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史记

_14 司马迁(西汉)
注⒂正义不厌武王之道,其情既见,则不私其欲,义亦立也。
注⒃正义为乐之理既终,是象德之事,其德亦尊显也。
注⒄正义乐理周足,象德可尊,以此教世,何往而不可,君子闻之则好善,小人闻之则改过也。
注⒅正义此引旧语,结乐道之为大。
君子曰:礼乐不可以斯须去身。①致乐以治心,②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③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④致乐,以治心者也;⑤致礼,以治躬者也。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⑦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⑧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⑨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德辉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民莫不承顺,⑩故曰“知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注①正义此第十章名为乐化章第十,以化民,故次宾牟贾成第十也。其章中皆言乐陶化为善也。凡四段:一明人生礼乐恒与己俱也;二明礼乐不可偏用,各有一失也;三明圣人制礼作乐之由也;四明圣人制礼作乐,天下服从。此初段,人生礼乐恒与己俱也。恒故能化,化故在前也,引君子之言以张本也。斯须,俄顷也。失之者死,故俄顷不可去身者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致犹深审也。乐由中出,故治心也。”
注③集解王肃曰:“易,平易;直,正直;子谅,爱信也。”郑玄曰:“油,新生好貌。”
注④集解郑玄曰:“若善心生则寡于利欲,寡于利欲则乐矣。志明行成,不言而见信,如天也;不怒而见畏,如神也。”
注⑤正义结所由也。有威信,由于深审乐以结心之故。
注⑥正义前明乐治心,今明礼检夡。若深审于礼以治身,则庄敬也。郑玄云“礼自外作,故治身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礼自外作,故治身也。”正义既身庄敬俨然,人望而畏之,是威严也。治内难见,发明乐句多;治外易观,发明礼句少,而又结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谓利欲生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易,轻易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德辉,颜色润泽也。理,容貌进止也。”孙炎曰:“德辉,明惠也。理,言行也。”
注⑾正义错,七故反。引旧证民莫不承听,莫不承顺也。圣王有能详审极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于天下,天下悉从,无难为之事也。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①故礼主其谦,②乐主其盈。
③礼谦而进,以进为文;④乐盈而反,以反为文。⑤礼谦而不进,则销;
乐盈而不反,则放。⑥故礼有报⑦而乐有反。⑧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⑨
注①正义此乐化章第二段也。明礼乐不可偏用,各有一失,既方明所失,故前更言其所发外内不同也。动亦感触。
注②集解郑玄曰:“人所倦也。”王肃曰:“自谦损也。”索隐王肃曰:“自谦慎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人所欢也。”王肃曰:“充气志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进者谓自勉强也。文犹美也,善也。”王肃曰:“礼自减损,所以进德修业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反谓自抑止也。”王肃曰:“乐充气志而反本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放淫于声乐,不能止也。”
注⑦集解孙炎曰:“报谓礼尚往来,以劝进之。”王肃曰:“礼自减损,而以进为报也。”
注⑧集解孙炎曰:“反谓曲终还更始。”索隐孙炎曰“反谓曲终还更始”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俱起立于中,不销不放。”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①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②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③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④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⑤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⑥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⑦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⑧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⑨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⑩要其节奏,⑾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⑿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注①正义此乐化章第三段也。明圣人所以制乐,由人乐于歌舞,故圣人制乐以和乐之,故云乐者乐也。但欢乐是人所贪,贪不能自止,故云人情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人道,人之所为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不可过。”
注④集解郑玄曰:“形,声音动静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文,篇辞也。息,销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曲直,歌之曲折;繁省廉肉,声之洪杀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方,道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审一,审其人声也。比物谓杂金革土匏之属以成文,五声八音克谐,相应和也。”
注⑨正义前云先王制之声音,形于动静,故此证其事也。此是发于声音也。
民听正声,得益盛德之美,志意得广大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缀,表也,所以表行列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要犹会也。”
注⑿集解郑玄曰:“纪,总要之名。”
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①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齐矣。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注①正义此乐化章第四段也。明乐唯圣人在上者制作,天下乃从服也。若内有喜,则外歌舞以饰之,故云先王以乐饰喜也。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①“吾端冕而听古乐②则唯恐卧,听郑韂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注①正义此章第八,明文侯问也。文侯故晋大夫毕万之后,见子夏而问于乐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端,玄衣也。古乐,先王之正乐。”正义此文侯问事也。
端冕谓玄冕。凡冕服,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故称端也。着玄冕衣与玄端同色,故曰端冕听古乐也。此当是庙中听乐。玄冕,祭服也。
子夏答曰:“今夫古乐,进旅而退旅,①和正以广,②弦匏笙簧合守拊鼓,③始奏以文,止乱以武,④治乱以相,讯疾以雅。⑤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进俯退俯,⑥奸声以淫,溺而不止,⑦及优侏儒,⑧獶杂子女,不知父子。⑨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⑩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一一]夫乐之与音,相近而不同。”⑿
注①集解郑玄曰:“旅犹俱也。俱进俱退,言其齐一也。”正义子夏之答凡有三,初则举古礼,次新乐以酬问意,又因更别说以诱引文侯,欲使更问也。此是答述古乐之情。旅,觽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无奸声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合,皆也。言觽皆待击鼓乃作也。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嗳也。”正义拊音敷武反。拊,一名相。亦奏古笙乐也。弦,琴也。匏,瓠属也,四十六簧;笙十九至十三簧也。簧,施于匏笙之管端者也。合,会也。
守,待也。拊者,皮为之,以嗳实如革囊也,用手抚之鼓也。言奏弦匏笙簧之时,若欲令堂上作乐则抚拊,堂上乐工闻抚拊乃弦歌也。若欲令堂下作乐则击鼓,堂下乐工闻鼓乃吹管播乐也。言弦匏笙簧皆待拊为节,故言会守拊鼓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文谓鼓,武谓金也。”
注⑤集解孙炎曰:“整其乱行,节之以相;赴敌迅疾,趋之以雅。”郑玄曰:
“相即拊也,亦以节乐。雅亦乐器名,状如漆筩,中有椎。”
注⑥集解郑玄曰:“俯犹曲也。言不齐一也。”正义此第二述杂乐也。俯,曲也。新乐行列不齐,进退曲也。
注⑦集解王肃曰:“奸声淫,使人溺而不能自止。”
注⑧集解王肃曰:“俳优短人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獶,猕猴也。言舞者如猕猴戏,乱男女尊卑也。”
注⑩正义此结新乐答也。
注⑾正义此第三段,诱引文侯更问前故说此句,言文侯所问乃是乐,而好铿鎗之音,非律吕克谐之正乐也。
注⑿集解郑玄曰:“铿鎗之类皆为音,应律乃为乐。”
文侯曰:“敢问如何?”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欲知音乐异意。”
子夏答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①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祅祥,此之谓大当。②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诗曰:
‘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③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④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与?”⑤
注①正义当,丁浪反。此答古乐之由也。天地从,四时当,圣人在上故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当谓不失其所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庆赏刑威曰君。慈和篃服曰顺。俾当为‘比’,择善而从之曰比。”
注④集解郑玄曰:“施,延也。言文王之德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及后世。”
注⑤集解郑玄曰:“言无文王之德,则所好非乐。”
文侯曰:“敢问溺音者何从出也?”
子夏答曰:“郑音好滥淫志,①宋音燕女溺志,②韂音趣数烦志,③齐音骜辟骄志,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不用也。④诗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⑤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诗曰:‘诱民孔易’,此之谓也。⑥然后圣人作为窹鼓椌楬埙黋,⑦此六者,德音之音也。⑧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荬酳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⑨此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序也。钟声铿,铿以立号,⑩号以立横,⑾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声硁,⑿硁以立别,⒀别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⒁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⒂滥以立会,会以聚觽。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讙,讙以立动,动以进觽。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⒃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鎗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⒄
注①集解郑玄曰:“滥,滥窃奸声也。”正义子夏历述四国之所由以答文侯也。
注②集解王肃曰:“燕,欢悦。”
注③集解孙炎曰:“趣数,音促速而数变也。”郑玄曰:“烦,劳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言四国出此溺音。”
注⑤集解郑玄曰:“古者乐敬且和,故无事而不用,溺音无所施。”
注⑥集解郑玄曰:“诱,进也。孔,甚也。言民从君之所好恶,进之于善无难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椌楬谓柷敔。”索隐埙,以土为之,大如鹅子,形似锤,吹之为声。箎,以竹为之,六孔,一孔上出名翘,横吹之,今之横笛是也。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是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六者为本,以其声质。”
注⑨集解郑玄曰:“官序贵贱,谓尊卑乐器列数有差。”
注⑩集解郑玄曰:“号令,所以警觽也。”王肃曰:“钟声高,故以之立号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横,充也。谓气作充满。”
注⑿集解王肃曰:“声果劲。”
注⒀集解郑玄曰:“谓分明于节义。”
注⒁集解郑玄曰:“廉,廉隅。”
注⒂集解王肃曰:“滥,会诸音。”
注⒃集解郑玄曰:“闻讙嚣则人意动作也。”
注⒄集解郑玄曰:“以声合己志。”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①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

注①正义此第九章。名宾牟贾问者,盖孔子之问本为牟贾而设,故云牟贾问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武谓周舞也。备戒,击鼓警觽也。”正义此孔子问牟贾及乐之事,凡问有五,此其一也。备戒者,谓将欲作乐前鸣鼓警戒,使乐人各备容仪。言初欲奏乐时既已备戒,使有节奏,故令武樭者备戒已久。疑其迟久,故问之也。
答曰:“病不得其觽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病犹忧也。以不得觽心为忧,忧其难。”正义牟贾答也。
亦有五,而二答是,三答非。今答是也。言武王伐纣时忧不得觽心,故前鸣鼓戒觽,久之乃出战也。故令舞者久久乃出,象武王忧不得觽心故也。
“永叹之,淫液之,何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永叹,淫液,歌迟之也。”正义此第二问也。
答曰:“恐不逮事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逮,及也。事,伐事也。”正义此答亦是也。言觽士望武王欲伐速,恒恐不及伐事之机,故有永叹淫液之声。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厉,疾也。备戒虽久,至其发作又疾也。”正义第三问也。
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问乐舞何意发初扬袂,又蹈顿足蹋地,勃然作色,何忽如此*(何)*也。
答曰:“及时事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时至,武事当施也。”王肃曰:“欲令之事各及时。”正义此答非也。牟贾意言发扬蹈厉象武王一人意欲及时之事,故早为此也。郑亦随贾意注之也。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右膝至地,左膝去地也。”正义宪音轩。第四问也。坐,跪也。致,至也。轩,起也。问舞人何忽有时而跪也。
答曰:“非武坐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言武之事无坐也。”正义此答亦非也。牟贾言武奋之士不应有坐也。
“声淫及商,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声深淫贪商。”正义第五问也。
答曰:“非武音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言武王不获已为天下除残,非贪商也。”正义此答又非也。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①
注①正义孔子评其答武音不贪,但不知其实解理,空言其非,反问也。
答曰:“有司失其传也。①如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②
注①集解郑玄曰:“有司典乐者。传犹说也。”正义传,直缘反。贾答言武王非有贪,是有司传之谬妄,故有此矣。
注②集解郑玄曰:“荒,老耄也。言典乐者失其说,时人妄说也。”正义贾又云假令非传者谬妄,则是武王末年,年志荒耄之时,故有贪商之声也。
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苌弘,周大夫。”索隐按:大戴礼云孔子适周,访礼于老桞,学乐于苌弘是也。正义苌音直良反。吾子,牟贾也。言我闻苌弘所言,亦如贾今所言之也。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①“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命矣。②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③
注①正义免犹避也。前所答*(四)*⑤事,*(五)*④不被叩问,今疑不知前答之是非,故起所疑而问也。
注②集解孙炎曰:“闻命谓言是。”
注③集解郑玄曰:“迟之迟谓久立于缀。”
子曰:“居,吾语汝。①夫乐者,象成者也。②总干而山立,③武王之事也;④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⑤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⑥且夫武,始而北出,⑦再成而灭商,⑧三成而南,⑨四成而南国是疆,⑩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⑾六成复缀,以崇天子,⑿夹振之而四伐,盛*(振)*威于中国也。⒀分夹而进,⒁事蚤济也。⒂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⒃且夫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⒄武王克殷反商,⒅未及下车,⒆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二0]封帝舜之后于陈;[二一]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二二]封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二三]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二四]庶民弛政,庶士倍禄。[二五]济河而西,[二六]马散华山之阳[二七]而弗复乘;牛散桃林之野[二八]而不复服;[二九]车甲弢[三0]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苞之以虎皮;[三一]将率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櫜’:[三二]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散军而郊射,[三三]左射狸首,右射驺虞,[三四]而贯革之射息也;
[三五]裨冕搢笏,[三六]而虎贲之士税剑也;祀乎明堂,[三七]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三八]然后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三九]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四0]所以教诸侯之悌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四一]
注①集解郑玄曰:“居犹安坐也。”
注②集解王肃曰:“象成功而为乐。”
注③集解王肃曰:“总持干楯,山立不动。”
注④正义此下明应象成之事也,答所以迟也。象武王伐纣,持楯立,以待诸侯至,故云武王之事也。
注⑤集解王肃曰:“志在鹰扬也。”正义答迟久已竟,而牟贾前答发扬蹈厉以为象武王欲及时事,非也。言此是太公志耳。太公相武王伐纣,志愿武王之速得,自奋其威勇以助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武乱,武之治也。皆坐,以象安民无事也。”正义贾前答武坐,非也,因又为之说,言当伐纣时,士卒行伍有乱者,周召二公以治正之,使其跪敬致右轩左,以待处分,故分八佾象□时之乱,挨相正之,则俱跪,跪乃更起以作行列,象周召之事耳,非武舞有坐之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始奏,象观兵盟津时也。”正义说五事既竟,而迟久之意未周,故更广其象成之事。非答前五事,故云“且夫”也。始而北出者,谓奏乐象武王观兵孟津之时也。王居镐在南,纣居朝歌在河北,故樭者南来,持楯向北,尚象之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成犹奏也。再奏,象克殷时。”正义再成谓樭者再来奏时也。樭者初始前,一向北而不樭,象武王前观孟津,不伐而反也。至再往而向北,遂奏成击刺。
注⑨集解王肃曰“诛纣已而南。”正义樭者第三奏,往而转向南,象武王胜纣,向南还镐之时也。
注⑩集解王肃曰:“有南国以为疆界。”正义樭者第四奏,象周太平时,南方荆蛮并来归服,为周之疆界。
注⑾集解王肃曰:“分陕东西而治。”正义樭者至第五奏,而东西中分之,为左右二部,象周太平后,周公﹑召公分职为左右二伯之时。
注⑿集解郑玄曰:“六奏,象兵还振旅也。复缀,反位止也。”王肃曰:“以象尊崇天子。”
注⒀集解王肃曰:“振威武也。四伐者,伐四方与纣同恶者。一击一刺为一伐也。”正义夹音古合反。夹振,谓武王与大将*(军)*夹军而奋铎振动士卒也。
言当奏武乐时,亦两人执铎夹之,为节之象也。凡四伐到一止,当伐纣时,士卒皆四伐一止也,故牧誓云“今日之事不过四伐五伐”是也。故作武乐樭者,亦以干戈伐之象也。
注⒁集解徐广曰:“一作‘迟’。”
注⒂集解王肃曰:“分部而并进者,欲事早成。”
注⒃集解郑玄曰:“象武王伐纣待诸侯也。”
注⒄集解郑玄曰:“欲语以作武乐之意。”正义今韂州所理汲县,即牧野之地也。更欲语牟贾奏武乐迟久之意,其语即下所陈是也。
注⒅集解郑玄曰:“反,当为‘及’,谓至纣都也。”
注⒆索隐给,礼文作“及”,盖声相近而字误耳。正义车,戎车也。军法,一车三人乘之,步卒七十二。牧誓云“戎车三百两”,则二万二千五百人也。
注[二0]正义地理志云平原郡祝阿县也。蓟音计,幽州县是也。
注[二一]正义陈州宛丘县故陈城是也。
注[二二]正义汴州雍丘县,故□国。
注[二三]集解郑玄曰:“积土为封。封比干之墓,崇贤也。”
注[二四]集解徐广曰:“周本纪云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又曰表商容之闾。”
注[二五]集解郑玄曰:“弛政,去纣时苛役。倍禄,复其纣时薄者。”
注[二六]正义济,渡也。河,黄河也。武王伐纣事毕,从怀州河阳县南渡河至洛州,从洛城而西归镐京也。
注[二七]集解郑玄曰:“散犹放。”
注[二八]集解徐广曰:“在弘农县,今曰桃丘。”
注[二九]正义示无复用。服亦乘也。桃林在华山之旁,此二处并是牛马放生地,初伐就此取之,今事竟归之前处,故尚书武成篇序云“武王伐殷,往伐归兽”是也。
注[三0]集解徐广曰:“音韬。”
注[三一]集解郑玄曰:“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注[三二]集解王肃曰:“所以能櫜弓矢而不用者,将率之士力也,故建以为诸侯,谓之建櫜也。”索隐王肃云:“将帅能櫜弓矢而不用,故建以为诸侯,因谓建櫜也。”
注[三三]集解郑玄曰:“郊射,为射宫于郊也。”王肃曰:“郊有学宫,可以习礼也。”
注[三四]集解郑玄曰:“左,东学;右,西学也。狸首﹑驺虞,所歌为节也。”
注[三五]集解郑玄曰:“贯革,射穿甲革也。”
注[三六]集解郑玄曰:“裨冕,衣裨衣而冠冕也。裨衣,衮之属也。搢,插也。”
注[三七]集解郑玄曰:“文王之庙为明堂。”
注[三八]集解郑玄曰:“耕藉,藉田也。”
注[三九]集解郑玄曰:“老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周名太学曰东胶。”
注[四0]集解郑玄曰:“冕而总干,在舞位。”
注[四一]集解郑玄曰:“言武迟久,为重礼乐也。”
子贡见师乙而问焉,①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②如赐者宜何歌也?”
注①集解郑玄曰:“师,乐官也。乙,名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气顺性。”
师乙曰:“乙,贱工也,①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②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③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④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⑤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志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志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诗者,临事而屡断;⑥明乎齐之诗者,见利而让也。⑦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栆木,居中矩,句中钩,累累乎殷如贯珠。⑧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⑨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0]子贡问乐。⑾
注①集解郑玄曰:“乐人称工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执犹处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肆,正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各因其德歌所宜。”
注⑤集解郑玄曰:“育,生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以其肆直。”
注⑦集解郑玄曰:“以其温良而能断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言歌声之着,动人心之审,而有此事。”
注⑨集解郑玄曰:“长言,引其声。”
注⑩集解郑玄曰:“手舞足蹈,欢之至。”
注⑾正义结此前事,悉是答子贡问之事。其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为乐记通天地,贯人情,辩政治,故细解之。以前刘向别录篇次与郑目录同,而乐记篇次又不依郑目。今此文篇次颠倒者,以褚先生升降,故今乱也。今逐旧次第随段记之,使后略知也。以后文出褚意耳。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驩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韂灵公之时,①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②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
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③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涓鼓而终之。
注①正义时韂都楚丘。楚*[丘]*故城在宋州楚丘县北三十里,韂之楚丘邑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在曹州离狐县界,即师延投处也。”
注③正义一本“庆祁之堂”。左传云“虒祁之宫”。杜预云:“虒祁,地名也,在绛州西四十里,临汾水也。”
平公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平公曰:“可得闻乎?”师旷曰:
“君德义薄,不可以听之。”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平公大喜,起而为师旷寿。反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昔者黄帝以大合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闲。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听者或吉或凶。夫乐不可妄兴也。
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征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琴长八尺一寸,正度也。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傍,其余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征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索隐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舞手蹈足。舜曰箫韶,融称属续。审音知政,观风变俗。端如贯珠,清同叩玉。洋洋盈耳,咸英余曲。
史记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①六律为万事根本焉。②
注①索隐按: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阴六为吕,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是也。名曰律者,释名曰“律,述也,所以述阳气也”。律历志云“吕,旅,助阳气也”。案:古律用竹,又用玉,汉末以铜为之。吕亦称闲,故有六律﹑六闲之说。元闲大吕,二闲夹钟是也。汉京房知五音六律之数,十二律之变至六十,犹八卦之变为六十四卦也。
故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而六十律毕也。
注②索隐律历志云“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是万事之根本。
其于兵械尤所重,①故云“望敌知吉凶,②闻声效胜负”,③百王不易之道也。
注①索隐按:易称“师出以律”,是于兵械尤重也。正义内成曰器,外成曰械,械谓弓﹑矢﹑殳﹑矛﹑戈﹑戟。刘伯庄云:“吹律审声,听乐知政,师旷审歌,知晋楚之强弱,故云兵家尤所重。”
注②索隐凡敌阵之上,皆有气色,气强则声强,声强则其觽劲。律者,所以通气,故知吉凶也。正义凡两军相敌,上皆有云气及日晕。天官书云:“晕等,力钧;厚长大,有胜;薄短小。无胜。”故望云气知胜负强弱。引旧语乃曰“故云”。
注③索隐周礼“太师执同律听军声而占其吉凶”是也。故左传称师旷知南风之不竞,此即其类也。正义周礼云“太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其吉凶”,左传云师旷知南风之不竞,即其类。
武王伐纣,吹律听声,①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②而音尚宫。③同声相从,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注①索隐其事当有所出,今则未详。
注②正义人君暴虐酷急,即常寒应。寒生北方,乃杀气也。武王伐纣,吹律从春至冬,杀气相并,律亦应之。故洪范咎征云“急常寒若”是也。
注③正义兵书云:“夫战,太师吹律,合商则战胜,军事张强;角则军扰多变,失士心;宫则军和,主卒同心;征则将急数怒,军士劳;羽则兵弱少威焉。”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自含*(血)**[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①情性之理也。
注①正义螫音释。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①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②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③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注①集解文颖曰:“神农子孙暴虐,黄帝伐之,故以定火灾。”
注②集解文颖曰:“共工,主水官也。少昊氏衰,秉政作虐,故颛顼伐之。本主水官,因为水行也。”
注③正义南巢,今庐州巢县是也。淮南子云:“汤伐桀,放之历山,与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按:巢即山名,古巢伯之国。云南巢者,在中国之南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①而齐用王子,②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闇于大较,③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④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注①正义狐偃也,咎季也。又云胥臣也。
注②索隐徐广云:“王子成父。”
注③索隐大较,大法也。淳于叞曰“车不较则不胜其任”是也。较音角。
注④索隐徐广云:“如宋襄公是也。”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
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①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絓祸于越,②势非寡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注①索隐谓常拥兵于郊野之外也。正义谓三十万备北*(阙)**[边]*,五十万守五岭也。云连兵于边陲,即是宿军无用之地也。
注②正义絓,胡卦反。顾野王云:“絓者,所碍。”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①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选蠕观望。②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③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秏病,谓百姓远方何?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④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注①正义潮仙二音。高骊平壤城本汉乐浪郡王险城,即古朝鲜地,时朝鲜王满据之也。
注②集解□音□卖反。选音思兖反。蠕音而兖反。索隐蠕音软。选蠕谓动身欲有进取之状也。
注③正义朕音而禁反。
注④正义荷音何我反。
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①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②
注①索隐谓秦乱,楚汉交兵之时,如遗坠汤火,即书云“人坠涂炭”是也。
注②索隐论语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也。
书曰“*七正*”,二十八舍。①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②天所以成孰万物也。舍者,日月所舍。舍者,舒气也。
注①索隐七正,日、月、五星。七者可以正天时。又孔安国曰“七正,日月五星各异政”也。二十八宿,[七正]之所舍也。舍,止也。宿,次也。言日月五星运行,或舍于二十八次之分也。
注②索隐八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
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东壁居不周风东,主辟生气①而东之。至于营室。②营室者,主营胎③阳气而产之。东至于危。危,垝也。④言阳气之*(危)*垝,故曰危。十月也,律中应钟。⑤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其于十二子为亥。亥者,该也。⑥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
注①索隐辟音辟。
注②索隐定星也。定中而可以作室,故曰营室。其星有室象也,故天官书主庙。此言“主营胎阳气而产之”,是说异也。正义天官书云“营室为清庙,曰离宫、阁道”,是有宫室象。此言“主营胎阳气而产之”,二说不同。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含’。”
注④索隐垝音鬼毁反。
注⑤正义应,乙证反。白虎通云:“应者,应也,言万物应阳而动下藏也。”
汉初依秦以十月为岁首,故起应钟。
注⑥索隐按:律历志云“该阂于亥”。正义孟康云:“阂,藏塞也。阴杂阳气藏塞,为万物作种也。”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东至于虚。
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①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东至于须女。②言万物变动其所,阴阳气未相离,尚相*(如)*胥*[如]*也,故曰须女。十一月也,律中黄钟。③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其于十二子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其于十母为壬癸。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东至牵牛。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牛者,冒也,言地虽冻,能冒而生也。牛者,耕植种万物也。东至于建星。建星者,建诸生也。十二月也,律中大吕。
大吕者。其于十二子为丑。④
注①正义宛音蕴。
注②索隐婺女名也。
注③正义白虎通云:“黄中和之气,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此中阙不说大吕及丑也。”。正义案:此下阙文。或一本云“丑者,纽也。言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也”。
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南至于箕。箕者,言万物根棋,①故曰箕。正月也,律中泰蔟。②泰蔟者,言万物蔟生也,故曰泰蔟。其于十二子为寅。寅言万物始生螾然③也,故曰寅。南至于尾,言万物始生如尾也。南至于心,言万物始生有华心④也。南至于房。房者,言万物门户也,至于门则出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横’也。”
注②正义蔟音千豆反。白虎通云:“泰者,大也。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之也。”
注③索隐音引,又音以慎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茎’。”
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觽物尽出也。二月也,律中夹钟。①夹钟者,言阴阳相夹厕也。其于十二子为卯。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其于十母为甲乙。甲者,言万物剖符②甲③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南至于氐者。④氐者,言万物皆至也。南至于亢。亢者,言万物亢见也。南至于角。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三月也,律中姑洗。⑤姑洗者,言万物洗生。其于十二子为辰。
辰者,言万物之蜄⑥也。
注①正义白虎通云:“夹,孚甲也。言万物孚甲,种类分也。”
注②集解音孚。
注③索隐符甲犹孚甲也。
注④正义氐音丁礼反。
注⑤正义姑音沽。洗音先典反。白虎通云:“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
注⑥集解音之慎反。索隐蜄音振。或作“娠”,同音。律历志云“振羡于辰”。
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而西之。*[至于]*轸。轸者,言万物益大而轸轸然。西至于翼。翼者,言万物皆有羽翼也。四月也,律中中吕。①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其于十二子为巳。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西至于七星。
七星者,阳数成于七,故曰七星。西至于张。张者,言万物皆张也。西至于注。
②注者,言万物之始衰,阳气下注,故曰注。五月也,律中蕤宾。③蕤宾者,言阴气幼少,故曰蕤;痿阳不用事,故曰宾。
注①正义中音仲。白虎通云“言阳气将极中充大也”,故复申言之也。
注②索隐音丁救反。注,咮也。天官书云“柳为鸟咮”,则注,柳星也。
注③正义蕤音仁佳反。白虎通云:“蕤者,下也。宾者,敬也。言阳气上极,阴气始宾敬之也。”
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其于十二子为午。午者,阴阳交,故曰午。①其于十母为丙丁。丙者,言阳道着明,故曰丙;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曰丁。西至于弧。弧者,言万物之吴落②且就死也。西至于狼。
狼者,言万物可度量,断万物,故曰狼。
注①索隐律历志云“咢布于午”。
注②集解徐广曰:“吴,一作‘柔’。”
凉风居西南维,主地。地者,沉夺万物气也。①六月也,律中林钟。②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其于十二子为未。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③北至于罚。罚者,言万物气夺可伐也。北至于参。④参言万物可参也,故曰参。七月也,律中夷则。⑤夷则,言阴⑥气之贼⑦万物也。其于十二子为申。申者,言阴用事,申贼万物,⑧故曰申。北至于浊。⑨浊者,触也,言万物皆触死也,故曰浊。北至于留。⑩留者,言阳气之稽留也,故曰留。八月也,律中南吕。⑾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其于十二子为酉。酉者,万物之老也,⑿故曰酉。
注①正义沉,一作“洗”。
注②正义白虎通云:“林者,觽也。言万物成熟,种类多也。”
注③索隐律历志云“昧薆于未”,其意殊也。
注④正义音所林反。
注⑤正义白虎通云:“夷,伤也。则,法也。言万物始伤,被刑法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作‘阳’。”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作‘则’。”
注⑧集解徐广曰:“贼,一作‘则’。”索隐律历志“物坚于申”也。
注⑨索隐按:尔雅“浊谓之毕”。
注⑩索隐留即昴,毛传亦以留为昴。
注⑾正义白虎通云:“南,任也。言阳气尚任包,大生荠麦也。”
注⑿索隐律历志“留孰于酉”。
阊阖风居西方。阊者,倡也;阖者,藏也。言阳气道万物,阖黄泉也。其于十母为庚辛。庚者,言阴气庚万物,故曰庚;辛者,言万物之辛生,故曰辛。北至于胃。胃者,言阳气就藏,皆胃胃也。北至于娄。娄者,呼万物且内之也。
北至于奎。①奎者,主毒螫杀万物也,奎而藏之。九月也,律中无射。②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也,故曰无射。其于十二子为戌。戌者,言万物尽灭,故曰戌。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曢’。”索隐按:天官书“奎为沟渎,娄为聚觽,胃为天仓”,今此说并异,及六律十母,又与汉书不同,今各是异家之说也。
注②正义音亦。白虎通云:“射,终也。言万物随阳而终,当复随阴而起,无有终已。”此说六吕十干十二支与汉书不同。
注③索隐律历志“毕入于戌”也。
<律数:
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征。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①大吕长七寸五分三分*(一)**②*。②太蔟长七寸*(七)**⑩*分二,角。
夹钟长六寸*(一)**⑦*分三分一。姑洗长六寸*(七)**⑩*分四,羽。③仲吕长五寸九分三分二,征。蕤宾长五寸六分三分*(一)**②*。林钟长五寸*(七)**⑩*分四,角。④夷则长五寸*(四分)*三分二,商。南吕长四寸*(七)**⑩*分八,征。无射长四寸四分三分二。应钟长四寸二分三分二,羽。
注①索隐黄钟长八寸十分一宫。案:上文云“律九九八十一以为宫”,故云长八寸十分一宫。而云黄钟长九寸者,九分之寸也。刘歆、郑玄等皆以为长九寸即十分之寸,不依此法也。云宫者,黄钟为律之首,宫为五音之长,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则声得其正。旧本多作“七分”,盖误也。
注②索隐谓十一月以黄钟为宫,五行相次,土生金,故以大吕为商者,大吕所以助阳宣化也。
注③索隐亦以金生水故也。
注④索隐水生木,故为角。不用蕤宾者,以阴气起,阳不用事,故去之也。
<生钟分:①
注①索隐此算术生钟律之法也。正义分音扶问反。
子一分。①丑三分二。②寅九分八。③卯二十七分十六。④辰八十一分六十四。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分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
注①索隐自此已下十一辰,皆以三乘之,为黄钟积实之数。
注②索隐案:子律黄钟长九寸,林钟丑冲长六寸,以九比六,三分少一,故云丑三分二。即是黄钟三分去一,下生林钟之数也。
注③索隐十二律以黄钟为主,黄钟长九寸,太蔟长八寸,寅九分八,即是林钟三分益一,上生太蔟之义也。正义孟康云:“元气始起于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故子数独一。”汉书律历志云:“太极元气,函三为一,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
又参之于辰,得八十一;又参之于巳,得二百四十三;又参之于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参之于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又参之于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一;又参之于酉,得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又参之于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又参之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阴阳合德,气种于子,化生万物者也。”然丑三分二,寅九分八者,并是分之余数,而汉书不说也。
注④索隐此以丑三乘寅,寅三乘卯,得二十七。南吕为卯,冲长五寸三分寸之一,以三约二十七得九,即黄钟之本数。又以三约十六得五,余三分之一即南吕之长,故云卯二十七分十六,亦是太蔟三分去一,下生南吕之义。已下八辰并准此。然云丑三分二,寅九分八者,皆分之余数也。
生黄钟术曰:以下生者,①倍其实,三其法。②以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③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征九。④置一而九三之以为法。⑤实如法,得长一寸。⑥凡得九寸,命曰“黄钟之宫”。故曰音始于宫,穷于角;
⑦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
注①索隐生钟术曰以下生者。案:蔡邕曰“阳生阴为下生,阴生阳为上生。
子午已东为上生,已西为下生”。又律历志云“阴阳相生自黄钟始,黄钟*(生)**[至]*太蔟,左旋八八为五”。从子至未得八,下生林钟是也。又自未至寅亦得八,上生太蔟。然上下相生,皆以此为率也。
注②索隐谓黄钟下生林钟,黄钟长九寸,倍其实者,二九十八,三其法者,以三为法,约之得六,为林钟之长也。
注③索隐四其实者,谓林钟上生太蔟,林钟长六寸,以四乘六得二十四,以三约之得八,即为太蔟之长。
注④索隐此五声之数亦上生三分益一,下生三分去一。宫下生征,征益一上生商;商下生羽,羽益一上生角。然此文似数错,未暇研核也。
注⑤索隐汉书律历志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行之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是谓因而九三之也。韦昭曰:“置一而九,以三乘之是也。”乐产云:“一气生于子,至丑而三,是一三也。又自丑至寅为九,皆以三乘之,是九三之也。又参之卯,得二十七;参之于辰,得八十一;
又参之于巳,得二百四十三;又参之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参于未,得二千六百八十七;又参之于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三;又参于酉,得万九千六百八十三;
又参于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又参至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谓之该数。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也。然丑三分,寅九分者,即分之余数也。”
注⑥索隐实如法得一。实谓以子一乘丑三,至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为实数。如法谓以上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之法除实得九,为黄钟之长。言“得一”者,算术设法辞也。“得”下有“长”,“一”*[下有]*“寸”者,皆衍字也。韦昭云得九寸之一也。姚氏谓得一即黄钟之子数。
注⑦索隐即如上文宫下生征,征上生商,商下生羽,羽上生角,是其穷也。
神生于无,①形成于有,②形然后数,形而成声,③故曰神使气,气就形。形理如类有可类。或未形而未类,或同形而同类,类而可班,类而可识。
圣人知天地识之别,故从有以至未有,④以得细若气,微若声。⑤然圣人因神而存之,⑥虽妙必效情,核其华道者明矣。⑦非有圣心以乘聪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神者,物受之而不能知*(及)*其去来,⑧故圣人畏而欲存之。唯欲存之,神之亦存。⑨其欲存之者,故莫贵焉。⑩
注①正义无形为太易气,天地未形之时,言神本在太虚之中而无形也。
注②正义天地既分,二仪已质,万物之形成于天地之闲,神在其中。
注③正义数谓天数也,声谓宫﹑商﹑角﹑征﹑羽也。言天数既形,则能成其五声也。
注④正义从有谓万物形质也,未有谓天地未形也。
注⑤正义气谓太易之气,声谓五声之声也。
注⑥正义言圣人因神理其形体,寻夡至于太易之气,故云因神而存之,上云从有以至未有是也。
注⑦正义妙谓微妙之性也。效犹见也。核,研核也。华道,神妙之道也。言人虽有微妙之性,必须程督己之情理,然后研核神妙之道,乃能究其形体,辨其成声,故谓明矣。故下云“非有圣心以乘聪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是也。
注⑧正义言万物受神妙之气,不能知觉,及神去来,亦不能识其往复也。
注⑨正义言圣人畏神妙之理难识,而欲常存之;唯欲常存之,故其神亦存也。
注⑩正义言平凡之人欲得精神存者,故亦莫如贵神之妙焉。
太史公曰:*(故)*[在]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①十母,②十二子,③钟律调自上古。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④合符节,通道德,即从斯之谓也。
注①正义宿音息袖反,又音肃。谓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凡二十八宿一百二十八宿星也。
注②正义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注③正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注④正义度音田洛反。
【索隐述赞】自昔轩后,爰命伶纶。雄雌是听,厚薄伊均。以调气候,以轨星辰。军容取节,乐器斯因。自微知着,测化穷神。大哉虚受,含养生人。
史记卷二十六 历书 第四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①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②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③时鸡三号,卒明。④抚十二*[月]*节,卒于丑。⑤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⑥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注①索隐按:古历者,谓黄帝调历以前有上元太初历等,皆以建寅为正,谓之孟春也。及颛顼﹑夏禹亦以建寅为正。唯黄帝及殷﹑周﹑鲁并建子为正。而秦正建亥,汉初因之。至武帝元封七年始改用太初历,仍以周正建子为十一月朔旦冬至,改元太初焉。今按:此文至于“十二月节”,皆出大戴礼虞史伯夷之辞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秭音姊,鳺音规,子鳺鸟也,一名鷤枬。”索隐按:徐广云“秭音规”者,误也,当云“秭音姊,鳺音规”,盖遗失耳。言子鳺鸟春气发动,则先出野泽而鸣也。又按:大戴礼作“瑞尡”,无释,未测其旨,当是字体各有讹变耳。鷤音弟,枬音桂。楚词云“虑鷤枬之先鸣,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解者以鷤枬为杜鹃。
注③索隐卒,子律反。分,如字。卒,尽也。言建历起孟春,尽季冬,则一岁事具也。冬尽之后,分为来春,故云冬分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卒,一作‘平’,又云卒,斯也。”索隐三号,三鸣也。
言夜至鸡三鸣则天晓,乃始为正月一日,言异岁也。徐广云卒,一作“平”,又作“斯”,于文皆便。
注⑤正义抚犹循也。自平明寅至鸡鸣丑,凡十二辰,辰尽丑又至明朝寅,使一日一夜,故曰幽明。
注⑥索隐正不率天,亦不由人。此文出大戴礼,是孔子称周太史之词。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①
注①索隐言王者易姓而兴,必当推本天之元气行运所在,以定正朔,以承天意,故云承顺厥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①建立五行,起消息,②正闰余,③于是有天地神只物类之官,④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⑤民以物享,⑥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注①索隐按: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着调历也。
注②正义皇侃云:“干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以岁之余为闰,故曰闰余。”正义邓平﹑落下闳云“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按:计其余分成闰,故云正闰余也。
每一岁三百六十六日余六日,小月六日,是一岁余十二日,大计三十三月则一闰之耳。
注④正义应劭云:“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官。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按:黄帝置五官,各以物类名其职掌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嘉谷也。”索隐应劭云:“嘉谷也。”
注⑥正义刘伯庄云:“物,事也。人皆顺事而享福也。”
少璤氏之衰也,九黎乱德,①民神杂扰,不可放物,②祸菑荐至,③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④使复旧常,无相侵渎。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少璤时诸侯作乱者。”
注②索隐于音昉,依也。
注③索隐上音在见反,古“荐”字,假借用耳。荐,集也。
注④集解应劭曰:“黎,阴官也。火数二;二,地数也:故火正司地以属万民。”
索隐按:左传重为句芒,木正;黎为祝融,火正。此言“南”者,刘氏以为“南”字误,非也。盖重黎二人元是木火之官,兼司天地职,而天是阳,南是阳位,故木亦是阳,所以木正为南正也;而火是地正,亦称北正者,火数二,二地数,地阴,主北方,故火正亦称北正:为此故也。臣瓒以为古文“火”字似“北”,未为深得也。
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①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余乖次,②孟陬殄灭,③摄提无纪,历数失序。④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⑤云“天之历数在尔躬”。⑥舜亦以命禹。⑦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注①正义孔安国云:“三苗,缙云氏之后诸侯也。”按:服,从也。言九黎之君在少璤之世作乱,今三苗之君从九黎乱德,故南北二官皆废,使历数失序。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次,十二次也。史推历失闰,则斗建与月名错。”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正月为孟陬。闰余乖错,不与正岁相值,谓之殄灭。”
索隐按:正月为陬。陬音邹,又作侯反。楚词云“摄提贞乎孟陬”。言历数乖误,乃使孟陬殄灭,不得其正也。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摄提,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若历误,春三月当指辰而指巳,是谓失序。”索隐摄提失方。按:天官书云“摄提三星,若鼎足句之,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格,至也。言摄提随月建至,故云格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戒,一作‘敕’。”正义言于文祖之庙以申戒舜也。
注⑥集解何晏曰:“历数谓列次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舜亦以尧命己之辞命禹也。”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
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①故畴人子弟分散,②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③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④举正于中,⑤归邪⑥于终。⑦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注①集解郑玄曰:“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享。”
注②集解如淳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学。”
索隐韦昭云:“畴,类也。”孟康云:“同类之人明历者也。”乐产云:“畴昔知星人。”
注③集解如淳曰:“吕氏春秋‘荆人鬼而越人禨’,今之巫祝祷祠淫祀之比也。”
晋灼曰:“禨音‘珠玑’之‘玑’。”
注④集解韦昭曰:“谓正历必先称端始也,若十一月朔旦冬至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气在望中,则时日昏明皆正也。”
注⑥集解音余。
注⑦集解韦昭曰:“邪,余分也。终,闰月也。中气在晦则后月闰,在望是其正中也。”
其后战国并争,在于强国禽敌,救急解纷而已,岂遑念斯哉!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而亦颇推五胜,②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③以十月,色上黑。然历度闰余,未能睹其真也。
注①正义传音竹恋反,五德,五行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五行相胜,秦以周为火,用水胜之也。”
注③正义音征。以秦始皇名讳之,故改也。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至孝文时,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言“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事下丞相张苍,张苍亦学律历,以为非是,罢之。
其后黄龙见成纪,张苍自黜,所欲论着不成。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后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
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①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②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乃改元,更官号,封泰山。因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③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④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唯未能循明也,紬绩日分,⑤率应水德之胜。⑥今日顺夏至,⑦黄钟为宫,林钟为征,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自是以后,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⑧年名‘焉逢摄提格’,⑨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⑩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谓分部二十八宿为距度。”
注②集解徐广曰:“陈术云征士巴郡落下闳也。”索隐姚氏案:益部耆旧传云“闳字长公,明晓天文,隐于落下,武帝征待诏太史,于地中转浑天,改颛顼历作太初历,拜侍中不受”。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