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_8 华姿(当代)
1979年的12月,在德兰姆姆前往挪威领奖的前夕,美国记者哈
普又来到了加尔各答的尼尔玛?利德。从他第一次采访姆姆到现在,
时光已经流逝了二十五年,他们一一他和姆姆,都老了。
这时候的尼尔玛?利德,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有了一百多个基
本床位,左边是男子病房,右边是女子病房一一咸行成列的病床上铺
盖着洁净的蓝色被罩。中间是医疗中心和盥洗室,后边是厨房和殓房,
屋顶是流浪儿童的学校和修女们的寝室,当年用来收容病人的小推车,已被现代化的救护车所替代。救护车一到,修女和修士们便立即为病人安排床位、清洗、进食,然后登记宗教信仰一一以便在他们死后施以相应的宗教丧礼。其实多数被送到尼尔玛,利德的人都是印度教徒,所以,如果有的人进来时便已不能言语,那么,修女们就会以印度教的礼节来安葬他们。
哈普一进门就说:"嬤嬷,我是专门来跟您道贺的,我不能前往
挪威参加颁奖典礼了。”
姆姆回答说:“我只是个王具,哈普先生,我只是代表穷人领这
个奖。”
哈普笑道:“是呀,一个在几十个国家服务的国际工具。”
姆姆走过去拉住哈普的手,热情地说:“我们欢迎你的加入,如
果你有兴趣的话。我们也有兄弟,你可以以宣教士的身份参加我们的
工作。”
哈普笑着回答道“不,嬤嬤,我太老了。我看过太多的悲惨和苦难,之后来到这里,认识了您。我很崇敬您,但我……”说到这里,哈普突然收敛起笑容:“嬤嬷,甘地的传人怎么了?来这里之前,我经过甘地的纪念碑,看到它被士兵和铁丝网包围着。一个和平主义者的纪念碑,现在却要靠枪支来保护,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像甘地这样的人,都无法改变人民,那么……”
哈普还未说完,姆姆就打断了他。姆姆说:”别说了,哈普先生,
我知道你心中的疑虑是什么,来,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姆姆说着拉
过哈普,把一个身穿白大褂正在忙碌的医生指给他看:“小时候,他
生长在一个麻风病家庭里,幸好我们及时发现他,又治好了他。你知
道吗?我们就是用你捐的那笔钱买了一辆医疗车,那辆车改变了许多
人的一生。”
这句话使哈普受到触动,但他什么也没说,他摘下眼镜不停地擦
拭,很显然,他是在借这个动作掩饰内心的激动。姆姆关切地问他“你
怎么了?”
哈普没有回答姆姆,而是问:“嬤嬤,您这一生,究竟希望成就
什么呢?“
姆姆棕色的眼睛里立即呈现一种深刻的忧伤,沉默了一会儿,她
才说:“更多,更多。”
哈普说:“但是,难道您不明白?您所爱的穷人,是这个社会病
态的结果,对症下药,是不是比光医治病症更有效呢?”
姆姆说:”总得要有人照料穷人啊。”
哈普说:“但这正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呀,我无意冒犯那个至高
的荣誉,但我还是要说:********只不过是平息一下世界的良心而已,
因为有您这样的人在爱护穷人,我们才会感伤流泪,但是当演讲过去
之后,大家很快就会重新回到麻木不仁的生活里。”
姆姆久久地看着哈普,说:“或许,你的工作可以激发人们来改
变这个现状。”
哈普回答道:“但是您不能继续把穷人神化一一’基督在世上的
化身’,他们不是基督,您把他们假装成圣人,有什么用?”
姆姆说:“我们亏欠穷人太多了,你用的是西方的思维和思想,
你对穷人的期望太高了。”
哈普说:“不,嬤嬤,是您的期望太高了,您期望无尽的宽恕,
您怎能忘了暴力,忘了腐败,您怎么会不愤怒?”
姆姆立即回答道:“不,你错了,哈普先生,我也会愤怒,不仅如此,我常常生气。当我看到弃婴,我很生气;当我看到一个孩子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我很生气;当我看到年轻的女孩在战争中被强暴,被虐待,我很生气,但是我必须宽恕,否则我怎么继续工作?我可以宽恕,但我并不接受。”
哈普摘下帽子,拿在手里,他说:“嬤嬤,我不明白,我想我永
远无法了解。”
尔后是沉默。过了好一会儿,姆姆说:“哈普先生,在你走之前,
可否为我做最后一件事?”哈普点了点头。虽然他并不知道姆姆会要他做什么。姆姆把哈普带到一个重病的老人跟前,请他给老人喂饭。哈普没想到会是这样,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接过饭碗,在老人身边蹲了下来。他拿起饭勺,舀了一勺饭送到老人嘴里。但是他很笨拙,不是喂得太少,就是喂得太多,以致很多饭粒落在老人的脖子里,可想而知,像哈普这样一个在世界各地奔走的一线记者,恐怕一辈子都没有这样面对面地亲手照顾过一个人,也就是说,一辈子都没有借着这种微小的服侍,向一个人表达过心意。而这,恰恰是爱与服务的真义。
这时老人突然举起一只手,跟哈普说起话来。哈普感到很尴尬,
以为老人在责怪他,就赶紧说:“对不起。”但老人还是不停地说。哈
普不懂孟加拉语,不知道老人在说些什么。于是他喊来苏妮塔。抱歉,
请你告诉我,他在说什么?”
苏妮塔蹲下来靠近老人嘴边,细心地听了一会儿,就转过头来对
哈普说:“他在祝福你。”
哈普吃惊极了,他说:“他在祝福我?”
苏妮塔回答道:“是呀,他在祝福你。”
哈普说:“但是,我仅用口袋里的零用钱,就可以帮他买很多很
多的食物了。”
苏妮塔笑了,她笑得非常明媚。她说:“但你买不到他的祝福。”
天很快就黑了,对哈普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天。他以为自己
永远做不到的事。今天却做到了。这条自我的巨大沟壑,一直横亘在他面前,但今天他终于跨过去了。哈普走到窄长的窗户前,他想抽一支烟,但点了两次都没点燃一一他的手在发抖。想起姆姆从前说过的一句话:忘记自我,你便找到自我,他觉得自己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领悟。
这时,德兰姆姆走了过来。哈普对她说:“我一直以为自己做不到,但是一旦跨出了这一步,就完全不同了。”
姆姆笑着点点头,说:“是呀,如果我不从街上救回第一个人,我也就不会救回数以万计的人了。爱得从一个人开始啊。”说完,她
拍了拍哈普的手背,就走了。望着姆姆苍老而佝偻的背影,哈普再一
次被姆姆稳如泰山的信念所震动,有生以来,他第一次开始反思自己
的人生哲学。
有一个43岁的美容师也在尼尔玛?利德经历了跟哈普一样的人生转变。这个叫斐妮的美容师写道:我平生第一次来到这种地方,那真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可怖经验一一身为一个美容师,我已习惯了一切都是美好而整洁的。一个修女要我给一个老妇洗澡,我觉得胃口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呆立在那儿,但她仍旧叫我,于是我哭了。我说我做不到。她就说:“好吧,跟我来。”她扶起那个只剩骨头架子的女人往浴室里走去。房中昏暗,而我痛苦异常。但就在那一瞬间,房子里却突然亮了起来一一一分钟前我还认为自己不行,而下一刻我却了解到我其实也可以胜任。我猛然领悟到:无论什么人,其实都可以是耶稣,不只是那位满身疮疤的老妇,而是整个世界都是耶稣的身体,结果我在那儿工作了6个月。现在,当有人对我说他们已经老得定型再无改变的可能时,我就说:“抱歉,我无法同意,我可是在48岁时彻底改变我的生命的。”
诺贝尔和平奖:至高的荣誉
其实,当德兰姆姆知道要授予她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她并没有心花怒放,相反,她的心里充满了犹豫和矛盾。因为她一直牢记着耶
稣的教导:“当你用右手行善时,不要让你的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姆姆选择终生为穷人服务,只是为了向世人见证上帝的大爱,并不是为了博取世俗的荣耀。真正的基督徒,无论付出什么,都是为了互相成为另一个基督,而不是别的。但是姆姆质朴直爽的天性,注定了她不会做作,不会假装,或者故作姿态,哗众取宠。因此,最后,她还是决定去领这个奖一一代表穷人去领这个在世人看来至高无上的荣
誉。
颁奖的前两天,也就是1979年12月8曰,姆姆乘飞机来到了挪
威的奥斯陆。当姆姆提着一个简单的手提包从出境室里走出来时,和
平奖评奖委员会委员长萨涅斯先生赶紧迎了上去,他握着姆姆的手。
说:“我代表诺贝尔和平奖评奖委员会欢迎您,德兰修女,国王殿下
问候您,并且期望与您在典礼宴会上见面。“
姆姆仍旧穿着那件朴素的白色粗布纱丽,只不过在外面加了一件
黑色的棉质外套,脚上仍然穿着一双半旧凉鞋。听到萨涅斯先生说到
宴会,姆姆立刻问道:“宴会?什么宴会?”
萨涅斯先生回答道:“是的,我们为此特别举行的典礼宴会,就
在10号晚上。”
姆姆竟然说:“请把宴会取消吧。”
萨涅斯先生非常吃惊,********自1901年设立以来,这是第一
次有人提出这样的请求。他不解地问:“取消?为什么?”
姆姆诚挚地回答道:“是的,请取消这个宴会,请把这笔餐费捐
给加尔各答的穷人,好吗?”
萨涅斯先生犹豫了好一会儿,最后终于回答说:“好吧,修女,”
奥斯陆的夜晚非常寒冷,并且下着小雪,但仍有很多人举着火把
前来迎接这位伟大的修女,其中还有好多孩子。
姆姆一边把双手举在头上行合掌礼,一边以她经典的微笑跟大家
打招呼,还时不时地伸出手去抚摸孩子们。那个盛大晚宴的花费,大
概是7000美金,这顿花费7000美金的豪华国宴只能供1 35人享用,
但如果把这笔钱交给仁爱传教修女会,修女们就可以让1.5万印度穷
人饱餐一天。
姆姆的行为很快就通过新闻媒体传到了世界各地。在她的影响下,颁奖仪式一结束,挪威的邻国瑞典立即发起全国性的捐助活动,一次募集的款项就达到了40多万瑞币。
这是姆姆完全没有料到的。而我们,是不是因此对姆姆时常挂在
嘴边的那句“上帝自会照管”,终于有了一些比较切近的领会呢?爱
是一颗奇妙的种子,它一旦被种进合适的土壤里,就不仅会生长出真
和善、美德和高尚的心灵,还会生长出更丰盛更充盈的爱。德兰姆姆
就是一颗这样的种子,而且仅仅依靠这颗种子,她的身后就涌现出了
成千上万的追随者,
至于那笔19万美金的和平奖奖金,姆姆也全部交给了修会,修
会用这笔钱为印度的麻风病人设立了一个防治基金。姆姆连一美分都
没有留给自己。不仅如此,她甚至卖掉了那枚在世人看来无比珍贵的
金质奖章,所得的钱也是如数用在了穷人身上。
1979年12月10曰,颁奖典礼终于到了,这一天,奥斯陆的天气非常晴朗,德兰姆姆脱下了黑色的外套,仍旧穿着那件代表贫穷的印度平民妇女的服装,神态安详步履从容地走上了那个令全世界瞩目的领奖台一一也有人说她棕色的眼睛里泪光闪闪 然后她代表穷人发表了一个简朴的获奖感言。但这个简朴的感言,因其饱含的爱与感谢,而深深地感动了全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其中的一小段吧:
“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我以天主的荣耀接受此奖,同时代表世界上所有饥寒交迫、流落街头和伤残疾病的人们,以及那些被
忽略未被关怀的人们,我以他们的名义来领奖。和平奖使得贫富之间
相互了解。今天我在这里强调关爱穷人, 因为穷人同样也是上帝亲手所造并被祂关爱的子民。因此,如果我们背弃穷人,就等于是背弃基督;如果我们伤害穷人,就等于是伤害基督。我们的穷人是伟大的,他们需要我们的尊重,也需要我们的爱与重视。
“请记住,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就是要我们相互关爱。我们都
可以用上帝的礼物做我们能做到的事情。让我们为了基督施予他人爱
心吧,让我们像祂爱我们一样相互爱戴吧。”
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在包括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评选出来的一一20年后,即2002年,卡特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德兰姆姆的获奖表明:和平不是只有一种,政治也并非谋求和平的惟一手段,就像姆姆自己说过的,她也是一个革命者,但她革命的方式革命的成分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1980年6月的一天,德兰姆姆和卡特几乎在同一时间抵达西班牙的马德里,然后在那里对公众发表了演讲。卡特讲的是欧洲的一体化,美国在西班牙的投资安方的安全问题。而德兰姆姆讲的是:穷人
的地位,彼此的关爱,以及她一贯的主题一一仁慈。
第十六章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
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不管怎样, 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你若帮助他们,
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
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一一加尔各答儿童之家墙上的标语
在走向天国的途中
如果我们把生命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时间就是那只翻书的手,
无论是一本伟大的书,还是一本微小的书,时间都将以同样的速度翻过去,翻过去,直到最后一章。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就必须要一起来面对德兰姆姆的病与死了,
虽然我非常不愿意,我甚至觉得,像姆姆这样的人,上帝应该恩赐给
她更为健康更为长久的生命,以便有更多穷困的人和苦难的人因她而
受益。这种不愿意,甚至导致我在进入这一章的写作后,文思变得异
常迟缓。虽然我深知这样想是自私的一一这意味着我只想到穷人的需
求,而没有意识到,姆姆真的太累了,她已经把她想给予的,以及能
给予的,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个世界,现在,她的确需要去天国里
安歇了。
德兰姆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身体赢弱的女孩子。到了中年,她的身体却奇迹般地健康起来,这使她得以有充沛的精力为穷人中的
穷人服务。进入老年后,各种疾病却纷至沓来,给姆姆晚年的生活带
来很大的困扰。
老年的德兰姆姆,脸上刻满深深的皱纹,腰弯背驼,粗糙的双手
严重龟裂,脚趾发炎,以致走路蹒跚。1985年1月,她应中国天王教会的邀请来中国访问时就是这个样子。在滴水成冰的1月的北京,她仍旧穿着那件薄薄的白色纱丽,那双半旧凉鞋,只不过在纱丽外面加了一件毛衣,还是旧的。
1986年,姆姆因患严重的白内障,在纽约圣文森特医院接受了眼科手术,结果一只眼睛被摘除。1989年因劳累过度,她又患上了心脏病和关节炎,严重的炎症几乎使她的双腿变形。就在这一年里,她被迫在加利福尼亚接受了一次心脏手术,医生为她安置了一部电子心脏起搏器,在最后的几年里,她基本上是靠这个起搏器维持生命的。而由心脏病所引发的咽喉炎,更给她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1990年,她以健康为由,辞去了仁爱传教修女会总会长的职务。但她并没有因此停止工作,辞职反而使她在世界各地的奔走更加频繁了。1990年9月,在修女们的坚决要求下,她在辞职半年后又重新走马上任,这一年她已年届八十,而且健康极其不佳。但她独特的灵修和领导才能,以及她对这个组织的深刻影响,使修女们相信,她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
1991年1月,海湾战争爆发,1月2曰这天,姆姆拖着老迈而病
弱的身体,给交战双方的总统写了一封信,为所有将在这场战争中受
苦受难的人们祈求和平。她写道“他们受苦,而我们就是这苦的原因。
上帝创造我们,是要我们被祂的爱所爱,而不是被我们的仇恨所毁灭,”
1993年,她应邀再次访问北京。
]996年8月,在10天之内,她三次心脏病发作,有一次,心脏
已经停搏,医生不得不使用电休克,才勉强挽回了她的生命。不久,她又染上了肺炎、天花、脑血栓、慢性肾病,每天不得不接受3次人
工输氧。一直到这年年底,她的健康状况才稍微好转。
虽然病情如此严重而复杂,但姆姆却一直不肯配合医生的治疗,
在这个问题上,她甚至表现得有些任性和固执。在她尚能坚持的时候,
她总是严禁修女们请医生。有时候,修女们背着她好不容易请来了医
生,可医生一走,她就立即撕碎药方,或者迅速地把药方塞到床垫下
面,然后若无其事地去工作,好像这样一来,她的病情就减轻了似的,
有一个亲近她的修女说,医生要她按时服药,但她很少做到过,她宁
愿把这种痛楚献给主。医生要她减缓工作节奏,她也从未照办过。而
在她失去自持不得不接受治疗的时候,只要一清醒过来,她就立即要
求停止昂贵的检查和治疗,她说:“请让我像我服侍的人一样死去吧。”
姆姆对待病与死的态度,使一些人感到异常惊奇,于是有人好奇
地问她是否真的很向往那种不可知的存在。姆姆回答道:“当然啦,
那我就可以回家了。”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棕色的眼睛里闪耀出一
种幸福的神往的光芒。在姆姆看来,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一一是
生命的延续,永恒的生命意味着:灵魂往上帝那里去,和上帝在一起,可以看见上帝,可以和上帝说话,并且能够以更大的爱继续爱他。因为死亡带走的只是我们的肉体,而我们的灵魂将永在。最后姆姆说“每
一种宗教都有永生和来生,恐惧死亡的就是那些相信死亡就是终点的人。”
在(神曲?天堂篇)里,但丁就描述了这样一些永恒的生命。这
些幸福的灵魂,被上帝的真爱之光所照耀,自身就成了一片极其美丽
的光芒。
1997年3月3曰,印度籍修女尼尔玛拉正式接替德兰姆姆担任总会长之职,她是在1月份的全修会大会上当选的。尼尔玛拉修女出生于印度的一个军人家庭一一在印度,军人的社会地位仅次子婆罗门。但尼尔玛拉放弃了尊贵的身份,选择了终生为“不可触摸者”服务。她是在1965年宣誓成为修女的,与姆姆已经共事30年,曾在修会的8个分支机构里任职。她的当选,让姆姆甚感欣慰。早在1989年,姆姆就曾对记者说:“主会另觅人选,将会有一个更谦卑更舍己更顺服的人来领导这个组织。如果修会的工作是上帝的工作,那么,它就会继续存在下去”
1997年8月,德兰姆姆前往罗马接受教皇祝福,她是背着氧气桶去的,然后,她又亲赴美国参加了一个宣誓典礼。
8月27曰,是德兰姆姆87岁的寿辰,修女们在加尔各答为她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庆典,并且专门为她敬献了一台特别的感恩祭弥撒一一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祈祷,虔诚地祈望她能健康长寿。不仅如此,世界各国的政要、其他宗教领袖,以及数以百万计的人民,都借此机会向她表达了真诚的祝愿。但是,再美好再虔敬的祝福与愿望,也不能阻挡她奔赴天国的脚步了。
1979年9月5曰晚9点30分,这位深爱穷人、同时也被穷人所
挚爱的伟大修女,因心脏衰竭在加尔各答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安然辞
世。
毫无疑问,在那一刹那,这个被赐福的伟大灵魂,便己抵达天国永享神光了。事实上,每个修女都深刻地了解这一点,因为这正是她
们所坚信并向往的一一仁爱会在第二天发表的布告上就写着:敬爱的
母亲蒙主宠召回归天国,但是大家还是哭了,每一个人都哭了,不只是悲恸与不舍,有人甚至觉得,她把这个世界仅有的一部分光明带走

加尔各答哭了,全世界哭了
1997年9月5曰晚上的加尔各答,大雨倾盆,纵横的大雨仿佛加尔各答的眼泪,使这个城市陷入了巨大的哀伤。德兰姆姆辞世的消息一经传出,成千上万的加尔各答人民就立即冒着大雨涌向仁爱传教会总部。他们并不都是天王教徒,其中更多的是回教徒,印度教徒和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很多人在雨中嚎啕大哭,就像突然失去慈母的孤儿一样。大雨一直不停,但没有一个人离去。大家在雨中久久地等待,
就只是为了向姆姆献上一束花,或是最后看她一眼,最后摸一摸她裸
露一生的光脚板,最后跟她说几句话,虽然她再也听不见了。
有一位加尔各答市民对记者说:“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德兰修女是真正爱穷人的,但现在她丢下我们去了,我感到天塌地陷,好
像变成孤儿一般。”
9月6 日,印度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德兰姆姆逝世的消息,印度
全境立即呈现一片哀伤。接着世界各大媒体,包括中国的媒体,也竞
相报道了这一重大的消息,各大报纸纷纷拿出重点版面连篇累牍地介
绍她的嘉言懿行,赞美她毫不利己为穷人奉献的一生一一我们很多人
真正了解德兰姆姆,不是在她的生前,而是在这个时候。
9月6曰,印度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印度进入国殇期,并下
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两天,政府机构一律停止办公,同时宣布9月13
曰举行国葬,9月7曰,德兰姆姆的灵柩由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转移
到位于市中心、已有155年历史的圣多默教堂,以便接受公众的瞻仰。
教堂里摆满了象征高贵、纯洁和虔诚的白莲花花圈,尼尔玛拉修女噙
着眼泪点燃了一支高达2米的蜡烛,然后把它稳稳地放在灵柩旁。
向遗体告别的活动持续了整整7天。在短短的7天里,前往圣多
默教堂吊唁德兰姆姆的人就达到了一百多万。其中有政界显要、商界
巨子和各界名流,但更多的还是平民百姓,其中有印度教徒、天主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佛教徒。虽然各自的宗教信仰不同,但此时此刻,每个人都摒除了彼此间的差异,怀着同样的敬仰,以及同甘共苦样的哀痛和思念,来到了姆姆的灵前。如果姆姆能够看到这一切,一定会深感安慰。
在那难忘的几天里,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二百多名修女日夜守护在
姆姆身旁。她们一直唱诵着姆姆生前最喜爱的圣歌。歌唱代替了 眼泪。在这个时候,哭泣显然是不适宜的。眼泪表明你只想到自已的失去,而没有意识到,姆姆已经抵达那个渴望的终点一一已经与上帝在一起。
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六百多个仁爱传教会的分会里,也挤满了前来吊唁的民众。与此同时,全世界无数的教堂为姆姆献上了追思弥撒,几乎所有国家的首脑和政要都发来唁电,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这个仁爱天使一致的哀悼和崇敬,其中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前统里根夫妇、克林顿夫妇、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東埔
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等。
9月13曰上午,德兰姆姆的灵柩从圣多默教堂移往温塔基体育馆,印度政府要在那里为姆姆举行盛大的追思弥撒和安葬典礼,
从教堂到体育馆大概有七八公里的路程。1 3曰清晨,天刚亮,居住在街道两边的居民便早早地起来,把街道冲洗得干干净净了。没月人要求他们这么做,很显然,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恭送姆姆。上午10点30分,八名盛装的印度军人肩负着姆姆的灵柩,在仪仗队的护送下缓缓地走出了教堂。三位身穿宗教礼服的英俊男孩,高举着十字架和蜡烛,在前面引路。饰有金色十字架的水晶灵柩被安放在一座撒满白莲花的特制炮架上。姆姆还是穿着那件朴素的滚着蓝边的白色纱丽,只是胸前盖上了一面印度国旗。
印度政府不仅派出了最庄严的仪仗队护送灵柩,还派出了英武整
齐的三军士兵沿途守护。而跟随在灵柩后面的,则是数以百万的印度
平民,以及德兰姆姆的家人,也就是那些穷人中的穷人:乞丐,孤儿,
麻风病人,被抛弃的人,残障者和无家可归的人。在送葬的队伍里,
他们作为姆姆的家人,跟仁爱传教会的修女修士们走在一起。
参加姆姆葬礼的,除了印度总统和总理外,还有来自二十多个国
家的四百多位政界显要,其中包括3位女王和3位总统。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派出了由国务卿索达诺枢机、驻印大使乔治,祖尔总主教
等数人组成的一个庞大代表团,
这个盛大的典礼几乎惊动了全世界的所有媒体。从世界各地赶来
报道葬礼的新闻记者根本无法统计,仅是直播葬礼的电视台就有数十
家。
这样的葬礼盛况,在印度的近现代史上,或许只有两个人可以与
之相比:一个是圣雄甘地,另一个则是被印度人称为国父的尼赫鲁总
理。
印度总统纳拉亚南代表“失去了母亲的人民”向姆姆表示深深的
哀思,称赞她是”世间少有的慈悲天使”。印度总理古拉查尔则说:
他谨代表痛失一个仁者的国家,向德兰姆姆致敬。他说,德兰姆姆是
光明与希望的象征,她抹掉了千千万万受苦受难者的眼泪,她伟大的
一生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荣誉。
国葬大礼结束后,姆姆的灵柩被送往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的地下
室存放。
而在德兰姆姆的祖国,阿尔巴尼亚总统迈达尼和总理纳诺也对姆
姆的谢世深表悲痛和惋惜,并一再希望姆姆的遗体能够运回阿尔巴尼
亚安葬。但德兰姆姆无疑是属于印度的一一属于印度的穷人,也属于
全世界的穷人。
在德兰姆姆逝世6年后,也就是2003年的10月,罗马教皇便宣
布姆姆为“真福品”,在天主教的传统里,封圣是有等级的,”真福品”
是仅次于”圣”的“圣品”,一即意味着姆姆已成为教廷钦定的圣女,
在她的名字前,就可以冠以真福二字了,即“真福德兰修女”。姆姆
封圣的速度之快,在天主教历史上,是罕见的。
世界的响应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她为世人树立了仁爱、奉献和刚毅的光辉典范。”
美国当时的总统克林顿说:“她领导我们,透过服侍,向我们指出单纯谦卑的惊人力量,她那不屈不挠的信念,触动了无数人的一生。
她的病逝,使世界失去了一个圣人。”
法国总统希拉克说:“她留给我们一个有力的声音,那就是,互
相帮助,彼此聆听,同心共力,这个声音是不分国界的,是超越宗教
信仰的。她的去世,使世界少了点爱,少了点热情,也少了点光”
德国前总理罗曼,赫尔佐克说:“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无论是这里的,或是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德兰修女都是希望之源,她的一生证明了个人的努力可以产生什么样的成效。”
新西兰前总理博尔格说:“她是一位仁慈天使。”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说:”她是穷人、受苦者和垂死者的希望。”
香港政务司前司长陈方安生说:“她是人类的典范,人们会永远
怀念她。”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说:“她对全世界穷苦大众的奉献,值得
全世界学习。”
德兰姆姆的逝世,不仅深深地触动了各国政要,也使世界各地其
他宗教的领袖受到震动。这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也是
重大的,在这个种族和宗教矛盾依然频仍的时代,它让我们看见了一
种新的可能性的存在:即相互谅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
的可能。
印度最大的清真寺教长布哈里说:“虽然她现在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但她的精神是永生的,她是一位伟大的圣徒。”
美国福音派最重要的领袖葛培里博士说:“德兰修女的一生教导了基督宗教的所有使徒,为基督的缘故,我们应有谦卑和牺牲的精神。”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总干事曹敏敏博士说:“她的一生,对所有实践信仰的人,都是一个鼓励。”
德国信义宗改革派教长Klaus Engelhardt主教说:“德兰修女借着亲手工作,躬身服侍,使穷人中的穷人感到了尊严和价值。”
英国圣公会大主教Caremy博士说:“她深沉和感人的属灵气质,融合着对信仰生命的实践。”
菲律宾马尼拉红衣主教辛海梅说:“她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快乐。”
还有美国基督教协进会总干事J.Campbell博士、普世教会协会总干事Konrad Raiser博士等,也向公众表达了他们对德兰姆姆的敬仰和怀念。
9月7曰,远在罗马的教皇若望?保罗专门为德兰姆姆献上了一台追思弥撒,教皇说:“在我的记忆中,她那矮小的、一生为服侍赤贫而弯曲的身形是活着的。这个身躯被一种不竭的内在力量所充满,这就是基督爱的力量。她提供的善表,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使他们立志抛弃一切,为生活在穷人之中的基督服务。她的工作,是以每天清晨在圣体前的默祷开始的,在凝神静默中,这个加尔各答的修女听到耶稣在十字架上呼喊‘我渴’。她把这个呼声深藏在心,然后走向加尔各答和全世界所有荒僻贫穷的角落,在苦难的穷困的人身上寻找耶稣。
“这位举世公认的穷人之母,为所有人一一无论是信徒还是非信
徒,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榜样,即向我们见证了上主的爱,她接纳了
这个爱,然后把她的一生转化成一个礼物,奉献给人类。她的经验使
我们知道:就算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刻,人生仍然是有价值的,只要
有爱。在我们将这位虔敬修女的灵魂交付给上主的同时,我们请求圣
贞女玛丽亚扶助和安慰她的修女们,以及世上所有认识她、挚爱她的
人。”
她留给我们的启示
加尔各答主教说,她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生命是有价值和
尊严的,但我觉得,她留给我们的启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穷人也是有价值和尊严的。
耶稣基督拣选12个穷人做他的门徒,就表明,天国并不只是为
富人而存在的,也是为穷人而存在的。
而德兰姆姆最令人尊敬的地方,不在于她在物质上如何帮助了穷
人一一世界上有很多慈善机构每天都在致力于解决穷人的生存问题,
而在于,她始终坚信,穷人也是有尊严的。并且付出一生的艰苦努力,
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壳内,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
她说: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
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质丰
裕的人,也在切求爱、关心、接纳与认同。
这就是德兰姆姆所给予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和教育,也是她留给
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资源。
在临终关怀院里,当有人快死的时候,姆姆一定要把头靠近他的
嘴边,细心地聆听他最后的话语。很多人认为花时间去听一个即将死
去的而且是最微不足道的人的话,是没有意义的。但姆姆却不这么认
为,姆姆说:“我们不能让一个贫困的人在死之前仍被抛弃,至少应
该在他咽气的刹那,让他感觉到,他是一个重要的人,他是被爱的。”
这就是德兰姆姆的伟大之所在,也是她区别子我们大多数人的地
方。当我们面对一个极度穷困的人时,恻隐之心或许会驱使我们给他
一些食物,或者一些钱币,但我们很难真心地去聆听他说些什么。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写道:“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上,还有谁肯向
那些无依无靠的穷苦人伸出友爱援助之手呢?泰戈尔曾写过这样的诗
句:‘在你歇脚的地方,生存着一贫如洗的人,最卑下的人,和被抛
弃的人。’而这里,正是德兰修女要去的地方,一概不分肤色,不分
信仰,不分语言和国籍,在她不存在半点歧视。”
事实就是这样。德兰姆姆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表明她的观点,
她不关心政治,更不关心阶级,她只关心人,每一个具体的人,不管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她对穷人的挚爱,是没有界限的一一不只
是超越了种族、国家,更重要的是,超越了宗教。她自己是一名虔诚
的天主教修女,但她耗尽一生为之付出的人,绝大多数,却都是其他
宗教的信徒。
不仅如此,她爱穷人,但她也爱富人,尊重富人。因为对她而言,
他们也是上帝的儿女。她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有必有原因,只是在他们
挥霍的时候,才让人愤怒。而且她也看见,许多富人曾经慷慨地频繁
地帮助穷人,而在她的修会里,就有许多来自富有家庭的修女或修士。
因为,她上天堂的目的,是为了众人上天堂,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仍然为宗教和种族问题所困扰
甚至流血的世界,也是一个为各种不平等以及人内心的栅栏所隔膜的
世界,而德兰姆姆的爱,:冲破了所有的界限和阻隔,使人类向相互谅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与彼此关爱的天国,前进了许多。
老年的德兰姆姆长年为心脏病所困,但她却能以一颗残缺的心去
包容整个世界,她虽然不便于行,却能够跋涉千山万水,走遍天涯海角。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她心中有爱,
圣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说:“我现在要把那最妙的道指示给
你们。”他接着说:“我如果会讲人间的各种语言,甚至天使的话,要
是没有爱,我的话就像吵闹的锣和响亮的钹一样。我即使有讲道的才
能,也能够洞悉一切奥秘和各种知识,甚至有坚强的信心能够移山倒
海,要是没有爱,就算不了什么,我即使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人,甚
至牺牲自己的身体被人焚烧,要是没有爱,我所做的就仍然没有益处。”
爱是最高超的道,爱超越一切,是各种美德的灵魂。其他的一切
最终都会消失或终止,但爱会留下来。所以,伟大的诗人但丁写道:“爱推动着曰月星辰的运行。”“天堂存在于神的意志中,它因爱而旋转并向四周抛洒。”
因为神就是爱,
这个至善的灵魂,以最深的谦卑和最大的热情回应了基督在十字
架上的呼喊和神的指引,她就像一颗纯美至真的红宝石,被明亮的太
阳所照射,其光芒与天国的圣洁恰好相配,事实上,她本身就是一个
美丽的光辉,她使我们得以认识真正的福音,真正的爱,以及真正的
伟大和高贵。
那么,让我们一起向她说出我们的感谢和敬意吧,让我们一齐向
她敬礼,她用带光行走的一生,把整个世界都放进爱里,那么现在,
让我们用崇敬和怀念把她放进我们的爱里。
首页 上一页 共8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