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当代)
《小道明月》小序
文/高平
素不相识的博友雪藤先生从网上发来他的诗稿《小道明月》,说就要出版了,请我为他写点什么。说实话,此类差事(我不敢用干扰二字,只好以差事代之)太多,可谓不胜其任(我不敢用烦字,只好改用任字),为此,有人曾提出“不惜重金”请我(其实是雇我)作序,我都拒绝了。
人家既然把大作发来了,总不能一眼不看吧。一看不要紧,还真是写得不错,可以说又给了我一次惊喜。
过去我笼统地以为,只有老年人离古代文化近,对传统的东西有感情,喜欢旧体诗词,其实不然,本书的作者雪藤就是个年轻人,他通过这本旧体诗集又一次纠正了我的错觉。
看得出,雪藤是个好古之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也好古,有人就说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好古就是好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好那些令人羡慕不已的优秀传统,好前人创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雪藤的出现,再次证明中国的诗歌并未断代,中华文化的脐带是欧风美雨所不能剪断的。
雪藤是个深得唐诗三昧的诗人,他的绝大多数的诗都符合近体的格律;他的语言既不俗陋,也不过雅;他在唐诗中脱胎换骨,化出化入,继承中有发展,发展中有继承;有学者风,才子气。
我喜欢他的诗,纯粹是由于他的诗值得称道:
“二度荷桥枯叶乱,听得蛙叫第一声。”何种意境!
“我自乘鹤逍遥去,除却浮名留世中。”何种胸怀!
“多在长宵残酒后,更持红烛赏红花。”何种雅兴!
“此怪只应地狱有,人间但见恶出奇。”何等辛辣!
“常在莲池边照镜,人未出家心出家。”何等洒脱!
“众人说我真骚客,我笑他人假正经。”何等风趣!
…………
我想更多的了解雪藤,但只能从很少的文字中去猜测。
雪藤自称是个“矛盾体”,是的,他是个入世之人,却有颗出世之心。
雪藤自称“其心向佛”,佛即是善,善是真善美的中轴,是人性的核心。也是雪藤诗歌的灵魂。
这点浅薄而零碎的感想,称作序是很勉强的。
2010年9月28日夜于兰州了然斋
(高平,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历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战斗剧社、西藏军区文工团及文化部创作员,甘肃省歌剧团编剧,甘肃省文联专业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曾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的成员或团长访问匈牙利、马其顿。著有《珠穆朗玛》《拉萨的黎明》《大雪纷飞》《向阳川》《川藏公路之歌》《古堡》《帅星初升》《冬雷》《山水情》等作品。)
雪藤《小道明月》序
文/高昌
雪藤先生即将出版《小道明月》,来信瞩我写几句话。写什么呢?
我想起艾青先生的一段话:“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原野上驰骋的。这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就是真、善、美。”诗的风格、体裁、题材可以有各种各样,无论新诗还是旧体诗,无论豪放还是婉约,无论先锋还是稳健,都有一点事相通的,这就是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坚持。
诗人本来是一个美好的名词,一直被人们寄予许多真善美的象征意义,但是近来却被诗人们自己加上了很多油盐酱醋,弄出许多乌七八糟的噱头。一个诗人在公众之中是个什么形象,需要诗人自己来回答。这需要用诗人笔下的文字,更需要用诗人身后留下的深深脚窝……小道明月这个题目的来历,作者可能会有自己的解释。但我看到这四个字,却仿佛看见踟蹰在羊肠小路上的一个年轻的执着身影,手蘸月光,脚踏荆棘,在沉沉的暗夜里写闪闪发光的字,发出缀满露珠的晶莹剔透的银子般的声音。
此前我并不熟悉雪藤这个人,也不熟悉他的诗。但是面对年轻的跋涉者,没有理由不送上自己心中所有的美好祝愿。愿他成长,愿他进步,愿他写好自己的人生之诗。
什么是诗?说到底,诗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什么是人?说到底,人其实也就是一首大写的诗。
一位我素所尊敬的诗人曾经说过:“不以诗篇为生命,而以生命做诗篇。”经过了风雨的磨洗和漫长的行旅,可能才会更深刻的体会到:比纸上的一首首小诗更重要的,还是人生这首百转千折回肠荡气的诗片才是最最难写也最最值得去认真地写认真地回味的。
雪藤的诗还比较青涩,但也有着自己的体温,有着自己的色彩和芬芳,显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他还是一位在校的学生,能够写来这么多旧体诗,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因为旧体诗在“五四”以后曾经遇到过一些曲折,所以人们对它在新时期的复兴给予的关注可能多一些,这种“复兴”带给人们的阅读快感可能更强烈一些,美学期待也可能更迫切一些。实际上许多写新诗名世的诗人,也在写旧体诗。另有一些写旧体诗名世的人,也在写新诗。他们的创作实践本身就表明,新体和旧体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仇敌。何必非要弄个新诗的山头,再臆想出一个旧体诗山头,然后一争高低,看谁是诗坛正宗?
现在写旧体诗和读旧体诗的人很多,这本身就说明了旧体诗这一诗体的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美学魅力。雪藤的诗,再次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个例证。相信伴随着生命体验的加深,伴随着生活视野的扩大,雪藤的诗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面貌,还会有一些令人高兴的美好的变化。
期待着,也注视着。
——是为序。
2010年9月28日
(高昌,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化报》主任记者、理论部副主任。著有《两只鸟》《带一本书去北京》《白话格律诗》《唐诗故事》《宋词故事》《公木传》等作品。)
小道亦通衢,明月鉴痴心
——雪藤诗词集《小道明月》代序
文/凌鼎年
十月下旬,我去连云港参加“江苏省微型小说发展论坛”回太仓,打开电脑,有好几十封电子邮件,其中一件就是雪藤发来的,并附了他的诗词集《小道明月》,希望我写序。
雪藤说他二零零六年暑假来过我家乡太仓,在一个叫板桥的乡镇住过两个月,因为他的父母在太仓工作。这样,雪藤就与太仓有了某种关系,成了我们相识的契机。
我读了他诗词集的后记,知道他那次到太仓,是他第一次远离家乡,或者说是第一次真正走出大山——因为雪藤的家乡在大别山的麻城,这次远足对他的人生实在是很重要的,甚至对他日后走上文学之路,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如果日后,雪藤写出了成绩,成了人物,要写创作大事记,太仓之行是不能不记的。我想,这次太仓之行,让一个山里的孩子看到了山以外的大千世界,感受到了山以外的种种诱惑。这可能是他走出大别山的最后推力,成了他人生极重要的转折点,从此,雪藤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修正。
我记得我们太仓市文联的《金太仓》杂志,发过一篇新太仓人老飘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十万麻城人在太仓》,因此我知道,麻城人在太仓打工的很多很多。后来我为太仓市政协的《政协论坛》写关于新太仓人的调研报告时,我专门去公安局等有关部门核实过,据说不到十万人,所谓十万应该是文人的文学之笔,但麻城人在太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这是事实。这号称的十万麻城人中鱼龙混杂,但不乏精英,光我们太仓市作家协会就吸收了老飘、洪砾漠、薛苹三位麻城人,都出版了自己的文学集子,我还写过序,写过评。在我印象中,麻城属于湖北黄冈市,这一带乃出绿林好汉,出将军的地方,不期现在竟开始涌现一个又一个的作家、诗人,这确乎是好事好现象。今年十月中旬我去武汉参加“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乘动车经过麻城站,我想起了我的文友缪益鹏,他是《麻城文学》的主编,不知他认不认识雪藤,不知他发没发过雪藤的作品。如果有机会碰到他,我一定给他介绍雪藤,毕竟,雪藤是麻城文坛有潜力的新人,说不定日后就是麻城文坛的骄傲。也许,雪藤的舞台不在麻城,他要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闯荡,去奋斗,去拼搏,去开拓自己的事业,去创造自己的天地,他正在走一条自己的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一条自我设计的路,一条多半伴随寂寞,却能让心灵充实、慰藉的路。用雪藤自己的话说“小道坎坷,明月如故”,因此他为自己的诗词集起名为《小道明月》,但我却想起了一句著名的英国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雪藤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他的一切全靠自己去争取,他不可能一下子走上通衢大道,那就从小道走起吧,不过雪藤的心态很好,尽管他知晓小道的坎坷,但他相信明月如故,有这种人生心态,创作心态,早晚会走上大道,走向通往罗马的大道,走向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道,走向禅意的彼岸。
我多年前就自嘲自己是个曾经的诗人,因为我以诗歌起步,出版过诗集,却不写诗词已久。如果说我与诗词还有什么瓜葛的话,就是我现在还是挂名的太仓市楹联研究会的副会长、《江南楹联报》的副主编,香港的一家诗词协会聘请我当过顾问,偶尔会写一两篇诗歌评论而已。还因为我们太仓市作家协会下面有一个颇活跃的诗词协会,有些重要活动我要去出席一下,总之与诗词还不算太陌生、太隔阂,像香港的《夏声拾韵》诗刊,南京的《扬子江诗刊》,上海的《上海诗报》《海上诗人》,太仓本地的《娄声》诗报等都寄我。据我对诗坛的了解,尽管爱诗之人一直在为诗歌的繁荣奔走呼号,但诗歌的不景气却是无可奈何的事。但好在有一批真正的诗人、词人,他们并不在乎写诗写词有多少稿费,有多大名声,他们只是喜欢,真喜欢。少了名缰利锁的束缚后,反倒能写出一些有艺术水准,有审美价值的好诗好词,雪藤就是其中的一位。
雪藤今年才23岁,尽管说诗属于年轻人,但这年纪怎么说都是让我们这种50、60辈羡慕的。据雪藤自己说他在2004年时第一次尝试写诗,连头带尾也就6年时间,可已创作了四五百首古典诗词,怎么说也属于勤奋的。我注意到雪藤有这样的表示:写诗当日记。这很有意思。我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坚持写日记的,已坚持了近半个世纪,这既是一种习惯,也是需要毅力的,雪藤像记日记般写诗词,一则少了功利的目的,二则锻炼了自己的思维与文笔,三则以诗词之形式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也是一法,不一定值得效仿,却令人赞赏。
我翻看了雪藤的诗词,以五绝、七绝为主,也有五律、七律,较之新诗的自由,古典诗词毕竟有格律上的某些要求,有韵脚的规定,有平仄的规定,五律、七律还有对仗的规定,现在的八零、九零后往往不愿受此束缚,也懒得去钻研,去学习,他们更愿意天马行空般随性写去,其中有的新诗连韵脚也没有,更不要说平仄,有些自我感觉甚好的诗人,竟然连起码的十八韵都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比起新潮诗人来,无论怎么说,雪藤都算是有点国学功底的,有较好的古典文学修养,这在如今的年轻人中颇为难得,也值得鼓励。
雪藤的诗词一度在榕树下网站亮过相,点击率颇高,有不少网友留言,其中相当一部份网友对雪藤的诗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相信这些评价是真诚的,出自内心的,也许个别的不无溢美之词,但总体来说,是客观的,公允的,属自由发言,自由评论,属个人见解,属一家之言,是代表某些网民的审美,代表某些读者的喜好,与灌水无关,与炒作无关,但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相对自由的平台,有表扬,必有批评,有正面的,必有负面的,避都避不了,或许有些批评很辛辣,很调侃,甚至很刻毒,很不友好,这是可以想象的。我不清楚雪藤为什么离开榕树下,我猜测或许与此不无关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言,以雪藤的个性与为人,想来是愿把这作为他的座右铭之一的。
雪藤的诗词典雅、隽永,脱俗,唯美,有禅意,有爱心,可品读,可吟颂,有竹林七贤之遗风,有曲水流觞之韵致,属阳春白雪,然知音寡也。
雪藤是个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情感世界极为敏感的人,月残悲秋,花落伤春,多愁善感,悲天悯人,是个有挫折自我消解,有烦恼自我消化的人,但不必讳言,雪藤的心锁往往只在他的诗词里开启,多少有点自我封闭,这是他的不足之处,却也是成就他如此勤写的原因之一。读了雪藤的部分诗词,我承认雪藤是有才气的,有追求的,特别是他年纪轻轻就有一种悲悯心理,有一种向善心绪,有一种近佛心情,有一种洁身心态,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凸显了他的孤高故傲,两个字评之:难得。但百人百姓,可能价值观念不同,评价也会不同,在相当一部份人眼里,雪藤的一肚皮的才气,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肚皮的不合事宜而已,他的独立特行,无非是与当下的世俗世风格格不入而已。我想,雪藤不仅不会计较某些人这种看法,还会我行我素,宁折不弯。这就是雪藤,雪藤的个性,雪藤的脾气。
雪藤,只要你觉得开心,觉得值得,那就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设计走下去。小道虽坎坷,照样通彼岸,有明月在天,有明月泻银,就有美好而灿烂的明天。月夜让人心静,心静方能禅思,方能禅悟,禅与诗的结合,应该会有一种更高更妙的境界。人生有此修炼,夫复何求?
我的文朋诗友在太仓的沙溪古镇创办了一家“江南民间诗歌舘”,著名作家白桦题匾的,这在全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诗人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果雪藤的诗词集出版后,希望馈赠一本给“江南民间诗歌舘”,也欢迎去坐坐,以诗会友。沙溪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可以看看,特别是与诗有了关联,就多了一份诱惑。如果雪藤第二次来太仓的话,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以诗人的名义来太仓,要知道,太仓乃明末清初大诗人吴梅村的故乡,有诗的传统。太仓还有多位写古典诗词的高手,可以介绍给雪藤切磋交流。
好,打住,再写就有广告之嫌了。
2010年11月11日于江苏太仓先飞斋
(凌鼎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文学报 手机小说报》执行主编、太仓市作家协会主席。美国“汪曾祺世界华文小小说奖”评委、香港“世界中学生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总顾问、终审评委、蒲松龄文学奖(微型小说)评委会副主任、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征文评委。)
皎皎明月 迢迢小道
——序《小道明月》
文/徐应佩
以前常有离退休的老同志将他们写的诗词拿来要我为之作序或写评论。近日于电子邮箱中忽然收到雪藤的《小道明月》诗稿,要我为之作序。我与雪藤素昧平生,待读毕诗稿,方知雪藤乃汪文博的笔名,80后草根诗人。七八十岁的离退休老人写旧体诗很好理解,他们从小接触旧体诗词,情有独钟,过去在“左“的文艺路线下不能自由写作,粉碎四人帮后,思想大解放,他们觉得新诗不是太艨胧晦涩就是太直白寡味,就想继承传统诗词形式抒情写意,咏物明志,于是各地纷纷成立了诗词组织、出版刊物。加之出版体制改革,他们有丰富的写作资源,充裕的时间,足够的出版经费,于是纷纷出诗词集。老一辈诗人正坦心诗词写作后继乏人,提出“诗词进校园”从小进行诗教。我亦曾指导学生以“如何进行诗教”作为硕士生论文选题。如今见到雪藤1987年出生的年轻人写出一本诗集,怎不令人欣喜!
《小道明月》收作者2004-2010之间所写四五百首中精选出的428首传统形式的诗作。综观全书有如下特点。
首先,抒写性灵,个性鲜明。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要求写个人的性情遭际,他说:“从三百篇至今日,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随园诗话》卷五)“天涯有客号吟痴,误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同上引)所谓“性灵说”也就缘于此。性,近于实感,灵,近于想像。这也就是当代诗论家吴奔星先生讲的“诗学是情学”,诗要抒情,抒情时可以发挥联想与想像,吴老还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例具体说明务实联想与务虚想象的区别和作用(详见《虚实美学新探》P.11)。雪藤《小道明月》中绝大多数诗作都是他抒发性灵之作。“阵阵清风沁夜凉,梦回欣喜作丝伤。紫桐不解愁人语,一路丰花尽放香。”(《夜里》)“石径清风若始辰,花开花落几番新。路边老月应识我,树下不曾见旧人。”(《毕业后夜入园中有感》)“松间揽素月,脚下生白云。夜夜清风境,常梦太乙君。”(《问道》)“凋尽烈温凋尽林,秋风玉露望无垠。兼天稻起千层浪,照日禾收万点金。”(《秋望》)这些诗和一般老同志的大异其趣。老同志多不舍诗词的功利性,尤其社会政治方面的宣传功能,因而往往以韵语的政治口号入诗,使诗人的性灵爽失,个性消泯。诗是个人化的文学创作,抒写个人情愫,必然具有个性的特征。雪藤的诗充分显示了他独特的生活内容与感悟,因而引人入胜,促人思考。
其次,感情充盈,诗味盎然。《小道明月》中诗作多为作者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其情充盈,因而诗味盎然。宋代魏泰说:“凡为诗,当使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临汉隐居诗话》)雪藤的诗寄情于辞,含而不露,委婉不直,令人玩味。例如青海玉树地震,他一下子写了十四首,像“天崩玉树地绝尘,泪落中华血泣痕。试问闲愁深浅叹,人间何处不悲心?”(其四)“问人何事摆心灯,家地新春遇震惊。遥看落白多血色,染红玉树慰苍灵。”(其七)诗人写内心的震撼,国人的痛悼,乃感会于心,情寓于词,而非盛气直述,故余味曲包令人遐想连翩,感人至深。为什么一些老同志诗作不能有味,就在于就事写事,径言直说,把诗等同于散文。缘此可见雪藤一开始就从诗艺起步,而非从诗技入门,因而所作源于心,主乎情,求于味,走在正道上。有的人初谙诗术,只求平仄合律,不不究诗味、诗趣,那就舍本逐末了。
最后,语言清新,风格自然。写旧体诗一大难关在语言上。传统诗是由文言(古代书面语)写成,和新诗用白话(现代汉语)写不同。文言以单音节词为主(百分之八十字即为词),现代语则多演化成多音节了,这是作为汉语本身性质决定了的,就如汉语输入电脑,汉字输入电脑是一大难点一样。雪藤写的五言、七言绝句,是文言,但今人读来不艰涩,不觉隔阂,清新自然,作者将白话写旧体,不觉凿枘不投,难能可贵。这是因为雪藤学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愈矩。雪藤由于探索由今语写旧体下了功夫,因而所写学了陶渊明、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等人的路数,写得冲淡、自然,自成面目,这给写旧体诗的人以很大的启示。
《小道明月》是诗人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诗集,为了诗人今后不断提高,今提出几点供诗人参考。一、要有精品意识。雪藤说他“把诗词当作日记”来写,这固然说明他勤于写作,把写诗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古人亦多如此,杜甫、陆游的诗集中可以排出其日程,考订出行程,显示其心路历程。但古人从小就受庭训、塾训,浸淫在古汉语诗词环境中,往往出口成章,久练后自有佳作,有的成传世之作。今天我们写旧体,语言、生话环境都迥异于古人,要能写出人人心上有口中无的诗篇,就得研究人。文学是人学,诗学是情学,只有人情练达、世事通明,才能出精品力作。如今网上不少人写博客常有旧体诗作,但也数量多质量不高,就是浅尝辄止,未能深得人心,诗也就难深入人心。二、不只多写还要多学,对于诗学深入研究方能写出情美、意美、境美、语美的诗篇。既有当代人的共时效应,又有能传世的历时效应。既要学古人,也要学今人。我们江苏的吴奔星、丁芒、顾浩等人的作品都可借鉴。
总之,雪滕《小道明月》起步早、路子正、成果丰,是诗坛的幸事。喜读诗集,写出如上感受,加之诗集将由大众文艺出版社付梓,乐于向广大诗词爱好者推介,是为序。
(徐应佩,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研究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山水旅游文学研究会理事、台湾青年文学研究会理事、国际汉诗协会理事。著有《怡辛斋文粹——徐应佩古代诗文鉴赏文选》《中国古代文学鉴赏史》《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学》等作品。)
有花停暖枝(序)
——评雪藤的诗集《小道明月》
文/熊明修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旧体诗集。诗的作者雪藤年仅23岁。作者自小喜欢传统文化,并立志继承和发展,为此我为作者感到骄傲。
“小道坎坷,明月如故” 这是作者为诗集《小道明月》命名的旨意,书名妥贴自然,没有半点张扬,让人有一种急着阅读的感觉。
说它“与众不同”, 缘于我对现代旧体诗的偏见。“放眼当代旧体诗群,相当一部分写家,先玩官场后玩文场,官场玩了再到文场附庸风雅,结果是官场平庸文场也别扭。”我完全同意著名戏剧家熊文祥先生的这种看法。甚至有的旧体诗前半句借用前人名言,后半句添上政治口号,如“傲霜斗雪铸辉煌”比比皆是。而雪藤则不是这样,他的诗既有客观生活之真,又有主观心灵之真。他的每一首诗,像千娇百媚的春花一样美丽,能够经受风吹雨打,是一束永不凋零的艺术花朵,是洒在花朵上的露珠,是醒在暖枝上的眼睛。
试读《早春》一诗:
斜风画玉丝,烟柳浴青池。
半夜偷明庶,有花停暖枝。
诗的着墨不多,早春的迷人景色自然晓畅,宛然在目。“有花停暖枝”中的一个“停”字,富于通感,作者用诗的语言再现客观生活的真实。
细节的准确捕捉,描写视角的精心选择,也是作者的可贵之处。
如《叹不孝之人三首》(其三):
半养身心半养文,随儿华发入七旬。
到头没有三餐饱,不比当年捡过人。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旧体诗和现代新诗一样,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只是形式不同的区别。好的诗必需从文本层面拓展到人的精神层面,这就需要作者倾注自身的生命体验和激情。
如《咏莲》:
天下百花独爱莲,妖容出水美如仙。
红头映日待风月,绿伞倾波生露泉。
袭影白香早入骨,坠根粉藕晚来鲜。
万生常在淤泥里,浸墨未黑谁敢言?
艺术本来就是人的一种虚构、创造,建立在“佯信”的基础上,明知是假,感受是真,这是主观心灵的再现,也是艺术的真实。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贵真也。”这是庄子所言。作者深明其理,故而信手拈来的作品得到了广大网民的亲睐,也得到行家们的首肯。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绵绵数千年,千万个文人墨客汇成一条诗的长河,经历了漫漫流程,浇灌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诗就是我的生命,生命就是我的诗。我常跟人说,诗歌的素材来自于生活,而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心灵。当我们用心灵去孕育诗歌的时候,诗歌是有生命的。在中国这个诗歌的天国里,每个有心的人都是诗人。所以我鼓励每个人,每个平凡的人,去写诗,去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灵用生活的态度去谱写人生的乐章,中华的诗歌才得以解放,才会放出万丈光芒。”由此可见,作者是爱诗的,是真爱,是出自骨子里的爱。他用心吟哦,用心歌唱。
“他的每一首诗都是思想碰撞的结晶,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行都包含雪藤无限的真情,它是生活的写照,也是灵魂深处的期盼;它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也是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自然;它是朴实的,也是超脱的!…《百草集》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年轻一代的呐喊,年轻一代的梦!所以,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来爱它,尊重它,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诗集,也是人生的写真!…”文学网友十一娘,发出了代表广大网民的心声,对雪藤的诗也是情有独钟。
在这里,我要提到作者《忆乡田》这首诗:
酒舞笙歌奏管弦,群拥金马六街前。
向人解帽秋收去,犹忆家中三亩田。
说到底,诗歌艺术就是语言艺术,诗人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古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典范。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等,都是形如口语,意味深长。
写旧体诗是要讲格律的,但不能让格律束缚手脚。作者在这上面下过一番功夫,有不少诗句写得相当精彩,遣词造句足显实力。
总之,作者雪藤人年轻,诗年轻。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是希望。23岁的年青人离别家乡麻城,只身在河北文化重地打拼,必将取得骄人业绩。衷心祝贺雪藤《小道明月》的出衷心祝贺雪藤《小道明月》的出版。衷心祝愿雪藤沿着诗歌大道,走向美好的明天。
由于时间仓促,个人水平有限,难以对雪藤的诗集做一个全面的评介,沧海遗珠,自然难免。感谢热情网友对作者的支持和关注,这正是网络独有的一种文学精神。
是为序。
2010.10.1日写于麻城
(熊明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理事、委员,武汉市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黄冈市作协副主席,第二届学术带头人,诗人、词作家,享受政府专家津贴。著有《从这里起飞》《犁耙飘香》《太阳出山》《走向春天》等作品。)
品读雪藤《小道明月》
文/张良火
承蒙湖北老乡雪藤的抬爱,托我为他的第一本诗集《小道明月》写序,受人之托,必而用心。
序,可以有作者用序与外人代序——这里就是代序。
序,只能本着简明扼要纲举目张——这里就是要领。
序,不可用千篇一律的鼓吹代替——这里就是真言。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言志》:“无情不成诗。”
这是每个诗人信奉和遵循的创作原则。
人的生命,是血液的循环;诗的生命,是艺术的感染。
诗,首先要有意境。尽管别人把没有意境的东西还是要称之为诗,那只不过就像那中秋的晴空没有繁星皓月,像那清水碧波中没有鱼游,像那春天的树林里鸟儿折断了翅膀,像那高大挺拔的青松没有绿意…
打开他的《小道明月》诗词稿,顿时使我感到吃惊。读他的古诗词,意境幽远,韵味十足,其创作的表现手法都值得借鉴。一位80后的小伙子,对中华古典诗词如此的热爱,我真为这位年轻的作者拍案叫绝。在惊诧他的才气的同时,我猜他应该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是一位很有文学细胞的年轻人!
通读《小道明月》诗稿,全文共分为四辑,有428首诗词,成就斐然。首先看到的是第一辑中的第一首诗——他初学创作时写下的《中秋》,立马吸引了我。这一读就让人不忍释手,其诗中细腻的体验和深沉的感悟,都给人无限美好的感慨和艺术魅力。我佩服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创新构思手法,并灵活运用传统的比喻和现代新诗的手段,以这《中秋》为例:
壮月清贫桂露秋,寒蝉四野入更愁,
黄娇欲醉壶滴夜,千里银烛白上头。
这诗词一读就无须解释,如壮月、清贫、千里、白上头等都流淌着现代诗的气息,就会让读者明明白白,他在千里之外,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而这些亲人也许都在为他上学贡献力量,也许在外地打拼,也许还在大山里扶犁耕耘,只有作者仰望天空圆圆的月亮,内心里萦绕起缕缕的忧愁…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文学昌盛的唐玄宗时期就有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他到京城应试,自信能考个好成绩,结果是榜上无名。他不相信眼前的现实,在极度悲观的情况下,深夜乘舟飘流到了苏州的枫桥镇时,听到城外寒山寺传来悠长凝重的钟声,他即书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广而告知的诗千百年来为苏杭招来多少听钟人!也在这千百年来,人们几乎都会吟诵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
我们对照来读雪藤的这首《中秋》,虽然说还不能称之为千古绝唱,但这也是他淋漓尽致地渲染心中的情感,倾肠倒肚地向亲人传达信息,诉尽自己的衷肠!这还是他在几年前的一篇处女作,也许是他第一炮打响了,受到了社会上的好评,这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面的诗词就一鼓作气,越写越好,尽数展开了一发不可收的情感和无穷无尽的联想。看他的诗,大多篇与传统诗词一脉相承,现在让我们来静心聆听一首写思乡的诗词:
千里秋凉琥珀台,乡思独客两分裁。
半托明月随云去,一化清风入梦来。
这也是一首写中秋的诗词。自古写中秋的诗多,诗人也多,可他的文化传统余味深长,此时我们只有半托明月在梦中去寻觅了,但是天涯咫尺,我们一起期待着吧。梦是我们唯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年轻人,有梦才有追求,有梦才会有灵感,这是他随手拈来的诗词吗?不,乡思独客两分裁,情到极致,由心而生。真是感人至深,给人无穷回味!
我再举一首《为事不如意而叹》的诗词:
可怜天下一悲哀,尤物佳人不在怀。
万事无如我等意,唉声已过叹声来。
人人都会明白,怜惜的正是诗词中的人!这样的写法巧在通俗,看破拘束。在诗词中如此的思想与想象,达到了拟态的传神之功。
雪藤的诗词用不着我来多举例,用不着我来评论,也用不着我来为他作广告。他还是一位我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是我读到了那一首首深邃、感人、复兴的诗篇认识了他。他的诗留给大家来徜徉,来品读,我只是提醒人们来关注这位年轻大学生的古诗词。他对诗、词、赋三种文体颇感兴趣,写下了许多艺术感染力的诗词:
如写思乡的情绪,春梦的回归,深秋的遐想,花思的感叹,红楼的追逐,历史的思索…总之,诗词的题材在他的笔下是多姿多彩的。一首首典雅、自然、古朴的诗词给人带来无限美好的感受和艺术魅力,让时光凝成了经典!
无论是古体诗或现代诗,在我眼里都要讲究合辙押韵,讲究起承转合,雪藤的诗词继承和发扬了这传统的风格。更加的是,他对鱼玄机折杨柳、李清照赋相思、林黛玉吟葬花等等,都别具匠心,给人以美的感受。
我十分敬佩这位年轻的诗人,才思敏捷,情感丰富,独具慧眼。祝贺他在诗词的旋律中,取得了丰厚的成绩。
常言说,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任重道远。雪藤《小道明月》的出版,正逢祖国61周年华诞和嫦娥二号奔月的大喜日子里,愿他乘嫦娥奔月之风,努力探索中国古典的精华,把诗词写满湛蓝的天空,像繁星一样闪耀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61周年国庆于华盛顿
(张良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市作协理事。我国以桥梁为题材最多的诗人、作家,享有歌颂“大桥诗”专利专家之称。著有《彩虹明珠》《长江 黄河》《郁郁丁香结》《江河万古流》《张良火诗选》等作品
八七年出生的雪藤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这很难让我们把他与传统诗词联系到一起,但正是这种出乎意料发生在了青年才俊雪藤身上,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古风画面,成为了新时期倡导古韵写作的新一代旗手,值得我们欣喜欣慰。以后的日子对于雪藤来说很漫长,有理由相信他会一直朝着自己的梦想走下去,传统诗词也不会只是历史的黄花。
——甘肃省作家协会作家、诗人文立冰
我认识雪藤三年了。第一次见面,他的眼睛很有神,但人不怎么说话,似乎有心事。后来见的次数多了,就开始指出他那满口南方音的普通话中不标准的地方,他笑了,像个孩子。他生在农村,有着农村人特有的气息,对进入城市很是彷徨和无措,需要别人的鼓励。他常说他融入不了这个社会,他的思想是古代诗人那种,他的诗存在于自我想象式的那种美景里。我看得出,他脑海中的世界从来不曾被人打扰过,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慢慢构建一个干净而永远不会醒来的梦,让他的诗在梦里面开出圣洁的莲花,而他自己就是那种莲的老者,在捋须微笑...
最后,愿他在自己的路上走好!
——一个深知雪藤的女人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久辛大校为本书出版致贺诗。
贺雪藤《小道明月》
爱诗不必物证,佳作哪用人评?
自信乃为豪杰,挥酒定现赤情。
字字凭心而著,句句有赖公正;
更喜天地星月,腕下驰骋纵横。
2010.10.9.京华.
乳山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隋桂光先生为本书出版致贺诗。
赠雪藤
汪洋入夜小火明,
文河艺海百目倾。
博取长空战风雨,
好将远志寄雄鹰。
后浪翻江推前去,
生作人杰诗亦灵。
河北省博客圈管理人,石家庄诗词爱好者安晓辉先生本书出版和诗。
次韵雪藤先生《早春》
明阳炫钓丝,柳雪过西池。
北苑东南隅,黄莺沸软枝。
注:**雪藤先生《早春》诗为:“斜风画玉丝,烟柳浴青池。半夜偷明庶,有花停暖枝。”
次韵雪藤先生《早春赏玉兰树》
雪色玲珑玉束开,冷香浅韵沁霜白。
银鸽敛羽栖枝翠,且待霏微出叶来。
注:**雪藤先生《早春赏玉兰树》诗为:“矮树穷枝硕朵开,雪肤玉瓣洗清白。遥知不是银鸽去,因有暗香涌过来。”**霏微,烟雾弥漫的样子。
次韵雪藤先生《五月五日忆故乡》
汨罗沧浪水,岁岁溯端阳。
角黍托心祭,忠魂伴艾芳。
舟急驰楚越,思涩滞悲伤。
教月如眉目,分明望我乡。
注:**雪藤先生《五月五日忆故乡》诗为:“汨罗屈氏死,空祭日端阳。酒宴雄黄醉,门庭艾叶芳。徒多龙渡喜,唯少夜思伤。教目挂初月,愿能望故乡。”**角黍,指粽子。
次韵雪藤先生《学诗》
子君矢志借东风,新月呈仙敬献翁。
鞭影随行勤有马,秋堂折桂毅无终。
诗华难止春和夏,心法不关西与东。
刺股悬梁尝胆苦,古今处士用奇功。
注:**雪藤先生《学诗》诗为:“东君有喜付来风,佳境成仙多拜翁。绿柳虚心学赋老,红花有意为诗终。一年莫管春和夏,四季休谈西与东。发奋悬梁知用苦,读书台上报恩功。”**鞭影,指鞭策自己的事物。清朝龚自珍诗曰:“传闻智勇人,伤心自鞭影。”**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7月4日
和雪藤《植物园》
文/刘宏涛
蝶依芳草数红英,香郁莺乱小径争。
枯荷水皱画眉蹙,却听蛙叫第一声。
附:雪藤原诗《植物园》:
竹园芳草又红英,嘉树幽幽蔽路行。
二度荷桥枯叶乱,听得蛙叫第一声。
感谢书法家为《小道明月》赐字!
书法家、诗人,中国名家书画展示中心副秘书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北京涉外学院教授刘亚丽女士为本书出版题词。
中国作家协会作家、诗人,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邱春林先生为本书出版题词。
书法家,桂林市女子书法家协会主席、民革桂林市书画院副院长、桂林市女子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桂林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孔祥珠女士为本书出版题词。
书法家,张裕钊书派联谊会理事、南宫市名宝斋书画联谊社名誉社长、河北省南宫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自旺先生为本书出版题词。
书法家,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常务副主席、温州市龙湾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马青原女士为本书出版题词。
书法家,重庆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家益先生为本书出版题词。
书画家,乳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海年先生为本书出版题词。
书法家,国际诗歌音乐协会常务理事、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理事、新西兰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凌玉海先生为本书出版题词。
青年书法家,北国文史书画研究院院士、当代硬笔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楹联宣传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杨晓帅先生为本书出版题词。
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北京书画艺术院副主任、北京市赤子轩书画交流中心负责人韩超导先生为本书出版题词。
书法家、诗人,首都师范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硕士、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方玉杰先生为本书出版题词。
书法家、诗人,蚌埠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华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五河县青年书法协会和硬笔书法协会主席、五河县诗词协会秘书长刘伶明先生为本书出版题词。
书法家、作家,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青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潘海涛先生为本书出版题词。
书法家,山东省书法协会朱学堂先生为本书出版篆印。
广西灵川画师莫海燕女士为本书出版作画。
鲁派棉布烙画创始人、山东寒竹园书画艺术馆艺术顾问、河南东坡书画院院士吴政伟先生为本书出版题词。
雪藤诗集读后感
作者:高原
偶然收到邮件。一般的我是不会下载打开的。但看到是一部诗集。出于对诗歌的热爱,试着下载。看后,被雪藤孜孜不倦的精神所感动。一个出生87年的农民孩子,能够凭着对缪斯的崇拜,研究古诗体,热忱的写下那么多或爱或忧,或真或艳的诗句。我很感动!
我知道:诗人之所以和常人不同,首先是观察生活上的差异。普通人只是看到了日出月落,看见了春去秋来,一句话,是用眼睛在观察,而诗人则是用心灵去感悟。看得出雪藤诗友是用心感受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灵魂。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有滋有味。诗中的每一种意象,都是有知觉、有感情、可以沟通的小精灵,她们之所以可爱,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更在于她的娇嫩、多情善感,在于她和诗人心心相印,从诗人的眼睛中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人所喜爱的也非寻常人所喜爱的自然景物,而是诗人的趣味、感情、火花,已经由有形的物体变成了无形的思维。有了这种感知,才能写出诗来。
其实,我是写现代诗的。大概八岁后受父亲的影响,模仿着也写过一些古体诗。但对于平平仄仄、韵律等,感到束缚,因而更喜欢读普希金、泰戈尔和郭小川的现代诗,并一直写到今天,而且小有成效。弥补了我对事物天生认识的不足,更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并由此结交了天南海北的一些文友。所以说,文学,或诗歌得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份食粮,更是黄金叶无法买到的一种纯情和生活。
真诚的祝福雪藤在文学道路上,用文字不多重填自己的精神世界,将小道不多拓宽,让心中的那轮明月永放光芒!
作者简介:高原,笔名笑醉雪寒;黑龙江省作协会员、海伦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通肯河》杂志编委;经济师职称,现任某局副局长。作品散见《诗林》、《岁月》、《山东文学》、《中国诗人》、《散文诗作家》、《芙蓉锦江》、《燕赵诗刊》、《新诗代》、《作家村》、《澳洲彩虹鹦》等刊物;入选《东三省诗歌年鉴2006卷》、《五月的祈祷》、《中外华文散文诗作家大辞典》、《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2010年卷》等读本;先后获全国“临江杯”环保诗歌大赛一等奖、中国青年作家网中文国际金榜作家奖、“沈园杯”全国青年爱情诗大赛优秀奖。《越来越远的河流》获2010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绥化日报》2010年11月6日推出“黑土诗人”专栏刊发。已出版诗集《笑醉雪寒》、《高原新诗选》。
小道明月:式微中的实现与可能
文/安昌礼
《小道明月》是湖北籍诗人雪藤的一个选集,分为四辑,共收入诗人的四百二十八首诗歌。其诗质朴、透明,思路广阔深远,散发浓烈的都市情韵和田园气息。这些纯真而鲜活的诗句,蕴藏着青春的激情,以及一种未被时代喧嚣所磨损的优雅和明净。我想说,正是这些与精神至关重要的诗歌存在,我们才不至于空洞、平庸,才不至于停滞在噩梦中。研读这些平淡而新奇的诗句,牵动着肺腑;这条精神之路,一直延伸,直至到追寻精神生活的意义和救赎中。文字和生活的对应,鲜明而强烈;雪藤以诗歌作为背景,悲悯的情怀,塑成世界的边际,塑成了新时期一代古典诗人的典型。
在诗性日渐丧失的时代,我接触过不少诗人,但固守着格律的意境,并保持着相当的诗性品格,依然追求着诗性的向度,雪藤应是为数不多的一位。通读其诗集《小道明月》的电子文本后,让我再一次坚信了自己的感觉。诗人企图从四个不同的立面, 对生命的叩问;对现实的思考;对自然的抒写;对未来的暗示;整部诗集的语言像古典的天空下一抹彩虹,清新、高远、灵动、透亮,尽情展开后又形成一个整体。
我惊喜诗人对语言的自觉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语言的特点和才华,独特的感知和个性化的表达实在是让我的眼睛一再发亮。
去年依惯雨,今日却清明。
桃李若归意,絮花终故行。
百方操祖祭,孤影告南城。
到处多荒冢,年年游子声。
——《清明》
这是一首写给故土的诗歌,表现了游子的相思。这样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令多少诗人流连忘返,但是从我的阅读面来看这无疑是一首成功的诗歌。由于诗人奇绝的想像,从清明的雨,到凋谢的桃李,再到自己向南方的鞠躬,再到坟冢和游子声,故乡的距离由于“独特的感知和独特的表达”,让这个世俗的司空见惯的主题获得了令人叫绝的表达效果。生命之火不灭,人类精神高蹈。作品让人看到灵魂向上的力量,不消泯自己的精神追求的坚韧,以及人性深处的纯净和善良。
在我看来,其实诗歌就是一个人的侧面,当我们仰望苍穹时,敬畏和虔诚油然而生,当很少有人能听到它穿越的歌声。大家都知道,语言是横在诗人面前第一道门槛,语言直接决定我们的文字是诗歌,还是其他的文本,也就是说语言让文字成为诗歌,让诗人成为诗人,它是诗人和诗歌的染色体。但是这个门槛不是我们轻迈脚步就可以跨过去的,它既是无形的,又是坚实的阻隔着我们的意志,考量着我们的悟性、才华及审美诸多方面的潜质,决定着诗人的质地和诗歌的品质。诗人选择一个什么位置与之相对应,共同形成一种审美的场域和空间,直接决定着诗人和诗歌的成色,决定着文本的诗性。雪藤深谙诗性的真谛,他的这种穿越的语言策略展示了他作为一位优秀诗人的智慧和才华。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诗句
迎来白衣到重阳,黄花劝酒透云香。
乘楼欲上风吹帽,却道凭栏在故乡。
——《重阳》
同样,在《重阳》中,由古老的习俗,想到古代“白衣”和“黄花”,再想到今天的自己,这既是一种很自然的联想,又是奇绝的感悟,一个简单的“却道”,将游子对故土的刻骨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表达同样是个性的有效的表达。
从先攻广告设计,到后转而学摄影摄像,雪藤的作品同样也是高度风格化,悲悯,热烈,醇厚。风格即人,他的作品浓浓的抒情味道,多用第一人称,主观色彩相当浓烈。我们知道,对世俗生活场景和细节的抒写越来越成为当下诗歌的重要内容,而如何从一些卑微的事物中发现和开掘诗性就是对优秀诗人的一种考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冬箫同样表现出特有的敏感和尖锐。
一蓑烟雨去良辰,垂泪解佩赠夜人。
寒水漾漾舟已远,徘徊归来自月云。
云月玲珑山鸟晚,心如冰山任破琴。
坐看白莲空寂落,扶手弦断又三根。
——《离别送人》
在《离别送人》里,诗人写雨夜送别,将成员的名字潜藏在诗句之中,诗人通过扶手弦断揭示出一种对友情的难舍难离,我不得不为诗人在细微中发现、开掘诗性的敏感和尖锐拍案叫绝。
诗美同人美、物美一样,或庄严、或谐趣、或浓艳、或雄浑、或清丽、或纤细、或雅致……比如这首《赏荷》:
清风柳岸碧荷塘,流水白云照镜妆。
急雨偶来三四点,一池馥气生浮凉。
里面的诗作大都是那种不加修饰、不着声色,不浓施粉黛,注重写实的朴实美,于淡处知浓,俗中觉雅,平中见奇。能让读者感觉到诗歌并不是多么的高深莫测,朦胧难懂,它就隐藏在我们平常生活之中,从而对诗产生一种亲切感、熟悉感。
于繁华的现代都市中也能发思古之幽情,于喧嚣的工业文明中也能回归到宁静的田园牧歌, 让诗人和文本获得了一种大于语言本身的力量,也让诗歌放出万丈光芒。
怕黄昏到又昏黄,过雁相识衾枕凉。
半点残灯细雨夜,秋来更为一人长。
——《读易安词感》
这是诗人写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整首诗歌诗人不动声色的叙述让一静一动的时空显得辽远而空旷,这种世间的悲凉几乎让人窒息,这些生锈的文字如沉重的铅块将永远压在读者的心上。
雪藤的诗歌沉静而内敛,他注重语言的内部空间并试图用简洁的语言建立他自己的精神家园。他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诗歌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让本真的自己发出美好、自由、灵性的光芒。
天生莫比寻常身,道义品风记在心。
酬谢终于苦练后,勤学才到人中人。
——《天道酬勤》
作者用传统的表现手段,呈现了一个现代人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在语言与物的互相考量中,拓开想象空间,善于从对外在事物的探究中返观内心,且不乏对纷纭世相的明智认识。
在《小道明月》里,雪藤以情感为媒,消泯文字接受的隔阂与界限,形成阅读共鸣。在式微的疼痛中,他所追求的不只是情感的倾泻,更追求生活真实的揭示。在一种不动声色的冷静叙事中开始出现。独白、倾诉与呼喊,情感的透明、率真与热烈,源源不尽。这样一种见底见性的生命文字,风骨傲然,当然不是那些汤汤水水矫揉造作的小抒情伪抒情所能企及。特别是为汶川所作的《忆蜀地地震》
天公重颤昏,地震伏昆仑。
蜀邑齐哭泪,中华共救人。
逢灾丢范氏,遇乱看英群。
心爱送千里,枯冬早到春。
这首诗歌为我们提供了近乎蜕变的可能,在作者情感的纬度里,语言几乎在“自动化”,一种本真在凸现,这就是刻画的力量。我一直对雪藤的文字有期待,期待他刻画更多的真实,刻画更多的真相。
读雪藤的作品,常使我想起《圣经 约伯记》。约伯将苦难认为是上帝加给他的荣耀,所以,被剥夺被侮辱被欺凌过程,就是对自我的救赎,完成生命圣化的过程。作为80后的年轻人,雪藤的文字总是给人带来希望。通过悲悯的力量,苦难也就成了神迹。还是让我们看看他那充满着矛盾和过度色彩的诗话吧!
《写给玉树十四首》(其一)
初闻噩耗夜难眠,不想震魔过忘川。
万众哀音多入耳,中华共泪抗悲年。
雪藤一直把关爱底层、抒写底层看作是自己的使命承担,沉潜中国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内蕴,融汇激活诗人对爱国的精神担当,在个体经验的触及极限和内在精神空间的深广诗意构成下,直抵灵魂深处。希冀诗友雪藤能继续突破自我、不断超越巅峰,谱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来。
草作诗文序,期交同道人。
2010年11月9日晚于张家港
读雪藤的诗
文/长笑
和雪藤并不认识,尽管我俩离得很近,但从未谋面。忽然一日接到雪藤传给我的他的诗集,开头的一首就吸引了我,于是读了下去。本来,我是没有资格对诗歌进行评论的,因为我不会写诗歌。但是,不会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读诗歌,恰恰相反,我这喜欢写散文小说的人喜欢读的却是诗歌,对好的诗歌自然是爱不释手的。
所谓的诗歌,其实是分为诗和歌的,也就是有的能唱,现在是说能朗读;有的时能读,而且只能默读。年轻一些的诗人大都喜欢写那些自由一些的新诗,意向性的东西多,在于无声中感染自己,也感染别人。向雪藤这样年轻的人,且号称狂人的人写格律诗是很少见的。
我喜欢格律诗。文革的时候没有语文课本,我的语文老师就拿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做教材,从那个时候起三十二首主席诗词能背能讲,也就喜欢上的古诗词。特别是主席的答柳亚子先生一首,格外喜欢。对于古代的格律诗,我更是喜欢,超过当代的新诗。一张嘴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至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名句,自以为已经是绝句的,更不敢忘记。有人说古诗都背唐人写绝了,所以现在很少有人写,就写新诗。其实我认为不是那样的。四言诗到曹操曹丕和曹植以后基本绝迹,那确实是达到了高峰,但我认为毕竟四言诗受局限比较大。但对于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来讲,其中的变化要复杂的多,不应该被唐人写绝。况且,时代变迁,生活景物全非,给古诗赋予新的生命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写古体诗不能向写新诗那样随心所欲罢了,还必须要考虑到平仄和对仗。但是,古体诗是美的,不单是形式,意境也美,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博大精深。
读雪藤的第一首诗《中秋》:“壮月清贫桂露秋,寒蝉四野入更愁。黄娇欲醉壶滴夜,千里银烛白上头。”一句“寒蝉四野入更愁”就吸引了我。寥寥几个字,交给我一幅画卷,而且把作者的心绪巧妙的和环境结合起来,只这一句这首诗就提升了档次:好诗。从这首诗歌来看,作者善于营造意境,这是一切好的文章不可缺少的,如卖炭翁,如满江红,如钗头凤等,那些后无来者的绝句,都营造出了浓厚的意境,只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
《夏日》:“碧空轮火灼,蝉闹孕心魔。闲汗轻衣透,不得内静多。”又是一个禅字!蝉闹孕心魔,格外的形象了。全诗有这一句就提升了。
《怨妇词》:“寒亭细雨夜何愁,旧妇依栏对晚流。浊泪垂枝春绪重,红花负意不抬头。”读到“旧妇”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这首诗把旧妇放到寒亭还不够,还要有细雨,作者的目的还是营造意境。后两句借景喻情,很巧妙。但是,就抛开这首诗的意境不说,我以为是写了一个古代的女子,如今的现代女性这种情怀怕是不多见了吧?诗歌要跟上社会的发展。
初读雪藤的诗歌,喜欢他诗的灵巧,多读,惊叹他的多才。在雪藤的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古称,这对于一个年轻人 来说是很不容易的,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章,由此我得出,雪藤是个好学的诗人。喜欢他的《愁秋》:“白露残霞草木摇,寒蝶落日路迢迢。且知马齿不堪数,到老苍颜谁对消。”诗歌很成熟,但是作者才多大呢?未免有些苍老。喜欢他的《春情》:“雨过新杨绿嫩成,猩红顾树正枝明。东君虽解心头意,输与春风一段情。”这东君虽解心头意,输与春风一段情太棒了。
没有时间来举更多的例子,雪藤的诗歌都很美。他写人,写景写情。一年四季,风花雪月,一草一木,一举一动,在雪藤的笔下都是诗歌,的确是才子。我为我们的国粹有人继承而高兴,而欢呼。但愿现今的诗人们别都扎进晦涩的现代诗中,也继承继承我们自己的辉煌文化,让固体诗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扬光大。
如果叫我给雪藤的诗歌提一点儿建议,那就是写的再慢一些,让诗歌再平直一些,平直到如大白话,而所有的诗性和哲理都在这大白话的震撼中了,一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或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似大白话,却是诗中的诗。
祝愿雪藤的诗集早日出版。
作者简介:长笑,真名晋宏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保定市作协会员。
读《小道明月》
文/陈艳
必须说,拿到这本《小道明月》,我很震惊。在我看来,年轻的雪藤,是充满幻想,诗意灵动的诗人,写出像顾城笔下的那种意境悠远的小诗,心灵的一角,闪出的火花,足以烧红整个天空。让我震惊的不仅是他的诗意灵动,字句中流露出的种种情怀,足以打动我的心,更可贵的是四百多首诗,尽为古体诗,五言或者七言诗,格律的应用,字词的推敲,都十分到位,显示出他良好的文学素养。
读惯了唐代诗人的千古绝唱,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包含的真情与洒脱;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超绝与壮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迈与追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真挚相思;孟浩然“荷风送香露,竹露滴清响”的敏感。我以为,如唐诗那样的经典诗句,无需研究,只需亲近。
每每月明之时,团圆之日,亦或者是心情愁闷,或者喜悦时,甚至看花是花,看水为水的瞬间,脑海间,心底里便会涌出流传千百年的古诗词。
亲近的,是遥远的古人流下的千古绝唱。而如今,再一次让我感到亲近,甚至感动的,是《小道明月》中的一首首质朴又饱含热情的诗句。
“满鉴香荷欢竞开,风流艳骨举华台。恐将好景碰伤去,伸手采莲缩手来。”的生机勃勃;“半点残灯细雨夜,秋来更为一人长。”的悲苦凄凉;“日升墟落烟初弥,半掩藜门客不奇。晚起家豚空入雪,数枝花朵地中移。”的时空变换;“去年依惯雨,今日却清明。桃李若归意,絮花终故行。百方操祖祭,孤影告南城。到处多荒冢,年年游子声。”的生命与死亡;“白云天地走,山黛去来中。时有雨飞至,人惊鹭在空。”的神秘莫测;“乘楼欲上风吹帽,却道凭栏在故乡。”的不尽乡思。
而对玉树大地震,诗人以无比悲痛的心情写有《写给玉树十四首》,每篇都饱含深情,“老天作孽泪伤痕,多少相逢阴路人。十亿悲情牵玉树,人间不倒是精神。”是对英雄的赞歌,是对生人的慰藉,对亡者的哀悼,更有无比深情,饱含爱的呼唤。
细读雪藤的诗,他给了我们太多,给了我们太多的慰籍,诗的最大价值,在于诗的美。诗中的大自然是美的,诗中的真情是美的,诗中的一切都是美的。雪藤的诗在塑造现代人的心灵和精神方面,价值是非凡的,是亲近自然,感悟人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诗有的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有的表达儿女爱慕之情;有的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
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于午后,静读《小道明月》,身心融入这绵软舒适的阳光里,我忽然想起孟郊的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观花时满心欢喜,读诗后满纸留香。人生如此,一切已经足够。
二零一零年十月
作者简介:陈艳,笔名落花无言,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小学高级教师。作品散见于《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中国女性》等杂志。
道是无情却有情
文/纳兰若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刚刚拿到《小道明月》诗稿的时候,脑海里就浮现起这首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翻看诗稿的时候便在想,这卷诗集,是不是也如古人写的那般道是无情,却偏偏多情呢?
诗集慢慢在我眼前展开,这是一卷古诗词的集子,里面古朴的诗文,严谨的格律,古风古韵扑面而来,在这个浮躁激进的时代,就好像一缕迎面而来的春风,让人豁然开朗。
《小道明月》初读的时候,那一首首的古诗会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它们各自存在着,五言或七律,不过是一种载体,并无太多关系。可是认真读了便会发现,这本诗集虽然看似无情其实它恰恰饱含深情,雪藤在用这种古诗的形式去记录生活,去记录他每一分每一秒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让这一本格式拘谨的诗集多了一份灵性和生命,仿佛让人在一瞬间便能透过它看到一字一句写下这本诗集的主人,能读懂他所有的心情,他的喜、怒、哀、乐,而让你莫名的泪流满面。
它不是一本单纯的诗集。更像是一本记录了青春的传记。
有慒懂、迷茫,也有幸福、感动。一字一句无不饱含作者对生活的向往。
雪藤是一个从小生活在田原乡野的孩子,或许正是这种大自然的浸染给了他最质朴的心灵和无法比拟的灵气。就像他在诗中写的“幽兰万壑谷中栽,黄蕊寡芬染木苔。移入闲庭朝气落,好花冷寂不常开。” 让人看见一个从小以山为家,与兰为伴谦恭有礼的君子,拿一卷书籍,焚一缕熏香,谈笑品茗。
《小道明月》记录着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他的生活、思想、心情都一一展开,那些细碎的光阴,真实而生动。借由一首首古诗,慢慢张开。
这本诗集里,更有他的思想写照和升华,就如他所写的那首《叹浮华》“虚谷风流浩气举,枯名浊利不容语。换成醉里眼朦胧,看落浮华又几许?”名利不过是一场虚空,只有虚怀若谷,时常让自己有容人之心,目之所及是别人的好和自己的不足,看淡名利,才能心无旁骛,高枕无忧。
雪藤说“诗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就是诗。”在现如今的社会里,这样执着去专注一件事,执着去追求一种内心的平静着实不易,而雪藤却在他最初触碰到诗词的时候便如痴如狂迷恋至此。他把诗喻命,亦把命喻诗,其实我想在他的心目中,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风书体,更是他用来抒发对世界对生命热爱的一种途径。
与其说他疯狂地迷恋诗词,不如说他更热爱生命。
他用文字,去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去文字去抒写着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云淡风轻,在一个二十几岁的男孩片语之间竟如此顺其自然,好像是一种生活的常态,就像日升日落那样自然。
或许恰恰是他的这种淡泊宁静,才让这本《小道明月》犹如一湾清泉,甘洌清甜,让人过目难忘。
这样的《小道明月》,你怎么能错过呢?
作者简介:纳兰若夕,80后网络作家,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有《锦瑟舞》《锦衾寒》《我就是不婚》等作品。
清辉不觉寒
——读《小道明月》
文/苏晗
湖北诗人雪藤寄来他的诗集《小道明月》的清样,嘱我为他写序。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很像年轻时的自己,渴望得到别人对自己评价或是指点,究其根本是想得到一种支持和鼓励,给自己一个更为强大的坚守一颗诗心的理由。不同的是雪藤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的自由和开放,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更为缤纷的舞台和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在成书之前,雪藤的在五六年间创作的近500首诗,结集称作《百草集》发表在著名的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两个月内人气指数竟然高达一百多万,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和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雪藤的诗词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并得到了认可。
初读雪藤诗词的人,都会惊诧于这些诗词竟然是出自于一位出生在80年代末的年青作者之手。
一是因为作者深谙格律之道,把古典诗词这种文学样式应用得娴熟而老到,如“夜半长归心未惊,横枝残雪一人行。断山回首目斜看,瘦影弯江两月明。”(《夜归》)“碧长水短倒巾帏,歪树低云细雨霏。晓卧斜笛船几去,九曲江断半山归。”(《行舟》)这两首诗是一种近于谜语的诗体,东坡曾经戏作此类诗歌,称为“神智体”,也有人称为“形象诗”,而雪藤竟然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又如“夫妻二者同般高,专好弄文穿彩袍。不蔑居家贫富处,上门道喜现风骚。”(《春联》)“生性直肠未外心,悲愁垂泪自伤身。半窗寒雨秋风夜,情愿替伊化梦尘。”(《蜡烛》)这些谜语诗不仅颇具文采,而且情趣盎然,充分展示了雪藤在驾驭诗歌技巧方面的天赋和才能。这种技巧和他少年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雪藤出生在大别山区,也许山里的闭塞让他很难接触很多城里孩子所见识的所谓世面,但是与自然的长期亲密接触使他拥有了诗人的情怀。美丽的的大别山慷慨地给了他诗人的禀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陪伴他度过寂寞的少年时代的唯一一本《千家诗》,给了他丰富的文学营养,使他从小就浸渍在古典诗歌的意境里。由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年纪轻轻的他怎么写下了这么多的格律诗,而且写得很精彩。
二是因为作者在诗歌中流露出的超然物外,道法自然的思想,有些诗竟然显现出作者归心佛门的倾向。这和他二十几岁的年龄很不相符,也和这个时代的同龄人的思想很不相符。如“换成醉里眼朦胧,看落浮华又几许?”(《叹浮华》)“敞亮闲心终饮日,把名灌到醉醺醺。”(《笑看名利》) “一朝寻得菩提下,寺前听佛苦何多?惯看青山秋渡水,风雨离舟未起波。”(《谈脱世》)“一度逼我红尘破,财**恨穿肠过。难道并非俗世身,错错错错错错错。”(《再次自嘲》)
尽管大别山上的花草树木,清泉溪水给了孩子们无穷的自然之美和乐趣,但是大里的孩子也是寂寞的。寡言的父亲,不能理解自己的兄妹,使他把内心的孤寂都寄托在那本《千家诗》上。作者说自己从小就在骨子里有着复古的情节,喜欢古式的装束,喜欢古代的书籍,喜欢古典的音乐,心里甚至都有着古代女人的影子。城市里见识了复杂的人性社会,后来就喜欢佛家普渡众生的慈悲和道家的超然物外,读了很多禅道明理的诗词,所以有了一颗看破红尘出世的心。就于个人爱情波折、人生生存和出世入世之间的矛盾,一直痛苦寻求着出路。不过心中的理想没变,一直在梦想着成为诗人,像唐朝那样的诗人。
不难理解,古典诗词对作者的影响已经深入肺腑。穷困的家境,生存环境的闭塞和后来走出大山,来到浮华城市,这一切形成强烈反差。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是一个喧嚣狂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灵早已不再随着火红的旗帜飘荡,在内心的无边的寂静中,诗人拖着疲惫孤独的身影回到桌前,抒写人世的沧桑冷暖。这是一场诗歌与社会的较量和角逐,是一个青年对生存环境和社会语境的挑战和质问,是对怀有一颗理想之心的灵魂的恪守和沉思,也是暗夜里个人化沉溺的一声叹息。这也恰恰是雪藤这个年龄段的人普遍存在的内心的苦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雪藤在诗意的理想王国和尖锐的生存体验中寻找心灵的停靠点,他将这种矛盾化作意象的碎片,以诗词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但是,我们也不必为此而担忧,在《辞春》《寻春》《春梦》《晚春小睡》《春残》《春欲归去》《晚春》《春归》《春日》《恼春》《春雪》《寻春不遇》《春愁》近20多首与春天有关的诗歌中,年轻的诗人在忧郁中流露出朝气和自信,在 “别山有好茶,纤秀觅昆仑。几点新舒绿,半杯老入魂。”(《别山有好茶》)“莫言体壮有门开,白赚行人甚乐哉。旅步群峰兜子里,一山还在一山怀。”(《身居大别山区行路》)“一纸家书心碎,半窗明月秋寒。”(《思亲》)中,抒写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雪藤正直青春少年,风华正茂,我们听到的不过是他灵魂深处种子发芽的声音,我们期待着他在不久的将来,为我们捧上一枚经得起风霜和时间消磨的坚果。
2010年11月15日
写于内蒙古包头
作者简介:苏晗,全球汉诗总会理事,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包头诗词学会理事,《鹿城诗词》《当代华语名家及力作论丛》特约编辑。有诗集《举心为灯》等作品。
明月光芒耀楚天
——写给雪藤的一些零散文字
文/聂时珍
我和雪藤相识缘于网络,也同为楚天人(黄冈)。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就来一去二地在网络上相识并成为朋友。
近日,他将自己的创作的大量诗词结集为《小道明月》,并要我写他的新书写点什么。对此我既高兴的同时又倍感忧虑,一来我文笔肤浅,唯恐写出的东西影响作者的和读者的阅读情趣和视线,二来我对格律诗词了解不多,写诗词评论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朋友盛情难却,只好在认真阅读的同时,写下零散的文字。
雪藤视诗词为生命,其“宁可人无酒,不可梦无诗”诗词主张,是他多年来执着的追求,他也在不懈的追求中去实践这种主张。《小道明月》作者自选诗词400余首,共分四辑。这些诗词有对自然景观的咏叹,也有对身边人和事的描绘,有对美好往事的怀念,还有对重大事件的写实(如写玉树的诗达十多首)。从这些诗词来看,写景抒情言志的诗词占有重要的比重。
雪藤热爱生活,留意身边的事物,大量的自然素材成为他吟咏的主题,他的诗词充满了自已的个性。作者身心向佛,主张慈悲为善,他将诸多的生活哲理及禅意与诗词融为一体,给人以思考的空间,从而使诗词的意境得以提练和升华。
一位网友评论雪藤这样说:“记得曾经和你说过这样一段话:成功来源于坚持不懈,来源于永攀高峰,来源于在已有的高度上创造了一个新的闪光点,而这个闪光点又是其他人无法复制的,所以你是独一无二的!”雪藤在诗词的写作达到一个高度,这是他多年坚持,努力,勤奋耕耘的结果。
不论它来自何方,不论它归向何处?雪藤就象是诗海词林中的一轮明月,他用雪一样的光芒照亮大别山的黑夜,让更多的人在艺术的小道上前行。
雪藤还年轻,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对他充满的更多的期待,期待他的新书早日问世,也期待他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相信他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潜心写作,他的诗词的光芒定会象明月一样照亮楚天大地。
诗友聂时珍草于东莞虎门
2010年9月29日
作者简介:聂时珍,当代诗人,作品选入《2005中华诗歌年选》《当代新诗文优秀作品年选》《当年青年爱情诗选》《新诗人诗选》《五月的祈祷》《和你在一起》等诗文集。
允许我收获这一次
文/后博寒
菩提静坐平常心,大海胸中不惹痕。有些诗句可以刻意,有些诗句只能偶遇。读雪藤的每一首诗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偶遇。
一直觉得诗人是一种让人崇敬与感慨的角色,在我的印象中,诗人都有一尊精致的灵魂,这种精致可以刻进骨子里,也可以融化于血液中,生生不息。当我拿到这本诗集的文稿时,夜色正浓。茉莉花茶香味四溢,我闭上眼睛,似乎整个人都融入软绵绵的泡沫中,尘埃瞬间离开,灵魂随即沉淀。
带着这种心情读了几首诗,一下子觉得心头涌上一股浓烈的饱满的情感,我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却无法用言语来叙述。后来,我终于明白,原来这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我想起了那段诗词绕于耳边的日子,那段独自沉吟的日子,那段把孤独刻进我的灵魂中的日子。
是的,我想起了许多让我难以忘怀的事,我想起了许多让我难以忘怀的人。
很久都没有这样静下心来品读别人深沉的诗句了,那些厚重的,让人静下心来的文字,往往可以触动心灵的最深处,让人辗转反侧数日。一句话,一个词,都可以让我们回归,回归旧时月光,回归旧时感动,回归旧时的自己。
你是否也像我一样,发现自己找到了许多人,却丢了自己。
我想,《小道明月》这部诗集,便是雪藤寻找自己的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因为每一句,每一字,我都读到了诗人的深刻情怀,诗人的皱眉或者欢喜,以及诗人在灯光下,写下这些诗句的忐忑。
我不懂他,却离懂他更近了。
我可以想象雪藤经历了怎样的事情面对着怎样的人,然后写出怎样的诗句,每读一首诗,都是一次面对自我,面对现实的感知。每一次感知,注定促成更加复杂,更加惊艳的邂逅。
在我眼中,每一首诗都是一次神秘的相见,是偶遇。
诗人的浪漫情怀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而产生各种各样情绪的原因则是诗人的感觉源来。可以是遇见了知己,或者看见了喜欢的人,也或者是面对一堵墙,深深地思考,也可以是抱着自己,在床上索取自己的温暖,形影相吊。
这些,都是诗性。
或许对于雪藤来说,这是他寻找自我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场拥有千百次偶遇的旅行。
他的诗句,将我引向那遥远漫长的,前方。
收获这一次风景,收获这一次深沉。
作者简介:后博寒,90后作家、优质文学偶像,被书**、钱江晚报等数十家权威媒体称为“90后文学领军人物”。著有《散落之间》《这是悲伤的结构》《这是谁的90》等作品。
写给雪藤的诗评
文/李红江
初识雪藤,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
初读雪藤的古风,收获颇多。在这里且不管雪藤的古风是否合韵,作者的诗歌里面有“只愿身为尘外客,不逐风絮轻浮飞”的禅语,也有“浮生一念莫如花”的感叹;既有“纵然千盏勾魂水,再世诗仙不肯尝”的豪气,又有”可怜山色终归去,别心泪眼欲留君“的缠绵。诗中万物,无不在他的掌控之中,欣喜之余,不免赞叹。
诗者,在简单的平仄之中凸显风情。
歌者,在情致缠绵处收万物于囊中。
雪藤的诗歌古风淳朴,真情显露,在发展中国传统文学方面,实属现代青年的榜样。年轻一代这样崇拜诗歌文字,用中国的诗韵陶冶自己的情操,实属不易。
且不论古人是如何发明那些韵律的,且不管古人是如何在琴瑟之中起舞的。单从现代的诗歌写手来看,都没有达到中国古代诗人的造诣。希望雪藤能在诗歌方面继续努力,让中国古诗再现辉煌。
诗者,歌之咏,音之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
诗歌,在今天能有坚持者,应是诗歌之幸。
作者简介:李红江,70后,设计师,摄影师,诗歌作者,青岛东方凯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执行人,《后时代诗刊》副主编。
简评雪藤诗集
文/李唐
说来还真的不好意思,雪藤已经把他的诗集《小道明月》用电子邮件寄给我多时了,但因为最近遇到了各种事情,所以迟迟没有下笔。说来惭愧,我并没有时间看完诗集中所有的诗歌,所以先向雪藤兄致歉!
说实话,古体诗我并不是十分了解,更不敢妄加评论。除了读一些少量的唐诗以外古体诗就很少读了。自从胡适推崇白话诗以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新诗便扫荡了整个中国诗坛,古体诗虽然也有毛泽东、鲁迅等大家写过,但终归是退出了中国诗歌的主流。
所以雪藤的诗集令我很吃惊:现在这个年代还会有人写古体诗?不过我又想到了一个文学家的话:古体诗是中国人永远的心灵家园。我想这肯定有他的道理。
翻开雪藤的诗集,发现他的诗歌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小事作为题材,语言通俗易懂。尽管如此,雪藤还是很好心的在每首诗的后面都加了注释,让读者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些诗。
其实我认为,新诗和古诗虽然年代、形式都不同,但内在的精神是贯通的。诗人的情怀尽管越过千年时光,但其实还是可以找到联结点的。雪藤的第一首诗《中秋》是他在高二时候写的。写作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和妹妹都在外打工,而作者身在学校。他在这个本应团圆的日子里却孤独一人。于是,作者心灵受到了触动,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壮月清贫桂露秋,寒蝉四野入更愁。黄娇欲醉壶滴夜,千里银烛白上头。”诗句并不算难懂,虽然那时作者的年纪还小,但在意境的营造上面已经做的很好了。
就是这样,作者一发不可收拾。诗歌其实确实要有一些机遇的。诗人沈浩波曾说他本不是一个文学少年,但一天偶然读到了北岛的诗歌,立刻被感染,直到今天成为了一个诗人。这也可以说是上天注定的机缘吧!
有诗为伴是幸运的。诗人由此变得敏感、细致,变得更加认真地对待生活。雪藤的诗和他的生活是离不开的。评论家谢有顺曾说,诗歌就是诗人自己的一部历史,如果你想了解一个诗人,那么就通读他的诗,你对他的生平也就了解得差不多了。雪藤的诗有回忆过去时光的,有游玩所产生的感想,有表达对父母的爱的,有为劳动人民鸣不平的。如此种种,可见诗人的真性情。
我尤其喜欢雪藤的心态。我注意到,在许多诗中他都有一种避开喧嚣,回归宁静自然的思想。我想诗歌就应该这样。如今的世界是喧闹的,是浮浅的。而诗歌的作用是可以让人静下来思考。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诗人在这个时代有什么作用?说白了其实是无用的。但诗歌对诗人自己却是影响非凡。我们可以不要求诗歌对这个时代能有什么实际的影响,但最起码,对于诗人自己,诗歌应该是他的武器,是他的精神力量。在你不能平天下的时候,用诗歌来修身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正如诗人李少君所说,如果现在的诗人整天沉迷于花花的世界,那么诗人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我可喜的看到雪藤意识中难得的自省,我希望他可以坚持下去,永远保持一颗淳朴的心。
其实我也一样。面对这个繁华的世界,谁都会遭受许多诱惑,而我也曾迷茫、走弯路。但我相信,无论如何诗歌是不会允许我堕落的,我感谢它。
最后,祝贺雪藤的这本诗集可以出版。从雪藤的古体诗中可以看到他对语言的天赋。同时他的写作风格也是诗歌的正途。我也不免感到手有些痒痒,想写古体诗。也希望雪藤兄以后尝试写一写新诗,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2010年10月24日星期日
作者简介:李唐,90后诗人。作品见《北京诗报》、《中华文学选刊 少年写作》、《诗歌月刊》、《少年文艺》、《青年文学》、《诗林》、《黄河诗报》、《独立》、《春韵》等刊物。08年与诗人发星主编《90后诗人7家》,在诗坛反响良好。
执酒醉来横看花
文/ 若非
执酒醉来横看花。这是雪藤的《自嘲》里的一句,拿来做题,最合适不过,因其一含“酒”二有“醉”,正如我对雪藤文本的阅读一样,醉酒看花,似懂非懂,待到真要为他写点什么的时候,才感到困难,也无雪藤“不须红花来扶我”的大气与豪放了。
雪藤要出书了。八七年五月生于大别山区的长我两岁的雪藤,几年来坚持在寂寞冷清的古诗词创作上,笔耕不辍,创作颇丰,现在他把这几年写就的作品集结在一起,给了个诗意婉转的名字,叫《小道明月》。当分四辑、共四百二十八首的《小道明月》发到我的邮箱时,我不禁地高兴了好一会儿。为雪藤这么丰富的成绩终于可以面世,为我能第一时间拜读的万分荣幸。然而,我是一个古诗词的行外人,自觉对雪藤的任何建议都是极不负责的。若真要说,就学学初中高中那会儿,谈谈读后感罢。
读雪藤的诗词,是感动的,因为他对于生活细致入微的关注,对于尘世俗态的激愤。他“其心向善,主张慈悲为怀,人性自由,又不拘世俗,放荡不羁”,“其心向善”说得真诚动人。在诗句中,他向个旁观者,把“佛”渗透到字里行家里,“糊涂老眼看天真,四大有无遁慧门。莫与世人相计较,世间多是傻痴人。”这是一种难得的淡定。“只因凡客多聋哑,说与世人老不知。”这又是一种孤傲和清高。看雪藤的作品,有时感觉他离我很近很近,近在眼前,我可以感知他的灵魂他的心;有时他极远极远,在烦杂的世俗不曾存在。
雪藤从2004年开始创作,他“希望通过努力创作证实和宣传诗词的不过时,并视其为生命,宁可人无酒,不可梦无诗”。这一份绝决,试问有几人能做到?“不寻多事不趟混,不捕利息不装孙”、“笔底青梅无处卖,又挥浓墨向山中”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坚持,对自己所钟爱的古诗词的坚持,纵使无人阅读,依旧义无返顾地执笔书写!
“诗就是我的生命,生命就是我的诗。我也常跟人说,诗歌的素材来自于生活,而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心灵。当我们用心灵去孕育诗歌的时候,诗歌是有生命的。在中国这个诗歌的天国里,每个有心的人都是诗人。”
——这就是雪藤。在这样的坚决面前,我只觉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坚持书写的人都是幸福的,而我相信雪藤更甚。因为,那么多年能够坚持在诗之精品的古典诗词上,其人格也会超凡众人。然而,他也该是孤独的,因之,我这些零散且不成熟的文字,但愿能给他一些属于我自己的祝福!但愿如此!
二零一零年初冬于花溪河畔
作者简介:若非,原名陈恩贵,《绝版》杂志文字编辑,阳光星纳文化传播公司签约作者。80未完90将至的年代生于贵州大方,穿青人。至今在《躬耕 青春美文》、《光年》、《课堂内外 创新作文》、《课堂内外》《青年文学家》、《满分阅读》、《新作文》等各级刊物发表作品百余件,有作品被选入《2008中国最佳网络诗歌》、《情感咖啡屋》、《坝凌河大桥之歌》、《花落成溪》等选本。
我的读后感
文/王东
雪藤让我惊讶了三次:
一、雪藤写的都是律诗。现在的人喜欢古典文学人尚有,喜欢诗词格律的人便少了很多,而能创作律诗的人则更如凤毛麟角了。
二、雪藤是87年出生的大男孩儿,还在上大学。现在的大学生能沉得住气写诗的不多,能够大量创作格律诗的则可谓“难能可贵”。
三、本以为雪藤是中文系的才子,没想到他是广告设计和摄影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无甚瓜葛。中文系的学生尚未发现有多少搞诗歌创作的,一个“外行”能胜于“内行”,堪为惊奇。
“诗”,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古代的歌词。既然是“歌”,就要晓韵律、抒胸臆。雪藤能把所看、所闻、所想、所感都以律诗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坐车上马牙山二首》、《叹不孝之人三首》、《写给玉树十四首》等能把自己的心情和经历一并托出,这都是非常精彩的。
《石榴》中“秋来只为饮华露,不顾静淑龇玉牙。”这种拟人惟妙惟肖,立意也不错。
另有一些诗比如:《初月》“可怜才露弯弯脸,又有乌云笼上头。”应是仿照杨万里的《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而写。当然,仿者古已有之,这不妨碍诗者自身之才气。
当然,也有一些诗句的用词尚有推敲的余地,如:《写给玉树十四首》(其八)中“生者悲怆泪勿消”的本意应该是“活着的人悲伤地泪水没有停过”。 “勿”更多的是做“不要”之意,所以若改作“未”或许会更加贴切一些。
时代的变迁,莫过于风俗、生活的变化迁移以及语言、文化的流转更迭。现代人的语言结构、思维方式都与古人迥异,再加上新文化运动对文言文和旧体诗的影响,旧体诗在文学的殿堂中便逐渐被束之高阁了,这实在是可惜的事。如今能让再有机会读到这样的诗作,堪称幸事。
个人浅见,仅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希望诗主人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作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王东,DDC传媒总编、Adobe专家委员会专家、DDC传媒_中国数字艺术联盟网站总编、ACAA中国教育执行管理中心 市场总监、Adobe中国数字艺术大赛组委会执行总监、ACAA 标准培训教材编委会委员、ACAA 中国数字艺术院校行计划总监。
小道坎坷,明月如故
——读雪藤的格律诗
文/ 王飞
自胡适先生发表那篇著名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以来,格律诗便不再流行,大有退出文学舞台之势。虽然偶尔还能读到一些现在人所作的格律诗,也真如周有光老先生所说的了,“大部分也只能算是不合法度的韵文”(老墨诗集《心远之殇 序》)。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