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步天下(1)

_62 李歆(现代)
努尔哈赤的十一子巴布海,老妈是庶福晋嘉穆瑚觉罗氏,他的待遇更能体现出这种差别: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为了取信于大明,居然把巴布海与部下三十余人送到广宁当人质。
大家理解“侧福晋”为妾,大概是受入关后的满人习俗所影响,以为在关外也是如此。其实把“一夫多妻”改成“一夫一妻”的还是皇太极,他在册立五宫后妃的同时,仿汉制,要求“和硕亲王嫡妻各一人,称和硕福晋,余妻称少福晋;多罗郡王嫡妻各一人,称多罗福晋,余妻称少福晋,多罗贝勒嫡妻各一人,称多罗贝勒福晋,余妻称少福晋……”,半年之后,皇太极正式册封肃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等诸王的福晋,同时在制定官员之妇的顶戴品级时又定下这样的规矩:“若一官有二、三妻,则只准一妻戴顶”。
直到这个时候,侧福晋的地位才算是比正妻降了一个等级,不过满人融合汉礼,毕竟还是中邯主,就算是以后入关,侧福晋的地位虽然不如关外时期,不再是妻,而是矮了一个等级的妾室,但是侧福晋所生的子女仍是庶福晋无法比拟的。
而也正是因为有个这种“多妻”的风俗文化背景,所以在皇太极死后,出现了并立两宫皇太后的局面,这在当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孝庄和孝端同时升格做了太后。到了后期,慈禧也想做太后,不过那时候已不同前清,所以虽然最后立了,却仍是经历了一番波折。
第23卷 后记作者的一些废话 第329章:一个隐去了前半生的女人
第329章:一个隐去了前半生的女人
宸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名字叫Harjol,哈日珠拉,汉译海兰珠,生于约万历37年(1609年),她是孝庄的亲姐姐,比孝庄大4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比孝庄晚嫁皇太极9年。
她在历史上极其受宠,可是关于她26岁之前的叙述,翻遍所有史料,却是无可查证。也就是说,她26岁前是空白的,没人知道这个极受皇太极宠爱的女人在过去26年都干了些什么事。
《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科尔沁部乌克善洪台吉率诸惩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
这就是Harjol最早出现的相关记录了,民国时期修撰的《清史稿》里也有提到。
因为她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年纪太大了,所以后人便揣测她是嫁过人的寡妇云云,但这些也仅仅是揣测,“年纪大”并不能作为“再嫁”、“寡妇”的有效证据。在前清,年纪大嫁人的女人也不是没有——例如叶赫老女(布喜娅玛拉)33岁嫁人、努尔哈赤的养女孙带(舒尔哈齐的四女儿)28岁嫁人。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寡妇的名头太难听,所以被皇太极有意销毁了宸妃的前半生经历。如果是这个,那就更难让人信服了,且不说皇太极有没有那本事让所有史官(包括朝鲜的)闭嘴,只说“寡妇的名头”。寡妇是个忌讳的词语吗?皇太极或者说前清的大臣百姓介意寡妇再嫁吗?
大家可别忘了,皇太极的后宫那四合院里住着的一后四妃都打哪来的。除了姑侄三人外,麟趾宫贵妃娜木钟原是林丹汗的囊囊福晋,与林丹汗生有一女“淑济”,一遗腹子“阿布奈”(皇太极把他养大成人,后来做了察哈尔亲王);衍庆宫淑纪巴特玛璪原是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与林丹汗至少生有一女(皇太极养女,崇德五年下旨许给多尔衮)。这两个妃子在后宫的地位举足轻重,她们的身份不仅仅是寡妇,还都是带着拖油瓶改嫁的寡妇,怎么也没见得人家因为身份问题而受人指摘,因此非得把自己的过往给销抹得一干二净呢?
满人不在乎这些,或者说当时的国人都不重视这些所谓的改嫁,皇太极的姐妹改嫁得多了去了,一改再改,改了继续改的也有……所以实在没必要因为这个原因而故意抹掉宸妃的过去。
Harjol,这个如此受清太宗重视的女人,26岁之后,频频出现在跟皇太极关联的史书中,却在26岁之前,留下一片空白。如果她只是个寂寂无名的渺小人物,那么这样的记录无可厚非,谁能要求一个小人物能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篇章?
可她不是。她是宸妃,一个险些让清太宗沦为“昏君”的红颜祸水。如何说她是祸水呢?依我看来,在当时清朝百官,特别是史官眼里,其实皇太极为她疯狂的种种“事迹”已经算是在明君明主的政治光辉形象上,大大抹黑了一把。
扔下如火如荼的前线战场,将八旗将士扔在一旁,心急火燎的为了一个女人而弃八旗将士的生死、利益于不顾,这在我们看来是痴情,是个绝无仅有的好男人、好丈夫,可恰恰是这样的行为,用以评判一个皇帝好坏功过,那绝对已够得上是“昏君”所为。
兜清朝的历史是最不真实的,不真实在哪呢?不真实在清朝的历史都经过后人修饰,也就是后人会把自己祖先的一些不好的行为进行粉刷,力图保留美好的东西,所以清朝的帝王实录大多是赞美多于贬低。那些最后保留下来的史载,是被动过手脚,经过美化处理后的产物。
《清太宗实录》便曾先后经过两次修撰,一次是在顺治年间,一次是在乾隆初年。
那么就让我们再来看看,被动了N次手术后的“史料”最后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叙述吧。
《清史稿列传》: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姊也。天聪八年,来归。崇德元年,封关睢宫宸妃。妃有宠于太宗,生子,为大赦,子二岁而殇,未命名。六年九月,太宗方伐明,闻妃病而还,未至,妃已薨。上恸甚,一曰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乃悔曰:“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谴也。”上仍悲悼不已。诸王大臣请出猎,遂猎蒲河。还过妃墓,复大恸。妃母和硕贤妃来吊,上命内大臣掖舆临妃墓。郡王阿达礼、辅国公扎哈纳当妃丧作乐,皆坐夺爵。
现藏台本故宫博物院的《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初纂本载有太宗祭至爱宸妃海兰珠祝文,较修订后的《太宗实录》中此段祭文,要详细得多,且用词平白浅显,显得格外真挚。“崇德六年。岁次辛巳九月甲戌朔。约二十七日戊子。皇帝致祭于关雎宫宸妃。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
另据《实录》整理宸妃去逝前后,皇太极追怀悼念等事:
崇德六年九月十二,皇太极于征明驻营中闻宸妃有疾。
崇德六年九月十三,皇太极于清晨卯刻拔营回兵,大军仅留安平贝勒杜度围守锦山,贝勒多铎围守松山。
崇德六年九月十七,驻扎于旧边界。是夜一鼓,使者报宸妃病情加重。皇太极即刻其营,派大学士希福,刚林等驰返报信。
崇德六年九月十八,希福五更抵达盛景。梅勒章京冷僧机等入大清门,至内门时,宸妃薨逝。皇太极于清晨卯刻赶到。恸哭不已。之后六日几乎不进饮食,朝夕悲哭。
崇德六年九月二十三,多日不食不眠的皇太极昏迷,言语颠倒。
崇德六年九月二十八,宸妃初祭,亲笔写下祝文(见上),皇太极下跪奠酒,宣读祭文。
崇德六年十月二十七,追封宸妃为敏惠恭和元妃。
崇德六年十一月十一,皇太极因思念宸妃,再次失态痛哭。
崇德七年正月初一元旦,因宸妃丧,免朝贺,罢宴乐,举国不许作乐。
即使是修饰过后的历史,仍保留了清太宗作为一代开国之君,对待后宫一个小小女人这么多林林总总的“昏庸”举动。
后人所撰的史书是记载“清太宗”的(那是作为一个皇帝应有的列传,记录着开国之君的丰功伟绩),那么作为一个男人的皇太极在哪?
为此,我不禁遥思,未经修饰过的真正历史上,在那个峥嵘岁月的三四百年之前,真正的清太宗皇太极对宸妃的爱恋缠绵,所表现出来的只怕比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更激烈,更疯狂,也更“昏庸”!
Harjol啊,这个隐去了前26年人生记录的女人,你到底存在着怎样的魅力,竟让一个如此雷厉风行的皇帝为你彻底“昏庸”了一把?
首页 上一页 共6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