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心的出路》

_4 伊莉莎白·库伯勒·罗斯(美)
戴维
爱让一切变得丰富,关键只在于你是否愿意去体会。
去年我应邀到纽奥良为一群医生与护士演讲,然后到土伦大学为社工开课。这当然是很难得的机会,对我而言却不是愉快的旅程。随着飞机缓缓降落,我感到心中波涛汹涌:这是母亲生前我最后见她的地方。工作告一段落后,我决定重回母亲住过的医院。
当年由于住所附近的医院无法提供照护,母亲只好转到离家两小时车程的医院。那年我才13岁,医院规定14岁以上才可以探视病人。我记得常坐在加护病房外好几个小时,只为了等待机会偷偷溜进去和她说说话,摸她一下或只是陪陪她。
仿佛这样还不够倒霉,我和父亲在医院旁下榻的饭店竟突然遭警方疏散。当时我和父亲在饭店大厅,正准备去探视母亲,突然看到好几辆警车急速停在饭店门口。警察冲进来大喊着要大家疏散,一边将我们推出门外。我们跑出去不久便听到枪声大作,一个狙击手站在饭店屋顶上,对着行人扫射。父亲要带着我跑进医院,但警察坚持要我们跑到隔壁。后来警方终于控制住场面,我们才得以进入医院。事后得知狙击手已被击毙。
13岁的我经历这样混乱的场面后,一心只想呆在母亲身边,好好向她道别。26年后的今天,我走过饭店前一小块草地,抬头看着医院。我清楚记得那天的骚动与混乱。我走到加护病房外,想着母亲在此度过她生命中最后半个月,我从同样的窗户望进去——二十几年前一个小男孩曾经那样渴望看见他的母亲。
一个护士走过来问我是否要探视什么人,我说:“没有,谢谢。”
护士又问:“你确定吗?如果你要探视,现在可以进去。”
我摇摇头。“我要看的人已不在里面,但还是谢谢你。”
经过这么多年的经历与成长,我知道母亲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和这本书里。我也相信她活在某个地方,只是形式不同罢了。我看不到也摸不到她,但感觉得到她的存在。即使经历生离死别,即使当时我无法陪侍在侧,我确定在她最后的日子里我一直陪伴着她。
有时候可能是别人陪伴着我们的亲人,例如医护人员或只是亲切的陌生人,即使素昧平生,能付出关怀就是一种伟大的爱的表现。
一个清洁妇、母亲、朋友、抱着陌生女孩的警察——生活以各种形式,通过不同的人与事教我们学会爱。不论职业、贫富、贵贱,任何人都能爱人也能被爱。只要你能付出关怀,敞开心胸接纳周遭的爱并给予回报,只要你有心不错过这份恩典。
人生的旅程中无处没有爱,不仅在美好的经验中出现——甚至在悲剧中都可以找得到。有了爱,生命才有深刻的意义,因为爱是人类本质的一部分。不管你称之为爱或上帝或灵魂,那是一股具体活在你心中的力量。因为爱你才能体验到神圣的存在,爱让你周遭的一切变得丰富,关键只在于你是否愿意去体会。
《心的出路》关系的功课(1)
三 关系的功课
人们总认为无法持久的关系就是失败的,就好像死亡总被以为是一种失败一样。其实,每一场关系有它存在的意义,当意义消失时这段关系就已圆满了。
41岁的她永远忘不了几个月前那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晚上。那晚她做了一顿简单的晚餐,饭后夫妻一起看电视。大约九点时丈夫说他胃不太舒服,吃了一颗制酸剂,过了一会便说想早点睡觉。她向丈夫道了晚安,表示晚一点就进去睡,希望他明早醒来胃就好了。一个半小时后她进去睡,丈夫已睡得很熟。
第二天早上她一醒来就感觉不太对劲,“反正我就是感觉得出来,我探身过去发现凯文走了,睡梦中死于心脏病,享年仅44岁。”
这个心痛的经验让她学会珍惜感情、时间和周围的人。“凯文走后我回顾我们的生活,每件事都变得那么不同。那竟然是我们最后的吻别,最后的晚餐,最后的假期,最后的拥抱,最后在一起笑。我想到每个人都要到事后才会知道,那是最后一起出去的晚上,最后一个共度的感恩节。而每一段感情都会有‘最后’。我希望将来回顾每一个最后时,能告诉自己我已用心做到最好。凯文就像是上帝给我的礼物,但只能让我保有一段时间,不久他就收回了。我周遭的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想到这一点让我更用心看待和人相处的每一刻。”
我们一生中会和很多人建立关系,有些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如配偶、朋友等,有些是没有选择的——如父母与兄弟姐妹。
人际关系是学习人生功课最大的机会,从中发现自己的本质、内心的恐惧、力量的来源和真爱的意义。当然,人与人的相处也可能充满挫折、困难甚至痛苦,但我们仍能在其中学习成长、爱人与被爱。
我们总认为在一生中只和少数人产生关系,主要是配偶和几个亲友。事实上凡是相遇的都会产生互动,不管是朋友、亲戚、同事、师长、下属,甚至是一年只见一次的医生和避之惟恐不及的讨厌邻居。这些都是人际关系,看似各不相干,其实具有很多共同的特质,你的特质。不管亲密或疏离,这些人际关系的共同公约数就是你。你对一种关系的态度——正面或负面,乐观或怨怼——会渗透到所有的关系。在与别人的互动中带进一点点的爱或充盈的爱,完全取决于你。
《心的出路》关系的功课(2)
伊莉莎白
生命的圆满与完整只能来自你的内在。
希拉瑞和癌症搏斗好几年了,病情时好时坏,这次是第四度入院。她最好的朋友威妮莎与杰克夫妇谈到他们的心情,威妮莎说他们能接受希拉瑞将死的事实,但杰克却为她没有爱情而将孤独离开感到难过。
我说:“她不会孤独离开,你会在她身边。”
下一次去医院看希拉瑞,因访客太多我和威妮莎必须走到外面说话。她说:“杰克认为她没有爱情很可悲,但洋溢在那房里的情感却丰富得让我嫉妒。我不知道她有这么多朋友,我自己就不曾对某个人有过如此纯粹的情感,我想希拉瑞也有点意外吧。”
当晚希拉瑞环顾病房,仔细看过每一张脸,说:“真让人不敢相信,竟有这么多人来看我,我从来不知道有这么多人爱我。”这就是她最后的话。
有些人可能永远找不到那个特别的人,但并不表示生命中就不会有特别的爱。你可能不自觉拥有很多爱,因为我们习于将感情分类,认定只有男女之情才是真正的爱。你身边有的是朋友亲人,其实都是可贵的感情。一个人活着和死时若能像希拉瑞一样被众多情感环绕,应该是很幸运的。
没有一种关系是不重要或偶然的。人与人的每一次接触——不论是和配偶或陌生的接线生,不论长久暂时或深浅,不论是正面、平淡或痛苦,都是有意义的。我们的眼里,每一种接触都是重要的,即使是和路上的陌生人最微不足道的接触都可能让你对自己产生新的了解。和你接触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将你带到喜乐的境地,或带往痛苦与挣扎,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带给你丰富的情感体会。
人们对爱情有太多的期待,期待治疗、快乐、情感、安全、友谊、满足、伴侣。甚至希望爱情能“解决”问题,帮助自己走出沮丧,带来无上的快乐。人们对爱情的期待格外严苛,以为有了爱情就能永远快乐。很多人甚至以为,只要找到真爱就能解决所有的人生问题。理智上或表面上我们不一定这样想,但仔细省思往往发现存在这样的信念。你难道不曾想过:“如果我有婚姻,人生一定很美好。”
爱情是美好的,让人期待又怕受伤害。让人感觉到独特、完美而圆满。但如果你以为爱情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就大错特错了,这是童话式的想法。当然,很多人会怀着童话的憧憬是很正常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听了太多童话故事,以为只要找到白马王子或灰姑娘,人生就能完整圆满。以为每一只青蛙都应该变成王子,以为在找到真爱以前,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一半,是未完成的拼图。
童话式的思考诚然奇妙有趣,也有它存在的意义。但太多童话思考会让人变得不负责任,我指的是让自己快乐成长,解决事业与家庭问题,面对所有人生问题的责任,而不是一心期待某个人出现了就能带来圆满完整与快乐。
杰克逊是一个削瘦的建筑工人,得知患有白血病后依然很用心地过生活。不久他认识了安,旋即恋爱结婚。两年后的今天都是安在照顾他,医生说他大约只有一年的生命。
安非常珍惜两年来的相处,她说:“我从来没想到能够如此深爱一个人。以前我很怕被套牢,但现在我甘心一辈子被套牢。在遇到他以前,我的恋情从来不超过一年,他的病反而让我跨过所有心理障碍,这份感情带给我圆满的感觉。”
接着发生了一件最可庆幸但也最可遗憾的事。几次治疗无效后,医生建议杰克逊可以做骨髓移植,结果竟然成功了。杰克逊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还变得相当健康,半年后再看到他,谁也猜不出他患过白血病。现在病得奄奄一息的是两人的感情,安觉得他的占有欲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觉得原来的激情已经消失了。这种变化其实不足为奇,临终病人的黄昏恋情有时是会有这样的结局。
杰克逊当然感觉到安的改变,他对她说:“当初你说要爱我尊重我,要做我的妻子,至死不渝——但显然是以我将在半年后死亡为前提。事实是我没死,这场婚姻变成真正厮守终生的婚姻。我的死刑既已解除,我们也像所有人一样,要面对日常生活的问题。我很庆幸自己获得重生,你却像被判了死刑一样。
“童话故事不都是这样结尾的,王子活了下来,然而婚姻问题是没有魔法可以解决的,我们必须好好想想两人的问题。当至死不渝这句承诺要维持五十年时,日常的相处是要用心经营的。”
经过一番迷惘与挣扎,安决定寻求心理治疗。她终于明白,在生离死别时作出承诺确实是比较容易。“杰克逊说得没错,我又再次骗了自己,又制造了一次短命的情感。我心里想的是做一个英雄,在他临终前陪他一段,而不是伴他一生的妻子。我想利用这段感情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至少让自己拥有一份满意的婚姻。我很感谢他有勇气做他自己,并且对我说出真相,现在我知道情感的真谛就在两人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相处中。杰克逊的病将我推入婚姻,经过这么多事,我确定对他的感情是真的。我很高兴又重新找到热情,而不必经历生死的戏剧试炼。”
和另一个人的交会让安有机会重新省思自己,凸显出她亟需治疗的伤痕,看清生命的本质。她决定抛开童话与英雄的幻想,重新面对真实的人生与爱。
生命的圆满与完整只能来自你的内在,找到另一半并不能解决两性相处的问题,爱情不能让你工作更顺利,获得加薪,成绩突飞猛进,或让邻居或市政府变得更好。如果你的工作一直无法稳定,找到另一半只是让你变成一个有配偶但工作不稳定的人。如果你是个糟糕的父母,找到另一半只是变成一个有伴侣的糟糕父母。如果你觉得少了对方你便一无所有,纵使拥有对方将来你还是会觉得一无所有。你所追寻的完整与圆满就在你自己身上,等待你去发掘。
很多人在爱情中追寻人生的圆满,基本上是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够完整,无法自己产生爱,自己无法在个人、工作、人际关系上找到快乐。真正的答案在停止追寻,开始努力营造自身的完整。停止寻找一个人来爱,而应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值得别人来爱。停止让配偶更爱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值得对方爱你。同时请试问自己,你在渴望别人爱你的同时是否付出同等的爱,或者你期望别人就是要深爱你,而不管你是否可爱或付出多少?俗谚说得好:“如果你自己的船浮不起来,没有人会愿意陪你横渡重洋。”
如果你在追寻真爱,切记当你准备好的时候,那个教会你爱的人就会出现。谁不希望找到生命的伴侣,但追求情感与期望别人使你的人生圆满是不同的。你固然可以在爱情里找到快乐,人生的圆满与完整却要靠自己。有一天你或许将找到真爱,但在此之前你应该做一个值得爱的人。你有你的价值,有权利拥有快乐、友谊、好的工作和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
切记,你的生命是特别的。不管你的事业成功与否,不管你是婚姻幸福或单身一人,你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贵生命。你不须等待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你本身就可以是圆满的。生命的解答不在爱情,如果你需要爱情,就去和生命谈恋爱吧。
拥有亲密关系的人也有同样的问题,只是表现出来的可能是相反的现象。如果你无法坦然接受爱,对方可能也有相似的心结。如果一方想要主宰,另一方可能属于被动型的。如果一方沉溺酒精或药物,配偶可能是个拯救者。如果恐惧是两人共同的问题,其中一人可能尝试用高空弹跳和登山来克服恐惧,另一人则选择脚踏实地但尽量避免坐电梯。同质相吸,只是呈现的可能是相反的表面。
有人说:“任何关系中总有一个人负责煎饼,另一个人负责吃。”典型的情况是遇到问题时一方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拿出来讨论,就地解决。另一人则习惯先退一步,三思后行。结果两个人都认为对方有问题,也都不喜欢对方处理事情的方法。实际上两人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她的直接总能触动他所有的痛处,他的被动逃避也总是毫无例外地触痛她的神经。
每一个人都朝着治疗伤口的方向在走,只是旅程不一定都是平顺的直线。爱会将治疗所需的药品一一带到你面前,只是你未必能辨识出来。如果你祈求上帝让你充满更多的爱,你可能不会立刻遇到爱你的人,也可能遇到让你觉得很难去爱的人。但就在痛苦的摸索互动里,你就有机会变得更懂得爱。家人亲友常常就是带给你最多痛苦的人,但也往往是你最需要的人——你认为最不适合你的人可能就是最适合你的老师。
珍是一个坚强敢言的女人,在生命接近尾声时,她谈到酗酒施暴的父亲对她的影响。“我的丈夫后来也变得同样会施暴会喝酒,因此我离开了他。回想起来,我的婚姻虽然痛苦,对我却有莫大的帮助。过去我一直将童年的痛苦压抑住,婚姻让那些感觉一一浮现,我也才有机会开始自我治疗。现在我的心里只有感恩。”
人生很多不可选择的事情也是如此,父母、手足、子女(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是你不能选择的,可能带给你莫大的痛苦。然而家人的相处也是学习的良机,因为家人不像朋友或其他可以选择的关系那般容易割舍,通常你别无选择地必须找出一个可以相处的办法,而通常那惟一的办法就是爱他们本然的样子。
每一场关系都能让你学到宝贵的人生课题。就像钻石需要切磋,我们每个人都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慢慢磨去棱角。
人们总是告诉自己,只要某些事情改变了,自己就可能拥有完美的配偶,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事情怎么可能如此简单?
快乐并不是建立在关系“变好”,事实上你根本无法也不应该去改变别人。你有没有想过别人可能永远无法改变呢?或者别人根本不需要改变?你不是一直希望做你自己,为什么别人不能做他自己?
没有一种关系是失败的,对方不如你的预期也不表示他有问题。每一种关系都是相互的,你自身的性格会映照在对方身上。所谓同类相聚,受你吸引的人必然拥有和你相似的某些特质。
查尔斯和凯西结婚五年了,他很了解所谓的镜子理论。“如果我们的婚姻变得乏味,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乏味,或更糟糕的是我这个人很乏味。”
他说得不错,但镜子理论的好处是让问题变得较具体,光是说婚姻乏味是很不具体的。
问题其实都在你的内心,因此是可以探讨和改善的。切记,解决的方法绝不是把问题推给对方请他改变,问题永远在你自己身上。命运是自己创造的,你应该从问题里学习成长。人们往往不想去除问题,却急于抛掉配偶。其实配偶是一面可贵的镜子,让你看清自己和自己的问题。当然,这不表示你应该承受不合理的对待,我只是要强调,在抛开伴侣以前先探讨问题究竟在对方身上、两人的关系或你自己。
经营婚姻永远应该在自己身上着力,在对方身上找问题只会让你分心。有句话说得很对:“一个人内心若是完全充塞对方的影子,表示他的内心是空虚的。”一个人能控制的只有自己,只要你用心经营自己,情况通常就会自然改善。所谓改善可能表示两人的关系渐入佳境,也可能表示你终于认清两人的关系行不通,而决定快刀斩乱麻。无论如何,这都是内在修养的结果。
如果你问一个人想不想谈恋爱,得到的往往是令人惊讶的强烈反应:“当然,我希望永远谈恋爱!”或是“我才不要恋爱,那我不是要放弃我的事业,牺牲自己,不断去取悦另一个人?”
我们应该检视自己的感情生活,然后自问:“我所付出和收回的爱是否根据成长过程中别人为我所下的定义?这是我希望付出和得到的爱吗?这是我真正想要的感情吗?”如果你觉得感情太过复杂,那么你应该省思原因何在。
如果你认为爱就是纠缠不清,可能是因为你小时候看到的就是纠缠不清的关系。
如果你认为爱就是虐待,可能你看到的是虐待的关系。
如果你认为爱是快乐分享,可能你看到的是快乐分享的关系。
如果你认为爱是关怀别人,你看到的可能是互相关怀的关系。
只可惜有些人——应该说太多人眼中的爱其实是操控,甚至是恨。但你不一定要永远受限于荒谬负面的定义,你可以为自己找到新的定义,创造你想要拥有的情感。然而多数人不会这样做,而是困在痛苦的情感世界里,期待奇迹出现。就好像有些人习于抛弃伴侣而非去除问题,有些人则是习于与问题共存。
人们之所以留在痛苦的关系里通常有两个理由:第一,希望对方会改变;第二,我们一向被教导所有的情感都能有好的结局。你是不是常听到有人明明因合不来而分开,后来却又重新在一起?或是男人已经表明不会定下来,女人还是一再回到他身边?如果你要的是安定的感情,为什么不肯放弃一个无法安定的人?为什么一再期望枯井能生水?
一个人重复在失败的关系中挣扎,就好比到五金店想要买到牛奶。就算你找遍了整间店,也不可能找到的。如果你要的是爱、温柔、体贴而对方显然无法给你,你就应该下定决心另外找寻你的春天。不要任由别人轻忽你的爱、你的心、你的温柔,也不要听任旧的定义框限住现在的生活。改写定义的方式是先学习尊重自己和别人,在用过的带子上录下今天的声音。你会找到属于你的爱的定义,学会互相尊重珍惜,付出真心的爱与关怀。当然,对待自己也应该是一样的态度。总之,什么是爱,有赖你自己去建立定义。
除此之外,你还要学习真诚不带虚幻的爱。如果你们的关系纯粹而不带条件,如果你能顺其自然,遇到事情时当作是学习人生课题的机会,那么你们的关系必然是建立在付出、和谐、分享的基础之上的。只要你能放弃改变别人的念头,你就能感受到爱的力量,实实在在毫不虚幻的爱。你不必处心积虑,挣扎控制,不必烦恼“如果我不掌控他的行踪,他一定会出轨”或是“如果我不掌控一切,她不会成为我理想中的样子”。当你感觉不快时,当然要让对方知道,但附带期望的坦白就是一种操控。坦诚与分享是必要的,但不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紧抓住你的期望与幻想,就不是真正的爱。让对方做他自己,如果他选择离开,可能是因为他不得不离开。
假装没有明天地认真过每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对明天应该是如何有多大的执著。常看到有些人今天还沉浸在快乐里,明天却开始苦恼:“二十年后你还会在我身边吗?”也许会,也许不会,未来的事谁也不知道。
有时候我们很难专注看一个人的现在,而不去想过去或未来。想想看,你是否常为对方很久以前做过的事耿耿于怀?是否曾因不快的记忆而影响你对他的观感,即使对方已道歉过而且也改变了。你还放不开你的坚持,你要对方受到惩罚或让他看到你的伤口。你紧抓住那些痛苦,不断累积怨恨,找寻对方错待你的证据。然而只要你抓住过去的伤口不放,你就不再有爱对方的心。你应该学会在受伤害时对伤害你的人表达不悦,然后便继续向前走。
如果你能抛开对未来的幻想和对事物的执著,抛开心机与算计,爱自然会生长出自己的生命。爱会顺着它想去的地方去,而不是按照你的指引。其实人一向不太能指挥爱的生灭。放开手,爱会引领你走到你从未想象的美好境界。
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命定要维持一辈子,有些关系注定要早早结束,有的能维持五十年,有的只有半个月。有些关系要等到死别才算终结,有些在这一生就能画下句点。关系的长短或结束的方式没有所谓对错,都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你应该思考的是每一种关系是否完整,如何能画下最美好的句点。
人们总认为无法持久的关系就是失败的,就好像死亡总被认为是一种失败一样。仿佛人要活到九十五岁,关系要维持一辈子才算圆满成功。事实上,就算只维持六个月也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治疗你的心灵。每一场关系有它存在的意义,当意义消失时这段关系就已圆满了。
然而我们常常不知道这一点。例如詹姆斯就认为每一场关系都必须“成功”,他谈到一段不成功的情感如何让他耿耿于怀:“我和贝丝交往了一段时间,两年前分手。我从不认为我们很适合,但那段关系还是让我觉得很失败。我们两人都有受伤、愤怒、悲伤的感觉。大约一个月前我连续四天碰到朋友对我说他昨晚看到贝丝,都是她的同事和好友。我立刻想到这一定代表什么意义,也许我应该打电话给她,也许这段关系还不应该结束。于是我打电话邀她出来吃饭,我们谁也没提起要重新在一起,但都觉得在彼此身上学到很多,在下一次的情感中一定会变成更好的人。那个晚上让我的想法有了奇妙的转变,我不再觉得那段感情是失败的,反而觉得成功而完整。”
很多人在你的生命中会重复出现,有时候是因为你们的关系还没结束,你的心灵还有待治疗。有时候是关系已了,只是在你的心中还未了,还有待你自己画下最后的句点。而你要做的可能只是改变你的观点,不再将无法持久的关系视为失败或不完整。
关系没有所谓对错,一切都有它的道理。从最初的相遇到最后的分别,你可以从每一场关系学习看到自己灵魂的丰富,学习治疗自己。放开偏见与执著,你就不再苦恼你要爱谁,要爱多久。你会超越这些限制,找到一种奇妙的爱,上帝特别为你创造的爱。
《心的出路》失去的功课(1)
四 失去的功课
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暂借的。
伊莉莎白
人生若是一所学校,失去就是最重要的一课。
我认识一个正在攻读心理学博士的学生,最近因抚养他长大的祖父病得很重而心烦。他烦的是只剩一年就毕业了,不知道是否要请假去照顾祖父。另一方面他很想赶快完成学业,因为过去一年里他自觉从学习中获得宝贵的人生启示。他说:“我现在在学校所学的真的对我的个人成长很有帮助。”
我告诉他:“如果你真的希望个人能从学习中成长,你应该领悟到你的学校是整个世界,你修的课叫做人生,科目叫做失去。”
我们终将失去一切,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永不会失去。房子、车子、工作、金钱、青春,甚至是所爱的人都只是暂借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永远保有,至亲至爱也是一样。然而,这并不可悲,反而应为短暂的人生中能拥有如许美好的事物而心怀感谢。
如果说人生是一所学校,失去就是最重要的一课。我们会经历失去,但也会在困顿中体验到亲人乃至陌生人的爱。失去的经验就像在心中凿一个洞,但你能从这个洞流出爱,也能留住别人的爱。
人生在世就是不断地失去。婴儿一落地便失去母亲的子宫——那个创造我们的完美世界。然后婴儿被送到一个陌生的床上,饿的时候不一定有人喂,母亲也不知何时会出现在床边。正当感受到母亲怀抱的温暖,却突然被放了下来。稍长,我们开始失去朋友(因自己或对方搬家),失去玩具(损坏或遗失),失去球赛冠军。不久我们遇到了初恋情人,然后又失去对方。一连串的失去才刚开始,其后的岁月我们失去了老师、朋友和童年的梦想。
所有无形的东西——梦想、青春、独立——终将褪色或破灭,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只是暂借。我们何尝真正拥有什么?想要抓住永恒是不可能的,你终究会发现,想要“留住”什么或努力避免失去都无法带给你安全感。
但我们总喜欢假装生命是恒久的,更不愿意面对最终的失去——死亡。看到那些临终病人家属的伪装会让你大吃一惊,他们避口不谈即将发生的事,更不可能在病人面前提起。医护人员往往也不对病人坦白。人们短视地以为病人不知道自己的情况,愚蠢地以为欺骗是善意的。我就看过不少病人严厉地对家属说:“我知道自己要死了,别想要隐瞒我。你们怎么能避口不谈?你难道不知道,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在提醒我我将死去?”
临终的人知道他将失去什么,也因此分外知道珍惜,是活着的人习于自欺欺人。
《心的出路》第三部分
《心的出路》失去的功课(2)
戴维
尝过痛苦的人终将变得更坚强更成熟。
夜半因痛楚而惊醒的经验让我对失去开始有了体会。刚感到痛时我就知道情况相当严重,这显然不是一般的胃痛。医生开了些制酸剂给我,建议我继续观察。三天后,我记得是星期四,我痛得更厉害了,医生决定做进一步检查。当天我立刻住院做了一连串检查,包括肠胃镜的照射。
在恢复室里医生告诉我在肠子找到一颗肿瘤。
“这表示要动手术吗?”我着实吓了一跳。
“我已将切片送去化验,”他说,“结果星期一就知道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