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朝的另类史

_15 梅毅(当代)
这样举措,完全是南宋国亡前的翻版。崇祯皇帝很气,怕大臣们拥太子去南京搞出“另立中央”的事情,就说:“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事,哥儿孩子家(指太子、二王)又能做得什么事!”
廷臣们争吵商议,终日不绝,崇祯帝南逃就逃不成。
这样一来,只有调吴三桂一路可走。但吴三桂部路远,短时间内不能赶到,崇祯帝只得下令先调蓟镇总兵唐通和山东总兵刘泽清入援。刘泽清人品很坏,先是谎称自己有病,得到朝廷赏银后,率部在临清一带抢掠一番撤回原地。唐通还行,率八千士兵很快抵至京城。但是,崇祯帝对将领不放心,派出太监做监军。
此举惹得唐通大怒,拉起队伍回到居庸关。崇祯帝无可奈何。放在早先,他一纸诏书,早就要了唐通项上人头。崇祯帝朱由检确实是一位沉猜之君,任期内曾诛总督七人,杀巡抚十一人。而他手下的十四任兵部尚书,不是自杀(张凤翼、杨嗣昌),就是被杀(陈新甲),或遭削籍,罕有善终者。兵临城下之际,崇祯帝人主的威严顿失。
情急抱佛脚,兵来要花钱。没钱怎么办,崇祯帝只得让勋臣、太监们出钱助饷。这些腐败到根儿的贪官财迷疯们纷纷搪塞,身为皇帝岳父的周奎仅捐出一万两,就表示自己家中再无银两。日后刘宗敏“追赃”,从周奎家抄出现银和金宝一百多万两。内廷太监们心怀怨恨,让他们出银子比割内还痛,有人还在宫墙上写“反标”:“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所以,求来求去,明廷也从官员、太监手里没抠出多少银子,最终只得二十万两的银子,完全是杯水车薪。李自成入京后,大板子大夹子“伺侯”,一下子从这些蛀虫家里弄出七千万两还要多的银子,皆在逃离北京时搬运出走。
明将唐通赌气离京抵至居庸关,对李自成大军可不敢有气。三月十五日,他开关迫降。天险一失,北京城大敞四开地摆了农民军面前。
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晚上,农民军前哨已经出现在城下。明朝襄城伯李国桢统三大营京兵在城外迎敌,结果,迎敌变成迎宾和迫降,他带着大批火器投入李自成“怀抱”。
如此关键时候,更为奇怪的是,北京全城所有军队,皆由太监指挥。为了讨好公公们,国家即亡的崇祯帝竟然下令礼葬魏忠贤——他亲手除去的逆阉!原因只为司礼太监曹化淳一句话:“(魏)忠贤若在,时事必不如此!”这哪挨哪儿呢?可能崇祯真的相信当初辽东胜仗确有魏公公“指挥若定”的因素吧。
李自成至城下后,派先前在宣府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谈判。
这位大贼头开始要价根本不高,提出割西北一带予自己,立自己为王,犒军白银百万。如果崇祯帝答应条件,他就退军河南,并表示还可以为明朝内灭群贼,外遏清兵。
崇祯帝召大学士魏藻德计议,老魏深恐自己蹈陈新甲后尘,一直鞠躬俯首,始终不发一言,气得崇祯帝挥袖把他斥出。
忧懑无计之余,宦官张殷屁颠颠跑过来,说:“皇帝陛下不要愁,奴才有一妙计。”
崇祯抓住根稻草,忙问何计。
张殷说:“贼军果真入城,自可投降,肯定就没事了!”
闻言,崇祯帝差点气死,从案上抽出一剑,把张殷公公捅死在当地。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亲手杀人。
可叹的是,北京守城士兵,仅有七、八千疲卒,健锐士兵均在先前被那些派出京城到四地监军的太监们当护卫军调走。北京的宦者们人数不少,城上城下走窜着的有上万人,他们颐指气使,个个都一副“政委”模样。
北京守城开始之际,还有人送饭。小宦者派人胡乱到城上送去几大桶粗饭,听凭士卒以手攒食。十六日以后,送饭的人也不见了,守城士兵竟有不少饿死者。
农民军开始大规模攻城。
崇祯帝手持三眼枪,率数十名宦官在城内转悠了大半圈,均不得出城门,失望而归。
农民军攻彰义门时,监军太监曹化淳开门投降,引大军入城,齐攻内城。
回宫后,崇祯帝知道大势已去。但他还存一丝幻想。于是,他唤来皇亲新乐侯刘文炳以及驸马巩永固,想让他们带家丁护送太子及二王出城。二人跪地哭诉:“国法素严,我们哪敢在家里私蓄武装家丁。即使把所有仆人带齐,也就几百个人,这些人平素皆不习武,何能出城逃跑时与贼军相抗?”
崇祯帝彻底失望。
无奈之下,他又召首辅魏藻德议事。老魏仍旧一语不发。
绝望的绝望之余,崇祯帝命官人上酒。痛饮数杯后,他先让皇后周氏自缢。
同座的袁妃不想死,遽起离座想逃,被崇祯帝追上,数剑砍死。接着,他手提利剑在宫内自己动手杀掉嫔妃数人后,行至寿宁宫,正遇自己十五岁的长女乐安公主。
三十六岁的朱由检含泪叹息道:“汝为何生于帝王之家!”掩面朝爱女挥剑。
乐安公主一声惨叫,右臂被断,昏死于地。
接着,朱由检咬牙下手,把自己的幼女、时年仅六岁的昭仁公主也亲手杀掉,以免她日后遭人玷污。
然后,崇祯帝拉住已经吓得发傻的太子朱慈烺的手,恸哭言道:“你们今日是太子、王子(二王也在场),北京城破,你们就是百姓小民……各自逃生吧,不要恋我。朕必死社稷,也无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你们出宫后千万谨慎小心,见到做官的人,长者呼为老爷,年青的呼为相公。如遇平民,长者呼为老爹,少者呼为老兄。呼文人为先生,呼兵士为长官……”,父子情深,崇祯帝泪下如雨,至嘱切切。
三月十八日夜,崇祯帝与太监王承恩逃上煤山(景山),四望之下,北京城内杀声一片,农民军已经入城。
叹息良久,崇祯帝写下遗言。然后,他与王承恩相对缢死于树间。大明王朝,至此落下帷幕。(崇祯自缢处说法很多,有说是衣帽局,有说是树上,皆无定论。)王承恩大公公陪皇帝同死,其余的大小宦者皆希翼富贵,导引李自成等人入宫,并以极高效率为宫内嫔妃按像貌为标准分出三等,详写姓名于一册,呈与李自成、刘宗敏,以供二位贼头淫乐。
献门的大太监曹化淳文化高,为博“新帝”一笑,他口诵谀文:“万姓归心,独夫授首,比尧舜而多武功,迈汤武而无惭德。”
李自成并不买帐,对这些公公们叱责道:“汝曹背主献城,罪应当斩!”公公们跪倒一片,好多人当时就拉尿满裆。
太监杜之秩(居庸关投降)还算脑子快,乞哀道:“奴才们承天顺命,故来孝顺。”李自成当时心情好,没下令杀他们,叱令他们立即滚出城去。
于是,数千大小宦官,狼狈出逃。农民军的孩子兵争相上去拳打脚踏以为戏乐,群呼“打老公”。
昔日的大太监们没那么好运,不少人在随后的“追赃”中基本都被折磨死,算是报应。
至于锦衣卫方面,这些昔日滴水不漏的特务机关,皆作鸟兽散,一个不见。
李自成用于宫内守卫的,是他自己的“龙衣卫”,皆是他老营将士,自己的绝对心腹。对于原先锦衣卫和东厂的中高级头目在京未逃者,李自成下手果断,整家整家予以诛杀,根除殆尽。此举,对京城百姓来讲倒是大快人心。
十九日黎明时分,得意洋洋的李自成从西长安门入紫禁城,手发三箭射承天门匾,矢失其二,仅有一箭中于“天”字下端。
牛金星一旁言道,“真乃天意,此即定鼎天下之意!”
李自成大笑。
入宫后,望见遍地鲜血,袁妃、公主狼籍于地,李自成也叹息:“皇上太忍!”
三月二十一日,崇祯与王承恩的尸体被发现,李自成等人终于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兵卒们用两块门板把两具尸体抬至东华门荫凉处,买了两具柳木棺(仅值二十串铜钱),把帝国最有权势的两个人装了进去(一为帝王,一为首席太监)。
两位爷头下皆枕以土块,尸体上蒙以草苇。不久,自杀的周皇后尸身也被放置于侧,可能有宫女细心,尸下垫以锦褥,上覆锦被。
崇祯帝尸体暴露一天后,倒是李自成兵士中有人看不过眼,撤周皇后尸身上的锦被,蒙于崇祯帝尸身之上。
二十三日上午,农民军终于从市集找来两个卖丧敛之物的商贩,有一个稍有良心的小宦者在旁,指挥他们为崇祯帝和周后的尸体穿戴靴帽。
农民军看守士兵在一旁见到崇祯帝空脚穿靴,周皇后脸上无蒙布,就问小宦者为什么这样做。
小宦者熟悉内廷典故,躬身答道:“凤不裹头,龙不裹脚。”可叹的是,这一龙一凤,在九天之上昂首舞爪飞扬,只是一种奢侈、离奇的梦想。
明朝所有群臣中,临“梓宫”而痛哭者,惟兵部主事刘养贞一人。
三月二十四日,李自成听见东华门方向哭声大震,惊问是什么人。兵卒禀报,乃北京城内老百姓聚集,请求新朝礼葬先帝。李自成很“顺从”民意,加上心情又好,下令可以用帝礼葬崇祯,祭祀以王礼。
有大贼头“口谕”,明廷的光禄寺才敢以祭礼追奠“大行皇帝”。至于昔日满朝文武,敢来祭拜者廖廖,仅有数人来观,也是远远瞻望而已。他们大多惟恐表现不佳,耽误自己在新朝的任用。
四月初三,“大顺”政权派出挑夫三十多人,轮流换肩,把崇祯帝和周皇后的尸身挑到昌平州的田贵妃墓地埋葬。由于新朝态度简慢,极其“节约”,重挖田贵妃墓的工钱都不够,当地十名士绅思恋旧主崇祯帝,凑钱“三百四十千”,勉强雇人挖开了田贵妃墓。
由于崇祯帝的薄皮棺材太过寒酸,当地的农民军监葬小官自作主张,把田贵妃外棺套于崇祯帝薄棺之外,总算凑齐一套“棺椁”。至于坊间传说李自成亲自率众将士哭祭崇祯帝说什么“我来与汝共享江山,如何寻此短见”等等传闻并以皇帝尊礼下葬崇祯的事情,皆属讹传。首先,李自成没那种“好心肠”,其次,他缺少真正开国帝王的那种修养。
敲骨榨油的“追赃”
李自成入京后,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很快就被抓住。这三个孩子皆着民间破烂衣服,帽子上与绝大多数北京市民一样,贴“顺民”二字。
李自成本人没儿子,看见这三个眉清目秀的玉孩儿,心中不由自主生出怜爱,安慰他们说:“你们今日即同我儿一般,不失富贵!”他立刻唤人为他们换上新衣。
这几个孩子智商很高,但自他们幼长于深宫,没有经历过世事,说话口无遮拦,回答李闯问话时,言及农民军,还一个一个“贼”字。对此,李自成也不怪。
李自成问太子朱慈烺:“知道你父亲的事情吗?”
太子:“知道,父皇崩于寿宁宫。”
李自成:“你们老朱家为什么失去天下?”
太子:“父皇误用庸臣。”
李自成闻言也笑:“你也明白这个道理。”
太子可能是平日听左右儒士教诲,恨恨地说:“满朝文武官员无情无义,很快就会来向您朝贺求官。”
李自成闻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对于明朝官员的贪腐,他本人感触自然不浅。崇祯帝太子之言,无形之中又加深了他对明朝官吏的憎恶。有了这种恶意,加上刘宗敏等诸将的贪婪,才最有可能是导致紧接而至的对明朝北京大官们的“追赃”拷掠的起因。
相比朱棣纂位后建文帝诸臣的殉难,崇祯一朝不是太多,仅仅三十多位臣子,且多为文人士大夫。但这些人的殉节之烈,不愧前人。
世臣戚臣方面,宣武伯卫时春、新乐侯刘文炳、驸马巩永固,或阖门自焚,或全家跳井;文臣方面,首推大学士范景文,他在壁上大书“谁言信国(文天祥)非男子,延息移时何所为”后,毅然投井自杀。户部尚书倪元璐,自缢殉国。状元刘理顺,闻贼入城,书绝命辞云:“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山践之,吾何不然!”一家十八口阖门自缢。左都御史李邦华(劝阻崇祯帝南逃那位爷),在阁门上大书:“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之死靡他”,仰药自尽。太常寺少卿吴麟征,一直在城上指挥守卫,城陷后上吊自杀。农民军兵士久闻其名,过其门而不敢入内抢劫,叹赞:“好男子,真忠臣也!”户部给事中吴甘来,题诗堂上:“到底谁遗四海忧,朱旗烈烈凤城头。君臣义命乾坤晓,狐鼠干戈风雨秋。
极目山河空泪血,伤心萍浪一身愁。洵知世局难争讨,愿判忠肝万古留!”引佩带自缢于室。兵部主事金铉,投河自尽。其母、妻闻之,泣言曰:“我等为命妇,焉能辱于贼手!”相继投井而亡。其弟殡敛母兄嫂尸之后,亦投井而死……;可称的是,城破国亡之际,紫禁城内宫女自杀者数百人,赫赫烈烈,直让成千上万降臣羞死!
李自成命人遍索皇宫,发现大内府库中只有黄金十七万,白银十三万,骇异之下,失望至极。本来,他“建国”之后当大赏将士,如今金银缺少,如何是好!
李自成回想崇祯太子一番话,又有刘宗敏等人窜掇,李自成下令“追赃”。
至于明末清初士人杨士聪在《甲申核真略》中所记说明宫中有银三千七百万两,完全是臆测和道听途说。崇祯帝再财迷,也知道金银在国亡时只徒为贼军当赏金,他的“觉悟”不会低到那份上。可就这份类似“小说”的记载,被后世无数学者当“口实”,攻讦明廷国亡之际仍吝啬守财。
最早向大顺军“献财”的,乃大太监曹化淳,他一出手就是五万两白银,很让李自成高兴了一把。三月二十日,新朝“宰相”牛金星发布文告:“各官俱有次日朝见。朝见后,愿去者,听之。敢有抗违逆令者,斩!”一时间,明官纷纷报名晋见。
转天,李自成等人坐于朝堂,牛金星手执花名册,一一点名,“嬉笑怒骂,恩威不测”。李自成坐一会儿就不耐烦,与刘宗敏起身离去。
忽然之间,明朝各官皆被二骑押一人,全体驱往西华门外四牌楼街。众人愕然之余,以为是将要遭受集体屠杀,不少人吓昏过去。大顺兵押送途中,棍棒交下,如驱牛羊。
忽然间,农民军中有传令:“前朝犯官俱送刘宗敏将军处听侯发落”。
于是,这大批人转向,被驱赶至刘宗敏处。当时,这位将爷正拥妓欢笑,饮酒为乐,叱命兵士把朝官押回军营待审。于是,百官皆换上监狱号服,被捆系于军营的马棚待处理。他们饿了一天多,转天才复被带至刘宗敏处听审。
结果,刘宗敏根本不审,也不问,只让人传令:“以官第献银,一品必须献银累万,以下必须累千。痛快献银者,立刻放人;匿银不献者,大刑伺侯。”
由于官员太多,刘宗敏自己所住的大王府容纳不下,便把其余诸人转送至贼将田虎和李遇的府中。
一时之间,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同时,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当作“反革命份子”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尽被农民军抢掠以供军用。城内饿尸遍地。
李自成闻报,也觉有些过份,趁集会时对刘宗敏等人讲:“你们为何不帮助孤王作个好皇帝?”
刘宗敏马上顶他一句:“皇帝之权归你,拷掠之威归我,你别说废话!”
李自成默然。
ww w.xIaoshuotxt.。com
[ 杀人如草不闻声 ]-2
小?说?txt?天堂
甭看刘宗敏的官衔只是“制将军”,不是“太尉”、“大司马”什么的,其实他几乎与李自成平起平座,根本不买这位哥们“皇帝”的帐。
追赃之际,官员中首遭掠死的,竟然是率京营三大营兵士在北京城外最早投降的明朝国戚、襄城伯李国桢。这个贼臣是崇祯帝末期最受宠信的臣子。平日别的大臣跪禀事议,惟他一人洋洋站在皇帝身边,殊无人臣礼仪。所以,从崇祯帝一直以来信用的诸人名单,就可以看出明朝不可救药:温体仁、周延儒、陈演、魏藻德、李建泰、李国桢。
李自成在北京城外初见李国侦,对他就没一丝好印象,呵斥他说:“汝受天子重任,信宠逾于白宫,依理应该死国,厚脸来降,汝欲何为?”马上就令人把他绑个严实。李国桢痛哭乞哀。李自成骂道:“误国贼,你还想活!”有了这句话,李国桢想活太难。
刘宗敏首先刑拷于他,小火燎烧,大板痛砸,折磨一夜,终于让这位李爷极痛而死。这还不算完,农民军士兵闯入其家,几百人轮奸了李国桢的老婆和宅子中所有的妇女,然后把李国桢老婆赤条条抱于马上,在大街上边走边喊:“都来瞧都来看,这就是襄城伯李国桢的夫人!”士兵们边呼边大笑,掐乳捅阴,“无辱甚于此者。”
至于陈演和魏藻德两个“大学士”,也该表一下。
陈演是“前大学士”,三月初因谎报战功罢相。他本来想逃离北京,家产太多未果行。听说大顺军索银,他主动先向刘宗敏送去白银四万两。老刘喜其“慷慨”,没有立即对他加刑。稍后,其家仆告发,说他家中地下藏银数万。农民军掘之,果然遍院子土下全是白银。
刘宗敏大怒,开始大刑伺侯,刑求得黄金数百两,珠珍成斛。即使如此,李自成从北京临走前,仍把陈演与一帮勋戚大臣皆斩首。
大学士魏藻德,明朝状元出身。他以谈兵见拔,但入相后对崇祯帝没有出过任何好主意,只知依从沉默。本来因为他官大,单独囚于一黑屋中。这魏大人死催,隔门缝乞求:“新朝如欲用我为官,就把我放出来吧,别把我锁在这里。”
这一来,反而提醒了刘宗敏。
丧门星刘宗敏把魏藻德提入厅堂亲自审问,首用夹刑,边夹边问:“汝居首辅,何以乱国如此?”
魏藻德边嚎边答:“我是书生,不谙政事,先帝无道,遂至于此。”
刘宗敏大老粗,闻言也怒:“汝以书生擢状元,为官三年即升首辅。崇祯何处对不起你,竟敢诬他为无道昏君!”
于是,刘将军亲自下堂,用力扇了魏藻德数十大嘴巴。士兵见状,夹棍猛扯,老魏十指皆断。
惶急疼痛之下,魏藻德大呼:“我有一女,愿献给将军为妾!”
刘宗敏听了高兴,唤人立取其女,奸污后送入军营,听凭军士轮奸。
但是,对于献女的老魏,刘宗敏更加不屑,严命兵士加紧拷掠。一共“伺侯”
了六天六夜,最后魏藻德脑袋被刑板夹裂,脑浆流出而死。
魏藻德死了,农民军又把他儿子抓来索银。小魏叩头说:“我家里确实没有银子了,如果我父亲活着,还可以向门生故旧借银,现在他死了,哪里去找银子?”
农民军小头目听他这样说,扬手一刀,砍下小魏脑袋。
明朝的翰林、科臣这些清贫官员最倒霉,他们家中油水实在拿不出,多被刑掠而死。
刘宗敏在大门口立数十剐人柱,杀人无虚日,无论官员、富民、居民,只要看上去家中有钱,肯定会被请至此处挨刑。
可笑的是,刘宗敏等武将府署日夜夹掠刑求,牛金星那里大兴“文治”,他出题定格,举行大考,为新朝“求贤纳士”,考题有三:《天下归仁焉》、《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一时间,顺天府儒生纷纷乞考,填拥于市。有少少倒霉的,由于衣冠鲜亮,被兵士捉去拷掠求银。
经过数天拷掠,李自成军共得银七千多万两,均让工人重新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以便于运输。
七千万两真不是小数。崇祯帝十多年加饷摊派,从民间得银不过两千万两,结果导致民心涣散而亡国。李自成在京城榨银七千万,酷烈可知,不亡才怪。而且,这笔巨大的数字,绝非仅仅从明朝官员身上榨出,也出于北京每户细民之家。
李自成进入京城后,马上传点大群戏子和裁缝入宫,天天换新衣,日日听小曲,很是暴露了这位“伟大农民领袖”的低俗趣味。他在吃饭方面极不讲究,惟吃少许米饭拌干辣椒,佐以烈酒送饭,不设盛馔。器物方面,李自成皆用昔日营中的粗陋军器,对于宫中龙凤诸精致器皿,他眼神不好,总觉“栩栩如生”的艺术品龙腾凤跃,很感不祥,所以从来不用。
农民军士兵自然对待“文物”也不爱惜,他们以皇宫中精美巨大的宫窑花缸做马槽,拆精木门窗烧火为炊。看见内库中有珍稀巧雕的犀牛角杯,士兵们把大点儿的用于捣蒜,小点儿的注入豆油当灯用,一无所惜。
见刘宗敏等诸营皆富,李自成的“老营”只得粗米马豆当粮食,这些“长征”
老干部们怨声载道,觉得“闯王”不够意思,于是私下相率出宫淫掠,遍入民间房舍抢财奸淫。仅安福胡同一地,一夜间被轮奸致死的妇女就有三百多人。可称的是,李自成本人不是很好色,一直不喜欢“弄那事”。他在皇宫中仅幸掌书宫女窦氏一人,卫兵们称之为“窦妃”。
客观上讲,如果讲李自成入京后啥正事没干,也是胡说八道。当时,西北、华北、山东、河南所有地区以及湖北、江苏大部地区,皆是“大顺”政权辖地。
在不停选派对地方实现真正管辖的同时,李自成派出部分军队南下,准备彻底消灭残明军队,一统天下。而且,大顺军初入城的前十天左右纪律特别严明,士兵犯抢劫及强奸罪的被钉死剐杀了数百人。只是后来,随着时日推移,农民军军纪日益败坏。
四月中旬,听闻山海关吴三桂“造反”,李自成坐不住。他想让刘宗敏、李锦率军出征,但二将耽于京城内的淫乐享受,摇头不应。无奈何,李自成只得“亲征”。同时,他下令在平则门处决了以大学士陈演为首的明朝大臣一百多人,并派兵把北京城内拷掠而来的银两整车整车运往“西京”(西安)。
四月十九日,李自成早晨发兵,他戴绒帽,一身蓝布箭衣,打扮朴素。随行人中,除七、八万精兵外(号称二十万),还有吴三桂父亲吴襄以及崇祯帝三个儿子,均派人严加看守。
山海关前的惨败1644年初,皇太极已死。主持清国政局的多尔衮听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
,立刻派人前去联络,提出要“并取中原,同享富贵”。李自成对此没有做出反应。三月初,农民军兵临城下,吴三桂接诏弃宁远,往山海关方向移动,清国上下大为兴奋,准备借机南取中原。清国汉人“大学士”范文程连忙献策:其一,可入边直取北京;其二,昔日以明朝为敌,此次入关后的敌人是农民军;其三,明朝积弱,必定灭亡,一定要趁此百年不遇的机会占领中原,特别是河北地区。
多尔衮大为赞同。他下令在国内征兵,男丁七十以下,十二岁以上,必须从军,可以说是倾国全力而来。同时,多尔衮还听从范文程建议,严肃纪律,力诫兵将进入明朝国境后勿再象以前那样只顾杀掠,要以安抚为主。
松山败后,由于极需人才,明廷并未严处败逃的吴三桂,仅名义上降其三级使用,仍然派他固守宁远。吴三桂很知报恩,整日训练士卒,加强城防,把数千士兵扩展为数万人,器械一新。崇祯十六年(1643年),他还率兵多次击败清军的进攻,并多次拒绝其舅父祖大寿替清军对他的“招降”,很想做明朝耿耿忠臣(当时他也不可能因舅而降,因为其父吴襄在北京,且受崇祯帝信用)。吴三桂离开宁远前,清军已经占领了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中前所(今绥中前所)以及前屯卫。山海关之外,只有吴三桂孤军奋战,死守宁远孤城。
明廷下诏,指示吴三桂弃宁远回援京师,他当时确实闻命即上路。临行前,吴三桂下令把宁远城中的所有建筑皆烧毁,以免资敌。但由于宁远城内兵民相加共五十万人,人多物多,全部迁徙入关非常费事。沓沓而行,一天只能走数十里,直到三月十六日才抵达山海关。吴三桂此时真很“仁义”,大有刘玄德当年之风。话说回来,他此举也是“妇人之仁”,君父在京,岌岌可危,最要紧的是回援回京。但话又说回来,他几万人马赶到北京,面对一百万农民军,也不一定是对手。
吴三桂安顿居民后,率部队急驰入卫,三月二十日到抵丰润,却听说农民军已经在前一天攻破北京城。这时候,吴三桂平生第一次真正处于两难地步:孤军穷途,要不投降农民军,要不投降满清。思想斗争并不久,吴三桂就作出了抉择:投降李自成。一来自己老父陷于北京,为李自成扣押;二来大明已亡,新朝甫建,不失为开国功臣。而且,与他同级的有兵有将有城的唐通、姜环等人都已经降附,他吴三桂投附,也算不甘人后,知天顺命。
李自成当然注重山海关方面的吴三桂,入京后即派人持檄招抚,表示他归大顺后“不失封侯之位”。
于是,吴三桂一路走向北京,一路大贴告示安民:“本镇率所部朝见新王(李自成),所过当秋毫无犯,士民不必惊恐。”
北京城内的吴三桂父亲吴襄为全家性命打算,也“语重心长”亲笔写信来劝(也可能被农民军所逼):
汝以皇恩特简,得专阃任,非真累战功,历年岁也,不过为强敌在前,非有异恩激劝不足诱致英士,此管子所以行素赏之计,而汉高一见韩、彭,即予重任,盖类此也。今尔徒饬军容,选蠕观望,使李兵长驱直入,既无批亢捣虚之谋,复乏形格势禁之力。事机已去,天命难回,吾君已逝,尔文须臾。……我今为尔计,不若反手衔璧,负锧舆棺,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而犹全孝子之名。万一徒恃愤骄,全无节制,主客之势既殊,众寡之形不敌,顿甲坚城,一朝歼尽,使尔父无辜并受戮辱,身名俱丧。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语云:“知子者莫若父。‘吾不能为赵奢,而尔殆有疑于(赵)括也,故为尔升。至嘱,至嘱!
(还有一说是李自成先派明朝降将唐通带兵持金帛迎降吴三桂并接管山海关)。
行至半途,吴三桂得知了大顺军在北京拷打明朝官员追脏之事,不少暗中逃出的官员遮道哭诉,吴三桂大失所望。当他得知自己父亲也被夹拷的消息,愤怒至极,决定不再入京,怕自入罗网后父子遭杀戮。后人总是渲染吴三桂爱妾陈圆圆(陈沅)被刘宗敏抢掠奸污之事是他叛李自成的主要原因,其实这只是次要原因。前明遗老和满清文人日后为了加重吴三桂“罪行”,故意拿他“冲冠一怒为红颜”说事,以此反衬他对明朝的不忠与对父亲的不孝。
吴三桂与李自成撕破脸,自然要靠近背后咄咄逼人的满清。但当时吴三桂不是即刻降清,而是以大明朝孤臣义士的身份,向满清“借兵复仇”。
吴三桂请清军从喜峰口、密云等处入边,自己试图仍旧掌握山海关险隘来牵制清军。
当时,多尔衮所领大部清军的的确确不是往山海关方向走。他听从洪承畴建议,怕李自成农民军烧空抢光北京后西遁西安,正急行军想从蓟州、密云等处进攻北京。接到吴三桂密信,多尔衮大喜过望,立刻改变主力部队行军路线,直奔山海关而来。同时,他写信给吴三桂,许以“裂土封王”,要对方投降,而不是“借兵”。
吴三桂听说农民军大部来攻,心里发慌,立刻回信要清兵速来助战。
四月二十一日,清军前军抵达山海关外,在欢喜岭上结营,并与吴三桂进行了过程艰难的“谈判”工作。不久,大军接踵而至,清军共十四万人集结于关外。
李自成听说吴三桂与清军搭上线,不敢怠慢,派出降将唐通与白广恩先率骑兵赶至抚宁县东南的一片石,而他自己则率主力布阵于石河(今秦皇岛燕塞湖水库)。
此时,多尔衮及部下将领均心有疑惑,第一是怕吴三桂骗人,第二是清军从未与李自成交过手,心中没谱儿。于是,清军先拿唐通一军开练,首先在一片石打败了这批为数不多的前“官军”与农民军混和的部队。一片石战役,清军虽胜,但无关山海关大局。
惶急之下,四月二十二日清晨,吴三桂本人亲自出关,驰奔欢喜岭上,拜见多尔衮。
多尔衮拉着吴三桂的手说“掏心窝子”话:“君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我今次领兵入关,严令大军遵纪,如有人敢抢一粒米,敢动一株草,皆会被以军法处死。望君告知关内士民,万勿惊慌。”
吴三桂“感动”之余,忙与多尔衮盟誓,宰马白祭天杀马牛祭地,表示谁违约谁就不得好死(二人均不得好死)。
多尔衮仍不放心,又让吴三桂剃发。急上墙的生死危急关头,为得清军助力,吴三桂只得和手下几个高级军官立刻剃发、称臣。明军四、五万人来不及一时全剃发,多尔衮就让他们先在身上缠白布条作记号。白布不够,明兵们用裹脚布扯下当记号。由此,混战之中,清军见身上裹白布的汉人就知为“盟军”不杀。
于是,吴三桂下令开山海关门。清军几十年梦想,一朝成为现实,而且是兵不血刃,不费一兵一卒,由明兵自己打开了这百万雄军难以攻克的险关。
吴三桂自为前锋,英王阿济格居左,豫王多铎居右,多尔衮自己率主力殿后。
大战开始。
身经百战的李自成此时还不知道清军已经入关,他对吴三桂军力估计也不足,以为他只有数千精兵而已。所以,李自成在精神上很松懈,与崇祯帝的太子并骑于高岗之上,悠闲观战。
吴三桂哀兵,呐喊冲杀。农民军有“主上”亲征,个个当先。汉人们厮杀在一起,打得你死我活,不分胜负。
斗至中午时分,毕竟农民军一方实力占上锋,吴三桂有些不支,已呈败相,明军被杀过半,勉强支撑。
关键时刻,清军号角声响起,两三万戴斗笠拖大辫的清军劲骑忽然呐喊着杀奔而来。
李自成骇然,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他当时的反应不是加紧指挥部队战斗,而是低喊了一声“鞑子来啦”,掉转马头就跑。
身经百战的农民军得胜在即,忽然看见装束奇特的清军纵马而来,嗷嗷乱叫,登时胆裂。又见“主上”跑了,大家皆失主心骨,立刻掉头也跑。
兵败如山倒。明军与清军合击,一路追杀,二三十里间,很快堆满了数万被杀的农民军尸体,据说暴骨三年后都收拾不净。
望着巍巍雄关和遍地的农民军尸体,高兴之余,多尔衮立刻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李自成仅剩数千残卒,败退永平,为泄愤,他下令剐杀吴三桂他爸吴襄,把首级悬于高杆之上。小喘片刻,他急忙遁回北京。
即使在此大胜之际,吴三桂仍存复明之心,令人急速入京,告知北京官员士民准备迎接崇祯帝太子复位。多尔衮当然不干,事情不了了之。
北京官民对满清入关之事根本不知道,皆兴奋而忐忑地等待京城重回大明天下。
四十二天的“帝王梦”
四月二十三日,已有李自成败讯传回北京。刘宗敏等人慌忙令士兵搬运兵器上城墙,并拆毁所有靠城的民房以及佛寺。农民军兵士纷纷相聚,不少人放声大哭。确实,温柔乡太短暂了,大祸即将临头。
四月二十六日这天,李自成率残兵遁回北京。此时,大军只剩只千骑兵,步兵全部在山海关及沿途被杀。这次败兵入城后,城内大顺兵皆知末日将至,完全丧失纪律,开始在北京城内烧杀奸掠,备极惨毒。特别是北京西城一带,受害最深,被奸污后投井自杀的妇女不可胜数。
吴三桂一家不必讲,李自成入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他全家三十四口尽数剐杀,一个不剩。
转天一大早,李自成即在武英殿举行正式的“登基礼”,追尊自己老李家七代皆为帝后(估计他只记得上两代)。然后他头戴冠冕,受“百官”朝贺。(李自成先前在西安已经称帝,在进京路上一直称“朕”)。
为了便于逃跑,他草草结束典礼,然后派人在城外加紧准备,当夜把北京城内宫殿及九门城楼尽数焚毁。
然后,他以效天为名,第二天一大早就匆忙离京,向西奔逃。逃之前,农民军军把皇宫宫内金器和金锭皆融铸成大饼,每饼重千金,骡载数万饼,随军而走。
混乱逃亡途中,崇祯三个儿子均于乱中走散,但李自成始终未加害他们。
北京居民见农民军败走,个个振奋,在城内搜出脚慢未走的农民军或伤兵数千,尽数杀死。
李自成闻之,大怒,立遣数千铁骑往回奔,准备入城内遍屠居民后再把城内烧成白地。恰巧,一家被杀三十四口的吴三桂率部报仇心切,率军已经杀至已至城南,农民军士兵不敢撄锋,即刻掉转马头奔逃,北京由此躲过大劫。
自入城到离京,“大顺”政权仅存在了四十二天。
五月二日,多尔衮率清军抵至北京。士民大喜,以为是吴三桂拥太子而至,纷纷出城摆香案迎接。结果,看见一大群清军,大家惊愕异常,但最终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至于京内昔日的明官们,看见清兵反而大都松下一口气。何者,如果是吴三桂率明军回来,肯定会清算他们“降贼”的罪名。“大清”来了,就无此忧。所以,日后劝多尔衮南下消灭残明,出谋划策的数这帮人居多,纯属民族败类。
多尔衮当然吸收李自成的失败教训,四处张榜,表示说无论是谁,只要降顺大清,官复原职不说,还要加官晋爵,新有封赏。这一来前明官员大悦,个个弹冠相庆。
李自成自北京败逃。消息传出后,各地官民知道他大势已去,纷纷起来杀掉、赶走“大顺”在当地任命的官员,靠近北京的就归顺清朝,南方地区则大多打出恢复“大明”的旗号。
此时各地的李自成部队,仍旧有数十万之多。他本人率残兵一路经太原、平阳,返掠西安,把大部队留守于山西、河南一带抵御明清联军。
回西安途中,李自成由败生恨,狰狞面目顿显,大肆杀人,只要遇士民凭城拒守,攻克后立刻屠城,鸡犬不留。
回到西安后,李自成精神萎靡,没见出他有什么宏图大略,半年时间内基本没什么大动作。
清军步步逼近。他们先在山西招降了大同的姜环,然后用大炮轰毁太原坚城。
先前降李自成的这位明朝总兵再降清朝,山西差不多皆为清军所有。但在河南方面,清军在怀庆被农民军打败,使得本来正要进取南京的主力清军不得不掉头回河南。此时,如果南明小朝廷趁机攻取山东、河北,日后会大有作为。
南明诸将和朝臣短视,想坐视“贼”“虏”互攻消耗,丧失了拓地发展的大好机会。
由于主力清军杀至河南,农民军很快在灵宝被打败,急忙回撤到潼关。
年底隆冬时分,清军源源不断向潼关外增兵。双方自十二月二十九日激战,打了十几天,互有胜负,在喊杀和血拼中渡过了1645年的春节。
1645年正月十二日,守潼关的李自成部将马世耀献关投降。转天,他与七千名农民军均被集体屠杀。
困愁于西安的李自成闻讯灰心,西北看来是呆不住了,南逃有张献忠政权在四川堵着,只能再去河南、湖广。只要能消灭南明政权,自可拥有半壁河山。
临撤退时,他下令部将田见秀把西安城内所有建筑和仓库烧毁。幸亏这位田将军还算有人性,只点燃了东门楼和南月城楼,为西安百姓留下了御寒的房屋与粮食。
李自成撤退途中回望西安城中烟火冲天(两个城楼着火),以为田见秀完成任务,这才满意地放心而去。从此可见,这位“起义领袖”,本性是多么不仁道。
李自成逃离西安,原先西北地区的明朝降将纷纷降清。白广恩、马科、郑嘉栋等前明总兵纷纷成为满服辫发的“大清”将领。整个西北,只有榆林的高一功是李自成旧部,坚守不降。
从西安逃离时,李自成手下仍有十三万之多。依理,如果他急速行军,抢在清军之前杀往南京,最起码可以把东南一带富庶地区占为已有。但不知为什么,李自成走到河南内却耽误了不少时间,估计是临行前士兵们拖家带口拉金银,严重拖慢了行军速度。
不久,清军阿济格部逼近,农民军在三月中旬往湖北方向逃窜。清军边追边打,共交手八次,每次均以“大顺”军告输为结果。
李自成部队打不过清军,却渡过长江在荆河口大败左良玉部明军,吓得这个一直“养寇自重”的军阀率部移向南京。他借“北来太子案”为由,要找弘光小朝廷算帐。大敌当前,他不思同仇敌忾,反而与自己人“窝里反”,左良玉的人品可见一斑。
这样一来,“大顺”回光返照,武昌、襄阳均落入李自成之手。他集军二十万,准备攻取南京。
清军没有给李自成机会,未等农民军喘息,已经追至武昌。李自成只得弃城接着逃。
四月下旬,在江西九江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农民军大败,数万人被杀,李自成的两个堂叔以及大将刘宗敏皆被俘后剐杀,“活神仙”宋献策也投降了清军。
此前,“大顺”的“宰相”牛金星见势不妙,悄悄溜走,跑回儿子牛佺处躲蔽。
由于牛佺降附清军并被任命为黄州知府,没人追究牛金星过去“助贼”的事情,牛老爷子善终于家。满清朝廷中也有汉官惦记他,先后有两名给事中上疏多尔衮,要求清廷逮捕牛金星这个流贼宰相,把他父子处斩。多尔衮不同意,斥训道:
“流贼伪官,真心投诚者多能效力,此奏殊不合理!”如果不是牛金星在李自成“朝中”官阶太高,如果不是怕惹起前明官员反感,说不定满清还会给他大官作。
湖北、江西等地大败,农民军消耗极大,李自成身边仅剩下万把人。这时候,清军多铎部已经自河南商丘和安徽泗州分头行军直扑南京,东下水路因无船也走不了,李自成只好掉回头往西南方向跑,想穿越江西西北部转战湖南。反正流贼当惯了,逃跑对他来说不是一件辛苦事儿。
五月初四这天,农民军大队人马行至湖北通山县境。李自成命令手下军人就地扎营造饭。他胡乱吃了几口,就率二十八名亲兵在附近九宫山一带转悠,一来消遣愁绪,二来察看地形。
附近的山民听说有贼人到,而且人数不多,只有数十骑,就纠集了数十人来杀。这些农民,后来被极左御用文人们描绘成“地主团练武装”,完全是瞎掰,他们其实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多年遭流贼之害,一直怒气满胸。最重要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有数千农民军在附近,只以为是一股几十人的流窜贼军,故而有胆上来厮杀。如果他们知道对方其中一人是“大顺皇帝”,如果他们知道附近有数千“贼军”,吓死他们也不敢出头。
结果,李自成正在欣赏雨后青山绿水的风景,山上的村民突然出现,纷纷抛举大石往下砸。李自成从骑受惊,人马立刻惊散。
苍猝之间,李自成拍马就跑,与手下二十多人完全失散。逃到牛背岭,慌不择路,又遇山间小气候的滂沱大雨,李自成坐骑陷于泥中走不动,他只好下马牵坐骑深一脚浅一脚前行。
农民程九伯见李自成一人,又有匹好马,勇心百倍,嗷得一声窜出来。李自成毕竟百战大将,反应自然灵敏,就徒手与手持锄头来杀的程九伯格斗起来。
两个人一打,程九伯当然不是李自成对手,被对方骑在身下。李自成压住程九伯,回手抽刀,但刀鞘中因雨水沾泥,一时间拔不出刀来。此刻,程九伯外甥金二狗赶到,他见舅舅被一个大汉骑在身下要挨宰,情急之下,抡起铁铲冲李自成砍去,忽的一声,一下子削去“大顺皇帝”半个脑袋。
至此,舅甥二人欢欢喜喜,不顾李自成血乎流烂白红脑浆泛滥的尸体,牵马而去。
后来,李自成余部被活捉,地方官府知道了山间的尸体乃李自成,就多次到山中晓谕,表示说杀李自成者受大赏。
程九伯起初不敢自认,后来听说李自成的样子和被杀地点与自己当天所遇一模一样,才大着胆子出山“认功”。由此,他不仅获赏银千两,还得到清朝总督的“亲切接见”。这时候,程九伯才由山民变为“地主阶级”。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