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史记

_52 司马迁(西汉)
“臣仓﹑臣敬﹑臣逸﹑臣福﹑臣贺昧死言:臣谨与列侯吏二千石臣婴等四十三人议,皆曰‘长不奉法度,不听天子诏,乃阴聚徒党及谋反者,厚养亡命,欲以有为’。臣等议论如法。”
制曰:“朕不忍致法于王,其赦长死罪,废勿王。”
“臣仓等昧死言:长有大死罪,陛下不忍致法,幸赦,废勿王。臣请处蜀郡严道邛邮,①遣其子母从居,②县为筑盖家室,皆廪食给薪菜盐豉炊食器席蓐。臣等昧死请,请布告天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严道有邛僰九折阪,又有邮置。”骃案:张晏曰“严道,蜀郡县”。索隐按:严道,蜀郡之县也。县有蛮夷曰道。严道有邛莱山,有邮置,故曰“严道邛邮”也。
注②索隐案:乐产云“妾媵之有子者从去也”。
制曰:“计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他可。”

注①索隐按:谓他事可其制也。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柰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①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②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
人生一世闲,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③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柰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柰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④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頉三十户。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槛车有槛封也。”
注②索隐乃,汝也。汝公,淮南王自谓也。
注③正义今岐州雍县也。
注④索隐案:刘氏云“袁盎此言亦大过也”。
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兼容。”①上闻之,乃叹曰:“尧舜放逐骨肉,②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③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④置园复如诸侯仪。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尺布斗粟犹尚不弃,况于兄弟而更相逐乎。”瓒曰:
“一尺布尚可缝而共衣,一斗粟尚可舂而共食也,况以天下之广而不能兼容。”
注②正义帝系云尧,黄帝之后;舜,颛顼之后。四凶之内,有承黄帝﹑颛顼者,而尧舜窜之,故放逐骨肉耳。四凶者,共工﹑三苗﹑伯鲧及驩兜,皆尧舜之同姓,故云骨肉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景王章之子。”
注④正义谥法云:“暴慢无亲曰厉。”
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①复故城阳。上怜淮南厉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蚤死,乃立其三子: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皆复得厉王时地,参分之。东城侯良前薨,无后也。
注①索隐故城阳景王之子也。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必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①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吴使者至庐江,庐江王弗应,而往来使越。吴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孝景四年,吴楚已破,衡山王朝,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徙衡山王王济北,所以曪之。及薨,遂赐谥为贞王。庐江王边越,数使使相交,故徙为衡山王,王江北。淮南王如故。
注①集解徐广曰:“曲城侯姓虫名捷,其父名逢,高祖功臣。”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①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
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②拊循百姓,为畔逆事。建元六年,彗星见,淮南王心怪之。或说王曰:“先吴军起时,彗星出长数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王心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变,诸侯并争,愈益治器械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国诸侯游士奇材。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谄谀王,王喜,多赐金钱,而谋反滋甚。
注①正义汉书云:“武帝以安属为诸父。”
注②索隐淮南要略云安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晋昌,号曰“八公”也。
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王爱陵,常多予金钱,为中诇①长安,约结上左右。元朔三年,上赐淮南王几杖,不朝。淮南王王后荼,王爱幸之。王后生太子迁,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②王谋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内泄事,乃与太子谋,令诈弗爱,三月不同席。王乃详为怒太子,闭太子使与妃同内三月,太子终不近妃。妃求去,王乃上书谢归去之。王后荼﹑太子迁及女陵得爱幸王,擅国权,侵夺民田宅,妄致系人。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诇,伺候采察之名也。音空政反。安平侯鄂千秋玄孙伯与淮南王女陵通而中绝,又遗淮南王书称臣尽力,故弃市。”索隐邓展曰:“诇,捕也。”徐广曰:“伺候探察之名。”孟康曰:“诇音侦。西方人以反闲为侦。”
刘氏及包恺并音丑政反。服虔云:“侦,候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王太后先适金氏女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云‘殴击’。”
元朔五年,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赖被巧,①乃召与戏。被一再辞让,②误中太子。太子怒,被恐。此时有欲从军者辄诣京师,被即愿奋击匈奴。太子迁数恶被于王,王使郎中令斥免,欲以禁后,③被遂亡至长安,上书自明。诏下其事廷尉﹑河南。④河南治,逮淮南太子,⑤王﹑王后计欲无遣太子,遂发兵反,计犹豫,十余日未定。会有诏,即讯太子。⑥当是时,淮南相怒寿春丞留太子逮不遣,⑦劾不敬。王以请相,相弗听。王使人上书告相,事下廷尉治。踪迹连王,王使人候伺汉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王恐事发,太子迁谋曰:“汉使即逮王,王令人衣韂士衣,持戟居庭中,王旁有非是,则刺杀之,臣亦使人刺杀淮南中尉,乃举兵,未晚。”是时上不许公卿请,而遣汉中尉宏⑧即讯验王。王闻汉使来,即如太子谋计。汉中尉至,王视其颜色和,讯王以斥赖被事耳,王自度无何,⑨不发。中尉还,以闻。公卿治者曰:“淮南王安拥阏奋击匈奴者赖被等,废格明诏,⑩当□市。”诏弗许。公卿请废勿王,诏弗许。公卿请削五县,诏削二县。使中尉宏赦淮南王罪,罚以削地。
中尉入淮南界,宣言赦王。王初闻汉公卿请诛之,未知得削地,闻汉使来,恐其捕之,乃与太子谋刺之如前计。及中尉至,即贺王,王以故不发。其后自伤曰:“吾行仁义见削,甚耻之。”然淮南王削地之后,其为反谋益甚。诸使道从长安来,⑾为妄妖言,言上无男,汉不治,即喜;即言汉廷治,有男,王怒,以为妄言,非也。
注①索隐案:巧,言善用剑也。
注②索隐乐产云:“初一让,至二让,后遂不让,故云一再让而误中。”
注③正义言屏斥免郎中令官,而令后人不敢效也。
注④正义雷被告章下廷尉及河南共治之。
注⑤正义逮谓追赴河南也。
注⑥索隐案:乐产云“即,就也。讯,问也。就淮南案之,不逮诣河南也”。
注⑦集解如淳曰:“丞主刑狱囚徒,丞顺王意,不遣太子应逮书。”
注⑧索隐案:百官表姓殷也。
注⑨集解如淳曰:“无何罪。”
注⑩索隐崔浩云:“诏书募击匈奴,而雍遏应募者,汉律所谓废格。”案:
如淳注梁孝王传云“罗阁,不行也。音各也”。
注⑾索隐道长安来。如淳曰:“道犹言路。由长安来。”姚承云:“道,或作‘从’。”
王日夜与伍被﹑①左吴等案舆地图,②部署兵所从入。王曰:“上无太子,宫车即晏驾,廷臣必征胶东王,不即常山王,③诸侯并争,吾可以无备乎!
且吾高祖孙,亲行仁义,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万世之后,吾宁能北面臣事竖子乎!”
注①集解汉书曰:“伍被,楚人。或言其先伍子胥后。”
注②集解苏林曰:“舆犹尽载之意。”索隐按:志林云“舆地图汉家所画,非出远古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皆景帝子也。”
王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怅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王怒,系伍被父母,囚之三月。复召曰:“将军许寡人乎?”被曰:“不,直来为大王画耳。臣闻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故圣人万举万全。昔文王一动而功显于千世,列为三代,此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故海内不期而随。此千岁之可见者。夫百年之秦,近世之吴楚,亦足以喻国家之存亡矣。臣不敢避子胥之诛,愿大王毋为吴王之听。昔秦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礼义,尚诈力,任刑罚,转负海之粟致之西河。当是之时,男子疾耕不足于糟嗳,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十家而五。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
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①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②于是百姓悲痛相思,欲为乱者十家而六。又使尉佗踰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
客谓高皇帝曰:‘时可矣。’高皇帝曰:‘待之,圣人当起东南闲。’不一年,陈胜吴广发矣。高皇始于丰沛,一倡天下不期而响应者不可胜数也。此所谓蹈瑕候闲,因秦之亡而动者也。百姓愿之,若旱之望雨,故起于行陈之中而立为天子,功高三王,德传无穷。今大王见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独不观近世之吴楚乎?夫吴王赐号为刘氏祭酒,③复不朝,王四郡之觽,地方数千里,内铸消铜以为钱,东□海水以为盐,上取江陵木以为船,一船之载当中国数十两车,国富民觽。行珠玉金帛赂诸侯宗室大臣,独窦氏不与。计定谋成,举兵而西。破于大梁,败于狐父,④奔走而东,至于丹徒,越人禽之,身死绝祀,为天下笑。夫以吴越之觽不能成功者何?
诚逆天道而不知时也。方今大王之兵觽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天下安宁有万倍于秦之时,愿大王从臣之计。大王不从臣之计,今见大王事必不成而语先泄也。
臣闻微子过故国而悲,于是作麦秀之歌,是痛纣之不用王子比干也。故孟子曰‘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是纣先自绝于天下久矣,非死之日而天下去之。
今臣亦窃悲大王□千乘之君,必且赐绝命之书,为髃臣先,死于东宫也。”⑤于是*(王)*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即起,历阶而去。
注①集解徐广曰:“西京赋曰‘振子万童’。”骃案:薛综曰“振子,童男女”。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亶州在东海中,秦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遂止此州。其后复有数洲万家,其上人有至会稽市易者。”阙文。
注③集解应劭曰:“礼‘饮酒必祭,示有先也’,故称祭酒,尊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梁砀之闲。”
注⑤集解如淳曰:“王时所居也。”
王有孽子不害,最长,王弗爱,王﹑王后﹑太子皆不以为子兄数。①不害有子建,材高有气,常怨望太子不省其父;②又怨时诸侯皆得分子弟为侯,而淮南独二子,一为太子,建父独不得为侯。建阴结交,欲告败太子,以其父代之。太子知之,数捕系而榜笞建。建具知太子之谋欲杀汉中尉,即使所善寿春庄芷③以元朔六年上书于天子曰:“毒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
今淮南王孙建,材能高,淮南王王后荼﹑荼子太子迁常疾害建。建父不害无罪,擅数捕系,欲杀之。今建在,可征问,具知淮南阴事。”书闻,上以其事下廷尉,廷尉下河南治。是时故辟阳侯孙审卿善丞相公孙弘,怨淮南厉王杀其大父,乃深购淮南事于弘,弘乃疑淮南有畔逆计谋,深穷治其狱。河南治建,辞引淮南太子及党与。淮南王患之,欲发,问伍被曰:“汉廷治乱?”伍被曰:“天下治。”王意不说,谓伍被曰:“公何以言天下治也?”被曰:“被窃观朝廷之政,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皆得其理,上之举错遵古之道,风俗纪纲未有所缺也。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南越宾服,羌僰入献,东瓯入降,广长榆,④开朔方,匈奴折翅伤翼,失援不振。
虽未及古太平之时,然犹为治也。”王怒,被谢死罪。王又谓被曰:“山东即有兵,汉必使大将军将而制山东,公以为大将军何如人也?”被曰:“被所善者黄义,从大将军击匈奴,还,告被曰:‘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觽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被以为材能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及谒者曹梁使长安来,言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王默然。
注①集解如淳曰:“不以为子兄秩数。”
注②集解服虔曰:“不省录着兄弟数中。”
注③索隐汉书作“严正”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广谓拓大之也。长榆,塞名,王恢所谓‘树榆为塞’。”
淮南王见建已征治,恐国阴事且觉,欲发,被又以为难,乃复问被曰:“公以为吴兴兵是邪非也?”被曰:“以为非也。吴王至富贵也,举事不当,身死丹徒,头足异处,子孙无遗①类。臣闻吴王悔之甚。愿王孰虑之,无为吴王之所悔。”
王曰:“男子之所死者一言耳。②且吴何知反,③汉将一日过成皋者四十余人。④今我令楼缓⑤先要成皋之口,⑥周被下颍川兵塞轘辕﹑伊阙之道,⑦陈定发南阳兵守武关。⑧河南太守独有雒阳耳,何足忧。然此北尚有临晋关﹑河东﹑上党与河内﹑赵国。人言曰‘绝成皋之口,天下不通’。据三川之险,⑨招山东之兵,举事如此,公以为何如?”被曰:“臣见其祸,未见其福也。”王曰:“左吴﹑赵贤﹑朱骄如皆以为有福,什事九成,公独以为有祸无福,何也?”被曰:“大王之髃臣近幸素能使觽者,皆前系诏狱,余无可用者。”
王曰:“陈胜﹑吴广无立锥之地,千人之聚,起于大泽,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西至于戏而兵百二十万。今吾国虽小,然而胜兵者可得十余万,非直适戍之觽,鐖凿⑩棘矜也,公何以言有祸无福?”被曰:“往者秦为无道,残贼天下。
兴万乘之驾,作阿房之宫,收太半之赋,发闾左之戍,⑾父不宁子,兄不便弟,政苛刑峻,天下熬然若焦,⑿民皆引领而望,倾耳而听,悲号仰天,叩心而怨上,故陈胜大呼,天下响应。当今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口虽未言,声疾雷霆,令虽未出,化驰如神,心有所怀,威动万里,下之应上,犹影响也。而大将军材能不特章邯﹑杨熊也。大王以陈胜﹑吴广谕之,被以为过矣。”王曰:“苟如公言,不可徼幸邪?”被曰:“被有愚计。”王曰:“柰何?”被曰:“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朔方之郡田地广,水草美,民徙者不足以实其地。臣之愚计,可伪为丞相御史请书,徙郡国豪桀任侠及有耐罪以上,⒀赦令除其罪,产五十万以上者,皆徙其家属朔方之郡,益发甲卒,急其会日。又伪为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诏狱*(逮)*书,*[逮]*诸侯太子幸臣。⒁如此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武⒂随而说之,傥可徼幸什得一乎?”王曰:“此可也。虽然,吾以为不至若此。”于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法冠,⒃欲如伍被计。使人伪得罪而西,⒄事大将军﹑丞相;一日发兵,⒅使人即刺杀大将军青,而说丞相下之,如发蒙耳。⒆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緃’,音寂笑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本无此‘言’字。”骃案:张晏曰“不成则死,一计耳”。
瓒曰“或有一言之交,以死报之矣”。
注③集解瓒曰:“言吴王不知举兵反。”索隐案:知犹解。
注④集解如淳曰:“言吴不塞成皋口,而令汉将得出之。”
注⑤集解汉书直云“缓”,无“楼”字。楼缓乃六国时人,疑此后人所益也。
李奇曰:“缓,似人姓名。”韦昭曰:“淮南臣名。”
注⑥正义成皋故城在河南*(渑)**[汜]*水县东南二里。
注⑦正义轘辕故关在河南缑氏县南四十里。伊阙故关在河南县南十九里。
注⑧正义故武关在商州商洛县东九十里。春秋时。阙文。
注⑨正义即成皋关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大镰谓之剀,音五哀反。或是鐖乎?”索隐刘氏音上吾里反,下自洛反。又鐖,邹音机也。注“大镰谓之剀”,镰音廉,剀音五哀反。
注⑾正义闾左边不役之民,秦则役之也。
注⑿索隐若燋。音即消反。
注⒀集解应劭曰:“轻罪不至于髡,完其耏鬓,故曰耏。古‘耏’字从‘彡’,发肤之意。杜林以为法度之字皆从‘寸’,后改如是。耐音若能。”如淳曰:“律‘耐为司寇,耐为鬼薪﹑白粲’。耐犹任也。”苏林曰:“一岁为罚作,二岁刑已上为耐。耐,能任其罪。”
注⒁集解晋灼曰:“百官表宗正有左右都司空,上林有水司空,皆主囚徒官也。”
注⒂集解徐广曰:“淮南人名士曰武。”
注⒃集解蔡邕曰:“法冠,楚王冠也。秦灭楚,以其君冠赐御史。”索隐崔浩云:“一名獬廌冠。”按:蔡邕云“楚王冠也。秦灭楚,以其君冠赐御史”者也。
注⒄集解苏林曰:“诈作罪人而西也。”
注⒅集解如淳曰:“发淮南兵也。”索隐崔浩云:“一日犹一朝,卒然无定时也。”
注⒆集解如淳曰:“以物蒙覆其头,而为发去,其人欲之耳。”韦昭曰:“如蒙巾,发之甚易。”
王欲发国中兵,恐其相﹑二千石不听。王乃与伍被谋,先杀相﹑二千石;伪失火宫中,相﹑二千石救火,至即杀之。计未决,又欲令人衣求盗衣,①持羽檄,从东方来,呼曰“南越兵入界”,欲因以发兵。乃使人至庐江﹑会稽为求盗,未发。王问伍被曰:“吾举兵西乡,诸侯必有应我者;即无应,柰何?”被曰:
“南收衡山以击庐江,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②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③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东收江都﹑会稽,④南通劲越,屈强江淮闲,犹可得延岁月之寿。”王曰:“善,无以易此。急则走越耳。”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卒衣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江夏。”骃案:苏林曰“下雉,县名。”索隐雉音徐尔反。案:县名,在江夏。
注③正义即彭蠡湖口,北流出大江者。
注④正义江都,扬州也。会稽,苏州也。
于是廷尉以王孙建辞连淮南王太子迁闻。上遣廷尉监因拜淮南中尉,逮捕太子。
至淮南,淮南王闻,与太子谋召相﹑二千石,欲杀而发兵。召相,相至;内史以出为解。中尉曰:“臣受诏使,不得见王。”王念独杀相而内史中尉不来,无益也,即罢相。王犹豫,计未决。太子念所坐者谋刺汉中尉,所与谋者已死,以为口绝,乃谓王曰:“髃臣可用者皆前系,今无足与举事者。王以非时发,恐无功,臣愿会逮。”王亦偷欲休,①即许太子。太子即自刭,不殊。②伍被自诣吏,因告与淮南王谋反,反踪迹具如此。
注①集解徐广曰:“偷,苟且也。”
注②集解晋灼曰:“不殊,不死。”
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
上下公卿治,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
衡山王赐,淮南王弟也,当坐收,有司请逮捕衡山王。天子曰:“诸侯各以其国为本,不当相坐。
与诸侯王列侯会肄丞相诸侯议。”①赵王彭祖﹑列侯臣让等四十三人议,皆曰:“淮南王安甚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当伏诛。”胶西王臣端议曰:“淮南王安废法行邪,怀诈伪心,以乱天下,荧惑百姓,倍畔宗庙,妄作妖言。春秋曰‘臣无将,将而诛’。安罪重于将,谋反形已定。臣端所见其书节印图及他逆无道事验明白,甚大逆无道,当伏其法。而论国吏二百石以上及比者,②宗室近幸臣不在法中者,不能相教,当皆免官削爵为士伍,毋得宦为吏。其非吏,他赎死金二斤八两。③以章臣安之罪,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敢复有邪僻倍畔之意。”丞相弘﹑廷尉汤等以闻,天子使宗正以符节治王。未至,淮南王安自刭杀。④王后荼﹑太子迁诸所与谋反者皆族。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之美,欲勿诛。廷尉汤曰:“被首为王画反谋,被罪无赦。”遂诛被。国除为九江郡。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诣都座就丞相共议也。”索隐会肄丞相者。案:肄,习也,音异。
注②集解徐广曰:“比吏而非真。”
注③集解苏林曰:“非吏,故曰他。”
注④集解徐广曰:“即位凡四十二年,元狩元年十月死。”
注⑤集解徐广曰:“又为六安国,以陈县为都。”
衡山王赐,王后乘舒①生子三人,长男爽为太子,次男孝,次女无采。又姬徐来生子男女四人,美人厥姬生子二人。衡山王﹑淮南王兄弟相责望礼节,闲不相能。衡山王闻淮南王作为畔逆反具,亦心结宾客以应之,恐为所并。
注①正义衡山王后名也。
元光六年,衡山王入朝,其谒者韂庆有方术,欲上书事天子,王怒,故劾庆死罪,强榜服之。衡山内史以为非是,却其狱。王使人上书告内史,内史治,言王不直。王又数侵夺人田,坏人頉以为田。有司请逮治衡山王。天子不许,为置吏二百石以上。①衡山王以此恚,与奚慈﹑张广昌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②
注①集解如淳曰:“汉仪注吏四百石以下,自调除国中,今王恶,天子皆为置之。”
注②集解徐广曰:“密,豫作计校。”
王后乘舒死,立徐来为王后。厥姬俱幸。两人相妒,厥姬乃恶王后徐来于太子曰:“徐来使婢蛊道杀太子母。”太子心怨徐来。徐来兄至衡山,太子与饮,以刃刺伤王后兄。王后怨怒,数毁恶太子于王。太子女弟无采,嫁□归,与奴奸,又与客奸。太子数让无采,无采怒,不与太子通。王后闻之,即善遇无采。无采及中兄孝少失母,附王后,王后以计爱之,与共毁太子,王以故数击笞太子。元朔四年中,人有贼伤王后假母者,①王疑太子使人伤之,笞太子。后王病,太子时称病不侍。孝﹑王后﹑无采恶太子:“太子实不病,自言病,有喜色。”王大怒,欲废太子,立其弟孝。王后知王决废太子,又欲并废孝。王后有侍者,善舞,王幸之,王后欲令侍者与孝乱以污之,欲并废兄弟而立其子广代太子。太子爽知之,念后数恶己无已时,欲与乱以止其口。王后饮,太子前为寿,因据王后股,求与王后卧。王后怒,以告王。王乃召,欲缚而笞之。太子知王常欲废己立其弟孝,乃谓王曰:“孝与王御者奸,无采与奴奸,王强食,请上书。”即倍王去。
王使人止之,莫能禁,乃自驾追捕太子。太子妄恶言,王械系太子宫中。孝日益亲幸。王奇孝材能,乃佩之王印,号曰将军,令居外宅,多给金钱,招致宾客。宾客来者,微知淮南﹑衡山有逆计,日夜从容劝之。王乃使孝客江都人救赫﹑②陈喜作輣车镞矢,③刻天子玺,将相军吏印。王日夜求壮士如周丘等,数称引吴楚反时计画,以约束。衡山王非敢效淮南王求即天子位,畏淮南起并其国,以为淮南已西,发兵定江淮之闲而有之,望如是。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傅母属。”
注②索隐救,汉书作“枚”。刘向别录云“易家有救氏注”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輣车,战车也,音扶萌反。”
元朔五年秋,衡山王当朝,*(六年)*过淮南,淮南王乃昆弟语,除前却,约束反具。衡山王即上书谢病,上赐书不朝。
元朔六年中,衡山王使人上书请废太子爽,立孝为太子。爽闻,即使所善白嬴①之长安上书,言孝作輣车镞矢,与王御者奸,欲以败孝。白嬴至长安,未及上书,吏捕嬴,以淮南事系。王闻爽使白嬴上书,恐言国阴事,即上书反告太子爽所为不道□市罪事。事下沛郡治。元*(朔七)**[狩元]*年冬,有司公卿下沛郡求捕所与淮南谋反者未得,得陈喜于衡山王子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以为陈喜雅数与王计谋反,恐其发之,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又疑太子使白嬴上书发其事,即先自告,告所与谋反者救赫﹑陈喜等。廷尉治验,公卿请逮捕衡山王治之。天子曰:“勿捕。”遣中尉安﹑②大行息③即问王,王具以情实对。
吏皆围王宫而守之。中尉大行还,以闻,公卿请遣宗正﹑大行与沛郡杂治王。
王闻,即自刭杀。孝先自告反,除其罪;坐与王御婢奸,□市。王后徐来亦坐蛊杀前王后乘舒,及太子爽坐王告不孝,皆□市。诸与衡山王谋反者皆族。国除为衡山郡。
注①索隐音盈,人姓名也。
注②索隐案:汉书表司马安也。
注③索隐案:汉书表李息也。
太史公曰:诗之所谓“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信哉是言也。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此非独王过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也。夫荆楚僄勇轻悍,好作乱,乃自古记之矣。
【索隐述赞】淮南多横,举事非正。天子宽仁,其过不更。轞车致祸,斗粟成咏。王安好学,女陵作诇。兄弟不和,倾国殒命。
史记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索隐案:谓本法循理之吏也。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①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②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注①正义说苑云:“孙叔敖为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麤衣,冠白冠,后来,吊曰:‘有身贵而骄人者,民亡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叔敖再拜,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注②集解徐广曰:“乘多水时而出材竹。”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
“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①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②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注①索隐庳,下也,音婢。
注②索隐音口本反。捆,门限也。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①
注①集解皇览曰:“孙叔敖頉在南郡江陵故城中白土里。民传孙叔敖曰‘葬我庐江陂,后当为万户邑’。去故楚都郢城北三十里所。或曰孙叔敖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①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②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儣畔。二年,市不豫贾。③三年,门不夜关,④道不拾遗。
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⑤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⑥
注①索隐案:郑系家云子产,郑成公之少子。事简公﹑定公。简公封子产以六邑,子产受其半。子产不事昭君,亦无徐挚作相之事。盖别有所出,太史记异耳。
注②索隐子期亦郑之公子也。左传﹑国语亦无其说。案:系家郑相子驷﹑子孔与子产同时,盖亦子期之兄弟也。
注③索隐下音价。谓临时评其贵贱,不豫定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闭’。”
注⑤正义言士民无一尺方板之籍书。什伍,什伍相保也。
注⑥集解皇览曰:“子产頉在河南新郑,城外大頉是也。”索隐案:左传及系家云子产死,孔子泣曰“子产,古之遗爱也”。又韩诗称子产卒,郑人耕者辍耒,妇人捐其佩玦也。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①其货乎”?
注①索隐音售。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①而死。
注①索隐音亡粉反。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①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②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注①正义理,狱官也。
注②索隐言能听察微理,以决疑狱。故周礼司寇以五听察狱,词气色耳目也。
又尚书曰“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是也。
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子产病死,郑民号哭。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索隐述赞】奉职循理,为政之先。恤人体国,良史述焉。叔孙﹑郑产,自昔称贤。拔葵一利,赦父非稥。李离伏剑,为法而然。
史记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 第六十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韂君。①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②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③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④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合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注①集解文颖曰:“六国时,韂但称君。”
注②索隐按:庄者,严也,谓严威也。按:自汉明帝讳庄,故已后“庄”皆云“严”。
注③索隐音鼻。
注④集解如淳曰:“律,太守﹑都尉﹑诸侯内史史各一人,卒史书佐各十人。
今总言‘丞史’,或以为择郡丞及史使任之。郑当时为大农,推官属丞史,亦是也。”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①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②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注①集解应劭曰:“傅柏,梁人,为孝王将,素伉直。”索隐傅音付,人姓。
柏,名。为梁将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名□疾。”索隐汉书名□疾。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①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②髃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
注①集解张晏曰:“所言欲施仁义也。”
注②索隐戆,愚也。音陟降反也。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①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②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踰人。③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注①集解如淳曰:“杜钦所谓‘病满赐告诏恩’也。数者,非一也。或曰赐告,得去官归家;与告,居官不视事。”索隐数音所角反。按:注“赐告,得去官家居;予告,居官不视事”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最,一作‘其’也。”
注③索隐踰音庾。案:汉书作“愈”,愈犹胜也。此作“踰”,踰谓越过人也。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①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②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注①集解如淳曰:“厕音侧,谓黙边,踞黙视之。一云溷厕也。厕,黙边侧。”
注②集解应劭曰:“武帐,织成为武士象也。”孟康曰:“今御武帐,置兵兰五兵于帐中。”韦昭曰:“以武名之,示威。”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曪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①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注①集解如淳曰:“纷,乱也。”
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闲,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
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①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②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③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注①索隐音路洞反。
注②索隐音鱼列反。
注③索隐音丁礼反。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髃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
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
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髃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闲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觽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①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獘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黯请闲,见高门,②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
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觽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③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
注①索隐贳音时夜反。贳,赊也。邹氏音势。
注②集解如淳曰:“黄图未央宫中有高门殿。”
注③集解应劭曰:“阑,妄也。律,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出关。虽于京师市买,其法一也。”瓒曰:“无符传出入为阑。”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①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②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③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
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④七岁而卒。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狩五年行五铢钱。”
注②索隐今即今也。谓今日后即召君。
注③集解如淳曰:“舞犹弄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诸侯王相在郡守上,秩真二千石。律,真二千石俸月二万,二千石月万六千。”
注⑤集解徐广曰:“元鼎五年。”
卒后,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昆弟以安故,同时至二千石者十人。濮阳段宏①始事盖侯信,②信任宏,宏亦再至九卿。
然韂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
注①索隐段客。案:汉书作“段宏”。
注②集解徐广曰:“太后兄王信。”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①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当时父。”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①声闻梁楚之闲。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安诸郊,②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篃。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注①集解服虔曰:“梁孝王之将,楚相之弟。”
注②集解如淳曰:“交道四通处也,请宾客便。”瓒曰:“诸郊谓长安四面郊祀之处,闲静,可以请宾客。”索隐按:置□驿,马谓于置着马也。四面郊。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①每朝,候上之闲,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注①集解徐广曰:“算音先管反,竹器。”索隐算音先管反。按:谓竹器,以言无铜漆也。汉书作“具器食”。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①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②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③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注①集解如淳曰:“治行谓庄严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入’。一云宾客为大农僦人,僦人盖兴生财利,如今方宜矣。”骃案:晋灼曰“当时为大农,而任使其宾客辜较任僦也”。瓒曰“任人谓保任见举者”。索隐僦音即就反。辜较音姑角。按:谓当时作大农,任宾客就人取庸直也。或者贳物以应官取庸,故下云“多逋负”。“辜较”字亦作“酤榷”。榷者,独也。言国家独榷酤也。此云“辜较”,亦谓令宾客任人专其利,故云辜较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丞相长史。”
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絜。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①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注①索隐按:落犹零落,谓散也。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觽人乎!下邽①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注①集解徐广曰:“邽,一作‘邳’。”索隐邽音圭,县名,属京兆。徐广曰:
“下邽作‘下邳’。”
【索隐述赞】河南矫制,自古称贤。淮南卧理,天子伏焉。积薪兴叹,伉直愈坚。郑庄推士,天下翕然。交道势利,翟公怆旃。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正义姚承云:“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综理古文,宣明旧艺,咸劝儒者,以成王化者也。”
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韂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②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③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④
注①索隐案:谓学者课功着之于令,即今学令是也。
注②正义郑玄云:“鲁哀公十一年。是时道衰乐废,孔子还,修正之,故雅颂各得其所也。”
注③索隐案:后之记者失辞也。案家语等说,云孔子历聘诸国,莫能用,谓周﹑郑
注④集解徐广曰:“录,一作‘缪’。”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①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韂,②子张居陈,③澹台子羽居楚,④子夏居西河,⑤子贡终于齐。⑥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懦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闲,学者独不废也。
注①索隐案:子夏为魏文侯师。子贡为齐﹑鲁聘吴﹑越,盖亦卿也。而宰予亦仕齐为卿。余未闻也。
注②集解案: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死于韂,时孔子尚存也。
注③正义今陈州。
注④正义今苏州城南五里有澹台湖,湖北有澹台。
注⑤正义今汾州。
注⑥正义今青州。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①六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②卒与涉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③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注①正义颜云:“今新丰县温汤之处号愍儒乡。温汤西南三里有马谷,谷之西岸有坑,古相传以为秦坑儒处也。韂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云‘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孔子八世孙,名鲋字甲也。”
注③索隐上音丁革反。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故孔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夫齐鲁之闲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太常,诸生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于是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①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②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注①正义颜云:“陈豨﹑卢绾﹑韩信﹑黥布之徒相次反叛,征讨也。”
注②正义言孝文稍用文学之士居位。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①于齐则辕固生,②于燕则韩太傅。③言尚书自济南伏生。④言礼自鲁高堂生。⑤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⑥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⑦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陪’。”韦昭曰:“培,申公名,音扶尤反。”索隐徐广云“培,一作‘陪’,音裴”。韦昭曰“培,申公之名,音浮”。邹氏音普来反也。
注②正义申,辕,姓;培,固,名;公,生,其处号也。
注③索隐韩婴也。为常山王太傅也。
注④索隐按:张华云名胜,汉纪云字子贱。
注⑤索隐谢承云“秦氏季代有鲁人高堂伯”,则“伯”是其字。云“生”者,自汉已来儒者皆号“生”,亦“先生”省字呼之耳。
注⑥索隐毋音无。胡毋,姓。字子都。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云‘自齐为天子三公’。”
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①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屋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故详延天下方正博闻之士,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与博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广贤材焉’。谨与太常臧﹑②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③殷曰序,④周曰庠。⑤其劝善也,显之朝廷;
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⑥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⑦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弟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⑧恩施甚美。
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治礼次治掌故,⑨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蓺以上,补左右内史﹑⑩大行卒史;比百石已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若不足,乃择掌故补中二千石属,⑾文学掌故补郡属,⑿备员。请着功令。佗如律令。”制曰:“可。”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
注①正义自此以下,皆弘奏请之辞。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孔臧也。
注③正义校,教也。可教道蓺也。
注④正义序,舒也。言舒礼教。
注⑤正义庠,详也。言详审经典。
注⑥索隐上时两反。属音烛。属,委也。所二千石,谓于所部之郡守相。
注⑦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
注⑧索隐谓诏书文章雅正,训辞深厚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一云‘次治礼学掌故’。”
注⑩正义案:左右内史后改为左冯翊﹑右扶风。
注⑾索隐苏林曰;“属亦曹吏,今县官文书解云‘属某甲’。”
注⑿索隐如淳云:“汉仪弟子射策,甲科百人补郎中,乙科二百人补太子舍人,皆秩比二百石;次郡国文学,秩百石也。”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①高祖于鲁南宫。②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③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④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⑤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⑥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疑者则阙不传。⑦
注①索隐按:汉书云“申公少与楚元王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泮宫在兖州曲阜县西南二百里鲁城内宫之内。郑云泮之言半也,其制半于天子之璧雍。”
注③索隐案:汉书云“吕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申公与元王郢客俱卒学”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楚元王刘交以文帝元年薨,子夷王郢立,四岁薨,子戊立。
郢以吕后二年封上邽侯,文帝元年立为楚王。”
注⑤集解徐广曰:“腐刑。”
注⑥集解徐广曰:“鲁恭王也。”
注⑦索隐谓申公不作诗传,但教授,有疑则阙耳。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韂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①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注①集解徐广曰:“马车。”
弟子为博士者十余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①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②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③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注①集解徐广曰:“孔鲋之弟子襄为惠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傅,生忠,忠生武及安国。安国为博士,临淮太守。”
注②索隐缪音亡救反。缪氏出兰陵。一音穆。所谓穆生,为楚元王所礼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姓阙门,名庆忌。”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①不为不知味;
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注①正义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马肝杀人。又盛夏马行多渴死,杀气为毒也。”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①太后怒曰:
“安得司空城旦书乎?”②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③久之,病免。
注①索隐此家人言耳。服虔云:“如家人言也。”案:老子道德篇近而观之,理国理身而已,故言此家人之言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司空,主刑徒之官也。”骃案:汉书音义曰“道家以儒法为急,比之于律令”。
注③集解徐广曰:“哀王乘也。”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①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
注①集解徐广曰:“薛县在菑川。”
韩生者,①燕人也。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②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闲殊,然其归一也。淮南贲生③受之。
自是之后,而燕赵闲言诗者由韩生。韩生孙商为今上博士。
注①集解汉书曰:“名婴。”
注②集解徐广曰:“宪王舜也。”
注③索隐贲音肥。
伏生者,①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
注①集解张晏曰:“伏生名胜,伏氏碑云。”
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①欧阳生教千乘儿宽。儿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儿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②及时时闲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以为奏谳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宽。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
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儿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张汤死后六年,儿宽位至御史大夫。③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谏;
注①集解汉书曰:“字和伯,千乘人。”
注②索隐谓倪宽家贫,为弟子造食也。何休注公羊“灼烹为养”。案:有厮养卒,厮掌马,养造食。
注③集解徐广曰:“元封元年。”
自此之后,鲁周霸﹑孔安国,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①得十余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
注①索隐案:孔臧与安国书云“旧书潜于壁室,□尔复出,古训复申。唯闻尚书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图乃有百篇。即知以今绚古,隶篆推科斗,以定五十余篇,并为之传也”。艺文志曰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起者,谓起发以出也。
诸学者多言礼,而鲁高堂生最本。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于今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
襄,其天姿善为容,不能通礼经;延颇能,未善也。襄以容为汉礼官大夫,至广陵内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户满意﹑②桓生﹑单次,③皆尝为汉礼官大夫。
而瑕丘萧奋④以礼为淮阳太守。是后能言礼为容者,由徐氏焉。
注①索隐汉书作“颂”,亦音容也。
注②索隐公户,姓;满意,名也。案:邓展云二人姓字,非也。
注③索隐上音善。单,姓;次,名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属山阳也。”
自鲁商瞿受易孔子,①孔子卒,商瞿传易,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②而汉兴。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菑川人杨何。③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齐人□墨成以易至城阳相。广川人孟但以易为太子门大夫。
鲁人周霸,莒人衡胡,④临菑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
注①索隐案:商姓,瞿名,字子木。瞿音劬。
注②索隐案:汉书云“商瞿授东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仲尼弟子传作“淳于人光羽子乘”,不同也。子乘授田何子装,是六代孙也。
注③索隐案:田何传东武王同,同传菑川杨何。
注④集解徐广曰:“莒一作‘吕’。”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①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着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②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③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注①索隐案:仲舒事易王。王,武帝兄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建元六年。”索隐案:汉书以为辽东高庙及长陵园殿灾也。
仲舒为灾异记,草而未奏,主父偃窃而奏之。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荼’,亦音舒。”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
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闲,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胡毋生,①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
注①集解汉书曰:“字子都。”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
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注①集解徐广曰:“殷,一作‘段’,又作‘瑕’也。’【索隐述赞】孔氏之衰,经书绪乱。言诸六学,始自炎汉。着令立官,四方覙腕。曲台坏壁,书礼之冠。传易言诗,云蒸雾散。兴化致理,鸿猷克赞。
史记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③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④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⑤斲雕而为朴,⑥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⑦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免,苟免也。”
注②集解何晏曰:“格,正也。”
注③索隐昔天下之罔尝密矣。案:盐铁论云“秦法密于凝脂”。
注④索隐言本弊不除,则其末难止。
注⑤集解汉书音义曰:“觚,方。”索隐应劭云:“觚,八棱有隅者。高祖反秦之政,破觚为圜,谓除其严法,约三章耳。”
注⑥索隐应劭云:“削琱为璞也。”晋灼云:“凋,弊也。斲理凋弊之俗,使反质朴。”
注⑦集解韦昭曰:“在道德,不在严酷。”
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吕氏已败,遂*(禽)**[夷]*侯封之家。孝景时,□错以刻深颇用术辅其资,而七国之乱,发怒于错,错卒以被戮。其后有郅都﹑宁成之属。
郅都者,①杨人也。②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③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柰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注①索隐郅音质。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河东。”索隐汉书云“河东大阳人”。正义括地志云:“故杨城本秦时杨国,汉杨县城也,今晋州洪洞县也。至隋为杨,唐初改为洪洞,以故洪洞镇为名也。秦及汉皆属河东郡。郅都墓在洪洞县东南二十里。”汉书云“郅都,河东大阳人”,班固失之甚也。大阳,今陕州河北县是,亦属河东郡也。
注③索隐案:姬生赵王彭祖也。
济南鼿氏①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鼿氏首恶,余皆股栗。②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鼿音闲,小儿痫病也。”索隐荀悦音闲,邹氏刘氏音并同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髀龏战摇也。”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闲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①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鴈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鴈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②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注①索隐案:中,如字。谓以法中伤之。
注②索隐汉书作“寓人象”。案:寓□偶也,谓刻木偶类人形也。一云寄人形于木也。
宁成者,①穰人也。②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
为人上,操下③如束湿薪。④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⑤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⑥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都素闻其声,于是善遇,与结驩。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于是上召宁成为中尉。⑦其治效郅都,其廉弗如,然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
注①集解徐广曰:“宁,一作‘宁’。”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南阳。”
注③索隐操音七刀反。操,执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骃案:韦昭曰“言急也”。
注⑤正义百官表云:“*(都)**[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若周之司马。
注⑥索隐数音所注反。
注⑦正义百官表云:“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
颜云:“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道,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武帝□位,徙为内史。外戚多毁成之短,抵罪髡钳。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为不复收,于是解脱,①诈刻传出关归家。称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贳贷②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数年,会赦。致产数千金,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
注①索隐上音纪买反,下音他活反。谓脱钳□。
注②索隐上音食夜反。贳,赊也,又音势。下音天得反。
周阳由者,其父赵兼以淮南王舅父侯周阳,故因姓周阳氏。①由以宗家任为郎,②事孝文及景帝。景帝时,由为郡守。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谨甚,然由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骄恣。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所居郡,必夷其豪。为守,视都尉如令。为都尉,必陵太守,夺之治。与汲黯俱为忮,③司马安之文恶,④俱在二千石列,同车未尝敢均茵伏。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侯五年,孝文六年国除。”正义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九里。
注②索隐案:与国家有外戚姻属,比于宗室,故曰“宗家”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坚忮也。”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以文法伤害人。”
注⑤集解徐广曰:“汉书作‘冯’。伏者,轼。”索隐案:均,等也。茵,车蓐也。伏,车轼也。言二人与由同载一车,尚不敢与之均茵轼也,谓下之也。
汉书“伏”作“凭”也。
由后为河东都尉,时与其守胜屠公①争权,相告言罪。胜屠公当抵罪,义不受刑,自杀,而由□市。
注①索隐风俗通云:“胜屠即申屠。”
自宁成﹑周阳由之后,事益多,民巧法,大抵吏之治类多成﹑由等矣。
赵禹者,斄人。①以佐史补中都官,②用廉为令史,事太尉亚夫。亚夫为丞相,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然亚夫弗任,曰:“极知禹无害,③然文深,④不可以居大府。”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上以为能,至太中大夫。与张汤论定诸律令,⑤作见知,吏传得相监司。用法益刻,盖自此始。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扶风,音台。”索隐音胎。斄县属扶风。正义音胎。故斄城在雍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汉斄县也。
注②索隐案:谓京师诸官府吏。正义若京都府史。
注③索隐苏林云:“言若无比也,盖云其公平也。”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