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爱钱

曹启泰 (当代)
教你驾驭金钱的书:我爱钱 作者:曹启泰
目 录
〈推荐序〉 飞越“钱”的迷雾 周华健
  〈推荐序〉 钱如水 刘仪伟
  〈推荐序〉 问世间钱为何物? 金 星
  〈出版缘起〉 从钱手上抢回人生发球权! 何飞鹏
  〈自 序〉 潇洒赚一回 曹启泰
  写在前面 放弃“放弃”
  第一章 其实我们都爱钱
  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跟钱有关,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其他事情一样,大声说:“我们其实都爱钱!”
  第二章 谁来教我们爱钱
  在世的各位商贾大豪们,请著书立说,明白告示给芸芸众生、市井小民吧!让我们在钱的世界里,可以有一条宽广的金光大道!
  第三章 我对钱的观念
  承认钱对你的举足轻重,有助于你在决定或谈判事情时有正确的出发点。
  第四章 铜臭与钱香
  铜臭生口舌、口舌惹是非、是非带财破、财破就糟了。我过去这几年能“常保钱香”,财神爷对我能够不离不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乐观’。
  第五章 你有多爱钱?
  如果“财富”不是你心头的首选,那么你到底有多爱财富?
  第六章 真的有财运
  “养钱”、“沾喜”、“化财”、“分福”、“积运”, 就是这五个小小的小把戏。
  第七章 有钱人的成功
  找出你自己身上的一项“明星商品”,把它当成蛋来经营。“之”字形思考可以让你连成功都看起来不费力。第八章 我的智利公关案
  能预先想到的,只是一部分,你可以将它放进预算的 规划里。想不到的,更是意外的收获。
  第九章 赚钱术
  赚钱术有五观,请过“观”斩将。
  第十章 借钱十八招
  “五大条件”、“四点注意事项”、“三要检查”、“六口诀”。
  第十一章 借钱的实战十八式
  前面提的十八招是一个基本功法。现在这十八式就是实战技术了。
  第十二章 让我们为钱欢呼
  读完这一段后,你会觉得你和大量的财富好有关系?而且一块钱也不需要花,你就可以大量地过“钱”的瘾
  第十三章 我们不谈钱,好吗?
  “多少钱?”几乎是我们学任何一种外语时的优先例句。这本书看到这里,我想问你:“你真的觉得我想和你谈的是钱吗?”
  
飞越“钱”的迷雾--周华健
曹启泰告诉我,《我爱钱》要在内地出版了,我很为他高兴,因为他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帮助更多的人正确地对待金钱——他看到很多人为钱所困不知所措!
  启泰是我相交二十几年的老友,抛开交情不讲,他的书我本本爱看,我甚至记得《我爱钱》的许多妙语佳句!
  身为一个公众艺人,谈钱其实很尴尬。事事都谈钱人家会说你满身铜臭,唱歌只为了赚钱;闭口不谈钱人家照样会打听:周华健一年赚多少钱?比李宗盛多还是少?……
  总之钱是个无法回避的东西!
  不妨说,我爱钱,人人都爱钱。启泰说:“一个人如果爱钱,就会珍惜所有;如果承认爱钱,就会坦然面对;钱被感恩,就会常来。”正是这样!在钱这件事上,我常常觉得自己幸运,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音乐,并且靠这份职业可以养家糊口,感谢生活!
  按启泰的说法,什么叫“有钱”?其实就是:钱一直够用就对了。茅塞顿开,有没有钱不是跟人家比,而是自己的满意度问题。但是多少算“够”呢?对比尔·盖茨来说,也许几十亿才够用;对工薪一族来说,几千块也能凑合着用。有没有一个平衡尺度?启泰认为,能力必须和收入平衡,期望和结果平衡。
  这一点我深有感受,以前每录制一张唱片,我总想做到完美,总是觉得如何如何会好一点……如何如何该变一变,到头来,很自然的,又会变回从前的旧模样……心力交瘁!
  《朋友》、《有故事的人》都是一样的遭遇!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启泰的经验是,要学习小孩子做到“平衡”:需要和获得平衡,想法和实际平衡。于是,从一个不是歌手的“我”开始,我慢慢从连音乐都不碰,到专心去定位“我是谁”,寻找努力和成效之间的平衡点。东一块、西一块,我陆续写了很多的歌,做了很多的音乐实验,一直到那天,我踏上舞台,正式告诉大家:全新的《忘忧草》已经做完了!
  所以,启泰的《我爱钱》不只是教你飞越“钱”的迷雾,而且教你怎么做人!你爱钱吗?先看你有多爱人吧。
  我与曹启泰、扬扬在《星空舞状元》里是合作搭档,有记者问曹启泰:和金星、扬扬一起担任评委,有没有擦出些火花?曹启泰说现在和两位美女坐一起,用“火花”两个字形容太贴切了,自己是一团火 ,两位美女是两团花。可见曹启泰是个有趣的人,及至看到曹启泰的这本《我爱钱》,我就认定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有钱人,因为印证了他强调的一句话:先理人,再理财。
  古语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钱不等于铜臭,动辄就嚷“钱财乃身外之物”也并不代表你有格调。爱不爱钱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否则人人都爱钱,为何钱不爱人人?所以如何对待钱实在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曹启泰在书中向我们讲解金钱的学问:赚钱有五观,首要是乐观。而决定赚钱多寡的是钱观。
  但是会赚、会借、会投资,也不算有钱,如果你能够不赚钱却能赢得更多,那就是境界!
  现代人,尤其是现代的年轻人,正处于对钱孜孜以求的阶段,Money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重压之下,许多人为钱所困,一生追逐金钱却不可得——人与钱的关系出现了危机。
  曹启泰是过来人,而且是过来的有钱人,他认为人生就是一本存折。千万别把钱放在最前面,先要把自己整理好准备好本钱。他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从来没有为钱做过事。做每一份工作都是因为喜欢。“当时我放弃了很多去赚钱的机会,所以现在才有机会去赚更多的钱。”很精辟的经验之谈。各人头上一片天,一人有一个梦想,谁都没有富爸爸,那么学会赚钱自然是人生一大要务,但是请在“赚钱”之前想清楚:“钱”是什么?你要多少“钱”?怎么去要?
  读《我爱钱》是一个难得的自我教育经历,因为关于钱的问题,学校从来不教,老师从来不讲,已经有钱的人很少透露。最后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幻想漫天飞舞的都是钞票,结果往往是屡屡碰壁。问世间钱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从《我爱钱》还可以领会健康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格可以促使人更有钱。曹启泰做什么都赶早,甚至欠债也比别人早!我看他的人生一波三折。一个这么努力的人,会欠下一亿六千万的负债金额?居然还可以全身而退!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借力使力得当,在钱上面跌跤,就在钱上面爬起,坦然度过人生的风暴。而之前的钱,只当是交了一次学费。
  看透了钱,也洞悉了生财之道,曹启泰发现自己过得很快乐。“找到能让自己满足的道路,钱才是钱!”他主持电视节目,表演精彩,谈笑风生,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名嘴”,在狮城有个外号叫“曹百万”;他写书,《结婚真好》、《一堂一亿六千万的课》本本畅销,名利双收。对他来说,钱财不过是囊中之物!
  在新加坡,有人问曹启泰如果要写墓志铭会写什么,曹启泰说:写三个字,“很过瘾!”如果要问我对《我爱钱》的阅读感受,我也会答三个字:“值得看!”
  
钱如水--刘仪伟
著名节目主持人 刘仪伟
  钱,当然是值得我们去热爱的,大凡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分子,我们都应该也必须去热爱,只有真正地不计对与错、统统的爱了,才对得起生活本身,才不枉人世间匆匆走一趟。
  在很多人眼里面,钱,都是实在而具体的,可以具体到一碗饭、一件衣服、一间房子、一辆汽车以及一次恋爱……而在我私人的意见里,当钱具体到一定的程度,我的意思是当钱的数量具体到如曹启泰先生所拥有的数量的时候,其实,钱就有理由渐渐地抽象起来。对于一个丰衣足食名利兼收风头浪尖的著名主持人来讲,钱就是抽象的。抽象如水。的确,钱如水,并不是花钱如流水的铺张与浪费。钱如水,是因为它本来并不具备任何独立的意义,如水一般,将它放置入碗里,便是碗的形状;放置入杯子里,便是杯子的形状;放置入花瓶,便是花瓶的形状,永远形别物之状。没有人可以具体地告诉我们,水应该是什么样的,水就是依附他物方可呈现其外观的。
  钱也一样,本身只是一些写着数字印着伟人头像的被严格控制了复制的花花绿绿的纸。买了饭,便是生存的味道;买了衣服,便是人间的温暖;买了车,便是时代的速度;谈了恋爱,便是吸引对方的必备条件;成了家,便是不愿意离婚的很重要的一个理由。
  于是,我们爱钱。
  而很多人不晓得从什么地方学来一个看似的成语,叫做自命清高。学着学着,就装腔作势起来。一看到钱,就捏起鼻子,听到钱,就堵住耳朵,仿佛一旦表示了自己对钱的热爱,立刻会一落千丈无力自拔名誉扫地,而他们内心里呢?大约与我们一样,从来不拒绝金钱的到来。恰如古人“君子远庖厨”之说,君子从来不拒绝吃肉,但他们却不愿意见到为他们杀鸡宰羊的厨子,认为厨子是血腥并残暴的,他们不曾想过,厨子为什么血腥与残暴,还不是为了满足君子的口舌之欲,满足自己的生活必需罢了。
  曹启泰先生敢于大喊一声:我爱钱,值得敬佩,至少他在讲实话。当我们逐渐习惯了阅读写满假话的图书的时候,偶尔读读这本写实话的书,或许真的是一种享受。
  物以稀为贵。
  现而今,钱不稀罕了,实话却稀罕得很呢。
  
问世间钱为何物?--金星
现代舞舞蹈家 金星
    冠军是一个胜利者
    一个英雄
    一个从不放弃的人
    即使过程艰巨
    冠军是胜利队伍的一位成员
    一个可以克服挑战的人
    即使那将需要有创造力的解答
    冠军是一个乐观的人
    拥有一份怀抱希望的态度
    一位参与游戏的人
    即使那个游戏的名字叫做
    生命
  A champion is a winner,
  A hero…
  Someone who never gives up
  Even when the going gets rough.
  A champion is a member of
  A winning team…
  Someone who overcomes challenges
  Even when it requires creative solutions.
  A champion is an optimist,
  A hopeful spirit…
  Someone who plays the games.
  Even when the game is called
  LIFE.
  2005年5月于上海
  
出版缘起--何飞鹏
从钱手上抢回人生发球权!
  城邦文化商周出版事业部发行人
  我有一次特殊的经验:当《智富月刊》(SMART)要创办时,我们尝试找出一句话来形容这本刊物,有人问:有钱的好处是什么?我想了想回答:有钱的好处是,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就可以去做!结果《智富月刊》的描述变成:“有了知识,得到财富,有了财富,得到自由!”结果这个描述被文化界的朋友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文化人最可贵的,就是拥有自我与自由。如果这句话成立,财富不就成为自由的单位,那清高的文化人还拥有自由吗?我们连文化人最可贵的东西,都要剥夺。
  我无言以对,我知道我不小心碰到了文化人敏感的神经!
  另一个经验,我随时都会遇见,而且几乎是台湾社会(或者是人类社会)的共通现象,那就是无处不谈钱,用钱来衡量一切,人的地位与重要,用钱计算;朋友的关系,用钱衡量;要不要做什么事,以钱考量。钱,占据了整个人类社会,金钱至上!
  这两种经验都让我难过,视金钱于无物与唯钱是问,似乎都不是真象。但是中国传统教育,把财富推到忽视的极端:“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富贵于我如浮云”……而现实生活经验,钱又悄悄地占据了每一个人的灵魂。
  缺乏正确的“财富观”、“金钱观”,不能处理好“人钱关系”;缺乏健康的金钱态度、财富观念,下场不是一世清贫,就是铜臭满身,被钱溺毙(或许很多人向往)。问题是,上述的两种极端都不太会发生,大多数人的真实状况是“为钱所困,为钱所苦”,一毛钱逼死英雄汉,为钱出卖灵魂、朋友;为钱家变,为钱对簿公堂,为钱翻脸。总之为钱痛苦不堪,甚至为钱走上人生的歧路。
  名作家曹启泰是最有资格谈“钱”的人,他一辈子与钱纠缠不休,钱是他最忠实的朋友,随时在他身边,想有就有,想要就要。钱也是他最大的敌人,每天折磨,随时凌迟(绝不过分),可是曹启泰笑容依旧,应付泰然!在出版了曹启泰的《一堂一亿六千万的课》后,我很认真地邀请他写一本有关钱的书,他最有资格写,而社会上大多数人都需要重新思考一下“人钱关系”。
  这一本《我爱钱》就这样诞生,它充斥了曹启泰的经验、曹启泰的智慧与趣味,它并非教你赚钱,也无法使你致富。但如果你现在或常常为钱所困,这本书会教你如何从钱的手上抢回人生的发球权;让你面对钱时,不再虚矫、不再困扰、不再贪婪、不再渺小,让钱变成你口袋中的钱,而不是奴役你的钱!
  
潇洒赚一回(自序)
曹启泰
  “宏观调控”你的观念!
  “软着陆”你的欲望!
  “保先”你的热情!
  “哈”你的钱!
  2004年底,《我爱钱》繁体字版本出版,现在,它要以简体字版本和你见面。我很高兴。
  同一本书,简体或繁体、直排或横排……其实,它都是同一本书。重要的是我想藉此传达的意念。
  钱也一样,人民币、美金、有价证券、房地产……甚至是您祖上流传下来的一锭金元宝,其实都是钱。重要的是它所可能代表的价值。
  请注意“可能”这两个字。这是人间最美的字眼。
  没有了“可能”,所有的事都变成了一翻两瞪眼,没有半丝悬念;没有了想象,所有的事都无须盖棺就能论定,还有啥意思;没有了梦,我们就驻足原地,不会再进步了。
  所以,《我爱钱》就是一本激发想象、鼓励创意、创造可能的工具书。它会协助你重新确认你的金钱观,检查你的消费观,增强你的赚钱力,提高你的性价比!让你别为买不起的洋房汽车长吁短叹,让你把人云亦云的贫富差距视于无形,让你知道谁都可以在经济斗争里扬眉吐气,让你明白你才是金钱财富的唯一主宰!
  财富只是一件可以穿脱随意的外衣,无穷潜力的发挥才是外衣依附的骨架;关键是你穿着这件外衣所行过的千山万水,人生的价值其实就在你实现自我极限的过程里!
  青云有路志为梯,学海无涯勤是岸;金塔百阶一步起,宝山万仞双手赚。
  现在开始,请你和我一起大声说:“我爱钱!
  曹启泰
  2005年5月于新加坡
  
写在前面:放弃“放弃”(1)
曹启泰
  广州《新文学浪流》刊首词:一定要学会放弃。适时放弃才是保有;懂得放弃才能放弃“放弃”。
  这件事,我几乎是要放弃了。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甲申年即将来临,再两天就是除夕夜了。
  我面对着一部陌生的笔记型电脑,里面是陌生的空无一物。过去两个多月来,我日积月累的8万字文稿,随着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死机——“随风而逝”。
  你相信吗?我现在正在哭。没有眼泪,心头却像塞了一砣发酵的白饭,有着说不出的别扭。直想放弃算了,就不写了吧。
    难写
  这本书就像那种命运多舛的孩子。从2003年6月开始,先是决定以录音的方式听打文稿,但约聘的写手却由于私务缠身,一个半月的十余次访谈录音,只整理出两万余字,而且不能用。换了一位责任编辑,幸运地碰上他刚好升官,这次是公务缠身。没空搭理我的结果,是我不去找他,他也就不主动来烦我,让这个孩子自生自灭。
  9月,检讨的结果,是再指派一位编辑来负责这本书。好不容易追回来十余卷、将近40个小时的访谈录音带。才刚刚收到,我就想开始动手整理,但这位新编辑家中又有了突如其来的变故,这本书又停下了。10月,我想这是老天爷要我自己动手写的意思。我决定自己来养大这个孩子。
  书当然应该自己写,去年的几本书都是自己动的手。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自己的手上,说是认了,倒也有那么几分喜欢:那种“我就知道孩子还是要我来自己养!”的得意。我只是嫌自己太拘泥于文字,写东西总是一修再修;又担心太咬文嚼字、白话不足、添足有余;也犯着私心,想要多些轻闲,把时间拿来对付手上几个外地的节目。
  我写书是这样的:随性。用什么形式?什么时候写?一天写多少?先决定大纲?分段分章节?
  一切随性。于是我就随性地做笔记,随性地东一段、西一段地开始积累思想和文字。一切顺利,包括我跑了一趟南美洲的智利,都没有什么耽搁延误。文字逐渐积累的同时,我也越觉得写得得意,写出乐趣,感到精神,好有信心。
  最近3个星期,有一个夜里写下1万多字的时刻,离完成的时候近了,我真的很高兴!完成将近11万字的时候,我用了一整天去芜存菁,一口气完成了章节、段落、头尾序、页边选句,删成8万字。然后,就是1月15日的那个下午5点钟。
  按照往例,我把桌面的完整原始档修改了一个字后,再拖到外接的软驱作备份复写的动作,对话框显示开始作业:“正在计算档案大小……正在计算所需时间……”然后,一直旋转的彩色盘(苹果机的“等候”符号,相当于PC上的沙漏)突然停了下来。
  我有将近10分钟的静默。然后我强制重新开机,我试着要打开软驱的备份文件,然后显示:“无法开启,档案可能受损。”然后我再试着打开原始文件,仍然是:“无法开启,档案可能受损”。
  我从桌面前抬起头的时候,应该是6点钟了。这一天是星期四,“苹果天下”6∶30钟下班。我和小曹通了个电话,立刻驾车赶去“苹果天下”(“苹果天下”是一家MAC电脑的授权代理商,老板和我一样姓曹。于是他再称我“大曹”,我称他“小曹”)。
  小曹听说要拯救的档案是我新书的文稿,笑着开我玩笑:“帮你把档案救回来的话,我可不可以抽版税?”
  “你当然可以抽版税。”他大概没看过我那么正经的承诺,于是他就知道事态严重了——我用MAC超过10年,我知道我该做什么,我也知道我少做了什么。所以没人问我其他于事无补的笨问题。
  我把当天晚上的饭局推掉了:无心应付、极度失常。回到家中,看见书桌上空荡荡的(我把电脑、外接软碟、备份硬碟全送去小曹那里了)。无法面对、几乎崩溃,我竟然不敢走进房间。我一夜没睡好,闭上眼睛就看见一页页的电脑文稿,8万字都在我脑子里。
  隔日,也就是16日一早,我依约去赴一场友人的球叙。生平第一次在果岭边,为一杆失击的球,把球竿掼在地上,只有我心里明白,我不是为了那一球,这也是生平第一次,我没有打完18洞,而负着手陪着球友走回会馆——我控制着叫自己不要失态,尽管刚发生的举动对我来说已经是失态了。
  家人知道我发生了这件事,大约每个人都明白吧!没有人说什么,大家都很安静。大家都知道这件事谁也帮不上忙,安慰也没用。
  大家都知道我一瞬间遗失了什么。因为我总是兴高采烈地告诉他们:“我又写了一段什么什么……的。”因为每次出一本新书,他们就和我一起分享我的喜悦。
  而最近,他们都准备好了,要等着我已经说了几个月的这一本,“随风而逝”。
    重来
  “有什么了不起的呢?”我也这样问自己。
  这一次却怎么也没办法立刻轻松起来。
  我怎么会觉得这一个打击比事业失败的伤害更大?
  比起天天轧头寸还痛苦莫名?
  我不知道谁可以理解?
  我忙着问自己,也同时找原因。
  我是一个讨厌把事情“原样重复”的人,尤其是和创作有关的事。和我合作过的电视广播圈的朋友一定知道,我向来就是个“即兴至上、现场至上”的主持人。我不喜欢彩排,觉得重复的表演无趣;不喜欢背稿,觉得重复的话致命。而现在,我怎么找回那十几万字?重来一遍?再说一遍?
  
写在前面:放弃“放弃”(2)
其次,写书这件事一直对我有不寻常的意义,失去一本书自然对我是不寻常的损失。
  别人堆砌文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虚构故事、编拟人生都可以成书。我的书却几乎总是得拿生活去换,拿命去拼,所以留下的是自己一步一脚印的真实人生。
  我做过的演出太多,可以留下的太少:戏剧可以回味再三,歌曲可以反复聆听,但谁会拿综艺节目一看再看?我所以当写书是忠实烙印我的人生,是因为发表,所以存在;不幻不灭,争取一个比刹那稍长些的永恒。现在少了一本,好像遗失了日记,某一段人生哪里去了?
  第三,我在想真正让我感觉受伤的是:“只有我知道”。只有我知道我写了什么。所有写好的文字,我连印都没有印出来,因为时时总在东修西补。如果这件事有别人知道,像是全世界都知道借钱是痛苦的,我就会安慰一点。
  如果已经有人看过那稿子,知道我写的有多好、有多糟?我会安慰一点。如果它不是像写书这样一件封闭而自我的事,如果有同伴合伙人知道我们一起下的工夫、花的心血……我会安慰一点。
  问题就在:谁都不知道,只有我知道,而且现在口说无凭、死无对证。两个多月里,我很专心地时时做笔记。开车、睡觉、做梦、上厕所、洗澡、打球、讲电话……无论我在做任何事时,闪过脑海的每一点灵感,我都写下来了。现在它掉了。因为笔记而激发的感触、思考、逻辑、推论、例证、类比……和衍生变化出来的文字章节,没了。
  我知道只要日子继续过下去,我也还能再感觉、再想、再写……但是,心里的那一股别扭呀!拒绝重复的那个性格呀!压得我好难过。
  今天是事发后的第四天了,离我答应,而且信心满满要交稿的期限还有12天。出版社没人知道这件事。两天后是新年,孩子们放假,全家期待着我的假期参与,我至少要扣掉3天。我原本以为:带着即将完成的书稿,在欢乐的年节气氛里做最后的润饰,不疾不徐地轻松写作、潇洒交稿。现在,压力又上心头,别扭挥之不去。
  %%%伤心?
  钱买不回来的,才值得伤心。
  但伤心太久,就是病。
  我总期许自己做个乐观的榜样。所以当第一天我想放弃、不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别说出来,那是毁掉自己的信用。”
  第二天,我依旧沮丧,甚至当我知道“苹果天下”的工程师小连也救不回档案的时候,我和自己说:“够了,面对现实吧”,“再不恢复正常,我就与一般人无异。”
  第三天,我忙着办年货预备返家,让自己一整天不想这件事。小曹打电话告诉我:“你的档案在拷贝过程中死机,现在有一部分的资料还存在。问题是,经过电脑以128bit加密保存,现在只剩下一堆乱码。”那个意思是,每一个我写的字都被拆解成128个独立位元,我的书现在是1200万个位元:独立的、乱七八糟的一把符号。
  “你如果愿意自费,我可以把你的档案写成报告,连同档案送到Macintosh美国总公司。他们或许可以想办法还原,或许……是一部分。”
  去吧。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所以现在,当我今天飞来新加坡的同时,我的电脑“小白”正在飞往美国的路上,带着我的档案,真的随风,愿它不逝。
  现在是第四天、到此刻正好是1月19号晚上9点,100个小时过去了。够了,这样的一件事用去我生命当盛时的100个小时:这是个标准,谨以为记。将来,我一定要遭遇很多的折冲、打击、考验、折磨、挫败、激动……还会有很多的生离、死别、暴得、骤失……我要记得今天。什么事情都会过去,当年1000个轧支票、跑三点半、调头寸的日子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写到这里正好3000个字。(3000是个奇妙数字…三千烦恼丝、三千解忧字)。用3000字整理一个心情,应该算是有效率的自我治疗——好过剃光头。现在,开始写这本书的第25万零1个字:7个月前,我说了40个小时,那是14万字;两个月前,我又写了290k的档案,那是11万字。现在是这样,是你看到的第一个字。
  不让我写完这本书?我偏要把它写完。而且我要写三遍!还要越写越来劲,没完没了!“这是一句好话:再试一下。一试再试做不成,再试一下……这会使你的见识多,这会使你的胆子大,勇敢做去不要怕,再试一下!”
  我就不相信,“我爱钱”,竟然那么难写?
  %%%能证明自己错了并不足贵,要没空证明才是聪明。
  
谁来教我们爱钱
《上海财富月刊》发行人吴愿:“钱是本书,书是本钱。”
  我爱钱,我们都爱钱,但是因为很难说出口,当然更难写成书。没有人赞成我们应该要爱钱:学校不教、老师不提、父母不谈、宗教不论、爱情不包、书本不见。结果就让我们这些绝大多数拼搏一世的人哪!在温饱欲求上,前仆后继的人哪!为顾三餐,求平安明日饭,苦苦追寻的人哪!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鼻青脸肿,终其一生也只落得个撒手时刻的一次快活而已。
  真不够意思。我说这个世界,怎么就没人说实话呢?现在,我说实话:我爱钱,从小就爱钱。你呢?你也爱钱。但是你知不知道你为什么爱钱?我知道我为什么。我爱钱的原因是:钱可以让人快乐。人快乐,我也就快乐,所以我爱钱。
  有钱,有支配钱的能力,我可以鼓励人、帮助人、资助人、招待人…… 让别人因为占我的小便宜而得意开心;让原本贫困的夫妻不为百事哀鸣;让亟需周转的有为青年,像我一样可以得贵人相助;让世界知道,有钱不是一定非得要依凭横财;让人群知道,富有不是一定非得要面目可憎;让我自己的心可以得到轻、松、清、静。
  我是真的很爱钱,而且觉得“爱钱真好”!一个人如果爱钱,就会珍惜所有;如果承认爱钱,就会坦然面对;如果爱钱而赚钱,就会用得其所;如果爱钱又用钱,就会心怀感激。钱被感恩,就会常来。
  现在的你有钱吗?你有过钱吗?我?我是一直很有钱的。
我是有钱人
我从小就“有钱”。
  我是在台北的台大医院出生的——有钱人的大医院。
  襁褓时期,我就是小老板——我爸是大老板,我当然是小老板。
  幼儿园我念“再兴”,当时它是所私立的贵族学校。这所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多半不是大官,就是巨贾。
  在汽车不普及的年代,我每天上课是坐人力三轮车去的:我们家的私人三轮车,还有个车夫叫“老罗”。
  在电视不普及的年代,我家有一台可以关上两扇木质卷门、长着四只脚的电视机,它的牌子是“日立”。
  在音响不普及的年代,我家有电唱机——“哥伦比亚”,它的商标是一只听着大喇叭的狗。在电话还不普及的年代,我家就有黑色铜转盘,号码只有三位数的“九一九”电话。
  在一般公立小学的学费只是几十元的时代里,我念的小学,它一学期要交三四百元。
  我每天都带不一样的进口铅笔盒、各式新奇文具去上课,因为我家自己开的书店就有卖。下课之后的活动是:去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厅”吃巧克力冰淇淋,到“隆记”吃饭,到“太阳饭店”喝奶茶,到“公园号”喝酸梅汤,到“快乐池”、“逍遥池”洗上海浴——快乐逍遥。
  假期里,我总是到罗东去玩,每个街上的人都认识我——那个“书店的小老板”。
  学踢踏舞,我穿着专程去西门町订做的舞鞋。
  每天晚上,我都可以吃“克林冰果室”的手工红豆牛奶冰。
  至于口袋里的零用钱,只要靠嘴巴甜、乖巧懂事就能够有。万一零用钱不够(其实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或者想要额外多一点钱花的时候,只要背一首绝句就有2毛,一首律诗就有5毛,一首长诗就有1元!(我从来没吃亏,我会先数清楚字数,不会上长短诗的当。现在主持节目能够倒背如流、引经据典,就是那个时候的成果——可见爱钱真是好事。现在想想,背诵那每一首诗所为我创造的价值都应该乘以10万倍。)我有感觉,我是个有钱的小孩——钱虽然不在我的口袋里,我还是觉得我有钱。
我没有时间没钱
一直到我10岁,父母离异,我寄住在亲友家中。我聪明懂事又会说话,待遇自然还是不差,每个周末都在中山北路的“美军顾问团联谊社”吃炸明虾,星期天去“青潭”玩人工海浪……
  初中三年,我依然念“再兴”,住校三年。当年,这是少数全校装设空调冷气的学校,包括宿舍。而且值日生只要管擦黑板,因为有工人会负责扫地拖地,瓷砖地板随时干净明亮到可以躺在上面念书。尽管家境在这个时候变了,但是来不及影响我的“有钱”,因为我已经交好的同学、朋友个个都有钱。
  高中我念公立的“成功高中”。考试帮人,我就得到订做的卡其制服;下课后,去“中华商场”后排的皮鞋店帮忙招呼生意,我就可以免费得到订做的亮皮金边白马靴;只要负责找女舞伴,我就有跳不完的舞会;帮咖啡厅画橱窗海报,我就可以换得牛排套餐,外加打电动玩具的铜板;帮建设公司的总经理洗车,我就可以吃高级餐厅的川菜;画建筑墨线图还额外赚得到零用钱!
  进了大专,念艺术学校的好处是:活动繁多。活动多的好处是:都有公费让我吃吃喝喝,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好处是:可以拿冠军得金牌。得金牌的好处是:有奖品、有奖金、有优待。优待多的好处是:日子很“有钱”。
  我在大专的几年之间,跑遍了金马台澎,全部公费。还坐着商务舱去了欧洲与非洲的11个国家:游山玩水看世界,同时还可以领薪水、拿奖金。
  打工的兼职工作,让我的作品每天在第一大报连载刊登,老师还开支票帮我买了辆汽车代步。
  出国期间,我兼职的传播公司还可以让我留职照领薪!还没毕业,我就成为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开学缴学费还有主任代垫。
  大专的最后一年,我已经走到幕前开始表演;表演的第一个电视节目我就成名;成名的第一年我就结婚;结婚的第一天我就当了儿子的爸爸;当爸爸的第一年我又当了女儿的爸爸!你说,我怎么有时间“没钱”?
钱追着我跑
结婚的第一年我就拍广告;广告的第一笔订金,我拿来订了一栋房子;房子订下的第一年我就转手卖出;第一栋卖出的房子就让我赚了一笔钱;赚的第一笔钱刚好就让我度过服役、当兵没钱赚的两年!退伍之前,我订了生平第一辆奔驰车。还没回到社会上,我已经拿到传播公司经理的新名片。
  退伍的第一年,一星期里有4个小时,我主持的节目在无线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当学生时,打工月入2000元;转进幕前之前,我当编剧、制作人的月入1万元;当兵期间,月入只剩500;退伍第一年,我的收入又回到月入5万。)
  第二、第三年,我的节目量增加,演出活动频繁,一个月变成13万。第四、第五年,节目依然此消彼长,但是行情上扬、单位收入提高的结果,一个月成了40万。
  第六、第七年,月入60万的同时,屁股开始痒起来了。我跨了行业、印了名片、开了公司、设了门市、参了展览、做了生意、养了员工。事情的起头是因为30岁的我开始担心:“万一有一天……”
  于是我开设了珠宝工作室。又因为顾着往日情谊,于是把老同学的信用卡《卡友》杂志顶了下来,顺便又办了一本电玩杂志,一不做二不休,再办一本婚纱杂志……
  刚好在同一个时期,广播频道开放,我又开了一个传播公司,承揽电台节目制作和广告时段,再顺势将珠宝工作室扩充为店面;地下室干脆再开一家PUB;杂志社扩充成为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批和珠宝相关的书籍……然后网络兴起,我架起了企业网站;在珠宝店的楼上又扩增了婚纱摄影公司;在出版社的楼下又增建了珠宝工厂;将地下室改建成为摄影棚……
  这个期间,我还写了两三本书,第一本书有关我的婚姻,一出版就卖了第一名。所以灵机一动,我结合所有相关的行业,自己组织了多家公司,把与结婚相关的各行各业、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再开设商业行销公司,跨足蜜月旅游行程,组织财团法人的公益团体……公司变成5家,员工变成70个。我和钱玩得不亦乐乎!
  第八年,市场发生变化,珠宝生意乏人问津;机构换了人,“新官”忙着抓地下室开设的PUB。这个时期,我开始从“被钱追着跑”变成“追着钱跑”:老婆病了、合伙跑了、生意垮了、身体坏了、公司关了、员工散了、节目停了……在你认为所谓的“黑暗期”里,我却住进了五星级饭店的外交官套房休养生息,依然很有钱的样子。
  到第九、第十年,我在两年间退了700张支票——却一张也没跳掉,全部被我补平轧好!因为我认为我会“有钱”,那一口气始终没有放掉!
  第十一年,全部的生意都停掉,同时节目也停掉,我一个人坐着商务舱到美国去散心——依然很“有钱”。我把这段美国的“忧郁症神奇散心治疗术”写成了《想一想,死不得》。
  第十二、第十三年,节目回来了、生意又试试看了、朋友多起来了、球打得越来越好了。在我又开始主持的新节目里,其中一个还叫做很“有钱”的“百万大赢家”!
  第十四年,我又写了一本书,书名就是《一堂一亿六千万的课》!结果又卖了第一名!
  第十五年,孩子已经长大,开始赚钱。我想了一整年,看看自己,还是很有钱,而且感觉越来越有钱!
  从和“钱”的搏斗里走出来,我又口袋空空开心地过着“有钱”的日子:打了300场的高尔夫球,做了100场的演讲,又写了3本书……还始终养活着一大家子的人!
  第十六年,今年,新年。预备,开始!
有钱的感觉
我在20岁的时候,月入2000元也能左右逢源。到了30几岁,月入75万时也还是会焦头烂额。你说,到底是2000算有钱,还是75万算有钱?想要月入2000元?还是月入75万元?
  别放马后炮说:“你想月入75万,但是不会如我一般糟蹋钱。”
  我告诉你,月入2000和75万时,屁股痒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真有趣,回想走过的40年,有钱?没钱?为什么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挺有钱?
  你问我,“有钱”到底是什么?答案是:一种你自己去体会的感觉。
  无论是谁,有多少钱,一定还有人比你多,也有人比你少。钱比你多的人,未必觉得他有钱;钱比你少的人,也可以觉得他很有钱。而钱比你多的人,可能过着钱比你少的日子,并且觉得他“没钱”。
  而我?我一直都有“有钱”的感觉。
  要感觉“有钱”其实很简单:钱一直够用就是了。就算当时不够,也知道会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会来多少。最好的感觉就是:一定够用!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有钱”的感觉。
  要达到这样的地步,就要做到“钱的平衡”:花钱和赚钱平衡,能力和收入平衡;努力和成效平衡,负担和成就平衡;期望和结果平衡,你和大家都平衡。
  
平衡最美
小尼采说:“平衡最美。”
  想象不到那种意境吧!学学每一个只顾着吃喝玩乐的小孩子。严格地说来:所有的小孩子里,没有一个人有钱!也少有哪一个小孩知道,自己到底算有钱还是没钱?但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样的快乐——穷爸爸和富爸爸所能提供的快乐与财富之间没有任何关连。这是因为孩子们容易做到“平衡”:需要和获得平衡,想法和实际平衡。我们应该学学孩子。
  除了“平衡”让我觉得“有钱”,我还生气蓬勃、神采奕奕地觉得我“有钱”,因为我一直在“赚钱”。“赚钱”的数字多寡并不重要,是“赚钱”的感觉使你觉得自己有用;是“赚钱”的过程使你觉得自己存在;是“赚钱”的期盼使你觉得充满希望;是“赚钱”之后你就可以实现心愿、拥抱梦想!
  “那不能赚钱的人怎么办?”像是高龄长者、家庭主妇……不能赚钱?省钱也是赚!透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使得家计变轻、钱变好用、物超所值,这一样可以显现出你的价值!
  “那还不会赚钱的小孩子怎么办?”孩提时代,是学习和建构金钱观念的黄金时期,金钱观,是最容易在孩子身上浮现出来的。如果能让孩子们在孩提时懂得珍惜所有、学会礼尚往来、愿意与人分享、分摊群体劳务、体会共同喜悦……你就会看见他们少埋怨、多平衡、易开心、常喜乐。真正爱钱的孩子,不会变坏。除非是你我教错了——那也难怪,因为你我也没人教。
  还有一件一直没变,一直让我很容易体会“平衡之美”的事:我的排骨饭。我想它可以当作一个好例子,让你体会我所喜乐的“有钱”感觉。
我的排骨饭
有炸排骨可以吃,一直是我觉得自己“有钱”的重要依据!
  我一直爱吃排骨饭,武昌街的“江浙好味道排骨大王”一直是我的最爱。
  7岁到15岁,在学校打饭时期,我最爱吃的也是炸排骨。“再兴排骨”一吃9年。结婚后,家里饭桌上的炸排骨,依旧是我的盛筵丰馔!
  小时候,为了去吃糖醋排骨,全家人从罗东一路散步到三星乡。
  坐火车回罗东时,站台的火车便当,或者是“福隆火车站”木盒便当的排骨饭是旅程重点。
  到已经被火烧掉了的“中华体育馆”看篮球赛,只要忍到比赛第四节,场外的排骨便当就会从4块降价成1块。
  念高中时半工半读,经常一天只能吃一个排骨盒饭,犒赏自己的意味深浓。
  念大专之前摆地摊,在“蜜蜂咖啡”吃排骨套餐就是豪华享受。
  进了演艺圈后,大鱼大肉的机会多了,我还是觉得吃排骨饭最开心。
  昨天,我唯一吃的一顿正餐就是“君悦排骨”的酸菜排骨饭。等一下写完这一段,我还要去“九如”吃排骨菜饭。
  小时候的排骨饭元,现在的排骨饭30元——物价涨了,满足不变。说也奇怪,从还不会赚钱到月入2000元时,我都爱吃排骨饭。到月入75万时,我还是爱吃排骨饭。
  那么赚那么多钱干吗?更何况回想起来,这一生当中就属月入75万的那一段日子,我最吃不到心爱的排骨饭!赚比较多的钱真的就比较快乐?在排骨饭这一件事上,我看未必!
  现在的我,很有钱。因为我要停笔,把女儿叫起床,拉她陪我去吃排骨饭!此刻我口袋里的钱,多到够我抬头挺胸吃10个!怎么样,有钱吧!
  英国财经主播狄克·史宾西斯:“找到能让自己满足的道路,钱才是钱!”
  
与钱相处
金钱,明显地影响现在社会群体里的每一个人。除非你到荒岛上捕鱼打鸟与世隔绝,否则你一辈子最大的课题将会是:与钱相处。
  既然如此,人们却又讳于谈钱、隐于要钱、羞于爱钱?
  只要看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从小到大,有哪一个学科叫做钱学?有哪一本课本教我们用钱?有哪一位老师曾经正经、有系统地传授给我们赚钱、赔钱、找钱、借钱的工夫?
  付之厥如的结果就是:个人无论学历高低,都必须靠自己摸索学习,甚至还会产生“学历越高,对钱越低能”的反常现象。在学校待得越久、进入社会越晚、从小家庭照顾越好、越不愁柴米油盐的人,都越是无法学到钱的学问。
  可是钱这档子事呀!连被肯定的学说、施用的准则、应具备的精神、该了解的定义都莫衷一是,叫我们自己瞎子摸象、跌跌撞撞……这到底是为什么?
  和钱有关的信息会被市场欢迎,和钱有关的节目会被奉为圭臬,和钱有关的杂志会大行其道,这都代表了一件事:我们想要钱,我们想懂钱;我们不想被钱控制却又无法挣脱,我们想要控制钱却又办不到。
  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跟钱有关,我们做每一件事却都不知道钱的标准何在。在这么物欲横流的世代里,大家反而对于物欲的根始隐讳不谈。尽管那么多教你理财、教你金融操作、教你炒股票、教你赚钱的书,但大家都显然忙着谈手段,却没有人谈:为什么要那么多钱?我们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其他事情一样,大声说:“我们其实都爱钱!”
其实我们都爱钱
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跟钱有关,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其他事情一样,大声说:“我们其实都爱钱!”
  从来没有人负责把我们这个年纪该懂的事,在我们到达这个年纪的前一刻,清楚地告诉我们。害得我们总是在过了那个年纪的后一刻,才恍然大悟,然后剩下遗憾唏嘘。“搞什么嘛,这些作家。”
  摘自网络留言版。留言者:明白者。
  钱明明就是最容易使用的度量衡标准,就像长度用米,容积用公升,重量用公斤。人生呢?输赢呢?得失呢?用钱来界定与衡量不是挺干净利落的?其实我们都爱钱,只是大家都不说。
  王永庆先生爱不爱钱?我好希望他写一些与钱共度一生的感觉——他见过大山、大水、大钱,应该眼界不同,而对我有所启发。
  孙中山爱不爱钱?组党立会、兴办革命都要花钱。除了家国子民之外,他如何看钱?我们已经没有机会知道了。
  所以在世的各位商贾大豪,请著书立说,明白告示给所有芸芸众生、市井小民吧!让我们在钱的世界里,可以有一条宽广的金光大道!
  圣严法师说: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我早就决定不逃避“钱”这个东西,而且同意,它一定会在我的人生里扮演重要角色。现在我正在做的就是“处理它”,希望最终我可以“放下它”。
  “放下它”当然没那么快:尽管我的人生样样进度超前于一般,但我还颇多依恋,暂时我想在“处理它”的阶段里稍作停留。所以我现在要开始“处理钱”。
  
钱貌
我来试试看。爱钱的人请跟我来。我说的是爱钱的人,不是“有钱”的人,不是“没钱”的人,不是“缺钱”的人,不是“找钱”的人,不是“急钱”的人……而是“爱钱”的人!
  第一件事,请你了解︰每个人都不会一样有钱。
  钱是现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可支配资产、可预期资产……的总和,没有人能清楚估算每一项的价值,最高级的精算师也只能糊弄你。你说,到底谁有钱?既然大家不会一样有钱,所以你需要的只是和自己比较,找到自己满意的“钱的状况”,姑且,我们称它为你的“钱貌”好了。
  第二件事,请你思考,你追求的“钱貌”到底是什么样子?
  千万别回答我“越多越好”,就像追求相貌时回答“越美越好”、“越帅越好”一样,不负责任也不经大脑。就算这只是祷告,我想也会被上帝打回票吧!
  我请你具体一点思考,你追求的“钱貌”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困难吗?就让我再举些或许不当的例子好了,说不定这里面就有多数人的答案。
  “我不要再为钱烦恼。”对不起,无解。你只能离钱远点,能多远就多远。拒绝为爱所苦的人,只能远离爱情,不配拥抱爱情。
  “我要有用不完的钱。”对不起,语意模糊,请先确定你花钱的能力。银行多少钱都可以借你,可是从来没有放出过没有上限的贷款。
  “我要钱自动从天而降!”这倒好办。请先说明额度、次数、频率、时间、币别、面额、包装方式、存放位置、出现地点……我担心的是,真的发生时你会得神经病。我也担心你下半辈子最常出现的烦恼就是: “下一次在哪里?”那会毁了你的一生,很多中彩票的人,他们的后半辈子都会失去记忆。
  “请让我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请现实一点。就算你是想着下辈子,我也要先预祝你不会噎死:小baby含着把汤匙可是很危险的。还要提醒你,你要记得别有兄弟姊妹、远房亲表。要记得预防富贵病、大头病、弱智、低能、无知、空泛……当然,你也可以没有那些毛病而自立自强,但这样一来,你也就不需要那把金汤匙了。
  好了,够了。让我举一些正面的、可能的例子吧。
  “我才智平庸,请让我的钱偶尔可以小奢侈,产生小快乐就好。”
  “愿我的财富能与努力成正比。”
  “我的钱要能照顾我的所爱。”
  “现在我只需要让我进步学习的钱就够了!”
  “我愿放弃一切,享受一次发财的快感。”
  “请让我知道,下个月的生活费已经搞定。”
  “我不要欠钱!”
  “我要成功,钱能帮助我成功!”
  “我现在月入3万,我要有30万定期存款。”
  “我愿意用10年时间,来拥有一间郊外100平方米的住宅!”
  “我只要人生过瘾,钱不要紧。”
  “我要有足以应付意外的存款。”
  “我不在意生活品质,但一定要有存款!”
  “请让我比我邻居有钱。”
  “请让我中一次彩券,奖金超过3000元就好。”
  “现在我有3万元闲钱,我要永远保持这样就好。”
  “赚完人生最后一笔钱后,我还能有30万元养老!”
  “请给我一次月入几十万的经验!”
  “只要不调钱。”
  “只要不掉钱。”
  ……
  请别抄袭,你一定要花点时间,动脑筋仔细想想。你想要的“钱貌”究竟是什么?想发财的你既然可以花时间求神问卜,花钱买运气,花心思学致富快捷方式……就一定请你这一次,花点心血仔细想想,你想要的“钱貌”究竟是什么?就隆重一点吧,请严肃一次对待自己。现在就合上书本,去沐浴净身、焚香静默、空净心灵……然后再回到书案之前,用你有史以来最超级大的吃奶力量,仔细想想并且具体写下来:
  你到底要多少钱?什么时候?人生的哪个阶段?从何而来?会不会快乐?心安吗?别人会觉得如何?用在哪里?你愿意付出的条件?与谁分享?愿意让谁知道?你获得的途径?凭什么?可能性有多少?
  你的“钱貌”
  请在以下的空页里具体描述你的“钱貌”:
  
钱格
我一厢情愿地认为,有关钱的论述,应该要有点“波希米亚”(Bohemia)的味道;应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应该有点反叛、有点浪漫、有点人人不同的“格”。
  钱应该是解放人又被解放的,是自由的又让人自由的,是有想象力的,是身心并重的,是能鼓励发挥潜能的。
  如果你的“钱”办不到这一点,不是那么多彩多姿,没有那么绚丽丰富,那是你个人的定义,你的“钱格”太狭隘。
  钱要有性格,要有一个和你相匹配的性格。它可以是相对互补,也可以是相辅相成。它要从合你性格的来处来,向合你性格的去处去。钱如果真的像佛家所说:“四方来、八方去。”那就是无欲无求。
  你不是出家人,所以不可能无欲无求!所以要规划出属于你自己的格式:
  是靠细心琐碎的过程而得;还是大开大阖的决断而得。
  是因豪迈潇洒的挥霍而去;还是因疏于管制的潺潺流失。
  钱的性格会影响它存在你身旁的模式。钱存在的模式会影响它的稳定性、增值可能、安全度和它的价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马上就懂“钱格”的具体意思。
  如果给你3000元,多半的人都会说:“我就让它以现金的形式放进我的皮夹。”有些人会很快把它变成一部手机、一台PS2、一件衣服、一场麻将。
  如果我给你的是30万,每一个人的性格就显现了:现金、股票、定存、黄金珠宝、房屋订金……这就是钱格。
  如果每个人公平地拿到30万,很快就会开始此消彼长……若干时间,说不定只要一个月,你就会看见这30万给每个人带来的不同价值,还有这30万经过“格”捏塑后的变化。如果是300万呢?3000万呢?更多呢?人间的富贵贫贱穷,便由此而生,钱格的影响可见一斑。
  至于我呢?
  我的钱要用在合我个性的事情上:实验人生、证明自己、延续后代、照抚所爱。这就是我的“钱格”。
钱品
钱要有品质,好的钱会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你会知道它打哪而来?为什么来?来多少?会往哪儿去?为什么去?这就是有管理的钱,就是好钱。
  有品质的好钱才耐用。举例来说:“每天上班,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赚来的钱,这就是你清楚明白的钱。”它是有一定的数额,而且用起来心安理得。你有办法预作规划,知道要用在哪里?需要多少?够不够用?如果有结余,你会妥善对待、储蓄或投资。如果有亏空,你会有心理准备,先考虑要去哪里借?还需要多少?
  反过来讲:“赌场一夜拼,胜负在须臾之间。”说不出为什么赢,说不出为什么输,唯一的理由叫做“天意”。老天爷干嘛那么倒霉,要管你这种闲事?上班赚钱平平安安,但你可没感谢他,总是说自己够努力。如果赢钱,那些钱一定很容易离开你:原本不买的东西买了,原本该杀价的东西不杀了,一向会斟酌的花费都不考虑了……在你还来不及想的时候,这些钱又没了。
  输钱也一样。输光了,看见次日清晨的阳光都觉得分外刺眼,头脑也被没品质的钱搅得七荤八素。于是,不该去开口借钱的人,你也开口了;不该给人看见的面貌也显露了。借来的钱你会更加不珍惜,因为你想:“这些抵不过我在桌上押一把……”于是原来有的,没了;后来借的,也没了。
  有品质的钱所生出来的钱也会是好钱:不管是你结余的,抑或是你去借的。
  没品质的钱所生出来的钱也会是坏钱:不管是你赢来的,抑或是你去借的。
  这是钱的“优生学”。
钱观
每个人都会用钱,没有人刻意去教,可是每个人都会用钱。
  小时候,我们想要一个东西,父母便带着我们去买。店家把玩具糖果交到我们手上的时候,父母总是把钱塞在我们手里,然后握着我们的手,要我们学着把钱交给店家。大人哈哈地笑,但却很少想到:这是孩子上的第一堂“钱”课。
  然后我们就很会用钱了。想要任何东西?简单,拿钱去换。没钱?找父母要。要不到?如果教育来得及赶上我们的成长,我们就会知道要不到就要去赚。如果教育慢半拍或者教育无效,就糟了。
  用钱,我们逐渐堆砌出一个自己的面貌:受多少教育?达到多少程度?说什么话?用什么态度?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住什么地方?上什么馆子?这些答案信息会拼凑出一个:你的“钱观”。
  我一直认为,即便两个人赚一样数额的钱,他们过的日子还是可能天差地别。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不一样的“钱观”。“钱貌”、“钱格”、“钱品”都会影响你的“钱观”,而“钱观”又会影响你的“钱”。你已经赚了多少钱?你还能赚多少钱?光看你的“钱观”就已经决定大半了。
  你曾经分析过你的“钱观”吗?提供一个古印度思想家甘地·裘斯呙在《财富的逻辑》一书里的测验:
  请逐项填写你的数据,每一题都依照你的直觉,给下方的各种选项打上不同分数:4、3、2、1。4是你最重视的,1是你最不在意的。
  填写完毕,你会得到一列数据。现在请将数据依照直行加总,你会得到4行分别的总数。那是4个数据。
  我们的分析是这样的:这4个数字,分别代表你在“隐于内”、“形于外”、“精神面”、“物质面”等4项的百分比,它就是你的“钱观”之所以形成的结构。这当中呈现出来的倾向越是明显,比例差异越大的人,他的“钱观”越不稳定。不稳定的“钱观”则会造成行事不稳定,某种程度上也是人格尚未成熟的象征。
  相反,如果你的4项数据很平均,最平均的当然是25:25:25:25,那么你已经可以带着这个“钱观”迎接你的人生。因为你已经具备稳定的人格,就算是大雨将来,亦无惧;大运将至,必可期。
  “隐于内”、“形于外”这两项数据表示你在人生态度上的阴阳。这会决定你是保守取向的工作人员个性,还是勇于探索的业务员性格。
  “精神面”、“物质面”这两项数据显现你在金钱支配上的倾向。这会说明你的金钱将会分配到累积成长的库房,还是及时行乐的天堂。
  理解你的“钱观”,古印度学者的说法叫做:“第三只眼”。这将让你知道自己的性格倾向,让你尝试做平衡修正:在机会来的时候不容易错失;在做抉择的时候不容易偏颇。有“第三只眼”在一旁监察、观测,能在别人找出你的缺点之前,自行修补、趋向圆满。
  附送一点小讯息:
  你刚才做这个小测验的时候:
  ※一路看到这个章节就直接做测验的:请凡事三思。
  ※之前就读过这里,现在回头来试试看的:请培养毅力。
  ※别人做过之后,叫你做的:请多尝试新事物。
  你执行的方法是:
  ※直接在书上就用笔写上的:请多陪伴家人。
  ※另外拿一张纸来做记录的:请多交朋友。
  ※根本没拿纸笔想先看看热闹,后来才拿笔的:请多参加团体活动。
  计算的时候:
  ※有用计算器的:请发挥你实事求是的长处。
  ※用笔做加法的:请发挥你随遇而安的特质。
  ※直接用心算的:请发挥你机敏过人的优点。
  结果的途径:
  ※你做完测验才看结果的:请尽快去度个假。
下一页 尾页 共6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