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美学散文集

_2 开山(当代)
  在现实生活中,愁态就更为丰富生动,岂止“一江春水向东流”。那种无忧、无虑、无愁、无怨的人,有,大有人在。但恐怕是不会长久的,终归是走向其反面的,有忧,有虑,有愁,有怨,甚至更为强烈,更为深沉,更为痛苦。
  在这个大千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和遭遇,也就有各种各样的愁。生活贫困的愁吃,愁穿,愁用,愁病,愁医;生活富足的愁玩,愁乐,愁享受;跻身官场的愁权,愁势,愁地位,愁升迁;插足商海的,愁卖,愁买,愁行情,愁盈亏……
  用哲学的观点来看,愁与乐,忧与喜,爱和恨,相对立,相对比,相渗透,相交织,相转化而存在。乐极生悲,愁极喜来,就是此理。
  2
  烦恼,几乎是人们无法避免的。诸如经济的拮据窘迫,亲人的疾病死亡,爱情的挫折,家庭的风波,人言的可畏,仕途的坎坷,厄运的打击,灾难的降临……,如果意志不坚强,胸怀不豁达,情操不高尚,理想不远大,信心不充足,就很有可能被烦恼所埯没。
  对待烦恼的最佳办法,就是暂时忘却,潜心事业,等烦恼烟消云散了,他也就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成果,岂不美哉?
  3
  语言是艺术,一个人怎么说话,说什么话,在什么地方说,对什么人说,效果大不相同。“一言办好事,一言办糟事”,“一言得友,一言失交”,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耿直、坦率、诚恳,是一种语言的美。如果不注意场合、对象、情形,出言不逊,动辄训人,其结果如何呢?对方无法接受,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同志关系解体了,团结气氛消失了。更有甚者,又是一对仇人,有何益处?
  隐晦、曲折、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能嬴得对方的信任吗?不,很可能拒人千里之外,互存戒心。
  骂骂咧咧,脏话连篇,是粗鲁、无知的表现,也是没有修养,不讲文明,道德观念极低的一种内心独白。装腔做势,故弄弦虚,假斯文,更是浅薄、庸俗的一种作风。要不得,半点也要不得。
  真正美的语言,恐怕是自然一点,情真一点,设身处地,与人为善,这样才能为别人所乐于接受。
  4
  时间贵于黄金。
  时间就是生命。
  的确是这样,地球在时间中旋转,历史在时间中前进,人类在时间中发展,植物在时间中生长,动物在时间中繁衍,知识在时间中积累,科学在时间中创造。时间就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神奇,这样的宝贵。
  节约时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节约,可以诞长生命,可以创造奇迹,可以使卫星上天,可以使原子弹爆炸。
  浪费时间者,终将走向一事无成的死胡同。有的人把时间耗磨在了酒会上,舞场上,棋桌上,耗费在了无端的闲聊中,哀叹中,埋怨中。也有的人饮食终日,无所事事,蹉跎一生,可悲可叹。
  时间就是这样的无情。
  5
  追求,是力量的源泉,前进的动力,奋斗的目标。
  没有追求的人,他的生活将平淡得象一潭死水。
  有了追求,困难就会踩在脚下,厄动也能战胜。
  失败不可怕,挫折不可怕,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追求。
  生活可以贫困,追求不可失去。
  6
  路,是人走出来的。
  不错,这个诺在世界原本是没的路的。只是有了人,靠自己的两条腿、两只脚,踩出了一条曲径、小道,乃至阳关大道,连接着这里那里,连接着远处近处,连接着千家万户,连接着山南海北。
  有了路,天涯变咫尺,关山变通途;有了路,才有了人类的来往,才有了社会的发展。试想,如果没有了路,人类将是一种什么情形,无异于绕梁乳燕。无异于井底之蛙,将是落后的、原始的、愚昧的,生命也将会枯竭。
  一条路,便是一首诗,一支歌,一篇传奇。那些开路的先锋,曾历尽了多少艰辛,披荆斩棘,劈山填壑,削岭筑基,逢水架桥。于是,路在不断延伸,奇迹不断出现。沙漠中有了永恒的路,山岭间有了绕云的路,泥泞中有了坚实的路。
  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7
  逆境造就人才,人才出自逆境。
  虽然事情并不是绝对的,所有的人才并不一定都是出自逆境,所有处在逆境的人并不未必都能成才。但逆境对一个人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有痛苦,有悲愤,但更多的是奋起。
  在逆境中可以使人想到很多很深的问题,冷静地观察生活,观察人生,观察现实,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深华,这一点是处在顺境有人们一般做不到的。
  在逆境中,可以使人学会很多生存的方式。为了顽强地生活下去,为了改变现有的环境,他们总是拼命地学习,拼命地工作,待到处境有所好转后,他也就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了。
  在逆境中,可以使人振作精神,可以使人树立远大志向,是人们磨励意志和毅力的硎石,是人们陶冶情操的熔炉。
  但是如果在逆境中悲观叹息,颓废沉沦,非但不能成才,很可能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8
  业精于勤,这句话字朴意深,话古境新。
  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少小练字无纸张,就用芭蕉叶来替代,水滴穿石,日积月累,功夫大长。就是靠了这种勤奋和毅力,终于使他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朴实的故事,深刻的道理。告诉人们,我们干什么事,只要有这种精神,是没有不能成功的。
  9
  一个人被别人理解是难事。
  一个人理解别人同样是难事。
  也许,今天别人理解了你,明天又不理解你;也许在这一件事情上理解了你,另一件事情上又不理解你;也许这部分人理解了你,另外一部分人又不理解你。
  理解了,就有了同情,就有了支持;不理解,就会产生误会、猜测,甚至中伤。
  当别人不理解你时,不要气馁;别人产生误会,也不要感情用事,要理知,要冷静,要通过恰当的时机,解除和冰释误会。
  这样不会失去人格,相反却显示出了一个人的胸怀和情操的高尚。
  10
  不要幻想桂冠会降落到自己的头上。
  不要幻想自己会飞黄腾达。
  不要幻想自己会时兴运转。
  幻想就是幻想,幻想总归要破灭。
  等待我们的依然是严峻的现实,我们要在现实中生活,要在现实中博斗,只有这样才是唯一的希望。
  11
  有的人积累物质有财富,虽然小日子过得蛮滋润,但思想却是空虚的、贫乏的;
  有的人积累知识的财富,虽然小日子过得清贫点,但思想却是充实的、坦然的;
  物质财富可以得而复失,精神的财富却永不枯竭。
  起点中文网 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014 春天的韵律
更新时间2010-2-26 13:45:09 字数:1301
 1
  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春天,不敢怠懈的春天,从“搅天风雪,水瘦山寒”中来了,来到了刚刚苏醒的大地。把似火的花,似霞的花,似雪的花,一抖就是一地,一丛一丛的。每一丛花都是一丛诗,一丛画,一丛情,一丛歌,一丛新的生命,一丛绿的希冀。
  人们常说:“春深似海”,看来一点不假,当是花的海,诗的海,歌的海。“吹面不寒杨柳风”,更衬托了春天的气息、特色和温暖了。
  2
  是春天搅动了花事。
  是花事装扮了春天。
  春天的花事最为动人,带着柔情,带着恋意,陶醉人们的心房,一扫冬天给人的那种严冷和肃杀的感觉。
  春天的花事最为喧闹,蝴蝶飞,蜻蜓闹,麻雀跳,小虫乱窜,知了歌唱,组成春日特有的交响乐。
  春天的花事最为温馨,嫩草悄悄钻出土层,花苞静静立在枝头,被暖和的太阳再一捂,便花开一季。
  3
  早晨,太阳渐渐地升起来了,迅速地融化了地面上的积雪和冰层。春天的奇迹——唤醒了绿草,滋润了嫩芽,催动着花事。
  那些成年的和未成年的,衰老的和未衰老的,有病态的摆脱了病态,有忧然的忘却了忧愁,有创伤的抚平了创伤。所有的人们都在神圣的春天,享受着生话赐予的一切——鲜花和美酒,欢歌和笑语,柔情和温暖,力量和希望。
  4
  春天的花事,总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有典丽爽俊的风姿,有透逸宁静的神态,有妍媚诱人的神采,有恬淡清秀的婉美情调,有浑厚凝重的古拙气氛。
  春天的花事和整个自然界形成了一个静穆和谐的意境。
  5
  蝴蝶,飞起的花朵。
  花朵,伫立的蝴蝶。
  蝴蝶和花,都是美的象征,都是春天的使者。哪里有蝴蝶,那里就有花杂;哪里有花朵,那里就有蝴蝶。
  当花朵静静地开放时,蝴蝶就悄悄地和她亲吻;当蝴蝶悄悄亲吻时,花朵又把芳香捧给了他。
  蝴蝶具备着花的美丽和柔情,花朵具备着蝴蝶的理想和希望。春天孕育了花朵也孕育了蝴蝶,人们赞美花朵也赞美蝴蝶。
  6
  花,开放在哪里,那里就显得格外美丽。
  草丛中开满了花,草丛中就像铺下了翡翠;河水中流淌着花,河水就像流动的新绸;云雾中飞舞着花,云雾就像升腾的彩霞。
  花开时,招来了春天,春天给了花迷人的色泽和醉人的芳香。花落时,盼望着熟透的秋天。秋天给了花丰硕的成果和甜密的琼浆。
  7
  花,从来没有两朵相似的。有的在春天开放,有的在夏季开放,有的在秋季开放,也有的偏偏在冰开雪地的隆冬开放。有的艳丽有的朴素,有的娇小有的硕大,有的以色动人,有的以香取胜,赤橙黄绿青蓝紫,各领风骚。
  8
  海棠、文竹、月季、冬青、兰花……,一种花一种风情,一种花一处洞天。
  是诗是画,是诗情画意。
  海棠花,带血的肥叶,殷红的花瓣,姚黄的花芯,翠嫩的花茎,那样的艳丽灿烂,不正是象征着人们奋发有为的青春吗?
  文竹,娇弱,纤修,如烟如云,如霞如缎,给人以多少沉思遐想。
  月季花,绿叶红花,含苞待放,宛若一位窈窕淑女,伫立在花苑,含羞微笑。
  冬青,无花无果,却也招人喜欢,那深沉的绿,给人以多少美的观赏。
  兰花又是那样温情、细腻、象征着人们纯洁、坚贞爱情的美好和希冀。
  9
  在王昌龄的诗中:“荷花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在杨万里的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黄庭坚的眼里:“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菱荷香”。
  读着这一唱三叹的佳句,犹如进入一个荷叶亭亭,荷花艳艳,荷香袅袅的意境。
  起点中文网 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015 敦煌飞天之美
更新时间2010-3-3 21:53:06 字数:3968
 天歌神乾闼婆,美在善歌。
  天乐神紧那罗,美在善舞。
  这是一则古老的印度神话,两位美神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居住在风光明媚的天宫十宝山上,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据说他们不食人间烟火,专门采花食芯,饮露吞香;不行人间道路,专门挟风行雨,腾云驾雾,肩负着礼拜供奉,散花施香,歌舞伎乐的神圣使命。这也许,是最早的飞天之美。
  佛教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像征人类的飞腾理想。
  道教把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升天灵魂。
  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尊为飞天。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从艺术形象上说,敦煌飞天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敦煌莫高窟四百九十个洞窟中,几乎窟窟有飞天。据常书鸿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四千五多身。其数量之众多,保存之完整,风格之典型,艺术价值之高,堪称世界之最。
  飞天,这种古老的艺术,为什么能历经千余年,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厚重的覆盖力、强烈的震撼力?有着极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蕴涵着无穷的美学意蕴。
  从美学的角度看,具有:
  寓意之美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地球。任凭地震海啸,天崩地裂,天荒地老,洪水猛兽,人类都难讨厄运都得逆来顺受,苦难扎挣。而头顶的那片蓝天,更为遥远的茫茫太空,似乎与人类无缘,只能远望,不能走进;只能梦想,无法变成现实。
  于是,人们就创造了飞天艺术,用人体在空中飞翔,为灾难的大地,撒花降香;为苦难的人美迎祥纳吉。这是古代人类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象征着人类热爱自然,驾驭宇宙空间和对未来、自由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精神。
  莫高窟的大型经变画,最为壮观,窟内的四壁几乎都被大型经变画占领。飞天,就主要画在达些大型经变画之中。在题材上,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画中的佛陀说法场面,散花、歌舞、礼赞、供养;另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中,佛国天界“西方净土”、“东方净土”等极乐世界的欢乐。飞天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飘曳的衣裙,飞卷的舞带。
  敦煌飞天,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天宫琼宇、星驰云涌、天乐齐鸣、仙女翩翩的虚幻浪漫世界,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使古代人们善良、美好理想憧憬的进一步飞腾与升华。
  构图之美
  敦煌飞天,既是舞蹈,又是绘画。因此,同时具备着舞蹈美和绘画美。
  敦煌飞天的神韵之处,就在于用装饰手段营造出了愉悦的构图,把动态的舞蹈美,转换成了静态的绘画虽,使人物体态突出,背景纹样丰富,简繁得当,层次分明,技巧熟练。即便画得很满,也多而不杂,满而不堵,突出主题。
  莫高窟第三百二十一窟以净土世界中的飞天,构图最为生动优美。其背景的蓝天空旷,彩云飘荡,天花乱坠,幡盖飘扬,天乐鸣响。主画面的飞天姿态优美,风采各异,有的穿游于花幡、天乐之间;有的横贯长空,扬手散花;有的结伴降落,窃窃私语;有的遨游太空,悠闲自得;有的双手抱头,倒体下坠,势若流星;有的埝花踏云,缓缓徐降;有的舒展双臂,浮空滑行。相映衬的的是清澈的宝池,荡漾的碧波,表现出了一种宁静、和悦的景象。
  双fei天的构图,也极见功力。有的位于华盖两侧,一前一后,左右旋转。一身礼敬,徐徐上升;一身覆顶,翻身而下。长长舞带,拖风携云。有的相对飞翔,前者回首顾盼,扬手撒花;后者追逐嬉戏,相呼相应。有的同飞蓝天,各持花篮,飞撒花瓣。其姿态优美,神态怡人。
  形体之美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唯有人体具有最匀称、最和谐、最庄重、最优美的特色。人体是一种高度精密的有机体,是有思想的万物之灵”。
  敦煌飞天的美,充分体现在人物体态匀称,比例适当,线条功夫极高。在升腾、俯仰、伸屈、翻腾中体现人的体态美。即古人所说的“气韵生动”。
  北魏以前的飞天造型大都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佩,头束圆髻,或戴或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在造型、面容、姿态、色彩、绘画技艺上都十分相似。
  到了唐代,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飞天人物形象变成了中原的“秀骨清像”,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乐伎飞天增多,人物造型趋向女性,为半裸。彩云中长裙飞舞,头束高髻或秀发披肩,体态婀娜,柔软飘逸。
  敦煌飞天人物,一个个长眉秀目,文静温柔,袅娜飘贻,风姿绰约,明亮的眸子里总是闪动着闪现着智慧、爱情和希望,那庄重淡雅的情态,纯朴可爱。莫高窟第二百八十五窟的飞天,就是其中的典范。一类西域飞天,一类中原“秀骨清像”,一类道家飞仙。但不管那一种,或面目清秀,或长耳羽臂;但都具有柔美优雅、婀娜多姿的体态,伸展自如、灵动优美的舞姿,把人体之美,表现得尽善尽美。
  动态之美
  敦煌飞天,是人的飞腾而不是鸟的飞舞。
  敦煌飞天,是动态之美而不是静态之美。
  要把行走的人变成飞舞的人,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如果长了会飞的翅膀,长了会飘的羽毛,虽有飞腾的动态之美,但那是飞鸟,绝非飞人。如果驾了会飞的机器,踩了能动的火轮,也虽有飞腾的动态之美,但那是飞物,不是飞人,就失去了飞天艺术的特色。
  因此,在没有舞动的翅膀,没有华丽的羽毛;没有腾空的机械的前提条件下。古老的敦煌艺术家,身怀绝技,巧于构思,精于造型。只是轻依天上彩云的陪衬,托靠轻曼之风的流动,凭借自身衣裙的飘曳和彩带的舞动,而造就了一尊又一尊凌空翱翔,横穿苍穹,俯视大地,撒花散香,降瑞赋祥的飞天之神。
  在造型上,他们巧妙利用各种动势来体现人的生命活力。如身体的旋转、扭曲、四肢的伸屈、摆动,衣裙飘带的走势,以及背景纹样的流动感,使飞天产生动感,给人美的视角享受。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线条开始成为主要造型手段,流畅的线条不仅生动地勾画出轻盈的体态,而且增强了飞动之势。除了继续用扭转的体态表示飞行外,又着力描绘飘动的披肩、裙带,以展现飞动的轻捷、自如。
  敦煌飞天,可以说是敦煌古代艺术家一种最天才的创作。
  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最辉煌的奇迹。
  舞蹈之美
  《淮南子·本经训》:“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
  汉傅毅《舞赋》:“歌以咏言,舞以尽意”。
  敦煌飞天,是中国古代最优美、最壮观、最动人的舞蹈。咸集了古老艺术家的文化心理、宗教意识和审美情趣。可以说,是舞蹈赋予敦煌飞天更准确、更绰约缈曼的人体美;而敦煌飞天,又启动着舞蹈上穷碧落的浪漫遐思,使舞蹈增强着飞动美和轻柔美。
  敦煌壁画中的每一个飞天,几乎都是一部“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的舞蹈史诗。一群群飞天美神,或男或女,或非男非女,总是衣裙飘逸、舞带飞卷、风姿绰约,行云流水般的起舞。有的在流云中微笑,在歌舞中飞翔,潇洒风liu,别具风格;有的头戴波斯风新月冠,动态豪放潇洒,巾带动势对称如翼;有的斜坡天衣,一手持花篮莲花,一手托花欲散,乘黄云倾身下降;有的身卧彩云,一手执钟,一手弄鼗,为罕见的“三鼓连摇舞”。
  服饰之美
  敦煌飞天,不仅袒胸露腹,披巾拖带。同时,也穿着当时的裙襦、衣衫,描绘得十分得体入时,并且不时加以创新。
  一件件飘扬舞动的衣裙,一幅幅扇风动气的大袖,一条条流彩飘虹的长带,穿着在美神们绰约的身姿上,使原有的不凡气质,又凭添了无穷魅力。使他更加自由自如的在天空中,飞跃腾挪,升降沉伏,前瞻后顾,右呼左应。再加上修长的双腿,凹凸有致的身材都着重于线条的流动,将形体化为飞动的线条,从而使得飞天有着舞蹈的可能,更增添了飞的无限意味。
  纵观众飞天的衣饰,有的头饰葡萄髻,身饰臂钏和手环,腰束兜肚,脚穿红靴。有头饰双髻,或褒衣博带,大冠高履;或半裸披巾,持节飞行;有的戴花蔓,披大巾,腰裹长裙,姿态大方;有的飘带长曳,裙裾飘扬,意态潇洒;有的头戴宝冠,身披璎珞,乘彩云自空而降。那些华美的飞天服饰,就是拿到当今的服装展上来,也肯定能引领时尚新潮。
  当然,与飞天服饰之美并存的,还有飞天裸体之美。在敦煌飞天中,男女性别明显的裸体形象,也在部分壁画上多次出现。他们全身裸露,挥巾起舞,豪放有力,对人体美作了充分的赞扬。
  音乐之美
  孟子说过:“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敦煌飞天既然是舞蹈,必然要配以音乐。
  但作为绘画,画其形,画其色,画其状,是极其容易的事,但画其声,画其音,画其乐,就难了。但敦煌古代的画师们却画出来了,画得那样精妙绝仑。从画面上人们似乎听到了那种“动荡血液、流通精神”的音乐美。
  莫高窟第一百六一窟的伎乐飞天,演奏着曲颈琵琶、腰鼓、筚篥、鸡娄鼓、排萧、拍板、横笛、笙、凤首箜篌、手鼓、铜铙等乐器。在翻腾的云层中,有的匍伏击鼓,有的安坐吹笙,有的倒体悬身弹琵琶,雄壮优美的“交响乐”不正响起在篮天,普天下的人都能听得到。第二百七十六窟中的反弹箜篌伎乐天,依托流云,置箜篌于背后,双手反弹,逸然自得,使人观其画,听其音,大美的享受。也有的洞窟中有六臂伎乐飞天,六只手各弄乐器,掠空而来。两只手上举击铙,两只手拨动琵琶,两只手摇铃拈管,极富音乐的韵味。
  视于无形,则得其所见。
  听于无声,则得其所闻。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