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兄弟连

_3 斯蒂芬·E.安布罗斯 (美)
  德军坦克调转88炮口,一炮炸毁了第二辆坦克。
  这一天接下来的时光和整个夜间,E连的弟兄们一直冒着可恶的大雨,用迫击炮朝公路上打。团部直属连带来了一些81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来增援火力。威格海尔的大炮也加入了进来,不过,他们非常小心谨慎,因为第502伞降团的小分队正从南面向突出部发动进攻。
  那天晚上对E连来说,是一个可怕、危险的漫漫长夜,但营里的情报参谋尼克松上尉却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夜晚。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瓶烈酒,自酌自饮起来。他觉得自己有充足的理由感到高兴,因为今天下午当子弹擦过他的钢盔时,他侥幸地捡了条命。他喝醉了,整个晚上又唱又笑直到失去知觉。
  9月26日凌晨,德军从突出部撤离了。天一亮,506团就上路了,沿途没有遇到抵抗。美国空降兵们经过与德国空降兵的激烈交锋,再一次占领了阵地。
  当天下午,506团冒着雨回到了于登。E连直到天黑后才精疲力竭地到达目的地。第二天的下午,弟兄们收到了信件,这是他们离开英国10天来第一次收到信件。这使大家,至少使美国兵们相信在荷兰的战斗结束了。
  这一猜想后来被证实是错的,但战斗的进攻部分的确结束了,而且是以失败告终。
  无论是对E连,对101师,对82师,还是对参战的英国装甲和步兵部队来说,“市场花园”行动都是一次令人沮丧的经历。对英国第1空降师来说,这更是一场灾难。9月17日,第1空降师在下莱茵河着陆时共有10,005名士兵。到9月26日疏散时仅剩2,163人了。将近8,000名弟兄被杀、受伤或被捉。这样巨大的损失却没有赢得任何战略或战术上的优势,而且,目前盟军除了占据了突出点外,没有任何可以守卫的区域了。突出点是一个插入德军战线的一个狭窄的尖顶,三面都被德国的一去精锐部队包围了,只能依赖脆弱的“地狱公路”来进行供给。
  10天前,盟军的军营里还充溢着乐观、愉悦的氛围,大家都以为只需一次行动,战争就将结束了。大家都以为自打诺曼底一役打响后,从8月初到9月中旬,德国人就一直在溃逃。大家都很高兴地以为德国的部队不再团结了,他们的装甲没有了,他们的弹药用完了,他们的士气跌入低谷了。事实证明,这些假设成了战争中最大的假情报。
  事实上,到9月中旬,德军仍在努力实现他们所谓“西方奇迹”的计划,他们把部队重新调集起来,重新装备、整顿、征集了新兵,建立了连贯的防御线。艾森豪威尔从实践中吸取了教训,1945年3月在给妻子的信中,他写道,“直到德国人被关进了我们的监狱或被埋葬的时候,我才了解了德国人!”
  “市场花园”这个高风险的行动失败了。这个行动的执行是以拖延其他两个进攻计划为代价的,因为艾森豪威尔将战争供给分给了“市场花园”。第一个受到牵制的行动是加拿大在通往安特卫普路上的进攻,安特卫普是欧洲最大的港口,控制该港口可以对莱茵河沿岸任何一支盟军部队的进攻行动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结果,直到1944年底,盟军才开通并控制安特卫普,这意味着一直到秋天,同盟远征军一直依靠不足的供给作战。另一个受牵制的是巴顿的第3军的进攻行动,在阿登的南面。巴顿认为如果蒙蒂在“市场花园”中获得的供给能够给他的话,他在那年秋天就能渡过莱茵河,开辟一条通往柏林的坦途。这一假设看上去也令人生疑,但结果永远无法得知,因为这条路毕竟没有被尝试过。
  在晚年时期,艾森豪威尔依然坚持“市场花园”行动是一个必须去冒的险。在1964年到1969年我对他的采访中,我们曾无数次地讨论这个行动。他总是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在追击败军时的首要原则是紧跟在他的后面,与他保持接触,利用一切机会压迫着他打。从北面接近德军的路线是最短的,(一旦渡过莱茵河后)那里的地形也最适宜发动进攻。艾森豪威尔觉得这些有利条件让“市场花园”计划极易成功,如果不试一下的话,他也许就将成为罪人。
  我在开始研究E连之前,一直都同意他的分析。但现在,我有些怀疑了。E连决不逊色于同盟远征军中的任何一个连队,它曾在诺曼底取得过辉煌的胜利,在荷兰着陆时弟兄们个个士气高涨,装备精良。E连还是老兵与新兵、老手与新手的完美组合,连队军官既专业果断又骁勇善战,军士们个个出类拔粹。
  尽管这样,在荷兰着陆后的头10天,在攻打奴南的当晚,正如温特斯告诉斯特雷耶的那样,E连吃了大败仗。他们没能打下索恩的桥,在去海蒙尔德的路上受阻于奴南,第一次被迫撤退,在前往于登时遭到了失败,在对德国在威格海尔南面突出点的首轮进攻中也失败了。
  导致失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每次德军反抗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大大超过了E连。空降部队没有足够的大炮和兵力对德国的装甲部队发动成功的进攻。第二,对手都是德国的精锐部队,包括其精英伞降团。他们虽然敌不过E连的弟兄,但打得和美国人一样的好。第三,英国的坦克手和美国的步兵之间的协调差。E连和近卫装甲师没一起进行过联合演练,这一缺憾在奴南、于登、在威格海尔南部都使E连深受其害。在布雷库特庄园和诺曼底的卡朗唐,E连和美国坦克部队联手作战,效果很好,而在荷兰,和英国的坦克部队一起作战时,效果却不好。
  从更大范围上说,“市场花园”行动的问题在于:这一进攻的战线过于狭窄。在莱茵河流域的笔形突入致使侧翼脆弱易受攻击。德国人看到并抓住了这一弱点,对这个狭长的战线的全线进行了猛烈的夹击。
  回顾起来,由英军、美军、波兰军队等数个师组成的一支部队可以只通过一条公路提供后勤保障的主张只可能为过分自信的领导者所接受。约150个连为这种盲目自信付出了代价,E连便是其中之一。E连于7月17日伞降到荷兰时有官兵154人,但是,10天以后,该连的实力降到了132人。
第9章 岛屿
荷 兰
1944年10月2日――11月25日
  跟美国空降师的所有部队一样,E连是作为一支轻步兵攻击部队接受训练的,重点是快速运动、大胆机动、轻武器射击。在诺曼底战役荷兰头10天的战斗中,一直都是这样使用它的。然而,从1944年10月初直至11月快结束时,该连却受命打阵地固定的堑壕战,让人觉得更像是一战而非二战。
  E连作战的地区是一个5公里宽的“岛屿”,北临下莱茵河,南依瓦尔河。分别位于下莱茵河与瓦尔河上的两座城市安海姆与奈梅亨是101空降师最东端的防线;而分别位于下莱茵河与瓦尔河上的两座小镇奥菲犹斯登与多德瓦尔德是西端的界线。德国人占据着下莱茵河以北和奥菲犹斯登-多德瓦尔德一线以西地区的领土。
  该岛是一个平坦的农业区域,处于海平面以下。7米高的防洪堤坝,顶部宽阔,足够双车道行驶。堤坝两侧坡面有些地方很是陡峭,但是更多的地方坡度平缓,因此堤坝的根基处宽达200甚至300英尺。无数的排水沟渠纵横交错。下莱茵河北面有一些小山,这对德国人的炮兵弹着观察尤为有利。他们似乎有使不完的弹药(德国人的工业心脏就在沿莱茵河向上约50公里处),足够他们对在野外发现的单兵打88炮。岛上的所有行动都在夜间;白天部队待在散兵坑、观察哨所、房屋以及谷仓里。与通常一样,西北欧的秋天天气恶劣:寒冷、潮湿、多雨,作为一战电影的背景倒是非常合适。
  岛上部署了整团整团的英国炮兵,火力支援101师。这意味着岛上的战斗是炮兵对决,而步兵的主要作用是准备击退德国地面部队的进攻,并充当炮兵部队的前方观察员。巡逻部队每天夜间出击,进行侦察,保持对敌人的监控。然而大多数情况下,E连以及101师的其他连队只是坐守在那里,像他们的父辈在1918年那样。面对猛烈的炮火,战士们只能望而兴叹,束手无策,他们原本就觉得窝囊,这下又给他们的心头增加了几分沉重。
  但是这当然不是1918年。在岛上,E连战士们首次看到喷气式飞机投入战斗。他们还看到世界上第一种中程弹道导弹V-2火箭拖着蒸汽尾巴,从头顶飞向伦敦。另外,和1914-1917年的西线战士一样,其战斗没有坦克支援,因为在岛上坦克是十分显眼的目标。
  E连的给养更让人想到他们并不是在进行一场真正的1944年的战争,而是在上演一场一战影片。该连的给养是从英国人手里领取的,非常糟糕。戈登下士称,英国的十四合一“只能维持生命,不能鼓舞士气。”罐头牛肉和太腻的约克郡布丁尤其令人讨厌。同样令人生厌的还有牛尾汤,“油腻而且里面漂着骨头。”大多数人喜欢将十四合一里的所有东西扔进一个大锅,从乡村找来能够找到的各种蔬菜,然后加进去,炖成一锅杂烩汤。幸运的是,新鲜水果非常丰富,主要是苹果和梨。奶牛鼓胀的乳房急等着人们去挤,这下终于得以释放,牛奶可是帮了大忙。不过没有咖啡喝,而战士们很快就喝厌了茶。
  最糟糕的是英国香烟。罗德。贝恩下士将它们描绘成“一小撮烟叶加上大量难闻的草”。最好的东西要数每天的朗姆酒。其次是能够找到德国兵的给养。饼干硬得像混凝土,但是罐装肉和林堡干酪味道很好而且营养丰富。
  与1914-1918年西线战场两侧的法国村庄一样,该岛上的平民均被疏散(荷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这下子就给了战士们无数大肆搜刮财物的机会,这些机会他们很快就抓住了。韦伯斯特写道,“老百姓有一种误解,认为只有德国和俄国兵才会撬门入室,翻箱倒柜,偷鸡摸狗,其实我认识的每一个美国兵也都养成了这么个习惯。”钟表,珠宝,大小家具,当然还有白酒――即使英国士兵搜掠一遍后剩下的一切――迅即便不见踪影。
  岛屿上的情况跟一战僵持阶段的前线很是相像。E连在那里度过了将近2个月,每天都有战斗。他们共派遣巡逻队约100个,击败敌人多次进攻,耗用弹药数量令人难以想像,自己也有伤亡。但是最后换防时,E连交给接防部队的阵地却寸土未丢。
  E连于10月2日登上岛屿,乘坐卡车驶过雄伟的奈梅亨大桥(大桥现在依然挺立在那儿),该桥于9月20日20点被第82空降师攻占。卡车载着战士们过了瓦尔河,约15公里后,来到泽滕村。途中他们看到数十门有伪装的英军大炮。
  他们夜晚到达,接替英军第43师。第506团将接管的一段前沿防线曾由一个整师防御,长度超过6英里。2营的防线在右(东)翼,其中E连处于最右端。501伞降步兵团位于最右翼。E连只有130人,但必须承担近3公里的防线任务。
  英军士兵在泽滕村迎接E连,并且护送先头分队来到其新的阵地。“这里的情况怎么样?”韦伯斯特问。
  “这是一片血腥的'死亡阵地',兄弟。”对方回答道。韦伯斯特看到,105毫米口径和88毫米口径的炮弹刚刚留下的无数弹坑,他怀疑自己像是正在进行独家采访。经过3个小时的行进,巡逻队来到目的地,一片房屋偎依在一条巨大的堤坝旁边。堤坝的另一边是下莱茵河,下莱茵河和堤坝之间有一片大约1公里长的平坦潮湿的放牧地。牧地上散落着动物的尸体,烧毁的房屋,空空的机枪子弹带和弹药箱。这是一个无人地带。
  为了守卫自己的前沿防线,温特斯安排2排和3排沿大堤南侧进行巡逻,1排待命。他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布防整个这段防线,因此他在那些他认为敌人最有可能进行渗透的地点安排了前哨。他通过无线电、有线电话以及接触巡逻队与前哨保持联系。他还派3人一组的巡逻队来到河岸,观察敌人动向,关充当炮兵的前方观察员。他的指挥所设在兰德韦克。
  10月5日凌晨3点30分,温特斯派遣阿特。尤曼中士出去巡逻,命其在堤坝南侧一座风车附近的房屋里布岗。和尤曼一道行动的还有二等兵詹姆斯。阿利、乔。勒斯纽斯基、乔。利布高特和罗德。施特罗。建筑物位于一条南北向的大路边,大路向北通往河边的渡口,向南通往尼杰伯村。
  巡逻队来到路边,尤曼叫勒斯纽斯基登上大堤顶部观察一下情况。勒斯纽斯基按照吩咐紧贴地面来到大坝顶部时,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一架德军机枪的轮廓,机枪架设在通往渡口的道路与大堤的交汇处。黑暗中,他只能分辨出在机枪的后面,一个德国兵正准备向大堤南侧根基处尤曼的巡逻队扔手雷。
与此同时,其他巡逻队员也听到了大堤北边德国兵的声音。断后的利布高特喊了声:“尤曼,是你吗?”
就在勒斯纽斯基发出警告的同时,那个德国兵扔出了手雷,其他德国兵也将手中的手雷扔下大堤。勒斯纽斯基被弹片击中颈部。阿利被炸倒在地,他的左肋、脸部、颈部和胳膊负伤32处。施特罗和利布高特受了一些轻伤;施特罗的电台也被炸飞了。
  他们遭遇的是党卫军的一个整连。该党卫军连当晚早些时候乘渡船过了河,企图渗透到大堤南边,进行牵制性攻击,以掩护德第363师准备在拂晓向位于奥菲犹斯登的506团左翼发起的主攻。巡逻队并不知道另一个党卫军连已经越过大堤,渗透到美军防线的后面。尽管101师还蒙在鼓里,但是向506团的1营和2营发起的进攻决非是一次局部性的反攻;德军的目标是要扫除整个岛上的盟军。
  遭遇了与第一个党卫军连的小规模战斗,E连巡逻队开始撤退。这里离温特斯的指挥所整整有一公里的路。“快,阿利,”施特罗不停地说道,“我们必须赶快撤离这里。”
  “来了,来了。”一瘸一拐的阿利回答道。
  凌晨4点20分,施特罗回到指挥所,报告了德军的渗透情况。
  (1990年我集体采访了施特罗和温特斯,对话如下:
  作者安布罗斯:罗德回来告诉你,“我们这里有德国兵渗透进来了。”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呢?
  温特斯:我来告诉你,他进来的时候刚打完仗。他气喘吁吁,只要看他一眼,你就知道这里站着的是  一个刚从死神手里逃脱的家伙,毫无疑问。
  施特罗:我好像没有那么狼狈吧。
  温特斯:这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有人在后面拿枪打你嘛。
  施特罗:他是在说我吓了一裤子尿。我才不会呢。)
  温特斯立即组织一个巡逻队,由待命的1排派一个半班组成,另外还有营直的利奥。博伊尔中士,他带着无线电报话机。
  塔尔伯特中士跑回谷仓,他的战士正在那里睡觉。“起床!全体起床!”他吼道,“德国佬已经打过来了!你们这些混蛋,给我从床上滚起来!”韦伯斯特与其他人醒过来,抓起步枪,冲了出去。
温特斯带领自己的15名巡逻队员沿大堤南侧迅速向前行进。当接近党卫军连的时候,他看到曳光弹正朝着南边飞去。这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意义;他明白那个方向没有任何东西,因此猜想德国兵一定是紧张、混乱。于是他决定让巡逻队停下,自己去侦察一番。
  温特斯把巡逻队交给博伊尔中士负责,自己离开了巡逻队,爬到大堤的顶部。在大堤的另一侧(北侧),他看到有一条1米深的沟,与大堤平行。这条沟正好可以为他们接近公路提供一些掩护。他返回巡逻队,命令2名战士待在原地断后和右翼保护,然后带领其余队员爬过大堤,下到北侧的沟里。队员们顺着沟小心翼翼地向大路方向移动。
  离大路还有200米的时候,温特斯再次让巡逻队停下,独自一人向前移动,侦察情况。靠大公路――大路高出田地1米左右――的时候,他能够听到另一侧传来的声音。他朝右边看去,看见大堤顶部机枪的旁边,几个德国兵的轮廓映在夜空。他们身着冬大衣,戴着显眼的德军钢盔。温特斯位于下面的灌溉沟里,离他们大概有25米。他想,这简直就像电影《西线无战事》中的镜头。
  他匍匐回到巡逻队,介绍了情况后,发出命令。“我们必须匍匐到那里去,半点声响也不能发出,压低身体,动作要迅速,夜幕的掩护时间没有多长了。”
  巡逻队来到离大堤上机枪约40米的位置。温特斯来到每个队员跟前,耳语着向每个步枪手和每个机枪手分配了打击的目标。温特斯低声告诉克里斯坦森架起30毫米口径机关枪集中攻击德军MG42机关枪。在克里斯坦森身后,中士穆克和一等兵亚历克斯。潘卡拉架起了60毫米迫击炮。
  温特斯退了回来,用低沉、坚定和清晰的声音发出了命令,“预备,瞄准,开火!”12杆步枪同时开花,全部7名德军步枪手应声倒下。克里斯坦森的机关枪张开了大口;他使用的是曳光弹,看得出他射得太高了,不过就在他调低枪口的时候,穆克和潘卡拉向德军的机关枪打出了一发迫击炮弹。博伊尔中士“对这一发射向敌人的精确重炮震惊无比”。他后来告诉利普顿说,他认为这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射击。
  巡逻队员开始遭到来自通往渡口大路对面的轻步枪的射击。温特斯将巡逻队员顺着灌溉沟回撤约200米,这个地方与另外一个与之垂直的沟相通,从大堤通向河边。撤出德军的视野后,温特斯使用博伊尔背着的报话机和韦尔什中尉通话。
  “把1排的剩余人员全部派过来,”他命令道,“把直属连轻机枪组配属给E连。”
  巡逻队员等候增援的时候,威廉。杜克曼中士站起身来,喊着叫队员们疏散开(因为回忆这一事件的戈登。卡森说,“队员们会迅速聚集在一起”)。躲在大路下的涵洞中的3个德国兵射出一枚枪榴弹。杜克曼一声叹息,一头栽倒在地。他是惟一被击中的队员;一大块钢片从他的肩胛骨处打进去,穿透心脏后出来,夺去了他的生命。其他队员举枪向涵洞里的德国兵开火,将其歼灭。
  在等待1排的其他队员到来的同时,温特斯走出灌溉沟,来到两条防线之间的牧草地,独自一人思索着。他想到三个事实:敌人躲在坚固的公路护堤后,而自己的队员却在一个浅的沟渠中,没有安全的退路;敌人占据了有利位置,可以利用侧翼包抄将巡逻队员们逼至右边的空旷地带消灭;河岸的南边无遮无拦,德国人能够轻而易举地顺公路而下,直捣位于亥门的2营指挥部。在这种情况下,温特斯认为除了进攻别无选择。此时天已放亮。
  回到巡逻队员身边,他发现增援已经赶到。此时他手头有差不多30个人。他将弗兰克。里斯中尉、托马斯。皮科克中尉和弗洛伊德。塔尔伯特中士召集到一起,命令道:“塔尔伯特,带领3班从右翼进攻。皮科克,带领1班从左翼进攻。我带领2班从中路进攻。里斯,将你们的机枪放在我们的各路纵队之间。我需要很好的火力掩护,直到我们到达公路。之后收起火力,赶上去,与我们会合。”他告诉塔尔伯特和皮科克,要他们的队员上好刺刀。
  部下分头执行自己的命令去了,温特斯将2班队员召集到一起,说明自己的计划。二等兵胡布勒站在他的正对面。当温特斯发出“上刺刀!”的命令时,胡布勒咽了一大口口水。温特斯能够看见胡布勒的喉结在上下移动。他的肾上腺素在涌动。
  “我的肾上腺素也在涌动。”温特斯回忆道。接到他的信号,机枪开始形成基础火力,所有三路纵队开始全速穿越离公路200米宽非常湿软的田地,他们尽量压低身体。
  此时,对通往渡口的公路的另一边到底有多少德国兵,温特斯心里并没有多少把握,因为公路正好挡住了他的视线。德国兵并不知道美国人即将发起进攻;不可原谅的是,德军在第一轮进攻中损失了机枪手和步枪手之后,竟然没有在公路上或是在大堤顶部安排观察哨。
  温特斯一马当先,第一个冲到公路边。他跃上公路。就在他的面前,不过几英尺开外,一个德国哨兵正低着头,躲闪着里斯的机枪的猛烈火力。在他的右边,温特斯用余光能够看到一大群黑压压的人,有100多个,挤作一团,伏在大堤与公路交汇处。他们也都低着头躲避机枪的扫射。他们全部身穿长长的冬大衣,背着背包。人人面向大堤,温特斯在他们的背后。他们就在15米开外。
  温特斯突然转身,退回到公路的西侧,拨出手榴弹的引线,朝单个的哨兵扔过去。与此同时,那个哨兵也向他回扔了一颗手雷。温特斯扔出手榴弹的一刹那,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忘记撕下为防止事故而缠在手榴弹柄上的一段胶带。
  在手雷爆炸之前,温特斯向后跳到了公路上。哨兵蜷缩身子,双手捂着脑袋,等待温特斯的手榴弹爆炸。他只有3码开外。温特斯从腰上取下M-1将他击毙。
  枪声惊动了整个党卫军连。党卫军部队开始起身,转而一起向温特斯逼近。温特斯翻身向右,向黑压压的人群开枪射击。
  温特斯描述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德国兵的动作在我看来简直慢得令人难以置信。他们从地上爬起的动作相当缓慢,他们转身看我的动作也是非常迟缓,他们开始举枪向我射击的动作也是相当相当缓慢。我射完了第一个弹匣(8发子弹),依然站立在公路的中间,装上了第二个弹匣,大大咧咧地向德国兵射完了第二个弹匣。”
  德国人倒下了。有人开始用步枪瞄准温特斯,也有人开始从这里逃走。但是他们的所有行动都非常迟缓,都是他们那些长长的大衣惹的祸。他跳回到道路的西边,他向右边望去,看见塔尔伯特率领自己的手下猫着腰正往前跑着。他们离公路还有10米。温特斯自己的纵队,从中路进攻,正奋力穿过田地。左边的皮科克的一队离公路还有20米,被横穿田地的铁丝网拦住。
  温特斯压上第三个弹匣,开始打冷枪,打一两枪就换个地方。当其他两支纵队抵达公路的时候,德国人便不要命地逃跑。
  “狠狠地打!”温特斯高声喊道。
  一阵猛打,德国兵四散逃跑。E连步枪手们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我干掉一个!”韦伯斯特听到胡布勒喊道。“娘的,我撂倒一个!”韦伯斯特说,“胡布勒可是大显神威,他将德军打得落花流水。”
  一队德国兵被切断退路,躲在高高的草丛里。克里斯坦森发现了他们。“有人会说德语吗?”他喊道。韦伯斯特走出来。“出来!”他吼道,“快!举起手来!快!快!”11名德国兵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出来。他们声音沙哑,面无表情,声称是波兰人。克里斯坦森示意他们到后面去。
  韦伯斯特回到公路,继续加入射击。一个德国兵转身向后开了一枪。“感觉有点类似于棒球棒之类的东西重重地击中我的右腿,”韦伯斯特回忆道,“将我击得转了一个圈,栽倒在地。”他能够想到要说的就是“他们打中我了!”,这句话甚至当时在他看来也只是一句“不够充分而又缺乏想像力的陈词滥调”。(跟所有的作家一样,他是想实事求是地描述当时发生的一切。)
  韦伯斯特的伤算是干净。子弹穿透小腿,没有伤及骨头。一个百万美元的伤口。是我赚来的,他心里想。卫生员尤金。罗来到跟前时,韦伯斯特咧开大嘴,脸上露出笑容。罗包扎好伤口,叫韦伯斯特休息去。韦伯斯特将他的子弹带交给马丁--“马丁依然非常平静、满不在乎,是我见过的最冷静、最无畏的人”--又把手榴弹交给克里斯坦森。他保留着手枪和M-1,一瘸一拐到后面去了。
  温特斯看见大约100码开外有更多的德国士兵,他们从南边蜂拥爬过大堤,这是先前没有发现的党卫军。他们与撤退的党卫军会合,向东边猛冲过去,想避开E连的火力。这样,目标就更大了。里斯中尉此时已带着机枪赶到;二等兵科布架起机枪开始向溃逃的德国兵进行远程射击。
  逃过一劫的德军抵达一个树林,那里有另一条通向河边。温特斯看到他们向左迂回,开始顺着公路向河边进发。
  温特斯用报话机请求炮兵支援。英军炮火开始向溃逃的德军部队发起猛轰。温特斯想直接赶往河边,在河边将德军切断。但是35名队员要想对付150来个逃命的德军,谈何容易。他再次要通2营指挥部的电话请求支援。指挥部答应从F连抽调一个排支援。
  等待增援的同时,温特斯清点了人数,进行重新组合。有1人牺牲(杜克曼),4人受伤。11名德军投降。利布高特胳膊受轻伤,仍然能够行走。温特斯命令他将俘虏押往营部指挥所,然后请尼福斯医生治疗。
  接着他回忆道,利布高特是一名优秀的战士,有“虐待俘虏”的名声。他听到利布高特接到他的命令时回答道:“噢,瞧吧!我会好好照顾他们的。”
  “这里有11名俘虏,”温特斯说道,“我要11名俘虏一个不漏地带回营部。”利布高特开始大发脾气。温特斯将M-1挂在腰间,关掉保险,指着利布高特说道,“利布高特,卸掉所有弹药,清空步枪子弹。”利布高特骂骂咧咧,嘟嘟哝哝,但还是依命行事。
  “听着,”温特斯说,“你可以在你的步枪中上一发子弹。如果你打死一个俘虏,那么剩下的会围攻你。”温特斯注意到一个德国军官来回走动,显然是感到紧张,对利布高特刚才接到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过度兴奋感到担忧。很明显这个军官懂英语;听了温特斯的命令后,才放松下来。
  利布高特将全部11名俘虏送回了营指挥所。温特斯当天后来与尼克松核实此事的时候,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德国兵先前过河的渡口,位于温特斯所在的公路的一端,因此德军现在必须再回到这里。温特斯希望赶在德军前占领渡口。F连的支援排赶到了,补充了更多的弹药,温特斯重新分配了弹药,然后下达了命令。他将60人左右的队伍分成两拨,一拨由自己亲自指挥,建立一个火力点,另一拨向前进100米,停下来在那里建立一个火力点。第一拨沿公路前进,跳过第二拨100米,停下来再建立起火力点。他要用这种交互式前进的方法打到600米外的河边。
  离河边还有大约200米左右时,温特斯的部队抵达几栋厂房。德军炮兵开始轰击。党卫军部队拼命想要夺得渡口,组成了一支75人的队伍,从美军的右后侧发起进攻。温特斯意识到自己过于冒进了。应该撤退以图改日再攻。于是部队又采取交互跃进返回大堤。
  就在最后一批队员翻越大堤的当口,德军集中炮火对准公路与大堤交叉口狂炸起来。他们的炮火精准无比。空降队员们左右散开,但还是躲闪不及,伤亡惨重。
  温特斯一把抓过报话机,请营部派来医生和救护车。尼福斯医生接的电话,他问有多少伤员。
  “有两个棒球队。”温特斯答道。
  尼福斯对体育一窍不通。他让温特斯解释清楚一些。
  “你***扔下电话,这样我可以得到更多的炮兵支援,”温特斯吼道,“不然的话我们会有三个棒球队的伤员。”
  就在这时,博伊尔“听到一阵迫击炮弹飞过来的声音。你可以判断出非常近。”博伊尔的动作不够快捷,因为他已经精疲力竭,这主要是因为在诺曼底战役留下的伤口尚未痊愈。“我一头扑到大堤上,一个弹片正好从身后击中我的左侧,穿进左腿,从大腿一直钻到膝盖,就是这样。非常可怕的穿击,但并无疼痛。”就在他失去知觉之前,温特斯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会得到照顾的。
  瓜奈若和克里斯坦森将其裤腿剪掉,在恐怖的伤口(博伊尔的左大腿的大部分肉都被炸掉)上撒上磺胺药粉,给他注射了吗啡后让担架员将他抬往后方。
  韦伯斯特孤身一人,试图穿越一片空旷地带,抵达救护站。他沿着奶牛走的路爬着,姿势比他训练时的还要低,一路从泥泞和牛粪中爬过。他的裤子被铁丝网扯破。爬到远处,他冒险站起身来,一瘸一拐的想冲过最后100米来到安全地带。一个德国观察哨发现了他,惊叫声引来了一通88炮炮弹。三声爆炸,一左一右,还有一发打在后面,让韦伯斯特感到“魂飞魄散,猛然惊醒”。他赶在88炮还没有完成调试之前,拼命逃离了这个地方。
  一些F连的人将他扶到公路交叉口。两名医生开着吉普车,从大堤回来将他接了上去,将他放在了引擎盖上,并“让我放松。他们说我们要快点,因为在后方担架上的伤员博伊尔中士伤势严重,需要紧急救护。”
  加到一起,E连和F连的两上排在这次炮火轰炸中共有18人受伤,没有人死亡。
  温特斯建起了牢固的工事来掩护公路与大堤的交汇处。尼克松上尉过来了。“情况怎么样?”他问道。自从战斗开始以来,温特斯这是第一次有空坐下来。“让我喝口水。”他说。伸手去够尼克松的手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他累得不行了。
  克里斯坦森也是精疲力竭。直到细算以后他才明白为什么。他知道他总共打完了57个M-1弹匣的子弹,共456发。那天夜里为了不在哨位上打瞌睡,为了在极度紧张之后恢复平静,克里斯坦森共撒了36泡尿。
  E连的一个排35名队员击溃了德军两个连大约300人。美方伤亡(包括F连)为1死22伤。德军50人被击毙,11人被俘虏,约100人受伤。
  之后,温特斯意识到他和自己的队员们“非常非常幸运”。在一份分析报告中,他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德军糟糕的指挥。德军竟让一个班坐在田野里等待增援的到来。德军窝在一起,形成大片密集人群,这在温特斯看来简直不可原谅。德军让两挺机枪给牵制住了,从而让E连的三个纵队成功穿越了200英尺的田野发起刺刀冲锋。当温特斯从公路开枪射击的时候他们反应太过迟缓。当射击开始之后他们未能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火力点。
  相反,E连几乎每一件事都处理得当。温特斯称之为“整个战争中E连所有行动中最精彩的一仗,甚至比D日更要出色,因为这次战斗展示了E连在步兵战术的每一个阶段都胜人一筹:侦察,防御,火力掩护下的进攻,撤退,最重要的是高超的步枪、机枪和迫击炮的射击技艺。”
  值得说的还有很多。例如,E连的战士们身强体健是一个必备条件。他们释放的能量比打完一场15局重量级拳王赛的拳击手还要多,他们释放的能量要比连续打完三场橄榄球比赛的运动员还要多。E连的通讯系统也值得一提,无线电信息、信使和手势信号都得到有效运用。交互式前进与撤退展示了他们在托科阿进行的训练内容,而且严格按照教科书的方式完成。伤病员的疏散与撤离同样完成得从容而高资效。与英军炮兵之间的协同合作也相当出色。
  温特斯的表现同样相当出色。他做出了一个又一个英明决定,有时是出于本能,有时是经过深思熟虑。最英明的决定就是认为进攻是其惟一的选择。他展示的不仅是智慧还有领导才能。“跟我来”是他的准则。他亲自打死的德军以及他所冒的险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多。
  但是尽管506团的E连非常杰出,陆军中也没有别的轻步兵连能够比得上它,但是对战场上的恐怖杀手--现代炮兵,它却无能为力。E连必须越过大堤才能返回营地。它不能呆在空旷地带遭受轰击。但是要穿越大堤,E连会将自己暴露给已经瞄准好的德国炮兵。在经历几分钟的恐怖轰炸之后,E连的伤亡就超过了白天早些时候与德军步枪手们交战时的伤亡。
  “炮兵是可怕的东西。”韦伯斯特说道,“上帝啊,我恨它。”
  101空降师公共关系办公室广泛宣传了这次行动,用典型的战时套话说道:“温特斯的命令不得不是而且确实是打刺刀冲锋战。由于这一勇敢的命令,党卫军的两个连遭到惨重打击,找不到任何机会发动原定在此时发动的进攻,被迫撤退。”
  就德军363师当天拂晓在奥菲犹斯登向506团的左翼发起的主要进攻而言,大堤上发生的小规模行动恐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德军党卫军的两个连毫无阻碍地占领了大堤南侧的话,那么他们将会在辛克上校将注意力集中在奥菲犹斯登的时候,袭击团指挥所。
  辛克很是满意。他签署了将军令,嘉奖E连1排在战斗中的勇敢精神。在描述了刺刀冲锋战之后,他写道:“通过这次对数量上占优势的敌军发起勇敢进攻和灵活运用战术,该排给敌人造成惨重伤亡,并且挫败了敌人从后翼攻击营指挥所的企图。”
  刺刀冲锋战几天之后,辛克上校来看望温特斯。“让你带一个营你觉得怎么样?”他问道,暗示他正在考虑让温特斯接任2营副营长。(奥里弗。霍顿少校在10月5日的奥菲犹斯登战斗中牺牲了。)
  温特斯今年26岁,任上尉和连长才三个月,他深吸了一口气,回答道:“报告长官,我知道在战场上我能率领一个营。作战我并不担心,我担心的是行政管理,我从未有过行政管理的经验。”
  “不用担心,”辛克安慰他道,“这一块我会担持的。”10月9日,他任命温特斯为2营副营长。
  接替温特斯任E连连长的人并不称职。他来自另外一个营。二等兵拉尔夫。斯塔福德这样挖苦道:“他真的搞得一团糟。他不但不知道怎么做,而且也不想学着去做。他卧床睡觉,从不巡查,坐享其成。”不久他就被撤换。
  其他来接替的军官也不合格。克里斯坦森说起其中一个,“犹豫不决是他的中间名。……打仗的时候他的头脑完全没有方向,而且死脑筋。倒是我们排里的这些军士们取而代之,把活儿给干了;他倒是从来不抱怨,因为他知道在压力下他指挥起来力不从心。”
  关于在奴南战斗中的一个排长的情况,韦伯斯特写道:“激战中我从未见到他的人影。他从未上过前线。他未能履行自己的责任;排里的老战士从来没有原谅过他。因为作为士兵,如果在关键时刻失职已经很是糟糕,但是作为一名指挥,应该身先士卒,如果失职则是不可原谅的。”
  马拉其讲述道:“在战斗中,瓜奈若严厉批评了一位逃避危险的军官,告诉他应该率领全排战士……人们后来在一个医护站看见了这位军官,手被子弹击穿,被怀疑是其自己所为。”
  军官是新的,新战士又没有达到原来托科阿营地训练标准,加上不断受到敌人炮火的轰击,以及夜间侦察的危险,所有这些都让E连付出了代价。这些情况使得局势恶化。
  根据保罗。富塞尔的观点,一个战斗员要经历两个理性化认知阶段--一是危险不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二是如果我不加小心,危险就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另外还要经历一个“精确判断阶段:事情将发生在我身上,只有我不在场(前线)才能避免事情的发生。”有些人永远得不出这样的判断;而另外一些人,他们会立刻想到。前线步枪连的成员一旦产生这样的判断,那么他就几乎不可能再待在前线,尽心尽责。他的动机必须是内在的。战友情谊是迄今最强有力的动因--从积极意义来看,就是不希望自己的伙伴倒下;从消极的层面来看,就是在自己最热爱和最尊敬的人面前不能表现成一个懦夫。纪律做不到这一点,因为纪律依赖于惩罚,而军队所能给一个战士的惩罚莫过于派他上前线了。
  原因之一就是格伦。格雷所称的散兵坑里的“专制现在时”。“过去”和更重要的“将来”都不存在。他解释说,“在前线的散兵坑里比在安全的家里有更多思考的时间,有更多的孤独,时间并不是用时钟和日历来测量的,而是用另外的方式。”对于冒着枪林弹雨已经达到极限的士兵来说,哪怕是最恐怖的部队监牢看上去也是诱人的。重要的是要活过下一分钟。
  格雷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战士拼命收藏纪念品的原因。在布雷库特庄园,马拉其冲向一个正遭到机枪扫射的一块田地,去捡一把他认为是被打死的德国兵留下的鲁格尔手枪。在荷兰,10月5日,韦伯斯特拖着瘸腿返回后方的时候,在德军88炮火的射击中,他在一块空地上发现了“一件德国迷彩披风,这是一个理想的纪念品。”他停下来,“将其捡起”。格雷解释了这种现象:“主要来讲,纪念品似乎能给战士的未来以某种保证,它们象征超越了残酷现实的一种承诺,即他或许能够活下来。”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除了生存,几乎不可能想到其他任何事情,这也正好解释了与拼命搜寻纪念品相反的一种现象--对待自己财物的随意态度,对金钱的冷漠态度。“在极端危险的战役中,”格雷写道,“战士比平民更清楚,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可以替代的,而生命不能。”
  不能替代的东西是战友的尊重,但是对一个新入伍的战士来说,新来乍到,谈不上战友情谊,因此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坚守岗位。格雷讲述了一个逃兵的故事,1944年11月,他在法国的一个树林中发现了他。小伙子来自宾州山区,习惯于野营,在林中已待了几个星期,打算一直待到战争结束。“我所认识的、和我一道训练的人要么战死,要么调走了,”逃兵解释道,“我孤独……炮弹似乎总是越来越近,我受不了。”他祈求格雷放他一马。格雷拒绝了,说必须将他上交,但是承诺他不会受到惩罚。这个战士说他心里明白;他痛苦地预言,“他们”肯定会再将他送回前线--格雷将他带去之后,他果真被送到了前线。
  在前线,不仅内务卫生与礼仪礼节的纪律失效,就连命令也可以置之不理,因为在有死亡危险的地方没有监督。“老兵们从痛苦的经历中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己做出决定。”韦伯斯特在受伤后不久给父母的信中写道:“一次,我们的中尉命令我们的班长带领8名弟兄端掉正在对一小队滑翔机开火的几门防空火炮。就凭我们拿着步枪的9个人跟空地两用的88炮和40毫米口径的高炮干仗!中士口中称是,(原文中此处文字被删除)凭着自己的判断,他救了我们的命,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一个新手将会鲁莽行事的。还是这名中尉后来命令两名侦察兵进入德军阵地,但是他们更了解形势,也(原文中此处文字被删除)。”
  老兵们尽力帮助新来的兵,不过,他们也尽量不去问他们姓甚名谁,因为他们认为新兵很快就会牺牲。并不是这些老兵对新兵没有同情心。“我们的新兵,”韦伯斯特给他的父母写道,“他们刚满18岁,征兵入伍,但是太过年轻气盛,把他们送上战场似乎是一种犯罪。我们伞兵部队挑选的是军队中最优秀的人,但是对一个从未离开过家或学校的年轻人来说,来这里本身就是一种悲惨的命运。”
  1944年6月6日以前,E连没有一个参加过战斗,但是到10月的时候,6月5日晚从英格兰起飞的在荷兰仍然活着的所有成员,都经历了两次战斗跳伞和两次战役。很多人受过伤;一些伤员从医院不辞而别来到荷兰。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热爱打仗,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他们不回E连参加战争,他们将会被和陌生人一道送上战场,而在欧洲战场上,步枪手的惟一出路就是阵亡,或是掉胳膊断腿的重伤。如果说他们一定得打仗的话,那他们倒是铁了心要与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
  新兵们很少能够达到这个层次的认同感。另外,军队在加速训练为战场提供人员,新兵的素质已经达不到原来托科阿营地集训出来的水平。在威格海尔,韦伯斯特看到一名叫马科斯的新兵“哼哼唧唧地紧抓他的右手”。
  “救命!救命!来人救命啊!”
  “怎么啦?还有哪儿受伤了吗?”
  “没有,没有。好疼啊!”
  “为什么不站起来跑?”
  “他不想这么做。他惊恐不已,只是想躺下呻吟。……说起惊恐很有意思。有些小伙子脚被炸掉了,还是凭着自己的毅力拖着瘸腿来到医护站,而有些,像马科斯这样的,看到流血就吓傻了,拒绝自助。有人说惊恐主要是生理反应,但在我看来它与人的精神态度关系很大。马科斯没有进攻意识,不坚强,没有经过很好的训练。”
  在经常不断的压力、紧张和极易遭到攻击的情况之下,军官和士兵精神崩溃并不出人意料。出人意料的倒是有这么多的人竟然没有垮掉。
  接替温特斯的连长走后,“麋鹿”弗雷德。海利格中尉接管了E连。海利格毕业于美国候补军官学校,在诺曼底(在此被提升为中尉)和荷兰曾经担任直属连的迫击炮排长。早在美国时他就是E连的成员,从一开始温特斯就非常喜欢他。
  海利格是一名优秀的军官。他夜间巡哨,本人亲自巡逻侦察。他注重让战士们发挥最大的潜能。跟散兵坑里的队员一样,他从来没有放松过,弦总是绷得紧紧的。他的连队兵力太过分散,无法阻止德军侦察人员渗透进来,他的脑子里常常会想到,很可能会再发生像10月5日那样规模的突破的危险。他顽强地承担起责任,承担起压力,恪尽职守。
  “英国人是谋划大师,”下士沃尔特。戈登说,“我不一定需要他们帮助我从侧翼进攻某个目标,但是我肯定会让他们做好计划,因为他们非常擅长计划。”
  他指的是发生在10月22日-23日午夜的“营救”行动。一周以前,被德军俘获的英军第1空降师的奥。多比上校(外号“安海姆的疯子上校”)从德军医院逃脱,游过莱茵河,与辛克上校取得了联系。多比称,有125名英军,大约10名荷兰抵抗战士正遭到德军的搜索,还有5名美国飞行员躲藏在下莱茵河北岸的荷兰地下组织处。他想救回他们,需要帮助。辛克同意合作。因为穿越地点要经过E连的阵地,辛克点名让海利格率领营救侦察队。按照戈登的话说,“我们提供人员,而英军提供想法,我想还有创可贴。按照英国人的标准,可真是公平的交易。”
  多比通过电话联系上另一边的荷兰地下组织(不知何故德国人从未将这些电话线切断)。他定下行动在10月22日-23日夜进行。美军第81防空-反坦克营将使用博福斯式高射炮向莱茵河上空发射曳光弹,照亮营救地点,到时荷兰人会将人员带到该地等候营救。为了麻痹德军,消除其怀疑,行动前一连几个夜晚,81营都在午夜发射曳光弹。
  行动的当晚,海利格和韦尔什中尉、爱德华。沙姆斯中尉,以及由海利格挑选的17名战士从大堤顺着工程梯下到河边,头一天夜晚已经将英军折叠帆布艇藏在此处。跟往常一样,夜色黑暗,蒙蒙细雨更增加了黑暗。颤抖着的队员们将小船缓缓移到河中。午夜时分,博福斯式高射炮向正北方向发射了数枚曳光弹。荷兰地下组织从河北岸用手电筒画出了代表胜利的V字形。E连开始尽可能悄悄地将小船划向对面。
  队员们过河的时候,心里怦怦直跳,但是没有发生事故。他们跃出小艇,向前移动。戈登将机枪放在左侧;然后架起机枪,准备防御进攻。弗朗西斯。梅利特下士将机枪放在右侧。二等兵斯塔福德此时正在帮助队伍与荷兰地下组织取得联系,海利格紧随其后。
  斯塔福德悄悄地向前移动。没有枪声,没有照明。这是敌人的地盘,美国人毫不熟悉,而且一片漆黑。“绝对的寂静几乎让我窒息。”斯塔福德回忆道。
  斯塔福德小心翼翼地又向前移动了一步。一只大鸟从离他脸不到一英尺的地方飞了起来。“我肯定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斯塔福德回忆说,“我轻轻拔开我的M-1的保险,正准备射击,这时海利格中尉平静地说了声'别着急。'”他们继续向前,很快就见到了英国部队。斯塔福德看见的第一个英兵“拥抱了我,并且把他的红色贝雷帽送给了我,我保存至今。”一个英军准将上前一步,握住海利格的手,夸他是他所见到的长相最好的美国军官。
  海利格提议让英军列队上船,叮嘱他们保持安静。但是他们就是憋不住。二等兵莱斯特。哈西记得有一个英军说,“我从没想到见到美国佬我这么高兴。”在河边负责船只的韦尔什中尉听到英国佬们不停地喊着“美国佬,上帝保佑你们,”他被激怒了,告诉他们如果再不闭嘴,大家就统统会丧命。
  英军上船了;海利格用交互战术撤回了自己的队员;不一会儿,大家准备好起程。戈登最后一个回到船边,他坐在押后的小艇上,穿越了河流。“有些兴奋,也有些急迫。”他说,他肯定德国人随时都会将他们所有人击沉。但是他们始终未被发现。到凌晨1点30分的时候,全体人员安全抵达河的南岸,越过无人地带来到大堤后面的美军阵地。
  第二天,辛克上校签署命令,嘉奖此次行动中的英勇行为。他声称“营救部队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沉着是这次营救成功的主要因素。这次行动组织严密,实施完美,敌人根本不知道受困人员被撤离。
  “这支掩护部队的所有成员勇于进攻,勇敢无畏,服从命令,忠于职守,特此予以表彰。他们的名单如下。”
  其中包括戈登的名字。我对他说,对于这次危险的行动他主动请缨并且如此出色地完成,他应该感到骄傲,他回答说他成功的惟一原因是海利格选择了他。“这不是一次志愿行动。我的意思不是说我不会主动请战,我只是想说我并没有主动请战。”
  10月28日,101师的责任区扩大。506团调防到河岸东面,正对安海姆。E连的防线位于德里尔村附近,这样使得E连处于盟军向德国发动进攻的最东端。E连是来接替一支英军部队的。
  E连进入新的阵地之后,军士长利普顿和副营长温特斯与英军指挥官交谈起来。英军指挥官说他们能够看见德军四处调兵,并且沿铁路向东在挖战壕。(E连现在位于德里尔村,处于506团的右翼;在这个位置其防线正好形成一个锐角,有一个排面向南,另一个排面向东,还有一个排待命。)
  “那么,既然你发现了他们,为什么不开火?”温特斯问道。
  “因为我们开火,他们会还击。”
  温特斯和利普顿将信将疑地彼此看了看。E连可总是尽力压着德军的头打,一旦抵达前线便采取积极防守战术。
  在德里尔村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保持积极的侦察巡逻,炮兵也继续猛力轰击。德军依然凭借占据河北高地的优势,因此白天行动是不可能的。前线的两个排待在散兵坑里。雨几乎下个不停。没有人身上真正干过。胡须没法刮,没有澡洗,没有休息。真是痛苦的生存。
  在后方,在指挥所以及更后的地方,条件有所改善。炮兵轰击仍是问题,但能够吃到热饭,还有其他一些补偿。队员们通过收音机收听一个德国宣传播音员“安海姆的安妮”的节目。在播放美国歌曲的间歇,她邀请队员们过河投降,享受舒适生活,直到战争结束。补给人员可以将《美国佬》和《星条旗》等杂志带给队员。101师的新闻日报《袋鼠纪事报》恢复出版。德国人散发一些小册子《为什么为犹太人打仗?》,506团的战俘审讯队也用喇叭向德国军队发出投降邀请。
  双方宣传的惟一效果,就是引来一阵大笑。
  温特斯干厌了。当副营长“不带劲儿,很不带劲儿。在军队我的最大的乐趣,我所做的最满意的事是当连长。当下级军官很辛苦,要从两方面考虑,考虑自己的战士,也要考虑索贝尔上尉。但是作为连长,却可以施展自己的那点儿才能。我亲自上前线,在现场亲自做出许多关乎我们连队前途利益的决定,并完成每项任务。”
  但是作为副营长,“我是个管理者,不用做出任何指挥决定或者类似的东西,只是向连长、向营情报参谋提些建议。”
  我说,有些人认为得到这样的机遇是一种解脱。
  “我没有这种感觉。”温特斯回答道。
  哈里。韦尔什中尉带领的2排的防线面朝东。他的指挥所设在一个谷仓,离铁路大约50米左右,德军在铁路上设有岗哨。他的排兵力下降到了两打。即使他派一半的人担任警戒,那也意味着12个人要负责1,500米的防线任务。间隔200多米设一个岗哨,德军侦察员就很容易在天黑以后渗透进来。他们经常这么做,目的并不是要发动进攻,而是要弄清美国人并没有增加兵力,因为他们也和盟军一样,已经接受了眼下这种静态的局面,他们自己的防线也很脆弱。
  有了10月5日的经历,温特斯对前线漏洞百出的情形非常担忧。一名参加10月22日-23日营救任务的战士将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渗透进德军防线描绘为“神奇壮举”,他听到后没好气地说:“德军不也是这么'神奇'地对我们的嘛。他们渗透进来两个连,我们却一枪未发,直到人家登上大堤。既然如此,那这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温特斯对自己的新工作也感到苦闷。他渴望行动,对德军的渗透激愤不已。10月31日下午,他打电话给海利格,建议当天夜晚他们两人亲自查哨。海利格同意了。晚上21点,温特斯抵达E连指挥所。海利格电话通知韦尔什说他和温特斯正前往见他。
  “我和'麋鹿'顺着通往韦尔什的指挥所的道路走过去,”温特斯讲述道,“我们并肩走着,因为道路只有大约6英尺宽,稍微高出地面。道路的两边是落差大约在3英尺左右的灌溉沟。”
  黑暗中传来一声命令:“站住!”
  海利格是个冷静、随和的人,是个不轻易紧张兴奋的指挥官。因此当温特斯感觉他深吸了一口气的时候,温特斯紧张了。他猜想海利格是忘了口令。
  海利格开口想说“麋鹿”,但是刚说了一半,就听到“砰!砰!砰!”--从10码开外的地方射来三发M-1子弹。
  海利格哼一声倒在路上。温特斯纵身跳入公路左侧的沟里。他担心撞上了德军侦察队,因为射击速度之快可能会是德军的冲锋枪。这时,他听到有人跑开。
  温特斯爬回路上,抱起海利格,将他拖到路边。他的右肩中弹,伤口相当干净,他的左小腿也中一弹,伤势严重--他的小腿看上去好像已经炸掉。温特斯开始为他包扎左腿。
  几分钟之后,温特斯听到有脚步声向这边跑来。他正要抓枪,听到韦尔什高声喊道:“是麋鹿吗?是迪克吗?”
  韦尔什和两名队员帮忙将海利格伤口包扎好。他们给他注射了吗啡,将他抬回了营指挥所。此时,他已经失血很多,注射了很多针的吗啡,脸色腊白,因此温特斯怀疑他能否挺得过来。
  他挺住了。一周以后,他回到英国的一家医院。在那里他被提升为上尉,并且因为在营救行动中的出色表现被授予英军十字奖章。但是对海利格来说,战争到此结束了。
  击中海利格的士兵当时很紧张,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这次事故毁了他。他是老兵,不是新手。温特斯决定不惩罚他。不久之后,他被调出E连。
  11月7日,海利格从医院的病床上写信给温特斯。“亲爱的迪克:我现在躺在这里,清闲无忧。我要感谢你那天晚上在我中弹后对我的照顾。被打中的确是太蠢了。
  “我来到这儿的时候光着身子,像一只松鸡。什么东西都没有穿。我知道你保存着我的银翼徽章和手枪,但是我急切盼望的是我铺盖上的衣服,还有野战包里的胶卷……
  “天哪!迪克,他们在我的伤口上涂的敷料,闻起来就像床上的猫粪。真是无法摆脱这种臭味。
  “不过时间不会长的,不过我的右臂还是很虚弱。代向大家问好。”
  接替海利格担任E连连长的是小诺曼。S。戴克中尉。他来自师部。高挑的个儿,长得很帅,受过良好的教育,讲话一副军人腔调。给人的印象很好。
  在营部当副营长,温特斯每天都能接触到尼克松,尼克松现在担任营的作训参谋。他俩之间的差异不可谓不大。温特斯成长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尼克松的父亲却极为富有。温特斯10多岁的时候还没离开过宾州,而尼克松已经在欧洲的许多不同地方住过。温特斯毕业于一个小的学院,而尼克松毕业于耶鲁。温特斯从不饮酒,而尼克松嗜酒如命。但两人却是最要好的朋友,因为他们的共同点是对本职工作的奉献精神以及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非凡能力。为本书接受采访的每一位E连战士都说,温特斯是他曾见过的最优秀的战斗指挥官,而尼克松是他在战争中所知道的最睿智的参谋军官。
  “尼克松早晨总是赖床。”温特斯说。11月的一天,温特斯想早点开始工作。尼克松和平常一样,根本叫不醒。温特斯走到他的床前,他还在睡袋中,温特斯抓住他的双脚,掀到他的肩膀上。
  “还不起床?”
  “走开,不要碰我。”
  温特斯发现大水壶是半满的。于是扳住尼克松的双脚靠肩,又抓起水壶,开始将里面的东西往尼克松脸上倒下。尼克松睁开眼睛,吓傻了。“不要!不要!”他求饶道。但是已经晚了,水壶里的东西已经倒下来了。此时温特斯才明白,尼克松并未将酒后吐的东西吐到外面,而是吐在了水壶里。
  尼克松吼叫着,大骂着,继而开始大笑起来。这两位军官决定到奈梅亨去调查一下,听说那里的军官可以洗热水澡。
  整个战役仍然拖着。每天阴雨不断,而逐渐寒冷的天气更增添了痛苦。终于,11月下旬,加拿大部队开始接替101师。E连的换防发生在11月24日夜,当时E连撤出了前线。早晨,队员们登上卡车,返回法国休整,接受新兵补充,再洗一个淋浴,这些士兵已经69天没有洗过淋浴了。
  E连于9月17日出征,共有官兵154人。从荷兰撤出时官兵为98人。中尉布鲁尔、康普顿、海利格、查尔斯。哈德森及45名士兵受伤。阵亡的E连官兵有小威廉。杜克曼、詹姆斯。坎贝尔、弗农。门兹、威廉。米勒、詹姆斯。米勒、罗伯特。范。克林肯。在诺曼底,E连已有65人伤亡,因此到11月底,伤亡人数共为120(其中有些两次战役均负了伤),没有一名被俘。
  卡车沿着“地狱公路”行驶,荷兰人列队在公路两旁欢呼自己的解放者。车队经过奈梅亨,于登,威格海尔,艾恩德霍芬的时候,所到之处都听到荷兰人喊“9月17日”。
  E连的战士们并不觉得自己是征服的英雄。军士长利普顿总结道:“在广播中'安海姆的安妮'说过,'你们可以欣赏我们的音乐,但是却不能在我们的街道上行走。'她说得对。我们并没有真正进入安海姆。”
第10章 休息,恢复,重新装备
大莫米昂
1944年11月26日-12月18日
  11月26日凌晨4点,E连到达莫米昂兵营,位于大莫米昂村外(附近是小莫米昂村),距离号称大教堂城和香槟中心的兰斯大约30公里。莫米昂作为一个戍兵重镇至少有1,998年的历史--裘力斯。恺撒和他的罗马军团在公元前54年曾经在这里安营扎寨。法国军队在这里建立军营长达数百年,而且到20世纪90年代仍有驻军。莫米昂地处平原,向南是马恩河,向北是埃纳河,位于历史上通往巴黎(或者通往莱茵河,这要看入侵者是谁)的通道,这块土地数世纪以来见证了很多战争。最近,这里遭受1914年到1918年战争的摧残,上一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弹坑和堑壕随处可见。美国步兵曾于1918年在附近的蒂埃堡和贝琉伍德作过战。
  从前线转移到担任卫戍任务的过程很快。在兵营的第一天,主要任务是洗淋浴,找个机会洗衣服;第二天E连进行了行军操练;第三天进行的是炮火掩护下的常规撤退队形训练和检查。11月30日,邮件抵达队员们手中,士气为之大振。
  人们也许会想,在前线待了两个多月,这些伞兵们一定想好好睡上一个星期。但是经过两个晚上战士式的奇妙睡眠,小伙子们需要体能的释放,需要用某种荒唐的方式来释放积聚已久的紧张。12月1日,每个人都获得了到兰斯的通行证。宿营在附近的82师的战士们也一样。两个师混在一块儿很容易引发骚乱。尽管兰斯是艾森豪威尔的指挥部所在地,到处是宪兵,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喝酒。有很多人醉酒,有很多人想要打架。
  “那只老鹰在叫个啥?”一名82师的士兵遇到佩戴“啸鹰”臂章的伞兵时,便问他的伙伴。
  接下来便听到“救命!救命!救命!”。一场打斗即将开始。12月4日,所有到兰斯的通行证都被取消,因为正如一位伞兵说的那样,“小伙子们进了城就不乖了。”
  师里想办法来释放小伙子们过剩的精力,举行了5英里行军、阅兵及许多健身操活动,还组织了棒球、篮球和橄榄球比赛。橄榄球设备是向空军借用的,是他们从英国空运进来的。506团和502团之间为即将在圣诞节进行的橄榄球比赛进行了选拔赛;参选的队员每天训练3个小时甚至更长。师里还举办其他一些娱乐活动,建起3个电影院,开放了红十字俱乐部。饭菜非常好。
  来到莫米昂几天以后,吃完晚饭,士兵们在饭厅拿到了薪饷。马拉其中士领过后,正要出门,看到有人正在玩双骰子游戏。一位赌运亨通的人面前已经堆起了一大堆钞票。马拉其想,他不可能继续掷赢,于是就开始与他对赌,几分钟时间就输掉了3个月的薪饷。他离开食堂,想想自己真愚蠢--倒不是因为赌博,而是因为自己连骰子都没碰一下就输了个精光。
  回到营房遇到“指挥官”穆克。有一场掷骰子赌博仍在进行。马拉其问穆克是否想赌,穆克回答不,他一直入不敷出。另外,还掉先前的赌债只剩下60美元了。马拉其缠着他借了60美元,又去赌上了。15分钟后,他就赢了一叠法国法郎、英镑、美元,比利时法郎和荷兰盾。(对这些货币汇率的争论在赌场周围非常激烈;这些家伙,大多数在中学读书时候讨厌数学,而且老不及格,不过现在却还能算清楚。)
  马拉其拿着钱又来到了军士俱乐部,以加入了一场20来号人的赌博中。他甩出60美元(从穆克那儿借的数目),他赢了。他继续下赌注。又赢了。他赢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一掷他押上3,000美元。又赢了。
  带着6,000多美元,差不多接近全连的薪饷总数,他不敢退出赌局。他将大额法郎放进口袋,一直赌到将桌面上所有的美元、英镑、荷兰盾和比利时法郎全部输掉为止。回到营房,他归还了穆克的60美元,外加500美元的小费。他还剩下3,600美元。
  战士们开始修整兵营。之前占领该兵营的是德军的两个步兵师,还有几支轻骑兵中队。德军的每日评比表、宣传海报等东西仍贴在墙上。这些东西被弄了下来,马粪被清理干净,床铺修理好了,厕所和道路也整修一新。“贯穿始终的、像一条金线的是”506团的《科拉希》报纸剪贴簿写道,“对获得通往巴黎的通行证的期待。早晨,中午,晚上,无论你到哪里都能听到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师里的政策是战士可以以连为单位进入巴黎,一次一个连。去过巴黎回来的人讲述的故事盖过了他们父辈在1918年-1919年逛巴黎城的经历。而那些等待的人无休无止地讨论着他们到了那里将干些什么。
  有些个人弄到了通行证。其中有几个人却浪费了。迪克。温特斯拿到了一个通行证;他来到巴黎,坐上地铁,一直坐到底,才发现自己乘坐的是当天最后一趟车。天黑了,城里停电,他只好步行,直到午夜后才回到旅馆,第二天坐火车返回了莫米昂。“那是我在巴黎的非常愉快的夜晚。”来自密西西比州朗兹县的二等兵布拉德福.弗里曼,也弄到了一张到巴黎的通行证。46年后,他回忆了他在这座“灯光之城”度过的一天,“我不喜欢我所看见的东西,因此我返回了营地。”
  看来进巴黎犯不着着急了,因为总的感觉是这些伞兵要在兵营一直待到来年春天好的出征气候来临为止。那时他们有望空降到莱茵河另一边的德国去。这一想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因为泰勒将军飞回美国参加会议,讨论美国空降师的组织和装备方面的变化的提议。12月10日得到了证实,泰勒的副手杰拉尔德。希金斯准将和5名101师高级军官飞赴英国,要进行一系列关于“市场花园”的讲座。101师交由101师炮兵司令安东尼。麦考利准将指挥。
  老兵陆续从医院回来,新兵也在增加。“莽汉”康普顿重新回到E连,他在荷兰受的伤已经康复。上周在荷兰前线补充进来的杰克。福利中尉现在成了2排助理排长,在康普顿的手下,福利回忆道,队员们“是一个混合的群体,有久经沙场的老兵,有些只是在荷兰初试牛刀,当然也有刚补充的新手”。
  从美国来的新兵,十八九岁,天真无邪。尽管老兵只是大上一两岁,但已经足够让新兵感到害怕了。老兵们应该在离开荷兰的时候将尚未使用的弹药上缴,但是没有一个上缴。他们在莫米昂营地横冲直撞,皮带上挂着手雷,背带上别着一匣匣子弹,还有刀子和其他(未经批准的)随身武器。在新兵看来,老兵简直就像法国外籍军团的一帮杀手。而在老兵的眼中,新兵还很“嫩”。连长戴克中尉,韦尔什,沙姆斯,福利,康普顿以及其他军官一心想将新兵融入整个团队,使他们达到E连的团队精神标准和个人技能标准,但是由于老兵并不把野战演练当回事儿,工作做起来很困难。
  到12月第二个周末,E连的士兵数量有所增加,达到编制数的65%左右,但军官的数量却达到112。5%,戴克任连长,韦尔什任副连长,每个排有两名中尉,另有一名备用。换句话说,空降司令们认为在下一次行动中,下级军官的伤亡会最高。现在韦尔什成了E连最老的在任军官,但是他没有经过托科阿基地的训练。参加过E连在诺曼底战斗的只有韦尔什和康普顿;在荷兰待过一段时间的只有韦尔什、康普顿、戴克,沙姆斯和福利。
  倒是那些士官们的存在保证了E连的连续性,将整个E连凝聚在一起。这些在托科阿训练营从当二等兵开始的军士有利普顿、塔尔伯特、马丁、鲁兹、珀康特、穆克、克里斯坦森、兰德尔曼、雷德、戈登、托伊、瓜奈若、卡森、博伊尔、古思、泰勒、马拉其等。许多托科阿时的E连军官升任506团部或者2营营部参谋军官,因此有助于E连保持着这种连续和统一。这些军官有海斯特少校(团作训股长)、马西森上尉(团后勤股长)、温特斯上尉(副营长)和尼克松上尉(营情报参谋)。然而,总的来说,经过半年的战斗,E连补充了许多新的官兵,但其核心仍然是那些军士们--那些在1942年炎热的8月在托科阿训练营地跟随索贝尔上尉跑上跑下科拉希山的人员。
  当初跑上跑下科拉希山的弟兄中有许多现在正躺在英国的医院里,有些人永远不能再跑了。没有伤及骨骼的伤员正在恢复。牛津城外的美军110总医院里,E连1排的3名队员住在同一个病房。韦伯斯特、利布高特和下士托马斯。麦克里里都是在10月5日受的伤,韦伯斯特是腿伤,利布高特是肘部伤,麦克里里伤在颈部。韦伯斯特在练习写作。他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他的伙伴们:“120磅重的利布高特曾经是旧金山的汽车司机,是全连最瘦的队员。在经常囊中空空的情况下,他是E连最滑稽的队员之一。他还有个特点,他的伞兵中为数不多的几个犹太人之一。另外,他和麦克里里已届30岁,是连里的兄长。麦克里里是一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家伙,身材不高,按他的说法,他是在啤酒瓶子里养大的,是在匹兹堡的'汽车酒馆'受的教育。”
  根据韦伯斯特的记述,“110总医院最快乐的病房是截肢病人监护室,那里的大多数小伙子明白对于自己来说战争已经结束,所以大声笑着,开着玩笑,谈论着家乡。”韦伯斯特使用“大多数”而不是“所有的”是有道理的,因为有些受了百万美元伤的弟兄当时是不会掏一个子儿的。利奥。博伊尔住在110医院的另一个病房,他写信给温特斯说:“亲爱的长官,现在我到了这个分上,天晓得我该写些什么!
  “经历这两次战斗,我觉得一个人要记住的并不是伤口带来的巨大惊恐,而是你知道了在将来的一段时间里无缘战斗--对于我这种情况,将是很长的时间。
  “我并不指望我能够在圣诞节之前站起来,但是我真的希望有一天能够恢复如初。我没有伤着骨头,只是肌肉和组织损伤,但是面积大,不容易移植。
  “长官,我希望你照顾好自己(不是仅仅锻炼身体),因为像你这样的人真是难得,胜任你的位置的人肯定没有。”他在信中还提到:韦伯斯特、利布高特、利奥。马兹、保罗。罗杰斯、乔治。鲁兹、比尔.瓜奈若等在不同时间住进110医院的弟兄都来看望过他。
  44年后,博伊尔写道:“脱离'伞兵'的生活--离开我的伙伴,不再跳伞--我从来都是心有不甘。对那种生活,我已经迷上了,可以说上了瘾。在医院长达一年的康复期间,我觉得受了愚弄,我常对此耿耿于怀,怏怏不乐。”
  利布高特请求出院,回到岗位,得到了批准。麦克里里、瓜奈若还有其他人都回到了岗位。前面提到过,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渴望战斗,而是因为他们明白他们必须与别人一道去战斗,而他们希望是和E连一起战斗。“如果我有别的选拔,”韦伯斯特给他父母的信中写道,“我不会再打仗了。如果没有选择,那么我要回到E连,为下一次伞降做好准备。如果我会牺牲,我希望早点到来。”在另一封信中,他写道,“认识到没有出路,认识到我们将飞赴德国,然后驱车直奔太平洋参加中国的战斗,这并不是说有什么值得乐观。跟步兵一样,我们惟一的出路就是受伤,然后被送走。”
  韦伯斯特转到康复病区,12月底,转到了位于英国蒂德沃斯的第12新兵站。这个新兵站和与之齐名的第10新兵站一样,在整个欧洲战区都是臭名照著,指挥官虐待成性,效率低下,管理方法吹毛求疵,肮脏不堪,伙食差,总体情况比军队的监狱好不了多少。显然,军队希望这里差得一塌糊涂,这样那些伤病康复的,或者部分康复的,或者至少不用支撑能够行走的老兵们,就会考虑回到前线改善一下。吉姆。阿利在荷兰受的伤,在英国的医院康复,从第12新兵站不假而别,搭便车到阿弗尔,然后于12月15日抵达莫米昂。以同样方式回到前线的还有瓜奈若等人。
  韦伯斯特没有这么做。很久以前他就养成了在军队生活的习惯,从来不会主动做任何事情。他是个知识分子,既是这种军旅生活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同样也是一个参与者。他几乎是惟一一名从托科阿营出来却连军士也不是的成员。许多军官想让他当班长,但是他拒绝了。他来到这里是要履行职责,他做到了--他从未让一个伙伴在战斗中倒下,无论在法国,在荷兰,还是在德国--但是他从来不自愿做任何事情,他对升迁提拔不屑一顾。
  在莫米昂,大家情绪很高。既然E连在此多少也算是永久性的驻守,那么战士们就有望收到更多的邮件,也希望圣诞包裹能够寄到他们的手中。还可以盼着全连休假去巴黎;运气好的话E连或许能在巴黎过除夕。另外,圣诞节将举行橄榄球比赛,之后是火鸡大餐。橄榄球比赛的赌注下得很大,练球的时间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大。
  从征战于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中的一个步枪连的视角来看,圣诞节这后的前景似乎也相当不错。至少在3月中旬之前E连不会有战斗任务。3月中旬以后他们会空降德国,之后是飞赴太平洋到中国作战或者空降日本。但所有这些都还遥远得很,因此E连准备好好过个圣诞节。
  士官们在莫米昂都有自己的营房。12月16日夜晚,马丁、瓜奈若和其他一些人买来一箱香槟酒,带回营房。他们喝不惯起泡的香槟酒。马丁打开几瓶,其他人拿来水杯;他给他们倒得满满的。
  “噢,见鬼!约翰尼,”克里斯坦森说道,“不就是汽水吗,天哪!”
  他们将世界上最好的香槟酒当成汽水喝了,结果可想而知。一场打斗爆发了,“我得说我也参加了,”马丁承认道,“我们将所有的床铺都掀翻了,钉子露在外面,我的脚扎进了钉子,天哪!那里简直就是一个战场。”
  军士长卡伍德。利普顿走进营房,看了一眼,开始吼道:“你们这些混蛋是要当头儿的。一帮士官竟把这里搞得这样乱七八糟。”他叫他们把这一团糟清理干净后才允许他们睡觉。
  同一天晚上,温特斯和尼克松是惟一留在营部的两个营级军官。其他军官都请假到巴黎去了。二等兵乔。勒斯纽斯基到莫米昂的一家剧院看电影去了。他看的电影由玛琳。黛德丽主演。戈登。卡森早早上床睡觉,他要为早晨的橄榄球训练养精蓄锐。
  温特斯和尼克松在电话中得到命令说所有通行征全部取消。在剧院,灯光亮了起来,一位军官跨上舞台,宣布德军在阿登突破了防线。内务值班军士将卡森、戈登还有其他人叫醒,他打开灯,通报了德军突破的消息。“住口!”这帮爷们儿朝他喊道,“滚出去!”那是第8军的事,是第1集团军的事。他们又睡起来。
  但是早晨,起床号响过集合的时候,戴克中尉告诉他们,“饭后原地待命。”他没有按惯例将他们带出去训练。“原地待命”是命令。戴克叫他们打扫营房来消磨时间。显然,阿登发生的事情肯定要波及到82和101空降师。
  希特勒于12月16日在阿登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击,规模比他1940年在同样的地方向法国军队发起的进攻大得多。他成功地实施了突然袭击。在阿登的美国情报部门估计与美军第8军对峙的德军有4个师的兵力。事实上,到12月15日,纳粹国防军在阿登地区对面的艾费尔高原有25个师。德军突袭成功,其规模比得上1941年6月的巴巴罗萨突袭,或者偷袭珍珠港。
  跟战争中大多数偷袭一样,这次偷袭得手了,因为这次进攻毫无意义。对希特勒来说,派上其所有的装甲部队发动一次毫无真正战略目标的进攻,是非常愚蠢的,这次进攻不可能持久,除非他的坦克能够幸运地完好无损地占领美军的主要油料库。
  跟战争中大多数偷袭一样,这次偷袭得手了,因为防御方的错误在于过分自信。甚至在“市场花园”失败以后,盟军依然相信德国人已经在垂死挣扎了。在艾克的指挥部,人们考虑的是盟军能够怎样对付德国人,而不是德国人可能会怎样对付他们。那种感觉是,如果我们能从大西洋壁垒后面出来将他们抓住的话,那么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态度自上而下直接波及到士兵层。101师的中士乔治。科斯基马基在12月17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又是一个安静的星期天。……电台宣布德军向第1集团军的防线发动一次大的进攻。这应该会折断德军的后背。”
  跟战争中大多数偷袭一样,这次偷袭得手了,因为进攻者的隐蔽和欺骗手段很高明。他们在艾费尔高原集结了两支大军,却逃过了盟军情报部门的眼睛。他们小心翼翼地使用电台,将艾克的情报部门的注意力引向了阿登地区,以防德军发起的任何反攻(盟军中没有一个人想到德军有可能发动反攻)。6个月前,D日的前夕,艾克和他的军官们几乎一字不漏地研究了德军在诺曼底的战斗序列。而12月份,在德军进攻的前夜,艾克和他的军官们对德军的战斗序列只是粗略地不求甚解地看了看。
  让盟军上大当的地方还有德军的战斗意志、德军的物资装备情况、希特勒的大胆以及德国军官们在进攻战术上的技巧(盟军的美国将军们没有任何防御德国进攻的经验)。
  所有这一切所导致的结果是,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部战线最大的战斗,也是美国陆军所打的最大的一仗。人员伤亡大得惊人:在参战的60万美军中,阵亡将近2万,被俘2万,受伤4万。两个步兵师被歼灭;其中106师有7,500人投降,是对德战争中投降人数最多的一次。近8000辆美国谢尔曼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被毁。
  战斗于12月16日寒冷有雾的黎明打响。德军在多处攻陷第8军脆弱的防线。希特勒希望凭借恶劣天气瓦解盟军的最大优势--空中力量(在地面,无论是人员还是装甲,德军都超过美军)。希特勒指望出其不意,他做到了,他还指望美国人反应迟缓。他认为,艾克要花上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够意识到德军所做努力的重要性所在,再花上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够说服他的上司取消阿登南北的一切进攻,还要花两三天的时间才开始调遣重兵投入战斗。他希望到那时,德军的装甲部队将已经在安特卫普城内。
  只是他这最后的算盘打错了。12月17日早晨,艾森豪威尔做出了全面战斗的关键性决定,除了自己的参谋人员,他没有与任何人商量。他命令十字要道巴斯托涅市无论如何要守住。(在阿登崎岖不平的山区,巴斯托涅相对平坦,正因为如此这里成为各条道路的交汇口。)由于在阿登南北都部署了进攻的兵力,艾克并没有战略后备军可用,但是82和101空降师正在休整,因此正好可用。他决定利用这些伞兵来堵住防线的缺口,并占领巴斯托涅。
  最终,艾森豪威尔使用他的秘密武器击碎了希特勒的梦想。德军的许多物资一度仍然靠马去拉,而美国人在法国就已经有成千上万辆卡车和拖车,用来从诺曼底的海滩将人员、物资、汽油运往前线。艾克命令他们放下手头的一切活儿,开始向阿登运送增援部队。
  这种反应的速度只能被称为难以置信。仅仅12月17日一天,11,000辆卡车和拖车向阿登运送了60,000部队以及弹药、汽油、医疗补给和其他一些物资装备。战斗的第一周,艾森豪威尔就调遣了25万人和5万辆车辆进入战斗。这是一种高度的机动性。这一成就在战争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甚至在越南战争,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都没有如此迅速地调集如此多的人员和如此多的装备。
  E连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戏剧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多亏了运输大队及其司机们,他们多数是著名的红球特快运输队的黑人战士。12月17日20点30分,艾克给82师和101师的命令到达各师师部,命其向北朝巴斯托涅进发。命令逐级传达到团、营、直到连--做好战斗准备,早晨卡车到来后,他们就出发。
  “我不走,”戈登。卡森说,“我要准备圣诞节的橄榄球比赛。”
  “不,你不用准备了。”戴克中尉说道。他们开始了疯狂的准备工作。莫米昂没有弹药库,队员们身上只有从荷兰带出来的一些弹药,其他一点弹药也找不到。E连的人员和装备均未补充完全。有些人没有钢盔(他们有橄榄球头盔,但不是钢的)。E连缺两挺机枪及机枪手。战士们还没有领到冬装。他们的靴子没有衬里,也不防水。他们没有冬天穿的长内衣,没有长的毛袜。他们搜寻着能够找到的一切,但是并不多。甚至连K号干粮也短缺。此时,E连要出征迎战德国防军的最后一次最大的进攻,但是却人员不足,服装不够,装备不充分。
  E连的出征也是盲目的。甚至连麦考利夫将军都不知道101师要开往何处,那么当然辛克上校就无法传达给温特斯上尉,而温特斯也就无法传达给戴克中尉。大家知道的一切就是,德国人在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美国军队整个在后退,因此得有一支部队将这个缺口堵住,而这支部队就是空降兵。
  由于天气原因无法空投,不管怎样,能否迅速集中足够的C-47运输机以满足需要,很值得怀疑。相反,运输大队以最快速度行动,千方百计从全法国尤其是阿弗尔和巴黎之间的地区调集了卡车。宪兵们将卡车拦下,军需部队将卡车卸空,卡车司机--许多在路上已经驾驶很长时间,非常需要休息一下--被告知要马不停蹄赶到莫米昂兵营。
  12月17日夜幕降临时,开始踏上征途了。到12月18日9点,第一批卡车和拖车抵达莫米昂。需要运输101师的11,000人的380辆卡车中的最后一批于17点20分到达。到20点,最后一名队员登上卡车。
  就在E连出发之前,马拉其一阵慌乱,他想起腰里还揣着3,600块钱呢。他让康普顿中尉帮忙解决,康普顿帮他联系上师里的财务官,财务官说他必须将钱存起来,但是如果存起来的话,不到战斗结束不得动用。马拉其很是乐意,他递上钱,接过收据。爬上拖车后,他美滋滋地盘算着,战争结束后回到俄勒冈大学上学,用不着去洗盘子挣学费了。
  “我们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二等兵弗里曼回忆道。温特斯上尉却用了另外一个比喻:“在那里你就像一头牲口,被装在运牲口的车里一样。”车队出发了,卡森有滋有味地回想着一直企盼的橄榄球比赛,而此时却身处异境,于是哼起了歌曲《今天大不同》。
  卡车上没有凳子,也没有什么缓解颠簸的余地。每一次转变的时候战士们都是东倒西歪,每一次颠簸都将他们颠起老高。这可真让肾脏吃不消--只有当卡车停下来靠拢的时候才能下车“方便”--还有腿也受不了。一路上,卡车的灯光打得通亮--为了抢速度不惜冒风险--直到比利时边界才熄了灯。
  伞兵们乘坐卡车行驶在路上,第8军定下了使用他们的地方。82师将作为此次突防的北翼,前往圣维思;101师将赶赴巴斯托涅。
  在离巴斯托涅几公里外,运送E连的卡车停下了。战士们跳出卡车--他们称之为“后挡板跳”--他们“方便”起来,伸展腰肢,嘟嘟囔囔,之后排成纵行,准备步行进入巴斯托涅。他们能听到交火的声音。“我们又来到战场了。”二等兵弗里曼说。
  队伍在公路的两侧行进着,向前线进发;道路的中间是战败下来的美军,他们从前线落荒而逃,溃不成军,犹如乱众。许多人扔掉了步枪、大衣、所有的累赘。有些人惊恐万分,颤颤抖抖,筋疲力尽,喊道“跑啊!跑啊!他们会干掉你的!他们会杀死你的!他们什么都有啊,坦克,机枪,空中力量,一切!”
  “他们简直胡说八道,”温特斯吼道,“真可怜。我们为他们感到羞耻。”
  E连和2营的其他连行军进入和巴斯托涅(居民们给他们端出热咖啡,但是没有太多别的东西)时,每个人首先想的都是弹药。“弹药在哪里?没有弹药我们怎么打。”溃败的部队可以提供一些。“有子弹吗?”伞兵们会问一些还没有完全被吓破胆的人。“当然有,兄弟,很高兴交给你。”(戈登讽刺地写道,交出了弹药,这些撤下来的人也卸下了自己继续坚持和战斗的责任。)E连尽管没有足够的弹药,但是仍然朝着战火的声音进发。
  出了巴斯托涅朝东北方向前进时,炮声越来越大。不久,炮火声夹杂着轻武器的声音。“弹药究竟在哪儿?”
  少尉乔治。C。赖斯得知了缺乏弹药的情况。他是第10装甲师B战斗司令部德索伯里分队(该部队在重大压力下经福伊从诺维尔撤回)的后勤官。他跳上自己的吉普车,驶往福伊,在那里将一箱箱手雷和M-1子弹装上吉普车,掉头驶来,遇到了从巴斯托涅出来的部队。伞兵们从旁边经过的时候,他将弹药分发给他们。看到弹药还相差得很远,便又返回福伊的弹药库,找来一辆卡车,将卡车和吉普车装满武器弹药,驶回迎面走来的部队。他让自己的手下一把一把地将弹药抛给了伞兵们。官兵们手脚并用,拼命抢着一匣一匣的M-1子弹。交火的声音以及撤退下来的美军脸上的惊恐表明,他们拿到的每一颗子弹都用得上。赖斯少尉源源不断地运来子弹,直到每个战士拿不动为止。
  E连向福伊进发,枪炮声更加激烈。走在前面的506团1营已经进入诺维尔,在激烈的战斗中正遭受着打击。辛克上校决定将3营推进到福伊,命2营保护团的右翼。E连进入一片林地和空旷地,该地带在巴斯托涅--福伊--诺维尔公路的东面,左侧就是公路。F连在该地带的右侧,D连待命。
  枪炮声越来越近。在后方,即巴斯托涅南面,德军正要切断公路,完成对巴斯托涅地区的合围。E连没有炮火,也没有空中支援,他们缺少食物、迫击炮弹和其他必需的装备,气温开始猛降到冰点以下,他们仍然没有冬装。不过多亏了赖斯少尉,他提供了手雷和M-1子弹。
  101师的资料剪贴簿《科拉希》上这样称赞E连、2营和506团:“到了这里,我们并不是特别兴奋的。传言说到处都是德国佬,而且其进攻凶猛。我们没有想到撤退,其实压根儿就没去想。我们只是认真地挖着掩体,挖得很深;等待着,不是等待神话中的超人,而是等待着曾经被你两次打败过而且还将被打败的敌人的到来。你先是向左看看,再向右看看,你的伙伴都在准备。看到比尔在那里,你觉得信心十足。你知道他完全可以信赖。”
第11章 “他们把我们包围了--这帮该死的混蛋”
巴斯托涅战役
1944年12月19日-31日
  12月19日,E连作为巴斯托涅环形防线的一部分进驻福伊以南的前线。它实际上是这个包围圈上的一辆战车。圈内有第101空降师,第10装甲师第2战斗群,以及第463野战炮兵营。为了对抗这支队伍,德军间竟派出了15个师,其中4个是装甲师,并有重炮兵支持。
  仗打得十分激烈,损失惨重。19日和20日,506团第1营在第10装甲师德索伯里分队的支援下,把德第2装甲师拖住在福伊东北部的诺维尔。第1营20日撤到福伊后面时600人中共有13名军官和199名士兵阵亡。第1营和德索伯里分队共同歼灭了至少30辆敌军坦克,伤亡敌军500至1,000人。最为重要的是,在环绕巴斯托涅建造防御工事期间,他们拖住敌军达48小时之久。
  在防御圈混乱不定的情况下,E连和其他连队都急需那段时间。E连的左翼在巴斯托涅-诺维尔公路上,与公路另一侧的第3营相连。位于2营右翼的D连,一直延伸到霍尔特的火车站,但却并未与第501伞降步兵团相接。温特斯担心3营不在指定位置;他派尼克松去团部核查;尼克松回来报告说3营已在指定位置。
  E连在一个树林中,前面是一片牧场,斜坡一直延伸到1公里外的福伊村。那片树林长着一排排直径有8-10英寸的松树。士兵们在树林内侧几米的地方挖了散兵坑,建起主防线,并在树林的边缘建起了哨岗。温特斯在树林南部边缘、紧靠着E连后面的地方建起了营部。主防线的第一夜很平静,甚至无任何战事;战斗远在北面4公里外的诺维尔。
  12月20日凌晨,大雾笼罩了整片树林和牧场。温特斯起身巡视四周。在左边,他看到一个德国士兵穿着冬大衣从树丛中冒出来。那个兵没带枪,也没带背包,走到一块空地中间。温特斯身边的两个人本能地把枪抵到肩窝,但温特斯用手示意他们不要开枪。他们看着德国兵脱下衣服,扒下裤子,蹲下去解手。温特斯看到他完事后,便用他最好的德语喊道:“过来!”那个士兵举起双手,走过来投降。温特斯搜遍了他所有的口袋,只发现几张照片和一点发硬的黑面包片。
  “想想看,”温特斯评论说,“一个德国兵,在清晨出来大便,在树林里转错了向,走到了我们的队伍里,竟然经过了连部和营部才被活捉!可想我们第一夜放的是什么哨!”
  那天迷路的不仅仅只有德国兵。卫生员拉尔夫。斯皮纳和二等兵“宝贝”爱德华。赫夫龙回巴斯托涅去搞药品。在战地救护站斯皮纳弄了些想要的东西(101师的药品已经越来少,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两个E连的人匆匆吃了顿热饭,虽然不想离开炉子,但随着夜幕降临,他们不得不归队。
  赫夫龙提议从树林里抄近路,斯皮纳同意了。赫夫龙带路,突然他掉进一个坑里。紧接着传来一声惊叫,随后赫夫龙下面有声音大叫:“欣克尔,欣克尔,是你吗?”
  赫夫龙迅速跳出散兵坑,向反方向拔腿就跑,大叫:“去***欣克尔,德国佬!”他和斯皮纳掉转方向,最后总算找到了E连的岗哨。
  (斯皮纳回忆这件事以后说:“直到今天,每次看到宝贝,我就问他欣克尔还好吗,或者问他最近看到欣克尔了吗。”)
  在连队中,卫生员是最受欢迎、最受尊敬、最受刺激的人。他们的武器是急救箱,在前线哪儿有人喊受伤哪儿就有他们。福利中尉对卫生员尤金。罗就赞赏有加:“哪儿需要他,哪儿就有他,你经常不知道他是怎么到那儿的。他的勇敢、他对伤员的英勇救护从未得到承认。在一次激烈的交战中他的事迹尤为突出,之后我就推荐他获得银质奖章。可能我用词不妥,也许戴克中尉不同意,或者被上面的什么人搁在了一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有士兵因为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里战斗,在枪林弹雨的旷野和森林里穿梭,应该获得一枚奖章的话,那他一定是我们的卫生员尤金。罗。”
  12月20日,506团1营和德索伯里分队的剩余人员撤离诺维尔,进入后方。E连等待的攻击并未发生。1营沉重地打击了德军,致使他们转而去攻打防御圈的其他地方。E连遭到了大炮和迫击炮火的轰击,但没有受到步兵的攻击。
  12月21日下了一场雪,雪很软,但很干。雪不断地下,积了6英寸……12英寸。气温降到了冰点以下,甚至树林里也刮起了风。官兵们感到生来从未有过的寒冷。他们只穿着伞兵靴、作战服和战壕雨衣。没有羊毛袜,没有长内衣裤。有人跑到巴斯托涅,取了些面粉布袋和床单回来,可以稍稍御寒、遮挡一下。在散兵坑里和哨位上,他们把毯子裹在身上,把粗麻布裹在靴子外面。粗麻布在雪里浸湿后,靴子、袜子也都湿了,寒冷刺骨,不住地打冷战。战士们看上去就像是乔治。华盛顿在福吉谷的部队,而且还要挨子弹,没有藏身之地,更谈不上生火取暖。
  与第1集团军在一起的情报处长拉尔夫。英格索尔上校是这样描绘刺骨的寒冷的:“我穿着毛内衣、毛军装、装甲部队作战服、一件有弹性袖口的装甲部队野战夹克、一件厚重的带衬里的战壕雨衣、两双厚厚的毛纺袜、一双作战靴,外面还套着橡胶套鞋、围着围巾,但行驶在阿登地区,我从未记得暖和过。”
  E连的战士们没有像样的袜子和橡胶套鞋,脚总是又冷又湿,战壕足病很快就成灾了。卡森下士记起有人教他按摩脚可以防止战壕足,于是就脱了靴子,按摩起脚来。一颗德军子弹射来,击中了他所在散兵坑上方的一棵树,碎片撕裂了他的脚,切入了他的大腿。他被撤回巴斯托涅。
  在镇上建起的医院里,“我向四周看了看,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伤员。我叫来一名医生,说:'嘿,你们这里怎么有这么多伤员?我们有部队在撤退吗?'”
  “你没听说吗?”医生回答。
  “我***一点也不知道。”
  “他们把我们包围了--这帮该死的混蛋。”
  麦考利将军关照每个伤员都要有酒聊以慰藉。医生给卡森一瓶薄荷甜酒。“我当时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酒,但直到今天我还爱喝这种薄荷甜酒。”德国空军当晚轰炸了那个镇。卡森趴在手和膝上以减少震荡。他病了。“谢天谢地有个头盔,我那瓶喝剩一半的薄荷甜酒在头盔里还绿着呢。”
  大多数情况下,E连官兵的食物只有K号干粮,还不及当初在莫米昂的时候。连队炊事员想在天黑后给大家端碗热饭,但送到散兵坑士兵手中时早已凉了。饭菜主要是白色菜豆,据雷德中士说这种豆“看着就让人作呕”。炊事员乔。多明格斯找了些起酥油和玉米粉,做成玉米糊,送到时也已冰凉了。士兵们只得用K号干粮中的柠檬粉拌上雪做成甜点。
  在前线,白天艰难,夜晚更加痛苦。白天,虽然炮火时断时续,有时还有机关枪打过来,但狙击兵却一直很活跃。到了晚上,不祥的寂静常被敌军迫击炮恼人的轰声打破,紧跟着是伤员的呼叫声和“大家就位,准备迎战”的命令声。随后又是一片不祥的寂静。
  每隔两个小时,排里的士官就叫醒散兵坑里的两个士兵,带他们到哨位换岗。“去哨位的那段路总令人惶恐不安,”克里斯坦森回忆说,“你看着每个影子都觉得可疑,每个声音都好像不对头。很不情愿地走近哨位,哨兵的影子又看不清楚……是德国人吗?这个疑团总是不散……然后终于认出了美军头盔。你觉得这种情况挺可笑,但毕竟是给换下来了。你转身回到散兵坑。这一过程每两小时就得重复一次。”
  在散兵坑里,弟兄们想睡会儿觉,但地方太狭窄了(通常只有6英尺长,2英尺宽,3至4英尺深,住两个人),根本不可能睡着。不过,两个人躺在一起至少可以相互取暖。赫夫龙和二等兵艾尔。维托第二夜倒是着实地睡了一觉。维托的腿重重地压在了赫夫龙的身上,把他弄醒了。维托开始摸赫夫龙的胸脯,赫夫龙用胳膊肘在他的肚子上捅了一下。维托醒过来,质问怎么回事。赫夫龙气呼呼地告诉他后,他笑了,说梦见了自己的妻子。
  “艾尔,”赫夫龙说,“我帮不了你,因为我穿着作战靴、伞兵裤和战壕雨衣,脱不下来。”
  在其他的散兵坑里,士兵们相互闲聊,以此来缓解紧张气氛。中士雷德和二等兵唐。胡布勒来自俄亥俄河边的同一个镇。“唐和我整夜地聊,内容涉及家乡,我们的家庭,那儿的人,那儿的地方,我们怎就落到了这个鬼地步。”斯皮纳还记得和他散兵坑的朋友闲谈的情景。“我们谈政治,谈世界上的问题,还有我们自己的问题。但愿先能喝上一杯,再吃顿热饭。我们谈回家后打算做些什么,谈想再过一两周去巴黎旅行,看看歌剧。但是,谈得最多的还是回家。”
  托伊中士刚从医院回来,不喜欢夜晚炮声间隙时的寂静。他常用唱歌来打破沉默。他最爱唱《我就要见到你了》。赫夫龙叫他不要唱,德国兵肯定会听到的,托伊还是唱。据赫夫龙说,“乔打仗比唱歌棒多了。”
  坐在前线散兵坑里不好受,站岗更难受,出去战斗巡逻糟糕。但总得有人去。第8集团军就是因为人手不够,巡逻不严,致使12月16日德军发动大规模袭击时措手不及,引起一片恐慌。
  12月21日,皮科克中尉派马丁中士前往1排的各个散兵坑,通知“所有士官回排部集合,马上”。人到齐后,排长皮科克中尉厉声喝斥,止住了种种议论。“稍息。营里需要组织一个排进行战斗巡逻,我们排被推举担任这项任务。”他停了停,没人说话,又接着说,“我们知道德国鬼子就在我们主防线前面的树林里,但我们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他们的主防线和哨所分布在哪里。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搞清楚这些情况,可能的话捉几个俘虏回来。”
  接着是一连串的提问。1班长克里斯坦森中士问道:“袭击的计划是什么?”
  “各班取何位置?”迫击炮班的穆克中士问。
  “我们在树林里失去联系后该怎么办?”2班长兰德尔曼中士问道。
  皮科克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到树木后你们自然就知道了。”他只能这么答。克里斯坦森暗骂:狗娘养的,情况知道得这么少,肯定又是一次乱七八糟的行动。
  “我们13时出发。”皮科克最后说。
  “妈的。”克里斯坦森心里骂道。跟着这么个糊涂蛋,不计划好就潜入德军前线一定又是个巨大的、草率的、战略性的错误。但回到队里,他什么也没说,只命令他们备好武器弹药,准备13点出发。
  12点时,1排在主防线后几米处集合,围在牧师马洛尼的身边。他咏颂了圣餐前的祈祷词,宣布将赦免各位信徒所有的罪孽,向想要圣餐的弟兄发了圣饼,并祝大家“好运”。
  将近13点时,全排在主防线后面的树林里集合。皮科克“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看着克里斯坦森。他没有作特别的指示,也没有交代计划,只是说:“好了,弟兄们,我们出发。”
  一排人沿着铁轨进到全营的最右边。他们经过D连的位置后就开始向德军方向前进,铁轨在右,树林在左。大伙走得很慢,排成纵队,时不时地停下来。走出主防线约200米处时,皮科克叫军士们到前边来,下达命令说:每班成两路纵队,并派出两名侦察兵;各路并进,直至与敌军交上火。
  1排冲进树林。不一会儿,各纵队彼此失去了联系,各班和本班的侦察员也失去了联系。雪软软的,踏上去没有吱吱嘎嘎的声音。万籁俱寂。德国人一挺机关枪来了个短点射,打破了沉静。2班的侦察员二等兵约翰。朱利安颈部被击中,3班的侦察员二等兵詹姆斯。韦灵也中了弹。
  E连的机关枪手架好机枪,准备还击。1班的二等兵“哑嗓子”罗伯特。史密斯朝德军机枪的方向打了个长点射。他停下来时,德国人又打来一梭子。克里斯坦森大声喊马丁,没人应。叫兰德尔曼,没人应。叫皮科克,没人应。只有德军的枪声。
  克里斯坦森想,1排的人所剩无几了。他又喊了一声。“大牛”兰德尔曼从树林里出来答应。“看到马丁和皮科克了吗?”兰德尔曼说没有。又一阵机关枪火穿过树丛射过来。
  “我们必须转移。”兰德尔曼说。他和克里斯一起喊马丁。没人答应。“离开这个鬼地方。”克里斯提议说。“大牛”同意了。他们朝弟兄们的方向喊了声“撤”,然后撤回到铁路线。在那儿,他们碰到了马丁、皮科克和排里的其他人。
  这次巡逻不是很成功。1排找到了德军的主防线,并发现德军警戒分队人不多而且拉得很开,但1排有一人牺牲--朱利安,一人受伤,却未能带回一个俘虏。当夜,他们呆在散兵坑内不住地哆嗦着,吃着冰凉的豆角和自拌的糊糊,盼着天气能晴一点,以便101师能得到来自空中的补给。
  随后几天的情况也差不多。E连派人巡逻,德国人也派人巡逻。偶有炮击。机关枪火零零星星。寒冷刺内。药品短缺。没有热的食物,吃不饱。不断打颤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补充。二等兵们睡眠不足。军官们几乎没有觉睡。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大家四脚几近麻木,反应迟钝。
  子弹穿过树丛时木片、树枝、树杆、金属片纷纷落在散兵坑上方。为保护自己,大伙想用长木头盖住洞口,但没有斧头砍树很困难。为解决问题,有人把两三具德军尸体盖在上面。
  最令人发疯的是美国大炮不能回敬德军炮弹,也无法中止德军的行动。每当E连的哨兵看到德军的卡车和坦克在敌方前线来来回回,运来美国兵最缺的子弹和食品时,均感到万分羡慕。在后面的巴斯托涅,美军也有很多炮,包括105和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被包围的前几天他们很活跃,德国人刚想冲过主防线,美军就全力开火。但到23日,弹药就所剩无几了。温特斯记得听说惟一一门在他左边封锁福伊--巴斯托涅公路的大炮只剩下三发炮弹,还得留着对付德军坦克--说不定它们会来攻打那条路。这也就意味着E连和2营没有大炮支援。而此时连里每门迫击炮只有6发炮弹,每个步枪手只有一布袋子弹,每挺机关枪只有一箱子弹。
  好在那天雪停了,天也放晴了。C-47飞机投下了装备、药品、食品和武器。美国炮兵重新恢复了行动,遏制了德军在白天的活动,壮大了主防线的士气。K号干粮随着弹药一起发了下来。但供30口径的轻机枪和M-1步枪使用的子弹还是供应不足,24,406份K号干粮只够吃一天左右。投下的毯子也不多,不够每人一条。
  军官们留意着精神崩溃的迹象。温特斯意识到二等兵利布高特已处于发疯的边缘了,就把他要回营部当勤务员。这样利布高特就可以休息一下,缓解从主防线上带来的紧张情绪。“离前线只有50码之遥,紧张状况却有天壤之别。”温特斯写道。
  需要去巡逻时,真不想动弹,甚至更想以战壕足、手脚冻僵或严重腹泄为由去救护站呆着。“如果所有有正当理由的人都借此离开主防线去巴斯托涅救护站的话,”温特斯写道,“那么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主防线,最多也只能剩下一溜前方哨所。”
  想通过自残干脆离开战场的念头也很强烈。早上8点才出太阳,下午4点天就黑了。在16个小时的长夜里,呆在外面冰冷的散兵坑中(一到晚上洞真会收缩,地面冻结),很容易就会想到给自己的脚射一枪是多么简单。只有一点点疼--脚冻僵后觉不出疼--然后就能被送回巴斯托涅。在温暖的救护站,有热腾腾的饭吃,有床睡,一切全解脱了。
  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想法,但E连所有的弟兄都抗住了这种诱惑。确有人脱下靴子和袜子冻伤了脚,离开了那里。但对于其他人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决不离开。温特斯写道:“有人受了重伤要撤离时通常非常高兴,我们也为他高兴--他可以离开这里去医院,甚至回家,活着回家。”
  “若有人死了--他看起来很'安详',他的苦难便就此结束了。”
  圣诞夜的早上天刚亮,温特斯就出去视察主防线。他走过戈登下士时,“他的头上裹着块大毛巾,外面套着头盔。沃尔特坐在自己轻机枪后面的散兵坑边。他看起来像冻僵了,木然地盯着前方树林。我停下来,向后望了望他,突然意识到:'天哪,戈登已经长大了!他是个男子汉了!'”
  半小时后,8点30分,戈登给自己煮了杯咖啡。他把咖啡渣放在手榴弹盒里:“我用小煤气灶化了些雪,煮了这杯可人的咖啡。”他刚呷了口,哨兵就进来通知有德军企图渗入E连的防线。他的班长“勇士”泰勒中士叫他“赶快架好机关枪”。
  戈登擦掉枪上和枪边弹药盒上的雪,告诉助手二等兵斯蒂芬。格罗茨基注意观察,提高警惕。德国兵射来一枪。子弹击中戈登左肩,从右肩穿出,掠过脊柱,他颈部以下瘫痪了。
  他滑到散兵坑洞底。“杯子跟着我落下来,热咖啡洒在大腿上。直到今天我还能看见热气向上冒。”
  泰勒和厄尔。麦克朗出去找向戈登开枪的人,找到后就把他射杀了。希夫提。鲍尔斯住在旁边的洞里。正如沙姆斯所愿,他完全康复了。希夫提来自弗吉尼亚州,是个山里人,有印弟安血统。年轻时常常去猎捕松鼠,能发现树林里的任何风吹草动。看见树上有个德国兵,他举起M-1,一枪就把那人毙了。
  戈登最好的朋友保罗。罗杰斯和吉姆。阿利以及3排另一名战士冲向戈登。他们把他拉出洞,拖回树林里。戈登说:“就像把角斗士拖出竞技场一样。”到了个有遮掩的地方,他们把戈登放平后检查。卫生员罗过来扫了一眼就说伤势严重。罗给戈登用了些吗啡并准备用血浆。
  利普顿中士过来看能帮些什么忙。“沃尔特脸色灰白,眼睛紧闭,”利普顿回忆道,“他看上去已奄奄一息。”天气异常寒冷,利普顿觉得血浆流得太慢,拿过罗的瓶,塞进衣服,放在腋下温热。
  “我正低头望着沃尔特的脸,他突然睁开眼睛。'沃尔特,你感觉怎么样?'我问。'利普顿'他说话的声音大得惊人,'你踩着我的脚了。'我向后跳起来,往下一看,正是如此。”无线电呼来一辆吉普车,把戈登撤到救护站。
  德国人继续攻打,并加强了火力。由于E连的步枪、机关枪、迫击炮、手榴弹的合力反击,加上大炮的巧妙配合,德国兵伤亡惨重,最终撤退了。后来,利普顿数了数躺在树林前的德国兵尸体,共38具。韦尔什中尉受了伤,被撤了下去。
  圣诞夜那天下午,官兵们收到了麦考利夫将军的圣诞祝辞。“你们会问:'圣诞快乐',这有什么可快乐的?”祝辞以这个问题开头。“这是因为:我们顶住了从东、南、西、北投向我们的枪弹。我们已经见识了四个德国装甲师、两个德国步兵师和一个德国空降师……德国人包围了我们,他们的收音机大声宣布我们的末日已到。他们的司令是这样傲慢无礼地要我们投降的。”(接下来是四段“德军司令”致“被包围的巴斯托涅镇美军司令”的信,要求“被包围的美军部队光荣投降,以免全军覆灭”,签署日期是12月22日。)
  麦考利无的祝辞接着说:“德军司令收到的回答如下:'1944年12月22日。致德军司令:屁话!美军司令。'
  “我们给祖国和家中的亲人献了一件珍贵的圣诞礼物,有幸参加这次英勇的战斗就是给自己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节。A。C。麦考利夫司令。”
  前线的战士并不像麦考利夫将军那样快乐。他们的圣诞晚餐只是冰凉的白色菜豆,而师部的人却在吃火鸡宴,餐桌上铺着桌布,摆着小圣诞树,刀、叉、盘齐全。
  在外面的主防线上,雷德中士很不忍心在圣诞夜让士兵们去站岗。他儿时的老友唐。胡布勒下士建议:“今晚为何不由我们值班,让他们睡觉。把休息作为一件圣诞礼物送给他们。”雷德表示同意。
  夜幕降临后,他们来到哨位。他们真是冻得可怜。刺骨的寒风让人觉得远在零度以下。雷德回忆说:“这一夜我们谈赶快自己的家庭,我们的家人,他们在怎么过圣诞夜。唐肯定家里所有人都在教堂为我们祈祷。”
  圣诞节那天,德军又发起了攻击,所幸的是E连在巴斯托涅的另一头。第二天,巴顿的第3集团军,以克赖顿。艾布拉姆斯中校率领的第37坦克营为先锋,突破了敌军防线。101师终于被解了围,与美军军需品供应站取得了地面联系。很快,卡车送来了充足的食品、药品和弹药。伤员得以撤退到后方。
  泰勒将军回来了,视察了前线。据温特斯称:“他神采奕奕。临离开前,他的指示是:'小心前方的树林!'妈的,他以为他在华盛顿时我们在干嘛?”
  (温特斯对泰勒有意见。在一次采访时他说:“那时泰勒将军在华盛顿度完圣诞假回来了……”我打断他说:“这么说不公平。”“是吗?”“他是被召回去作证……”温特斯打断我的话,说:“我不想公平。”)
  解围后他们看到了外界的第一批报纸。101师的官兵得知作战期间他们就已经成为了神话。正如该师的史志所载,这个神话“被世界各地的新闻、广播大加渲染,一天一万份的地图指出在现代史上美军最惨重的崩溃浪潮中这个仍然坚持作战的地方。报纸和广播说,一个忧心忡忡的民族正需要鼓舞与希望,而几天来,每天清晨,映入人们眼帘的正是他们在坚持作战这一鼓舞人心的场面。他们的故事也就因此更加神奇了。陆军部早在部队开始行动之前就已向外界宣布该师已经进入巴斯托涅,所以在他们德雨腥风的一个月结束之前,外界已经认为101师是巴斯托涅堡垒的坚强战士。报纸和广播让人们看到:惊恐和失败情绪笼罩下的他们却英勇顽强;在生活条件差、天寒地冻、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们却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乐观;德军的一封劝降信和美军的一封两字回信;真正的战友情谊;……勇气回上战友情谊炼就了一支德军打不败的队伍。”
  当然,第10装甲师的第2分队也在巴斯托涅,但媒体并没有提及。而且82空降师在突出部北端的战斗同样奋不顾身、伤亡惨重,这场战斗无论如何也是和巴斯托涅之战一样意义重大的。但他们没有被包围,因而也没有受到媒体对101师那样的关注。
  然而101师还是有怨言。今天人们所知的突出部之战的故事,是乔治。巴顿和他的第3集团军的一部解救了被困的101师,就像骑兵去救大篷车上的住户!101师的官兵谁也不认为他们需要别人来救!
  被解围之后,101师的官兵们认为能回到莫米昂好好享受一下盟军世界里的赞誉,说不定还能去巴黎过新年。但是在巴斯托涅时的英勇壮举只是防御行动;盟军若想赢得这场战争还要继续进攻;加之德军已经离开了大西洋壁垒的固定阵地前出,变得相当脆弱,艾森豪威尔想抓住这次机会;但是,12月下旬时他面临的问题仍和中旬时一样--兵力不足。残酷的事实是西线的德军远胜于盟军。美军并没有征集足够的步兵师在两个战线作战--其原因在于战前政府决定大量缓召工农业劳力,又避免征召中老年男性。而且,炮弹也很短缺,因为9月份时看来欧洲战事有望在几周内结束,政府决定不再优先生产弹药。而艾森豪威尔若决定发起全面进攻,101师和82师就必须上战场。
  进攻只是个时间问题。艾森豪威尔想在12月31日之前就发起攻击,但由于在突出部北端指挥(部队全是美国兵)的蒙哥马利借故畏缩不前,进攻没能进行。
  对E连而言,那就意味着呆在前线。条件有所改善--大家穿上了套鞋和长内衣,有时还能吃到热饭。但天气仍然很冷,雪还没有过去,德仍天天用大炮和迫击炮轰击E连,他们不得不派出巡逻分队,并把德军巡逻队顶回去。
  12月29日,E连已经在占领了的那个树林里呆了9天。天空晴朗时,观察哨能看到下面的福伊以及开阔地对面、公路沿线北边2公里外的诺维尔。
  希夫提。鲍尔斯从哨所跑来向军士长利普顿报告。“长官,”他说,“在诺维尔方向上多了一棵树,昨天还没有。”鲍尔斯没有双管望远镜,但利普顿有。他举起望远镜,并没有看见任何异常情况,鲍尔斯指给他看后还是没能发现什么。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那不是一棵孤立的树;那一片沿路有好几棵树。利普顿对报告表示怀疑,但鲍尔斯坚持昨天还没有。利普顿用望远镜盯着那个地方看,发现那棵树的附近有动静,还发现旁边的树下也有很大动静。接着他又看到一些炮管,看起来像是88大炮,炮管是上扬着的,88大炮是德军主要的防空武器和地面炮。利普顿意识到德军正在树与树之间部署一个高炮连,鲍尔斯看到的多出来的那棵树只是他们伪装的一部分。
  利普顿打电话叫一名前方大炮观察员来。那人来后也看到了鲍尔斯和利普顿见到的情况。他通过无线电与巴斯托涅的105毫米口径的炮连联系。他描绘了目标后,对方马上同意全力开火,虽然炮弹供应短缺。
  为瞄准目标,那名观察员请炮连对准他在地图上找到的方位打一发,大约在那棵树右边300米。那发炮弹射出后击中目标,然后他以左边300米处为目标,要求炮连的所有大炮都定在同一方位和射程上。在有人向他报告一切就绪后,他命令所有的大炮都准备好,每门大炮射出数发炮弹。
  德军目标四周炸成一片。利普顿通过望远镜看到他们争先恐后爬出那里,抢出炮上的一些零部件,帮助伤员撤到后方。不到一小时那儿就荒芜一片了。
  利普顿总结道:“这一切都归因于希夫提发现了1英里外多了一棵前一天还没有的树。”
  德军派这个88炮连进驻此地是作为对巴斯托涅增加压力的措施之一。德军原计划跨越默兹河。计划失败后,需要巴斯托涅及其公路网以便守住突出部,并为后撤准备。他们猛烈攻击由南通进镇内的这条狭窄的道路,并全方位地对其施加压力。到年底时,德军包括3个党卫军装甲师在内的8个师在巴斯托涅地区作战。巴顿的第3集团军从北方攻打,向巴斯托涅进军;考特尼。霍奇斯将军(此时正受蒙哥马利领导)率领的美国第1集团军,计划“不日”从南部进攻。如果这南北两支部队能够及时赶到,就能切除位于突出部顶端的德军。如果德军能顶住巴顿的攻击,拿下巴斯托涅,就能夺取公路网,成功出逃。
  这就是新年前夜的态势。午夜时,为了庆祝胜利之年的到来,为了证明过去几天巴斯托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巴斯托涅所有的大炮和主防线所有的迫击炮联合演奏小夜曲,向德军猛烈轰击。
  戈登下士随同E连10多名其他伤员一起撤到了后方。连里有7人埋在了树林中的小坟里。另外,12天前,E连已经将121名官兵送上了回莫米昂的卡车。所以,现在E连的战斗力已不足百人。
  戈登由救护车送往法国色当,然后飞往英国,住进威尔士的一家医院。医生了服用了大量的镇静剂,他严重瘫痪,昏迷不醒。他从腰部到头顶都打上了石膏,只有脸部露在外面。石膏箍着虽然能使他保持不动,但是因为打进来的子弹是从他的后背穿出的,石膏也妨碍了这个伤口的治疗。所以医生拿掉了石膏套,而使用了一种叫T形夹具的设备。为安装这个设备,医生在他的头罩上钻了两个洞,然后把钢夹子穿进洞,夹子的上端用螺栓固定,下端用线连着滑轮,提供牵引。这样没有石膏罩子也不会动了。他保持着这种姿势,平躺着,盯着天花板看。6个星期后,他的手脚渐渐地有了点感觉。
  医生M。L。斯达迪姆少校告诉他,如果子弹往一边偏半英寸就打不中他,如果往另一边偏半英寸,那就成了致命伤。戈登认为自己“很幸运,十分幸运。负的是价值百万元的伤。”只有在巴斯托涅前线呆过的人才会用这样的话描绘这样的伤口。
第12章 崩溃边缘
巴斯托涅
1945年1月1日-13日
  被困期间,E连一直处于守势,坚持不懈。在树林里防守,最大的劣势是炮弹打在松树上,把树击成碎片也会伤人。但在其他方面,防守是有明显优势的。到新年那天,有的地方雪有1英尺深,表层结冰后很滑,步兵即使进行短距离的行进也十分困难。要前进就得弯下腰,在雪地里艰难地挪动,还要避免碰掉树枝上的雪,暴露目标。地面上只能看到几米之外。进攻者和左右侧的同伴都很难联系,而且不到眼前就发现不了机关枪和散兵坑。树林里没有路,没有房屋,也没有路标,所以行进的分队只能通过无线电报告自己的大致位置。进攻的小分队只能靠指南针前进,直到撞到别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弹药补给平时总是靠人提到散兵坑里的,而在这种情况下,送弹药的人又很难有明确的方向感。
  在空旷的牧场上进攻也同样艰难。道路只有一条,即诺维尔—福伊—巴斯托涅公路,路面上积着雪,雪下面又结着黑冰。德军的88炮对准路面,地下还埋着地雷。但不走公路就得穿越没有任何掩护的乡村野地。
  E连呆了12天的树林名叫布瓦雅克,是个人工林。林子在E连的右边(东面)延伸出2公里,一直伸过铁路那边。林子的前方(北面)是一片空旷的坡地,一直到福伊村。德军在布瓦雅克林的东北部。他们所在的位置锲入了101师阵地;这是德军离巴斯托涅最近的地方,只有3公里。101师若要发起大规模进攻,必须先把德军赶出布瓦雅克,夺取福伊,然后才能攻取下一个目标——诺维尔周围的高地。
  元旦那天,白天很安静,但傍晚时,101师给506团2营下达任务,要求它攻打并扫除在布瓦雅克林中的德军。夜里,几架德国飞机向E连投下几枚炸弹。托伊中士的手腕被弹片击中。这是他第3次受伤,首次是在诺曼底,然后又在荷兰。卫生员要把他送回救护站包扎伤口。托伊离开前到马拉其中士处告别,马拉其说:“你这小子真运气。”
  为了实施这次进攻,1月2日天一亮,2营转移到右边靠铁轨处;1营作为团的预备队转到2营原来的地方。2营沿福伊—比索里公路散开,注视着东北方茂密的树林,等待着前进的命令(这正是12月22日1排开始巡逻的地方)。501团的一个营在2营的右侧,担任助攻。
  温特斯发令:“出发!”部队开始前进。即使是在最好的条件下,在茂密的树林里行进也都很艰难,何况现在还带着步枪、机关枪、迫击炮、手榴弹、军刀、火药和干粮,更是苦不堪言。在树林里行军,士兵们浑身汗透,一停下来就出现了大问题:几分钟后,湿透的内衣会冰凉刺骨。
  一进入树林,排和排之间,甚至班和班之间,有时甚至是人与人之间都会失去联系。因为雪和树吸收声音,所以听不到武器的碰撞声和身边战友的动静。孤立感加上紧张感总让人起疑心,担心撞上敌军。
  突然,正前方德军的机关枪开始射击,正冲着E连的方向。与此同时,美军的支援炮火从士兵们头顶上飞过。德军炮兵很快回击,但并非是对付美军炮兵;德军炮弹就落在E连弟兄的身边。德军开火快,停火也快。克里斯坦森中士的分析是:“茂密的树林混淆了德军视线,他们和我们一样看不清楚。如果他们得知两营人正以庞大的散兵线朝他们的阵地压过去,德军大炮和机关枪的火力会猛得多。”
  部队继续前进。先头分队抵达德军哨所时,机关枪又开始扫射。美军炮兵又开了炮,一排排炮弹压向德军阵地。德军也猛烈还击。“我受伤了!”的叫声和呼喊卫生员的声音在前线随处都可听见。部队仍在前进。弟兄们用手榴弹和步枪朝林子里开始后撤的德国兵开火。
  前进了八九百米之后(E连的弟兄称此为“1,000码进攻”),美军到达一条穿越树林的森林公路。大部分人停下来,但有些人从另一边探进树林几米,以确保没有德国兵躲藏在那里。克里斯坦森和1排的几名弟兄正站在路上,突然,他们在右边看到了最不可能的事——一个德国兵骑着马向这边跑来。
  美国人看到他时他也看到了美国人。他急速勒马转而后退。胡布勒下士迅速开了3枪,笑着跳起来大叫:“我打中了!我打中了!”克里斯坦森发现自己有个奇怪的想法,倒很希望那个骑兵能逃掉。
  左面远处,路对面的树林里,二等兵拉尔夫?特拉帕扎诺喊起来:“嗨,克里斯,我捉了个德国人。”克里斯坦森朝他走去,走过他身边5米,进入树林,举起关着保险的M—1步枪,摆出准备开枪的样子。他从右边朝那个德军逼上去。“那儿站着一个纳粹党卫军骑兵,看起来身体很壮,穿着迷彩服,左手拎着冲锋枪,两手直直地垂下,但枪口却朝着特拉普。特拉普正俯卧在地上,M—1对准了德国人的胸膛。德国兵的脸上毫无惧色。”
  克里斯坦森把M—1对着德国人的胸膛,用高中时学到的德语命令他放下武器。德国兵盯着克里斯坦森的眼睛,看到克里斯坦森真要开枪,又看了一眼他的M—1步枪,发现克里斯坦森正在扣动扳机。他放下冲锋枪,举起了双手。
  克里斯坦森对特拉帕扎诺说:“下次你再看到这种神气的畜牲,一枪毙了算了。”
  E连到这时为止一直很幸运。E连进攻时,在右边的501团遭到了攻击。第12党卫师(希特勒青年师)的第26精锐装甲掷弹团用坦克、大炮和步兵攻击,造成该团重大伤亡。E连的左侧,党卫军第9师攻击了502团的其他连队。但E连所在的扇面相对平静。
  天越来越黑。前线接到命令挖洞防卫。由于星星点点的机关枪火力和炮弹,士兵们无法行动,只能就近砍下树枝盖在洞口。这既危险又困难,因为这意味着人员会暴露。机关枪和子弹一来,大家就拼命向洞里飞奔,肾上腺素在体内急速奔腾。挖好一个洞,人就累得筋疲力尽,衣服、身体全部汗透。坐下来后,会感到冷,越来越冷,接着就不停地打冷颤。
  “当你觉得身体再也挺不住时,”克里斯坦森说,“却发现你还是挺下来了。”
  胡布勒打中了一个骑兵后非常兴奋。他转来转去,手插在口袋里,谁想说话他就和谁侃侃而谈。他右面的口袋里放着一把战场上捡到的鲁格尔手枪。一声枪响。他不小心扳动了手枪。子弹射穿了他的右大腿,切断了主动脉。胡布勒痛得在地上打滚,喊救命。1排的卫生员二等兵霍兰帮他扎住伤口。两个人把他抬到急救站,但刚到不久,他就死了。
  这一夜奇冷无比,总不见天亮,好容易等来了黎明。一直没有交火。中士马丁来到1排的阵地。虽然大家说他很少提高嗓门,从不厉声严词,但这次他咬着嘴唇粗着嗓门喊道:“1排所有士官,10分钟内排部集合。”
  中士雷德、兰德尔曼、穆克、克里斯坦森和下士罗伯特?马什、托马斯?麦克里里来到排部。马丁让他们坐下。中尉斯特林?霍纳、皮科克与福利也在。霍纳首先说话:“你们的排长皮科克中尉已被批准回美国休假30天,今天启程。”他解释说:师部的新闻发布员出了个不错的主意,认为让参加巴斯托涅英勇保卫战的每个团出一名军官回美国休假,可以鼓励士气,有助于舆论宣传。辛克上校决定抓阄选人。尼克松上尉赢了,皮科克在506团排在第二。尼克松说他已经回过美国了,不想回去,所以皮科克拿到了假期。
  每个人都看着皮科克,皮科克结结巴巴地说:“我被给予这次假期感到很踏实,这都是因为你们在荷兰和这里的出色表现,我惟一能说的就是谢谢。”
 了麦克里里中士跳起来,冲向皮科克,不断拍着他的手说:“哥们,听到你要回家我真高兴,中尉!这是我离开莫米昂后听到的最棒的消息。”
  皮科克完全误解了,脸都红了。他说感到太激动了,来自弟兄们的赞赏是最高的赞赏。士官们笑着相互对视着。他们看到皮科克要回家就像自己要回家一样高兴。士官们觉得是他们把他的担子从荷兰和阿登一路挑过来的。“没有人比皮科克更努力了,”克里斯坦森宣称,“不过,这副担子本不是该他挑的。”
  皮科克宣布由福利中尉临时负责这个排。然后他兴高采烈地对大家说了声:“祝大家好运!”就走了。
  皮科克走时,约翰?马洛尼牧师正用吉普车把乔?托伊从巴斯托涅的救护站接回来。他在路边把托伊放下。托伊开始穿过田地向前线走去。温特斯看到他时,他正往前线走,胳膊吊在胸前的吊带里。
  “你去哪儿?”温特斯问,“你不必回前线的。”
  “我想回来和弟兄们在一起。”托伊边答边继续走。
  1月3日下午,温特斯带领2、3排和从第10装甲师配属来的一支火箭炮分队离开了有利的位置。他把1排留下暂时归D连,因为D连和101师的大多数连队一样,人员已不足编制的一半,守住主防线感到人手不够,需要支援。2排和3排开始往回撤,准备撤回到俯瞰福伊村的那片树林里。
  3点30分,先头分队决定抄近路横穿空地,在天黑前赶回散兵坑。其他分队紧跟其后。德军看到了他们。
  他们刚钻进树林就注意到,德军大炮已轰炸过这里。散兵坑四周到处是弹坑和炸落的树枝。弹坑很大,分明是重炮炸的,可能是170口径的。不等有人下令,所有人都立即动手,加固散兵坑的防护。
  利普顿抓过一把斧子,跑向离洞口50米外的小树。这是离他最近的树。听到德军的大炮打过来,他因为来不及逃回自己的洞里,于是就跳进一个敞开的小洞,那是个别人挖了一点就丢弃了的洞。洞太浅,即使平躺着,利普顿头部鼻子以上的部位仍露出地面。所以他看到第一批炮弹在树林里爆炸。
  声音震耳欲聋,十分恐怖。地面像地震一样摇晃。火箭炮分队的人由于没有散兵坑,两人当即被炸死,数人受伤。
  乔?托伊中士在外面叫士兵们躲好。他回忆说:“人们常说你若能听到炮弹打来,你就没事。我没有听到炮弹。”一颗炮弹就在他上空爆炸。落下的弹片打断了他的右腿,打中了他的肚子、胸部和双臂。(胸部的弹片单独做了两次手术才从背后取出。)
  轰炸突然开始又突然停止。这是E连在本次战役中遭受到的最严重的一次轰炸。树林里到处都有人呼救。利普顿估计会有步兵来袭,就跑回洞里拿枪。他听到隔壁洞中有人呻吟。原来是一棵直径16英寸的大树倒在洞口。利普顿想挪动那棵树,但挪不动。有士兵过来帮忙,从树边挖了个口,二等兵谢普总算从里边爬了出来。
  托伊大声喊救命,想要别人把他拖回自己的洞里。瓜奈若中士第一个赶过来,动手拖他。
  轰炸又继续了。德国人计划得很好。正如他们所料,停火时大家都走出散兵坑,救护伤员。一颗炸弹在瓜奈若头上爆炸。弹片击中他的右腿,把腿炸烂了。几分钟后,炮火停息。
  利普顿走出散兵坑。戴克中尉叫他。“我听到他那低沉的嗓音,”利普顿回忆说,“他离我25码左右,没戴钢盔,没带武器。‘利普顿中士,’他冲我喊,‘你收拾一下这里,我去找人帮忙。’说完他就走了。”
  利普顿把未受伤的战士召了过来。“有些伙计已经快疯了,有些则异常平静。”他派一部分人照顾伤员,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准备回击步兵,因为他肯定会有步兵来袭击。然后利普顿就回去照看瓜奈若和托伊。
  利普顿俯视着瓜奈若。瓜奈若仰视着他说:“利普顿,这次瓜奈若败在他们手下了。”马拉其也来了。据他回忆,瓜奈若和托伊清醒而平静,既没喊也没叫。“乔说:‘给我一枝烟,马拉其。’我就点了枝烟给他。”
  我们的谈话停了下来。我催他讲下去。“我不想谈那件事。”马拉其说。又是一阵沉默。然后他接着说:“乔吸着烟,看着我,问:‘天哪,马拉其,在这里,人想死该怎样做?’”
  抬担架的兄弟先到瓜奈若身边。他被抬走时冲着托伊喊:“我说过会比你先回美国的!”
  “莽汉”康普顿中尉指挥着2排。他和士兵们很亲近,军官们认为是过于亲密了。“康普顿是我的密友,”马拉其说,“他不喜欢军队里的等级差别。对士兵比对军官更亲。”他跟瓜奈若和托伊特别亲近。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