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后之死

柏杨(当代)
柏杨----皇后之死
------------
甄洛
------------
  时代/三国时代三世纪二十年代
  其夫/曹魏帝国第一任皇帝曹丕
  遭遇/毒死披发于面以糠塞口
------------
初嫁袁熙
------------
  甄洛女士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美女之一,拥有传奇的身世和结局。她是中山无极(河北无极)人,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先生的后裔。老爹甄逸先生,担任过上蔡(河南上蔡)县长(县令),生有三男五女。三男的顺序是甄豫、甄俨、甄尧。五女的顺序是:甄姜、甄脱、甄道、甄荣、甄洛。甄洛女士是甄家最幼的女儿。
  史书上对甄洛女士,搞出来不少鬼话。她阁下生于182年,生时大概太过于仓促,天上神仙没来得及表演,所以直延到生了之后,才开始忙碌。甄洛小女娃睡到摇篮里,小腿乱踢,有时候把小棉被踢掉,露出肚皮。这本是一件比拉稀屎还平常的事,但她的家人却仿佛看见,冥冥中似乎有人牵起锦衣,给她盖上,于是大为惊奇。——不但甄家的人大为惊奇,连我这个柏家的人也大为惊奇。然而使人惊奇的事还在后面。三岁的时候,老爹去世,铁嘴大学堂相面学博士刘良先生,应邀到甄家,为甄家子女看相,他阁下看了其他的人,都不开口,等看到甄洛女士,不禁脱帽:“这个女孩,贵不可言。”
  甄洛女士果然贵不可言,从小就与众不同。八岁时,正是小学堂二年级蹦蹦跳跳、爬高爬低的顽皮年龄,有一天,门外锣鼓喧天玩马戏,姐姐们兴高采烈地跑到阁楼上去看,只有甄洛不跟着跑。姐姐们大惑不解,问她为啥,她曰:“这种抛头露面的事,岂是我们好人家女儿做的耶?”把姐姐们顶撞得目瞪口呆。九岁时,就喜欢读书,在三世纪,正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兴旺时代,而这个“才”,专指读书。儒家学派的“大儒”们认为,女子们最崇高的道德行为,就是不读书不识字,必须这样,对大男人沙文主义,才不产生反抗思想;即令产生反抗思想,也没有反抗能力。所以当甄洛女孩向哥哥索取笔墨纸砚,要学习写字的时候,哥哥们吃惊曰:“你这个娃儿,应该学针线才对。偏去写字读书,怎么,打算当女博士呀。”
  ——中国古代“博士”,跟二十世纪的“打狗脱”不同。古代“博士”,有时专指大学堂教习,有时泛指一些饱学之士,有时还指茶馆酒楼跑堂的。
  二世纪最后十年的九十年代,正是东汉王朝末年,天下大乱,到处饥馑,小民们不得不卖掉家产和珍藏的金银财宝,换取果腹的粮食。甄家是富家,就借机会用低价大量收购。年才十岁的甄洛女士,发现苗头不对,警告老娘曰:“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啦,兵马四起,饥民逐渐增多,社会秩序已无法维持,而我们却大量买入稀世宝物。古人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势必引起别人的杀机。况且人人贫寒饥乏,我们一家在怒涛骇浪中,岂能独存乎耶?依女儿之见,最好是动用仓库里的存粮,救济亲戚朋友和左右邻居,广结善缘,一旦有变,可能避免灾难。”
  十岁女娃有如此洞察人生的见解,令人佩服。但也正因为太洞察人生啦,柏杨先生便不相信会出自一个十岁女娃之口,因为她没有经过艰难的人生历程,所以应纳入鬼话之列,属于“异于群儿”类型。史书上说她的家人听啦,大梦初醒,采纳了她的建议。她大哥甄豫先生很早死掉,甄洛女娃十四岁时,二哥甄俨先生也死掉,姑嫂间感情最笃,她就跟二位寡嫂同住,照抚侄儿们,无微不至。这些事使这位美女的聪明贤淑品德,传播乡里。
  读者老爷一定还记得袁绍先生,这位给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何进先生出馊主意,引董卓先生向首都洛阳进兵,用以胁迫皇太后何灵思女士的脓包,在董卓先生控制了中央政府之后,逃之夭夭。他袭取冀州(河北中部南部),当了冀州特级州长(牧),管辖黄河以北大平原上所有的州,拥有当时全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比手中掌握着皇帝(刘协)的曹操先生,还要强大。他正在招兵买马,跟曹操先生对抗。曹操先生以东汉王朝宰相立场,指谪袁绍是逞兵作乱的叛徒;袁绍先生以勤王义师的立场,指谪曹操是欺君罔上的奸贼。双方严阵对峙,战事随时可以爆发。在战争胜负未揭晓前,谁都不敢预料鹿死谁手。不过袁绍先生兵强将广的声势,使人有深刻印象,一致认为袁绍先生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袁绍先生有三个儿子,老大袁谭,老二袁熙,老三袁尚。袁绍先生不断听人提起甄洛女士的美貌和贤淑,更听人说她自幼种种大贵异象,就娶给老二袁熙先生为妻。
------------
邺城陷落
------------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袁绍先生家也不例外,老三袁尚先生是袁绍继室妻子刘老娘所生,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袁尚当老爹的合法继承人。问题是,宗法制度下,“废嫡立庶”是一项禁忌,太多的宫廷惨剧,都由“夺嫡”而起,戚姬女士因夺嫡失败,而身遭“人猪”惨刑,任凭谁想起来都会冒汗。袁绍先生也知道事体严重,不敢贸然宣布。于是他采取渐进手段,任命老大袁谭先生去青州(治今山东临淄)当州长(刺史),智囊之一的沮授先生抗议曰:“大帅呀,请听一个故事:野地里发现一只狡兔,几万人追逐,等到有一个人捉住啦,大家就都停止行动。这是为啥?为的是所有权已定,名分已定故也。袁谭是你老人家的大儿子,而且是嫡长子,天经地义应该是你的合法继承人,如果把他放逐到两百公里外的青州,恐怕是祸不是福。”袁绍先生嘴硬曰:“你怎么往这上胡思乱想?我只是教孩子们各自治理一州,考察他们的能力罢啦。”为了表示确实是这个意思,接着派老二袁熙先生,也就是甄洛女士的丈夫,去四百五十公里外的幽州(北京)当州长(刺史)。袁熙先生走马上任,留下娇妻甄洛女士,在邺城(河北临漳)陪伴婆婆刘老娘。当时习惯如此,婆婆比丈夫重要,不能随往。史书上虽没有他们小夫妻离别的记载,但缠绵悱恻,难舍难分,应不在话下。
  然而,轮到老三袁尚,老爹却不再把他派出去,而留在邺城。事情发展到此,已很明白,老家伙要老三当他的接班人矣。呜呼,强兄在外,各据州郡,握有重兵,小弟的屁股怎么坐得稳耶。袁绍先生的智慧连十岁的甄洛都不如,他从前给何进先生出馊主意,害了何进;现在给自己出馊主意,害了自己。
  200年,袁绍跟曹操间的战事爆发,在官渡(河南中牟)会战,袁绍先生全军覆没,狼狈逃回邺城,又气又悲,一病不起,拖到202年,翘了辫子。老家伙一死,老三袁尚先生立刻坐上冀州特级州长(牧)的宝座,发号施令。于是,在意料中的,内斗开始。老大袁谭先生率大军进屯黎阳(河南浚县),向袁尚先生要求增派部队,扬言用以抵抗曹操。袁尚先生不是傻子,怎肯派兵出去教老大吃掉,转过来反攻自己耶?当然拒绝。
  袁谭先生阴谋失败,就在203年初,大举进攻邺城。想不到他阁下跟他老爹一样不成才,竟被袁尚兵团杀了个落花流水,只好放弃黎阳,退守平原(山东平原)。老三袁尚先生认为斩草除根、歼灭老哥的时机已经成熟,用大军团团围住,强行攻城,陷落就在旦夕。
  袁谭先生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城破被擒,死于老弟之手;一是认贼作父,向仇人曹操先生投降。他选择第二条路,派遣专使到首都许州(河南许昌),请曹操先生救援。曹操先生大喜过望,几乎跳起来唱山歌。盖如果袁家兄弟团结无间,他们所属的广大河北平原,包括现在的河北、山东、山西三省,短期内不可能征服。现在袁家弟兄内斗,而且内斗到要引外兵入援的程度,是天亡姓袁的。此时不取,是违天也。
  204年,曹操先生亲率大军北上,攻击邺城。袁尚先生急撤围还救,与曹操的政府军决战。他当然不是对手,霎时崩溃,袁尚先生只好逃向幽州,投奔老二袁熙。
  ——在本文中,袁家兄弟的故事到此结束,不再出场。但为了故事完整,对他们应作一个交代。老大袁谭先生不久又叛离曹操,跟政府军会战时阵亡。曹操先生继续进军幽州,老二袁熙、老三袁尚抵挡不住,弃城逃亡,投奔辽东郡(辽宁辽阳)郡长(太守)公孙康先生。公孙康把兄弟二人的头砍下来,献给曹操,了却了一桩公案。
  ——写到这里,感慨系之。呜呼,人人都知团结好,人人都知团结妙,可是却偏偏不能团结,非聪明不够,而是团结不易。团结有团结之道,必须同时站在合情合理的平等基础上,你让一寸,我让一尺,或我让一寸,你让一尺。如果非要对手彻头彻尾投降屈膝,才算团结,恐怕是团结不了。袁尚先生坐上他不该坐的座位,已先破坏了团结的基础。在击败大哥之余,还要赶尽杀绝,不肯怀之柔之,逼他走上绝路,更杜绝了团结的唯一契机。团结是一种艺术,没有高度政治修养的人,只会伤害团结,不能完成团结。
  曹操的政府军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邺城,纵兵大掠,幸亏曹操先生念及跟袁绍先生多年老友,下令对袁家不得有任何侵犯,这才使袁家没有受到蹂躏。可是,当曹操先生的儿子曹丕,手提利剑,闯入袁绍先生官邸时,袁绍先生那位惹下滔天大祸的妻子刘老娘,跟本文的女主角甄洛女士,吓得紧紧地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
美貌的威力
------------
  依照老爹曹操跟袁绍的关系,曹丕先生应该称呼刘老娘为“伯母”的,可是时换星移,现在风光不同。曹丕先生是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所以对尊贵的袁绍夫人,却像是对一普通俘虏。他看到一位弱不禁风的少妇伏到刘老娘膝上,长发披肩,浑身发抖,刘老娘用双手怜惜地护着她,眼睛充满恐惧。曹丕先生问曰:“这位老奶是谁呀?”刘老娘紧张曰:“她是俺儿媳妇。”曹丕先生对曰:“教她抬头瞧瞧。”这句话既轻浮又傲慢,不像是对贵夫人说的,而像是对妓女说的。刘老娘虽然不是滋味,但怎敢计较,赶快把媳妇的头捧起来,让曹丕先生仔细欣赏。曹丕先生撩起她的秀发,用手帕为她拭去泪痕,那年甄洛女士才二十一岁,牡丹初放,像一颗光艳的明星,照得曹丕先生刹那间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刚才那股随时要剑起头落的凶狠之气,不知道跑到哪里去啦,只听“当啷”一声,利剑掉到地上。神魂颠倒了半晌,说了些赞美安慰的话,晕晕乎乎,起身告辞。临走时告诉警卫,要他们严密保护。其实这吩咐是多余的,他们既奉曹操先生命令于先,又看他阁下丑态毕露于后,还敢不尽忠职守乎哉。刘老娘这才喘一口气曰:“放心吧,我们不会死矣。”
  ——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正是一幅绝妙的油画:一位伏在老太婆膝上的美女,被老太婆双手捧头,脸上流着泪,诚惶诚恐,向站在身旁的一位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青年凝望,那青年已举起的利剑却忽然脱手坠地。咦,女人的美貌真能办到千军万马都办不到的事。
  曹操先生听到禀报后,就把甄洛女士迎接过来,作为曹丕的妻子。她阁下过门之后,先后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名曹睿,女孩名字没有记载,但在稍后建立的曹魏帝国里,被封东卿公主。
  甄洛女士不但漂亮绝伦,更聪明绝伦,她知道她的身世畸零,有很严重的缺陷,容易受人攻击,盖她不但是曹家仇人之媳,而且是再嫁之妇,几乎没有资格跟曹丕先生其他小老婆竞争,唯一支持自己的是自身的美貌。可是,哪个小老婆不美貌如天仙乎耶?必须除了美貌之外,再寻觅更强大的后台。于是,她在曹丕先生母亲卞老娘身上下了工夫。211年,曹操先生率军西征,进击凉州(甘肃武威)民兵首领马超,卞老娘随行,曹丕跟甄洛留下来镇守邺城。卞老娘中途害病,在孟津(河南孟津)休养。甄洛女士虽小小年纪,却立刻掌握这个展示她“纯孝”的机会,要求亲自前往侍奉汤药。邺城距孟津直线三百七十公里,中间又隔一条黄河,军情惨急,当然不允许她去。史书说她就“日夜泣涕”,痛不欲生。这可苦了左右侍候她的一些男女,后来听说卞老娘病好啦,急急禀报,甄洛女士拒不相信曰:“从前老娘在家,身体偶尔不舒服,总要拖一段时间。而今刚害病就痊愈,不可能有这么快,你们不过怕我过度担心,空言安慰我罢啦。”直到卞老娘写信回来,她才转悲为喜。次年(212),大军班师,甄洛女士迎接卞老娘,还没有看见人哩,只望见了轿子,就流下眼泪。她的孝心和诚恳,使卞老娘左右的人,都深深感动,卞老娘也泣曰:“你说我这次害病定跟从前一样,要相当时间,可是我这次只不过小感冒,十几天就好啦,你可看看我的气色呀。”然后叹曰:“她真是孝顺的媳妇。”
  四年后的216年,曹操先生再率大军南下,进击孙权,一家大小都随军出发,包括卞老娘、曹丕、孙儿曹睿、孙女东卿公主(那时候还不是公主)。偏偏甄洛女士有病,只好独自留在邺城。次年,大军班师,卞老娘看见甄洛女士又白又嫩,容光焕发,诧曰:“你跟两个小娃儿分离了这么久日子,难道不思念他们呀看你这般丰润,好像没事人一样,这可怪啦。”甄洛女士笑曰:“他们随着奶奶,我还担心啥?”这话听到卞老娘耳朵里,当然舒服。
  从这一连串小故事,可看出甄洛女士用尽心机,刻意在家庭中为自己树立形象。
  220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无数重要的政治大事,同时挤在这一年发生。曹操先生在洛阳逝世,做儿子的曹丕先生,迫不及待地把东汉王朝第十四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已四十一岁的刘协先生,赶下宝座。一百九十六年之久的东汉王朝,就这样静悄悄结束,没有引起任何涟漪。曹丕先生坐上龙墩后,称他建立的政权曹魏帝国——我们不称它为曹魏王朝的原因,是它并没有能控制全中国,它所控制的地区只限于长江以北的北中国地区。在长江上游现在的四川省,刘备先生建立蜀汉帝国。在长江以南,孙权先生也接着建立东吴帝国。中国分裂成三个国家。大统一时代结束,三国时代开始。
------------
长发披面•以糠塞口
------------
  曹丕先生既成了皇帝,当然乐不可支,而更乐不可支的,还有甄洛女士,以她跟丈夫的恩爱和婆母卞老娘对她的印象,皇后的宝座,她自信非她莫属。
  然而曹丕先生却没有行动。
  稍微有点人生嗅觉的人,都会嗅出事情有点不对劲。事实上正是如此,在四海欢腾、万民称庆歌颂改朝换代的升平外貌之下,一场宫廷夺床斗争,突然白热化,而甄洛女士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
  首先,当曹丕先生在洛阳,夺取东汉王朝政权,自建帝国时,邺城在洛阳东北三百公里之外。古人云:“见面三分情。”厮守在一起还有进言或示意的可能,对于阴谋或中伤,也有阻止或解释的机会。而现在甄洛女士远在天涯,无论多么离谱的小报告,她都没有分辩余地。
  更可怕的是,古中国是多妻制的,甄洛女士仅是曹丕先生的老婆之一,史书上可查考出来的,那时曹丕先生至少已有六位妻子:甄洛女士、郭女王女士、李贵人女士、阴贵人女士,及亡国之君东汉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刘协先生的两位女儿。李、阴以及两位刘姓女儿,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郭女士,她比甄洛女士更年轻、更漂亮、更智慧。老爹曹操先生晚年要指定合法继承人(世子)时,儿子们之间曾发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节目,最后曹丕先生获胜,其中一部分功劳,得力于郭女王的谋略。而曹丕先生在夺取政权时,郭女王女士跟在身旁,说明郭女王第一回合已占绝对优势。
  曹丕先生让皇后宝座虚悬,迟迟不决定人选,对甄洛女士来讲,她应该警觉到已亮起了红灯。如果要她当皇后的话,早宣布了矣。所以没有宣布,正是另外有人——那就是郭女王,她已经十拿九稳,只多了甄洛女士挡住她的路。
  郭女王用了啥恶毒的手段,我们不知道。《三国演义》上说,她跟摇尾系统张韬先生合谋,由张韬先生出面,义正词严地检举在邺城宫里,掘出甄洛女士所埋葬的木偶,木偶上写着曹丕先生的生辰八字。读者老爷对大闹西汉王朝的一些“巫蛊”事件,一定还有印象,现在重新出现。曹丕听啦,“大怒”。《三国志》比较含蓄,只说甄洛女士因为不能马上当皇后,口有怨言,曹丕听啦,“大怒”。
  两件事都有可能,“诬以谋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拿手的合法屠杀,甄洛女士温柔机警的性格,不可能口出怨言——她了解当时妇女的地位,更了解自己是再嫁之身,她很能克制自己,所以史书上特别强调她从不忌妒。但人性的变数太多,面临皇后的重要关键,也可能忍不住失望和抱怨。问题是,即令失望抱怨,也不至于激起丈夫的杀机。何况我们压根儿不相信她会形诸颜色。不过,只要小报告坚持她“有怨言”,她就非“有怨言”不可,有郭女王在,甄洛注定要死。反正不管怎么吧,曹丕先生既然“大怒”,就忘了昔日“痴立落剑”的恩情,立刻派出专使,逼甄洛女士服毒自杀。
  曹丕先生是在220年十月当上皇帝的,翌年六月,就把甄洛女士处死,假如曹丕先生不当皇帝,她会好好活着。甄洛女士在九个月中,经过狂欢、失望、疑惧等等折磨,但她绝想不到最后站在她面前的竟是丈夫派来的杀手。然而郭女王女士仍恐惧她死后向阎罗王控告,所以下令把甄洛女士中毒的尸体,特别处置,头发披到脸上,用糠塞住她生前动人心魄的樱桃小口。盖教她的灵魂,既无脸见人,又有口难言。
------------
洛神赋
------------
  甄洛女士死时四十岁,正是内在美和外在美都同趋成熟,最有魅力的迷人年龄,现在成为一缕冤魂。但文学史上,却为这位冤魂,留下佳话,那就是她跟她丈夫的弟弟曹植先生的一段爱情。文学史上没有详细叙述他们叔嫂怎么相识和怎么幽会,但我们可以想象,这位弟弟初睹嫂嫂容颜时,跟他哥哥一样,也会同样神魂飘荡。而曹植先生文学方面的造诣,跟气质潇洒,远超过浑身流氓气息的哥哥曹丕。真正的爱情是不认识权势的,叔嫂之间,遂存在着灵和肉的爱慕。
  这桩奇异的宫廷型亲昵,因曹植先生的一篇赋,而流传下来。在这篇文学作品中,曹植先生当然不敢明目张胆指出跟他相恋的人就是他的嫂嫂,但他用洛水女神“宓妃”代替她,命名为《洛神赋》,赤裸裸地写出嫂嫂的绝伦美艳和二人的缠绵缱绻。写赋的时间是222年,甄洛女士已死一年矣,生既不能再见,只有寄望于冥冥中相会。《昭明文选》特别介绍说,邺城陷落时,甄洛女士被不解风情、只知道肉欲的曹丕先生霸占,曹植先生“殊不能平,昼思夜想,废寝忘食”,我们不能不感到命运对人的作弄。假如当初第一个闯进袁家的不是曹丕,而是曹植,甄洛女士成为曹植夫人矣。222年,曹植先生去洛阳朝见老哥,曹丕先生大概要吃老弟的豆腐,或者为了报复老弟的荒唐,就把甄洛女士生前所用的枕头(玉缕金带枕)教他瞧,曹植先生看啦,流下眼泪。曹丕先生索性把枕头送给他,曹植先生辞朝回国(曹植先生当时的封号是鄄城王,鄄城,今山东范县),在洛水过夜,思念甄洛女士,《昭明文选》曰:“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曹植),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曹植)。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曹植)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与王(曹植),王(曹植)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曹睿——甄洛女士的儿子)见之,改为《洛神赋》。”
  曹睿先生是曹魏帝国第二任皇帝,他把男女幽会的《宓妃赋》、《感甄赋》,改为《洛神赋》,显然他不知道那位风情万种的女郎,就是他娘亲。
------------
携手上床
------------
  《洛神赋》写于222年,距今一千八百年,古字怪句,深奥艰涩,堆满了互不相关的形容词,恐怕没有几个人看得懂。
  ——努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朋友,常捶胸猛号曰:“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可以看得懂两千年前的古书呀,英国人能乎哉?法国人能乎哉?”英国人、法国人当然不能乎哉,事实上,中国人也不能乎哉,日本人更不能乎哉。贵阁下如果有此项本领,别说其他更古的书啦,就说这篇《洛神赋》吧,你懂得几句?
  为了普度众生——瞧瞧甄洛女士在她情人眼中千娇百媚的模样,且冒险译成白话。可不是说我懂,只是说我胆大如斗,服务心切,所以,一切以原文为准。曰:
  “我从洛阳,东归家园。离开伊阙,越过辕。道经通谷,翻过景山。太阳已经西下,车马又疲又烦。暂时停在平坦的草地上休息,使马匹轻松去吃长在田原上的芝草。这时树林一抹斜阳,看到脚下粼粼洛川。霎时间意乱情迷,思绪消散。最初什么都见不到,稍后发现动人景观。一位艳丽夺目的女子,站在河上岩石旁边。惊疑不定,问车夫曰:‘你看见什么啦?她是什么人,这样的绝伦美艳?’车夫对曰:‘我听说洛川有位女神,名叫宓妃,你所看见的,莫非就是这位神仙?她长得模样如何,可肯述说一遍?’我曰:‘她轻盈像受惊的飞鸿,柔软像天上飞舞的游龙。丰满像秋天盛开的菊,庄严像一棵古老的松。隐隐约约,像薄云偶尔遮蔽的明月。飘飘摇摇,像大风吹卷下的雪。远远看起来,光彩四射,像初升的朝霞。走近仔细欣赏,细腻分明,像芙蓉刚伸出水涯。胖瘦恰到好处,高低更是适度。双肩下倾,像刀削一样,小腰身紧紧地和细细地裹束。长长的秀发披下来,雪白的玉颜,被密密掩住。没有施一点脂粉。头上高高梳着一个圆髻,双眉弯弯修长。可爱的红唇噘着,贝壳般的皓齿微露白光。大眼睛水汪汪的,面庞瘦削得从颧骨下降。风姿绰约,仪态万千。柔情媚意,小口说话像往外滴蜜。华贵衣裳,人间称奇。娇嫩模样,更使人入迷。走动时衣裳发出声音,摇摆着名贵的琼瑶宝玉。戴着翡翠首饰,悬挂着明珠,照亮她纤小的身躯。穿着出远门的绣花鞋,摇曳着轻俏的裙裾。幽香随着她渐渐逼近,那细细的脚步,踟蹰在山隅。’我对车夫的话,刚说到这里,而她已走到面前,亲密地挨到她的玉体。看见她衣襟上绣着彩色的图案,右臂上覆着锦旗。就在这清爽的水滨,她卷起袖子,露出玉手,蹲在沙上戏弄着水草。我多么喜欢她的美丽啊,心头震荡,像小鹿一样乱跳。却没有人代我传递心声啊,只托付给眼前清澈的涟漪。但愿这份真情能感动她啊,送给她一个玉佩为记。可是她的品德是何等的高贵啊,既知书而又明礼。她也还报我一个玉佩啊,指着河水相许。抚着那仍有余温的宝物啊,却恐怕她只是一时嬉戏。对她的柔情虽然深深感动啊,可是仍免不了忐忑狐疑。我急忙收敛我放肆的念头啊,想到我一向受的道德教育。然而,她已经察觉到我心情的变化,徘徊彷徨。天空光线闪动,忽然浓阴,忽然又见太阳。她的玉体像白鹤一样地站在那里,好像正要振翅飞翔。她脚下的土地发出幽味,每一步都洋溢着芳香。我长长地叹息着,表达我的爱慕啊,声音充满了哀厉凄凉。你是一位神仙,自然和神仙相配鸾凰。你们游戏在清流,飞翔在河上。有的采取明珠,有的摘取桃浆。像汉水边无邪的游女,又像南游的两位妃子——女英和娥皇。恨牛郎星不能过天河啊,让织女星独守空房。风轻轻地扬起飘荡的衣襟啊,她用长袖把它遮住。小身躯好像水鸟,摇动飘忽。轻轻的好像可以在水面上行走,玻璃丝袜却沾染上尘土。她的举动柔和得难以捉摸,似乎很危险,却似乎又很安全。不知道她是前进或是后退,既像是去,又像是还。双目流转,玉容光艳。有话要说却又止住,只闻到气息幽兰。婉转婀娜,使我忘记进餐。这时候忽然天际风停,河川浪静。水神鸣鼓收军,女娲唱出歌声。鲤鱼跳出水面,凤鸟发出清鸣。六条龙并出天际,神仙乘的云车,奔驰凌空。巨鱼跳跃在云车两旁,水禽们护卫着担任哨警。看啊,越过北海,越过南冈。转过玉颈,回顾哀伤。她微启朱唇,告诉我怎么携手上床。只恨人神是两个世界,只怨没有早日相将。举罗袖掩住眼泪,眼泪却盈满眼眶。哀悼我们这幽会是永诀了啊,转瞬间各奔异乡。没有更多的言语表达我的爱啊,送给一对耳。虽住在冥冥中的太虚幻境,却永远记着情如长江。忽然间不知道身在何处,从云霄降下一道白光。什么都不见了,我走下高冈。遗留下的情怀,四顾张望。盼望她再显现人形,乘小舟逆流而上。在河上乐而不返,相思绵绵,更增难忘。夜漫漫而不能入睡,霜露不断,直到天亮。教车夫整装上道,将踏上归途还乡。手执缰辔拉马,不忍就去,涌上无限惆怅。”
  除了这篇赋,甄洛女士还为现代人们留下一部《洛神》电影。然而,往事一一都化云烟,使我们难忘的不是她的花容月貌,而是她被灌下毒药时的凄凉感受,悲夫。
------------
戚夫人
------------
  时代/公元前二世纪初
  其夫/西汉王朝第一任皇帝刘邦
  遭遇/挖掉双目饮哑药砍断手足称为“人猪”
------------
山东出美女
------------
  后妃姬妾死于非命的,不过死于非命而已,不过没有死在床上而已。人生自古谁无死,不死在床上,大限到时,只要能受刹那间的痛苦,了此残生,在无可奈何中,也是退而求其次的愿望。人类再万能,爬到台上,吹的牛再大,拳打脚踢,本领再高,可是,却有两件事情,不能控制:一是出生的家庭,一是死亡的时间和死亡的方式。
  降生不用说啦,谁都不能选择老爹老娘。据柏杨先生用科学方法考察,还没有发现哪位老哥在投胎之前,先站在云端,举目下望,如果是洛克菲勒先生之流有钱有势,就一头撞进去;如果是柏杨先生之流的草民寒门,就拨马而回,跟阎王老爷再打商量。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先生下来之后,才知道老爹老娘是谁,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能把老爹老娘一脚踢,另换一个亲生父母。
  死亡亦然,人类——至少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选择死亡的时间和死亡的方式。贵阁下可别跟我抬杠,决定买二十公斤巴拉松,某月某日,一次下肚。不过,即令如此,也不见得能完全成功,可能到时候被医生老爷急救过来。假如贵阁下决心跳淡水河,同样也不见得有圆满的结果,说不定遇到一位侠义朋友,把你打捞上岸,破坏了你的好事。这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无可奈何者也。贵为帝王皇后,也不敢肯定啥时候死和死时是啥模样。中国如此,西洋亦然,最伟大的帝王之一的亚历山大大帝,他的妻子洛克金娜皇后,在亚历山大先生翘了辫子后不久,就被摄政王派人把她以及她所生的皇子,一网打尽地干掉。更何况我们东方小民耶乎。
  最可怖的死是惨死——受尽了痛苦绝望折磨之后而死。俗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才是人生最悲切凄凉之境。受过苦刑拷打的朋友,都会有这种外人所不能了解的恐怖经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只有手无寸铁的小民,才可能有这种盖世奇遇。事实上,死时死法既不能选择,更不能预料,就是帝王皇后,也不能例外,在不得其死的帝王后妃中,就有很多被残酷地夺取性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惨死的皇后——附带再声明一句,“皇后”的定义是广义的,凡是帝王的妻子,不管官式称呼是啥,我们一律称她为皇后——这位戚夫人,她是西汉王朝第一任皇帝刘邦先生的小老婆,史书上又称她为“戚姬”,她的名字是一个“懿”字。
  戚懿女士,山东定陶人,用不着说,她阁下美艳绝伦。山东省真是好地方,不但出圣人,也出美女。刘邦先生跟项羽先生拼命内战期间,公元前三世纪九十年代,刘邦先生从他汉中王的封地陕西南郑,率领他的那些归心似箭的西汉兵团,乘着项羽先生不备,一口气打到了山东省,就在定陶,他遇见了戚懿女士,跟项羽先生遇到虞姬女士一样,立刻就抢了过来。
  ——要注意一点的,一个臭男人一旦大权在握,他就不可能到大街小巷亲自去找美女。即令他找,家家户户都把美女藏得密不通风,也根本找不到。因此,他们跟美女的结合,不是“遇”上的,而是“献”上的。几乎每一个大小头目,都有一个摇尾系统,每天在诚心诚意地研究老板的心理状态,带着“美女探测器”,到处探测,忽然发现一个,立刻就生擒活捉,献给山大王,以便山大王舒服之后,颁下他所希望的赏赐。项羽先生之遇虞姬女士,刘邦先生之遇戚懿女士,固如是也。呜呼,一个有摇尾系统的山大王,有那么多马屁精伺候在侧,你只要想得出要啥,他们就有办法献出啥,真是妙不可言。
  刘邦先生是地痞流氓出身,年轻时常被衙门通缉捉拿,逃到山窝里亡命,既穷又苦。他的大老婆吕雉女士,是一个土财主的千金小姐,不知道刘邦先生当初用了些啥手段,可能是连吓带骗,才把她娶到手。俗不云乎,客大欺店,店大欺客。太太既然来头不凡,刘邦先生对她也就有点敬畏。而且还有两个因素,一是吕雉女士另有她的情夫(就是后来封为辟阳侯的审食其先生),一是吕雉女士年龄逐渐老啦,容貌自不如当年。——其实这都是废话,反正大多数臭男人都是见一个爱一个,刘邦先生戎马一生,东跑西窜,忽然尝到风情万种,就一下跌到温柔缸里,发现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从此,跟项羽先生一直把虞姬女士带到身边一样,刘邦先生也一直把戚懿女士带到身边,形影不离;而正配夫人吕雉女士,却被冷落在大后方长安,反而不常相见。
  ——吕雉女士因不能常见,从政治角度来看,固然受到伤害,但在爱情的立场上,她正可以日夜跟情夫幽会,得其所哉。
------------
可怕的对手
------------
  刘邦先生跟吕雉女士生了一男一女,儿子刘盈先生,女儿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她的名字叫啥,史书上没有记载)。刘邦先生娶了戚懿女士之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刘如意。——刘邦先生一共有八个儿子,但其他的儿子都跟戚懿女士无关。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围,项羽先生自杀,刘邦先生成了中国最大的兼唯一的军事领袖,于是他自封为中国皇帝,称他的王朝为汉王朝。当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封刘盈先生当皇太子,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皇后这个角色,顺理成章地是吕雉女士,戚懿女士只好屈居第二把交椅。
  吕雉女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枭雄。在二十世纪之前,圣人系统所要求的中国女人,都要温顺如羊,被宰时如能连一声哎哟都不喊,而且还感谢男人的恩典,那才是最被称颂的角色。吕雉女士却是圣人的叛徒,她能干、聪明、警觉特别高、反应特别灵敏,为了政治利益,看得透彻,下得狠心。举一个例子可以代替对她的说明。公元前197年,镇守代郡(河北蔚县)的将军陈議先生叛变,刘邦先生御驾亲征,征召梁王彭越先生的军队。彭越先生跟刘邦先生一样,也是地痞流氓出身,接受刘邦先生西汉政府的封王官爵,王宫设在戚懿女士的故乡定陶。恰巧彭越先生有病,不能亲自率领军队,就由一位将领代替前往,在邯郸(河北邯郸)跟中央大军会师。刘邦先生一瞧彭越先生没来,大发雷霆,派人去问他到底害的是啥性质的病,为啥早不害病,迟不害病,偏偏这时候害病。这种权势人物特有的嘴脸,使彭越先生浑身发毛,就要抱病动身。他的一位部将扈辄先生曰:“老哥,你可千万不能去,要去应该当时就去,现在再去,你会束手就擒。事情已到了这种地步,唯一的生路是起兵叛变。”彭越先生不肯——呜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又蹈了韩信先生的覆辙。恰巧彭越先生手下一名负责养马的官员(太仆),不知道为了啥,彭越先生要杀他,他就溜到刘邦先生那里,检举彭越先生谋反。刘邦先生立刻派出轻装骑兵,奇袭定陶。彭越先生既没有叛变的意图,当然毫无准备,就轻而易举地被活活捉住。
  事情发展到这里,下文不问可知,自盘古开天辟地,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被大家伙罩上“谋反”的帽子,就等于剃头的拍巴掌。法庭不过魔术师所用的魔术道具,自然认定彭越先生“反行已具”,那就是说,叛乱的行为已付诸实施。这还了得,不但自己要丢命,连全家也要丢命。幸亏刘邦先生觉得这样做未免太狠,下令赦免他的死罪,贬他成为平民,押解到青衣(四川雅安)软禁。这种处置虽然仍是冤枉的,但总算不幸中的大幸。
  一群差官押解着这位倒楣的囚犯,从洛阳出发,走到郑县(陕西华县),恰恰吕雉女士从长安(陕西西安)去洛阳,也走到郑县。呜呼,吕雉女士和彭越先生,一个是皇后,一个是封王,一向护从如云,威风凛凛,都属于高阶层顶尖人物。现在一个仍是前呼后拥的皇后,一个却成了绳捆索绑的阶下囚。两队人马在道上相遇,这个尖锐的对比,使人百感交集。
  彭越先生鬼迷了心窍,他见了吕雉女士,痛哭流涕,向她哭诉自己的冤枉。他所以如此,我们推测,一则是他确实冤枉,二则是他们是老朋友啦,三则是他以为女人总是比较仁慈。彭越先生这时候已经知道,仅靠法律上的证据不能解脱政治性的冤狱,所以他不敢请求昭雪,只敢请求不要把他放逐到蛮荒边陲,而把他发配到他的故乡昌邑(山东金乡)。吕雉女士一听,满口答应,而且立即把他带回洛阳。
  好啦,现在人人都为彭越先生额手称庆,连彭越先生自己,也对吕雉女士的爱心,感激零涕。然而,他们错估了吕雉女士,一件更残忍的阴谋在秘密进行。吕雉女士告刘邦先生曰:“彭越是一位英雄人物,你把他安置到四川边远地区,恐怕是放虎归山,万一有什么变动,后患无穷。不如斩草除根,我已把他带回来矣。”
  政策既定,彭越先生就非报销不可,吕雉女士随便叫一个人,出面告发彭越先生谋反——这是第二次被检举谋反矣,结果了如指掌,司法部部长(廷尉)王恬先生判决彭越先生死刑,而且全族(人数比全家更多)处决。彭越先生不但被杀,而且把他剁成肉酱,送给其他所有的封王。那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可不要谋反,谋反的结局就是血淋淋的一团肉酱。
  ——问题是,纯杀戮不能杜绝谋反,如果纯杀戮可以杜绝谋反,根本不会有什么刘邦、吕雉,今天恐怕仍是秦王朝的天下也。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戚懿女士的对手吕雉女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戚懿女士不过一朵生长在温室中的鲜花,连小风小雨都没见过,却向吕雉女士这种老姜挑战,鲜花岂能斗得过老姜乎哉。
------------
夺嫡阴谋
------------
  戚懿女士的出身可能不是显赫的官宦之家,所以史书上没有提过她的身世。她最初并没有雄心大志,但当她为刘邦先生生下一个儿子,也是她唯一的儿子刘如意之后,她开始有了野心。她发现她的老头丈夫不同凡品,是一位拥有无限权力的皇帝老爷,而这位皇帝老爷在她怀抱中,却驯如羔羊,只要那家伙一句话,她就可以统治中国,这是她当小家碧玉时梦都没有梦到的奇异景致。她怦然心动,就向刘邦先生要求封刘如意当皇太子。皇太子是帝位的合法继承人,母以子贵,一旦老家伙死翘翘,她儿子登极,她就成了皇太后,咦,天就开啦。
  皇太子刘盈先生是一位敦厚善良的青年,随着生母吕雉女士,一直留在首都长安皇宫里面,跟刘邦先生虽是父子,但父子感情比较疏远。而戚懿女士带着刘如意,却始终和刘邦先生形影不离。刘邦先生这个老流氓,不但沉湎在她的美色之中,而且俗不云乎,“猫老吃子,人老惜子”,人之老也,最爱幼子。刘如意先生绝顶的聪明,反应快,有决断。刘邦先生赞不绝口,曰:“像我,像我。”从他的名字“如意”上,可以了解,老爹多么喜他疼他。
  ——吾友田景山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定居,儿子老爷娶了一位洋媳妇,老两口最初气得要命,恨不得跳金山大桥。谁知道洋媳妇比中国媳妇还好,二老已够喜气洋洋,更料不到洋媳妇又生下一个白胖小子,二老更笑得嘴都合不住,每天争着搂,争着抱,争着亲,争着跳,给小子取绰号曰“万人迷”。小子一瞥一笑,都使全家神魂颠倒。柏杨夫人在旧金山时,曾分享过孩子带给他们的幸福,真把我老人家羡慕得捶胸打跌。
  刘如意先生一定是一位乖巧孩子,否则不会被命名为“如意”也。戚懿女士遂乘机进行她夺嫡的阴谋,向老公日夜泣啼。史书上虽没有说出她泣啼些啥,但我们可以推想而知,不外乎:“亲爱的,打铃,你已经老啦,万一倒地不起,俺娘俩将靠何人?恐怕吕雉跟她的儿子刘盈不会放过我们。”刘邦先生一想,有道理有道理,于是,第一步,下令封刘如意为赵王。第二步,公元前197年,刘邦先生早朝时,就在金銮殿上,表示要立刘如意当皇太子。文武百官们吓了一跳,盖皇太子这玩艺,不是雇工,一不顺眼,就赶走再找一个。不要说公元前二世纪,纵然在两千年后公元二十世纪,帝国元首换一个王储,也不能那么轻松。宰相之一(御史大夫)的周昌先生,正颜厉色地提出严重抗议,刘邦先生曰:“好吧,听听你关于换皇太子的意见。”周昌先生本来天生的有点口吃,现在又气急败坏,一下子说不出来,只大声曰:“我口不能言,但我期期知道不可。你要是废掉皇太子,我期期不接受命令。”
  这真是一幕有趣的场面,在杀气腾腾中,忽然出现一个结巴耍宝,刘邦先生忍不住大笑起来。幸亏这一大笑,把车煞住,没有做进一步的决定,早朝即行结束。呜呼,险矣。
  这是戚懿女士向吕雉女士短兵相接的挑战,朝会时,吕雉女士躲到金銮殿的东厢侧房里偷听,朝会散后,周昌先生经过那里,吕雉女士出来向他跪下叩谢曰:“要不是你,皇太子不保。”然而刘邦先生只是暂时退让,他仍念念不忘要册封刘如意当皇太子,阴谋仍在进行,随时都会爆发。吕雉女士虽是女中好汉,也束手无策。但她终于想出自卫的方法,她派她的兄弟吕释之先生,去找刘邦先生手下三杰之一的张良先生。史书上说,吕释之先生用的不是“求”,而是“劫”,大概威胁张良先生,他如果不出主意,就要跟他同归于尽。吕释之先生警告曰:“你是皇帝的智囊,而今皇帝要换皇太子,你以为你能高枕而卧,置身事外乎哉?”张良先生不愧智足谋多,他分析他之所以不能出面的缘故——因为,他即令出面,也没有用。他曰:“当初皇帝老爷都是在困顿危险的时候,才听我的。而今天下已定,全国统一,由于一点私心的爱憎,要换皇太子,骨肉之间,外人插不上嘴,纵然有一百个张良,也无能为力。”吕释之先生勉强他非出个主意不可,曰:“不管怎么说,你也得帮这个忙,救救吕皇后母子。”张良先生不得已,曰:“这不是单靠嘴巴就可以办到的事。这样吧,我另推荐别人。刘邦先生自当上皇帝,总以为天下的人都会拍他的马屁,可是,却有四个老头,他们对刘邦先生那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深为厌恶。他也曾找到他们,他们就逃到山里,誓死不当他的部下。正因为如此,刘邦先生对他们反而更为尊重。你阁下如果不吝惜金银财宝,教皇太子再亲笔修书,恭请他们做他的宾客,经常随他入朝,故意让刘邦先生发现,刘邦先生一定奇怪,会问他们是谁,这对皇太子是一个大的助力。”
  这四个老头,当时称为“商山四皓”——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商山,位于长安之南,即他们逃匿之处。四皓,四个白头发也。
------------
第一回合的惨败
------------
  商山四皓不久就贡献出他们的智慧。
  公元前196年,驻防安徽寿县的封王(淮南王)英布先生叛变。——英布先生的叛变跟彭越先生的冤狱有关,也跟刘邦先生的残忍杀戮有关。刘邦先生把彭越先生剁成肉酱分别送给各地封王,他阁下的意思是展示他的血腥镇压,等于宣布曰:“谁敢叛变,我就对谁下此毒手。”他以为这样可以收到恐吓的效果,却想不到效果恰恰相反,英布先生看到肉酱之后,大吃一惊,咦,老流氓这么残酷,说不定哪一天兽性会发作到俺头上,如果不早日脱身,就悔之晚矣。于是,他拥兵割据,脱离中央政府。
  ——固然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然而人们因性格不同、性灵不同、知识见解立场不同,对同一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政治的复杂性正在于此。
  当英布先生叛变的消息传到首都长安时,因他阁下实力雄厚,西汉政府大为震动。恰恰刘邦先生有病,躺在床上哼哼,就打算教皇太子刘盈先生率领大军出征。四个白头发老头,魂不附体,曰:“皇太子统兵,大事不好。”立刻找到吕释之先生——皇太子刘盈先生的舅舅,警告曰:“皇太子亲率大军,讨伐叛徒,大胜而归,有啥功劳?皇太子位极人臣,不能再升官矣。可是,万一打了败仗,那可不得了,皇帝要废掉他时,就有了借口。而且他所统率的那些将军,都是想当年跟刘邦先生打天下的亡命之徒,一个个桀骜不驯,教一个年轻晚辈高高在上当他们的元帅,简直是教绵羊驱使狼群也,恐怕他们不会尽力。所以此行无功,听说皇帝老爷曾咬牙曰:‘说啥也不教不肖子(刘盈)居爱儿(刘如意)之上。’形势至为明显,终有一天,皇太子的宝座会保不住。”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教了吕释之先生一套,吕释之先生再把这一套转教给姐姐吕雉女士。
  于是,吕雉女士去见刘邦先生,向她这位已无感情的老丈夫泣曰(这眼泪来得不易):“英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眼前的一些将领,都是你的同辈老朋友,如果叫刘盈统军,恐怕他们心里不舒服,不肯听令。消息传到英布耳朵里,不会把中央军看在眼里,一路西攻,势将无人阻挡,政府危矣。你虽然有病,仍得御驾亲征。不必骑马,躺在车上指挥,也是一样,将领们就不敢不尽全力啦。你虽然辛苦一点,却可成功。老哥呀,为你的妻,为你的子,跑一趟吧。”刘邦先生一听,原来他这么重要,龙心一悦,病就好了一半,但他仍号叫曰:“我早就知道那小子不能办事,还是老子亲自出马吧。”
  ——台湾有部电影,片名《师妹出马》,硬是被电影官禁演,好容易弄明白禁演的理由,原来“出马”不可以,“出关”可以,于是只好改为“师妹出关”。这也是官场奇闻之一。我们不知道官脑筋与民脑筋有何不同,只知道刘邦先生幸而生在公元前二世纪,才能出马。如果他阁下不幸而生在公元二十世纪,恐怕只好出关矣。
  英布先生的叛变,最后失败,他不是刘邦先生的对手。刘邦先生回到首都长安后,病情加重,更急着要换皇太子。可是有一次,在宴会上,刘邦先生看见刘盈身后站着四个白头发老头,都在八十岁以上,仙风道骨,“尾大”得跟柏杨先生一样,不禁问曰:“他们是干啥的?”等到晓得竟然是商山四皓,大惊曰:“我找你们多少年,你们逃得无影无踪,现在却追随我儿子,这是为啥?”四老头答曰:“你既看不起人,又好骂人,我们不愿受这种侮辱,才拒绝跟你见面。皇太子忠厚仁孝,又敬爱知识分子,天下人都愿为他效死,所以愿意侍奉左右。”刘邦先生谢曰:“那么,就拜托四位照顾他。”当他们告辞时,刘邦先生一直望着他们的背影,心有所思。
  退朝之后,刘邦先生回到皇宫,告诉戚懿女士曰:“我本来决心要换皇太子的,可是有商山四皓辅助他,羽毛已丰,难动摇矣。吕雉皇后将成为你的主人矣。”这对戚懿女士,是一个绝望的打击,受到的是已无力翻本的惨败,她流下眼泪,而这时眼泪已经无力挽回大局。她不明白刘邦先生为啥在乎四个白发老头,但她不敢坚持。刘邦先生叹曰:“好吧,你为我跳楚国乡土舞,我为你唱楚国乡土歌。”
  歌曰:鸿雁高飞一举千里
  羽毛已丰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弓箭何处去施歌声是怆凉的,是一种眼看着自己心爱的人掉下悬崖,却无法营救的悲苦心情。戚懿女士更是彻骨悲痛,她只有边舞边哭,终于泣不成声。她已料到自己的不幸结局,但她没有料到她的不幸结局是那么可怖。
------------
捣米歌
------------
  刘邦先生不改换太子的原因,我们所叙述的,是正史上的说法。有人以为四个白头发老头,恐怕没有这种力量。刘邦先生一旦性起,不要说四个白头发老头,纵然一百个白头发老头,他也不放在眼里。问题是,刘邦先生有他的一套,他这一生从不做顾前不顾后、一意孤行的事,这是他的绝顶智慧。戚懿女士的战略显然有一个极大的错误(她不久就为她的错误付出了代价),她的错误不在于她胆敢夺嫡,而在于她始终是孤立的,除了抓住皇帝老头一个人外,她没有在宫廷中和政府高级官员中,建立党羽。而吕雉女士却广结善缘,从她以皇后之尊,竟向周昌先生下跪,可看出她的手段,运用之妙,已出神入化。四个白头发老头代表一种巨大的支持力量,刘邦先生考虑到戚懿女士的处境,一旦硬生生地把刘如意立为太子,而自己死后,母子们可能因得不到支持,连饭都没得吃的。他现在烦心的,不再是把刘盈赶下宝座,而是如何保全他最心爱的戚懿女士母子。
  可是,他想不出妥善的办法,这正是专制政体的悲剧——在以后两千年间的历史中,这种悲剧层出不穷,花样翻新——那就是,威风凛凛的专制魔王可以保障他的生前,但他无法控制他的身后,他所最爱的人,在他断了气之后,被无情屠杀时,而凶手却打着爱他的招牌。
  刘邦先生的苦闷,使他在皇宫中不断高唱他所作的那首“楚歌”。这真是一个讽刺,只不过十年之前,垓下的“楚歌”,困扰了项羽先生,把项羽先生逼上死路。而现在,刘邦先生自己的“楚歌”,使他沮丧绝望,束手无策,纵有天大的本领,盖世的权威,也无法解开这个结。政府官员都知道皇帝的烦恼,但没有一个人能为他分忧。这情形被监察部的官员(符玺御史)赵尧先生看到,他怦然心动,他知道他升官的机会来啦。于是他问刘邦先生:“你闷闷不乐,我猜想莫非是为了刘如意年幼,而戚懿夫人跟吕雉皇后又水火不能相容,想到你死了之后,母子不能保全乎耶?”刘邦先生曰:“一点不错,我几乎愁死,可是,想不出办法。”赵尧先生曰:“我给你出个主意。”刘邦先生曰:“啥主意?”赵尧先生曰:“刘如意的爵位是亲王,凡是亲王,都有封国;凡是封国,都有‘国相’。如果陛下能派一个强有力的大臣,这大臣又素来受皇后和皇太子的尊敬,去担任国相,就可以啦。”刘邦先生曰:“这办法很好,你看谁能够担任?”赵尧先生于是推荐周昌先生。他之所以推荐周昌先生,一则是周昌先生确实具备他所说的条件——事实上恐怕是他先选定了周昌,再说出他的条件。二则是,周昌先生外调“国相”(封国的宰相),空出来的中央政府的宰相之一(御史大夫)的位置,他就可以爬上去。
  刘邦先生召见周昌先生,把决定告诉他,周昌先生一百个不愿意。他固然不愿意从中央政府的宰相降级到封国的宰相,同时他也知道刘邦先生死了之后,他根本抗不过吕雉女士。然而刘邦先生曰:“我知道这对你是降级,但我忧虑刘如意的性命,非你不能保护。无论如何,勉强为我做这件事。”遂遣送刘如意先生到他的封国——赵国(在河北南部,赵国的首府在河北邯郸)。
  ——呜呼,赵尧先生这主意,可谓馊主意。强硬的“国相”能保护得了亲王乎?真是肚脐眼放屁,没这回事。盖“国相”是中央政府任命的,既不能脱离中央政府而独立,他只有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而刘邦先生死后,中央政府落到吕雉女士手中,除掉周昌先生比除掉一只蚂蚁还容易,泥菩萨过江,连自身都难保,怎么还能保别人哉以刘邦先生的聪明才智,他不会想不到这些,但他已进入暮年,壮志已消,形势比人强,他不得不假装嘉许这个办法,为自己制造一个安全幻象,过一天算一天。
  公元前193年,刘邦先生伸腿瞪眼,皇太子刘盈先生继承了皇帝的宝座,吕雉女士也当了皇太后。形势陡地大变,受迫害受排斥的人当令。吕雉女士不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仁厚女性(不过,换了一个男人,妻子姘上了小白脸,日夜计谋要把他扫地出门,他当令后的反应,恐怕不会比吕雉女士缓和多少)。吕雉女士不能忘掉她从戚懿女士那里受到的折磨,她立即展开报复。可怜的戚懿女士,她失去了唯一的靠山,当年吕雉女士受打击时,政府官员都站在吕雉女士那一边,而今轮到戚懿女士,却没有一个人为她说一句话。——其实,怨毒既已深入骨髓,即令有人说话,也没有用。
  吕雉女士下令逮捕戚懿,囚禁在皇宫里的特种监狱(永巷),把她的头发剃掉,剃成光光的秃头,用铁链拴住脖子,穿上土红色粗布囚衣,教她每天捣米。这刑罚不但痛苦,而且羞辱。戚懿女士悲痛之余,一面捣米,一面歌曰:儿子是亲王,娘是囚犯
  捣不尽的米啊,跟死亡相伴
  相隔三千里,谁能把信息传任何人在这种情形下,都会发出这种悲歌。可是,经过政治的解释,意义又全不相同。吕雉女士听到后,勃然大怒:怎么,你还指望刘如意那小子发兵救你,大翻身呀。于是,她决定斩草除根。
------------
人猪
------------
  人猪
  吕雉女士既决定斩草除根,刘如意先生就没有命矣。当中央政府征召刘如意先生到首都长安的命令到达赵国的时候,身为国相的周昌先生,已晓得是怎么回事,他对钦差大臣曰:“刘邦先生把刘如意托付给我,我怎能不尽我的全心?我们都知道,皇太后把戚懿女士痛恨入骨,现在征召刘如意,一定是母子全杀,我不能让他去。而且,刘如意正好有病,也不能去。”中央政府三次下令,都被周昌先生如此这般地三次拒绝。
  以吕雉女士阴鸷的性格,她可以先把周昌先生干掉。干掉周昌先生易如反掌,现在,吕雉女士就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就是吕雉女士,她只要一翻脸,说周昌先生抗命,就谁都救不了他。可是,周昌先生有太高的声望,而吕雉女士对他也有过感激之情,所以吕雉女士采用了较为温和的调虎离山手段,她下令征召周昌先生前来首都。
  征召亲王,有国相可以拒抗,征召国相,就不能不接受命令。周昌先生只好上道。到长安后,晋见吕雉女士,吕雉女士跟当年向他下跪的日子不同啦,她现在贵为皇太后,上下大权一把抓。她一见周昌先生,就开骂曰:“你这个糟货,难道不知道我跟戚懿母子势不两立,为啥不放刘如意来?”周昌先生曰:“刘邦先生把刘如意托孤给我,我只要在一天,就要保护他一天。况且刘如意是现任皇帝的幼弟,刘邦先生最最疼爱。我从前保护现任皇帝,得到刘邦先生信任,所以盼望我也同样地能保护刘如意,免得他们弟兄骨肉相残。如果你怀着私欲私恨,我不敢参与,我只知道奉行刘邦先生的遗命。”这一番话说得吕雉女士哑口无言,呆了半天。但再严正的理由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私心——尤其是情绪上的私心。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向理性屈服,而吕雉女士并不是大智慧的人,她只有太多的小聪明。
  吕雉女士于是再下令征召刘如意。没有了周昌先生做主,他不过一个小孩子,只好前往。新坐上宝座的刘盈先生,他的年龄也不大,但他性格敦厚。按说,刘如意几乎把他的皇帝位置挤掉,他应该恨刘如意才是,可是他却顾念骨肉之情。当刘如意将到长安时,他亲自到郊外迎接,一直接到皇宫里。这一年(前194),刘盈先生才十八岁,没有娶皇后,他就跟刘如意先生食则同桌,睡则同床,一分钟也不离开。吕雉女士急得跳脚,刘盈先生这种做法,使她不能在不伤害亲生儿子的前提之下,施展毒计。
  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久,机会来啦。刘如意先生的年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推测。公元前205年,刘邦先生打到山东,得到戚懿女士,假定她第二年,即公元前204年,生下刘如意,则公元前194年,刘如意不过十五岁,还是初级中学堂一名天真的大孩子,显然不知道大祸临头。其实即令他知道,他的年龄也不允许他有能力保护自己。他贪玩贪睡,这一年的冬天,有一天,刘盈先生一早爬起来,要去打猎,而刘如意先生还呼呼睡得正酣,怎么叫也叫不醒。刘盈先生以为这一会儿工夫,没有关系,就自己先去。吕雉女士的爪牙,密布在每一个角落,这正是表演忠贞的机会,小报告立即打过去。吕雉女士立即派人前往下手,凶手把刘如意先生唤醒,这时候他不能不醒,然后几个大汉按住他的手足,从口中灌下毒酒。我们可以想象到孩子的挣扎、呼救、哭泣。然后,当刘盈先生打猎回来,幼弟已七窍流血,死在床上。而且周围的人都指天发誓,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暴毙的原因,甚至连吕雉女士也不知道。
  吕雉女士干掉了刘如意先生,已无后患。接着,她下令砍断戚懿女士的双手双足,再把她眼睛挖出来,用烟把她的耳朵熏聋,又强迫她喝下哑药,扔在茅厕里,命名曰“人猪”。悲夫,写到这里,我们似乎仍可隐约地看到那幕惨景,一代美女,现在变成一个血肉模糊的肉棍,她光着头,两眼已成两个鲜血涔涔滴出的黑洞,耳朵听不见,千万痛苦,只能干张大口,呐喊不出。无手,无脚,不能站,不能拿,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但她心里却仍清醒,她可能还在痴想和盼望她的爱儿来搭救她,也可能她在回忆昔日和刘邦先生恩爱的往事,但她只有从黑洞中流下血泪。人间最残酷的刑罚落到一个女人身上,而下令处刑的却是另一个女人。
  吕雉女士不但这样处置了戚懿女士,她还教她的皇帝儿子刘盈先生,前去参观她残暴的成果。刘盈先生一瞧,毛骨悚然,询问宦官那个蠕蠕而动的肉棍是啥。宦官只好告诉他是戚懿女士。刘盈先生放声大哭,曰:“这不是人的行为,我是皇太后的儿子,对皇太后没有办法,但我已不能治理天下矣。”过度的伤心和过度的受惊,使刘盈先生一病不起。
  刘盈先生是公元前188年逝世的,他的死,带给吕雉女士八年之久的风光,也带给吕雉女士全族男女被屠罄尽的灾祸。假定说人间有因果报应的话,这个报应也够惨烈。
  戚懿女士死于何时,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想她大概活不过公元前194年。千娇百媚的如花似玉,如此下场,使人千载之后,仍为她欷。一个不知道利害的女人,靠着丈夫的关系去玩政治,危矣,哀哉。
------------
阿娇
------------
  阿娇
  时代/公元前二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
  其夫/西汉王朝第七任皇帝汉武帝刘彻
  遭遇/被废囚死
------------
金屋藏娇
------------
  栗姬女士之死,使人百感交加,她的褊窄度量害了她。当时的社会制度既然允许甚至鼓励皇帝老爷可以乱搞女人,身为他的女人之一的女人,就必须忍耐。吕雉女士从不干预刘邦先生跟别的女人上床,王女士还“贤淑”到把自己的妹妹也双手奉献。不能忍耐,就不能在皇宫生存。
  栗姬女士的惨败,导使两个皇后先后出笼:第一个是王女士,她的阴柔武功使她在冷战中大获全胜。——中国有个古老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故事,栗姬是鹬,薄皇后是蚌,王女士则是捕鱼的老汉。第二个是阿娇女士,她正是我们要介绍的女主角。
  公元前三世纪九十年代,刘邦先生与项羽先生同时崛起民间,推翻秦王朝统治的时候,东阳(安徽天长)的一些年轻人把县长干掉,要拥立在县政府做事的小职员陈婴先生当国王。陈婴先生的母亲是一位洞烛世情的老太太,她曰:“自从我跟你爹结婚,知道陈家的人,从没有一个做过大官的。现在你小子忽然大贵大富,不是好现象。我的意思是,不要当国王,而只当一名将领。一旦成功,可能封侯;万一失败,既无大名,又无高位,也容易逃亡。”陈婴先生接受了老娘的建议,就率领那群恶少,投奔项羽先生。后来项羽先生的败相越来越重,他再投奔刘邦先生。等到西汉王朝建立,真的如老娘所料,被封为侯爵——堂邑侯。陈婴死后,儿子陈禄继承。陈禄死后,儿子陈午继承。陈午先生的妻子就是第六任皇帝刘启先生的姐姐刘嫖。而阿娇,就是他们的女儿。
  公元前二世纪五十年代,西汉王朝的宫廷局面是:栗姬女士翘了辫子,王女士当了皇后。皇太子刘荣废掉,接着被诬陷入狱,在狱中自杀,刘彘当上皇太子。刘嫖女士千方百计要把女儿阿娇许配给皇太子,自然不放松这个机会。王女士母子的荣华富贵,既靠这位姑奶奶栽培,更不会让这个机会溜走。——鉴于栗姬女士的覆辙,也不敢让这机会溜走。
  最著名的一次事件是,有一天,姑母刘嫖女士把侄儿刘彘小子抱在膝上哄他玩,问曰:“娃儿,要不要娶媳妇呀”刘彘小子曰:“当然要。”姑母指着小女儿阿娇曰:“阿娇好不好?”刘彘小子高兴得露出白牙,曰:“要是阿娇给我做媳妇,我就盖个黄金宫殿给她住。”
  ——这是中国成语“金屋藏娇”的来源。不过当初的意思是指明媒正娶的大太太,千余年流传下来,变成小妻、情妇的专用名词矣。
  阿娇女士啥时候跟刘彘小子成亲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41年之前。因为公元前141年,刘启老爹挺尸,刘彘小子继承皇位。而阿娇女士却已经当了几年太子妃啦。
  公元前141年,刘彘小子十七岁——此后我们改称他为刘彻先生,前已言之,原是老爹嫌刘彘不好听,改为刘彻的。那一年,刘彻成了皇帝,阿娇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皇后。
  阿娇女士的煊赫家世和煊赫地位,万人称羡。她从小到大,一帆风顺。可是,两件事情在她正当花样年龄、青春鼎盛的时候,沉重地砸到她头上。一是她不能生育,一是她企图用爱情以外的手去挽回爱情。
  我们说阿娇女士不能生育,太不周延,应该说她一直没有生育。对一个皇族妇女而言——尤其是皇后,生男孩子,几乎是她唯一的任务。没有儿子,便万事都休。历史上凡是没有儿子的皇后和姬妾,大多数结局都是凄凉的,甚至是悲惨的。盖“皇嗣”关系着政权的维持和国家的兴亡。贵阁下不见摩纳哥王国乎,以赌博闻名于世,成为欧洲世外桃源的国度。根据它跟法国的协定,一旦它的国王没有男性子嗣,就得归并法国。所以,当王妃葛丽丝凯莉女士生第一个男孩时,全国若狂,盖庆幸国不亡也。
  薄皇后之被废,主要因为她没有儿子,假使她有儿子,情况可能不一样。阿娇女士也一直没有儿子,而且长达十余年之久,大概她已二十五六岁,仍然如故。她和老娘刘嫖女士,都慌了手脚,千方百计,仅在医生身上,就花了九千万钱——九千万钱是多少,依当时购买力推断,五口之家,如果过普通的温饱日子,一个月一千钱就差不多啦,一年不过一万二千钱。九千万钱,五口之家,可过八千五百年,属于天文数字,但天文数字仍不能使她生育。这是第一个致命打击,她的皇后地位开始发出警报。但无子尚可用爱情弥补,不过在皇宫的天地中,无子必然削弱爱情,尤其是当别的美女生了儿子之后,爱情就更跟着淡薄,阿娇女士的皇后宝座咯吱咯吱,开始摇晃。
  爱情的衰退,对阿娇女士是第二个致命打击。爱情衰退的意义是皇帝老爷不再陪她睡觉,不睡觉则子嗣就更绝望,而且她也受不了那种冷淡,于是她怨气冲天,事情就更糟。
------------
变成白痴
------------
  被父母宠坏了的孩子最大的危险是,他只想到自己,很少想到别人;只想到自己的想法,而很少考虑别人的想法。栗姬女士的遭遇并没有给阿娇女士多少教训,她自以为她跟栗姬女士不同。第一,皇帝丈夫是她表哥,有先天的关系。第二,皇帝丈夫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都是她娘的功劳。所以,阿娇女士看到刘彻先生跟别的女人鬼混,简直火冒三丈,抓住机会就跟刘彻先生大闹,把刘彻先生大闹得也火冒三丈。好吧,俺陛下惹不起你,总怕得起你,就越发敬鬼神而远之。大闹既达不到目的,女人们最拿手的法宝祭出来,阿娇女士跑回娘家向老娘刘嫖女士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诉。老娘爱女心切,忍不住找到亲家母——现在已身为皇太后的王女士,喋喋不休,抱怨个没完。
  王女士是个工于心计的老太婆,她告诫刘彻先生曰:“你年纪轻轻,刚登上宝座,大臣心里多少有点轻视,可以说人心不服。你先盖了明堂,太皇太后已大发脾气。而今你又惹姑妈不高兴,一旦发生什么变化,可不得了。儿啊,老娘是女人,我告诉你,女人的弱点是,最喜欢听好听的话,很容易对付,小心小心。”刘彻先生谨遵娘训,对阿娇女士又好起来。
  ——太皇太后者,刘彻的祖母,刘嫖的娘,窦太后是也。公元前140年,宰相之一(御史大夫)赵绾先生,建议依照儒家学派的学说,建筑“明堂”,用以朝见诸侯。刘彻先生同意,可是窦太后崇信道家学派,讨厌儒家那一套,逼得赵绾先生自杀。
  在强大的压力下,刘彻先生的屈膝是暂时的。爱情要靠自己的争取和培养,不能靠爱情以外的手段支持。不久,就发生卫子夫女士事件。
  关于卫子夫女士,我们将在之后专题报道,现在只报道这位出身低微的美女,原是刘彻先生姐姐平阳公主家的女奴。公元前139年,刘彻先生到姐姐家赴宴,看上了她,平阳公主就把她送进皇宫。想不到冤家路窄,偏偏被身为皇后的阿娇女士碰见。女人特有的直觉,使阿娇女士立刻发现这个新来的美女,是一个劲敌。刘彻先生向她解释卫子夫女士不过是姐姐家的女奴而已,这一解释更使阿娇女士浑身抽筋,好呀,皇宫里美女千万,还玩不够,连最低贱的女奴都上床啦。一跺玉脚,扭头便走。刘彻先生不愿为一个女奴,公开决裂,只好假装着她进宫来仍是女奴,把卫子夫女士放到一边。
  可是,阴错阳差,刘彻先生又跟卫子夫女士打得火热。这还不算糟,糟的是,卫子夫女士竟然怀了孕。阿娇女士得到消息,更是暴跳如雷,认为刘彻先生骗她,刘彻先生也反唇相讥,说她不会生育,他以王朝的子嗣为重,不得不另辟别的出路。阿娇女士这时已嫉妒得发狂,理性全失,跟老娘刘嫖女士联合,要赶尽杀绝,首先把卫子夫女士除掉。刘彻先生也不是傻瓜,立刻知道这个阴谋,从此不再进阿娇女士的房门,只跟卫子夫女士守在一起,设防设备,严加保护。皇帝跟女奴的感情,反而日增。
  这更使阿娇女士眼红,她的谋杀念头更加强烈。她最初的目的还在于挽救逆境,现在则只为了报复。一个人是会被嫉妒搞得丧失平衡的,她既杀不了卫子夫本人,就决心杀卫子夫家人。呜呼,纵是把卫子夫的家人杀光,只能使刘彻先生对卫子夫更加怜爱,不能使刘彻先生弃卫子夫如破鞋也。然而,嫉妒使人变成愤怒的白痴,阿娇女士跟老娘已不能静下心来分析思考。她们探听出来,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正在建章宫当一名工友之类的低级职员,于是下令逮捕卫青。
  卫青先生是个可怜的少年,他跟姐姐卫子夫女士不同父亲,却同母亲。卫子夫的母亲卫老奶,也是平阳公主家的女奴(卫子夫是女奴的女儿,阿娇女士怎能不气得吐血),丈夫死后,跟一位名叫郑季的男奴私通,生下来一个男孩,史书上记载他的名字是“青”,当时姓啥,却没有记载。
  ——中国传统史书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嘴里像含个鸽子蛋,说不清楚。之二是往往只提名,不提姓。因他是私生子,所以可能一开始就叫卫青。但他后来又被郑家领去抚养,在当时多妻制度的社会下,他一定会叫郑青。反正史书说不清楚,我们也就打马虎眼,统统称他为卫青,免得脑筋记得太多。
  卫老奶本身不过一个女奴,既通奸、又生子,已闹得不可开交,再要抚养这个孩子,真是千辛万苦。数年之后,只好送还给郑季先生。郑季先生已有几个儿子啦,他太太对丈夫在外面胡搞,恨入骨髓,怨气全出到孩子身上,不把他当儿子看待,而教他牧羊。卫青先生的那些同父异母的哥哥,也一个个势利眼,不把他当做弟弟,呵斥打骂,比家奴都不如。
------------
乞灵于巫术
------------
  卫青先生整天牧羊,再整天受嫡母和异母兄弟的拳打脚踢,十余岁的孩子,已走入人生的绝境。可是,史书上说,有一天,他跟一群顽皮的孩子,遇到一个被剃光了头的囚犯,那人大概是半仙之体,他在孩子群中发现了卫青,吃惊曰:“小娃,你今天虽然穷困,但看你的相貌,将来准大富大贵,定有侯爵之封。”卫青先生曰:“我只是一个家奴,你吃啥豆腐?”那家伙曰:“我精于相法,自信不会走眼。”卫青先生天性厚道,也不争辩,只叹曰:“我只求不挨打挨骂,就心满意足矣,要说立大功、封侯爵,老哥,别拿我穷开心。”
  ——呜呼,太久的贫困和太久的屈辱,能使人志消气散。
  然而,卫青先生却无法摆脱打骂。这样过了几年,大概二十岁左右,他终于逃离郑家,投奔他的生母卫老奶。卫老奶只好禀报平阳公主,请平阳公主安置一个差事。平阳公主瞧卫青先生相貌堂堂,虎背熊腰,满心欢喜,就用他当她的骑奴。每逢她阁下出门,卫青跟其他卫士,一同骑马护驾。对一个农奴来说,这已是一个很高的荣耀,此生此世,更不再有其他奢望矣。卫青先生在当了骑奴之后,结交了很多要好朋友,其中之一,就是后来当了将军,而且也封为侯爵的公孙敖先生。
  卫青先生在平阳公主家到底当了几年骑奴,史书上没有记载,反正是稍后又被分派到建章宫当差。无论《史记》或《汉书》,对这个转变,都说得不清楚。我们认为可能是他老娘的恳求,跟平阳公主的推荐,才到建章宫当一名低级职员。官位虽小,总比当骑奴要高多啦,应是一个不次的升迁。
  就在卫青先生高兴不迭之际,皇后阿娇女士下令逮捕他,并下令于逮捕之后,立即处决。想不到当那些打手把卫青先生捉住带走途中,公孙敖先生集结了他的那些狐群狗党,发动攻击,一场打斗,又把卫青先生夺回,然后急急禀报皇帝刘彻先生。刘彻先生一听,七窍生烟。他马上传见卫青,而且,立刻就擢升他当“建章宫总管”(建章监)兼皇帝的贴身卫士(侍中)。而且,你阿娇母女不是这么恨女奴卫子夫乎,好吧,我偏偏封她阁下为“夫人”,成为正式姬妾。在当时宫廷编制上,夫人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老子就是这么干啦,你们母女最好活活气死。
  ——卫青先生的地位,经过这次生死边缘的一场逮捕,从此步步高升,直升到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威震海内外。他率领军队,曾向匈奴汗国发动七次致命的攻击,使匈奴汗国一蹶不振,最后终于应验了星象家的预言,被封侯爵。而尤其有趣的是,公元前131年,平阳公主的丈夫曹时先生死掉,她打算再婚,跟她的亲信商量,政府文武百官中,哪一位权力最大而人品又好。亲信告诉她,只有卫青先生。平阳公主急曰:“那小子是我的家奴,常骑马当我的随从,怎么能行。”亲信曰:“那都是想当年的事啦,现在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尊更贵,不嫁他这个顶尖的,难道嫁给一个二流的哉”于是她竟嫁了他。
  ——卫青先生的遭遇,比传奇小说还要传奇。假使阿娇女士不那么恨他入骨,要置之死地,刘彻先生不可能兴起强烈反感,对他们姐弟,更爱更护。呜呼,命运之神的环节是连锁的,无论是恶性连锁或幸运连锁,环环都密密相扣。当初砍下第一刀的人,都不知道这连锁发展的方向。
  身为皇后的阿娇女士,最初在卫子夫女士身上栽了斤斗,现在又在卫青先生身上跌了个狗吃屎。我们不认为阿娇女士不聪明,相反的,我们相信她有绝顶的聪明。问题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一旦在某一件事上糊涂起来,也是绝顶的糊涂。阿娇女士已犯了不少可能使皇帝丈夫翻脸无情的错误,在打击卫青先生失败后,她又犯了最后一个错误,这错误使她狼狈地被赶下皇后宝座。
  那就是,她在百药罔效后,再乞灵巫术,希望妖魔鬼怪帮助她生儿子和扭转丈夫的爱情。千挑百拣,她物色到当时最著名的巫婆楚服女士。楚服女士的巫蛊功力如何,在此二十世纪,我们不必再浪费时间去评估,不过她一定有她的两套——嘴巴上一套,魔法上一套,把阿娇女士搞得心服口服。楚服女士跟她的徒子徒孙,遂在皇宫之中,设坛请神,作法念咒,每天都要乱搞一次两次,好不热闹。嗟夫,阿娇女士虽然有无比的尊贵和无比的娇艳,但她到底一直生长在顺境之中,不知道人生的艰难。她忘了多少美女和美女的家属,都在监视她的行动,盼望她犯错——犯的错越严重越好。这种锣鼓喧天的干法,消息岂有不外泄之理。
  刘彻先生终于接到报告,这一次他不再容忍。盖刘彻先生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巫蛊。大概他自信对人的控制,绝无问题,而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妖魔鬼怪,可是心胆都裂。所以为了巫蛊,他杀人无数,包括宰相、将军。——而在最后,还杀了亲生之子。
------------
长门赋
------------
  刘彻先生对巫蛊既如此敏感,阿娇女士却恰恰触到他最敏感的禁忌。他的反应强烈而凶暴,那一年是公元前二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一年——公元前130年,刘彻先生下令查办,一场可怕的宫廷大狱,于焉兴起。可悲的是,如果这件事落到一个仁厚的法官之手,结局可能要缓和得多。偏偏刘彻先生把它交给张汤先生。张汤先生是西汉王朝著名的酷吏之一,遂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常听到办案的朋友理直气壮曰:“我跟你远无仇、近无怨,我害你干啥?”乍听起来,无懈可击,可是事实上,却正在这节骨眼上,用“无仇无怨”,来烘托他是多么公平。任何酷吏都六亲不认,尤其不认法律,而只认权势。他们要在倒楣分子身上,表现他的破案才干,以博取当权老爷的欢心。张汤先生的残酷手段:苦刑拷打和自动招认,对付巫婆和无依无靠的宫女宦官,游刃有余。
  结果是,包括楚服女士在内,三百余人,全部砍头。至于皇后阿娇女士,“依照法律”,她横肆咒诅,大逆不道,也应该砍头。刘彻先生大概觉得老婆被执行死刑,太不像话,只下令废掉阿娇女士的皇后职位,囚禁在长门宫。
  这是一个晴天霹雳,阿娇母亲兼刘彻姑妈刘嫖女士,既羞惭又害怕,慌慌张张进宫,向刘彻先生叩头请罪。呜呼,时换星移,形势大变,现在已是刘彻时代,不是刘彘时代矣,姑妈竟向侄儿下跪。想当年把侄儿抱到膝上“金屋藏娇”的往事,已成云烟。不过刘彻先生仍记得他之所以能坐上金銮宝殿,全是这位姑妈之功,也多少有点尴尬。他承诺他会厚待阿娇女士,而且一定常去探望。
  阿娇女士从最高峰忽然跌到深谷,她希望老娘能救她,但老娘已非当初老娘,当初的老娘有皇太后和哥哥皇帝作为靠山,而今侄儿到底隔了一层,连自身的富贵都不见得能保。阿娇女士还渴望刘彻先生“常来探望”,可是,事情已到这种地步,刘彻先生当时的承诺不过一句屁话。所以,不久,阿娇女士就发现,她已再无机会。
  但她仍在挣扎,她听说文学家司马相如先生的赋深得刘彻先生的欣赏,于是,她乞灵于巫术失败后,再乞灵于文学。她希望司马相如先生以她为主题,写一篇赋,教由宫女们传诵,希望万一刘彻先生听到,激起他的旧情。这篇赋的稿费是黄金三十五公斤。恐怕是世界上最高的稿费矣。司马相如先生接受这个任务,写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门赋》。
  赋曰:
  什么地方的美丽女娃啊,玉步轻轻来临。芳魂飘散而不再聚啊,憔悴独自一身。曾许我常来看望啊,却为了新欢而忘了故人。从此绝迹不再见啊,跟别的美女相爱相亲。我所做的是如何的愚蠢啊,只为了博取郎君的欢心。愿赐给我机会容我哭诉啊,愿郎君颁下回音。明知是虚言而仍认为是诚恳的啊,期待着相会长门。每天都把床铺整理好啊,郎君却不肯幸临。走廊寂寞而冷静啊,风声凛凛而晨寒相侵。登上兰台遥望郎君啊,精神恍惚如梦如魂。浮云从四方涌至啊,长空骤变,天气骤阴。一连串沉重的雷声啊,像郎君的车群。风飒飒而起啊,吹动床帐帷巾。树林摇摇交接啊,传来芳香阵阵。孔雀纷纷来朝啊,猿猴长啸而哀吟。翡翠翅膀相连而降啊,凤凰由北,南飞入林。千万感伤不能安静啊,沉重积压在心。下兰台更茫然啊,深宫徘徊,直到黄昏。雄伟的宫殿像上帝的神工啊,高耸着与天堂为邻。倚东厢倍加惆怅啊,伤心这繁华红尘。
  玉雕的门户和黄金装饰的寝宫啊,回声好像清脆钟响。木兰木雕刻的椽啊,文杏木装潢的梁。豪华的浮雕啊,密丛丛而堂皇。拱木的华丽啊,参差不齐地奋向上苍。模糊中它们生动地聚在一起啊,仿佛都在吐露芬芳。彩色缤纷耀眼欲眩啊,灿烂烂发出奇光。宝石刻成的砖瓦啊,柔润得像玳瑁背上的纹章。床上的帷幔常打开啊,玉带始终钩向两旁。深情地抚摸着玉柱啊,曲台紧傍着未央(曲台,台名。未央,未央宫)。白鹤哀哀长鸣啊,孤单的鹤鸟困居在枯杨。又是绝望的长夜啊,千种忧郁,都付与空堂。只有天上明月照着我啊,清清的夜,紧逼洞房。抱瑶琴想弹出别的曲调啊,这哀思难遣地久天长。琴声由F而转C、D啊,从凄恻渐渐而飞扬。中含着爱和贞啊,意慷慨而高昂。宫女们闻声垂泪啊,泣声织成一片凄凉。含悲痛而唏嘘啊,已起身却再彷徨。举衣袖遮住满脸珠泪啊,万分懊悔昔日的作殃。没有面目再见人了啊,颓然上床。用香草作成枕头啊,隐约约又躺在郎君身旁。蓦地惊醒全都乌有啊,魂惶惶若所亡。鸡已啼而仍午夜啊,挣扎起独对月光。看那星辰密密排列啊,毕昴星已移在东方。庭院中一抹如水啊,像深秋降下严霜。夜深深如年啊,心怀郁郁,多少感伤。再不能成寝等待天晓啊,乍明复暗,是如此之长。我唯有自悲身世啊,年年岁岁,对郎君永不相忘。
------------
赏饭学的恶果
------------
  男女感情,一旦在基础上破裂,一方如果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复合就不可能。读者老爷似乎可参考《霍光传》。霍光先生大权在握,威震天下,公元前一世纪二十年代,他阁下从小民群中,选拔了落魄皇孙刘询(汉宣帝)先生,当西汉王朝第十任皇帝。有一天,刘询先生跟霍光先生同乘一辆车,刘询先生如芒刺在背,浑身不自在。无他,霍光先生的虎威,使这个暴发户皇帝仍自顾形惭,于是霍光先生虽有天大的功勋,仍埋伏下被排斥的杀机。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阿娇女士的心理状态恐怕不太正常,这不是说她疯啦,而是可能常常想起她对刘彻先生恩重如山。咦,你小子这个皇帝,可是俺娘给你弄到手的,还不是为了俺嫁给你乎哉。千言万语一句话,没有俺,焉有你?这种“赏饭学”嘴脸一出笼,当男人的就罪恶沉重,杀身难报。既难报矣,就会产生反抗。普通小民,有骨气的,离婚的离婚,出走的出走。没骨气的,因妻大人和她的娘家人财大气粗,跳不出她的手心,只好以裙带关系为满足。可是身为专制帝王,一旦他不吃这一套,就惊天地而泣鬼神矣。
  刘彻先生的挣扎,第一次就碰了钉子,在老娘王女士的警告下,不得不屈服,可是心固不甘也。以后经过逮捕卫青先生事件,他已经大大地不耐烦,摩拳擦掌,待机而发,但他仍然能够克制。而最后出了巫蛊,才决定翻脸。翻脸之后,我们可猜想得出,刘彻先生可能有一种浑身轻松的感觉,他的目的不在杀她,而只求她阁下和她阁下那个炙手可热的老娘,离他越远越好。离他越远,他越觉得他才真正是一家之主,才能恢复自信和自尊。
  在这种情绪之下,靠一篇《长门赋》,不可能改变态度。阿娇女士惨败到乞灵于文学功能,已说明她黔驴技穷。呜呼,刘彻先生是皇帝,不是小民。皇帝的特征之一是,周围的美女数都数不清。而被阿娇女士逼得跟她誓不两立的卫子夫女士,更正在得宠,她能允许她的死敌复活乎哉酷吏张汤先生杀人如麻,他不过看眼色行事,事实上,都经过皇帝批准,那些哀哀冤魂,显然的全是阿娇女士的爪牙,或被认为是阿娇女士的爪牙。这其中不可能没有卫子夫女士的主意,她要把阿娇女士的势力,彻底清扫。
  阿娇女士最后的努力落空,《长门赋》只在文学史上留下佳话,在现实上没有发生丝毫影响。更不幸的是,阿娇女士被囚禁后的次年,公元前129年,老爹陈午先生死掉,老娘刘嫖女士明目张胆地姘上家奴董偃先生,在侄儿刘彻面前,就更不敢说啥。这样拖了十余年,公元前116年,刘嫖女士也死掉。儿子们为了财产,发生骨肉相残。刘彻先生下令撤消陈家世袭的侯爵。阿娇女士到此,更毫无希望。
  大概是公元前110年,阿娇女士只不过三十八九岁,正是丰满成熟的年龄,她终于死在长门宫。这个无期徒刑的美丽囚犯,临死时的心情,永留我们遐思。
------------
卫子夫
------------
  时代/公元前二世纪七十年代至公元前一世纪初
  其夫/西汉王朝第七任皇帝汉武帝刘彻
  遭遇/悬梁自尽
------------
幸运之神
------------
  一个人在年轻时,胆大包天,毫无所惧,连老虎的尾巴都敢拉,一谈到命运,立刻笑得牙齿全落。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觉得人生艰难,几乎时时都有命运之神的巨手,从中拨弄。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逃也逃不掉,躲也躲不过。各式各样的格言隽语,在实践中总觉得有点“似乎好像不见得”,这巨手给人生带来最大的困惑。
  卫子夫女士在汉王朝皇宫中崛起,是传奇性的。而凡是传奇性的,也就是命运性的。从一个女奴爬到皇后的宝座,没有自己的努力当然不行,但纯靠自己的努力,同样也不行,必然有许多不能预料又无法控制的因素介入。卫子夫女士温柔敦厚,小心翼翼,无论性格和品德,都无懈可击,可是正在她一帆风顺,即将高升皇太后之际,却又以意外的悲剧作为结局,使人不得不想起命运的力量。呜呼,大千世界,就像一座水泥搅拌器,而一个人(包括最尊贵的帝王皇后),不过水泥搅拌器中的一颗沙粒,身不由主地随着环境转动,不知道碰到些啥,也不知道终点是啥。
  卫子夫女士的出场,在阿娇女士的篇幅里,已经叙述过,盖阿娇女士受到她严重的影响。不过,卫子夫女士和刘彻先生初见定情的那一段,却是一幅中国宫廷荒唐势利的片段画面。
  在专制政体中,皇帝拥有无限权力,除了生他的老爹老娘之外,任何人都必须拍他的马屁,叔伯姑舅、兄弟姐妹,全都有志一同。拍得他舒服,就可钱权并至。拍得他不舒服,轻者没钱没权,重者脑袋搬家。
  刘彻先生的老娘王女士,真是一个多产的老奶,她在前夫金王孙先生家,已生了一女。后来姘上了西汉王朝第六任皇帝刘启先生,又生了三女一男。三女是: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一男就是刘彘兼刘彻先生。
  ——从前,皇后也好、公主也好,都有名有姓。自从公元前二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儒家学派借政治力量,逐渐控制中国人的思想,女人地位遂一天比一天低落,低落到没有独立人格,成为男人身上的一种零件。于是,就只有姓,而没有名矣。偶尔有姓有名,倒成了奇迹。柏杨先生只好跟进,曰“某公主”,曰“某皇后”。
  三位公主都是姐姐,刘彻先生则是幺弟。幺弟当了皇帝,三个姐姐的气势当然非凡,但三位姐姐对这位幺弟,可不敢端姐姐的架子,只敢端拍马屁的架子。跟我们故事有关的大姐平阳公主,她生命的一部分就是对她的这位唯一的宝贝幺弟,全神贯注,不久她就发现刘彻先生一直没有儿子。在古老的社会中,认为不生儿子,责任全在老奶,而不在臭男人。这种跟科学恰恰相反的理论,似乎到现代二十世纪,有些别具心肠的朋友,仍坚持如此如此,造成千千万万家庭悲剧。
  既然臭男人没有责任,平阳公主理所当然地认为,宫廷里虽然美女如海,仍不可靠。她就在她的公主府里,特别选拔了十余位娇艳如花的良家处女,组成一个小队——我们可称之为“捕帝队”,教她们琴棋书画歌舞,以及洒扫应对进退。在严格的训练下,无一不精。盖幺弟经常去大姐家闲逛,在闲逛时,平阳公主就把她们展览出来,左蹦右跳,专等上钩。这十余位美女的前途不可限量,万一被刘彻先生看上,就有“大热特热”的可能性,如果再蒙观世音菩萨保佑,生了一个儿子,那更了不得兼不得了。一旦为皇帝生下了继承人,连平阳公主都得倒转过来看她的颜色。卫子夫女士的出身是女奴的女儿,还没有资格进这个圈圈。她只是次一等的,平阳公主的歌女之一。
------------
炙手可热(1)
------------
  公元前139年农历三月的头一个巳日,刘彻先生去首都长安(陕西西安)北郊渭水河畔的坝上,祭奠鬼神。祭奠鬼神已毕,返回皇宫途中,顺便到姐姐平阳公主家。皇帝御驾亲临,乃响雷般的大事,当然大开筵席。“捕帝队”的美女如云,也全部出动,围绕着他又歌又舞、又挨又挤、又夹菜又劝酒,还可能有人坐到他大腿上。如果是柏杨先生,早就魂销骨蚀,当场出丑。可是刘彻先生那一年虽然只不过才十九岁,正是兵强马壮的年龄,竟然毫不动心,盖他对脂粉阵可见得多啦。
  平阳公主看到眼里,急在心头,只好退而求其次,再召次一级的娘子军出场。于是卫子夫女士的机会来临,歌舞到一半,刘彻先生的贼眼就在她身上骨碌碌地打转。呜呼,漂亮的老奶到处都有,而必须“光艳夺人”,才算第一等天姿国色。尤其当美女满坑满谷之际,大家都差不多,没有突出的艳光,不能吸引见过场面的臭男人的注意。卫子夫女士显然具备这条件,而她也察觉到爱情开始在她耳膜上轻敲,也就用她的媚眼回报。平阳公主具有女人的细心和敏感,问老弟曰:“那个小妞,模样如何”刘彻先生恍恍惚惚曰:“她叫啥?啥地方人?”平阳公主告诉了他,他失声曰:“好个漂亮的娇娃。”说着,他站起来,说他有点热,要换衣服,向换衣服的房间(尚衣轩)走去。平阳公主使了一个眼色,卫子夫女士就追踪而至。
  尚衣轩里发生了啥事,用不着细表。反正是事过景迁之后,他们终于出来,刘彻先生面有倦容,卫子夫女士鬓松发乱。平阳公主心里雪亮,表示愿把卫子夫女士送进皇宫,刘彻先生大为高兴。
  卫子夫女士临入宫时,平阳公主摸着她的背曰:“此去定然受到宠爱,保重身体,将来尊贵,莫忘了我们。”看情形一帆风顺,十拿九稳。可是人生道路总是曲折的,卫子夫女士入宫之后,首先遇到皇后阿娇女士的打击,而皇宫里的老奶,一个个杏脸桃腮,当皇帝的臭男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刘彻先生跟卫子夫女士一度春风,不过有钱有权的大爷一时兴起,久不见面,早就忘了净光。卫子夫女士的满怀热情,化作一腔凄凉,她才知道事情并不像她想象的简单,谁都帮不上忙。
  然而,幸运之神再度照顾她。一年后,皇宫里因宫女过多——约略估计,那时的宫女约有一万余人——刘彻先生要释放一批出宫。一些陷于绝望的老奶,都盼望自己也在释放之列。卫子夫女士想到未来,与其困在里面,年华逐渐老去,不如仍回到平阳公主家,仍当一个歌女,还可能觅取夫婿,终身有靠。所以,当她随着申请出宫的宫女群晋见皇帝,听候裁决的时候,她拜倒座前,忍不住流下眼泪。刘彻先生霎时间想起前景,就留住她,而且宠爱有加。
  皇后阿娇女士的反应十分强烈,把气出到卫子夫女士弟弟卫青先生身上,经过情形,前已言之。想不到这场逮捕,反而引起刘彻先生对阿娇女士的厌恶和对卫子夫女士更深的爱怜。她阁下因祸得福,从此时来运转,应验了古人对专制政体的形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于是——
  卫子夫女士的大哥卫长君先生,稍后担任宫廷警卫官(侍中)。
  卫子夫女士的弟弟卫青先生,稍后不但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大将军),而且娶了他的主子平阳公主。
  卫子夫女士的姐姐卫君孺女士,嫁给公孙贺先生。公孙贺先生稍后被封为侯爵,担任交通部部长(太仆),不久擢升为宰相。
  卫子夫女士的妹妹卫少儿女士,最初跟平阳公主的家人霍仲孺先生私通,生了一个儿子霍去病,霍去病先生稍后跟舅父卫青先生并居高位,担任武装部队总指挥(骠骑将军),把匈奴汗国打得七零八落。再稍后,卫少儿女士把霍仲孺先生一脚踢,看上了破落户陈掌先生,硬嫁给他。刘彻先生就命陈掌先生担任太子宫总官(詹事)。
  而卫子夫女士自己,则生了三女一男。三女是:卫长公主,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一男是:刘据。公元前128年,刘彻先生正式封卫子夫女士为皇后,立七岁的刘据先生为皇太子。卫氏家族,势倾全国。任何人都不会想到一个女奴的女儿——也是一个女奴——竟手转乾坤,在西汉王朝中,建立如此庞大广泛,而炙手可热的势力。世界上如果有传奇性事迹的话,这正是典型的传奇性事迹。当时民间就有歌谣曰:生男不必太欢喜
  生女不必心悲煞
  试看卫子夫
  一家霸天下
  万箭俱发
  当卫家势力鼎盛,万人称羡之际,已埋伏下覆灭的种子。首先是卫子夫女士年龄渐老。“老”对于漂亮女人是一种残忍的酷刑,任何美女都无法不老,而老了之后,容颜凋谢。卫子夫女士当然美貌绝伦,不绝伦便抓不住老帝崽,但人无十年好,花无百日红,年老则色衰,一天一天的不复当年。色衰则爱弛,刘彻先生自然不再顾念黄脸婆。所以到了后来,卫子夫女士虽贵为皇后,也很难见到皇帝一面。刘彻先生这时正沉醉在更年轻更漂亮的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赵钩弋女士等等的温香暖玉酥胸中。其次是,皇太子刘据先生,他遗传了母亲敦厚的性格,史书上说他“仁恕温谨”,而老爹刘彻先生,却聪明能干,反应灵敏,多才多姿。他嫌他儿子不够精悍,一点也不像自己。
  这两种危机使卫子夫女士母子产生恐惧,盖千万双暗箭,正射向她,灾祸可能一旦爆发。刘彻先生也察觉到他们的不安,特别告诉身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卫青先生曰:“皇太子敦厚好静,一定可以安定天下,这还有啥可忧虑的。如果挑选守成的君主,没有比皇太子更适合的人选。听说皇后和皇太子惶惶终日,如果真有这回事,请他们了解我的本心。”卫青先生除了感谢皇恩浩荡外,也深自庆幸。
  很多迹象说明刘彻先生也确实有这种心愿。他阁下除了喜欢声色犬马外,跟秦王朝嬴政大帝一样,也喜欢云游四方,到处乱逛。不过小民乱逛就叫乱逛,帝王乱逛,在官文书上则叫“出狩”“巡幸”——“出狩”还像人话,“巡幸”就是狗话。不管人话也好,狗话也好,刘彻先生每次离开首都时,就把政府交给儿子刘据主持,把皇宫交给卫子夫主持。母子们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所作的决定,刘彻先生无不十分满意。刘据先生性情宽厚,对于死刑案件最后裁决时,如果发现是场冤狱,就立即加以平反,引起人民的赞颂膜拜。然而,任何专制政府,无一不是只重视官权,不重视人权的。刘彻先生所用的酷吏群,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崽,以逮捕和杀戮为他们唯一的邀功和升迁途径,而皇太子似乎偏偏跟他们作对,断了他们的前程,自然怨声载道。最初不过窃窃议论,后来开始在刘彻先生面前婉转攻击。卫子夫女士感觉事态严重,再英明的人都挡不住如火如荼的小报告,何况,她深知刘彻先生并不英明,只不过一个普通的酒色之徒而已。她告诫儿子曰:“遇到大事大狱,应该留待老爹决定,你可不要自作主张。”但是,刘彻先生却每一次都支持儿子,认为老妻太不坦诚。政府官员遂分成两派,尊重人权的是一派,尊重官权的又是一派。酷吏群是一个庞大的势力,他们对刘据先生的陷害,无所不用其极。
------------
炙手可热(2)
------------
  
  公元前106年,卫青先生逝世,官权派高兴得跳起来,大开香槟庆祝。盖老娘失宠,老舅又死,而宫廷中的父爱最不可恃,正是对刘据先生下手的时候。刘彻先生那年五十二岁,在古代的宫廷里,已算老矣耄矣。大概感到来日无多,而更加荒淫,卫子夫女士更难见他一面,攻击就更加猛烈卑鄙,这得举个例子。
  有一次,刘据先生进宫晋见老娘,大概逗留的时间稍久,宫门警卫官(小黄门)苏文先生——官权派的小喽之一,向刘彻先生告密曰:“皇太子跟宫女们乱搞起来啦。”刘彻先生倒还漂亮,好小子,你喜欢妞儿呀,立刻下令把太子宫的宫女,增加到二百人。苏文先生抹了一鼻子灰,心还不甘,他和他的宫门警卫官同僚常融、王弼二位先生,就更加紧收集刘据先生的过失。如果刘据先生没有过失,他们就捏造过失,并在捏造的过失上,加油加醋,使它不但变成真实的,而且是严重的。卫子夫女士把他们恨入骨髓,曾跟儿子密商,要儿子禀报老爹,杀掉他们。刘据先生这时已二十九岁,危机四伏的环境,培养出他的政治警觉,他知道仅只杀掉几个爪牙无补于事,反而更增加仇恨;而且,也未必能杀掉他们。他曰:“我们以后只有更加小心,只要不做错事,老爹英明,向来不信奸邪,没啥可忧愁的。”恰巧刘彻先生有小病躺床,教常融先生召唤刘据,常融先生回报曰:“皇太子听说你病啦,脸上一团高兴。”刘彻先生像挨了一记闷棍,一语不发。等了一会,儿子赶来,刘彻先生瞧他脸上有眼泪的痕迹,觉得不对劲,一再盘问,勃然大怒,把常融先生处决。
  ——呜呼,宫廷斗争是最可怕的斗争,盖任何斗争都有天伦的温暖,只有宫廷斗争,骨肉之间都不免猜忌诈欺。刘据先生的泪痕显然是伪装的,再孝顺的儿子,即令听到老爹横祸惨死,也不可能立即珠泪倾盆,而且一直持续到抵达现场。然而,我们不责怪刘据,斗争的残酷使他不得不用诈术以自保。父子之情,在宫廷中淡薄如纸。
------------
丧钟——公孙事件
------------
  中国皇帝群中,在位五十年以上的,得一个焉,曰辽帝国第六任帝耶律隆绪(圣宗)先生。在位五十五年以上的,则只有我们的男主角刘彻先生。他十七岁登极,七十一岁才总算翘了辫子,未免活得太长。一个专制帝王活得越长,他的罪恶也越多。并不是他本人不好,而是制度使他身不由主。无限权力使人发疯,长期的无限权力,不但使人发疯,还使人像猪一样的发疯。
  握有无限权力的人,不管嘴巴说得如何漂亮,内心无一不恐惧死亡——尤其是被人宰掉的死亡。刘彻先生可以说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假设幸福的意义是权和钱,以及可以随心所欲的话),如果他能够一直这样,那该多么好兼多么妙。可是他知道寿命有限,任何人最后都要挺尸,所以,他采取两项措施:一是积极的,大肆招揽巫法师(方士)为他烧炼不死之药,希望用小民的血汗钱,烧炼出一粒或两粒仙丹,吞下尊肚,就可永远活着,永远享受他的荣华富贵。
  ——幸亏这仙丹没有炼成,否则他阁下一直活到二十世纪的今天,而别的小民却一代一代死亡,我们可不会买他的账。老帝崽谋生乏术,在街上晃来晃去,凭他那两下子,恐怕去妓院当大茶壶都没人要。
  另一项措施是消极的,那就是他严密地防范被人暗算,他不但恐惧人的暗算,更恐惧鬼神的暗算。在公元前二世纪那个时代,人们坚信用巫术可以致人死亡,所以刘彻先生对巫术也特别敏感。皇后阿娇女士之所以被废,囚死长门宫,并屠杀三百余人,就是起因于阿娇女士玩弄巫蛊。
  关于他阁下求不死药部分,与我们无关,不必提它。关于防范巫蛊暗算,那正是事情的关键。
  宰相公孙贺先生的妻子卫君孺女士,卫子夫女士的姐姐也,他们的儿子公孙敬声,继任老爹的交通部长(太仆)官职,荷花大少兼纨绔子弟,又兼公子哥儿。仗恃着老爹是宰相,姨妈是皇后,表弟是皇太子,舅父又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在长安城中,无恶不作。最后,公元前91年,他阁下戳了一个大纰漏,贪污军饷一千九百万钱(当时的购买力,大概值黄金五百公斤)。官权派乘机揭发,卫家再大的巴掌,也遮不住这么大的犯罪。在法律上,那是确定无疑的死刑。公孙贺先生爱子心切,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奇妙之法。原来当时有侠客朱安世先生,劫富济贫,杀赃官,救小民,闹得大啦,连皇帝都大为震怒。可是,朱安世先生行侠仗义,朋友密布,虽然严令追缉,他仍逍遥首都。公孙贺先生向刘彻先生报告说,他愿捕获这个“剧盗”,来为儿子赎罪。刘彻先生应允。
  在宰相的严厉督促下,朱安世先生终于落网。当他听到事情经过后笑曰:“公孙贺想用我的性命去救他的儿子,我要教他满门灭绝。”于是他揭发公孙敬声的罪状:如何跟阳石公主私通,如何用巫术咒诅刘彻先生赶快死掉,又如何在刘彻先生常走的御道旁,埋藏咒诅用的木偶。
  刘彻先生七窍生烟是在意料中的,下令连同老爹公孙贺先生一并逮捕,交由司法部长(廷尉)杜周先生侦查。杜周先生也是西汉政府的酷吏之一,这下子生意上门,苦刑拷打兼软欺硬骗,案情向四下蔓延,卫家亲属,几乎牵连进去一半。包括刘彻先生跟卫子夫女士的两位亲生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双双自杀;卫青先生的儿子卫伉,绑赴刑场,斩首。公孙贺、公孙敬声,囚死监狱,公孙家所有男女,全部屠戮。
  ——为了营救一个犯法的儿子,使全族数百口被杀,正是“因小失大”的注脚。而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杀掉当事人也就够啦,却交由酷吏去左陷右害,连亲生女儿都杀,刘彻先生也太冷血。而酷吏是官权派的主流,他们怎么能放过打击人权派精神中枢的良机?呜呼,法律在能够独立执行时,才是法律,法律在政治的或私心的使用下,便不是法律,而只是流氓报复时用的扁钻矣。
  在公孙事件中,卫子夫女士的女儿、姐姐、姐夫、侄儿,都死于非命。然而这只是一个开端,惨烈的剧变还在后面。官权派头目之一的江充先生,紧接着对卫家作最沉重的也是最后的一击。
  江充先生是赵国邯郸人(河北邯郸),他的妹妹嫁给赵王刘彭祖先生的儿子刘丹,因妹妹的裙带关系,成为刘彭祖先生的重要宾客。可是到了后来,刘丹先生疑心这位舅哥把自己不可告人的一些罪行,向老爹打小报告,郎舅之间,遂翻了脸。刘丹先生仗着他是法定的王太子,大发兽威,派人逮捕江充先生。江充溜之乎也,于是把江充的老爹和老哥抓住,一律斩首。江充先生逃到首都长安,遂向刘彻先生控告刘丹先生不但跟亲姐姐通奸,而且跟老爹的姬妾通奸,还交结土豪劣绅,抢劫小民。毫无疑问,他向刘丹的老爹打的小报告,大概也是这些。
------------
杀手江充
------------
  刘彻先生看到江充先生的报告,立即逮捕刘丹先生下狱。调查的结果是,证据确凿,理应判处死刑。可是,刘彭祖先生是刘彻先生的异母老哥,一再求情,甚至要求率领他封国的勇士,攻打匈奴汗国,来为儿子赎罪。在法律之前,儒家学派是不主张平等的,而有“八议”之条:一曰议亲之辟,亲属犯了法要商量。
  二曰议故之辟,朋友犯了法要商量。
  三曰议贤之辟,有道德的人犯了法要商量。
  四曰议能之辟,有才干的人犯了法要商量。
  五曰议功之辟,有功勋的人犯了法要商量。
  六曰议贵之辟,有权势的人犯了法要商量。
  七曰议勤之辟,工作努力的人犯了法要商量。
  八曰议宾之辟,帮闲拍马的人犯了法要商量。俗话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酱萝卜常用这话证明中国自古就尊重人权。事实上,八议之下,当官的几乎无一不可商量,官越大越不犯法,“刑不上大夫”是也。只有小民倒楣,一点也不可商量。古书上曰:凡在这八议范围之内,轻罪则原谅他,重罪则改为轻罪。不过在表面上,他们是犯了法。这正是传统文化的渣滓,法律不是公正的,而是可大可小的“说不准学”。原文:《周礼秋官小司寇》孙贻让先生正义:“凡入八议限者,轻罪则宥,重罪则改附轻比,仍有刑也。”拉得远啦,且归正题。刘丹先生是“八议”中的第一议(他是皇帝刘彻先生的侄儿),所以弄来弄去,仅不过剥夺他阁下王太子的角色。然而,一个小民能把王太子告垮,在当时,已造成大大的震撼。
  不但小民震撼,连刘彻先生也震撼。他召见江充先生,对他的谈吐和态度,大为满意,任命他当首都特别警察厅厅长(直指绣衣使者),专门负责缉拿贼盗和维持社会秩序。他果然不避权贵,大大地露了若干手。有一次,某一位公主,仆从如云,奔驰皇帝专用的御道(驰道)上,江充先生派人拦住,公主曰:“皇太后曾有命令,特准我使用御道。”江充先生曰:“既然特准公主使用,公主只能自己使用,别人不能使用。”把仆从和车马,一律没收。
  这显然是对皇太后的命令故意曲解,然而刘彻先生认为他守法不阿,大为奖赏。江充先生遂开始膨胀,走上挑剔苛察的路,成为官权派酷吏群之一,不久就跟卫家冲突。
  起因于皇太子刘据先生的信差在御道上奔驰,江充先生把信差囚禁起来。刘据先生吓了一跳,派人向江充先生求情曰:“我不是爱护信差,只是不愿老爹知道,这都是我的错,平常失于教导,求江先生从宽处理,赐给我自新的机会。”江充先生不但拒绝,反而原原本本报告给刘彻先生。刘彻先生大喜曰:“当一个忠实干部,固当如此。”对江充先生更加信任。江充先生从此成为人人恐惧的人物,而他也以此沾沾自喜。
  公孙事件发生于公元前91年。公孙家族屠灭后不久,不知道是气的,还是吓的,刘彻先生在甘泉宫(甘泉,位于首都长安西北八十公里,今陕西淳化北),卧病在床。那一年刘彻先生已六十七岁,正是随时都可以四脚朝天的年龄。江充先生忽然感觉到事态严重,灾祸正在他头上盘旋,盖万一刘彻先生死掉,刘据先生坐上宝座,公仇私怨,一旦报复,老命不保。于是,他在精密的计划下,走上偏锋。
  江充先生的计划是把刘据先生陷进巫蛊巨案之中,连根拔除。他向刘彻先生一口咬定说,御体所以违和,完全是巫蛊作祟。前已言之,刘彻先生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巫蛊。他命江充先生负责侦查。一场可怕的屠杀,于焉展开。江充先生雇用了很多外国的巫术专家(胡巫)。在戒严令下,长安入夜之后,街上如同鬼域,没有别人,只有这些外国专家出动,四处寻找巫蛊。巫蛊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他们就把一些木偶之类,随意埋到人家门口,再用脏东西(可能是猪血狗血)污染,然后把那家的家人拘捕,拘捕后发生什么事,可以推猜得到。史书上说,那些酷吏把铁条烧红,在“人犯”身上火烙,再用铁钳去拔“人犯”的头发、牙齿,甚至更敏感的地方。自然一个个“坦承不讳”“自动招认”。用句现代流行的话说,那就是“他自己承认啦”。这样的,一个巫蛊案接连一个巫蛊案,宣告破获。被处决的可怜小民,前后有数万人。那时,刘彻先生已经陷于歇斯底里状态,总在疑心有人害他,所以,虽然无数高级官员知道小民冤苦,可是,没有人敢说话。
  “没有人敢说话”,是专制政体的丑剧和小民的悲剧。专制帝王像一个咻咻喘气的畜生一样,被一些不敢说逆耳之言的摇尾系统,团团困住,任凭他踢腾咆哮,总不能跳出这个人为的陷阱。
------------
皇太子叛变
------------
  江充先生在民间的栽赃,只是为了向皇太子栽赃铺路。当刘彻先生对江充先生的杀人如麻,表示满意后,江充先生抓住机会,命他的助手檀何先生(洋大人)提出报告说,根据严密而慎重的调查,巫蛊的大本营,就在皇宫之内。刘彻先生遂溜到甘泉,命江充先生搜查皇宫。
  江充先生率领以檀何先生和苏文先生为首的特种部队,在皇宫中忙碌得像真的一样,意料中的,别的宫中都没啥,独独在皇后宫和皇太子宫,从地下掘出无数大大小小的木偶。尤其可怕的是,在皇太子的书房,还“顺便”查出语词悖逆的书信。这是大逆不道的真赃实据,江充先生宣称要奏报皇帝。而奏报皇帝的结局,皇后和皇太子只有死路一条。
  最吃惊的是皇太子刘据先生,他对那些真赃实据,根本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他向江充先生请求去甘泉拜见老爹,当面陈明,但江充先生坚持不允。刘据先生向他的老师(少傅)石德先生请教怎么办,石德先生曰:“公孙宰相和两位公主,都因巫蛊被杀。如今江充如法炮制,目的在诬陷你们母子,你如何能为自己辩解?为了救命,不如逮捕江充,追究真相,再作打算。”刘据先生紧张曰:“江充是奉老爹之命,怎能碰他?”石德先生曰:“老爹正在甘泉养病,不能问事,奸党胆大妄为,如果不迅速反应,扶苏覆辙,恐怕再演。”
  ——扶苏先生,是秦王朝第一任皇帝嬴政先生的长子,被立为皇太子后,因为跟老爹意见不合,被派到北方边疆。公元前210年,嬴政先生死在游逛的归途上,宦官赵高先生跟宰相李斯先生,发动一项阴谋,假传嬴政先生的圣旨,把扶苏先生处决,而立嬴政最小儿子胡亥先生继任帝位。
  刘据先生现在的情绪是既悲又愤,既恐又慌。最后,他决定反击,下令他的卫士,逮捕江充。江充先生虽有无比的聪明和无比的强大后台,料不到会出现这种场面。他被捉住后,立即砍下尊头,而那位帮凶檀何先生,则被活活烧死。
  只有苏文先生漏网逃走,奔到甘泉向刘彻先生报告。刘彻先生惊疑不定,曰:“皇太子一定因为在皇宫里掘出木偶,迁怒江充,等我唤他来问个仔细。”当即派人前往,可是这位钦差大臣,跟苏文先生一党,苏文先生向他使了一个眼色,他阁下立刻就明白他的任务。于是,在外面睡了一大觉,回来禀报曰:“皇太子已经起兵叛变,不肯前来,反而要杀我,我只好逃回。”
  任是父子之情,也经不起这种再三再四、再五再六、精密计划下的重重离间和节节挑拨。刘彻先生气得鼻孔冒烟,下令宰相刘屈牦先生逮捕皇太子。正好宰相府的秘书长,奔向甘泉宫报告事变,刘彻先生曰:“宰相有啥行动?”秘书长曰:“宰相因事情重大,秘不敢发兵。”刘彻先生跳高曰:“事情已闹得天下皆知,还秘个屁?教刘屈牦马上逮捕叛徒,立即斩首,坚闭城门,不要让一个逃走。”接着再下令,首都长安附近(三辅)部队,由宰相全权调遣。本来张慌失措,怕得要死的刘屈牦先生,这时精神大震,率领大军,向太子宫进发。刘据先生骑虎难下,他虽然不愿跟老爹对抗,现在也不能不对抗。于是,他再假传圣旨,宣称老爹病危,奸臣作乱,奉令发兵讨伐。把狱中囚犯全数赦出,与太子宫警卫军联合,展开血战。
  刘彻先生担心他的军队失败,急从甘泉赶回长安,进驻城西另一个小皇宫——建章宫(就是卫青先生当过总管的地方)。这时双方血战正酣,刘据先生派人调发驻防在长水(陕西蓝田)及宣曲(陕西西安南)战斗力最强的外籍兵团(胡骑)。副部长级官员(侍郎)马通先生,是江充先生的党羽,他把信差截住杀掉,告外籍兵团曰:“军令有诈,不可接受。”反而率领外籍兵团向长安疾进,加入围攻太子宫的宰相部队。
  西汉政府一向使用“节”作为皇帝诏令的信符,“节”是一根制造精美的竹竿,上面系的是红缨,刘据先生就用它来征调军队。老爹刘彻先生不得已,只好在红缨之上,再加黄缨,以示区别。刘据先生用红缨节征调长安北部军区司令官任安先生,要他发兵,任安先生还不知道真假,但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在接受了红缨节之后,进入营房,下令戒备,拒绝出兵。刘据先生遂陷于缺少兵源的窘境,他只好突围,数万军民联合兵团,跟宰相刘屈牦先生的政府兵团,在长安城中,苦斗五天五夜,伏尸如山,血流如河。刘彻先生在建章宫发号施令的消息逐渐传出,民间开始知道皇太子叛变,追随他的人遂逐渐逃散。石德先生以及其他得力助手,也全部战死。刘据先生不久就不能支持,他带着两个儿子,向覆盎门(长安城的东门之一)逃亡,而覆盎门早已关闭。正在焦急万状,副宰相(司直)田仁先生,看到眼里,于心不忍,开门放他逃走。刘屈牦先生一看事变主角被放出城,就要处决田仁先生。宰相之一(御史大夫)的暴胜之先生曰:“副宰相是政府高级官员,应该奏明皇帝才对,怎么能随便下手乎哉”刘屈牦先生觉得也有道理,就把田仁先生释放。
------------
一片血腥
------------
  刘彻先生正把亲生儿子刘据恨入骨髓,一听说刘据先生逃走,可能后患无穷,就立刻血压上升。又听说是田仁先生放掉,又听说暴胜之先生反对处决田仁,不由得两眼发红,暴跳如雷,喊曰:“副宰相放走叛徒,宰相处决他,这是法律。暴胜之是什么东西,怎么敢说情”暴胜之先生只好自杀。暴胜之先生都逃不过,田仁先生更逃不过。而刘彻先生又认为任安先生存心观望,是个投机分子。于是,田仁、任安,一齐腰斩。悲夫。
  紧接着,刘彻先生派皇族总管(宗正)刘长先生和御林军司令官(执金吾)刘敢先生,到皇宫收回皇后卫子夫女士的御玺。呜呼,事情发展到这种天翻地覆的地步,已不是任何人力所能挽回。卫子夫女士听到刘据失败消息,就知道会有这种结局。她交出皇后御玺之后,拒绝再接受更屈辱的厄运。她是一个温柔敦厚的女性,但也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她痛哭了一场,然后悬梁自尽。卫子夫女士自公元前128年当皇后,到公元前91年自杀,当了三十八年,时间不能谓不长。她死时的年龄,不得而知,假定当皇后之年是二十岁的话,死时大概五十七岁。苏文先生兴高采烈地,把她的尸体塞进一个小小的薄棺里,然后草草地埋葬在长安城南的桐柏亭。卫子夫女士一生,在香淋淋的传奇中开始,在血淋淋的传奇中结束。但她的死并不能使事情也跟着结束。她带给卫姓家族三十八年之久的无比荣耀,也带给卫姓家族一霎时无比的灾祸。刘彻先生下令屠灭卫家三族,即令他儿子刘据的那些姬妾——一群可怜的美女,也一并逼她们自杀,凡是帮助刘据先生的那些太子宫的官员,都全族处决。刘彻先生已发了疯,数十万人在他盛怒之下丧生。
  关于卫子夫女士,我们报道到这里为止。为了故事的完整性,我们继续报道她儿子跟那些对头的命运。
  刘据先生逃出长安后,带着两个儿子,一直向东,逃到湖县(河南灵宝),投奔一位住在泉鸠里(灵宝南七公里的小村落)的老部下。可是这位老部下太穷苦啦,全家日夜编织草鞋,用卖草鞋的钱供应他们。刘据先生难以为情,忽然想起就在湖县的另一位老部下,比较富有,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才有可能长久隐居。于是写一封信,雇了一位乡下人前往投递。想不到,这一封信泄露了秘密。是有钱的朋友出卖了他乎?或是霉运当头,乡下人被抓住了乎?反正是,这封信竟落到邻县的新安县县长李寿先生手中。他亲自出马,前往拘捕。刘据先生父子和老部下起而反抗,反抗当然失败。刘据先生只好追随他可怜的母亲卫子夫女士之后,也悬梁自尽。两个儿子和老部下,命丧刀口。惜哉,老部下的姓名事迹,没有留传下来,我们为他的侠义牺牲,流泪顶礼。
  ——卫子夫女士的骨肉,死得凄惨。然而,人生的变数太多,天下事往往不能以一厢情愿地预料。刘据先生的儿子之一刘进先生,生子刘询。因祖父和父亲都是叛徒,他那时虽然还在怀里吃奶,照样被囚进监狱,而且几乎被对头害死。想不到,十七年后的公元前74年,宰相霍光先生忽然看上了他,拥戴他坐上宝座,成为西汉王朝第十任皇帝汉宣帝,此是后话。
  卫子夫女士的全族屠戮,那些对头正在大喜若狂,庆幸全胜的时候,厄运也开始罩到他们的尊头之上。住在壶关(山西壶关)的小民令狐茂先生,冒着坐牢丧生的危险,上一份奏章给刘彻,为皇太子申冤。刘彻先生在杀了千万人之后,想起来到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又看到奏章,气已消了一半。刘邦陵墓管理员(高寝郎)车千秋先生接着再上奏章给他,这时,事过景迁,刘彻先生又查出刘据确实被江充逼反。车千秋先生在奏章中曰:“儿子玩老爹的军队,罪不过打一顿屁股罢了。皇太子因过失误杀了人,又有啥罪?(柏老按:这是狗屁,然而有效!)我本不敢说这种话,是我梦见一个白头发老头,教我说这话的。”刘彻先生深深地感动,泣曰:“父子之间起了冲突,别人实难插嘴。你能为皇太子申冤,定是俺祖宗刘邦先生,在冥冥中教你开导我也。”
  刘彻先生遂即任命车千秋先生当礼仪部部长(大鸿胪),然后越想越气,忽然间大发雷霆,做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下令屠杀江充先生全家。又下令把苏文先生绑到桥柱上,纵火活活烧死(檀何先生也是被活活烧死的,我们痛恨任何酷刑,但我们对他们二人烧死时的惨叫,无动于衷)。再把刘据先生安葬在身死之处的泉鸠里,又在湖县建“思子宫”,宫中再建“归来望思台”,表示他的哀忱。后人有诗叹曰:骨肉乖离最可悲宫成思子悔已迟
  当年杖马如犹在应赋招魂续楚辞——然而,奇怪的是,刘彻先生既杀奸佞之罪,又做思子之宫,怀念枉死的儿子和孙儿,却对儿子和孙儿的后代,毫不顾惜。像怀抱中的刘询小娃,固仍囚禁在狱也。我们认为,老帝崽只不过为了表示一下他的英明仁慈罢了,非内心有啥真正觉悟和真正懊悔也,仍是一个混蛋。
  最后,介绍宰相刘屈牦先生。他为主子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次年(前90),宦官郭穰先生向刘彻先生打小报告,说刘屈牦先生跟贰师将军李广利先生秘密约定,准备拥立刘彻先生的另一位儿子刘先生当皇帝,而刘屈牦的妻子,也请了女巫登坛作法,诅咒刘彻早死。刘彻先生霎时间又跳进巫蛊的圈套,把刘屈牦先生腰斩,把刘太太拖到闹市华阳街,砍头示众。
  嗟夫,这一场空前庞大的宫廷斗争,为人间带来一片血腥。
赵钩弋
  时代/公元前一世纪一零年代
  其夫/西汉王朝第七任皇帝刘彻(即汉武帝)
  遭遇/被夫谋杀
鬼话·谋略
  卫子夫女士的遭遇,使我们初次见到专制帝王对妻子和亲生儿子的冷血无情。这种场面,在历史上不断出现。继卫子夫女士之后的这种悲剧主角,则是赵钩弋女士。如果用法律的帽子乱罩的话,卫子夫女士可能还沾点有罪的边,而赵钩弋女士,却像泉水一样的清白无辜,她唯一的罪状是,她太年轻和太漂亮。呜呼,人生,几乎每个人——包括帝王和皇后,面前都有深不可测的悬崖,一旦身不由己地陷下去,都要碎骨粉身。
  赵钩妇女士的生命太短,在史书上占的篇幅太少。
  事迹寥寥无几,除了她传奇性的奇遇和奇祸外,我们对。
  她可以说一无所知。而只知道她是一个破落户女子,纯朴、快乐,没有像王娡女士那种追求权势的欲望。她对她的身分——当皇帝的小老婆,心满意足。史书上只记载她姓赵,没有记载名字,我们称之为赵钩弋,是因为她后来被封为“钓戈夫人”的缘故。
  她是河间人(河北省河间县),史书上说她:“少好学,性沉静。”这是史书乱开黄腔,大概形容圣人形容惯啦,顺手牵羊,也用到美女身上。事实上,她的童年是悲惨的,至少是不快乐的,沉静尚有可能,好学恐怕没有那种环境。老爹的名字,已被湮没,不知道犯了啥法,却跟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先生同一命运,被判处“宫刑”,受刑后,充当皇宫守卫官(中黄门)。而赵钩大女士,大约六岁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以致右臂瘫痪,右手紧握。不能伸展。这是一个痛苦的家庭,父亲处刑,女儿卧病。史书上没有提到她娘,只提到她姑妈赵君姁女士,可能母亲早逝,把女儿交给姑妈抚养。
  不过上帝同时也踢给赵钩弋女士美艳夺人的容貌和身材,她一直卧病在床,而身材竟仍能苗条,可谓天生尤物。有一年,大概是公元前九六年或前九五年,皇帝老爷刘彻先生,视察北部地方,走到河间,一个巫法师(望气者)宣称,天上祥云袅绕,显示有奇女出现。
  ——这是不是事先布置好或勾结好的,恐怕一言难尽。否则,黄腔既开,皇帝老爷一旦认起来真,何以善其后乎哉。
  既然有奇女子,刘彻先生就下令搜查,结果在赵家把赵钩大女士找到,一看她的花容月貌。老色迷的魂立刻就出了窍。唯一可惜的是,她的玉手残废,谁去掰都掰不开。刘彻先生亲自去掰,咦,怪事发生,玉手竟轻松地伸展啦,跟一个健康的人一模一样。更怪的是,史书上说,在她紧握的玉手里,还藏着一个玉钩。刘彻先生大吃一惊之后,对自己竟有这种“掰手”的无边神力,高兴得嘴巴都合不住,当时就把她收归己有。跟当初宠爱陈娇女士、卫子夫女士一样,宠爱入骨,称她为“拳夫人”。
  ——掰手伸展,又得玉钩,假设不是事后加添的鬼话,则一定是一种事前布置的预谋。对一个瘫痪在床的人,任何医生,即令他是皇帝老爷,都不能手到病除。
  唯一的可能是,赵钩弋女士童年卧病是真的,右手不能伸展过也是真的,但她后来逐渐痊愈。于是摇尾系统安排下天罗地网,还弄了一个玉钩放到她手里,教她登台亮相。一方面用美色诱惑刘彻先生的心窍,一方面用奇迹满足刘彻先生的大头症。只要刘彻先生龙心大悦,献美女有功的朋友,就有官升的啦。
  刘彻先生加倍宠爱赵钩弋女士,特地在首都长安城南,建筑巨厦,名“钩弋宫”,改称赵钩弋女士为“钩弋夫人”。那一年,刘彻先生已五十三岁,赵钩大女士大概十七八岁,老夫少妻,自然把赵钩弋女士当成活宝。
  而起钩弋女士也真争气,在当年就怀了孕。所有女人都是怀孕十月就生的,偏偏赵钩大女士却怀了十四个月。
  写到这里,柏杨先生建议妇产科医生,请查考查考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如果没有这种可能性,恐怕又是摇尾系统的一项谋略。最初只不过希望因献美女得到好处,现在则希望因怀孕的异象,得到更大的好处。
  公元前九四年,赵钩弋女士生下一个男孩,命名刘弗陵。刘彻先生老年得子,乐不可支,曰:“听说唐尧帝伊放勋的娘,怀孕十四个月才生。而今赵钩弋的儿子,也是怀孕十四个月,简直是大妙啦。”就题名赵钩弋女士的宫门为“尧母门”。
  转眼之间,刘弗陵小娃已经四岁,四岁那一年,是公元前九一年,发生江充事件,皇后卫子夫女士和皇太子刘据先生。先后自杀。皇太子的宝座悬空,成为刘彻先生儿子们争夺的目标。
北方佳人的故事
  刘彻先生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刘据先生封皇太子,其他五个儿子都封王爵:齐王刘闳先生,燕王刘旦先生,昌邑王刘髀先生,广陵王刘胥先生,最小的儿子就是刘弗陵小娃。现在,大哥刘据先生自杀,二哥刘闳先生夭折,身为三哥的刘旦先生,如果依照当时的宗法制度,皇太子的宝座,非他莫属。但刘彻先生有点不喜欢他,他曾在他的封国上书给老爹,要求回到首都长安服侍老爹。很明显地他是在试探老爹的意向,刘彻先生果然不答应。那么,最有希望的该轮到四号刘髀先生矣。
  于是闹出了一场血流成河的宫廷斗争。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