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焕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卑官,是她用来测试自己权力的试金石,不必放在心上,张太后冷冰冰地一笑,“可惜你已经没有机会了,传哀家旨意,羽林军果毅都尉张焕不敬太后,按律当斩,但念其初犯,可不予治罪,命吏部革去其一切官职,贬为庶民。”
“太后且慢!”闻讯赶来的李系终归慢了一步。
..........
卷二 京华风云 第六十章 罢官职
“皇儿参见太后!”李系跪下来,给太后行了个大礼,听说张太后派人去找张焕,李系便意识到了不妙,昨日张焕大出风头,赞赏之有,但嫉恨者也不少,尤其是崔圆一系。
太后已居深宫十余年,极少接见外臣,就是偶然一见,也是依朝礼而定,象这样主动召见新人还是头一次,就算张焕封的是羽林军军官,但单独接见还是不同寻常,李系担心太后是听到了什么谣言,在不了解情况之下作出偏激之事,从而坏了他的大事。
事情确实就象他担心的一样,太后革去了张焕的官职,他晚到一步,阻止不及,太后已说出口的话岂能轻易收回。
“太后,皇儿理解太后的心情,只是张焕是皇儿昨日刚封,今天太后就罢了他的官,若传出去,不知情者还以为是帝后不和,不利于大唐社稷的稳定,望太后三思。”
张太后冷冷地瞅着李系,半晌也没说一句话,当今大唐天子,她亲手扶上皇位之人,难道真会为一个六品小官来顶撞她十余年来的第一次颁令吗?难道他真不明白这次命令对自己的重要性?不是!他应该知道,那既然知道为何又明知故犯?张太后冰冷的眼神渐渐变得如刀般锋利,事情只有一个解释,他不愿意看到自己重获权力。
“皇上是想让哀家收回成命吗?”
“皇儿不敢,只是.....”
李系暗暗叹了一口气,他已经听出了太后的不满,便把后半句话咬住了,现在正是他要施展拳脚之际,若后院失火,对他百害无一利,一边是自己的苦心安排,一边是太后的强横,也罢!先由她,事后再另作安排。
想到此,李系回头看了一眼张焕,无奈地说道:“太后旨意既下,皇儿岂会阻拦,只是皇儿对这张焕颇有歉意,可否容我把他带走,安抚他一二。”
“妇人之仁!”张太后冷冷抛下一句话,转身进内室去了。
那大宦官朱光辉偷偷地瞥了一眼李系,眼睛里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阴笑,跟随着太后进了内室。
.......
“张焕,这件事朕无力阻止。”御书房内,李系惆怅地望着窗外,半天才轻叹一口气道。
“陛下不必为此烦恼,张焕并不在意。”
张焕躬身施一礼,他轻松地笑了笑道:“虽然臣也想出人头地、为陛下效力,但一个果毅都尉的虚职却并不是张焕想要,它反而束缚了我的手脚,太后免去它其实也正遂我意。”
“你能这样想,朕深感欣慰。”李系语气平淡,却无半点欣慰的意思,顿了一下,他忽然低声道:“你与太后并无仇怨,但今天太后忽然发难,朕深为不解,你可否为朕解一解疑惑?”
“臣也是一头雾水,并不知道太后为何发作。”
“你真的不知道吗?”
李系蓦然回头,凝视他片刻,忽然挥了挥手,命房中所有人都退下。
“你给朕说实话!”李系坐回御榻,注视着这个张家的后起之秀,能被张若镐和张破天同时内定为张家的家主继承人,他也必然有过人之处,应该不仅仅是敢烧回纥人军粮那么简单。
张焕见周围人都走尽,这才微微一笑道:“太后以不敬之罪来处置微臣,未免有些牵强,当然,她可能是因为臣曾经得罪过清河郡主,借口不敬来发难,这也无可厚非,但臣做那件事是在前,而她册封清河郡主却在后,况且清河郡主是皇后的侄女,太后要越俎代庖也应和皇后先打一个招呼,陛下只需问一下皇后,若太后从未说起此事,那恐怕这件事也是她的一个借口。”
“如果此事确实是她的一个借口,那她又是为何?”李系继续不露声色地问道。
“我与太后素不相识,她召见我就是为了革我的职,这岂不是可笑?”
张焕淡淡一笑道:“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陛下只看吏部对此事的态度,便明白了。”
李系愣住了,他半天也没说话,他眼睛忽然迸出一道阴森的寒意,随即又恢复平和,他温和地向张焕笑了笑,提笔写了一书,递给他道:“既然太后已免去你现职,朕就再封你为游击将军,虽然吏部备案的可能性不大,但这是朕亲授,朕认可它。”
.......
太后的懿旨果然是令出即行,张焕还未走出宫门,他被太后罢免的消息便传遍朝野,叹惋者有,窃喜者却更多,随即吏部的公文也下,革去他一切职务,可怜吏部卢员外郎刚刚坐下准备吃饭,又得替他跑到各部门销官,张焕却懒得随他,脱了盔甲便扬长而去。
“十八郎止步!”
一辆马车从后面追了上来,停在张焕的面前,车门内张破天向他招手道:“上来吧!我送你一程。”
“四叔不是去太原了吗?”张焕笑着登上马车。
“我明天才走。”
张破天看了看他,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我刚刚也听说了,怎么样,你没事吧!”
“我没事!”
“你真的没有被击倒吗?”张破天眼中蕴涵着笑意。
“四叔还记得张家那条护宅河吗?”
张焕没有直接回答,他轻轻靠在坐榻上,仰望天空朵朵白云,渐渐地陷入了回忆之中,“我还记得十五岁那年的冬天,太原特别冷,张家护宅河上的冰足有一尺厚,有一天我病了,我就想,今天可以不用下水了,可师傅依然把我抓起来扔进了冰窟窿里....”
张焕的声音越来越低,可目光却越来越明亮,他头慢慢扬起,傲然一笑道:“就是从那一天起,我就再也不知道什么叫被击倒、什么叫沮丧,今天这点小事就想把我击倒?四叔,你也太小看我了!”
“你是好样的!”
张破天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头,“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年我被赶出张府、被赶下相位,这十年来一直隐忍至今,和我相比,你这点小挫折算什么?不过你必须要从这次挫折中学到点什么,否则挫折就毫无意义。”
说到这里,张破天目光炯炯地盯着他:“告诉我,你从这次挫折中明白了什么?”
“实力!”张焕沉默良久,徐徐说道。
.........
回到客栈,迎面就见平平捧出一厚叠帖子出来,她一见张焕便抱怨道:“哪有用白纸写回帖的,我姐姐说不行,让我去买了一堆空白帖子,又把你那些白纸裁小贴上去,费了我一天的功夫,喏!现在才刚刚弄完,你回来得正好,咱们一起去送?”
张焕笑了笑道:“回帖之事就交给我,你去忙晚饭吧!不然那帮家伙回来可饿得慌。”
平平求之不得,她把帖子往张焕手里一丢,便溜之大吉。
这些帖子已经没有送的必要,太后一道懿旨比什么都管用,不会有人再想请他,他刚走到门口,便听见客栈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随即有马车停下,又听见客栈掌柜唯唯诺诺的答应。
不等他走到院门,便见一人大步走来,“呵呵!贤侄的住处让老夫好找。”
来人正是大唐右相崔圆,他上前执住张焕的手,诚恳地说道:“太后旨意我已知晓,这也是没办法之事,我置了几杯淡酒,特地为贤侄压惊。”
虽然崔、张两家势不两立,虽然张家的衰败都是崔圆所谋,乃至今天自己丢官也极可能和他有关系,但张焕还是不得不承认,他无法仇视崔圆,甚至还十分佩服他,所谓大忠大奸本质并无区别,区别的只是彼此的立场。
自己绑架了他的女儿,家主一去,他便大度地放人,事后也没有再找同伴的麻烦;同样,自己被太后罢官,他竟亲自来客栈相请,尽管他别有用心,但这种笼络人心的手段却让人佩服,
这才是做大事之人,不在乎一时得失,谈笑间收放自如,若有这种人做对手,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张焕欣然拱手笑道:“能与崔相对饮,当浮人生一大白。”
.......
张焕登上崔圆的马车,在崔圆数百侍卫的护卫下绝尘而去,从平康坊到宣阳坊不过是一墙之隔、数里地而已,但崔圆并没有急去,而是命马车绕道向北,从朱雀门前经过,此时正逢下朝和科举完毕,整个朱雀大街上挤满了官员的马车和步行的士子,远远见相国马车逆行而来,众人纷纷让道,站在路边行瞩目礼。
崔圆索性放慢马速,将两边车窗洞开,一一给官员们含笑回礼,自然,他车上的张焕也昭然于世,片刻间,相国惜才之说便传遍整条大街,而那些士子们更是又羡慕又嫉妒,恨不得以身代之。
“呵呵!贤侄莫怪老夫擅自做主,贤侄为何丢官,大家心里都有数,连本相也叹朝廷失一俊杰,只是太后懿旨既下,本相也无可奈何,只能略尽绵薄之力,为贤侄挽回一点面子。”
“崔世叔体贴细微,小侄感激都还来不及,怎么会责怪世叔?”
张焕自始自终都面带微笑,崔圆的用意他何尝不懂,如此一来,既撇清了他与太后的关系,轻轻巧巧地将太后推到张、韦等世家的对立面;同时又博得不计前嫌的美誉,在群臣面前彰显他的爱才之心,还让自己放心去他府上,总之是一石数鸟,好处多多,不过张焕也并不在意,正如崔圆所言,能替他挽回一点面子,他又何乐而不为?
卷二 京华风云 第六十一章 楚尚书
夜幕渐渐降临,张焕已经告辞而去,崔圆则背着手站在窗前沉思不语,今天他得到了两个关于宫里的消息,一个是太后罢官,另一个则是张焕被李系请到了御书房,显然他对后者更感兴趣。
这并不是说太后罢官对他不重要,相反这也是他等候已久的消息,只不过是在他掌控之中,少了几分新鲜感罢了。
而张焕和李系居然密谈了一刻钟,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勾起了他强烈的兴趣,这也是他请张焕喝酒的一个主要目的,他想知道李系最后做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
可惜不管他怎样旁敲侧击,张焕只是笑而不语,三言二语反问,倒反而使他泄露了宫中安有眼线的秘密。
“父亲,要不要再吃一点东西?”长子崔贤站在门口低声问道。
“贤儿,你以为张焕其人如何?”崔圆慢慢转过身,注视儿子的眼睛问道:“我看得出,你看他的眼神与看张煊时不一样,你有点瞧不起他,对吧!”
“父亲,孩儿也想高看他,可是他要么就是傻笑,仿佛不理解父亲的意思,要么就是张口问父亲要官,试问如此粗鄙之人,让孩儿怎么瞧得起他?”
说到这里,崔贤想起了张焕对他的奉承之言,‘人人皆为崔兄未列入四大公子而不平,我倒觉得崔兄若是列了,反而是自贬了身份.......’
话是说得不错,这若是裴俊或张若镐的口里说出,他必定会欣然受之,可偏偏是从一个庶子的口里说出,让他的感觉就恍若凤凰听到麻雀的奉承一般。
“并非我瞧不起他的身份,实在是因为他太不自爱,堂堂的相国屈身去请他吃饭,他却怡然受之,仿佛就是理所当然,父亲!恕我直言,你若是有心和张家和解,我觉得你应该请张煊才是,请这个张焕实在是.....”
后面的话他不敢再说下去,只垂手站在那里,低头不语。
崔圆怔怔望着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良久,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儿子其实并不笨,只是他骨子里根本就瞧不起张焕庶出的身份,看来他太一帆风顺了,人情练达欠缺了一些,还须在地方上再多历练几年。
“去吧!我不想吃什么,让我静一静。”
崔贤默默告退,这时管家从后面匆匆走来,崔贤一转身,正好和他撞在一起,“啊!大公子,真对不起!”管家见大公子面带怒色,吓得他连连道歉。
“什么事?”崔圆眉头一皱,冷冷问道。
“老爷,有人在后门求见,他说以此为凭。”管家举起一只淡绿色的戒指。
崔圆眼睛一亮,他连忙摆手道:“快快让他进来!小心别让人看见了。”
片刻,管家领一人快步走到外书房,只见他身材高胖,穿一身黑衣,斗戴大竹笠,笠沿压得极低,将他的脸遮得严严实实。
“你们下去吧!”崔圆将管家和侍卫遣退,亲自关上了门,那黑衣人立刻跪下道:“卑下幸不辱命,太后今天果然用张焕来开刀了。”
他声音尖细,俨如宦官的声调。
崔圆满意的点了点头,“事情我已知晓,辛苦你了。”
停一停,他又问道:“那她事后是什么态度?”
黑衣人毫不犹豫道:“她对今天吏部的反应十分满意,听她的意思,她还想再试权,所以卑下特来请示相国,下一步该从哪里着手?”
崔圆没有立即回答,他背着手在房间里走了一圈,忽然淡淡一笑道:“她的弟弟张华不是想调回京吗?你提醒她,太常卿李勉三天后将出任剑南节度使,让她下旨调张华为太常卿。”
“可是张华只是一个......”
“去!照我的话去做。”崔圆冷冷地打断了他的疑虑。
..........
大街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夜里温度降低,小街上的地面开始凝冻,所有人都小心翼翼扶着墙根缓行,稍不留神便会仰面摔倒,不过京兆尹还算经验丰富,一早便组织人员清扫大街,使长安的主要大街都免除了溜行的烦恼。
张焕艰难地走到客栈门口,只见林平平正扶着门着急地向外张望,一见到张焕,她高兴地大叫,“张十八!”拾裙便飞奔跑来,却忘了今日不宜速行的忠告,刚跑出两步,脚下一滑,仰面重重摔了一交。
张焕连忙将她扶起,拍去她身上和头上的雪屑,忍不住笑道:“怎么这般着急?难道是怕郑清明再多吃鸡蛋,盼我回来不成?”
“才不是呢!”平平爬起来,揉了揉腰忿忿地白他一眼道:“难道我就只会做煎鸡蛋吗?”
“哪里!哪里!我们平平做的杂烩汤鲜美无比,我现在还忘不了。”
“你再说!”平平又羞又恼,冲上来就要揪张焕的耳朵,却不防脚下再一滑,一个趔趄跌入张焕的怀中,反将他也撞倒在地,张焕哈哈大笑,顺手捞起一大团雪,撒在平平的头上......
“呵呵!年轻就是好啊!”不知何时,他们身旁出现一个清瘦的中年人,背着手含笑望着他俩。
“楚尚书!”张焕失口叫道,站在他们面前的,正是刑部尚书楚行水。
平平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将手中的雪团悄悄扔掉,她偷偷对张焕道:“他等了你快一个时辰了。”
张焕急忙整了整衣冠,躬身向他行一礼道:“小侄去了崔相国府上,让世叔久等了。”
“此事我也听说了。”
楚行水对今天下午发生的事并不以为意,他温和地笑了笑道:“我来此只是想和贤侄聊聊家常。”
楚行水的府邸在西市附近的光德坊,他却跑到东市的平康坊来找自己聊家常,张焕淡淡一笑,摆出个请的姿态,“楚世叔请到屋里详谈。”
........
房间里很暖和,平平早就给他准备了一只火盆,虽然炭放得似乎多了一点,但张焕的心里也觉得暖洋洋的。
“平平姑娘率真可爱,我很喜欢。”
楚行水从怀里摸出一块古玉,递给林平平微微笑道:“多谢平平姑娘陪我说了一个时辰的家常话,这块古玉虽然比不上张十八那块,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请平平姑娘收下。”
平平有些不安地瞥了张焕一眼,见他面带微笑,并无责怪自己多嘴,便收下了玉,又给二人倒了茶,这才退了下去。
楚行水呷了口热茶,很自然地接着刚才的话题道:“我听平平说贤侄也有块古玉,我一向对藏玉极有兴趣,贤侄能否借我一观?”
张焕知道楚行水说的玉就是母亲送给自己那一块,给他看看倒也无妨,只是这块玉他已送给了崔宁,叫他怎么拿得出,张焕歉然地笑了笑道:“抱歉世叔,这块暂时不在我身边,以后有机会再给世叔看。”
楚行水眼里闪过一抹失望之色,他依然不露声色笑道:“不妨,我只是听说平平说上面还镶有字,而且是个名字,我也知道玉上镶名字是一些世家的传统,所以好奇心被引起,便想一观,若不在身边就算了。”
平平虽然率真可爱,但她的记性却似乎不好,竟忘了那块玉上刻的是什么名字,楚行水连说了三个名字,她都说好象是,这让楚行水又好气又好笑,只得亲自问张焕,只是他多余的解释反而引起了张焕起了疑心.
那块玉上面铭刻的是母亲的名字,母亲的身世一直是个谜,难道楚行水知道一点什么吗?
不过,母亲的名字怎能随便在外人面前提起,张焕便不再说此事,换了个话题笑道:“我一直听人说,楚潍兄是这次科举状元的热门,哎!可怜小侄命运多舛,放弃了科举,好容易博得一个六品果毅都尉,不想又得罪太后,鸡飞蛋打一场空,世叔能提携小侄一二吗?”
楚行水指着张焕哈哈大笑,“你啊!难道你真在意那个果毅都尉吗?若你有意,你到我淮南去,我任命你做个兵马使如何?”
张焕也忍不住笑道:“虽然不在意那个职位,但上任当天就被免职,实在是没面子。”
“崔相不是给你找回了面子吗?”楚行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话题一转,他又回了那块玉,沉吟一下,小心翼翼试探道:“我听平平说,那块玉上刻有‘挽澜’二字,可对?”
说完,他的笑容渐渐消失,眼睛紧紧地盯着张焕,惟恐遗漏点什么,脸上紧张之色流露无遗,张焕此时已经肯定楚行水所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知自己母亲的底细,但不管自己母亲是谁,他绝不准人去打扰她的平静。
“不是!”张焕坚决地摇了摇头。
卷二 京华风云 第六十二章 别佳人(上)
五日后,太极宫内再次传出太后的懿旨,封河南府少尹张华为太常卿,河南府少尹只是从四品下阶,而太常卿却是正三品,张华一跃连升数级,右相崔圆当即批复吏部照办,这一举动在朝野引起了轰动,很明显,太后想要强行建立外戚势力。
但引起轰动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张华连升数级,而是太常卿本来是为崔圆长子预定,被太后夺去了此位,而崔圆却也毕恭毕敬地照办了,不少政治观察家都敏锐的嗅出味来,太后即将东山再起。
张华之事在沸沸扬扬传了一阵后便偃旗息鼓了,随之而来的是庆治十六年的科举放榜,第一名毫不意外地花落楚家,楚家嫡长子楚潍中了状元,第二名榜眼依然被广陵书院夺走,是一个叫韩愈的年轻士子。
平康坊内爆竹声声,到处可听见欢呼声响起。
“来了!来了!”
随着一阵敲锣打鼓声远远传来,高升客栈的士子们仿佛一群鹅挤在门口,个个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看着十几个报喜差官快步走来。
锣鼓敲得震天响,狮子舞跳跃翻腾,只听为首报喜差官高声宣布:“第四十一名进士及第,南阳郡刘魏;第二十三名进士及第,太原府赵严.....”
“姐,你怎么啦?你醒醒啊!”
.......
赵严咧着嘴傻笑,他已经不知自己姓什么了?差役上前给他披红挂花,并将他扶上高头大马,张焕则忙着给差官们大把大把塞铜钱,不过铜钱刚进差官们的口袋,便立刻被不甘寂寞的林三叔重新摸了回来,并惊叹这些差官们的口袋竟有着强烈的增值功能。
张焕笑呵呵地望着赵严被牵走,并再三向刚刚醒来的巧巧保证,她的夫君绝对不会被某某公主扔下的绣球砸中云云,可惜他并没有取得某某公主全权代理,最后还是眼睁睁看着林巧巧拉着平平不放心地向她夫君追去。
“去病,我可能这次中不了。”
宋廉玉的脸本来就长,此时往下一拉,再添上几分霉暗,若是陌生人初见他,极可能便会脱口相称:‘马户兄....’
张焕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其实你也并无损失,你现在可是云骑尉,又是晋阳书院的士子,等什么时候我给家主说一说,放你一个实缺,到河东军里做个文书之类。”
“去病能不能也给我安排一个职位?”郑清明挤了过来,五个人中只中了一个,他心里得到了极大的平衡,连续几日的沮丧被一扫而空。
“你!”张焕随手抽了他一个头皮,笑骂道:“你若收敛一点,会考不中?你免谈,明年继续考。”
宋廉玉已渐渐想通,虽然张焕有门路可以去做官,但做为一个读书人,不中进士实在让他不甘,他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去病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我有一千贯赏钱,解决了后顾之忧,我决定明年继续参加科举。”
话音刚落,敲锣打鼓声再次响起,又是一拨报喜的差官捧着红花喜带而来,“第六十八名进士及第,蜀郡士子马翰。”停了一停,他忽然得意地大声宣布道:“第三名探花郎,晋阳书院士子宋廉玉。”
路口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回头向宋廉玉望去,一向被世家大族垄断的第三名探花郎居然出现在他们中间,霎时,掌声、欢呼声如雷鸣般响起,大家纷纷挤上前向他祝贺,宋廉玉已经痴了,泪水从他眼睛里汹涌而出。
“去吧!”张焕拍了拍他的肩头,将他交给官差,众人给宋廉玉披红戴绿,扶他上马夸街去了.......
一直到近中午时分,再没有报喜的人上门,士子们都结伴看榜去了,客栈里变得冷冷清清,房间里传来林知愚琅琅的读书声,看来他又要准备下一年再来。
张焕逛了一圈,身边的朋友都中榜上街跨官,然后还有雁塔题名,还有盛大的曲江宴会,这是每一个士子的梦想,可他张焕却失去了。
俨如午夜的一声猫叫,惊醒了独坐在楼梯上的张焕。
一丝失落感在他的内心弥漫,原本他也可以去曲江风光,但此刻却只有他一无所有,仿佛他做了一个梦,梦醒后一切依旧。
张焕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这是张破天临走前留给他的,命他回太原从军,现在科举已经结束,该是出发的时候了。
这时,一阵急速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只见郑清明满脸兴奋地跑进院中,“去病,曲江那边好热闹啊!你怎么不去?”
“曲江宴会开始了吗?”张焕勉强笑了笑问道。
“快了!今年太后和皇上都来了,楚尚书居然还给平平安排了一个席位,这世道真是乱了。”郑清明从房里取了几贯钱,又急匆匆地跑出来笑道:“你也去看看吧!那些世家小姐都出来选婿了,哎!要是我是状元多好,我就可以和崔小姐同坐一席了。”
说罢,郑清明便一溜烟跑了,张焕的心开始向下沉,没有底,仿佛沉向无边无际的黑暗深渊,他胸中窒闷得几乎要爆炸。
.......
今天平康坊的青楼和酒肆生意格外兴隆,众多失意的士子聚在一起借酒浇愁,客栈对面的小酒肆也坐满了士子,京娘笑语声声,象只花蝴蝶在人群里穿梭,她和这个调笑几句,又敏捷地躲开另一只伸向她的咸猪手。
这时,一脸阴沉的张焕出现在门口,“哟!又来个失意郎。”京娘笑妍如花地迎了上去,“我要你陪我喝酒!”张焕将一张百贯钱的飞票拍在她手上。
京娘愣了一下,她忽然认出了张焕,就是那个下大雪的夜晚,他独自在这里喝酒,京娘的笑容渐渐地变得柔和,她将百贯飞票小心翼翼收好,“你随我来!”她抓着张焕的手腕快步向店后走去。
店后有几间东倒西歪的小屋,京娘推开其中一间,把张焕拉进去,又轻轻把门关上。
房间里的光线变暗了,张焕抬头打量这间房子,房间简陋而且潮湿,只摆放着一张木榻,上面一床褥子叠得整整齐齐,和自己在太原住的房子差不多。
“坐吧!这里是我的房间。”
京娘从榻格里取出一壶酒和两只酒杯,斟满了酒笑道:“考不上明年再来就是了,至于这样痛苦吗?听我的,喝个酩酊大醉,再睡一觉,就什么烦恼都没了。”
张焕郁闷地叹口气,“其实不是为科举,我今年压根就没考试!”
“那为什么?哦!我知道了,一定是为女人,对不对?”
京娘眼中的笑意更加柔和,她将张焕按坐在木榻上,把飞票还给他,又轻轻搂住他的头,象哄孩子一般温柔地笑道:“失意就可以当败家子吗?一掷十万钱。”
张焕的脸贴着她柔软的身子,他觉得自己真的变成了小孩子,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依恋,他忍不住抱住她的腰,嘴唇在她丰满的胸脯上轻轻摩挲。
京娘低头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明亮的眼睛望着他低声道:“尽情地喝吧!喝醉了今晚就睡在我这里。”
张焕恋恋不舍地放开了她的身子,京娘看在眼里,她‘扑哧’一笑,端起酒杯递给他道:“你是不是喜欢上一个女人,然后她又嫁给了别人?”
张焕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长出一口气道:“没有,她还没有嫁人。”
“那你痛苦什么!”
京娘一把将他手中的酒杯夺过来,脸阴沉下来,怒斥他道:“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喜欢一个女人还不敢去抢,只知道逃避,你就是个懦夫,你不配喝我的酒,给我滚出去!”
张焕被羞辱得满脸通红,一直红到发根,一种潜伏的野性渐渐在他心中复活了,他象野兽般地低鸣一声,抓过酒壶狂灌几口,狠狠向地上一扔,大步走出门去。
京娘忽然发现那张百贯飞票他忘在桌上了,她一把抓起便追出去,“喂!你的钱忘了。”
“送给你养老,我有的是!”张焕头也不回答道。
京娘望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远方,忍不住轻轻地摇了摇头笑道:“还真是个男人,我喜欢!”
.........
卷二 京华风云 第六十三章 别佳人(下)
曲江池位于长安西南,是长安第一风景绝佳之处,二月初一中和节、三月三上已节以及稍前的寒食节,每逢这些踏青的佳日,长安人便蜂拥出城,举家来曲江池游玩赏花,莺歌燕舞、热闹非常。
今天虽还在正月,春寒料峭,但适逢大唐新科进士曲江大宴,曲江池畔便特别地热闹起来,皇族权贵出席以示尊荣、世家大族出席以为寻才选婿,走卒小贩露面则是为了谋生,但更多的却是凑热闹的长安市民和落榜士子。
杏园一带早已是人头簇动、人满为患了,今年的主角是大唐天子李系和八十四名新科进士,不过今天又多出一位主角,最近风头正劲的张太后。
自从她弟弟被任命为太常卿,张太后就恍若变了一个人,往日整日挂在脸上的阴惨的神色已一扫而空,她变得精神矍铄,仿佛酣梦方醒,说话也开始短促而有力,不放过任何一个出头露面的机会,当然,盛大的曲江宴会也绝对少不了她的身影。
杏园是皇家园林,里面亭台楼阁遍布,举行盛宴的大殿周围已被士兵严密布控,湖水没有结冰,水面上也安排有官府的小船,所有来凑热闹的人们只能在外围观看,张焕赶到杏园时盛宴已经开始,这是一个将进行两个时辰宴会,从黄昏到深夜,当一轮明月在湖面上升起,新科进士将吟颂他们的新诗,献给大唐天子,由天子亲定诗魁,并会满足他的一个愿望,这将是整个宴会的高潮。
崔宁被宴会司仪安排坐在楚潍身边,半个时辰她一动也不动,仿佛她只是一盆用来装饰的鲜花,还有她悲戚的面容也和热烈的宴会气氛格格不入。
从宴会开始她就沉浸深深的自责之中,在这个盛大的曲江会上她没有看见张焕的身影,他失去了这个博取功名的机会,也失去了刚刚取得的官职,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若是她拒绝那个郡主称号,或许张焕就不会被免职。
“崔小姐,你看那只玉天鹅多美,象不象一个仙子在湖中沐浴?”
楚潍见佳人始终一言不发,他忍不住指着一只玉石雕成的天鹅低声道:“崔小姐知道吗?我其实是在说你,你比仙子还美。”
想得是那么专注、那么炽热,以至于完全忽视了身边的楚潍。
崔宁没有听见他说什么,她仍然沉浸在对张焕的思念之中,他现在一定孤零零地一个人在客栈吧!没有人陪他,也没有人安抚他内心的痛苦。
父亲已经不准她再和平平来往,也是因为张焕,甚至威胁她,若再和张焕往来,他就将不认她这个女儿,不仅父亲,连大哥也极端仇视张焕,为什么?为什么崔、张两家会有这么深的仇恨?
“崔小姐!”楚潍的口气已经略略有些不满,他可是新科状元郎,是当今天下最出风头之人,是楚家的继承者,不知有多少名媛淑女想和他同席而不得,自己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她,她却不知珍惜,要不是因为她是右相的女儿,自己需要这么低声下气吗?想到这,楚潍心中的不悦变成了恼火,他重重哼了一声,将写了一半的诗揉成一团,掷在地上。
这一下,崔宁被惊醒了,她极其厌恶地瞥一眼楚潍,刚要借口身体不适离席而去,却忽然发现自己裙摆上竟有一张叠好的素笺,不知是谁放的,她凝神细想一下,好象刚才有一个送鲜果的侍女站在自己身旁片刻。
崔宁随手打开素笺,心猛然剧烈地跳动起来,她死死地把素笺捏在手中,紧张得手臂都在颤抖。
‘我在杏园大门处等你。’落款是‘同舟王子’。
崔宁脸胀得通红,但一双美眸却异常明亮起来,她好容易才强迫自己平静下来,低头轻声道:“对不起楚公子,我身体不适,要先走一步了。”
她站起身便匆匆离去,走出十几步才隐隐听见身后传来恶狠狠的摔杯声,崔宁的脸色愈加冷漠,她没有回头,迅速从侧门离开了大殿.....
一辆马车在杏园北侧的专道上飞驰,这里是专供皇室贵族走的便道,一般民众不得入内,马车飞速行驰,很快便到了杏园的大门处。
虽然这里人多嘈杂,但崔宁还是一眼便看见了站在大门处的张焕,只见他牵着一匹马,面带微笑地望着自己,崔宁只觉脸颊发烫,心‘砰!砰!’地跳得厉害,马车并没有停驻,而是从张焕身旁缓缓驶过,车窗帘微微拉开一条缝,露出崔宁如花一般的笑容,浅浅地带着一丝羞涩。
张焕翻身上马,随着马车飞驰而去。
........
夜幕渐渐降临,气温下降,湖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白雾,仿佛仙境一般,天空没有一片云,一轮银白色的半圆月若隐若现地在一碧无际的曲江池里航行。
张焕与崔宁并肩在曲江池边徐徐而行,马车停在远方,不敢跟进,两人已经走了一会儿,可是谁也没有说话。
“我明日就要回太原了,特来向你告别!”张焕勉强地笑了笑,他拾起一块扁石,侧身打出一个水漂,石块穿过白雾,把那一轮明月冲散了,成了一个大圈,逐渐扩大以至于无。
“那什么时候回来?”崔宁咬了咬唇。
“我也不知道,或许明年,或许三五年。”
崔宁的脚步却越走越慢,最后她停住了,她忽然抬起头凝视着张焕,任清冷的月光洒在她苍白的脸上,眼睛里充满了悲哀,她一直苦苦地盼望他的到来,他来了,却带来了即将离开长安的消息,这个消息扼杀了她最后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