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

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 (美)
求职跳槽实用行动手册: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作者:[美]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
求职路上屡屡遭拒,我该怎么办?(1)
查尔斯·狄更斯说得对,对很多人来讲,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的房子要么被银行收回,要么价格暴跌;日益攀升的汽油开销让我们捉襟见肘,大米供应日益短缺,食品价格飞涨;商业日益萧条,公司大量裁员,数百万人失业。
  然而,身处当下艰难时世,却仍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在他们看来,我们的不幸遭遇简直难以理解。在美国,目前至少仍有亿人在职,部分人还拿着相当不错的薪水。他们活得有滋有味,甚至钱多得烫手。对他们来讲,这是最好的时代。他们难以理解我们的苦楚。
  而丢掉饭碗的我们,却不得不另谋出路;收入减少养不起家的我们,不得不另谋高就。就这样,我们与人才市场不期而遇,加入了求职大军之列。实际上,它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汤姆·杰克逊说得好,他说求职就是一个不断遭到拒绝的长期过程。对有些人来说,一次又一次的求职面试,他们从用人单位得到的答复总是:
  不行 不行 不行 不行
  ……
  行
  因此,求职的过程的确是一个不断遭到拒绝的长期过程,只有经过了这段磨难,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一个机会—如果足够幸运,甚至有两个机会供我们选择。对此,我们很可能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从而进入一种“恐拒”的状态。
  当然,我们有问题要问:
  我刚丢掉工作,还有多少人与我有相同的遭遇呢?
  与你同病相怜的人还真不少,很多公司都在裁员。根据政府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6月,失业人数至少已达1 450万。在美国,实际失业人数总会高于官方公布的数字,不管哪一党派执政都是如此。
  时下已是21世纪,我是否需要通过互联网求职呢?
  如果没有电脑,就不必如此,因为除互联网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渠道。比如,如果你没有电脑,无法从网上看到招聘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你可以从当地报纸,特别是周末特刊上读到招聘广告信息。
  每个地区还有专门发布职场信息的报纸,比如《JobDig》周报,在美国中西部12个州(从明尼苏达州到得克萨斯州)都能读到这份报纸。
  不过,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至少有的美国人(约亿)上网。当然,其他人也可以求助于能上网的朋友。
  如果你没有电脑但知道如何操作电脑,那么你可以选择到公共图书馆或上网咖啡馆,那里都提供收费上网服务。
  身处21世纪,计算机无处不在,并且已经深植我们的文化中,在此我们列出几个互联网上的求职渠道。
  哪些求职网站最好?
  除了我自己的网站()之外,还有7家网站规模较大,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
  1. ,经营者苏姗·乔伊斯。
  2. ,经营者玛丽·艾伦·莫尔特。
  3. ,经营者玛格丽特·F·迪克尔。
  4. ,经营者兰达尔·汉森。
  5. ,经营者加利福尼亚职业资源网。登录之后,网站会提示选择文本、图片或是Flash浏览模式,建议选择图片模式。
  6. ,经营者尼克·考克迪罗斯。
  7. ,是由保罗·福尔斯特和罗尼·卡汉创立的私人公司,纽约时报公司是其股东。这个网站是求职者的天堂,内有大量的求职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在用人单位的公司网站上也能看到。你不必同时浏览所有这些网站,在一个地方获得你所需的全部信息就够了。比如,这家网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全面的求职信息搜索服务,它集中了数千家公司网站的招聘信息与报纸招聘广告信息.
求职路上屡屡遭拒,我该怎么办?(2)
在当前的计算机时代,你只要登录一家职业搜索引擎网站(比如),输入你希望从事的工作以及从业范围,第二天或者几天之后,你就会看到很多符合自己要求的信息。这样,网络便会为你的经历和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牵线搭桥。
  的确,现代求职方式就是这样。无数事实证明,许多求职者最终通过互联网找到了理想的平台和最佳工作。然而,这一求职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一名求职者,甚至是大多数的求职者。
  为什么不呢?
  求职是通过职位名称来完成的,而一般来讲,职位名称在互联网上的使用存在很大的困难。当然,对于“行政助理”、“园丁”、“护士”、“司机”、“服务员”、“技工”和“销售员”等名称简单的职位,并不存在多大的困难,你会从互联网上搜索到很多匹配的结果。
  然而,对于你要寻找的职位,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方式。如果你要寻找的职位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职位相同却不同名,那么双方便会像夜晚在漆黑的大海中相向而行的两艘船一样擦肩而过。因此,尽管双方的目标一致,但第二天一早,你那台忠诚又卖力的电脑仍会向你报告说“没有匹配职位”。之所以如此,原因只是你没有用用人单位所使用的职位名称。可惜!
  另外一个问题是你寻找的职位早已不复存在。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社会,继而又过渡到了信息与服务社会。每一次经济类型的变迁,都会使某些职位大范围消失。尽管目前社会上还存在这类职位,但数量已相当少,以至于没有人在网络上提及它。比如“铁匠”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尽管这一职业依然存在,我也认识一个铁匠,但不要指望互联网上会出现关于这一职位的招聘信息。正如2008年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对密歇根州投票者所讲的那样,“那些职业将会一去不复返”。
  最后,职位名称对互联网搜索来说也是个大问题,原因是互联网上的某个搜索程序可能只是事先准备好一份供你选择的职位清单,出于空间和搜索速度上的考虑,这份清单只能供你在几十种职位中选择,远远少于劳动力市场上的约两万种职业。因此,你要寻找的职位很可能并不在网站提供的选择中。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求职有时会非常快速有效,你需要去试一下,使用Google或Metacrawler搜索引擎。在输入关键词时,要多试几次,尽可能将所有你认为能够描述你所期待职位的词语都搜索一遍。
  不过,你必须清楚,你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赌注,并不像有些所谓的专家宣称的那样,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那么,那些竭力在网上求职的人有多少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呢?
  这一问题有多个答案,你可以从中选一个:(1)很多人;(2)调查显示有90%;(3)无法确定。所谓的调查其实并不可信,因此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确切数字,我们只能说“很多人”。
  因此,如果你认为网上求职就是一场赌博,这就足够了。
  还有一件事情。你要知道,如果你无法从互联网上找到工作,这并不是你自己的错,而是互联网本身的问题。
  好的,那么我还要失业多久呢?
  这取决于各类不同的情况:你要寻找的职位类型、你居住的区域、职位所在行业的现状、你的年龄及你求职的方式(这一点尤其重要)。书包网 m
求职路上屡屡遭拒,我该怎么办?(3)
你需要作好准备,你的求职期限可能要长达19周甚至更久。实际上,截至2009年6月17日,已有390万美国人在27周甚至更长时间内一直在寻找工作。当然,你可以很快就找到工作,但你必须要作好找不到工作的准备。
  如果找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那我首先应当如何做呢?
  睡觉。多睡觉,我不是在开玩笑。首先,你应该认识到,你的求职无异于跑一场马拉松,需要持久的耐力。在进行这项耐力竞赛之前,你需要养精蓄锐。
  经验告诉我们,你需要在一开始记下你的“睡眠赤字”。大家很可能都会出现这一赤字,因为为了生存,我们经常会长时间工作,以至于心力交瘁,但自己却难以发觉。
  我们最不希望的事情是在自己疲惫不堪时长时间找工作。因此,你的首要目标是睡足觉,以便你在找工作时身心都处于最佳状况。有了足够的睡眠,你才能保持更清醒的头脑,作出更好的决定。至于如何科学睡眠,请见网站。
  有人会说,对于自己欠下的“睡眠债”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补。不,我们可以去补,人体19周以内的亏空都可以补。我们要从放松开始,从“还债”开始。
  还有许多人得益于午餐后15~30分钟的午睡,这会大大缓解身体的疲劳。我有一位姑姑,从32岁开始天天午睡,后来她活到97岁。也许,我们的人体并不适合一天一大觉,将16个小时的清醒时间一分为二会更好。有午睡习惯的国家,其国民往往充满了智慧。
  多活动。不幸失去工作,你很容易心灰意冷,将身子蜷成一个球,像胎儿那样躺在床上,将电热毯的功率开到最大。然而,要找工作则需要你走出去。因此,你应当从现在开始,保持每天散步,即便一开始只是从家门口走到马路对面。随着精力的逐渐恢复,你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多喝水。一旦失去工作,我想你应当在饮食上多加注意。靠多吃东西来使自己摆脱情绪低谷不失为一个办法,但如果你因此而胖了100磅,那么你不会在下次面试时给面试官留下一个良好的形体印象,这一点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但大家未必清楚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水。这里说的水,不是指诸如咖啡、茶或可乐等液体,而是实实在在的水。如果人体缺水甚至脱水,人会在不知不觉中生病。我想,大家都不愿意在找工作的关键时刻病倒。
  “19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听上去很糟糕。目前我身无分文,如何面对找工作的花销呢?
  失业保险。大家很可能都知道有失业保险这回事儿,我这里只是提醒个别还不了解它的人:失业保险可以在你失业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给予你现金支持,只要你定期向州政府报告你的求职进展情况,你便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助。要弄清楚如何申请失业保险,你需要上网,在诸如Google等搜索引擎上键入你所在的州名和“失业保险”两个词。搜索结果出来之后,你再去寻找“失业保险”字样。所有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
  当然,你还会发现,有些注重经济利益的网站会承诺,只要你支付一定的费用,它们便会为你申请失业保险。这就好比你在公共场合不知道如何填表时,旁边有人站出来帮你逐行逐字地填写一样。网站会向你收取高达10美元的费用,实际上,这些帮助完全可由公共手册中提供的指南取代。而且,你又不得不把自己的个人信息透露给这些网站。(他们的借口是为你量身定做网站程序。)然后,他们会将公共指南手册发给你或者让你从网站下载,指导你如何申请。书包 网 m 想看书来书包网
求职路上屡屡遭拒,我该怎么办?(4)
你看,实际上,如前所述,通过网络浏览器我们不花一分钱也可得到同样的帮助。
  如果我能够自立,我将如何享受医疗保险呢?
  通过几个网址,我们可以获取有关信息和帮助:
  1. 。乔治城大学护理学院网站,它信息量大,综合性强。
  2. 。这一网站允许个人在不同保险服务渠道中进行比较,从而作出最佳选择。除了缅因州、马萨诸塞州、北达科他州、罗得岛州和佛蒙特州之外,这一网站适用于美国其他州。
  3. 。要利用此网站,你的职业需要在自由职业者联盟这一工会组织涵盖的职业范围内。此网站主要适用于独立工作者或者顾问,浏览网站时请注意这一点。
  所有上述这些都做了,可我仍觉得手头拮据,入不敷出,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你可以尝试如下选择:
  ? 找一份临时工作:即便你不喜欢这份工作,只要能挣到钱便可以。
  ? 多咨询一些理财之道:弄清楚自己到底有哪些可利用的资源。
  ? 如果父母希望你回家,可以暂时回家。
  我们可以从最后一项开始。对于刚离开大学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先回家与父母待在一起也不失为一种常见的选择。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甚至是五十几岁的人们都有整日与父母待在一起的。
  当然,如果你与父母的关系并不好,这一做法便不太妥当。对于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讲,他们更是巴不得远离自己的父母、远离自己的家。在许多电影中,紧张的家庭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对于经济拮据的问题,你可以寻找与父母待在一起之外的其他任何方式,除非你的确能与父母相处得很好。
  假如你能够与父母相处好,回家与父母暂时待在一起不失为一种解决生计的好办法,直到你能够自立为止。
  但我还是建议,如果事先没有说好,不要央求与父母住在一起。最好应先给父母写信或者打电话详细说清楚你的遭遇,问他们有什么建议。
  如果他们愿意为你临时提供一间屋子住,那么不管你是否能够自立,看在父母亲情的份儿上,你应当接受父母的这份心意,与他们住在一起,帮他们多干一些活儿,而不要懒在家里什么都不做。
  只要时间不是太长,回家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家庭能够充当自己的避难所,使我们打起精神重整旗鼓,这一点是其他任何人都做不到的。家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耶稣对“朋友”的定义为:饿了给我东西吃,渴了给我东西喝,冷了给我衣服穿,病了照料我……
  应对没钱日子的另外一种做法是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建议。你必须要仔细辨别,因为即便是所谓的理财专家也会给你出一些馊主意,他们有时候只是夸夸其谈而已。要得到别人好的建议,要多方打听,特别是打听你参加的俱乐部或是公共团体里的人,他们最好是某一专业的行家。
  最后一种做法是随便找份工作。我再强调一遍,是随便找份能够挣钱的工作,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实际上,你讨厌的工作反而更好,因为你不会留恋这份工作。只要能暂时解决一下生计问题,便值得去做。同时,你要留意当地的报纸,随时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最后,还要多动脑思考。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求职前必须认真思考的15个问题(1)
如果全国只有3个空缺职位,那么求职会变得异常简单。你只需问一下自己是否适合做其中任何一项工作便可以了。就这么简单。
  问题在于,我们要面对不计其数的空缺职位。
  到底有多少职位呢?
  2004年3月30日,本·伯南克在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杜克大学发表演讲时说,他的研究发现,“美国人每年大约会丢掉3 000万份工作”。他说,其中1 500万份工作是短期临时工作,其余的1 500万个职位失去之后所产生的空缺必须得到填补。这意味着,每个月都会产生125万个职位空缺。伯南克的研究还发现,至少在过去10年里情况是这样。这125万个职位空缺都会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统计入政府所谓的月度失业报告中。如果月度失业报告认为上个月有2万人失业,那么当月应当填补的空缺职位数量便是123万(125万减去2万)。另外,请不要忘记,上面提到的1 500万份短期临时工作需要由新的1 500万个短期合同制职位替代。
  那么这便会产生一种情况。首先,在求职时,你便不必只看3个职位,看自己是否能从这3个职位中选一个;你可以参考100万个职位空缺,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其次,通过多方联系,你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不管那里是否有职位空缺,因为所有这些空缺职位都是由人们的活动创造的:
  升迁—从而造成原有职位空缺;
  退休—从而造成原有职位空缺;
  离职—从而造成原有职位空缺;
  决定离职—从而造成原有职位空缺;
  受伤或生病—长时间受伤或生病,从而长期或者短期内造成职位空缺;
  死亡—从而造成原有职位空缺;
  同时,人们被解雇也会造成职位空缺。
  这些事情是否发生,你无从得知。很多机构在填补职位空缺方面反应迟缓,但那里却有你感兴趣的工作,因此你要经常问他们是否有职位空缺(这就是所谓的“隐性就业市场”)。
  现在,再来看我们的问题:
  我在这一行当已干了许多年,但我现在却失业了,因此需要出去找工作,我想也许有很多空缺的职位。然而,我却难以找到与我的专业、背景、经验和地域要求相符的职位。我该如何是好?
  首先,我承认失业的确是一种令人伤心的经历。我也曾经失业,深知个中滋味。你数年的出色工作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而突然之间却被职场当做一个可乐罐子一样随意丢掉,那种感受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如果你多年的工作经验能够得到认可,并有机会再次证明你的价值,那么再好不过了。要实现这一点,离不开来自政府、行业以及教育的支持体系。然而,这一完美的“体系”却极难出现。因为,无论这一“体系”作出多大承诺,它都很难使得那些消失的行业东山再起。
  这听上去似乎令人难以接受,但这的确是事实。没有人会好心救你于水火之中。解决方法只有一个:你要学会自救。
  那么,我该如何做呢?我之前是从事制造业的,而有关的职位却在逐渐消失,特别是在我所在的地区。我要如何做才能自救呢?
  你需要振作精神,深入思考一下。你首先应当考虑一下与自己此前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那些工作,然后问自己下列问题:
  1. 你的上一份工作使用过什么物品、设备或者服务设施?这些物品或设备的供货商或者生产厂家是否知道他们的物品或设备还供应到什么地方?比如,如果你此前在一家数码照片洗印店工作过,那么相纸或数码设备的供应商是否会向你透露他们的其他客户?(正如我上面所说的,那些使用同样设备或物品的地方不一定有职位空缺。不管怎样,你都可以去联系他们,也许碰巧有人在你联系他们的当天早上辞职了。)
求职前必须认真思考的15个问题(2)
2. 你在上一份工作中学到、掌握或者提高了何种机械或者技术方面的知识?其他地方是否也会用到这些机械或者技术方面的知识?他们是否愿意聘用你?
  3. 在你的上一份工作中有哪些公司为你们提供了培训?这些公司中是否有公司愿意聘用你?
  4. 你在上一份工作中向哪些公司、组织或者客户提供过服务?他们中是否有谁愿意聘用你这样富有智慧与经验的人才?
  5. 在你的上一份工作中,有哪些团体或者服务组织对你们的项目感兴趣?他们中是否有愿意聘用你的?
  6. 谁可能会对你上一份工作中积累的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兴趣?
  7. 你在上一份工作中与哪些临时机构、外购部门或者分包商打过交道?他们中是否有愿意聘用你的?
  如果我认真考虑了相关的工作,仍然没有丝毫收获,那么我下一步该如何做呢?
  努力思考一下自己近年来的业余爱好。也许近几年里,你在自己的某项业余爱好上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并成为这一行当的准专业人士。那么,你便可以想一想:自己可否从事与自己这一业余爱好相关的工作?用一个搜索引擎搜索你的爱好(我个人最喜欢的搜索引擎是Google, 这一引擎能够搜索到互联网上68%的信息)。
  其他的信息资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看看,看是否有符合你兴趣爱好的杂志。如果有,买下来,从头到尾看完,以获得有用的知识。
  您能告诉我什么样的爱好能使我找到符合自己知识与阅历的工作?
  实际上,答案很简单,所有爱好都可以,比如收集古董、骑自行车、捕鸟、划船、读书、宿营、开车、集邮、玩电脑、厨艺、舞蹈、研究电子产品、体育锻炼、养花、园艺、养马、打猎、武术、数学、当模特、摩托车赛、海洋学研究、养宠物、摄影、剪报、缝制衣服、滑雪、志愿者活动及木工手艺。
  如果爱好并没有给你带来好的工作,我将告诉你接下来该如何去做。我知道,你会说要在生活中找到激情,但我发现要寻找激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我该如何自省呢?
  “激情”并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问题,甚至也极难为人们发现,但这里我可以为大家提供几个办法。在笔记本或者电脑中,写下对下列几个问题的答案:
  我对生活有何索求?
  我要为生活付出什么?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会为这个世界奉献什么?
  这个世界上我最不喜欢或者最憎恶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具备这个能力,我最想改变或者避免出现的事情是什么?
  我居住的社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是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最使我感到兴奋的事情是什么?最使我感到枯燥无味的工作是什么?
  我最放不下的事情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哈佛商学院教授戴维·梅斯特(D*id Maister)说:“如果某件事情让你愿意为它付出所有的时间,那么你最终会擅长做这种事;反之,你将不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在思考了上述问题之后,如果我仍看不到出路该如何是好呢?我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需要重新理清自己的思绪,长时间地仔细思考上述问题。许多求职者将思考看做一场速度竞赛。“好了,我就想10分钟,然后我便能搞定。”不,这远远不够。思考是需要时间的,它要花费你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
  大脑的确有迟钝的时候。最近网上有很多关于大脑可塑性的报道。报道称,只要让大脑接受足够的训练(生理上和精神上的),它便会在各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求职前必须认真思考的15个问题(3)
关于免费或者低费用大脑训练方面的信息,请登录:,,。
  还有一些方法是多数求职者在经济上难以承受的,特别是当你在经济上难以自立时。但为了叙述完整,我还是将它们列出来:,。
  当然,求职本身就是一项耗费脑力的活动。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愿意常让大脑放松的人来讲,他们会获得更多的回报。
  除了我们讨论过的活动,求职还需要何种大脑活动?
  首先,你应当事先思考雇主希望寻求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才会占得先机。当然,不同的人面对的情况也会不同,然而总体来讲,这些可能性还是值得探索的。
  雇主希望找到符合下列某项或全部特质的人才:
  他们寻找的是天才—拥有可转换技能的人才。
  他们看重的是求职者的经验—他们不必花费更多的时间把你培训成更加符合工作要求的人。
  他们看重的是自我管理能力—你上班是否准时甚至是提前到达;你是否会一直待到下班甚至因工作需要而加班;你做事是应付了事还是尽善尽美?
  他们看重的是耐性—对待任务和问题,你是否持之以恒,直到完成任务、解决完问题?
  他们看重人际交往能力—你与同事是否相处融洽,你是否尽心尽力与客户打交道?
  他们看重责任心—每一名成功的员工都会犯错误,但你的错误是否是因为你的过于乐观而不是因为你的粗心或愚蠢?犯错误之后,你是否会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最后,雇主在招聘过程中也在尽力不犯错误,他们也在尽力留住人才,尽力避免不同人才竞争同一职位的情形。招聘与员工的流动会耗费雇主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让雇主将你留下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面试中向雇主表示,你在此前已经作了大量的相关调查。而大部分员工辞职的原因是他们在受雇之后才对这一行业进行详细的调查。
  我明白了。让我再猜想一下求职所能带来的下一项大脑活动是什么:雇主花钱雇人是为了得到什么?
  是的,这一点很值得思考。
  答案之一是:你的技能。
  雇主们看重的是你的三项技能,这三项技能可通过句子的三个不同组成部分来描述。
  名词描述了你的特殊知识。雇主愿意为你大脑中从经验中得来的知识买单,这些知识可能涵盖不同的领域、专业、课题、技能或者“诀窍”。比如,如何修电脑,如何解数学题,如何进行外交谈判,如何修补汽车划痕等。
  动词描述了你的功能性技能。我们经常把这些技能称为可转换技能,也就是你所知道的做事方法,不管这些事情涉及哪些专业或行业。雇主愿意为你的多功能角色买单,即便你的这些技能此前是运用在其他领域中。这些技能可以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来回转换应用。比如,分析、提升、巩固、计算等。
  形容词或者副词描述了你做事的方式。这些都可以统称为特点或者性格特征。比如,持之以恒、干劲十足、富有想象力、忠诚、反应敏捷等。
  雇主特别看重哪方面的事情?我需要知道这一点,因为我希望能够描述自己与其他能胜任这份工作的19人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雇主们看重的是你做事的方式,我们称其为特点或者性格特征,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形容词和副词。
  一般而言,特点或者性格特征能够说明:
  你的时间观念。
  你与人打交道、联络感情的方式。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求职前必须认真思考的15个问题(4)
你对待上司的方式。
  你对待监督者的方式。
  你如何在冲动与自律之间找到平衡。
  你如何在主动与被动之间找到平衡。
  你如何在危机与问题之间找到平衡。
  您能否向我提供更为详细的关于个人特点的例子?
  下面是一个列表,请看一下是否有别人评价你时用的词:
  精准 注重结果 适应性强
  内行 有情趣 富有冒险精神
  机警 富有鉴赏力 果断
  机敏 注重细节 权威
  平静 谨慎 有魅力
  有能力 持之以恒 热情
  团队精神 勇敢 富有创造力
  坚定 深思熟虑 可靠
  勤奋 老练 慎重
  精力旺盛 有活力 高效率
  多愁善感 积极 特别
  仔细 经验丰富 专家
  节俭 坚强 灵活
  人性化 冲动 独立
  创新 知识渊博 忠诚
  守纪 客观 宽容
  外向 杰出 耐心
  敏锐 理解力强 不屈不挠
  开拓精神 注重实际 专业
  安全意识强 守时 效率高
  理性 讲求实际 值得依赖
  足智多谋 有责任心 反应敏捷
  自律 敏感 城府深
  身体强壮 乐于助人 有同情心
  机智 周到 与众不同
  多才多艺 精神焕发
  请从中选出你最喜欢的5个词,针对每个词对自己进行真实的描述,并作好在面试中与面试官交流的准备,从而向面试官展现你与其他19名求职者的不同之处。
  在面试开始时,雇主会注重你的个人特质。你是否守时?你是否有礼貌?你是否对当前应聘的职位真正感兴趣?
  你是否愿意并且渴望学习?对某些人来讲,他具备做好一切事情的潜质,但却唯独没有引领他走向成功的激情。
  我知道,在面试中雇主会给我提供一些假想的场景,并问我如何去面对这些场景,那么他们期待什么样的回答呢?
  尽管我无法弄清楚别人在想什么,但我可以推断。我猜想雇主在竭力思考你在想些什么:
  1. 如果雇主给出的场景是那些宣称此前有过类似工作经历的人所熟悉的,那么雇主是在考验你是否真正拥有你所说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希望你能够信心十足,对答如流。
  2. 如果雇主给出的场景并不是你之前所熟悉的,那么他们是在考验你的应变能力。他们故意让你面对一个新的课题,以测试你是否具备很强的创造力。
  3. 同时,他们可能还想知道你是否能够举一反三,想看看你是否具备在第一个方案不可行的情况下寻找替代方案的能力。
  我马上就要参加面试,我知道自己具备哪些可转换技能,那么在面试中我应该怎么做呢,只是吹嘘自己的能力吗?
  不,现代雇主都希望求职者用事实证明自己,而不只是说说而已。因此,21世纪的面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雇主们将此类面试称为“行为面试”。
  如何证明自己宣称具有的能力?
  在参加面试之前,你应当思考一下你认为雇主对你所应聘职位最感兴趣的三种技能。然后,把对每一种技能的描述写在不同的纸上,描写一段自己发挥这一技能的成功经历。
  在叙述的过程中,如果你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那么你叙述的“力度”将会有所加强:
  1. 我要做成什么事情?
  2. 我为什么要做成这件事情?
  3. 我遇到的困难或者障碍是什么?
  4. 我真正做了些什么?
  5. 结果如何?
  6. 我如何知道获得了成功?
  写完三段叙述之后,多读几遍。你不要将这三张纸带到面试现场,它们只是方便你准备面试的小纸条。你必须要为自己所具备的每项能力提供证据,把自己的这些能力当做不离自己左右的内在化的东西,就像呼吸一样。
  现在,我明白求职和面试的确需要绞尽脑汁去想。然而,现在我仍为如何找一份工作以及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而发愁。
  你的大脑作好了准备,但却没有想出本章所提出的问题的漂亮答案,那么你必须做的一件事情便是要搜集更多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平心而论,我们的第一感觉往往是认为自己已经非常了解自己了。因为我们毕竟亲眼见证自己这么多年的成长,现在一定已经非常确切地了解自己了。但是,近40年与求职者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而唯独对自己的独特优点视而不见。
  如何才能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呢?
  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办法是拿出一张纸,在纸上随意写下任何关于你的信息,包括你的过去、爱好、业余活动、工作和成就等。将你写下的信息多读几遍,将你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用笔圈出来,然后将这些内容抄写在另外一张纸上。
  如果我并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怎么办?因为我看过《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这一选秀节目,上面的人经常会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
  经验告诉我,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如果你的确这样认为,那么还有一个补偿办法。我的朋友伊夫斯·勒姆斯发明了一个叫做Checkster的程序,你可以通过登录免费使用此程序。将了解你和你的工作的6个人(可以是同事、客户、上司或者朋友)的名字提交给Checkster。Checkster会以你的名义向这6个人发送一份问卷,让他们填写关于你的信息(仅需5~7分钟),并在7天内将问卷发回Checkster。然后,Checkster会将问卷和问卷答题者的姓名分开,为你提供一份匿名报告,将他人对你的能力及特点的评价进行总结。这份报告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到,看完后你可以选择保留或者删除。这份报告可以让你了解别人对你的看法,如果你觉得报告说得不对,可以重新选择6个人,将他们的名字提交Checkster重新作一份报告。
  如果你对结果还不满意,那么请做一下第11章的练习。
  
18种主要求职方法
关于求职的过程,我们知道得很多。职位空缺成千上万,而我们如何能找到它们呢?总结起来,共有18种方式。它们是:
  1. 自我评估。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对自己最擅长与喜欢的可转换技能和兴趣进行彻底的评估,这样你便能明确地知道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向家人、朋友及雇主等传递这一讯息。然后,利用自己的评估结果去求职。
  2. 互联网。将自己的简历放在互联网上,浏览招聘公司或招聘中介公司的网页来求职。
  3. 关系网。通过朋友、家人或者社区人员的帮助求职。
  4. 学校。向以前自己所在学校(包括中学、商业学校、网络学校、社区大学、学院或者大学)的教授、老师或者校友会寻求求职方面的帮助。
  5. 联邦政府。向州政府或联邦政府失业服务部门寻求帮助。
  6. 所在州。向所在州的职业介绍中心寻求帮助。
  7. 公务员。参加公务员考试,以获得政府公职。
  8. 报纸。假如你所在的城市或者小镇有自己的报纸,经常翻看上面的“招聘广告”。事实证明,星期日发行的报纸是最有用的。
  9. 杂志。留意专业杂志,看上面是否有吸引你的招聘广告。
  10. 临时工作中介所。临时工作中介所能提供短期合同制工作,可在短期内发挥你的能力与特长。你可以尝试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做临时性工作,直到某个公司对你说:“您能留下来做正式员工吗?”不管怎样,通过这种方式你至少可以增加你履历表上的经历。
  11. 劳务市场。常去你所在城市的知名劳务市场转一转,那里会有用人单位现场招聘员工,在那里你也许会找到一份短期工作。如果你做得好,就可能转为正式的长期员工。一开始,你可能会干一些力气活儿,只要能填饱肚子,苦一点累一点也不要挑剔。
  12. 职场俱乐部。参加或者成立一个“职场俱乐部”,在那里你会得到一些职场信息。同时,要注意联系当地的商会、教堂、清真寺或者犹太人会堂。
  13. 简历。将你的简历发给本地的每一家用人单位。
  14. 选择你感兴趣的单位。只要你对某家公司、工厂、组织或者机构感兴趣,你便可以与它们的负责人敞开心扉交谈,不管那里是否有职位空缺。
  15. 电话簿。通过黄页锁定5~10家你感兴趣的位于你所在城市的单位,打电话或者登门拜访这些单位。
  16. 义工。如果你的生活暂时还能维持下去,你可以选择在一家你感兴趣的单位做短期义工,不管这家单位是否有职位空缺。也许,这家单位最终会录用你。
  17. 自主创业。注意观察自己所在社区中何种行业是空缺的,自主创业填补这些空白。
  18. 接受再培训。返回学校重新接受你所从事过的工作之外的培训。
  研究人员发现,几年以前,一名求职者找工作一般要花费15~18周的时间,其中有1/3~1/2的求职者在第二个月便放弃了找工作。他们为什么在一开始便选择了放弃呢?
  事实表明,这与求职者采用了多少种求职方法有关。在一份对仅采取一种方法求职的100名求职者的调查中,有51名在第二个月便放弃了求职,这已经超过了半数。而在对采取多种不同方法求职的100名求职者的调查中,仅有31名在第二个月放弃了求职,还不到总数的1/3。
  因此,似乎可以得出结论:运用的求职方法越多,便越容易取得成功。然而,事实也不尽然!
  
在学校学不到的求职经验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成功求职的机遇的确随着你使用的求职方法的增加而增多了,但方法不能多于4种。如果你的求职方法超过4种,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又开始降低,并且每增加一种求职方法,成功率便越来越低。其中原因我有我自己的看法。然而,现在我只是想给出问题的核心:尽管人们对求职已经作了很多研究,但学校却极少向学生教授这些。这一点的确令人难过,因为知道这些研究结果能够更早地将人们从失业大军中拯救出来。
  还想知道在学校中我们从来学不到的东西吗?
  好。研究发现,在职场面试过程中求职者与面试官讲话各占大约一半时间的情况下,求职者被成功录用的机会最大。如果求职者的讲话时间超过90%,或者面试官的讲话时间超过90%,那么求职者很可能不会取得成功。
  研究还发现,在面试中回答问题时,如果你回答问题的时间多于20秒少于两分钟,你便有更多被录用的机会。如果你无法在两分钟之内讲完,你可以在到两分钟时这样总结:“如果您愿意听,我还可以讲得更详细一些。”如果面试官表示你可以继续讲下去,那么你便可以继续,但不要超过两分钟。切记,切记!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你在面试后马上发一封电子邮件和手写信表示感谢,那么你被录用的机会将大大增加。电子邮件会在第一时间传达你的谢意,而手写信则说明你更有人情味儿。如果你的字实在拿不出手,那么你至少应当将信打印在一张质量不错的纸(重量在30磅以上)上邮递出去。美国头等邮政服务的价格为:一盎司44美分,每增加一盎司加收17美分。电子邮件没有任何成本,但你发送了电子邮件,却不一定意味着别人能看到你的邮件。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给各种求职方法打分
我可以继续写下去,并且举很多例子,但是我现在可以得出结论了:学校除了教我们如何写简历和应对面试,不会教我们关于求职的其他事情。我们需要知道而且也能知道更多的知识,因为求职是人们研究最多的人类活动之一。
  当然,研究并不只靠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有时候它还要结合直觉,结合对不同领域的长期观察。
  研究加直觉,让我们对各种求职方法的效率有所认识,这对每一名求职者或跳槽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中你会发现有些求职方法明显不如另外一些求职方法有效。
  你还会发现,有些自古以来被我们奉为求职宝典的方法实际上并不好用。呃,我想学校应该告诉我们这一点。
  下面便是一组按百分比罗列的数据,它告诉了我们求职者采取每种求职方法所占的百分比,以及每种方法的效果如何。
  
5种失败率较高的求职方法
4%~10%
  利用用人单位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有关求职者通过网络成功找到工作的报道,屡见不鲜。
  新墨西哥州陶斯县的一名系统管理员想到旧金山找工作,于是他在一个星期一的晚上10点在旧金山的一个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的简历。星期三早上,他便收到了来自70多家用人单位的回复。
  还有,一名营销专业人士按照一家网站的指导写了一份简历,然后将这份简历投向了她感兴趣的两个职务。72小时之内,两家公司都联系了她。她目前在其中一家公司供职。
  不仅媒体对此类事情大肆报道,我的邮箱中也收到了不少这样的案例。我收到的一封电子邮件写道:“5月,我工作了5年的公司出人意料地辞掉了我。后来,我在教堂那里发现了一本您指导人们如何求职的书。读过之后,我备受鼓舞。被辞退的那天,我便将自己的求职托付给了主。是主保佑着我,并为我提供了一些找工作的方法。互联网是我赖以找工作的工具,我找工作几乎不通过任何其他渠道。通过互联网,我不断发送自己的简历,有25%的简历得到了回复,从而使我有机会进行电话面试或者面对面的面试。辞退我的是一家软件公司,而我现在要应聘的是一家在网上找到的出版公司。”
  另外一封邮件写道:“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不可能在仅仅8周的时间里找到这份理想的工作。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公司,给了我很多不错的机会……”
  因此,我们看到互联网的确能够将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在10年前那是难以想象的。有专家认为,招聘网站现在已达到了1 000家,还有人说是5 000家、10 000家、40 000家甚至是100 000家。正是这些网站,使得招聘求职的速度加快了。
  当然,互联网也并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许多尝试通过互联网找工作的人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研究发现,每100名利用互联网找工作的求职者中,仅有4名幸运儿最后找到了工作,而剩下的96人都失败了(他们仅仅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工作职位)。
  例外:如果你要找的工作是技术类、IT行业、设计、金融或是医药行业,成功率会高一些(大约在10%)。而对于人才市场中的其余两万种岗位来讲,通过网络成功找到工作的概率仅有4%。
  这些你在学校里学过吗?肯定没有!那么你完全有可能认为通过互联网找工作适合每一个人。如果你这样想,一旦无法从互联网上找到工作,你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心情日益苦闷。
  7%
  漫无目的地向用人单位发简历。据报道,这一求职方法的成功率为7%。也就是说,每100名漫无目的地向用人单位发简历的人中,最终会产生7名找到工作的幸运儿,而剩余的93名则以失败而告终。
  实际上,对于互联网求职的成功率我还是有些高估了,因为一项调查表明,通过互联网投出的每1 470份简历中仅有1份简历的投递者获得了工作。另一项调查表明,一个职位会引发1 700份简历的投递。通过互联网投递简历,很可能就是石沉大海。据报道,互联网上一共存放着大约4 000万份简历。没有人会去统计一下到底其中有多少份简历让求职者最终成功获得了工作机会。
  7%
  通过专业期刊的招聘广告求职。这一方法同前一个求职方法一样,其成功率也为7%。即每100名通过专业期刊的招聘广告求职的人中,会有7人最终找到工作,而剩余的93人则以失败而告终。
  5%~24%
  通过当地报纸求职。通过这一方式求职的成功率在5%~24%。也就是说,每100名通过当地报纸求职的人中,会有5~24人最终找到工作,而剩余的76~95人则与工作无缘。
  (之所以出现5%~24%的波动,原因是职位的薪水高低不同。对工作岗位的薪水要求越高,成功求职的概率便越低。)
  5%~28%
  通过劳务中介或者猎头公司求职。通过这一方式求职的成功率在5%~28%,成功概率同样取决于对薪水的要求。每100名通过劳务中介或者猎头公司求职的人中,有5~28人最终幸运地找到工作,而剩余的72~95人则失败了。
  (波动的原因同上。有趣的是,近年来,女性通过这一方式求职的成功比例越来越高了。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的女性求职者通过劳务中介在两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
  除了上述几种方式,我们还注意到,至少还有4种效率低下的求职方式,它们是:
  ? 通过劳务市场求职,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仅有8%。
  (美国工人中仅有的人加入了工会,但有报道称,去工会的劳务大厅求职的人中有22%的人找到了工作。然而,关于他们花了多长时间找到工作以及他们上岗后工作多久,报道都没有提及。有时候,他们仅会找到一份工作几天的活儿。)
  ? 参加公务员考试,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为12%。
  ? 咨询自己以前的老师或教授,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也为12%。
  ? 咨询州政府或联邦政府服务部门,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为14%。
  
可以改变你一生的求职方法
上面谈到的都是不好的求职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好的求职方法有哪些,它们如何能够对你付出的努力作出回报。
  请思考一下你的个人精力。在求职过程中,你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当你找工作的时间延长至数周甚至数月时。因此,采取何种求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你最后会精疲力竭。
  33%
  从家人、朋友、社区—特别是从你们当地社区、你毕业的中学或者大学那里获得招聘信息。你只需要问他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你所在单位或者地区有工作机会?这种求职方式的成功概率为33%,也就是说,每100名通过这种方式求职的人中,33人会成功找到工作,而剩余的仅以此种方式找工作的67人则会败北。
  你可能会说:“什么,这也能算得上是5种最有效的求职方法之一?”是的,但只是相对来讲。毕竟有67%的人以这一方式找不到工作。但请注意的是,这种方式求职的成功率要比简历求职的成功率高出5倍。换句话说,通过与朋友和家人交流后获得工作的成功率,比你仅靠到处发简历的成功率高出5倍。
  47%
  对于你感兴趣的公司、工厂及机构主动出击,不管那里是否有职位空缺。这一求职方式的成功率能够达到47%。也就是说,每100名通过这种方式求职的人中,会有47名最终找到工作的幸运儿,而剩余的仅以此种方式找工作的53人则失败了。请记住,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找工作,其效率要比仅靠到处发简历找工作的效率高出7倍。
  69%
  通过查询电话号码簿锁定你感兴趣的专业或领域,然后打电话给相关公司或者直接造访进行面谈,以获知他们那里是否有你所擅长的职位空缺。这一求职方式的成功率达到69%。也就是说,每100名通过这种方式求职的人中,69人最终成功找到了工作,而剩余的仅以此种方式找工作的31人则以失败而告终。请记住,通过与目标公司通电话找工作,其效率要比仅靠到处发简历找工作的效率高出10倍。
  84%
  与其他求职者一起组成所谓的“求职俱乐部”。通过电话簿锁定本市中你感兴趣的公司或单位,然后打电话,询问他们是否有你擅长的职位空缺。这一求职方式的成功率达到84%。也就是说,每100名通过这种方式求职的人中,有84人最终找到了工作,而剩余的仅以此种方式找工作的16人则没有成功。请记住,通过与目标公司通电话找工作,其效率要比仅靠到处发简历找工作的效率高出11倍多。
  86%
  改变自己一生的求职方法。这一方法要求你在求职之前对自己作彻底的评估分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什么、哪里、怎样。
  什么。你需要评估和确认你喜欢的事情。请注意,我说的是你“喜欢”而不是你“擅长”的事情。这些就构成了你的可转换技能,因为它们可以转移到你所选择的任一领域和职业中去,不管你是否在一开始就选择了它们。
  哪里。这里指的是工作环境。假设自己是一朵在沙漠里盛开的花,那么如果把你放在1 000英尺的高地,你很可能会无法适应。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种最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你也如此,你就像是一朵花儿。你需要确定自己施展技能的场所、茁壮成长的环境和高效率工作的环境。
  怎样。你需要确定如何到达你所希望的目的地。为此,你要确定你所感兴趣的工作的名称、拥有这些工作岗位的单位(位于你所希望的地理区域内)的名称以及这些单位中拥有人事任免权的人。你要设法去接近这些人,向他们展示你如何利用自己的技能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你要向他们展示,如果你被录用,你不会给他们带来麻烦,而是能够为他们解决问题。
  这一求职方式的成功率达到了86%。也就是说,每100名通过这种方式求职的人中,86人最终找到了工作。因此,如果别无他法,你可以尝试一下这一方法,它会为你带来好运。
  同上述几种方法一样,这种方法也并不是屡试不爽,每100名求职者中仍有仅使用这一方法的14人找不到工作。但请注意,这一方法比到处发简历找工作的效率高了12倍。换句话说,只要你愿意付出更多的辛苦,你便会比到处发简历找工作的人多出12倍的获聘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共有18种求职方式,且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的方式效率高,但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劳动,有的方式效率低,但你却不用付出太多的心力。这些都是你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书包 网 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尝试换一种求职方式
正如我们之前所看到的,求职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某一种求职方式,有时候你需要使用4种求职方式。
  换一种求职方式会使你避免“求职窘境”。其中的奥妙何在呢?当一种方法不起作用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想办法再试一次。我们会想:500份简历找不到工作?那试试1 000份怎么样?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换一种方式。
  求职者时刻谨记的7件事
  1. 对大多数人来讲,求职本身是一件不断反复的活动。如果你并不是这样,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幸运儿。根据专家的统计,35岁以下的职场人士平均1~3年便会去找一次工作;而35岁以上的职场人士,平均5~8年会去找一次工作!专家说,按照这种推理,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会发生3~5次的工作变动。
  2. 求职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有些求职者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应该怎么做,似乎他们天生便知道一样。而对有些人来讲,求职却是一件难事。但幸运的是,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有来自互联网和其他渠道的帮助与建议。
  3. 求职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有时候简直让人无法琢磨。你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为什么有些事情有时候可行,有时候又不可行。
  4. 关于求职和跳槽,没有永远错误的方法。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下,对于某一家用人单位,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可能起作用。关于每一种技巧,没有可行或不可行之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可行或不可行。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它的可能性。
  5. 关于求职和跳槽,没有永远正确的方法。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下,对于某一家用人单位,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可能不起作用。关于每一种技巧,没有可行或不可行之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可行或不可行。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它的可能性。
  6. 掌握此次求职的技巧并在以后熟练运用这一技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你花费很多的心思。你在求职过程中做的工作越多,思考越多,你的求职便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注意:你平时是否很懒?不,不行!多数人将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带到了求职过程中。
  7. 求职在一定程度上总是要靠运气。掌握求职技巧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找到一份工作,而只是意味着你可以不用那么碰运气而已。
  聪明的求职者在一开始便知道,他们首先是在寻找希望,然后才是在找工作。可选择性便是希望之所在。对于没有工作的人来讲,希望便是一切。
  如果你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通过网络招聘、通过到处发简历,或者通过在中介公司备案的方式求职都没有成功,你就要放弃原来的做法,变更策略,采取新方法。
  
搬开你求职路上的绊脚石(1)
多数人觉得,相对于别人而言,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一些或不为人知的或明显的缺点,从而妨碍我们找到一份好工作,例如:
  ? 我有身体缺陷
  ? 我有智力缺陷
  ? 我从未上过高中
  ? 我从未上过大学
  ? 我还没毕业
  ? 我刚毕业一年
  ? 我已经毕业多年
  ? 我长得太漂亮
  ? 我长得太帅
  ? 我长得太丑
  ? 我长得太胖
  ? 我长得太瘦
  ? 我年纪太大
  ? 我年纪太小
  ? 我之前只有在一家公司工作的经验
  ? 我之前跳槽太频繁
  ? 我快要退休了
  ? 我经验太少
  ? 我之前坐过牢
  ? 我得过精神疾病
  ? 我文化程度不高
  ? 我接受的教育太多,大材小用
  ? 我有西班牙血统
  ? 我有黑人血统
  ? 我有亚洲血统
  ? 我的英语口音太重
  ? 我的特长太单一
  ? 我“样样通,样样松”
  ? 我之前曾担任过神职人员
  ? 我之前当过兵
  ? 我过于武断
  ? 我过于内向
  ? 我只为志愿者组织工作过
  ? 我只在小公司工作过
  ? 我只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过
  ? 我只在政府工作过
  ? 我来自不同的文化或背景
  ? 我来自不同的行业
  ? 我来自另外一个地区
  (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大约3个星期的时间处于求职的状态!开玩笑而已!)
  你最大的缺点和最擅长的能力
  如果你认为你的缺点会妨碍用人单位录用你,那么你应当振作起来!不管你有什么缺点,或者你认为自己有什么缺点,都不应当使它成为用人单位拒绝你的理由。实际上,你的缺点只会影响你在某些用人单位的应聘。
  在求职时,你应当记住下面的话:
  至少有两类用人单位:
  那些对我能做的事情感兴趣的用人单位
  和
  那些对我能做的事情不感兴趣的用人单位。
  对于后者,我也应当感谢他们,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对我的能力感兴趣的其他用人单位。
  然后,我便悄然离去。
  当晚我会给他们发送一封感谢信。
  你永远都不会预料到他们第二天会怎样。一封感谢信会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现在看来,我们最大的缺点反而就是我们对待自己缺点的态度。因此,我希望你能够与我一同想一想,“我有缺点”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会顾忌某些用人单位的偏见。比如,“我很胖”并不会妨碍你做任何事情。如果用人单位因为这一点而不录用你,那么实际上这根本算不上是你的缺点,而是用人单位的一种偏见。
  真正的缺点意味着有些事情你做不来。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一点。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技能。没有人知道具体数字,因此让我们随便说一个数字,比如4 341种技能。你认为普通人具备这4 341种技能中的多少种呢?没有人知道答案,那么让我们随便说一个数字,比如1 341种技能。这已经很多了,这1 341种技能是一个普通人所具备的技能数。现在,我的问题是:这种普通人是否也存在缺点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4 341减去1 341是3 000,也就是说普通人有3 000件做不来的事情。普通人,不,应当说是每一个人都存在缺点。是的,每一个人。
  因此,当你在求职时认为自己存在缺点,我的确同意。但是,每个人都这样,那又如何呢?与别人的缺点相比,你的缺点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吗?答案是否定的,除非你认定自己缺点太多以至于为做不来某些事情而感到难过。实际上,你唯独忘记了自己能够做什么。因为你总是在思考用人单位拒绝你的原因,而不是思考用人单位录用你的原因。
  这里让我们来作一个关于存在缺点的求职者或者跳槽者的练习。请拿出一大张纸,然后将它分成两栏。
  做不来的事情 我能做的事情
  然后,请浏览一下下面列出的(可转换)技能,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能或者不能)将这些技能填写在上表中的相应栏目中。如果写不下,可以加页。
  246项动词技能表
  进取能力 表演能力 适应能力 演讲能力 管理能力
  建议能力 分析能力 预见能力 调停能力 安排能力
  查证能力 归纳能力 评估能力 索取能力 审计能力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