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沸腾十五年

_5 林军(当代)
  詹宏志,台湾著名作家、电影人、编辑及出版人。1956年生,台湾南投县人,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詹宏志是原台湾城邦出版控股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也是计算机家庭出版集团和城邦出版集团的创办人。
  詹宏志是华文出版界第一位由文艺青年白手起家而后入主出版业、甚至一跃成为出版商领导者的奇特例子。20世纪80年代初,和所有台湾知识分子一样,詹宏志以文学青年的形象进入出版业。他为张大春的小说做过序,为陈映真的小说做过文学评论,替李寿全写过歌词,翻译并大力推介过海外的恐怖侦探小说,后任职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远流出版公司、滚石唱片等,担任过总编辑、社长、发行人、董事长等多种职务。
  陆续任职于各大媒体的詹宏志,在互联网兴起之际,又“移情”于计算机网络出版。1996年初,他创办了《PChome计算机家庭》与其他计算机杂志,并对在网络上创新与推广新观念产生兴趣,创立了Mook、Pchome等各种不同属性杂志的模式。1997年,他号召麦田、猫头鹰、商周等三家出版社成立了城邦出版集团。
  2000年2月,他又创刊了华人世界第一家网络报纸——《明日报》,在新闻界刮起一阵旋风,可惜因为收费机制无法建立,一年多后宣告倒闭。
  詹宏志向有大手笔问世,就在明日报关闭之后不久,2001年5月14日,接受Tom.com的注资,让出PChome及Cite合并的新公司的49%股权。Tom为此投资共计3.09亿港元,包含现金及新股,其中1.3191亿港元以新股注入,Tom为此将发行2390万股新股,每股作价5.51港元,占Tom扩大股本后的0.74%;其余1.7817亿港元以现金支付。
  在詹宏志个人魅力的号召下,其他出版社陆续加盟城邦集团,加上后来加入的《侬侬》杂志集团、《商业周刊》杂志集团、尖端出版集团等,城邦集团发展成为占有台湾35%的图书市场和40%的消费杂志市场的台湾重要的出版集团。
  紧接着,詹宏志星夜到大陆,拜访海峡那边一家叫《电脑报》的社长陈宗周先生,意图联手做一番大事情。
  陈宗周毕业于位于嘉陵江畔的重庆市四十一中。这所学校人才辈出,当少年陈宗周坐在这所名校的教室时,同学中的楷模是烈士江姐的儿子、高中部的彭云。在今天由四十一中更名的巴蜀中学的网页上,依然把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彭云与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经济学家吴敬琏等名人并列一起,他们都是校史上值得骄傲的学子。
  不过,成绩优异的陈宗周不能够继续从初中升入高中,因为他的父亲是右派。1964年,16岁的陈宗周被关在了高中大门外。这一段失学的经历,使陈宗周以石油勘探队员每月40多元的工资过早步入社会。1976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很快恢复了高考制度。陈宗周兴奋地参加了1978年1月份举办的文革后的首次高考,多年来坚持自学,使得没有读过高中的他依然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右派子女”的帽子使他无法进入大学。
  此时的陈宗周已经30岁了,早已习惯生命中变数的他,干脆系统自学大学课程。在专业选择上,陈宗周遵从了家里的意见,选择了电子工程。科学是那个年代最大的“时尚”,陈宗周也终于等来了机会。1982年,陈宗周考入重庆科协,在1979年创刊的《科学爱好者》杂志社担任编辑,他在这里一待就是5年,从而熟悉了刊物经营的全过程。
  转变发生于1987年。当时的重庆市科协的陈登凡部长反复邀请陈宗周去市计算机普及中心工作,5年后的1992年1月3日,陈宗周创办了《电脑报》,启动资金竟然只是他们通过开培训班挣来的2万元钱。一份西部科普小报的传奇历程开始了,一个科普传媒集团和一个传媒企业家的创业历程也同时悄悄地开始了。这份四开四版的小报,成为今天旗下拥有独资和合资的20多种科普报刊、年营业收入4.6亿元、利润6000万元的电脑报集团的原始出处。
  陈宗周邀请詹宏志下榻重庆的林园——前国民党党主席林森的住处,也曾为蒋介石招待当年毛泽东重庆谈判的住地,两个人本都是当世大儒,都有做大两岸三地华文出版的梦想和愿景,于是,以茶代酒,相谈甚欢。詹宏志的到来,也间接加快了TOM集团对《电脑报》的投资步伐,2004年7月,TOM集团以2亿港币注资《电脑报》,换取双方合作成立的电脑报经营有限公司49%股份。
  但就在大家翘首企盼詹宏志意欲大展宏图的时候,2005年6月,却传来詹宏志辞任城邦出版控股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职,在台湾出版界引起了不小风波。
  詹宏志离去后,王兟找来了贝塔斯曼中国区的CEO艾科先生负责跨媒体的整合,艾科先生是个中国通,在经营上是把好手,但并无詹宏志在两岸三地文化人中的崇高声望。打造两岸三地华文跨媒体平台终究只成南柯一梦。
  王兟终究是王兟,这边看跨媒体全面整合很是困难,于是在合并的前提下,根据业态开始进行有效的拆分,其拆分的最大一个动作就是把所有互联网的业务都整合到Tom在线,然后再借互联网回暖的时候,把Tom在线拆出来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在上市前,TOM在线买下由周凯旋创办、王雷雷运营的雷霆万钧,迈出为大股东合情合理合法套现的第一步。
  再之后,在整个大市还在高点的时候,TOM实行私有化,经过一系列资本运做,周凯旋从原来的超过30%的股份逐步做成自己只占10%的股份格局,剩下90%为和黄持有,TOM就此退市,周凯旋虽然没有完全套现干净,但她的大部分股份已经落袋为安了。更重要的是,TOM帐上有上百亿现金,作为股东之一的周凯旋也可以优先支配。
  关于周凯旋和互联网的最后故事是TOM在线与eBay的合资,共同保护Skype进入中国 ,此举从理论上也为周凯旋获得超过16亿元的套现,买单者是著名的eBay。由于eBay的老板梅格?惠特曼也是公认的商界女强人,因此,媒体也称这两个人的握手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两个女强人的握手,虽然未必是第一第二,但至少仅仅从财富来论,都在前十。
  关于周凯旋和TOM,传言最多的是她对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的收购,以当时TOM手上的现金和李嘉诚的声望,是完全有可能拿下的,但周凯旋举旗不定,她是想出又想进,犹豫之下错失所有机会。心态决定了一切。
  柳传志借互联网全身而退
  2000年3月2日,也就是李嘉诚名下,周凯旋主导的TOM在香港成功上市的第二天,柳传志在香港紧紧握了李嘉诚二儿子李泽楷的手,双方谈成的合作内容是:共同发展宽带互联网服务、制造;销售联想的NOW电脑以及通过NOW分享多媒体内容。
  3月3日,当盈动与联想合作的消息传出后,联想股价一飞冲天,摸高至70港元,一个交易日的市值就暴增177亿多元,总市值超过800亿元,联想一跃跻身香港十大市值公司之列。
  而在4天前的2月29日,联想集团及香港联想以每股33.75元出售及发行8500万股份,共集资港币28亿元。联想此次配股说明称,相当一部分资金将用于投资及收购内容供应商,发展先进的互联网接入设备和接入技术,研发及推广电子商务解决方案。高盛公司是此次股份配售的承销商。
  1999年11月,联想集团发布了号称“因特网电脑”的天禧电脑,这表明联想有意进入互联网业务的明确态度。香港股民开始踊跃入市,联想的股价自此从7元多一路上涨至17~18港元,春节后更是节节攀升至30港元以上。
  1999年6月23日,联想配股1.3亿股,只拿回9.36亿港币。如今,配售8500万股就拿回28亿港币,只因一个“互联网战略”,资本市场就有如此奇妙反应。
  联想股票价格1999年年初只有2元多,短短一年出头时间,上涨近30倍。其市盈率曾高达250倍以上,同期IBM的市盈率也就在20倍左右。股评人士分析,联想业绩不足以支撑联想股价,一个概念和一串运作,资本市场不仅让联想搭上网络经济的快车,而且让柳传志坐上头等舱。
  对2000年的柳传志来说,更重要更直接更迫切的是实现联想分拆。2000年5月,柳传志将原来的联想一分为二,原来的联想集团由杨元庆继续率领,郭为率领的联想科技变成神州数码,“用电子商务推动代理产品,顺理成章”。郭为领导的神州数码有三个最主要的业务方向:电子商务和全球网络设备巨头Dlink合作的网络设备制造、系统集成。
  杨元庆则在交班大会上的发言中表示,他将会在“软件、信息服务、系统集成、ASP、宽带和移动通信”方面向互联网全线挺进,这其中,软件(幸福Linux)和信息服务(FM365)是2000年的重点。“FM365年底的目标是100万以上的接入客户,1000万以上的Pageview,进入中国门户网站的第一集团军,教育和财经两个垂直网站上要做好构架,为赢利做好充分准备。软件业务的目标是:营业额1.2亿元,但更重要的是以Linux功能软件和针对中小型企业的ASP为契机,抢占中国软件和ASP服务的制高点。”
  这是中国企业史上最离奇的一个分拆,一是事实证明,没有必要分,二是分后好象做的事情都差不多。但即便如此,由于柳传志借用了整个香港资本市场对互联网概念的热捧和联想过去几年时间内在香港资本市场靠良好表现而积累下来的商业信誉,最终香港资本市场还是为之买单。现为网易总编辑,时任《南方周末》记者李甬的评论最为一语中的:一个是电子商务,另一个也是电子商务。
  柳传志占尽互联网便宜,但对应的,也为联想在互联网时代丧失先机而交出昂贵的学费。其中最惨痛的是 FM365的来去匆匆。
  更加奇怪的FM365
  2000年8月23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值3537万美元(约合3亿元人民币)的有形资产入股赢时通,以4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从而完成了对赢时通事实上的收购。这在当时被称为国内最大的一笔网络并购案。
  这一年的12月13日,杨元庆再次坐在了记者们的闪光灯面前,这次他身边坐的是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双方宣布,联想将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以50%的股份作投入,与新东方合作建立新东方教育在线。
  新东方是中国最成功的民办外语培训专业学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20多年的出国热造就了新东方的辉煌,要出国留学的莘莘学子,几乎没有不去新东方“朝圣”的。开始只是外语培训,后来几乎包括了怎么申请奖学金、怎么获得签证等几乎全套出国留学辅导。有一次,联想与新东方谈判,杨元庆突然发现他身边的4个人,竟然全都曾经是新东方的学员,新东方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这次合资,联想又出了一个大价钱,5000万元。也就是说,联想给新成立的新东方在线估价一个亿,联想是以现金投入,而新东方投入的则是教师、教材、品牌和经验,新东方在线的董事长也由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担任,董事成员双方各出一半。
  半个月前,联想集团宣布与北大附中合作成立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大概是北大附中的量级比新东方差,投资的金额也没有到能让记者们“惊奇”的地步,所以并没有大肆宣扬,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当年联想投资的微妙心理。
  北大附网、新东方在线,加上此前FM365教育频道从教育部自考办争取下来的成人高考电子商务课程网上实习项目,在入主赢时通4个月后,联想信息服务三点一线布局中垂直网站的另一艘航母——教育编队,也正式启航了。当时正在积极运作中的垂直业务,还有旅游,与国旅集团合资组建的国旅快捷公司已经签署协议,只是由于在该公司中联想只是小股东,又迟迟没有开展网上业务,因此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赢时通投资3亿元,新东方投资5000万元,还有投在北大附网、国旅项目上的钱,以及此前FM365强力发布花掉的几千万元,联想投在互联网上的钱就像坏了龙头的自来水,哗哗直流。
  与赢时通、新东方、国旅的合资成功,宣告联想在垂直网站方向上的布局大体完成。三点一线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赢利”,找到了落脚点。
  联想当时三点一线的互联网战略看上去很美:接入(ISP)部门借助于中国电信的163平台,把联想每年几百万(2000年已经达到200万台)的电脑用户通过捆绑销售的方式,引入互联网;联想为接入用户在互联网的终点(也是起点)准备了一个入门网站,这个网站就是FM365,FM365负责聚集最好的内容和功能服务,吸引人流、留住人流,满足“80%人的80%的要求”,在这个平台基础上提供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与此同时,联想在人们最需要的领域提供付费的增值服务,比如证券、教育和旅游,FM365把吸引来的巨大人流倒给垂直网站,垂直网站和接入实现的利润再来补贴门户网站的亏损。如此三点一线,构成联想信息服务的一局棋。
  当初打造三点一线,是从联想天禧电脑主打概念“互联网上新生活”开始的,就像列车不能没有终点,而这个终点理论上说又必须是网上冲浪的起点,所以它只能是一个门户网站。以联想一年几百万台的销量,比第二名多出5倍的市场占有率,谁都知道应该好好利用。另一方面,门户网站不挣钱,但看来能挣钱的垂直网站又不吸引眼球。
  联想当时的分析是,这就像10年前中国的零售业,百货商场最发达,里面什么都有,那时的香港已经开始流行专卖店了,穿衣买鞋要讲究品牌,那时要跟中国的老百姓谈这些,他们肯定不感兴趣,什么品牌不品牌的,有衣服穿就不错了。但是随着人们对物质需求越来越高时,也会开始挑剔,所以明天的中国专卖店也一定会很发达。当时的国内互联网商业的发展还处在“大商场”阶段,但赚钱还得靠去扶植那些做小、做深的专业网站,而此时专业网站人气不足的劣势恰好可以通过“大商场”的人流来弥补。看上去还真是这么回事情。
  不过,等三点一线的全图照亮的时候,并没有出现当初想象中的效果。
  最先出问题的是垂直网站:赢时通、北大附网、新东方在线,最后都是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建成的,FM365变成了YESTOCK,新东方的网站叫TOL24。联想拟议中的是以365为统一后缀来形成网站群,证券的垂直网站计划叫FN365,教育的垂直网站应该是SCHOOL365,至少在联想当年关于互联网的华中园会议的记录里是这样写的,但这个SCHOOL365最终没有出现。三点一线破局,把FM365一下子置于尴尬的境地。在三点一线的布局中,接入和垂直网站都是赢利点,而FM365则是站在这中间的连接点,负责倒入人流和保持“客流量”。如今垂直网站“分家单过”了,接入也有自己的小算盘,FM365成了累赘。
  接入这块也很快出了问题,FM365和接入是并行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这种情况,据说在联想其实并不多见。在没有实行矩阵管理的时候,杨元庆也有一套办法,让业务领导人既能专注自己的部门,又有宏观协调、把握。比如当时负责台式电脑的副总裁刘军,同时还要负责产品链;当时负责笔记本电脑的副总裁乔松,同时还要负责供应链,通过横和竖两个维度,杨元庆把联想的各个业务紧紧地捆在一起。
  但这种方法在信息服务事业部却似乎不太见效,虽然形式上联想FM365的总经理杨洁也管整个部门的市场,联想另一位FM365的高管荆宏也管整个事业部的一块,但实际上,两个部门都是产供销一条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接下来,接入部门随着客户的增加,也需要提供网上在线服务,他们不是在FM365上切出一块地盘——FM365本来就是接入捆绑的网站——而是自己建设了一个LOL365.com,主要内容是在线续费、客服、账务查询、公告等,并且也搞了自己的邮件和搜索功能,俨然又是一个小型网站。
  就这样,三点一线中的三点,在它们终于站成一条线的时刻,开始发生偏移,并且渐行渐远,最终把三点一线的格局,扭曲得不成样子。
  FM365这一步当初看来的妙棋,被提前放在棋盘上的棋子,现在成了孤棋。而FM365的目标又是最不现实的——超越三大门户。
  不过2000年4月18日FM365网站正式开通时的盛况还是让人看到这种可能的存在。“用最红的人,做最红的广告,1年烧1亿钞票,3年做成中国最红的互联网站。”这是联想FM365当年创办时的豪言壮语,即便今天看来也着实提劲。
  1个亿烧完,FM365虽然没能进入前三的阵营,只是进入门户的第二梯队,不过,联想不准备继续投入进去。与此同时,联想新三年规划的发布,让FM365很难拿到足够多的网络广告份额,因为这些广告主发现联想全都想做,联想要想维持FM365只有继续投入。但联想一开始就并不想他们在2000年3月圈来的28个亿港币全部投进去,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就公开表示,他们只是试探性的投入1/4进行互联网方面的尝试,这笔钱落到FM365身上也就1个多亿,完后自然不投了,虽然可惜,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说到底,FM365从一开始就是个资本产物,最后被资本废弃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到2001年6月,联想曾和AOL时代华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一AOL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1%及49%的股权,同时承诺分别分阶段投资约1亿美元。而联想要掏的1亿美元,将以包括目前的FM365人员及设备包括服务器、计算机设备及软件等抵押,也就是说,除却FM365外,联想不会再有大笔资金注入合资公司。
  2001年11月3日,联想集团对外宣布“公司进行人员优化”,对FM365进行大规模裁员。11月20日,联想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公告称,AOL附属公司和Legend Research巳根据认购协议分别完成初步认购4.9万股优先股及近50999股普通股。这意味着联想与AOL已经完成股份认购,转让资产予FM365。
  FM365烟消云散,从此无名。
  雷军说服金山、联想一起投卓越
  联想在互联网战略上也并非一无所获,2000年他们参与投资的卓越网在2004年7500万美金卖给了亚马逊,最开始占据30%的联想投资,理论上获取的收益接近2亿元,实际上也是过1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回报。创办并手把手实现卓越网这一好买卖的人叫雷军。
  2000年开年,金山董事总经理雷军觉得自己把互联网想明白了,就给金山大股东张旋龙看15页的PPT(幻灯片,PowerPoinT),张旋龙没听明白雷军要干什么,但听雷军要继续加大对互联网的投入就点头同意了,张旋龙也被卷入互联网热浪中。
  张旋龙此时嘴里总在重复着一句话:互联网快疯了,新浪快上市了。张旋龙最开始进中关村就是帮四通卖打字机,同时把SuperPC让四通在全国卖;张旋龙和四通上下像一家人一样熟悉,四通是新浪的大股东,新浪上市,四通自然受益。张旋龙跟着高兴,跟着受鼓舞。
  张旋龙同时在1999年下半年刚刚促成雅虎杨致远与方正合作,两家公司开一个合资公司代理雅虎中国的广告。雅虎的故事也给张旋龙很大的震撼,1996上市的雅虎很快取代网景,成为全球互联网市值之王,这样的故事谁听起来都震撼。
  另一个让张旋龙意识到互联网不得了的故事是中华网在1999年7月的上市,不仅IPO当日大涨,之后的半年里,只要有任何中国加入世贸或是加大开放力度的消息出来,中华网的股价就要上一个台阶。中华网的CEO叶克勇也是香港商界的知名人物,张旋龙在多次酒会上打过照面。对于叶克勇的成功,一多半的香港人都没有想到,张旋龙也很惊讶。
  新浪、雅虎、中华网,三家发生在身边的.Com故事让香港商人张旋龙迫切得感受到互联网大有未来。
  1998年9月,联想注资金山后,金山的股东有联想,有张旋龙,有求伯君,雷军也是股东,但股份最少,只是小股东。雷军要做互联网,还必须说服张旋龙之外的其他股东。
  求伯君也想做互联网,但他更看好网上酒店预订这块,也是电子商务,但方向不一样。雷军更看好亚马逊,他想在网上卖东西。
  由于都看好,因此金山在做卓越的时候,也在做旅游电子商务网逍遥网。逍遥由生性逍遥的求伯君在管。卓越和逍遥的名字,不知道是谁取的,就两个名字来说,就是金山两大掌门的内心写照,卓越对应着雷军,逍遥呼应着求伯君,都是绝妙匹配。
  2000年联想分拆,投资业务给了朱立南领衔的联想投资,如前所言,2000年3月联想从香港二级市场圈来30个亿人民币的现金,正想投资互联网,于是,当雷军征询朱立南意见的时候,朱立南欣然应允。
  于是,金山控股和联想投资联合给卓越估价2000万人民币,其中金山控股投了1000万人民币占70%股份(内含管理层20%的股份),联想投资投了600万,占30%股份,最后投到卓越帐户的现金是1640万人民币,多出的40万是卓越首任总裁王树彤个人投的,以表示自己对公司的信心 。
  雷军看好卓越,提出自己亲自担任卓越的CEO,但包括金山董事长杨元庆在内的董事会都不同意。1999年因为红色正版风暴获得巨大成功,董事会内关于雷军是否适合担任金山董事总经理的杂音没有了,关于金山演变成联想软件事业部,雷军与联想软件事业部一部总经理韩振江竞争上岗的说法也成为无稽之谈,雷军在金山的位置超级稳固,董事会又一次燃起金山独立发展并上市的想法,这个时候,让雷军去兼卓越公司的CEO,董事会怎么可能同意。金山董事会说雷军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关注卓越,但去当CEO的念头还是打消。
  雷军执拗不过,只好在卓越不设CEO,请王树彤来当总裁,配合自己这个董事长来管理和领导卓越。
  雷军从1998年起就在动员王树彤来金山工作,王树彤也想换到更大的舞台上来工作,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给王树彤腾位置,既然金山董事会不让自己当卓越的CEO,不如请王树彤当卓越总裁,配合自己,雷军直觉上觉得王树彤够职业,也适合做电子商务。
  富华大厦 陈一舟 王树彤
  1999年底,北京东城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从陈一舟的chinaren出来,雷军想起王树彤就在楼上,就打了个电话给正在思科做市场经理的王树彤。王树彤那天中午正好有空,两人一起吃午饭。席间,雷军对王树彤说:"做互联网不见得行,不做互联网,则肯定不行。"雷军还对王树彤说:"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你可以循规蹈矩地过下去,但你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雷军接着对王树彤说:"我们现在想做电子商务,你有没有兴趣来做?" 1999年的王树彤承认互联网是一个机会,但没有马上答复雷军,"我要好好想想,一周之后给你答复。"
  1999年雷军经常去富华大厦是因为他在武汉大学的同学陈一舟。1999年4月,陈一舟从美国回来找雷军,和雷军聊了一阵互联网之后,陈一舟告诉雷军,他要办个网站超过网易。和丁磊很熟的雷军觉得他在胡说。让雷军没想到的是,6个月后,陈一舟将网站建了起来,用12个月烧1000万美元的速度将chinaren做得人气挺高。
  1999年底,雷军问陈一舟:"chinaren人气的确做得不错,但你靠什么赚钱呢?"陈一舟回答:"来我这里的都是年轻人,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他们在我这里聊天、做个人主页,高兴得一塌糊涂,然后,我就可以向这些人卖手机呀……"雷军立即告诉陈一舟这种想法没戏。"你的这种想法和我们1996年做CFIDO的想法一模一样,我那个时候出钱买服务器,付电话费,网友们在我这里玩得也很高兴,但他们觉得来我这里就是在给我面子,我赚不到钱。"
  陈一舟不同意雷军这种看法,他坚持人只要聚在一起,就会买相同的东西;雷军坚持,买了相同的东西,人才容易聚在一起。那个晚上,他们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争论到凌晨两点多。这场争论使雷军渐渐想清楚了"垃圾访问量"没用,这场争论更加坚定了雷军改变之前卓越下载模式转做电子商务的信心。
  一周之后,王树彤通知雷军可以过来做卓越,接着提出想请陈年一起来。在2000年金山春节联欢会上,雷军又一次见到了原《书评周刊》主编陈年,陈年此前筹办运作席殊《好书》俱乐部的经历让雷军非常感兴趣,雷军觉得卓越的模式和图书俱乐部的模式很像。三个人那天在西苑宾馆联欢会外的一张桌子上谈了一个多小时。
  有了钱,有了王树彤与陈年,雷军看样子是要做电子商务了,但是,看着以前积累下的成绩 ,雷军又觉得割舍不下。雷军试图说服原来负责软件下载的高春辉和他的团队一起转向电子商务,但后来发现,这是徒劳。
  雷军将高春辉们叫到一齐开会,他一口气讲了一个多小时。他讲:“第一,互联网是工具,采用先进生产工具的企业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回报;第二,我们一定要到互联网上淘金,我们付出的是人民币,在美国股市上赚到的是美元,天然能翻10倍;第三,访问量不一定都是钱,大的门户靠访问量能赚到广告费,但更多的网站只有靠电子商务。”
  散会不到10分钟后,雷军手机响了,方兴东电话打了进来,方兴东问雷军,听说你刚才在卓越内部开会大讲电子商务是怎么回事情啊。方兴东是雷军多年的朋友,1999年方兴东因一系列反垄断的文章一炮走红,是当时最红的产业评论家,这一年,他和王俊秀联合创办了互联网实验室,他们给自己取的英文名是Chinalabs——中国实验室,或许在他和王俊秀看来,互联网将改变中国,互联网所推动的事情就将是中国未来的大事情,方兴东最后用博客中国红火了一把,推动了博客在中国的落地生根,这应该是最符合其Chinalabs定位的一件事情。
  方兴东跟雷军说,互联网不是30岁以上的人能搞明白的,别费什么神做电子商务,还是集中精力搞好软件吧。雷军听完心中隐隐作痛,2000年,1969年生人的雷军刚过30,更让雷军愤愤不平的是,方兴东其实当时也是1969年生人,凭什么把自己划到古董的行列里去了。
  8848对卓越的启示
  1998年12月,王峻涛从福州打来电话:"我要做电子商务,并已经募集了200万元人民币。"王峻涛先说是个人投资,雷军有兴趣加入投资,但后来又说是连邦投资,雷军最后就没有参与。但这没妨碍雷军一直在和王峻涛沟通电子商务的事情,雷军在时刻关注着8848,琢磨着王峻涛的一举一动。
  2000年初,当雷军决定将卓越转向电子商务的时候,他已经认定王峻涛大而全的8848模式行不通了。早在1999年,雷军就曾对王峻涛说过:"互联网要对客户有价值才有意义,不管是远期价值还是近期价值,只有对客户有价值,才能活下去。光取悦投资者是没有价值的。"
  雷军承认王峻涛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先驱,但又认为当时王峻涛做秀的程度超过了对客户的价值。"美国股市崇尚亚马逊神话,8848就在中国复制亚马逊,但亚马逊模式在中国行不通:销售海量品种的图书,缺货怎么办?在美国,信息化程度很高,亚马逊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查询几个大供货商库房是否有存货,亚马逊的卖点是:'最近50年的书我们都有'——这是他提供海量品种的意义。在中国做,既没有这个信息化基础,也没有上游的超级供货商,根本不可能做到象亚马逊那样。另外,网上购物图的就是方便快捷,用户下了单,8848再去用传统方式为用户找货,势必影响速度,一定不能满足客户对电子商务快捷时尚的追求。"
  雷军在商店买T恤的时候,发现了求同消费现象。"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消费者寻求个性消费,中国现在阶段,需求高度趋同,中国需要50年前版书的人极少。"
  为了证实趋同消费的假设,雷军将贝塔斯曼书友会提供的书目反复数过好几遍。一次是99个品种,一次是120个品种,贝塔斯曼在中国的书友会有150万会员,但它向150万会员只提供100多个品种的选择,书友会的会员还觉得贝塔斯曼提供的图书已经很丰富。
  那个午后,总结完这些,雷军眼前豁然一亮。“如果卓越只卖有限商品,实行完全库存,客户下单马上就能送到,就能让用户充分感受电子商务的快感。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只卖有限的精品,单一产品的销量就会上去,价格就会下来,如此形成正循环。”
  不过,即便有8848在前,卓越的电子商务之路也同样是充满了曲折,着实走了很长的一段弯路。
  2000年5月11日,北京香格里拉大宴会厅。雷军发布新卓越。
  两个月之内,卓越新招了100多人。一个月之内,电子商务、版权发行、IT资讯、王菲与那英演唱会、卫慧写真集……卓越铺开了一个尼罗河计划。
  新卓越开工后,迎来了一连串的不顺。卫慧写真集业已拍摄完毕,但就在即将上市的时候卫慧遭到全面封杀;王菲演唱会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进行;那英演唱会因为种种原因也没能进行;出版方面,卓越付70万元请著名音乐人宋柯帮忙做了一张CD,销量不尽人意,2000年做一张CD只要30万不到,雷军被朋友告之才知道挨宰了,有次遇到宋柯提到此事,宋柯乐了,不宰你们,宰谁啊。
  一系列的试探失败后,卓越砍掉了音乐事业部,图书和软件发行计划也相继取消。雷军很痛苦,但没有办法,资本市场此时已经走进下降通道,雷军必须做好让自己手头的这1640万元花到整个公司能赢利的那一天。大形势要求卓越必须专注,必须把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还好这样的小日子雷军在金山一直在过,这样的日子他反而塌实,他知道只要坚持,只要有梦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就能成功。
  雷军真是个有为青年。
  1块钱的《大话西游》
  雷军、王树彤、陈年三个人谁也没做过电子商务,但这三个人,都是很好的商人:陈年有书商背景,和图书、音像行业的上上下下都很熟悉,王树彤先后在微软和思科做市场,具体负责对外商务合作,有很好的商业逻辑,雷军是金山的CEO,金山的营销在行业内是出了名的,雷军在商业上的精明也是出了名。
  一开始,卓越就没把电子商务想的太神秘,就是卖东西而已。虽然说是要做中国的亚马逊,但几个人研究下来,不能跟着亚马逊那样什么都做,只能做精品。
  精品策略的好处很明显:供货品种比较少,能以相当的库存保证交货时间,缩短供货周期。王树彤也认同走精品策略,认为这样能培育客户忠诚度,搞好客户关系管理。陈年也同意走精品策略,这样能降低选书的成本,陈年提出进一步的思路是卓越选几本畅销的、能让网民接受的图书出来,卓越自己把这个做起来。陈年想找类似《上海宝贝》这样的书,但找了半天都没找到。这是因为,卓越网一开始还有一条很重要思路,就是做大多数人的生意,要做大众品。换句话说,一要精品,二要大众。按照这个要求去选书,不太好选。就算选到这样的书又做不过当当,没办法,人家量大,要的折扣低。
  这个时候,有个契机,《大话西游》出来了,这部电影在网上很火,但在书店里的VCD却卖不太动。陈年也很喜欢这部电影,他在图书圈子里朋友很多,一天听说有出版社手头有批《大话西游》的VCD要处理,陈年赶紧抓过来。
  由于是销存货,所以价格压的很低,《大话西游》4张碟,卓越起先卖40元一套,后降到20元一套,和盗版价格一致。当时《大话西游》市场零售因为环节多量小,价格则在70元左右。
  《大话西游》5块钱一张,和盗版一个价,自然很受欢迎。尝到量大甜头之后,卓越将《大话西游》中更畅销的《月光宝盒》独立出来,卖10元一套。跟着,卓越又将《月光宝盒》价格降到8元。
  雷军多年和盗版作战,他应该也是对用户盗版心理研究最多最深刻的人,说到底,自从盘古之败 ,他从内心开始加速了自己作为一个商业价值发现者的转型。
  《大话西游》卖的很好,一天最高的时候卖出5000多套,一下子5万套没了。于是返过去再去找出版社,重新又做了一批,前前后后卖了10多万套。卓越网的名声一下子就出去了。
  2000年7月,《大话西游》越卖越好。陈年决定玩一把大的,他将厂商手里所有的《大话西游》全部买了下来,在卓越上公布4元钱4张碟,相当1元钱一张碟。第一天卖掉了5000多套,第二天刚卖了半天,原本准备卖一周的7000多套货,就全部卖光了。
   4块钱一整套《大话西游》一共卖了12000多套,此时卓越已经不是在做销售,而是在做广告。
  7000多套一套亏3元钱,卓越一共要亏不到4万元,但这4万多元的亏损却换得了营销上的极大成功。人际传播是可信度最高的传播,互联网又克服了人际传播范围小的弱点,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这在互联网上叫作"人气"或者"口碑"。它和简单的市场广告砸出来的知名度不同,具有持久的忠诚度。
  这种行为后来也被雷军和陈年带到他们后来联合创办的凡客诚品,68元一件的PoloT恤其实就和当年1块的《大话西游》的专辑一样,都相当是送,但这同时也是体验消费的开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用户吸引。
  单品价格压的再便宜,5块钱的配送费卓越坚决不免,用户冲着几乎免费的产品来的,但想想既然要出5块的配送,买一样是这个钱,10样也是,不如多挑几样。卓越在用户心理上考虑得比较细致。
  《大话西游》之后,卓越的"诱惑购买力的商品"是《东京爱情故事》。2000年8月,《东京爱情故事》在卓越一个月的销量相当于北京音像批发中心两个月的总进货量。再接下去是《加菲猫》,其三个月销量相当于西单图书大厦同产品5年的销量总和。2000年11月,卓越日销量额突破15万元。12月,卓越日营业额突破25万元。
  《大话西游》、《东京爱情故事》、《加菲猫》都是音像,都卖的很好,陈年想了想,索性转做音像吧,这块当时正好是当当没碰的领域,本身利润空间又大,卓越又能拿到议价权,可以进去。
  而且音像制品符合卓越提的两个条件,第一精品,第二大众,从接受程度来说,音像更加大众一些。
  《大话西游》等音像制品的成功让卓越看到了希望,于是,关于卓越的未来又开始有了新一轮讨论,卓越该怎么办?2000年年底的时候陈年和雷军坐在一起,说既然音像业有这么一个规律,那么我们干脆叫网上音像店。于是,开年,卓越的标底下有一行字是网上音像店。这让卓越一开始就避开了当当,获得了上下游合伙伙伴的认可。
  网上精品店和陈年
  音像的品种越来越多,卓越的用户也越来越多,卓越的议价能力开始显现出来,卓越开始做起精品书的生意来,卓越标底下的那句话也悄悄的变回网上精品店。
  选书和推书,同样起到很重要作用的是陈年。1997年陈年参与创办席殊好书俱乐部,并出任该俱乐部会员刊物《好书》第一任主编;1998年6月受《中国图书商报》之邀,创办《书评周刊》;2000年加盟卓越。2005年4月离开卓越,现与雷军联合创办衬衫直销网站凡客诚品。
  陈年做过媒体,因此他用媒体来做卓越的版面布局。网站的首页就相当于报纸的头版,有报眼、有抢眼的大标题,然后也有专题、有许多细分的版面,陈年如法炮制。这一点,就连卓越的对手当当都很羡慕,他们盛赞陈年:用户没有购买欲,他可以挤出来。一段时间,当当对卓越中层图书编辑人才很感兴趣,很喜欢卓越网页的“小资风格”,还正经挖了几个人。
  认识陈年的人都说陈年是个有品味的人。陈年也确有品位,关于他的品位,可以通过他在卓越推过一个人的书得出,这个人就是黄仁宇。
  黄仁宇是个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写过《万历十五年》这样的长销书,但只限于小众,并不符合卓越所提的大众精品的概念。但陈年认为,大众应该能接受黄仁宇。他先是只是通过口头介绍让他的合作伙伴、同事知道、并喜欢上这样的历史学者。同时,陈年想,黄仁宇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把历史介绍的那么有意思,那么,卓越可以不可以把推广也搞得比较有意思呢,按照这个思路。卓越说这个黄仁宇曾经做过国民党军队的高官,和杨开慧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个的确很吸引人,不少人因为这个买了书去看,看完后就喜欢上了。于是,对卓越也多了一个信任感,如此,则对卓越下一次推荐的书有了信任感。
  陈年后来总结到,卓越的精品路线里有一个选择在里面,应该有所挑选,把觉得好的东西告诉用户。在陈年看来,一味地去扩大品种的思路不对,每扩大一些品种,基本都是给自己设定一些限制,是给自己增加负担,所以不如给卓越注入文化基因,帮卓越找出读者想要的东西。
  其实卓越很长时间都更接近亚马逊书目的模式,帮读者选书和推荐书是这家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只是卓越更多是靠人工,靠编辑,而不是靠算法,算程序。
  读者需要你帮他把好东西找出来,这个时候牵扯到一个品种的问题。陈年看不太懂那些完全拷贝亚马逊的模式,做了很多品种,但其实这么多品种对用户来说不是最有效的,因为一般用户不可能象一个文化工作者的阅读量那么广泛,边边角角的东西都会看到。
  读书不可能需要1万种图书,10万种图书。陈年觉得读者可能就需要几十种书,你帮他选出这几十种书就很重要。到最后卓越卖给亚马逊,卓越依旧保持精品策略,整个品种在300-400个之间。
  雷军在卓越上花的功夫也很多,每天上班,他都先上卓越网浏览一会,每天下班,他都会召集卓越的讨论会,卓越的每个新功能、新产品出来,他都会以用户的身份做体验,雷军对于卓越,基本上是当成自己创业的公司去管理,去关注。
  每天下午快到下班的时候,雷军只要在线,就会不停地刷新卓越后台的销售记录,不断上升的销售记录让雷军感觉到很刺激,为了将这种激动传递给更多的卓越同仁,雷军在卓越前台安置了一个屏幕,在这个屏幕上,可以时时看到有多少客户在浏览页面,有多少客户在登记注册信息,多少客户在下单以及他们到底在买什么。
  雷军发现,互联网比软件要好玩得多,可以不断的改,不断的去修正,用户可以很快的反馈给你,你也可以很快的进步;雷军也认为,卓越的很多商业信条都来自金山,金山出精品,所以卓越要卖精品,金山做的东西是通用,所以卓越要面向大众,金山希望自己的东西能在保证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压制盗版,卓越的音像销售也是基于这个策略。
  移动梦网拯救中国互联网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1993年一名诺基亚的实习生用手机打出了“圣诞快乐”后用短信发给了另一部手机。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项服务,竟会在多年后对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甚至对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当然也不会想到它将为8年后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雪中送炭。
  2000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推出一个新的业务品牌——“Monternet移动梦网”。从当时发布的移动梦网创业计划书中可以了解到,中国移动是计划借此来打造移动互联网,计划书中预测,到2005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将占手机用户总数的30%以上。
  在推出这项计划前,中国移动曾多次派员赴日本向已经具有一定移动互联网经验的NTT DoCoMo取经,NTT DoCoMo的i-Mode给中国移动最大的启发就是这个业务要发展,必须要有一大帮人来帮你开发内容和应用服务,光靠运营商自己是做不好的。
  移动互联网这样远大的计划并不能吸引当时的互联网公司,所以这份创业计划书花了更多的篇幅给互联网公司画了一张马上就可以吃到嘴的饼,计划书中标题为“建立合理高效的商业运营模式”的一节这样写道:
  纵观互联网的起步、发展,将这种巨大的商机转化成市场的繁荣还需更进一步的摸索。我国现已拥有1690万(CNNIC2000 年 7 月统计)互联网用户,然而网络社会所带的商机还基本上停留在实验、预期甚至猜疑阶段。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互联网市场缺少一种有效的赢利机制,服务提供商难以寻求真正的赢利点,从而限制其潜力的充分发挥。只有当市场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整个场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获取繁荣的基础。这就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本次“加入移动梦计划,携手共建移动网络新家园”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
  业界的共识是:好的内容和应用是启动市场的关键。因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一再积极地探索着高效合理的商业模式,以吸引仍在观望的合作伙伴,抓住稍纵即逝的场机遇。“奥运快讯”、“全球通爱心卡”两项业务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对移动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的成功尝试。此模式的核心是建立市场多赢,促进市场良性循环。实践证明这种多赢为原则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我们将在更广泛的合作中坚持和完善这种原则。
  在接下来的一节里中国移动表示将提供接入网络平台强大和全面的网络服务:
  为实现向用户、向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这个最终目标,中国移动将走出运营商的传统定格,向众多的内容/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一个大舞台,实现开放、公平的接入,并以客户聚集者的身份架起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桥梁。现有的 WAP平台、短消息平台均可向各合作伙伴开放,并将以“一点接入,全网服务”为目标,升级和完善计费系统,争取向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全面服务的网络。我们还将积极关注 GPRS、3G 的商用,努力提供一流的网络平台和网络服务,给各合作伙伴充分施展才能创造更大的空间。
  无论中国移动在后来的过程中是否按计划书实施了,但移动梦网的到来为中国互联网公司解决了初期包括支付在内的商业模式问题,同时将比互联网用户多得多的手机用户一定程度地开放给了互联网公司。2001年1月CNNIC发布的第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显示,当时中国上网用户人数约2250万人,同期手机用户已经达到8500万人。
首页 上一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