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公务员

_47 水叶子(当代)
“铁器,海盐,此外还有大量的胶漆”,听来福说到这个,唐成浅笑着点了点头,“契丹大量买入的都是如今北地已经禁绝的物事,而且这些物品还都是战争时不可或缺之物。嗯,这就对了,这些契丹奴总算没让我失望”。
“柳随风也说过跟少爷一样的话”,来福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了过来,“当日探明契丹大宗易货换回的物事后。他就乘船去了新罗,想要探明这些卖到松漠的铁器及军罗的源头,正好在我前几天动身回程的时候,跟着他一起渡海的那个从人先一步回来了,让我务必尽快将这封信转给少爷”。
唐成听到柳随风这行踪还真是无语的很了,当日柳随风跟着他一起到草原,将李诚忠从饶乐大都督府平安弄到界河边之后就没了什么事情做,唐成本想留下他在自己手下做事。无奈柳随风却执意不肯,下定心思要到再北方去看看。
柳随风性格骄傲,此前与唐成也一直是平辈论交,此时突然要做手下只怕心里还转不过弯儿。加之唐成也知道这时代的读书人有漫游天下的风尚,李白、杜甫、高适……这类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尤其是对于那些年轻的读书人来说就更是如此。如今既然已经到了塞外的饶乐,若不到草原的尽头去看看的话只怕他柳随风心里也不会舒坦,综合这两方面考虑,唐成当日对意欲继续北上的柳随风也就没怎么苦劝阻止,只是派了几个人跟着一道随行。
对此,唐成想过柳随风能到草原尽头的靺鞨人生息地,也想过他很有可能走不到半路就折返回来,毕竟越往北越苦寒,这的罪少受不了,但他唯独没想过的是柳随风居然会一逛逛出了国。
“这个柳随风真是好雅兴,这么大的北地草原还不够他逛的,竟然漂洋过海了”,唐成打趣声中拆开了柳随风的这封越洋跨国信件,等到他一目十行的看完内容后,脸上的谑笑早已消失无踪。放下信时更忍不住赞了一句,“好,柳随风这趟新罗没白逛”。
在这封信里,柳随风将与契丹人交易的新罗供货商摸得一清二楚,从供货商的名字到住址,甚至还有一些他们与新罗王室的关系等信息都列出了清楚明白的清单,在信的最末尾其更直言让唐成尽快呈文鸿胪寺,知会新罗王室从根子上禁停对契丹的军器及铁器贸易,而这个建议正与唐成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不谋而合,只不过有了柳随风这份亲自考察后列出的清单后,效果与效率都能成几何级的倍数增长。
新罗乃大唐的海东属国,素来对唐朝廷恭顺,再有这份清单的话,其王室就是有心推辞也推不掉了。
见送来的东西有用,来福也是一笑,“少爷,你说契丹人这次真有那么大胆子敢出兵饶乐?连我大唐朝廷都无法随便出兵的事情,契丹人算个什么东西,他们就敢?”。
自打当今天子李旦在太庙中重申了“海内如一”的诏书之后,不仅来福有这想法,就连切身相关的饶乐奚们也是同样如此。最简单的一个推理就是:连如此强大的上邦天朝都束手束脚不便直接出兵插手饶乐,其他人就更别想了。至于松漠契丹人对沙利部的支持不过就是垂涎双方交界处落雁川的丰美水草罢了。
说来也不怪这些人想法简单,任何一个时期人们在认识及思考事情时总会受到特定时代的局限,而在这个时代里由开国初贞观初盛一路走来的唐王朝的强盛之态已经深入人心,不是说不敢相信,只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甚至没有人会想到连大唐这种巨无霸都觉得刺手而不方便染指的东西居然会有别人敢碰,当然,若是因着邻居的身份占点小便宜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要是不动手,那契丹人这么疯狂的囤积军器及铁器该怎么解释?”,唐成笑着回了一句,“至于说敢不敢,这对契丹不是个问题,莫忘了仅仅就在二三十年前时任的松漠大都督李尽忠就曾联合其姐夫孙万荣起兵反叛过朝廷,在这一场大战中契丹人不仅攻进了河北道,甚至连营州都给攻破了。”
“少爷说的是武后朝万岁通天元年的事情吧,那次毕竟是时任的唐营州都督赵文翙对李尽忠和孙万荣侵侮太狠,说起来他们也是被逼不过才起兵造的反。就这他们后来还不是输了,这跟此次的主动侵入饶乐可不一样”。
“是,武后征发大军前往讨伐,可惜命将时却选了建安王武攸宜这么个蠢货,致使双方甫一接阵就失了全部前军,导致军心大乱,虽然最后还是赢了,却也赢得勉强,其中得饶乐奚人的助力极大。也就是在这一场战事里,契丹人与饶乐奚之间结下了深仇。”
“此外,契丹奴鼠两端不讲信义的,我朝开国初的贞观年间,这些原本依附于突厥的契丹奴眼见我朝势大。立时背突厥而附唐。武后朝的这次大战之后,这些贼厮又跟后突厥勾勾搭搭。像这种性子的部族如今既然有机会一报当年的旧怨,他们怎会平空放过?更别说还有牛羊草场这等实实在在的好处,而饶乐奚现在又的确是虚弱的很。不管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但这些契丹奴既然连跟国朝开战都不惧,还怕出兵饶乐?”。
唐成之所以对这段历史如此熟悉,实跟他后世大学中所学的中文系专业息息相关,在那场二三十年前的大唐与契丹之战中,陈子昂这个在初唐诗坛中地位极其重要的名诗人也参与其中,他先是出任建安王武攸宜的参谋,眼见前军兵败之后即刻向主帅谏言,并要求亲自领军万人出战沙场,为国立功。但武攸宜却拒绝了他,不死心的陈子昂随后再次进言,乃至于彻底激怒了武攸宜,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和赋予其兵权,更将陈子昂的官职由参谋贬为了兵曹。也就是在这之后没多久,心中极度郁闷的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写下了那首堪称是千古绝唱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拜这首诗及陈子昂所赐,后世大学里的老师才会在介绍作品背景时特意讲到这场战争。也使得唐成记住了这段历史。
至于他在此前就判断契丹会出兵的另一个理由,甚至可以说最重要的理由却是无法说出口的,因为这紧密的关系着还未发生的历史,即便他在后世不是历史系专业出身,却也粗线条的知道正是契丹取代了大唐在北方的影响力,到宋朝时更成为疆域面积两倍于宋的北方第一强权。面对一个这样的民族,在涉及到跟战争相关的事情时就只能首先把他设想为狼,而不是羊。
听完唐成这番话后,来福问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若是契丹真要出兵的话,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我手中捏着的东西太少。面对当前的局面别说主导,就是插手都有些勉强。除了等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总要一直等到机会出现的时候才好顺势而为”,唐成自语着将“顺势而为”这四个字又念叨了一遍后向来福摆摆手道:“既然已经确定契丹在备战,那你也不必急着回去,且先到怀戎与小桃聚上几日,顺便也帮我去看看猫蛋儿他们。修整好再回契丹之后就只盯着一件事即可”。
“少爷指的是什么?”。
“契丹人参战的规模,他们每一次增派到饶乐的兵马数量我都要知道”。
来福最终也没能跟小桃多聚上几日,因为唐成又给他找了一件事做,且这件事催的还很急。
柳随风让从人由新罗带回的信笺被多复制了两份,总计三分的信件中一份依旧经由贾子兴的渠道急脚送往长安东宫,另一份则被唐成以饶乐都督府司马的身份行文转给了幽州大都督府,至于最后一份就是由来福带着快马送往河北道观察使府。
由鸿胪寺知会新罗禁断对契丹的军器及铁器贸易因路途太远注定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以目前饶乐局势变化的速度只怕是等不得了,为今之计由河北道观察使府在这件事情上出出面就是最为可行的办法。毕竟河北道不仅是唐朝最靠近草原的,同时也是唐朝第一大道,其自身的影响力实不容小觑。而这些新罗商贾的做法其实是在无形中损害阎观察使的贸易获利,所以不愁他在此事上会不用心。
应对饶乐的局势变化,契丹人在备战的同时,唐成也紧锣密鼓的推进着自己的布置。
亲自送走来福后,已经回到界河边的唐成并没有急着转回新建的皮帐,而是远远眺望着前方隐约成一条黑线般的地平线,良久之后,长长吐出一口气来。
随着饶乐的局势正式进入最后的两虎相争,仅仅在七织上次来时松闲了几天的他就又陷入了新的忙碌之中,但是这份忙碌并不让他感到厌倦,相反的却是在忐忑中蕴含着巨大的期望。
想他最近跨进这片草原时,心里就只有把李诚忠安全带走的念头,根本没想到自己能在饶乐的风云变幻中走到现在的局面。同样的,他现在也不知道随着局势的发展,当初模糊设定的那个目标能不能最终实现。
那个从不曾对任何人说起过的目标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唐成殚精竭虑,小心翼翼的用好手中每一分能调用的资源后也只是勉强走到了现在,走到这种依然对大局缺乏主导权的境地。饶是他已经做了那么多,现在依然还是只能等,等到最后的机会出现时再顺势而为。这个设想虽好,但他难以把握的是契丹人的最终决定以及局势随后的走向是否会如其所料,与渺茫的成功机会比起来,更可能收获的结果反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从而使他这些日子以来的殚精竭虑都化为无意义的泡影。
幸好唐成是个坚韧到骨子里的性格,也幸好至少到目前为止事情发展的主线都与此前的预估并无太多偏差,所以使得他能够毫不松劲的继续坚持下去。
忙,也累,怎么能不忙不累呢?事情发展到契丹即将介入的这一步时,对于唐成的整个系统工程来说就已经进入了变数最多,压力最大的时期。到这一时期,此前的那些手段就已经不够用了,他现在必须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力量把上至李隆基,中至幽州大都督府,下至贾子兴与龙门奚的战力都牵引进来,从而使自己在最重要的机会关节点出现时能有下注一搏的本钱。
要做成这件关涉到这些人的事情说来容易,做起来简直难如登天,其间无数不确定的变数且不说,单是一个时间的计算与把握都能让人耗尽心思。而于此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换回的结果必然就是为山九仞后的功亏一篑。
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工程,也是一个八岁小孩挥舞数百斤大铁椎的危险游戏,唐成之所以没将自己的想法跟任何一个人提起,就因为他知道不管谁听到他这个想法和目标的时候只怕都会把他当成疯子。
失败的风险虽然高到了极点,但万一成功了呢?这段时间里,唐成一次次就是凭借这个念想给自己激励出无穷的精力与斗志。
一旦成功,他不仅能在草原上实现关于改变的理想;更将立下一个足以震动长安皇城的大功。并由这个大功在即将到来的大唐最为鼎盛的开元朝中占据一个先发的高点。进而凭借这个高点,依靠穿越以来历练出的官场手段将改变的理想推向整个大唐天下,介时,再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龙门,整个大唐三百六十州,甚至包括八百羁縻州都将成为其实现变革理想的舞台。
盛唐本就是一个无比辉煌,无比灿烂,无比昂扬奋进也无比漏*点浪漫的时代,既然穿越到了中国王朝史上最为金色的华年,唐成不介意为这个漏*点浪漫的时代再添加上一笔气象万千的理想主义色彩。
生活需要首先能够吃饱饭,但能吃上饱饭却绝不是生活的全部,丰衣足食后生活的更高层次需要找到并努力追逐理想,唐成这条对生活更高层次追求的道路开始于扬州,最终的实现会是在什么时候则不得而知,也许他会跟有史以来所有的理想主义者一样最终落得个无比惨淡的结局,但这并不妨碍唐成发自内心的想去试一试,冲一冲。
连穿越这样的事情都已经遭遇过,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不敢做的?
唐成眺望着远方一片空旷苍茫的草原,任凭火热内心中纷飞出的思绪自由飘散,许久许久之后才收摄起心神转身回到皮帐中开始了新的忙碌。万丈高楼平地起,哪怕再小理想的实现也是一步步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对于穿越者中少有的真正种过地的唐成而言,这个道理他懂!
二百九十二章 忙碌与躁动
就在唐成由图多部返回界河边新建营帐后没几天。俙索部与沙利部首战的结果就已传了回来。
俙索平傍晚才下令对图多全线停战,晚上的宴会中就已调动人马会合饶乐大都督府外原本就有的一万军力前后合围沙利的一万骑兵,其速度之快根本就没给沙利预留任何的反应时间。
这是一场再典型不过的偷袭。
这时俙索部还没有将图多部彻底收入囊中,沙利部主力也正在全力围攻摇摇欲坠的平措部,在这个大背景下,沙利对俙索的突然开战实在没有太多的防备。尽管大都督府外的一万沙利部族军从在此地驻扎的第一天起就对对面的俙索人保持了足够的警戒,但最终首先对他们下手的却不是来自对面的敌人。直到俙索人正式发动偷袭的那个夜晚,沙利部营帐中都已喊杀声震天的时候,此间负责的沙利主将还习惯性的首先向对面看过去。
一片平静!
以有心算无心,打的又是凶险万分的夜袭战,一方偷袭而来,另一方却毫无防备的尚在梦中,其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俙索部最初偷营的两千人策着衔枚裹蹄的战马冲进来时,一团乱象中的沙利部总算还有大小头人叱喝着试图聚拢乱头苍蝇般的军士们抵抗,但就在这时,俙索部后续第二波的三千人又已潮水般冲到,这第二波俙索骑兵的战马都没有裹蹄,人还隔着老远,奔雷般的马蹄声就已如巨潮般涌动而来。
营地内有两千俙索骑兵往复不断的来回冲杀,将稍稍聚集起的沙利军士再次冲散;外面滚雷般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恰在这时,对面那一万人的俙索营地又突然间灯火大作,明灭的火把光芒中就见一队队整装的骑兵蜂拥而出直向这边冲来,至此,本就乱的一锅粥的沙利营地彻底突破了崩溃的边缘。
随后的战事就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发动夜袭的两拨五千人在内来回冲杀,实部高效到了极点的绞肉机。大都督府外的那一万人则监控在外,捕杀冲出的漏网之鱼,即便是沙利部主将拼尽老命纠集起近两千人的队伍冲出包围仓皇南下意图与主力会合时,却又一头撞上了隐藏在近二十里外的另外五千俙索军。
此次共动用了两万人马的偷袭取得了堪称完美的战果,除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猫三两只之外,沙利部这一万人马折损的干干净净。
这边的战事还没完全结束,那边就已有一支俙索军士开进了尘封数月的饶乐大都督府,这些人井然有序的将都督府内的铜鼓、玉器,甚至就连铺着的地毡都给全数运走。
第二天上午,全部战事结束之后,会合起的两万俙索军拨出五千人带着大都督府的器物及数千匹上好战马西撤回皮帐所在地,其余一万五千人则在短暂的休整过后呼啸着向东北方向冲去。
几乎就在唐成得到这次偷袭结果的同时,沙利部与平措停战的消息也前后脚的传了过来。
在摇摇欲坠中侥幸逃过一劫的平措部跟图多部一样,前方沙利部刚一停手,他们就迫不及待的带着残破的部族尽量向唐成靠拢。
一时间以唐成所在的多莫部南草原为中心,图先、多莫与平措三残部以草原所能容纳的极限密度抱团儿靠在了一起,这给惊弓之鸟般的三残部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和安全感。
当此之时草原无主,唐成以此间唯一的饶乐大都督府司马的“官身”身份料理起前面大战之后三残部的后续事物,也就是到现在,来到草原已数月之久的唐成才总算是实至名归的有了一个司马应得的尊重与权力。
安抚三部,协调三部在这特殊时期的地盘分配。全力开放一切贸易禁运,在龙门乃至整个妫州范围内收集秸秆等一切牲畜们能食用的东西……琐事一间连着一件,似乎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斗嘴、扯皮、三部之间的小摩擦也是每天都少不了好几十起,唐成这段时间真是忙昏了头,一天里能睡上三个时辰就算是托天之幸的好享受了。
幸运的是三部在前面的战事中无论是人口和牲畜的损耗都很大,而草原上冬季的漫长也使得牲口们依旧需要在圈中避冬,这就使得游牧的面积要求被压缩到了最低。也使得唐成在族长们的配合下最终将局面给安置下来。
民事做完,唐成总算是回到了本职事物上,三部残军在大都督府司马的旗号下被聚集起来,唐成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三残部联军的首领。
不过让图多猛等人安心的是,唐成并没有分拆三部部族军的打算,也没干涉三部部族军内的人事任免,除了安插进来一批军法从吏之外,他这个联军首领在军事上似乎就是个什么都没做的摆设。
…………………………………………
饶乐草原上俙索与沙利正式开打,唐成忙忙碌碌,而数千里之外的都城长安此时也颇不宁静。
东宫太子府书房内,一身轻简便服的李隆基正与高力士密谈。
因在诛安乐废韦后的宫变中立有功勋,高力士荣升为内给事之职,在宫中的地位也可称得上是显赫,如今许多外臣见着他时免不得都要刻意交好,但在面对李隆基时。高力士的态度却没有半点变化,依然保持着以前的恭谨,“今个儿公主进宫之后,是在大明宫见的陛下,公主老话重提又劝着说要易储,至于理由依然还是旧话,一则上有嫡出长子,无立庶三子之理;二则是说殿下年纪尚轻,难负国之重托”。
自打父皇登基以来,曾经的盟友,血缘上的亲姑姑就一直在谋划此事,类似的消息听的多了,虽然话题本身实在是与他的命运紧密相关,李隆基也没有半点慌乱的表情,只是静静的听着。
“对于公主旧事重提,陛下依旧是沉吟未语”,这也是老套路了,李隆基知道父皇的脾性实与亡故的祖父“高宗皇帝”一脉相承,不仅生性尚简不喜欢多事,且是性子偏弱,他的沉吟不语本身就已经是很好的表明态度了。
不过高力士随后的一句话却让李隆基刚才一直平静的脸色发生了变化,“后来,陛下许是耐不得公主的苦劝,遂命人将宋王及政事堂几位宰相都请了过来”。
宋王李成器就是李隆基的大哥,既是嫡出,亦是长子,早在祖母武氏当政,父皇第一次登基为帝时就被昭告天下晋位太子,且这位大哥多年来行事谨慎。不管是对上对下都是孝悌有加,其贤王之名在京城里传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早在父皇此次登位之初其就辞让了太子之位,但在这皇权之争上只要自己一天还没继位,谁敢保证大哥就不会改变心意,更何况在此事上他有着太平公主的强力支持,“哦!大哥怎么说?”。
眼见李隆基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尚能保持住平稳,高力士心里再次确定自己的选择不会有错,眼前这位才是真正有天子气度的,跟他比起来,宋王实在是太懦弱也太小心了些,也许对于亲身经历过武后大肆杀戮李氏宗族的宋王来说,这个皇位不仅不值得眼热,反倒是把悬在头顶的利剑吧。
高力士心底的揣测一点都没显露出来,微微侧坐着身子用恭顺的语调继续道:“宋王殿下的回话依旧一如当日:‘国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旁边虽有公主苦劝,言说朝廷天下俱已安定,宋王殿下也不曾意动,后来更拜倒在陛下膝前涕泣不止,请陛下勿动东宫,以全兄弟手足之情”。
李隆基蹙起的眉头舒展开来,沉吟片刻后慨然一叹道:“大哥的这份心胸本宫不及也!”。
“宋王的确贤德”,在这种事情上高力士除了复述当日的情景之外实不敢插嘴太多。简单的说了一句后又道:“应召而来的政事堂七位相公里虽有五位都主张易储,但宋王殿下心意如此,他们也说不得什么,倒是韦安石及宋璟两位相公能持正言,力陈殿下之德功实为东宫佳选,宋相公随后更进言储君之设乃国之重器,不可轻动。请陛下下诏禁绝宫城及皇城内外再言易储之事,以安臣子及天下百姓之心。陛下虽没有从其所请,却也明言无易储之意”。
至此,李隆基总算是彻底的放了心,“韦安石与宋广平两人能不阿权贵。实有宰相风骨。至于其他五人……”,看了高力士一眼后,他终究还是将想说的话直接说了出来,“不过是太平门下走狗罢了,跳梁小丑,不值一晒”。
高力士心中陡然一喜,不管哪五人如何不堪,但在位份上毕竟是天子才有权任命的当朝宰相,身为东宫太子却对父皇亲自任命的宰相如此评说,无论如何都是不相宜,这话要是传出去,别的且不说,至少一个“不孝”的帽子是稳稳当当能扣严实的。李三郎能在他面前说出这种话来,明显就是将他正式视为心腹了。
与之结交这么长时候以来终于熬到了这一步,高力士如何不喜?只不过像这等事情只要双方心照即可,实不便摆在桌面上摊开了说,所以尽管高力士心下激奋不已,脸上依旧是稳稳的把持住了,“殿下说的是,老公虽长居深宫却也曾听人说过,不管是在皇城各部寺监还是在城内的市井间都有人将这五位相公比附为前朝权奸武三思门下那五个声名狼藉之辈,并以‘五狗’称之。宰相做到这个份儿上,这五人实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李隆基本就爱听这话,又听高力士评说五人时拽文般的引起了前朝进士陈子昂的名句,且还引得再合适不过,当下便是一阵畅快的大笑。
笑过之后,李隆基语气轻松的开口问道:“不说这五狗了!父皇近来在宫中的饮食起居如何?”。
“老公曾在内宫中听前安国相王府中旧人说过,自大家重登大宝以来,饮食起居上似乎比之旧日都有不如,尤其是在孔侍郎等人回京以来朝堂之中风波不断,大家的饮食起居难免也受了影响”,说到这里,高力士沉吟着想了一会儿,“前几日老公还曾听太极宫中御前侍候的太监们炫耀学嘴,说大家近来下朝之后心情都算不得好,曾几次抱怨朝政厌烦琐屑。竟至于想静心提笔都不可得了”。
身为人子,李隆基自然知道父皇有书法及文字训诂学两方面的爱好,书法尤工草隶二体。长安城内景云铜钟铭文及曾外祖母杨氏顺陵的碑文俱是出自父皇之手,但这两样爱好却都是极花时间,又要有好心情才能赏玩出趣味的。
这些消息本已从别的渠道听说过,此时再经高力士证实,李隆基脸上虽然是一副忧思深深的表情,心底却早已微笑开来。
知子莫若父,同理,儿子对父亲的了解也少不了。二十年下来他早已摸清自己这位父皇的脾性其实是最好简淡而不耐琐屑的,甚至在多次阅读史书的过程中对照着前朝那些帝王,李隆基心底深处曾给父皇做过很是“大不敬”的品评——就出身于亲情淡薄的皇族来说,父皇实在算得是一位好父亲、好兄长。因为他不仅重情,而且脾性也很温和;但他也跟祖父及伯父一样,实在算不得一位好皇帝,至于原因嘛也同样在于太重情,太温和且性子过于简淡,简淡到甚至没有一个皇帝对权力应有的热衷。翻遍史书,何曾见过有一个帝王像父亲那样两度主动让出皇帝位的?虽然这种“主动”结合当时的局势来看实在有逼不得已的成分,但仅此一事也足以看出父皇对权力的态度了。
想到这里,李隆基对李唐皇室近数十年的权力传承充满了唏嘘之感,自打雄才大略的曾祖太宗皇帝之后,祖父便是性格柔弱,加之身子多病以至于权柄为祖母所控,更一度改唐为周。后虽社稷匡扶,无奈继任皇帝位的伯父中宗性子同样如此,最终权柄为当日的皇后韦庶人所把持,到了父亲这里依旧毫无改变,父亲如伯父祖父一样性格暗弱,这才使得天下权柄竟被姑姑把持,政事堂中七位相公就有五个出自她的门下。阅尽史书,自三皇五帝以来,身为公主而权势能到这个地步的,姑姑尚是第一人吧!
想到这里,李隆基脸上油然露出一抹苦涩而讥讽的笑容。
眼见李隆基陷入了沉思,以差事为借口出来的高力士在消息传递完后也就不便多留,躬身一礼后便静悄悄的出去了。
若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李隆基必定是要将高力士亲送到门口的,但他此刻实在不怎么想动,因也就摆了摆手没有起身,任由思绪循着刚才的路子继续延伸下去。
是该到结束的时候了!这个念头蹦出来的时候,李隆基把玩着温玉镇纸的手猛然一紧,随后一个火辣辣的念头不受控制的跟着跳了出来:“以父皇如此简淡不恋权的性子,到最终耐受不得的时候会不会再来一次禅位?”。
…………
二百九十三章 信?还是不信?这是个问题
李隆基在东宫书房里想着疲乏不堪的父皇时。脑海里很自然的浮现出孔珪的身影。
一想到这个油盐不进的老臣,李隆基的感觉还真是复杂的很。当初他之所以如此热衷于给前朝废太子李重俊翻案,目的就在于将这批在前朝中受牵连而被流放贬谪出去的东宫旧臣援引回京。就不说别的,单是孔珪回京时他可就下足了功夫,以太子之尊郊迎十里,随后嘘寒问暖,亲扶车架,礼贤下士到了十足十的地步。本以为如此以来这批在朝中根基已失的臣子必定会投向自己,谁料到这想法竟然只是一厢情愿。
此举的确为他在士林赢得了一片赞誉,也算在太平公主长期占优的领域强势扳回了一城,但事实证明像孔珪这等人根本就不是一些简单的恩惠就能随意收买的,或者更准确的说对这种人而言,任何私人的恩惠都没什么太大的作用,他们心里自有其持身行事的标准。
眼见自己花费了偌大心思把这些人弄回京,却无法使其成为自己的羽翼,当日李隆基为此很是烦闷了一段时间。但随后事态的发展却使得他烦闷尽去,很多时候心中的快意简直到了无法言表的地步。
因为孔珪等人把目标盯上了太平。
乾天坤地,乾阳坤阴,乾男坤女,男阳女阴,这些阴阳的道理说起来玄奥无比。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男有位,女有份,男人该干男人的事情,女人就该干女人的事情,否则便是颠倒乾坤,阴阳错位,至于阴阳错位的结果也就是简单的四个字:不祥于天。在这些儒者们看来上天是与人事相互交感的,天之不祥必定会引得地失其宁,直接反应就是朝政紊乱,进而伤及万民。至于例子,甚至都不必往武曌身上引,仅仅几年前的韦后作乱就是再明白不过的显证。
皇权乃国之重宝,登御极而治**,这本是世间最为至刚至阳之事,韦庶人以一阴身觊觎此天地重器,引来的结果便是天地失和,朝政紊乱,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大唐天子及太子先后崩薨,更引来一场血流内宫的宫变。此事实已成了孔珪等前朝东宫旧人心中最深的痛楚。
此番从贬谪地重回帝都,却见韦庶人虽败,镇国太平公主却又以一阴身操控权柄,眼瞅着大唐即将再次上演“母鸡司晨,不祥于天”的大祸事,孔珪等人身上以“气节”与“风骨”为根基的斗志在极短时间里就被推上了顶点。
由是,在太平公主多年经营积累下势力绝对占优的朝堂上出现了一支固定的反对力量,这支力量在朝堂上的势力虽然不是很强大,但其在天下读书人及民间的影响力却远超公主府及东宫两系。而且这支力量还非常坚定,至少李隆基就知道公主府大管家曾带着价值不下十万贯的金珠古玩前往孔珪私宅,结果却连大门都没进去。
与此同时,这还是一支韧劲极强的力量,孔珪前时虽从御史中丞的位子上被调离到礼部侍郎,但其在反太平公主的力度上却没有丝毫减弱,以至于以前经常上朝堂直接参与政事的太平公主已经很久都没在朝会上露过面了。
也正是由于孔珪等人的异军崛起吸引了太平的力量,李隆基这段时间里的日子才能如此轻松,相对的他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自己的实力,在此过程中他只需力保住孔珪等人不被再次赶出朝堂即可,而从父皇念旧情又行事寡绝的性格来看,太平一时三刻之间就想把孔珪等人撵走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她即便能做到这一步,也必将尽失士林之心,至少在这一块儿上便要将十多年的水磨工夫毁于一旦。不管怎么说都是有输无赢。
李隆基想到这里,灵机一动之下唤进人来嘱咐了几句。待这人走后,他的嘴角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浅笑,等孔珪“曲折”的知道太平今天又在谋图废黜太子的消息后,他将作何反应……这事情只是想想就很让人期待呀!
另一方面也正如高力士刚才所说,自打孔珪回朝跟太平针锋相对之后,几乎现在的每次朝会最终都会演变成一场辩经大会,一方引经据典力陈女子干政之于礼不合。恳请皇上削太平权柄并将之移居东都洛阳;而另一方太平的爪牙则拼死力争,直将父皇弄的连他这做儿子的看着都难受。而照当前的发展趋势看来,这种折磨人的朝会似乎在短时间里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做皇帝并非就能为所欲为的,曾祖贞观朝中,太宗皇帝便经常被魏征在大庭广众的朝会中顶的几欲恼羞成怒,而看父皇的性子,他对这种生活的厌烦与忍耐只怕也已快到尽头了吧。只是不知道介时他究竟是会将孔珪等人再次赶出朝堂,还是会在无比的倦累之后索性让出皇权……
这个想法让李隆基的心情激荡了许久后才慢慢平复下来,由高力士所说父皇心情烦躁而想到孔珪及近来的朝局,此刻任思绪继续漂浮下去时,他便自然而然的由孔珪又想到了那个远在饶乐草原的唐成。
一想到唐成,李隆基的心情就变的更复杂了,仔细回顾一下这几年两人交往的过程,他心里其实真的已经有些相信张亮不止一次说过的那番话了,“天将明君必予贤臣以佐之,此正可谓君臣际会者也!”,否则的话又该怎么解释自从唐成在扬州主动向其靠拢后的一系列事情。
他那个时候还仅仅只是一个安国相王府里的庶三子,可谓是要什么没什么,要论投靠对象的话唐成至少有不下十个比他更好的人选,可他为什么就选择了自己?若说他在那时就看出了帝王气象所在,这样的话连李隆基自己也不会相信的,但若不是如此,这又该怎么想?
这个唐成第一次出手就给了他一个庞大而稳定的财源,且不说以前,甚至就是到了现在,扬州海胡商依旧是他东宫最大的一注财源,不管是之前发动废韦后的宫变还是此时的争位,哪一样少得了钱?可以说他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就由一个王府庶出的三子走上太子之位,唐成为其开辟出的这个稳定财源实在是居功甚伟。
然后就是在废韦后的宫变中唐成亲身上阵。再立大功;再接着又是他出谋划策使得自己能将孔珪等人援引入京,从而收到了眼前的奇效。
细思这几年的经历,李隆基身为最大受益者,每每想到唐成时最终总是要归结到“奇才”两个字上。更令人几乎不敢相信的是此般奇才竟然比自己还年轻,这样的人若不是天纵天授,依着常理常情怎么能解释的通?
“本宫实在是有愧于他!”,静室遐思,想想唐成立下的功绩,再想想他如今的处境,李隆基黯然发出了一声长叹。若是前次他能从龙门县令任上能顺利回京的话,自己可是添一大助力了。
一件件事情积累下来,或许就连李隆基自己都没意识到他对唐成已在潜移默化之间有了一种无法解释的信任,似乎什么事情只要是交给唐成去办就能让他份外的放心。
此时的李隆基远没到开元末期当皇帝当久了后倦政的时候,现在一心想着就是到得那一日登上皇位后该怎样如曾祖太宗皇帝般手创出一个大唐极盛之世。
有如此强烈的奋进之心,又有度量宽大连魏征都容得下的李世民做榜样,他对于唐成这样的奇才就只有看重的。至于忌惮,那是笑话儿!李隆基要真是个连皇位都没登上就开始忌惮臣子才能的心胸狭小之辈,还怎么一手创建出长达二十九年的开元盛世?
念及唐成所处的危险处境,李隆基心里免不得有些焦躁。这样能干,又隐隐似乎与他的“天命”勾连在一起的臣子若是折在饶乐草原上,那可真是太可惜了!只有在想到前不久亲笔写给那个天成军都尉的那封信后,这份因担心而起的焦躁才稍稍平复了些。
那个都尉贾子兴的回信不久前已经送到,李隆基对于这封回信中再明显不过的投靠言辞真没怎么在意。即便他现在正在积蓄力量也正是四下搜罗羽翼的时候,一个边军的小小都尉也入不得他眼。回书里唯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这个贾都尉慷慨激昂的用脑袋担保了唐成的安全,这话李隆基虽不至于就全信,但好歹也多了几分安慰。
有八千天成军在,保一个唐成该没什么问题吧?
正自想到这里时,门外当值伺候的小宦轻手轻脚的进来禀说张大人到了,正在外请见。
一听小宦报出的官职知道是张亮到了,李隆基摆了摆手,片刻之后张亮就走了进来。
张亮待那当值的小宦上过茶水退出去后也不等李隆基发问,先自开口道:“殿下,唐别情又用急脚送了信笺过来”。
刚想到唐成。这就送来了他从几千里之外急脚来的信笺,这算不算眼前这个张明之所说的天意?这个蓦然而起的想法让李隆基脸上浮现出淡淡的浅笑,“噢?你上次替本宫给他回书中所征询之事可是不好作答的,竟然这么快?”。
此前东宫曾经收到过一份唐成从饶乐急脚来的信笺,请太子殿下帮忙督促着让鸿胪寺尽快知会新罗朝廷禁断对松漠契丹人的军器及铁器贸易,这份信的回书是由张亮按照李隆基的意思完成的,自然也就熟悉里面的内容,闻言边递信边笑着道:“尽管臣在前封回书中将最近的朝局及太平种种作为写的清楚,但别情毕竟隔着朝堂这么远,殿下所问怕也是不好回答的”。
“看看再说”,李隆基接过信拆开后便即专心的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丝丝笑容。
将这封厚厚信笺的前三页看完后,李隆基暂时放下了后边的部分,“这是唐别情的回答,你也看看”。
张亮在看这三页信笺时,李隆基既没继续看后面的内容也没说话,边用手指无意识的轻轻叩击着旁边的书几,边继续思虑唐成这三页信笺中的作答。
不一会儿,张亮也已看完,抬起头来看着李隆基,“唐别情言说太平企图染指皇权的想法必定落空,其人也必将败亡,在这一点上臣是同意的,不过他就此提出的四点辩说却也只是泛泛而谈”。
李隆基闻言,深深看了张亮一眼后微微一笑,“还是你的原话,他距离朝堂太远,无力顾忌细部。不过,他这四点可不是泛泛空谈,相反却都是切中要害之论。明之,单从统御全局的眼力上来看,你不如别情啊!”。
听到这话张亮不仅没有色变,反倒是一脸坦然的笑说道:“别情奇才,臣自叹不如久矣!只是这信中所言……”。
“他这回信中说了太平必然败亡的四条缘由”,李隆基明显是来了兴致,从座中起身绕室踱步中缓缓声道:“其一,太平对钱财宝货贪欲无度。其公主府中的日常起居骄奢yin佚到了极致,若依着她镇国公主的身份这些倒也算不得什么,但其最不当的便是纵容府中下人夺民财产,与民争利。这些事想必你也听到过不少风声吧,京兆衙门虽然不敢接这些案子,但越是如此太平就越损民心。昔曾祖太宗皇帝有言:‘万民如水,社稷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平以一公主之尊与民争利,必将民心尽失。这等短视之人竟欲染指重宝,若不败亡,天理难容!”。
“其二,太平多年来势力扩充虽速,但其网络羽翼时却尽是以钱财开道贿买,她对下人‘儒官多穷困,当厚持金帛以谢之’的吩咐早已流出公主府近乎人尽皆知。似这等一点财帛就能被打动收买的羽翼们品性如何还需多说?不过是乌合之众的土鸡瓦狗之辈,这等人便是再多,又有何惧?方今政事堂七位相公中虽然五出其门,但品性能力最强的宋璟却对其避之犹恐不及,仅此便可管中窥豹”。
“其三,太平虽好弄权,但她所擅者不过是小阴私小手段,自父皇重登大宝以来,朝政之权可谓尽在其手,但这两载之中可见她在朝政上有何建树?不仅如此,她在去岁一力推动恢复的‘斜封官’更是愚不可及”。
这事是自打去年就成了长安城中议论的焦点,张亮自然也清楚事情的缘由,闻言笑着道:“这还是前朝时太平联合韦庶人及那上官婉儿弄下的手尾,归根结底不过是几个女人纳贿敛财的手段罢了,只要交钱三十万,便是商贾屠夫也能授官,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就为此,市井间可是议论纷纷,说‘姚、宋为相,邪不胜正;至太平用事,则正不如邪’”。
这话李隆基是早就听过的,但此时再听张亮说出还是忍不住的笑出了声,“太平去岁之所以不顾宋璟的反对而强力推动恢复斜封官,是以为此事关系到女子能不能干政之争。却没想到正因此事却将她的愚笨明彰天下。朝廷命官亦可如货物般明码买卖!人言太平擅权术,岂非笑话?”。
“殿下说的是”。
“这是唐别情的辩说”,带着满脸的笑容李隆基继续道:“其第四点亦是最重要的一点,以昔则天皇后之心性与手段,也是经过三十年执掌朝政的准备后方才于六十七岁上登上伪帝之位。饶是如此,俟其年老多病之际仍不免遭遇五王逼宫之变,太平跟先则天皇后相比又当如何?何况自先则天皇后称伪帝改国号为周以来,我朝野上下实对女子干政警觉甚多,在这等大势之下,任何女子干政的企图都必将败亡,韦庶人如此,太平定也难逃如此结局”。
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话,李隆基回转小几端起茶盏一饮而尽后,这才哈哈一笑道:“这四点句句言之有物,何来泛泛之说?唐别情果不让人失望,此言深得我心!”。
“只可惜他如今不在京中”,张亮一声笑叹后,指着小几上其它的信笺道:“殿下且先看看他还有什么事情?”。
欣然拿起这些信笺,李隆基看着看着脸上的笑容全都没了,反倒是慢慢的起了一层淡淡的晕红,这反应明显是情绪产生巨大*动的结果,见其如此,张亮本有心想问,但再看看李隆基紧紧抿住的嘴,遂又将话压了回去,只是安静的等着。只不过在他心里难免迭生疑惑。
唐成在这信里究竟说了什么,竟让殿下反应如此之大?
张亮等待的时间很长,这份信笺剩余的部分让李隆基看了又看,似乎这几页纸真有千钧之重。
许久之后,李隆基吐出一口气后开了口,想必是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憋的很了,就连他这吐气都是恶狠狠的,“唐别情想让朝廷出兵饶乐,并请本宫尽快知会幽州大都督,准其借兵”。
闻言,张亮猛然从座处站了起来,“什么?”。也不怪他反应如此激烈,迫于诸多藩属蕃国的压力,当今天子在太庙中重申“海内如一”的诏书这才多久?唐成此举岂不是让朝廷自己打自己的脸,这怎么可能?
现如今的朝局是太平公主被孔珪等人缠的焦头烂额,东宫正该趁着这压力减轻的时候埋头扩展实力才对,此时去出这个头,而且说的还是如此敏感的话题就是明显招人攻击的。甚至都不用真到那时候,张亮就能想出一旦东宫提出此事后,太平一系朝臣蜂拥而上的样子。只怕就连天子脸上也好看不了。
至于说给幽州大都督去信,那也纯是昏招儿。这个张守义对当前朝局摆明的态度就是公主府与东宫两不靠,以他的位份,在这种态度下即便是太子殿下给他写了信也难说有多大作用,反之,这封不一定会起作用的信却会给太子带来极大隐患。
“这个唐别情,他到底想干什么?”,张亮直接摇头道:“此事断不可行”。
“他想图谋一件大事”,李隆基的眼神在这一刻份外清亮,“此事若真能成的话,便是近数十年来国朝未有之大功”。
“遇事未虑胜当先虑败,行事最需防备的便是利令智昏,这可是他唐别情的原话”。
“他在信中言及能有让朝廷之出兵名正言顺之策,之所以如此安排,是怕饶乐距离长安太远,赶之不及罢了。明之放心,此事我断不会现在就在朝堂上捅开,不过张守义那里这封信嘛……”。
“臣下以为此信不能写,殿下试思……”。
“你要说的风险本宫都知道”,李隆基摆摆手制止了张亮将要出口的长篇大论,“不过对本宫而言,这其实就只是一个问题”。
“什么?”。
“究竟该不该信他唐别情有这只手翻天的本事”,李隆基拍着小几上那叠轻薄的信笺沉声道:“若真信他有班定远的手段,这信就该写,不信这封信就写不得,化繁为简之后,此事不过就是如此而已”。
“那殿下……”。
“若是别的事情本宫定不迟疑,即刻修书,但此事实在太大……容本宫想想,好生想想……”。
二百九十四章 李隆基你个王八蛋
饶乐草原上,俙索与沙利两部的战事在全面铺开后如今已是愈演愈烈。这段时间专给俙索送军器的商队比之以前多了两倍不止。饶是如此也有些供给不够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唐成原想着图多几部既然已经抱团儿靠在了一起,想必对军器的需求自然也就少了。却没想到这两部甚至就连多莫也都是把手头剩余不多的牲口皮货最大宗的淘换回军器储备着,由此可见饶乐的风气及三残部对战事后续的担忧。
就此,在解除了禁令之后,饶乐草原上的军器贸易空前繁荣,一支支商队满载腰刀弩矢而来,再驮着皮货赶着牲口而去,直让素来是地广人稀的多莫南部草原显现出一片前所未见的热闹景象。
这热闹中唯一的例外就是对沙利部的禁令仍在持续,其间也有沙利部的使者专门过来接洽此事,按照图也嗣的想法唐成是最喜欢见缝插针然后居中取利的,想来定不会拒绝这个足以在俙索与沙利之间弄事的机会,但让他想不到的是唐成不仅毫不迟疑的拒绝了沙利使者,且随后就再次重申了对沙利的禁令。
这就意味着俙索部在与沙利的战事中将继续享有军器方面的优势,如此消息自然让他们振奋不已,却也让最近同病相怜经常聚在一起议论战事的三残部权贵们自以为看出了唐成的最终态度。
“看来唐司马是铁了心支持俙索部了”,图多部皮帐中,身为主人的图多猛灌了一口酒后声调低沉的说,“俙索平是个心硬手狠的人物,以后等他得了势。咱们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还敢想以后?”,比他更悲观情绪也更低沉的是平措部大族长,“一等他们这仗打完,俙索平就得回手收拾咱们。”。
三残部中多莫部的族长多莫平没来,到的是多莫中,看起来他也是三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平措大族长多虑了,唐司马不是说了嘛,任他俙索部怎么个想法,也必定保得咱们性命无虞,他俙索平就是再心狠,不也得拿了朝廷的诏书才算名正言顺?就凭着这一条唐司马都能捏住他,再说……”,言至此处,他向帐门处看了看后,才又低声接着道:“再说你们虽然跟唐司马接触的时间不多,也该知道他是个说了就算的,这也是个心硬的人,至于说行事的手段,不敢说一定就比俙索平强,却也绝对不会弱了他,两位且放宽心就是”。
“即便真是如你所说,那唐司马还能一辈子待在草原上?”。平措大族长这句话噎的多莫中一时语塞,倒是旁边的图多猛再灌了一口酒后恶狠狠道:“把命交在别人手里捏着总不算个事儿,索性多派人盯紧那两部的战事,瞅在最重要的关节上咱们三部合力拼死一搏,专挑那赢家打。要残五部都残,没准儿就能死中求活,草原的局面也是一个新变化”。
“此事不可”,多莫中闻言连连摆手道:“两位怕是忘了我部当日在大都督府外想要火中取栗的教训,既然前面都已出过这样的事情,如今这么重要的时候俙索与沙利能没半点防备?再说这等时机的把握说来容易,真要做起来可是难上加难。稍有一个不对,咱这三部残余的一点子弟就得被人大胜之师连皮带骨的给吞个干净。那时候就算唐司马想替咱们在俙索平面前保着也都保不住了”。
多莫中这话虽然听着软蛋的很,但实实的也不虚妄,草原上打仗最重士气,如今手下的残余儿郎们实在是怯了心,驱使着这样寒胆的军队跟百胜之师打,结果不用想都知道。这种所谓的拼死一搏除了听着豪气点儿之外,不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反倒是自己把最后一条可能的生路都给堵死了。
皮帐中一阵儿窒息的沉默后,已然带了酒意的图多猛瓮声道:“等也不行,拼也不行,那你们说怎么办?”。
平措部大族长最终只是一声长叹,多莫中静静的等了一会儿,将两人又打量了一番后这才沉吟着道:“也许还有另一条路走”。
这句话把另两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快说!”。
“你们看看图也卓如今过的什么日子?”。多莫中刻意的撇了撇嘴以示对图也卓的鄙视,“就龙门奚这个小族以前谁看得起他们,但现在呢?要论子民的富足,就是咱们三部没经战火的时候都比不上,更别说俙索与沙利这两部蛮子了。至于图也卓,如今咱们谁瞧见他不得客气两句,他龙门奚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凭的是什么?这些天来咱们在这边打生打死,再瞧瞧他们的草场上可曾亮起过一把弯刀,落过一支弩箭?”。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既然对俙索平不放心,唐司马也不能真就一辈子待在草原上,等那两部的战事方一结束,咱们索性就带着亲族细软附了大唐了事。愿住龙门就龙门,不愿意的话北都晋阳,甚至是长安城里也都有胡坊可居,只要手中钱财不失,走到哪儿过不上好日子,还用像现在这样担惊受怕的”。说到这儿,多莫中呵呵一笑道:“不瞒两位,十多天前我就已派人跟着唐人商队南下去龙门和晋阳打探了”。
多莫中说的这些是平措部大族长和图多猛从不曾想到过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说破了之后再简单不过的想法却如一道闪电劈进了两人脑子里,两人眼神交会之间都有了熠熠的神采,至此图多猛酒也不喝了,“带着亲族附唐?那部族里的牲口草场怎么办……啊……我倒不是舍不下这个,关键是实不忍自己走了却让子民们受苦……”。
此前一直情绪低沉的平措部大族长不等图多猛说完,也跟着一句道:“图多族长此言正得我心”。
多莫中见两人现在装腔作势的样子竟跟唐成此前预想的一摸一样,心底的鄙夷差点脱口而出,这两个蠢货分明是舍不得权势与财货,偏还要拿什么子民当幌子。笑话!尽管心下这般想着,但他脸上却是极力做出一副钦佩的神情,“又要保全自己与亲族,又要护住手下子民,这个嘛……也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图多猛与平措部大族长再次交换了一个烫人的眼神儿,尽管两人心里早就想的清清楚楚了,但这时候谁也不愿从自己嘴里把那话给说出来,“什么办法?”。
“就跟当年的龙门奚一样带着草场和子民一起合族内附”,终于等到一切铺垫结束把这句话说出来后,多莫中脸上终于抑制不住的显露出无尽的落寞,“看看龙门奚就知道了,他们内附过去后除了把天可汗的称呼改换成皇帝之外,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唐人是以耕地为生,跟咱们游牧的不一样,还真能万里迢迢的派官来取代两位族长不成?即便他吏部真想这么干?一来不一定就有官儿愿意来此上任,更重要的是即便他来了也别想料理好草原上的事情,终究还是得用族长们这样的老人”。
终于听着多莫中把这句话挑明,平措部大族长与图多猛第三次交换眼神儿后都没有说话,有龙门奚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面摆着,内附的好处其实根本就不用多说。现如今关键是这第一步实在不好走。
内附的好处固然是多,拘束自然也不少,但对于图多猛两人而言现在在乎的却不是这个,毕竟连命都快要保不住了。还敢多想什么权力受限的事情。他们心理真正在意的是一旦走出这一步就意味着对狼神的背叛,以前他们每次提到龙门奚就瞧不起的骂声一片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前边骂别人骂了几十年,自己如今却要走同样的路,这可真是……再一个不同的是七十年前龙门奚内附时不过是饶乐草原上不起眼的一个小族,而他们现在却是要带着个部族内附,此间的差别可谓是天翻地覆。
如今的形势若是不内附的话别说权势,就连性命都不知道能保住多久;内附虽然能保住这两点,但……心里盘算着这些,皮帐里再次陷入了沉闷的静默。
闷了许久之后,这次平措部大族长率先开了口,“多莫长老。不知贵部在此事上是怎么个打算?”。
“这……”,闻言,多莫中扭捏了好一会儿后才颇为难堪的道:“如今咱们处境相同,也就没什么不能说的了。针对此事部族中的长老们虽然口中不说,心里还是倾向着能合族内附的。至于我家大族长,我瞅着也没有要反对的意思,他是从小就在长安长大的,有这想法也不奇怪。但两位大族长毕竟不一样,此事还需斟酌”。
内附之后长老们不仅什么都不损失,且还不用承担骂名,反正上面有族长顶雷,他们自然愿意内附。心里一声嘀咕,平措部大族长与图多猛极其隐晦的来了一个眼神交汇后,两人都有着一点如释重负的轻松,这样的事情只要有人带头,他们心理和身上的压力至少就能减轻一半不止!
当此之时,图多猛与平措部大族长还没傻到直接就表态举族内附的地步,这事儿好歹也得多莫奇先出头之后再说。话说到这一步上之后,随后三人都有意绕开了这个话题,再次品说起俙索与沙利的战事来。
留了退路,心里也有了底,平措部大族长与图多猛再说到这个话题时就比此前轻松了许多,心态变化之后那些绝望与消沉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看他们此时的评说浑似就像在说邻居家的事情一样,就连喝进嘴里的酒也都变了味道。
而多莫中也从他们这种变化中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在此后的浪饮中他便刻意的留着量,当平措部大族长及图多猛都沉沉醉过去时,他却乘着外间浓浓的夜色到了唐成的皮帐。
唐成正埋首伏案忙碌着,见多莫中进来便也放了手头的事务让着他坐下,此后更亲自倒了一盏茶水递过去,“怎么样?他们对这个主意可是心动了?”。
“一切进如司马大人所料,这两人毕竟舍不下族长之位”。
“草场、牲畜、甚至就连子民的性命都可一言而决,在这饶乐草原上大族长的权利可是让人眼热的很哪,别说他们,便是换了我,但凡还有一点希望的话又怎么舍得丢手”,唐成自端了一盏茶在多莫中身边坐下。脸带轻笑道:“这是人心常理,更别说图多及平措两部已被逼到了绝路上,实也没别的路好走了”。
“司马大人说的是”,尽管多莫中努力的做出笑容,却依旧无法掩饰眉宇间厚重深沉的悲凉,不管别人如何,至少在他的余生里是再也没脸自称狼神子孙了,一念至此,他那想走的心思就越发热切起来,“司马大人当日答应我的事……”。
“放心吧,你那宝贝孙子就在龙门照顾的好好的,此外我也已着商队在晋阳替你预备宅子了,你真不到长安?怪可惜的,要不咱们将来或许还有偶遇之期”,唐成笑着摇摇头后继续道:“答应了你的事情本官就一定会做到,只是你现在还不能走,多莫部内附的事情上少不得还要你出一把力,等三部自请内附的事情一定局,本官当亲自为你送行”。
在上次的多莫高垂死一击中,眼前的多莫中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但其亲族却被多莫高叛军屠戮一空,只剩下一个小孙子侥幸逃脱。
以多莫中如今的年纪即便是再努力也生不出儿子了,如此以来当他亲手屠了多莫高泄尽血仇后,就连多莫部大族长的位子也已引不起他什么兴趣,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唯一的血脉小孙子身上。唐成既已在这上面拿捏住了他,别说只是做眼下的事情,便是让他去死多莫中也不敢拒绝的。
“如此就多谢司马大人了”,多莫中心乱如麻,情绪也低到了极点,事情既已说完也就无心多留,起身向外走时肩松腰垂的身影实让人看着可怜。
唐成亲自将他送到皮帐门口,说了一番安慰及憧憬未来祖孙重逢的话后这才目送他远去。
眼瞅着自己的计划正一步步实现,重回帐中的唐成脸上却没有半点快意的表情,反倒是不时的浮现出一片焦躁。
这几天他几乎是数着日子过的,若是用急脚传递的话,长安的回信分明前天就该到了,但他直到现在却还没接到只言片语,唐成又怎么能不急。
如今草原上的局势虽明摆着是俙索部绝对占优,接连几个漂亮仗打下来后沙利部的实力已经折损了近半儿,但越是如此就意味着草原巨变将越快到来,从来福最新传来的消息看,第一批数量在两万五千的契丹人已经开始南下,不定什么时候就将投入战场,更可恨的是这些个契丹奴不仅走的隐秘,且是人人都换上了饶乐奚同样的发式装束。
显然这些人是准备顶着沙利部的名义出战,而为了此次出战这些蛮横的契丹奴竟然连标志性的发式都给改了,到这个地步他们的野心实已是昭然若揭。
冷兵器作战中伤人一千自损八百是常事,经过这段时间与沙利部作战后,俙索的实力也有不少损伤,在这种情况下契丹人的介入将是致命的。
契丹人出手前唐成固然是也不能明着出手,但要等到契丹人顶着沙利的名义把事情做完后再出手,那就不知道要添多少麻烦,极有可能还会把眼前百年难遇的机会白白丢掉。这个时机的把握上实在是重要到了极点。
但眼瞅着三残部这边的事情已经就位,契丹人也已开始南下,偏生长安那边还一点消息没有,唐成如何不急?这之前他还能凭借饶乐奚内部的分裂居中取利一步步走到现在,但此后要面对契丹人的话,没有足够数量的兵力一切都是空谈。仅仅只能用一次的天成军肯定能起到作用,但要完全靠他们就想把弃发而来的契丹人彻底赶回去却不现实。
眼瞅着亲手策划下的一场盛宴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口,自己却硬生生被隔离在一步之外看着别人伸出了筷子,这种感觉让焦躁了两天的唐成在皮帐里挠心挠肺的什么也干不下去,就连刚才多莫中来时看到的那一幕也不过是个假象而已。
踱着步子在皮帐里接连又绕了三圈,唐成猛的停住身子,“李隆基你个忘恩负义不知好歹的王八蛋”,嘴里恨声骂完后随之就是一声低喝,“来人”。
郑三悄然走了进来,看了一眼急火攻心的唐成后无声弯腰下去。
唐成也不废话,挥手下压,“即刻收拾行装,此外再多挑几匹好马,明天一早随我去幽州大都督府”。
“是”,郑三答应一声后出帐自去忙碌不提。
一旦打定主意安排了该做的事情之后,唐成心中持续了几天的焦躁莫名的消解了不少,踱着步子将此次行程又想了一遍后出帐往贾子兴的皮帐而去。
明天一早就要走,这里的一摊子总得安排好才成。这些事不必多言,第二天一早天刚放亮,裹着大氅的唐成已带着郑三等四名护卫策马直向幽州奔去。
…………
二百九十五章 一片冰凉
四个人却带了八匹马。为了赶时间,一行人赶往幽州的典型的换马不换人,尽管这是他自赴任龙门以来的第三次长途飞奔,上次赶往晋阳比这个路程还要远得多,但这种长途奔袭的辛劳的确是没什么适应这一说的,等赶到幽州城,看到前方门衙阔大的都督府正门时,翻身下马的唐成真是腰酸背疼,难受的要命。
那几个同行的护卫也好受不了多少,不过身子酸疼的同时他们对唐成却自然而然的又起了几分敬佩之心,一个读书人,还是进士出身的读书人能受得了这样的苦且没一声抱怨,就冲着这个也让人服气了。
郑三的腰背也在发胀的疼,但他还是抢先一步下了马走到唐成身边,“这一路赶的委实辛苦,我看姑爷也是乏透了的,要不先找间客栈歇歇脚儿,梳洗过后再来?”。
“没时间了,办完正事再歇”,稍稍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子后,唐成当先向幽州大都督府正门走去。郑三见状也不再说什么,将两人的马缰绳递给身后同来的护卫后便抢先一步往门房递名刺。
大都督府门口当值的是一个带着八个护兵的校尉,眼见唐成几人来势不凡,初见时倒也没敢怠慢,但当郑三把名刺递给去之后,这校尉的神情顿时就松懈了几分。
饶乐大都督府司马,这算个什么官儿?同是军中出身,谁不知道像饶乐、松漠这些都督府里的司马是怎么回事?
“这个……实在是抱歉的很了,我家都督刚召了人议事,一时半会儿怕是没时间见客,列位明天再来吧”。
校尉前后的神色变化都在唐成眼中,不过他也没说什么,只是向郑三做了个眼色。
“我家大人确是有十万火急之事请见,劳烦校尉大人通融通融代为通禀一声”,郑三上前一步,边笑着说话边已顺手将一张五贯的飞票递了过去。
饶乐都督府司马分明是个摆设官儿,没想到出手倒是不小气!眼神一瞥飞票的票面后,校尉脸色又是一变,“看你们一行远来也不容易,那我就担个干系进去看看,等着啊”。
眼见校尉径直就走了,也没留个话。郑三上前两步向那值守的兵丁一拱手道:“我等远来请见大都督,着实是乏了,且容门房里等候如何?”。
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不管怎么说唐成总还是正六品的司马,就算幽州大都督府衙门再大一个门房总还是进得的,孰料那大头兵却是一瞪眼。“都督府重地岂是任人就能进的,出去!”,这厮嘴里说着,眼神儿却是再明白不过的向郑三袖中瞥去。
一个大头兵都敢如此随口呵斥,要说郑三心里没气那是假的,自他年龄到了能当差的那一天起,最开始跟着的就是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其时李隆基尚未发动宫变,上官婉儿正是号为“内相”权势熏天的时候,其母受封国夫人,走到哪儿谁不要敬着三分?此后转跟郑凌意到扬州,那也是顶着扬州市舶使的头衔儿,即便最后跟了唐成,不管是在龙门还是饶乐又何曾受过这样的窝囊气?
略一回头见唐成并无表示,郑三生生将这口闷气硬咽了回去,手中又自袖里掏了张两贯的飞票递过去。
唐时的军队中全无军饷一说,当兵的每月不过就是发个咸菜钱罢了,这两贯的飞票一拿到手,大头兵脸上的肉都开始颤起来。
郑三懒的瞅他这丑态,转身向唐成道:“大人,外边风大。还是进门房歇歇脚吧”。
“慢着”,大头兵一脸油笑的拦住了郑三,“你看……咱们这班轮值的可是有八位弟兄”。
到了这个份儿上,郑三就是再能忍也憋不住了,眼瞅着他的拳头都已攥起时,唐成的声音在后面响了起来,“罢了,咱们就在外面等等就是”。
“是”,郑三咬牙退了下来,心中气恨的同时也觉得奇怪,自己这位姑爷也不是个能受气的主儿啊,今天的脾气怎么这么好了。
他却不知道唐成现在的心思都放在当前紧张的局势与机遇上,还真没心思跟眼前这大头兵一般见识。
心里尽自想着心事,唐成对那些大头兵刻意挑衅的嘲讽冷笑与眼神也就没在意。
没等多一会儿,刚才那校尉便从里面走了出来,唐成方才在马上也打量过大都督府的规模,此时眼见他进出的如此之快,脸色顿时沉了沉。
按照大都督府的规模,再看看这校尉进出的时间,即便他进去就通禀然后一刻不停的走出来都不够,很显然此人在玩什么花招儿。
要说唐成还真没冤枉此人,他刚才的确是进去转了一圈就出来了,郑三递给他的那张名刺自始至终都没掏出来过。要说这都督府门口是属轮值,俸禄不高的校尉赶上一次收门包儿的机会也不容易,加之又见唐成出手阔绰,来历也不让人忌惮,遂就顺势将常用的手段给使了出来。
若是遇见懂门路的此时再递一个门包儿好言几句,自自然然就顺利通报进去了。心中打着这样的主意,校尉客客气气的走到了唐成面前。“我家都督尚在与人议事,一时三刻怕是还难结束,要不唐司马明天再来?”。
“张都督素来在那里料理军务?”。
校尉不防唐成竟然有此一问,随口道:“自然衙”。
“噢!那你的速度可还真够快的”,这句说完,唐成便自迈步向上走去,“本官自去请见张都督,就不劳你通禀传话了”。
校尉闻言先是一愣,等唐成都上了两级台阶后这才反应过来,怒声喝道:“幽州大都督府重地,谁敢擅闯?来呀,拿……看住喽!”,随口就想说拿下,终究还是有些顾忌着唐成的官身身份,校尉最后关头生生改了口。
那几个大头兵勒索不成本就是一肚子火,闻言更无二话,抄着手中的单钩矛就围了过来。
一路累得臭死的急赶过来,唐成想的都是见到张守义之后该怎么说,却没想到如今花了七贯钱不仅连名刺都没递进去,人更是连门房都进不了。本就心中忧急了这几天的他再难抑制住心中的怒火,“瞎了你们的狗眼,本官乃六品司马,又是身负紧急公务而来。谁敢阻我?”。
“司马大人好大的官威,只是饶乐司马却管不到幽州地面!大都督府自有大都督府的规矩”。
“好”,唐成转过身来冷冷一瞅那校尉,“本官记住你了!”,说完,他复又继续迈步向前。
到这一步那校尉尽管心下已有些嘀咕,却也不得不绷起,“愣着干什么,把人看好”。
眼瞅着八个军士围了上来,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的郑三等四个护卫毫不示弱的顶了上去,对方虽然人多。但若论身手的话这八个大头兵还真是不够看的,一时间你推我搡直把个都督府门前闹成一片。
早在唐成上阶之前早就料到这局面,他甚至是就等着这局面的出现,趁着这边闹的正烈的时候,他步子一转就往大门右侧架着的那面大鼓走去。
立在幽州大都督府外的这面鼓硕大无比,不过它的功用却跟地方官衙门前的不同,唯有发生重大军情及大都督紧急聚将之时才能用上,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这鼓一敲,不仅是整个大都督府,便是半个幽州城都得震动。
这些年边境安稳自然也就没什么重大军情,这种情况下紧急聚将也都用不上,这面鼓着实是闲的有些时候了。
那校尉正自注视着大门前的乱局,却没想到唐成会有这一手儿,等他发现时满脑袋顿时嗡的一声炸响,这鼓可不是随便能敲的,今天只要鼓声一响,眼前这鸟司马固然没个好下场,他身为当值校尉也好受不了,几十军仗打个小死都是轻的。
念头一起,这厮拔脚就像唐成追去,除他之外尚有两个眼尖的大头兵也一脸苍白的急赶过来。
可惜的是门口的地方就这么大,原本守在鼓下的两个军士也被郑三等人吸引走了,此时再赶如何来得及?不等他们走到,占了先手儿的唐成已抡起两个鼓槌使尽全身气力向鼓面儿上砸了下去。
这的确是面好鼓,鼓面绷得不紧不松,敲上去声音又响传的又远,“咚”的听到第一声鼓响时,校尉就觉心里猛然一空,那两个大头兵腿都软了。
“还愣着干什么,拿下,给我拿下”,校尉的喊声都变了调,等唐成敲到七八下时,双臂连整个身子都已被人紧紧锁住。
这鼓声一响,那边六个大头兵也急了,手中的制式单钩矛也不再如刚才般只是做棍子使。翻腕一亮,明晃晃的矛尖便将郑三四人逼住。
“不得拔刀,住手!”,被校尉三人紧紧扭住的唐成张嘴刚说出这一句话,身上就又多挨了好几下的。
正在这当口儿,就听府内传出一阵整齐的脚步声,随后便见一员下镇将领着一队五十人的军士列队而出,稍一打量门口的情况下,随着他一挥手,那五十人的军士已分作四面将郑三等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校尉的脸更白了,不过他也只能上前凑到那下镇将面前将事情分说了一遍。
那下镇将听完狠狠瞅了校尉一眼后冷眼向已被紧紧扭住的唐成扫了过来,眼神里有着浓浓的讶色,显然是想不到唐成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将唐成看完之后,下镇将一挥手,“带进去”。
就此,唐成终于见到了幽州大都督张守义,尽管现在被人押着的他衣衫凌乱,形容实已狼狈到了极点。
一身戎装的张守义已端坐于点将堂帅案中,身后两侧各司其责的校尉也已捧好各自该捧的物事雁翅站定。却没想到摆下偌大一个阵势后迎来的却是这样的场面。
下镇将将门口那当值校尉的说辞禀说一遍后,便自退到了一边。
“你速领人分晓众将”,向那下镇将一挥手后,张守义寒着脸扭过头来,“你真是饶乐都督府司马?”。
此时唐成身子犹自被人扭着,但脸上的神情却沉稳的很,“饶乐都督府司马唐成见过张都督”。
张守义察看过唐成腰间由吏部下发的银龟袋后吩咐道:“放了他”,他也没看那两个押解军士,只是盯着唐成,脸上的神色虽是平静了些,但语声却更为森冷,“你为何击鼓?若是无因,休怪本督军法无情”。
“下官虽品秩低微,却也是执掌军法的司马”,唐成也没整理身上凌乱的衣衫,只是沉稳着语调道:“仓促击鼓一则是因为有紧急军情通报,再则也是张大人这都督府的门槛实在太高,下官抛出七贯门子钱居然连个名刺都递不进来,没办法也就只能借鼓一用了”。
闻言,张守义细长的眉毛猛然一挑,不过他却暂没理会唐成后面的话,“有何紧急军情?”。
“契丹人出兵饶乐了”。
唐成淡淡的一句话却让张守义神情陡然一紧,“此言当真?”。
说到正事时唐成也就将刚才所遭受的一切暂且压下,收起心中的负面情绪正色答道:“契丹第一批两万五千骑兵已经由落雁川南下饶乐,后续兵力正在集结中”。
契丹人的数量和行军路线都已清清楚楚,唐成又是饶乐司马的身份,这个消息张守义已是不怀疑了,一时他也没再问话,沉默着思忖。
唐成静静的等着,良久之后,才听张守义开口,“唐司马此来就是为通报此军情?”。
“若只为此事随便谴一二属下即可”,话到这里唐成却没接着再说,而是抬头看了看张守义身后的那些值守小校。
张守义见状淡淡一笑,向后摆了摆手:“都下去!唐司马也坐下说话”。
见那些小校鱼贯而出之后,自寻了座头的唐成再不耽搁,拱手肃容道:“下官此来是特向都督大人借兵的”。
尽管张守义早就从经由贾子兴发往长安的急脚信中估摸出唐成的来意,此时依旧做出一副吃惊的表情,“借兵?”。
那两封信本就是唐成刻意想让他看到的,目的就是为此后说动幽州大都督府出兵打下伏笔,刚才自己击了聚将鼓也不见这老家伙脸上有什么吃惊的神色,此时却是这番做派,还真是明摆着的欲盖弥彰了。
尽管唐成心里已经笃定张守义早该猜出自己的来意,面上却也是丝毫不显,“是”。
“这兵却不是某家私人的,说借就能借?唐司马许是不知道,某虽身为幽州大都督,但只要不是敌军来寇,本部军马调动总需请旨朝廷之后方可行事。再则,不得出兵饶乐乃圣意所在,非有朝廷明令,某安敢违背?”。
闻听此言唐成脸色半点没变,张守义说这话一点也不意外,要是自己刚一说他就答应了那才真是奇怪,“幽州大都督府下辖十二万边军,若是下官没记错的话,唯有要动用四万以上的军力时才需请旨朝廷吧。这四万以下皆在大都督临机专权范围之内。而下官想请的仅只三万人”,说到这里,唐成话语稍稍一顿之后,愈发沉稳声道:“饶乐乃我大唐藩属,朝廷断不会容其为契丹奴染指,于这一节上大人知道的清楚,自无需下官多说。当此契丹人刚露爪牙之时,大都督临机决断出兵饶乐不仅可为幽州都督府省去此后许多麻烦,亦是扬我大唐国威之举,朝廷再没怪罪的道理”。
“唐司马言之有理”,张守义依旧是一副微笑的表情,“然则,本督却需依朝廷章程行事,非奉朝廷明令,大军决不可轻动”。
“饶乐乱象至今实已到了百年未遇之机缘,若张督肯出此三万兵马,便可获饶乐五部内附,以区区三万兵马可获数州之地,近百万子民,更可使我大唐边军北进至落雁川扎营,此诚国朝数十年未有之大功,如此大功,张督也不想要?”,说到这里时唐成已不由自主的站起身来。
“某身为一军统帅,自然想为朝廷开疆拓土。只是这饶乐之事唐司马未免太想当然了些,契丹兵盛,既已决意南下,三万人真就能把他们逼回去?奚蛮桀骜,又岂能甘心内附?”。
“契丹兵马再盛,焉有与我大唐对抗之力?又焉有与我大唐全面大战的决心?至于奚族内附之事,自在下官身上,下官此前……”,唐成正说的兴起时,却被哈哈一笑的张守义摆手给打断了,“唐司马少年豪气自然是好的,只是兹事体大,若无朝廷明令,本督定不会轻忽用兵,此事就不必再议了。不过唐司马也尽可放心,契丹南下饶乐至事本督自当以羽书报往朝廷,定不会埋没了你这份勤劳王事之功就是”。
眼见张守义眼中连一点意动的意思都没有,唐成心里真是既后悔又失望,后悔的是来前就该先从三残部那里拿到愿意内附的明证,失望的是张守义这个态度显然是劝说不动了,这无关用什么说词,而是他自始至终就从没相信过自己所说的饶乐大功能实现。
就凭着这一点,这次若想说动张守义就注定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然不相信会有如此大功,这老家伙自然就不会冒任何风险出兵饶乐,一切按照朝廷的旨意办事自然最为稳妥。
怪只怪自己这些日子被这份大功迷了心,加之又焦躁太甚,根本就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过这些事情,结果换来的就是李隆基与张守义接连两桶冷水从头浇到脚。
这一刻,唐成心里一片冰凉!
二百九十六章 最后时刻
“唐司马……”。
正自失神的唐成被张守义一声轻唤拉了回来。
张守义看他这副样子。淡然一笑的带着几分安慰说道:“唐司马能勤劳王事,时刻存有为国建功之念自然是好的,但这北地毕竟不同于其它地方,边蛮们的桀骜诡谲,这些人一遇困境不是抢就是骗,俟其难关一过就又翻了另一张嘴脸,化外之民哪有什么信义可言?唐司马毕竟来的时间短,不解这些人的脾性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存着一片尽忠朝廷之心,以你这般年纪再历练的沉稳些后,总有为国建功的时候,倒也不必气沮”。
张守义这话明听着是安慰,但里面的意思说来说去就只有两条:一则是唐成来的时间短,在尚不熟悉地方的情况下轻动躁进以至于受了饶乐奚蛮子的骗;二则是年纪太轻心性不稳,实有好大喜功之嫌。
至于唐成所说的此正是饶乐建功之机,他既不相信,自然也就不会就此深思,甚至连听唐成把话说完的耐心都欠奉。
归根结底,张守义对唐成所言就只有一个想法:若是饶乐真这么容易吃进嘴里,开疆拓土的大功真就这么好建,那这数十年间历任的饶乐司马及幽州大都督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还能等到你这个上任不及一年,年纪也刚过弱冠的唐别情身上?
自己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闯进饶乐拼死拼活。殚精竭虑耗尽心血才营造出这百年不遇的大好时机,如今不帮忙不相信也就罢了,还生生要用这等老气横秋的话来恶心人。这一刻唐成心里的失望、委屈以及对张守义只图保全自身的鄙夷混杂在一起,这鬼地方真是一秒钟都不愿多待。
“多谢张督提点,只是眼见大功在前却连一试的心思都没有,身为一方督帅坐拥十余万雄兵却处处只是等着朝廷明令,下官虽愚也知军情如火,有这一来一回的案牍文书便是再好的军机也非得消磨干净不可。如此行事稳则稳矣,但国朝若想开疆拓土,若想打破谨守一面干尸般城墙任人秋掠的局面却不是稳稳当当坐在明堂里就能等得来的。下官虽资历浅薄,但这样的沉稳不要也罢”,唐成这个饶乐都督府司马并不受幽州大都督府管辖,此前来的时候受气隐忍是为大事考虑,现在彻底绝望之后情绪就有些不受控制了,夹枪带棒还回去这番话后,唐成一拱手,“告辞!”.
身为幽州都督府大都督,张守义实已是大唐地位最高的将帅,若再按照唐朝“出将入相”的惯例看,其此后回京入政事堂也是意料中事,以他这种身份许多年来何曾听过唐成这样嘲讽激烈的不逊言语?
脸色一变,张守义紧盯着唐成径直向外走去的背影良久,最终还是将已经半举起的手又收了回去,片刻之后他的脸上重又恢复了此前一派云淡风轻的神色。
心中的恼怒自然是有的,但于此同时,张守义也对自己这份从去年就开始涵养起的宰相气度与心胸颇有几分自得之情。
人言宰相肚里能撑船,自己连出言如此不逊的唐成都能宽容下。这份胸怀虽古之贤相也不过如此吧。
这就是张守义最真实的想法,也是他没兴趣听唐成说下去的最重要原因,他既不相信唐成真能做到仅凭三万兵马就将整个饶乐收入大唐,也更不愿意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冒上任何一点不必要的风险,因为这有可能会耽搁他憧憬了一年多的回京入政事堂的道路规划。
过了下个月初六的生日之后,张守义就已经六十四岁了,对一个在边地呆了近十年的六十四岁老人来说,功绩对其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张守义现在的想法就是平平稳稳的把日子过下去,然后自己顺顺利利的按照本朝出将入相的惯例回到京城政事堂做一任宰辅。
如此不仅可以与多年来聚少离多的家人团聚,享一享含笑弄孙之乐;亦可为自己一生的仕宦生涯完满成一个不留遗憾的结局,同时在百年之后也能有一个更为光辉的谥号与赠封。
对于一个六十四岁的老人还有比这更完美的人生吗?任何一个有可能影响到这一规划的事情都是张守义现在最为深恶痛绝的。至于那个唐成所说的大功,先不说他根本就不相信,即便是真有其事也不会对他产生像唐成预料中那般强大的吸引力。
立功?笑话,作为一个臣子来说,这世间还有什么功劳能比拥立之功更大的?现在一心只想着全始全终的他连这个都不参与,遑论别的?
不参与就是害怕押错宝,害怕不能全始全终。两边都不靠虽然注定了不会成为新皇的宠臣,却也能免于杀身之祸。张守义现在就在坐等朝中局势明朗的那一天,待局势一定,以他现在的表现定然与新皇颇有些疏离,介时这位高权重的幽州大都督位子也肯定是坐不下去了。这些张守义早就想的明白。但他同样知道的是不管哪一位新皇登基,即便仅仅是做做样子,总也免不得要安抚一下前朝老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一交卸幽州大都督之位,回调长安政事堂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可以说张守义现在只需等着就能顺利实现全始全终的人生规划,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不是要努力的做什么,反倒是越安静越没有事情越好。
而今天唐成此来分明就是给他找事的,且还是他现在最不想管的大事。
原本他给出三万兵也没什么,唐成说的不错,朝廷不会允许契丹染指有着藩属身份的饶乐,毕竟这关系到大唐的颜面和对其它藩属的治理。而三万人的出兵额度又在他这个大都督临机决断权的范围内,给了也就给了。
而他之所以拒绝唐成的这个要求,原因还稳妥两字上,朝堂里如今是这么个局面,自己又是两边不靠的,万一因为这件事情成了谁攻击的靶子岂不冤枉?老老实实上报朝廷,等朝廷有了明令后再据此处理才是稳妥之道,前时看以贾子兴名义发出的那两封急脚还真以为这个唐成跟东宫的关系有多近,现在借兵这么大的事情东宫都不肯帮忙说一句话,看来这关系都是假的。
否则,只要东宫在此事上有片言半纸表示支持的话传过来,他张守义又岂会连一个没什么风险的顺水人情都不懂得做?
张守义心里转着这些念头的时候,唐成已经走出了点将堂,甫一出来就见到被人押解着的郑三等人,他们旁边站着的则是守门的校尉及手下八个大头兵。这些人都聚在这里显然是备着张守义的问询。
“放了他们”,眼见那押解的军士丝毫不动,唐成转身亮起嗓子向点将堂里喊道:“饶乐都督府司马唐成有请张督开释下官僚属”。
点将堂乃幽州都督府中第一重地,平日里在这附近说话的声音大些都不免要被值守军曹呵斥,更别说像唐成这样高声喊叫的。而且他这喊叫的内容……怎么听着都有几分丧败大都督的意思。
随着唐成这一嗓子喊出来点将堂外当真是人人侧目。片刻之后,就听里边传出难以辨明情绪的张守义的声音,“放了他四人,其他人带进来问话”。
跟着唐成向外走时,气恨难消的郑三凑上来,“姑爷,今儿这事就这么算了?”。
“这里是幽州大都督府”,唐成的声音带着一股疲倦的冷意,“不过我等今日身负紧急军情而来,敲那点将鼓也不违军法。幽州都督府门禁公然索贿,阻挡军情,就此事上他张守义也脱不了关系,至少也是一个治军不严。放心吧,这官司有的打”。
一路走出,就在唐成五人刚离开都督府不久,便见一额头密布汗珠的急脚骑着同样通体大汗的健马停在了都督府前。
刚调来补值的校尉见状不敢有丝毫怠慢,接过急脚递过的信匣后便跑进了内衙,不一会儿的功夫,这信匣便到了张守义案前。
张守义厌恶的从下边站着的校尉身上收回目光后顺手打开了信匣,入目处首先看到的就是匣中信笺封皮上的“东宫主人”四字……
…………………………………………
虽然依旧挂心于饶乐的局势,但不管是从心情还是从体力的角度唐成都已经走不动了,出都督府找了一家客栈后,进房连梳洗都没做的倒头就睡。
这一觉睡的真是酣畅淋漓。从不到正午的时候一直睡到夕阳西下时分,唐成醒来时犹自觉得脑袋里闷闷的,又在榻上坐了好一会儿后这才起身梳洗了一番。
梳洗罢刚走到隔壁房门口,就听到里间传出一片呼噜声响,唐成独自一人也就没了到旁边酒肆用饭的心思,唤过小二送来一瓯烫酒几样菜蔬就摆在房中窗下独酌。
原本存着借酒浇愁的心思,谁知道却是越喝心里越烦,到最后唐成索性将两扇窗子全推开,窗子一开,一阵北地独有的凛冽朔风顿时扑进怀里,猛然打了一个寒噤的同时。心里却觉得松快了不少。
唐成丢了筷子舍了酒盏,拎着酒瓯站在窗前,边向外眺望边随口的吃着酒。
窗外一片萧瑟也实在没什么好看的,仅仅三五眼之后,他便意兴阑珊,虽然眼神儿没收回来,但心思却又回到了近日的事情上。
眼里心里就只看到那件大功,自己最近还真是太急躁也太操切了。尤其是今天在都督府中的作为甚至急躁到乱了方寸的地步。
这倒不是说他对面对张守义时的行为后悔了,既然做了后悔也没什么用。唐成只是自责,要不是心情太过于急躁的话,以他过往的沉稳今天的事情原本是可以处理的更好的。既然选择了走唐朝公务员的这条路,不怕人不怕事固然是好,却也应当尽量避免得罪那些本可以不得罪的人,尤其是那人还有着张守义这般的身份。
有谁能保证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自己提的每一个要求对方都能满足?政治本就是平衡与妥协的游戏,伴随而来的拒绝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要是遇到一次拒绝就结下一个仇家,这样的人又能在本就险恶的仕途上走多远?
吹着寒风的这一番思量有效的平静了唐成急切躁动的情绪与内心,等他将这些想完之后,眉宇间渐渐的又有了以前的沉稳。
张守义这边的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官司就得打,不仅要打而且还要尽量动用包括孔珪等人在内的一切资源将这件官司闹的越大越好。唐成一点都没奢望就凭今天在都督府大门口的这点子事情就能扳倒张守义,给这老家伙添乱添堵的同时,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将他与张守义之间的矛盾扩大化,公开化。
两人年龄与身份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矛盾越是闹的尽人皆知,张守义若想针对他时就越不好下手,因为不管其使出什么招儿,别人自然而然的第一反应就会是“打击报复”,对这一点别人或许不会在乎,但官做到张守义这个份儿上之后就不能不在乎了。
这一着虽然远远算不上什么高明,但在个人实力差异巨大的情况下,却也是唐成未雨绸缪中能想到的最为有效的自保之策。
虽然这第一口自己也不想咬,但不管在什么原因的驱动下既然已经咬了,那就得死咬到底……
至于饶乐草原的事情,没借到兵固然让人心灰失望,但在失望过后,对于唐成而言该做的事情就还得做,而且尽量要加倍的把它做好。至于最后是个什么结果……
唐成现在不去考虑该老天爷操心的事情。
…………………………………………
心里通透之后,虽然唐成的心情依旧不太好受,但心神却宁定了下来,当晚再补了一夜好睡后,第二天一早四人八马顶着初升的朝阳向饶乐急赶而回。
不管是来还是现在回去的路上,怀戎都是必经之地,但唐成却没去看望猫蛋儿等人,并不是说时间真就紧到连家里瞄一眼的功夫都没有,实在是唐成怕自己一见到父母,一抱上猫蛋儿之后就舍不得走了。与其如此还不如硬下心直来直去,反正不管结果如何饶乐的事情都即将结束,且等这一切结束之后再与家人好好享受天伦之乐吧。
即便来回走的都很快,这一趟也花了十多天的时间,唐成赶回饶乐时,草原上的情势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七天前,此前在与沙利战事中气势如虹,占尽优势的俙索部在中部草原遭遇了两部正式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败绩,开了这个头之后,随后的几天俙索便一败再败,仅仅几天的功夫,其军力就已损失了近半之多。原本形势已经开始明朗化的五部之争在这最后关头突然发生了惊天大逆转。
但是俙索部的连败也并非完全没有价值,至少他们总算是搞清楚越打越人多,越打也越强的沙利部根本就不是单纯的运用自身之力,那些同样穿着沙利部战衣的骑兵竟然是松漠的契丹人!
在如此大规模的战事中,契丹人即便是穿着沙利部一样的衣服,要想完全掩饰住身份也是不可能的。俙索平确定这一点之后一边即刻收缩防守咬牙苦顶,一边谴人飞奔来见唐成。
与此同时,得知契丹人进兵饶乐这一消息后,三残部从上到下对此亦是议论纷纷。
作为最后一个变数的契丹人终于露出行迹后,饶乐草原的纷争就此进入了最后时刻。
二百九十七章 最后时刻〈二〉
唐成刚一回到饶乐就有一堆事情涌了过来。俙索部的使者等着见他,三残部的头领们在找他,甚至就连本该在龙门的九姓胡首领之一阿史德支也在等着。
“这一路你们也辛苦了,去休息吧。吩咐人多送几个热乎点儿的手巾把子进来”,脸上犹自带着仆仆的风尘之色,唐成就已开始了忙碌,摆手向跟在身后的郑三吩咐完后,他扭过头来对皮帐门口当值的军士道:“先把俙索松请来见我”。
唐成进帐坐定,手巾把子也送了进来,仆役知道他在劳累之余有用热手巾敷脸的习惯,且是越热越好,所以这送进来的手巾把子上还腾腾的冒着热气。
将滚热的手巾把子摊开敷上,脸上先是一紧,随即所有的毛孔都随之张开,静静的敷了一会儿,疲乏被带走的同时也将身体里的隐藏的精力给压榨出来。
俙索松走进皮帐时唐成正好用完第三个手巾把子,一番热敷下来,虽然眉眼间依然还存在倦意,却已是淡的看不见了。
自从上回唐成前往俙索部时与俙索海针锋相对的伤了双方脸皮之后,俙索平就换了这个部族中最年轻的长老俙索松来负责接洽军器购买等各项事宜。
应该说俙索平的这次换人的确算得上是人尽其才,跟那个总是有些硬邦邦的俙索海比起来。俙索松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明显更灵活,见人先是一脸笑的做派也更具有亲和力,而且这家伙也绝不仅仅只是靠一张笑脸和嘴皮子吃饭,具体办事上也很有两把刷子能让人放的下心。
要口才有口才,要干才也有些干才,难怪他能成为俙索部最年轻的长老。
“来了,坐吧”,唐成对俙索松说话时的语气很随意,一边招呼,一边挥手将皮帐中侍候的仆役都谴走了。
俙索松也是一副熟门熟路的样子,自顾去拎了茶瓯倒茶,手中边忙活边道:“大人可算回来了,你要再不回来,我真就被族长给逼死了”。
“你真会为这个着急上火”,唐成没理会这卖乖的话,直接嘲讽的揭破了俙索松的真心思,“怕是心里高兴都还来不及吧”。
俙索松放下茶瓯将皮帐里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见所有的仆役都被遣走之后这才放下心来,“大人这话可真是冤枉我了,好歹我身上留的也是俙索部的血”。
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出身饶乐草原的俙索松在性格上还真跟张相文有几分相似,所以唐成与他接触熟稔,尤其是结成秘密协议之后,对其也就随意的很,“行了,别跟我扯这没用的,这段时间你也该是没闲着。说说,部族里准备的怎么样了?”。
将斟好的茶水递给唐成一盏后,俙索松自己端着一盏也不落座,就这样站着说起来,“前些日子进展缓慢,就是亲族里支持我的也不多,为怕走漏风声根本就没敢跟其他几个长老家族联络,不过自打契丹人出兵,俙索平又一败再败之后,局面倒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是最近些日子进展挺快”。
唐成慢慢的呷了一口茶水后抬起头来,“这也是预料中事,俙索平是个既有武勇,又有能力的部族首领,贵部在他手上确实壮大的很快,他又能给贵族们带来财富,若是没有契丹人出兵这个变数,而贵部现在又到了存亡一线的危机时刻,你永远也不会有机会”。
“强壮、果断、心思细密又能兼顾部族大局,他的确算是个好族长”,唐成对俙索平的评价不仅没让俙索松不快。相反他还认同的点了点头,语带遗憾道:“可惜他总是不能认同我的想法,要不然我何至于会干出这样的事来?部族为什么要抢奚王之位,又为什么会在这些日子里打生打死,填进去那么多好儿郎?目的不就是为了部族强盛,使上至贵族下至普通子民都能有好日子过?但要实现这一目的未必就只能用武力才能完成?看看以前的南方三部,他们的武力确实是不行,但日子可比本部族子民们好过的太多了。俙索平固然有许多长处,但他身上的‘英雄’心思也太重,只要他一天是大族长,本部族就不会停止战争,子民们的血就得一直流下去。但我俙索部最终想要的不是永远的战争,而是更好的生活,是每一顶帐篷下实实在在的好吃,好穿,更多的牛羊和更多的孩子,这才是部族真正的强盛之道”。
当日经过多次的试探与猜疑,当俙索松第一次用难以掩饰的漏*点将这番话说出来时,曾给唐成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那时还真是没想到在尚武的饶乐草原,在五部兵力最强盛的俙索部长老中竟然有人会有如此想法。
不过也正是因为早就听他说过这种话,所以现在再听就平静的多了,“这个我也早就说过,我是支持你的。打仗的目的终究还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而不应该只是为打仗而打仗,或者仅仅是为了成就一个人的英雄之名白白葬送无数子民的性命,否则就是穷兵黩武”,言至此处,唐成摆了摆手。“罢了,这个问题不讨论了,你既然也知道俙索平心思缜密,那行事时就要倍加谨慎着别漏了马脚”。
“他?”,俙索松笑了笑,“他现在心思全都在契丹人身上,那几个真正有能力的得力亲族也都被派下去统军了,哪儿还有心思顾得上这些?再说以他的自信只怕也不会相信有人敢打他的主意,更别提这个人还是他从来就没真正瞧得上眼的我”。
“如此就好,总之你行事要小心些”,此后又就一些细节仔细商讨了一番后,俙索松起身出帐去了。
至于俙索平交给他的任务:催促唐成尽快说动大唐出兵以解俙索之围的事情,俙索松甚至连提都没提一句。
这边俙索松刚走,那边三残部的大族长及部分长老们就联袂而来,突然出兵的契丹人不仅打破了俙索平近在咫尺的美梦,也让这三残部的族长们跟油煎似的难受。
虽然前面有过内战但那毕竟是奚族人自己的事情,而眼下契丹狗趁火打劫的举动可就完全是另一个性质了,这就好比一个帐篷下的几兄弟为争夺自家的草场打来打去是一回事,但若邻居插手进来也要抢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三残部的族长及贵族们对此也和部族里的普通子民一样愤慨,但愤慨之余更让他们揪心与关注的永远都是切身的利益。
契丹狗可跟大唐不一样,三残部内附大唐后虽然名声不太好听,难免也会失去一些东西。但至少这些个族长和贵族们的地位还是有保证的,就像多莫中说的那样,唐朝廷总不可能真就一下子把他们都给换了,说句不好听的,大唐那些个读书官儿没个十年二十年的积累还真就别想管好草原上的事情,而这些草原的子民们也不会甘心的服他们管;其次是大唐不会抢他们的草场,朝廷还真能把那些一辈子种惯了地的农人们都迁来放牧不成?翻翻几百上千年的老史事看看,都没这样的事;最后再说的更丧气些,内附大唐虽然难免招人骂,好歹还算有点遮掩,毕竟大唐天子是公认的“天可汗”。在名义上早就是这草原的主人。
但契丹狗算个什么玩意儿?论国力、论疆域之大……不管论什么契丹狗都是连给大唐提鞋的份儿都不够,就这样的狗货也敢来染指饶乐!更要命的是一旦这些狗货这次真要得逞的话,他们可是不会像唐人那样放过草场的,至于这些个部族的贵族们更是别想有活路,没有草场就没有子民,而这些可都是三部族上层贵族们的命根子,他们又如何不急?
所以他们这会儿一窝蜂的来就只有一个问题:此次大唐会不会出兵驱逐契丹人?什么时候出兵?
“坐下说,都坐下说,来呀,给列位贵人们上酒”,静静听完他们说的话,又招呼着这些一脸焦急与愤怒的族长和长老们坐下后,唐成这才收了和颜悦色的表情,一脸正色的用坚定无比的语调道:“饶乐是为我大唐之藩属,国朝自不容契丹奴觊觎,出兵乃必然之举”。
“如此就好”,心急口也快的图多猛松了一口气后就紧跟着又追了一问,“那朝廷究竟什么时候能出兵?”。
“这个嘛……就要看列位的了”,唐成放下手中端着的茶盏,“本官身为饶乐都督府大司马,自然是希望朝廷出兵越快越好。但在此事上朝廷也实在有为难之处”。
说到这里,唐成话头稍稍一顿,双眼在眼巴巴看着他的图多猛等人身上转了一圈儿后,无奈的叹息道:“去年的事情大家也知道,朝廷就只是指定了一个李诚忠接任奚王,结果就引得四方蕃国不安,八百羁縻州的使者可谓是不绝于路的赶往长安鸿胪寺,最终我陛下为安抚四蕃不仅罢了鸿胪寺赵大人的官,且还在祭祀太庙时对着各蕃使者重申了‘海内如一’的旧诏。这事距现在才多少时候?却让我大唐如何出兵?名不正则言不顺哪!”。
“但……契丹狗不是打进来了吗?”。
“图多族长别忘了那些个契丹奴不管是发式还是服饰可都跟奚人一摸一样,加之又有同为五部之一的沙利人帮他们遮掩以混淆视听,除了列位饶乐人之外谁又能分辨出来,更别说那些个分居在天南海北的四蕃了,这等情况下朝廷若是一出兵,免不得就被四蕃视作干涉饶乐之举。哎!终归是我大唐太大,一举一动关涉的实在太多,不能不谨慎哪!”。
“剃咱们的发式,穿咱们的衣裳。这些个契丹狗竟是早就有预谋的”。
“契丹人的心思不难猜”,唐成看了一眼接话的多莫中后道:“他们也不敢公然侵入饶乐,所以就使了这龌龊法子顶着沙利的旗号行事,分明存着的就是以,让朝廷无法出兵也来不及出兵的想法,待打完之后立即撤走再通过沙利这傀儡来掌控饶乐。列位想想他们为什么不早些出兵?这里面的心思还不就是想借着俙索部的手削弱沙利以便此后的掌控?真要到了这个局面,沙利不管割多少草场给契丹可都成了‘你情我愿’的内事,朝廷便是想管也管不得了”。
以上说的这些其实都是唐成的揣测,不过这揣测的确是能自圆其说,又被其用肯定无比的语气说出来,那些本就心乱的三残部贵族们自然而然的也就接受了,就是想不相信也没个反驳的语词可说,一时间本就不好的脸色愈发的差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