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还我本来面目

_2 赛安慈(美)
出生当时的创伤
出生当时可能有什么情况使孩子受到惊吓?想想胎儿原处在母亲温暖的羊水里,自母亲狭长黑暗的产道经过千辛万苦把自己挤出,一旦出来,眼睛所看到的是刺眼的日光灯、乌
黑黑的陌生人,耳朵听见冰冷金属器械相互碰撞的声音,身上的毛孔呼吸到的是产房里冷冰
的空气,更糟的是有的医生大力地在幼嫩的小屁股打一大掌,凡此种种,都可能让胎儿受到很大的惊吓。在孩子出娘胎后,传统的医院大都马上将孩子和母亲隔离,先抱去清洗,之后大半的时间都待在育婴室里,婴儿没有办法随时获得母亲的关爱和抚摸。这种和母亲没有联结的情形,也可能使他在日后的生活中发生和人互动的问题。好在现今有些先进的医院已意识到产后身体接触和吸食母奶对母子关系发展的重要性,也有研究证明无人抚摸的婴儿其猝死率也高。十多年前我认识一位女士退休后在医院里担任义工,她的工作就是抚摸安慰初生的婴儿,好让他们感受到人的联结而去除恐惧感。
出生后的创伤
出生后有什么情况使孩子受到惊吓?比如说母亲由于在生产时遭到巨大的痛苦,因而没有多余的心情和体力时时刻刻给予孩子所期待的爱和关怀,疲倦的母亲有时只是一个眼神,或只是母亲转过身去,都会让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遭到创伤而感到生存的痛苦,因而要逃跑(能量分裂)。
不管原因为何,所有这时期所受的创伤都殊途同归,都对生存产生恐惧感,都使婴儿一开始就抗拒这世界,因为世界太让他失望了,只好缩回自己的壳,别人都不得靠近。分裂型的创伤比起其他几型,可以说更具威胁性,危害也更大,因为它早在婴儿还未发展自我之前就已存在,否定了婴儿的生存权利。有许多疗愈大师认为出生的创痛对长大成人的个性要负至少50%的责任。
做父母的请勿自责
我们讨论孩子创伤的同时,绝不是指责母亲不够好或不称职,有时孩子受伤和母亲好不好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孩子是用他们自己的意识去感觉周遭的世界。也许孩子的母亲充满慈爱,而且非常期待这个孩子的出生,但如果孩子的意识认为这个世界对他是有敌意的,即使母亲只是转身去做其他的事情,孩子可能会感觉“糟糕,她怎么没有看到我,大概不想要我”或是“天哪!眼前这个女人根本不喜欢我,她肯定很讨厌我”,因而对世界、对母亲(此时期母亲就是全世界)产生敌意。
正文 第一节分裂型人格(Schizoid)(3)
更新时间:2010-2-27 9:15:52 本章字数:1124
你也许要问我们婴儿的意识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的回答便是,新生婴儿投生人间绝非空手而来,它带着过去的创伤、此生的课题、此生要做的功课和要完成的任务,以上所述的综合决定它将受哪种伤,所以每个人所受的伤都不同。
同样的情况使胎儿甲受伤惨重,对胎儿乙却毫无影响,比如说妈妈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使得她对自己怀着女胎甲非常不满意,而这种不想要女儿的心念使胎儿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女儿长大成人始终觉得自己没有生存的权利,可能终其一生都活在恐惧中,妈妈继大女儿之后又怀第二个女胎乙,妈妈又心生厌恶,甚至希望胎儿死去,然而这种心念对小女儿一点影响也没有,她长大后照样生机盎然,照样热爱生命。我们过去世的伤正如一块磁铁,能吸引让前的创伤物质化的能量,也许大女儿甲的创伤是与“恐惧生存”有关,她的人生功课可能是要找到人间生存的意义,为了让前世的创伤在今世“物质化”,所以她找的妈妈是一个不欢迎她的女人,好让她一入胎就经历这从前世带来的创伤。而小女儿乙的创伤和人生议题与生存关系不大,因此对妈妈可能造成的创伤有了免疫力,即使妈妈再怎么伤她,在小女儿身上却完全不着痕迹。
低层自我
以上种种在出生前后所生出的恐惧,会刺激孩子的中枢神经不断发出讯息告诉这孩子:这个世界不安全,而且对他存有敌意。这会让孩子因为受到惊吓而想逃跑,内心产生强烈的恐
和敌意。这种害怕和敌意,都将记录在身体各处,不但肉体的脑袋(如太阳穴附近掌管恐惧情绪的杏仁核),乃至于全身的细胞永志不忘,即使意识上不记得了,也会深刻地镶嵌在我们的潜意识和能量系统之中,而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察觉的。
恐惧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不断地在生活中重复,像这样的孩子,只要一感觉恐惧,马上生出负面意念:“我要逃跑”、“我将分裂”(灵与肉分裂),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的灵和肉体常会呈现分离的状况,我们称这类的人为分裂型。
逃跑成了他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不管是因为害怕生存于此世界,或是留恋原来的世界。只要灵与肉一分裂,一离开他的肉体,他就觉得很安全。在我多年治疗孩子各种疑难杂症的经验里,我认为自闭症(封闭自己,逃离人群)即是这种防御方式最极端的一种表现。自闭症的孩子极害怕存在,很本能地生出了“我要逃跑”、“我将分裂”的负面意念(如自闭儿踮脚的现象即是准备随时逃跑),因而启动逃跑的自我保护的机制,久而久之他的低层自我“我不存在,你也不存在”就落实在生活中成了习惯,因之不但否定自己所存在的物质世界,也无视别人的存在(许多自闭症的孩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人无眼光接触,听不懂人说的话,周遭的人对他来说像是家具)。
正文 第一节分裂型人格(Schizoid)(4)
更新时间:2010-2-27 9:15:54 本章字数:1129
形象自我
分裂型的人的一生,对生存有莫大的恐惧,他们普遍有个根深蒂固的形象:“我若存在肉体,我将被消灭。”他们常觉得自己没有生存的权利,只要存在就会面临被消灭的危机。害怕人亲近,疆界感很强烈,一旦别人进入他的能量体就感觉受了侵犯,会很强烈反抗。他偏偏生就敏感的身体,为求自我保护,常常得把自己的身体空掉,只要受到威胁或感到害怕时就立刻逃跑,肉体跑不掉就跑灵体(能量体),只要离开肉体就会觉得安全。
对生存的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欠缺社交能力,分裂型人格社交能力通常不佳,在见到一大堆不认识的人时常手足无措、手脚冰冷,他平日极力避免和人接触,费尽心思逃离人群,不得不接触人的时候,也得找个较无压迫感的小团体躲起来,最好不要被人注意到。一般来说,他们不依赖别人,也不需要任何人,最好不要为任何人负责任,这样才不会被人套牢,可以随时随地逃走。在亲密的人际关系中,分裂型的人也不容易相处,他们似乎喜怒无常,今天相谈甚欢,明日见面却形同陌路,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何时得罪于他,他若即若离,有时热情,有时冷漠,着实令人费解。
防御模式
分裂型的人最常用的防御模式,即布兰能所称的“刺猬”或“退缩”反应。当分裂型之人感觉受威胁或不安全时,灵体(能量体)离开肉体,像是将自己放空,当我们说一个人“神跑掉了”“心神不宁”“有听没有到”“有眼无珠”“视而不见”“不活在当下”“心散”或“注意力不集中”,都是在形容这种状态,布兰能把这种防御行为称为“退缩”,能量体退到一边,通常是退到肉体的后面。
另外一种模式为“刺猬”:分裂型在受到威胁时,不自觉地发出一种带刺的能量振动,目的是引起你注意他的存在,让你保持适当的距离离他远一点。甚至他的言语上也可能带刺,因为言语携带着能量,也是一种能量形式。这个人让人感觉身上到处长针,刺得你浑身不舒服,想早点离开他。
面具自我
分裂型觉得害怕,一心一意要离开肉体的物质世界,逃跑的方式通常便是将能量上抽,进入头部第六和第七这两个振频高的灵性之轮,以追求灵性体验,避免和人或和世界联结而产生焦虑。分裂型人格的面具表层,是用来遮盖他的创伤、低层自我、主要形象、防御和高层自我的工具,他用来应酬世人的一张脸是:“我不在意物质生活,追求灵性比较重要。”他用这样的灵性面具以避免和人或世界联结,因为他的潜意识知道,若开放自己和人联结,他将产生莫名的焦虑和绝望的痛苦。因此,分裂型所戴的面具可能极其平和、宁静,然而,这面具真正代表的却是“我知道你会拒绝我”或是“我在你不理睬我、拒绝我、恨我之前,先不理你、拒绝你、恨你”。
正文 第一节分裂型人格(Schizoid)(5)
更新时间:2010-2-27 9:15:55 本章字数:946
高层自我
上面谈到分裂型的能量体容易被周遭能量渗透,从负面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情绪随着环境的能量或别人的情绪起起伏伏,有些人甚至怕上街因而痛苦不堪;但往好的方面来说,容易感觉到周遭的能量其实也是上天的一种恩赐,正是分裂型的高层自我质量,使他们聪明伶俐有慧根,容易进入灵性世界,因此也容易去感受生命深奥的含义,对于自己投生在这世界的目的也较清楚。
除了本身具有灵性之外,他们极富创造力,直觉力也很强,或许我们可以说,这型的人有较高的通灵能力,我们有不少分裂型人格的朋友就具有特殊透视力,能看得见一些非人类的存有。分裂型高层自我的特质还包括不断在灵性上求发展,也同时将灵性带入物质生活中,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人生丰富美妙。
分裂型的人生功课为何?是要学习如何面对恐惧和内心深藏的恨意,让自己天生敏锐的灵性融入今生的物质世界中,将特有的创造力显现于肉体层次上。
肉体特征
典型的分裂型在体形上有一些特征:体形修长,身体部位不对称,关节弱,手脚冰冷,眼神空洞,整体看起来,还给人不协调或不对称的感觉。
为什么分裂型在肉体上有这不协调或被拉长的现象?因为能量逃走的路线是由下往上,
久而久之,不但身体向上拉长,沿着逃亡路线上的脚踝、膝盖和腿关节也因释放能量而变得脆弱,特别容易受伤,分裂型的人脚底的脚弓部分可能特别高、特别弯曲,或是脚趾弓起呈吸盘状,这是因为他们常觉得自己的肉体不安全,为了不让地球向上移动的能量打开身体第一气轮,和地球接触面越少越好,弯弯的脚弓和地球保持一定的距离,或是脚趾弓起,都是准备随时逃走的姿势。
至于肉体上不协调或不对称的感觉,其实就是分裂的表现,能量所经过的肌肉和神经长
期受到扭曲,因而变形而呈不对称或不协调。仔细观察他们的身体,可能是上下不对称、左右不对称或前后不对称,比如肩膀一高一低,或两腿一长一短;有人脖子特别长,有人上身特别短,有人四肢特别长,更有的人脊椎是弯曲的。至于眼睛则可能眼神空洞,像在做白日梦,有的人两眼时时刻刻睁得大大的,透着惊恐。除此之外,他们平时手脚冰冷,在感受威胁或面对陌生人时更是如此。
正文 第一节分裂型人格(Schizoid)(6)
更新时间:2010-2-27 9:15:56 本章字数:1131
能量体特征
至于能量体,整体看上去是上圆下尖,呈现出扭曲或周边支离破碎的状态。分裂型自我保护方式是逃跑,逃跑的方式通常是能量离开地面向头顶第七气轮的方向直向上升,可以说分裂型的人住在头部,而不住在肉体这个躯壳里,因为撤退到用脑袋的心智世界,相对来说是较安全的,这也是为什么这型的人较擅长用脑部思考或喜好追求灵性体验。
由于他四体不勤,无法脚踏实地吸取地气,以滋养振频低、比重大的肉体,这也是为什么分裂型的肉体外形可能较为细长、单薄或弱不禁风。由于他不能将自己的能量专注
于肉身,能量于是无边无际地向四周扩散,由于无一明显疆界保护自己,其能量体外围周边变得单薄且支离破碎,这么一来,外界能量可长驱直入地渗透进来,因此分裂型的人很容易感染外面的能量或被外面的能量入侵,可以说他们的能量体极为敏感或易感。
举个例子来说明分裂型人格的易感度,以前我们在BBSH疗愈大学学习的时候,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解心结大会”,所有的同学都会把自己过往的创伤、不愉快经验或心结毫不保留地说出来,释放体内的负面能量。有些分裂型的同学在这个时候由于能量体极易感,会早一步感受到他人的感受,别人如果很伤心,他们也会很伤心,甚至在别人还未说出之前就先伤心,如果别人很痛苦,他们也会很痛苦,有时甚至还会号啕大哭或高声尖叫,也就是说他们也经历了别人的痛苦。
许多分裂型的能量阻塞在后脑,特别是脖子上枕骨下的地方,这部分的能量阻塞,使他
们有先天视力的问题或偏头痛的毛病。为什么能量会阻塞在这部位?和之前提到的惊吓反射有关,何况出生前后短短几个月的婴儿身体还无法移动,只能用眼睛来探索世界,如果感觉到害怕或是看到不想看到的状况时,只能立刻把自己冻结起来,拒绝让这些不想看到的事物进入身体里。如何冻结?首先就把视神经关闭起来,而视神经正好位于后脑枕骨附近。
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分裂型人格。以我(至青)个人来说,我是属于在这个时期受伤很大的孩子。我的父母非常疼爱我,即使如此,我的内心还是有很严重的“孤儿情结”,心里常感觉孤孤单单,莫名其妙地有恐惧感产生。对人也很害怕,大人称做“害羞”,对我来说只是恐惧。我常在等,也不知道在等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有一天会有人来接我,把我从这个世界带走,到另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小时候我还是个邻里有名的超级爱哭鬼,听我母亲说,我只要一哭,至少可以哭上两个小时,内心好像有怎么也宣泄不完的悲伤。翻开童年的相簿,只要有我的相片,相片里的我总是侧个脸,歪着头,脸上没有笑容,凝视着远方,好像在等“什么”从天上下来,把我带离这个地球。
正文 第一节分裂型人格(Schizoid)(7)
更新时间:2010-2-27 9:15:58 本章字数:160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我高中、大学。高中时,我念的是北一女,老师总看到我一双大眼出神地望着老师,有时老师会称赞我的眼睛很美,他们总觉得我上课时看起来很专心。但考试成绩一出来,才发现我的眼睛虽大却是大而无当,虽然美却空无一物,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我,应该是归入“有学习障碍”(learning
正文 第一节分裂型人格(Schizoid)(8)
更新时间:2010-2-27 9:15:59 本章字数:1087
为了能找出真正的原因,于是我征得母亲的同意,想对彼得做一小小实验。我很小声地轻唱生日快乐歌,原本不言不语的彼得突然转过身,看着我(从入门到此刻,彼得一直未正眼瞧过我),我惊讶地发现,彼得的脸变得扭曲而且吓人,豆大的泪珠从他的眼睛滴落下来,突然间他拿起身边的玩具一个个砸向他的妈妈,像是在抗议妈妈为什么要提醒他今天是他的生日。
这件事让我十分挂心,两天之后我决定去找彼得的老师谈一谈。彼得念的学校是一所专门教导自闭症孩子的特殊学校。彼得就读的班级有五六个同学,他们都是自闭症的孩子,只有彼得是华裔的孩子。我和彼得的老师谈到生日事件,老师惊讶地表示:“不会呀!平时我们在班上常常为孩子庆生,也曾为彼得庆祝生日,还为他唱生日快乐歌,他表现得很正常,并没有 大哭大闹的情况发生。”
就在我和老师谈完话之后,我们决定再为彼得唱一首生日快乐歌。于是,彼得坐在他的助理老师身旁(每一个孩子都配有一名助理老师),我和老师就开始为彼得唱生日快乐歌。
说也奇怪,在我们唱歌的过程中,彼得面无表情,只是抬了一下眼皮,轻轻地望了我们一
下,歌声完全引不起他的兴趣,他继续玩着他的玩具。
一个智力有障碍、人话听不懂几句的孩子,怎么会知道哪一天是他的生日?我们很难以一般医学的角度去解释彼得的行为,但用疗愈学的眼光来看,彼得受到很大的“出生创伤”,他是分裂型人格一个极端的例子。
彼得的诊断书中指出,彼得的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行为退缩,很害怕见到陌生人,还有就是彼得喜欢踮着脚走路。踮脚走路是很值得玩味的现象,对一个从事特殊教育的人来说,踮脚是许多自闭症孩子都有的症状,对脑神经或复健医师来说,踮脚表示脑神经活动异常或肌肉张力过紧的症状,但对我这个也做疗愈的人来说,因为双脚直接接触地面、接触现实,从一个人如何使用双脚支撑身体,可看出此人在面对生命的挑战时或对生活于人世间所采取的观点和态度。平时踮着脚、不愿与地面有所接触,表示这孩子无法很踏实地生存在他目前所处的环境,表示这孩子不愿做人,表示这孩子对人的世界极为害怕,我常会在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儿、脑性麻痹、自闭症的孩子身上发现他们踮脚走路的情形。
以彼得的例子来分析,彼得害怕存在,因而生出了“我要逃跑”、“我将分裂”的负面意念和“我不存在,你也不存在”的低层自我,继而启动了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能量分裂、意识扭曲),彼得不但否定自己所存在的物质世界,也无视于别人的存在,当这种恐惧存在的习惯显现在彼得身上就成了自闭症。
正文 第一节分裂型人格(Schizoid)(9)
更新时间:2010-2-27 9:16:01 本章字数:1166
我是专业的语言病理治疗师,我的病人中有40%是自闭症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自我封闭,害怕和人接触,有的情况是害怕和别人有眼光接触,就算眼光有接触也是很短暂,这些孩子即使看着你,眼光也多半空洞呆滞。他们退缩、社交能力差,在我接触的例子中,其中有好几位脊椎是弯的。
摆脱自闭的凯蒂
有一天,一位启蒙学校的校长邀请我到学校看看几个语言上有障碍的孩子,启蒙学校遍布全美各地,主要是开放给三岁到五岁学龄前而且家庭属于低收入户的孩子来就读。
那一天我到学校去,一个非常清秀看起来怯生生的小女孩凯蒂,特别吸引我的目光。凯蒂只会重复别人说的话,不会回答任何问题,如果你问她“你好吗”,她也会同样地回答“你好吗”,如果你问她“这里疼不疼”,她也同样地回答“疼不疼”,就像是一台录音机,录下你说的话,然后重复播放。
我征得老师的同意,翻开凯蒂的衣服,发现这孩子的脊椎呈现S形,弯曲得非常厉害。于是我一时“技痒”想为这个孩子做“手触疗愈”。一般来说,我是不会主动为别人做任何能量治疗(疗愈),原因是不论学校、教育局或是家长方面,并不知道我有这方面(疗愈)的专长和背景,当他们来找我治疗孩子的毛病时,都是冲着我的“语言病理专家”的能力而来,而我通常也以“语言病理专家”的治疗法去治疗。除非他们主动提出,或是在所用过的治疗法都无效时,我才会提出试试其他治疗法,比如能量治疗的建议。
这一天我实在忍不住,加上这所学校对我非常信任,于是我提出要为凯蒂做能量治疗。首先,我请老师将凯蒂的头压低,我的双腿夹紧凯蒂俯下的身体和双手,然后我开始按摩她枕骨下的部位。接着,我将手放在她的背后第二轮的地方,开始为她充电,然后从尾骨顺着脊椎向上射入雷射光。
说也奇怪,凯蒂静静接受我的治疗,毫不反抗,在我治疗之后,她夹紧双腿,满身大汗而且不停地颤抖。以动物而言,当动物本身经历了生死攸关的重大事件后,会以颤抖的方式将恐惧表面化,进而消散恐惧。我相信凯蒂的颤抖表示她内心有极大的恐惧,而能量治疗正好帮助她消除深层的恐惧。
凯蒂后来成了我的小病人,除了接受我的语言治疗外,也加上学校老师的努力,她的情
况逐渐好转,6个月之后,她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中担纲演出。对于一个4岁而且身心有障碍
的孩子来说,一场演出除了需要结合注意力、组合力、记忆力之外,更重要的必须具有“安住当下”不逃跑的临在感。这一场表演大获好评,而她不再是6个月前只会重复别人说话的九宫鸟。9个月后为了进入公立小学,纽约市教育局再次为她做全面评估,其中包括智力测验、语言测验及学科测验,所有的测验报告出炉,显示她不再有自闭现象,而且不再需要任何治疗。
正文 第一节分裂型人格(Schizoid)(10)
更新时间:2010-2-27 9:16:02 本章字数:592
分裂型人格
创伤
感觉不受欢迎或受敌视,或肉体受侵犯。
低层自我
低层自我:我不存在,你也不存在。
负面意念:我要分裂。
形象自我
对人对己:我若存在肉体,将被消灭。
对世界:这世界极不安全。
防御模式
常离开肉体,多半时间处于灵性世界中。能量分裂,意识扭曲。
面具自我
我知道你会拒绝我。我不在意物质生活,追求灵性比较重要。我在你不理睬我、拒绝我、恨我之前,先不理你、拒绝你、恨你。
高层自我
特质:与灵性世界联结,强烈感受生命的目的。
直觉高度发展,对能量状态很易感。有创造力,充满幻想,人生丰富美妙。
肯定正言:我有权活着。我是真的。我存在着。
此生功课
面对内在的恐惧和愤怒,将创造力显现于肉体层次上,让灵性融入物质世界中。完全地融入于人世间。
肉体特征
修长,左右或前后不平衡,身体各部位比例不均。关节弱,手脚冰冷,四肢无力。眼神空洞。
能量体
特征
能量内缩,冻结于本体中,无法扩张。头部后脑基部和颈部有能量阻塞情形。
正文 第二节口腔型人格(Oral)(1)
更新时间:2010-2-27 9:16:04 本章字数:857
创伤
第二类口腔型人格受原始创伤的时间多半是母亲哺乳期间,或说从出生后到一岁多。创伤所以发生乃因其需要不被满足,这段时期的婴儿最需要的是有人抚育,婴儿的抚育有两件大事:喂食和爱抚。在肉体和生理上,从口腔到肛门这一长条管子要常饱满而畅通,能吃得饱、拉得顺畅,才能满足安乐;在情感和心理上,要得到大人足够的爱抚和关爱。这肉体生理上和情感心理上两大抚育需要若有任何一方面不能满足,都可能造成婴儿极大的创伤。
和分裂型人格一样,在这时期受伤的人由于未得到抚育和关爱,内心一样会有恐惧产生,
极端害怕自己会被抛弃,而他们的一生将不断地重复被抛弃的经历。他们总觉得生命有所匮
乏,需要不得满足,自己没人爱,不值得人疼,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口腔型的人格特质。
有人爱抚显示自我价值
先谈爱抚,每个婴儿都需要大人的爱抚,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有人摸有人爱的婴儿生
长的情况比起没有人摸没有人爱的婴儿要快很多。在美国我认识好几个志愿到医院做义工的妇女,她们受过短期的训练,每天到医院探访初生婴儿,她们的职责就是抚摸小婴儿。我的小病人之中就有好几位是美国夫妇领养来自中国的弃婴,他们共同的特征之一就是感官度出了毛病:不是太敏感(感官度高)就是不敏感(感官度低)。拿触觉来说,触觉感官度太高的婴儿不喜欢人摸、不喜欢人亲、不喜欢碰触某些特别的东西(如娃娃的头发),甚至嘴唇不爱碰奶嘴,一碰奶嘴就出现呕吐的反射动作,这样的孩子自然也出现喂食问题,甚至得了“厌食症”。触觉感官度太低的婴儿特别喜欢人抚摸、个性也随和,但感觉迟钝,肌张力不够,也可能出现生长迟缓的情况。
这些领养中国弃婴的美国父母有些曾经在领养之前探访过孩子所在的孤儿院,根据他们的描述,上百个孩子的孤儿院只有几个阿姨照管。想想,这几个阿姨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每天都能抚摸到每一个婴儿,而这种小时没有人疼爱的情况是可以造成巨大的创伤。
正文 第二节口腔型人格(Oral)(2)
更新时间:2010-2-27 9:16:05 本章字数:1165
掌握吸奶行为表示能满足自我需要
喂食指的是吃和拉,婴儿天生能吸奶能排泄,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必经过学习,比如说吸吮反射(东西碰到婴儿的上腭,不管饿不饿马上做出吸吮动作)早在胎儿32周左右已形成,出生后三个月左右消失。婴儿出生后,在具备这与生俱来的吸吮反射之时,同时也发展有意识的吸吮,随着时日增长,他越来越能掌握自己的吸吮行为,就满足自我需要这点来说,婴儿能掌握吸吮行为是件大事,有意吸奶意味着他开始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如何满足?借着用行动表达需要(如哭泣表示饥饿),借着接受别人所给予的(如吸奶并消化奶的营养),借着分辨饱足感(如知道自己吸够了而放开奶头);在满足自我需要上,他不再只是被动地由别人摆弄,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可以说婴儿在发展吸吮行为以求饱足的同时,也为他一生是否有能力满足个人需要、是否有能力“收受”外界所给予的奠下重要基础。
若肚子不饱足会如何?若大小便没人理会如何?这种时候要吸要排或要抱的需要便在体内形成一种压力,婴儿会焦虑不安,通常用哭声来表达这种压力。有压力就得释放,若母亲适时喂奶、换尿片或抱抱亲亲予以安慰,婴儿的焦虑不安于是消失,回到安乐满足的状态,过些时候压力再度形成,婴儿再度焦虑不安,母亲再度帮助他释放压力,如此一吸收一释放的韵律,正如呼吸般地自然,也是整个大宇宙自然的韵律。
此阶段的婴儿活在与天地混沌成一体的状态,尚未发展我与外界有所分别的观念,对婴儿来说,我就是母亲,母亲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世界就在这种压力形成与释放的一收一放的韵律中运转,而生命就在一吸奶一排泄中进行着,一切如此自然又如此值得信赖,事情自然发展,一切理所当然,饿了有人喂,哭了有人抱,孩子不怀疑世界的丰足圆满,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他充满自信,也完全信任生命的过程。
然而,人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吸奶排泄从没如此顺利,没有任何一个母亲能随时随地满足孩子每一分每一秒的需要。母亲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原因很多:有时是母亲的奶水不足;有时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佳,没有充裕的能力喂饱孩子;有时母亲忙着做家事没注意到孩子该喂奶了;或许是因母亲工作太忙,喂奶时常在很赶的情形下,孩子往往还没吃饱奶头或奶瓶就被移走。有时婴儿肚子痛、胀气,即使母亲随侍在侧也无法满足孩子必须释放压力的需要。当孩子的需要无法满足时,对他整个系统的运作产生什么影响?原本一吸收一释放再自然不过的过程被破坏了,而这破坏不只一次两次,而是几百次几千次,久而久之,孩子不再信任世界的丰 足圆满,不相信自己会被人疼爱,不相信自己能饱食温暖,不相信这一辈子有充裕的时间做他爱做的事,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应付这世界的局面,自信因而消失殆尽,年纪小小就对世界、对人生失望透顶。
正文 第二节口腔型人格(Oral)(3)
更新时间:2010-2-27 9:16:09 本章字数:1299
低层自我
婴儿无法供应自己喂食上和情感上的需要,这两大需要非得靠外界供应,因此被人拒绝或
遗弃成了他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恐惧。为了生存,为了不让他受到被遗弃的痛苦折磨,低层自我便勇敢地站出来保护主人,低层自我生出一种负面意念,认为别人有而我没有,因此理所当然别人应给我;同时认为我是受害者(被剥夺)、我是弱者(无能力),因此是别人欠我的,要人“给”我,而我是不会无条件地“给”出去的。因此,口腔型的人不断向外说“我要”,要人照顾,要人给,要人爱,这种种负面意念成了“贪”,成为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在人际关系上,口腔型的人如果有侵略性要发出来,多半透过语言(如言语攻击)而不
是用身体去表达其侵略性。他们自觉不够、内在空无一物,极需靠外界给予肯定和支持,因此与人的关系倾向于依赖,依靠对方的方式是攀缘,牢牢把人缠住,当然,结果反而常把对方赶跑。
形象自我
于是等他们长大,“不够”常成了这一型人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一种特定形象。小时候被遗弃的经验,使得他以为自己不讨人喜欢,只有当我们被人疼爱过,才会觉得自己值得人爱,若不曾被人疼爱,显然是我有问题,就是我这个人一点都不可爱,因此口腔型的人自我形象很低,常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如人、没有能力,而且一文不值。他们觉得这个世界的物质是匮乏的。
对于任何事都觉得“不够”的心理状态,落实在生活中往往就变成“多多益善”,说得不好听就是“不知节制”“贪得无厌”。吃饭吃撑了也不在乎,衣服同一式样买好几套,怕过一阵子就没货了,上餐馆每一样都要试一点。说到吃的方面,有些口腔型的“不够”会发展到“上瘾”地步,如酒精上瘾、抽烟上瘾、吃巧克力上瘾、喝咖啡上瘾、享用美食上瘾等。口腔型的人对于时间总感觉到有压力,他的形象是“时间不够”,不但自己老觉得时间不够用,别人也总在催他“快点快点”;他们若有需要,可能总要求现在、马上、立刻就要得到,也要求别人立刻就要“给”出来。
举个例子,我曾见一个友人打电话找人,一次两次没人接,接下来的10分钟之内连打20多次,还是没人接就开始焦躁不安,情绪大受影响,最后接通了就开始怪罪对方没接电话,之所以会造成这种习惯,可能肇因于在婴儿期母亲赶时间的喂食方式,若现在不把握机会多吸几口,妈妈的奶头马上就要被抽走,又将回到那熟悉的“不够”状态。口腔型的人不但自己紧紧守着这“不够”的自我形象不放,身边的人或事也会不断地加强这“不够”的信念。以我(至青)母亲的教导方式为例,记得小时候拿学校的考试成绩单回家给我母亲,若是80多分,母亲总说:“为什么考得这么差?”若是90多分,母亲就说:“下次再努力一点拿100分。”不管分数是高是低,在我母亲心目中,只要不满一百分,永远“不够好”。这种不够好的管教方式对我的个性影响极深,而这种永远不满足的心理亦可代代延续,即使我对此现象有所警惕,常提醒自己不要用这种苛责的心态去对待我的孩子,但仔细检讨起来,这些年我对自己两个孩子的管教方式还是受了母亲很大的影响。
正文 第二节口腔型人格(Oral)(4)
更新时间:2010-2-27 9:16:11 本章字数:1134
我在这里并不是批评我的母亲,事实上这种管教方式在强调谦虚为美德的华人社会里极为普遍,大人总吝于称赞,理由是不要养成孩子自满骄傲的心理,且“爱之深责之切”,对孩子期望越深,管教方式就越苛责,因此这种苛责孩子的情况也没什么好或不好、对或不对。对我个人来说,这正是吸引我今世投生华人社会的重大原因,也是为什么我选择了一对同样具有口腔型创伤的人做我的父母亲,因为他们可以不断提醒我“不够好”,可以提供我一个有所匮乏的“不够”的生活环境,我才有机会做功课、去了悟自己原来“极好”!
因此,看到这里,做父母的千万不要责怪自己,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称职,才使得孩子受伤。我们必须强调,每一个人投生到这个世界,都有其目的和使命,而这个目的和责任也就是必须学习的功课。孩子在口腔时期受到创伤,很可能早已设计好并写入孩子的生命蓝
图,并非全然是父母的错误,学习经历口腔期的伤害,是这个孩子一生必经的人生过程。
防御模式
口腔型的人通常无法自地球吸收能量自我满足,所以精力不够,必须随时由别人身上吸取已消化的能量来滋养自己,而且是吸进来的多过给出去的。有些人你并不讨厌,但每次和这些人一起总觉得很累,整个人像是被掏空一样。即使你在心理上有自觉要离开,对方却抓着你不放。有这类口腔型防御反应的人,在上腹部太阳神经丛(即第三气轮处)伸出一条或数条无形的带子或管子,通到你的上腹部。这条管子就像个吸尘器,要吸空你的能量,让你无法离开。
“口腔型”的人最常用的防御模式都和口腔有关。有的口腔型爱说话,自顾自地说个不停,说话不是为了彼此沟通,只是借着不断听到自己的声音来防御,你或你身边的人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时,表示他觉得受到威胁,在那一瞬间断绝了所有感受,必须不断地用听见自己声音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还活着,也借此证明自己对身边的事物还有主宰权。他们有时话多到令人厌烦,这是因为小时候口腔的需要未被满足,使得能量滞留在口腔,到达不了手臂或身体下部的性器官。他们的一双眼睛像是巨大的吸尘器,渴望和人沟通以吸取能量。在情感上亦是如此,因为婴儿无法供应自己情感上的需要,爱一定要靠外界供应,因此长大成人若仍学不会自爱,也会继续终日向外界求取别人的爱,他们对爱有强烈需求,极度需要人爱,当他被爱了,他像是充了电浑身是劲,充满自信,感觉生命完整。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从宇宙万物间吸取能量,这就像我们呼吸一样。但有口腔型防御反应的人无法自给自足,有时候他们会借着轻声细语的方式,让你不自觉地靠近他,好让他饱餐一顿。他们并不是有意如此,而是毫不自知。他们就像佛学经典上描述的饿死鬼,有个永远也填不饱的肚子。
正文 第二节口腔型人格(Oral)(5)
更新时间:2010-2-27 9:16:12 本章字数:1065
看到这里,请不要先对这型的人做出批判。在追随布兰能老师长达4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要对自己的防御打分数,也常写报告,在第一年时,同学中很多人都否认自己有“口腔型”的特质或防御反应,因为大多数的人对口腔型人格都存有偏见;但经过几年之后,随着自己内省和修行的功夫日深,渐渐地,原本不愿承认的人,也接受自己有口腔型的特质。
如果看到刚才对“口腔型”的叙述,你开始觉得这类型的人很讨人厌,那你自己可能正好就有这种人格特质,或是常运用这种防御反应而不自觉。千万不要轻轻放过这个了解自己的大好机会,这正是个线索,从这里开始去拉线,从生活小事里一天拉一点,慢慢地你就找到真正的自我。
面具自我
被人抛弃,一次又一次,最后不再哭泣,不再开口要东西,完全绝望,这是口腔型人格的无助,是他一生不管在肉体上、情绪上、心理上的翻版。面具自我为的就是用来遮盖我们自认为人格中不完美的部分,用来遮盖我们的创伤、防御、主要形象、低层自我的工具,他们觉得什么都不够,既然无法满足自己,所以就试着向外寻求,然而他们不懂得如何去要求别人给予,但又觉得必须向外寻求是一件丢脸的事,他不愿承认这人格中被他引以为耻不完美的部分,因此千方百计去掩盖自己对别人有所需求这一事实,对外在的世界就塑造一副被美化的面具自我:“我不需要你。我不会去要求。”
因此口腔型的面具自我,否认自己有需要,对外在的世界塑造一副无所求的面具,但私底下又会释放一种讯息:“我不主动要求,但你们要懂得给我,照顾我。”除此之外,他更进一步发展出反作用的防御,比如说他把这种渴望有人养育、有人照顾的心态,转换成去养育别人、照顾别人,但潜意识里总要求回报,因此,他们对外戴着慈悲和爱心的面具,对内也以为自己很有爱心(面具有两面,一面对外,一面对己)。
很多口腔型很爱付出,很能奉献牺牲,因为透过服务他人,他本身被人需要的需要因而得到暂时的满足,然而,他们通常不自觉肩头负担过重,也不自觉付出过多的心力已远远超过自己的能力,因此很快就枯竭,不管在肉体、情绪或心理上迟早会出毛病。因为只要称得上“牺牲”就要付出代价,付出代价自然心有不甘而要求回报,而要求回报的爱过不久便会干枯,这就是面具爱心和本体爱心的分别。自性本体的大爱源源不断、永不枯竭,而面具爱心是为了“得”才“给”,得到的自然不会多(且大多时候被人拒绝),由于不断地付出而导致快速精疲力竭,内心越来越空,越空就越向外求,永不得满足,形成恶性循环。
正文 第二节口腔型人格(Oral)(6)
更新时间:2010-2-27 9:16:14 本章字数:1444
高层自我
口腔型的高层自我极其聪慧,而且能言善道,是个天生的好老师。对很多事都抱着好奇的态度,很有正义感,对很多人都怀着爱心,如果说口腔型的面具自我是“爱心”,那么,
当他揭开面具,步步往回走时,将可找到高层自我的慈悲是那么地光辉灿烂、温暖人心。
口腔型的人生功课,就是去学习满足自己现在拥有的,不再常常觉得不够,同时要学习“受”和“给”,更要学习怎么去开口“求”,另外,在生活上能自立、自爱、自我满足,唯有这样才能避免被抛弃的经验重复发生。在时间上也要学习如何掌握时间而不必觉得“不够用”,告诉自己“我有的是时间,不必急在一时”;更重要的,要慷慨地给自己时间去犯错,也就是说,允许自己犯错,因此犯了错也很好,不必自责。
肉体特征
就整体架构来说,典型的口腔型身体瘦长,极端的个案会让人觉得只剩皮包骨,看起来营养不足,整个身体结构松垮无力,全身像是发育不良,风吹便倒。他们下半身很弱,因为他的自我支撑系统脆弱无力,站立时两个膝盖打得笔直才能站稳脚步,双腿无力,长时间用力就会颤抖,脚下可能是两只扁平足。
由于长期压抑需要不被满足的悲伤及愤怒,长期感受被抛弃后之失望乃至绝望,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自然是限制呼吸,限制呼吸就可限制感觉,因此口腔型的呼吸正如同分裂型一般:又短又浅,如此一来便可不必去感觉那锥心之痛。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产生了口腔型特有的站姿:额头向前、两肩前伸、前胸塌陷、腹部凸出。读者不妨试试这种感觉沮丧或绝望的姿势:当你胸部下陷时两肩自然前伸,小腹自然凸出,你的头部也自然向前,走起路来像整个身体被头拖着走。至于下陷的胸部易压迫心肺,影响循环及呼吸功能,严重些的呈现突出来的鸡胸(胸骨突出但肋骨下陷)或者成凹陷的漏斗胸。此外,为了抑制哭泣(因悲伤或愤怒),口腔型的人会紧缩下腹部的肌肉(此举使他更无力做深呼吸)及颈部到下巴的肌肉(使他常觉肩颈酸痛、头痛或有着与口腔有关如磨牙、TMJ〔颞腭关节症候群〕的毛病)。另外,由于口腔型的人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较差,使得他的两肩可能是向下斜削的。
整个人由侧面看来,他的头顶、耳孔、肩峰、髋骨中点、膝盖中点、一直到脚踝中点这许多点都不能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你若画条线连接以上各点则可能出现两三条弧形线,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体,不能保持正位。如果身体不能保持正位,地球的能量无法顺利往上进入身体。受创伤的时间若是属口腔型的早期,其肌肉松软,平滑肌张力较低且没有弹性。为什么肌肉松软?就心理层次上,伸手向人要却要不到,很早就绝望、放弃,因为“求不到的,别求了,向外求太难了”这种心理过早形成,在肌肉还没有机会去充分锻炼之前就被剥夺,因此在肉体上形成弹性过低的肌肉,前面提到我的小病人中有几位是弃婴,其中触觉感官度太低的婴儿就有着这种弹性过低的肌肉,也因此出现喂食上的问题,由于位于两颊的咀嚼肌肌张力不够,无力抵抗地心引力,他们的嘴在不说话不吃饭时也是张开的,外表上可以看见舌头顶着下齿,两边的嘴角常泛着口水的亮光,情况严重些的就流着口水。
由于神经肌肉和感官上的反应较迟钝,因此喜欢人抱、渴望人摸,表现在个性上则很随和可亲,在饮食习惯上,他们通常爱吃可平滑下肚的面食,不爱吃青菜或任何需咀嚼的食物。当然,这过低的肌张力不只出现在口腔,全身的肌肉甚至内在器官亦可能松软无力,因此可能常有消化系统上的问题。
正文 第二节口腔型人格(Oral)(7)
更新时间:2010-2-27 9:16:15 本章字数:947
能量体特征
以整体来看,他的能量体也是细长形的,能量呈现不断外泄的情形。全身的气轮除了位于
眉心的第六气轮和头顶的第七气轮是打开的之外,其他的几乎是闭锁的。他们的第一轮(海底轮,位于会阴处)因为是闭锁的缘故,无法自地球吸收能量以供养能量体,必须依靠吸取别人已消化的能量才能生存。
口腔型和分裂型一样,能量聚积头部,好处是他爱用脑筋,但也常使能量阻塞在后脑,所以会感觉到脖子疼痛或是会有背痛肩酸的情形。另外在口腔周围也有能量阻塞的情形,由于小时候没有被喂饱,悲伤的情绪就聚集在口腔附近不散,这类型的人在做呼吸治疗时,常会在嘴巴附近有麻痹到动弹不了的感觉,还有不少人出现婴儿吐舌或吸奶的动作,他们正是在经历婴儿期受口腔型创伤的过程。口腔型的人也常会有口腔上的问题,因而常常要去看牙医,这也是因为能量阻塞的缘故。
口腔型人格
创伤
被剥夺、遗弃。
低层自我
低层自我:照顾我,因为是你欠我的;我不给。
负面意念:我不需要,我会让你给出来。
形象自我
对人对己:我永远不够,我的需要也永远不能被满足。
对世界:世界的物质是匮乏的。
防御模式
用多话惹人注意;去吸取别人的能量;侵略性多透过语言而非身体去表达;吸收进来的多过给出去的。
面具自我 我不需要你;我不会去要求。
高层自我
特质:聪明、能言善道、天生的老师;兴趣广泛;精于睿智的仲裁及强调证据;能时常付出爱心于所认知事物。
肯定正言:我足够了;我满足又富有;我有权去拥有,有权去要我需要的。
此生功课
学习不求回报的付出,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尽可能地给予满足。
肉体特征
结构松垮无力,肌肉松弛,身形瘦长。手脚冰冷,站立时胸部凹陷,肩膀下垂,膝盖挺直才能站稳,双腿无力,扁平足。
能量体特征
能量场空竭;主要能量聚积头部,智性体泛明亮淡黄光,多数气轮关闭但第六或七气轮可能打开。
正文 第三节忍吞型人格(Masochist)(1)
更新时间:2010-2-27 9:16:17 本章字数:936
创伤
我们常听人说“七坐八爬”,八个月开始爬出第一步,到了一岁左右,孩子开始踏出第一步,也能开口喊第一字,这“第一步”或“第一字”意义非凡。不论是爬或踏出第一步,都表示他有能力逐渐脱离母亲,开始发展自主能力。说出第一字(通常是“妈”或“爸”),表示他不再停留在“世界即我,我即母亲”,表示他开始有能力分辨别人与自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此时的孩子不再被动地躺在床上让人摆布,可以主动朝向所要的物体前进,表示他已开始具选择能力,也开始会表达自己的好恶及意见,能够开口或在行动上拒绝表示“不”。当独立自主的需要被剥夺时,正如同分裂期有“感觉存在”的需要,口腔期有“喂养”上的需要,忍吞期的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最重大的需要就是要感觉“自立自主”,母亲或是照顾孩子的保姆或亲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孩子日后的人格发展,孩子从此时一直到两三岁之间,如果寻求自立自主的需要不能被满足,或者受到过分的压抑,孩子在日后就会形成忍吞型的人格。
忍吞型人格受到创伤的时期,始于八个月至一岁开始学爬行,终于三岁学习大小便的
时段,这短短的两年对孩子来说,不管在肉体上、心智上都是变化最大最剧烈的时期,随着运动机能和神经系统的开张,一个新时代来临了。就肉体的运动机能来说,八个月大开始学爬,他可以主动朝向物体前进,到了一岁左右,孩子会摇摇晃晃踏出第一步。就心智上来说,到十个月左右,孩子开始发展认知能力或想象力(想象力不但是将来抽象思考的基础,也是创造力的基础),到了一岁五个月,想象力更上一层楼,一般的孩子已能“假装”睡觉,拿着空杯子假装喝水,二岁左右,扮家家酒的假想能力已从自己身上伸展到别人,
可以假装自己是妈妈在厨房炒菜,菜装入小碗用小匙喂娃娃吃。
在人际关系上,孩子重新界定与爸妈的关系,开始拒绝大人的协助,他勇敢地走出爸妈的能量保护场,到处走、爬上爬下,而且什么都自己来,吃饭要自己拿汤匙,玩起玩具也不许大人干涉。在语言上,一岁左右能开口喊第一字(通常是“妈”或“爸”),过几个月也能用语言回拒大人说“NO”,总之,所有的发展都向着大人发出讯息:“我有能力自立自主,请你们不要管我。”
正文 第三节忍吞型人格(Masochist)(2)
更新时间:2010-2-27 9:16:18 本章字数:1121
然而,此时的孩子虽立意独立自主,身体各部的功能也支持他去发展自立自主能力,却未成熟到能真正自主,时时需要大人在旁协助或维护,才不会在向外界探险时撞得头破血流。(孩子通常也知道自己需要大人协助,比如十三个月大的孩子,已会把打不开的盒子或不会操作的玩具交给大人,等候着大人帮助),有趣的是,孩子虽需要大人协助,却通常拒绝大人“管教”。
双亲的压迫和侵犯
做父母的能放手让孩子自立自主而不管教吗?孩子去摸厨房里的火炉开关,大人一定是严厉禁止,做父母的有太多“担心”,担心他跌倒不许他爬,担心他刮伤不许他碰,担心他受寒一定要给他加衣服,担心他长不大硬逼着他吃下这口饭。这些适当的管教本是最理所当然的,但若管教过头就成了压迫性的侵犯,也会造成本章节所要谈的“忍吞型”创伤。
怎样是压迫性的侵犯?有些父母或是照顾孩子的保姆或亲人,过度控制孩子的身体功能或心里想法,如强迫喂食及排便、控制孩子的思想。换句话说父母亲非常强势,请注意,这
里所讲的“强势”或“侵犯”并不光指凶巴巴的压迫性管教,也包括温柔万千的强势关怀或
甜言蜜语的强势控制。总之,由于父母过度控制孩子的想法或身体的功能,忽略孩子本身的情绪或灵性的发展,以致于孩子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强势的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无所不在,他们视子女为自己的一部分,任意侵犯孩子的肉体
和能量体,这种侵犯常表现在日常生活上,特别是在“吃喝”和“拉撒”这两件人生大事上。例如:孩子也许吃饱了,或是肚子不饿,做父母的总以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孩子吃饱了没,也许父母亲认定了孩子要吃完一碗稀饭才算饱,不论要耗多少时间,他们一定会跟在孩子身后,硬是把手上的那碗饭塞进孩子的肚子里。有时候,父母亲担心孩子冷,硬是帮孩子多加衣服,其实孩子是热得想把衣服脱掉,这时候,母亲可能很严厉地对孩子说:“你要乖,不许脱,如果你脱了妈妈就不爱你了。”对于孩子而言,母亲是天,是上帝,母亲供给他一切所需,是孩子的所有。如果他对母亲说“不”,不但天会塌下来,他的一切也会没有,他不能违背妈妈的旨意,如果他违背了母亲,那就是做坏事,母亲就不再爱他,于是孩子硬是把自己的想法“忍”下来“吞”回去,默默接受母亲的安排。
我们在这里所谈的受创伤,并非指一两次的偶发事件所造成,而是父母对子女经常性的入侵,然而,即使父母经常压迫性地侵犯子女,也不一定日后会造成忍吞型的人格,必要条件是孩子本身就带着忍吞型人格的功课来投生人世间,再加上父母不断地侵犯,子女于是形成这一生最原始的创伤。
正文 第三节忍吞型人格(Masochist)(3)
更新时间:2010-2-27 9:16:19 本章字数:1117
除了“吃喝”,另外一条控制孩子的途径便是“拉撒”,在一岁多到三岁前这期间,大多数的父母会开始训练孩子大小便,然而,此时有些孩子肛门括约肌和尿道口括约肌张力尚未发展好,偏偏父母强迫要求,马桶里如果没有父母亲期待的“结果”,孩子休想从马桶上离开。有的孩子即使肌肉都发展完全,但被父母的强势吓坏了,因而无法放松括约肌顺利排便。有时孩子尿湿裤子或大便在裤子上,也都遭到一顿严厉的说教或干脆一阵打骂。这些强迫大小便的硬性训练法让孩子很小就很受挫折,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认为在身体里的自己又脏又坏,所以一定不让它出来,出来就遭羞辱。
无法自在表达的忍吞型
在我的个案中,有个典型的忍吞型,他二十七岁,体型厚重,肌肉硬实,眼神透着悲伤,
声音微弱,说起话来句子断断续续,句中总有一两个留白,像是随时等候别人为他做填充,他说他最大的问题在于“表达”,总感觉喉咙被什么“卡”住了,说不出要说的话,希望我能为他解决问题。他是一家大公司的会计,工作认真,很得上司器重,但最大的困扰是不能表达意见,一开会,大家总抢着在他之前发表意见,他的意见早被人家说光,好不容易等到他发表意见,别人却没耐心听,常常中途被打断或干脆整个话题被抢去,再也没他发言的余地,他常为此生气,一生起气好几个小时都说不出话。
这种喉咙被“卡”住的情况也常发生在人际关系上,比如和女朋友吵架,心里想道歉说对不起,手想去拉对方示好,但舌头好似打了结,身体像结了冰,两手伸不出去碰触对方,“对不起”也始终说不出口。他说他常觉得自己精力不足、容易疲劳,但别人看他却是任劳任怨、精力旺盛。除此之外,他还有便秘的老毛病。我请他谈谈小时候父母喂食和训练排便的历史。
他小时候大多数时间是由慈祥的外婆照顾,而外婆在喂饭时,常很有耐心地强迫他一定要吃光碗里的饭,哪怕是花上个把小时,外婆也在所不惜。父亲对训练他上厕所极其严厉,常要求小男孩一定要有“交代”才能离开马桶,若不小心出了意外,免不了一阵体罚。这些对身体的入侵,都让他养成了凡事保留不轻易“外放”的习惯————不轻易表达意见,也不随便外放大小便。
他回忆起自己在上小学时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肥水不落外人田”。在学校的时候,他从不上大号,一定是等到回家才解决。可是有的时候忍不住,特别是肚子痛的时候,就会把裤子弄脏,而整个教室也被他弄得臭气冲天。老师打了好多次电话,告诉母亲他有上厕所不说的问题,母亲带他看了不少医生,始终解决不了问题。对他而言,说出想上厕所是件丢脸的事,一定会遭到羞辱,让众人知道他要上厕所,是很难以启齿的事。
正文 第三节忍吞型人格(Masochist)(4)
更新时间:2010-2-27 9:16:21 本章字数:990
这种不轻易“外放”的习惯,从小延续到大,不只是有上厕所的困扰,工作上亦不能如意地发表意见,感觉周围的同事都想压迫他、欺负他。即使是现在,他还是习惯不在外面如厕,他自嘲地说:“难怪我长年会有便秘的问题。”
父母强势的控制在生活上是不间断而且全面地淹没孩子,而这种控制不只是针对孩子的肉体,甚至入侵到孩子的创意和想法。比如说,孩子拿了自己的画作,兴高采烈地拿去给母亲看,孩子心里想画的明明是一支色彩缤纷的棒棒糖,母亲的反应当然是很开心,但在母亲的眼里,孩子画的是一朵花,于是母亲对孩子说:“我的宝贝真聪明,画了一朵漂亮的花。”孩子一听摇摇头,想要否定说“不”,很想努力澄清不是花而是“棒棒糖”(别忘了这时期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极为有限),母亲睁着眼睛说“这是一朵花”,孩子外表顺从了,但他的创意被否定,意见被拒绝,心里有“NO”却又表达不出,也不敢表达。随着时日推移,孩子一天天成长,日常生活里的“NO”越积越多,不断发酵,产生了许多的怒气,这些忍气吞声的怒气就在身体里堆积,越藏越深,越压越实,但表面却一点也看不出来。
低层自我
表面上,忍吞型的人是个顺臣,但满腔的“不”并不会使他真正地顺从,满腹的愤怒无从向外宣泄,这股力量就回头向内先伤自己,“我恨我自己”,私下生出许多对别人的负面意念,“我恨你控制我”“我讨厌你,而且我要刁难你”,对人对己的仇恨不能向外表达,因而产生忍吞型外顺内逆的特质。他的低层自我说:“好,我给你你要的,但我不会真正给你,你不能真正奴役我。”积极抗争既然不可能,忍吞型之人只有靠消极抵制才能感觉自主权。他们长大成人在团体中常抵制别人的领导或拒绝改变。也由于他早期向外界寻求欢乐的欲望太早被压抑,他内心无法产生做事的动力,不但对任何事或活动采取消极态度,做起事来也毫无乐趣。
表面上再顺从,骨子里的态度却是很负面的,这型的人好抱怨、爱嘀咕,也常怪别人,他们喜欢询问别人的意见,当别人给予他意见时,他们会开始埋西怨东,一个也不采纳,常让给意见的人内心产生不愉快,觉得自己多此一举。忍吞型的外显行为常是谦恭有礼,有时甚至到卑躬屈膝的地步,但他们有时喜欢操控别人,之所以操控别人,是因为想激怒别人,因为当别人因受到操控而生气时,忍吞型的人才有借口反击,藉以发泄内心的愤怒能量。
正文 第三节忍吞型人格(Masochist)(5)
更新时间:2010-2-27 9:16:22 本章字数:1048
形象自我
忍吞型有满腔的意见却无法表达,有许多的创意却不能发挥,因为他有个主要形象:“如
果我表达自己,我将会被羞辱,所以我必须隐藏我内在的本质或想法。”这型的人由于长期受到外在力量的入侵,有很多被羞辱的经验,当然,这些羞辱感都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并不代表别人真正想给他们难堪。他认为只要他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他身边的人就会离他而去。正如孩童时期的他,必须忍气吞声才得换取父母的爱。这种“有条件”的爱使他对父母生出许多恨意,但他又需要对方的爱,也使他长期陷在爱恨交加的困境中。由于恨,他自责很深,他们轻视别人也轻视自己,心里怒气越多,自责越重,越轻视自己也轻视别人。
长期被剥夺了自主能力,长期把自己深深地藏起来,自然培养不出自信心,越无自信就越轻视自己,即便有了勇气走出堡垒,也不敢单独行动,凡事最好有人陪伴,或至少得通过别人的“认可”(正如小时候父母长辈的“认可”)才肯担当。也因为习惯于隐藏内在的想法,忍吞型的人和别人一起时绝非领导者,他没什么冲动或欲望去做某件事,即使有冲动或欲望,也因为有别人在场,冲动或欲望在他能用语言表达之前早已消失无踪,他完全捕捉不到属于“自己”的主意,相较之下,臣服于别人的愿望和冲劲,比自己出主意轻松多了。
防御模式
被人侵犯、羞辱、控制,感觉自己走投无路,他的自卫行为便是躲到自己的身体内,在
外建一个厚实的堡垒,自己则闪入堡垒深藏不露。由于认为一放出来即遭羞辱,因此情感、思想、需要、自我全都埋在内里。深藏不露的不只是怒气,忍吞型的人也表达不出自己的精华,他对许多事情皆有所保留:保留情感、保留自己的创造力,当然也保留他们最好、最精华的部分,亦即他们的自性本体。
布兰能观察到有些忍吞型会伸出触须,向着他人的太阳神经丛部位去捕捉别人的本质。
会用这型防御反应的人,通常自己有许多精华本质而不自觉,事实上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从外界捕捉,而是把自己的给出去。另一种忍吞型常用的,也是向外求的防御反应,会用这种方式的人,非常喜欢别人的帮助,比如喜欢询问别人的意见,问完甲之后又去问乙,有趣的是,花了许多时间征求意见,结果一个也不采纳。除了上述两种防御,还有一种称之为“射手”的反应,这型反应通常是在受到威胁时将箭射出,中箭的人会觉得十分疼痛,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要挑衅对方,撩起对方的怒气,为自己的怒气找一个发泄的出口。
正文 第三节忍吞型人格(Masochist)(6)
更新时间:2010-2-27 9:16:24 本章字数:1241
面具自我
天真无邪的娃娃脸是忍吞型理想的自我,至少是他认为自己应该呈现出来的样子,而这娃娃脸正是他的面具自我,“我会在你消灭我之前,先把自己消灭”,消灭自己的方式就是自动向敌人缴械投降,他们早在别人奴役他之前就先将自主权拱手让人,早在别人否定他之前就先否定了自己的自性本体。他们的面具自我非常体贴、讨喜,待人彬彬有礼,很懂得顺人意,也懂得照顾别人。外在的顺从给人稳重可靠、有毅力的感觉,他工作努力认真,很想面面俱到。然而,当他们对外去讨好人的同时,内心正进行自戕行为。他们喜欢自我奉献,有取之不尽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却常忘了自己的立场和权益,这个弱点很容易被别有私心的人利用。
忍吞型的人很能感同身受,直到和对方化为一体,因此失去了自己的观点,变成应声虫,
再也找不到原先的自我,而真正的“自性本体”呢?深深地隐藏起来绝不示人,这可爱的娃娃面具是来应酬别人,用来遮盖他的创伤、主要形象、低层自我,它同时也切断了和内在精华本体的联系。
高层自我
高层自我和面具自我正像是真品和冒牌货,虽然两者质量相比可能有天壤之别,但从冒牌货我们对真品可略窥一二,因为冒牌货想要模仿的正是“高层自我”!因此,忍吞型的面具自我的本质可以说就是他的高层自我,只不过这美丽光辉本质的背景不再是为了自我防御,不为了讨好别人,不为了争取别人的爱,不再有罪恶感,他能完全毫不迟疑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他对别人的痛苦有深刻的感受力,他很能在危机中生存,对人忠诚,很少惹是生非,很稳重,在事业上可共度艰难。
一般而言,忍吞型的人比前二类的人格型较能在地球上生根,更能踏实地过日子。如果忍吞型不再需要自我防御,他们的本质通常是极其善良,心胸宽大,很热心也很会照顾人。工作上非常卖力,有毅力能坚持到最后,在我们周围常会看到一些非常苦干的务实型人物,每天必须日理万机,在职场上成功的经理阶层,很多都是忍吞型。忍吞型的人生功课是什么?要能移转停滞不流动的能量,充分感受自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实相。
肉体特征
能量不断被身体又“忍”又“吞”的结果,在肉体上有何特征?这些能量就让他们的体形不断地膨胀,往横的方向发展,看起来就越来越厚重或圆圆胖胖。这些塞回体内的能量,建筑成一道厚实的堡垒,使得忍吞型的人有非常壮硕结实的肌肉,但肌肉摸起来并不是如运动员般有弹性的结实,而是不活泼的僵硬。有的忍吞型背部圆凸,肩头浑圆厚实,可能稍向下垂,不如控制型的宽阔或高耸,走路和站立时,手掌向后,和大多数人掌心朝向双腿不同。他们的脖子短,如果身材矮一点就成了五短身材,总之由于全身能量紧缩的关系,忍吞型的人整体看起来是重量级的身材,且屁股紧缩,像只落败的小狗。忍吞型的人双腿有力,能很踏实地在地球上生存,但是他们的能量却不能从腿部往上走,整个身体的能量不流通,呈现停滞不动的状态。
正文 第三节忍吞型人格(Masochist)(7)
更新时间:2010-2-27 9:16:25 本章字数:1361
能量体特征
整体来看,忍吞型的能量体正如他的肉体,由于压挤得厉害,看起来变得很大很壮实,压得紧实的能量在能量体中停滞不前产生什么结果?能量自然不能自由流动,最明显的结果就是改变了第二、第四、第六层能量体的结构,使这几层原本像流水般的非结构型能量体也僵硬起来。至于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层本身就有线条结构的能量体,由于承受的压力太大也因此发育不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