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史记

_12 司马迁(西汉)
注④集解徐广曰:“凡山亦在朱虚。”
其后五年,复至泰山修封,①还过祭常山。
注①集解徐广曰:“天汉三年。李陵以天汉二年败也。”
今天子所兴祠,泰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修封。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宽舒之祠官①以岁时致礼。凡六祠,②皆太祝领之。至如八神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过则祀,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弗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篃于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迹为解,无其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弗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祠神者弥觽,然其效可睹矣。③
注①集解李奇曰:“祀名也。”索隐赤星即上灵星祠也。灵星,龙左角,其色赤,故曰赤星。五者,太一也。三一也,冥羊也,马行也,赤星也。凡五,并祠官宽舒领之。
注②索隐谓五者之外有正太一后土祠,故六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犹今人云‘其事已可知矣’,皆不信之耳。又数本皆无‘可’字。”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至若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索隐述赞】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史记卷十三 三代世表 第一
*索隐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之。”案:礼有表记,而郑玄云“表,明也”。
谓事微而不着,须表明也,故言表也。正义言代者,以五帝久古,传记少见,夏殷以来,乃有尚书略有年月,比于五帝事夡易明,故举三代为首表。表者,明也。明言事仪。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①尚矣。②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③周以来乃颇可着。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
注①索隐案:此表依帝系及系本。其实□五帝、三代,而篇唯名三代系表者,以三代代系长远,宜以名篇;且三代皆出自五帝,故□三代要从五帝而起也。
注②索隐刘氏云:“尚犹久古也。‘尚矣’之文元出大戴礼,彼文云‘黄帝尚矣’。”
注③正义谱,布也。列其事也。
余读谍①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②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于是以五帝系谍、尚书③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
注①索隐音牒。牒者,纪系谥之书也。下云“稽诸历谍”,谓历代之谱。
注②索隐音转。谓帝王更王,以金木水火土之五德传次相承,终而复始,故云终始五德之传也。
注③索隐案:大戴礼有五帝德及帝系篇,盖太史公取此二篇之谍及尚书,集而纪黄帝以来为系表也。
张夫子问褚先生曰:①“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②得无与诗谬秋?”
注①索隐褚先生名少孙,元成闲为博士。张夫子,未详也。
注②索隐案:上契及后稷皆帝喾子,此云“黄帝子”者,谓是黄帝之子孙耳。
案:喾是黄帝曾孙,而契、□是玄孙,故云也。
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于卵,后稷人夡者,欲见其有天命精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柰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后十余世至汤,王天下。尧知后稷子孙之后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后世且千岁,至文王而有天下。诗传曰:‘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于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①契生而贤,尧立为司徒,姓之曰子氏。子者兹;兹,益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②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者质,殷号也。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稷母为姜嫄,③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于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抱之山中,④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鸟覆席食之。姜嫄怪之,于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尧知其贤才,立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昔者尧命契为子氏,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为有文王也。
大王命季历,明天瑞也。太伯之吴,遂生源也。’⑤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注①索隐有娀氏女曰简狄,浴于玄丘水,出诗纬。殷本纪云玄鸟翔水遗卵,娀简狄取而吞之也。
注②集解诗云“土”。
注③索隐有合氏之女也。韦昭云“姜,姓;嫄,字也”。
注④集解抱,普茅反。索隐抱,普交反,又如字。
注⑤索隐言太伯之让季历居吴不反者,欲使传文王、武王拨乱反正,成周道,遂天下生生之源本也。
“黄帝后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
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请赎民之命者帝,有福万世。黄帝是也。五政明则修礼义,因天时举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黄帝后世也,①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于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后世邪?
行道德岂可以忽秋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亦黄帝后世也。②此可为博闻远见者言,固难为浅闻者说也。何以言之?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于霍,后世晋献公灭霍公,后世为庶民,往来居平阳。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韂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周起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以三代世传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
黄帝终始传曰:③‘汉兴百有余年,有人不短不长,出*(自)**[白]*燕之乡,④持天下之政,时有婴儿主,⑤欲行车。’⑥霍将军者,本居平阳*(自)**[白]*燕。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⑦会旗亭下,⑧为臣言。岂不伟哉!”⑨
注①索隐案:系本蜀无姓,相承云黄帝后。且黄帝二十五子,分封赐姓,或于蛮夷,盖当然也。蜀王本纪云朱提有男子杜宇从天而下,自称望帝,亦蜀王也。则杜姓出唐杜氏,盖陆终氏之胤,亦黄帝之后也。正义谱记普云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溋,立,封其支庶于蜀,历虞夏商。周衰,先称王者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巂等处。
注②索隐案:系本云霍国,真姓后。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是姬姓亦黄帝后。
注③索盖谓五行谶纬之说,若今之童谣言。
注④正义一作“白彘”。案:霍光,平阳人。平阳今晋州霍邑,本秦时霍伯国,汉为彘县,后汉改彘曰永安,隋又改为霍邑。遍检记传,无“白燕”之名,疑“白彘”是乡之名。
注⑤索隐谓昭帝也。
注⑥索隐言霍光持政擅权,逼帝令如却行车,使不前也。
注⑦正义谓年老为方士最功也。
注⑧集解西京赋曰:“族亭五里。”薛综曰:“旗亭,市楼也。立旗于上,故取名焉。”
注⑨索隐褚先生盖腐儒也。设主客,引诗传,云契、□无父,及据帝系皆帝喾之子,是也。而末引蜀王、霍光,竟欲证何事?而言之不经,芜秽正史,辄云“岂不伟哉”,一何诬也!
【索隐述赞】高辛之胤,大启祯祥。修己吞薏,石纽兴王。天命玄鸟,简秋生商。姜嫄履迹,祚流岐昌。俱膺历运,互有兴亡。风余周召,刑措成康。出彘之后,诸侯日强。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索隐案:篇言十二,实□十三者,贱夷狄不数吴,又霸在后故也。不数而□之者,阖闾霸盟上国故也。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①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鸣呼,师挚见之矣!②纣为象箸③而箕子唏。④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⑤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⑥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
然挟王室之义,⑦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⑧诸侯恣行,⑨淫侈不轨,贼臣炿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⑩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曪大封,皆威而服焉。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⑾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⑿为有所刺讥曪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⒀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着八篇,为虞氏春秋。⒁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⒂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同胜纪。汉相张苍历谱五德,⒃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颇着文焉。⒄
注①索隐案:刘杳云“三代系表旁行邪上,其放周谱。谱起周代。艺文志有古帝王谱。又自古为春秋学者,有年历、谱谍之说,故杜元凯作春秋长历及公子谱。盖因于旧说,故太史公得读焉”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师挚,太师之名。周道衰微,郑韂之音作,正乐废而失节,鲁太师挚识关雎之声,首理其乱也。”
注③索隐邹氏及刘氏皆音直虑反,即鳀也。今案:箕子云“为象箸者必为玉桮”,则箸者是樽也,音治略反。
注④索隐唏,呜叹声,音许既反。又音希,希亦声余,故记曰“夫子曰嘻其甚也”,亦饩音也。
注⑤索隐恶,乌故反。过,古卧反。故国语云“厉王止谤,道路以目”是也。
注⑥索隐彘,地名,在河东,后为永安县也。
注⑦索隐挟音协也。
注⑧索隐伯音霸。五霸者,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
注⑨索隐下孟反。
注⑩索隐介音界,言楚以江淮为界。一云介者夹也。
注⑾索隐文去重。去,羌吕反。重,逐龙反。言约史记修春秋,去其重文也。
注⑿索隐传音逐宣反。
注⒀索隐铎椒所撰。名铎氏微者,春秋有微婉之词故也。
注⒁正义案:其文八篇,艺文志云十五篇,虞卿撰。
注⒂索隐荀况、孟轲、韩非皆著书,自称“子”。宋有公孙固,无所述。此固,齐人韩固,传诗者。
注⒃索隐案:张苍着终始五德传也。
注⒄索隐作春秋繁露是。
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①隆于神运,②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③诸要难。④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着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⑤要删焉。⑥
注①索隐上音疏具反,谓阴阳术数之家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通’也。”
注③索隐壹观。音官。
注④索隐下奴丹反。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云‘治国闻者’也。”
注⑥索隐为成学治文者要删焉。言表见春秋国语,本为成学之人欲览其要,故删为此篇焉。
【索隐述赞】太史表次,抑有条理。起自共和,终于孔子。十二诸侯,各编年纪。兴亡继及,盛衰臧否。恶不揜过,善必扬美。绝笔获麟,义取同耻。
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索隐六国,魏、韩、赵、楚、燕、齐,并秦凡七国,号曰“七雄”。
太史公读秦记,①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②君子惧焉。及文公踰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闲,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窎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韂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注①索隐即秦国之史记也,故下云“秦烧诗书,诸侯史记尤甚。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是也。
注②索隐案:胪字训陈也,出尔雅文。以言秦是诸侯而陈天子郊祀,实僭也,犹季氏旅于泰山然。正义[胪作]“胪”,音旅,祭名。又旅,陈也。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故禹兴于西羌,①汤起于亳,②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生自西羌’是也。”
正义禹生于茂州汶川县,本焻駹国,皆西羌。
注②集解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①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
②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③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④悲夫!
注①索隐以言人君制法,当随时代之异而变易其政,则其成功大。
注②正义易,以豉反。后王,近代之王。法与己连接世俗之变及相类也,故议卑浅而易识行耳。
注③索隐举犹皆也。
注④索隐案:言俗学浅识,举而笑秦,此犹耳食不能知味也。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①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着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注①索隐案:此表起周元王元年,春秋迄元王八年。
【索隐述赞】春秋之后,王室益卑。楚强南服,秦霸西垂。三卿分晋,八代兴妫。递主盟会,互为雄雌。二周前灭,六国后隳。壮哉嬴氏,吞并若斯。
史记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索隐张晏曰:“时天下未定,参错变易,不可以年记,故列其月。”今案:秦楚之际,扰攘僭篡,运数又促,故以月纪事名表也。*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闲,号令三嬗。①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②也。
注①集解音善。索隐古“禅”字,音巿战反。三嬗,谓陈涉、项氏、汉高祖也。
注②索隐音己力反。亟训急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①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弒。②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③用力如此,④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注①集解韦昭曰:“谓舜受禅,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注②索隐后乃放杀。杀音弒,谓汤放桀,武王讨纣也。
注③索隐即契、后稷及秦襄公、文公、穆公也。
注④索隐谓汤、武及始皇。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①鉏豪桀,维万世②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③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④安在无土不王。⑤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⑥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鍉’。”索隐镝音的。注“鍉”字亦音的。案:秦销锋镝,作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兵也。
注②索隐维训度,谓计度令万代安也。
注③索隐乡秦之禁适足资贤者。乡音向,许亮反。谓秦前时之禁兵及不封树诸侯,适足以资后之贤者,即高帝也。言驱除患难耳。
注④索隐指汉高祖。
注⑤集解白虎通曰:“圣人无土不王,使舜不遭尧,当如夫子老于阙里也。”
注⑥索隐言高祖起布衣,卒传之天位,实所谓大圣。
【索隐述赞】秦失其鹿,髃雄竞逐。狐鸣楚祠,龙兴沛谷。武臣自王,魏豹必复。田儋据齐,英布居六。项王主命,义帝见戮。以月系年,道悠运速。汹汹天下,瞻乌谁屋?真人霸上,卒享天禄。
史记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索隐应劭云:“虽名为王,其实如古之诸侯。”*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韂,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曪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
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①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韂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②
注①索隐案:汉书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余。顾氏据左传魏子谓成鱄云“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是也。
注②索隐纯,善也,亦云纯一。言周王非德不纯一,形势弱也。
汉兴,序二等。①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②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③虽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鴈门、太原以东至辽阳,④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⑤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⑥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駆,以镇抚四海,用承韂天子也。
注①集解韦昭曰:“汉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非有功上所置’。”
注③集解徐广曰:徐广曰:“齐、楚、荆、淮南、燕、赵、梁、代、淮阳。”
索隐徐氏九国不数吴,盖以荆绝乃封吴故也。仍以淮阳为九。今案:下文所列有十国者,以长沙异姓,故言九国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辽东辽阳县。”
注⑤集解徐广曰:“谷水在沛。”
注⑥正义京兆也。
汉定百年之闲,亲属益簄,诸侯或骄奢,忕邪臣①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②国邑,故齐分为七,③赵分为六,④梁分为五,⑤淮南分三,⑥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⑦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⑧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闲,犬牙相临,⑨秉其□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注①索隐忕音誓。忕训习。言习于邪臣之谋计,故尔雅云“忕犹狃”也。狃亦训习。
注②索隐案:武帝用主父偃言而下推恩之令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城阳、济北、济南、菑川、胶西、胶东,是分为七。”
注④集解徐广曰:“河闲、广川、中山、常山、清河。”
注⑤集解徐广曰:“济阴、济川、济东、山阳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庐江、衡山。”
注⑦索隐适音宅。或作“过”。
注⑧集解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失之也。”正义景帝时,汉境北至燕、代,燕、代之北未列为郡。
吴、长沙之国,南至岭南;岭南、越未平,亦无南边郡。
注⑨索隐错音七各反。错谓交错。相衔如犬牙,故云犬牙相制,言犬牙参差也。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时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
徐广曰:孝武太始二年,广陵、中山、真定王来朝。孝宣本始元年,赵来朝。
二年,广川东朝。四年,清河来朝。孝宣地节元年,梁来朝。二年,河闲来朝。
三年,济北分平原、太山二郡。
【索隐述赞】汉有天下,爰览兴亡。始誓河岳,言峻宠章。淮阴就楚,彭越封梁。荆燕懿戚,齐赵棣棠。犬牙相制,麟趾有光。降及文景,代有英王。鲁恭、梁孝,济北、城阳。仁贤足纪,忠烈斯彰。
史记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①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韂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①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②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③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闲,见侯五,④余皆坐法陨命亡国,秏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注①索隐案:下文高祖功臣百三十七人;兼外戚及王子,凡一百四十三人。
注②索隐言十分纔二、三在耳。
注③索隐倍其初封时户数也。
注④正义谓平阳侯曹宗、曲周侯郦终根、阳阿侯齐仁、戴侯秘蒙、谷陵侯冯偃也。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①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②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着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注①索隐言居今之代,志识古之道,得以自镜当代之存亡也。
注②索隐言观今人臣所以得尊宠者必由忠厚,被废辱者亦由骄淫,是言见在兴废亦当代得失之林也。
【索隐述赞】圣贤影响,风云潜契。高祖膺箓,功臣命世。起沛入秦,凭谋仗计。纪勋书爵,河盟山誓。萧曹轻重,绛灌权势。咸就封国,或萌罪戾。仁贤者祀,昏虐者替。永监前修,良臱固蔕。
史记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①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②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③至孝惠时,唯独长江全,禅五世,禅五世,④以无嗣绝,⑤意无过,为藩守职,信矣。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⑥及孝惠讫孝景闲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遣功臣,及从代来,吴楚之劳,诸侯子弟若肺腑,⑦外国归义,封者九十有余。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注①索隐便音鞭,县名也。吴浅所封。
注②集解邓展曰:“汉约,非刘氏不王。如芮王,故着令便特王。或曰以芮至忠,故着令也。”瓒曰:“汉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着令。”
注③集解异姓国八王者,吴芮、英布、张耳、臧荼、韩王信、彭越、卢绾、韩信也。索隐非同姓而王者八国,齐王韩信、韩王韩信、燕王卢绾、梁王彭越、赵王张耳、准南王英布、临江王共敖、长沙王吴芮,凡八也。
注④索隐禅者,传也。案:诸侯王表,芮国至五世而绝。
注⑤集解徐广曰:“孝文后七年,靖王薨,无嗣。”
注⑥索隐案:此表芮子浅封便侯,传至玄孙;又封成王臣之子为沅陵侯,亦至曾孙。
注⑦索隐沛府二音。柿,木札也;附,木皮也。以喻人主疏末之亲,如木札出于木,树皮附于树也。诗云“如涂涂附”,注云“附,木皮”也。
【索隐述赞】惠景之际,天下已平。诸吕构祸,吴楚连兵。条侯出讨,壮武奉迎。薄窦恩泽,张赵忠贞。本枝分荫,肺腑归诚。新市死事,建陵勋荣。咸开青社,俱受丹旌。旋窥甲令,吴便有声。
史记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索隐七十二国,太史公旧;余四十五国,褚先生补也。
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征”,①齐桓越燕伐山戎,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秦缪用百里霸西戎,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觽,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将卒以次封矣。
注①集解毛诗传曰:“膺,当也。”郑玄曰:“征,艾。”索隐荼音舒。征音澄。
后进好事儒者褚先生曰:太史公记事尽于孝武之事,故复修记孝昭以来功臣侯者,编于左方,令后好事者得览观成败长短绝世之适,得以自戒焉。当世之君子,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以建功有土封侯,立名当世,岂不盛哉!
观其持满守成之道,皆不谦让,骄蹇争权,喜扬声誉,知进不知退,终以杀身灭国。以三得之,①及身失之,不能传功于后世,令恩德流子孙,岂不悲哉!
夫龙雒侯曾为前将军,世俗顺善,厚重谨信,不与政事,退让爱人。其先起于晋六卿之世。有土君国以来,为王侯,子孙相承不绝,历年经世,以至于今,凡百余岁,岂可与功臣及身失之者同日而语之哉?悲夫,后世其诫之!
注①集解以三得之者,即上所谓“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也。
【索隐述赞】孝武之代,天下多虞。南讨瓯越,北击单于。长平鞠旅,冠军前驱。术阳衔璧,临蔡破禺。博陆上宰,平津巨儒。金章且佩,紫绶行纡。昭帝已后,勋宠不殊。惜哉绝笔,褚氏补诸。
史记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
【索隐述赞】汉氏之初,矫枉过正。欲大本枝,先封同姓。建元已后,藩翰克盛。主父上言,推恩下令。长沙济北,中山赵敬。分邑广封,振振在咏。扞城御侮,晔晔辉映。百足不僵,一人有庆。
史记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索隐述赞】高祖初起,啸命髃雄。天下未定,王我汉中。三杰既得,六奇献功。章邯巳破,萧何筑宫。周勃厚重,朱虚至忠。陈平作相,条侯总戎。丙魏立志,汤尧饰躬。天汉之后。表述非功。
史记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索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班氏谓之志,志,记也。
正义天地位,日月明,四时序,阴阳和,风雨节,髃品滋茂,万物宰制,君臣朝廷尊卑贵贱有序,咸谓之礼。五经六籍,咸谓之书。故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云云。*
太史公曰:洋洋①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髃觽,岂人力也哉?②余至大行礼官,③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注①索隐音羊。洋洋,美盛貌。邹诞生音翔。
注②正义言天地宰制万物,役使髃品,顺四时而动,咸有成功,岂藉人力营为哉,是美善盛大觽多之德也。故孔子曰“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注③索隐大行,秦官,主礼仪。汉景帝改曰大鸿胪。鸿胪,掌九宾之仪也。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人体安驾乘,①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②目好五色,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乐钟磬,为之调谐八音以荡其心;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③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大路越席,④皮弁布裳,⑤朱弦洞越,⑥大羹玄酒,⑦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⑧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仲尼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①正义时证反。
注②集解周礼王之五路有金路。郑玄曰:“以金饰诸末。”索隐错镂衡扼为文饰也。诗曰“约軧错衡”,毛传云“错衡,文衡也。”正义为,于伪反。错作“诪”,七公反。
注③集解周礼曰:“羞用百有二十品。”郑玄曰:“羞出于牲及禽兽,以备其滋味,谓之庶羞。”郑觽曰:“羞者,进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大路,祀天车也。越席,结括草以为席也。”王肃曰:“不缘也。”正义按:括草,蒲草。越,户括反。
注⑤集解周礼曰:“王视朝则皮弁之服。”郑玄曰:“皮弁之服,十五升白布衣,积素为裳也。”正义以鹿子皮为弁也。按:襞积素布而为裳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朱弦,练朱丝弦也。越,瑟底孔。”
注⑦集解郑玄曰:“大羹,肉湆不调以盐菜也。玄酒,水也。”
注⑧索隐雕谓雕饰也。言雕饰是奢侈之弊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禘祫之礼,为序昭穆也,故毁庙之主及髃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灌者,酌郁鬯,灌于太祖,以降神也。既灌之后,列尊卑,序昭穆。
而鲁逆祀,跻僖公,乱昭穆,故不欲观之。”
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踰,管仲之家,兼备三归。①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②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孔子曰“必也正名”,于韂所居不合。③仲尼没后,受业之徒沉湮而不举,或适齐、楚,或入河海,④岂不痛哉!
注①集解包氏曰:“三归,娶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
注②索隐言子夏是孔子门人之中高弟者,谓才优而品第高也,故论语四科有“文学子游、子夏”是。
注③集解论语曰:“子路曰‘韂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马融曰:“正百事之名。”
注④正义论语云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鼓方叔入于河,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鲁哀公时,礼坏乐崩,人皆去也。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①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
②自天子称号③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躬化谓何耳,④故罢去之。孝景时,御史大夫□错明于世务刑名,数干谏孝景曰:“诸侯藩辅,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恐不可传后。”孝景用其计,而六国畔逆,⑤以错首名,天子诛错以解难。⑥事在袁盎语中。是后官者养交安禄而已,莫敢复议。
注①正义秦采择六国礼仪,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典法行之。
注②集解应劭曰:“抵,至也。”瓒曰:“抵,归也。”索隐按:大抵犹大略也。臣瓒以抵训为归,则是大略大归,其义通也。
注③正义称,尺证反。
注④正义孝文本纪云上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令衣不曳地,帏帐不得文绣,治霸陵皆以瓦器。是躬化节俭,谓何嫌耳,不须繁礼饰貌也。
注⑤正义吴、楚、赵、菑川、济南、胶西为六国也。齐孝王狐疑城守,三国兵围齐,齐使路中大夫告天子,故不言七国也。
注⑥正义上纪买反,下乃惮反。
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余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①乃采风俗,定制作。上闻之,制诏御史曰:“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②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于后云。
注①正义辨音遍。
注②集解应劭曰:“初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改年为太初。”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①争则乱。
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②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顡,③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黙笫几席,所以养体也:④故礼者养也。
注①正义音诤。
注②正义屈,髃物反。
注③索隐音止,又昌改反。
注④集解服虔曰:“箦谓之笫。”索隐疏谓□也。正义疏谓□也。笫,侧里反。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也。所谓辨者,贵贱有等,长少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①侧载臭顡,所以养鼻也;②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③和鸾之声,④步中武象,骤中韶濩,所以养耳也;⑤龙旗九斿,所以养信也;⑥寝兕⑦持虎,⑧鲛韅⑨弥龙,⑩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⑾孰知夫轻费用之所以养财也,⑿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⒀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⒁
注①正义谓蒲草为席,既絜且柔,絜可以祀神,柔可以养体也。
注②索隐刘氏云:“侧,特也。臭,香也。顡,香草也。言天子行,特得以香草自随也,其余则否。”臭为香者,山海经云“臭如蘪芜”,易曰“其臭如兰”,是臭为草之香也。今以侧为边侧,载者置也,言天子之侧常置芳香于左右。
注③集解诗云:“约軧错衡。”毛传云:“错衡,文衡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和,鸾,皆铃也,所以为车行节也。韩诗内传曰鸾在衡,和在轼前,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服虔曰:“鸾在镳,和在衡。续汉书舆服志曰鸾雀*(立)**[在]*衡也。”正义皇□云:“鸾,以金为鸾,悬铃其中,于衡上,以为迟疾之节,所以正威仪行舒疾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武,武王乐也。象,武舞也。韶,舜乐也。濩,汤乐也。”
正义步犹缓。缓车则和鸾之音中于武象,骤车中于韶濩也。
注⑥集解周礼曰:“交龙为旗。”正义斿音旒。
注⑦索隐按:以兕牛皮为席。正义兕音似。尔雅云兕似牛。
注⑧索隐持虎者,以猛兽皮文饰倚较及伏轼,故云持虎。刘氏云“画之于旍竿及楯仗等”,以今所见为说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鲛鱼皮可以饰服器,音交。韅者,当马腋之革,音呼见反。”
索隐以鲛鱼皮饰韅。韅,马腹带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乘舆车金薄璆龙为舆倚较,文虎伏轼,龙首衔轭。”索隐弥亦音弭,谓金饰衡枙为龙。此皆王者服御崇饰,所以示威武,故云“所以养威”也。此文皆出大戴礼,盖是荀卿所说。刘氏云:“薄犹饰也。璆然,龙貌。
璆音齨。”
注⑾索隐言人谁知夫志士推诚守死,要立名节。仍是养生安身之本,故下云“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是解上意,言人苟以贪生之为见,不能见危致命,若者必死。若犹如也,言执心为见,如此者必刑戮及身,故云“必死”。下文皆放此也。正义夫音扶。要音腰。孰知犹审知也。出死犹处死也。审知志士推诚处死,要立名节,若曹沬﹑茅焦,所以养生命也。
注⑿正义费音芳味反。轻犹薄。言审知尟薄费用则能畜聚,所以养财货也。
注⒀正义言审知恭敬辞让所以养体安身。
注⒁正义言审知礼义文章道理所以养其情性。此四科,是儒者有礼义,故两得之也。
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①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②怠惰之为安,若者必危;③情胜之为安,若者必灭。④故圣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
一之于情性,则两失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失之者也。
⑤是儒墨之分。⑥
注①正义苟,且;若,如此也。言平凡好生之人,且见操节之士,以礼义处死,养得其生有效,如此者必死也。
注②正义言平凡好利之人,且见利义之士,以轻省费用,养得其财有效,如此者必害身也。
注③正义惰,徒卧反。言平凡怠惰之人,且见有礼之士,以恭敬礼让,养得安乐有效,如此者必危亡也。
注④索隐覆解上“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正义胜音叔证反。言平凡好胜之人,且见利义之士,礼义文理,养得其情性有效,如此者必灭亡也。此四科,是墨者无礼义,故两失之也。
注⑤索隐墨者不尚礼义而任俭啬,无仁恩,故使人两失之。易曰“悦以使人,人忘其死”是也。
注⑥正义分,扶问反。分犹等也。若儒等者是治辨之极,强固之本,威行之道,功名之总,则天下归之矣。
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①威行之道也,②功名之总也。③王公由之,④所以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以捐社稷也。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⑤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
楚人鲛革犀兕,所以为甲,坚如金石;宛之钜铁⑥施,钻如窎虿,⑦轻利剽遫,⑧卒如熛风。⑨然而兵殆于垂涉,唐昧死焉;⑩庄蹻起,楚分而为四⑾参。是岂无坚革利兵哉?⑿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汝颍以为险,⒀江汉以为池,⒁阻之以邓林,⒂缘之以方城。⒃然而秦师至鄢郢,举若振槁。⒄是岂无固塞险阻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剖比干,囚箕子,为炮格,刑杀无辜,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⒅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难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
注①索隐自此已下,皆是儒分之功也。正义固,坚固也。言国以礼义,四方钦仰,无有攻伐,故为强而且坚固之本也。
注②正义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故为威行之道也。
注③正义以礼义率天下,天下咸遵之,故为功名之总。总,合也,聚也。
注④正义言由礼义也。
注⑤索隐覆上“功名之总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大刚曰钜。”正义宛城,今邓州南阳县城是也。音于元反。
钜,刚铁也。
注⑦索隐钻谓矛刃及矢镞也。
注⑧正义上匹妙反,下音速。剽遫,疾也。
注⑨正义卒,村忽反。熛,必遥反。熛风,疾也。
注⑩集解许慎曰:“垂涉,地名也。”
注⑾索隐蹻音其略反,楚将之名。言其起兵乱后楚遂分为四。按汉志,滇王,庄蹻之后也。正义以“起”字为绝句。或曰楚庄王苗裔也。按:括地志云“师州﹑黎州在京西南五千六百七十里。战国楚威王时,庄蹻王滇,则为滇国之地”。楚昭王徙都鄀,*(庄蹻王滇)*楚襄王徙都陈,楚考烈王徙都寿春,咸被秦逼,乃四分也。然昭王虽在庄蹻之前,故荀卿兼言之也。
注⑿索隐参者,验也。言验是,楚岂无利兵哉。正义参,七含反。言蹻﹑楚国岂无坚甲利兵哉,为其不由礼义,故觽分也。
注⒀正义括地志云:“汝水源出汝州鲁山县西伏牛山,亦名猛山。汝水至豫州郾城县名濆水。尔雅云‘河有澭,汝有濆’,亦汝之别名。颍水源出洛州嵩高县东南三十五里阳干山,俗名颍山。地理志高陵山,汝出,东南至新蔡县入淮;
阳干山颍水出,东至下蔡入淮也。”
注⒁正义江即岷江,从蜀入,楚在荆州南。汉江从汉中东南入江。四水为楚之险固也。
注⒂集解山海经曰:“夸父与日逐走,日入,渴,欲得饮,饮于渭河;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其杖,化为邓林。”骃谓邓林后遂为林名。索隐按:裴氏引山海经,以为夸父□杖为邓林,其言北饮大泽,盖非在中国也。
刘氏以为今襄州南凤林山是古邓祁侯之国,在楚之北境,故云阻以邓林也。
注⒃正义括地志云:“方城,房州竹山县东南四十一里。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为方城,即此山也。”
注⒄索隐振,动也,击也。槁,干叶也。正义鄢音郾。括地志云:“故城在襄州安养县北三里,古郾子之国,邓之南鄙也。又率道县南九里有故郾城,汉惠帝改曰宜城也。郢城,荆州江陵县东北六里,即吴公子光伐楚,楚平王恐,城郢者也。又楚武王始都郢,纪南故城是也,在江陵北十五里也。”
注⒅索隐言无人必保其性命。
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①城郭不集,沟池不掘,②固塞不树,机变不张,然而国晏然不畏外而固者,无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③时使而诚爱之,则下应之如景响。有不由命者,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谸矣。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谸人不尤其上,知谸之在己也。是故刑罚省而威行如流,无他故焉,由其道故也。故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古者帝尧之治天下也,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传曰“威厉而不试,刑措而不用”。
注①集解徐广曰:“试,一作‘诫’也。”正义诎,丘勿反。试,用也。
注②正义求勿反,又求厥反。
注③正义分,扶问反。言明儒墨之分,使礼义均等,则下应之如影响耳。
注④正义事君以礼义,民有不由礼义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知罪伏刑矣。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①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
②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③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注①正义类,种类也。
注②正义恶音鸟。
注③索隐邹音遍。正义偏,疋然反。
故王者天太祖,①诸侯不敢怀,②大夫士有常宗,③所以辨贵贱。贵贱治,得之本也。郊畴乎天子,④社至乎诸侯,⑤函⑥及士大夫,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钜者钜,宜小者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⑦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⑧有特牲而食者不得立宗庙,⑨所以辨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注①集解毛诗□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注②索隐怀,思也。言诸侯不敢思以太祖配天而食也。又一解,王之子孙为诸侯,不思祀其父祖,故礼云“诸侯不敢祖天子”,盖与此同意。
注③集解礼记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百世不迁者,谓别子之后也。”
注④索隐畴,类也。天子类得郊天,余并不合祭,今大戴礼作“郊止乎天子”是也。止或作“畴”,因误耳。
注⑤索隐言天子已下至诸侯得立社。
注⑥集解音含。索隐啖音含。含谓包容。诸侯已下至士大夫得祭社,故礼云“大夫成髃立社曰置社”,亦曰里社也。邹诞生音啖徒滥反,意义亦通,但不见古文,各以意为音耳。今按:大戴礼作“导及士大夫”,导亦通也。今此为“啖”者,当以导与蹈同,后“足”字失“止”,唯有“口”存,故使解者穿凿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古者方十里,其中六十四井出兵车一乘,此兵法之赋。”
注⑧集解谷梁传曰:“天子至于士皆有庙,天子七,诸侯五,大夫三,士二。
始封之者必为其太祖。”
注⑨集解礼记曰:“庶人祭于寝。”
大飨上玄尊,俎上腥鱼,①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大飨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饭稻粱,祭哜先大羹②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大隆。③故尊之上玄尊也,④俎之上腥鱼也,豆之先大羹,一也。⑤利爵弗啐也,⑥成事俎弗尝也,⑦三侑之弗食也,⑧大昏之未废齐也,⑨大庙之未内尸也,始绝之未小敛,一也。
⑩大路之素帱也,⑾郊之麻絻,⑿丧服之先散麻,一也。⒀三年哭之不反也,⒁清庙之歌⒂一倡而三叹,⒃县一钟尚拊膈,[一七]朱弦而通越,一也。⒅
注①集解郑玄曰:“大飨,祫祭先王,以腥鱼为俎实,不臑孰之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哜,至齿。”
注③索隐贵本亲用,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太一者,天地之本也。得礼之文理,是合于太一也。隆者,盛也,高也。得礼文理,归于太一,是礼之盛者也。
注④正义皇侃云:“玄酒,水也。上古未有酒,而始之祭但酌水用之,至晚世虽有酒,存古礼,尚用水代酒也。”
注⑤索隐尊之上玄尊,俎之上生鱼,豆之先大羹,三者如一,皆是本,故云一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啐,入口也。”索隐按:仪礼祭毕献,祝西面告成,是为利爵。祭初未行无算爵,故不啐入口也。
注⑦索隐成事卒哭之祭,故记曰“卒哭曰成事”。既是卒哭之祭,始从吉祭,故受胙爵而不尝俎也。
注⑧索隐礼,祭必立侑以劝尸食,至三饭而后止。每饭有侑一人,故有三侑。
既是劝尸,故不相食也。
注⑨索隐废齐,谓昏礼父亲醮子而迎之前,故曲礼云“斋戒以告鬼神”,是昏礼有齐也。
注⑩索隐此五者皆礼之初始,质而未备,亦是贵本之义,故云一也。
注⑾集解礼记曰:“乘素车,贵其质也。”郑玄曰:“素车,殷辂也。”索隐帱音稠。谓车盖以素帷,亦质也。
注⑿集解周礼曰:“王祀昊天上帝,服大裘而冕。”论语曰:“麻冕,礼也。”
孔安国曰:“冕,缁布冠。古者绩麻三十升布以为之。”正义絻音免。亦作“冕”。
注⒀集解仪礼士丧礼曰:“始死,主人散带,垂之三尺。”礼记曰:“大功已上散带也。”索隐大路已下,三事相似如一,故云一也。散麻取其质无文饰,亦贵本也。
注⒁集解礼记曰:“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
注⒂集解郑玄曰:“清庙谓作乐歌清庙。”
注⒃集解郑玄曰:“倡,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叹。”
注⒄集解徐广曰:“一作‘搏膈’。”索隐县一钟尚拊隔。隔,悬钟格。拊音抚。[拊]隔,不击其钟而拊其格,不取其声,亦质也。邹氏隔音膊,盖依大戴礼也。而郑礼注云搏,拊柷敔也。
注⒅索隐大瑟而练朱其弦,又通其下孔,使声浊且迟,上质而贵本,不取其声文。自“三年”已下四事,皆不取其声也。
凡礼始乎脱,①成乎文,②终乎税。③故至备,情文俱尽;④其次,情文代胜;⑤其下,复情以归太一。⑥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⑦
注①索隐脱犹疏略也。始,初也。言礼之初尚疏略也。
注②索隐言礼成就有文饰。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悦’。”索隐音悦。言礼终卒和悦人情也。大戴礼作“终于隆”,隆谓盛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古‘情’字或假借作‘请’,诸子中多有此比。”正义言情文俱尽,乃是礼之至备也。
注⑤索隐音升,又尸证反。或文胜情,或情胜文,是情文更代相胜也。大戴礼作“迭兴”也。
注⑥索隐言其次情文俱失,归心浑沌天地之初,复礼之本,是归太一也。
注⑦正义自“天地”以下八事,大礼之备,情文俱尽,故用为下则顺,用为上则明也。
太史公曰:至矣哉!①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益损也。本末相顺,②终始相应,③至文有以辨,④至察有以说。⑤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
从之者安,不从者危。小人不能则也。⑥
注①索隐已下亦是太史公取荀卿礼论之意,极言礼之损益,以结礼书之论也。
注②索隐谓礼之盛,文理合以归太一,至礼之杀,复情以归太一。隆杀皆归太一者,是本末相顺也。
注③索隐礼始于脱略,终于税,税亦杀也,杀与脱略,是始终相应也。正义应,乙陵反,当也。
注④索隐言礼之至文,能辨尊卑贵贱,故云有以辨也。
注⑤索隐言礼之至察,有以明隆杀损益,委曲情文,足以悦人心,故云有以说也。
注⑥正义小人犹庶人也。则,法也。言天下士以上至于帝王,能从礼者则治安,不能从礼者则危乱,庶人据于事,不能法礼也。
礼之貌诚①深矣,坚白同异之察,入焉而弱。②其貌诚大矣,擅作典制褊陋之说,入焉而望。③其貌诚高矣,暴慢恣睢,④轻俗以为高之属,入焉而队。⑤故绳诚陈,⑥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县,⑦则不可欺以轻重;
规矩诚错,⑧则不可欺以方员;君子审礼,则不可欺以诈伪。⑨故绳者,直之至也;衡者,平之至也;规矩者,方员之至也;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者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⑩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礼之中,能思索,⑾谓之能虑;能虑勿易,⑿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好之焉,圣矣。⒀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日月者,明之极也;无穷者,广大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⒁
注①索隐有本作“恳诚”者,非也。
注②正义言礼之貌信深厚矣,虽有邹子坚白同异之辩明察,入于礼义之中,自然懦弱败坏*(之礼)*也。
注③索隐言擅作典制及褊陋之说。入焉,谓入礼则自嗛望知其失。正义言礼之貌信广大矣,虽有擅作典制褊陋之说,文辞入于礼义之中,自然成淫俗褊陋之言。
注④索隐恣睢犹毁訾也。
注⑤索隐言訾毁礼者自取队灭也。正义言礼之貌信尊高矣,虽有暴慢恣睢轻俗以为高之属,入于礼义之中,自然成坠落暴慢轻俗之人。
注⑥集解郑玄曰:“诚犹审也。陈,设也,谓弹画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衡,称也。县谓锤也。”正义县音玄。
注⑧索隐错,置也。规,车也。矩,曲尺也。正义错,七故反。
注⑨正义诈伪谓坚白同异,擅作典制,暴戾恣睢自高也。故陈绳,曲直定;
悬衡,轻重分;错规矩,方员□;审礼,诈伪自消灭矣。
注⑩集解郑玄曰:“方犹道也。”
注⑾索隐索,求也。
注⑿正义易谓轻易也。
注⒀正义好,火到反。言人以得礼之中,又能思审索求其礼,谓之能思虑;
又不轻易其礼,谓之能坚固。能虑,能固其礼,更加好之,乃圣人矣。
注⒁正义道谓礼义也。言人有礼义,则为圣人,比于天地日月,广大之极也。
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①文貌繁,情欲省,礼之隆也;文貌省,情欲繁,礼之杀也;文貌情欲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礼之中流也。②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③步骤驰骋广骛不外,④是以君子之性守宫庭也。⑤人域是域,士君子也。⑥外是,民也。⑦于是中焉,房皇周浃,曲*(直)*得其次序,圣人也。⑧故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⑨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⑩
注①索隐隆犹厚也。杀犹薄也。
注②正义言文饰情用,表里外内,合于儒墨,是得礼情之中,而流行不息也。
注③正义中谓情文也。
注④正义骛音务。言君子之人,上存文饰,下务减省,而合情文,处得其中,纵有战阵杀戮邪恶,则不□于礼义矣。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伯骛也。
注⑤索隐言君子之性守正不慢远行,如常守宫庭也。正义宫庭,听朝处。喻君子心内常守礼义,若宫庭焉。
注⑥索隐域,居也。言君子之行,非人居亦弗居也。正义处平凡人域之中,能知礼义之域限,即为士及君子也。
注⑦索隐外谓人域之外,非人所居之地。以喻礼义之外,别为它行,即是小人,故云外是人也。
注⑧索隐房音旁。旁皇犹徘徊也。周浃犹周澘。言徘徊周浃,委曲得礼之序,动不失中,则是圣人之行也。
注⑨索隐言君子圣人有厚大之德,则为礼之所积益弘广也,故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则礼不虚道”。然此文皆荀卿礼论也。
注⑩正义言君子内守其礼,德厚大积广,至于高尊明礼,则是礼之终竟也。
此书是褚先生取荀卿礼论兼为之。
【索隐述赞】礼因人心,非从天下。合诚饰貌,救弊兴雅。以制黎甿,以事宗社。情文可重,丰杀难假。仲尼坐树,孙通蕝野。圣人作教,罔不由者。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正义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陵河海,岁有万物成熟,国有圣贤宫观周域官僚,人有言语衣服体貌端修,咸谓之乐。乐书者,犹乐记也,郑玄云以其记乐之义也。此于别录属乐记,盖十一篇合为一篇。十一篇者,有乐本,有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乐象,有宾牟贾,有师乙,有魏文侯。今虽合之,亦略有分焉。刘向校书,得乐书二十三篇,着于别录。今乐记惟有十一篇,其名犹存也。
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成王作颂,推己惩艾,①悲彼家难,②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③君子不为约则修德,④满则□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海内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乐者益异。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凡作乐者,所以节乐。⑤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⑥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天子躬于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⑦之声兴而士奋,郑韂之曲动而心淫。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注①正义音刈。
注②正义乃惮反。家难,谓文王囚羑里,武王伐纣。
注③正义言成王作颂,悲文王战战恐惧,推己戒励为治,是善守善终也。
注④正义为,于伪反。
注⑤正义音洛。言不乐至荒淫也。
注⑥正义比音鼻。
注⑦索隐上姑尧反,又音叫。下音击。
治道亏缺而郑音兴起,封君世辟,①名显邻州,争以相高。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②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剌时,③犹莫之化。陵迟以至六国,流沔沉佚,遂往不返,卒于丧身灭宗,并国于秦。
注①索隐辟亦君也。正义辟,并亦反。
注②索隐齐人归女乐而孔子行,言不能遂容于鲁而去也。或作“逐客”,误耳。
注③索隐按:系*[家]*﹑家语所云孔子嗤季桓子作歌引诗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是五章之刺也。
秦二世尤以为娱。丞相李斯进谏曰:“放□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①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赵高曰:“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②亦各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二世然之。
注①正义祖伊谏殷纣,纣不听。孔安国云祖己后贤臣也。
注②正义说音悦。解音蟹。言非此乐和适,亦悦乐之不通,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谏二世,故名之也。
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樭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②
注①索隐按:过沛诗即大风歌也。其辞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也。侯,语辞也。诗曰“侯其祎而”者是也。兮亦语辞也。沛诗有三“兮”,故云三侯也。
注②正义肄音异。
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注①索隐按:礼乐志安世房中乐有十九章。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
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①秋歌西璤,②冬歌玄冥。
③世多有,故不论。④
注①集解瓒曰:“尔雅云春曰青阳,夏曰朱明。”
注②集解韦昭曰:“西方少璤也。”
注③正义礼记月令云玄冥,水官也。
注④索隐言四时歌多有其词,故此不论载。今见汉书礼乐志。
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①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②沾赤汗兮沫流赭。③骋容与兮跇万里,④今安匹兮龙为友。”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⑤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中尉汲黯进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说。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
注①集解李斐曰:“南阳新野有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屯田炖煌界。人数于此水旁见髃野马中有奇异者,与凡马异,来饮此水旁。利长先为土人持勒靽于水旁,后马玩习久之,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马,献之。欲神异此马,云从水中出。”苏林曰:“洼音‘窐曲’之‘窐’也。”索隐洼音一佳反,乌花反。苏林音“窐曲”之“窐”,窐即窳也。
注②索隐按:礼乐志“贡”作“况”,况与贡意亦通。正义太一,北极大星也。
注③集解应劭曰:“大宛马汗血沾濡也,流沫如赭。”
注④集解孟康曰:“跇音逝。”如淳曰:“跇谓超踰也。”索隐亦*[作]*“逝”。
邹诞生云跇,一作“世”,亦音跇。跇,超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索隐梢音史交反。又本作“骚”,亦同音。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①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②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③声相应,故生变;④变成方,谓之音;⑤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⑥乐者,音之所由生也,⑦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⑧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緃以杀;⑨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⑩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⑾其怒心感者,其声麤以厉;⑿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⒀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⒁六者非性也,⒂感于物而后动,⒃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⒄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⒅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⒆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二0]
注①正义皇侃云:“此章有三品,故名为乐本,备言音声所起,故名乐本。夫乐之起,其事有二:一是人心感乐,乐声从心而生;一是乐感人心,心随乐声而变也。”
注②正义物者,外境也。外有善恶来触于心,则应触而动,故云物使之然也。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