的伴侣,是人生之旅一种驱之不散的状态。它就像藤缠树、树绕藤,与人生相依相伴。
  然而,没有寂寞的人生却是有缺憾的人生,能战胜寂寞的人生才可能是圆满的人生。人有时是需要学会和寂莫相处的。辛弃疾在一首词中自嘲自己家屋是:“笑我庐,门掩草,径生苔。”这足以见他当时身处的环境是何等的寂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读书写作,潜心创作,生活虽然看来索然无味但他却饶有兴味:“味无味处求我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可见,成大事者大都善于和寂寞打交道,和孤独交朋友,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和寂寞相处要神情专一。孔子在谈到看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时总结出三种方式:“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其由来始末,了解他的内心寄托。所谓“安”,按现代人的理解就是“心安理得”,心绪宁静。宁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蓄势,是与轻浮焦躁全然有别的人格修养,“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惟心境平和的时候,人才能专一,惟其专一,人才能隐默自守,从从容容,心无旁骛,才能真正做到可为世态炎凉所感,但不为人情冷暖所动,一心干自己的事。其实,人的智商没有大的差别,差别往往在于专注事物的程度不一样。投入精力不一,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要耐得住寂寞,就要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礼记》中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可见感物而动是人之天性。人寂寞久了,更容易感物而动。寂寞常常在人想入非非时钻空子。它不知深浅,你越是困惑烦恼、物欲萌动,它越是和你套近乎、拉关系,这就考验你怎样把握自己,不给它可乘之机。因此,必须要保持心底的那一份纯净,守静如一,安之若素;必须要保持对诱惑的一种警觉,闹处不闹,闲处不闲,静处不静,躁处不躁。这些对自己形成一种动处守静的人格和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
  耐住寂寞,是一种长期的心理修炼和性格磨砺,是旷日持久的自己与自己较劲,是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古人称五十岁是人的知天命之年,泛指此时是人的成熟黄金阶段,对自己偶然的一生算是有个来龙去脉的理解和认识。古人在总结人生经验时总是把它和“命”联系在一起,总结出“天命”、“立命”、“正命”等一系列的名词并细说了它们的内涵。
  人虽生活在无可计量的偶然性和变化中,但决不失去自己主宰自己的主动性,这叫“知天命”。“夭寿不二,修身以俟,所以立命”,“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孟子·尽心上》)。这种“立命”、“知命”、“正命”,一方面明确了人自身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明确了人生的某种可能性,其意义都是在鼓励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人生,把握住自己命运的决定权和主宰权,而绝非听命、任命、宿命。
  由此可见,消极地对待寂寞,囿于寂寞,不是积极向上的人生;善于和寂寞相处,战胜寂寞,才是积极进取的人生。
  人生感悟:
  享受孤独寂寞,如同享受罗曼蒂克的潇洒与热情,走向美妙的灿烂永恒,让一切颓卧在记忆的斑驳角落,灵魂开始自由飘荡,最终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被自己而征服,为自己而感动。
  ⊙让理想转个弯
  一个和尚因为耐不得佛家的寂寞就下山还俗去了。
  下山不到一个月,因为耐不得尘世污浊的口舌,又上山了。
  可是,不到一个月,又因不耐寂寞还是还俗了。
  如此三番,寺院的老禅师就对他说:“你干脆也不必信佛,脱去袈裟;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茶如何?”
  这个还俗的和尚听了老禅师的指点,支起一个茶店,还讨了个媳妇,日子过得倒也清闲、自在。老禅师的指引很对,做不了佛家子弟又不能完全入俗,所以还不如在半路上开个小店。
  其实人生也是这样,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做不成僧人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懂得让理想转个弯,求一个自在就好!
  有一个农民,但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作家。为此,他一如既往地努力着,十年来,坚持每天写作500字。每写完一篇,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润色,然后充满希望地寄往各地的报纸杂志。遗憾的是,尽管他很用功,可他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得以发表,甚至连一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
  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的编辑寄来的,信里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过于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写得越来越出色……”
  就是这封退稿信,点醒了这位困惑的青年。他毅然放弃写作,而练起了钢笔书法,果然长进很快。现在他已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了,他的名字叫张文举。
  就这样,他让理想转了一个弯,继而柳暗花明,走向了成功。成功之后的他向朋友感叹:“一个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气、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的道路上要懂得舍弃,更要懂得转弯,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人生,谁不向往成功,谁不憧憬未来,谁又愿意让理想之舟中途搁浅……所以人人都在不停地追求,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成功不只是追求既定的目标,因为理想在现实的过程中转了弯!
  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在上中学时,他的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但只上了一个学期,教师就在他的评语中下了如是结论: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取得很大成就的。
  于是,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谁知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很差。
  后来,化学教师发现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化学实验所需的严谨的品格,建议他改学化学。这一次,他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终于在化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实,每个人的智能都不是均衡发展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劣势。也许我们当初构建的理想并不适合我们,而人生路上的某些失败,也不是因为我们努力的不够,而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条路。
  所以在目标和现实的岔口,应该学会转弯——借助现实的力量让理想轻轻的转个弯——或许我们会走人另外一条光大道,人生不是有很多“意外”的成功吗?
  早年歌德全心全意地追求一位女孩,结果,人没有追到,手中却多了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还一举成为世界名著。
  著名的科学家伦琴为了寻找晶体光谱,在实验室里苦心研究了六年,结果光谱没找到,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未知的光线;他便牢牢抓住这一现象反复研究,最后发现了X射线,这真是人间的奇迹!
  人生道路上荆棘丛生,坚持固然重要,但也要学会变通。舍弃那些不符合实际的理想,适时地让理想转个弯,你便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人生感悟: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果想让自己安顿,必要时记得让理想转个弯!不要因为一时的寂寞而放弃自己钟爱的事业。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
  此人答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佛祖笑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怜悯,置一湖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进。佛祖好生奇怪,问之原因。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这么小,既然一口气不能将它喝完,那么不如一口都不喝。”讲到这里,佛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那个不开心的人说:“你记住,你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
  我无法体会“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是怎样的一种漫长,但我确信:爱,不仅需要苦寻,更需要守候。
  真正的爱情,需要两个人用一生固守。滚滚红尘中,两颗心互动、磨合,从最初的灵犀一动到最终的浑然一体,这也是两个灵魂不断纠缠于吸引和排斥、疏离和亲近的过程。这是一个非但不轻松而且可以说非常艰辛、漫长的过程。
  芸芸众生,乱花迷眼。几经沧桑,几多变迁之后,多少人为故人儿饮泣,为旧景致唏嘘。可我,还是要真诚进言:不懂爱的人,才会把爱当作野火烧不尽、风吹又生的草。爱其实柔韧如丝,利刃难断,却禁不起滴水浸蚀。真的,爱这个字,请你尽乎吝惜地锁进心灵深处。为了它唯美的归宿,又何妨众里寻她千百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娇玫万朵,独摘一枝怜。这,才是完整人格对爱本质的切肤认知,对爱内涵的深度诠释。
  喧嚣现世中,我出没于霓虹迷离的步行街,人潮汹涌的地铁站。
  迷离恍惚间,感动于每一对执着于真爱的人。看他们为爱迷醉,为爱挣扎,共赏爱的小桥流水,也同搏爱的暗礁惊涛。霎时领悟到,在真爱的心灵里,永远没有分手的理由。为爱可以沧海桑田,为爱可以凤凰涅磐,只为和爱人,共拥匆匆几十载的——天长地久。
  是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一壶好酒,数碟时令小菜,与三五家人或知己挚友,围坐在石桌旁,把酒问青天,岂不人生一大快事?然而这份惬意,世间又有几人能共享?
  一个挺漂亮的女孩,爱上了一个男孩。于是很自然地,女孩开始了人生的初恋。女孩可人的样貌和清雅的气质,使男孩深深心仪,他希望和女孩终身相守。可是女孩却拒绝了:“你是我第一个男朋友,谁知道我以后会不会遇到比你更好的。这样吧,一年以后再说吧,如果我们真有缘,自然还会相逢。”
  男孩听了很伤感,但他没有因失恋而失志,而是从此发愤图强。一年后,由于他业绩骄入,已从一名普通的办事员升为部门经理。此时,男孩接到女孩的电话:“在这一年里,我见过不少男孩,还是觉得你最好,我们结婚吧。”“真对不起,我已经和另一个女孩子拍拖了。”男孩平静地说。
  有些精明的人总喜欢抱着“骑牛找马”的心态去恋爱。眼前拥有的不珍惜,结果最理想的人永远高不可攀。
  人的一生其实要求的东西并不多,一杯水、一碗饭、一句“我爱你”足矣!如果可以多做一次选择的话,我希望水是你端的,饭是你煮的,我爱你是你说的,就这样过日子,多好!
  人生感悟:
  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尽力把它做到无可挑剔,这样才能离成功最近。对事业如此,对感情亦应如此。只有专注,你才能收获美好的爱情。
  ⊙穿越千年的寂寞
  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日子过得很好,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人,不用多说什么,反正女孩觉得那个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结果了。可惜,庙会太挤了,她无法走到那个男人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个男人消失在人群中。后来的两年里,女孩四处去寻找那个男人,但这人就像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人。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说: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
  女孩说: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祖: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女孩:我能放弃!0
  佛祖:你还必须修炼五百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你不后悔??
  女孩:我不后悔!
  女孩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风吹日晒,苦不堪言,但女孩都觉得没什么,难受的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这让她都快崩溃了。
  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凿成一块巨大的条石,运进了城里,他们正在建一座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
  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那个她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像有什么急事,很快地从石桥的正中走过了,当然,他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男人又一次消失了。
  再次出现的是佛祖。
  佛祖:你满意了吗?
  女孩:不!为什么?为什么我只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
  女孩:我愿意!
  佛祖:你吃了这么多苦,不后悔?
  女孩:不后悔!
  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都在近处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满怀希望的看见一个人走来,又无数次希望破灭。不是有前五百年的修炼,相信女孩早就崩溃了!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又是一个五百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会来了,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
  来了!他来了!他还是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孩痴痴地望著他。这一次,他没有急匆匆的走过,因为,天太热了。他注意到路边有一棵大树,那浓密的树荫很诱人,休息一下吧,他这样想。他走到大树脚下,靠著树根,微微的闭上了双眼,他睡着了。女孩摸到他了!他就靠在她的身边!但是,她无法告诉他,这千年的相思。她只有尽力把树荫聚集起来,为他挡住毒辣的阳光。千年的柔情啊!男人只是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回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就在他消失在她的视线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了。
  佛祖: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
  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佛祖:哦?
  女孩:这样已经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佛祖:哦!
  女孩:他现在的妻子也像我这样受过苦吗?
  佛祖微微地点点头。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就在这一刻,女孩发现佛祖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或者是说,佛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女孩有几分诧异:佛祖也有心事?
  佛祖的脸上绽开了一个笑容:因为这样很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他为了能够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两千年。
  生命总是平衡的,以一种我们了解或是不了解的方式。
  问世间情为何物,乃是一物降一物。
  人生感悟:
  要知道,爱不是索取,不是占有,而是奉献,是付出;要懂得宽容,更要懂得忍耐。
  有时候,一句漫不经心的话,可以改变你的一生;一个本不应发生的小误会,可能让你失去你梦想的爱情;一个小小的人生偶然,也可以让自己感到大彻大悟。
  ⊙早起89年的幸福
  时至今日,英国的福尼亚小镇上仍然保留着这样一个良好的传统:每年6月15日那天的凌晨四点整,小镇上所有的家庭都会响起一阵长长的闹铃声。
  凌晨四点?这个时间起床也太早了一点吧?难道这个小镇上的人都这么刻苦勤奋吗?
  说起这件事,还要他到一个人,他就是马歇尔。
  马歇尔先生是个每天都起得很早的人。只要附近教堂里的钟声刚刚敲响了四下,他就果断地从床上爬起来,习惯性地在火炉上炖一碗鸡汤,之后走出家门,到教堂附近的小路上去散步。
  不过,马歇尔曾经可不是这样一个喜欢早起的人,那时候的他嗜睡如命,即便到了早上九点还赖在床上不愿起来,他把被子裹得紧紧的,就算有人叫他起床他也懒得答应一声。而马歇尔这一切的改变是由于自己的妻子。
  马歇尔先生年轻的时候曾来中国留学,在中国,他有幸结识了自己的美丽妻子。两人感情非常好,后来,妻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跟着马歇尔来到了英国,并从此取了个英文名字琳达。婚后的生活相当甜蜜,一年后,琳达又为马歇尔生下一个大胖小子,一家人的生活幸福而甜蜜。
  可是,这样的幸福时光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五年后,琳达在一场意外车祸中被撞成了高位截瘫,马歇尔先生自然是悲痛欲绝,变卖了一切家产来维持琳达的生命,并且还要拉扯着一个年幼的孩子,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但如此艰苦的环境从未改变马歇尔先生对琳达的爱,由于大小便失禁,琳达总是会在凌晨四点左右把床单弄得一片狼藉,为此马歇尔每天都要换一两次床单。通过长期的观察,马歇尔发现,这个时间非常准时。为了让琳达不那么遭罪,马歇尔先生总会在每天教堂钟声敲响第四下的时候,飞快地爬起来,准备为琳达换好垫布,然后帮琳达擦洗身子,之后再到厨房,为琳达炖一份她最爱喝的鸡汤,之后,一小勺一小勺地喂琳达喝下去。
  等他们都吃好早餐以后,时间差不多快六点了,这时候,马歇尔接着把琳达抱到轮椅上,推着她到教堂附近的小路上去散步,久而久之,这种习惯被马歇尔演化成了一种固定的规律,天天如此,雷打不动,慢慢地,马歇尔和琳达渐渐成了教堂附近一道流动的风景,路上的行人都友善地跟他们打招呼。
  在琳达高位截瘫之后,有一位朋友曾经为马歇尔介绍过一位对象,这个女人是位中学教员,非常贤淑,也非常善解人意,表示愿意和马歇尔一起照顾琳达,即便这样,马歇尔还是一口否决了。
  时光过得飞快,一转眼整整四十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琳达在轮椅上于一个午后悄然离去,这时候,儿子早已成家搬了出去,70多平米的房子,只剩下了马歇尔一个人。
  尽管琳达已经不在了,但是,马歇尔每天四点钟起床、煲汤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只不过每天六点,马歇尔不再去教堂,而是到附近山腰的墓地陪琳达说上半个小时的话,顺便帮琳达换上一束最鲜美的雏菊,那也是琳达生前最爱的。
  又过了几年,马歇尔家附近的教堂拆迁了,多数人以为马歇尔听不到教堂的钟声不会再起得那么早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马歇尔早已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安置一只闹钟,每天凌晨四点,准时响起。
  后来,马歇尔的爱情故事被一家英国媒体报道了出来,很多年轻的情侣都涌往福尼亚这座小镇,每天凌晨四点整,准时守候在马歇尔的家门前,只为一睹马歇尔这位“痴情先生”的庐山真面目。
  多年以后,马歇尔先生开始步履蹒跚了,这时候,不知道谁发起了这样一则活动,他们认为:只要能搀扶马歇尔先生走上一程,就能一生爱情美满,家庭幸福。之后,整个小镇发起了这样一个活动,那就是在每年6月15日那天的凌晨四点整,小镇上所有的家庭都会响起一阵长长的闹铃声。因为,6月15日是马歇尔的生日,在那天,所有小镇上的夫妻,约定互相为彼此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马歇尔先生享年109岁,他去世之前,让自己的儿子在自己的墓志铭里写下这样一句话:“亲爱的琳达,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一定愿意再为你早起89年!因为,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在我生命中的位置……”
  人生感悟:
  那些健康而幸福地生活的丈夫,好好地爱惜你的妻子,多留一点时间给妻子,不要忽视她为你做的一切。有许多东西,不要到失去了才懂得她的美好。
  好好去爱,爱着自己,爱着爱人,爱着我们的生命般重要的爱情……
  ⊙因为爱,所以逐花而居
  他们被称做“中国的吉普赛人”。
  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大都四十岁左右。因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是耐不住这份寂寞的,也受不了这份苦;四十岁左右的人有阅历、有经验,能守住这份孤独与寂寞。每年的三四月份,他们带着自己的蜜蜂出发,选择一片鲜花盛开的地方,然后搭下帐篷,一住就是两三个月,直到附近的鲜花开尽,他们才朝着下一处花丛出发。他们就是养蜂人。
  我曾有幸认识了他们当中的一员。她算是比较年轻的一位。
  那是一个杨柳拂堤的季节,我沿着一条小河到一个农场采访。那里是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丛,足足绵延30余里,蔚为壮观。她,一个年近30岁的女子,头戴一顶挂纱的斗笠,一袭红裙,忙碌在花间,与这样的花丛相映成趣。
  我完全为眼前的一切陶醉了,连忙取出照相机打算记录这美丽的瞬间。哪知道,就在我刚刚聚焦的当口儿,一只蜜蜂落在我的手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蜇了我一下,然后飞走了!
  我的喊叫声惊动了她,只见她连忙跑进帐篷,拿了一个小瓶子出来,边说对不起,边从瓶子里倒出苏打水给我抹上,然后,在歇脚的当口儿,我们聊了起来。
  原来,她18岁就结了婚,丈夫是一个养蜂人,她就跟随着丈夫到处走动。虽说有些辛苦,但是两个人的生活过得还算甜蜜。3年后,他们的蜜蜂由当初的3箱发展到8箱,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但是,就在这时候,一场意外夺走了丈夫年轻的生命,从此就只留下她带着儿子和蜜蜂到处走动。当时,许多人都劝她安定下来,再找个男人嫁了,但是她死活不肯。她说,那8箱蜜蜂是她丈夫留下来的,她要像照顾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它们;她说,那蜂箱里有她丈夫的灵魂,她不能撒手不管,否则,丈夫会不安的。
  于是,她就把丈夫的“事业”接管下来,且一管就是七八年。在这些年里,她一边照顾蜜蜂,一边教儿子识字算算术。她从不担心儿子的学习,因为,她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力,她唯一担心的就是蜂群。
  有一次,她刚在一个花丛旁扎下帐篷放好蜂箱,几个调皮的孩子就在附近的茅草丛中点着了火。她连忙扯了条毯子向着火的茅草丛奔去,先是用力拍打,后来实在不起作用,她就索性把毯子裹在身上,向火苗滚去。火最终被扑灭了,她也多处受伤。
  她说,每当看到蜜蜂在自己眼前嗡嗡地飞,就想起了她的丈夫,因为,蜜蜂的翅膀上会栖着他的灵魂。所以,谁也不能伤害蜜蜂,否则就等于伤害了她的丈夫。说这话的时候,她含着笑的眼睛湿润了,透过晶莹的泪光,我看到柔弱的她眼睛里有着坚强的光芒。这是丈夫带给她的,伤感而又积极。
  她还告诉我,曾经有人给她出主意,让她开一家小厂,雇几个小工帮她的忙。但是,她也拒绝了。我惊讶地看着她,她知道我在询问,却没有立刻作答,沉默良久,才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小瞧了这些小东西,它们可会撒娇了,不是十分细心的人是不能养的……
  那天的阳光格外明媚,一如她的笑容。我买了2瓶蜂蜜回去,不为食用,只为纪念她,纪念这份美好。也正是这个逐花而居的养蜂女子,让我相信了,在这个世界上,已然离去的人照样可以存在于活着的人的生活中。因为这样一段痴,这样一片情,时空再邈远,依然足以放牧爱的灵魂!
  人生感悟:
  爱一个人就会心疼一个人,而心疼一个人,你就会甘愿为他(她)的幸福和快乐而付出并且无怨无悔。
  当你心疼一个人的时候。爱就在你的心里。爱,使你时时记挂着心上人的冷暖和饥饱,惦念着心上人的行止和需要,是一种难以舍弃无私之爱。
第二辑 独守一份清静,甘受一份落寞(2)
更新时间2010-12-17 11:13:53 字数:10407
 ⊙前世欠你一滴泪
  第一世
  在恐龙灭绝之后不久,她就深爱着他,他却浑然不觉。她把最香甜可口的果实喂到他嘴里的时候,他觉得没什么;她把最精美的兽骨项链挂在他的脖子上的时候,他依然觉得是理所当然。甚至当她温柔地依偎在他怀里,带着笑容睡去的时候,他依然是浑然不觉。
  他穿着这个族里最漂亮的兽皮衣服,戴着这个族里最漂亮的兽骨项链,身边还跟着这个族里最漂亮的女人,但是他依然不知道这是因为她深爱着他。他好像习以为常、司空见怪,司空见怪通常不是一件好事,有好多该发现的东西没法发现,有好多不寻常的事都因习以为常变得普普通通了。于是他还是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他还是不知道这一切其实并不那么寻常。
  在那时候,与外族的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胜利者将得到奴隶和生存的权利,失败者注定要失去所有的一切。这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
  在无数次与外族战争中的某一次,他们不可避免地战败了。有的人失去了自由,而有的人失去了生命。
  通常情况下,失去生命的是男人,失去自由的是女人。因为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规律,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公平,技不如人当然就应该服输。被俘虏的男人就应该等着被杀,女人则等着被某个异族男人领回他的洞穴。
  她心里清楚,这样一来,他们更不可能呆在一起了。她和他都将成为异族的奴隶,奴隶是没有自由可言的。她没想到他可能会被杀。
  当她看着他在异族人的刀下倒下去的时候,她哭的很伤心。她曾经为他流过无数次的泪水,只有这一次是当着他的面,因为在那一刻,她的心真正破碎了。
  她曾经为他哭了无数次,只有这一次他真正看见了,直到那一刻,他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非比寻常,他才知道她是如此地爱他。他在心里说,今生我欠你一滴泪。但是他无法再做什么了,因为他很快就死了。
  异族的首领发现有个女俘虏死了,据说是因为心碎了
  第二世
  他是一只快乐的飞鸟,她是一条欢快的游鱼。他们互相相爱,但是他们无法见面。
  他去找神——飞鸟总是最靠近神的动物。神却对他说:你们的姻缘是三生三世的,现在只是第二生,既然这辈子没有指望了,还是等下辈子吧。鸟没有眼泪,但是他的心在哭。
  神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看见你的心在流泪。我能够用法力使你可以流泪,但请你千万记住,眼泪只有一滴。
  过了一会儿,神又说道:我再告诉你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吧,据以前的神说,只要等到大海干枯了,水里的游鱼就会变成飞鸟……
  他马上飞走了。看着他的身影,神自言自语道:“哎,我又说谎了。”
  在此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他极力抑制着自己思念的泪水,并且叫着“不哭,不哭”,不停地衔着石头投到无边的大海里。在心里,他无数次地看见海干枯了,她变成了鸟,然后他对着她流下那一滴珍贵的眼泪,并且对她说“我爱你”。但,这一切都只在心里划过。
  有人说他是布谷鸟,提醒大家及时播种;也有人说他是精卫鸟,为了复仇才要填平大海。
  可他们都错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拥有了三生三世的爱情。
  直到有一天,他累得快要倒下了,虽然他坚信海水是能够填干的,但是他的确是精疲力竭了。他感觉到自己快要哭了,他拼命地抑制自己,他声嘶力竭:“不能哭!绝对不能哭!”他挣扎着最后一次飞向大海——他要倒在海里。
  他渐渐地沉向海底,在生命最后的一刻,他看清了她的身影,她也看见了他。然而,他们看不见彼此的眼泪,因为他们都在水里。
  第三世
  当她还是鱼的时候,她发誓要变成一只飞鸟。于是第三世,她真的变成了一只飞鸟。而他呢?这一世他是一只小飞虫。
  这次是她拜访了神。神对她说:这是你们最后一世的姻缘了,是最后的机会了。过了这一世,你们彼此将相忘于江湖。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