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本草纲目

_83 李时珍(明)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象豆(《开宝》)、
时珍曰∶其子象 形,故名之。
【集解】藏器曰∶按《广州记》云∶ 藤子生广南山林间。作藤着树,如通草藤。其实
三年方熟,角如弓袋,子若鸡卵,其外紫黑色。其壳用贮丹药,经年不坏。取其中仁入药,
炙用。
时珍曰∶子紫黑色,微光,大一、二寸,圆而扁。人多剔去肉作药瓢,垂于腰间也。
\x仁\x
【气味】涩、甘,平,无毒。
【主治】五痔蛊毒,飞尸喉痹。以仁为粉,微熬,水服一、二匕。亦和大豆澡面,去
(藏器)。治小儿脱肛血痢泻血,并烧灰服。或以一枚割瓤熬研,空腹热酒服二钱。不过
三服,必效(《开宝》)。解诸药毒(时珍,《草木状》)。
【附方】旧一,新三。
喉痹肿痛∶ 藤子烧研,酒服一钱。(《圣惠方》)
五痔下血∶ 藤子烧存性。米饮服二钱,有功。(寇氏《衍义》)
肠风下血∶华陀《中藏经》∶用 藤子二个,不蛀皂荚子四十九个。烧存性为末。每服
二钱,温酒下,少顷再饮酒一盏,趁口服,极效。
《圣惠方》∶用 藤子三枚,浓重者,湿纸七重包,煨熟去壳,取肉为末。每服一钱,
食前黄 汤下,日一服。
【附录】合子草(《拾遗》)藏器曰∶子及叶有小毒。主蛊毒及蛇咬,捣敷疮上。蔓生
岸旁,叶尖花白,子中有两片如合子。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预知子
内容:(宋《开宝》)
【释名】圣知子(《日华》)、圣先子(
志曰∶相传取子二枚缀衣领上,遇有蛊毒,则闻其有声,当预知之,故有诸名。
时珍曰∶仙沼,疑是仙枣之讹。
【集解】志曰∶预知子有皮壳,其实如皂荚子。
颂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淮、蜀、汉、黔、壁诸州皆有之。作蔓生,依大木上。叶绿,
有三角,面深背浅。七月、八月有实作房,生青,熟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荚子,
斑褐色,光润如飞
其功胜于子也。山民目为圣无忧。
\x子仁\x
【气味】苦,寒,无毒。大明曰∶温。双仁者可带。
【主治】杀虫疗蛊,治诸毒。去皮研服,有效(《开宝》)。治一切风,补五劳七伤,其
功不可备述。治 癖气块,消宿食,止烦闷,利小便,催生,中恶失音,发落,天行温疾,
涂一切蛇虫蚕咬,治一切病,每日吞二、七粒,不过三千粒,永瘥(大明)。
【附方】新三。预知子丸,治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忧愁惨戚,
喜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异梦,寤即惊魇,或发狂眩暴不知人,并宜服此∶预知子(去皮)、
白茯苓、枸杞子、石菖蒲、茯神、柏子仁、人参、地骨皮、远志、山药、黄精(蒸熟)、朱
砂(水飞)等分。为末,炼蜜丸芡子大。每嚼一丸,人参汤下。(《和剂局方》)
耳卒聋闭∶八、九月取石榴开一孔,留盖,入米醋满中,盖定,面裹 火中煨熟取出,
入少
仙沼子、黑李子
眉落声变∶预知子膏∶用预知子、雄黄各二两,为末。以乳香三两,同水一斗,银锅煮至五
升。入二末熬成膏,瓶盛之。每服一匙,温酒调下。有虫如马尾,随大便而出。(《圣惠方》)
\x根\x
【气味】苦,冷,无毒。
【主治】解蛊毒。石臼捣筛,每用三钱,温水服,立已(苏颂)。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牵牛子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黑丑(《纲目》)、草金铃(《炮炙论
弘景曰∶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
时珍曰∶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金铃象子形,盆甑、狗耳象
叶形。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盆甑草蔓如薯蓣,结实后断之,状如盆甑是矣。
【集解】弘景曰∶牵牛作藤生花,状如扁豆,黄色。子作小房,实黑色,形如 子核。
恭曰∶此花似旋花,作碧色,不黄,亦不似扁豆。
颂曰∶处处有之。二月种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绕篱墙,高者或二、三丈。其叶青,有
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红带
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结实,外有白皮裹作球。每球内有子四、五枚,大如荞麦,有三
棱,有黑白二种,九月后收
宗 曰∶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开,日西萎。其核如木猴梨子而色黑,谓子似荞
麦非也。
时珍曰∶牵牛有黑、白二种∶黑者处处野生尤多。其蔓有白毛,断之有白汁。叶有三尖,
如枫叶。花不作瓣,如旋花而大。其实有蒂裹之,生青枯白。其核与棠 子核一样,但色深
霍尔。白者人多种之。其蔓微红,无毛有柔刺,断之有浓汁,叶团有斜尖,并如山药茎叶。
其花小于黑牵牛花,浅碧带红色。其实蒂长寸许,生青枯白。其核白色,稍粗。人亦采嫩实
蜜煎为果食,呼为天茄,因其蒂似茄也。
\x子\x
【修治】 曰∶凡采得子,晒干,水淘去浮者,再晒,拌酒蒸,从巳至未,晒干收之。
临用舂去黑皮。
时珍曰∶今多只碾取头末,去皮麸不用。亦有半生半熟用者。
【气味】苦,寒,有毒。权曰∶甘,有小毒。
诜曰∶多食稍冷。
杲曰∶辛热雄烈,泄人元气。
大明曰∶味 。得青木香、干姜良。
【主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别录》)。治 癖气块,利大小便,除
虚肿,落胎(甄权)。取腰痛,下冷脓,泻蛊毒药,并一切气壅滞(大明)。和山茱萸服,去

病(孟诜)。
珍)。
【发明】宗 曰∶牵牛丸服,治大肠风秘壅结。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
好古曰∶牵牛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利大肠,下水积。色白者,泻气分湿
热上攻喘满,破血中之气。
震亨曰∶牵牛属火善走,黑者属水,白者属金。若非病形与证俱实,不胀满、不大便秘
者,不可轻用。驱逐致虚,先哲深戒。
杲曰∶牵牛非神农药也。《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气,利小便,治下注香港脚。
此说气味主治俱误矣
辣,久嚼猛烈雄壮,所谓苦寒安在哉?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湿,湿气不得
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盖牵牛感南方热火之化所生,火能平金而泄肺,湿去则气
得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今不问有湿无湿,但伤食或有热证,俱用牵牛克化之药,
岂不误哉?况牵牛止能泄气中之湿热,不能除血中之湿热。湿从下受之,下焦主血,血中之
湿,宜苦寒之味,反以辛药泄之,伤人元气。且牵牛辛烈,比之诸辛药,泄气尤甚,其伤人
必矣。《经》云∶辛泄气,辛走气,辛泄肺,气病者无多食辛。况饮食失节,劳役所伤,是
胃气不行,心火乘之。肠胃受火邪,名曰热中。脾胃主血,当血中泄火。以黄芩之苦寒泄火,
当归身之辛温和血,生地黄之苦寒凉血益血,少加红花之辛温以泄血络,桃仁之辛温除燥润
肠。仍不可专用,须于补中益气泄阴火之药内加而用之。何则?上焦元气已自虚弱,若反用
牵牛大辛热,气味俱阳之药
轻则夭人。故张文懿云∶牵
快一时。药过仍痞,随服随效,效后复痞。以致久服脱人元气,犹不知悔也。张仲景治七种
湿热,小便不利,无一药犯牵牛者。仲景岂不知牵牛能泄湿利小便乎?为湿病之根在下焦,
是血分中气病。不可用辛辣之药,泄上焦太阴之气。是血病泻气,使气血俱损也。《经》云∶
毋盛盛,毋虚虚,毋绝人长命,此之谓也,用者戒之。白牵牛亦同。
时珍曰∶牵牛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刘守真、张子和出,又倡为通用下药。李明
之目击其事,故着此说极力辟之。然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
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
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
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
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
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
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硝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
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
食,且复精爽。盖牵牛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乔,素多
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予。
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
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牵牛
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人所不知,惟东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
以盐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纸、官桂诸药,深得补泻兼施之妙。方见《医学发明》。
又东垣治脾湿太过,通身浮肿,喘不得卧,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牵牛为君。则东垣未尽
弃牵牛不用,但贵施之得道耳。
【附方】旧八,新三十三。搜风通滞,风气所攻,脏腑积滞∶用牵牛子以童尿浸一宿,
长流水上洗半日,生绢袋盛,挂当风处令干。每日盐汤下三十粒。极能搜风,亦消虚肿。久
服令人体清瘦。(《斗门方》)
丸∶用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炒),不蛀皂荚(酥炙)二两,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梧子
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王衮《博济方》)
一切积气,宿食不消∶黑牵牛(头为末)四两,用萝卜剜空,安末盖定,纸
入白豆蔻末一钱,捣丸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汤下。名顺气丸。(《普济方》)
男妇五积,五般积气成聚∶用黑牵牛一斤,生捣末八两,余滓以新瓦炒香,再捣取四两,

蜜丸梧子大。至重者三、五十丸,陈橘皮、生姜煎汤,卧时服。半夜未动,再服三十丸,当
下积聚之物。寻常行气,每服十丸甚妙。(《经验方》)
胸膈食积∶
伤物汤下。(《儒门事亲》)
气筑奔冲,不可忍∶牛郎丸∶用黑牵牛半两(炒),槟榔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紫
苏汤下。(《普济方》)
追虫取积∶方同上,用酒下。亦消水肿。
肾气作痛∶黑、白牵牛等分,炒为末。每服三钱,用猪腰子切,缝入茴香百粒,川椒五
十粒,掺牵牛末入内扎定,纸包煨熟。空心食之,酒下。取出恶物效。(杨仁斋《直指方》)
伤寒结胸,心腹硬痛∶用牵牛头末一钱,白糖化汤调下。(郑氏《家传方》)
《简
要济众方》∶用牵牛子半生半熟,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未通,再以茶服。一方∶加大
黄等分。一方∶加生槟榔等分。
大肠风秘结涩∶牵牛子(微炒,捣头末)一两,桃仁(去皮尖,麸炒)半两。为末
蜜丸梧子大。每汤服三十丸。(寇氏《衍义》)
水蛊胀满∶白牵牛、黑牵牛(各取头末)二钱,大麦面四两,和作烧饼,卧时烙熟食之,
以茶
诸水饮病,张子和云∶病水之人,如长川泛溢,非杯杓可取,必以神禹决水之法治之,
故名禹功散。用黑牵牛(头末)四两,茴香一两(炒)。为末。每服一、二钱,以生姜自然
汁调下,当转下气也。(《儒门事亲》)
阴水阳水∶黑牵牛头末三两,大黄末三两,陈米饭锅糕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
五十
水肿尿涩∶牵牛末,每服方寸匕,以小便利为度。(《千金方》)
小便
不利,气急咳嗽∶黑牵牛末一两,浓朴(制)半两。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或临时水丸,
每枣汤下三十丸。(《普济方》)
牛尿一升浸一宿,平旦入葱白一握,煎十余沸。空心分二服,水从小便中出。(《圣惠方》)
脾湿肿满∶方见海金沙下。风毒香港脚,捻之没指者∶牵牛子捣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五
丸,生姜汤下,取小便利乃止。亦可吞之。其子黑色,正如 子核。(《肘后方》)
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黑牵牛、白牵牛各二两,炒取头末,井华水和丸绿豆大。每服
二十
丸,萝卜子煎汤下。(《圣济总录》)小儿腹胀,水气流肿,膀胱实热,小便赤涩∶牵牛(生
研)一钱,青皮汤空心下。一加木香减半,丸服。(《郑氏小儿方》)
疳气浮肿,常服自消∶黑牵牛、白牵牛(各半生半炒,取末)、陈皮、青皮等分,为末,
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岁儿服二十丸,米汤下。(《郑氏小儿方》)
疳气耳聋,疳气攻肾,耳聋阴肿∶牵牛末一钱,猪腰子半个,去膜薄切,掺入内,加少
盐,湿纸包煨。空心服。(《郑氏方》)
小儿雀目∶牵牛子末,每以一钱用羊肝一片,同面作角子二个,炙熟食,米饮下。(《普
济方》)
风热赤眼∶白牵牛末,以葱白煮研丸绿豆大。每服五丸,葱汤下。服讫睡半时。(《卫生
家宝方》)
面上风刺∶黑牵牛酒浸三宿,为末。先以姜汁擦面,后用药涂之。(《摘玄方》)
面上粉刺∶ 子如米粉。黑牵牛末对入面脂药中,日日洗之。(《圣惠方》)
面上雀斑∶黑牵牛末,鸡子清调,夜敷日洗。(《摘玄方》)
马脾风病,小儿急惊,肺胀喘满,胸高气急,肾缩鼻张,闷乱咳嗽,烦渴,痰潮声嗄,
俗名
马脾风,不急治,死在旦夕∶白牵牛(半生半炒)、黑牵牛(半生半炒)、大黄(煨)、槟榔,

取末一钱。每用五分,蜜汤调下。痰盛加轻粉一字。名牛黄夺命散。(
小儿夜啼∶黑牵牛末一钱。水调,敷脐上,即止。(《生生编》)
临月滑胎∶牵牛子一两,赤土少许,研末。觉胎转痛时,白榆皮煎汤下一钱。(王衮《博
济方》)
小便血淋∶牵牛子二两(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良久,热茶服之。(《经
验良方》)
肠风泻血∶牵牛五两,牙皂三两,水浸三日,去皂,以酒一升煮干,焙研末,蜜丸梧子
大。
每服七丸,空心酒下,日三服。下出黄物,不妨。病减后,日服五丸,米饮下。(《本事方》)
痔漏有虫∶黑、白牵牛各一两。炒为末,以猪肉四两,切碎炒熟,蘸末食尽,以白米饭
三匙
压之。取下白虫为效。又方∶白牵牛(头末)四两,没药一钱,为细末。欲服药时,先日勿

饭。次早空心,将猪肉四两炙切片,蘸末细细嚼食。取下脓血为效。量人加减用。忌酒色油
腻三日。(《儒门事
漏疮水溢,乃肾虚也∶牵牛末二钱半,入切开猪肾中,竹叶包定煨熟。空心食,温酒送
下。借肾入肾,一纵一横,两得其便。恶水既泄,不复淋沥。(《直指方》)
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年少气壮者∶用黑、白牵牛各一合,布包捶碎,以好醋一碗,
熬至八分,露一夜,次日五更温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妙。名济世散。(《张三丰仙方》)
湿热头痛∶黑牵牛七粒,砂仁一粒,研末,井华水调汁,仰灌鼻中,待涎出即愈。(《圣
济录》)
气滞腰痛∶牵牛不拘多少,以新瓦
一两,入硫黄末二钱半,同研匀,分作三分。每分用白面三匙,水和KT 开,切作棋子。
五更初
以水一盏煮熟,连汤温下,痛即已。未住,隔日再作。予常有此疾,每发一服,痛即止。(许
学士《本事方》)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旋花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旋 (苏恭)、筋根(《本经》)、续筋根(《图经》)、鼓子花(《图经》)、豚肠
草(《图经》
恭曰∶旋花即平泽旋 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
炳曰∶旋 ,当作 旋,音福旋,用根入药。别有旋复,音璇伏,用花入药。今云旋 ,
误矣。
颂曰∶《别录》言其根主续筋,故南人呼为续筋根。一名豚肠草,象形也。
宗 曰∶世俗谓之鼓子花,言其花形肖也。
时珍曰∶其花不作瓣状,如军中所吹鼓子,故有旋花、鼓子之名。一种千叶者,色似粉
红牡丹,俗呼为缠枝牡丹。
【集解】《别录》曰∶旋花生豫州平泽。五月采,阴干。
保升曰∶此旋 花也。所在川泽皆有。蔓生,叶似薯蓣而狭长,花红白色。根无毛节,
蒸煮堪啖,味甘美,名筋根。二月、八月采根,日干。
宗 曰∶今河北、汴西、关陕田野中甚多,最难锄艾,治之又生。四、五月开花。其根
寸截,置土灌溉,涉旬苗生。韩保升说是
时珍曰∶旋花田野塍堑皆生,逐节延蔓。叶如波菜叶而小。至秋开花,如白牵牛花,粉
红色,亦有千叶者。其根白色,大如筋。不结子。
颂曰∶黔南施州出一种旋花,粗茎大叶无花,不作蔓,恐别是一物也。
【正误】《本经》曰∶花,一名金沸。
弘景曰∶旋花东人呼为山姜,南人呼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姜。腹中冷痛,煮服
甚效。作丸散服,辟谷止饥。近有人从江南还,用此术与人断谷,皆得半年百日不饥不瘦。
但志浅嗜深,不能久服尔。其叶似姜,花赤色,味辛美,子状如豆蔻,此旋花即其花也。今
山东甚多。又注旋复花曰∶别有旋 根,出河南,来北国亦有,形似芎 ,惟合旋 膏用之,
余无所入。
恭曰∶旋花乃旋 花也,陶说乃山姜尔。山姜味辛,都非此类。又因旋复花名金沸,遂
作此花别名,皆误矣。又云∶从北国来者根似芎 ,芎 与高良姜全无仿佛,亦误也。
【气味】花∶甘。根∶辛,温,无毒。
时珍曰∶花、根、茎、叶并甘滑微苦,能制雄黄。
【主治】去面 黑色,媚好益气。根
续筋骨,合金疮。捣汁服,主丹毒、小儿毒热(藏器)。补劳损,益精气(时珍)。
【发明】时珍曰∶凡藤蔓之属,象人之筋,所以多治筋病。旋花根细如筋可啖,故《本
经》言其久服不饥。时珍自京师还,见北土车夫每载之,云暮归煎汤饮,可补损伤。则益气
续筋之说,尤可征矣。
【附方】旧一,新一。
被斫断筋∶旋 根捣汁,沥疮中,仍以滓敷之,日三易。半月即断筋便续。此方出苏景
中家
獠奴,用效。(王焘《外台秘要》)
秘精益髓∶太乙金锁丹∶用五色龙骨五两,复盆子五两,莲花蕊四两(未开者,阴干),
鼓子
花三两(五月五日采之),鸡头子仁一百颗。并为末。以金樱子二百枚,去毛,木

七升,煎浓汁一升,去渣。和药,杵二千下,丸梧子大。每空心温盐酒下三十丸。服之至百
日,永不泄。如要泄,以冷水调车前末半合服之。忌葵菜。(萨谦斋《瑞竹堂方》)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紫葳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凌霄(苏恭)、陵苕(《别录》)、陵时(郭璞)、女葳(甄权)、茇华(《别录》)、
武威(《吴普》)、瞿陵(《吴普》)、鬼目
时珍曰∶俗谓赤艳曰紫葳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
【正误】弘景曰∶是瞿麦根,方用至少。《博物志》云∶郝晦行太行山北,得紫葳华。
必当奇异,今瞿麦处处有之,不应乃在太行山。
恭曰∶紫葳、瞿麦皆《本经》药,体性既乖,生处亦不相关。《尔雅》云∶苕,一名陵
苕。
郭璞注云∶一名陵时。又名凌霄,此为真也。
颂曰∶孔颖达《诗疏》亦云∶苕,一名陵时。今本草无陵时之名,惟鼠尾草有之
。岂所传不同,抑陶、苏之误耶?
时珍曰∶按吴氏《本草》∶紫葳,一名瞿陵。陶弘景误作瞿麦字尔。鼠尾止名陵翘,无
陵时,苏颂亦误矣。并正之。
【集解】《别录》曰∶紫葳生西海川谷及山阳。
恭曰∶此凌霄花也。连茎叶用。《诗》云∶有苕之华,云其黄矣。《尔雅》云∶陵苕∶黄
华, ,白华茇。山中亦有白花者。
颂曰∶今处处皆有,多生山中,人家园圃亦或栽之。初作蔓生,依大木,久延至巅。
其花黄赤,夏中乃盛。今医家多采花干之,入女科药用。
时珍曰∶凌霄野生,蔓才数尺,得木而上,即高数丈,年久者藤大如杯。春初生枝,一
枝数叶,尖长有齿,深青色。自夏至秋开花,一枝十余朵,大如牵牛花,而头开五瓣,赭黄
色,有细点,秋深更赤。八月结荚如豆荚,长三寸许,其子轻薄如榆仁、马兜铃仁。其根长
亦如兜铃根状,秋后采之,阴干。
\x花\x(根同)
【气味】酸,微寒,无毒。普曰∶神农、雷公、岐伯∶辛;扁鹊∶苦、咸;黄帝∶甘,
无毒。
权曰∶畏卤碱。
时珍曰∶花不可近鼻闻,伤脑。花上露入目,令人昏蒙。
【主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症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本经》)。产后奔血不定,
淋沥,主热风风痫,大小便不利,肠中结实(甄权)。酒渣热毒风刺风,妇人血膈游风,崩
中带下(大明)。
\x茎叶\x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痿 ,益气(《别录》)。热风身痒,游风风疹,瘀血带下。花及根功同(大明)。
治喉痹热
【发明】时珍曰∶凌霄花及根,甘酸而寒,茎叶带苦,手足厥阴经药也。行血分,能去
血中伏火。故主产乳崩漏诸疾,及血热生风之证也。
【附方】旧一,新十三。
妇人血崩∶凌霄花为末。每酒服二钱,后服四物汤。(《丹溪纂要》)
粪后下血∶凌霄花浸酒频饮之。(《普济方》)
消渴饮水∶凌霄花一两,捣碎,水一盏半,煎一盏,分二服。(《圣济录》)
日内,
小儿无故口青不饮乳∶用凌霄花、大蓝叶、芒硝、大黄等分,为末,以羊髓和丸梧子大。每
研一丸,以乳送下,便可吃乳。热者可服,寒者勿服。昔有人休官后云游湖湘,修合此方,
救危甚多。(《普济方》)
久近风痫∶凌霄花或根叶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服毕,解发不住手梳,口噙冷水,
温则
通身风痒∶凌霄花为末,酒服一钱。(《医学正传》)
大风疠疾∶《洁古家珍》∶用凌霄花五钱,地龙(焙)、僵蚕(炒)、全蝎(炒)各七个,
为末。
每服二钱,温酒下。先以药汤浴过,服此出臭汗为效。《儒门事亲》∶加蝉蜕。五品各九个
,作一服。
鼻上酒渣∶王 《百一选方》∶用凌霄花、山栀子等分,为末。每茶服二
数日
除根。临川曾子仁用之有效。《杨氏家藏方》∶用凌霄花半两,硫黄一两,胡桃四个,腻粉一
钱,研膏,生绢包揩。
发歇不定,田野名悲羊疮∶用凌霄花并叶煎汤,日日洗之。(杨仁斋《直指方》)。
妇人阴疮∶紫葳为末,用鲤鱼脑或胆调搽。(《摘玄方》)
耳卒聋闭∶凌霄叶。杵取自然汁,滴之。(《斗门方》)
女经不行∶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下。(《徐氏胎产方》)
【附录】骨路支(拾遗)。《藏器》曰∶味辛,平,无毒。主上气浮肿,水气呕逆,妇人
崩中,余血症瘕,杀三虫。生昆仑国。苗似凌霄藤,根如青木香。越南亦有。一名飞藤。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营实、墙蘼
内容:(音眉。《本经》上品)
【释名】蔷薇(《别录》)、山棘
、刺花(《纲目》)。
时珍曰∶此草蔓柔靡,依墙援而生,故名墙蘼。其茎多棘刺勒人,牛喜食之,故有山棘、
牛勒诸名。其子成簇而生,如营星然,故谓之营实。
【集解】《别录》曰∶营实生零陵川谷及蜀郡。八月、九月采,阴干。
弘景曰∶营实即蔷薇子也,以白花者为良。茎叶可煮作饮,其根亦可煮酿酒。
保升曰∶所在有之。蔓生,茎间多刺。其花有百叶,八出六出,或赤或白。子若杜棠子。
时珍曰∶蔷薇野生林堑间。春抽嫩蕻,小儿掐去皮刺食之。既长则成丛似蔓,而茎硬多
刺。小叶尖薄有细齿。四、五月开花,四出,黄心,有白色、粉红二者。结子成簇,生青熟
红。其核有白毛,如金樱子核,八月采之。根采无时。人家栽玩者,茎粗叶大,延长数丈。
花亦浓大,有白、黄、红、紫数色。花最大者名佛见笑,小者名木香,皆香艳可人,不入药
用。南番有蔷薇露,云是此花之露水,香馥异常。
\x营实\x
【气味】酸,温,无毒。《别录》曰∶微寒。
【主治】痈疽恶疮,结肉跌筋,败疮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本经》)。久服轻身益

【附方】新一。
眼热昏暗∶营实、枸杞子、地肤子各二两,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圣惠方》)
\x根\x
【气味】苦、涩,冷,无毒。
【主治】止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挞,生肉复肌(《别
录》)。治热毒风,除邪气,止赤白痢,肠风泻血,通结血,治牙齿痛,小儿疳虫肚痛,痈
疽疥癣(大明)。头疮白秃(甄权)。除风热湿热,缩小便,止消渴(时珍)。
【发明】时珍曰∶营实、蔷薇根,能入阳明经,除风热湿热,生肌杀虫,故痈疽疮癣古
方常用,而泄痢、消渴、遗尿、好瞑,亦皆阳明病也。
【附方】旧七,新六。
消渴尿多∶蔷薇根一把,水煎,日服之。(《千金方》)
小便失禁∶蔷薇根煮汁饮,或为末酒服。野生白花者更良。(《圣惠方》)
少小尿床∶蔷薇根五钱,煎酒夜饮。(《外台秘要》)
小儿疳痢频数∶用生蔷薇根洗切,煎浓汁细饮,以愈为度。(《千金方》)
尸咽痛痒,语声不出∶蔷薇根皮、射干一两,甘草(炙)半两。每服二钱,水煎服之。
(《普
口舌糜烂∶蔷薇根,避风打去土,煮浓汁,温含冷吐。冬用根皮,夏用枝叶。口疮日久,
延及胸中生疮,三年以上不瘥者,皆效。(《千金方》)
小儿月蚀∶蔷薇根四两,地榆二钱,为末。先以盐汤洗过,敷之。(《全幼心鉴》)
痈肿疖毒,溃烂疼痛∶用蔷薇皮更炙熨之。(《千金方》)
筋骨毒痛,因患杨梅疮服轻粉毒药成者∶野蔷薇根白皮(洗)三斤,水酒十斤,煮一炷
香。
每日任饮,以愈为度。《邓笔峰杂兴方》∶用刺蔷薇根三钱,五加皮、木瓜、当归、茯苓各二
钱。以酒二盏,煎一盏,日服一次。
金疮肿痛∶蔷薇根烧灰。每白汤服方寸匕,一日三服。(《抱朴子》)
箭刺入肉,脓囊不出∶以蔷薇根末掺之,服鼠扑,十日即穿皮出也。(《外台秘要》)
骨哽不出∶蔷薇根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同上)
\x叶\x
【主治】下疳疮。焙研,洗敷之。黄花者更良(《摄生方》)。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月季花
内容:(《纲目》)
【释名】月月红(见下)、胜春、瘦客、斗雪红。
【集解】时珍曰∶处处人家多栽插之,亦蔷薇类也。青茎长蔓硬刺,叶小于蔷薇,而花
深红,千叶浓瓣,逐月开放,不结子也。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活血,消肿,敷毒(时珍)。
【附方】新一。
瘰 未破∶用月季花头二钱,沉香五钱,芫花(炒)三钱,碎锉,入大鲫鱼腹中,就以

肠封固,酒、水各一盏,煮熟食之,即愈。鱼须安粪水内游死者方效。此是家传方,活人多
矣。
<目录>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
<篇名>栝蒌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并入《图经》天花粉。
【释名】果 (音裸)、栝蒌(《纲目》)、天瓜(《别录》)、黄瓜(《别录》)、地蒌(《本
经》)、泽姑(《别
时珍曰∶ ,与 同。
许慎云∶木上曰果,地下曰 。此物蔓生附木,故得兼名。《诗》云∶果 之实,亦施
于宇,是矣。栝蒌,即果 二字音转也,亦作 KT ,后人又转为栝蒌,愈转愈失其真矣。
古者瓜姑同音,故有泽姑之名。齐人谓之天瓜,象形也。雷 《炮炙论》,以圆者为栝,长
者为蒌,亦出牵强,但分雌雄可也。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苏颂《图经》重
出天花粉,谬
【集解】《别录》曰∶栝蒌,生弘农川谷及山阴地。根入土深者,良;生卤地者,有毒。
二月、八月采根曝干,三十日成。
弘景曰∶出近道。藤生,状如土瓜而叶有叉。入土六、七尺,大二、三围者,服食亦用
之。实入摩膏用。
恭曰∶出陕州者,白实最佳。
颂曰∶所在有之。三、四月生苗,引藤蔓。叶如甜瓜叶而窄,作叉,有细毛。七月开花
,似壶卢花,浅黄色。结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赤黄色。其形有正圆者,有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