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本草纲目

_58 李时珍(明)
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又按洪迈《夷坚志》云∶秀川进士陆迎,忽得吐血不止,气蹶
惊颤,狂躁直视,至深夜欲投户而出。如是两夕,遍用方药弗瘳。夜梦观音授一方,命但服
一料,永除病根。梦觉记之,如方治药,其病果愈。其方∶用益智子仁一两,生朱砂二钱,
青橘皮五钱,麝香一钱。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灯心汤下。
【附方】新八。
小便频数,脬气不足也。雷州益智子(盐炒,去盐)、天台乌药等分,为末,酒煮山药
粉为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名缩泉丸。(《朱氏集验方》)心虚尿滑,
及赤白二浊。益智子仁、白茯苓、白术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白浊腹满,不拘
男妇。用益智仁(盐水浸炒)、浓朴(姜汁炒)等分,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永类钤
方》)
小便赤浊∶益智子仁、茯神各二两,远志、甘草(水煮)各半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
空心姜汤下五十丸。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用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之,
立愈。(危氏《得效方》)妇人崩中∶益智子炒碾细。米饮入盐,服一钱。(《产宝》)
香口辟臭∶益智子仁一两,甘草二钱。碾粉舐之。(《经验良方》)
漏胎下血∶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白汤下,日二服。(胡氏
《济阴方》)
<目录>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篇名>荜茇
内容:(宋《开宝》)
【释名】荜拨。
时珍曰∶荜拨当作荜茇,出《南方草木状》,番语也。陈藏器《本草》作毕勃,《扶南传》
作逼拨,《大明会典》作毕茇。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摩伽陀国呼为荜拨梨,拂林国呼
为阿梨诃陀。
【集解】恭曰∶荜茇生波斯国。丛生,茎叶似 酱,其子紧细,味辛烈于 酱。胡人将
来,入食味用也。
藏器曰∶其根名毕勃没,似柴胡而黑硬。
颂曰∶今岭南有之,多生竹林内。正月发苗作丛,高三四尺,其茎如箸。叶青圆如蕺菜,
阔二、三寸如桑,面光而浓。三月开花白色在表。七月结子如小指大,长二寸以来,青黑色,
类椹子而长。九月取采,灰杀曝干。南人爱其辛香,或取叶生茹之。复有舶上来者,更辛香。
时珍曰∶段成式言∶青州防风子可乱荜茇,盖亦不然。荜茇气味正如胡椒,其形长一二
寸,防风子圆如胡荽子,大不相侔也。
【修治】 曰∶凡使,去挺用头,以醋浸一宿,焙干,以刀刮去皮粟子令净乃用,免伤
人肺,令人上气。
【气味】辛,大温,无毒。
时珍曰∶气热味辛,阳也,浮也。入手足阳明经。然辛热耗散,能动脾肺之火。多用令
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主治】温中下气,补腰脚,杀腥气,消食,除胃冷,阴疝 癖(藏器)。霍乱冷气,
心痛血气(大明)。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痢,与阿魏和合良。得诃子、人参、桂心、
干姜,治脏腑虚冷肠鸣泄痢,神效(李 )。治头痛鼻渊牙痛
【发明】宗 曰∶荜茇走肠胃,冷气呕吐、心腹满痛者宜之。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
下重。
颂曰∶按《唐太宗实录》云∶贞观中,上以气痢久未痊,服名医药不应,因诏访求其
方。有卫士进黄牛乳煎荜茇方,御用有效。刘禹锡亦记其事云,后累试于虚冷者必效。
时珍曰∶牛乳煎详见兽部牛乳下。荜茇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
经散浮热也。
【附方】旧二,新八。
冷痰恶心∶荜茇一两,为末,食前用米汤服半钱。(《圣惠方》)暴泄身冷自汗,甚则欲
呕,小便清,脉微弱,宜已寒丸治之。荜茇、肉桂各二钱半,高良姜、干姜各三钱半。为末,
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和剂局》)胃冷口酸流清水,心下连脐痛。用荜茇半
两,浓朴(姜汁浸炙)一两。为末,入热鲫鱼肉,和丸绿豆大。每米饮下二十丸,立效。(余
居士《选奇方》)瘴气成块,在腹不散。用荜茇一两,大黄一两,并生为末,入麝香少许,
炼蜜丸梧子大,每冷酒服三十丸。(《永类钤方》)妇人血气作痛,及下血无时,月水不调。
用荜茇(盐炒)、蒲黄(炒)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服三十丸,两服即止。
名二神丸。(陈氏方)
偏头风痛∶荜茇为末,令患者口含温水,随左右痛,以左右鼻吸一次,有效。(《经验
后方》)
鼻流清涕∶荜茇末吹之,有效。(《卫生易简方》)
风虫牙痛∶荜茇末揩之,煎苍耳汤漱去涎。《本草权度》∶用荜茇末、木鳖子肉。研膏化
开,搐鼻。《圣济总录
\x荜勃没\x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五劳七伤,冷气呕逆,心腹胀满,食不消化,阴汗寒疝核肿,妇人内冷无子,
治腰肾冷,除血气(藏器)。
<目录>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篇名>酱
内容:( ,音矩。《唐本草》)
【释名】 子(《广志》)、土荜茇(《食疗》)
时珍曰∶按∶嵇含云∶ 子可以调食,故谓之酱,乃荜茇之类也,故孟诜《食疗》谓之
土荜茇。其蔓叶名扶留藤,一作扶檑,一作浮留,莫解其义。蒌则留字之讹也。
【集解】恭曰∶ 酱生巴蜀中,《蜀都赋》所谓流味于番禺者。蔓生,叶似王瓜而浓大
光泽,味辛香,实似桑椹,而皮黑肉白。西戎亦时将来,细而辛烈。交州、爱州人家多种之,
蔓生,其子长大,苗名浮留藤。取叶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
颂曰∶今夔川、岭南皆有之。昔汉武帝使唐蒙晓谕南越。越王食蒙以 酱,曰∶西北
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武帝感之,遂开 、越 也。刘渊林注《蜀都赋》云∶ 酱
缘木而生。其子如桑椹,熟时正青,长二、三寸。以蜜及盐藏而食之,辛香。与苏恭所说大
同小异。盖渊林所云乃蜀产,苏恭所云乃海南者尔。今惟贵荜茇而不尚 酱,故鲜有用者。
李 曰∶《广州记》云∶出波斯国,实状若桑椹,紫褐色者为上,黑者是老不堪。然近
多黑色,少见褐者。黔中亦有,形状滋味一般。
时珍曰∶ 酱,今两广、滇南及川南、渝、泸、威、茂、施诸州皆有之。其苗谓之蒌叶,
蔓生依树,根大如箸。彼人食槟榔者,以此叶及蚌灰少许同嚼食之,云辟瘴疠,去胸中恶气。
故谚曰∶槟榔浮留,可以忘忧。其花实即 子也。按嵇含《草木状》云∶ 酱即荜茇也。
生于番国者大而紫,谓之荜茇。生于番禺者小而青,谓之 子。本草以 易蒌子,非矣。蒌
子一名扶留,其草形全不相同。时珍窃谓 子蔓生,荜茇草生,虽同类而非一物,然其花实
气味功用则一也。嵇氏以二物为一物,谓 子非扶留,盖不知扶留非一种也。刘歆期《交州
记》云∶扶留有三种∶一名获扶留,其根香美;一名扶留藤,其味亦辛;一名南扶留,其叶
青味辛是矣。
【修治】 曰∶凡采得后,以刀刮去粗皮,捣细。每五两,用生姜自然汁五两拌之,蒸
一日,曝干用。
\x根、叶、子\x
【气味】辛,温,无毒。
时珍曰∶气热味辛,阳也,浮也。
【主治】下气温中,破痰积(《唐本》)。咳逆上气,心腹虫痛,胃弱虚泻,霍乱吐逆,
解酒食味(李 )。散结气,心腹冷痛,消谷(孟诜)。解瘴疠,去胸中恶邪气,温脾燥热(时
珍)。
【附方】新一。
牙疼∶ 酱、细辛各半两,大皂荚五铤(去子,每孔入青盐烧存性)。同研末。频掺吐
涎。(《御药院方》)
<目录>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篇名>肉豆蔻
内容:(宋《开宝》)
【释名】肉果(《纲目》)、迦拘勒。
宗 曰∶肉豆蔻对草豆蔻为名,去壳只用肉。肉油色者佳,枯白瘦虚者劣。
时珍曰∶花实皆似豆蔻而无核,故名。
【集解】藏器曰∶肉豆蔻生胡国,胡名迦拘勒。大舶来即有,中国无之。其形圆小,皮
紫紧薄,中肉辛辣。
曰∶生昆仑,及大秦国。
颂曰∶今岭南人家亦种之。春生苗,夏抽茎开花,结实似豆蔻,六月、七月采。
时珍曰∶肉豆蔻花及实状虽似草豆蔻,而皮肉之颗则不同。颗外有皱纹,而内有斑缬纹,
如槟榔纹。最易生蛀,惟烘干蜜封,则稍可留。
\x实\x
【修治】 曰∶凡使,须以糯米粉熟汤搜裹豆蔻,于 灰火中煨熟,去粉用。勿令犯铁。
【气味】辛,温,无毒。权曰∶苦、辛。好古曰∶入手足阳明经。
【主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疰,呕沫冷气,小儿乳
霍(《开宝》)。调中下气,开胃,解酒毒,消皮外络下气(大明)。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
不下乳,腹痛(甄权)。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研末粥饮服之(李
)。暖脾胃,固大肠
【发明】大明曰∶肉豆蔻调中下气,消皮外络下气,味珍,力更殊。
宗 曰∶亦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震亨曰∶属金与土,为丸温中补脾。《日华子》称其下气,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
也。非若陈皮、香附之快泄。寇氏不详其实,遂以为不可服也。
机曰∶痢疾用此涩肠,为伤乳泄泻之要药。
时珍曰∶土爱暖而喜芳香,故肉豆蔻之辛温,理脾胃而治吐利。
【附方】旧一,新七。
暖胃除痰,进食消食。肉豆蔻二个,半夏(姜汁炒)五钱,木香二钱半,为末,蒸饼丸
芥子大,每食后津液下五丸、十丸。(《普济》)
霍乱吐利∶肉豆蔻为末,姜汤服一钱。(《普济方》)
久泻不止∶肉豆蔻(煨)一两,木香二钱半,为末,枣肉和丸,米饮服四五十丸。又方∶
肉豆蔻(煨)一两,熟附子七钱。为末糊丸。米饮服四五十丸。又方∶肉豆蔻(煨)、粟壳
(炙)等分为末,醋糊丸,米饮服四、五十丸。(并《百一选方》)
老人虚泻∶肉豆蔻三钱(面裹煨熟,去面研),乳香一两,为末,陈米粉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米饮下。此乃常州侯教授所传方。(《瑞竹堂方》)
小儿泄泻∶肉豆蔻五钱,乳香二钱半,生姜五片。同炒黑色,去姜,研为膏收,旋丸绿
豆大。每量大小,米饮下。(《全幼心鉴》)
脾泄气痢∶豆蔻一颗(米醋调面裹,煨令焦黄,和面研末),更以 子(炒研末)一两,
相和。又以陈廪米炒焦,为末和匀。每以二钱煎作饮,调前二味三钱,旦暮各一服,便瘥。
(《续传信方》)冷痢腹痛,不能食者。肉豆蔻一两(去皮)。醋和面裹煨,捣末。每服一钱,
粥饮调下。(《圣惠方》)
<目录>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篇名>补骨脂
内容:(宋《开宝》)
【释名】破故纸(《开宝》)、婆固脂(《药性
时珍曰∶补骨脂言其功也。胡人呼为婆固脂,而俗讹为破故纸也。胡韭子,因其子之状
相似,非胡地之韭子也。
【集解】志曰∶补骨脂生岭南诸州及波斯国。
颂曰∶今岭外山 间多有之,四川合州亦有,皆不及番舶者佳。茎高三四尺,叶小似薄
荷,花微紫色,实如麻子,圆扁而黑,九月采。
大明曰∶徐表《南州记》云,是胡韭子也。南番者,色赤;广南者色绿,入药微炒用。
\x子\x
【修治】 曰∶此性燥毒,须用酒浸一宿,漉出,以东流水浸三日夜,蒸之,从巳至申,
晒干用。一法∶以盐同炒过,曝干用。
【气味】辛,大温,无毒。权曰∶苦,辛。
曰∶恶甘草。
时珍曰∶忌芸苔及诸血,得胡桃、胡麻良。
【主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开宝》)。男子
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甄权)。兴阳事,明耳目(大明)。治肾
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时珍)。
【发明】颂曰∶破故纸今人多以胡桃合服,此法出于唐郑相国。自叙云∶予为南海节度
,年七十有五。越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服乳石补药,百端不应。元和
七年,有诃陵国舶主李摩诃,知予病状,遂传此方并药。予初疑而未服,摩诃稽首固请,遂
服之。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效。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用破
故纸十两(净择去皮,洗过曝,捣筛令细),胡桃瓤二十两(汤浸去皮,细研如泥)。即入前
末,更以好蜜和,令如饴糖,瓷器盛之。旦日以暖酒二合,调药一匙服之,便以饭压。如不
饮酒人,以暖熟水调之。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添筋骨。但禁芸苔、羊血,余无所
忌。此物本自外番随海舶而来,非中华所有。番人呼为补骨脂,语讹为破故纸也。王绍颜《续
传信方》,载其事颇详,故录之。
时珍曰∶此方亦可作丸,温酒服之。按白飞霞《方外奇方》云∶破故纸属火,收敛神明,
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也。胡桃属木,润燥养血。
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木火相生之妙。故语云∶破故纸无胡桃,犹水母
之无虾也。又破故纸恶甘草,而《瑞竹堂方》青娥丸内加之,何也?岂甘草能调和百药,恶
而不恶耶?又许叔微学士《本事方》云∶孙真人言补肾不若补脾,予曰补脾不若补肾。肾气
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寒,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运化,或腹
胁虚胀,或呕吐痰涎,或肠鸣泄泻。譬如鼎釜中之物,无火力,虽终日不熟,何能消化?《济
生》二神丸,治脾胃虚寒泄泻,用破故纸补肾,肉豆蔻补脾。二药虽兼补,但无斡旋。往往
常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空虚仓廪。仓廪空虚,则受物矣。屡用见效,不可不知。
【附方】旧二,新一十四。
补骨脂丸∶治下元虚败,脚手沉重,夜多盗汗,纵欲所致。此药壮筋骨,益元气。补骨
脂四两(炒香),菟丝子四两(酒蒸),胡桃肉一两(去皮),乳香、没药、沉香各研二钱半,
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自夏至起冬至止,日一服。此乃唐
宣宗时,张寿太尉知广州,得方于南番人。有诗云∶三年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
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和剂方》)
男女虚劳∶男子女人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一切风病,四肢疼痛,驻颜壮气,乌髭须。
补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晒干,却用乌油麻一升和炒,令麻子声绝,簸去,只取补骨脂为末,
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经验后方》)
肾虚腰痛∶《经验后方》∶用破故纸一两,炒为末,温酒服三钱,神妙。或加木香一钱。
《和剂局方》青娥丸∶治肾气虚弱,风冷乘之,或血气相搏,腰痛如折,俯仰不利,或因劳
役伤肾,或卑湿伤腰,或损坠堕伤,或风寒客搏,或气滞不散,皆令腰痛,或腰间如物重坠。
用破故纸(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姜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个,为末,以
蒜捣膏一两,和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服二十丸。妇人淡醋汤下。常服壮筋骨,活血脉,乌
髭须,益颜色。
妊娠腰痛∶通气散∶用破故纸二两,炒香为末。先嚼胡桃肉半个,空心温酒调下二钱。
此药神妙。(《妇人良方》)
定心补肾∶养血返精丸∶破故纸(炒)二两,白茯苓一两(为末),没药五钱,以无灰
酒浸高一指,煮化和末,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昔有人服此,至老不衰。盖故纸
补肾,茯苓补心,没药养血,三者既壮,自然身安。(《朱氏集验方》)∶
精气不固∶破故纸、青盐等分同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三因方》)小便无度,
肾气虚寒。破故纸十两(酒蒸),茴香十两(盐炒),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盐酒
下。或以末糁猪肾煨食之。(《普济方》)小儿遗尿,膀胱冷也。夜属阴,故小便不禁。破故
纸炒为末,每夜热汤服五分。(《婴童百问》)玉茎不痿,精滑无歇,时时如针刺,捏之则脆,
此名肾漏。用破故纸、韭子各一两,为末。每用三钱,水二盏,煎六分服,日三次,愈则止。
(夏子益《奇方》)
脾肾虚泻∶二神丸∶用破故纸(炒)半斤,肉豆蔻(生用)四两,为末,肥枣肉研膏,
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服五、七十丸。《本事方》∶加木香二两,名三神丸。
水泻久痢∶破故纸(炒)一两,粟壳(炙)四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姜、
枣同水煎服。(《百一选方》)牙痛日久肾虚也。补骨脂二两,青盐半两,炒研擦之。(《御药
院方》)风虫牙痛,上连头脑。补骨脂(炒)半两,乳香二钱半。为末擦之。或为丸塞孔内。
自用有效。(《传信适用方》)打坠腰痛,瘀血凝滞。破故纸(炒)、茴香(炒)、辣桂等分,
为末,每热酒服二钱。故纸主腰痛行血。(《直指方》)
<目录>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篇名>姜黄
内容:(《唐本草》)
【释名】
【集解】恭曰∶姜黄根叶都似郁金。其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入夏花烂无子。根有黄
、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与郁金同。西戎人谓之
生异耳。
藏器曰∶姜黄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一如 荷。根节坚硬,
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终是难得。西番亦有来者。与郁金、 药相似。如苏恭所说,即是
药而非姜黄。又言姜黄是 ,郁金是胡 。如此则三物无别,递相连名,总称为 ,则功
状当不殊。而今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姜黄味辛温,色黄; 味苦色青。三物不同,
所用各别。
大明曰∶海南生者,即蓬莪术;江南生者,即为姜黄。
颂曰∶姜黄今江、广、蜀川多有之。叶青绿,长一、二尺许,阔三、四寸,有斜纹如红
蕉叶而小。花红白色,至中秋渐凋。春末方生,其花先生,次方生叶,不结实。根盘屈黄色,
类生姜而圆,有节。八月采根,片切曝干。蜀人以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甚验。蛮
人生啖,云可以祛邪辟恶。按郁金、姜黄、术药三物相近,苏恭不能分别,乃如一物。陈
藏器以色味色味分别三物,又言姜黄是三年老姜所生。近年汴都多种姜,往往有姜黄生卖乃
是老姜。市人买啖,云治气为最。大方亦时用之。又有廉姜,亦是其类,而自是一物。
时珍曰∶近时以扁如干姜形者,为片子姜黄;圆如蝉腹形者,为蝉肚郁金,并可浸水染
色。术形虽似郁金,而色不黄也。
\x根\x
【气味】辛、苦,大寒,无毒。
藏器曰∶辛少苦多,性热不冷。云大寒,误矣。
【主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唐本》)。治症
瘕血块,通月经,治扑损瘀血,止暴风痛冷气,下食(大明)。祛邪辟恶,治气胀,产后败
血攻心(苏颂)。治风痹臂痛(时
【发明】时珍曰∶姜黄、郁金、术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
兼入脾,兼治气;术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
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
【附方】旧二,新二。
心痛难忍 姜黄一两,桂三两。为末。醋汤服一钱。(《经验后方》)胎寒腹痛,啼哭吐
乳,大便泻青,状若惊搐,出冷汗。姜黄一钱,没药、木香、乳香二钱。为末,蜜丸芡子大。
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和剂方》)产后血痛有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服方
寸匕。血下尽即愈。(昝殷《产宝》)
<目录>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篇名>郁金
内容:(《唐本草》)
【释名】马术。
震亨曰∶郁金无香而性轻扬,能致达酒气于高远。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
也。
时珍曰∶酒和郁鬯,昔人言是大秦国所产郁金花香,惟郑樵《通志》言即是此郁金。其
大秦三代时未通中国,安得有此草?罗愿《尔雅翼》亦云是此根,和酒令黄如金,故谓之黄
流。其说并通。此根形状皆似莪术
【集解】恭曰∶郁金生蜀地及西戎。苗似姜黄,花白质红,末秋出茎心而无实。其根黄
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干,马药用之,破血而补,胡人谓之马术。岭南者有实似小豆蔻
,不堪啖。
颂曰∶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者佳。四月初生苗似姜黄,如苏恭所说。
宗 曰∶郁金不香。今人将染妇人衣最鲜明,而不耐日炙,微有郁金之气。
时珍曰∶郁金有二∶郁金香是用花,见本条;此是用根者。其苗如姜,其根大小如指头,
长者寸许,体圆有横纹如蝉腹状,外黄内赤。人以浸水染色,亦微有香气。
\x根\x
【气味】辛、苦,寒,无毒。
元素曰∶气味俱浓,纯阴。
独孤滔曰∶灰可结砂子。
【主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唐本》)。单用,治女人宿
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亦治马胀(甄权)。凉心(元素)。治阳毒入胃,下血频
痛(李杲)。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蛊毒(时珍)。
【发明】震亨曰∶郁金,属火、属土与水,其性轻扬上行,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及
经脉逆行,并宜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尿同服,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又鼻血
上行者,郁金、韭汁加四物汤服之。
时珍曰∶郁金入心及包络,治血病。《经验方》治失心颠狂,用真郁金七两,明矾三两,
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有妇人颠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
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络聚心窍所致。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
庞安常《伤寒论》云∶斑豆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渐作紫黑色,无脓,日夜叫乱者。郁金一
枚,甘草二钱半,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切片焙研为末,入真脑子(炒)半钱。每用一钱,
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调下。不过二服,甚者毒瓦斯从手足心出,如痈状乃瘥。此乃五死一
生之候也。又《范石湖文集》云∶岭南有挑生之害。于饮食中行厌胜法,鱼肉能反生于人腹
中,而人以死,则阴役其家。初得觉胸腹痛,次日刺人,十日则生在腹中也。凡胸膈痛,即
用升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痛,急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
之,不吐则下。李巽岩侍郎为雷州推官,鞫狱得此方,活人甚多也。
【附方】旧三,新十。
失心颠狂∶方见发明下。
痘毒入心∶方见发明下。厥心气痛不可忍。郁金、附子、干姜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
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男酒女醋下。(《奇效方》)产后心痛,血气上冲欲死。郁金(烧
存性,为末)二钱,米醋一呷,调灌即苏。(《袖珍方》)
自汗不止∶郁金末,卧时调涂于乳上。(《集简方》)
衄血吐血∶川郁金为末,井水服二钱。甚者再服。(黎居士《易简方》)阳毒下血,热气
入胃,痛不可忍。郁金五大个,牛黄一皂荚子。为散。每服用醋浆水一盏,同煎三沸,温服。
(孙用和《秘宝方》)
尿血不定∶郁金末一两,葱白一握,水一盏,煎至三合,温服,日三服。(《经验方》)
风痰壅滞∶郁金一分,藜芦十分,为末。每服一字,温浆水调下。仍以浆水一盏漱口,
以食压之。(《经验后方》)
挑生蛊毒∶方见发明下。
中砒霜毒∶郁金末二钱。入蜜少许,冷水调服。(《事林广记》)
痔疮肿痛∶郁金末,水调涂之,即消。(《医方摘要》)
耳内作痛∶郁金末一钱,水调,倾入耳内,急倾出之。(《圣济总录》)
<目录>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篇名>蓬莪术
内容:(音述。宋《开宝》)
【释名】 药。
【集解】志曰∶蓬莪术生西戎及广南诸州。叶似 荷,子似干椹,术在根下并生,一好
一恶,恶者有毒。西戎人取之,先放羊食,羊不食者弃之。
藏器曰∶一名蓬莪,黑色;二名 ,黄色;三名波杀,味甘,
大明曰∶即南中姜黄根也。海南生者名蓬莪术。
颂曰∶今江浙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中。其茎如钱大,高二、三尺。叶青白色,长
一、二尺,大五寸以来,颇类 荷。五月有花作穗,黄色,头微紫。根如生姜,而术在根
下,似鸡鸭
\x根\x
【修治】 曰∶凡使,于砂盆中以醋磨令尽,然后于火畔
颂曰∶此物极坚硬,难捣治,用时热灰火中煨令透,乘热捣之,即碎如粉。
时珍曰∶今人多以醋炒或煮熟入药,取其引入血分也。
【气味】苦、辛,温,无毒。
大明曰∶得酒、醋良。
【主治】心腹痛,中恶疰忤鬼气,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酒研服之。又
疗妇人血气结积,丈夫奔豚(《开宝》)。破 癖冷气,以酒醋磨服(甄权)。治一切气,开胃
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大明)。通肝经聚血(好古)。
【发明】颂曰∶蓬莪术,古方不见用者。今医家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与荆三棱同
用之良,妇人药中亦多使。
好古曰∶蓬莪色黑,破气中之血,入气药发诸香。虽为泄剂,亦能益气,故孙尚药用治
气短不能接续,及大小七香丸、集香丸、诸汤散多用此也。又为肝经血分药。
时珍曰∶郁金入心,专治血分之病;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术入肝,治气中之血,
稍为不同。按王执中《资生经》云∶执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药反胀。用耆域所载蓬莪术面
裹炮熟研末,以水与酒醋煎服,立愈。盖此药能破气中之血也。
【附方】旧二,新六。
一切冷气,抢心切痛,发即欲死。久患心腹痛时发者,此可绝根。蓬莪术二两(醋煮),
木香一两(煨)。为末。每服半钱,淡醋汤下。(《卫生家宝方》)小肠脏气,非时痛不可忍。
蓬莪术研末,空心葱酒服一钱。(杨子建《护命方》)妇人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蓬莪术、
干漆二两,为末,酒服二钱。腰痛,核桃酒下。(《普济方》)小儿盘肠内钓痛。以莪术半两,
用阿魏一钱,化水浸一日夜,焙研。每服一字,紫苏汤下。(《保
小儿气痛∶蓬莪术炮熟为末。热酒服一大钱。(《十全博救方》)
上气喘急∶蓬莪术五钱,酒一盏半,煎八分服。(《保生方》)
气短不接∶正元散∶治气不接续,兼治滑泄,及小便数。王丞相服之有验。用蓬莪术
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为末,入蓬砂一钱,炼过研细。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空心服。
(孙用和《秘宝方》)
去滓,入牛黄两粟大,服之,甚效也。(《保幼大全》)
浑身燎泡∶方见荆三棱。
<目录>草部卷十四\草之三
<篇名>荆三棱
内容:(宋《开宝》)
【校正】并入《开宝》草三棱。
【释名】京三棱(《开宝》)、草三棱(《开宝》)、鸡爪三棱(《开宝》)、黑三棱(《图
经》)、石三棱。颂曰∶三棱,叶有三棱也。生荆楚地,故名荆三棱以着其地。《开宝本草》
作京者误矣。又出草三棱条,云即鸡爪三棱,生蜀地。二月、八月采之。其实一类,随形命
名尔,故并见之。
【集解】藏器曰∶三棱总有三、四种。京三棱,黄色体重,状若鲫鱼而小。又有黑三棱,
状如乌梅而稍大,体轻有须,相连蔓延,作漆色,蜀人以织为器,一名 者,是也。疗体并
同。
颂曰∶京三棱旧不着所出地土,今荆襄、江淮、济南、河陕间皆有之。多生浅水旁及
陂泽中。春生苗,高三四尺,叶似莎草,极长,又似茭蒲叶而有三棱。五六月抽茎,高
四五尺,大如人指,有三棱如削成。茎端开花,大体皆如莎草而大,黄紫色。苗下即魁,初
生成块如附子大,或有扁者。其旁有根横贯,一根则连数魁,魁上亦出苗。其魁皆扁长,如
小鲫鱼,体重者,三棱也。其根末将尽一魁,未发苗,小圆如乌梅者,黑三棱也。又根之端
钩曲如爪者,鸡爪三棱也,皆皮黑肌白而至轻。或云∶不出苗只生细根者,谓之鸡爪三棱。
又不生细根者,谓之黑三棱,大小不常,其色黑,去皮即白。三者本一种,但力有刚柔,各
适其用。因其形为名,如乌头、乌喙,云母、云华之类,本非两物也。今人乃妄以凫茈、香
附子为之。又河中府有石三棱,根黄白色,形如钗股,叶绿如蒲,苗高及尺,叶上亦有三棱,
四月开花,白色如蓼 花,五月采根,亦消积气。今举世所用三棱,皆淮南红蒲根也,泰州
尤多。其体至坚重,刻削鱼形,叶扁茎圆,不复有三棱,不知何缘命名为三棱也?虽太医亦
不以为谬。流习既久,用根者不识其苗,采药者莫究其用,因缘差失,不复辨别。今三棱皆
独旁引二根,无直下根,其形大体多如鲫鱼。
时珍曰∶三棱多生荒废陂池湿地。春时丛生,夏秋抽高茎,茎端复生数叶,开花六七枝,
花皆细碎成穗,黄紫色,中有细子。其叶茎花实俱有三棱,并与香附苗叶花实一样,但长大
尔。其茎光滑三棱,如棕之叶茎。茎中有白穣,剖之织物,柔韧如藤。吕忱《字林》云∶
草生水中,根可缘器。即此草茎,非根也。《抱朴子》言 根花 ,亦是此草。其根多黄黑
须,削去须皮,乃如鲫状,非本根似鲫也。
\x根\x
【修治】元素曰∶入用须炮熟。
时珍曰∶消积须用醋浸一日,炒或煮熟焙干,入药乃良。
【气味】苦,平,无毒。志曰∶甘,平,温。大明曰∶甘、涩,凉。
元素曰∶苦、甘,无毒,阴中之阳。能泻真气。真气虚者勿用。
【主治】老癖症瘕,积聚结块,产后恶血血结,通月水,堕胎,止痛利气(《开宝》)。
治气胀,破积气,消扑损瘀血,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产后腹痛血运(大明)。心膈痛,
饮食不消(元素)。通肝经积血,治疮肿坚硬(
【发明】好古曰∶三棱色白属金,破血中之气,肝经血分药也。三棱、莪术治积块疮硬
者,乃坚者削之也。
志曰∶俗传昔人患症癖死,遗言令开腹取之。得病块,干硬如石,纹理有五色。以为异
物,削成刀柄。后因以刀刈三棱,柄消成水,乃知此药可疗症
时珍曰∶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按戴原礼
《证治要诀》云∶有人病症癖腹胀,用三棱、莪术,以酒煨煎服之,下一黑物如鱼而愈也。
【附方】旧三,新五。
症瘕鼓胀∶三棱煎∶用三棱根(切)一石。水五石,煮三石,去滓更煎,取三斗汁入锅
中,重汤煎如稠糖,密器收之。每旦酒服一匕,日二服。(《千金翼方》)
癖气块∶草三棱、荆三棱、石三棱、青橘皮、陈橘皮、木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
一两, 砂二钱,为末,糊丸梧子大,每姜汤服三十丸。(《奇效方》) 癖不瘥,胁下硬如
石。京三棱一两(炮),川大黄一两,为末,醋熬成膏。每日空心生姜橘皮汤下一匙,以利
下为度。(《圣惠方》)
小儿气癖∶三棱煮汁作羹粥,与奶母食,日亦以枣许与儿食。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
无问痫热 癖等皆理之。秘妙不可具言,大效。(《子母秘录》)
痞气胸满∶口干,肌瘦食减,或时壮热。石三棱、京三棱、鸡爪三棱(并炮),蓬莪术
三枚,槟榔一枚,青橘皮五十片(醋浸去白),陈仓米一合(醋浸淘过),巴豆五十个(去皮,
同青皮、仓米炒干,去豆)。为末,糊丸绿豆大。每米饮下三丸,日一服。(《圣济总录》)
反胃恶心,药食不下。京三棱(炮)一两半,丁香三分,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圣
济总录》)
乳汁不下∶京三棱三个,水二碗,煎汁一碗,洗奶取汁出为度,极妙。(《外台秘要》)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