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高原《自制力》完本

_3 高原(当代)
情绪传染的“起爆点”取决于外界刺激的强度。比如,对于同一个情境,有些抵抗能力较弱的人会首先出现情绪反应,有些抵抗能力较高的人则不会。如果有人首先出现了很大的反应,就相当于加强了这种刺激的强度,那么原本抵抗能力比较高的人也会跟着出现情绪反应。就像在看恐怖电影时,如果胆小的孩子先被吓哭了,本来不会哭的胆大的孩子也可能跟着哭了起来。
情绪传染具备“共情”的特点。
有凝聚力的团体往往会用这种“共情”一起对抗外界的损害,从而使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从中感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许多善于管理的人都喜欢将自己的情绪灌输给自己的团队成员,然后把他们凝聚起来。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战争时代的**家演讲,二战时期英国面临德国空袭,丘吉尔成功地利用演讲上的情绪感染力,使整个英国团结在了一起,共同抵抗德军的入侵。
缺乏理性思考、易受暗示和知识经验比较单一的人,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
在这方面,老人和孩子是明显的人群,他们易被他人影响,也较缺少辨别能力。
在今天,最常见、最可怕的具备传染性的情绪病毒就是压力和焦虑。它们如同感冒病毒一样可以飞速地污染整个团队。人就像一张海绵,不断吸收周围人的情绪传染病。当感受到他人消极的情绪影响时,就会变得消极,身体语言也会发生改变,比如在说话时耸肩、皱眉,莫名其妙地感觉到对工作没有兴趣,很想大哭一场等。
因此,避免与坏情绪的人接触,有助于保持内心的愉悦(这在某些时候甚至比尽量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还要重要)。
尽快远离情绪战场
在别人的火气上来时走为上策,使自己脱离战场,然后赢得冷静的空间和时间(也让对方获得调整的机会)。这一点不但对于消极的情绪战场适用,也适用于过度积极的情绪空间,遭遇情绪战场时我们暂时躲避,不要成为盲从的一员。
来自广州的王先生说:“去年我差点成为传销组织的一员,但我成功地控制住自己,没有上当。他们在房间开会、用极具煽动力的语言对成员进行**,我果断地逃离了现场,否则我很可能被那种疯狂的氛围俘获了。”
我们不但要防范消极情绪,对于过度积极的情绪,也要抱以警惕之心,以免破坏体内情绪控制系统的平衡,让自己走上极端。
沉默10秒钟
10秒钟时间在生活中看起来微不足道,在发火前,让自己的大脑暂停10秒钟却是非常宝贵的。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杰弗逊曾说:“先数到10,然后再说话,假如你还是怒火中烧,那么就数到100。”然后,大脑中那根被愤怒绷紧的神经就会松弛下来,你会庆幸没有立即扑上去跟那个激怒你的家伙拼个你死我活。
转移注意力
学会在恰当时刻转移你(或他人)的注意力,将马上要迸发出来的坏情绪释消于无形。比如,当你遇到倒霉事时,你会越想越气愤,恨不得把房间里的东西都扔到楼下去。这时我建议你立刻打开电视机,听音乐或唱歌,也可以去洗澡(这是更好的办法),去做一些轻松的事情,大脑就会淡忘刚才的事件。等你再次想起时,你会发现是自己大惊小怪了。
情绪也有智力:它在测试你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萨洛维说:“我们的情绪也有智力,它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换句话说,我们的情绪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它可以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控自己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与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绪的能力相关的。如果我们用另一个更专业的词汇来概括它,它就是EI--情绪智能。
近年来,美国校园中很多学生具有攻击或沮丧心理,我们的课题小组发现,67%的行为都与他们的EI(情绪智能)有关。在最近的10年内,美国校园内的殴斗打架和自杀事件逐年增多,枪击案频发。在2012年2月,加州一名高中生枪杀五名同学和一名教师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是什么成为了他们体内的魔鬼?答案是“不能控制的情绪”。当一种情绪在体内萌发时,它首先会测试母体的容忍度和调节能力。坏脾气并不是没有征兆地爆发出来,它在意识中产生时,会先向大脑发出允许释放的请求。一种恶劣的行为也是如此,它的所有通道都是由身体控制的,也就是你的“自我”决定了它们会生长到什么程度。
“我请求长大!”
“我希望变得强壮!”
“我想发泄!”
你的“自我”这时如何回应呢?正面的情绪十分善良,它渴望长大,让你变得积极;消极的情绪则异常狡猾,它希望骗过你,躲过大脑的审查机制(自制力体系),用卑鄙的手段侵占正面情绪的空间,主导你的行为模式。
加州枪击案的凶手在扣动扳机前--不,早在这种行凶冲动的酝酿阶段,他的“自我”与这个“魔鬼”的较量就开始了。遗憾的是,他输得一塌糊涂。“魔鬼”很早就突破了控制,掌控了他的行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当他在行凶时,他的“自我”是一个不合格的失败者。而他也没能及时得到情绪指导,以至于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随后,课题小组公布了一份关于《EI自制力调查》的详细结果,并且阐述了我们的观点:人类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毅力和全情投入等能力对人生的影响比智商更为重要。如果忽视了情绪智能因素的存在,对于我们的自身发展非常不利。要解决这个隐患,人们就应该在学校期间接受情绪智力的教育。
情绪智力能不能测量?它可以测试我们,我们当然也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测量它的存在,并在问题爆发前就把隐患消除。我们在课程上提供了两种测试方式:一是乐观测试,一是PONS测试。
乐观测试
它由马丁·塞格曼设计,目的是了解个人的价值状况,判断一个人对于生活的乐观情绪是否占据主导地位。它首次应用于一家保险公司,结果发现,获得高分者要比测试中的低分者在工作中的表现好得多,他们能卖出更多的保险。
PONS测试
它由罗伯特·罗森斯发明,目的是测试人们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同时这还反映了人们对于坏情绪的规避能力和对于乐观暗示的接受能力。基本方法是将一些人的愤怒、嫉妒、满意、感激等进行编辑处理,然后让受试者通过图片提供的线索,来判断这些人的情绪。结果发现,在PONS测试中获得高分的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都表现出了更好的成功可能性,而且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尤为出色。
学会等待
玛丁决定下午就去辞职,并当面训斥自己的老板,以报复他扣除自己本月70%的工资。他准备了几千字的腹稿:“你是我见过的最无能的上司,是一个无耻的资本家,是一个不要脸的家伙……”他还说:“我要告诉他,如果他敢跟我发火,我能一拳打掉他的鼻子,打碎他的一嘴黄牙!”
他真的很愤怒,但我笑着说:“玛丁,你的心情是对的,我支持你,但能不能等一天?”
“等一天?为什么?我一想到他气急败坏却拿我没办法的样子就觉得等不及了。”玛丁很不耐烦。
我说:“你不妨把我的建议当成一种交易,如果你能等一天,在明天上午十点的时候再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我愿意为你介绍一份高薪的新工作。相信我,这份工作一定是你无法拒绝的,它能帮助你进入中产阶层,买上大房子。”
玛丁的眼睛顿时亮了,他毫不犹豫地说:“成交!”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我在培训中心的办公室等着他。玛丁准时到了,他一见面就对我说:“请带我去面试吧,我接受这份新工作。”
“你不是要去羞辱自己的前老板吗?”
“什么?”玛丁瞪大眼睛,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啊,我何必跟他计较!”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互交织的病态心理,它是坏情绪的“同伙”,绝不会帮助你实现紧迫的目标,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在浮躁的时候,冲动会加大它的效应,就像玛丁一样。假如当天我允许他去找老板算账,一定会酿成一场惊天动地的冲突。但是,等待了一天后(特别是经过了一夜),玛丁完全消除了浮躁,从情绪的牢笼中走了出来。
如果你不懂得等待,你会总想着投机取巧。做什么事情都会没有恒心,不安分守己,同时,你也会变成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想尽快达到目标。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会终日心神不宁、焦躁不安,长此以往,生命的弹性就彻底消失了。
1.在事情急剧变化时,会缺乏信心,充满困惑和忧虑。
2.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急躁心态,往往感觉力不从心,焦虑不安,却又急于证明自己,像玛丁那样想找回面子。
3.体现为盲动盲从。由于情绪取代了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缺乏理性思考。这样的人会随时模仿并跟从别人,而不去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在这种病态情绪和心理主导下的生活,是十分危险和低效的。
所以,在情绪控制的课程中,让自己拥有一种“耐心等待”的品质,哪怕只能坚持两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也能赢取一些审视自我、调整情绪的时间,以浇灭某些急于求成的欲望。
放弃控制你自己
在课程上,我对学员说:“来到这里的诸位,可能你拥有相当好的经历,也拥有卓越的才能;可能你的判断力十分灵敏,领导力十分优秀;可能你收入丰厚,生活富足。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是,我们都会碰到壁垒,在投资时总会有起有落,在做判断时总会出现错误。没有人敢说,我每次的决定都是100%正确的;也没有人敢说,我能够完全控制自己。”
即便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者,也会有陷入危机的时候,也会有情绪出现问题之时。金融投机大师索罗斯在年轻时,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危机,这并没有使他一蹶不振,他依然保持积极和绝不妥协的工作作风。索罗斯是怎样做到的?
当沃特海姆公司找他担任欧洲证券分析师时,索罗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如鱼得水,成为欧洲投资热潮中的领袖,各大银行和基金会都对他言听计从。这是索罗斯事业生涯中的第一个重大突破。正当他春风得意、呼风唤雨之时,“利益平衡税”(肯尼迪总统对外国投资课以15%的附加税,以保护国际收支)的颁布,将索罗斯的事业一夜之间摧毁殆尽。几天之内,他的交易变得岌岌可危,更令他伤心的是,自己的合伙人不准许他进行交易。
索罗斯的业务越来越少,只好以退为进,回去休养生息。但他不是一个轻易被打败的人,当调整好状态以后,他毅然回到金融领域,带着自己的哲学理念来应对“阴晴不定”的金融市场。他的投资哲学很管用,到了1973年,著名的“索罗斯基金”创立了,资本额约为1200万美元。
在这期间,罗杰斯成为了他的合伙人,两人一起赚钱。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公司的人才储备出现了真空,他们必须承担所有的工作。最终,工作和责任越来越重,两人的合伙关系演变到了破裂的地步。到了1980年初,他们和平分手,拆分公司。索罗斯独立管理这个基金,非常少的员工,不断扩大的基金规模,非常大的压力,使他难以忍受。他累得就像一条狗,完全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在这时候,妻子也和他离婚了。
这时,索罗斯决定改变。他认为,以前的自己过于自我压抑。他决定对自己的生活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工作也是。他说:“我不再对每一种状况都深入了解,它们爱怎样就怎样吧!”他放弃控制自己,也放弃控制生活的一切。
结果怎么样?人们惊讶地发现,索罗斯迎来了一段绩效飞速增长时期。随后的两年内,他的基金每年扩增一倍,基金规模也从一亿美元跳到了将近四亿美元。
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事业和感情生活都是如此。当事情陷入瓶颈的时候,如果只停留在同一个角度思考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让你无法摆脱。相反,如果陷入困境时,不再强求自己,不再苛求自己,学会放松,学会换一种思维,你会发现什么呢?
一个完全轻松的自己。你的大脑的创意会更丰富,经过洗涤的情绪会迅速地恢复,并能迅速找到问题的出口。
所以,当你感到悲伤或愤怒时,我不建议你采取强力压抑它们。大哭一场或大吼一声反而是更容易平抚情绪的办法--当然你要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否则你的情绪爆发会传染给旁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心头郁积的情绪发泄出来,情绪就会得到平衡,心境也就能平和下来。
总之,我们要学会由自己控制或释放情绪,而不是让它来控制你。
第四课集中注意力,让思维清晰起来
面对变化,我们常常不知所措
许多人面对自身的变化会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在一种常态的“潜意识对抗”下,人们就会出现思维混乱和注意力分散症(ADHD)。
我们在加州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抽样调查,主要针对那些在办公室、实验室、学校等工作的白领阶层。调查发现,平均每24分钟,就会有一个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类型的信息来打断他(她)手头的工作。在这种环境中,他们的心态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思维混乱、注意力分散。
美国心理学教授安德鲁·麦克雷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在他的报告中显示,约有5%的美国人,也就是900万的美国成年人患有“思维混乱注意力分散症”。
很显然,一个人每隔几分钟就会被一个外来的信息打断自己的思路,他们如果不拥有良好的心智模式,时间久了一定会有程度不同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躁动甚至焦虑等不良反应。
所以,一旦有变化发生,需要他重新设计一个新的行动程序时,他往往会感觉自己无所适从:“我该怎么办?”更值得警惕的是,他已经很难集中自己的精力到一件重要的事情上,这使他的工作质量下降。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处在海量信息的包围之中。信息不但庞杂、宏大,而且总是充满变化。面对此种情况,逃避是不现实的。它只能让你失去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也会把事情搞得更糟。我们也没有办法制造一种灵丹妙药,只要服下一颗就能药到病除。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或者强烈感受到自己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没有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你就需要在短期内做出一些根本性的改变--在尝试之后,假如发现有效,你就要把它坚持下去,使自己的精力重新集中起来。
1.关掉你的手机
在需要集中精神的时间段,比如在办公室(或其他有固定电话的场所),立刻关掉自己的手机。如果有人真有急事找你,他们肯定会打你房间的固定电话。当把工作完成后,再打开手机查看一下未接电话,时间也来得及。
如果你从事的不是市场营销工作--他们可能需要保持一天24小时开机,当你回到家的时候,只要一进家门,也可以关掉自己的手机,这有利于你收拢分散的精力,集中到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上来。
2.在固定的时间处理邮件
把电子邮箱的收件提示关掉,这有何不可呢?我们完全不需要让电邮即时提醒,只需坚持在每天上午上班后和下午下班前查收并处理一下邮件。从我的经验和广泛的案例调查来看,绝大多数人在他一天的时间中只要处理两次电子邮件就足够了,不会耽误任何事情。
3.对社交活动有序安排
必须有序安排自己的聚会、宴请或其他的社交活动,按照重要程度每周进行一次排序,而不是接到邀请就立刻应允。如果你在一周内要参加67次的应酬甚至更多,那么你的注意力一定是分散、衰弱的,这深深影响着你的生活。你需要把它们逐渐递减,最后控制在每周参加2次以下。
4.严格以二八定律来分配自己的精力
在每个月的月初,为自己拉一个清单,整理出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最重要的事。这些事情是需要付出80%的精力做好的--它们一般不会超过10件。另外,你也会整理出几十件并不重要的事情,即使它们有时很紧迫,也一定把它们放到你的不超过20%的精力范围中。
5.关好你身后的门
每当我们处理完一件事情时,就当成自己从一个房间跨入了另一个房间。要随手把这扇门关好,不要总是回头看原来的房间。否则,会生出许许多多的遗憾和懊恼的情绪。这些附加情绪就像病毒,会牵扯我们的精力,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
大脑有话要说
大脑:“我得了肥胖症!”
人们经常会被突然跳出的新闻、接到的电话或者新的邮件吸引了注意力,然后转头去关注这些东西--将手头的事情扔到了一边。类似现象已经频繁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对此,大脑的解释是:
“很不幸,这是我的肥胖症,主人,你让我关注的信息太多了!我每次同时应对的命令有限,只好进行取舍,疲于奔命!”
有调查数据显示,接近80%的白领职员经常忘记手中的工作,忙着去关心别人的推特、办公室最新的八卦或者被聊天工具的提示所吸引。他们大多数人都使用电脑工作,每天在电脑前的时间多达10个小时,即便回到家也要拿出23个小时花费在电脑上。在受访中,多数人都对我说,他们超过一半的时间都交给了电脑或者因特网,而不是更要紧的事情。
另外,针对我们调查中的主要问题:“当你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被打断时,要花多长时间才能重新找回专注状态呢?”只有32%的人表示他们在处理完突发的事件后,马上就能集中注意力(其中还有不少水分,因为许多人的回答很勉强),超过68%的人表示他们的注意力一旦被打断,就得花好一阵时间才能重新变得专注。
显然,注意力分散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流行病。这不仅是个人的自制力缺失问题,而是一种公众认知上的“大脑肥胖症”。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人们对此问题不加以重视,不找出根源并解决掉,它将在不知不觉中毁灭几代人富有成效的智慧成果。
“我们的大脑在想什么,你知道吗?”当我在课程上提出这个问题时,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人类的大脑正在退化。我们不关心大脑的未来,只想着对它进行透支和无**的使用!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电脑前度过1小时,用传统方式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减少将近30分钟。人们的社交技巧因此变得笨拙不堪,导致出现了大脑的退化,经常会曲解甚至忽略微妙的那些非语言信息。
人们的大脑正在为高速的网络搜索、网络社交发展新的神经布线。大脑被开启了一种专为娱乐科技服务的功能专区,而且冷冻了其他人性化的能力。所以,现代人能同时用6种不同的媒体进行34个对话。但与此同时,他们大脑的移情功能、复杂推理功能都在退化。表现在具体的生活中就是,许多人成为反应迟钝和精神恍惚的“傻子”!
大脑:“我的注意力在匮乏!”
注意力是我们精神上的金钱,它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你选择如何使用这些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精神状态、工作效率、事业前景。
培训中心的詹姆斯教授为学员提供了一个游戏,他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点,然后让学员尽可能长久地盯着它看,以此来测试学员的注意力。
詹姆斯说:“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法长久地聚焦在一个点,或者任何一个不动的物体上,哪怕只有几秒钟。因为它如此地渴望变化、惊喜,以及对未知领域的探险。它会不断地寻找新的角度来聚焦这个点:形状的差异、与纸的关系、喻义上的想象……”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多少都患有一定程度的注意力匮乏症。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存在注意力的问题时,不需要惊慌,这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们坐在电脑前,就很容易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处理一份重要文件,还是对下周的财务计划进行修改?总会有比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更刺激、更有趣的事情冒出来。
于是,大脑会告诉你:“嘿,我先玩一会儿吧,其他的要紧之事,待会再说。”然后两分钟不到,你就再也想不起来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注意力的持续分散会产生一些后果,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我们的大脑会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不断地忙碌,追踪一切,它会分散精力去关注每件事以及每一个地方(因为大脑为此安排的计划太多了)。大脑在主人的命令下,必须时刻扫描周围的环境,对新接触的一丁点令人兴奋的消息都保持警觉:“啊,这是什么?我真想知道!”这是娱乐化大脑的典型特征。
一些人甚至一边开车一边发短信,一旦关掉这些机器他就焦躁不安、难以自持……对这些人而言,让他花一个小时只做一件事情,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现实了。
究其根本,怎么为自己的大脑减肥呢?在自制力课程中,我提出了“大脑节食”的概念,对学员灌输“控制渴望”的命令。我说:“这就像减肥一样,你必须控制大脑对新鲜刺激的渴望。听起来很难做到,但只要经过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控制,就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1.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情上来,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就能为我们带来一种愉悦感--运用这种“愉悦感”作为大脑节食的动力。
2.还有另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冥想。
大量的课程案例证明,冥想训练有提高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区神经元同步信号的能力,它的强度比常人高出30倍。另外,在劳累时选择打盹2030分钟,也能够刷新你的大脑,极大地改善注意力状态。
3.在嘈杂的环境中可以采取戴耳塞的办法。
我们的大脑很难不注意到声音,尤其是让自己感到新鲜和刺激的声音。所以,当你无法改变环境时,比如身处吵闹的地铁时,可以为自己戴上一个耳塞,这样就能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刺激庇护所”,避免外界那些无用的信息刺激大脑,让它进入一种休息状态。
4.制定严格的时间管理制度。
每天花90分钟集中精力在你最重要的任务上。当大脑需要休息时,处理一下电子邮件、打电话、喝一杯咖啡,然后再集中精力做另外一件事情。这种制度必须固定下来,任何意外事件都不能轻易动摇。你也可以为自己安排一些“免疫日”,比如“周一无邮件日”“周二无电脑日”“周三无短信日”等等,省下来的注意力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是什么让你懒于思考
“让我们统计一下,有多少人已经抛弃了自己的大脑。”面对学员困惑的表情,我拿出一张表格,“诚实地回答上面的每一个问题,然后我们一起来等待结果。”
这份表格共有5个问题,它们都很简单,也很容易回答:
1.身体不舒服,你第一时间会?
A.告诉家人
B.去医院
C.查看医学书籍,自己诊断
D.到网上搜索答案
2.遇到生活常识方面的疑惑,你会?
A.请教家人
B.自己琢磨,总结经验
C.打电话问朋友
D.上网搜索
3.在外面迷了路,你会?
A.打电话问朋友
B.问路人
C.看路标
D.上网搜索
4.准备去书店买书,你怎样准备自己的书单?
A.别人看什么书,我就买什么书
B.按自己的需求来买
C.买专家推荐的书
D.先去书店看看,有喜欢的就买
5.黄金暴跌,你怎样想的?
A.我手中没有黄金,无所谓
B.我手中有黄金,得赶紧抛售
C.黄金也会贬值?我不敢做任何投资了
D.价格应该再低些,我好去抄底
在统计结束后,人们发现自己的选项大部分都是“上网解决”或“请教别人(权威)”,而不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比如,一些人在冰箱坏掉时,第一时间并不是查找原因,看看是不是电路有问题。他们会马上拿起电话,让专业人员来解决。还有些人告诉我,他们在遇到心灵困惑时,第一选择也是购买相关领域的权威书籍,根据上面的指示来做,生搬硬套,而不是针对自己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
有一位来自上海的学员说:“我在打电话前总会无意识地去翻电话本、遇见难题后首先想到的是百度,我越来越不想记东西,越来越不愿意自己处理问题了。不敢去想,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别人的帮助还能否活下去?”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忧虑的问题:现代传媒正在制造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低智商社会”。“低智商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人们懒于思考,希望有人把思考后的答案直接告诉他们,他们只要照做就可以了。人们变得懒惰而轻信。对他们而言,思考是一件吃苦和十分麻烦的事情,所以他们不想思考,大脑不断地退化,失去创造和辨别能力,最后变得难以自立和自制。
一些很典型的现象可以说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1.从教育领域来看,现在的中学生只相当于过去小学生的学习强度,大学生相当于中学生,研究生只相当于过去的大学生。
2.在20世纪80年代的畅销书籍,是尼采、歌德和萨特等人的书,人们喜欢阅读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现在的畅销书,大多是一些内容简单、即可见效的励志与工具图书。
3.人们去超市时,大多养成了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习惯。这就是一种明显依赖他人思考的行为。多数人并不会去验证所购买的商品是否变质了,只要上面的数字告诉他这件商品是好的,他就觉得一定是安全的。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听从了一些数字的摆布。
4.面对流行潮,大部分人表现出来的是毫无理由的追捧。比如,当经济学家告诉你房价要涨和股市大好时,人们就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钱投向房市和股市。当另一位权威发出完全相反的声音时,人们又赶紧撤出。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发出类似的建议,则不会有人理会他,甚至会嘲笑他什么都不懂,并不会将他的警告放在心上。
低智商社会中的人拒绝思考,他们认为“专家”和“权威”的话是正确的。他们信任别人远胜于信任自己,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别人的“大脑”绑架了,他们喜欢为自己寻找一颗权威的“大脑”,然后听从它的摆布,以节省自己的精力,去干那些根本不重要的事情。
更多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形成现代社会的一种多信息环境,就给了人们一种“温床”的错觉。人们“低智商”化的过程也就像温水煮蛙一样,是一个富有惯性的过程。只有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感,人们才会意识到:“呀,我原来竟然如此糟糕,我真的需要改变了!”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因为拒绝思考的习惯已经成为大脑的一种本能,不经过一段艰难的调整过程,很难将低智商的进程彻底扭转过来。
自我催眠
在注意力课程中,我们采取了自我催眠的方法,使学员找回大脑的平静状态。催眠是一种身体放松而内在精神专注且安逸的治疗形态,所有的催眠都包含了两步,第一步是诱发你进入恍惚放松的状态,第二步则是提出一个“你的潜意识会把它转变为事实”的建议。也就是说,让你的潜意识接受暗示,而且将它实现。
在进行催眠的实际操作时,你发现它有着不同的深度(我们一般只能达到最浅的催眠状态和中等程度的催眠状态):
1.最深的催眠状态是“记忆支配”。
这是最深的阶段,很少有人可以进入--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一旦进入这个阶段,你就能够看到自己的过去。我们的过去全部记载在潜意识之中。当你在这里发现被压抑的过去并把它提升至意识层时,就能够找出解决目前心理困扰的方法,对心灵进行净化。
2.中等程度的催眠状态是“感觉支配”。
这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控制感觉的阶段,达到中等程度的睡眠状态以后,如果此时你开始暗示自己:事业蒸蒸日上、财源广进、获得旁人的肯定……尽量多地进行类似暗示,当你从催眠状态醒来时,你就感觉自己已经处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虽然这是“假体验”,但你已经可以从容地采取相应的积极行动。
3.最浅的催眠状态是“运动支配”。
这一阶段是意识的世界,我们几乎接近清醒状态,可以达到精神状态的松弛,就像躺在沙发上安静地欣赏音乐一样。在这时,我们进入了无批判状态,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引导。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伟大的明星和**家以及行业领袖可以轻松地影响大众,因为他们的魅力,具备大众催眠的效果,能让人们不知不觉地进入“运动支配”的自我催眠状态。
在进行自我催眠时,你要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有另一个人的存在,他正对心灵的自我讲话:“听着,我们开始杀毒了,打开大门,把那些杂念驱赶出来,把房间腾空!让它变成一片空白!”
当你能够让心灵深处的另一个自己听你说话,你就打开了恢复注意力的大门。许多你平常做不到的事情都可以在催眠状态下实现,比如忆起过去所遗忘的事物,改变自我性格与习惯,提高对事物的预知能力等等。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几回恍惚状态,像是入睡前的时刻、晨起还未完全觉醒的时候、去听一场沉闷的演讲、发呆或做白日梦的时候等等,我们都能无意识地进入有机会治疗注意力的状态。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是自我治疗的良机。
可以实施自我催眠的方法多达数百种,在课程上,我向学员推荐了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我在过去经常使用的。这种方法让我们的意识有事情可做,在实施的时候先用自己的观察填满意识和感官知觉(就像是你看到、听到的周围所有的一切,把它们填充进来),接着再一个个地逐步缩小自己的观察点,往外剔除信息,直到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某一件事物为止。
首先,你要有一个舒适不受干扰的环境。在开始之前,让身体自觉地放松,并告诉自己几次:“当我进入恍惚状态时,我会有很深度的休息,心灵平静而专一。”这一段时间的维持,在1520分钟。
其次,采取舒服的坐姿,在室内为自己找到一个较为明亮的,可以让自己集中精神的东西。它可以是电视机上的指示灯、墙上的黑点或者一个很小的挂钩,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个你观察的点上。在整个自我催眠的时间内,都要持续地观看这一点,直到你可以不自觉地闭上眼睛--记住,必须是不自觉地闭上眼睛,而不是主动和强制性地闭眼。
最后,在你的眼睛不移开该点的原则下,用余光扫一下室内,注意自己所能看到的6种不同的东西。“6”只是一个设定的数字,根据你环境的具体条件,它可以是4、3或者7、8等完全不同的数字。然后在内心对自己慢慢讲述看到的情景:“我看到了电灯开关,桌上的台灯、茶几,还有地板的颜色反光和墙上的挂图,我看到自己的手正放在膝盖上……”最后逐步消除这些东西,集中念力到开始设定好的那个点上,凝望并且完全忘掉其余的物件,直到进入睡眠状态。
在你醒来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得到了净化,大脑神清气爽,状态比之前要强出许多。我们可以长期坚持这个方法,在自制力课程中随时拿来对自己进行自我催眠。
思维重置工具:双向定位法
“归零”属于注意力管理的范畴。注意力管理是由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的,他指出:“在大多数的组织决策和个人决策过程中,注意力是一种关键性的稀缺资源。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对注意力进行管理。”所以,他在《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注意力的管理”,并且把“注意力”与物质资源相并列,重点强调了它的稀缺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力资源是人的头脑中知识运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心理指向。注意力具有选择性、指向性、集中性、激活性、警觉性等特点,又具有选择、维持、调节与整合功能。事实上,从脑力劳动者的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对于知识工作者的前一个环节--探索阶段的强调同样非常重要,注意力的剥夺导致有效智力活动时间的减少,核心工作任务完成效率下降。
美国商界管理学大师达文波特给注意力下的定义是:“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我们的意识范围,我们关注其中特定的一条,然后再决定是否采取行动。”
也就是说,注意力其实是一个信息的接收与选择的过程,它包括“探索”与“决策”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人们对从周围摄入的大量知觉信息进行筛选;在后一个阶段,决定是否对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信息采取行动,即决定接收信息以后要做什么。两个阶段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存在注意力。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为学员介绍了一种集中和管理自己注意力的便捷方法,即,让自己学会把每天都当成一个新的起点,每一次工作都从零开始。就像爬楼一样,把每一层都当成是在“第一层”:我正站在地面,下面除了泥土什么都没有,所以我完全没有压力,不需要胡思乱想,我只需要盯着脚下的楼梯就可以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用豪车和名表来炫耀自己呢?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放在了自己的过去--我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赚了这么多的钱!我一定让别人都看见这个事实!
如果你懂得了将“归零”当成生活的常态,当成一种优秀的延续和时刻要做的事情,那么,经过短短几年,你就可以在生活中完成全面超越,你会成为一个很专注的人,在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时,体现出很高的效率。
记住:把思维“归零”当成一种生活的常态,当成一种优秀的延续,当成一种时刻要做的事情。只有拿出归零的勇气,才能使你获得一种能力:“我敢不敢用一个新的东西取代自己原有的东西?”
第五课自责和自我设障
“我不想面对!”
在第五课的一开始,我们首先会接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名词:自我设障(Self--Handicapping),这是“低自我”概念者表现出的一种心理障碍--为了维护或提高自尊,做出对成功不利的行为或言辞,给自己的成功预先设置障碍。
它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的负面条件居多,经常由于失败唤起内在的消极情绪,对自己进行惩罚或批评,进行自我贬抑和自我否定。在行为上,它表现为怯于表达与展示自己,行为退缩,通过身体不适或其他方式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这不但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且还影响人们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
比如,考试快到了,有的学生不是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而是索性扔下功课去玩个痛快,或者借口身体不舒服,逃避学习。这就是自我设障的一种表现。他们通过这种行为,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失败”设计理由:我考不好是因为我没好好学习,以此完成对于失败的预想,也就是对成功设置障碍。
心理学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者将被试者分为两组,通过暗示让第一组被试者相信他们在测验中很有可能会成功,让第二组被试者相信他们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然后,两组被试者同时被告知,实验是为了测试两种新药物在测验成绩上所起的作用,一种药物被认为能促进测验成绩,另一种药物可能会削弱测验成绩。然后,实验者让被试者**选择服用哪一种药物。结果,第二组比第一组更愿意服用可能会削弱自己测验成绩的药物。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选择?因为第二组被试者认为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宁可服用削弱成绩的药物来自我设障,给自己可能的失败预备一个“合理借口”。
来自德州的伊娃“点”很背,她先是股票经营失败,从小富婆变成了穷光蛋,之后老公有了第三者,离她而去;后来母亲去世;再后来她被查出得了乳腺癌。瞧,这真是悲惨的人生,经历了这一连串的打击,这个女人不仅没有被摧垮,反而更加乐观。
为什么呢?她在课堂上对其他学员说:“依照常理,这些打击招招致命,轻则摧垮精神,重则要了小命。但是,在这些突变面前,我选择的是面对现实,该来的都要来,躲也躲不过,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怕活着吗?”
伊娃现在生活得很好,病治好了,小本起家逐渐做起了大生意。她再婚了,而且夫妻很恩爱。经过一连串的变故,她已经成为一个异常坚强的女人!
越是发生了你不想面对的情况,你就越要面对现实,挑战一定会成为现实的恶劣结果。在任何现实面前都要保持理智,你才能剔除障碍,这才是科学和理智的态度。
“我很愚蠢!”
来自纽约的奥森说:“我有严重的自卑症,总感觉自己有太多的缺点,什么都做不好,我该怎样去改变自己?”
由于他在生活中缺乏典型成功的经验,对自己没有客观的期望和评价,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他的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这种心理经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就像有人在讲述中对我形容的:“我是一个蠢货!”如果任其发展,这样的心理定位就会成为其性格的一部分,不但渗入他的人生,而且严重影响他的社会交往,抑制他正常地体现自己的能力。
第一,融入积极的人际圈,让乐观的力量感染自己。
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交往,融入他们的交际圈,成为这个圈子的一员。在交往过程中,你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会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积极与乐观感染到你,会帮助你跳出阴暗、自卑和没有阳光的角落,使你在心理上主动跳越障碍,行为也会变得积极。
在与优秀人士的交往中,你也能多方位地认识到他人和自己的不同,了解到他们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通过这些有意识的比较,可以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第二,不断地提高在内心对自我的评价。
这要求你对自己要有全面正确的分析,多去发现自己的长处,想一想:“我在过去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有哪些成功的经历?”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我一定会成功的”“他能做成的,我也能做成,我不比他们差!”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自卑心理会逐步被消除。
第三,想办法增加自己成功的体验。
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往往来自于真实的成功体验,所以你需要付出行动,去增加对于成功的感受。比如,你可以寻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试点,努力获取成功。如果第一次成功了,信心有所增加,便及时从中总结经验,把它列为“我的经验”,继续去收获下一次的成功。当成功体验不断积累时,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优秀,不会再像奥森那样,出现严重的行动障碍和自我定位问题。
人人都有一段灰暗的过去
我曾经向学员讲述过我的过去,那是一段黑暗的历史。我说:“2002年的时候,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困境:在美国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不到两周的时间,账上只有几百美元。一家有30名员工的公司,每月薪水支出超过10万美元,结果账上只有几百块,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你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身上压着一块巨石,根本喘不过气来。后来实在发不下工资了,又没什么业务,我只好申请破产,第一次创业就这样无疾而终--不,确切地说,留下很深的伤口,是一次重大的失败。”
“所以,在我准备第二次创业的时候,许多人都劝我:‘不要冒险了,上次的教训不深刻吗?’远在中国的父母给我打越洋电话,让我想清楚;朋友纷纷找上门,让我冷静考虑一下。这时换作你,你会怎么想?”
台下的学员一片沉默。显然,他们都能身临其境,体会我在这种情况下的感觉。那种压力一定非常沉重,因为过去的教训历历在目。灰暗的过去,失败的回忆,会在这种时刻左右我们的头脑,在潜意识中给你设置障碍。你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自卑和自责的情绪:“我没有这种能力,上次失败全是我的责任,所以这次我就不要折腾了!”
“但我没有,我选择了忘记过去。做出这个选择有充分理由,因为我做出了详细的计划,进行了理性的市场分析,认为这次创业一定有机会。所以在我生命中的第二次创业中,我成功了。这就是告别过去为我们带来的力量!它会帮助你建立自信,不因为过去的阴影使今天的生活受到干扰!最近这几年中,我相继又经历了离婚、疾病,而且一度认为自己再也爬不起来了,差点在一个醉酒的深夜点燃房子,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我仍然以一种告别过去的姿态成功地走出这些痛苦,驱赶它们,刷新心灵,释放内心的压力,并且果断地重新上路。”
千万不要让过去成为你现在的包袱,只有轻装上阵,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我的经验,也一定要成为你的生活智慧,成为我们控制自己、修复自己的灵丹妙药。因为人的心灵就像一个容器,时间长了,里面难免会有一些沉渣,把它们倒掉就好了。如果不清空,就会堵塞出口,使得心灵越来越沉重。最重要的一点,要记得随手关上身后的门,该忘记的,你就必须要忘记。删除心灵的垃圾,每天刷新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生活不断地重获新生,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灵。
有一个人酷爱陶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壶,他不管路途多远一定会亲自鉴赏,如果看中了,花再多的钱他也不在乎。在他收集的茶壶中,他最中意一只龙头壶。有一天,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他拿出这只龙头壶泡茶招待他。朋友对这只茶壶赞不绝口,观赏把玩时一不小心将它掉落到地上,茶壶应声破裂。
朋友吓坏了,他却蹲下身子,默默地收拾这些碎片,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事后,有人问他:“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打破了,难道你不难过,不觉得惋惜吗?”他笑着说:“事实已经造成,留恋这个碎壶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重新去寻找,也许我还能在不久的将来找到更好的陶壶呢!”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