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_7 华姿(当代)
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地爱过,真正地给过,”
“耶稣的苦像在我的面前,我又看到了,我渴,,做了四十年的基督徒,今天才明了耶稣当年所说,“我渴‘的意义,可是我敢自称是基
督徒吗?当基督说’我渴,的时候,我大概在研究室里做研究,或在
咖啡馆里喝咖啡。”
不只是李家同先生,几乎每一个到仁爱传教修女会工作过的义
王一一不管是在加尔各答的修会,还是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的修会,
都会有这种近平重生的生命体验,都会因此领受到,爱,直到成伤”
的真正含义。
有一个叫约翰的义工写道:“在安息之家工作的经验使我的生命
有了重大转变,我原先计划只去一天,但后来我决定在接下来的一个
月中,每天都去那里工作。每天下午当我完王的时候,我总觉得好像
到了天堂。我已经能够体会生命的另一个层面。这工作传达给我超手
一般的感觉一一我无法确切地形容,它正是一种和平,每一天都有极
大的和平感降临我身。”
一个叫戴夫的义工写道:“自从我开始在伦敦的安息之家工作以
来,我所得到的远远超出我所付出的一一我每一天的工作都被喜悦所
充满。但这并非笑声满堂。喜悅有其严肃的一面,它可能是清淡的,
却带着极其深沉的和平感,就像一对父母面对自己的新生儿一样。”
一个叫路波的义工写道:“自从我有机会与修女们一同工作以来,
我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并没有比别人更优秀,我只是学着以人性
来回应每一种情况。你给予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当你在给予人、
爱人、帮助人的同时,这世界就已经变得很丰饶了。 比我们只关注
自身的时候所能看到的更多,就像是我们和世界的心灵有了共同的脉
动。”
曾经在朋克时期做过流行服饰平面模特的彼得写道:”至今为止,
我和修女们一同工作已逾]3年,它改变了我的价值观。我想我终于
了解到,你拥有的愈少就愈快乐。当你见到修女们简单的生活方式,
你的生命将会全然改观。我喜爱这样的单纯。我相信最简单的路,就
是最容易接近上帝的路。”
杰若汀,一个自觉内心支离破碎需要安慰和救赎的美国人,在洛杉矶的仁爱传教会做义工的时候,亲历了地狱旅馆的苦难和一个叫玛格丽特女人的极度绝望。在救助玛格丽特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获得痊愈的不是玛格丽特,而是他自己。他写道:
”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想这件事。我相信我们是上帝医疗能量的传输轨道,可以将这种力量传输给彼此。我无法确定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谁病愈了。遇见玛格丽特的经验意义之所以重大,在于我已经许久未曾因为他人的痛苦而哭泣了。与我在地狱旅馆所经历的事情相比较,像以前那样只为自身的痛苦而自怜,实在是太微渺不值。
在儿童之家工作过的琳达写道:“帮助加尔各答希舒?巴满的儿童是很特别的经验,他们使我非常感动。有一天早上,我们坐在楼上围成一个圈圈一一我们常常这么坐着一起唱歌一一我看见一个残障的小男孩,他看着我,眼中洋溢着喜悦与爱,有一种说不出的清朗与沉静。这是我记忆中一次深沉的心灵体验。“
玛丽写道:“当我返回伦敦后,我深感震惊,我仍然试着接触这里的穷人,尽管情况变得更为困难。比如说:在我步行上班的途中,每天都会在高架桥下遇到一个流浪汉。有一天我发现,有个人会在早上上班的时候留一瓶水和几块三明治给他,下班的时候再取回水瓶。
所以我想我也可以放个橘子在那里一一后来我天天这么做,也对他说
“哈罗”这个小小的行动,让我觉得自己和修女们有一种精神上的联系一一现在的我不会觉得不同国家或文化之间的差异有那么大。一如德兰修女所言:"我们只是被抛入海中的石子,激起些涟漪。我只是放一个橘子,但这个小小的服务动作,也可以激起一圈涟漪一一可以是许多事情的开端,不是吗?”
尼格写道:“德兰修女说,我们在全球各地的仁爱之家都免费提供别人赠予的东西。我觉得这真是美好。我在伦敦的庇护所工作时,许多留驻这里的人间我:‘我们要付钱吗?”或者“政府会出钱吗?”“这一切为什么都是免费的?”我就回答他们:“因为这都是别人免费提供的。”那真是一段极其美妙的体验。我想我大概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开始真切地了解到其中的奥妙。”
这都是一些短期义工的经历和体验。还有一些长期义工,他们长
年累月地在修会工作,为那里的穷人和病人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仅在加尔各答的豪拉火车站附近,就有一个长期的义工组织,其成员
除了一些年轻学生和普通市民外,还有医生、护士和中小学教师。他
们在火车站里照料那些流浪的儿童和少年,每天都多达四十多个。那
些无家可归的孩子就像野人一样群居在车站里,这种毫无约束的生活
常常导致一些小女孩怀孕,而婴儿就在月台上出生。警察对这种事已
经司空见惯,以致麻木不仁了。所以,很多时候,当义工们强迫这些
孩子离开火车站去上学的时候,甚至会被警察当作肇事者拘捕,而他
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给这些孩子提供衣物和饮食,更主要的,是要
把他们送到修会或正规学校里去接受教育。事实上,他们做到了。虽
然不是全部,但至少有很大的一部分流浪儿童因为他们的努力而得到
了安置。
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义工遍布全球,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和努力,
德兰姆姆的仁爱事业不可能发展得这么迅速,这么蓬勃。姆姆自己也
说:”如果没有义工,我们的工作将无法进行。”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
真实付出的群体,尽管在这个世界上,伪装爱是那么容易。
德兰姆姆曾说“我所要传达的有关和平的信息只有一个,那就是
彼此相爱,如同上帝爱你们一样。”很多义工对彼此相爱都有独特的
体验:并不只是付出的一方在爱,实际上,接受的一方,也在爱。有
些深感人生空虚的义工在为穷人服务的时候发现,原来人生还是有意
义,有价值的。而最后获得满足的不仅是被服务者,还有他自己。
有一个叫琳达的女孩写道:“我开始哭泣。原本以为自己是在为
别人付出,现在才知道根本不是这回事。我是在为自己奉献,而不是
为他们。我这么做,是因为内心需要帮助,我的付出是为了心中急需
治疗的事物一一那是我对爱的需求。”
所以德兰姆姆说,当他们离开的时候,没有一个是依然故我的。
是的,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他们全都被改变一一他们只是服侍病
人,搬运尸体,但最后却全都被改变了,如果以前是空虚的、疏离的、冷漠的,那么,现在则变得充实、信任、喜悦;如果以前是恐惧的、愤恨的、 自怜的,那么,现在则变得宽恕、慈爱、感激;如果以前是不安的、怀疑的、贪婪的,那么,现在则变得果断,知足、接纳,并富有创造力,总之,如果以前是自我毁灭,那么现在一一当他们从仁爱传教修女会走出去的时候,则开始自我完善。
事实就是这样,很多义工带着心灵的贫穷和疾患而来,但当他离
去的时候,却成了一个健康完整且身心明媚的人。
患病和受苦的同工燃烧自己,拯救他人
基于这种对付出的独特理解,仁爱传教修女会还有一个很特殊的
帮助群体一一“患病和受苦的同工”。德兰姆姆把这个群体叫做“我
们的宝库”,这表明姆姆对它的珍爱是非同一般的。姆姆认为:“一切
被人视为愚昧无用的,只要上帝愿意,就能让它发挥出伟大的力量。”
还是在1952年10月的时候,德兰姆姆在巴特那的圣家医院遇到了一位病卧已久的比利时妇人。在照料这个妇人的时候,姆姆忽然得到一个奇妙的启示,那就是:让这些在病痛中受苦的人成为她的精神会员,为她的修女们献出病痛和祈祷。于是,德兰姆姆对那个妇人说:“你在病痛中所能做的,比我为穷人所能做的更有价值。你可以将你的痛苦为修女们和我奉献出来。”
后来这位妇人回到欧洲去了,但姆姆一直与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她将要接受第17次手术的时候,姆姆专程去比利时看她。她对姆姆说:“我知道你今后将要面对的事情非常艰巨,你要到处奔走,工作,与人交谈。我明白你的处境,它跟我脊椎患处的疼痛、和我将要接受的那个十分痛苦的手术,是一样的,”
所以,德兰姆姆的这个宝库实际上就是病人。他们因为患病或体
弱而无法亲自参与具体有形的服务,因而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痛苦和祈
祷。姆姆对他们说:“你们作为仁爱传教会的精神会员,已经参与了
我们的祈祷和工作。我们修会的目标是借拯救穷人灵魂的工作,来解
除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口渴,什么人能比你们这些受苦的人更能做到这
些呢?我们确信可以在神的宝座前,支取到你们的爱,我们彼此相辅
相成,补足我们各自与基督关系中所欠缺的。你们的祈祷和你们的痛
苦,就像一个圣杯,我们将我们所获得的爱放在里面,因此,你们和
我们同等重要,如果你们能够和我们一起依靠那赐予我们力量的主,
那么,我们将无所不能。”
德兰姆姆规定:作为修会的精神会员,每个病人都必须在精神上
“收养”一个修女或修士,用自己的痛苦做牺牲,为修女或修士代祷。
而修女或修士,则要为“收养”自己的病人奉献自己的工作。
姆姆非常看重精神会员”收养”的意义,她说:“每个修女或修
士都有一个”替身”,或者叫第二个我,这第二个我为她(他)祈祷
和受苦。无论何时何地,修女修士们都要视患病的同工为另一个自己,
好像已与他们成为一体。这些受苦者的生命就像一根点燃的蜡烛,燃
烧自己,拯救他人。”
德兰姆姆一直认为她就有”第二个我”。她说:“我也有另一个自
己,每一次,当我有特别困难的事需要做的时候,她就是那站在我背后、给我力量和勇气的一个,使我有足够的能量完成上帝的心意。作为另一个我,她事实上正在担当我的工作里面最艰巨的环节。”
姆姆的这“第二个我”,显然就是那个患病的比利时妇人。
对这些患病和受苦的同工,姆姆非常尊重,也非常爱护。她把他
们的爱和牺牲比作生命之灯里的油,而这油,正是饥渴的基督忧伤的
基督所需要的。
第十四章
如果我们没有脚,就不能行走;
如果我们没有眼睛,就看不见;
同样,如果没有信仰,
我们就无法相信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神秘事物。
信仰是上帝的礼物,它借着祈祷而茁壮,
如同希望与爱一样。
没有祈祷,就不会有坚强的信仰,
没有信仰,就不能实施爱。
这是内在生命的三个主要美德。
一一仁爱传教修女会卡特里修女的讲话
仁爱传教修女会是一个庞大的世界性组织,仅在印度,它就有一
百七十多所学校、收容中心、孩童之家和麻风病疗养院,但是这个拥
有神奇高效率的机构,其全部的行政工作,却只由两名修女和一台破
旧的打字机来完成。
这就不得不使那些大型机构的主管们由衷地惊叹,并羡慕不已了。
当然。这与德兰姆姆神奇的个人魅力有关。她卓绝的组织才能,以及她非凡的洞察力,都足以促成这种神奇的效果产生。但其中真正的秘诀却是:对上帝近乎天真的信靠和依赖。姆姆说:”你必须把自
己完全交给祂,如果祂授意完成某事,祂就会提供方法;如果祂不提供方法,那就表示祂无意完成某事。” 姆姆还说:“请耶稣无须征询你的想法,而径直驱使你。”
毫无疑问,这是这个世界上最最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而这种独
一无二的经营管理理念,无论如何,都是那些大主管们学不来的,有
一回,有个记者在采访姆姆时提了一个问题:“你会为钱发愁吗?”
姆姆耸耸肩,轻松地笑道:“我从来不为钱发愁,但上帝却把钱
源源不绝地送来了。我们为祂工作,祂供应我们。如果祂不供给,就
表明这工作不是祂想做的。”
“上帝自会照管”,这几乎是德兰姆姆的一句口头禅。对此,她解释道:“上帝曾给了我们一个大承诺,说我们在祂眼中比花朵、 飞鸟和野草更重要。如果祂连乌鸦和野花野草都肯眷顾,又怎么会不照管我们呢?”
耶稣曾对祂的门徒说:不要为生命思虑吃什么,也不要为身体思
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贵于食物,身体贵于衣服。你们看看乌鸦,它们
不播种,也不收割,也不积蓄粮食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们。你们
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你们看看百合花是怎样生长的,它不劳作,也不纺织,可是我告
诉你们,就是所罗门在最荣华的时候所披戴的,也不如这些花中的一
朵呢。田间的野革,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投进炉里,天父尚且这样装饰,何况你们呢!
在姆姆看来,既然上帝已经承诺照管我们,那么,我们就应该全
然地相信祂的承诺,相信祂时时刻刻的临在,不要有丝毫的疑虑,就
像一个弱小的婴儿相信父母的话语一样。
实际上,在德兰姆姆奇妙的一生里,这种极度纯真的信靠。不断
被证实是可信的,它并非一种天真而虚妄的臆想,而是看得见的事实,
也就是说,她们不只是相信上帝的临在,而且通过祈祷,她们也确确
实实看见了上帝的临在。上帝不仅是她们的指引者、领导者,而且也
是她们的供养者。
让我们在我们的人生里,也学习着培育这种信任吧,无论是对神
的信任,还是对人的信任。信任会使我们活在一种美妙的状态里一一
轻松、自由、释放和简单。信任是一种更高级的爱,能够信任绝对是
一种幸福。事实上,信任也是一种施予,你越信任,你的收获就越是
丰厚。
还是讲几个小故事吧。
有一回,加尔各答修会的大米用完了,而这些米是用来分给每天
来这里寻求救济的四千多个饥民的。那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早晨。有
些人无奈地两眼望天,还有些人则开始骚动。年轻的修女们有些不知
所措,如果就这样没有结果地等下去,局面势必难以收拾。
但是,到9点多钟的时候,突然有两辆大货车轰隆隆地开进了修
会的院子。
那货车上装的是什么呢?面包,满满的两货车面包。
原来,这些面包本来是要送往各个学校的,但那天早晨学校突然
宣布停课,于是食品公司只好把面包转送给了仁爱传教会。
事后,德兰姆姆得意地说:“你们看见了吧,神是乐于帮助我们的,祂绝不会抛弃我们。如果我们信任祂,祂甚至不惜让学校停课一天。”
粮食和金钱短缺是仁爱传教修女会经常面临的难题,有些新来的修女不免忧心十中忡,但姆姆总是导她们,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深厚而稳固的信靠。姆姆说:“主说过,不用为明天烦恼,不用担心,到了明天,主自然会给我们,让们把一切都交给主带领吧。“到了第二天,果然一切问题都得到了决。对此,即便是姆姆身边的一些修女,也常常觉得不可思议。
有一回,仁爱传教修女会准备在亚格拉开办一所弃婴院,负责人
德兰姆姆打来电话,说需要5万卢比的开办费。当时姆姆手里没有那么多钱,姆姆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原来是一家报社打来的,
对方告诉她,菲律宾总统要授予她麦格赛赛奖,而奖金正好是5万卢比。
一天夜里,修会里临时来了一个见习生,但会院里已经没有多余被子了。姆姆只好拆开自己的被褥,取出一半棉花给女孩用,这时突然有个英国人打来电话,说他马上就要离开印度,他想把他的卧具全部送给修会。
而白博特神父则对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因为对德兰修女的事业感到兴趣,我就去加尔各答拜访她,在参观她的工作之际,
我决定去圣母院做弥撒。刚走到大门口,一位姊妹就迎上前来说:“感
谢主,你来了,神父,请进。”我很诧异,因为我并没穿神父的袍服。
我问她:“你怎么知道我是神父?”她回答道:“往常为我们住持弥撒
的神父今天来不了了,所以我们祈求主差遣另一位神父来这里。”
还有一个小故事,前面已经讲过。当姆姆正在为修建麻风病康复
中心的经费发愁时,教皇保罗六世恰好就来访问印度了。他把一辆豪
华轿车送给姆姆,姆姆卖掉轿车所得的钱正好可以修建一个康复中心。
在德兰姆姆奇妙的一生里,虽然奇迹从来没有离她而去过,但姆
姆并不只是依赖奇迹的出现,如果真的到了一分钱都没有的时候,她
还是会上街乞食,她并不认为那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人世间的保证是
不可靠的,但她也不会除了依靠上帝什么也不做。
这个庞大的慈善机构每曰所需的开销是巨大的,因此,德兰姆姆
欢迎来自各界的捐款。但她从不接受某个机构的长期捐助。她说:“长
期的捐助就是保险,但我却想依靠神的安排。”基于同样的理由,她
也不接受政府的补助。如果那样,这个简单的组织就有可能演变得很
臃肿,而她辛苦培养出来的修女,就不可能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仁爱了。
因为她们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应对政府的审批。
曾经有人间姆姆:“像仁爱传教修女会这样一个遍及世界各地的
庞大组织,有没有变成管理处和行政机构的危险?”姆姆坦率地回答
“我时常想到这种危险,但我希望我们能够避免。,”
事实上,在天主教的修会里,的确有一些修会发展到后来就违背
了最初的理想,因此,德兰姆姆早就为此准备好了应对措施,她在会
宪中规定:所有的修女,包括总会长在内,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服务
子穷人。并且规定,不论在哪里,决不接受任何的款待,即便只是一
杯可口可乐。
而对于某些不得不接受的礼物一一无论是衣物,还是食物,或金
钱,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小东西,比如纸袋、橡皮筋什么的,修女们最
终都会把它们送出去。她们不留存任何物品,任何经她们的手收回来
的东西,最后都要经她们的手再送出去。就像祈祷一样,她们凭借祈
祷从上帝那里获得慧美与能量,但她们并不留存。她们获得的目的,
就是为了发散。
一切都必须分享,因为一切都来自上帝,没有与人分享的爱是没
有意义的,同样,未曾与人分享的物质也是没有意义的。德兰姆姆有
一个奇特的运算逻辑,听起来似乎很荒唐,但事实上合乎自然:我们
分什么东西给人,什么东西就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她们越是给予,她们反而越是丰富有余。无论是金钱、
食物,还是仁爱与信赖。就像,她们不断地施爱子人,但她们心中的爱,却不会因为施予而匮乏,相反,只会越来越丰满。
这就是说,爱的美果,不只是结在接受者的枝上,同时也充盈地
结在给予者的枝上。
上帝自会照管,还意味着,一切来自于上帝,最后都要归于上帝。因此,修女们从不留存任何东西,包括上帝的爱。也没有任何的预期一一爱是一切的出发点,也是惟一的目的地。“如果你预期回报,那就不是爱。”她们说。
虔诚具有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如果我们仔细端详一下德兰姆姆的照片,我们就会发现,这真是一张令人惊羡的面孔:脸上皱纹密布,就像被揉搓过一样,却让人感受到深深的的慈悲和怜悯;目光纯净平和,却能够洞察世事与人心;双唇紧抿,却并非失望和痛苦,而是一种虔诚与坚定。她的身高虽然只有4英尺11寸,却有一颗令我们相形之下顿觉矮小的伟大心灵。
很多与她接触过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她身上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只要与她接触,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她抓住,被她吸引。
有一个英国义工在回忆第一次见到姆姆的情景时说:“无论她和
什么人说话,对方立刻就会感到自己变成她眼中最重要的人了,不管
那人是一个总统,还是一个乞丐,她有这个本领,就是把对方的忧虑
和喜悦变成自己的。”
当然,姆姆并不只是我们常见的那样。在修女们看来,她并不像
一个严肃的修道院住持,而更像一个喜欢说笑的大姐姐。她喜欢拿修
女们的瑕疵开玩笑,也拿自己的瑕疵开玩笑。有时甚至会隔岸观火地
说几句刻薄话。但如果修女们需要安慰,她立刻就能变成一个母亲。
有一回,有个小偷潜入修女们的宿舍。偷走了4万卢比。修女们
深感不安,有个修女还哭了。姆姆却说:“幸好偷走的是钱,如果偷
走的是人,那就更不得了啦。不过我不相信这种危险有可能,因为你
们还没那么漂亮。”哭泣的修女听了这话,立刻就破涕为笑了。当姆
姆偶尔与修女们一起去郊外野餐时,她更是高兴得像个孩子,不仅和
年轻的修女赛跑,还引吭高歌。有一回,在贫民区的一个小巷子里,
她甚至不可思议地拦住了一头狂奔的公牛,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目瞪
口呆。
与此同时,她又可以像一尊幸福的石像一样,跪在教堂的圣龛前,
一动不动:或者长久地搂着一个麻风病患者,一句话也不说地给他安
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身材瘦小的女性具有如此丰富而深
刻的力量呢?
(旧约,创世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上帝对亚当和夏娃说,乐园
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你们都可以吃,惟有园子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你们
不能吃。但是亚当和夏娃听从蛇的引诱,还是吃了乐园当中那棵树上
的果子。之后,他们的眼睛就明亮了,看见自己赤身露体,就摘了些
树叶围在身上。这时。天起了凉风,亚当听见上帝在乐园里行走的声音,就在树林中躲藏起来,不敢见上帝,上帝没有看见亚当,就呼唤他,说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一一表明上帝在寻找人类,从人类开始迷失的那个
时刻到现在,祂一直在寻找,就像父母寻找丢失的孩子一样。而德兰
姆姆回应了上帝。她以特殊的一生回应上帝的呼唤,就像一个温顺的
孩子在纯真地答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因而在上帝奇妙的计划里,这个瘦小文弱的女性成就了一种稳如
泰山的大信心。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这种大信心,德兰姆姆既不能过
她所过的那种生活,更不可能成就这番为穷人服务的伟大事业。
而仁爱传教会的修女们,也并不只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和兴趣来找
一份职业,与德兰姆姆一样,她们也是对自己的生命以及上帝的呼唤
做出回应。德兰姆姆曾坦城地说:“是‘祂’选择了我们,不是我们
选择了‘祂’。‘祂’说话,‘祂’引路,‘祂‘赐力。‘祂’要在我们
的生命中过‘祂’的生活。如果我们回应,‘祂’就会把美善诱发出来。”因为祂就是美善之源。
但是,即便如此,也有一些时候,当然是很少的一些时候,德兰
姆姆也会感觉到自己身如空壳一一心灰意冷,疑惑,沮丧,绝望。她
曾经诚恳地对记者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像一个空壳,
是一个不实在的形体,甚至觉得自己是这般孤独,可怜。”尤其当她
面对人类没有止境的大苦难时,这种感觉就更强烈。有一回,她对爱
德华神父说:“我们所做的其实十分微小,人们赞美我们的工作,但
事实上,我们的工作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相对于人
类无穷无尽的苦难,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当时著名记者杜达敏也参与了谈话,他是最早采访德兰姆姆的记
者之一。为了安慰姆姆,杜达敏小心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例子。他说:
“基督临死前在橄榄山上也有过疑惑。”
但姆姆立即说:“不,那不是疑惑,只有一刹那他感到不肯定,但接受的一刹那,献出的一刹那,却是肯定的。而肯定的一刹那,正
是献出的一刹那。一个人一次拥有上主,就会永远拥有。我们可以有
其他的疑惑,但这种特别的疑惑不会有另一次。”
杜达敏却不肯放过姆姆,他紧紧地追问道:“假如这种不肯定一
直在持续呢?”
姆姆断然地回答道:“那就是要跪下来的时候了。”
这个回答,令杜达敏以及所有在场的人终生难忘。
这就是虔诚。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伟大和高贵,几乎都来自于虔诚——对于真理,对于信念,对于理想,对于你所挚爱之事物的虔诚。虔诚具有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第十五章
我所要传达给你们的有关和平的信息只有一个,
那就是彼此相爱,如同上帝爱你们一样。
耶稣为我们带来一个好消息,
让我们知道上帝爱我们,祂希望我们彼此相爱。
当死亡的时刻到来、
当我们再次回归上帝,我们将听到祂说:
来吧,拥抱这个为你们准备的王国。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
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
我病了,你们看顾我。
任何事你们既做在最小的那个身上,
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一一德兰姆姆的演讲词
心存谦卑:世界上获奖最多的人
德兰姆姆之所以成为20世纪获奖最多的人,或最多的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她一生大概获过80多项荣誉和奖励),其根本的原因,仍然是上帝的照管。上帝不仅藉着奖杯和奖牌给她光荣,也藉着奖金给她富有一一使她有足够的实力为穷人服务,这一点,也正符合德兰
姆姆的运算逻辑:分什么东西给人,什么东西就越来越多,
虽然姆姆个人对获奖并不感兴趣,但是当她走上领奖台时,她代表的就已经不再是她自己,而是世界上的所有穷人,以及那些被称作穷人都奢侈的人。她深知自己的责任是为穷人服务,因此,如果这些
荣誉和奖金有助于帮助穷人和鼓励人们行更多的善,那么,她愿意接
受。她不止一次地说:我只是穷人的手臂,我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
来领奖。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她代表这个世界上的穷人领过哪些奖项
吧。
1962年9月,她获得印度总统颁发的Padmashree奖。
]971年]月,教皇保罗六世授予她“教皇若望23世和平奖”。这
是仁爱类奖项中的最高奖,姆姆是获此奖项的第一位女性。保罗六世
在颁奖仪式上说:“又一次在教会的历史和进步的社会中实现了基督
的福音……并照亮了圣希来内(早期基督教的一个教父)的名言:上帝的荣耀,就是积极生活着的人类。”国务代理白利内主教也指出这次颁奖的意义:“正义是和平的基础,但还应与仁爱偕行。”
而德兰姆姆在参加这个有整个外交使团和1 5个枢机主教出席的
颁奖典礼时,竟然是坐着公共电车进入梵蒂冈的,同年9月,她获得
波士顿美国公教发展联合会颁发的“善心的撒玛丽亚人奖”。同年1 0月,她获得“肯尼迪国际奖”。
]972年11月,德兰姆姆获得“尼赫鲁国际谅解奖”。当时的印度总统西里吉利在颁奖仪式上说:“德兰修女是基督爱的象征,在为她颁奖的同时,我们也歌颂对神圣生命的敬爱以及对物质的弃绝这个印度的伟大传统。”
事实上,在姆姆获得这个奖项之前,印度人早已把她看成是一位
民族女英雄,而成千上万虔敬的印度教徒甚至视她为“天神的女儿”。
]97年4月,她获得英国菲利普亲王颁发的“谭宝顿宗教促进奖”,
在颁奖典礼上,菲利普亲王说:“常一个奖项都是为了鼓励竞
争而设立的,但有资格获得一个宗教奖项的,恰恰应该是那些不热衷
于争夺它的人,我无法想象,有人会为了获得一个奖项而敦促自己行
宗教上的善。况且,即便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公正无私的评审团,就一
定能够肯定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好地实践着上帝的工作吗?”说到这
里,亲王话锋一转“事实上,是德兰修女使这个奖项有了存在的理由,
所以,我们今天应该恭喜的,不是德兰修女,而是谭宝顿先生和评审团,因为德兰修女愿意接受这个奖。”特别令人玩味的是:这个奖项的评审团由10个人组成,其中有6个基督教徒,只有一个是天主教徒。
1974年,她获得美国俄亥俄“慈母与导师奖”。这个奖项创立于
1963年,专门奖励为社会服务的妇女。
同年,美国方济各第三会授予她“和平奖”。
1975年10月,新成立的联合国农业与供养组织授予她“施维策
尔国际奖”,以表彰她在帮助世界的贫穷与饥饿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
献。这是一个新设立的奖项,德兰姆姆是第一个获奖者。
1976年,她获得表彰爱德精神的“Poverelle Medal奖”。
1977年,她获得以发展宗教为宗旨的“开普敦基金奖”。
同年,菲律宾总统授予她“麦格赛赛国际谅解奖”,并推崇她是
亚洲最值得尊敬的妇女。
1979年8月,德兰姆姆获得罗马“Balzan Price奖。”这个奖项是以捍卫人道、和平、友爱为宗旨的。授奖委员会赞扬她“以卓绝的精神,在印度和世界其他国家,为救助饥饿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受苦的人类付出了不知疲倦的操劳”。
同年,她又获得美国公教大学主保奖。
同年12月10曰,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德兰姆姆获得了被
称为人类至高荣誉的“诺贝尔和平奖”。评奖委员会认为,她成功地
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
起了一座桥梁,为克服世界的穷困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此后,姆姆获得的奖项还有:印度最高文职官员奖“宝石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勋位奖”,美国总统“自由奖”,美国艾森豪
威尔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和平教育奖”。她的祖国阿尔巴
尼亚甚至设立了一个“德兰修女奖”,以奖励那些从事慈善事业和实
施人道王义的杰出人士。
另外,姆姆还被授予许多荣誉头衔:1971年10月,获美国华盛
顿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1975年11月,获加拿大沙勿略大学法律学
荣誉博士;1977年6月,获剑桥大学神学荣誉博士;1979年1月,
获印度巴拉特大学荣誉博士;1983年3月,获香港大学荣誉博士;
]994年11月,获台湾静宜大学荣誉博工,1996年10月,当时的美
国总统克林顿赠送给她一份特别的礼物,即特批她为美国荣誉公民。
到1996年为止,只有5名外国人获得过这份赠礼。
面对这许许多多的荣誉,德兰姆姆的回答是:“不是我重要,而
是这项工作重要。”姆姆还说:“我们全都是基督手中的器具,努力做
一点点小事就会离开。”姆姆的谦逊不是出于礼节,而是一种发自内
心的自知。这种深厚的谦卑特别值得我们好好领会。在姆姆看来,认
识自己,也就意味着认识上帝。因而这种对自我的认知能够帮助我们
心存谦卑。
在(神曲,炼狱篇)里,睿智的但丁让那些骄傲的灵魂背负着将
他们的身体压向地面的巨石行走一一象征着神让他们在这种痛苦中学习谦卑,同时也象征骄傲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人如果乐于谦卑,反而能够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轻松。
德兰姆姆虽然获得了丰厚的荣誉,显赫的名声,世界各地有无数的人敬仰她,把她看成“活圣人”一一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
代)周刊,就曾以一篇题为“活在我们中间的圣者”的文章报道过她。但她仍然和从前一样默默地工作着,她作为一个修女的生活没有
任何改变,她认为,既然她选择了贫穷和服侍穷人,那么,无论外界看待她的眼光如何变化,她都要忠于她的选择。
那么,作为圣者的德兰姆姆是怎样度过一天的呢?
早上4点半,姆姆起床,先做默想和晨祷,6点钟参加清晨弥撒,
然后做杂务一一有时是打扫院子,有时是清理厕所。7点半吃早点,8点钟开始服务工作一一有时去麻风病院照顾病人;有时去安息之家服侍和安慰垂死者;或者去弃婴之家照料孩子;或者去贫民区帮助穷人;或者到医院、学校去查看,每一天她都会去不同的处所服务。对她而言,只要是对人有帮助的事,就没有一件是卑下的。
中午,年饭后休息半小时。
下午,参加一小时的集体祈祷,然后读<圣经>,或其他神修著作,接下来处理修会里的杂务。有时候修会里来了很多客人,人们急切
地等着见她。她没有会客室,就站在教堂外的走廊里和客人说话。
晚上,晚饭后半小时做杂务,然后参加集体敬拜圣体的仪式,最
后以集体晚祷结束一天。夜里10点钟,修女们就寝之后,她还必须
在那间只有一桌一椅的斗室里继续工作一一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等着她处理,她必须持续工作到深夜。
时间对德兰姆姆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以至于吃饭都被她认为是对
时间的一种浪费。她甚至付诸行动把一日三餐减为一日一餐,致使教
皇亲自出面干涉,她才不得不放弃。
我们还是来分享两个小故事吧。
1980年6月,有一个仰慕德兰姆姆的西班牙青年,经过长途航行来到了印度。但修女们告诉他姆姆刚刚去了孟买,于是青年马不停蹄地赶往孟买。等他到达孟买时,孟买的修女又跟他说姆姆已经启程去马德里了。青年立刻买了一张机票飞往马德里。等他回到马德里时,
又听说姆姆去了来嘉奈。然而青年拜见姆姆的渴望是那么强烈,他一
分钟也没有耽搁,又紧跟着来到了来嘉奈。
还好。这一次他总算没有白跑,一个修女告诉他,姆姆正在后院
工作,于是青年欣喜若狂地往后院走去。因为激动,还有些紧张,他
的心跳明显加快。但是,当这个崇拜姆姆的青年走进修会的后院时,
他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婆,正在手把手地教几个小
修女晾晒衣服,她把绳子拉长,绷直、固定,再把衣服一件一件晾上去。她对小修女们说:如果不把绳子固定在一个适当的地方和适当的高度,房屋的阴影就会妨碍衣服晒干。
青年惊讶得话都说不出来,原来修女所说的工作竟然就是晾衣服。
事后,这个青年对他的朋友说:“真是令人惊异,一个诺贝尔和
平奖的获得者,一个圣人,居然在晾衣服。”
而在加尔各答,人们甚至常常看到这个享有盛名的老修女,坐在
货车车厢高如山包的面粉袋上左摇右晃。许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如
此奔波劳碌。但姆姆说,如果不押送,这些送给穷人的面粉,就有可
能被偷走许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她并不觉得这就是辛苦,或劳碌,她也不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她正好可以利用那段时间来祈祷和
默想。
仁爱传教会在全世界127个国家中开设了六百多座分院,德兰姆
姆必须经常前往各个分院巡视。四千多个修女,个个她都认识,而且
不论到哪个分院,也不论工作有多忙、旅途有多劳顿,她都要抽出几
小时去亲自照顾病人。虽然这是修会的制度,但身为会母,她完全可
以对自己宽松一些。但她从不。她说她就像一个流浪者,从这一件工
作流浪到那一件,直到死。
在德兰姆姆看来,祈祷付诸行动即是爱,爱付诸行动即是服务,
因此没有服务的爱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只有在一种实
质性的服务中,才谈得上与穷人一起分享上帝的大馈赠。
耶稣曾说:“假如有人赤身露体,且忍饥挨饿,如果你告诉他们,
叫他们平安回去,吃得饱饱的和穿得暖暖的,却没有具体帮助他们的
话,那又有什么用呢?”耶稣的爱徒约翰也说:“我们爱,不可只用
言语,也不可只在嘴里说说罢了,而要以行动和事实证明。”也因此,
德兰姆姆一再强调“爱的果实是服务”,这个服务就是:“我们既不说,
也不讲,只是做。”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曾写道:“她按照这样一条真理去度日:祈
祷就是虔敬,祈祷就是服务,而服务就是她的身心所向,是她的宗教,
是她的救赎。”
有一回,德兰姆姆去参加一个世界性的反饥饿大会,在会场外,
她看见一位老人饿倒在路边,她就立刻带着这个老人回到了修会,连
会场都没进。事后姆姆说:“抢救一个饥饿的老人,比参加一个反饥
饿大会更加重要。”
忘记自我,你便找到自我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