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史记

_3 司马迁(西汉)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绥,安也。服王者政教。”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三百里皆同。”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文教之外二百里奋武韂,天子所以安。”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要束以文教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守平常之教,事王者而已。”
注⒂集解马融曰:“蔡,法。受王者刑法而已。”
注⒃集解马融曰:“政教荒忽,因其故俗而治之。”
注⒄集解马融曰:“蛮,慢也。礼简怠慢,来不距,去不禁。”
注⒅集解马融曰:“流行无城郭常居。”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①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②天下于是太平治。
注①集解郑玄曰:“朔,北方也。”
注②正义帝,尧也。玄,水色。以禹理水功成,故锡玄圭,以表显之。自此已上并尚书禹贡文。
皋陶作士以理民。①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于!②慎其身修,③思长,④敦序九族,觽明高翼,近可远在已。”⑤禹拜美言,曰:“然。”
皋陶曰:“于!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⑥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⑦皋陶曰:“然,于!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
乃言曰:“始事事,⑧宽而栗,⑨柔而立,⑩愿而共,⑾治而敬,扰而毅,⑿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⒀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⒁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⒂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⒃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⒄天讨有谸,五刑五用哉。⒅吾言厎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绩行。”
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⒆
注①正义士若大理卿也。
注②正义于音乌,叹美之辞。
注③正义绝句。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慎修其身,思为长久之道。”
注⑤集解郑玄曰:“次序九族而亲之,以觽贤明作羽翼之臣,此政由近可以及远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言帝尧亦以为难。”
注⑦集解郑玄曰:“禹为父隐,故言不及鲧。”
注⑧集解孔安国曰:“言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事,因事以为验。”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性宽弘而能庄栗。”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和柔而能立事。”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箻愿而恭敬。”
注⑿集解徐广曰:“扰,一作‘柔’。”骃案:孔安国曰“扰,顺也。致果为毅”。
注⒀集解孔安国曰:“章,明也。吉,善也。”
注⒁集解孔安国曰:“三德,九德之中有其三也。卿大夫称家,明行之可以为卿大夫。”
注⒂集解孔安国曰:“严,敬也。行六德以信治政事,可为诸侯也。”马融曰:“亮,信;采,事也。”
注⒃集解孔安国曰:“翕,合也。能合受三六之德而用之,以布施政教,使九德之人皆用事。谓天子*(也)*如此,则俊德理能之士并皆在官也”注⒄索隐此取尚书皋陶谟为文,断绝殊无次序,即班固所谓“簄略抵捂”是也,今亦不能深考。
注⒅集解孔安国曰:“言用五刑必当。”
注⒆正义皋陶云我未有所知,思之审赞于古道耳。谦辞也。已上并尚书皋陶谟文,略其经,不全备也。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于,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琻,行山□木。①与益予觽庶稻鲜食。②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③致之川。与稷予觽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觽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注①正义行,寒孟反。□,口寒反。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鸟兽新杀曰鲜。”索隐予音与。上“与”谓“同与”之“与”,下“予”谓“施予”之“予”。此禹言其与益施予觽庶之稻粮。
注③集解郑玄曰:“畎浍,田闲沟也。”
禹曰:“于,帝!慎乃在位,安尔止。①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②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③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④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⑤诸觽谗嬖臣,君⑥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⑦
注①集解郑玄曰:“安汝之所止,无妄动,动则扰民。”
注②集解郑玄曰:“天将重命汝以美应,谓符瑞也。”
注③集解马融曰:“我欲左右助民,汝当翼成我也。”
注④集解尚书“滑”字作“曶”,音忽。郑玄曰:“曶者。臣见君所秉。书思对命者也。君亦有焉,以出内政教于五官。”索隐古文尚书作“在治忽”,今文作“采政忽”,先儒各随字解之。今此云“来始滑”,于义无所通。盖来采字相近,滑忽声相乱,始又与治相似,因误为“来始滑”,今依今文音“采政忽”三字。刘伯庄云“听诸侯能为政及怠忽者”,是也。五言谓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郑玄以为“出纳政教五官”,非也。
注⑤集解尚书大传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作‘吾’。”索隐“诸觽谗嬖臣”为一句,“君”字宜属下文。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帝用臣不是,则贤愚并位,优劣共流故也。”
帝曰:②“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②用绝其世。
予不能顺是。”禹曰:“予*(辛壬)*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③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④咸建五长,⑤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⑥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注①正义此二字及下“禹曰”,尚书并无。太史公有四字,帝及禹相答极为次序,当应别见书。
注②集解郑玄曰:“朋淫,淫门内。”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涂山,国名。辛日娶妻,至于甲四日,复往治水。”索隐杜预云“涂山在寿春东北”,皇甫谧云“今九江当涂有禹庙”,则涂山在江南也。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又按:尚书云“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今此云“辛壬娶涂山,癸甲生启”,盖今文尚书脱漏,太史公取以为言,亦不稽其本意。岂有辛壬娶妻,经二日生子?不经之甚。正义此五字为一句。禹辛日娶,至甲四日,往理水,及生启,不入门,我不得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又,一云过门不入,不得有子爱之心。帝系云“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是生启”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薄,迫。言至海也。”正义尔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释名云:“海,晦也。”按:夷蛮晦昧无知,故云四海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诸侯五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以相统治。”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三苗顽凶,不得就官,善恶分别。”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①舜德大明。
注①索隐谓不用命之人,则亦以刑罚而从之。
于是夔行乐,①祖考至,髃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②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③乃歌曰: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④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⑤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
⑥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舜)*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⑦帝拜曰:“然,往钦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⑧为山川神主。
注①正义若今太常卿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箫韶,舜乐名。备乐九奏而致凤皇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奉正天命以临民,惟在顺时,惟在慎微。”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股肱之臣喜乐尽忠,君之治功乃起,百官之业乃广。”
注⑤集解郑玄曰:“使髃臣念帝之戒。”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率臣下为起治之事,当慎汝法度,敬其职。”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丛脞,细碎无大略也。君如此,则臣懈惰,万事堕废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舜本纪云禹乃兴九韶之乐。”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①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②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③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④
注①集解刘熙曰:“若此,则舜格于文祖,三年之后,摄禹使得祭祀与?”
注②集解刘熙曰:“今颍川阳城是也。”
注③集解皇甫谧曰:“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注④集解礼纬曰:“祖以吞薏苡生。”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①封皋陶之后于英、六,②或在许。③而后举益,任之政。
注①正义帝王纪云:“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赐姓曰偃。尧禅舜,命之作士。舜禅禹,禹即帝位,以咎陶最贤,荐之于天,将有禅之意。
未及禅,会皋陶卒。”括地志云:“咎繇墓在寿州安丰县南一百三十里故六城东,东都陂内大頉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史记皆作‘英’字,而以英布是此苗裔。”索隐地理志六安国六县,咎繇后偃姓所封国。英地阙,不知所在,以为黥布是其后也。正义英盖蓼也。括地志云:“光州固始县,本春秋时蓼国。偃姓,皋陶之后也。左传云子燮灭蓼。太康地志云蓼国先在南阳故县,今豫州郾县界故胡城是,后徙于此。”括地志云:“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南一百三十二里。春秋文五年秋,楚成大心灭之。”
注③集解皇览曰:“皋陶頉在庐江六县。”索隐许在颍川。正义括地志云:“许故城在许州许昌县南三十里,本汉许县,故许国也。”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①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②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年百岁也。”
注②集解孟子“阳”字作“阴”。刘熙曰:“□高之北。”正义按:阴即阳城也。括地志云:“阳城县在箕山北十三里。”又恐“箕”字误,本是“嵩”字,而字相似。其阳城县在嵩山南二十三里,则为嵩山之阳也。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①启伐之,大战于甘。②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③启曰:“嗟!六事之人,④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⑤天用剿绝其命。⑥今予维共行天之罚。⑦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
⑧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⑨用命,赏于祖;⑩不用命,僇于社,[一一]予则帑僇女。”⑿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注①集解地理志曰扶风鄠县是扈国。索隐地理志曰扶风县鄠是扈国。正义括地志云:“雍州南鄠县本夏之扈国也。地理志云鄠县,古扈国,有户亭。训纂云户﹑扈﹑鄠三字,一也,古今字不同耳。”
注②集解马融曰:“甘,有扈氏南郊地名。”索隐夏启所伐,鄠南有甘亭。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各有军事,故曰六事。”
注⑤集解郑玄曰:“五行,四时盛德所行之政也。威侮,暴逆之。三正,天﹑地﹑人之正道。”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剿,截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共,奉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左,车左。右,车右。”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御以正马为政也。三者有失,皆不奉我命也。”
注⑩集解孔安国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即赏祖主前,示不专也。”
注⑾集解孔安国曰:“又载社主,谓之社事。奔北,则僇之社主前。社主阴,阴主杀也。”
注⑿集解孔安国曰:“非但止身,辱及女子,言耻累之。”
夏后帝启崩,①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②昆弟五人,③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皇甫谧曰夏启元年甲辰,十年癸丑崩。”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
注③索隐皇甫谧云号五观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①胤往征之,作胤征。②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太康之后,沈湎于酒,废天时,乱甲乙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胤国之君受王命往征之。”郑玄曰:“胤,臣名。”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①帝少康崩,子帝予②立。帝予崩,子帝槐③立。帝槐崩,子帝芒④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⑤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⑥立。帝□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⑦未得豢龙氏。⑧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⑨学扰龙⑩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一一]受豕韦之后。⑿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⒀
注①索隐左传魏庄子曰:“昔有夏之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人而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人事,而信用伯明氏之谗子寒浞。浞杀羿,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杀于穷门。浞因羿室,生浇及豷。使浇灭斟灌氏及斟寻氏,而相为浇所灭,后缗归于有仍,生少康。有夏之臣靡,自有鬲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遂亡。”然则帝相自被篡杀,中闲经羿浞二氏,盖三数十年。而此纪总不言之,直云帝相崩,子少康立,疏略之甚。正义帝王纪云:“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先何姓。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之于鉏,为帝司射,历虞﹑夏。羿学射于吉甫,其臂长,故以善射闻。及夏之衰,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帝相徙于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田兽,弃其良臣武罗﹑伯姻﹑熊髡﹑尨圉而信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伯明后以谗弃之,而羿以为己相。
寒浞杀羿于桃梧,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之,死于穷门。浞遂代夏,立为帝。寒浞袭有穷之号,因羿之室,生奡及豷。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使奡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封奡于过,封豷于戈。恃其诈力,不恤民事。初,奡之杀帝相也,妃有仍氏女曰后缗,归有仍,生少康。初,夏之遗臣曰靡,事羿,羿死,逃于有鬲氏,收斟寻二国余烬,杀寒浞,立少康,灭奡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遂亡也。”按:帝相被篡,历羿浞二世,四十年,而此纪不说,亦马迁所为疏略也。奡音五告反。豷音许器反。括地志云:“故鉏城在滑州韦城县东十里。晋地记云河南有穷谷,盖本有穷氏所迁也。”括地志云:“商丘,今宋州也。斟灌故城在青州寿光县东五十四里。斟寻故城,今青州北海县是也。故过乡亭在莱州掖县西北二十里,本过国地。故鬲城在洛州密县界。杜预云国名,今平原鬲县也。”戈在宋郑之闲也。寒国在北海平寿县东寒亭也。伯明其君也。臣瓒云斟寻在河南,盖后迁北海也。汲頉古文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尚书云:“太康失邦,兄弟五人须于洛汭。”此即太康居之,为近洛也。又吴起对魏武侯曰“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又周书度邑篇云武王问太公“吾将因有夏之居”,即河南是也。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阳翟县又是禹所封,为夏伯。”
注②索隐音伫。系本云季伫作甲者也。左传曰杼灭豷于戈。国语云杼能帅禹者也。
注③索隐音回。系本作“帝芬”。
注④索隐音亡。邹诞生又音荒也。
注⑤索隐系本作“帝降”。
注⑥索隐音觐。邹诞生又音勤。
注⑦正义音寺。
注⑧集解贾逵曰:“豢,养也。谷食曰豢。”
注⑨集解服虔曰:“后,刘累之为诸侯者,夏后赐之姓。”正义括地志云:“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乃刘累之故地也。”
注⑩集解应劭曰:“扰音柔。扰,驯也。能顺养得其嗜欲。”
注⑾集解服虔曰:“御亦养。”
注⑿集解徐广曰:“受,一作‘更’。”骃案:贾逵曰“刘累之后至商不绝,以代豕韦之后。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殷武丁灭之,以刘累之后代之”。索隐按:
系本豕韦,防姓。
注⒀集解贾逵曰:“夏后既飨,而又使求致龙,刘累不能得而惧也。”传曰迁于鲁县。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①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②帝桀之时,③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乃召汤而囚之夏台,④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
桀走鸣条,⑤遂放而死。⑥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
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⑦至周封于□也。⑧
注①集解左传曰皋墓在殽南陵。
注②索隐桀,名也。按:系本帝皋生发及桀。此以发生桀,皇甫谧同也。
注③集解谧法:“贼人多杀曰桀。”
注④索隐狱名。夏曰均台。皇甫谧云“地在阳翟”是也。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地在安邑之西。”郑玄曰:“南夷,地名。”
注⑥集解徐广曰:“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骃案:汲頉纪年曰“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矣”。索隐徐广曰:“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
案:汲頉纪年曰“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正义括地志云:“庐州巢县有巢湖,即尚书‘成汤伐桀,放于南巢’者也。淮南子云‘汤败桀于历山,与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国语云‘满于巢湖’。又云‘夏桀伐有施,施人以妺喜女焉’。”女音女虑反。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夏亭故城在汝州郏城县东北五十四里,盖夏后所封也。”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汴州雍丘县,古□国城也。周武王封禹后,号东楼公也。”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①彤城氏﹑曪氏﹑费氏﹑②□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③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斟氏﹑寻氏’。”
注②索隐系本男作“南”,寻作“鄩”,费作“弗”,而不云彤城及曪。按:周有彤伯,盖彤城氏之后。张敖地理记云:“济南平寿县,其地即古斟寻国。”又下云斟戈氏,按左传﹑系本皆云斟灌氏。
注③集解礼运称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
郑玄曰:“得夏四时之书,其存者有小正。”索隐小正,大戴记篇名。正征二音。
注④集解皇览曰:“禹頉在山阴县会稽山上。会稽山本名苗山,在县南,去县七里。越传曰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因而更名苗山曰会稽。因病死,葬,苇棺,穿圹深七尺,上无泻泄,下无邸水,□高三尺,土阶三等,周方一亩。吕氏春秋曰‘禹葬会稽,不烦人徒’。墨子曰‘禹葬会稽,衣裘三领,桐棺三寸’。地理志云山上有禹井﹑禹祠,相传以为下有髃鸟耘田者也。”索隐抵,至也,音丁礼反。
苇棺者,以苇为棺。谓蘧蒢而敛,非也。禹虽俭约,岂万乘之主而臣子乃以蘧蒢裹尸乎?墨子言“桐棺三寸”,差近人情。正义括地志云:“禹陵在越州会稽县南十三里。庙在县东南十一里。”
【索隐述赞】尧遭鸿水,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锡兹。帝启嗣立,有扈违命。五子作歌,太康失政。羿浞斯侮,夏室不竞。降于孔甲,扰龙乖性。嗟彼鸣条,其终不令!
史记卷三 殷本纪 第三
殷契,①母曰简狄,②有娀氏之女,③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④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⑤赐姓子氏。⑥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百姓,百姓以平。
注①索隐契始封商,其后裔盘庚迁殷,殷在邺南,遂为天下号。契是殷家始祖,故言殷契。正义括地志云:“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蒙,殷墟南去朝歌城百四十六里。竹书纪年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墟,南去邺四十里’,是旧邺城西南三十里有洹水,南岸三里有安阳城,西有城名殷墟,所谓北蒙者也。”
今按:洹水在相州北四里,安阳城即相州外城也。
注②索隐旧本作“易”,易狄音同。又作“帿”,吐历反。
注③集解淮南子曰:“有娀在不周之北。”正义按:记云“桀败于有娀之墟”,有娀当在蒲州也。
注④索隐谯周云:“契生尧代,舜始举之,必非喾子。以其父微,故不著名。
其母娀氏女,与宗妇三人浴于川,玄鸟遗卵,简狄吞之,则简狄非帝喾次妃明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商国在太华之阳。”皇甫谧曰:“今上洛商是也。”索隐尧封契于商,即诗商颂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是也。正义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帝喾之子焑所封也。”
注⑥集解礼纬曰:“祖以玄鸟生子也。”正义括地志云:“故子城在渭州华城县东北八十里,盖子姓之别邑。”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①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②曹圉卒,③子冥立。④冥卒,子振立。⑤振卒,子微立。⑥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
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⑦
注①集解宋忠曰:“相土就契封于商。春秋左氏传曰‘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
索隐相土佐夏,功着于商,诗颂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是也。左传曰“昔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始封商也。正义括地志云:“宋州宋城县古阏伯之墟,即商丘也,又云羿所封之地。”
注②索隐系本作“粮圉”也。
注③正义圉音语,出系本。
注④集解宋忠曰:“冥为司空,勤其官事,死于水中,殷人郊之。”索隐礼记曰“冥勤其官而水死”,殷人祖契而郊冥也。
注⑤索隐系本作“核”。
注⑥索隐皇甫谧云:“微字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为名,盖自微始。谯周以为死称庙主曰“甲”也。
注⑦集解张晏曰:“禹,汤,皆字也。二王去唐、虞之文,从高阳之质,故夏、殷之王皆以名为号。”谥法曰:“除虐去残曰汤。”索隐汤名履,书曰“予小子履”是也。又称天乙者,谯周云“夏、殷之礼,生称王,死称庙主,皆以帝名配之。天亦帝也,殷人尊汤,故曰天乙”。从契至汤凡十四代,故国语曰“玄王勤商,十四代兴”。玄王,契也。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①汤始居亳,②从先王居,③作帝诰。④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十四世凡八徙国都。”
注②集解皇甫谧曰:“梁国谷熟为南亳,即汤都也。”正义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汤都也。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汤所盟地,因景山为名。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
正义按:亳,偃师城也。商丘,宋州也。汤即位,都南亳,后徙西亳也。括地志云:“亳邑故城在洛州偃师县西十四里,本帝喾之墟,商汤之都也。”
注④索隐一作“溋”。上云“从先王居”,故作帝溋。孔安国以为作诰告先王,言己来居亳也。
汤征诸侯。①葛伯不祀,汤始伐之。②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为夏方伯,得专征伐。”
注②集解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伯为邻。”地理志曰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
伊尹名阿衡。①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②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③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④
注①索隐孙子兵书:“伊尹名挚。”孔安国亦曰“伊挚”。然解者以阿衡为官名。按:阿,倚也,衡,平也。言依倚而取平。书曰“惟嗣王弗惠于阿衡”,亦曰保衡,皆伊尹之官号,非名也。皇甫谧曰:“伊尹,力牧之后,生于空桑。”
又吕氏春秋云:“有侁氏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
注②集解列女传曰:“汤妃有莘氏之女。”正义括地志云:“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陈留风俗传云陈留外黄有莘昌亭,本宋地,莘氏邑也。”媵,翊剩反。尔雅云:“媵,将,送也。”
注③集解刘向别录曰:“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索隐按: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九主者,三皇、五帝及夏禹也。或曰,九主谓九皇也。然按注刘向所称九主,载之七录,名称甚奇,不知所凭据耳。法君,谓用法严急之君,若秦孝公及始皇等也。劳君,谓勤劳天下,若禹、稷等也。等君,等者平也,谓定等威,均禄赏,若高祖封功臣,侯雍齿也。授君,谓人君不能自理,而政归其臣,若燕王哙授子之,禹授益之比也。专君,谓专己独断,不任贤臣,若汉宣之比也。破君,谓轻敌致寇,国灭君死,若楚戊、吴濞等是也。寄君,谓人困于下,主骄于上,离析可待,故孟轲谓之“寄君”也。国君,国当为“固”,字之讹耳。固,谓完城郭,利甲兵,而不修德,若三苗、智伯之类也。三岁社君,谓在襁褓而主社稷,若周成王、汉昭、平等是也。又注本九主,谓法君、劳君、等君、专君、授君、破君、国君,以三岁社君为二,恐非。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鸠房二人,汤之贤臣也。二篇言所以丑夏而还之意也。”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
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①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汤曰:“格女觽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②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觽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③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觽,舍我啬事而割政’。
④女其曰‘有罪,其柰何’?夏王率止觽力,率夺夏国。⑤觽有率怠不和,⑥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⑦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⑧女毋不信,朕不食言。⑨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于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一0]
注①正义帝喾时陆终之长子,昆吾氏之后也。世本云“昆吾者,韂氏”是。
注②集解马融曰:“台,我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不敢不正桀之罪而诛之。”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夺民农功,而为割剥之政。”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桀之君臣相率遏止众力,使不得事农,相率割剥夏之邑居。”
注⑥集解马融曰:“众民相率怠惰,不和同。”
注⑦集解尚书大传曰:“桀云‘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
注⑧集解尚书“理”字作“赉”。郑玄曰:“赉,赐也。”
注⑨索隐左传云:“食言多矣,能无肥乎?”是谓妄言为食言。
注⑩集解诗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毛传曰:“武王,汤也。”
桀败于有娀之虚,桀礶于鸣条,①夏师败绩。汤遂伐三涥,俘厥宝玉,②义伯、仲伯作典宝。③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④作夏社。⑤伊尹报。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阪口,即古鸣条陌也。
鸣条战地,在安邑西。”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三涥,国名,桀走保之,今定陶也。俘,取也。”正义括地志云:“曹州济阴县即古定陶也,东有三鬷亭是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二臣作典宝一篇,言国之常宝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欲变置社稷,而后世无及句龙者,故不可而止。”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言夏社不可迁之义。”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云‘伊尹报政’。”
汤归至于泰卷陶,①中溄作诰。②既绌夏命,③还亳,作汤诰:“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髃后:‘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④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⑤有状。⑥先王言不可不勉。’⑦曰:‘不道,毋之在国,⑧女毋我怨。’”以令诸侯。
伊尹作咸有一德,⑨咎单作明居。⑩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无此‘陶’字。”孔安国曰:“地名。汤自三涥而还。”
索隐邹诞生“卷”作“垧”,又作“泂”,则卷当为“垧”,与尚书同,非衍字也。
其下“陶”字是衍耳。何以知然?解尚书者以大垧今定陶是也,旧本或傍记其地名,后人转写遂衍斯字也。正义垧,古铭反。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仲虺,汤左相奚仲之后。”索隐仲虺二音。溄作“垒”,音如字,尚书又作“虺”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绌其王命。”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土’。”索隐谓禹、皋陶有功于人,建立其后,故云有立。
注⑤集解音与。
注⑥索隐帝,天也。谓蚩尤作乱,上天乃不佑之,是为弗与。有状,言其罪大而有形状,故黄帝灭之。
注⑦索隐先王指黄帝、帝尧、帝舜等言。禹、咎繇以久劳于外,故后有立。
及蚩尤作乱,天不佑之,乃致黄帝灭之。皆是先王赏有功,诛有罪,言今汝不可不勉。此汤诫其臣。
注⑧集解徐广曰:“之,一作‘政’。”索隐不道犹无道也。又诫诸侯云,汝为不道,我则无令汝之在国。
注⑨集解王肃曰:“言君臣皆有一德。”索隐按:尚书伊尹作咸有一德在太甲时,太史公记之于斯,谓成汤之日,其言又失次序。
注⑩集解马融曰:“咎单,汤司空也。明居民之法也。”
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
汤崩,①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②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③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④
注①集解皇览曰:“汤頉在济阴亳县北东郭,去县三里。頉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处平地。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御)*史*[御]*长卿案行水灾,因行汤頉。刘向曰:‘殷汤无葬处。’”皇甫谧曰:“即位十七年而践天子位,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索隐长卿,诸本多作劫姓。按:风俗通有御氏,为汉司空*(御)*史,其名长卿,明劫非也。亦有劫弥,不得为御史。正义括地志云:“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頉。按:在蒙,即北薄也。又云洛州偃师县东六里有汤頉,近桐宫,盖此是也。”
注②正义仲任二音。
注③正义尚书孔子序云“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不言有外丙、仲壬,而太史公采世本,有外丙、仲壬,二书不同,当是信则传信,疑则传疑。
注④集解郑玄曰:“肆命者,陈政教所当为也。徂后者,言汤之法度也。”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①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汤葬地。”郑玄曰:“地名也,有王离宫焉。”正义晋太康地记云:“尸乡南有亳阪,东有城,太甲所放处也。”按:尸乡在洛州偃师县西南五里也。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曪帝太甲,称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①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注①集解皇览曰:“伊尹頉在济阴己氏平利乡,亳近己氏。”正义括地志云:
“伊尹墓在洛州偃师县西北八里。又云宋州楚丘县西北十五里有伊尹墓,恐非也。”帝王世纪:“伊尹名挚,为汤相,号阿衡,年百岁卒,大雾三日,沃丁以天子礼葬之。”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①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注①集解徐广曰:“世表云帝小甲,太庚弟也。”
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为相。①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②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③伊陟赞言于巫咸。④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⑤作太戊。帝太戊赞伊陟于庙,言弗臣,伊陟让,作原命。⑥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伊陟,伊尹之子。”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祥,妖怪也。二木合生,不恭之罚。”郑玄曰:“两手搤之曰拱。”索隐此云“一暮大拱”,尚书大传作“七日大拱”,与此不同。
注③索隐刘伯庄言枯死而消去不见,今以为由帝修德而妖祥遂去。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赞,告也。巫咸,臣名也。”正义按:巫咸及子贤頉皆在苏州常熟县西海虞山上,盖二子本吴人也。
注⑤集解马融曰:“艾,治也。”
注⑥集解马融曰:“原,臣名也。命原以禹、汤之道我所修也。”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迁于隞。①河亶甲居相。②祖乙迁于邢。③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仲丁书阙不具。④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为帝河亶甲。河亶甲时,殷复衰。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地名。”皇甫谧曰:“或云河南敖仓是也。”索隐隞亦作“嚣”,并音敖字。正义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地名,在河北。”正义括地志云:“故殷城在相州内黄县东南十三里,即河亶甲所筑都之,故名殷城也。”
注③索隐邢音耿。近代本亦作“耿”。今河东皮氏县有耿乡。正义括地志云:
“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国也。”
注④索隐盖太史公知旧有仲丁书,今已遗阙不具也。
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为帝沃甲。①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为帝南庚。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阳甲,是为帝阳甲。帝阳甲之时,殷衰。
注①索隐系本作“开甲”也。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①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②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③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自汤至盘庚凡五迁都。”正义自汤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胥,相也。民不欲徙,皆咨嗟忧愁,相与怨其上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治于亳之殷地,商家自此徙,而改号曰殷亳。”皇甫谧曰:
“今偃师是也。”
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①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
注①索隐尚书“盘庚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此以盘庚崩,弟小辛立,百姓思之,乃作盘庚,由不见古文也。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頉宰,①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髃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②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③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注①集解郑玄曰:“頉宰,天官卿贰王事者。”
注②集解徐广曰:“尸子云傅岩在北海之洲。”索隐旧本作“险”,亦作“岩”也。正义*[括]*地*(理)*志云:“傅险即傅说版筑之处,所隐之处窟名圣人窟,在今陕州河北县北七里,即虞国虢国之界。又有傅说祠。注水经云沙螕水北出虞山,东南径傅岩,历傅说隐室前,俗名圣人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信道所经,有螕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说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也。”
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①武丁惧。祖己曰:②“王勿忧,先修政事。”祖己乃训王曰:“唯天监下典厥义,③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绝其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附命正厥德,④乃曰其奈何。
鸣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继,常祀毋礼于□道。”⑤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复兴。
注①正义音构。呴,雉鸣也。诗云:“雉之朝呴。”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贤臣名。”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言天视下民以义为常也。”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不顺德,言无义也。不服罪,不改修也。天以信命正其德,谓其有永有不永。”索隐附,依尚书音孚。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王者主民,当敬民事。民事无非天所嗣常也。祭祀有常,不当特丰于近也。”索隐祭祀有常,无为丰杀之礼于是以□常道。
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①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祭之明日又祭,殷曰肜,周曰绎。”
帝祖庚崩,弟祖甲立,是为帝甲。帝甲淫乱,殷复衰。①
注①索隐国语云“帝甲乱之,七代而陨”是也。
帝甲崩,子帝廪辛立。①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
注①索隐汉书古今人表及帝王代纪皆作“冯辛”。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①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②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闲,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注①索隐偶音寓。亦如字。正义偶,五苟反。偶,对也。以土木为人,对象于人形也。
注②正义为,于伪反。行,胡孟反。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①启母贱,不得嗣。②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③
注①索隐微,国号。爵为子。启,名也。孔子家语云“微”或作“魏”,读从微音。邹本亦然也。
注②索隐此以启与纣异母,而郑玄称为同母,依吕氏春秋,言母当生启时犹未正立,及生纣时始正为妃,故启大而庶,纣小而嫡。
注③集解谥法曰:“残义损善曰纣。”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①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②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③而盈钜桥之粟。④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⑤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溊乐戏于沙丘,⑥以酒为池,⑦县肉为林,⑧使男女□⑨相逐其闲,为长夜之饮。
注①正义帝王世纪云“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也。
注②集解皇甫谧曰:“有苏氏美女。”索隐国语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新序云鹿台,其大三里,高千尺。”瓒曰:“鹿台,台名,今在朝歌城中。”正义括地志云:“鹿台在韂州县西南三十二里。”
注④集解服虔曰:“钜桥,仓名。许慎曰钜鹿水之大桥也,有漕粟也。”索隐邹诞生云:“钜,大;桥,器名也。纣厚赋税,故因器而大其名。”
注⑤集解尔雅曰:“迤逦,沙丘也。”地理志曰在钜鹿东北七十里。正义括地志云:“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二十里。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注⑥集解徐广曰:“溊,一作‘聚’。”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酒池在卫州卫县西二十三里。太公六韬云纣为酒池,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
注⑧正义县,户眠反。
注⑨正义胡瓦反。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①以西伯昌﹑九侯﹑②鄂侯③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淫,④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⑤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⑥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⑦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⑧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注①集解列女传曰:“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索隐邹诞生云“格,一音阁”。又云“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于是为铜格,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与列女传少异。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鬼侯’。邺县有九侯城。”索隐九亦依字读,邹诞生音仇也。正义括地志云“相州滏阳县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盖殷时九侯城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邘’,音于。野王县有邘城。”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无不□淫’。”
注⑤集解地理志曰河内汤阴有羑里城,西伯所拘处。韦昭曰“音酉”。正义牖,一作“羑”,音酉。羑城在相州汤阴县北九里,纣囚西伯城也。帝王世纪云。“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注⑥正义洛水一名漆沮水,在同州洛西之地,谓洛西之丹﹑坊等州也。
注⑦正义费音扶味反。中音仲。费,姓;仲,名也。
注⑧索隐秦之祖蜚廉子。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王子比干谏,弗听。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及西伯伐饥国,灭之,①纣之臣祖伊②闻之而咎周,③恐,奔告纣曰:“天既讫我殷命,假人元龟,④无敢知吉,⑤非先王不相我后人,⑥维王淫虐用自绝,故天□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率典。⑦今我民罔不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胡不至’?今王其柰何?”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祖伊反,曰:“纣不可谏矣。”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注①集解徐广曰:“饥,一作‘□’,又作‘耆’。”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祖己后,贤臣也。”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咎,恶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元,一作‘卜’。”
注⑤集解马融曰:“元龟,大龟也,长尺二寸。”孔安国曰:“至人以人事观殷,大龟以神灵考之,皆无知吉者。”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相,助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王暴虐于民,使不得安食,逆乱阴阳,不度天性,傲很明德,不修教法者。”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①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②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③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④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大]*白旗。
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⑤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⑥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于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后世贬帝号,号为王。⑦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⑧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比干见微子去,箕子狂,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
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
‘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以义自持。’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牧野,纣南郊地名也。”正义括地志云:“今卫州城即殷牧野之地,周武王伐纣筑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鹿,一作‘廪’。”
注④正义周书云:“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自焚。”
注⑤索隐皇甫谧云“商容与殷人观周军之入”,则以为人名。郑玄云:“商家典乐之官,知礼容,所以礼署称容台。”
注⑥集解谯周曰:“殷凡三十一世,六百余年。”汲頉纪年曰:“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
注⑦索隐按:夏﹑殷天子亦皆称帝,代以德薄不及五帝,始贬帝号,号之为王,故本纪皆帝,而后总曰“三王”也。
注⑧正义即武庚禄父也。
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
太史公曰: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①北殷氏﹑②目夷氏。
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③
注①索隐按:系本子姓无稚氏。
注②索隐系本作“髦氏”,又有时氏﹑萧氏﹑黎氏。然北殷氏盖秦宁公所伐毫王,汤之后也。
注③索隐论语孔子曰“乘殷之辂”,礼记曰“殷人尚白”,太史公为赞,不取成文,遂作此语,亦疏略也。
【索隐述赞】简狄吞乙,是为殷祖。玄王启商,伊尹负俎。上开三面,下献九主。旋师泰卷,继相臣扈。迁嚣圮耿,不常厥土。武乙无道,祸因射天。帝辛淫乱,拒谏贼贤。九侯见醢,炮格兴焉。黄蓟斯杖,白旗是悬。哀哉琼室,殷祀用迁!
史记卷四 周本纪 第四
周后稷,名□。①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②姜原为帝喾元妃。③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之隘巷,④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
而□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之,因名曰□。⑤
注①正义因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地理志云右扶风美阳县岐山在西北中水乡,周太王所邑。括地志云:“故周城一名美阳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太王城也。”
注②集解韩诗章句曰:“姜,姓。原,字。”或曰姜原,谥号也。正义邰,天来反,亦作“斄”,同。说文云:“邰,炎帝之后,姜姓,封邰,周□外家。”
注③索隐谯周以为“□,帝喾之冑,其父亦不着”,与此纪异也。
注④索隐已下皆诗大雅生民篇所云“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是其事也。
注⑤正义古史考云“□,帝喾之冑,其父亦不着”,与此文稍异也。
□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①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黎民始饥,②尔后稷播时百谷。”封□于邰,③号曰后稷,别姓姬氏。④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注①正义种曰稼,敛曰穑。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文尚书云‘祖饥’,故此作‘始饥’。祖,始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今斄乡在扶风。”索隐□诗生民曰“有邰家室”是也。邰即斄,古今字异耳。正义括地志云“故斄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也。有后稷及姜嫄祠。”毛苌云:“邰,姜嫄国也,后稷所生。尧见天因邰而生后稷,故因封于邰也。”
注④集解礼纬曰:“祖以履大迹而生。”
后稷卒,①子不窋立。②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③不窋以失其官而礶戎狄之闲。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闲,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④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⑤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⑥
注①集解山海经大荒经曰:“黑水青水之闲有广都之野,后稷葬焉。”皇甫谧曰:“頉去中国三万里也。”
注②索隐帝王世纪云“后稷纳姞氏,生不窋”,而谯周按国语云“世后稷,以服事虞﹑夏”,言世稷官,是失其代数也。若以不窋亲□之子,至文王千余岁唯十四代,实亦不合事情。正义括地志云:“不窋故城在庆州弘化县南三里。即不窋在戎狄所居之城也。”毛诗疏云:“虞及夏﹑殷共有千二百岁。每世在位皆八十年,乃可充其数耳。命之短长,古今一也,而使十五世君在位皆八十许载,子必将老始生,不近人情之甚。以理而推,实难据信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夏太康失国,废稷之官,不复务农。”索隐国语云“□稷不务”。此云“去稷”者,是太史公恐“□”是后稷之名,故变文云“去”也。
言夏政衰,不窋去稷官,不复务农者也。
注④正义公刘从漆县漆水南渡渭水,至南山取材木为用也。括地志云:“豳州新平县即汉漆县也。漆水出岐州普润县东南岐山漆溪,东入渭。”
注⑤索隐即诗大雅篇“笃公刘”是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新平漆县之东北有豳亭。”索隐豳即邠也,古今字异耳。
正义括地志云:“豳州新平县即汉漆县,诗豳国,公刘所邑之地也。”
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①毁隃卒,子公非立。②公非卒,子高圉立。③高圉卒,子亚圉立。④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⑤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熏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⑥踰梁山,⑦止于岐下。⑧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⑨作五官有司。
⑩民皆歌乐之,颂其德。⑾
注①集解音踰。世本作“榆”。索隐系本作“伪榆”。
注②索隐系本云:“公非辟方。”皇甫谧云:“公非字辟方也。”
注③集解宋衷曰:“高圉能率稷者也,周人报之。”索隐系本云:“高圉侯侔。”
注④集解世本云:“亚圉云都。”皇甫谧云:“云都,亚圉字。”索隐汉书古今表曰:“云都,亚圉弟。”按:如此说,则辟方侯侔亦皆二人之名,实未能详。
注⑤索隐系本云:“太公组绀诸盩。”三代世表称叔类,凡四名。皇甫谧云“公祖一名组绀诸盩,字叔类,号曰太公”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水在杜阳岐山。杜阳县在扶风。”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梁山在雍州好畤县西北十八里。”郑玄云:“岐山在梁山西南。”然则梁山横长,其东当夏阳,西北临河,其西当岐山东北,自豳适周,当踰之矣。
注⑧集解徐广曰:“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骃案:皇甫谧云“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
注⑨集解徐广曰:“分别而为邑落也。”
注⑩集解礼记曰:“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觽。”郑玄曰:“此殷时制。”
注⑾索隐即诗颂云“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是也。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①季历娶太任,②皆贤妇人,③生昌,有圣瑞。④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⑤文身断发,⑥以让季历。
注①正义国语注云:“齐﹑许﹑申﹑吕四国,皆姜姓也,四岳之后,太姜之家。
太姜,太王之妃,王季之母。”
注②集解列女传曰:“太姜,有邰氏之女。太任,挚任氏之中女。”正义国语注云:“挚﹑畴二国,任姓。奚仲,仲虺之后,太任之家。太任,王季之妃,文王母也。”
注③正义列女传云:“太姜,太王娶以为妃,生太伯﹑仲雍﹑王季。太姜有色而贞顺,率导诸子,至于成童,靡有过失。太王谋事必于太姜,迁徙必与。太任,王季娶以为妃。太任之性,端壹诚庄,维德之行。及其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此皆有贤行也。
注④正义尚书帝命验云:“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此盖圣瑞。
注⑤正义太伯奔吴,所居城在苏州北五十里常州无锡县界梅里村,其城及頉见存。而云“亡荆蛮”者,楚灭越,其地属楚,秦灭楚,其地属秦,秦讳“楚”,改曰“荆”,故通号吴越之地为荆。及北人书史加云“蛮”,势之然也。
注⑥集解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公季卒,①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②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③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④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葬鄠县之南山。”
注②正义帝王世纪云:“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雒书灵准听云:“苍帝姬昌,日角鸟鼻,高长八尺二寸,圣智慈理也。”
注③集解应邵曰:“在辽西令支。”正义括地志云:“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县南十二里,殷时诸侯孤竹国也,姓墨胎氏。”
注④集解刘向别录曰:“鬻子名熊,封于楚。辛甲,故殷之臣,事纣。盖七十五谏而不听,去至周,召公与语,贤之,告文王,文王亲自迎之,以为公卿,封长子。”长子今上党所治县是也。
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①骊戎之文马,②有熊九驷,③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④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蓟,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格之刑。纣许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古□国城在同州河西县南二十里。世本云莘国,姒姓,夏禹之后,□散宜生等求有莘美女献纣者。”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骊戎故城在雍州新丰县东南十六里,殷﹑周时骊戎国城也。”按:骏马赤鬣缟身,目如黄金,文王以献纣也。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郑州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也。”按:九驷,三十六匹马也。
注④索隐一物,谓□氏之美女也。以殷纣淫昏好色,故知然。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①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臱,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注①集解地理志虞在河东大阳县,芮在冯翊临晋县。正义括地志云:“故虞城在陕州河北县东北五十里虞山之上,古虞国也。故芮城在芮城县西二十里,古芮国也。晋太康地记云虞西百四十里有芮城。”括地志又云:“闲原在河北县西六十五里。诗云‘虞芮质厥成’。毛苌云‘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盍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入其邑,男女异路,班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君相谓曰:“我等小人,不可履君子之庭。”乃相让所争地以为闲原’。至今尚在。”
注引地理志芮在临晋者,恐疏。然闲原在河东,复与虞﹑芮相接,临晋在河西同州,非临晋芮乡明矣。
明年,伐犬戎。①明年,伐密须。②明年,败耆国。③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④明年,伐崇侯虎。⑤而作丰邑,⑥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⑦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注①集解山海经曰:“有人,人面兽身,名曰犬戎。”正义又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并明,并明生白犬。白犬有二,是为犬戎。”说文云“赤狄本犬种”,故字从犬。又后汉书云“犬戎,盘瓠之后也”,今长沙武林之郡太半是也。又毛诗疏云“犬戎昆夷”是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密须氏,姞姓之国。”瓒曰:“安定阴密县是。”正义括地志云:“阴密故城在泾州鹑觚县西;其东接县城,□古密国。”杜预云姞姓国,在安定阴密县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正义□黎国也。邹诞生云本或作“黎”。孔安国云黎在上党东北。括地志云:“故黎城,黎侯国也,在潞州黎城县东北十八里。尚书云‘西伯既戡黎’是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邘城在野王县西北,音于。”正义括地志云:“故邘城在怀州河内县西北二十七里,古邘国城也。左传云:‘邘﹑晋﹑应﹑韩,武王之穆也’。”
注⑤正义皇甫谧云夏鲧封。虞﹑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闲。
诗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是国之地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丰在京兆鄠县东,有灵台。镐在上林昆明北,有镐池,去丰二十五里。皆在长安南数十里。”正义括地志云:“周丰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鄠县东三十五里。镐在雍州西南三十二里。”
注⑦集解徐广曰:“文王九十七乃崩。”正义括地志云:“周文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原上也。”
西伯盖□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①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②后十年而崩,③谥为文王。④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⑤盖王瑞自太王兴。⑥
注①正义干凿度云:“垂黄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易正义云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按:太史公言“盖”者,乃疑辞也。文王着演易之功,作周纪方赞其美,不敢专定,重易故称“盖”也。
注②正义二国相让后,诸侯归西伯者四十余国,咸尊西伯为王。盖此年受命之年称王也。帝王世纪云:“文王□位四十二年,岁在鹑火,文王更为受命之元年,始称王矣。”又毛诗*[疏]*云:“文王九十七而终,终时受命九年,则受命之元年年八十九也。”
注③正义十当为“九”,其说在后。
注④正义谥法:“经纬天地曰文。”
注⑤正义易纬云“文王受命,改正朔,布王号于天下”。郑玄信而用之,言文王称王,已改正朔布王号矣。按: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岂殷纣尚存而周称王哉?若文王自称王改正朔,则是功业成矣,武王何复得云大勋未集,欲卒父业也?礼记大传云“牧之野武王成大事而退,追王太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
据此文乃是追王为王,何得文王自称王改正朔也?
注⑥正义古公在邠,被戎狄攻战夺民。太王曰“民之在我,与彼何异,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遂远去邠,止于岐下。邠人举国尽归古公。他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乃贬戎狄之俗,为室屋邑落,而分别居之。季历又生昌,有圣瑞。盖是王瑞自太王时而兴起也。然自“西伯盖□位五十年”以下至“太王兴”,在西伯崩后重述其事,为经传不同,不可全□,乃略而书之,引次其下,事必可疑,故数言“盖”也。
武王即位,①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