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_4 秦与希(当代)
接下来的整顿晚饭,轮到苏气鼓鼓地抱怨她的老板Jim。
苏的境遇跟我截然相反。分析数据是她的强项,她自己花了很长的时间给所在品牌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分析,提出面临的问题以及她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案。Jim帮她小小地修改了一下,把这篇报告发给了整个团队。但是,在报告署名的位置,Jim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且是加在苏的前面。
我对这件事情的评论是:一方面,苏应该为自己的工作能力感到自豪。不用看都知道,那一定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报告。但另一方面,我觉得她日后会有功高盖主的危险。
然后,我半开玩笑地对苏说:"我一直很相信能量守恒定律。我的意思是,有Leon这样的老板把自己的功劳让到我头上来,就会有Jim这样的老板抢夺你的劳动果实。这样,能量就守恒了。"
苏愤愤不平地抗议:"为什么好处都让你给占了!"
第二部分 第30节:上头有人(4)
那顿饭我乖乖地主动买单。
我把话说得太早了,因为David很快也开始抢夺我的劳动果实。
事情的缘起是我终于完成了一个大项目。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还在部门评比中获了奖。
我很开心。倒不是因为获奖本身,而是因为这件事情终于让我建立了那么一丁点儿自信。
这个项目跟David没有太大的关系。是很早以前Leon提出要做的,计划和执行都是我在负责,但它的果实成熟是在David的任期里。
David写了一个洋洋洒洒的e-mail,发给了包括亚太区甚至是美国总部在内的相关团队,狠狠地吹了一把。他甚至用了这样的语句:"请原谅我的这个邮件写得如此之长,因为我担心任何的一点删减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辉煌。"当然,在所有应该写Mia的地方,他都写成了"我们"。
因为有苏的事情在前面做铺垫,我也没怎么生气。反正我早就看明白了David的为人。

电话响了,是Leon。我很有一点惊喜。
Leon说:"晚上我带你去吃日本菜吧。"他的口气,仿佛是在对一个孩子说我带你去动物园。
Leon的车照旧停在公司楼下等我,仿佛他从未离开过。好一段没见他,我像见到亲人一样。
整顿晚饭我都在不停地数落David的各种不是,Leon一直在笑。等我好不容易说完,他才严肃起来:"你要学会理解David,没有一个老板会一无是处。他让你在办公室说英文,出发点是很好的,这样可以帮助你克服语言障碍。而且你这样对他不客气,他都没有修理你,至少说明他还是比较宽容的。"
送我回家的时候,在我下车以后,Leon还特意开了车窗叮嘱:"Mia,你一定要记住两件事。第一,你在公司里不要在任何人面前说David不好,尤其不要在Fion面前说。第二,你要答应我千万不要在Peter离开中国以前跟David闹翻,你不能既得罪你的大老板,又得罪你的直接老板,OK?"
Leon每次居高临下地教训完别人,都会这样拉长声音仰起声调说:"OK?"
不过他说这些倒是给我敲响了警钟。
没过两天,Fion对我说:"像我们这样最不好了,从一个好的老板手上转到一个不好的老板手上。"
我回答:"David也不能说不好,只是不同的风格罢了。"
Fion很意外地看着我,仿佛不能相信这是我说的话。
我心想:本小姐可不再是那个"西红柿炒鸡蛋"版本的Mia了,也不看看我师傅是谁?!
一个月之后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在我跟David的关系上,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David让我在北京组织一个活动,因为是他临时决定增加的,时间还挺紧。我好不容易七赶八赶才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预计勉勉强强可以准时举行。
活动开始前几天,广告公司把设计好的海报等宣传用品拿给我们看。虽然时间仓促,但他们的设计非常出色,David很满意。于是他兴奋地说要拿给Peter看,其实就是想在他老板面前炫耀一下。
我的第一反应是让他别给Peter看:"这只是在北京做的小活动,海报的设计你自己就可以决定,用不着Peter批。万一Peter不喜欢这个设计,我们甚至没有时间修改。"
第二部分 第31节:上头有人(5)
可是David不听,他虚荣得像个考了好成绩便急需大人表扬的孩子。
十分钟以后,David一脸沮丧地来找我,第一句话就是:"Mia,我很后悔没有听你的话。Peter对设计提了新的想法,所以活动要延期了。"
我脱口而出:"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的!Peter也不一定是不喜欢这个设计,他就是本能地对任何事情都喜欢指手画脚,好让人知道他的价值。"
David沉默不语。
我突然觉得David也挺可怜的,因为Peter这样做让他在下属面前非常没有面子。同时我也打心眼里不愿意让活动延期,那得多花我多少时间精力?海报不是数学公式,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Peter英国式的审美眼光也未必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我心下简单算了一下,冒了个主意出来,但是有点拿不好David的反应。我在打赌,其实赌资就是我不需要为老板愚蠢的一时兴起跑前跑后又要忙活半个月。
我慢慢地说:"其实有一个办法可以既不把活动延期,又可以对Peter交代。"
David眼睛一亮:"你又有什么好办法?"
我详细告诉了David我的阴谋诡计:"我们今天还是按照计划印刷原来设计好的促销用品,交付活动使用。同时,我们这两天也根据Peter的建议另外设计一套,但只生产极少的数量,目的就是摆在办公室里给Peter看。反正Peter是不会去北京参加这个活动的,他没可能知道我们在现场用的是什么。"
David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大概他心里对Peter很不满,需要一个出口释放一下。
于是我在费用的预算上加上了一小笔,而且开玩笑似地把明细写成"满足Peter"。David看见了以后小心谨慎地说:"不能把Peter的名字写在上面,他要是看到了会问的。"于是,他亲手把它改成了"满足老板"。
这是我和David之间的小秘密。David其实还是不够精明,他同意这样做是有风险的。而最大的风险在于,他以后就更不敢把我怎么样了,因为他有这么明显的把柄在我的手上。
想到这里,我把自己给吓了一跳: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这么一个有心计有手腕的人,连我自己都觉得陌生。
也许是因为Leon的离开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真的是像他说的那样被拔苗助长了。

我原来有意无意地让David觉得我"上头有人",完全是咋唬他的。我就是才工作不到一年的小土豆,我上头能有什么人?
即便大象叮嘱Peter把我留住,那也并不意味着大象对我有多么欣赏。像我这样的无名小卒在大象面前连小土豆都不是,简直就是根豆芽菜。他所谓要留住我的逻辑很简单:我们这个小品牌一共就Leon和我两个人,Leon辞职了,如果我再同时走不利于团队稳定。
可是,因为一件莫名其妙毫不相干的事,后来所有的人都确信我是大象的红人。
晓含在报社的工作有了变动。她被任命负责开创一个名叫"职场周刊"的版面,每周一期,每期四个版。
晓含说她认识的人虽然多,但像我和苏这样"严格意义的白领"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她每周像研究实验室的小白鼠一样地研究我们这些样本:你们的工作午餐都吃什么?你们出差都住哪些酒店?你们单位有没有办公室性骚扰……
第二部分 第32节:上头有人(6)
晓含手下的实习生总是不停地打电话采访我。那个实习生实在有点不靠谱,他问的问题老是那么弱智,于是我在晓含面前狠狠地嘲笑了他。
晓含也同意这个人不太好使,但她一下子也没有什么更合适的人能顶上,于是她灵机一动:"亲爱的Mia,你为什么不自己写呢?你看,现在写白领生活的人自己都没做过白领,而真正的白领们要么没能力写要么忙得没时间写。你不如索性在我这儿开个专栏,就写你工作或者生活里各种各样的事情,一定会很真实生动的。"
柿子专找软的捏,朋友也一样。晓含就没可能找苏帮她写专栏,想都不用想。人家苏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革命工作上,可没时间管这号闲事。
晓含为了诱惑我,告诉我她可以把我的专栏跟某某作家的专栏并排放在同一个版面上。我向来仰慕这个作家,她这么说让我觉得挺能满足虚荣心的。于是我试着给她写了第一篇:
水仙绽放
我读陈彤的《畅销谎言》:"他们只要看着你长得像葱,他们就告诉你要甘于粉身碎骨做葱花,他们才不管你是不是一株水仙,只要你还没有开花,他们就批评你,说服你下油锅,让你向葱花学习。你要真听了他们的话,下了油锅,他们还会继续批评你——为什么你还不如一根普通的小葱香呢?"
多么生动的语言,多么真实的故事。我一边读一边哈哈大笑,笑得流出眼泪来。
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你是一株水仙,一株因为来不及开花而被人当葱使的水仙,你该如何自处?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位朋友。刚毕业那会儿,她在一个大公司里干一份很卑微的工作。经常需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也经常被脾气暴躁的老板训斥。她是从最有名的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那样一个冰雪聪明心高气傲的人,在如此琐碎的工作面前并没有半点的优势。
有人离开,她没有。她说如果现在离开,那么在人们心目中永远是一个不合格的小兵。于是俯下身来,以平静的心态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个细小的项目。哪怕老板只是让她去拿一张纸,她也会立刻放下手中所有的活儿,用最快的速度送到老板手里。"如果让你干一件小事你都没干好,他怎么会放心让你干更重要的工作呢?"同时她努力地学习,学习很多当时看来用不着的知识,收集大量资料,向资深人士请教……总之是那样地谦虚低调,谦虚低调得不象她自己。
后来,她被破格提拔成公司里最年轻的经理,然后是最年轻的总监。此后的日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她终于做回了那个心高气傲的自己,心高气傲得那样地自然,不需要掩饰也不屑于掩饰。
所以,如果你是一株还来不及开花的水仙,你一定一定不能放弃。不能因为被当作葱而郁郁寡欢。因为如果你郁闷而死,你的墓志铭上也只会写着:"这里埋着一棵不香的葱。"
你一定要努力成长,不要跟葱一般见识。一根细嫩的青葱再香,也只能永远做一根葱。而一旦水仙的叶子长得更为茂盛的时候,人们就明白你不是用来爆锅的。他们会琢磨是不是该把你当蔬菜炒个肉片什么的,或者开始拿你当个绿色的摆设。
更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真的是一株水仙,相信你终于有一天是会开花的。只有这样坚定乐观的心态才能支撑你度过最艰难的日子。你知道隐忍是必须的,今天的隐忍是为明天的绽放积蓄养分和能量。
第二部分 第33节:上头有人(7)
象丑小鸭终会变成天鹅。有一天,人们终于会明白:之所以用你来爆锅不香,是因为你是水仙不是一根葱。没有人会再用你来爆锅了,他们会把你供起来。
是水仙,总会绽放。
晓含说:"不错不错,继续努力。"于是我一连写了十来篇。
我可没打算让别人知道是我写的,尤其不想让公司里的人知道,所以随便署了个笔
名。
有一天在公司餐厅里吃饭,正好坐在那个大象的秘书Alice旁边。Alice指着一张报纸跟她的同伴说:"这个人我一定认识,她一定就在我身边,她说的都是咱们公司里的事。"
不用看我也知道,她指的是我的专栏。
我心里窃笑,没想到Alice还是个文学青年。
我一直以为自己可以隐藏得很好,公司里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那些文章是我写的。可是我还是露馅了。
晓含有一天特意打电话给我:"过几天是秘书节,你得交一篇跟秘书有关的作文。"
我满口答应:"这不难,我每天都跟秘书们打交道。"
一个星期以后,我去把一份需要大象签名的文件拿给Alice。一进她的格子间,迎头就看见我写的那篇文章赫然贴在墙上。
这件事情实在太可乐了,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Alice是多么聪明的人。她一见到我看着那张剪报笑,就立刻大喊:"Mia,原来是你!"
接着她很兴奋地告诉我她简直就是我的粉丝,每周追着看我的专栏。
临走的时候,我叮嘱她不要告诉别人。
Alice是个秘书,但跟Fion她们不同的是,她是个非常有权力的秘书。
因为喜欢我写的文章,Alice变得对我非常热情友善。中午不时地会约我吃饭,或者在MSN上主动跟我聊天。所以自然而然地,我对大象的行踪知道得很清楚。
大象很忙,约他出席活动或者参加会议什么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因为有Alice这个内线,只要是我需要约的,基本上都能约到。我需要大象签名的文件,也总能比别人更快地签好。
更明显的是,别人的文件,包括Peter的在内,大象签完以后Alice都只会打电话让他们的秘书去取。但只要是我的文件,Alice每次都会亲自送来。
David更加确信大象特别欣赏我,所以凡是需要大象意见的事项都交给我负责搞定,仿佛我是个大象特使。其他部门的人也对我越发尊重起来,连Tom见到我都比以前热情了不少。
我相信Alice也一定在大象面前夸过我。因为有一次大象跟我们一起开会,散会的时候我刚好经过他身边,他笑着对我说:"你现在不会再想转部门了吧,听说你最近干得很好嘛。"Peter和David当时都在边上,他们不停地陪笑点头——我可不相信是他们夸的我,他们夸自己都来不及。
最有戏剧色彩的是,公司成立十五周年的仪式上需要放一个录像,内容主要是各级头头脑脑们的讲话,而我在里面作为唯一的普通员工代表发言。大家都认为这说明我是这一群项目经理中最被看好的新星,甚至有好事者跑去问David我是不是会提前升职。David尴尬地说:"Mia,如果你提前升职了,一定要先告诉我。"
其实我知道,这个事情根本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复杂。恰恰相反,它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那个录像是Alice负责组织拍摄的。
苏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运气太好的人。可是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运气可以解释的了,一连串的偶然里一定藏着某种必然的因素。"
第二部分 第34节:南辕北辙(1)
南辕北辙
在工作中,领会领导意图的重要性高于一切。明白了领导的意图,就等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捷径。最倒霉的是那些既没有领会领导意图又努力工作的人,他们工作得越努力,离目的地就越远。

Peter要调回美国了。
在这之前,销售部的Mike已经被调离原岗位负责拓展全新的业务。再加上Peter的变动,大象就彻底粉碎了Leon所描述的那个有可能把他给架空的黑三角。
我打电话给Leon报告这个消息,他的声音很愉快:"看,我告诉过你Peter一定会走吧。我们是不是该庆贺一下?"
"还是你狠。主要是因为你说的那个黑三角的事让大象觉得是个隐患。"我衷心佩服Leon埋下的伏笔。
Leon很耐心地对我解释:"那你也太低估大象了。他不是个笨蛋,所以也不一定完全相信我说的话。但对他来说,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且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刚来中国不久,把这两个重要位置的人弄走,再自己亲手挑两个信得过的人,是非常正常的举动。我说的那些话只不过给他这样做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唉,我如果哪一天也能像你一样把局势分析得这么丝丝入扣,我就能从QT毕业了。"我叹了一口气。
正式宣布Peter离开的会议上,他英俊的脸庞表情沉重——在QT的老外没有人愿意离开中国,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的生意能像在这里一样增长这么快,机会这么好。
Peter的离开本是我期待以久的事情,现在终于成真了,我却没有预想中的快乐,至少没有Leon那么高兴。相反,我有点百感交集。
想起一年前初次见他的时候,他说话时刻意放慢的语速;他说的"如果你是一个明星,我也是一个明星";Fion嘲笑我的英文时,他帮我解的围……事实上,我对他的第一印象甚至比对Leon的第一印象还好,只是从西红柿炒鸡蛋开始,我们的关系就急转直下,而且东一件事西一件事,搞得我们根本就没有修复关系的可能性。
"我突然觉得Peter并没有我以前想的那么坏那么可怕。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点毛病也很正常。这次调回美国,应该是他职业生涯上的一次打击。"我对苏说。
苏很不以为然:"你为什么老这么多愁善感。这是公司,谁来了谁走了都是正常的事。把你自己的活干好就行了,不要掺合那么多私人情感。"
也许苏说的是对的。但于我而言,Peter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我清楚地看见自己告别了那个懵懂、冲动、毫无自信、童言无忌的我。

苏刚煞有介事地告诫我不要在工作上掺合太多的个人情绪,一转身,她自己就掉下去了。
先是她气鼓鼓地告诉我,她老板让她负责做一个大规模的全国路演。"你知道这个主意有多馊吗?我一听咣叽就跳起来了。我向来都认为所谓的路演就是个花哨热闹的形式主义,对销量本身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帮助。更何况像我们这样的品牌,知名度已经非常高了,根本没必要这样劳民伤财,80万美金的预算干点别的什么不好。"
第二部分 第35节:南辕北辙(2)
我表示同意:"是有点不太靠谱。他怎么回答?"
"他给了我一些根本站不脚的理由。然后他每次提起这件事,我都强烈反对。今天上午,他当着大家的面对我大喊一声:'现在我是老板,我说了算!'"
既然到了这一步,我劝苏还是捏着鼻子把这个项目给做了:"我的原则是这样的:如果我的老板让我做一个这样的项目,我首先会跟他说我建议不要做,并给出我的理由。如果他听完之后还坚持要做,那确实是他的权利。接下来我会按照他说的去做,就让项目死给他看。你放心,因为你的立场已经很清楚了,所以只有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结果很糟糕,大家都知道明白是谁的责任。"
于是苏垂头丧气地决定退让。如果一个人对你大喊他才是老板,你再不喜欢这个项目也只能忍气吞声地做了。屋檐是人家的。
可是苏并没有完全听从我的劝告。她是个太认真太负责的人,让自己的项目死给别人看对我来说是一种武器,对她来说,显然是一种侮辱。
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我都没有机会看见她。她为这事又是加班做计划又是出差,像个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嗡,嗡嗡嗡。"我就算明知道这个是烂活,也忍不住想把它做好。"她给我的短信这样写道。
我哭笑不得。在工作领域我跟苏确实是两个世界的人,虽然这并不妨碍我们有什么事情总是希望第一时间听对方的意见。听完之后,我们依然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勇往直前。但另一方面,我对苏的能力和敬业精神发自内心地钦佩,我觉得能有她这样的手下是她老板的福气。
再见苏的时候,她很自豪地告诉我:"我老板本来说让鼎正公司来接这个项目就可以了。但为了把费用降下来,我逼着采购部找了六家公司来报价,终于挑了一家性价比最好的,现在只需要花70万美金就可以做下来。"
谁也没想到,正是苏费了老大劲省下来的这10万美金把她给害了。
采购部正式为这个项目签约的时候,苏说不知道为什么,她老板显得很不高兴。
从这以后,本来积极推进这个项目的他就再也没有过问过这件事,只剩下苏一个人吭哧吭哧地干着这个她本来强烈反对的活儿。
又到了做工作评估报告的时间。满以为自己能稳做"优秀"宝座的苏居然只评上了一个"良好",这对永远追求最高最快最强的苏来说,简直就是个灾难。
第二天,她突然把我叫到茶水间里:"今天有个人点醒了我,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老板不再答理路演的事,以及我为什么只是'良好'了。"
其实这件事情我也有点怀疑过,但现在苏用确信的口气说了出来:他老板处心积虑地推动这个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让跟他关系最好的鼎正公司接下这担利润颇高的生意。所以他能同意80万美金的报价,他在中间显然是有好处的,而苏的过于积极无意中断了他的财路——其实关于这样吃回扣的事情,我们在业内也有所听闻,但还没真正碰到过。
我犹豫了一下:"如果是这样的话,可能还有更坏的一面。"
"还能有什么更坏的呢?我已经倒霉透顶了,吃力不讨好。"苏一副世界末日的样子。
我慢吞吞地说:"也许他不只认为你害得他没拿到钱。按照他的逻辑,他很有可能觉得你最后把活儿派给了跟你有一腿的公司,所以你把该属于他的钱给挣了。"
第二部分 第36节:南辕北辙(3)
苏半晌没言语,最后说了一句:"我觉得这个公司是那么地hopeless,而我自己是那么地helpless。"

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告诉苏。在她告诉我她只是"良好"之后没多久,David满面笑容地告诉我我被评上了"优秀"。
再一次,我深觉这个世界的荒谬。
事实上,我最近半年的业绩确实不错。做了好几个颇为成功的项目,也拿过奖,而且在帮助David上手的过程中,我显然也是有贡献的。
客观地说,我觉得如果评个"良好",好象低了一点,但"优秀"也确实太高了一点。尤其是在劳动模范苏同学都只是"良好"的情况下,我这个"优秀"显得很名不副实。当然在这个事情上,大家认为我是大象的红人这个错觉助了我一臂之力。
在David的办公室里,我听到这个消息,半晌没说话。David宣布完这个消息之后期待地看着我,我知道这需要我表示感谢,最好还能表衷心。可我根本就没有这个打算。
"这是你应得的。"David的话在这样的情境下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在说服我,或者说是在说服他自己。
我突然问他:"你觉得我适合干市场部这一行吗?"
他反过来问了一句:"你觉得你自己什么地方不适合?"
我愣住了。这是David自从当了我老板以来,我第一次在他面前愣住。
我终于等到了我工作中的第一个重大转机。我再也不需要为自己是混入公司的而担心了,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我适合干这个。不仅仅是适合而已,我还是优秀员工,多么滑稽。
"Congratulation!"苏在MSN上跟我打招呼。
她终于知道了我被评为"优秀"的事。她只能从别人那里知道,因为我实在不好意思自己告诉她。
我还来不及回答,她又继续说:"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个'优秀'还是留在了咱们自己人手里。"
我很为苏的大度感动,于是我回复:"我下了一把狠心,我要请你……喝奶茶!"——倒不是因为我小气,而是如果我真的为了得到"优秀"而请苏大吃一顿,那就显得自己太把这当回事,很庸俗的样子。而且太不体谅对方,我觉得苏很可能会吃不下去。还是溜到办公室对面的小店喝个奶茶,说会儿私房话比较合适。
我们看了一下茶单。其实每回都是她要胚芽的,我要篮莓的,但每回还是假模假式看一遍,最后还是老三弦。这一次,我们相约着一定来个不一样的。我们的决心很大,光是茶单就来回看了三遍。有一种叫"初恋"的奶茶,上面还很煽情地说它"有点淡淡的苦,又有些淡淡的甜"。
苏笑着说:"这个名字虽然庸俗,但很符合我们最近的情境:老子过得忒苦,你小兔崽子过得还挺甜。"
"什么老子?你现在说话跟江青似的。"我瞥了苏一眼。我知道苏这是假装豪放,一个对"优秀"如此上心的人,不过也就能假借个不熟练的粗话发泄一下。
我招手叫来了服务员,小伙子长得相当清秀脱俗,也许是这个原因,我把奶茶的名字说错了:"来两杯初夜奶茶。"
苏的脸顿时红了——这再次说明她是如何的单纯。
我们最后得到的肯定是"初恋",因为就算这家店的调奶师再有充沛的想象力和不凡的功力,也不可能临时回忆起自己初夜的感受,再调出个切题的奶茶来。
第二部分 第37节:南辕北辙(4)
然后苏说:"除了初恋和初夜之外,还得有初吻,可谓三初奶茶。"
我笑着补充:"其实还可以有初婚、离婚和再婚奶茶,谓之三婚奶茶。主要配置,我想还是70度白酒滴上一滴到三滴奶不等,否则不大可能昏得下去。"
于是我们俩像神经病一样笑成一团。
我跟苏分享了Leon对公司弊端的一些评价。因为Leon现在已经不是我老板了,所以有些以前不方便在我面前发表的评论他可以说了。他对公司上层的很多办公室政治非常不满,尤其是他们不考虑公司的长远利益,只关注自己任期内的成就。我学着Leon的口吻说:"这样做三年以后或许会有麻烦,但那时候我早就不在这里了。"
"我对这样的事情反而能够接受,因为即使这样,都还属于正常的功利心。我最不能忍受的是我的老板,他简直就是汤里的一颗老鼠屎。"苏恶狠狠地说。那一瞬间,她的眼里甚至冒出了凶光。
4
我曾经和晓含在大学里相约做过老姑婆,现在我们仨倒是三个货真价实的老姑婆。无男人、无约会,甚至都没有目标。我和苏最大的享受就是在难得不加班的日子在晓含那里混吃喝。
"我只要求我的男人有权有势,换个普通男人也太对不住我守了这么多年。"苏的势利明晃晃地写在脸上,甚至她号称的比实际上的自己还要势利,但是脸上却呈现出非常不匹配的天真的神气。
"哇!你是处女还是寡妇?要不要张榜公布一下?"我大叫。
苏隔着晓含过来打我,被晓含笑着捉住了双手:"你饶了她吧,Mia就是一张嘴,你以为她自己能好到哪儿去?"。
"可是光有权有势也不行吧。要是碰上个开奔驰宝马戴劳力士的土财主,多么闹唤人。"我对苏的标准不以为然。"有品味最好还能低调。开辆玛莎拉蒂,或者捷豹也行。手上戴块宝玑。"
"怪不得你没看上Leon,原来是因为他开的只是辆CRV。"苏反唇相讥。
"我和Leon是清白的。"我嚷嚷,这种撇清的话说了无数遍,自己也觉得很无趣。
"Leon戴的是什么表?"晓含好奇地问。
欧米茄。Leon戴的是蓝色的欧米茄,007那款,还挺配他的。但是我可不能告诉她们我还清楚地记得Leon戴的是什么表,多么没面子。
"没注意。"我故意淡淡地说。
晓含的择偶标准则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毫不虚荣,特别挑剔"。
首先要是个理工科毕业的,而且最好是物理系或者生物系。北大不少像晓含这样中文系出身的小妞都有类似的情结,而且她们对穿着白大褂进实验室的男生无端就产生强烈的好感,我觉得这有点制服冲动的倾向。她们相信截然不同的学科背景可以帮助彼此相互崇拜。
第二要沉默寡言。晓含挑女伴喜欢我们这样能说会道的,但男人一定要沉默得像山一样。她觉得油嘴滑舌的男人很cheap。
还得跟她一样有生活情趣,我认为这完全就是晓含的一厢情愿。"这不是瞎掰吗?理科生在我看来都是木头。"我断言,"这样的人要是愿意陪你风化雪月已经很难得了,但你也未必会因此而高兴。"我永远忘不了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个数学系的男生请我看歌剧《茶花女》,在那么激昂的乐声中,他居然当场睡着了,嘴边还留下了晶莹的哈喇子。后来我们宿舍的人跟我说,爱流哈喇子的人尤其不能要,这说明他脾胃虚弱,而且这种人一般极懒。"你已经够懒了,再找这么一位跟找死差不多。"她们很冷静地评价。
第二部分 第38节:南辕北辙(5)
我向来坚信晓含是我们三个中第一个找到Mr.Big的,只是没想到有那么快。
那天是在星巴克,晓含神神秘秘地说她打算给自己钓个金龟婿。我和苏大跌眼镜,倘若我们真有眼镜的话。追晓含的人从来都排成长队,没听说过她还用得着亲自去钓的。
"以你的美貌,所谓的钓,也不过只是抛个媚眼而已。"我酸溜溜地说。
苏则不停地催促她细说详情。
那人是普林斯顿毕业的博士,刚回国不久,现在是T大地球物理系最年轻的教授。晓含是在一个莫名其妙的聚会上碰到他的,并且还通过曲曲折折的关系确认了他是个王老五。
"地球物理?那确实是物理系的一个分支,对吧?"我无知地问。
"是啊,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都把这个系简称'球系'来着。"苏笑着说。
晓含没告诉我们那人的名字。这已经不重要了,从这一刻起我已经决定把他叫做"球"。
在《围城》里,钱钟书说借书是男女恋爱必然步骤的第一步:"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
多么不合时宜。现在还有谁打着泡帅哥的念头去借书吗?别人会认为你是只铁公鸡,为什么不自己上当当网买一本?
而且,真的能够彼此借书,说明两人已经比较熟络了。总不能打电话给刚见过一面的人要求借书吧。
在谈恋爱这个事情上,晓含可比钱老头子睿智多了。
她先是在报纸上策划了一个关于留学的专题,然后让人帮她约球采访。待球答应以后,晓含舍弃记者不用,自己亲自出马。她回来以后报告说两人聊得非常投机,"花了超过一半的时间聊跟采访内容无关的问题"。
过了两个星期,留了晓含名片的球并没有主动联系晓含。这让晓含对他的印象越发地好了——人家是见过世面的人,不会见个美女两面就贸然展开攻势。
于是晓含跟球说因为版面需要得配照片。本来让球自己随便发张过来就行,晓含非专门派了个摄影记者去给球狂照了一轮,虽然这次她自己并没有出现。我们都不太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然后,晓含很自然地跟球联系,说照片文件太大,e-mail发不过来,我在MSN上传给你吧。这样便不露痕迹地要了对方的MSN地址。
接下来,我们能看到的就是晓含经常在MSN的窗口上换照片。她平时挺低调的一个人,MSN上的图片都是些小花小草小狗什么的,现在频繁地换上了自己的各种迷人玉照。MSN的签名也更诗意起来,有一天,她居然换了个名字叫"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苏看到了以后对我说:"晓含的文笔越来越好了。"
我忍不住说:"什么呀!这是林徽音写给徐志摩的,那首诗的名字叫《深夜里听到乐声》。最后一句是'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然后我对苏说:"晓含真是太厉害了,我觉得以她的手段,不来QT工作真是可惜。你看着吧,她很快就能把球搞定了,那个美国小镇上出来的傻博士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秀外慧中的佳人。"
苏若有所思地说:"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花在哪里,是可以看得到的。"
第三部分 第39节:玻璃碎片(1)
玻璃碎片
办公室里不是恋情的恋情,倘若存在,也总是那么淡淡的,无法浓郁。仿佛一粒清晨的露珠,太阳一升起来便蒸发了。又如地上的玻璃碎片,纵然隐约闪着光,却注定永远无法燃烧。
1
Derek生日,请同一年进公司的几个人去唱卡拉OK。
没想到这些人中颇有几个"麦霸",大家玩得很疯。快结束的时候,Derek突然说:"Mia是今晚唯一一个一首都没唱的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