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本草纲目

_85 李时珍(明)
【附方】旧三,新十五。
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无问山中人间,久服补中益气,治虚劳绝伤,年老衰损,偏枯不
随,风湿不仁,冷痹恶疮,痈疽癞疾。鼻柱败烂者,服之皮脱虫出。酿酒服,去症瘕积聚,
风痰颠狂,三虫伏尸,除湿痹,轻身益气,
则香美,诸酒不及也。忌鲤鱼。
每服方寸匕。名仙人粮。
辟谷不饥∶天门冬二斤,熟地黄一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温酒化三丸,日三服。
居山远行,辟谷良。服至十日,身轻目明;二十日,百病愈,颜色如花;三十日,发白更黑,
齿落重生;五十日,行及奔马;百日,延年。又法∶天门冬捣汁,微火煎取五斗,入白蜜一
斗,胡麻(炒末)二升,合煎至可丸,即止火。下大豆黄末,和作饼,径三寸,浓半寸。一

一饼,一日三服,百日以上有益。又法∶天门冬末一升,松脂末一升,蜡、蜜一升和煎,丸
如梧子大。每日早、午、晚各服三十丸。天门冬酒,补五脏,调六腑,令人无病∶天门冬三
十斤,去心捣碎,以水二石,煮汁一石,糯米一斗,细曲十斤,如常炊酿,酒熟,日饮三杯。
天门冬膏,去积聚风痰,补肺,疗咳嗽失血,润五脏,杀三虫伏尸,除瘟疫,轻身益气,令
人不饥∶以天门冬流水泡过,去皮心,捣烂取汁,砂锅文武炭火煮,勿令大沸。以十斤
为率,熬至三斤,却入蜜四两,熬至滴水不散,瓶盛埋土中一七,去火毒。每日早、晚白汤
调服一匙。若动大便,以酒服之。(《医方摘要》)
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
紫菀四合,铜器煎至可丸。每服杏仁大一丸,日三服。(《肘后方》)
阴虚火动有痰,不堪用燥剂者∶天门冬一斤(水浸洗去心,取肉十二两,石臼捣烂),
五味子
(水洗去核,取肉四两,晒干,不见火)。共捣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茶下,日三服。(《简
便方》)

洒之,九蒸九晒,待干秤之)。人参一两为末,蒸枣肉捣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
温酒下,日三服。(洁古《活法机要》)
虚劳体痛∶天门冬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鲤鱼。(《千金方》)

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曝干为末,蜜丸服,尤佳。亦可洗面。(孟诜《食疗》)
热寝汗,口干引饮,气喘∶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并去心为末)。以生地黄三斤,取汁
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以逍遥散去甘草,煎汤下。(《活法机要》)
耳如蝉鸣,引胁牵痛∶天门冬去心皮,曝捣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久服良。(《外台
秘要》)
面黑令白∶天门冬曝干,同蜜捣作丸。日用洗面。(《圣济总录》)
门冬、
麦门冬(并去心)、玄参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噙一丸,乃僧居寮所传方也。(齐德
之《外科精义》)
未效,再服必愈。此祖传经验方也。(虞抟《医学正传》)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百部
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婆妇草(《日华》)、野天门冬(《纲
时珍曰∶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
【集解】弘景曰∶山野处处有之。其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但苗异尔。《博物
志》云∶九真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切短,含咽汁,主暴嗽
甚良,名为嗽药。疑此即百部也。其土肥润,是以长大也。
藏器曰∶天门冬根有十余茎,根圆短,实润味甘;百部,多者五、六十茎,根长尖内虚,
味苦不同,苗蔓亦别。今人以门冬当百部,说不明也。
颂曰∶今江、湖、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藤蔓。叶大而尖长,颇似竹
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一撮十五、六枚,黄白色,二、三、八月采,曝干用。
时珍曰∶百部亦有细叶如茴香者,其茎青,肥嫩时亦可煮食。其根长者近尺,新时亦肥
实,但干则虚瘦无脂润尔。生时擘开去心曝之。郑樵《通志》言叶如薯蓣者,谬矣。
\x根\x
【修治】 曰∶凡采得以竹刀劈,去心皮花,作数十条,悬檐下风干。却用酒浸一宿,
漉出焙干,锉用。或一窠八十三条者,号曰地仙苗。若修事饵之,可千
【气味】甘,微温,无毒。权曰∶甘,无毒。大明曰∶苦,无毒。恭曰∶微寒,有小毒。
时珍曰∶苦、微甘,无毒。
【主治】咳嗽上气。火炙酒渍饮之(《别录》)。治肺热,润肺(甄权)。治传尸骨蒸
劳,治疳,杀蛔虫、寸白、蛲虫,及一切树木蛀虫,烬之即死。杀虱及蝇蠓(大明。弘景曰∶

汤洗牛犬,去虱)。火炙酒浸空腹饮,治疥癣,去虫蚕咬毒(藏器)。
【发明】时珍曰∶百部亦天门冬之类,故皆治肺病杀虫。但百部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
天门冬性寒而不热,热嗽宜之。此为异耳。
【附方】旧五,新五。
暴咳嗽∶张文仲方∶用百部根渍酒。每温服一升,日三服。葛洪方∶用百部、生姜各捣
汁等
分,煎服二合。《续十全方》∶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汤煎膏噙咽。《普济方》∶
治卒咳不止。用百部根悬火上炙干,每含咽汁,勿令人知。
小儿寒嗽∶百部丸∶用百部(炒)、麻黄(去节)各七钱半(为末),杏仁(去皮尖炒,
仍以水略
煮三五沸,研泥)。入熟蜜和丸皂子大。每服二、三丸,温水下。(钱乙《小儿》方)
嗽∶百部根二十斤,捣取汁,煎如饴。服方寸匕,日三服。深师加蜜二斤。《外台》加饴一
斤。(《千金方》)
遍身黄肿∶掘新鲜百条根,洗捣,罨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

帛包住。待一、二日后,口内作酒气,则水从小便中出,肿自消也。百条根,一名野天门冬
,一名百奶,状如葱头,其苗叶柔细,一根下有百余个数。(《杨氏经验方》)
误吞铜钱∶百部根四两,酒一升,渍一宿。温服一升,日再服。(《外台秘要》)
百虫入耳∶百部炒研,生油调一字于耳门上。(《圣济录》)
熏衣去虱∶百部、秦艽,为末。入竹笼烧烟熏之,自落。亦可煮汤洗衣。(《经验方》)
【附录】白并 《别录》曰∶味苦,无毒。主肺咳上气,行五藏,令百病不
起。一名玉箫,一名箭杆。生山陵,叶如小竹,根黄皮白。三月、四月采根,曝干。
时珍曰∶此物气味、主治俱近百部,故附之。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何首乌
内容:(宋《开宝》)
【释名】交藤(《本传》)、夜合(《本传》)、
肝石(《纲
红内消。
大明曰∶其药本草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为名尔。
时珍曰∶汉武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名,亦曰马肝石。赤者能消肿毒,外
科呼为疮帚、红内消。《斗门方》云∶取根若获九数者,服之乃仙。故名九真藤。
【集解】颂曰∶何首乌,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在处有之,岭外、江南诸州皆有,以西洛、
嵩山及河南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蔓延竹木墙壁间,茎紫色。叶叶相对如薯蓣,而不光泽。
夏秋开黄白花,如葛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
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一云∶春采根,秋采花。九蒸九曝,
乃可服。此药本名交藤,因何首乌服而得名也。唐元和七年,僧文象遇茅山老人,遂传此事。
李翱乃着《何首乌传》云∶何首乌者,顺州南河县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本名田儿,
生而阉弱,年五十八,无妻子,常慕道术,随师在山。一日醉卧山野,忽见有藤二株,相去
三尺余,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田儿惊讶其异,至旦遂掘其根归。问诸人,无识
者。后有山老忽来。示之。答曰∶子既无嗣,其藤乃异,此恐是神仙之药,何不服之?遂杵
为末,空心酒服一钱。七日而思人道,数月似强健,因此常服,又加至二钱。经年旧疾皆痊,
发乌容少。十年之内,即生数男,乃改名能嗣。又与其子延秀服,皆寿百六十岁。延秀生首
乌。首乌服药,亦生数子,年百三十岁,发犹黑。有李安期者,与首乌乡里亲善,窃得方服,
其寿亦长,遂叙其事传之云。何首乌,味甘性温无毒,茯苓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
痛,积年劳瘦痰癖,风虚败劣,长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黑发延年,妇人恶血痿黄,产
后诸疾,赤白带下,毒瓦斯入腹,久痢不止,其功不可具述。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
四名地精,五名何首乌。本出虔州,江南诸道皆有。苗如木 ,叶有光泽,形如桃柳,其背
偏,皆单生不相对。有雌雄∶雄者苗色黄白,雌者黄赤。根远不过三尺,夜则苗蔓相交,或
隐化不见。春末、夏中、秋初三时,候晴明日兼雌雄采之。乘润以布帛拭去泥土,勿损皮,
烈日曝干,密器贮之,每月再曝。用时去皮为末,酒下最良。遇有疾,即用茯苓汤下为使。
凡服用偶日二、四、六、八日,服讫,以衣覆汗出,导引尤良。忌猪肉血、羊血、无鳞
鱼,
触药无力。其根形大如拳连珠,其有形如鸟兽山岳之状者,珍也。掘得去皮生吃,得味甘甜,
可休粮。
曰∶神效助道,着在仙书。雌雄相交,夜合昼疏。服之去谷,日居月诸。返老还少,
变安病躯。有缘者遇,最尔自如。明州刺史李远附录云∶何首乌以出南河县及岭南恩州、韶
州、潮州、贺州、广州四会县、潘州者为上,邕州晋兴县、桂州、康州、春州、高州、勤州
、循州出者次之,真仙草也。五十年者如拳大,号山奴,服之一年,发髭青黑;一百年者,
如碗大,号山哥,服之一年,颜色红悦;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号山伯,服之一年,齿落
更生;二百年者,如斗栲栳大,号山翁,服之一年,颜如童子,行及奔马;三百年者,如三
斗栲栳大,号山精,纯阳之体,久服成地仙也。
时珍曰∶凡诸名山、深山产者,即大而佳也。
\x根\x
【修治】志曰∶春、夏、秋采其根,雌雄共用。乘湿以布拭去土,曝干。临时以苦竹刀
切,米泔浸经宿,曝干,木杵臼捣之。忌铁器。
慎微曰∶方用新采者,去皮,铜刀切薄片,入甑内,以瓷锅蒸之。旋以热水从上淋下,
勿令满溢,直候无气味,乃取出曝干用。
时珍曰∶近时治法∶用何首乌、赤白各一斤,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
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过。砂锅内铺豆一层,首乌一层,重重铺尽,蒸之。
豆熟,取出去豆,将何首乌晒干,再以豆蒸。如此九蒸九晒,乃用。
【气味】苦、涩,微温,无毒。
时珍曰∶茯苓为之使。忌诸血、无鳞鱼、萝卜、蒜
【主治】瘰 ,消痈肿,疗头面风疮,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
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开宝》)。久服令人有子,治腹
脏一切宿疾,冷气肠风
【发明】时珍曰∶何首乌,足厥阴、少阴药也。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肾主闭藏,
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涩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
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气血太和,则
风虚痈肿瘰 诸疾可知矣。此药流传虽久,服者尚寡。嘉靖初,邵应节真人,以七宝美髯丹
方上进。世宗肃皇帝服饵有效,连生皇嗣。于是何首乌之方,天下大行矣。宋怀州知州李治,
与一武臣同官。怪其年七十余而轻健,面如渥丹,能饮食。叩其术,则服何首乌丸也。乃传
其方。后治得病,盛暑中半体无汗,已二年,窃自忧之。造丸服至年余,汗遂浃体。其活血
治风之功,大有补益。其方用赤白何首乌各半斤,米泔浸三夜,竹刀刮去皮,切焙,石臼为
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五十丸。亦可末服。
【附方】旧四,新十二。
何首乌各一斤(米泔水浸三、四日,瓷片刮去皮,用淘净黑豆二升,以砂锅木甑,铺豆及首
乌,重重铺盖蒸之。豆熟,取出去豆,曝干,换豆再蒸,如此九次,曝干为末),赤白茯苓
各一斤(去皮研末,以水淘去筋膜及浮者,取沉者捻块,以人乳十碗浸匀,晒干研末),牛

八两(去苗,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七次蒸之,至第九次止,晒干),当归八两(酒浸晒),

杞子八两(酒浸晒),菟丝子八两(酒浸生芽,研烂晒),补骨脂四两(以黑脂麻炒香)。并
忌铁
器,石臼为末,炼蜜和丸弹子大,一百五十丸。每日三丸,侵晨温酒下,午时姜汤下,卧时
盐汤下。其余并丸梧子大,每日空心酒服一百丸,久服极验。忌见前。(《积善堂方》)
服食滋补 《和剂局方》∶何首乌丸∶专壮筋骨,长精髓,补血气。久服黑须发,坚阳
道,
令人多子,轻身延年。月计不足,岁计有余∶用何首乌三斤(铜刀切片,干者以米泔水浸软
切之),牛膝(去苗)一斤(切)。以黑豆一斗,淘净。用木甑铺豆一层,铺药一层,重重铺
尽,
瓦锅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曝干,换豆又蒸,如此三次。为末,蒸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
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忌见前。郑岩山中丞方∶只用赤白何首乌各半斤,去粗皮阴干,石臼
杵末。每旦无灰酒服二钱。《积善堂方》∶用赤

皮,切片,用米泔水浸一宿,晒干;以壮妇男儿乳汁拌晒三度,候干,木臼舂为末;以密云
枣肉和杵,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每十日加十丸,至百丸止,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一方不用人乳。笔峰《杂兴方》∶用何首乌雌雄各半斤,分作四分∶一分用当归汁浸,一分
生地黄汁浸,一分旱莲汁浸,一分人乳浸。三日取出,各曝干,瓦焙,石臼为末,蒸枣肉,
和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百沸汤下。禁忌见前。
骨软风疾,腰膝疼,行步不得,遍身瘙痒∶用何首乌(大而有花纹者),
同牛膝各一斤,以好酒一升,浸七宿,曝干,木臼杵末,枣肉和丸梧子大。每一服三、
五十丸,空心酒下(《经验方》)
宽筋治损∶何首乌十斤,生黑豆半斤(同煎熟),皂荚一斤(烧存性),牵牛十两(炒取
头末),薄荷十两,木香、牛膝各五两,川乌头(炮)二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
十丸,茶汤下。(《永类方》)
皮里作痛,不问何处∶用何首乌末,姜汁调成膏涂之,以帛裹住,火炙鞋底熨之。(《经
验方》)
自汗不止∶何首乌末,津调,封脐中。(《集简方》)
肠风脏毒,下血不止∶何首乌二两,为末。食前米饮服二钱。(《圣惠方》)
小儿龟背∶龟尿调红内消,点背上骨节,久久自安。
破伤血出∶何首乌末,敷之,即止,神效。(笔峰《杂兴方》)
瘰 结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治之∶用九真藤,一名赤葛,即何首乌。其
叶如杏,其根如鸡卵,亦类 子。取根洗净,日日生嚼,并取叶捣涂之,数服即止。其药久
服,延年黑发,用之神效。(《斗门方》)
痈疽毒疮∶红内消不限多少,瓶中文武火熬煎,临熟入好无灰酒相等,再煎数沸,时时
饮之
。其滓焙研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疾退宜常服之。即赤何首乌也,
建昌产者,良。(陈自明《外科精要》)
大风疠疾∶何首乌(大而有花纹者)一斤(米泔浸一七,九蒸九晒),胡麻四两(九蒸
九晒)。为
末。每酒服二钱,日二。(《圣惠方》)
疥癣满身,不可治者∶何首乌、艾叶等分。水煎浓汤洗浴。甚能解痛,生肌肉。(王衮
《博济方》)
\x茎、叶\x
【主治】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时珍)。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萆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赤节(《别录》)、百枝(《吴普》)、竹木(《炮炙论》)、白菝 。
时珍曰∶萆 名义未详。《日华本草》言∶时人呼为白菝 ,象形也。赤节、百枝,与
狗脊同名。
【集解】《别录》曰∶萆 生真定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根似菝 而小异,根大,不甚有角节,色小浅。
恭曰∶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蓣。
颂曰∶今河、陕、汴东、荆、蜀诸郡皆有之。作蔓生,苗叶俱青。叶作三叉,似山薯,
又似绿豆叶。花有黄、红、白数种,亦有无花结白子者。根黄白色,多节,三指许大。春秋
采根,曝干。今成德军所产者,根亦如山薯而体硬,其苗引蔓,叶似荞麦,子三棱,不拘时
月采根,利刀切片,曝干用。
时珍曰∶萆 蔓生,叶似菝 而大如碗,其根长硬,大者如商陆而坚。今人皆以土茯苓
为萆 ,误矣。茎、叶、根、苗皆不同。《吴普本草》又以萆 为狗脊,亦误矣。详狗脊下。

\x根\x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
之才曰∶薏苡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前胡、牡蛎。
【主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本经》)。
伤中恚怒,阴痿失溺,老人五缓,关节老血(《别录》)。冷气 痹,腰脚瘫缓不遂,手
足惊
掣,男子 腰痛,久冷,肾间有膀胱宿水(甄权)。
中风失音(大明)。补肝虚
【发明】时珍曰∶萆 ,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 之
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 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萆 、菝 、土茯苓三物,
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亦一类数种乎?雷 《炮炙论》序云∶囊皱漩多,夜煎竹
木。竹木,萆 也。漩多白浊,皆是湿气下流。萆 能除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厘清。
杨《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
又杨子建《万全护命方》云∶凡人小便频数,不计度
腑秘热不通,水液只就小肠,大腑愈加干竭,甚则浑身热,心躁思凉水,如此即重证也。此
疾本因贪酒色,积有热毒、腐物、瘀血之类,随虚水入于小肠,故便时作痛也。不饮酒者,
必平生过食辛热荤腻之物,又因色伤而然。此乃小便频数而痛,与淋证涩而痛者不同也。宜
用萆 一两,水浸少时,以盐半两同炒,去盐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之,
使水道转入大肠。仍以葱汤频洗谷道,令气得通,则小便
【附方】旧二,新三。
温酒服三钱匕。禁牛肉。(唐德宗《贞元广利方》)
子大。每盐酒下七十丸。(《集玄方》)
虚寒。萆 厘清饮∶用萆 、石菖蒲、益智仁、乌药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盐一捻,
煎七分,食前温服,日一服,效乃止。
肠风痔漏∶如圣散∶用萆 、贯众(去土)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酒空心服之。(孙
尚药
头痛发汗∶萆 、旋复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散。欲发时,以温酒服二钱,暖卧
取汗,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菝
内容:(上蒲八切,下弃八切。《别录》中品)
【释名】菝 (同 )、金刚根(《日华》
时珍曰∶菝 ,犹KT KT 也。KT KT ,短也。此草茎蔓强坚短小,故名菝 。
而江浙人谓之菝 根,亦曰金刚根,楚人谓之铁菱角,皆状其坚而有尖刺也。郑樵《通志》
云∶其叶颇近王瓜,故名王瓜草。
【集解】《别录》曰∶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此有三种,大略根苗并相类。菝 茎紫而短小,多细刺,小减萆 而色深,人
用作饮。
恭曰∶陶云三种,乃狗脊、菝 、萆 相类,非也。萆 有刺者,叶粗相类,根不相类;
萆细长而白色,菝
根作块结,黄赤色,殊非狗脊之流。
颂曰∶今近道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茎成蔓,长二、三尺,有刺。其叶如冬青、乌药叶
而差大。秋生黄花,结黑子如樱桃大。其根作块,人呼金刚根。
时珍曰∶菝 山野中甚多。其茎似蔓而坚强,植生有刺。其叶团大,状如马蹄,光泽似
柿叶,不类冬青。秋开黄花,结红子。其根甚硬,有硬须如刺。其叶煎饮酸涩。野人采其根
叶,入染家用,名铁菱角。《吴普本草》以菝 为狗脊,非矣。详见狗脊下。
\x根\x
【气味】甘、酸,平、温,无毒。
【主治】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别录》)。治时疾瘟瘴(大明)。补肝经
风虚(好古)。治消渴,血崩,下痢(时珍)。
【发明】时珍曰∶菝 ,足厥阴、少阴药。气温味酸,性涩而收,与萆 仿佛。孙真人
元旦所饮辟邪屠苏酒中亦用之。
颂曰∶取根浸赤汁,煮粉食,辟瘴。
【附方】新五。
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睡时。(《儒门事亲》方)
取去
根本∶用菝 二两,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后以地椒煎汤浴腰腹,须臾即通也。(《圣济录》)
消渴不止∶菝谷即菝 , 咀半两,水三盏,乌梅一个,煎一盏,温服。(《普济方》)
下痢赤白∶金刚根、蜡茶等分。为末,白梅肉捣丸芡子大。每服五、七丸,小儿三丸,
白痢甘草汤下;赤痢乌梅汤下。(《卫
风毒脚弱,痹满上气,田舍贫家用此最良∶菝 (洗锉)一斛。以水三斛
渍曲去滓,取一斛渍饮,如常酿酒。任意日饮之。(《肘后方》)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土茯苓
内容:(《纲目》)
【校正】并入《拾遗》草禹余粮。
【释名】土萆 (《纲目》)、刺猪苓(《图经
遗》
时珍曰∶按∶陶弘景注石部禹余粮云∶南中平泽有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
菝而色赤,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余,故有此名。观
陶氏此说,即今土茯苓也。故今尚有仙遗粮、冷饭团之名,亦其遗意。陈藏器《本草》草禹
余粮,苏颂《图经》猪苓下刺猪苓,皆此物也,今皆并之。茯苓、猪苓、山地栗,皆象形也。
俗又名过冈龙,谬称也。
【集解】藏器曰∶草禹余粮生海畔山谷。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
人取以当谷食,不饥。
颂曰∶施州一种刺猪苓,蔓生。春夏采根,削皮焙干。彼土人用敷疮毒,殊效。
时珍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 ,茎有细点。其叶不对,状颇类大竹叶
而质浓滑,如瑞香叶而长五、六寸。其根状如菝 而圆,其大若鸡鸭子,连缀而生,远者离
尺许,近或数寸,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
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近时弘治、正德间,因杨梅疮盛行,率用轻粉药取效,毒留筋骨,溃
为要药。诸医无从考证,往往指为萆 及菝 。然其根苗迥然不同,宜参考之。但其功用亦
颇相近,盖亦萆 、菝 之类也。
\x根\x
【气味】甘、淡,平,无毒。
时珍曰∶忌茶茗。
【主治】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藏器)。
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时珍)。
【发明】机曰∶近有好淫之人,多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
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 三两,或加皂荚、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
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瓦斯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
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
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 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
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
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时珍曰∶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
瘴熏
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自南而北,遍及
海宇,然皆淫邪之人病之。其类有数种,治之则一也。其证多属厥阴、阳明二经,而兼乎他
经。邪之所在,则先发出,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则发于头耳之类。盖
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医用轻粉、银朱劫剂,五、七日即愈。盖水银性走而不
守,加以盐、矾升为轻粉、银朱,其性燥烈,善逐痰涎。涎乃脾之液,此物入胃,气归阳明,
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
气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骨挛
痛,发为痈毒疳漏。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皴裂,遂成废痼。惟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为阳明
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
言之妙也。今医家有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不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服轻
粉药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履者,服之亦效。其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仁、金银花、防风、
木瓜、木通、白藓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水二大碗煎
饮,一日三服。惟忌饮茶及牛、羊、鸡
【附方】新六。
杨梅毒疮∶邓笔峰《杂兴方》∶用冷饭团四两,皂角子七个。水煎代茶饮。浅者二七,
深者
四七,见效。一方∶冷饭团一两,五加皮、皂角子、苦参各三钱,金银花一钱。用好酒煎,
日一服。
发挥》)
连年累
物汤,水煎
角子七个,
瘰 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江西所出色白者良。
忌铁器、发物。(《陆氏积德堂方》)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白蔹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白草(《本经》)、白根(《别录》)、兔核(《本经》)、猫儿卵(《纲目》)、昆
仑(《别录》)。
宗 曰∶白蔹,服饵方少用,惟敛疮方多用之,故名白蔹。
时珍曰∶兔核、猫儿卵,皆象形也。昆仑,言其皮黑也。
【集解】《别录》曰∶白蔹生衡山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竹穿,日干。
恭曰∶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不似白芷。
保升曰∶蔓生,枝端有五叶,所在有之。
颂曰∶今江淮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
,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而长,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一种赤
蔹,花实功用皆同,但表里俱赤尔。
\x根\x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微寒。权曰∶有毒。
之才曰∶代赭为之使。反乌头。
【主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带下赤白(《本经》)。杀火毒(《别录》)。治
疮,扑损,生
【发明】弘景曰∶生取根捣,敷痈肿,有效。
颂曰∶今医治风及金疮、面药方多用之。往往与白芨相须而用。
【附方】旧四,新十。
发背初起∶水调白蔹末,涂之。(《肘后方》)
疔疮初起∶方同上。(《圣惠方》)
一切痈肿∶权曰∶白蔹、赤小豆、
藜芦一分,为末。酒和贴之。日三上。
面鼻酒渣∶白蔹、白石脂、杏仁各半两,为末,鸡子清调涂,旦洗。(《御药院方》)
面生粉刺∶白蔹二分,杏仁半分,鸡屎白一分,为末。蜜和杂水拭面。(《肘后方》)
冻耳成疮∶白蔹、黄柏等分。为末。生油调搽。(谈野翁方)
汤火灼伤∶白蔹末敷之。(《外台》方)
诸物哽咽∶白蔹、白芷等分。为末。水服二钱。(《圣惠方》)
铁刺诸哽,及竹木哽在咽中∶白蔹、半夏(泡)等分。为末。酒服半钱,日二服。
(《圣惠方》)
胎孕不下∶白蔹、生半夏等分。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榆皮汤下五十丸。(《保命集》)
风痹筋急肿痛,展转易常处∶白蔹二分,熟附子一分,为末。每酒服半刀圭,日二服。
以身
中热行为候,十日便觉。忌猪肉、冷水。(《千金方》)
诸疮不敛∶白蔹、赤蔹、黄柏各三钱(炒研),轻粉一钱,为细末。先用葱白浆水洗净,
敷之。(《瑞竹堂方》)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女萎
内容:(《李当之本草》)
【集解】恭曰∶女萎叶似白蔹,蔓生,花白子细。荆襄之间名为女萎,亦名蔓楚。用苗
不用根。与葳蕤全别。今太常谬以为白头翁者是也。
时珍曰∶诸家误以女萎解葳蕤,正误见葳蕤下。
【修治】 曰∶凡采得阴干,去头并白蕊,于槐砧上锉,拌豆淋酒蒸之,从巳至未出,
晒干。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止下痢,消食(当之)。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

病,出汗(《唐本》)。
【附方】新三。
下不止∶女萎、云实各一两,川乌头二两,桂心五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丸,

下,一日三服。(《肘后方》)
身体 疡斑驳∶女葳膏∶用鲁国女葳、白芷各一分,附子一枚,鸡舌香、木香各二分。
为末,腊猪脂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