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史记

_37 司马迁(西汉)
秦折韩而攻梁,④韩怯于秦,秦韩为一,梁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为大王患也。
注①索隐河之西,□曲沃、平周之邑等。正义河外□卷、衍、燕、酸枣。
注②集解卷,丘权反。衍,以善反。索隐卷县在河南。衍,地名。正义卷、衍属郑州;燕,滑州胙城县;酸枣属滑州:皆黄河南岸地。
注③正义故城在曹州乘氏县西北三十七里。
注④索隐战国策“折”作“挟”也。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①国必无忧矣。
注①正义枕,针鸩反。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楚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
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不能坚战。悉梁之兵南面而伐楚,胜之必矣。割楚而益梁,亏楚而适秦,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下甲士而东伐,虽欲事秦,不可得矣。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少可信,说一诸侯而成封侯,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人主贤其辩而牵其说,岂得无眩哉。
“臣闻之,积羽沉舟,髃轻折轴,觽口铄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
哀王于是乃倍从约而因仪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三岁而魏复背秦为从。
秦攻魏,取曲沃。明年,魏复事秦。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
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①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髃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髃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于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注①索隐刘氏云:“商□今之商州,有古商城;其西二百余里有古于城。”
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①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击秦。
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遂取丹阳、②汉中之地。③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注①正义详音羊。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枝江。”
注③正义今梁州也,在汉水北。
秦要楚①欲得黔中地,欲以武关外②易之。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秦王欲遣之,口弗忍言。张仪乃请行。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负以商于之地,是且甘心于子。”张仪曰:“秦强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且臣奉王之节使楚,楚何敢加诛。假令诛臣而为秦得黔中之地,臣之上愿。”遂使楚。楚怀王至则囚张仪,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靳尚曰:“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③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④赂楚,美人聘楚,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不若为言而出之。”于是郑袖日夜言怀王曰:“人臣各为其主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张仪来,至重王。王未有礼而杀张仪,秦必大怒攻楚。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怀王后悔,赦张仪,厚礼之如故。
注①正义要音腰也。
注②正义□商于之地。
注③索隐按:“不”字当作“必”。时张仪为楚所囚,故必欲出之也。正义秦王不欲出张仪使楚,若欲自行,今秦欲以上庸地及美人赎仪。
注④正义今房州也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①乃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明以严,将智以武,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②天下有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髃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髃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注①索隐按:此时当秦惠王之后元十四年。
注②索隐按:常山于天下在北,有若人之背脊也。正义古之帝王多都河北、河东故也。
“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大王不与秦,秦下甲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梁则从风而动。
秦攻楚之西,韩、梁攻其北,社稷安得毋危?
“且夫从者聚髃弱而攻至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数举兵,危亡之术也。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①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秦祸,②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孰计之。
注①正义挑,田鸟反。
注②正义卒,□勿反。
“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①浮江已下,至楚三千余里。舫船②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③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④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待)**[恃]*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注①正义汶音泯。
注②索隐枋船。枋音方,谓并两船也。亦音舫。
注③集解徐广曰:“巴郡鱼复县有扞水关。”索隐扞关在楚之西界。复音伏。
按:地理志巴郡有鱼复县。正义在硖州巴山县界。
注④正义楚之北境断绝。
“大王尝与吴人战,五战而三胜,阵卒尽矣;偏守新城,①存民苦矣。臣闻功大者易危,而民敝者怨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强秦之心,臣窃为大王危之。
注①索隐偏,匹连反。此云“新城”,当在吴楚之闲。正义新攻得之城,未详所在。
“且夫秦之所以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齐、赵者,阴谋有合①天下之心。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②楚人不胜,列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遂亡汉中。
楚王大怒,兴兵袭秦,战于蓝田。此所谓两虎相搏③者也。夫秦楚相敝而韩魏以全制其后,计无危于此者矣。愿大王孰计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吞’。”
注②索隐其地在秦南山之南,楚之西北,汉水之北,名曰汉中。
注③集解徐广曰:“或音‘戟’。”
“秦下甲攻韂阳晋,必大关天下之匈。①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数月而宋可举,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②尽王之有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关,一作‘开’。”索隐攻韂阳晋,大关天下匤。夫以常山为天下脊,则此韂及阳晋当天下匤,盖其地是秦﹑晋﹑齐﹑楚之交道也。以言秦兵据阳晋,是大关天下匤,则他国不得动也。
注②索隐谓边近泗水之侧,当战国之时有十二诸侯,宋﹑鲁﹑邾﹑莒之比也。
“凡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苏秦,封武安君,相燕,即阴与燕王谋伐破齐而分其地;乃详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夫以一诈伪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①其不可成亦明矣。
注①索隐混,本作“棍”,同胡本反。
“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使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伐。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
于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原曰:“前大王见欺于张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今纵弗忍杀之,又听其邪说,不可。”怀王曰:“许仪而得黔中,美利也。后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与秦亲。
张仪去楚,因遂之韩,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民之食大抵*(饭)*菽*[饭]*藿羹。一岁不收,收不餍糟嗳。地不过九百里,无二岁之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①在其中矣。除守徼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跿伩科头②贯颐③奋戟者,④至不可胜计。秦马之良,戎兵之觽,探前趹后⑤蹄闲三寻⑥腾者,不可胜数。山东之士被甲蒙冑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⑦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①索隐畼音斯,谓篮役之贱者。负养谓负檐以给养公家,亦贱人也。
注②集解跿伩音徒俱,跳跃也。又云偏举一足曰跿伩。科头谓不着兜鍪入敌。
索隐跿伩音徒俱二音。伩又音劬。刘氏云“谓跳跃也”。又韵集云“偏举一足曰跿伩”。战国策曰“虎挚之士跿伩”。科头谓不着兜鍪。
注③索隐谓两手捧颐而直入敌,言其勇也。
注④集解执戟奋怒而入陈也。索隐谓又有执戟者奋怒而趋入阵。
注⑤索隐谓马前足探向前,后足趹于后。趹音乌穴反。趹谓后足抉地,言马之走埶疾也。
注⑥索隐按:七尺曰寻。言马走之疾,前后蹄闲一掷过三寻也。
注⑦索隐徒者,徒跣也。裼,袒也,谓袒而见肉也。
“夫髃臣诸侯不料地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奋曰‘听吾计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诖误人主,无过此者。
“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韩之上地,东取成皋﹑荥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①非王之有也。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不事秦则危。夫造祸而求其福报,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毋亡,不可得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桑,一作‘栗’。”索隐按:此皆韩之宫苑,亦见战国策。
“故为大王计,莫如为秦。①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秦王必喜。夫攻楚以利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
注①集解为,于伪反。
韩王听仪计。张仪归报,秦惠王封仪五邑,号曰武信君。使张仪东说齐愍王曰: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觽富乐。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之说,不顾百世之利。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西有强赵,南有韩与梁。齐,负海之国也,地广民觽,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柰齐何’。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
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战胜之名,而有亡国之实。是何也?齐大而鲁小也。今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与鲁也。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赵再胜秦;战于番吾①之下,再战又胜秦。四战之后,赵之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战胜之名而国已破矣。是何也?秦强而赵弱。
注①索隐上音盘,又音婆,赵之邑也。
“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梁效河外;①赵入朝渑②池,割河闲③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④临菑﹑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见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也。”
注①索隐按:河外,河之南邑,若曲沃﹑平周等也。正义谓同﹑华州地也。
注②集解挠善反。
注③索隐谓河漳之闲邑,暂割以事秦耳。正义河闲,瀛州县。
注④正义博关在博州。赵兵从贝州度黄河,指博关,则漯河南临淄﹑即墨危矣。
齐王曰:“齐僻陋,隐居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也。”乃许张仪。
张仪去,西说赵王曰:“敝邑秦王使使臣效愚计于大王。大王收率天下以宾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大王之威行于山东,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①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②
注①正义饰音□。
注②索隐督者,正其事而责之。督过,是深责其过也。
“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僻远,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秦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愿渡河踰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愿以甲子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为从者恃苏秦。苏秦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齐国,而自令车裂于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称为东藩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与人□,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毋危,岂可得乎?
“今秦发三将军:其一军塞午道,①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成皋,驱韩梁军于河外;②一军军于渑池。约四国为一以攻赵,赵*(服)**[破]*,必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王遇于渑池,面相见而口相结,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注①索隐此午道当在赵之东,齐之西也。午道,地名也。郑玄云“一纵一横为午”,谓交道也。
注②正义河外谓郑﹑滑州,北临河。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专权擅势,蔽欺先王,独擅绾事,寡人居属师傅,不与国谋计。先王□髃臣,寡人年幼,奉祀之日新,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割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①适闻使者之明诏。”赵王许张仪,张仪乃去。
注①正义趋音趣。
北之燕,说燕昭王曰:“大王之所亲莫如赵。昔赵襄子尝以其姊为代王妻,欲并代,约与代王遇于句注之塞。①乃令工人作为金斗,长其尾,②令可以击人。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啜,③反斗以击之。’④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其姊闻之,因摩笄以自刺,故至今有摩笄之山。⑤代王之亡,天下莫不闻。
注①正义句注山在代州也。上音勾。
注②索隐斗音主。凡方者为斗,若安长柄,则名为枓,音主。尾即斗之柄,其形若刀也。
注③索隐音昌悦反。按:谓热而啜之,是羹也。于下云“厨人进斟”,斟谓羹勺,故因名羹曰斟。左氏“羊羹不斟”是也。
注④正义反即倒斗柄击也。
注⑤集解笄,妇人之首饰,如今象牙擿。正义笄,今簪也。摩笄山在蔚州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
“夫赵王之很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且以赵王为可亲乎?赵兴兵攻燕,再围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以谢。今赵王已入朝渑池,效河闲以事秦。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①非大王之有也。
注①正义并在易州界。
“且今时赵之于秦犹郡县也,不敢妄举师以攻伐。今王事秦,秦王必喜,赵不敢妄动,是西有强秦之援,而南无齐赵之患,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燕王曰:“寡人蛮夷僻处,虽大男子裁①如婴儿,言不足以采正计。今上客幸教之,请西面而事秦,献恒山之尾②五城。”燕王听仪。仪归报,未至咸阳而秦惠王卒,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位,髃臣多谗张仪曰:“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秦必复用之,恐为天下笑。”诸侯闻张仪有却武王,皆畔衡,复合从。
注①集解音在。
注②索隐尾犹末也。谓献恒山城以与秦。
秦武王元年,髃臣日夜恶张仪未已,而齐让又至。张仪惧诛,乃因谓秦武王曰:
“仪有愚计,愿效之。”王曰:“柰何?”对曰:“为秦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今闻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而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闲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毋伐,以临周,祭器必出。①挟天子,按图籍,此王业也。”秦王以为然,乃具革车三十乘,入仪之梁。齐果兴师伐之。梁哀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②之楚,借使之齐,谓齐王曰:“王甚憎张仪;虽然,亦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齐王曰:“寡人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何以托仪?”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夫仪之出也,固与秦王约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今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伐之。
齐梁之兵连于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闲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秦王以为然,故具革车三十乘而入之梁也。今仪入梁,王果伐之,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③广邻敌以内自临,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齐王曰:“善。”乃使解兵。
注①索隐凡王者大祭祀必陈设文物轩车彝器等,因谓此等为祭器也。
注②索隐此与战国策同。旧本作“□”者,误也。
注③索隐谓齐之伐梁也。梁之与齐,先相许与约从为邻,故云与国也。
张仪相魏一岁,卒①于魏也。
注①索隐年表张仪以安僖王十年卒。纪年云梁安僖王九年五月卒。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闲,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①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
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②可乎?”
曰:“柰何?”曰:“田需③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注①索隐轸语犀首,言我故来,欲有教汝之事,何不相见。
注②索隐上一艳反。厌者,饱也,谓欲令其多事也。
注③索隐需时为魏相也。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
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①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②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③之余,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④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⑤惠王曰:“善。”
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注①索隐盖谓侍御之官。
注②索隐此盖张仪等之计策。
注③索隐子指陈轸也。子主谓楚王。
注④索隐馆庄子。谓逆旅舍其人字庄子者,或作“卞庄子”也。
注⑤索隐臣主,为轸之主楚王也。王,秦惠王。以言我主与王俱宜待韩﹑魏之毙而击之,亦无异也。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①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
注①集解司马彪曰:“犀首,魏官名,若今虎牙将军。”
张仪为秦之魏,魏王相张仪。犀首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张仪已合秦魏矣,其言曰①‘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且韩之南阳已举矣,子何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错矣。②然则魏必图秦而□仪,收韩而相衍。”公叔以为便,因委之犀首以为功。果相魏。张仪去。③
注①正义此张仪合秦魏之辞也。
注②索隐错音措。按:错,停止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复相秦。”
义渠君朝于魏。犀首闻张仪复相秦,害之。犀首乃谓义渠君曰:“道远不得复过,①请谒事情。”②曰:“中国无事,③秦得烧掇焚杅④君之国;有事,⑤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⑥其后五国伐秦。⑦会陈轸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也,不如赂之以抚其志。”秦王曰:“善。”乃以文绣千纯,⑧妇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致髃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⑨乃起兵袭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⑩
注①索隐音戈。言义渠道远,今日已后,不复得更过相见。
注②索隐谓欲以秦之缓急告语之也。
注③索隐按:谓山东诸侯齐﹑魏之大国等。正义中国谓关东六国。无事,不共攻秦。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孤切。”索隐掇音都活反,谓焚烧而侵掠。焚杅音烦乌二音。按:焚揉而牵制也。战国策云“秦且烧鞖君之国”,是说其事也。
注⑤索隐谓山东诸国共伐秦也。
注⑥索隐谓秦求亲义渠君也。正义有事谓六国攻秦。秦若被攻伐,则必轻使重币,事义渠之国,欲令相助。犀首此言,令义渠君勿援秦也。
注⑦索隐按:表秦惠王后元七年,楚﹑魏﹑齐﹑韩﹑赵五国共攻秦,是其事也。
注⑧索隐凡丝挠布帛等一段为一纯。纯音屯。
注⑨索隐按:谓上文犀首云“*(君之国)*有事,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故云“衍之所谓”,因起兵袭秦以伤张仪也。
注⑩索隐入李伯之下。谓义渠破秦而收军,而入于李伯之下,则李伯人名或邑号。战国策“伯”作“帛”。
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①
注①索隐佩五国之印,为约长。犀首后相五国,或从或横,常为约长。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①其短以扶其说,②成其衡道。③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注①索隐下音步卜反。振谓振扬而暴露其短。
注②索隐按:扶谓说彼之非,成我之是,扶会己之说辞。
注③索隐张仪说六国,使连衡而事秦,故云“成其衡道”。然山东地形从长,苏秦相六国,令从亲而宾秦也。关西地形衡长,张仪相六国,令破其从而连秦之衡,故谓张仪为连横矣。
【索隐述赞】仪未遭时,频被困辱。及相秦惠,先韩后蜀。连衡齐魏,倾危诳惑。陈轸挟权,犀首骋欲。如何三晋,继有斯德。
史记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①与惠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②秦人号曰“智囊”。
注①索隐按:樗,木名也,音摅。高诱曰“其里有大樗树,故曰樗里”。然疾居渭南阴乡之樗里,故号曰樗里子。又按:纪年则谓之“楮里疾”也。
注②索隐滑音骨。稽音鸡。邹诞解云“滑,乱也。稽,同也。谓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谓能乱同异也”。一云滑稽,酒器,可转注吐酒不已。以言俳优之人出口成章,词不穷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也。正义滑读为淈,水流自出。稽,计也。言其智计宣吐如泉,流出无尽,故杨雄酒赋云“鸱夷滑稽,腹大如壶”是也。颜师古云:“滑稽,转利之称也。滑,乱也。稽,碍也。其变无留也。”一说稽,考也,言其滑乱不可考较。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①使将而伐曲沃,②尽出其人,③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④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⑤
注①索隐按:右更,秦之第十四爵名也。
注②正义故城在陕州*[陕]*县西南三十二里也。
注③索隐按:年表云十一年拔魏曲沃,归其人。又秦本纪惠文王后元八年,五国共围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斩首八万。十一年,樗里疾攻魏焦,降之。
则焦与曲沃同在十一年明矣。而传云“八年拔之”,不同。王劭按:本纪﹑年表及此传,三处记秦伐国并不同,又与纪年不合,今亦殆不可考。
注④正义蔺县在石州。
注⑤索隐按:严君是爵邑之号,当是封之严道。
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①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②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
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韂疾,③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
注①索隐游,姓;腾,名也。
注②集解许慎曰:“仇犹,夷狄之国。”战国策曰:“智伯欲伐仇犹,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周礼曰:“广车之萃。”郑玄曰:“广车,横陈之车。”索隐战国策云“智伯欲伐仇犹,遗之大钟,载以广车”。以“仇犹”为“厹由”。韩子作“仇由”。地理志临淮有厹犹县也。正义括地志云:“并州盂县外城俗名原仇山,亦名仇犹,夷狄之国也。韩子云‘智伯欲伐仇犹国,道险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之,载以广车。仇犹大悦,除涂内之。赤章曼支谏曰:“不可,此小所以事大,而今大以遗小,卒必随,不可。”不听,遂内之。曼支因断毂而驰。至十九日而仇犹亡也’。”
注③正义防韂樗里子。
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
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①蒲守恐,请胡衍。②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③夫韂之所以为韂者,以蒲也。④今伐蒲入于魏,韂必折而从之。⑤魏亡西河之外⑥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韂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柰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韂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韂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韂。于是遂解蒲而去。还击皮氏,⑦皮氏未降,又去。
注①索隐按:纪年云“楮里疾围蒲不克,而秦惠王薨”,事与此合。正义蒲故城在滑州匡城县北十五里,即子路作宰地。
注②索隐人姓名也。
注③集解赖,利也。
注④正义蒲是韂国之鄣韂。
注⑤索隐战国策云“今蒲入于秦,韂必折而入于魏”,与此文相反。
注⑥正义谓同﹑华等州。
注⑦正义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百四十步,魏邑。
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①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②武库正直其墓。③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注①索隐按黄图,在汉长安故城西。
注②正义汉长乐宫在长安县西北十五里,未央在县西北十四里,皆在长安故城中也。
注③索隐直如字读。直犹当也。
甘茂者,下蔡人也。①事下蔡史举先生,②学百家之术。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
注①索隐地理志下蔡县属汝南也。正义今颍州县,即州来国。
注②索隐战国策及韩子皆云史举,上蔡监门。
惠王卒,武王立。张仪﹑魏章去,东之魏。蜀侯辉﹑相壮反,①秦使甘茂定蜀。还,而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注①索隐辉音晖,又音胡昆反。秦之公子,封蜀也。华阳国志作“晖”。壮音侧状反。姓陈也。
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①辅行。”甘茂至,谓向寿曰:“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②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③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④行千里攻之,难。
昔曾参之处费,⑤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投杼下机,踰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始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开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张子而以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返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
樗里子﹑公孙奭⑥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⑦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
⑧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注①正义饷受二音,人姓名。
注②索隐按:山海经﹑启筮云“昔伯辷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或是此也。正义秦邑。
注③索隐谓上党﹑南阳并积贮日久矣。正义韩之北三郡积贮在河南宜阳县之日久矣。
注④索隐数音率腴反。正义谓函谷及三崤﹑五谷。
注⑤集解音秘。
注⑥索隐按:战国策作“公孙衍”。正义音释。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作‘冯’。”
注⑧正义甘茂归至息壤,与秦王盟,恐后樗里子﹑公孙奭伐韩,今二子果争之。武王召茂欲罢兵,故甘茂云息壤在彼邑也。
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①王母宣太后,楚女也。楚怀王怨前秦败楚于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②韩使公仲侈告急于秦。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因甘茂,茂为韩言于秦昭王曰:“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扞楚也。今雍氏围,秦师不下殽,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然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乃下师于殽以救韩。楚兵去。
注①索隐按:赵系家昭王名稷。系本云名侧也。
注②索隐按:赵惠王二十六年,楚围雍氏,至昭王七年,又围雍氏,韩求救于秦,是再围也。刘氏云“此是前围雍氏,当赧王之三年”。战国策及纪年与此并不同。正义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里。
秦使向寿平宜阳,而使樗里子﹑甘茂伐魏皮氏。向寿者,宣太后外族也,而与昭王少相长,故任用。向寿如楚,①楚闻秦之贵向寿,而厚事向寿。向寿为秦守宜阳,将以伐韩。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禽困覆车。②公破韩,辱公仲,公仲收国复事秦,自以为必可以封。③今公与楚解口地,④封小令尹以杜阳。⑤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韩亡,公仲且躬率其私徒以阏⑥于秦。⑦愿公孰虑之也。”向寿曰:“吾合秦楚非以当韩也,子为寿谒之公仲,⑧曰秦韩之交可合也。”苏代对曰:“愿有谒于公。⑨人曰贵其所以贵者贵。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奭;其智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秦事,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何?彼有以失之也。⑩公孙奭党于韩,而甘茂党于魏,故王不信也。今秦楚争强而公党于楚,是与公孙奭﹑甘茂同道也,公何以异之?⑾人皆言楚之善变也,而公必亡之,是自为责也。[一二]公不如与王谋其变也,善韩以备楚,⒀如此则无患矣。韩氏必先以国从公孙奭而后委国于甘茂。韩,公之雠也。⒁今公言善韩以备楚,是外举不僻雠也。”向寿曰:“然,吾甚欲韩合。”对曰:“甘茂许公仲以武遂,⒂反宜阳之民,⒃今公徒收之,甚难。”⒄向寿曰:“然则奈何?武遂终不可得也?”对曰:“公奚不以秦为韩求颍川于楚?⒅此韩之寄地也。公求而得之,是令行于楚而以其地德韩也。公求而不得,是韩楚之怨不解⒆而交走秦也。[二0]秦楚争强,而公徐过楚[二一]以收韩,此利于秦。”[二二]向寿曰:“柰何?”对曰:“此善事也。甘茂欲以魏取齐,公孙奭欲以韩取齐。
今公取宜阳以为功,收楚韩以安之,而诛齐魏之罪,[二三]是以公孙奭﹑甘茂无事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如,一作‘和’。”
注②集解譬禽兽得困急,犹能抵触倾覆人车。
注③正义公仲自以为必可得秦封。
注④索隐解口,秦地名,近韩,今将与楚也。正义上纪买反。公,向寿也。
解口犹开口得言。向寿于秦开口,则楚人必得封地也。
注⑤索隐又封楚之小令尹以杜阳。杜阳亦秦地,今以封楚今尹,是秦楚合也。
注⑥集解音乌曷反。
注⑦正义公仲恐韩亡,欲将私徒往宜阳阏向寿也。
注⑧正义子,苏代也。向寿恐,今苏代谒报公仲,云“秦韩交可合”。
注⑨正义公,向寿也。言向寿亦党于楚,与公孙奭﹑甘茂党韩﹑魏同也。
注⑩索隐彼,公孙奭及甘茂也。有以失之,谓不见委任,情有所失。正义言秦王虽爱习公孙奭﹑甘茂,秦事不亲委者,为党韩﹑魏也。今国事独与向寿主断者,不知寿党于楚以事秦王者,以失之也。
注⑾正义苏氏云:“向寿与公孙奭﹑甘茂皆有党,言无异也。”又一云改异党楚之意。
注⑿正义楚善变改,不可信。若变改,向寿必亡败,是自为责。
注⒀正义令秦亲韩而备楚之变改,则向寿无患矣。
注⒁正义韩氏必先委二人,故韩为向寿之雠。
注⒂集解徐广曰:“秦昭王元年予韩武遂。”
注⒃正义武遂,宜阳,本韩邑也,秦伐取之。今欲还韩,令其民得反归居之。
注⒄正义苏代言甘茂许公仲以武遂,又归宜阳之民,今向寿徒拟收之,甚难事也。
注⒅正义颍川,许州也。楚侵韩颍川,苏代令向寿以秦威重为韩就楚求索颍川,是亲向寿。
注⒆集解已买反。
注[二0]索隐韩楚怨不解,二国交走向秦也。
注[二一]集解徐广曰:“过,一作‘适’。”
注[二二]正义若二国皆事秦,公则渐说楚之过失以收韩,此利于秦也。
注[二三]正义言公孙奭﹑甘茂皆欲以秦挟韩魏而取齐,今向寿取宜阳为功,收楚韩安以事秦,而责齐魏之罪,是公孙奭﹑甘茂不得同合韩魏于秦以伐齐也。
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①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向寿﹑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辍伐魏蒲阪,亡去。②樗里子与魏讲,罢兵。

注①正义年表云秦昭王元年予韩武遂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昭王元年,击魏皮氏,未拔,去。”
注③索隐邹氏云:“讲读曰媾。媾犹和也。”
甘茂之亡秦奔齐,逢苏代。代为齐使于秦。甘茂曰:“臣得罪于秦,惧而遯逃,无所容迹。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当路矣。
茂之妻子在焉,愿君以余光振之。”苏代许诺。遂致使于秦。已,因说秦王曰:
“甘茂,非常士也。其居于秦,累世重矣。自殽塞①及至鬼谷,②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彼以齐约韩魏反以图秦,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柰何?”苏代曰:“王不若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使彼来则置之鬼谷,③终身勿出。”秦王曰:“善。”□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于齐。甘茂不往。苏代谓齐愍王曰:“夫甘茂,贤人也。今秦赐之上卿,以相印迎之。甘茂德王之赐,好为王臣,故辞而不往。今王何以礼之?”齐王曰:“善。”
□位之上卿而处之。④秦因复甘茂之家⑤以市于齐。
注①正义三殽在洛州永宁县西北。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阳城。”
注③索隐案:徐广云在阳城。刘氏云此鬼谷在关内云阳,是矣。正义刘伯庄云:“此鬼谷,关内云阳,非阳城者也。”案:阳城鬼谷时属韩,秦不得言置之。
注④索隐案:处犹留也。
注⑤正义复音福。
齐使甘茂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驩。①而秦闻甘茂在楚,使人谓楚王曰:
“愿送甘茂于秦。”楚王问于范蜎②曰:“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对曰:
“臣不足以识之。”楚王曰:“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对曰:“不可。夫史举,下蔡之监门也,大不为事君,小不为家室,以苟贱不廉闻于世,甘茂事之顺焉。
故惠王之明,武王之察,张仪之辩,而甘茂事之,取十官而无罪。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于秦。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之利也。,且王前尝用召滑于越,③而内行章义之难,④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⑤而郡江东。⑥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矣。然则王若欲置相于秦,则莫若向寿者可。夫向寿之于秦王,亲也,少与之同衣,长与之同车,以听事。王必相向寿于秦,则楚国之利也。”于是使使请秦相向寿于秦。秦卒相向寿。而甘茂竟不得复入秦,卒于魏。
注①集解徐广曰:“昭王二年时迎妇于楚。”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蠉’。”索隐音休缘反,又休软反。蠉,休缘反。
战国策云作“蝝”也。正义许缘反。
注③集解徐广曰:“滑,一作‘涓’。”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内句章昧之难’。”索隐谓召滑内心猜诈,外则佯章恩义,而卒包藏祸心,构难于楚也。注“一云内句章﹑昧之难”。案:战国策云“纳章句之难”。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作‘濑湖’。”正义刘伯庄云:“厉门,度岭南之要路。”
注⑥正义吴越之城皆为楚之都邑。
甘茂有孙曰甘罗。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①
注①索隐战国策云甘罗事吕不韦为庶子。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闲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①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②甘罗曰:
“大项橐③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④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注①索隐□张唐也。卿,字也。
注②正义女音汝。焉,乙连反。
注③索隐音托。尊其道德,故云“大项橐”。
注④索隐范睢。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闲。王不如赍臣五城①以广河闲,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闲。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②令秦有十一。③
注①索隐赍音侧奚反,一音黸。并谓割五城与臣也。
注②索隐战国策云得三十六县。正义上谷,今妫州也,在幽州西北。
注③索隐谓以十一城与秦也。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樗里子以骨肉重,固其理,而秦人称其智,故颇采焉。甘茂起下蔡闾阎,显名诸侯,重强齐楚。①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注①集解徐广曰:“恐或疑此当云‘见重强齐’,误脱一字。”正义甘茂为强齐楚所重。
【索隐述赞】严君名疾,厥号“智囊”。既亲且重,称兵外攘。甘茂并相,初佐魏章。始推向寿,乃攻宜阳。甘罗妙岁,卒起张唐。
史记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 第十二
穰侯魏焻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①其先楚人,姓芈氏。②
注①索隐宣太后之异父长弟也,姓魏,名焻,封之穰。地理志穰县在南阳。
宣太后者,惠王之妃,姓芈氏,曰芈八子者是也。
注②正义芈,亡尔反。
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①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氏,名焻;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②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③泾阳君。④而魏焻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焻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焻为将军,韂咸阳。
诛季君之乱,⑤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
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焻为政。
注①索隐秦本纪云:“昭王二年,庶长壮与大臣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又按:纪年云“秦内乱,杀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壮”是也。
注②索隐华阳,韩地,后属秦。芈戎后又号新城君。正义司马彪云:“华阳,亭名,在洛州密县。”又故华城在郑州管城县南三十里,即此。
注③索隐名显。
注④索隐名悝。
注⑤集解徐广曰:“年表曰季君为乱,诛。本纪曰庶长壮与大臣公子谋反。伏诛。”索隐按:季君即公子壮,僭立而号曰季君。穰侯力能立昭王,为将军,韂咸阳,诛季君及惠文后,故本纪言“伏诛”。又云“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盖谓惠文后时党公子壮,欲立之,及壮诛而太后忧死,故云“不得良死”,亦史讳之也。又逐武王后出之魏,亦事势然也。
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①之秦,请以魏焻为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②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秦王见赵请相魏焻之不急,且不听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子;事成,魏焻故德公矣。”于是仇液从之。
而秦果免楼缓而魏焻相秦。
注①索隐战国策作“仇郝”,盖是一人而记别也。正义音亦,姓名。
注②索隐战国策作“宋交”。
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焻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焻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焻,乃封魏焻于穰,复益封陶,①号曰穰侯。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阴’。”索隐陶即定陶也。徐广云作“阴”,陶阴字本易惑也。王劭按:定陶见有魏焻頉,作“阴”,误也。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
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月余,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
魏焻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①入北宅,②遂围大梁。
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昔梁惠王伐赵,战胜三梁,③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韂,拔故国,杀子良;④韂人不割,而故地复反。韂﹑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数伐割地,而国随以亡。臣以为韂﹑赵可法,而宋﹑中山可为戒也。秦,贪戾之国也,而毋亲。蚕食魏氏,又尽晋国,⑤战胜暴子,⑥割八县,地未毕入,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听也。
今王背楚﹑赵而讲秦,⑦楚﹑赵怒而去王,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梁,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愿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少割而有质;不然,必见欺。’⑧此臣之所闻于魏也,⑨愿君*(王)*之以是虑事也。周书曰‘惟命不于常’,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宅,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智者不然。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觽守梁七仞之城,⑩臣以为汤﹑武复生,不易攻也。
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觽,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⑾则前功必□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⑿愿君逮楚﹑赵之兵未至于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⒀而君后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
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绛安邑。又为陶开两道,⒁几尽故宋,⒂韂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⒃穰侯曰:“善。”乃罢梁围。⒄
注①集解上莫卬反。下陌饱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魏惠王五年,与韩会宅阳。”正义竹书云:“宅阳,一名北宅。”括地志云:“宅阳故城在郑州荥阳县西南十七里。”
注③集解徐广曰:“田完世家云魏伐赵,赵不利,战于南梁。”索隐三梁即南梁也。
注④索隐韂之故国,盖楚丘也。下文“故地”,亦同谓楚丘也。战国策“韂”字皆作“燕”,“子良”作“子之”,恐非也。
注⑤索隐河东﹑河西﹑河内并是魏地,即故晋国。今言秦蚕食魏氏,尽晋国之地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韩将暴鸢。”
注⑦索隐讲,和也。
注⑧索隐谓与秦欲讲,少割地而求秦质子;恐不然必被秦欺也。
注⑨索隐须贾说穰侯,言魏人谓梁王若少割地而求秦质,必是欺我,即闻魏见欺于秦也。
注⑩集解尔雅曰:“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
注⑾索隐“陶”一作“魏”。言秦前攻得魏之城邑,秦罢则亡而还于魏也。
正义定陶近大梁,穰侯攻梁兵疲,定陶必为魏伐。
注⑿索隐贾引魏人之说不许王讲于秦,是言魏氏方疑,可以少割地而收魏也。
注⒀索隐楚﹑赵怒魏之与秦讲,皆争事秦,是东方从国于是解散也,故云“从以此散”。正义从,足松反。
注⒁索隐穰侯封陶,魏效绛与安邑,是得河东地。言从秦适陶,开河西﹑河东之两道。正义穰故封定陶,故宋及单父是陶之南道也,魏之安邑及绛是陶北道。
注⒂索隐上音祈。此时宋已灭,是秦将尽得宋地也。
注⒃索隐言莫行围梁之危事。
注⒄正义表云魏安厘王二年,秦军大梁城,韩来救,与秦温以和也。
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
穰侯益封。
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①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②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臣窃必之③敝邑之王曰④‘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此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獘晋﹑楚,⑤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汉也,必死,安能獘晋﹑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
此三也。秦割齐以啖晋﹑楚,晋﹑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敌。此四也。是晋﹑楚以秦谋齐,以齐谋秦也,何晋﹑楚之智而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取天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代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注①集解丘权反。
注②索隐既得观津,仍令赵伐齐,而秦又以兵益助赵也。
注③索隐告齐王,言秦必定不益兵以助赵。正义臣,苏代也。必知秦与赵甲四万以伐齐。
注④正义谓齐王也。
注⑤正义今晋﹑楚伐齐,晋﹑楚之国亦獘败。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醦,欲伐齐取刚﹑寿,①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
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
注①集解徐广曰:“济北有刚县。”正义故刚城在兖州龚丘县界。寿张,郓州县也。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索隐述赞】穰侯智识,应变无方。内倚太后,外辅昭王。四登相位,再列封疆。摧齐挠楚,破魏围梁。一夫开说,忧愤而亡。
史记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白起者,郿人也。①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②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③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④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⑤河。⑥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⑦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⑧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⑨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⑩遂东至竟陵。⑾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⑿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⒀
注①正义郿音眉,岐州县。
注②索隐在河南也。正义今洛州伊阙。
注③正义今洛州南十九里伊阙山,号曰龙门是也。
注④正义言太尉。
注⑤集解徐广曰:“音干。”
注⑥集解郭璞曰:“今河东闻喜县东北有干河口,因名干河里,但有故沟处,无复水也。”索隐魏以安邑入秦,然安邑以东至干河皆韩故地,故云取韩安邑。
注⑦集解徐广曰:“河东垣县。”
注⑧索隐地理志不载光狼城,盖属赵国。正义光狼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昭王二十八年。”正义鄢邓二邑在襄州。
注⑩正义夷陵,今峡州郭下县。
注⑾正义故城在郢州长寿县南百五十里,今复州亦是其地也。
注⑿正义陉庭故城在曲沃县西北二十里,在绛州东北三十五里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此南阳,河内修武是也。”正义案:南阳属韩,秦攻之,则韩太行羊肠道绝矣。
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①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②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③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④
注①索隐地理志野王县属河内,在太行东南。孟康曰“古邢国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河南新郑,韩之国都是也。”索隐郑国□韩之都,在河南。
秦伐野王,是上党归韩之道绝也。
注③索隐平阳君未详何人。
注④正义常山一名华阳,解在赵世家。
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①拔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颍川。”索隐今其地阙。西河别有蔺县也。正义按:检诸地记,颍川无蔺。括地志云:“洛州嵩县本夏之纶国也,在缑氏东南六十里。”
地埋志云:“纶氏属颍川郡。”按:既攻缑氏、蔺,二邑合相近,恐纶蔺声相似,字随音而转作“蔺”。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①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②以按据上党民。③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④秦斥兵斩赵裨将茄。⑤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⑥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⑦夺西垒壁。⑧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⑨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闲,⑩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闲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
秦军详败而走,⑾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⑿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闲,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⒀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⒁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一五]遮绝赵救及粮食。
注①集解音纥。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泫氏。”索隐地理志泫氏今在上党郡也。正义长平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一里也。
注③索隐谓屯兵长平,以据援上党。
注④索隐谓犯秦之斥候兵也。
注⑤索隐音加,裨将名也。
注⑥索隐鄣,堡城。尉,官也。正义括地志云:“赵鄣故城一名都尉城,今名赵东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又有故谷城。此二城□二鄣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作‘乘’。”
注⑧正义赵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六里是也。□廉颇坚壁以待秦,王龁夺赵西垒壁者。
注⑨正义数音朔。挑,田鸟反。
注⑩正义纪苋反。
注⑾正义详音羊。
注⑿正义秦壁一名秦垒,今亦名秦长垒。
注⒀正义赵壁今名赵东垒,亦名赵东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五里,□赵括筑壁败处。
注⒁正义时已属秦,故发其兵。
注⒂索隐时已属秦,故发其兵。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①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②拔之;司马梗定太原。③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
曰:“然。”又曰:“□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④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⑤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⑥故不如因而割之,⑦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⑧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注①索隐秦前攻赵已破上党,今回兵复定其郡,其余城犹属赵也。
注②正义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
注③正义太原,赵地,秦定取也。
注④正义鄢在襄州率道县南九里。郢在荆州江陵县东六里。汉中,今梁州之地。
注⑤集解徐广曰:“平皋有邢丘。”正义邢丘,今怀州武德县东南二十里平皋县城是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亡音无也。”
注⑦正义因白起之攻,割取韩、赵之地。
注⑧集解徐广曰:“卷县有垣雍城。”正义释地名云:“卷县所理垣雍城。”
按:今在郑州原武县西北七里也。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①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注①正义任,入针反,堪也。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①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②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③秦昭王与应侯髃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④
注①正义强,其两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安定。”正义故城在泾州鹑觚县,城西□古阴密国,密康公国也。
注③索隐按:故咸阳城在渭北。杜邮,今在咸阳城中。正义说文云“邮,境上行舍”,道路所经过。今咸阳县城,本秦之邮也,在雍州西北三十五里。
注④集解何晏曰:“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后亦难以重得志矣。向使觽人皆豫知降之必死,则张虚卷犹可畏也,况于四十万被坚执锐哉!天下见降秦之将头颅似山,归秦之觽骸积成丘,则后日之战,死当死耳,何觽肯服,何城肯下乎?是为虽能裁四十万之命而适足以强天下之战,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坚诸侯之守,故兵进而自伐其势,军胜而还丧其计。何者?设使赵觽复合,马服更生,则后日之战必非前日之对也,况今皆使天下为后日乎!其所以终不敢复加兵于邯郸者,非但忧平原君之补袒,患诸侯之捄至也,徒讳之而不言耳。若不悟而不讳,则毋所以远智也,可谓善战而拙胜。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矣,秦王又亲自赐民爵于河内。夫以秦之强,而十五以上死伤过半者,此为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又何以称奇哉!若后之役戍不豫其论者,则秦觽多矣,降者可致也;必不可致者,本自当战杀,不当受降诈也。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
索隐卷音拳。袒音浊苋反,字亦作“绽”。捄音救。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①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②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③秦使翦子王贲击荆,④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注①索隐地理志频阳县属左冯翊,应劭曰“在频水之阳也”。正义故城在雍州东同官县界也。
注②正义音预。
注③正义蓟音计。
注④集解徐广曰:“秦讳‘楚’,故云荆也。”索隐贲音奔。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①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②蒙恬攻寝,③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④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注①集解徐广曰:“势,一作*(新)*‘*[断]*’。”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