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史记

_54 司马迁(西汉)
注⑤索隐音悦。嫣弟。
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给事狗中。①而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上见,心说之,及入永巷,而召贵延年。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②其女弟亦幸,有子男。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③久之,寖与中人乱,④出入骄恣。及其女弟李夫人卒后,爱弛,则禽诛延年昆弟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主猎犬也。”索隐或犬监也。
注②索隐歌初诗。按:初诗,□所新造乐章。
注③集解徐广曰:“埒,等也。蜀都赋曰‘卓郑埒名’。又云埒者,畴等之名。”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坐弟季与中人乱。”
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韂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太史公曰:甚哉爱憎之时!弥子瑕①之行,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
注①索隐韂灵公之臣,事见说苑也。
【索隐述赞】传称令色,诗刺巧言。冠幤入侍,傅粉承恩。黄头赐蜀,宦者同轩。新声都尉,挟弹王孙。泣鱼窃驾,着自前论。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索隐按:滑,乱也;稽,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
孔子曰:“六蓺于治一也。①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注①正义言六蓺之文虽异,礼节乐和,导民立政,天下平定,其归一揆。至于谈言微中,亦以解其纷乱,故治一也。
淳于髡①者,齐之赘貋②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注①索隐苦魂反。
注②索隐女之夫也,比于子,如人疣赘,是余剩之物也。
注③索隐上许既反。喜,好也。喜隐谓好隐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①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②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③污邪满车,④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注①索隐案:索训尽,言冠缨尽绝也。孔衍春秋后语亦作“冠缨尽绝”也。
注②索隐案:谓为田求福禳。
注③集解徐广曰:“篝,笼也。”索隐案:瓯窭犹杯楼也。窭音如娄,古字少耳。言丰年收掇易,可满篝笼耳。正义窭音楼。篝音沟,笼也。瓯楼谓高地狭小之区,得满篝笼也。
注④集解司马彪曰:“污邪,下地田也。”索隐按:司马彪云“污邪,下地田”。
即下田之中有薪,可满车。正义污音乌。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鞴鞠枦,①待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鷪,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②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③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④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⑤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注①集解徐广曰:“帣,收衣苅也。苅,袂也。鞴,臂捍也,音沟。鞠,曲也。
枦音其纪反,又与‘跽’同,谓小诡也。”索隐帣音卷,纪免反,谓收袖也。
鞴音沟,臂扞也。鞠,曲躬也。枦音其纪反,与“跽”同音,谓小跪。
注②集解徐广曰:“眙,吐甑反,直视貌。”索隐眙音与“瞪”同,谓直视也,丑甑反,又音丑二反。
注③索隐案:上云“五六斗径醉矣”,则此为乐亦甚,饮可八斗而未径醉,故云“窃乐”。二参,言十有二参醉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本云‘留髡坐,起送客’。”
注⑤正义今鸿胪卿也。
其后百余年,楚有优孟。
优孟,①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黙,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旘,楩枫豫章为题凑,②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韂其后,③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为之柰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醦为旘,④铜历为棺,⑤赍以姜枣,⑥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⑦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注①索隐案:优者,倡优也。孟,字也。其优旃亦同,旃其字耳。优孟在楚,旃在秦者也。
注②集解苏林曰:“以木累棺外,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正义楩,频挠反。
注③集解楚庄王时,未有赵﹑韩﹑魏三国。索隐案:此辨说者之词,后人所增饰之矣。
注④索隐按:皇览亦说此事,以“□醦”为“砻突”也。
注⑤索隐按:历即釜鬲也。
注⑥索隐按:古者食肉用姜枣,礼内则云“实枣于其腹中,屑桂与姜,以洒诸其上而食之”是也。
注⑦索隐皇览云:“火送之箸端,葬之肠中。”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①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②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
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③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注①索隐案:谓优孟语孙叔敖之子曰“汝无远有所之,适他境,恐王后求汝不得”者也。
注②集解战国策曰:“苏秦说赵王华屋之下,抵掌而言。”张载曰:“谈说之容则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固始。”正义今光州固始县,本寝丘邑也。吕氏春秋云:
“楚孙叔敖有功于国,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欲封我,我辞不受。我死,必封汝。汝无受利地,荆楚闲有寝丘者,其为地不利,而前有□谷,后有戾丘,其名恶,可长有也。’其子从之。楚功臣封二世而收,唯寝丘不夺也。”
其后二百余年,秦有优旃。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①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
注①正义御览反。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①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
注①正义今岐州雍县及陈仓县也。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居无何,二世杀死,优旃归汉,数年而卒。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Ut褚先生曰: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①窃不逊让,复作故事滑稽②之语六章,编之于左。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以游心骇耳,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注①索隐按:东方朔亦多博观外家之语,则外家非正经,即史传篮说之书也。
注②索隐楚词云:“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崔浩云:“滑音骨。滑稽,流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故杨雄酒赋云‘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藉沽’是也。”又姚察云:“滑稽犹俳谐也。滑读如字,稽音计也。言谐语滑利,其知计疾出,故云滑稽。”
武帝时有所幸倡郭舍人者,发言陈辞虽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说。武帝少时,东武侯母①常养帝,②帝壮时,号之曰“大乳母”。率一月再朝。朝奏入,有诏使幸臣马游卿以帛五十匹赐乳母,又奉饮糒飧养乳母。乳母上书曰:“某所有公田,愿得假倩之。”帝曰:“乳母欲得之乎?”以赐乳母。乳母所言,未尝不听。有诏得令乳母乘车行驰道中。当此之时,公卿大臣皆敬重乳母。乳母家子孙奴从者横暴长安中,当道掣顿人车马,夺人衣服。闻于中,不忍致之法。
有司请徙乳母家室,处之于边。奏可。乳母当入至前,面见辞。乳母先见郭舍人,为下泣。舍人曰:“即入见辞去,疾步数还顾。”乳母如其言,谢去,疾步数还顾。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陛下已壮矣,宁尚须汝乳而活邪?尚何还顾!”于是人主怜焉悲之,乃下诏止无徙乳母,罚谪谮之者。③
注①索隐案:东武,县名;侯,乳母姓。
注②正义高祖功臣表云东武侯郭家,高祖六年封。子他,孝景六年□市,国除。盖他母常养武帝。
注③索隐罚适谮之者。谓武帝罚谪谮乳母之人也。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②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檐揭而去。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
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闲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③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注①索隐案:仲长统云迁为滑稽传,序优旃事,不称东方朔,非也。朔之行事,岂直旃﹑孟之比哉。而桓谭亦以迁为是,又非也。正义汉书云:“平原厌次人也。”舆地志云:“厌次,宜是富平县之乡聚名也。”括地*[志]*云:“富平故城在仓州阳信县东南四十里,汉县也。”
注②正义百官表云韂尉属官有公车司马。汉仪注云:“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秩六百石。”
注③索隐司马彪云:“谓无水而沉也。”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①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着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
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觽,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
悉力慕义,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常侍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菑,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则事异。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
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文王,得行其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上观许由,下察接舆,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常也。
子何疑于余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注①索隐与议论,共难之。案:方朔设词对之,即下文是答对之难也。
建章宫①后合重栎②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髃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诏曰:“可。”已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于是朔乃肯言,曰:“所谓驺牙③者也。
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觽来降汉。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
注①正义在长安县西北二十里故城中。
注②索隐上逐龙反,下音历。重栎,栏楯之下有重栏处也。
注③索隐驺音邹。按:方朔以意自立名而偶中也。以有九牙齐等,故谓之驺牙,犹驺骑然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
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武帝时,大将军韂青者,韂后兄也,①封为长平侯。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斩首捕虏,有功来归,诏赐金千斤。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当道遮韂将军车,拜谒曰:“愿白事。”②将军止车前,东郭先生旁车言曰:“王夫人新得幸于上,家贫。今将军得金千斤,诚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人主闻之必喜。此所谓奇策便计也。”韂将军谢之曰:“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于是韂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王夫人以闻武帝。帝曰:“大将军不知为此。”问之安所受计策,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
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③出宫门,行谢主人。故所以同官待诏者,等比祖道于都门外。荣华道路,立名当世。④此所谓衣褐怀宝者也。⑤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至其贵也,乃争附之。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其此之谓邪?
注①集解徐广曰:“韂青传曰子夫之弟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韂青传云宁乘说青而拜为东海都尉。”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瓜,一音螺,青绶。”
注④集解徐广曰:“东郭先生也。”
注⑤索隐此指东郭先生也,言其身衣褐而怀宝玉。
王夫人病甚,人主至自往问之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对曰:“愿居洛阳。”人主曰:“不可。洛阳有武库﹑敖仓,当关口,天下咽喉。自先帝以来,传不为置王。然关东国莫大于齐,可以为齐王。”王夫人以手击头,呼“幸甚”。
王夫人死,号曰“齐王太后薨”。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①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①索隐案:韩诗外传齐使人献鹄于楚,不言髡。又说苑云魏文侯使舍人无择献鸿于齐,皆略同而事异,殆相涉乱也。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①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功曹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
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遂与俱。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韂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
“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②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于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于呼!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
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
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传曰:“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注①索隐汉书宣帝征渤海太守龚遂,非武帝时,此褚先生记谬耳。
注②正义今青州。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②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③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④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注①正义今相州县也。
注②正义河伯,华阴潼乡人,姓冯氏,名夷。浴于河中而溺死,遂为河伯也。
注③正义缇,他礼反。顾野王云:“黄赤色也。又音啼,厚缯也。”
注④正义亭三老。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
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
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①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柰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注①正义簪笔,谓以毛装簪头,长五寸,插在冠前,谓之为笔,言插笔备礼也。磬折,谓曲体揖之,若石磬之形曲折也。磬,一片黑石;凡十二片,树在虡上击之。其形皆中曲垂两头,言人腰侧似也。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①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
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按:横渠首接漳水,盖西门豹﹑史起所凿之渠也。沟洫志云‘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有令名。至文侯曾孙襄王,与髃臣饮,祝曰:
“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傍,西门不知用,是不智;知而不兴,是不仁。仁智豹未之尽,何足法也!”于是史起为邺令,遂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左思魏都赋云‘西门溉其前,史起濯其后’也。”
传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①
注①集解魏文帝问髃臣:“三不欺,于君德孰优?”太尉钟繇﹑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对曰:“臣以为君任德,则臣感义而不忍欺;君任察,则臣畏觉而不能欺;
君任刑,则臣畏罪而不敢欺。任德感义,与夫导德齐礼有耻且格等趋者也。任察畏罪,与夫导政齐刑免而无耻同归者也。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觽星共之。’考以斯言,论以斯义,臣等以为不忍欺不能欺,优劣之县在于权衡,非徒低卬之差,乃钧铢之觉也。且前志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校其仁者,功则无以殊;核其为仁者,则不得不异。安仁者,性善者也;利仁者,力行者也;强仁者,不得已者也。三仁相比,则安仁优矣。易称‘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若君化使民然也。然则安仁之化与夫强仁之化,优劣亦不得不相县绝也。然则三臣之不欺虽同,所以不欺异矣。则纯以恩义崇不欺,与以威察成不欺,既不可同概而比量,又不得错综而易处。”索隐案:此三不欺自古传记先达共所称述,今褚先生因记西门豹而称之以成说也。循吏传记子产相郑,仁而且明,故人不能欺之也。子贱为政清净,唯弹琴,三年不下堂而化,是人见思,故不忍欺之。豹以威化御俗,故人不敢欺。其德优劣,钟﹑华之评寔为允当也。
【索隐述赞】滑稽鸱夷,如脂如韦。敏捷之变,学不失词。淳于索绝,赵国兴师。楚优拒相,寝丘获祠。伟哉方朔,三章纪之。
史记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集解墨子曰:“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遂而反焉。日者曰:
‘我谓先生不可以北。’”然则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墨子亦云,非但史记也。索隐案:名卜筮曰“日者”以墨,所以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故也。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
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①
注①索隐案:周礼有太卜之官。此云由汉兴者,谓汉自文帝卜大横之后,其卜官更兴盛焉。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①卜于长安东市。
注①索隐按:云楚人而太史公不序其系,盖楚相司马子期﹑子反后,芈姓也。
季主见列仙传。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①相从论议,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究篃人情,相视而叹。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②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闲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谒。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注①正义汉官五日一假洗沐也。
注②索隐卜数犹术数也。音所具反。刘氏云“数,筮也”,亦通。筮必*[用]*易*(用)*大衍之数者也。
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①危坐,②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③
注①索隐猎犹揽也。揽其冠缨而正其衣襟,谓变而自饰也。
注②索隐免坐。谓俯俛为敬。
注③索隐音乌故反。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二君曰:“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①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注①索隐谓卜者自矜夸而庄严,说祸以诳人也。
司马季主曰:“公且安坐。公见夫被发童子乎?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觽为务。故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①而前,孅趋②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比周宾正,③以求尊誉,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初试官时,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愥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弒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注①索隐疵音赀。
注②索隐孅音纤。纤趍犹足恭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客旅谓之宾,人求长官谓之正。”
“盗贼发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摄,奸邪起不能塞,官秏乱不能治,四时不和不能调,岁谷不孰不能适。①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托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②有人者进,有财者礼,是伪也。子独不见鸱枭之与凤皇翔乎?兰芷芎藭□于广野,蒿萧成林,使君子退而不显觽,公等是也。
注①索隐音释。适犹调也。
注②索隐奉音扶用反。
“述而不作,君子义也。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顺于仁义,分策定卦,旋式正澙,①然后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败。昔先王之定国家,必先龟策日月,而后乃敢代;正时日,乃后入家;产子必先占吉凶,后乃有之。②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越王句践放文王八卦③以破敌国,霸天下。由是言之,卜筮有何负哉!
注①集解徐广曰:“式音栻。”索隐按:式即栻也。旋,转也。栻之形上圆象天,下方法地,用之则转天纲加地之辰,故云旋式。澙者,筮之状。正澙,盖谓卜以作卦也。
注②索隐谓若卜之不祥,则式不收也。卜吉而后有,故云“有之”。
注③索隐放音方往反。
“且夫卜筮者,埽除设坐,正其冠带,然后乃言事,此有礼也。言而鬼神或以飨,忠臣以事其上,孝子以养其亲,慈父以畜其子,此有德者也。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
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此夫老子所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今夫卜筮者利大而谢少,老子之云岂异于是乎?
“庄子曰:‘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居上而敬,居下不为害,君子之道也。’今夫卜筮者之为业也,积之无委聚,藏之不用府库,徙之不用辎车,负装之不重,止而用之无尽索之时。持不尽索之物,游于无穷之世,虽庄氏之行未能增于是也,子何故而云不可卜哉?天不足西北,星辰西北移;地不足东南,以海为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公责卜者言必信,不亦惑乎!
“公见夫谈士辩人乎?虑事定计,必是人也,然不能以一言说人主意,故言必称先王,语必道上古;虑事定计,饰先王之成功,语其败害,以恐喜人主之志,以求其欲。多言夸严,①莫大于此矣。然欲强国成功,尽忠于上,非此不立。
今夫卜者,导惑教愚也。夫愚惑之人,岂能以一言而知之哉!言不厌多。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险’。”
“故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而凤皇不与燕雀为髃,而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
故君子处卑隐以辟觽,自匿以辟伦,微见德顺以除髃害,以明天性,助上养下,多其功利,不求尊誉。公之等喁喁者也,何知长者之道乎!”
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①怅然噤②口不能言。于是摄衣而起,再拜而辞。行洋洋也,出门仅能自上车,伏轼低头,卒不能出气。
注①索隐芒音莫郎反。
注②索隐怅音畅。噤音禁。刘氏音其锦反。
居三日,宋忠见贾谊于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叹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①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②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此老子之所谓‘无名者万物之始’也。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我与若,何足预彼哉!彼久而愈安,虽曾氏之义③未有以异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音所。”骃案:离骚经曰“怀椒糈而要之”,王逸云“糈,精米,所以享神”。索隐糈音所。糈者,卜求神之米也。
注②索隐言卜之不中,乃不见夺其糈米。若为人主计不审,则身无所处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曾,一作‘庄’。”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还,抵罪。而贾谊为梁怀王傅,王堕马薨,谊不食,毒恨而死。
此务华绝根者也。①
注①索隐言宋忠﹑贾谊皆务华而丧其身,是绝其根本也。
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及至司马季主,余志而着之。
褚先生曰:臣为郎时,游观长安中,见卜筮之贤大夫,观其起居行步,坐起自动,誓正其衣冠而当乡人也,有君子之风。见性好解妇来卜,对之颜色严振,未尝见齿而笑也。从古以来,贤者避世,有居止舞泽者,有居民闲闭口不言,有隐居卜筮闲以全身者。夫司马季主者,楚贤大夫,游学长安,通易经,术黄帝﹑老子,博闻远见。观其对二大夫贵人之谈言,称引古明王圣人道,固非浅闻小数之能。及卜筮立名声千里者,各往往而在。传曰:“富为上,贵次之;既贵各各学一伎能立其身。”黄直,大夫也;陈君夫,妇人也:以相马立名天下。
齐张仲﹑曲成侯以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留长孺以相彘立名。荥阳褚氏以相牛立名。能以伎能立名者甚多,皆有高世绝人之风,何可胜言。故曰:“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夫家之教子孙,当视其所以好,好含苟生活之道,因而成之。故曰:“制宅命子,足以观士;子有处所,可谓贤人。”
臣为郎时,与太卜待诏为郎者同署,言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辩讼不决,以状闻。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人取于五行者也。
【索隐述赞】日者之名,有自来矣。吉凶占候,着于墨子。齐楚异法,书亡罕纪。后人斯继,季主独美。取免暴秦,此焉终否。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索隐龟策传有录无书,褚先生所补。其□事烦芜陋略,无可取。正义史记至元成闲十篇有录无书,而褚少孙补景﹑武纪,将相年表,礼书﹑乐书﹑律书,三王世家,蒯成侯﹑日者﹑龟策列传。日者﹑龟策言辞最鄙陋,非太史公之本意也。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各信其神,以知来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革’。”
略闻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龟,已则□去之,以为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至周室之卜官,常宝藏蓍龟;又其大小先后,各有所尚,要其归等耳。或以为圣王遭事无不定,决疑无不见,其设稽神求问之道者,以为后世衰微,愚不师智,人各自安,化分为百室,道散而无垠,故推归之至微,要絜于精神也。或以为昆虫之所长,圣人不能与争。其处吉凶,别然否,多中于人。至高祖时,因秦太卜官。
天下始定,兵革未息。及孝惠享国日少,吕后女主,孝文﹑孝景因袭掌故,未遑讲试,虽父子畴官,世世相传,其精微深妙,多所遗失。至今上□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数年之闲,太卜大集。会上欲击匈奴,西攘大宛,①南收百越,卜筮至预见表象,先图其利。及猛将推锋执节,获胜于彼,而蓍龟时日亦有力于此。上尤加意,赏赐至或数千万。如丘子明之属,富溢贵宠,倾于朝廷。至以卜筮射蛊道,巫蛊时或颇中。素有鴺睚不快,因公行诛,恣意所伤,以破族灭门者,不可胜数。百僚荡恐,皆曰龟策能言。后事觉奸穷,亦诛三族。
注①集解徐广曰:“攘,一作‘襄’。襄,除也。”
夫摓策定数,①灼龟观兆,变化无穷,是以择贤而用占焉,可谓圣人重事者乎!周公卜三龟,而武王有瘳。纣为暴虐,而元龟不占。晋文将定襄王之位,卜得黄帝之兆,②卒受彤弓之命。献公贪骊姬之色,卜而兆有口象,其祸竟流五世。楚灵将背周室,卜而龟逆,③终被干溪之败。兆应信诚于内,而时人明察见之于外,可不谓两合者哉!君子谓夫轻卜筮,无神明者,悖;背④人道,信祯祥者,鬼神不得其正。
故书建稽疑,五谋而卜筮居其二,五占从其多,明有而不专之道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摓音逢。一作‘达’。”索隐按:徐广摓音逢。摓谓两手执蓍分而扐之,故云摓策。
注②集解左传曰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注③集解左传曰:“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不吉。投龟纮天而呼曰:‘是区区者而不余畀,余必自取之。’”索隐纮音火候反。
注④索隐上音倍,下音佩。
②又其所生,兽无虎狼,草无毒螫。江傍家人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有益于助衰养老,岂不信哉!
注②集解徐广曰:“刘向云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一本生百茎。”
褚先生曰:臣以通经术,受业博士,治春秋,以高第为郎,幸得宿韂,出入宫殿中十有余年。窃好太史公传。太史公之传曰:“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略窥其要,故作龟策列传。”臣往来长安中,求龟策列传不能得,故之大卜官,问掌故文学长老习事者,写取龟策卜事,编于下方。
上有捣蓍,②下有神龟。”所谓伏灵者,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新雨已,天清静无风,以夜捎兔丝去之,既以枡烛此地③烛之,火灭,即记其处,以新布四丈环置之,明即掘取之,入四尺至七尺,得矣,过七尺不可得。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闻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传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长丈,其丛生满百茎。”方今世取蓍者,不能中古法度,不能得满百茎长丈者,取八十茎已上,蓍长八尺,即难得也。人民好用卦者,取满六十茎已上,长满六尺者,既可用矣。记曰:“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风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州龟”,八曰“玉龟”:凡八名龟。龟图各有文在腹下,文云云者,此某之龟也。略记其大指,不写其图。取此龟不必满尺二寸,民人得长七八寸,可宝矣。今夫珠玉宝器,虽有所深藏,必见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谓乎!故玉处于山而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者,④润泽之所加也。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龙伏之。⑤王者得之,长有天下,四夷宾服。能得百茎蓍,并得其下龟以卜者,百言百当,足以决吉凶。
注①索隐此传即太卜所得古占龟之说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枡,笼也。盖然火而笼罩其上也。音沟。陈涉世家曰‘夜枡火’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无‘不’字。许氏说淮南以为滋润钟于明珠,致令岸枯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许氏说淮南云蚗龙,龙属也。音决。”索隐蚗蠪伏之。按:
蚗当为“蛟”。蠪音龙,注音决,误也。
神龟出于江水中,庐江郡常岁时生龟长尺二寸者二十枚输太卜官,太卜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龟千岁乃满尺二寸。王者发军行将,必钻龟庙堂之上,以决吉凶。今高庙中有龟室,藏内以为神宝。
传曰:“取前足臑骨①穿佩之,取龟置室西北隅悬之,以入深山大林中,不惑。”
臣为郎时,见万毕石朱方,传曰:“有神龟在江南嘉林中。②嘉林者,兽无虎狼,鸟无鸱枭,草无毒螫,野火不及,斧斤不至,是为嘉林。龟在其中,常巢于芳莲之上。左胁书文曰:‘甲子重光,③得我者匹夫为人君,有土正,④诸侯得我为帝王。’求之于白蛇蟠杅⑤林中者,⑥斋戒以待,譺然,⑦状如有人来告之,因以醮酒佗发,⑧求之三宿而得。”由是观之,岂不伟哉!故龟可不敬与?
注①集解徐广曰:“臑音乃毛反。臑,臂。”索隐臑音乃高反。臑,臂也。一音乃导反。
注②索隐按:万毕术中有石朱方,方中说嘉林中,故云传曰。
注③集解徐广曰:“子,一作‘于’。”
注④集解徐广曰:“正,长也。为有土之官长。”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孤反。”
注⑦索隐音嶷。言求龟者斋戒以待,常譺然也。
南方老人用龟支黙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黙,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问者曰:“龟至神若此,然太卜官得生龟,何为辄杀取其甲乎?”近世江上人有得名龟,畜置之,家因大富。与人议,欲遣去。人教杀之勿遣,遣之破人家。龟见梦曰:“送我水中,无杀吾也。”其家终杀之。杀之后,身死,家不利。
人民与君王者异道。人民得名龟,其状类不宜杀也。以往古故事言之,古明王圣主皆杀而用之。
宋元王时得龟,亦杀而用之。谨连其事于左方,令好事者观择其中焉。
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龟使于河,至于泉阳,渔者豫且①举网得而囚之。置之笼中。夜半,龟来见梦于宋元王曰:“我为江使于河,而幕网当吾路。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语。王有德义,故来告诉。”元王惕然而悟。乃召博士韂平②而问之曰:“今寡人梦见一丈夫,延颈而长头,衣玄绣之衣而乘辎车,来见梦于寡人曰:‘我为江使于河,而幕网当吾路。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语。王有德义,故来告诉。’是何物也?”韂平乃援式而起,③仰天而视月之光,观斗所指,定日处乡。规矩为辅,副以权衡。四维已定,八卦相望。视其吉凶,介虫先见。乃对元王曰:“今昔壬子,④宿在牵牛。河水大会,鬼神相谋。汉正南北,⑤江河固期,南风新至,江使先来。白云壅汉,万物尽留。斗柄指日,使者当囚。玄服而乘辎车,其名为龟。
王急使人问而求之。”王曰:“善。”
注①索隐下音子余切。泉阳人,网元龟者。
注②索隐宋元君之臣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式音□。”
注④索隐今昔犹昨夜也。以今日言之,谓昨夜为今昔。
注⑤正义汉,天河。
于是王乃使人驰而往问泉阳令曰:“渔者几何家?名谁为豫且?豫且得龟,见梦于王,王故使我求之。”泉阳令乃使吏案籍视图,水上渔者五十五家,上流之庐,名为豫且。泉阳令曰:“诺。”乃与使者驰而问豫且曰:“今昔汝渔何得?”
豫且曰:“夜半时举网得龟。”①使者曰:“今龟安在?”曰:“在笼中。”使者曰:“王知子得龟,故使我求之。”豫且曰:“诺。”即系龟而出之笼中,献使者。
注①集解庄子曰得白龟圆五尺。
使者载行,出于泉阳之门。正昼无见,风雨晦冥。云盖其上,五采青黄;雷雨并起,风将而行。入于端门,见于东箱。身如流水,润泽有光。望见元王,延颈而前,三步而止,缩颈而却,复其故处。元王见而怪之,问韂平曰:“龟见寡人,延颈而前,以何望也?缩颈而复,是何当也?”韂平对曰:“龟在患中,而终昔囚,王有德义,使人活之。今延颈而前,以当谢也,缩颈而却,欲亟去也。”
元王曰:“善哉!神至如此乎,不可久留;趣驾送龟,勿令失期。”
韂平对曰:“龟者是天下之宝也,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
生于深渊,长于黄土。知天之道,明于上古。游三千岁,不出其域。安平静正,动
春仓夏黄,秋白冬黑。明于阴阳,审于刑德。先知利害,察于祸福,以言而当,以战而胜,王能宝之,诸侯尽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
元王曰:“龟甚神灵,降于上天,陷于深渊。在患难中。以我为贤。德厚而忠信,故来告寡人。寡人若不遣也,是渔者也。渔者利其肉,寡人贪其力,下为不仁,上为无德。君臣无礼,何从有福?寡人不忍,柰何勿遣!”
韂平对曰:“不然。臣闻盛德不报,重寄不归;天与不受,天夺之宝。今龟周流天下,还复其所,上至苍天,下薄泥涂。还篃九州,未尝愧辱,无所稽留。今至泉阳,渔者辱而囚之。王虽遣之,江河必怒,务求报仇。自以为侵,因神与谋。淫雨不霁,水不可治。若为枯旱,风而扬埃,蝗虫暴生,百姓失时。王行仁义,其罚必来。此无佗故,其祟在龟。后虽悔之,岂有及哉!王勿遣也。”
元王慨然而叹曰:“夫逆人之使,绝人之谋,是不暴乎?取人之有,以自为宝,是
今我听子,是无仁义之名而有暴强之道。江河为汤武,我为桀纣。未见其利,恐离其咎。寡人狐疑,安事此宝,趣驾送龟,勿令久留。”
韂平对曰:“不然,王其无患。天地之闲,累石为山。高而不坏,地得为安。故云物或危而顾安,或轻而不可迁;人或忠信而不如诞谩,①或丑恶而宜大官,或美好佳丽而为觽人患。非神圣人,莫能尽言。春秋冬夏,或暑或寒。寒暑不和,贼气相奸。同岁异节,其时使然。故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或为仁义,或为暴强。暴强有乡,仁义有时。万物尽然,不可胜治。大王听臣,臣请悉言之。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谷,以知善恶。人民莫知辨也,与禽兽相若。
鸟有雌雄,布之林泽;有介之虫,置之溪谷。故牧人民,为之城郭,内经闾术,外为阡陌。夫妻男女,赋之田宅,列其室屋。为之图籍,别其名族。立官置吏,劝以爵禄。衣以桑麻,养以五谷。耕之耰之,④鉏之耨之。⑤口得所嗜,目得所美,身受其利。以是观之,非强不至。故曰田者不强,囷仓不盈;⑥商贾不强,不得其赢;妇女不强,布帛不精;官御不强,其势不成;大将不强,卒不使令;侯王不强,没世无名。故云强者,事之始也,分之理也,物之纪也。
所求于强,无不有也。王以为不然,王独不闻玉椟只雉,⑦出于昆山;明月之珠,出于四海;镌石拌蚌,⑧传卖于市;
圣人得之,以为大宝。大宝所在,乃为天子。今王自以为暴,不如拌蚌于海也;
自以为强,不过镌石于昆山也。取者无咎,宝者无患。今龟使来抵网,而遭渔者得之,见梦自言,是国之宝也,王何忧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诞,一作‘訑’,音吐和反。”索隐诞,田烂反;谩音漫,一音并如字。訑音吐禾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病’。”
注⑤集解徐广曰:“耨,除草也。”
注⑥正义说文云:“圆者谓之囷,方者谓之廪。”
注⑦集解徐广曰:“只,一作‘双’。”
元王曰:“不然。寡人闻之,谏者福也,谀者贼也。人主听谀,是愚惑也。虽然,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天地合气,以生百财。阴阳有分,不离四时,十有二月,日至为期。圣人彻焉,身乃无灾。明王用之,人莫敢欺。故云福之至也,人自生之;祸之至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刑与德双。圣人察之,以知吉凶。桀纣之时,与天争功,拥遏鬼神,使不得通。是固已无道矣,谀臣有觽。桀有谀臣,名曰赵梁。教为无道,劝以贪狼。系汤夏台,杀关龙逢。左右恐死,偷谀于傍。国危于累卵,皆曰无伤。称乐万岁,或曰
春秋着之,至今不忘。纣有谀臣,名为左强。夸而目巧,教为象郎。①将至于天,又有玉黙。犀玉之器,象箸而羹。②圣人剖其心,壮士斩其胻。③箕子恐死,被发佯狂。杀周太子历,④囚文王昌。投之石室,将以昔至明。
阴兢活之,⑤与之俱亡。入于周地,得太公望。兴卒聚兵,与纣相攻。文王病死,载尸以行。太子发代将,号为武王。战于牧野,破之华山之阳。纣不胜败而还走,围之象郎。自杀宣室,⑥身死不葬。头悬车轸,四马曳行。寡人念其如此,肠如涫汤。⑦是人皆富有天下而贵至天子,然而大傲。欲无猒时,举事而喜高,贪很而骄。不用忠信,听其谀臣,而为天下笑。今寡人之邦,居诸侯之闲,曾不如秋毫。举事不当,又安亡逃!”
注①集解礼记曰:“目巧之室。”郑玄曰:“但用目巧善意作室,不由法度。”
许慎曰:“象牙郎。”
注②索隐箸音持虑反,则箸是鳀,为与羹连,则或非箸,樽也。记曰“羹之有菜者用梜”。梜者,箸也。
注③集解胻音衡,龏胫也。索隐劭音衡,即龏胫。
注④索隐按:“杀周太子历”文在“囚文王昌”之上,则近是季历。季历不被纣诛,则其言近妄,无容周更别有太子名历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兢,一作‘竟’。”索隐阴,姓;兢,名。
注⑥集解徐广曰:“天子之居,名曰宣室。”
韂平对曰:“不然。河虽神贤,不如昆仑之山;江之源理,不如四海,而人尚夺取其宝,诸侯争之,兵革为起。小国见亡,大国危殆,杀人父兄,虏人妻子,残国灭庙,以争此宝。战攻分争,是暴强也。故云取之以暴强而治以文理,无逆四时,必亲贤士;与阴阳化,鬼神为使;通于天地,与之为友。诸侯宾服,民觽殷喜。邦家安宁,与世更始。汤武行之,乃取天子;春秋着之,以为经纪。
王不自称汤武,而自比桀纣。桀纣为暴强也,固以为常。桀为瓦室,①纣为象郎。征丝灼之,②务以费*(民)**[氓]*。赋敛无度,杀戮无方。杀人六畜,以韦为囊。囊盛其血,与人县而射之,与天帝争强。逆乱四时,先百鬼尝。谏者辄死,谀者在傍。圣人伏匿,百姓莫行。天数枯旱,国多妖祥。螟虫岁生,五谷不成。民不安其处,鬼神不享。飘风日起,正昼晦冥。日月并蚀,灭息无光。列星奔乱,皆绝纪纲。以是观之,安得久长!虽无汤武,时固当亡。故汤伐桀,武王克纣,其时使然。乃为天子,子孙续世;终身无咎,后世称之,至今不已。是皆当时而行,见事而强,乃能成其帝王。今龟,大宝也,为圣人使,传之贤*(士)**[王]*。不用手足,雷电将之;风雨送之,流水行之。侯王有德,乃得当之。今王有德而当此宝,恐不敢受;王若遣之,宋必有咎。后虽悔之,亦无及已。”
注①集解世本曰:“昆吾作陶。”张华博物记亦云“桀作瓦”。盖是昆吾为桀作也。
注②索隐按:灼谓燔也。烧丝以当薪,务费人也。
元王大悦而喜。于是元王向日而谢,①再拜而受。择日斋戒,甲乙最良。乃刑白雉,及与骊羊;以血灌龟,于坛中央。以刀剥之,身全不伤。脯酒礼之,横其腹肠。荆支卜之,必制其创。②理达于理,文相错迎。使工占之,所言尽当。邦福重宝,③闻于傍乡。杀牛取革,被郑之桐。④草木毕分,化为甲兵。战胜攻取,莫如元王。元王之时,韂平相宋,宋国最强,龟之力也。
注②正义音疮。
注③集解徐广曰:“福音副,藏也。”
故云神至能见梦于元王,而不能自出渔者之笼。身能十言尽当,不能通使于河,还报于江,贤能令人战胜攻取,不能自解于刀锋,免剥刺之患。圣能先知亟见,而不能令韂平无言。言事百全,至身而挛;当时不利,又焉事贤!贤者有恒常,士有适然。是故明有所不见,听有所不闻;人虽贤,不能左画方,右画圆;日月之明,而时蔽于浮云。羿名善射,不如雄渠﹑窎门;①禹名为辩智,而不能胜鬼神。地柱折,天故毋椽,又柰何责人于全?孔子闻之曰:“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②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猬辱于鹊,③腾蛇之神而殆于即且。④竹外有节理,中直空虚;松柏为百木长,而守门闾。日辰不全,故有孤虚。⑤黄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据。罔有所数,亦有所疏。人有所贵,亦有所不如。何可而适乎?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世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⑥以应之天。天下有阶,物不全⑦乃生也。”
注①集解新序曰:“楚雄渠子夜行,见伏石当道,以为虎而射之,应弦没羽。”
淮南子曰:“射者重以逢门子之巧。”刘歆七略有窎门射法也。
注②正义凡龟其骨空中而枯也。直,语发声也,今河东亦然。
注③集解郭璞曰:“猬能制虎,见鹊仰地。”淮南万毕曰:“鹊令猬反腹者,猬憎其意而心恶之也。”
注④集解郭璞曰:“腾蛇,龙属也。蝍蛆,似蝗,大腹,食蛇脑也。”正义即,津日反。且,则余反。即吴公也,状如蚰蜒而大,黑色。
注⑤集解甲乙谓之日,子丑谓之辰。六甲孤虚法:甲子旬中无戌亥,戌亥即为孤,辰巳即为虚。甲戌旬中无申酉,申酉为孤,寅卯□为虚。甲申旬中无午未,午未为孤,子丑□为虚。甲午旬中无辰巳,辰巳为孤,戌亥□为虚。甲辰旬中无寅卯,寅卯为孤,申酉即为虚。
甲寅旬中无子丑,子丑为孤,午未即为虚。刘歆七略有风后孤虚二十卷。正义按:岁月日时孤虚,并得上法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云为屋成,欠三瓦而栋之也。”索隐刘氏云:“陈犹居也。”
注⑦正义言万物及日月天地皆不能全,喻龟之不全也。
褚先生曰:渔者举网而得神龟,龟自见梦宋元王,元王召博士韂平告以梦龟状,平运式,定日月,分衡度,视吉凶,占龟与物色同,平谏王留神龟以为国重宝,美矣。古者筮必称龟者,以其令名,所从来久矣。余述而为传。
三月二月正月①十二月十一月中关内高外下②四月首仰③足开肣开④首俛大⑤五月横吉首俛大⑥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注①正义言正月﹑二月﹑三月右转周环终十二月者,日月之龟,腹下十二黑点为十二月,若二十八宿龟也。
注②正义此等下至“首俛大”者,皆卜兆之状也。
注③索隐音鱼两反。正义谓兆首仰起。
注④索隐音琴。肣谓兆足敛也。
注⑤索隐俛音免,兆首伏也。
注⑥正义俛音免,谓兆首伏而大。
卜禁曰:子亥戌不可以卜及杀龟。日中如食已卜。暮昏龟之徼也,①不可以卜。庚辛可以杀,及以钻之。常以月旦祓龟,②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③乃持龟而遂之,若常以为祖。④人若已卜不中,皆祓之以卵,东向立,灼以荆若刚木,土⑤卵指之者三,⑥持龟以卵周环之,祝曰:“今日吉,谨以粱卵焍黄⑦祓去玉灵之不祥。”玉灵必信以诚,知万事之情,辩兆皆可占。不信不诚,则烧玉灵,扬其灰,以征后龟。其卜必北向,龟甲必尺二寸。
注①索隐徼音叫。谓徼绕不明也。
注②索隐上音废,又音拂。拂洗之以水,鸡卵摩之而□。
注③正义以常月朝清水洗之,以鸡卵摩而祝之。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视’。”索隐祖,法也。言以为常法。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作‘十一’。”索隐按:古之灼龟,取生荆枝及生坚木烧之,斩断以灼龟。按:“土”字合依刘氏说当连下句。
注⑥正义言卜不中,以土为卵,三度指之,三周绕之,用厌不祥也。
注⑦索隐粱,米也。卵,鸡子也。焍,灼龟木也,音“次第”之“第”。言烧荆枝更递而灼,故有焍名。一音梯,言灼之以渐,如有阶梯也。黄者,以黄绢裹粱卵以祓龟也。必以黄者,中之色,主土而信,故用鸡也。正义焍音题。焍,焦也。言以粱米鸡卵祓去龟之不祥,令灼之不焦不黄。若色焦及黄,卜之不中也。
卜先以造①灼钻,钻中已,又灼龟首,各三;又复灼所钻中曰正身,灼首曰正足,②各三。□以造三周龟,祝曰:“假之玉灵夫子。③夫子玉灵,荆灼而心,令而先知。而上行于天,下行于渊,诸灵数导,④莫如汝信。今日良日,行一良贞。⑤某欲卜某,即得而喜,不得而悔。即得,发乡我身长大,首足收人皆上偶。不得,发乡我身挫折,中外不相应,首足灭去。”
注①集解徐广曰:“音醦也。”索隐造音醦,造谓烧荆之处。*(荆若木)*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止’。”
注③索隐尊神龟而为之作号。
注④集解徐广曰:“音策。”索隐数拃。数,所具反;拃音近策,或拃是策之别名。此卜筮之书,其字亦无可核,皆放此。
注⑤集解徐广曰:“行,一作‘身’。”
灵龟卜祝曰:“假之灵龟,五巫五灵,不如神龟之灵,知人死,知人生。某身良贞,某欲求某物。即得也,头见足发,内外相应;即不得也,头仰足肣,内外自垂。可得占。”
卜占病者祝曰:“今某病困。死,首上开,内外交骇,身节折;不死,首仰足肣。”
卜病者祟曰:“今病有祟无呈,无祟有呈。兆有中祟有内,外祟有外。”卜系者出不出。不出,横吉安;若出,足开首仰有外。卜求财物,其所当得。得,首仰足开,内外相应;即不得,呈兆首仰足肣。
卜有卖若买臣妾马牛。得之,首仰足开,内外相应;不得,首仰足肣,呈兆若横吉安。
卜击盗聚若干人,在某所,今某将卒若干人,往击之。当胜,首仰足开身正,内自桥,外下;不胜,足肣首仰,身首①内下外高。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简’。”
卜求当行不行。行,首足开;不行,足肣首仰,若横吉安,安不行。卜往击盗,当见不见。见,首仰足肣有外;不见,足开首仰。卜往候盗,见不见。见,首仰足肣,肣胜有外;不见,足开首仰。卜闻盗来不来。来,外高内下,足肣首仰;不来,足开首仰,若横吉安,期之自次。卜迁徙去官不去。去,足开有肣外首仰;不去,自去,即足肣,呈兆若横吉安。卜居官尚吉不。吉,呈兆身正,若横吉安;不吉,身节折,首仰足开。
卜居室家吉不吉。吉,呈兆身正,若横吉安;不吉,身节折,首仰足开。卜岁中禾稼孰不孰。孰,首仰足开,内外自桥外自垂;不孰,足肣首仰有外。卜岁中民疫不疫。疫,首仰足肣,身节有强外;不疫,身正首仰足开。卜岁中有兵无兵。无兵,呈兆若横吉安;有兵,首仰足开,身作外强情。
卜见贵人吉不吉。吉,足开首仰,身正,内自桥;不吉,首仰,身节折,足肣有外,若无渔。
卜请谒于人得不得。得,首仰足开,内自桥;不得,首仰足肣有外。卜追亡人当得不得。得,首仰足肣,内外相应;不得,首仰足开,若横吉安。卜渔猎得不得。得,首仰足开,内外相应;不得,足肣首仰,若横吉安。卜行遇盗不遇。
遇,首仰足开,身节折,外高内下;不遇,呈兆。卜天雨不雨。雨,首仰有外,外高内下;不雨,首仰足开,若横吉安。卜天雨霁不霁。霁,呈兆足开首仰;
不霁,横吉。
命曰横吉安。以占病,病甚者一日不死;不甚者卜日瘳,不死。系者重罪不出,轻
*(不得)*行者不行。来者环至;过食时不至,不来。击盗不行,行不遇;闻盗不来。徙官不徙。居官家室皆吉。岁稼不孰。民疾疫无疾。岁中无兵。见人行,不行不喜。请谒人不行不得。追亡人渔猎不得。行不遇盗。雨不雨。霁不霁。
命曰呈兆。病者不死。系者出。行者行。来者来。市买得。追亡人得,过一日不得。问行者不到。
命曰柱彻。卜病不死。系者出。行者行。来者来。*(而)*市买不得。忧者毋忧。
追亡人不得。
居家多灾。岁稼中孰。民疾疫多病。岁中有兵,闻言不开。见贵人吉。请谒不行,行不得善言。追亡人不得。渔猎不得。行不遇盗。雨不雨甚。霁不霁。故其莫字皆为首备。问之曰,备者仰也,故定以为仰。此私记也。
命曰首仰足肣有内无外。占病,病甚不死。系者不出。求财买臣妾不得。行者不行。来者不来。击盗不见。闻盗来,内自惊,不来。徙官不徙。居官家室吉。
岁稼不孰。民疾疫有病甚。岁中无兵。见贵人吉。请谒追亡人不得。亡财物,财物不出得。渔猎不得。行不遇盗。雨不雨。霁不霁。凶。
命曰呈兆首仰足肣。以占病,不死。系者未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不得。行不行。
岁稼不孰。民病疫。岁中毋兵。见贵人不吉。请谒不得。渔猎得少。行不遇盗。
雨不雨。霁不霁。不吉。
命曰呈兆首仰足开。以占病,病笃死。系囚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不得。行者行。来者来。击盗不见盗。闻盗来不来。徙官徙。居官不久。居家室不吉。岁稼不孰。民疾疫有而少。岁中毋兵。见贵人不见吉。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行遇盗。雨不雨。霁小吉。
命曰首仰足肣。以占病,不死。系者久,毋伤也。求财物买臣妾马牛不得。行者不
霁不霁。吉。
命曰首仰足开有内。以占病者,死。系者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不得。行者行。
来者来。击盗行不见盗。闻盗来不来。徙官徙。居官不久。居家室不吉。岁孰。
民疾疫有而少。岁中毋兵。见贵人不吉。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行不遇盗。雨霁。
霁小吉,不霁吉。
命曰横吉内外自桥。以占病,卜日毋瘳死。系者毋罪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得。
行者行。来者来。击盗合交等。闻盗来来。徙官徙。居家室吉。岁孰。民疫无疾。岁中无兵。见贵人请谒追亡人渔猎得。行遇盗。雨霁,雨霁大吉。
命曰横吉内外自吉。以占病,病者死。系不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追亡人渔猎不得。行者不来。击盗不相见。闻盗不来。徙官徙。居官有忧。居家室见贵人请谒不吉。岁稼不孰。民疾疫。岁中无兵。行不遇盗。雨不雨。霁不霁。不吉。
命曰渔人。以占病者,病者甚,不死。系者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击盗请谒追亡人渔猎得。行者行来。闻盗来不来。徙官不徒。居家室吉。岁稼不孰。民疾疫。岁中毋兵。见贵人吉。行不遇盗。雨不雨。霁不霁。吉。
命曰首仰足肣内高外下。以占病,病者甚,不死。系者不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追亡人渔猎得。行不行。来者来。击盗胜。徙官不徙。居官有忧,无伤也。
雨不雨。霁不霁。吉。
命曰横吉上有仰下有柱。病久不死。系者不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追亡人渔猎不得。行不行。来不来。击盗不行,行不见。闻盗来不来。徙官不徙。居家室见贵人吉。岁大孰。民疾疫。岁中毋兵。行不遇盗。雨不雨。霁不霁。大吉。
命曰横吉榆仰。以占病,不死。系者不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至不得。行不行。
来不来。击盗不行,行不见。闻盗来不来。徙官不徙。居官家室见贵人吉。岁孰。岁中有疾疫,毋兵。请谒追亡人不得。渔猎至不得。行不得。行不遇盗。
雨霁不霁。小吉。
命曰横吉下有柱。以占病,病甚不环有瘳无死。系者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行来不来。击盗不合。闻盗来来。徙官居官吉,不久。居家室不吉。岁不孰。民毋疾疫。岁中毋兵。见贵人吉。行不遇盗。雨不雨。霁。
小吉。
命曰载所。以占病,环有瘳无死。系者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请谒追亡人渔猎得。行者行。来者来。击盗相见不相合。闻盗来来。徙官徙。居家室忧。见贵人吉。岁孰。民毋疾疫。岁中毋兵。行不遇盗。雨不雨。霁霁。吉。
命曰根格。以占病者,不死。系久毋伤。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行不行。来不来。击盗盗行不合。闻盗不来。徙官不徙。居家室吉。岁稼中。
民疾疫无死。见贵人不得见。行不遇盗。雨不雨。不吉。
见贵人者吉。
命曰外高内下。卜病不死,有祟。*(而)*市买不得。居官家室不吉。行者不行。
来者不来。系者久毋伤。吉。
命曰头见足发有内外相应。以占病者,起。系者出。行者行。来者来。求财物得。吉。
命曰呈兆首仰足开。以占病,病甚死。系者出,有忧。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行*(行)*不行。来不来。击盗不合。闻盗来来。徙官居官家室不吉。岁恶。民疾疫无死。岁中毋兵。见贵人不吉。行不遇盗。雨不雨。霁。
不吉。
命曰呈兆首仰足开外高内下。以占病,不死,有外祟。系者出,有忧。求财物买臣妾马牛,相见不会。行行。来闻言不来。击盗胜。闻盗来不来。徙官居官家室见贵人不吉。岁中。民疾疫有兵。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闻盗遇盗。雨不雨。霁。凶。
命曰首仰足肣身折内外相应。以占病,病甚不死。系者久不出。求财物买臣妾马牛
命曰内格外垂。行者不行。来者不来。病者死。系者不出。求财物不得。见人不见。大吉。
命曰横吉内外相应自桥榆仰上柱*(上柱足)*足肣。以占病,病甚不死。系久,不抵罪。求财物买臣妾马牛请谒追亡人渔猎不得。行不行。来不来。居官家室见贵人吉。徙官不徙。岁不大孰。民疾疫有兵。有兵不会。行遇盗。闻言不见。
雨不雨。霁霁。大吉。
命曰头仰足肣内外自垂。卜忧病者甚,不死。居官不得居。行者行。来者不来。
求财物不得。求人不得。吉。
命曰横吉下有柱。卜来者来。卜日即不至,未来。卜病者过一日毋瘳死。行者不行。求财物不得。系者出。
命曰横吉内外自举。以占病者,久不死。系者久不出。求财物得而少。行者不行。来者不来。见贵人见。吉。
命曰内高外下疾轻足发。求财物不得。行者行。病者有瘳。系者不出。来者来。
见贵人不见。吉。
命曰外格。求财物不得。行者不行。来者不来。系者不出。不吉。病者死。求财物不得。见贵人见。吉。
命曰内自举外来正足发。*[行]*者行。来者来。求财物得。病者久不死。系者不出。见贵人见。吉。
此横吉上柱外内*(内)*自举足肣。以卜有求得。病不死。系者毋伤,未出。行不行。来不来。见人不见。百事尽吉。
此横吉上柱外内自举柱足以作。以卜有求得。病死环起。系留毋伤,环出。行不行。来不来。见人不见。百事吉。可以举兵。
此挺诈有外。以卜有求不得。病不死,数起。系祸罪。闻言毋伤。行不行。来不来。
此挺诈有内。以卜有求不得。病不死,数起。系留祸罪无伤出。行不行。来者不来。见人不见。
此挺诈内外自举。以卜有求得。病不死。系毋罪。行行。来来。田贾市渔猎尽喜。
行不行。来不来。见人不见。有忧不忧。
言语定。百事尽不吉。
来不来。见人不见。
此挺内外自垂。以卜有求不晦。病不死,难起。系留毋罪,难出。行不行。来不来。见人不见。不吉。
此横吉榆仰首俯。以卜有求难得。病难起,不死。系难出,毋伤也。可居家室,以娶妇嫁女。
此横吉上柱足肣内自举外自垂。以卜病者,卜日不死,其一日乃死。
大论曰:①外者人也,内者自我也;外者女也,内者男也。首俛者忧。大者身也,小者枝也。大法,病者,足肣者生,足开者死。行者,足开至,足肣者不至。行者,足肣不行,足开行。有求,足开得,足肣者不得。系者,足肣不出,开出。其卜病也,足开而死者,内高而外下也。
注①索隐按:褚先生所取太卜杂占卦体及命兆之辞,义芜,辞重沓,殆无足采,凡此六十七条别是也。
【索隐述赞】三王异龟,五帝殊卜。或长或短,若瓦若玉。其记已亡,其繇后续。江使触网,见留宋国。神能托梦,不韂其足。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索隐论语云:“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广雅云:“殖,立也。”孔安国注尚书云:
“殖,生也。生资货财利。”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①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②则几无行矣。
注①正义音亡。
注②索隐挽音晚,古字通用。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①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注①索隐上音妙,下如字。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①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錻﹑梓﹑②姜﹑桂﹑金﹑锡﹑连﹑③丹沙﹑犀﹑檋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④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澙置:⑤此其大较⑥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⑦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⑧而自然之验邪?
注①集解徐广曰:“纻属,可以为布。”索隐上音谷,又音雊。谷,木名,皮可为纸。纑,山中纻,可以为布,音卢。纻音伫,今山闲野纻,亦作“苎”。
注②索隐南子二音。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莲,铅之未炼者。”索隐下音莲。
注④正义龙门山在绛州龙门县。碣石山在平州卢龙县。
注⑤索隐言如置澙子,往往有之。正义言出铜铁之山方千里,如围澙之置也。
管子云:“凡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有九。山上有赭,其下有铁。山上有铅,其下有银。山上有银,其下有丹。山上有磁石,其下有金也。”
注⑥索隐音角。大较犹大略也。
注⑦索隐征者,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
注⑧索隐道之符。符谓合于道也。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①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②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③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④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⑤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注①索隐下音辟。辟,开也,通也。
注②索隐音与。言贫富自由,无予夺。
注③集解徐广曰:“舄音昔。舄卤,咸地也。”
注④索隐言齐既富饶,能冠带天下,丰厚被于他邦,故海岱之闲敛囏而朝齐,言趋利者也。
注⑤正义管子云“轻重”谓钱也。夫治民有轻重之法,周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