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杯雪

_7 小椴(当代)
  老者微笑道:“那些俗手弹的我当然不喜欢,但他的琴曲,就算为附庸风雅,我也不敢说不喜欢啊。唉!愿言怀人,舟车靡从——这样的琴曲,难道还不值?”
  那僮子望着楼下少年,撇嘴道:“我就没听出哪里值了?”
  那老者微笑道:“那是因为,你还太小,也没有用心听——就凭他这是头一次为抵帐给人抚琴,难道还不值吗?”
  那僮子似也对那弹琴人越来越好奇:“他是谁?”
  老者叹了口气,目光似有笑意,可笑意中藏着苦涩,更深处更是种说不出什么味道的味道。“他?他只怕是——这世上最穷的人,最不闻达的人,也最落落寡合的人了。”
  僮子还待说什么,却听身后一阵轻轻的脚步响。一个家人模样的人走上楼来,在老者身后早早就躬了身子,双手捧递过一张条子来。
  那僮子接过,再转递与老者。老者看了,半晌不语,然后一挥手,那家人退下去了,老者才道:“江南消息,那批镖银已经过江了。”
  僮子不信道:“就凭杜淮山、焦泗隐加上王木几个就真能把那批镖货弄到手?秦稳未免太没用了。缇骑这次不是也盯着吗?我听老爷子上回接到的消息,连袁二都出动了,难道这回也失了手?这也——太、太奇怪了!”
  老者不答,半晌道:“我就猜到他会另有人助,只是没想到,会是一个如此隐遁之人。嗯嗯,九幻虚弧、九幻虚弧,那该究竟是怎样一剑?竟能杀得缇骑都大败亏输,袁二重伤身退?这一下,江湖大势,只怕是要变了。”
  他言语中透出很少见的迟疑。那僮子似从未见到主人这般陷入沉吟过,实在不知让自己主人都陷入沉吟的该是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这时,却听楼下歌声又起,却已歌到三解:
  东园之树、枝条再荣,
  竟用新好、以招余情,
  我亦有言、岁月于征,
  愿得促膝、说彼平生;
  他唱来幽委曲折,听的老者却似是也感慨系之,口里喃喃道:“——愿得怀人、说彼平生;愿得怀人、说彼平生……他怀的就是那个人吗?”
  那僮子似是不愿看到主人这么显出迟疑,故意打岔道:“镖银过了江,起码有一样好处,老爷子您的钱是有了着落了。”
  那老者摇头道:“不错,是有着落了,不过——你也别想得那么简单,那银子就算过了江,你以为就会安稳吗?袁老大与这一干人就会如此善罢甘休?这银子烫手呀!嘿嘿,收不收得到还是个问题呢。而且,他的债主不只我一家,只怕这次还轮不到我收帐的。”
  僮子奇道:“不会吧,那单镖虽然说小不算小,但说大也不是非常的大。难道缇骑就会如此看不开,为它得罪那么多人,擅毁当年之约,进入江北?二十几万两银子,就真值得这么多高手出面硬抢?”
  那老者却嘿嘿道:“不为那银子,怕是只为这趟镖里另有干连,牵涉到一桩极大的秘密。嘿嘿,天下高人,尽管有不为那银子动心的,但只怕很少有人不为那秘密动心的了!”
  他的心情似也很激动,所以他人看来虽一向举止苏徐,这时却猛地仰尽一杯酒,一双老眼中放出光来,显出一种年轻人也没有的精猛。却听那楼下歌声忽又响起,这次的声音却忽转高亢,歌声却是: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风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这次已是歌到《停云》四解——旧曲往往称一阙为一解。《停云》为晋代陶渊明所作,虽仅四解,但四言之中滋味无限。老者喃喃道:“好一个‘岂无他人、念子实多’,却为什么‘愿言不获,抱恨如何’?只怕那一曲《水调》,还没唱罢江南,这四解《停云》,又要舞破舒城了。”
  静了一静,却听楼下传来一个清澈的声音道:“一日歌一曲,一曲偿千金。今日之琴债已付。鲁老,小可明日再来。”童子往楼下一望,见那弹曲少年果然已抱琴而去。他那么旧白的衣捧着那么古旧的琴,一路踏去,似还踏在他适才奏出的音符里。
  那童子眼一花,觉得那少年虽在动着,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静,那是——心静,在泄进门口的阳光中,恍如隔世之水止云停……
  第一章 一解
  江北的雪很早,干冽的空中有鸟翼划过。雪中的人舔舔干涩的唇,觉得:干涩的唇同样也需要酒意流过,需要那暖暖的一辣,顺着唇、顺着喉、直到胃,需要那一道辣入的感觉——否则这雪就只是雪了。
  所以,在这样的冷天,才会有那么多雪中把盏吧?
  没有那杯酒如割,又如何消得这冷冽清澈?
  杜淮山与沈放就在喝酒。
  “易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沈放问。
  杜淮山一时却没有说话。他望着窗外干粉一样的雪,似在想着怎么回答。自从进入滁州地面,他收到消息,便不再北行,一路反向西折行去。到了巢湖地界,雪见停了,却见沈放与三娘子一头青骡、一只叫驴地从后面赶了上来。杜淮山是何等人物,虽然沈放笑道和他们彼此有缘,竟能重新碰见,但他见沈放夫妇再次有意与自己等人同行,又时时攀谈,这时又问起这话,已猜知他心中打算。却听他淡淡道:“这个一两句话一时之间间倒也难讲得明白,我念一首他幼年时写的诗来给沈兄听听吧。”
  说着,他眯起眼,“——这诗是题隆中的,我也是偶然看到。易先生作它时该只有十三四岁,词句可能不算好,让沈兄见笑,但诗意间却颇多值得感慨之处,或者还值得沈兄体味一下。”
  说着,他轻声吟道:“诸葛才调最无伦,颔首金戈整纶巾。龙哭千里求天下,客坐茅庐许三分。终死无功终尽瘁,也极叱咤也温文。不是斯人苦平淡,岂昧时势六出军?”
  他一口淮北口音,且嗓音粗嘎苍老,用来吟诗本未必合适,但偏偏他一脸庄容——诗中写的就是曾隐居隆中,后来出山辅佐刘备的诸葛亮。诸葛亮表字孔明,后世人尊称为诸葛武候。
  历来吟咏诸葛武候之诗文最多,沈放就读过不知多少。但见这么一个不习文墨的老者居然这么慎重地吟咏一个人幼年之作,不免也微觉诧异。
  那诗不算好,但见那杜淮山的神情,沈放不由就把这几句在心中也细细体味了几遍。只听杜淮山笑道:“先生雅人,不比我等武夫,可能觉得这诗中词句尽有未能驯雅之处。但作诗人之胸襟抱负,于此倒可略见一斑。这些年来,他独撑淮北大局,与襄樊楚将军、河南梁小哥儿、苏北庾不信遥相呼应。一人支调天下义军之粮草衣帛,苦算筹谋、左支右绌,但始终不倒。别人可能不知,但是我们老哥儿俩是知道他所尽的心力的。也是为有他,天下之义军叛臣,孽子孤儿才有个归心之所与安身立命之地。淮上百姓也得了些休养生息。楚将军、梁小哥儿与庾不信等人可谓名扬天下,但天下知道淮北易先生者能有几人?他也不求人知,甚至惧于人知。但这些年所立无名之名、所成无功之功真不知有多少。——但天下自有恨他之人,比如北方金人就曾有言:‘欲得淮上,先杀杯酒’——杯酒就是易先生的绰号了。沈兄你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沈放静静听着,半晌,问:“天下果真还有这样的人?”
  杜淮山含笑颔首。
  沈放就端起酒壶,给自己满斟了一杯酒,然后望着杜淮山道:“兄弟在江南时,心忧家国却无可效力,常恨恨于有负此生。若是早知天下还有此等英才,就是命卖给他也心甘了。我沈某论别的不行,但钱谷兵革、运筹谋画、帐务来往、笔札书信,只怕倒也能为人尽上一份心力。易先生身边只怕也缺一个这样的人。若蒙杜老引荐,并承易先生不弃,在下自当倾力相与,骸骨以报。只是,杜老,你说,他会用我吗?”
  杜淮山似是就在等他这句话,未等他说完,眼中就已全是笑意。
  沈放望着他,见他已极轻但极肯定地点了下头,就把手里的酒杯端起,缓缓地、缓缓地一饮而尽,心中似从未曾如此快意过。这时——窗外正雪干天净,窗内已是杯酒盟成。
  正说着,却见焦泗隐急步行来,手里握着两三只信鸽。杜淮山一看便知有消息传来。他一向自信有识人之能,如今沈放加盟,便也不再避他,问:“是什么消息?”
  焦泗隐一脸郑重,道:“据镇江快讯,袁老大出京了。”
  杜淮山一惊:“当真?”
  焦泗隐沉沉地点点头。
  杜淮山问:“可还是为了这批镖货的事?”
  焦泗隐道:“不错。据说,袁老大极痛忿于袁二之伤,不满骆寒剑不留情,已扬言要对当日困马集雨驿中人全力追杀。已派画工绘影图形,传下令来。而且他放出话来,说骆小哥儿这趟镖中,别有一个关乎天下大势的隐密,得之者虽不能说威行天下,但已庶几可令大江南北情势一夜之间事变时异——他这话分明是要挑动天下豪杰动手,用意无非是逼那骆小哥儿现身。据说,江南文家与长江老龙堂已有些闻风而动的意思,只怕淮上从此多事。最让人吃惊的是,外传袁老大已经亲临镇江,也知道镖银到了咱们手中,很不满意义军此次所为——说咱们过江开扒,有违当年盟约,有意渡江北来,亲自向易先生讨个说法。他这回如果真的渡江北上,只怕就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打发得了的了,弄到后来只怕会兵戎相见。咱老哥儿俩只怕给易先生惹麻烦了。”说着轻声一叹:“唉,此情此境,易先生真还当得上袁老大这一头天大的麻烦吗?”
  杜淮山面色转为凝重。问:“那老家中稼穑兄可有消息传来?易先生身边到底怎样?”
  焦泗隐叹道:“——还是缺人,‘十年’、‘五更’俱有事在外,各有要务,家中只有小甘、小苦留守,连稼穑兄也已赴鄂北处理楚将军之事。加上最近六安府中六合门主瞿老英雄去世,六合门中大乱,危及淮南之盟。还有巢湖之帐目纷纷到期,一笔笔加来,恐怕有四五十万两银子之巨。易先生实在抽不出人,这事又太大,自己就亲身去了。”
  杜淮山一向凝静,这时不由也紧皱双眉,扼腕道:“他这时还一个人出门?那他的喘疾……”
  他心中明显的已烦乱无限,一只手紧紧绞住桌边上的花纹,抬首望向门外天空中的冻云。浮云敝日,日影虽一些不见,但云彩边际红得却也十分绚然。杜淮山望着望着,似乎心中就静了一静,重又恢复平和的口气问道:“易先生可有什么话留给咱们?”
  焦泗隐道:“他只说如果顺利,叫咱们马上把镖银押到江北舒城,他在那儿派得有人专接应我们。要是没有得手的话,也不必在意,他会有办法的。”
  杜淮山叹了口气,心想:他还能有什么办法,特别是目下他这身体……他一时没再说话,半晌才对焦泗隐道:“你一会儿出去嘱咐王木他们一声,今晚叫大伙儿好好歇歇,把马都喂好,明日一早大伙儿就都要起个绝早,马不停蹄,一定要在三天之内赶到舒城,不能再让易先生久等。”
  第二天一清早他们果如杜淮山说绝早地就动了身,一路上走得急,披星戴月,晓行夜宿,一干人第三天一早就到了舒城。上了冻的车辙让马车走在上面不免颠簸,好在赶车的人尽是老道的车夫,又有临安镖局的一干小伙子,所以车子在路上走得一直还算顺畅。
  到了舒城时,沈放也没想到这小小舒城却也别有气象——只为这一带地处巢湖,水土宜人,每年巢湖一熟,豫皖皆足,这一带可以算得中原之地的一大粮仓了。加上百姓勤勉,最近几年又风调雨顺,兵火宁静,没有太大的战事,所以连沈放都颇讶异于江北还有如此富庶之地。
  据杜淮山说,最近几年这一带的平静有一多半也是靠易先生他们苦心经营得来的,既要南抚宋吏,又要北拒金人,还得内剿盗匪、外抗强梁。几年之间,这里已被构筑成了河南义军最重要的粮仓,现在易先生过手的粮草倒有一小半是从这里提调来的。
  沈放一路上也觉出杜淮山为人表面上虽冷峻,但做事却细心周到。这时心知杜淮山是有意说与自己,以便自己日后扶助易先生,也就更加仔细听着。
  那杜淮山肚皮里简直是一部活地理,把这一带何处出产何物,可用于何处,能产多少,一向如何支配……一一道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沈放自是也受益不浅,知道自己一旦果然主理义军帐务,调配各处粮饷的话,这些话对自己必有助益。
  舒城是个小城,一下来了这么多人,跟车看热闹的小孩儿就一下呼啦啦地不知来了多少。王木抓住一个笑问道:“醉颜阁怎么走?”
  那小孩儿笑道:“那可是酒楼呀。你们这么多人,要住宿,该先去找客栈,那里可没有住宿的地方。”
  王木便看向杜淮山,杜淮山沉吟了下,道:“那也好——只是不知道易先生到底有多急,咱不能让他久等。这样,你和金和尚带着镖车先找个客栈盘桓下来,顺便歇歇。我与沈兄夫妇先去醉颜阁看看。——这里虽平静,但毕竟还是官家之地。你们千万要小心,别都进去,留两人在客栈外守候着。一有动静,就赶紧来报,免得敌手太强时都被敌手缠住了脱不开身。”
  沈放听了心下佩服,暗道:老江湖到底有老江湖的作派。焦泗隐则更谨慎些,怕只王木和金和尚几人担不起这护镖大责,自己陪王木等人去了,却留下沈放、荆三娘及杜淮山三人先向醉颜阁去看看消息。
  三人还未到醉颜阁,杜淮山先看见路边一家小吃铺,便停下步和沈放笑道:“咱们先吃点东西吧?”
  沈放微奇,暗想:那醉颜阁既是酒楼,去了还愁没东西吃吗,怎么先找个路边小店吃东西?看来淮上义军确实节省。
  正想着,杜淮山已先拐了进去,操着淮上口音吩咐老板下三碗面,又要了一些小菜。
  三娘子与沈放结发十年,对他心意熟知,一见他脸色,就知他会错了意。低声笑道:“他可不是为了节省。杜淮山是个老狐狸,他一向给人设局,最怕进了别人的局。所以,一定要先探听探听那醉颜阁中的大致形势才肯前去。江湖险恶,说不上有什么事——看来,这舒城一带不在他们势力范围之内的,否则定不会如此谨慎。他的意思就是要打,也先吃了饭好有力气。”
  沈放冲她一笑,心想,江湖上这些人情物理、鬼蜮伎俩真都瞒不过自己这娘子去。
  当下一牵三娘衣袖,入了座。杜淮山那边也已吩咐好了,冲沈放笑道:“本来沈兄不嫌我们淮北义军清苦,肯加盟相助,小老儿该好好请沈兄夫妇喝一杯的才是。但江湖鬼蜮,不得不防。反正我已是有名的老狐狸,一惯奸狡,这三碗面就算陪沈兄吃了个加盟酒吧。沈兄别嫌寒酸。”口中说着,眼里却笑嘻嘻地看向三娘。
  三娘也没想到这老头儿人老,耳朵却灵着呢,脸色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见那杜淮山并没有见怪的意思,反露出些脱略滑稽的态度,知他没有生气,不由放下心来,暗道:这老头儿倒也不是光有一副阴沉脸,私下里还颇多可爱之处。
  三人一起吃着,这小店生意清淡,人不多,店家也并不忙。杜淮山本那么急着赶去醉颜阁,这时反象变得不紧不慢,吃完了面并不急着走,和店伙有一搭没一搭的搭起话来。
  只听杜淮山笑道:“记得那年来,你们这儿有个醉颜阁还不错,产的好酒,现在还在吗?”
  那店伙笑道:“几十年的老字号,当然还在,哪能说不在就不在了?”
  杜淮山也一笑:“那儿倒是个好玩的好地方。它们那儿这几天有没有什么新鲜事儿,说来听听——我记得那儿的新鲜事儿最多的。”
  倒也是——酒楼茶肆之地原就是新鲜事儿最多的。看来杜淮山已打定主意探探风声了。
  那店伙也有趣,眨眨眼,反逗杜淮山道:“您老人家高寿了?”
  杜淮山笑眯眯道:“六十有六。”
  那店伙嗐声一叹道:“可惜你老人家来晚了。”
  杜淮山一双笑着的眼睛深处不由锐利起来,问:“这怎么说?”
  那店伙笑道:“你老人家要是再早来几年,年轻上几年,去那醉颜阁保证会觉得不虚此行,会见着个你最想看见的人。嘿嘿,不是调戏您老,您也别生气,只怕那时叫您把命搭给人家你也会情愿的。”
  那店伙的笑容颇暧昧,说的话也若有意若无意,但听在杜淮山这要久走江湖、刀尖舔血的江湖健者耳朵里自然别有意味。
  连沈放也一惊,不知那店伙话中究竟是何意思。三娘不由把眼直向那店伙瞄去。她一双眼清澈透亮,说得上阅人多矣,却也看不出那店伙笑容背后倒底是何含义。
  杜淮山心里也满腹狐疑,但他生性谨慎,见那店伙话中有话,不肯明言,他也就不再深问。看似随口道:“那醉颜阁中就没有别的什么什么有趣的事儿了?”
  那店伙笑道:“还有,听说我们们徽商中第一豪富鲁家老爷子也来了,就住在那儿,这可算个新闻?”
  然后,又闲闲地说:“另外,就是醉颜阁中这几天每天午前都会传出琴声,有一个抱琴的人在那儿弹琴,不喝酒也不吃菜,好象是鲁老爷子的客人。两人却不说话,你说怪不怪?”
  杜淮山一双老眼盯在那店伙的脸上,他的每句话似都关联很大,却偏看不出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杜淮山至此也不便多坐,会了银子,说声:“有扰。”便与沈放与三娘起座去了。
  出了店门,拐了个街角,杜淮山就看见焦泗隐派来的等在街边上的一个镖行的伙计。伸手把他招了来,低声吩咐道:“回去告诉焦老爷子,这地方只怕古怪,叫他一切小心,另外再派个人来等我们的消息。”
  那伙计应声去了。沈放这时问道:“杜老,咱们现在还去不去醉颜阁?”
  杜淮山脸容一整:“去!怎么能不去?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人值得我杜老儿把命都交给他,嘿嘿!”
  他口里这么说着,心里却在担忧一个人,不由当先行去。
  醉颜阁是座结构精美的古楼,整座楼都是木制的,虽然有脱漆落彩之处,但一堂一榭极具匠心。整座楼不大,在里面沿廊行去,却幽委曲折,别有一种廊苑幽深之感。
  店伙把他们迎上的是二楼,这酒楼也只两层。二楼迎着门的三面半空里环围成一个悬空的回廊,夹着中间一个直通一楼的天井。日光下彻、影透窗隙,整座楼有一种说不出的静,全没有一般酒楼的喧闹之气。
  沈放问店伙:“这么少的客人,你们酒楼怎么开得下去?”
  那店伙边擦桌子边笑道:“客人不喜欢清静?说起我们酒楼,那真的是客少。舒城本就小,又不当什么交通要冲,所以客人更少。只为这酒楼是本朝开朝裴尚书雇能工巧匠盖的,在皖南一带一向很有名,所以还常有人来。不瞒客人说,我们这酒楼其实主要只做一个人的生意,就是我们这儿大大有名的鲁老爷子了。偏偏鲁老爷子爱清静,也吩咐下来说他喜欢清静,我们东家就宁可客少些也罢了。那鲁老爷子本是本地第一富商,不说富甲全国只怕起码也富甲七省。他绝爱我们这里的房子,吩咐了好好维护。说起来他一年能来上几次?但每次来都赏赐颇多。所以只这几次,只他一个客人就足够养活我们这栋酒楼的了。”
  沈放“噢”了一声。杜淮山和三娘可不似他的全无心机,一进门就四处打量去,看的是如果真的有事,那么何处可进、何处可退、何处可攻、何处可守。
  三人适才吃了面,这时就只要茶,六安茶是当地有名的。茶烟起时,店伙就退下去了。几人这些天一直劳劳碌碌,好容易到了目的地,加上这猛的一静,反让人不习惯了。一时也无话可说,心里本都满满的,几口茶下肚,猛地却似空了起来。
  沈放心里正想着那个易先生不知是个什么样的人,又会派什么人来接车?这一路之上,特别是过了江之后,尽有杜淮山等人的眼线,不只通报消息,还有钱粮往来,这巢湖之地想来就是淮上的大后方了。此时杜淮山所押之货,已不只骆寒所送之物。除了那二十余万两银子兑成的金子珠宝随身外,一路上杜淮山又收上来几十鞘银子,估计也有三五万两之数,都是一路上义军眼线与民间百姓的由衷赠与。沈放不由暗暗佩服那位易杯酒:淮上之地被他这么精耕细作,足见所用的功夫之细。不知他与那鲁老爷子又有什么来往?
  ——这人在巢湖一带似乎极有盛名,一路上沈放听人提起他的名字就不下五六次了,而且难得的是口吻中多有一分敬重。他从滁州一路行来,路上所见的通衢闹镇,几乎处处都有“通济钱庄”的牌子,还有“通济药房”,“通济客栈”,想来领的都是他一家的本钱。沈放在江南虽一向也闻得其名,却没想到他生意做得兴旺到如此地步。
  这鲁老爷子据说姓鲁名消。表字狂潮。徽商名闻天下,但据传有一半徽商是领着他的本钱在做生意,可以想知他豪富的程度了。当时宋金分隔,唯有他银号里的银票可以通行于两地。他主要的生意却只一桩,便是天下闻名的“通济钱庄”。他把银号分为“北庄”和“南庄”,分别打理两个朝廷的生意。据传南宋朝廷为建钱塘海堤都跟他有过银钱来往,真可称得上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沈放正自想着,却见那店伙又掂了一壶开水来续茶。他见几个人闷坐,不由开口先冲沈放笑道:“客人不是嫌清静了吗?这下热闹可快来了。有一拨金使过境,本县吴县尊要亲自款待,适才衙役的衙票已经传来了,一会儿就要在这里待客。我们掌柜的把他们就安排在你们这座位斜对首的回廊,到时只怕还要演鼓乐,传营妓,一会儿可就热闹了。”
  沈放知他是好心,也就冲他一笑,心想:先前那店伙说的杜淮山一见都甘心身死的那个人在哪儿?该不只是一句玩笑吧?
  一时,果听得门外楼头传来一片喧闹之声。
  这酒楼格局异常,与门外正街原还隔着一条小巷,有闹中取静之意。而正楼和那小巷之间也还隔着一道院墙,墙内共有三五十步的退步。
  就这么,喧噪之声从正街转入小巷,又转入门首,再转入小院,渐渐靠近酒楼来。沈放与三娘不由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人这么闹腾。定睛望去,只见当先是三四个衙役开路,乌衣皂帽,看着相当威风。随后进来个穿绸衫的师爷,一进门就将酒楼上下打量着。
  然后才是县令。只见那县令三十余岁,皮肤白皙,典型的南朝读书人模样。一进门,就肃手让客。
  客人拖拖拉拉,却有二十多个,均是北朝打扮。天还不太冷,他们帽子上已有了毛皮之类的饰物。当前一人意态洋洋举止轩昂,看样子似是头领。他看这酒楼看得甚是仔细,每逢凿花雕木、夸饰文绘之处,不由就停步细看。至于那木料之接隼、构局之精妙,常常引发他一叹。
  他汉话说得虽生硬,却不失流畅。只听他对身边金人讲了几句金文,才又用汉语对那县官说道:“南朝人打仗不行,工匠却是优秀的。”
  那县官举止却甚斯文。他肃手把客人请上了二楼,正好就在沈放三人斜对面,隔了个天井,彼此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那边人喧喧哧哧足占用了一整面回廊,对这边沈放三人并不感兴趣。
  醉颜阁中店伙原都闲散惯了的。一向客人都少,这时一下来了这么多人,又是县令的客,一时闹了个人仰马翻。弄了好半晌,那边三十几人才算坐下。入座即上酒,金人却似喝不惯这里有名的“苦苏”酒,一个个皱眉挤眼,乱声叫道:“好淡,好淡。”
  只听那县官笑道:“这是我们南人的酒,味道不烈,但后劲绵长。入口微苦,但妙在苦中之回甘。完颜晟大人粗豪惯了,想来喝不惯,我叫他们换酒来。……但大人若能耐下心来品味,还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那被他唤做完颜晟的金官倒是很听劝,细细又喝了两口,笑道:“你们南人最会弄这些拐弯抹角,曲里曲折的事儿,连一个酒也讲回味。依我说——是你们的嫩喉咙禁不住烈酒灌,不似我们金人生下来就是喝酒长大的,那才是真英雄男儿汉。你们是先把什么都盘软了再说。”
  说着,他回头吩咐身后的金官道:“给我记下,记得回头和南朝使者说,这苦苏酒和造这座醉颜阁的能工巧匠都叫南朝给我们皇帝送过来。”
  说着口里哈哈一笑:“没错,这酒是有些味道,但你们南人再巧有什么用?不够强的话,再巧的东西也是拿来给我们用的。”
  杜淮山听那金人说话脸上就不由一怒,沈放却轻声一叹道:“可惜,他说的大致没错。”崇奇尚巧不能说不是南朝人积弱不振的一大缘由。
  他们都不想再注意那边,以免白惹气生。试着找些话来说,没想那边下面的话却不由分说就钻进他们耳里。却听那完颜晟道:“不过你们南人里面也有好样的,这次我来就是为七里铺金使被杀的事。——兀儿哥大人也算是个勇士,摔跤放箭,一向在我们金人中也少有对手的,居然和二十几个护卫连那么多宋兵一齐被一个人杀了,不由得我们皇帝不大怒。本来我也不信,直到亲自去看了他们伤口才信了的,那的确是一个人出的手。这动手的人可真了得!只是不知怎么突然不见了的。”
  那吴县令陪笑道:“完颜晟大人真是英雄惜英雄,这等胸怀可真叫在下佩服。想来朝廷里已答应叫人追查了?”
  那完颜晟笑道:“你们朝廷把事情交给了缇骑,可开始缇骑首领并不上心,我很不满意。一再追逼下,缇骑首领还是不买我的帐,是你们秦丞相受不住我们的压力,答应请江南文家的人追查凶手。说那凶手本是化外野人,对付江湖上的人就要用江湖上的方式。我却瞧不起那文家人,只会暗杀行刺,这事他们办不成的。后来听说缇骑首领袁老大的七个部下,一个徒弟也被那同一个人杀了,还重伤了他亲弟弟,他才忿然决定亲自出马。现在他已到了镇江的。我这才放心,袁老大是个英雄,只有他拿得住那家伙的。”
  他似是个南朝通,口中汉语虽生硬,却足以达意了。沈放没想到朝廷中还会有这一道曲折,不由侧耳细听。袁老大目下对淮上压力极大,他和杜淮山都不由仔细听去。却听那金使道:“可惜那个骆寒就再没出现了,他又和你们一般南人大大不同。你们南人总是凭借别人的亲属朋友来控制人的,偏他象没什么亲戚朋友,连缇骑都查不出谁与他有关系。我很急,也生气——他要是一直这么不露面,难道这案子就这么算了?”
  那吴县令只一脸浅笑地听着。他虽在朝为官,却一向对所有大事小情一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反是那金使越说越有兴味:“我把这话跟袁老大说了,还是他有办法,他只问了我一句:‘你知道我们曾有一笔银子被劫了吗?’”
  “我点头说知道。”
  “‘那你知道劫银的是谁?’”
  “我摇摇头又点点头,不知袁老大喜不喜欢听那人的名字,‘好象是叫骆寒。’”
  “我见袁老大就面沉似水,然后他问:‘那你可知道那银子被送的目的地?’”
  “我摇摇头。然后就我看见袁老大脸上一笑,说:‘淮上!’他的话总是很短,但很肯定,让人相信。他说:‘虽然我不很确定,但我也大致猜出了他要把银子送给谁,那人也正有困难。’嘿嘿,‘零落棲迟一杯酒’,当今天下,也当真只有他才交得下骆寒这样的朋友。嘿嘿——雪函冰铗,青白双璧!就是猜我也可以猜知一二了。所以我不用费力去找骆寒,我只要放出一句话——如果他不出来的话,我就要势迫淮上。凭我这一句,他一定会出来的。”
  沈放与杜淮山对望一眼,没错——袁老大果然高明。他一进镇江,就已露出其凶焰之难测。其势如张——原来他真实的目的却在于此。
  只听那完颜晟道:“我问:‘那他如果仍旧不出来呢?’”
  “袁老大脸色一青,说:‘你总该对一个姓易的印象深刻吧?’”
  “我当然知道他说的是谁,我们朝廷上下没有对他印象不深刻的。只见他把脸一沉:‘他要不出来,我已知道银子送到哪儿了,我就直接找那姓易的人算帐。’”
  杜淮山的手不自觉地就一把抓住椅子扶手,一张花梨木的椅子凳时在他手里“咯嘣”一声开裂了。
  沈放已知他对袁老大的忌惮,但真没想到会是这种忌惮到近于恐惧的程度。他实在猜不出那袁老大究竟有何手段,可令麾下来历混杂、各有背景的三十二尉俯首听命,令杜淮山焦泗隐这类江湖健者也恐惧束手,甚至连那金使完颜晟也满口佩服。
  虽然沈放对袁辰龙没有什么好印象,但他连金人的帐都不大买,这一点作派跟朝廷上下可真大相径庭,也让沈放绝对没有想到。听那完颜晟之话,似是以秦丞相之权势谋术,都难撼其主见,足见袁老大此人之不凡。沈放望向杜淮山,也明白了他的担忧——以淮上文弱如易先生者,真当得住他的倾力逼迫吗?
  座中一时也静了静,沈放望向三娘,见三娘正在抚整自己的鬓发。她的鬓发本整齐异常,不需抚理的,但沈放熟知三娘,知她这是心理紧张所致。自己与她相识十年,还从没见过她这样。
  他心里深知——袁老大如果过江,缇骑势力北张,他夫妇也必然无幸。但沈放虽是书生,却自有书生的勇气,他伸一只手握住了三娘的手。三娘被他一握,似乎就心定了很多,将指也扣住沈放的手。心想:丈夫虽不解搏击之技,但生性中也自有可以依靠之处的。
  连那吴县令也知此事干联重大。那易杯酒虽远在淮上,但正是他在宋与金之间支起了一道缓冲的屏障。这些年淮南平定一大半也有赖于此。这时不由也声音稍紧地问道:“那骆寒到底现身了没有?”
  在座人也多想知道这个结果。却听那金使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袁老大不知为何,突然停止北上,就耽搁在了镇江。好像是有人传说,在镇江附近的长江边上,看见一个穿黑衣服的少年晃了一晃,牵着骆驼饮水。他行踪飘忽,谁又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骆寒了?就算是,别人也不知他意向所指。”
  沈放猛地觉得脸上血一冲,似全身的血都冲向了脸上。紧紧握住椅子扶手,同时觉得三娘的手在自己手里也紧了一紧。夫妇两人心意相通,知道对方所思和自己一样:都又一次想起黑夜雨驿中骆寒的那一剑,那无可避让的锋芒与神采,那种逆行倒挫的激扬勇决。
  沈放只觉心中一快,暗道:谁说宇内肃杀、江湖寂寞?有那么一个威行海内,势逼淮上的袁老大,就有那么个黑衣少年也在他身莅镇江时出来晃了一晃。虽只一晃,却足以让袁老大停顿下来,不敢北上。
  还有谁敢说无人能撄袁老大之锋芒?只这一晃,那人虽锋芒未出,但已让众人看到他无惧无畏的锋镝之所向!
  杜淮山长长吁了一口气,连那边的吴县令也神色一松。三娘子不觉心头略一轻松,见沈放与杜淮山一心两耳都注意着对面,不知怎么忽然有了一种自己重新是个女人的感觉——这话说来似好笑,从荆三娘出道至今,一开始就独掌蓬门,钗令所至,寻仇报恨,一向是没有机会觉得自己是个女人过。她一向也痛恨身边的男人,因为,几乎没觉得身边的男人像个男人过。直到嫁给沈放,虽暂获平静,但沈放一向有志难舒,心情悒郁,她也就要不时将之安慰,同样很少觉得自己仅只是个女子。这时,见身边两个男人为家国之事,势力消长全神贯注,三娘不知怎么第一次有了自己是个女人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好,是锋芒卸下,静满全身的感觉。
  她不由望向楼下,门口的日影忽然一短,她一定睛,原来是有个人走了进来。
  那是一个抱琴的少年。三娘看着他,不知怎么就觉得心口一静。那少年穿着一身旧衣,和常人没什么不同。只是没见有什么人一身旧衣在身时会象他那样让人看上去那么舒适,把一身旧衣穿出那样一种舒白,那样一种轻软。他抱着一张琴,步履从容,毫不出声地走到楼下左首窗边的木地板上坐了,把琴横在膝上。
  三娘刚才还想到“男人”这两个字,这时看到这个少年却不知该再怎样评价,心里忽忽地想起了丈夫书房里她见到的静躺在书桌上的唐诗集中的一句:
  怅卧新春白袷衣。
  然后才想到,现在的时令可不是春天呀……
  对面楼头仍是渲沸不止。却听完颜晟笑道:“吴大人,你该不会只是请我们喝这清酒吧。你们南人好像有一句诗:‘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拔花枝作酒筹’。对酒岂可无花,又岂可不花。花呢?花来!”
  那吴县令“嘿”然一笑,垂首沉吟道:“舒城地小,虽有营妓,都不过是土女憨娃,比不上江南佳丽,只怕没的有辱完颜晟大人尊目。这样吧——”他一拍手,上来一位家人,只见他低声对那家人嘱咐了几句,又道:“速去速回,挑几个象样的传来。”
  营妓制度在有宋一代可算是一种十分残忍的制度了。凡是犯官家属,其妻其女,除了进宫为婢为奴外,就是发放到营里为妓,从此承欢卖笑,做起皮肉生涯来。最残忍的是每年一定的时候,她们还要到军营中轮值。所以一般士大夫的诗酒风流,流传坊里的蕴藉佳话,无不是她们血泪写成的。三娘子虽说来自社会底层,出身女伎,但怎么说还有一点起码的尊严在。若身为营妓,那等于身在最黑最黑的地狱,而且,永世无可超拔了。
  所以沈放听说时,不由就废然一叹。那边众人却传杯换盏,没有谁在意。当时金人在宋地一向予取予求,子女金帛都不例外,何况几个营妓。过了一时,只听马车在门外停住的声音,众人久经欢场,也不在意。只一个金使问吴县令的师爷道:“一共叫来了几个?”
  那师爷含笑道:“舒城地小,没有出色的,就传了六个。还有一个,却是外面流寓在此的,听说这一个还算出色,爷台就只看这一个好了。”
  那金使没听清,一愣道:“一个?”他自到南朝,还从未碰到这么“小气”的主人,然后就向楼下看去。
  众人果就看见楼下进来了几个女人,是没有什么出色人才。一个个面敷浓粉,强颜欢笑,走上楼来。她们身边自不乏弦索等物。那完颜晟几人也是多次出使南朝了——就算在北地,他们劫掠的汉人妇女也不在少数,看了不由就眉头一皱。除留下一个勉强象样的佐酒外,其余之辈全赶下楼去奏乐去了。偏偏舒城果然是偏僻之乡,那几个营妓一曲《迎仙客》也奏得不成模样,连吴县令听了也皱眉。完颜晟听着不奈,一个酒杯就掼在楼下,“啪”地一声,把正在演奏的乐声打断,脸上涨得通红。吴县令似早猜到会有这一景,口里只喃喃着:“朱妍怎么还不来?”
  却听完颜晟“嘿嘿”道:“吴县尊,你是看不起我们呀还是心疼你那几个营妓?为什么专挑这几个陈芝麻烂谷子送来!我可是听说你们这里有个有名的女子,名叫朱妍。她在哪里,她怎么不见?”
  吴县令急得一头是汗,只听他陪笑道:“我已叫底下人传她去了,大人息怒,再等等,且再等等。”
  众人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营妓居然也敢拿款儿。等了半天,却还是没到。不等那完颜晟发怒,吴县令已发起怒来。他那么一个斯文人,一巴掌就抽在前来回话的家人脸上,打出五条指痕,怒叱道:“你说我说的话,就是抬也要把她抬来!”
  那家人不敢吭声,只有退下。完颜晟在一旁看着连连冷笑,吴县令也自觉没有面子。只听完颜晟“嘿嘿”道:“吴大人,回头我可要和你们安徽按察使卢大人说一下,你接待下官接待得好啊!可要给你好好升两级官!”
  座上气氛登时变得严肃,吴县令已不敢答话,只是连连拭汗。要知当时宋庭对北来使节一向以承顺为主,任谁也不敢怠。——也是,在秦丞相威势之下,谁又敢当轻启战乱之责呢?
  却见完颜晟已面沉似水,冷声道:“吴大人,我再数三声,朱妍若还不来,咱们这席酒不吃也罢。”
  说着,就开始数了起来:“一、……”
  “二、……”
  “三、……”
  吴县令的头上只见冷汗直冒,看着真是又卑怯又可怜。那完颜晟已数罢三声,他也真说得出做得到,毫不给那吴县令面子,起身就要走。
  吴县令知道他只要一走,自己这官儿只怕就丢定了,从前的十年苦读都白化为泡影,不由哀声求道:“完颜晟大人,你息息火,再等上一等,我一定给您传来。”
  却听楼下响起一声轻叹。那叹息虽轻,声音却悦耳,只听一个好听已极的声音道:“玉琢,不用求他了。完颜晟大人,朱妍已来。”
  众人往楼下看去,却没见到什么美女,说话的却是适才随几个营妓进来,给她们提包打杂的一个小厮。
  他刚才并没跟上楼来,这时开口,众人见他身材袅娜,才知是个女子。
  完颜晟也一愣,向楼下望去,问道:“谁是朱妍?”
  那小厮道:“我就是。”
  她一抬脸,众人只见她的五官生得极好,但是脸色黯淡。完颜晟愣道:“也不见得如何出色。”
  那小厮却似不惧于他,淡淡道:“你别难为吴县令,我就还你一个艳光四射的朱妍。”
  完颜晟倒要看看她变个什么戏法,点头说:“好。”
  那小厮就道:“打水来。”
  这醉颜阁想来她颇熟,茶佣果然就打了水来,目光中隐隐还有一分为她担忧之意。只见那朱妍置盆于地,低下头慢慢洗脸。
  座中都一静,满楼里只听得到她拨水的声音。她还没抬脸,那声音似已能撩动起人的心意。然后,只听她一声清叹,慢慢向楼上仰起了脸。适才脂粉污颜色,众人看不见她的真面,这时见她微微抬头向上,身影里却透出种说不出的倦——她象已倦于这么给男人相看。
  众人这才见她的一张脸真的如晓露芙蓉,在这古楼中,那是一种说不出的艳。完颜晟的一张嘴张开就合不上了。只听她一声轻叹道:“我去更衣。”然后人就袅袅婷婷地走向门外。众人望着她的背影都没说话,似这时才明白什么叫做“云想衣裳花想容”,又是什么才叫“名花倾国两相欢”。
  那朱妍一去甚久,催了好几道,好一时,她才在众人的期待中走来。众人先只听见她下马车的声音,想来是在车中换的衣,然后是环佩叮咚,那声音极细微,却引得人不由竖起耳朵听去,要听她的到来。朱妍的饰物想来不多,但偏偏叮叮咚咚,若断若续,人没来,声音已响满了整个空间。就是从院门到楼门口这几步,她的玉佩已响成了一段音乐,似是轻轻叩着你的心,说:“我来了,我来了。”
  沈放与三娘也随众向门口望去。有一刻朱妍才在门口出现,看到的人都不觉一怔,这一怔与一静不由又感染了别的座客,本喧闹着的口忽然就闭上了,本来闭住的口却不由微微张开。满座的声音有层次地静了下来。只见朱妍停在门口,身姿间有一种迟疑的味道,好象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向何处去。美到了极处原来就有这样一种自身不觉的茫然。只见她穿着一袭绯红色的裙,披着银纱,纱下是一件石青色半臂。立在门口,逆着光,如真如幻。
  众人这时却象已看不清她的脸,连杜淮山都惊愕在那里。这时朱妍才抬头向楼上发问:“玉琢,这三个月你都不肯见我,为什么这时你又这么急地传我来?”
  她说话的对象似乎是那个吴县令。想来这县令名叫玉琢,只见他面上颇多尴尬。朱妍出面,虽解了他的围,但他这时似乎又不想见到朱妍了。他的目光与那朱妍碰到一起,随即就闪开。朱妍与他却象旧识,见他不答,就轻轻叹了一口气,走上楼来。
  只见她盈盈一福道:“小女子朱妍见过各位大人。”
  她的声音不能说如珠如玉,因为那是珠玉也发不出的人间所没有的一种清润。这下离得近,众人才看清了她的容颜。只见她果然人如其名,明媚鲜妍。
  一般女人看女人会先看她的衣履。但三娘觉得,她让你在来不及看清她的衣履之前已先眩惑了。她的装饰不多,不至繁丽;但饰物也有,不至寡淡。你不能说她有多美貌,只是这世上任何一个女子见了她的话,只怕不由得心头就会有忽忽一失的感觉——原来一个女人可以女人成这样。
  三娘子一直微愕地看着那个叫朱妍的女人,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做“惊艳”。
  三娘一向不喜欢一个女人过份耀眼。但原来“明”可以明成这样一种明艳;她也有些瞧不起“媚”,但“媚而不俗”原来也并不是一句空言;她见了朱妍以后,才知道城里的女人原来也可以“鲜”,却绝没有乡下女孩那么鲜得土气;至于“妍”呢,原来胭粉之物竟可以将一个人妆点得如此天然!
  满楼中唯一没有惊呆的可能就是沈放,他一望之下就已掉头来看三娘。
  却听那吴县令说:“朱校书,咱们的事以后再叙。完颜晟大人是朝中贵客,刚刚感叹于对酒不可以无花,就在等你来。我舒城地小,无人足以当他尊目。幸得有你流寓于此,就请弹上一曲如何?”
  那朱妍把一双眼望向他,眼中既有喜意也有疑惑。当此场合,也不好多说。只轻轻颔首,自去栏杆旁要了一张方墩坐了。她随身携带得有琵琶,只见她轻抱于怀,眼里看向吴县令,眸中似有幽怨。
  吴县令却并不看她,她微微苦笑了下,拨了拨弦,然后将眼向场中流眄。她本侧坐着,选的位置好,可以看到全席。这一下目光流盼,场中无论贵贱,连沈放三娘那边,都觉得:她看到我了。
  年少的忍不住心中便一跳,却更忍不住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那一眼似是她的开场白。只听她拨了拨弦,弦声叮咚,渐成曲调,她口中也轻轻唱道:
  你将这言儿语儿,休只管牢牢叨叨地问;有什么方儿法儿,解得俺昏昏沉沉的闷;俺对着衾儿枕儿,怕与那腌腌臜臜的近;谈甚么歌儿舞儿,镇日价荒荒獐獐的混。兀的不恨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恨杀人也么哥!俺只愿荆儿布儿,出了这风风流流的阵……
  她这边轻轻地唱时,杜淮山在那边却与店伙低声说上了话。只听杜淮山问:“她是谁?”
  那店伙微笑道:“她就是据说在临安城也大大有名的朱妍呀!客人没听说过?她是流寓于此。是不是漂亮得让人吃惊?可惜一个营妓走到哪儿都还是营妓,脱不了教坊的藉再美也是枉然。”
  杜淮山点点头。他心细,轻声问道:“她为什么把你们那县令时不时地看,我觉着,她这歌儿就像是唱给他听的。”
  那店伙脸色一变,四顾无人才轻声一叹,却不说什么,转身就要走。杜淮山如何肯放她走,一把拉住,笑着追问道:“说来。”
  那店伙犹在迟疑,杜淮山已向他手心塞了点硬硬的、凉凉的、银白色的,让黑眼睛看了不能不动心的物事。那店伙不由站住脚,口里含笑道:“这怎么好意思。说起来话可就长了,我也是听我丈人家说的,那朱妍就租住在他家开的个小客店。”
  说到此处,那店伙神色颇为黯然:“——说起来远不是红颜薄命!说这朱妍姑娘本也是好人家出身,没想赶上南渡,家败了。为什么流落入平康巷里做此种生涯,她不说,也没人知道。总不是苦命?却偏偏生来明艳。但身在教坊,若长得丑些,就更为吃亏了。也亏得她这份相貌,倒也有好处。我听我们这儿去过临安城的掌柜说,难得的极少有男人占到她便宜的,因为她过于美貌,少有人面对她不觉得自惭形秽的。就这么也过了这些年。她于人无所用心,也没接过什么客人,但在临安城中声价倍高,所谓;朱妍一舞,千金难睹,怕也还不是虚话。上面也自有些贵人照护于她,使她免了那军中轮值之苦。本来她只要不动爱念就还好了。”
  说着,他声音忽然放轻:“可惜红颜薄命,美人常伴拙夫眠。那么多王孙公子,她都没看上,看上的偏偏是我们吴县令。我们吴县令当年未中进士时,家境颇为寒窘,不知怎么和朱妍认识了,听说他腹内颇有才华。朱妍也就贵他才华,委身相许,又以金帛助他及第。可惜我家县令朝中并无靠山,终究就外放为这么个小县的县令了。开始时,他们还时时有书信往来。到后来,吴县令这边的信就断了。我听知情人说:吴县尊早就后悔与她交往,为此弄得声名不佳,也不见容于临安城中的公子贵人,才落得这么个外放为官的下场。但只因朱妍还在京中,结交往来俱都不俗,所以还敷衍着她。后来听说自他外放,朱妍就已闭门息客,吴县令更是颇为不悦,就不再回她的信了。没想这朱妍姑娘居然就真的这么一片痴情,竟真的一个人抛尽繁华,寻找了来。这么千里迢迢,到这舒城也快三个月了,吴县令却一直不见。唉,没想——他们今日见面了……”
  那店伙似是也不知该怎么评说今日这尴尬局面,望着杜淮山几人面露苦笑,提着壶去了。
  那女子唱的曲调名为《叨叨令》,本是北曲,后来流入江南,曲调才变得繁复了许多,这两年在江南极为流行。只见她唱到后来,唱一句不由就看那吴县令一眼,眼中神色就似一叹。似是一个人,本就不敢相信这世上有什么可以依恃的,但宁愿轻信一次,倾身相与,却偏偏被负,一眼一眼看出自己正走近深渊时的荒凉与慨叹。
  那荒凉本苦,但在她眼中,连这荒凉也是艳的。座中人惊于她的艳色,不由个个敛容正坐。只有完颜晟微张着嘴,傻傻地把她看着——因为也只有他才有资格如此。
  朱妍一曲既罢,却把琵琶一收,款款站起,低声道:“玉琢,你真的认不得我了吗?”脸上却有一种决绝的表情。
  吴玉琢一愕,似是不好回答。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