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史记

_10 司马迁(西汉)
注⑤集解韦昭曰:“道犹从。”
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①
注①集解如淳曰:“文纪言都中都。又文帝过太原,复晋阳﹑中都二岁,似迁都于中都也。”
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高祖自往击之。立子长为淮南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①布走,令别将追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蕲县西。”骃案:汉书音义曰“会音侩保,邑名,甀音直伪反”。索隐上音鲙,下音丈伪反,地名也。汉书作“缶”,音作保,非也。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①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②高祖击筑,③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④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觽多,父兄不能给。”乃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⑤高祖复留止,张⑥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⑦为吴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沛宫故地在徐州沛县东南二十里一步。”
注②集解应劭曰:“不醒不醉曰酣。一曰酣,洽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筑,古乐,有弦,击之不鼓。”正义音竹。应劭云:“状似瑟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颜师古云:“今筑形似瑟而小,细项。”
注④集解风俗通义曰:“汉书注,沛人语初发声皆言‘其’。其者,楚言也。
高祖始登位,教令言‘其’,后以为常耳。”
注⑤集解如淳曰:“献牛酒。”
注⑥集解张晏曰:“张,帷帐。”正义音张亮反。
注⑦集解服虔曰:“濞音帔。”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①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注①集解徐广曰:“洮音道,在江淮闲。”
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①
注①索隐代之县名也。正义括地志云:“当城在朔州定襄县界。土地十三州记云‘当城在高柳东八十里,县当常山,故曰当城’。”
十一月,高祖自布军至长安。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隐王①陈涉﹑魏安厘王﹑②齐缗王﹑③赵悼襄王④皆绝无后,予守頉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赦代地吏民为陈豨﹑赵利所劫掠者,皆赦之。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与阴谋。上使辟阳侯迎绾,⑤绾称病。辟阳侯归,具言绾反有端矣。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赦燕吏民与反者。立皇子建为燕王。
注①索隐系家作“幽王”,名择,负刍之兄。
注②索隐史阙名。昭王之子,王假之祖也。
注③索隐名地,宣王子,王建祖。
注④索隐名偃,孝成王丹之子,幽王迁之父也。
注⑤正义审食其也。括地志云:“辟阳故城在冀州信都县西三十五里,汉旧县。”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
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卢绾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①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②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
注②集解汉书曰郦商,卢绾闻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丙寅,葬。①己巳,立太子,②至太上皇庙。③髃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注①集解徐广曰五月。
注②正义丙寅葬,后四日至己巳,即立太子为帝。有本脱“己”字者,妄引汉书云“已下”者,非。
注③正义三辅黄图云:“太上皇庙在长安城香室南,冯翊府北。”括地志云:
“汉太上皇庙在雍州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中酒池之北,高帝庙北。高帝庙亦在故城中也。”
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①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光武纪云‘上幸丰,祠高祖于原庙’。”骃案: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
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①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②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③故救僿莫若以忠。④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⑤
注①集解郑玄曰:“忠,质厚也。野,少礼节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多威仪,如事鬼神。”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薄’。”骃案:史记音隐曰“僿音西志反”。郑玄曰“文,尊卑之差也。薄,苟习文法,无悃诚也”。索隐郑音先代反,邹本作“薄”,音扶各反,本一作“僿”,而徐广云一作“薄”,是本互不同也。然此语本出子思子,见今礼表记,作“薄”,故郑玄注云“文,尊卑之差也。薄,苟习文法,不悃诚也”。裴又引音隐云“僿音先志反”,僿塞声相近故也。盖僿犹薄之义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复反始。”
注⑤集解皇甫谧曰:“长陵山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城三十五里。”正义括地志云:“长陵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
【索隐述赞】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泛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史记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
吕太后者,①高祖微时妃也,②生孝惠帝﹑③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④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⑤太子者数矣,赖大臣⑥争之,及留侯策,⑦太子得毋废。
注①集解徐广曰:“吕后父吕公,汉元年为临泗侯,四年卒,高后元年追谥曰吕宣王。”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讳雉。”索隐讳雉,字娥姁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讳盈。”
注④集解如淳曰:“姬音怡,觽妾之总称也。汉官仪曰‘姬妾数百’。”苏林曰:“清河国有妃里,而题门作‘姬’。”瓒曰:“汉秩禄令及茂陵书姬,内官也,秩比二千石,位次□□下,在七子﹑八子之上。”索隐如淳音怡,非也。茂陵书曰“姬是内官”,是矣,然官号及妇人通称姬者,姬,周之姓,所以左传称伯姬﹑叔姬,以言天子之宗女,贵于他姓,故遂以姬为妇人美号。故诗曰“虽有姬姜,不□鰢鶍”是也。
注⑤索隐上其纪反,又音祈也。
注⑥索隐张良﹑叔孙通等。
注⑦索隐令太子卑词安车,以迎四皓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①死事,封其子吕台②为郦侯,③子产为交侯;④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⑤
注①集解徐广曰:“名泽,高祖八年卒,谥令武侯,追谥曰悼武王。”
注②索隐郑氏﹑邹诞并音怡,苏林音胎。
注③集解徐广曰:“郦,一作‘鄜’。”
注④集解徐广曰:“台弟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惠帝二年卒,谥康王。”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①肥为齐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恒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高祖弟交为楚王,兄子濞为吴王。非刘氏功臣番君吴芮子臣为长沙王。
注①索隐母曰曹姬也。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①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闲。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②儣明,孝惠还,③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④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注①集解如淳曰:“列女传云周宣王姜后脱簪珥待罪永巷,后改为掖庭。”索隐永巷,别宫名,有长巷,故名之也。后改为掖庭。按:韦昭云以为在掖门内,故谓之掖庭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酖鸟食蝮,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
注③集解徐广曰:“儣犹比也。诸言儣明者,将明之时。”
注④索隐令音龄。
二年,楚元王﹑齐悼惠王皆来朝。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
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①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问,知其酖,齐王恐,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忧。齐内史士②说王曰:“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③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
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于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④吕后喜,许之。乃置酒齐邸,⑤乐饮,罢,归齐王。三年,方筑长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⑥诸侯来会。十月朝贺。
注①索隐音捧泛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出’。”
注③集解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百官表列侯所食曰国,皇后﹑公主所食曰邑,诸侯王女曰公主。”
苏林曰:“公,五等尊爵也。春秋听臣子以称君父,妇人称主,有‘主孟啖我’之比,故云公主。”瓒曰:“天子女虽食汤沐之邑,不君其民。”索隐啖音徒滥反。按:主是谓里克妻,即优施之语,事见国语。孟者,且也,言且啖我物,我教汝妇事夫之道。此即妇人称主之意耳。比音必二反。
注④集解如淳曰:“张敖子偃为鲁王,故公主得为太后。”
注⑤正义汉法,诸侯各起邸第于京师。
注⑥索隐按:汉宫阙疏“四年筑东面,五年筑北面”。汉旧仪“城方六十三里,经纬各十二里”。三辅旧事云“城形似北斗”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①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②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③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④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⑤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帝以秦始皇三十七年生,崩时年二十三。”
注②集解应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
注③正义解,纪卖反。言哭解惰,有所思也。又音户卖反。解,节解也。又纪买反,谓解说也。
注④正义毋音无。
注⑤集解汉书云:“葬安陵。”皇览曰:“山高三十二丈,广袤百二十步,居地六十亩。”皇甫谧曰:“去长陵十里,在长安北三十五里。”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啑血盟,①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②夺之相权。王陵遂病免归。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③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乃追尊郦侯父为悼武王,欲以王诸吕为渐。
注①索隐啑,邹音使接反。又云或作“喢”,音丁牒反。
注②集解应劭曰:“古官。傅者,覆也。”瓒曰:“大戴礼云‘傅之德义’。”
注③索隐按:韦昭云信都之县名。
四月,太后欲侯诸吕,乃先封高祖之功臣郎中令无择①为博城侯。②鲁元公主薨,赐谥为鲁元太后。子偃为鲁王。鲁王父,宣平侯张敖也。封齐悼惠王子章为朱虚侯,③以吕禄女妻之。齐丞相寿为平定侯。④少府延为梧侯。⑤乃封吕种为沛侯,⑥吕平为扶柳侯,⑦张买为南宫侯。⑧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冯。”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兖州博城,本汉博城县城。”
注③索隐虚音墟,琅邪县也。正义括地志云:“朱虚故城在青州临朐县东六十里,汉朱虚也。十三州志云丹朱游故虚,故云朱虚也。”虚犹丘也。朱犹丹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姓齐。”
注⑤集解徐广曰:“姓阳成也。延以军匠起,作宫筑城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释之之子也。”正义括地志云:“徐州沛县古城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吕后姊子也。母字长姁。”正义括地志云:“扶柳故城在冀州信都县西三十里,汉扶柳县也。有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
注⑧集解徐广曰:“其父越人,为高祖骑将。”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①子不疑为常山王,②子山为襄城侯,③子朝为轵侯,④子武为壶关侯。太后风大臣,大臣请立郦侯吕台为吕王,⑤太后许之。建成康侯释之卒,嗣子有罪,废,立其弟吕禄⑥为胡陵侯,⑦续康侯后。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十一月,吕王台薨,谥为肃王,太子嘉代立为王。三年,无事。⑧四年,封吕嬃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⑨吕更始为赘其侯,⑩吕忿为吕城侯,⑾及诸侯丞相五人。⑿
注①集解韦昭曰:“今陈留郡。”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常山故城在恒州真定县南八里,本汉东垣邑也。”
注③索隐按:下文更名义,又改名弘农。汉书襄城侯唯云名弘,盖史省文耳。
按志,襄城属颍川也。
注④索隐按:韦昭云河内有轵县,音纸也。正义括地志云:“故轵城在怀州济源县东南十三里,七国时魏邑。”
注⑤正义初吕台为吕王,后吕产王梁,更名梁曰吕。
注⑥集解徐广曰:“释之少子。”
注⑦正义胡陵,县名,属山阳,章帝改曰胡陆。
注⑧集解汉书云:“秋,星昼见。”
注⑨索隐他音汣。俞音输。正义括地志云:“故鄃城在德州平原县西南三十里,本汉鄃县,吕他邑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表云吕后昆弟子淮阳丞相吕胜为赘其侯。”索隐按表作“临淮”也。
注⑾正义括地志云:“故吕城在邓州南阳县西三十里,吕尚先祖封。”
注⑿集解徐广曰:“中邑侯朱通、山都侯王恬开、松兹侯徐厉、滕侯吕更始、醴陵侯越。”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①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为帝。帝壮,或闻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太后闻而患之,恐其为乱,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见。太后曰:“凡有天下治为万民命②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髃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髃臣顿首奉诏。”帝废位,太后幽杀之。五月丙辰,立常山王义为帝,更名曰弘。不称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
以轵侯朝为常山王。置太尉官,绛侯勃为太尉。五年八月,淮阳王薨,以弟壶关侯武为淮阳王。六年十月,太后曰吕王嘉居处骄恣,废之,以肃王台弟吕产为吕王。夏,赦天下。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东牟侯。③
注①正义刘伯庄云:“诸美人元幸吕氏,怀身而入宫生子。”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无此字。”
注③索隐韦昭云:“东莱县。”
七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友。友以诸吕女为受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谗之于太后,诬以罪过,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韂围守之,弗与食。其髃臣或窃馈,辄捕论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①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丁丑,赵王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民頉次。
注①集解徐广曰:“举,一作‘与’。”
己丑,日食,昼晦。太后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此为我也。”
二月,徙梁王恢为赵王。吕王产徙为梁王,梁王不之国,为帝太傅。立皇子平昌侯太为吕王。更名梁曰吕,吕曰济川。太后女弟吕嬃①有女为营陵侯刘泽妻,泽为大将军。太后王诸吕,恐即崩后刘将军为害,乃以刘泽为琅邪王,以慰其心。
注①索隐韦昭云:“樊哙妻,封林光侯。”
梁王恢之徙王赵,心怀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赵王不得自恣。王有所爱姬,王后使人酖杀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王悲,六月即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王用妇人□宗庙礼,废其嗣。
宣平侯张敖卒,以子偃为鲁王,敖赐谥为鲁元王。
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
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①上侯,位次第一,②请立为赵王。太后许之,追尊禄父康侯为赵昭王。九月,燕灵王建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无后,国除。八年十月,立吕肃王子东平侯吕通为燕王,封通弟吕庄为东平侯。
注①集解徐广曰:“吕后兄子也。前封胡陵侯,盖号曰武信。”
注②集解如淳曰:“功大者位在上,功臣侯表有第一第二之次也。”
三月中,吕后祓,还①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②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
注①正义祓,芳弗反,又音废。后同。
注②集解徐广曰:“音戟。”
高后为外孙鲁元王偃年少,蚤失父母,孤弱,乃封张敖前姬两子,侈为新都侯,寿为乐昌侯,①以辅鲁元王偃。及封中大谒者张释为建陵侯,②吕荣为祝兹侯。③诸中宦者令丞皆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食细阳之池阳乡。”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张释卿。”骃案:如淳曰“百官表‘谒者掌宾赞受事’,灌婴为中谒者。后常以奄人为之,诸官加‘中’者多奄人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吕后昆弟子。”
注④集解如淳曰:“列侯出关就国,关内侯但爵其身,有加异者,与关内之邑,食其租税也。风俗通义曰‘秦时六国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称关内侯’。”
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韂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①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以吕王产为相国,以吕禄女为帝后。
注①集解蔡邕曰:“皇子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加号称王,故谓之诸侯王。
王子弟封为侯者,谓之诸侯。”
高后已葬,①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合葬长陵。”皇览曰:“高帝、吕后,山各一所也。”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朱虚侯妇,吕禄女,阴知其谋。恐见诛,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诛诸吕而立。朱虚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应。齐王欲发兵,其相弗听。八月丙午,齐王欲使人诛相,相召平乃反,举兵欲围王,王因杀其相,遂发兵东,诈夺琅邪王兵,并将之而西。语在齐王语中。
齐王乃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王齐。悼惠王薨,孝惠帝使留侯良立臣为齐王。孝惠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比杀三赵王,①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为四。忠臣进谏,上惑乱弗听。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而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矫制以令天下,宗庙所以危。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汉闻之,相国吕产等乃遣颍阴侯灌婴将兵击之。灌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权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此益吕氏之资也。”乃留屯荥阳,使使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齐王闻之,乃还兵西界待约。
注①索隐比音如字。比犹频也。赵隐王如意,赵幽王友,赵王恢,是三赵王也。
吕禄、吕产欲发乱关中,内惮绛侯、朱虚等,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①当是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名为少帝弟,及鲁元王吕后外孙,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赵王禄、梁王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列侯髃臣莫自坚其命。
注①索隐犹,邹音以兽反。与音预,又作“豫”。崔浩云“犹,蝯类也。卬鼻,长尾,性多疑”。又说文云“犹,兽名,多疑”,故比之也。按:狐性亦多疑,度冰而听水声,故云“狐疑”也。今解者又引老子“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故以为“犹与”是常语。且按狐听冰,而此云“若冬涉川”,则与是狐类不疑。“犹兮若畏四邻”,则犹定是兽,自不保同类,故云“畏四邻”也。
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曲周侯郦商老病,其子寄与吕禄善。绛侯乃与丞相陈平谋,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寄往绐说吕禄曰:“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刘氏所立九王,①吕氏所立三王,②皆大臣之议,事已布告诸侯,诸侯皆以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欲归将印,以兵属太尉。使人报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便,或曰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吕禄信郦寄,时与出游猎。过其姑吕嬃,嬃大怒,曰:“若为将而□军,吕氏今无处矣。”③乃悉出珠玉宝器散堂下,曰:“毋为他人守也”
注①索隐吴,楚,齐,淮南,琅邪,代,常山王朝,淮阳王武,济川王太,是九也。
注②索隐梁王产、赵王禄、燕王通也。
注③索隐颜师古以为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左丞相食其免。
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子产曰:“王不蚤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乃趣产急入宫。平阳侯颇闻其语,乃驰告丞相、太尉。太尉欲入北军,不得入。襄平侯通尚符节。①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太尉复令郦寄与典客刘揭②先说吕禄曰:“帝使太尉守北军,欲足下之国,急归将印辞去,不然,祸且起。”吕禄以为郦兄③不欺己,遂解印属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将之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襢,为刘氏左襢。”军中皆左襢为刘氏。
太尉行至,将军吕禄亦已解上将印去,太尉遂将北军。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纪。”张晏曰:“纪信字也。尚,主也。今符节令。”
索隐张晏云:“纪信子。”又晋灼云:“信被楚烧死,不见有后。按功臣表襄平侯纪通,父成以将军定三秦,死事,子侯。”则通非信子,张说误矣。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典客,秦官也,掌诸侯、归义蛮夷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音况,字也。名寄。”
然尚有南军。平阳侯闻之,以吕产谋告丞相平,丞相平乃召朱虚侯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军门。令平阳侯告韂尉:“毋入相国产殿门。”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裴回往来。平阳侯恐弗胜,驰语太尉。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①乃遣朱虚侯谓曰:“急入宫韂帝。”朱虚侯请卒,太尉予卒千余人。
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日餔时,遂击产。产走,天风大起,以故其从官乱,莫敢□。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讼,一作‘公’。”骃按:韦昭曰“讼犹公也”。索隐按:
韦昭以讼为公,徐广又云一作“公”,盖公为得。然公言犹明言也。又解者云讼,诵说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百官表郎中令掌宫殿门户,故其府在宫中,后转为光禄勋也。”
朱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朱虚侯。朱虚侯欲夺节信,谒者不肯,朱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韂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朱虚侯曰:“所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嬃。使人诛燕王吕通,而废鲁王偃。
壬戌,以帝太傅食其复为左丞相。戊辰,徙济川王王梁,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
遣朱虚侯章以诛诸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兵亦罢荥阳而归。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钧)*,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辞谢。再反,然后乘六乘传。①后九月②晦日己酉,至长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谒,奉天子玺上代王,共尊立为天子。
代王数让,髃臣固请,然后听。
注①集解张晏曰:“备汉朝有变,欲驰还也。或曰传车六乘。”
注②集解文颖曰:“即闰九月也。时律历废,不知闰,谓之‘后九月’也。以十月为岁首,至九月则岁终,后九月则闰月。”
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①有数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张泽谕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②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③迎代王于邸。
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韂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注①集解徐广曰:“掊音仆。”
注②集解蔡邕曰:“律曰‘敢盗乘舆服御物’。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于乘舆也。乘犹载也,舆犹车也。天子以天下为家,不以京师宫室为常处,则当乘车舆以行天下,故髃臣托舆以言之也,故或谓之‘车驾’。”
注③集解蔡邕曰:“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时副车,皆驾四马,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
代王立为天子。二十三年崩,谥为孝文皇帝。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索隐述赞】高祖犹微,吕氏作妃。及正轩掖,潜用福威。志怀安忍,性挟猜疑。置鸩齐悼,残彘戚姬。孝惠崩殒,其哭不悲。诸吕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葅醢,支櫱芟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菑。
史记卷十 孝文本纪 第十
孝文皇帝,①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②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事在吕后语中。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恒。”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中都故城在汾州平遥县西南十二里,秦属太原郡也。”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啑血①京师,②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中尉宋昌进曰:③“髃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④此所谓盘石之宗也,⑤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⑥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代王报太后计之,犹与未定。卜之龟,卦兆得大横。⑦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⑧代王曰:“寡人固已为王矣,又何王?”卜人曰:“所谓天王者乃天子。”于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见绛侯,绛侯等具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代王乃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
乃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至高陵休止,⑨而使宋昌先驰之长安观变。
注①索隐啑,汉书作“喋”,音跕,丁牒反。汉书陈汤杜业皆言喋血,无盟歃事。广雅云“蹀,履也”,谓履涉之。
注②集解公羊传曰:“京,大;师,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也。”
注③索隐东观汉记宋杨传宋义后有宋昌。又会稽典录昌,宋义孙也。
注④索隐言封子弟境土交接,若犬之牙不正相当而相衔入也。
注⑤索隐言其固如盘石。此语见太公六韬也。
注⑥索隐即纪通所矫帝之节。
注⑦集解应劭曰:“以荆灼龟,文正横。”
注⑧集解服虔曰:“庚庚,横貌也。”李奇曰:“庚庚,其繇文也。”张晏曰:
“横*(行)**[谓]*无思不服。庚,更也。言去诸侯而即帝位也。先是五帝官天下,老则禅贤,至启始传父爵,乃能光治先君之基业。文帝亦袭父夡,言似夏启者也。”索隐荀悦云:“大横,龟兆横理也。”按:庚庚犹“更更”,言以诸侯更帝位也。荀悦云“繇,抽也,所以抽出吉凶之情也”。杜预云“繇,兆辞也,音冑也”。按:汉书盖宽饶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官以传贤人,家以传子孙”。官犹公也,谓不私也。
注⑨正义括地志云:“高陵故城在雍州高陵县西南一里,本名横桥,架渭水上。
三辅旧事云秦于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闲,造横桥,长三百八十步,桥北*(京)**[垒]*石水中,旧有忖留神象。此神曾与鲁班语,班令其出,留曰‘我貌丑,卿善图物容,不出’。班于是拱手与语曰‘出头见我’。
留乃出首。班以龏画地,忖留觉之,便没水。故置其像于水上,唯有腰以上。
魏太祖马见而惊,命移下之。”
昌至渭桥,①丞相以下皆迎。宋昌还报。代王驰至渭桥,髃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闲言。”②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代王谢曰:“至代邸而议之。”③遂驰入代邸。髃臣从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④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皆再拜言曰:“子弘等皆非孝惠帝子,不当奉宗庙。臣谨请*(与)*阴安侯⑤列侯顷王后⑥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曰:‘大王高帝长子,宜为高帝嗣。’愿大王即天子位。”代王曰:“奉高帝宗庙,重事也。寡人不佞,不足以称宗庙。
愿请楚王计宜者,⑦寡人不敢当。”髃臣皆伏固请。代王西乡让者三,南乡让者再。⑧丞相平等皆曰:“臣伏计之,大王奉高帝宗庙最宜称,虽天下诸侯万民以为宜。臣等为宗庙社稷计,不敢忽。愿大王幸听臣等。臣谨奉天子玺符再拜上。”代王曰:“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辞。”遂即天子位。
注①集解苏林曰:“在长安北三里。”索隐三辅故事:“咸阳宫在渭北,兴乐宫在渭南,秦昭王通两宫之闲,作渭桥,长三百八十步。”又关中记云石柱以北属扶风,石柱以南属京兆也。
注②索隐包恺音闲,言欲向空闲处语。颜师古云:“闲,容也,犹言中闲。请容暇之顷,当有所陈,不欲即公论也。”
注③索隐说文:“邸,属国舍。”
注④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宗正,秦官。”应劭曰:“周成王时,彤伯入为宗正。”
注⑤集解苏林曰:“高帝兄伯妻羹颉侯信母,丘嫂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代顷王刘仲之妻。”骃按:苏林曰“仲子濞为吴王,故追谥顷王”也。如淳曰“顷王后封阴安侯,时吕嬃为林光侯,萧何夫人亦为酇侯”。
又宗室表此时无阴安,知其为顷王后也。索隐按:苏林、徐广、韦昭以为二人封号,而乐产引如淳,以顷王后别封阴安侯,与汉祠令相会。今以阴安是别人封爵,非也。顷王后是代王后,文帝之伯母。代王降为合阳侯,故云“列侯顷王后”。韦昭曰“阴安属魏郡”也。
注⑦集解苏林曰:“楚王名交,高帝弟。”索隐楚王交,高帝弟,最尊。言更请楚王计宜者,故下云“皆为宜”也。
注⑧集解如淳曰:“让髃臣也。或曰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向坐,三让不受,髃臣犹称宜,乃更回坐示变,即君位之渐也。”
髃臣以礼次侍。乃使太仆婴与东牟侯兴居清宫,①奉天子法驾,②迎于代邸。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韂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还坐前殿。于是夜下诏书曰:“闲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③酺五日。”④
注①集解应劭曰:“旧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遣静宫令先案行清静殿中,以虞非常。”索隐按:汉仪云“皇帝起居,索室清宫而后行。”
注②索隐汉官仪云:“天子卤簿有大驾、法驾。大驾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公卿不在卤簿中,惟京兆尹、执金吾、长安令奉引,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也。”
注③集解苏林曰:“男赐爵,女子赐牛酒。”索隐按:封禅书云“百户牛一头,酒十石”。乐产云“妇人无夫或无子不沾爵,故赐之也”。
注④集解文颖曰:“汉律三人已上无故髃饮,罚金四两。今诏横赐得令会聚饮食五日。”索隐说文云“酺,王者布德,大饮酒也”。出钱为醵,出食为酺。又按:赵武灵王灭中山,酺五日,是其所起也。
孝文皇帝元年十月庚戌,徙立故琅邪王泽为燕王。
辛亥,皇帝即阼,①谒高庙。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②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诸吕所夺齐楚故地,皆复与之。
注①正义主人阶也。
注②正义此时尚右。
壬子,遣车骑将军薄昭迎皇太后于代。皇帝曰:“吕产自置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擅矫遣灌将军婴将兵击齐,欲代刘氏,婴留荥阳弗击,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欲为不善,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谋夺吕产等军。朱虚侯刘章首先捕吕产等。太尉身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典客刘揭身夺赵王吕禄印。益封太尉勃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陈平、灌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①封典客揭为阳信侯,②赐金千斤。”
注①集解徐广曰:“十一月辛丑。”
注②索隐韦昭云勃海县。正义括地志云:“阳信故城在沧州无棣县东南三十里,汉阳信县。”
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
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箻,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注①集解应劭曰:“帑,子也。秦法一人有罪,并坐其家室。今除此律。”
正月,有司言曰:“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上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①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②其安之。”③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阅天下之义理多矣,④明于国家之大体。吴王于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⑤岂为不豫哉!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贤及有德义者,若举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终,是社稷之灵,天下之福也。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也。”有司皆固请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余岁,古之有天下者莫长焉,用此道也。⑥立嗣必子,所从来远矣。高帝亲率士大夫,始平天下,建诸侯,为帝者太祖。诸侯王及列侯始受国者皆亦为其国祖。子孙继嗣,世世弗绝,天下之大义也,故高帝设之以抚海内。今释宜建而更选于诸侯及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议不宜。⑦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因赐天下民当代父后者爵各一级⑧封将军薄昭为轵侯。⑨
注①索隐按:嗛者,*(不)*满之意也。未有嗛志,言天下皆志不满也。汉书作“氞志”,安也。
注②索隐言何以谓于天下也。
注③索隐其,发声也。安者,徐也。言徐徐且待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阅,犹言多所更历也。”
注⑤集解文颖曰:“陪,辅也。”
注⑥索隐言古之有天下者,无长于立子,故云“莫长焉”。用此道者,用殷周立子之道,故安治千有余岁也。
注⑦索隐言不宜更别议也。
注⑧集解韦昭曰:“文帝以立子为后,不欲独飨其福,故赐天下为父后者爵。”
注⑨集解徐广曰:“正月乙巳也。”
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①皇后姓窦氏。上为立后故,赐天下□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上从代来,初即位,施德惠天下,填抚诸侯四夷皆洽驩,乃循从代来功臣。上曰:“方大臣之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劝朕,朕以得保奉宗庙。已尊昌为韂将军,其封昌为壮武侯。②诸从朕六人,官皆至九卿。”③
注①索隐谓帝之子为诸侯王,皆同姓。姓,生也。言皆同母生,故立太子母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四月辛亥封,封三十四年,景帝中四年夺侯,国除。”索隐韦昭云胶东县。正义括地志云:“壮武故城在莱州即墨县西六十里,古莱夷国,有汉壮武县故城。”
注③正义汉置九卿,一曰太常,二曰光禄,三曰韂尉,四曰太仆,五曰廷尉,六曰大鸿胪,七曰宗正,八曰大司农,九曰少府,是为九卿也。
上曰:“列侯从高帝入蜀、汉中者六十八人皆益封各三百户,故吏二千石以上从高帝颍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户,淮阳守申徒嘉等十人五百户,韂尉定等十人四百户。封淮南王舅父赵兼为周阳侯,①齐王舅父驷钧为清郭侯。”②秋,封故常山丞相蔡兼为樊侯。③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九里。”
注②集解如淳曰:“邑名,六国时齐有清郭君。清音静。”索隐按表,驷钧封邬侯。不同者,盖后徙封于邬。邬属钜鹿郡。
注③索隐韦昭云:“樊,东平之县。”正义括地志云:“汉樊县城在兖州瑕丘西南二十五里。地理志云樊县古樊国,仲山甫所封。”
人或说右丞相曰:“君本诛诸吕,迎代王,今又矜其功,受上赏,处尊位,祸且及身。”右丞相勃乃谢病免罢,左丞相平专为丞相。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八月中。”
二年十月,丞相平卒,复以绛侯勃为丞相。上曰:“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岁)*,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驩欣,靡有遗德。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①其令列侯之国,为吏及诏所止者,遣太子。”②
注①正义驯,古“训”字。
注②集解张晏曰:“为吏,谓以卿大夫为兼官者。诏所止,特以恩爱见留者。”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①十二月望,日又食。②上曰:“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菑,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菑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髃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憪然念外人之有非,③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而又饬兵厚韂,其罢韂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④余皆以给传置。”⑤
注①正义按:说文云日蚀则朔,月蚀则望。而云晦日食之,恐历错误。
注②集解徐广曰:“此云望日又食。按:汉书及五行志无此日食文也。一本作‘月食’,然史书不纪月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憪然犹介然也。非,奸非也。”索隐苏林云“憪,寝视不安之貌”,盖近其意。余说皆疏。憪音下板反。
注④索隐遗犹留也。财,古字与“纔”同。言太仆见在之马,今留纔足充事而已也。
注⑤索隐按:广雅云“置,驿也”。续汉书云“驿马三十里一置”。故乐产亦云传置一也。言乘传者以传次受名,乘置者以马取匹。传音丁恋反。如淳云“律,四马高足为传置,四马中足为驰置,下足为乘置,一马二马为轺置,如置急者乘一马曰乘也”。
正月,上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①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②
注①集解应劭曰:“古者天子耕籍田千亩,为天下先。籍者,帝王典籍之常。”
韦昭曰:“籍,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
瓒曰:“景帝诏曰‘朕亲耕,后亲桑,为天下先’。本以躬亲为义,不得以假借为称也。籍,蹈籍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黍稷曰粢,在器中曰盛。”
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上曰:“赵幽王幽死,朕甚怜之,已立其长子遂为赵王。遂弟辟强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可王。”乃立赵幽王少子辟强为河闲王,以齐剧郡立朱虚侯为城阳王,立东牟侯为济北王,皇子武为代王,子参为太原王,子揖为梁王。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①诽谤之木,②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觽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
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③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注①集解应劭曰:“旌,幡也。尧设之五达之道,令民进善也。”如淳曰:“欲有进善者,立于旌下言之。”
注②集解服虔曰:“尧作之,桥梁交午柱头。”应劭曰:“桥梁边板,所以书政治之愆失也。至秦去之,今乃复施也。”索隐按:尸子云“尧立诽谤之木”。
诽音非,亦音沸。韦昭云“虑政有阙失,使书于木,此尧时然也,后代因以为饰。今宫外桥梁头四植木是也”。郑玄注礼云“一纵一横为午,谓以木贯表柱四出,即今之华表”。崔浩以为木贯表柱四出名“桓”,陈楚俗桓声近和,又云“和表”,则“华”与“和”又相讹耳。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民相结共祝诅上也。谩者,而后谩而止之,不毕祝诅也。”索隐韦昭云:“谩,相抵谰也。”说文云:“谩,欺也。”谓初相约共行祝,后相欺诳,中道而止之也。
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①
注①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张晏曰:
“符以代古之珪璋,从简易也。”索隐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竹使符出入征发。说文云分符而合之。小颜云“右留京师,左与之。”古今注云“铜虎符银错书之”。张晏云“铜取其同心也”。
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上曰:“前日*(计)**[诏]*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与从者魏敬杀辟阳侯审食其。
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初幸甘泉。①六月,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今右贤王离其国,将觽居河南降地,非常故,往来近塞,捕杀吏卒,驱保塞蛮夷,令不得居其故,陵轹边吏,入盗,甚敖无道,非约也。其发边吏骑八万五千诣高奴,遣丞相颍阴侯灌婴击匈奴。”
匈奴去,发中尉②材官属韂将军军长安。
注①集解蔡邕曰:“天子车驾所至,民臣以为侥幸,故曰幸。至见令长三老官属,亲临轩,作乐,赐食帛越巾刀佩带,民爵有级数,或赐田租之半,故因是谓之幸。”索隐应劭云:“宫名,在云阳。一名林光。”臣瓒云:“甘泉,山名。
林光,秦离宫名。”又顾氏按:邢承宗西征赋注云“甘泉,水名”。今按:盖因地有甘泉以名山,则山水皆通也。宫名谬尔。
注②集解汉书百官表曰:“中尉,秦官。”
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髃臣,皆赐之。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①中都民三岁。留游太原十余日。
注①正义故城在汾州平遥县西南十三里。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往击胡,乃反,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丞相兵,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将十万往击之。祁侯贺①为将军,军荥阳。七月辛亥,帝自太原至长安。乃诏有司曰:“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为大逆。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军地邑降者,皆赦之,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亦赦之。”②八月,破济北军,虏其王。赦济北诸吏民与王反者。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缯,以文帝十一年卒,谥曰敬。”索隐汉书音义祁音迟。
贺姓缯。缯,古国,夏同姓也。正义括地志云:“并州祁县城,晋大夫祁奚之邑。”
注②集解徐广曰:“乍去乍来也。”骃案:张晏曰“虽始与兴居反,今降,赦之”。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毋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遣人使闽越及匈奴,发其兵,欲以危宗庙社稷。
髃臣议,皆曰“长当□市”帝不忍致法于王,赦其罪,废勿王。髃臣请处王蜀严道﹑邛都,①帝许之。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怜之。后十六年,追尊淮南王长谥为厉王,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②衡山王﹑③庐江王。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汉书或作‘邮’字,或直云‘邛僰’。邛都乃本是西南夷,尔时未通严道,有邛僰山。”正义邛,其恭反。括地志云:“严道今为县,即邛州所理县也。县有蛮夷曰道,故曰严道。邛都县本邛都国,汉为县,今嶲州也。
西南夷传云‘滇池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是也。”按:髃臣请处淮南王长蜀之严道,不尔,更远邛都西有邛僰山也。邛僰山在雅州荣经县界。荣经,武德年闲置,本秦严道地。华阳国志云:“邛筰山故邛人﹑筰人界也。山岩峭峻,曲回九折乃至,上下有凝冰。
按即王尊登者也。今从九折西南行至嶲州,山多雨少晴,俗呼名为漏天。”
注②索隐名安,阜陵侯也。
注③索隐名勃,安阳侯也。
注④索隐名赐,周阳侯也。
十三年夏,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①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注①集解应劭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曰秘。”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①有罪当刑,诏狱逮徙系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②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③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
今法有肉刑三,④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注①索隐名意,为齐太仓令,故谓之仓公也。
注②索隐缇音啼。邹氏音体,非。
注③正义晋书刑法志云:“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衣冠而民知禁。犯黥者阜其巾,犯劓者丹其服,犯膑者墨其体,犯宫者杂其屦,大辟之罪,殊刑之极,布其衣裾而无领缘,投之于市,与觽□之。”
注④集解李奇曰:“约法三章无肉刑,文帝则有肉刑。”孟康曰:“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索隐韦昭云:“断趾﹑黥﹑劓之属。”崔浩汉律序云:“文帝除肉刑而宫不易。”张斐注云:“以淫乱人族序,故不易之也。”
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①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注①集解李奇曰:“本,农也。末,贾也。言农与贾俱出租无异也,故除田租。”
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毶塞,杀北地都尉卬。①上乃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韂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帝亲自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军吏卒。帝欲自将击匈奴,髃臣谏,皆不听。皇太后固要帝,②帝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赤③为内史,栾布为将军,击匈奴。
匈奴遁走。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孙。封其子单为缾侯。匈奴所杀。”
注②集解如淳曰:“必不得自征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姓董也。”
春,上曰:“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县)**[挠]*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墠场珪币。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①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官祝厘,②皆归福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夫以朕不德,而躬享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其令祠官致敬,毋有所祈。”
注①集解韦昭曰:“右犹高,左犹下也。”索隐刘德云:“先贤后亲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厘,福也。贾谊传‘受厘坐宣室’。”索隐音禧,福也。
是时北平侯张苍为丞相,方明律历。鲁人公孙臣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①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改正朔服色制度。天子下其事与丞相议。丞相推以为今水德,始明正十月上黑事,以为其言非是,请罢之。
注①索隐五行之德,帝王相承传易,终而复始,故云“终始传五德之事”。传音转也。
十五年,黄龙见成纪,①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②有司礼官皆曰:“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天子始幸雍,郊见五帝,以孟夏四月答礼焉。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③欲出周鼎,当有玉英见。④
注①集解韦昭曰:“成纪县属天水。”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言无所讳,勿以朕为劳。”
注③集解韦昭曰:“在渭城。”
注④集解瑞应图云:“玉英,五常并修则见。”
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
十七年,得玉杯,①刻曰“人主延寿”。于是天子始更为元年,②令天下大酺。其岁,新垣平事觉,夷三族。
注①集解应劭曰:“新垣平诈令人献之。”
注②索隐按:秦本纪惠文王十四年更为元年。又汲頉竹书魏惠王亦有后元,当取法于此。又按:封禅书以新垣平候日再中,故改元也。
后二年,上曰:“朕既不明,不能远德,是以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①封畿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远达也。
闲者累年,匈奴并暴边境,多杀吏民,边臣兵吏又不能谕吾内志,以重吾不德也。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今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怛惕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故遣使者冠盖相望,结轶于道,②以谕朕意于单于。今单于反古之道,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亲与朕俱□细过,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③和亲已定,始于今年。”
注①索隐顾胤按:尔雅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使车往还,故辙如结也。相如曰‘结轨还辙’。”索隐邹氏轶音逸,又音辙。汉书作“辙”。顾氏按:司马彪云“结谓车辙回旋错结之也”。
注③索隐战国策云:“制海内,子元元,非兵不可。”高诱注云:“元元,善也。”又按:姚察云“古者谓人云善,言善人也。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顾野王又云“元元犹喁喁,可怜爱貌”。未安其说,聊记异也。
后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上郡,三万人入云中。以中大夫令勉①为车骑将军,军飞狐;②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军句注;③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居细柳;④宗正刘礼为将军,居霸上;祝兹侯⑤军棘门:⑥以备胡。数月,胡人去,亦罢。
注①集解徐广曰:“韂尉改名也。”骃案:汉书百官表景帝初改韂尉为中大夫令,非此年也。索隐裴骃按:表景帝改韂尉为中大夫令,则中大夫令是官号,勉其名。后此官改为光禄勋。虞世南以此称中大夫令,是史家追书耳。颜游秦以令是姓,勉是名,为中大夫。据风俗通,令姓令尹子文之后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在代郡。”苏林曰:“在上党。”
注③集解应劭曰:“山险名也,在鴈门阴馆。”索隐句,伏俨音俱,包恺音钩。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长安西。”骃按:如淳曰“长安图细柳仓在渭北,近石徼”。张揖曰“在昆明池南,今有柳市是也”。索隐按:三辅故事细柳在直城门外阿房宫西北维。又匈奴传云“长安西细柳”,则如淳云在渭北,非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表作松兹侯,姓徐,名悍。”
注⑥集解徐广曰:“在渭北。”骃案:孟康曰“在长安北,秦时宫门也。”如淳曰“三辅黄图棘门在横门外”。
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①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②以振贫民,民得卖爵。③
注①集解韦昭曰:“弛,废也。废其常禁以利民。”
注②集解应劭曰:“水漕仓曰庾。”胡公曰:“在邑曰仓,在野曰庾。”索隐郭璞注三苍云:“庾,仓无屋也。”胡公名广,后汉太尉,作汉官解诂也。
注③索隐崔浩云:“富人欲爵,贫人欲钱,故听买卖也。”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①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②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髃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③髃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注①集解徐广曰:“露,一作‘灵’。”索隐顾氏按:新丰南骊山上犹有台之旧址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贾谊云‘身衣皁绨’。”
注③集解苏林曰:“假音休假。借音以物借人。”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①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糤之福,方内安宁,②靡有兵革。③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④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⑤绖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⑥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已下,⑦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⑧佗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⑨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⑩令中尉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⑾为将屯将军,⑿郎中令武为复土将军,[一三]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⒁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
注①集解徐广曰:“年四十七。”
注②集解瓒曰:“方,四方也。内,中也。犹云中外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云‘方内安,兵革息’。”
注④集解如淳曰:“与,发声也。得卒天年已善矣。”
注⑤集解服虔曰:“践,翦也。谓无斩衰也。”孟康曰:“践,跣也。”晋灼曰:“汉语作‘跣’。跣,徒跣也。”索隐汉语是书名,荀爽所作也。
注⑥集解应劭曰:“无以布衣车及兵器也。”服虔曰:“不施轻车介士也。”
注⑦索解谓柩已下于圹。
注⑧集解服虔曰:“当言大功﹑小功布也。纤,细布衣也。”应劭曰:“红者,中祥大祥以红为领缘也。纤者,禫也。凡三十六日而释服。”索隐刘德云:“红亦功也。男功非一,故以‘工力’为字。而女工唯在于丝,故以‘纟工’为字。
三十六日,以日易月故也。”
注⑨集解应劭曰:“因山为藏,不复起坟,山下川流不遏绝也。就其水名以为陵号。”索隐霸是水名,水径于山,亦曰霸山,即芷阳地也。
注⑩集解应劭曰:“夫人以下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凡七辈,皆遣归家,重绝人类也。”
注⑾集解徐广曰:“姓徐。”骃按:汉书百官表“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
注⑿集解李奇曰:“冯奉世为右将军,以将屯将军为名,此监主诸屯也。”
注⒀集解如淳曰:“主穿圹填瘗事者。”索隐复音伏。谓穿圹出土,下棺已而填之,即以为坟,故云复土。复,反还也。又音福。
注⒁索隐按:百官表云内史掌理京师之官也。景帝更名京兆尹也。
乙巳,①髃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
注①集解汉书云:“乙巳葬霸陵。”皇甫谧曰:“霸陵去长安七十里。”
太子即位于高庙。丁未,袭号曰皇帝。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①制礼乐各有由。
闻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②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③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④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髃生。减嗜欲,不受献,⑤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⑥不诛无罪。除*(肉)**[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⑦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
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⑧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着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仪奏。”
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谨议: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⑨请着之竹帛,宣布天下。”制曰:“可。”
注①集解应劭曰:“始取天下者为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为宗,文帝称太宗是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至武帝时,因八月尝酎会诸侯庙中,出金助祭,所谓‘酎金’也。”
注③集解孟康曰:“武德,高祖所作也。文始,舜舞也。五行,周舞也。武德者,其舞人执干戚。文始舞执羽钥。五行舞冠冕,衣服法五行色。见礼乐志。”
索隐应劭云:“礼乐志文始舞本舜韶舞,高祖更名文始,示不相袭。五行舞本周武舞,秦始皇更名五行舞。按:今言‘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者,其乐总象武王乐,言高祖以武定天下也。既示不相袭,其作乐之始。先奏文始,以羽钥衣文绣居先;次即奏五行,五行即武舞,执干戚而衣有五行之色也。”
注④集解张晏曰:“孝文十二年,除关,不用传令,远近若一。”
注⑤集解徐广曰:“减,一作‘灭’。”
注⑥集解苏林曰:“刑不及妻子。”
注⑦集解李奇曰:“侔,齐等。”
注⑧集解文颖曰:“景帝采高祖武德舞作昭德舞,舞之于文帝庙,见礼乐志。”
注⑨集解张晏曰:“王及列侯岁时遣使诣京师,侍祠助祭也。”如淳曰:“若光武庙在章陵,南阳太守称使者往祭是也。不使侯王祭者,诸侯不得祖天子也。
凡临祭祀宗庙,皆为侍祭。”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①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②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三十年曰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
注②集解王肃曰:“胜残暴之人,使不为恶。去杀,不用杀也。”
【索隐述赞】孝文在代,兆遇大横。宋昌建册,绛侯奉迎。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史记卷十一 孝景本纪 第十一
孝景皇帝者,①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讳启。”正义谥法曰:“繇义而济曰景。”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髃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和亲。
二年春,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武陵侯。①男子二十而得傅。②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③广川﹑长沙王皆之国。④丞相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开封陶青为丞相。彗星出东北。秋,衡山雨雹,⑤大者五寸,深者二尺。
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闲。岁星逆行天廷中。置南陵及内史﹑祋祤为县。⑥
注①集解*(徐广曰:汉书亦作“系”。邹诞生本作“傒”,音奚。又按:汉书功臣表及萧何传皆云孙嘉,疑其人有二名。)*索隐汉书亦作“系”,邹诞生本作“傒”。又按:汉书功臣表及萧何传皆云封何孙嘉,疑其人有二名也。
注②索隐音附。荀悦云:“傅,正卒也。”小颜云旧法二十三而傅,今改也。
注③索隐薄太后也。亦葬芷阳西,曰少陵也。
注④索隐广川王彭祖﹑长沙王发皆景帝子,遣就国也。
注⑤正义雨,于付反。
注⑥集解徐广曰:“地理志云文帝七年置。”骃按:地理志﹑百官表南陵县文帝置也。分内史为左右,及祋祤为县,皆景帝二年,不得皆如徐所云。索隐邹诞生祋音都会反,又音丁活反。祤音羽,又音诩。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①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②吴王濞﹑③楚王戊﹑④赵王遂﹑⑤胶西王卬﹑⑥济南王辟光﹑⑦菑川王贤﹑⑧胶东王雄渠⑨反,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⑩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⑾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⑿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⒀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一四]为菑川王,淮阳王余⒂为鲁王,⒃汝南王非⒄为江都王。[一八]齐王将庐﹑⒆燕王嘉[二0]皆薨。[二一]
注①集解徐广曰:“汉志无。”
注②集解徐广曰:“雒,一作‘淮’。”索隐雒阳汉书作“淮阳”。灾,故徙王于鲁也。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