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妖眼看西游

穆鸿逸(当代)
妖眼看西游
你所不知道的西游记之内幕---绝对震撼(一家之言)
楔子
《西游记》一书出于明朝中叶,流传天下四百余年,读此书者虽数不胜数,却都无可回避地遇到了书中一个最重大的疑问:
在《西游记》第八回之前,猴子闯龙宫、乱地府、偷桃盗丹、大闹天宫,十万天兵满天神仙都奈何不了这个“妖猴”,本领何其之高,手段何其之厉害!可从第十四回开始,一直到第一百回结束,取经路上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妖魔鬼怪,却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叫这昔日里的“齐天大圣”痛苦不堪,猴子哭过、伤过、命也差点儿丢过,最后差不多都是由某某神仙下凡来收服了妖怪,取经团队才能重新上路。
经此前后对比,我们发现猴子以“大闹天宫”事件为分水岭——由一个无所不能、天不怕地不怕、敢和玉皇大帝争第一把交椅的齐天大圣,变成一个连曾经是其手下败将的各路神仙的坐骑或者家奴都打不过,都要四处求援的猴子。
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前后实力的差距,会有这样巨大呢?
这便是《西游记》中的第一谜案——“孙悟空大闹天宫前后实力矛盾之谜”,简称为“猴逆案”。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根据海明威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猴逆案”其实也只是这一座神秘的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已,海水深得很,而隐藏的秘密更是深得很……我们需要仔细地梳理一下头绪:
“猴逆案”的关键点在“大闹天宫”,而“大闹天宫”的关键是猴子本领足够高强,而猴子的本领是从何而来的?它的老师又会是谁?
一根线头最先被我们拨了出来,他就是猴子的师父:须菩提祖师。
第一回 收徒计划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的第一个老师是须菩提祖师。
须菩提祖师在全书中不过只出场两回,戏份极少,是个一闪而过的人物,同时也是最神秘的人物——祖师不仅给了孙悟空的姓和名,而且还传授了两样赖以活命的法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所以没有这个人物,就没有孙悟空,以及《 西游记 》!故欲读《 西游记 》,须先从认识此人开始,而欲破解“猴逆案”,亦得从此人开始!
须菩提祖师开办的教学机构叫“三星派”,这当然不是韩国的三星集团,而是得名于洞口石碑上“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十个大字。此机构据祖师自己说已经传了十辈,有辈分一览表为证——“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按说传了十辈的门派,应该是门徒众多,天下皆知才对,可在书中看,似乎这三星教育机构并不出名,只有附近的一个山野樵子知道这个地方。
看到这估计有人就要打岔了:那神仙教出来的弟子不都是很有本事的人吗,自然不会到尘世间抛头露面啊!何况须菩提祖师教育有方,不会叫弟子显山露水的!这话当然也有道理,可我们要回到《 西游记 》的文本上来研究,在书中第二回有文字:
须菩提祖师见猴子已经在山上做了七年的劳役差事,磨炼已足,于是想要当众传授猴子本领。只见他老人家先是忽悠一句 “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然后便一共列举了术、流、静、动四大门类可成正果的“学问”——术字门包括烧黄裱、请神仙、划沙盘、问吉凶,据祖师说“能知趋吉避凶之理”,这是典型的蒙骗妇孺的算命戏法。流字门包括儒、释、道、阴阳、墨、医等几个流派,听起来好像是研究哲学一类的,但祖师对之的解释是“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明显舍本逐末。静字门就更厉害了,讲究“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这也是重形式的花架子,好似磨砖做镜。动字门最是“正果”,都是些“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这听起来就头晕:采阴补阳就是房中术,进红铅是喝月经,炼秋石是熬制男人的尿液作为灵药,并服妇乳就是喝奶——这整个一个邪术流派。
猴子的目的是长生,于是都不学,于是祖师发怒了,一个扑通跳下讲台,拿起教鞭海扁了猴子一顿,这时候众弟子的反应如下:“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此时俱甚报怨他,又鄙贱嫌恶他。”
从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众人一般的学习内容便是这些蒙人的东西了,而且祖师还是当众揭示了这些旁门是无法长生的。大家明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旁门左道,却也奉为经典,努力学习,他们的目的何在?
答案很明显——那便是“积极入世”,因为以上的种种学说都是用来蒙人骗钱的,这可是非要和广大的市民积极打交道才能成就的!他们并不相信世间有长生的道术,只是想学些谋生的手段而已!似“三星派”这样传了十辈的大型旁门左道培训基地,想要默默无闻实在很难。
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性:保守点儿估计,便是众学徒和祖师有某种契约,好比我教你骗人的本事,你不准说是我的徒弟,省得坏我名声——这一点从逻辑上说不太通。若是不想坏名声,那完全可以不教这些蒙人的本事啊!多教点儿真功夫不就好了吗!有人说良才难求,可别忘了,自古师先择徒,徒亦择师,是双方面的事情,大家固然都想做祖师的徒弟,可祖师也要选徒弟啊!若说没有良才,完全可以不收徒弟,可按照祖师自己的说法,他不光收了,而且一收就是十代弟子,这多不合逻辑啊!
在《 西游记 》中的办学机构还有“万寿山五庄观”:人家镇元子的机构也在地面上,也开坛讲法,观内弟子连道童清风明月在内,亦不过四十八名,却天上地下人人皆知——同样是师父带徒弟,差距怎么就这样大呢?难道须菩提祖师是个欺世盗名之徒吗?不像,他教出来的徒弟都叫镇元子无可奈何,可见祖师还是有真本事的。既然如此,可似这样一个流传了十辈的宗派,外界竟然一点儿消息也没有,这事情难道不蹊跷吗!
所以依我推测,这个“三星派”从头到尾就是个大骗局!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孙悟空一个人而设计的。也只有这样,才说得通。
须菩提祖师绝对是个厉害的人物,那石猴出世,“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连天庭都可以惊动,何况这位本领高超的祖师?他已经看上了这只猴子( 当然也有他的重要目的,这是什么目的,以后会专门讲叙 ),他也算定这猴子终会找到自己。由于猴子不会腾云,于是它要拜师只能在人间,也就是所谓的四大部洲里去找;祖师选择在西牛贺洲开办教学机构,选择这里也是有原因的——佛祖早在第八回就对四大部洲有了评语:“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看来只有东胜神洲与西牛贺洲的氛围不错,但猴子出生在东胜神洲傲来国,所谓“海外有仙人”和“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思想,求师自然不会就近,所以只有一处西牛贺洲可以选择。于是祖师便在此处开始办学,其实办学只是一个幌子,专等猴子的到来。
不料猴子出发那天东南风紧,一下子先把它送到了南赡部洲,于是猴子学习了人话与人的礼仪,歪打正着,人话算是过了托福;然后又过西海,总算是来到了西牛贺洲,也就是祖师的教学机构势力范围。
和美国片《 楚门的世界 》一样,整个“灵台方寸山”就是一个大大的戏棚。祖师是总导演,满洞的弟子( 包括那个樵夫 )都是演员,他们其实都是须菩提祖师的亲传弟子,这些人都是这场戏的陪衬,甚至不能算是陪读。整个“三星派”正是为了这只猴子而单独设立的,什么辈分历史以及所有关于“三星派”的东西都是捏造出来的。
祖师首先把一个门徒心腹派在外面做樵夫,又也许是好几个樵夫,天知道猴子会走哪条路,反正一个路口设一个,单等见到一只猴子走来,便边砍树边唱《 满庭芳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 黄庭 》。”
实在没见过这样有气质会唱逍遥歌的樵夫!论起来,只怕魏晋名士的风流也不过如此,所以这一场面唬得猴子连叫几声“老神仙”!似这样的人物基本都是做虚假广告的,为的是使被推荐的一方更具有神秘性和传奇性,《 三国演义 》中刘备寻卧龙也有类似的情节,只不过把樵夫换成了农夫。
自古来,师择徒之难在于美质良才难求,一旦找到,便不会放过,或明授或暗授,这在武侠小说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徒择师之难在于明师难得,一旦认为他是明师,则会自始相随,比如孔子和他的门徒,佛祖和他的广大弟子,甚至基督教里也是要使用大神通来先使人折服再来拜师的。祖师也用了这样一招来吸引猴子,猴子初出山野,哪里见过这样的人物?光是听了几句歌的樵夫便能如此,何况祖师本人?所以未到山门,心里便已经是服了一半。接下来的仙境一样的洞府,以及突然开门的仙童让猴子更加觉得神秘而向往,于是猴子“整衣端肃”进洞,一见祖师如此庄严,猴子便彻底地折服了,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就这样各得其所,猴子找到了满意的师父,而祖师按计划收到了满意的徒弟。欲知祖师下一步的计划,请看第二回《 逐出师门 》。
第二回 逐出师门
上回书说到须菩提祖师煞费苦心地经营了一个骗局,把猴子骗得个死心塌地。师徒和睦,猴子在灵台方寸山上做做杂务,待了至少十年。就在第七年上,祖师才真正有传授本领的意思:
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祖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可猴子说是说“有些道气儿”就学,其实很是挑剔,不沾上“长生”二字,它是绝对不学的。于是祖师假装发怒,做了一个哑谜给猴子,测试它的资质,结果猴子合格了:
( 祖师 )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赔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
于是,祖师就传了猴子所谓的“长生之妙道”( 后文中会专门讲到这一蒙人的妙道 ),猴子修炼了三年后,祖师又传它“躲三灾变化之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七十二变”( 在后文中也是重要的线索 ),然后祖师又传了一个“筋斗云”的飞举之术,至此,猴子掌握了变化术与飞行术,在“三星派”的学习算是一帆风顺且成绩优异。
可就在这个时候,须菩提祖师却突然把猴子给开除了!不是毕业,也不是肄业,不光是开除,还把一切学籍档案给抹掉了。这一事情十分唐突而令人怀疑--事情的起因不过是猴子学成变化之术后,在师兄弟的怂恿下变化作了一棵松树,结果大家喝彩,嘈嘈杂杂地把祖师引了出来,老祖师把猴子一阵怒斥:“这个功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猴子学到好本领,难免炫耀一下,祖师教育严格,防微杜渐,告诫猴子“不要人前随便炫耀本事”,这本是合情合理的。但须菩提祖师随即便以此为由头,把猴子逐出了师门,这未免太严重了!祖师的一席话,是针对众门徒说的么?是怕众师兄弟嫉妒猴子吗?不对啊!猴子学习七十二般变化,口诀虽是祖师附耳低言传授,但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家并没什么奇怪的;在学习筋斗云的时候,更是当着大家的面教的,众人不仅毫无妒忌而且还以此嘲笑猴子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哪里都寻了饭吃。”
既然不是害怕大家妒忌,那猴子只不过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变了个松树,论处罚最多记个过,做个检讨,断然不至于被开除。何况我们前回说过,整个“灵台方寸山”都是“三星派”的地盘,这个教育机构本就是为猴子一个人准备的,又何来什么被嫉妒被加害之类云云?
答案只有一个:猴子下山的时候到了,须菩提祖师只是随便寻个不是把它赶出去而已!
看到这有人要说话了:“你这不是废话吗!人家祖师是神仙,他算定孙悟空以后要大闹天宫去闯祸,为了不惹麻烦,于是就把它给赶出去了呗!”这样的说法带有相当的普遍性,但实在经不起推敲!如果须菩提祖师是未卜先知,生怕猴子惹祸殃及自己,那么他实在是有好几种选择可以作:首先,他可以不收这个徒弟,这样就避免了一切的后续问题;再次,收了徒弟也可以不传授真正的法术,猴子也就无法惹祸了;又次,就算是传了法术,他完全可以不叫猴子下山,留在自己的身边,此时的猴子是死心塌地地跟随,赶都不走,他又何必要把它逐出师门?把一个破坏性人士赶到社会上去,无异于“放虎归山”或是“流毒社会”,祖师是个大智慧的人,怎么会做此愚行?
再看祖师对猴子的一句警告:“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这话说得多厉害啊!但更令人想不通,以常理度之,任何一个正常的师父都不希望自己的徒弟做出败坏师门的事情,所以总要有几句狠话来吓唬徒弟,一般警告弟子们的都是些要行善去恶,光大本门,若有败门规,定然清理门户之类。可祖师却不是这样说的,他不是说如果你作恶行凶,我便叫你万劫不复!而是说“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否则就把你给万劫不复了!
这是什么意思?须菩提祖师是怕猴子惹祸殃及自己吗?不是!我们有时候要往大胆处去想想--须菩提祖师非但不是怕猴子惹祸,而是唯恐猴子不去惹祸!这是教唆!这是有计划的教唆!
这一下就全通彻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祖师要为猴子专门开设一个教育机构,为什么要传授一些高级本领,而最后又无缘故地把它给逐出师门,连学籍学历档案都一并抹去了!这一切的一切,无非只是一个目的--叫猴子出去闯祸!
祖师既然要放猴子出去闯祸,自然有他的算盘,他警告猴子不能说出师承来历,其实也是一个形式而已。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如此老谋深算的策划者,会用自己的真实身份来教授猴子吗?他怎么就能保证猴子不把他给招出来?
事实上,猴子的确口风不严谨,在第十七回遇见黑熊怪的时候,已经透露了师承来历:“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
还不止这一次,在第六十七回驼罗庄上的时候,猴子也很自豪的说过:“我祖居东胜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身拜灵台方寸祖,学成武艺甚全周。”
这猴子的确得意忘形,早把祖师的警告丢到一边去了,但很神奇的是,祖师并没有追出来把猴子给废了,这是为什么?是祖师记性不好?当然不是这样,有人说是猴子皈依佛门,受到了庇佑,祖师无法下手。这个说法实在没根据,若是祖师真是要追查起来,哪有不能处罚猴子的道理?
那为什么祖师没有行动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其一,祖师不敢兑现诺言。此时猴子的祸早就闯完了,作为一个幕后的黑手,祖师决计不会傻到抛头露面去处理徒弟,那无异于承认自己的教唆罪名。其二,祖师也不必要去兑现他的诺言,因为“须菩提祖师”本身就是虚构的身份,用的不是真名!门派可以捏造,身份就更容易虚拟了!
正由于天上地下都没有这样一位人物,也从来没有过“三星派”这个机构,真正做到了无账可查,无可考据!所以,他并不怕猴子把他给说出来,自然也就不屑于去检查猴子的保密性了,因为猴子根本就无法保密,这一点他很明白。
我们称为“须菩提祖师”的这个人物,其实是一个隐藏的角色,“须菩提祖师”只是他的一个化身,这和我上回的观点是吻合的。
此人用“须菩提祖师”的名号,捏造了一个本来没有过的“三星派”,待得把猴子培训成功后,此人与那个“三星派”便消失了--其实不是消失,而是从来也没有过!整个“灵台方寸山”就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影棚,当猴子出现的时候,便开场做戏,猴子一走,这个影棚也就拆之大吉,跑了和尚跑了庙,从此再也没了音信。
虚拟的人和虚拟的门派在适当的时机给社会输送了一个真实的危险角色--孙悟空,这才是“须菩提祖师”驱逐猴子的真相!欲知这个幕后策划家的真实身份,请看第三回《 隐藏人物 》。
第三回 隐藏人物
上一回我们说到了《 西游记 》中的一个隐藏人物——也就是化名为“须菩提祖师”的这个人。他传授了猴子本领,然后故意寻了个不是,把猴子赶到社会上去惹祸。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他,那么孙悟空也就不存在了,更就没有整个《 西游记 》的故事,所以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现在我就来逐步分析推理,把他的真实身份给挖掘出来。由于这个人的真实姓名现在无法得知,所以推理之前,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暂时还是称呼他为“须菩提祖师”。
《 西游记 》这部书的仙佛凡鬼分布,按空间划分可以分为五类:一类是天庭,道家神仙的势力范围;二类是西天,在地理上虽属西牛贺洲,但由于是诸佛的世界,所以单独分类;三类是四大部洲,鱼龙混杂,居住着人类王国、各类土生妖怪与各类地仙,成分比较复杂;四类是四海江河,基本上是水族的大本营;五类是幽冥界,属于阴司衙门办公地点。
在第一回中,一个通背猿猴说过:“如今五虫之内,唯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这个“须菩提祖师”明显不会是水族类和幽冥类,因为这两类的人员本事不高,而且没有长生的本事,况且猴子出山第一件事情就是“抢龙宫”和“闹地府”,所以我们很容易把“四海江河”和“幽冥界”给排除掉,“须菩提祖师”不在这两类中。
书中交代,“须菩提祖师”第一次出现,是在四大部洲中的西牛贺洲。但前回交代过,“须菩提祖师”的办学属于现搭台现演戏的那一种,所以光凭地理位置并不能把他排除在“天庭”和“西天”之外,但这是一条线索,很有用的线索。
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上至少待了十年,甚至更久,所以“须菩提祖师”至少也在人间待了十年。“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人间的十年,相当于天上的十天。《 西游记 》第三十一回有云:
天师闻言,即进灵霄殿上启奏,蒙差查勘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东西南北中央五斗、河汉群辰、五岳四渎、普天神圣都在天上,更无一个敢离方位。又查那斗牛宫外,二十八宿,颠倒只有二十七位,内独少了奎星。天师回奏道:“奎木狼下界了。”玉帝道:“多少时不在天了?”天师道:“四卯不到。三日点卯一次,今已十三日了。”玉帝道:“天上十三日,下界已是十三年。”
“点卯”就是考勤,可见天庭的考勤制度并不是很严厉,三天点一次,但考勤的范围极广,天上地下所有的神仙都在册在案,一个也跑不掉,在第五十一回有过具体的盘查文字,简直就是地毯式的:
( 可韩司丈人真君 )先查了四天门门上神王官吏;次查了三微垣垣中大小群真;又查了雷霆官将陶张辛邓,苟毕庞刘;最后才查三十三天,天天自在;又查二十八宿,东七宿角亢氐房参尾箕,西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南七宿,北七宿,宿宿安宁;又查了太阳太阴,水火木金土七政;罗睺计都炁孛四余。满天星斗,并无思凡下界。
如果“须菩提祖师”出身天庭,那么在地上居住十年,至少也是三卯不到了,焉有查不出之理?就算当时没及时统计,但后来妖怪作祟,天庭动不动就去查点儿,以他们的工作仔细程度,就是沙子也查得出来,无论你隐藏得多深,总还是可以秋后算账,东窗事发的。
当然,天庭点卯制度只适合神仙,至于神仙的坐骑是不点名的,“须菩提祖师”当然不会是神仙的坐骑,何况他老人家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若在天上一定是个高官要职,若是擅离职守未免太明显了,所以,现在我们才可以肯定,他不属于“天庭”。
那么,“须菩提祖师”会是“地仙”类吗?这个问题要从五庄观的镇元子入手才行。书中第二十六回中,众仙对镇元子都有相当高的评价——蓬莱岛福禄寿三星道:“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方丈岛的东华帝君道:“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那五庄观镇元子,圣号与世同君,乃地仙之祖。你怎么就冲撞出他!”观世音菩萨的说法也是一样:“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
不过五庄观的镇元子虽号称地仙之祖,但和孙悟空的交手过程中,也只能靠袖袍禁锢术胜猴子一筹,虽说猴子不是镇元子的对手,但镇元子也拿猴子没有办法,他自己也承认:“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砂弄汞,捉影捕风。罢,罢,罢!饶他去罢。”而且他在无奈的情况之下,还搀着猴子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闻得你的英名,只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纵有腾挪,脱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讲到西天,见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还我人参果树。你莫弄神通!”可见两人谁也奈何不了谁。
事情的结果是镇元子和猴子结拜为兄弟——地仙之祖尚且奈何不了猴子。要知道,猴子可只和祖师学了“变化术”和“飞行术”,那“须菩提祖师”还了得吗?“须菩提祖师”会是“地仙”类吗?很明显不是。
推理到现在,这位神秘的“须菩提祖师”的身份总算浮出水面——他属于西天佛国的人物!知道这些当然还是不够的,这仅仅是我们所要挖掘的冰山一角,如果“须菩提祖师”属于西天佛国,那他为什么要下到人间来?为什么要培训孙悟空这样一只闯祸的猴子?
猴子闯的祸大家都知道,叫做“大闹天宫”,可见“须菩提祖师”的目标是对准了“天庭”这一道家势力范围。也就是说,他训练的这只猴子,是为了对付玉帝这一天庭元首!对付玉帝是为了什么呢?目的很明显,那便是谋夺天庭的权力!玉帝代表的是天庭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推翻了他,那么这个权力也就落到了别人的手上。这是以后几回的重点内容,暂时先不展开,现在专门讨论关于“须菩提祖师”身份的问题。
如果“须菩提祖师”的目标是“天庭”,那么单靠培养一只猴子就可以颠覆天庭的吗?当然不可能,他还需要有“同伙内应”与培养更多的“预备闯祸人士”,如果把这些人给找了出来,那么,“须菩提祖师”的身份与各种化身也就一一显露原形了!这里有一条重要的线索,那便是“须菩提祖师”传授给猴子的本领——“七十二变”。
“七十二变”其实是一种“躲避三灾之法”,“须菩提祖师”手上掌握着两套:“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 见第二回 )。”猴子学的是“地煞数”的变化,这一点值得重视,因为整部《 西游记 》中颇有几个懂此道的妖怪:
第一位是猪八戒,见第四十七回行者道:“你也有三十六般变化,怎么不会?”可见他学的是“天罡数”的变化。第二位是六耳猕猴,见第五十八回谛听的分析:“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属于“地煞数”的变化。第三位是牛魔王,见第六十一回骗扇的情节:“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变,武艺也与大圣一般!”也属于“地煞数”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位也有变化的神通,那便是二郎神,他和猴子变化对垒甚至略高一筹,但可惜并没有文本明确证明是七十二变,所以只能当做“疑似地煞数变化”来看待。
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犯事打下凡间错投猪胎;二郎神的出身是“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 见第六回猴子语 )”。这两位严格来说,都与天庭政权有些仇怨。而牛魔王与六耳猕猴,属于本地生产的妖怪。
“天罡数变化”与“地煞数变化”都是“须菩提祖师”的亲传本领,而且看得出来,“须菩提祖师”是善于发现人才的,也因材施教,积极地配合用着不同的身份,开设着各类名称的短期培训班。既然孙悟空可以这样培训出来,那么,这种培训班难道仅仅只开了孙悟空这一期吗?
上面列举的这些人会不会都是“须菩提祖师”培养和发展的“预备闯祸人士”呢?而“须菩提祖师”又是以怎么样的身份出现的呢?欲知详情,请看第四回《 乌巢禅师 》。
第四回 乌巢禅师
上一回,我们讲到“须菩提祖师”的目标是天庭,由于天庭是个很难对付的政权,所以他应该不止是只收了孙悟空这一个“闯祸人士”的——这就好比打猎,打十发子弹命中率是绝对大过只打一发子弹的,所以正常的情况下,“须菩提祖师”为了提升成功率,他是很有可能再以别的身份培训其他的“闯祸人士”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他的另一个身份。
《 西游记 》是一部故事性很强的书,所以大多数人读它,都是以看故事为主,对回前诗,赞词,以及一些旁的非主要故事情节就不是很关心了,其实这里面隐藏了很多的细节,比如书中第十九回,就有一段“非主要故事情节”,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很重要的线索。
第十九回的回目是“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从字数上来看,这一回共有近六千七百字,“悟空收八戒” 这一主要故事情节就用了五千一百多字,而“玄奘受心经” 只是在结尾部分交代了不到一千六百字,字数很少,而且似乎与后面的情节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所以在读的时候很容易就把它给忽略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回还有个奇怪的人物——他就是“乌巢禅师”。
之所以说这个乌巢禅师奇怪,是因为他有七个奇怪之处:
第一奇怪之处,是这禅师修行在浮屠山,山很漂亮,可他既不住庙观,也不居洞府,却只在一个柴草窝里容身,这也就是所谓的“乌巢”—— 乌巢禅师估计也就是这样得名的。
第二奇怪之处,是这禅师没见过三藏却认得三藏,但却明确表示不认识大名鼎鼎的孙悟空,原因竟是:“因少识耳。”这太矛盾了,不合逻辑。
第三奇怪之处,是这禅师和猪八戒竟是相识。据八戒的交代,此禅师有些道行,也曾劝过八戒和他修行,只是八戒懒怠没有去——此人竟想收八戒为徒。
第四奇怪之处,是这禅师传授了三藏一卷《 多心经 》,此经被三藏传之后世,成了“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可见此人绝不是一般禅师。
第五奇怪之处,是这禅师还念了一篇偈子,竟能预言西去路上的一些情节,而且《 西游记 》的故事基本上是按照这样一个粗略的框架来上演的,但却少了很多情节——这是为什么?
第六奇怪之处,是那篇预言偈子最后四句竟是:“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他根本就是认识那只猴子!
第七奇怪之处,是这禅师的“乌巢”竟能飞腾,而且他的神通极大,那猴子“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那只猴子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一个仅仅只出场一次的人物,竟具有如此之多的不可思议,所以一直以来,这个“乌巢禅师”就是一个谜团,对此人身份的推测也是五花八门,其中有两种说法较为流行:
第一种是“如来说”,这种说法的主要根据是此人是和尚化身,而且本领又比猴子高太多,好像玩小孩一样,而且可以预言一篇总的西游纲领,所以这样的人物不是如来又会是谁?
第二种是“佛母说”,这种说法的主要根据是由于此人本领大且通佛法,更重要的是居住在巢穴中,只有鸟类才会筑巢,所以此人只能是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这两种说法乍一见,大家会觉得前者似乎有理,而后者思路新奇,可如果按照我所列举的七个奇怪之处来印证,则问题就出来了:
如果“乌巢禅师”就是如来本人,那他为什么会提前传授经文?又为什么要预言前途?取经不就是要磨炼取经人吗,为什么既传经又泄题?为什么要装作不认识猴子?又为什么要收八戒做徒弟?而且为什么不稳坐西天而在浮屠山待了很多年?
如果“乌巢禅师”就是所谓的“孔雀大明王菩萨”,那么问题就更大了!佛祖在第七十七回说过孔雀大明王菩萨的来历:“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可见孔雀是极爱吃人的,虽有佛号未必有什么佛心,法力估计也有限——如来在她肚子里来去自如,尚可原谅,毕竟如来段数摆在那儿,但在第七十一回,我们发现随便一个凡间太子( 又不是哪吒三太子 )也能把她的子女射来个玩玩,就有点儿太离谱了:“当时朱紫国先王在位之时,这个王还做东宫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间,极好射猎。他率领人马,纵放鹰犬,正来到落凤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二子,乃雌雄两个雀雏,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开处,射伤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带箭归西。”
再看她的兄弟“大鹏金翅雕”,更加凶恶异常,不光要吃三藏,连如来都敢去攻击——他可是唯一敢和如来正面动手的妖怪!猴子也只是和如来打个赌而已。既然这姐弟俩都好人肉这一口儿,而且大鹏金翅雕被如来收伏后还思念吃人的时光,那么这位“孔雀大明王菩萨”吃素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吧,“乌巢禅师”若是这位的化身,白白胖胖的三藏安有命在!就算她老人家改吃素了,按她的凶性,如来只怕也是不敢放她下灵山的。
这两种推测都很勉强,无法自圆其说,其结论自然不足为信。那么,这位“乌巢禅师”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什么人要以这样一种奇怪的居住方式来宣传自己?什么人明明认识孙悟空却假装不认识?什么人要收猪八戒这样的妖精做徒弟?又是什么人能预言西行的磨难?什么人能传授如此高深的佛经?又有什么人的本事能把猴子的攻击轻描淡写地化去? 有什么人能变化出莲花万朵护身?
综合以上的一些线索,我的推测是:这位“乌巢禅师”其实就是“须菩提祖师”的另一种分身!或者说,两人其实就是一个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下面的对照表格:
称呼名号 须菩提祖师 乌巢禅师
修行场地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浮屠山,乌巢中
组织关系 来自西天佛国 能传佛教经典
收徒意向 培训孙悟空 欲收猪八戒
对于猴子 从此不相见 假装不认识
预言能力 拥有 拥有
法力道行 随便制服猴子 足以无视猴子的攻击
粗略看来就有三点完全一致:都拥有“预言能力”,都属于“西天佛国”,而且法力绝对高强,能很轻松地制伏猴子。如果仅仅只有这三点相同,那是绝对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所以再来看另外的几项——
首先对比两人的名号:“乌巢禅师”与“须菩提祖师”这两个名称其实都很怪。在《 五灯会元 》中记载了唐朝有一个“鸟巢和尚”,因居住在树上而得名,此人还和白居易有过对答,颇有名气。既然历史上存在的“玄奘法师”可以直接被引到《 西游记 》中做主角,那为什么“鸟巢和尚”在书中就变成了“乌巢禅师”了呢?是刻书的错误吗?那为什么那么多的版本都作“乌巢”而非“鸟巢”?是需要避皇上讳吗?也不可能,因为不管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谁,都没有经历一个叫什么什么“鸟”的皇帝啊!若是皇帝的小名叫“某鸟”,估计犯不上要去避讳了!所以,这是作者的本意,也是作者故意这样写的,那么,这是个什么哑谜呢?
按照字体结构来看,似乎只有类似“卧点”与“短横”这两个笔画,才能“以烏( 乌 )字为巢”,当“点”或“横”住进“烏”这个巢内就是鳥( 鸟 )字——所以,“乌巢禅师”的解释就是“差一点( 或“差一步” )成( 禅 )事( 师 )”的意思!
什么是“差一点成事”呢?事情到这里就有点儿意思了,让我们再来看看“须菩提祖师”这个名号,似乎也隐藏着什么玄机——“须菩提”本是佛祖的第十个弟子,在佛经中经常提到,为什么作者却在“须菩提”后加上“祖师”二字?还给他披上了一层不僧不道的外衣, 然后出场两回便消失,难道这单单只是作者的无用的一笔吗?
我觉得“须菩提”这三字,绝对不能理解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作者把他描绘得非佛而非道,其实是想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又是作者埋下的一个哑谜!根据谐音的方法,可以揭开这个谜底——“须菩提祖师”就是“需不提诸事”,或者颠倒为“不许提诸事”的意思!
那么,这两人到底由于什么事情一个要“差一点”,一个又“不许提”呢?根据上一回的内容,我们知道“须菩提祖师”有一个阴谋,就是要组织一个攻击“天庭”的大大的计划,这样的重大机密的“诸事”当然是“不许提”的了!
我们再从字面上解释“乌巢禅师”:“乌”者黑也,“巢”者窝也!合起来就是“黑窝”,“乌巢禅师”竟然是“黑窝”!黑窝是什么?黑窝是犯罪的大本营!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很黑的计划与阴谋的策划部门!要知道,当猴子一行人见到“乌巢禅师”的时候,已经是五百年后的第十九回了。闯祸的猴子已经被迫投入佛门,再也不会闯祸了!那么,怎么说“乌巢禅师”会“差一点成事”呢?答案很明显——因为他就是那次攻击“天庭”计划的策划者,所以作者才会让他以策划者本人的身份叹上一口气:“只差一点儿便能成事了!”他就是“须菩提祖师”本人!( 关于到底差在哪一点儿哪一个人身上,专门会有一回去讨论,暂时先不蔓延。 )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两人的修行场地——
“须菩提祖师”的场地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的意思就是“心”,那个不大的思想神游空间;而“斜月三星”是象形法,“斜月”是一撇勾儿,“三星”是三个点点,合起来还是“心”字。而“灵台方寸山”首尾暗含“灵山”两字,象征佛国。再看其环境布置为:“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
“乌巢禅师”的场地是:“浮屠山的乌巢”,“浮屠”意思是佛陀、佛教、僧侣或佛塔,所以“浮屠山”就是“佛山”,而“乌巢”就是一个“点”,也是象征“心灵一点”,何况他还口授了一篇《 心经 》!再看乌巢的环境布置:“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闹聒聒,山禽对语;舞翩翩,仙鹤齐飞。香馥馥,诸花千样色;青冉冉,杂草万般奇。涧下有滔滔绿水,崖前有朵朵祥云。真个是景致非常幽雅处,寂然不见往来人……见香桧树前,有一柴草窝。左边有麋鹿衔花,右边有山猴献果。树梢头,有青鸾彩凤齐鸣,玄鹤锦鸡咸集。”
这两人的设置与寓意何其一致,而且都是以特殊的方式来招揽要收的徒弟,一个是故作玄虚,要樵夫与童子来使人折服,一个是稳坐浮巢,以奇异漂浮现象来使人折服!难道两人不是一个人吗?
下面再来比较他们的“收徒意向”——
“须菩提祖师”收的徒弟是孙悟空,而“乌巢禅师”有意向要收猪八戒为徒,虽然由于猪八戒懒怠而没收成,可总归是有这样一个事情。两者看似关系不大,可却是内有乾坤。
孙悟空的身份来历与拜师经过我们已经讲过了,可猪八戒呢?其实猪八戒的身份已经是第二世了,在他投错猪胎前,还有一世,在那一世他进行了修行已经拜师,在第十九回中有着极为具体的介绍:“我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只因王母会蟠桃,开宴瑶池邀众客。那时酒醉意昏沉,东倒西歪乱撒泼。逞雄撞入广寒宫,风流仙子来相接。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色胆如天叫似雷,险些震倒天关阙。纠察灵官奏玉皇,那日吾当命运拙。广寒围困不通风,进退无门难得脱。却被诸神拿住我,酒在心头还不怯。押赴灵霄见玉皇,依律问成该处决。多亏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亲言说。改刑重责二千锤,肉绽皮开骨将折。放生遭贬出天关,福陵山下图家业。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作猪刚鬣。”
猪八戒的前身先是突然拜了个神仙老师,然后学到了神通,被上天封官,醉酒大闹广寒宫,被捉后贬黜为猪。其过程与猴子何其相似。再看,猪八戒有什么神通呢?竟是“天罡三十六般变化”,和猴子学的“地煞七十二般变化”竟是一个体系的!那么,猪八戒的老师必也是“须菩提祖师”的分身无疑!
贬黜为猪的猪八戒其实对“天庭”还是有仇恨的动机的,而“乌巢禅师”又在此处想要收他为徒;“须菩提祖师”收的是“预备闯祸”的孙悟空,而“乌巢禅师”要收的却是“已经闯祸”的猪八戒,其目的是什么?只能是教授更大的本领,使之继续闯祸!
“须菩提祖师”与“乌巢禅师”的联系竟是这样的密切和复杂,这两人都是在培训强大的妖怪,为了使之对抗“天庭”,所以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最后一个重要的论证,是以孙悟空为条件的对比:
“须菩提祖师”对孙悟空的态度是贬之驱之,表示不再收留也不再相见。而“乌巢禅师”对猴子的态度则更为奇异,明明认识猴子却是装不认识。什么人明明认识孙悟空却假装不认识?又有什么人的本事能把猴子的攻击轻描淡写地化去?
答案只能是:“须菩提祖师”本人!
论证了这么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乌巢禅师”其实就是“须菩提祖师”的另一种分身!两人其实就是同一个人!这样的结果也论证了另一个结论,那就是“须菩提祖师”培养和发展的“预备闯祸人士”,远远不只是一个孙悟空这样简单!他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时间内,培养了不同的“预备闯祸人士”,或是人,或是妖!这些人或是本地出身,或是与天庭有宿怨——除了孙悟空和猪八戒,连牛魔王与六耳猕猴都极有可能是“须菩提祖师”的分身培训的!这一些证据以后会展开专题来说明。
“须菩提祖师”虽然发展了很多的“预备闯祸人士”,但仅仅靠他们难道就可以成功地进攻防卫森严的“天庭”吗?“须菩提祖师”在“天庭”有没有内应呢?有没有更厉害的同伙呢?欲知详细的情况,请看第五回《 天庭内鬼 》。
第五回 天庭内鬼
上一回我们已经把“须菩提祖师”的多变的本体给刨了出来,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唯恐天庭不乱者”,而且是狠下血本地培养了多名“预备闯祸人士”。 ( 这话说白了就是“准KB分子”,而他老人家就是本•拉登式的人物罢了。 )
前文已经论证过“须菩提祖师”属于佛教世界,而天庭属于道教政权,这两大集团虽说颇有联系,但毕竟都是独立的政权,相互渗透也相互算计,其天际地位也是很有些上下的,在第五回七衣仙女摘蟠桃那一段不经意的言论中有力证:“( 蟠桃 )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
由此可见“蟠桃会”的建制结构实在与“联合国大会”有得一拼:天庭相当于纽约主场,西、南、东、北、中五方五老相当于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其余各路大仙毛神,很明显只能是联合国成员了。在这个体系中,西方佛教世界的地位无疑是很高的,被排在请客的第一位,但道教政权的地位更高——虽说请了五派人士,但其实除了西方,剩下的四派通通都属于道教联盟政权,这是多么多么强悍的势力啊!
正因为“西方”与“天庭”的势力局面如此,而“天庭”就是“须菩提祖师”要攻击的那座双子楼,那么这个难度实在是显而易见的:天庭有雄兵百万千万,高手如云如雨,要想硬碰硬地两军叫阵,找一只猴子或几个KB分子就想对付满天的神仙,那简直就算是找死,除非是极品的疯子!只要是正常人都不会有这样错乱的想法,更不用说“须菩提祖师”了!他虽在下界部洲频繁活动,但出镜率极低,能如此神鬼不知地运作,说明他绝对是个极谨慎的人物,就连培养众“祸根”的时候,都极小心地披上了道袍,企图混淆视听。如此一个包藏祸心老谋深算的他,是决计不会傻到直接和天庭对着干的,再说这也太没技术含量了!
猴子虽然是他手中一枚极具攻击性的棋子,怎奈何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是个“砲”,不能直接进攻,那“须菩提祖师”的计划该如何实现呢?
回顾中国历史,妄想以一个人的力量去对付一个国家(政治弱智者的通病),这样荒谬的事情不是没有过——比如“荆轲刺秦王”(刺客荆轲和孙悟空一样,都是以一人之力试图打败整个政权,同样都是以失败告终,也同样作为英雄事迹在被歌颂,很少有人想起,他们其实都只是一个小可怜儿,一个失败者)。荆轲先生当然是个失败者,但他的“刺秦攻略”却很值得研究,整个过程是逐步深入式的: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荆轲首先要以极合理的理由(献图献头),只有这样,他才能毫发无损地,甚至是堂而皇之地进入秦国境内,然后进入王宫区域,等待上殿的机会,最后被秦王召进大殿,把握献图献头时可以走进“殿上”的机会(“殿上”,这是个很私人的区域,卫士见秦王被攻击,没有旨意也不敢上来履行保卫职责),才能图穷匕见。
猴子“大闹天宫”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不难发现, 猴子大闹天宫的过程除了中间在“兜率宫”转了一站外,其他的几乎和荆轲刺秦的过程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须菩提祖师”的终极计划!
这个计划的首要难关,便是如何把培养好的猴子,以一个正当的理由,在一个最适当的时机送到天上,这是至关紧要的。猴子是“须菩提祖师”手中的一枚“砲”,如果想叫猴子具有攻击性,必须“砲打翻山”,“须菩提祖师”还需要另一枚棋子。一枚隐藏在敌方阵营内,可以随时变成“砲架子”的重要棋子!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需要同伙,一个或者多个高居在天庭之上的同伙!
有一个人似乎很值得怀疑,那就是“太白金星”李长庚——从天庭人事上来看,文臣以太白金星为首,类似国务院总理,武将以托塔李天王为首,仿佛国防部长,由此得知,此老儿天际地位颇高,他在整部《 西游记 》中有八次露脸:
◎ 首次招安孙悟空(孙悟空上天受封“弼马温”,引出反出天庭)。
◎ 二次招安孙悟空(孙悟空受封“齐天大圣”,引出大闹天宫)。
◎ 双叉岭独救三藏(《 西游记 》才能继续往下写)。
◎ 黄风岭上指明路(引出孙悟空请灵吉菩萨收服黄风怪)。
◎ 车迟国安抚众僧。
◎ 狮驼岭顶风报信。
◎ 调解猴子与天王。
◎ 荐四木禽星擒兕。
这八次出场,有两次是引得猴子上天,有四次是帮助取经团队,有一次是安抚人间和尚,一次是平息猴子上访,总的看来,除了“引猴子上天”这事做得颇有后遗症之外,其余天上天下做得实在是没话说,算得上“和谐天地间”的第一号人物。
问题可就出在“引猴子上天”这事上——刚才说过了,“须菩提祖师”正是要把猴子以一个正当的理由,在一个最适当的时机送到天上,而这些,都被太白金星成功地做到了,叫人如何不怀疑?莫非他太白金星,就是一直隐藏在天庭的那颗棋子?
表面上看,老李是“内鬼”这件事,似乎已是确凿无误了!但只要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漏洞颇多,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按逻辑,除非做“内鬼”反天庭能带给他极大的利益,而这个利益远远比风险更诱惑人,他才会甘愿冒如此大的风险做这样一件惊天的事情——可他老李已经是天庭首辅了,其位似乎已无可再高,若要“高升一步”,那只能亲自去做玉帝,但很可惜,他可以是一个高级的行政,一个御用的智囊,一个得宠的心腹,一个忠心的奴才,可就是不能自己做主子,他,实在没有做皇帝的能力。更何况,作为一个简单的“内鬼”,主谋会如此轻松地把到手的利益全部交到李长庚手上吗?会叫李长庚当上玉帝吗?绝对不会,有谁会花这样一大堆惊天的力气包括有可能搭上性命的危险去替他人作嫁?
那么,他李长庚要是做了“内鬼”,主谋能给他的最大利益,只能是天庭的二把手,这和他现在的职位是一样一样的, 李长庚是个滑头佬儿,这样利无险大的事情,他如何会去做?在金庸先生的《 书剑恩仇录 》中,也有类似的案例:陈家洛劝说乾隆推翻满人go-vern-ment,建立汉人政权,也就是叫乾隆自己推翻自己的政权,把自己赶下皇帝的宝座,然后再建立个汉人的政权,把自己扶上皇帝的宝座——这不是自己消遣自己吗?愚蠢的陈家洛犯的重大错误,就是策反乾隆的筹码太没诱惑力了,乾隆不反是皇帝,反了却未必能是皇帝,就算千辛万苦造反成功,一点儿差错也没有,那也只不过还是皇帝,既然如此风险后地位最好也只是维持现状,那何必要造反?
傻子也不会造反。而李长庚并不是傻子,他更不可能会造反。他平素最会为人,且八面玲珑,能来文的尽量不动武,能谈判的尽量谈判,能团结的尽量团结( 这一点,天天思念招安的宋江是最喜欢的 ),讲究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干戈化玉帛,所以在两次“引猴子上天”事件中,李长庚只是习惯使然罢了。( 老李还救过猪八戒,第十九回猪八戒口叙道:“……依律问成该处决,多亏太白李金星,出班俯囟亲言说。改刑重责二千锤……”而且一直到了五百年后的第二十一回中,猪八戒对他依旧感恩戴德,望空下拜道:“恩人,恩人!老猪若不亏金星奏准玉帝呵,性命也不知化作甚的了!”可见老李是个广施仁义的高层领导。 )
所以由此总结,李长庚决计不会是“内鬼”!那么,既然排除掉了李长庚,那么这个潜伏在天庭内部的“大内鬼”、“大黑手”会是何方神圣呢?他到底有什么阴谋和计划呢?请看第六回《 祸起萧墙 》。
第六回 祸起萧墙
在上一回,我们已经把太白金星李长庚的嫌疑给排除了,那么,到底天上的黑手是谁呢?我们需要花一些力气来做一次推理:
◎ 如果猴子攻击天庭的计划成功,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猴子的攻击计划真的成功,会直接导致“玉皇大帝政权”的坍塌,以及短暂的“孙悟空政权”的建立,其情况类似于李闯王攻占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吊死煤山,玉皇大帝的下场十分堪忧。
◎ 如果“孙悟空政权”建立起来,能维持多久,其结果怎样?
如果“孙悟空政权”能够建立,那么注定是极为短暂,因为猴子的行政能力与政治基础几乎是零,而猴子的实力以及势力均远远地落后于许多天上的神仙,当玉皇大帝被“做掉”之后,自然会有类似“勤王”的组织出现,轻轻松松地将猴子给“做掉”,然后新的政权顺利建立,一切都这样名正言顺。
◎ 为什么干掉猴子这样容易,却被猴子把“玉帝政权”给篡夺了?
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其实一点儿也不难解释,猴子不强但却能干掉“玉皇大帝政权”的原因是:天上有人想要干掉玉皇大帝,而且此人势力以及羽翼都是极为厚实的,他的party羽散落于天庭的各个部门,以至于猴子打到灵霄宝殿外,居然出现了“竟无一神可挡”的黑色幽默,是无神能挡吗?不是,是无神去挡而已!上头已经传下了口谕,估计是“尔等不可抵挡,只消诈败,放猴子入灵霄宝殿刺王”类似的意思。当然,这个计划并没有实现,幸亏玉皇大帝私人秘书佑圣真君的私人保镖王灵官用金鞭抵挡住猴子,又有佑圣真君急调来的最忠心的三十六员雷部雷将把猴子围在圈内,这才把局面暂时控制住。雷将是否骁勇,暂且不论,可值日的保镖王灵官一条金鞭就能和猴子的铁棒平分秋色,天上众神虚与委蛇、坐山观虎斗的用心可谓不言自明也!在文本第五十一回中,也证实了这一点,猴子打不过青牛精,上天庭搬兵,有这样一段:“玉帝闻奏:‘着孙悟空挑选几员天将,下界擒魔去也。’四大天师奉旨意,即出灵霄宝殿,对行者道:‘大圣啊,玉帝宽恩,言天宫无神思凡,着你挑选几员天将擒魔去哩。’行者低头暗想道:‘天上将不如老孙者多,胜似老孙者少。想我闹天宫时,玉帝遣十万天兵,布天罗地网,更不曾有一将敢与我比手。向后来,调了小圣二郎,方是我的对手。如今那怪物手段又强似老孙,却怎么得能彀取胜?’”
以常理推之,猴子的话倒也在理,“打不过我的人”要来帮我打“我打不过的人”,的确有点儿荒唐,但天师许旌阳却莫测高深地说了一句大实话:“此一时,彼一时,大不同也!”那么,彼一时有什么不同?含义相当的明显——那时候我们是故意放水给你的!
一句话,猴子只是这个阴谋里的凶器!
◎ 那么,他是谁?
这个问题就是根本问题,其实也可以这样问:谁能有这样大的势力?谁能在玉皇大帝倒台后合理地勤王?谁是玉皇大帝之后最有资格继承天宫宝座的人?谁又能坐得稳这张宝座?
答案似乎可供选择的并不多,在天庭政权中,玉皇大帝之下是文武两班,文以国务院总理太白长庚为首,下面是张道陵、葛仙翁、许旌阳、丘弘济四天师并南斗六司、北斗七元之类的御使参谋;武以国防部长李天王为首,下面人比较多杂,在捉猴子的时候,他除了带上自己的儿子哪吒之外,还有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等,反正官方数字是“天兵十万”。
太白金星是典型的“人精”( 实际上是“神精” ),他绝对不会有妄想,上一回已经论证过了;李天王也不傻,他虽重兵在握,但行事是极谨慎,甚至是胆小的一个神,在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中,有相当的体现:“说不了,天王轮过刀来,望行者劈头就砍。早有那三太子赶上前,将斩腰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惊失色。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反大惊失色?原来……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托在手间问哪吒道:‘孩儿,你以剑架住我刀,有何话说?’”
由此八卦消息看来,堂堂的“托塔李天王”其实并不是很光彩的事情,托塔者,并非是威严之相,原因竟是“不敢放下”,生怕一放下黄金宝塔,就有性命之忧,这位李天王一辈子都生活在“追杀阴影”中,你若说他能造反篡权,打死人笑死人也没法叫人相信。
既然文武两班的首席都不能做到,他们的属下自然也就不用再提,那么,会不会是王母娘娘呢?
王母闲居瑶池,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向来是不参与朝政的,其主要爱好就是策划各类娱乐活动,手底下清一色的娘子军,有仙子、仙娥、美姬、美女之属,基本上就是天庭的独立女子文工团,在各类庆祝活动中一般都会有她们的美妙身影,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就有大型新年文艺晚会“蟠桃会”(此活动年年出问题,比如天蓬元帅的酒后耍流氓、卷帘大将的失手破坏公物,以及孙猴子直接破坏会场等,整个一部《 西游记 》就靠它来选主角了),以及三界两地庆功文艺晚会“安天大会”。虽说在《 西游记 》原文中,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合法配偶,但我们应该看得出,这两人相敬如宾,虽不是一家之亲,倒也算得上是亲如一家了。
由此看来,王母娘娘虽有过活动策划经验,但毕竟能力有限,既不是吕后,也不是慈禧,自然也就没指望她能成为武则天,所以她也被顺利地排除了,那么,天上还有谁是没被怀疑到的呢?不用着急,在庆功晚会“安天大会”上,倒是有一个人露出了些许马脚,虽不明显,但也逃不出亮眼人的仔细:“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跂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
这一条长长的庆贺队伍,几乎是当朝的官员都来了,几个老首长级的人物——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此所谓三清 )也都悉数出席,不一会儿,王母娘娘带着女子文工团前来献舞,自己则捧上蟠桃劳军。然后是寿星也上前晋献地道药材,寿星( 也就是南极老人星 )属于天庭政权的离休老干部,和老同事福禄两星同居海外,不在天上。最后连“贫下赤户”的代表赤脚大仙都凑上前来献点儿水果,面对如此热情的各界民众,如来仿佛“闯王进京”一般兴奋异常,以至日后谈及此事,总遮不住阵阵得意:“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
这一段初读起来非常普通,但读上几遍之后,便总觉得有点儿怪怪的,哪里怪呢?总觉得少了一个人的身影,是谁呢?当大家仔细想想后,这个人就会脱口而出:“太上老君!”
对!就是他,太上老君!连平时闲散的赤脚大仙和离休老干部南极老人都出现了,他身为太上道祖,怎么没到?是不是心虚了?害怕了?还是猴子跳出八卦炉推他个倒栽葱的那一掌太过雄浑?把我们的太上道祖打成了重伤?都不是!
因为,这个天庭的幕后黑手,就是太上老君!
如果真是太上老君,那可真是祸起萧墙!当然,一次不到场的事实不能作为指控他的有力证据,那到底有什么具体的证据来指控太上老君呢?他在《 西游记 》原文中有哪些破绽和马脚呢?请看第七回《 化胡为佛 》。
第七回 化胡为佛
  在上一回,太上老君突然被指控:他就是天上的幕后黑手,也就是与"须菩提祖师"狼狈为奸的同伙!这自然不是空穴来风,凡事都要讲证据,所以我们必须先要详细地了解这位"太上道祖"散落在书中的蛛丝马迹,才能一步步地接近真相。
  ◎ 太上老君在《 西游记 》体系中是否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在第八十六回中,猴子有这样一句话:"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这一番话说得极为透彻,而且具有实效性( 毕竟如来佛坐在大鹏之下,还是第七十七回的事情 ),它将儒释道三家并列而论,如来和孔子自然是释儒两派的掌门人,由此可知,虽然天庭的政治领袖是玉皇大帝,但道教的实际精神领袖,依然是这位太上道祖!颇有点儿君权和神权分离的味道,又好似清朝皇帝和班禅、达赖的关系,所以在《 西游记 》体系中,太上老君的资历相当的高,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 太上老君对他在现有天庭政权中所担任的职务是否满意?
  从已知的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太上老君也属于"离休老干部",而且属于混得不怎么样的那种,虽然玉帝表面上对这位"太上道祖"还算有礼,但这"礼"实只算得"敬老院礼仪"而已,不但权力被玉帝给架空了,而且天庭内部议事也没份,偌大一大把年纪却只在三十三天之上的离恨天的"金丹基地"兜率宫,作为"技术顾问"来发挥余热,每年还得累得哼哧哼哧地炼出几葫芦金丹来上贡,你说他这余热烧得辛苦不辛苦吧!以老君此时的状态,天庭的活动怕只有九九重阳老人节和春节神仙团拜会才有资格参加了,一个好出身、高资历的"太上道祖",竟在玉皇大帝的人事体制下,成了一个终日研究化学合成技术的老炉工,在如此悬殊的落差之下,估计老头儿的心情实在难以"淡泊宁静",说不定还是"闹可闹,非常闹",要想说满意实在勉强得很。由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老头儿拥有逆反心理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 太上老君和"须菩提祖师"会有关系吗?
  关于"须菩提祖师",我们已经有过论证:他是西天佛国中人,法力高得惊人,虽不知他和如来谁上谁下,但估计最多也只是略输一小筹的样子。而太上老君呢?他仅仅只是道教的一个道祖吗?当然不是,在书中第六回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线索,千万是不能忽略的!老君曾对观音介绍过他胳膊上的金钢琢,有过这样的一段话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天啊!请大家注意这句话的重要性!这番话可是太上老君面对着西天政权的执行秘书--观音菩萨这样的重要人物说的!那么什么是"化胡为佛"呢?
  所谓"化胡为佛",其实是根据历史上一部大有争议的道教经文《 老子化胡经 》演绎而来的,《 老子化胡经 》的主要内容就是"老子化胡为浮屠",宣传说老子去了印度,在那里变成了佛,建立了佛教,并开始对印度人实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当然,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只是道教为了获得对佛教的优势而编造的故事而已,对此并不需要过细地研究。但鉴于我们是研究《 西游记 》小说的本身,所以都应以一切《 西游记 》文本的范围为准,既然太上老君说了"化胡为佛"这个出身,而观音又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表明,在文本的范围内,此事确为事实。
  由此,我们可以确凿地肯定《 西游记 》中太上老君所具有双重身份--他是道祖,又与西天佛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第五回中,当猴子偷丹的时候,太上老君正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进行会晤,燃灯古佛是谁?他可是西天的硕德耆宿啊( 第一百回宣颂佛号的时候,他老人家排第一 )!属于西天高层中的高层,足见太上老君和西天的关系之密切。
如果说燃灯古佛出场次数太少,且属于离退休状态的话,那么,让我们看看作为西天佛国的第一行政秘书观世音菩萨,都和太上老君一起干过些什么事情——《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人参果事件"中,观音菩萨就有过回忆:"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太上老君和观世音竟无聊到烤杨柳枝玩儿的地步,可见交往之频繁,且老君的炉子火力实在不旺啊!)第三十五回"金银二角事件"中,老君自供金银二角乃是"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两人且有通仆之谊,难得难得!)
看到这里,你要说这两人没有些暧昧,谁信啊!状况如此,那么身为西天佛国中人,法力高强的"须菩提祖师"要和太上老君有点儿联系,那实在是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情。
◎如果太上老君是幕后黑手的话,为何还在关键时刻背后暗算猴子?
还是在第六回,悟空和二郎神正打得难解难分之时,观音菩萨转了个心眼,因为二郎神是她举荐来降妖的,为了保全脸面,观音菩萨动了杀机:"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老君道:'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菩萨道:'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老君道:'你这瓶是个磁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
太上老君这几句分明是鬼话连篇!观音菩萨手里的瓶子,你当是两毛五一个的啤酒瓶啊!书中在第四十二回观音收服红孩儿时有过描叙,这只瓶子乃是佛门至宝,平时空着做插花艺术,有用的时候,能装一海之水!大家可以想一想,猴子的铁棒是一万三千五百斤,一海之水的重量无可考证,反正猴子是没有架海的斤两,但能耍得动铁棒,就算用力将铁棒耍起来,一斤当得十斤,也不过一十三万五千斤而已,而宝瓶能装大海,能装一海之水的小宝瓶,它的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压强该有多么巨大,岂是一碰就碎的玩意儿?所以太上老君这番插科打诨的话,其意在阻止菩萨出手。
制止住菩萨之后,太上老君这才掏出了他那只很著名的法宝——那只后来真正叫普天诸神、仙佛两界极为头痛的"金钢琢",放了个暗青子背后伤人,照着猴子天灵盖就是一下,把个猢狲打了个站立不稳,于是被二郎神和他的狗狗抓了个结实。
"金钢琢"是一件顶级的至尊法宝,在青牛精的手里,就已经无人可制了,何况在制造者手里呢?难道仅仅是只能把猴子打一个跌这样简单?更何况太上老君实在有很多次出手的机会,比如第一次征讨猴子时,未请二郎神时,与二郎神刚战时,打得不分胜败时,他都可以随时出手,轻轻松松用"金钢琢"缴了猴子的械,但这老家伙该出手时不出手,直到旁边菩萨要出手时才出手——而且只是把猴子砸了个站不稳,这不是很蹊跷的事情吗?
这个事件表面上看,是太上老君不顾脸面,施暗器伤人,但实际情况却是:太上老君看菩萨要下杀手,为了保住猴子性命所故意演的一场苦肉计。太上老君其实是在救猴子!
◎ 既然太上老君救了猴子,为什么他还把猴子投入八卦炉中煅烧?
这个举动依旧是障眼法,列位不可被老君瞒过也!在第六回中,猴子被抓后,立刻就被二郎神等用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了。二郎神是捉妖的大行家,他十分明白,只要琵琶骨被穿,大罗神仙也无法施法自救,这猴子就是废猴一个,就是拆了勾刀铁锁,身体也得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这个方法可谓十分保险,也十分有效。但在第七回中,太上老君主动请旨要求火炼猴子,却是"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这个举动实在令人费解,老头儿是不是糊涂了?那么多器械就是解也要解老半天吧,何况也不保险,按照常理来讲,直接把猴子推进炉子不就好了?难道老头儿想贪了这些绳子和勾刀?不至于吧!莫非怕这些物件会脏了他的丹炉吗?显然也不可能,烧个四十九天,什么都成灰烬了,所以也是不成立的。
罪犯的琵琶骨如果被穿住,就只能任人宰割,如果去了的话,就很有可能会生出事端啊!何况是猴子这样的恐怖分子,太上老君不至于连点儿常识也不了解吧!那太上老君为什么还要给猴子把穿琵琶骨的器械去掉呢?还有,八卦炉为什么烧不死猴子?难道仅仅只是猴子在有烟无火的巽位藏身,所以才保存了性命吗?当然不是,太上老君是什么人?他玩的就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套八卦理论啊!九宫八卦移位这个简单的方法他怎么会不知道呢?偌大一个八卦炉,岂容得猴子平安地待上七七四十九天?虽然《西游记》是一本神话,但也不能这般鬼扯吧!
那么,难道是猴子善于避火?自然也不是。试想红孩儿的三昧真火都可以让悟空几乎殒命当场,更何况是老君的三昧真火,论年纪论修为,当然是老君的强无数倍,而且当年八卦炉的残砖落地,化作的火焰山都能要猴子无计可施,在第五十九回,猴子的耐热程度,甚至还不如火焰山附近随便一个小买卖人:"(卖糕的小贩)揭开车儿上衣裹,热气腾腾,拿出一块糕递与行者。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那男子笑道:'怕热莫来这里,这里是这等热。似如此模样,你说一个原子反应的八卦炉烧不死一个猴子,谁信啊!再说了,如果只是杀个妖猴,哪里需要这样麻烦,按第三十三回的说法,只需把太上老君的紫金红葫芦或是羊脂玉净瓶拿将出来,便可将猴子一时三刻化为脓了,根本不需要耗费燃料烧七七四十九天!更何况烧到第四十九日头上,又有一件蹊跷事,第七回原文有描写:"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呼啦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有没有搞错?猴子正在炉子里揉眼睛流鼻涕的时候,太上老君竟不知道炉子里的猴子还是生龙活虎的吗?要说炉子里的猴子是活的还是死的都算不出,竟然就敢贸然开炉,这太上老君做事情也太糊涂了吧!这是要取丹吗?这是要放人啊!
由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知道,太上老君根本不是要杀猴子,他分明是先去了穿猴子琵琶骨的家伙,然后将猴子放在炉中休养,还故意降低了炉火,使整体温度不至于真的烧死了猴子,而且将没火的巽位留给了猴子,一直供他恢复了四十九天,然后,再故意将猴子放了出来!
有人会说,老君开炉的时候,不还阻止过猴子吗?不是还被猴子所伤吗?请大家注意第七回的原文:"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
老君真的阻止了猴子吗?没有,他只是赶上去抓了一把,他是自视武功高强抓法无敌吗?这一抓顶个什么用啊?完全没有用。猴子也并没有伤到老君,只是把他推了个倒栽葱——我十分怀疑连这个动作都是太上老君在演戏,也许真实情况可这样再现:
太上老君见猴子蹿了出来,心中不慌,脸上故作惊恐之色,左手疾出,五指成爪,往猴子身上抓去,猴子正在火头上,一见老君扑来,就势一掌,往老君的胸前推去,也不知道是这几日功力大进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猴子只觉手掌刚按在老君的胸前,还未待发力,老君的人已经如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飞了出去,倒在远处!既然老头儿如此不堪,猴子也就不屑再对他下手了,长啸一声,闯出兜率宫。此时倒在地上的太上老君冷笑了几声,站了起来,他的右手中,一直攥着那只金钢琢。
这当然只是想象!不过,太上老君是绝对没有想阻止猴子的,因为阻止猴子,只需要祭起那只可怕的金钢琢;太上老君也绝对不会有危险,因为还是那只金钢琢,只要猴子真的敢对他下手,他那琢子一晃,就是十个齐天大圣也立时了账!更不必说老君身边那些随时可以置猴子于死地的法宝了,如他盛丹的葫芦(紫金红葫芦),盛水的净瓶(羊脂玉净瓶),炼魔的宝剑(七星剑),扇火的扇子(芭蕉扇),以及他一根勒袍的带子(幌金绳),其中任何一件,都能收拾猴子。事情到这一步,已经再明显不过:太上老君亲自把猴子放了出去,让它大闹天宫!
这里还有两个佐证,多少能从侧面更加真实地说明一些问题:我们以为太上老君将猴子所谓的"以文武火锻炼",是用高级而厉害的"三昧真火",不想在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中,老君自己道出了个中真相:"你那猴子……送在我丹炉炼了四十九日,炭也不知费了多少。"
原来他用的只是炭……
另外,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另一个幸存的人证——火焰山的土地。在第六十回"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的开头,这位道士打扮的土地道:"是你也认不得我了。此间原无这座山,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被你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我本是兜率宫守炉的道人,当年被老君怪我失守,降下此间,就做了火焰山土地也。"
老君自己且挡不住猴子出炉,一个守炉的道士能有什么办法?叫这个道士来背黑锅,这明显是个冤案嘛!老君的目的无非是掩盖真相,随便寻个不是,把亲见内情的人证远远地发配了……
说到这里,太上老君还是清白的吗?只怕在实情面前,他也无话可说了,不过这些证据只是零散的真相,好似一颗颗的珠子,现在,我们需要一根线索,把整个真相给穿起来,要知道太上老君和"须菩提祖师"的计划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完成的,请看第八回《地谋天阴》。
第八回《地谋天阴》
在上一回,太上老君的伪装似已剥去,有关他和那位"须菩提祖师"的真相慢慢地在我们眼前展现开来——不过,这些真相所在的"时代",却早已超出了《西游记》现有的文本范围,变得虚无缥缈起来,所以,有必要把这个"时代"的概念先交代一下。
如今通行的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是以猴子作为故事的参照物的,也就是所谓的"猴本位"思路——从第一回"石猴出世",一直写到一百回"斗战胜佛",孙悟空这只猴子是贯穿始终的,但在我们要拓展的故事中,猴子的坐标只是定在四分之一的那一段。
《西游记》文本分为三大部分,依次拥有四个时代:
◎第一部分为第一回至第七回,为"闹天宫时代"。
◎第二部分为第八回至第十三回,为"五行山时代"。
◎第三部分为第十四回到第一百回,为"取真经时代"。
以上三个时代,因为猴子是贯穿始终的,故称为"猴时代"。但还有一个时代,是在"闹天宫时代"之前,虽无文本可证,但在逻辑上是确实存在的,为了方便叙述,我们称之为"无猴时代"。在"无猴时代"和"闹天宫时代"的连接处,有着两个关键人物,毋庸置疑,他们就是太上老君和"须菩提祖师"。由上几回我们已知的情形来看,大概能形成以下的问题:
◎"须菩提祖师"到底和太上老君密谋了什么?
◎"须菩提祖师"能从这桩交易中得到什么利益?
◎"须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他"是谁!不过很可惜,这个答案,是永远也得不出来的,因为这是发生在"无猴时代"的剧情,也就是无文本佐证的事情,任你天大的本事,也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只不过,答案虽然找不到,但真相却是半朦胧的,如果我们做一点儿修复工作的话,可以适当地恢复一些接近真实的情节,虽然它不是答案。
修复真实情节的工作,需要整理,亦需要补充——我所整理的,是《西游记》文本上存在而被忽略或是未曾联系的事实;而我所补充的,则是《西游记》文本中没有的内容,是根据现有事实,而大胆想象及推理的结果。这就好比挖到了一堆瓷器的碎片,我们需要将每一块瓷片编号,并且拼接恢复,把缺少的部分根据已知的部分进行补足,从而得到一只完整的瓷器——而我所做的工作,亦是如此。
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须菩提祖师"到底和太上老君密谋了什么?
从前几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太上老君对目前的政治地位不满意,希望通过制造混乱的局势,从而进行他的"权力升级"行为——往小了说,和"患足疾"的袁世凯一样,希望得到更大的权力和地位,往大了说,他就是想"篡逆"。
制造混乱也是一门学问,讲究的是"有匪不剿,留大抓小。无匪造匪,匪多官肥"。比如有人下面作乱,千万不能尽数剿了去,如果匪剿干净了,那么剿匪的人也就没用了。所以聪明的人,会指着匪逆来升官发财,只剿小股散匪,留着大匪以后用,于是每次都是"剿匪无算",风风光光地报上去,于是办事得力,升官发财。后来又有匪了,还是着派你去,按次方法,一剿一胜,胜了又剿,剿了又胜……匪剿不完,这个官也升不完。若是真有一天匪被剿完了,那也不能收手,就是及早培养也要再来几批匪逆——这可是保佑升官发财的祖宗啊!大明朝就是因为各省军阀奉行这种理论,把流寇土匪从这个省赶到那个省,轮流撵,就是不剿灭,目的就是利用土匪作为向朝廷邀功的本钱……这门学问,算是间接地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
太上老君所要制造的混乱,也有此意,而且进退自如:进可取玉帝而代之,退可掌握实权,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天庭高官,个人的势力不小。但只有一节难办——需要置身事外。只有真正地置身事外,当混乱发生的时候,才可以出来控制局面,若要取得更高的权力,只需要在祸乱没有伤害到玉皇大帝的时候,出来制止平叛即可!若是想更高升一步,只需要暗中相助匪逆,直接做掉玉皇大帝即可!然后他尽可起兵平乱,再坐上最高的位置。太上老君是个聪明人,但凡是聪明人,总会留有后路,他也不例外。所以,这个计划,绝对不能通过他的手去办,他必须得找一个帮手,一个很强的帮手。
对这个帮手,太上老君的选择不可谓不慎重,条件亦是极为苛刻,近乎极端:"帮手的政治立场,要不在天庭,亦不能在灵山。帮手的能力,要比天庭的众人要强,亦要比灵山的佛众要大。帮手的身份,要不能在天庭留档,亦不为灵山所查。帮手的名声,要为零,天庭和灵山都不能知晓。"太上老君最后找到了这个帮手,他就是"须菩提祖师"。于是,神秘的"须菩提祖师"就在三界内开始了行动,所培养的目标主要有三类:
◎下界有资质的土著妖怪,如孙悟空、六耳猕猴、牛魔王等。
◎下界具有明显缺点的人类,如猪八戒的前身等。
◎下界与天庭有恩怨血缘的神仙第二代,如年幼的二郎神等。
不难看出,"须菩提祖师"的任务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三类都是重大混乱的祸根——有资质的妖怪一旦修成法术,势必有"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见第七回)之感,不光是孙悟空能反天庭,开战火,这个事情别的妖怪也做过,比如狮驼岭三魔王中的老魔青狮,在第七十四回中,由小妖小钻风之口,说出了一段妖界秘闻:"那小钻风……道:'我大王神通广大,本事高强,一口曾吞了十万天兵……因那年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邀请诸仙,他不曾具柬来请,我大王意欲争天,被玉皇差十万天兵来降我大王,是我大王变化法身,张开大口,似城门一般,用力吞将去,唬得众天兵不敢交锋,关了南天门,故此是一口曾吞十万兵。'"
青狮老魔是不是也是"须菩提祖师"培训出来的,无文本可查,亦无任何蛛丝马迹,但就形式来看,我觉得他也是这个培训学校的高才,至少比其他的几位妖怪强不少——特别要提出批评的是牛魔王,他法力无边,本领犹在猴子和众魔之上,大家不要忘了,在猴子当年结拜的七兄弟中,此牛排名第一。当然,那个时候的顺序是按体重来排的(当然有可能是按年龄排的,猴子时年三百余岁,老牛估计享寿过千),但在第六十一回"三调芭蕉扇"中,两人那场恶斗,却是记忆犹新,可见牛魔王的本领实在是高,但他一娶妻二生子三纳妾的,大概是一门心思完全投身家庭了,完全没有惹祸的冲动,实在是"须菩提祖师"看走了眼。
至于培养"具有明显缺点的人类",则显现出"须菩提祖师"战略眼光甚高:妖魔得道,无非在天庭之外惹是生非,而若是人类得道,则授仙箓、注官名实为早晚之事,相当于进入了天庭当起了公务员,属于打入了天庭的内部。"神仙"一称,相当于今之"博士"、"教授",只说明了专业技术过了关,并不代表智慧人品也是一流,故博士也有无用,教授亦去嫖娼。有缺点的人类也是如此,笨人成了神仙还是笨神仙,好色的人成了神仙,亦是好色神仙,比如调戏白牡丹的吕纯阳。选择这样型号的人类去培养,则日后在天庭必出乱子,越有本事越乱得大,因为性格摆在那儿,本事越高,只能捣乱得越起劲——猪八戒的前身就是很成功的例子,他自幼就具有很多的缺点,而且心眼不多且驽钝,但一经点化,就真的加入了神仙的队伍,还成了"天蓬元帅",日后果如"须菩提祖师"所料,大闹了一番:"只因王母会蟠桃,开宴瑶池邀众客。那时酒醉意昏沉,东倒西歪乱撒泼。逞雄撞入广寒宫,风流仙子来相接。全无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从,东躲西藏心不悦。色胆如天叫似雷,险些震倒天关阙。纠察灵官奏玉皇,那日吾当命运拙。广寒围困不通风,进退无门难得脱。却被诸神拿住我,酒在心头还不怯。"
由此看来,"须菩提祖师"真是收对人了,只是学生的法力还不够高强,若是高强些,他们的计划恐怕就可以提早几百年进行了。
所以"须菩提祖师"所选的第三类"与天庭有恩怨血缘的神仙第二代",则更有其深义了。如果说人类成仙,可以进入天庭体制中当公务员的话,那么神仙与凡人的第二代,则有可能被直接安插到天庭工作的各个重要机关,很简单,因为上头有人。那么闹起来的话,则容易造成更大的混乱,以供太上老君在上面利用。
"须菩提祖师"的行动相当顺利,培养了好几个出类拔萃的祸乱分子。而此时的太上老君亦没有闲着,他待在兜率宫进行着军火研发的巨大工程。在《西游记》中,实在有太多厉害的宝贝,都是太上老君亲自制造或间接制造的,譬如猴子所使用的"如意金箍棒"和猪八戒所使用的"九齿钉钯",金毛犼所使用的"紫金铃",青牛精所使用的"金钢琢"等,然后他老人家把这些兵器或私自运下界,或是直接递交给"须菩提祖师",其目的不言自明——为了给祸乱分子增加破坏力和危险系数。
提起金箍棒这件重型武器,其实太上老君亲手打造它的目的,最初用途可不光是用来战斗杀敌这样简单。这根宝贝可以随意长短大小,难道只是一个"便携式武器"吗?不,其实它的主要作用,其实是一架"上天梯",仿佛童话中"杰克的豌豆藤"那样,直上青天——这宝贝可大可小,其实是改变这个圆柱体的横截面的大小,使之可以站上任何体积的乘客,猴子可以站,恐龙也可以站,若是觉得抱着舒服,可以调整到合适的围抱大小,适合各类生物,这一点在《西游记》原文中虽没有正面提及,但在《后西游记》第三十回"造化弄人"中,有一个场景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小行者)急抬头看时,只见影影的有个人坐在万丈高的尖峰上叫唤,心中暗想道:'这定是造化小儿卖弄手段,装这贼腔要惊吓我哩!我若立在地下仰面与他说话,不像模样,就是跳在空中站在云上也不为奇。'却将金箍铁棒扯,扯得与他尖峰一般长,壁直立地竖在山前,将身一纵,直纵到铁棒梢头,与他对面坐下。"
由此可见,"上天梯"之说,倒也不是虚妄了。金箍棒所拥有的长短如意且变化快捷的功能,使之具有了电梯的性质:须臾之间便可直上云霄,乘客仿佛高空弹跳;须臾之间又可以直下几万里,乘客又好似自由落体。实在是突袭天庭,行刺玉帝,往来自如的好工具,因为所有的"腾云法"都不是垂直升降的,所以在同等距离中,使用这根铁棒的速度是最快的,毕竟走的是直线距离。
不过可惜这根铁棒自出世以来,一直就没能遇到识货的主,后来它辗转到了远古人民领袖大禹的手中,大禹发现了这根铁棒的伸缩性能,于是命人镌题上了"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十三字,以证其身。作为一个水利专家,大禹用他来测量海水的深度,所以又有人唤它作"天河镇底神珍铁"或是"定海神珍"——这实在是一个极愚蠢的办法,对于一根可以随意长短大小的铁柱子,刻度是没有意义的:若是缩小了再拿上来,则无法测量;若是伸长时去拿,以杠杆原理而论,则根本拿不动。
所以我估计,在第一次测量海深的时候,大禹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他先喊一声"长"!铁棒子一插插到了海底,大禹一看傻了,这样长,拿是拿不动了,于是乎就喊了一声"短"!结果由于铁棒太沉,插得深,短是迅速缩短了,可惜不是朝他手上的方向缩短,而是向着海底缩去……由于人类的潜水有限度,于是,这根神奇的宝贝就留在了海底,被龙宫探宝小组收去,最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猴子大闹龙宫司令部,棒子落到了它的手上。至于太上老君制造军火的其他具体内容,以后将有专门讲解,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由此可见,"须菩提祖师"和太上老君的天地密谋,只是十六个字:三界策反,一暗一明。激发祸乱,伺机篡逆。
欲知"须菩提祖师"能从这桩谋逆的交易中得到什么利益,以及"须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请看第九回《东天教主》。
第九回《东天教主》
在上一回,我们通过对现有已知条件的相应的分析与假设,大致对"须菩提祖师"和太上老君的密谋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第二个问题来了:"须菩提祖师"能从这桩谋逆的交易中得到什么利益呢?
我们知道,"须菩提祖师"既然能够作为太上老君的帮手,那么他自然能够满足太上老君所开出的苛刻至极的条件——"帮手的政治立场,要不在天庭,亦不能在灵山。帮手的能力,要比天庭的众人要强,亦要比灵山的佛众要大。帮手的身份,要不能在天庭留档,亦不为灵山所查。帮手的名声,要为零,天庭和灵山都不能知晓"。既然能够满足以上条件,"须菩提祖师"可以说是一个极为高深莫测的人物了!他的本领如此大,实力如此强,那么太上老君开出了什么样的价码,才能请出他来合作呢?换句话说,一旦谋逆成功,他二人将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分赃)呢?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太上老君和"须菩提祖师"所窃者,天界政权也!这是多么大的一块肥肉啊!难道所谓"利益均分",就是当中一刀分两块,你一块来我一块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秦之末世,项羽刘邦一众人等通过努力,一举夺下了"秦之天下"这个蛋糕,后因蛋糕分得不匀实,于是两人又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蛋糕争夺战,也就是所谓的"楚汉相争",打了半天,战事呈胶着状态,疲劳不堪,于是两人研究了一下,干脆一刀下去分两半,划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归汉,平分天下各不相扰。宋太祖生得太晚,没来得及告诉项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箴言,于是什么都晚了——项羽马上被刘邦背后来了一刀,自刎于乌江之畔。项羽错就错在以为天下是真的可以平分的,他不知道,一个完整的权力,只能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所谓"天无二日"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就算是太上老君和"须菩提祖师"的计划真正得以完美地实现,亦只有一个人能够坐上玉帝的宝座,他就是太上老君,而绝对不是"须菩提祖师",毕竟太上老君在天庭的政治基础摆在那儿呢!怎么轮也轮不到无名无姓的"须菩提祖师"。所以他帮着太上老君到底能得到什么,的确让人有点儿糊涂。"须菩提祖师"要的,肯定是大价钱,毕竟投资和回报要对等才上算,不然他何必要担一个"谋逆天庭"的可怕风险?(这个计划最后还是失败了,于是"须菩提祖师"真的就如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嗅不到一个字的线索,风险不可谓不大,他老人家后半辈子就在逃难中度过了。)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的一段故事,对此问题或可有所启发——在《天龙八部》第四十八章中,复国心切的慕容复遇见了恶人段延庆后,居然临时想出了一招"曲线复国"的方法,其才智倒也是甚为可观的:
慕容复道:"我要助你做大理国皇帝,乃是为自己打算……你做了大理国皇帝后,我另行有事盼你相助。"……(段延庆)又问:"慕容公子,你说待我登基之后,有事求我相助,却不知是否在下力所能及,请你言明在先,以免在下日后无法办到,成为无信的小人。"慕容复道:"……姑苏慕容氏乃当年大燕皇裔,我慕容氏列祖列宗遗训,务以兴复大燕为业。在下力量单薄,难成大事。等殿下正位为大理国君之后,慕容复要向大理国主借兵一万,粮饷称足,以为兴复大燕之用。"……(段延庆)寻思:"他要兴复燕国,势必同时与大宋、大辽为敌。我大理小国寡民,自保尚嫌不足,如何可向大国启衅?何况我初为国君,人心未定,更不可擅兴战祸。也罢,此刻我假意答允,到那时将他除去便是,岂不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便道:"大理国小民贫,一万兵员仓猝难以毕集,五千之数,自当供足下驱使。但愿大功告成,大燕大理永为兄弟婚姻之国。"慕容复深深下拜,垂涕说道:"慕容复若得恢复祖宗基业,世世代代为大理屏藩,决不敢忘了陛下的大恩大德。"
总的来讲,慕容复的思路是极清晰的:他先点明段延庆是一定可以做皇帝的,然后愿意为其助手,共图大业,事成之后,需要得到段延庆的兵士与粮饷的支持,实行复国计划。这回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蛋糕,你帮我拿这块,我再帮你取那块,各得一个完整的。这计划如果执行得好,且双方都守信誉的话,倒不失为一个还算不错的利益分配办法。历史上这样的分配,倒也颇为不乏——后唐明宗的女婿石敬瑭,就干过这样的典型:他先认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为父,并承诺登帝位后,献地贡银,于是成功地乞得契丹援兵无数,起兵反唐杀入洛阳,一举亡了后唐,被耶律德光册立为大晋皇帝,即后晋高祖。
我曾暗暗对比,发现这个利益分配的方法,怎么这样适合太上老君和"须菩提祖师"呢?"须菩提祖师"一定也是先肯定太上老君能够改换朝代的,要不然他那么尽心尽力地去做帮手干什么?他是愿意同太上老君一起共图大业的。而太上老君的位置和段延庆亦十分相同,太上老君老谋深算,道行高深,比之玉帝,只高不低,由他老人家来替代玉皇大帝,总比玉皇大帝要强。因为在《西游记》中,玉帝几乎是没有工作能力的一个家伙,崇尚"无为"之政——因为天庭政权这个国家机器,已经完善到了他管不管都照转的最高境界了,他说得最多最多的三句话,应该是"如之奈何"、"依卿之见"以及"准卿所奏"三部曲,提出问题,征求意见,然后解决问题。可他的脑子明显不高明,他都能叫猴子去管桃子——这不偷吃才见鬼呢!他总不至于拿满园的桃子去检验一只猴子的道德操守吧!就这个脑子,不被夺权也就见了鬼!由此看来,只要"须菩提祖师"尽心做帮手,待到事成之后太上老君登基,那么,他就会要求太上老君支持他,从而使他得到那块期盼已久的"权力蛋糕"了,这就是"须菩提祖师"所要得到的利益!当然,他所要的蛋糕,绝对不是天庭。在揭开"蛋糕的秘密"之前,让我们先回忆一下关于"须菩提祖师"身份的所有信息吧!
◎"须菩提祖师"属于西天佛国,法力无边,段数极高。
◎"须菩提祖师"隐藏身份,却披着一身道装,扮作老道模样。
◎"须菩提祖师"想得到一份很大的权力,这份权力不在"天庭"。
这三条信息,实际上已经告诉了我们太多,只需要调整先后顺序串联起来,谜题自然揭开:他能分到的权力既然不在"天庭",那么,供他挑选的同等价位的"蛋糕"就不多了,只有四处,依次为"西天","四大部洲","四海"以及"幽冥界"。"四海"和"幽冥界"直接不用考虑,如果想当海底大元帅或是地狱阎罗王,比猴子法力强一点点儿就行了,何必要如此冒险地搞叛变?于是只剩下了"西天"和广袤的"四大部洲"。就算他的法力再大,也有个限度,估计最强与西天的如来佛祖、天上的太上老君是一个段数的。所以就算太上老君取得了天庭政权,亦无法助他拿下西牛贺洲的西天佛国,那可是诸佛的世界啊!所以,唯一能选的,只有"四大部洲"中剩下的三大洲而已。
没错,他所要的,就是这三大洲的权力!当然,不是这里的统治权,而是这里的宗教权。
他应该是一个高深的佛教精英,和如来佛祖的关系,我猜想,也许是同辈的师兄弟,又或许是他的弟子吧!他的自我修为很高,法力也很高,也许他有了和如来不同的佛教见解,或是不同的思想意识,总之,他要求变化,求创新。他的化身,叫做"须菩提祖师"。他是想开辟佛教的另一宗派,在更广阔的大地上,成为那里的宗教领袖!这一点,在佛教的发展历史上,是得到了证实的,一法十三宗流传,分别为毗昙宗、成实宗、三论宗、涅槃宗、律宗、地论宗、净土宗、禅宗、摄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既然西天有宗,那么东天为什么没有宗?南天为什么没有宗?北天为什么没有宗?……这是关于佛教宗派的天问!于是,他偷偷地下了西天灵山,销毁了所有关于他的资料,隐去了姓名和形迹,只作为一个透明人存在于三界之内,在偶然的机缘之下,他遇见了太上老君,双方达成了协议,我助你夺位,你则庇佑我成为东天的新一代宗祖。
到这里,我们或许可以不用称呼他为"须菩提祖师"了,他的身份已经明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欲以一己之力开创一个新教派的创始人。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东天教主"——他是一个属于未来的教主。
虽然"东天教主"这个名称,只是出于我个人的杜撰,但毕竟代表了一系列推理和假设的结果,他就是我所修补上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后的推理和假设也就顺理成章了。故从现在开始,我将用"东天教主"这个名字,来代替所有有关"须菩提祖师"的称呼,也算是还"须菩提祖师"一个本来的面目。
作为东天教主,他的内心十分复杂——他是一个坚毅的佛教精英,但他又是一个叛乱分子。他教化度人,却又内怀阴谋。他满怀热情与理想,却也会实行狠毒手段……这位"东天教主",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只是选择了这条道路,他就停不下来。东天教主的构想是美好的,但太上老君未必就会履行诺言,或许也会怀着段延庆一般的想法,先假意答应,待事成之后,找个机会将其除去,或是直接交给西天政权,岂不干净利落?
东天教主想要在别的地方开辟新的佛宗,这无异于和西天的佛爷们儿抢饭碗!所谓多一个教徒多一炷香火,东天教主此举,简直属于"盗窃技术"以及"非法传销",这已经足够挑战西天佛爷们儿的神经粗细了——从《西游记》来看,那帮佛爷平日来的行为举止绝对是一群睚眦必报的主儿!而天庭亦不是善茬儿,玉皇大帝的报复行动比他的行政管理做得牛多了!东天教主可谓是危机重重,那么事情将往什么方向发展呢?请看第十回《阴差阳错》。
第十回《阴差阳错》
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这一点在人间世中是真理,在《西游记》的世界里,亦是真理。
太上老君和东天教主终于部署完了一切,开始了分别行动:太上老君继续在天庭烧他的炉子,这也许是另一形态的"卧薪尝胆"吧!这一烧,人间又是千年。而东天教主的工作开展则卓有成效——开发"准祸乱恐怖分子"多名,赐予他们神兵利刃(老君出品,质量保证),并教授法术武艺,真可谓含辛茹苦也!
却说这一日,东天教主得了信息,线报"某年某月某日,东胜神洲一名山中发生异象"——这信息虽然重要,可毕竟不是预言,所以当东天教主寻到花果山的时候,貌似有点儿晚了儿:"(那仙石)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千里眼、顺风耳)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
所谓晚了,不是指天庭发现了这只猴子,而是指这只无知的猴子挨不住饥饿,吃了人间的低等物质(如水,如野果等)。其实所谓"天产",就是先天基因和素质是非常良好的意思,按《西游记》的文本:"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这么一个东西,其规格仿佛是广告公司按照《易经》和当年皇历定制的一般,你要说里面蹦出来个"外星人ET"恐怕都有人会相信,你说这素质该有多高啊!最典型的表象就是,这个猴子的眼睛里能射出金色的光线,而且能够直接射进灵霄宝殿!什么样的光线竟有这样的效果?天地之间相距何其遥远,能够发射这样遥远的距离而光线不散,我估计它的发散度恐怕要比0.001弧度还要小才可以达到,这可是比激光还要厉害的啊!
而且请大家注意,猴子眼睛中射出的是金光——在神怪小说中,只要眼睛中能射出有色光线的家伙,几乎都有特殊功能。比如在后来的《封神演义》中有一位陆压道人,他有一只红葫芦,里面炼就一物,长七寸五分,有眉有眼,眼中能射出两道白光,将人身形钉住。使用者只要打一躬,叫声"请宝贝转身",那物就在空中将身转有两三转,白光一闪,登时就将人的头颅旋下(疑似被白光活生生拧下来的)。猴子眼中所射出的金光有什么作用,尚不可知,但这一定是它日后眼光超绝的生理基础,当然,这和后来的"火眼金睛"一说无关。所谓"火眼金睛",其实只是一种生理疾病:"火眼"嘛,大概是因为眼球充血不散导致,而"金睛"的状态,估计是因为瞳孔呈现金灰色吧,这可都是八卦炉中火烧烟熏落下的病根,依《西游记》第七回中所讲:"(将猴子)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煅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和刚生下来的婴孩会游泳一样,猴子的种种异能,其实早在出生的那一刹那就拥有了,如果那个时候加以调教,外加食补,则其能力实为不可限量也!只可惜,当东天教主找到猴子的时候,这只猴子的能量已经被封存了,按文本的话来说,就是"潜息"。原因就是它在不正确的时间,服食了不正确的物质——吃什么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素质一般的人吃了对路的东西,可以成仙,而素质高的人吃了不对路的东西,可就错过了机缘。
在清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九回中,唐敖先生就属于典型的吃对了东西的主儿,接连吃到了"肉芝"、"蹑空草"、"朱草玉浆"等高级仙药,真正地脱胎换骨,上神仙户籍处办理手续去也!而猴子的际遇则远没唐敖那么好,泉水野果一下肚,不但"浊气上升",而且身体立刻开始了"排异反应"——所有的异能都遭受到了凡间物质的刺激后,迅速萎缩,潜息在身体的内部,成为所谓的"潜能",而猴子,则彻底由一只"天授神猴",变成了一只"凡间俗猴",过着"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的日子。
我想,当东天教主看到他成了这个样子后,不被气得吐血才怪呢!晚了晚了,天生的一块好材料,就这样报废了吗?不,东天教主并不甘心,他知道,这个猴子的能力虽然已经被封闭了,但还可以通过修行而恢复。所以东天教主临时改变计划:他要化为一个道家的神仙来亲自培养这只猴子!而这一天,并不遥远。"你一定会来找我的!"东天教主暗暗地想。
猴子毕竟是个天生的构造,所以虽然潜能未被开发,但思想还是领先于其他猴子的,时过几百年,他开始思考世界与猴的关系:我从哪里来?我现在何地?我将到哪去?对生命和死亡,个体和宇宙的思考,让这只猴子的心理压力骤然加大:"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于是,有一只通臂猿猴上前来献策,叫猴子去海外寻仙——顺便提一下,这只通臂猿猴,正是花果山"老猴四人组"中的一个人物。这"老猴四人组"中,有两只"赤尻马猴",被封为马、流二元帅;还有两只"通背猿猴",唤作崩、芭二将军。在整个花果山政权中,这四位地位尊贵,实为一猴之下,万猴之上。而且这两种猴类,亦属于猴之高级者也,在第五十八回中,如来对此发表过意见的:"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我一直怀疑这只猴子的提议,其意并不在帮助其王得道成仙,而在于夺其权!这两种猴子原本就老谋深算,而且与天产的"明灵石猴"属于同一档次的猴子,就当时而论,才智以及能力应该都比未学道的猴子要厉害,所欠者不过水帘洞前放胆一跳而已!没当上众猴之王的他们,其实心中应该都是怀着不满的情绪的,但无奈碍着当前的约定,所以一直忍耐——由于属于特殊物种,它们的寿命和石猴一样长,所以有资本忍耐,若是一般猴属部下,其寿不过百年,自然也就不必想要夺什么权了,过一天是一天而已。所以当猴子发表对生死的感慨之后,这只通臂猿猴便提出了"海外寻仙"的建议,它自己未必就相信海外会有什么神仙,它所想的,恐怕只是海外风狂浪大,有去无回而已。石猴一旦回不来,那么,整个花果山政权就很自然地交到了"老猴四人组"手中了,至于最后怎么斗倒其他三只猴儿,那是后话,现在却是管不得了!
和所有的皇帝和领袖一样,身为猴王的猴子,亦相信"猴定胜天",十分渴望长生不死的它,真的便收拾了行李,乘筏过海,去寻找那个谁也没见过的神仙去了。而花果山政权,果然就落到了那四只猴子手里,一落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修行结束的孙悟空回来。
这场发生在花果山中的"四猴夺权",只是发生在天庭大政治范围内的小政权中的一次小阴谋而已,猴群中的阴谋得逞了,却正好阴差阳错地促使了猴子的海外寻师之旅,它离东天教主的距离又近了一步。而对于东天教主来说,计划虽有了变化,却仍在继续,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十一回《煞费苦心》。
第十一回《煞费苦心》
猴子乘坐着满载着水果的筏子出海了。
海外寻仙的过程是极为艰难的,一猴一筏就敢走"徐福航线"或是"哥伦布之旅",这只猴子的胆量和勇气都可算是极大的。正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虽然大海茫茫,但正巧海上东南风大盛,将筏子送至西北岸前,终于是安全地抵达了南赡部洲地界。只无奈南赡部洲之中多为名利之徒,并无修真之士,猴子一心参访仙道,却只是无缘得遇。于是他便走遍整个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一晃就过了八九年。在这期间,猴子的礼仪和语言都已经过关,见留在此处也没意思,便又结筏出海,往西洋去了。
安全地飘过西海,猴子便来到了西牛贺洲地界——终于,这只猴子来到了东天教主的地盘。东天教主立刻开始部署,先是将一座大山清洗了一遍,然后幻化出种种灵秀造化。东天教主又用神通,虚化出了一座"三星洞",只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牌,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十个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也许会有人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山和洞府本是客观存在的,又怎会是幻化出来的?更何况为了只猴子,需要这样浩大的工程吗?岂不是大炮打蚊子?我的回答是,这些环境是可以幻化出来的,有很多相应的例子可以证明;而这样大的工程也是需要的,不但需要,而且有其必要性。
首先,东天教主有"幻化景色"的能力,而且毫不费力就可以做到这一切——因为"幻化景色"这一能力,在《西游记》中屡有发生,大多数妖怪都做得到,何况是东天教主?在第五十回中,金?山金?洞的独角兕大王(老君之青牛)就有此能力,把个妖洞幻化成"楼台高耸,房舍清幽"的一个所在,终日在那里拿人,前庭有人落网,他就从后洞出来拿人。
猴子对此类"幻化景色",有过精辟的言论:"师父啊,你那里知道?西方路上多有妖怪邪魔,善能点化庄宅,不拘甚么楼台房舍,馆阁亭宇,俱能指化了哄人。"可见这种幻化术是很流行的,无独有偶,作为西天政权第一助理的观音菩萨,在第四十二回捉拿红孩儿的时候,亦展示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洗山行动",或可与东天教主的行为互相比较:菩萨可以以一净瓶之水,化作汪洋大海,又用随身的拂尘,化作落伽山景色,又劳动了一干山神土地,其工程量不可谓不大,而其目的,只是为了红孩儿一人而已。菩萨捉拿红孩儿,我觉得并不需要这样大的周折,其实菩萨的目的,是为了收红孩儿为徒!既然要折服红孩儿,就必须要显示她的大神通——这和东天教主幻化出仙山洞府的意义是一样的,为了以大神通震慑这只有潜力的猴子,工程再大,却也在所不惜。他洗了山,修了洞,并且幻化出了弟子若干,而他自己,则披上了一身道装,化作了一位道家的神仙。然后派出了给猴子引路的樵夫,单等猴子上山。而事情总算是走上了计划的道路,东天教主的苦心并没有白付出:猴子立刻被折服了,于是心甘情愿地走进了"斜月三星洞",拜东天教主为师,当然,他看到的,是一位庄严的老神仙,也就是"须菩提祖师"。
东天教主既然已经喜得弟子,于是花了血本去培养,时间他耗得起,他为这只猴子,已经等了三百余年,不在乎再多教十数年。于是,他在适当的时机,教授了猴子本领——它梦寐以求的"长生之妙道"。我对东天教主所谓的"长生之妙道",持怀疑的态度,因为这不可能是真的长生不死之术!原因很简单:猴子毕竟只是一个工具,是整个计划中的一部分,无论成事与否,东天教主和太上老君都不能留下活口,何况是叫它长生不老?
猴子拜师的目的只是为了长生不死,而东天教主需要它学的,却只是制造混乱的"实用技击术"。这其中就存在着矛盾:若是东天教主教授"实用技击术",那么猴子一定摇头说不学不学;若是东天教主教授"长生不死之术",猴子一定学,但东天教主却是万万不能教的。师要教而徒不学,徒要学而师不教,这个问题怎么办?或许我们可以暂时走出《西游记》,去其他小说中寻求类似的例子,比如金庸先生的两部小说:《天龙八部》和《连城诀》。
《天龙八部》中就遇到了"师要教而徒不学"的问题,在书中第三十六章中,小和尚虚竹宁死也不学习"天山六阳掌",于是天山童姥只好换了一个方式去教他,而且方法匪夷所思:她先是向虚竹身体内发射了九张"生死符",然后向虚竹描叙了"生死符"发作时的种种恐怖状况,把虚竹吓得魂不附体,只求天山童姥替他解去此符。于是童姥教授了他九种手法,叫他自己拔除体内的生死符。性命攸关,虚竹怎能不尽心学习?待到手法娴熟后拔去"生死符",这才发现,自己学的这几种手法,正是"天山六阳掌"。而在《连城诀》中,"徒要学而师不教"的问题亦有解法,那就是一个字——"骗"!整部书中的师徒关系已经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同一套"唐诗剑法",从师祖梅念笙开始就乱教错教,把一套乱七八糟的剑法传给了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这三个人学到之后,教给众徒儿的剑法就更加混乱错漏,包括自己的儿女也不教真的,至于戚长发更是厉害,把一套"唐诗剑法"硬是改变成了"躺尸剑法",什么"哥翁喊上来,是横不敢过",什么"落泥招大姐,马命风小小",不光把剑法错教,而且连剑招的名称都隐瞒了。
看过以上两个片段,我们再来观察东天教主教授猴子的过程,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东天教主的"长生妙道",只是几句似歌非歌的口诀而已:"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歌诀传毕,猴子苦心修行,渐渐有了体会,于是向东天教主汇报成果,东天教主随即说出了骇人听闻的"三灾厉害"之说:
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常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作'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作'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望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
猴子这个时候已经被吓得毛骨悚然,于是东天教主便乘机教授了一套所谓的"躲三灾变化之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七十二变",然后东天教主又传了一个"筋斗云"的飞举之术,至此,猴子掌握了变化术与飞行术,"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一长生之美"。
可令人不解的是,按东天教主的说法,修炼了他的长生术后,至少也要五百年后才能有一大劫,为什么猴子刚刚回到花果山没过几年,就在睡梦中收到了来自地府的"索命拘票"呢?而且在判官的《生死簿》里,明明白白地在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写着:"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为什么已经学到了长生不老之术的猴子,依然还是要死?答案只有一个——东天教主教给猴子的"长生不死之术",其实是假的!这其中自含有他的一份阴谋在里面:猴子虽属天生石猴,但毕竟也只是个在《生死簿》上一个待勾之魂,寿数终有尽时。东天教主正是吃准了猴子这一点,才教授了它一套假的长生术,然后再以"三灾利害"来恐吓猴子,关乎性命,猴子自然害怕,于是求教躲避之法,东天教主就乘机将他想教的"实用技击术"当做躲避术教给了它。
"七十二变"是一种集伪装、刺探以及进攻和躲避一体的实用技能,而"筋斗云"则是迅速逃窜的行动技能。粗看起来,仿佛猴子已经神通广大,但细分析起来,它也不过就是善于藏匿以及行动迅速而已,实际上和专职刺杀的"忍者"没有什么区别——"七十二变"可以助其接近行刺对象,而"筋斗云"可以助其迅速逃脱,这本身就是针对"行刺玉皇大帝"行动而量身打造的技能。自此,猴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学成了一身"实用技击术",可它还以为自己学到的是真正的"长生不老之术"以及"躲避三灾之法"。
当培训接近成功的时候,事情又发生了不可预料的变化——东天教主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将猴子赶下山去,而猴子下山之后还意外地得到了兵器,大闹了幽冥地府,又一次地偏离了东天教主和太上老君的原定计划,他们两位的计划又将如何修改呢?请看第十二回《从地到天》。
第十二回从地到天
按旧时神魔小说的套路,一般小徒弟学艺期满,在毕业下山之时,老师父总会拿出几样珍爱的兵器或是法宝之类的东西相赠,以示对这个弟子钟爱有加,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在《封神演义》中,这一点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云中子送徒弟雷震子风雷双翅以及一条黄金大棍,清虚道德真君送给徒弟黄天化的,是玉麒麟一头和银锤一对,外加火龙镖若干。至于哪吒,更是发了大财,其师太乙真人简直在他身上开了一个法宝展示柜,通计有: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火尖枪、金砖、九龙神火罩以及阴阳剑和风火轮各一对……这等大法身一现,八只手两只脚一只也没闲着,书中有专门的词语描叙,叫做"丫丫叉叉"。可同样的情况到了猴子身上,却是一无所获,因为它是被赶出师门的——东天教主的态度如此,猴子自然也就无话可说,唯走而已。可是又留下了一个疑问:是什么原因,使得东天教主这般仓促地将猴子逐出师门呢?他为了这只猴子,等了已经近三百多年都不曾在乎,为什么却急在这朝夕之间将其轰走呢?其实这个答案,还是要着落在他那"假长生不死之术"上。东天教主是神圣仙佛之体,早已长生不死,时间对他几乎是没有概念的。可猴子只是天地间的一个灵物,寿数虽长,终有尽时。两者对应比较起来,东天教主玩得起,也等得起——只要你猴子有时间,我就奉陪到底!
可现在,明显是东天教主等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猴子没有时间了!猴子学到的长生术是假的,所以依旧有一死。在地府的《生死簿》中,明明白白地写着猴子只有"三百四十二岁"。我们可以简单地回顾一下猴子此时的年龄:它在花果山感慨生死无常的时候,有一句话:"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说是说三五百载,其实根据实际情况推测,五百年是不可能的,所以此时猴子至多不过三百余岁而已。而猴子被逐下山之时,曾说过,"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可见,此时的猴子,最少也有三百二三十岁了,若是多估计一点儿,只怕这时距猴子的死期,最多不过只有十几年了。东天教主机关算尽,其目的就是培养猴子去制造祸乱,当培训就快接近成功的时候,他却突然发现,这只猴子的寿数,已经没有几年了——这大概是因为幽冥地府的人事保密工作做得到位,若不是东天教主心血来潮算了一算,恐怕再教二十年还想不到这事呢!
猴子的大限将至,对东天教主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如果猴子一死,他三百多年的等待就会尽付流水,如何能够不着急?所以他临时改变了计划,有可能也和太上老君商议了一番,最后为了使整个计划不被破坏,于是他连兵器都没赠送就迅速地将猴子赶下山去,希望它能够好好利用这剩余的十年,尽快制造出混乱的局面,从而引起天庭的注意。只要天庭发觉到这只闹事的猴子,太上老君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借此由头捉猴子上天,近距离地制造出更大的混乱,然后趁乱浑水摸鱼地实现篡逆阴谋!
而这时候所发生的一切的内幕,恐怕就是"逐出师门"事件的真相了。
但话说回来,东天教主真的没有给猴子准备兵器吗?我觉得并非如此,他不但有所准备,而且还是太上老君出品的一根铁棒——但绝对不是那根"如意金箍棒"。在这里出现了说法上的一点儿混乱了,需要换一种说法:这世上存在着两根一模一样的"如意铁棒","一号铁棒"现世较早,被大禹发现,命名为"如意金箍棒",而"二号铁棒"则一直默默无闻,它就是东天教主给猴子准备的兵器。
东天教主自从收得猴子为徒,自然也在它的兵器上动过脑筋——猴子生性多动,棍棒之类的打击性武器当然是首选。东天教主立刻想到了太上老君当年所铸造的那根铁棒,可大可小,可长可短,重量足够而且携带方便,若是刺王杀驾则最适合不过。于是东天教主便向太上老君讨要此棒,然而这根铁棒,早在三皇时代之前,便投放至人间了,要不然大禹又如何能够得到?至于下落,早已不明,更无从寻起。为了计划的顺利进行,太上老君只好开炉重新打造一根同样的铁棒,当然制作这样兵器是秘密进行的,非一日两日之功可就。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太上老君就是再偷偷摸摸地尽量加速制作,也要十天半月才行——换算下来,从猴子上山算起,至少也是十五年之后,这件兵器才能打造成功,而在第十个年头的时候,猴子就被赶下了山,其实也怪不得东天教主不送兵器,并非是舍不得送,而是下了订单没到交货日期没东西送啊!可令东天教主失望的是,猴子下山之后,在有生之年内,不但没有惹出什么祸事,反而经营起了花果山,唯一出格的事情,则是在其直至寿终正寝的前几年,闹了一次东海龙宫,其起因是为了去讨要一件称手的兵器,结果竟叫猴子歪打正着,将"一号铁棒"找到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如意金箍棒"。
虽然猴子寻到兵器,但此时东天教主的心情却是十分复杂——兵器竟然被猴子自己找到了,这样更好,可以省了一根棒子,但算算时间,猴子的时间已经没几天了,这个时候得到武器,又能有什么用呢?世间之事,机缘巧合,越是想做的事情,未必就能做得到,而明明没希望的事情,却意想不到地发生了!《生死簿》上的时辰已到,但寿终的猴子却没死。不但没死,而且还凭借着一身的猛胆,大闹地府,强销了天下猴类的死籍,这才得以长生。
由此足可证明猴子的"长生不老",和东天教主所传授的"假长生不死术"是毫无关系的,他是靠自己的武力和胆识赚过来的——大闹地府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目莲救母》一出戏曲中,目莲就打开了鬼门关,放出鬼魂还阳无数,于是引发了黄巢之乱,杀够了八百万才添补了地狱的亏空。而在《聊斋志异》中,也有一篇《伍秋月》,主角王鼎,又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汉子,为了一个女鬼伍秋月,他两入地府两次杀鬼吏无数,硬是将伍秋月还阳过来。这等情形,和猴子大闹地府,有何不同?常言道"鬼怕恶人",以上几个例子说明,无论有无仙术道法,只要拼得死,不要命,阎王也是奈何不得的。
"闹地府行动"对东天教主和太上老君而言,有三个好处和一个麻烦。
第一个好处是,作为一个祸乱分子,猴子第一次开始"务正业"了——它攻击了天庭辖下的办公机构,并且篡改和损毁了大批文件,以及主观地掌控了一批猴子的生死。这个祸闯得不算大,但也绝对不小,已经足以引起天庭最高权力层的重视了。
第二个好处是,通过这个行为,等于是给天庭上的太上老君发了一个行动的信号——东天教主所培训的祸乱分子,终于有一个挑起了混乱!
第三个好处是,猴子强销了天下猴类的死籍,这间接地引发了东天教主日后的一个计划:他又寻找到了另一个灵异的猴子——"六耳猕猴",并且依样画葫芦,将六耳猕猴培训得和孙悟空一模一样,并把后来制造好的"二号铁棒"交给了它(这就是"二号铁棒"的最后下落)。要不然在第五十八回"二体搅乱大乾坤"中,假悟空六耳猕猴,如何能有和猴子一般的变化?又如何能有和猴子一模一样的铁棒?虽说六耳猕猴有侦察术和读心术,但服饰模样可以模仿变化,难道那七十二般变化也是能模仿得了的?这根铁棒也是能模仿得了的?而且在两猴打入地府之时,就出现了"无据可查"的情况。有关"六耳猕猴"的计划,日后自会具体分析,在此先不再枝蔓。
三个好处说完了,还有一个麻烦没说。这个麻烦,就是猴子至此真得到了"长生不死",日后功成,想要杀它灭口,却多了一重困难。
经过了"大闹地府"这一关键性的一步,猴子既寻到了命中注定的兵器,又死而复生,这其中的种种变化,虽都不在东天教主的计划之内,但事情的大趋势,却依然还是往既定的方向发展的:猴子搅龙宫、闹地府的罪行,已经报上了天庭,而天庭方面,已经给予了相应的重视:派出太白金星前去招安猴子。
身在天庭政权之中的太上老君,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东天教主在人间的事情成功了!当然,太上老君的原计划是引得玉皇大帝派兵下界去擒拿猴子,然后带到天上处决,在处决的时候,就可以做个手脚,将猴子"不小心"地放出来,从而实现他的阴谋。但太白金星的出现,使原本平坦的道路又发生了变化——这个老小子是天庭中典型的"鸽派",平时打个喷嚏都会小心翼翼,更别说是要他提出平乱了!太白金星奉行着"和平、和睦、和谐"三和主义,强烈要求将猴子收入天庭公务员的队伍。猴子就是猴子,是不可能安分的。太上老君深知这点,所以对太白金星的提议并没有丝毫的反对,而且认为是意外的收获:猴子在地上闹,再闹也有限度,若是猴子到了天上,那闹起来可就是大问题、大混乱了!这一点却是正中太上老君的下怀的。
于是太上老君匆忙地调整了策略,开始布置天上的一切,为最后的阴谋做起了准备,欲知猴子上天之后,又是如何成为太上老君手中刺王杀驾的棋子的,请看第十三回《大闹天宫》。
第十三回大闹天宫
事到如今,猴子已经进入了天庭政权之中,东天教主的现阶段历史意义已经告一段落,不过,我还是想用几句话,来总结他在这数百年或是更长时间中的作为,也算是一个回忆:
似空却非空,东天又一宗。天地寻强众,释道合谋中。
授艺三星洞,事后了无踪。事过七回外,乌巢戏悟空。
至此,太上老君登上了《西游记》的舞台,如果以时代而论,现在已经是"闹天宫时代"了。之所以叫做"闹天宫时代",是因为这一时代的主体事件,便是"大闹天宫"——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西游记》前七回中,"大闹天宫"这一事件,占有四个回目,分别是: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这恰好是从猴子第一次上天受封"弼马温"开始的,也就是说,太上老君的行动,从猴子踏上天庭的第一级台阶就开始了。为了能够更加详细地描绘这次事件的过程,我又将这四个回目,按以下的表格,拆分步骤,逐个解析——《大闹天宫》这出连台大戏,分为十一折连续上演: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官封弼马一反天宫一战告捷
招安大圣司管桃园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盗酒偷丹二离天宫鏖战天兵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失手被擒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投炉火炼大闹天宫
第一折:官封弼马
猴子第一次走进了宏伟的"南天门",通过这道门,它就从一个下界的"妖仙",转变成了一个合法合理的"神仙"。猴子第一次朝见了玉皇大帝,面对这个政权的最高领袖,它的村野之气并没有改变,不下跪也不磕头,只是略一躬身,唱个大喏而已。玉帝对这只猴子,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宽容,自己给自己打了一个圆场:"这个猴子是刚修成人的,不懂礼数,就不和他计较了!"惹得底下的群臣赞美玉帝的宽宏大量不已。
给猴子什么职位好呢?天庭的人事局长武曲星君向上汇报道:"天庭的各机关、各部门,乃至各办事处都已经塞不下了,就连保洁的人手都不缺,如果要找个地安排这只猴子,那只有天宫养马处少个领头的马夫。"猴子养马,不但健康,而且吉利,所谓"马上封猴(侯)"是也!于是玉帝一声准奏,就派猴子养马去了。当然,猴子不识吏治,又没读过"升官图",一听是个官,竟也就欢天喜地地去了。这时,太上老君的心里,应该是更欣喜若狂才对——这样一只桀骜不驯的野猴儿,被派了这么一个芝麻绿豆不如的小差使,不惹祸才怪呢!
不过武曲星这一举动,一半是内心里瞧不上猴子这等妖仙,而另一半,我猜测,是太上老君的建议。其实不难想象,若是猴子放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上,那么,惹祸的概率就会相对小很多,钉子撒在地上,有可能扎到脚,但如果插在椅垫上,那可一定就会扎到屁股!太上老君岂能做这等傻事情?这件事情,很可能就是太上老君授意的,至于用了什么方法,却也不必深究了——对于这样一个老奸巨猾之徒,这件事情实在是太简单了。既然猴子已经当上了马倌头儿,那么,就等着看好戏吧!
第二折:一反天宫
初次为官的猴子,其心情是欢欢喜喜的,其工作积极性是很高涨的——虽说是养马这样的小事,但猴子还是按照一等大事来抓的:"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倒养得肉膘肥满。"
由此段文字我们发现,猴子不愧是当过花果山CEO的,御马监的管理做得相当纯熟,假如猴子能够一直这样安稳地做下去,那么《西游记》中九十二回半的内容也就不复存在了,天上就多了一位高尚的、优秀的、"为神仙服务"的弼马温了。
可惜平静的日子只过了半个月,猴子在和下属交流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自己的职位是如此的低下,低下到不可想象的地步——论职称的话连股级干部都不如,论品级的话,那估计能有三万六千多品,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下贱之役,自己的期望值竟和这个事实有着如此大的差距,这差距几乎是自己连翻几个筋斗云的长度吧!"去他娘的!老子不干了!"这个声音从猴子的心里迸发出来,它绰起家伙,一路打出南天门去,只可惜大概那时候是天庭的午饭时间,众仙都聚在食堂里会餐吧,路上根本没人,偶有几个传达室看门的天丁,看到猴子自顾自地乱舞棒子,只当它是失心疯犯了,又因为它已经是天庭公务员了,所以根本就没人阻拦它。猴子就这样一路从天庭窜到了花果山,这才心情稍缓,但还是不爽,于是扯起大旗,自号"齐天大圣",这才心满意足。不过也就是这面写着"齐天大圣"的旗子,才使得事情扩大化了:私自离职尚且是个小错,但公然号称"齐天大圣",想和天平起平坐,那可就是大逆不道之罪了!
"闹吧!继续闹吧!闹得越大越好!"太上老君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结果。他惊喜地发现,这只猴子似乎越来越干"正事"了,而他,亦越来越喜欢这只猴子了。
第三折:一战告捷
猴子在下界的作为,持续了好几个月,而按照天上的时间换算,不过只过了一夜而已。第二天天庭早朝,张天师和南天门当值的增长天王就一起上折子弹劾起猴子来,玉帝一看很是不爽,心想:这猴子竟把我这天庭当面馆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要都这样,我这皇帝也别当了!更为恼火的是,猴子竟在下界占山头扯起了一面大旗子,赫然写着"齐天大圣"——水泊梁山的宋江哥哥写了"替天行道"都被征剿了好几次,何况是这样一个公然和天庭作对的口号?玉皇大帝怒了:有反心没有关系,憋在心里朕就当没看见,可你这猴子别搞得这样嚣张啊。这不是叫我下不来台嘛!于是他立刻就派托塔李天王父子带领三军,下界擒猴。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战役,它代表了天庭的威严和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只可惜,打输了。
李天王选择的是"单挑"战术,先遣先锋巨灵神,此君在天庭估计就是一个保安加国家打手,后派哪吒三太子,这个叫做"上阵父子兵",但结果相当不理想:一战一败,再战又败,于是李天王就立刻撤兵回天宫去了,仿佛他此行就只带了两员战将似的,真不知道他带那三军数万天兵是做什么用的,难道是做舞台背景的?要打就一起上啊,难道是请来看比武的?数万仙兵神卒一起下手,就算擒不住猴子,也把花果山给踏平了先!您好歹要立个威啊!这样哗啦啦地来,灰溜溜地走,算哪门子事吧!
李天王若是不败,那真是没天理了。
第四折:招安大圣
李天王父子兵败回来,立刻向玉帝奏报,其中语言情形,有点儿意思:"(李天王)启奏道:'臣等奉圣旨出师下界,收伏妖仙孙悟空,不期他神通广大,不能取胜,仍望万岁添兵剿除。'玉帝道:'谅一妖猴,有多少本事,还要添兵?'"
李天王实在是太幽默了,他一句"添兵剿除",足当得十个笑话——您还要添什么兵啊!带去三军神仙人马还不够,您是想要"神仙特种部队"支持吗?带去那些军队您都没用一下,还说什么"添兵",倒不如说是"换将"来得实在!
"鹰派"无能,所以"鸽派"就挺身而出了:"(太白金星)奏道:'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玉帝道:'怎么唤作"有官无禄"?'金星道:'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
不得不承认,太白金星不愧是天庭首辅,他这一招"有官无禄"的确算是极高明的权术:一来可以帮李天王打个圆场,二来可以帮玉帝暂时解决问题,三来可以显示玉帝的宽容,四来可以卖个人情给猴子,五来可以显示自己的这一手的确比李天王那一介武夫要强。
当然,我相信,太白金星还有另一个隐秘的考虑——他是个八面玲珑的精细人,而且久玩权术,政治嗅觉当然是极灵敏的,对于太上老君的企图,他不可能没有一点儿细微的察觉吧。他是一个很好的奴才,谁做主子对他并不重要,所以他提出来的招安计划,或许也有一点点儿的揣摩太上老君的意思吧!无论对谁来说,他太白金星总是有功无过的。
于是猴子得以重返天庭,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所谓的"齐天大圣"——不过也不必高兴得太早,这个官职属于定制官职,依旧没品,只是听起来相当牛而已,不过考虑天庭在封官方面的夸大其词,四个传达室管通传的老头儿都叫"天师",估计这个"齐天大圣"之"齐天",最多是与这几个卑微的"天师"一般"齐"而已:"玉帝即命工干官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那猴王信受奉行……喜地欢天,在于天宫快乐,无挂无碍。"
虽然玉皇大帝派鲁班师傅给猴子设了两个政委,分别是"安静司"与"宁神司",但却不能真正叫猴子安静宁神——这两个机关和聋子的耳朵一样,是备而无用,形同虚设的。这只心满意足的猴子,仿佛定时炸弹一般埋在天庭之内,一场更大的麻烦与混乱,正笼罩在天庭上空。
第五折:司管桃园
一般来说,忙是忙不死的,但闲却能闲出毛病来,无论是人还是猴子,概莫能外:"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似猴子这样每日价游手好闲,公然结交重臣与要人,若论人间律,属于"臣子私交",其与造反无异也!于是"上书房行走"许旌阳真人就奏了猴子一本,大意是:猴子这样混下去迟早要出事,不如找个工作给他点儿责任感,也好打发时间。于是,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从善如流,立即宣猴子上殿,给了一个差事,叫猴子担任蟠桃园园长——若是按照《水浒传》里第五回的说法,管塔的叫"塔头",管饭的叫"饭头",那么似猴子这等司管桃园的,就该叫做"桃头"了。
写到这里我实在是受不了玉皇大帝了,他实在是个没脑子的家伙!他怎么可以叫猴子去看管蟠桃园呢?这和叫猫看鱼、黄鼠狼养鸡有什么区别?猴子自从管理了蟠桃园,园内的桃子是越来越少,猴子的肚子是越吃越大,越发的长生不死起来——若说猴子是日后动乱的祸根,那么这祸根有一半是玉皇大帝自己种下的,实在是自作自受。总的看来,这位玉皇大帝,写不得文,动不了武,性格优柔,毫无主见,实属一个庸碌无能之辈!连猴子这样的村野匹夫最后都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之呐喊,那就实在怪不得太上老君惦记着他屁股下的那把龙椅了。
如此的庸君,如此的反臣,这戏实在有得唱啊!
第六折:盗酒偷丹
没过多久,在玉皇大帝的英明领导以及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落实的大好形式下,一年一度的大型文娱晚会"蟠桃盛会"即将在瑶池召开,王母娘娘与其手下的女子文工团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与排演,与此同时,一群人正急匆匆地向蟠桃园走来,她们是来筹备宴会的蟠桃的七个仙女。都说祸从口出,这话一点儿不假!请看下面的对话:"(猴子)喜道:'……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说:'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尊席,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会规,今会不知如何。'"
大家看得分明,这仙女其实只要一句"上仙位尊,王母自有安排",就可以将谈话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下去,可她偏不这样说,非要一句一句地给猴子撺火,这是一种什么用心?这样的情况在《封神演义》第二十七回中亦有类似发生:比干剖腹挖心之后,靠姜子牙的灵符护住身体,出城疾驰,约走五七里之遥,只听得路旁有一妇人叫卖无心菜。比干问道:"怎么是无心菜?"妇人道:"民妇卖的是无心菜。"比干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答:"人若无心,即死。"于是比干就真的死了。按姜子牙所留字笺上的说法,若是妇人说"人无心仍可活",那么比干还可支持到西歧去寻求医治,可偏偏这个妇人的话将他推到了死路上。这和蟠桃园中的那个仙女的回答,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偶然还是阴谋?
如果是偶然,那就是天要比干死,天要猴子闹;若是阴谋的话,那就是妲己变化成了卖菜的妇人,是妲己要比干死。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这个仙女受到了太上老君的暗示,一个劲地撺掇猴子发怒——那就是太上老君要猴子闹。可惜,已经无法证实是偶然还是阴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比干死了,猴子开始闹了!
猴子先是跑到瑶池,迷翻了现场工作人员,开始吃吃喝喝,而与此同时,太上老君已经知道猴子要闹事了,欣喜不已,为了躲避嫌疑,他远远地躲了出去,书中第五回上说得明白:"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聪明的太上老君不但不在现场,而且周围有一堆人证,可谓是万无一失也!只可惜他千算万算,还是没算仔细,那猴子吃饱喝足之后,竟闯进了他的"兜率宫"——太上老君连同宫里的大小人等都不在,却给猴子占了大便宜:"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些金丹济入,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也亏得猴子偷吃了这一回丹,我们才知道金丹的味道是和炒豆子差不多。不过太上老君这回可就赔大发了——五葫芦丹药,一粒也没剩下,全下了猴子的肚子。太上老君可没打算把这些丹药给猴子吃,这一次实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叫他如何能够不肉痛?和所有杰出的阴谋家一样,太上老君更有化肉痛为力量的本事:丹药虽贵重,但毕竟已经吃完了,这和自己的大计划相比,却又微不足道起来。于是太上老君哭着喊着跑上了灵霄宝殿,和王母娘娘一起控诉那挨千刀的猴子!
我相信在这一刹那,太上老君的伤心是无比真实的:"我的金丹啊!!"
第七折:二离天宫
俗话说"酒壮怂人胆",可毕竟酒也会醒,猴子也开始后怕了:"(猴子)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
这段文字的最精妙处,就在于它还原了猴子原来的本质——什么天不怕地不怕,其实都是虚的,事到临头,该怕的一点儿也没少怕。回到花果山的猴子,心里又镇定了一点儿,心想趁上头还没发现,不如带几坛仙酒下来,与子孙共享长生岂不更妙?于是它又真的上天去二次行窃。
为了大家一起尝个鲜,竟不惜冒险——猴子到底还是有其可爱之处的。
第八折:鏖战天兵
天庭的破案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公安部门随便派出几个纠察灵官,就搞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连玉皇大帝都恼怒了,派下了更强的部队扫逆,一场硬仗在所难免。
这一次天庭可算是做足了准备,天兵天将们再也不像上次那样和猴子愚蠢地进行单挑,而是采用人海车轮战术:九曜星官打头阵,对付花果山联盟的七十二洞妖王——那九曜星分别是"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罗睺"及"计都"九位凶神恶煞,尽可敌得住那七十二洞乌合之众。而猴子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六人合围,又抛毫毛身外化身,来了一个猴海战术,终于将六位神仙打跑。在这一场战斗中,七十二洞妖魔尽被天兵俘虏,而猴子又打跑了五个天王一个太子,而且小猴子一只也没被捉去,胜负难说得很,但猴子却满不在乎:"胜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骆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他虽被我使个分身法杀退,他还要安营在我山脚下。我等且紧紧防守,饱食一顿,安心睡觉,养养精神。"
由此寒心之话可见,猴子还真是个私心的东西!既为盟军,理应一体视之,可这厮和项羽一样,眼中只有三千江东子弟,而不知以天下人为手足,安有不败之理?
第九折:失手被擒
事情直到观音菩萨的出现,才发生了转机,因为菩萨推荐了一个人——"显圣二郎真君",也就是所谓"二郎神"是也。玉皇大帝于是立刻下了一道调兵圣旨:"花果山妖猴齐天大圣作乱。因在宫偷桃、偷酒、偷丹,搅乱蟠桃大会,现着十万天兵,一十八架天罗地网,围山收伏,未曾得胜,今特调贤甥同义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成功之后,高升重赏。"
在这圣旨中,一声"贤甥"叫得多亲热啊!可这甥舅二人之间的恩怨却不少,按猴子的话:"我记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吗?"他母亲是被谁压在山下的?很明显,就是玉皇大帝。也难怪玉皇大帝会生气——中央最高领袖的女儿下嫁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当时不知道会引起如何的轰动呢!
说起"救母运动",最出名的就有五次,分别是:"沉香劈山救母","二郎劈山救母","光华地狱救母","目莲地狱救母",以及"许状元拜塔救母"。通计武力解决四次,和平解决一次,看来二郎真君的行动还算是温和的,只是劈了座山而已。但至此,甥舅两人就有了间隙,二郎真君作为"玉皇大帝之贤甥",作为一个领袖的外甥,竟只居灌洲灌江口,庙不过一座,香火不过一方,可见玉皇大帝还是防着他,且不能相容。但也许是二郎神在下界憋屈得久了,很想上天做点儿事业,于是竟答应了帮助擒猴。
猴子这回真的遇到了大麻烦了,因为整个"花果山联盟"虽说号称四万七千名猴兵,但说穿了,就是猴子一人一棒在唱独角戏而已。这回遇到了敌手,那么,"花果山阵营"的危机就不言自明了。而再看二郎真君这边的"梅山阵营",却是强得可以,不但有悍将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而且还有训练有素的一千二百草头神。所谓草头神者,真就类似于神仙特种部队了:训练的艰苦自然不必提,而且连姓名也都隐掉了,仿佛是原上"春风吹又生"的野草……总之,没有任何悬念,这回猴子要完。
但二郎真君的出现,却不在太上老君的预料之内,二郎真君的本领比猴子只高不低,万一挥刀把猴子斩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了,太上老君心里异常焦急。二郎真君到花果山后,对其他天兵天将说:"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列公将天罗地网,不要幔了顶上,只四围紧密,让我赌斗。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只请托塔天王与我使个照妖镜,住立空中。恐他一时败阵,逃窜他方,切须与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
由此可见二郎真君果然还是有点儿托大,把十万天兵都做了舞台布景,李天王也只是帮开个舞台探照灯,十足的江湖事江湖处理,不过这一斗就是一天,玉皇大帝也开始抱怨了:"这一日还不见回报。"天上等了一日,在下界,相当于围剿快一年了,这战争拖得实在有点儿长,于是大家都觉得应该亲临战场看个究竟,尤其是太上老君,希望借观望的机会,了解情况并伺机行动:"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老君道:'菩萨将甚兵器?怎能助他?'菩萨道:'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
问题果然出现了——观音菩萨为了保全面子,要下杀手了!太上老君深吸了一口气,心道还好跟来了,要不猴子就没命了!他的大脑高速运转着:与其叫菩萨没轻重地把猴子给砸死,倒不如我亲自动手留有余地,只消拿我的琢儿轻轻一敲,把个猴子打一跌就好!一来显得我为君分忧,二来也避免嫌疑,待猴子上得天去,再做计较不迟!想到这里,于是太上老君就行动了:
老君道:"你这瓶是个磁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菩萨道:"你有甚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话毕,自天门上往下一掼,滴溜溜,径落花果山营盘里,可可地着猴王头上一下。猴王……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那老君收了金钢琢,请玉帝同观音、王母、众仙等,俱回灵霄殿。
果然按照太上老君的想法,猴子被擒,但性命无忧。太上老君一边护送各位首长回灵霄殿,一面回头看着猴子的情况——二郎真君不愧是个老江湖,深知封闭神通的办法,于是就拿特制的勾刀穿了猴子的琵琶骨。所谓琵琶骨,就是锁骨,以前的人们都深信生物的能力和灵魂都寄宿在此,北方的游牧民族也经常用火炙牛羊的锁骨,按裂纹占卜出师的凶吉:裂了就吉利,不裂就不吉利。猴子的琵琶骨被穿了之后,难免骨损伤,对于天庭来说,的确也是大吉大利的事情,不过对于太上老君来说,这可是个麻烦,得找个法子帮猴子恢复起来。
于是,太上老君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第十折:投炉火炼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