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图穷对话录

_5 徐小平(当代)
于是我接着说:"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必须精心设计。虽然你过去奋斗的失败使得你非常焦虑,但是你一定要消除这种浮躁心理,否则你依然会在焦灼之中如热锅上的蚂蚁,把奋斗的过程搞得非常急促而难以有真的成效。具体说,你在时间上,要给自己留下充分的心理余地。
"这个心理余地,就是时间上必须从容。现在是1996年初,如果你能够明年这时候得到美国大学1997年秋季入学的录取,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成功。但是,你最好把自己心理期待调节到1998学年入学。因为,我不希望你的一生都在今年复明年,明年何其多的精神状态下度过。早晚上床,一起天亮。太阳同时升起!早晚出国,都是学习,人生终将辉煌。所以,我建议你把入学时间表调整到1998年。
"这个日程对你的未来意义重大。因为,你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弱项,是没有真正可以利用和开发的工作经验。除了做秘书,你对任何具体行业都没有经验。而西方mba,最重视的背景之一,就是你在特定领域里特定的经历。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即使读了mba,在找工作时也会遇到巨大障碍。所以,你必须利用未来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为自己建立一个具体的工作背景、为自己创造一个明确的专业方向。要达到这个目标,一年半太匆忙,两年半正合适!
沙玫经过思考,很快接受了我的观点,因此决定了她后来的成功。从这个时候到1998年去美国,与沙玫过去十年虚度的人生相比是一个最充实的时段。她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找到了她自己一生从事的工作领域--能源方面的消费者信贷领域。这个领域,是她紧接着和我谈话之后找到的新的工作,是她一年之后开始申请美国mba时最强大的背景,也是她在美国读书时暑期实习的公司业务,更是她毕业后被国际能源集团雇佣时的主要因素。目前,她正在这个领域里,朝着高层国际人才的档次攀升。
沙玫事业上的成功,证明了我在新东方创建的留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思想:留学必须有长期的人生设计概念。在留学前,就必须考虑到留学后到底在哪里、做什么!那种出去了再说、留学了就好的思想,是留学领域里的鸵鸟行为。据说射击需要三点一线才能击中目标,留学过程中也有"三点一线"的概念:这个"三点"是:出国前的背景、出国后的学位、毕业后的工作;这个三点必须符合"一线"的要求:即必须专业相等或行业相等,至少必须是大致相等。只有这样,留学奋斗者才能击中目标,获得成功。
通过出国留学改行,并且获得成功的人也非常多。但对于走到人生中途不得不改行的人来说,改行的原因只有一个:人生缺少长远设计。三点扭曲了,不能连成一线,所以不得不改行。即使这是社会变化太快的原因,你也没有资格责备社会:因为受苦的是你,而成功的是他人(对于这个问题,我将在其他地方仔细研讨)。
沙玫点点头,她已经完全被我说服了。但是,想到1998,她的眉头就皱成了百折裙。她说:"徐老师,我可以等!而且我也知道我活到今天没有专业的空虚和苦恼。我愿意花两年时间,来重建这个基础--"沙玫突然放低了声音,倾斜着身体,凑到我的面前,绝望地看着我说:"但你能保证两年半之后我的签证吗?万一签证拿不到,我不就毁了吗?"签证,确实是悬在当代留学奋斗青年身上的利剑。谁也无法保证沙玫能够拿到学生签证,甚至即使她找个美国签证官做男朋友也不能保证。对于这个问题,我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出国的道路很多,有时候为了双重保险,可以两步并行。我建议你在争取留学的同时,办理加拿大技术移民。加拿大现行的移民政策是如此宽松,高中毕业生加上你这个程度的英语,就可以秘书身份拿到它的永久居民身份--这个身份,至少不比你永远得不到的北京户口含金量低。申请移民,并且肯定能够得到批准,你的出国就加了双重保险,几乎可以说万无一失。
"事实上,如果你能够拿到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美国其实就可以不去。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也非常发达,有世界一流的商学院。最了不起的是,有了加拿大绿卡,就可以在加拿大以政府津贴和无息贷款完成你的留学之梦,就没有必要去美国消耗你已经浪费太多的青春元气。通过加拿大移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出国留学最好的途径之一。"加拿大移民,是保证沙玫成功出国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这个留学捷径和出国机会在当时并不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并捕捉。而事实上,我们在新东方提供出国咨询的过程中提出一个口号--"加拿大移民,出国留学的捷径与保障"--以及与移民相关的各种思路和建议,确实帮助许多学生走上了获得前途的捷径和保障。新东方的移民服务虽然以商业操作的方式发生,但我回到新东方的第一天起,这个商业操作,就被赋予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生选择和前途设计的理想主义价值色彩,成为我们协助学员们出国奋斗的一条重要途径(移民对于中国人走向世界,是难得的宝贵通道。它对当代青年的奋斗意义和人生影响问题,我将在另外的专著里进行深入探讨。请读者留意)。
沙玫说:"这么好的事情我怎么也不知道呢?"我说:"对于加拿大移民,国家也就是最近两年才开放的呢!封闭的社会,只能出产封闭的心灵;开放的中国,已经开放了你的生命!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机会必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你这样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啦!this is a small world after all!这是个小小世界,说到底。沙玫,恭喜你赶上了世界的新时代!而你,必将成为时代先锋。"沙玫听了我的话,高兴得在办公室里走起了猫步,好像她就迈着这个步子走向她的白马王父;走向她的山姆大叔;她的脸上充满豪放之气;虽然她的动作其实非常难看。
我乘热打铁: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把出国的根基,放在不出国这个土壤上。在奋斗出国的过程中,你一定要放弃今天晚上就出国和那种除了中国不去,哪里都去的浮躁心态。出国固然重要,但如果出不去绝对不是没有出路。出国惟一正确的理由,是提高自己的潜力,开拓自己的视野。那种因为在国内混得不好因而要急迫出国的朋友,往往到头来既出不了国,也回不了国--因为他失去了在中国土地上耕种和收获的动机和根基。
"留学出国最大的错误,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出国计划就把在国内的生活都视为短期行为,把幸福希望建立在出国这样一种你自己永远不能操控的梦想上。人们最容易忘记:出国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出国只是一种通道,而不是终点。假如你把手段当目的,把通道当重点,你就永远达不到目的、永远到不了终点。因为你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许你以为你知道你自己要什么,而实际上你追求的东西,是一个虚幻的镜花缘。去美国,你也不能往月亮上飞。
"假如出国不是目的,什么是目的?幸福生活是目的。而幸福生活,绝对不能以在哪个国家生活作为划分标准。美国自杀和被杀的人,按人口比例比中国多得多。假如你认为幸福生活就是美国的话,你肯定一辈子不会幸福。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奋斗者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好学,他们都敬业,他们都热爱自己的行业,他们都在别人看来特别简单、没什么意思的行业里因为敬业和勤奋,而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刘永好做鸡饲料,杨元庆攒电脑,俞敏洪教托福,徐小平我--因为过去八年在国外没法搞音乐,又没有找到合适的行业,所以四十岁了还一事无成。所以,虽然出国对你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你把厌弃中国生活当作你出国的动力的话,你将永远没有真正的动力,你就永远到达不了彼岸。所以,归根结底你依然要把中国的社会当作你的舞台,长袖善舞,选择一个具体行业的舞台,从国内跳到国外,再从国外跳到国内。世界,就在你的脚下啦!""跳舞?我喜欢。快三慢三我都会!现代古典我都行!"沙玫眉飞色舞起来。
我生气地打断她:"别开玩笑。我没有说跳舞。我说的是你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工作,认真做下去。利用一个专业把出国之路连通起来。这就是通向成功和通向幸福的钥匙。"上述我的建议,也许没有什么新鲜或特异的绝招,但在1996年的中国,彻底把沙玫从人生绝境中拯救了出来。现在想想,这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话语为什么能够对沙玫起到那么重大的作用?根本原因,在于我在新东方咨询处所提供的咨询,是沙玫信任、信赖、认可,感到安全、愿意追求的信息。新东方咨询的价值,在这个时候已经展示了它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作家卢跃刚说我喜欢自己表扬自己。但为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也豁出去了。
留学、移民以及立足国内积累出国的资本或接着在国内奋斗的基础,这三点思想,基本能够覆盖一个"适龄出国青年"奋斗的几个主要方向。而且,这三个方向并不矛盾、并无冲突,而是互为补充:*国内的价值:在国内努力做好哪怕是最简单的工作,积累重要的行业经验,这个经验对于一个人无论是去加拿大移民还是去美国留学,都是非常宝贵的求职和入学资历资本;*留学的价值:获得北美mba(即使是mba,如果没有特定行业经验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对于回到中国发展或去加拿大谋生,她的竞争力就有了本质的提升、对于获得一份像样的职业会有决定性帮助(否则她去了加拿大也没有什么出路);*移民的价值:加拿大移民身份可以确保沙玫进入北美,确保沙玫以低廉的学费在世界一流的加拿大高等学府里面,完成她所紧迫需要的海外高等教育,同样对她一生的事业,无论她在北美还是在中国,都有决定性的意义。
沙玫六年来的经历,证明了我的设计的正确。但当时的沙玫,无法想象出国之路突然之间变得如此安全可靠。听完我这一番充满激情的人生设计,她先是乐得哈哈大笑,笑得弯了腰。但等她直起身子,她的脸色再次变得凝重严峻。
她说:"徐老师,我可以按照你的计划努力,但是,万一努力到最后而出不去那又怎么办?万一我的学生签证被拒绝,或者移民申请被驳回,那时我已经三十,三十多了。"沙玫说话时,露出了她最大的恐惧:一个人只活一次,女人的青春只有十几年。沙玫的青春,事实上已经到了暮春!万一再出不去,老冉冉之将至,怎么办?
我深深叹一口气,坚定地说:"至少,你在国内的职业生涯,也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康庄大道。"看见沙玫失望的眼神,我知道,对于这样一个奋斗至今依然没有实现人生最基本目标的女性来说,这个时候鼓励她放弃她半生追求的目标,实在是不人道的,虽然我有办法让她放弃,但不到最后时刻,暂时没有必要。于是我说:"自古华山一条道!你已经爬到了半路,如果退下来,失败是必然的;而如果坚持奋斗,继续追求,成功却非常有可能。以可能的成功赌必然的失败,当然可以潇洒赌一回。你活到今天,不就是在等待着可能发生吗?为什么要向我索取没有保费的最高值保险?我给你的,只是根据你的情况为你设计的一套最适合你的人生规划。成功不成功,我有自信;采用不采用,由你决定。但是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其他选择?难道嫁给那个老王子吗?"1996年初冬的北京,是充满着机会与困惑的北京。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脚步正在悄悄加快,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潮头也开始涌动。先知先觉者能够看到未来并为这未来做好准备。沙玫其实就是这先知先觉者中的一个,虽然她自己并未觉察。她在向着未来冲刺。人生竞跑不设名次,只要是坚持到达终点的人,得到的都是金牌。沙玫已经万事具备,只欠发令枪响。她的发令枪,就是我那么一点点指导点拨和明确指出的奋斗目标。
听了我的话,大概是最后对于那个老王子的提醒,刺激了沙玫的勇气。她一咬牙一跺脚,说:"徐老师,我他妈的听您的!"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人生冲刺。
第三日:我和沙玫谈婚姻
出国理由已定,怀着与一个时代对话、拯救一代出国女性的激情,我继续和她进行对话。
于是我说:
"目前你最最不能做的事情,是和那个人结婚。人生最宝贵的是自由与独立。不自由毋宁死。对于国家民族是这样,对于男人女人其实更加重要。爱情和婚姻能够给我们孤独的人生带来幸福。但是,如果把爱情和婚姻当作追求物质满足的中介、而不是终极目标,这种人就绝对不会幸福,因为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卖淫埃卖淫不要紧,目的要明确。但是,你嫁给这个老家伙的原因并非自己无法生存下去,也不是为了治好妈妈的食道癌而舍身饲虎--你想出国,是要通过留学而提高自己这样一种具有崇高价值的追求。因此,别的女人可以用这种方式出去,但你不能。因为这样一来,你的一切理想和追求就会被婚姻所包含的承诺和义务所覆盖,就会陷入这个男人的欲求和控制中。你必须想清楚,如果你一定要通过结婚方式出去的话,那你必须做好放弃留学追求、理想追求的打算。因为那个老人花了一生的金钱和感情,把你弄到美国,他绝不会允许你去mba的--知道mba什么意思吗?married but available,结了婚,还可以再搞--他岂能允许!"沙玫翻翻青眼,带着侥幸心理问:"你不要这么肯定嘛!别看他那个德行样,万一他的心灵美呢--我的意思是,万一他内心非常爱我、疼我,或者忍受不了我反复要求去读书给他造成的精神折磨,最后同意我去读真的mba呢?"我苦笑说:"那就更加倒霉了。你和他同时倒霉。请问现在假如有一个英俊高大、一米八五的美国小伙子跪在你面前,你还会要那个一米五八吗?"沙玫得意地说:"门儿也没有--除了你例外!""问题就在这里。即使那个老丈夫同意你去读书,但到了学校里身前身后全是美国英俊小伙子热辣辣的追求,再加两个孤独而性饥饿对你默默体贴款款奉献的男同胞,两年寒窗下来你除非不是人否则一定会潜入他们爱情的花房,打死你再也不能忍受那个枯萎的婚床。那个时候,对你、对你的爱情老爸可就都是悲剧了。即使你不因为凶杀案而出名,也会成为遭到丈夫毒打的花边新闻主角!"沙玫旋转白眼,心有不甘。于是略带幽默和自嘲地问:"难道嫁给老华侨都是错误的吗?为什么不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问题呢?"我哈哈大笑,说:"我并不反对你的跨国婚姻,反正我也不想娶你--想也没有合法的权利--有权利也没有吸引你的卖点。但是你就是不要嫁给这个没有钱的穷老华人,把命运系在一个自己的命运都把握不了的老头身上,这是对优良资产的浪费。中国姑娘,尤其是你这样优秀的女孩子还不至于这么廉价。据说婚姻就像鞋一样,舒服不舒服,只有脚趾头知道;但鞋破不破,却是人人都知道。这个老头,是双破鞋:如果他年轻一点,哪怕再穷,我会建议你仔细考虑;如果他富有一点,年龄越大,越要赶快结婚,婚礼办在葬礼之前才能合法继承遗产!但这个家伙又老又穷却想拥有沙玫你这样的美好的姑娘,真他妈不要脸!这是对祖国母亲的冒犯。我控诉!你可以继续幻想你的白马王子怀揣美国护照来把你掠夺上马,但千万不要上了马才发现他是匹孥马需要反过来骑在你身上才能走路。"说到这里,我深情地说:"沙玫同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虽然婚姻可以有好多,只要不是同时concurrently就行,但我们依然要像珍重生命那样珍重自己的爱情埃"沙玫听了也拊掌大笑,我们两个同时笑出了眼泪,笑声中我们都感到人生的无奈。
第四日:我和沙玫谈职业
一、沙玫的铁屋子
沙玫的旧工作,是在一家小型电脑公司做秘书。公司在北京的东南角,她却住在北京海淀的西北方。每天上下班要在路上消耗四个小时。北京的清晨和夜色也许是美丽而浪漫的,但是对于沙玫,它们却意味着困倦、颠簸、灰尘、噪音,无聊致死的下一站、下一站、永远没有终点的终点站。坐在车里,有时候沙玫自己也觉得奇怪:既然已经到了终点了,为什么要让我下车继续往前走?沙玫的生活没有归宿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汽车在售票员刺耳的报站声中喘息着前进:走过二里沟,沙玫想起自己贫穷的故乡;走过左家庄,沙玫想起恐怖的文革;走过公主坟,沙玫想起青春原来就在这里被埋葬;走过八宝山,沙玫想起人生原来最终的归宿是这里;走到五棵松,沙玫想起沙尘暴,想起被砍光的森林,想起遍地绿荫的美国但至今就是去不了!沙玫就这样遐想着、颠簸着、昏沉着、无聊着生活,走过一站比一站更令人担忧和同情的人生站点。
我问沙玫为什么不换一份工作,偏在这个不能发挥她个性特长的小公司混?她说这个公司的好处是上班以后事情不多,所以有"很多时间"学英语。这是她不急于换工作的重要原因。我听了,顿时感到胃酸,立即表示强烈反对。在工作时间学英语,精力不可能集中,效果不可能突出,这种学习状况是最糟糕的。新东方培训之所以有效,秘密之一,在于鼓动学生们在短时间内产生爆发力式的冲刺式学习方式。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是新东方培训的秘诀之一、也是大大小小成功者的成功秘密之一。沙玫显然没有理解这个道理。
而且由于公司"不忙",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发展机会,甚至连工作经验也谈不上。从挣钱的角度同样也就没有什么潜力。所以,沙玫舍不得放弃的工作其实恰恰就是她的人生陷阱,也是无数人的人生陷阱。有一种动物,生活在永无阳光的恒暗的深海,一旦把他们打捞上来,见到普照万物并且是生命之源的阳光,这些动物会立即死亡。生物界如此,在人类社会,这种情况其实更加普遍更加可怕。在铁屋子里呆久了的人,往往不愿醒过来,承受打不开黑屋子的恐惧。而这种恐惧,确实可以使一个人死得不仅悲惨,而且恐怖。从人道和安乐的角度,假如这个黑屋子真的不可能打开的话,真的还不如慢慢死去。
沙玫就是这样在黑暗中生活,而当阳光终于照到她的身边的时候,她差点还想愉快地拒绝。问题是,沙玫想拒绝打开的黑屋子,其实属于那种轻轻一捅就破的纸墙,而外面已经是春光明媚。沙玫命运的转折,首先从她变换工作开始,而变换工作,首先从我帮助她战胜打开铁屋子的恐惧开始。
二、沙玫的金钥匙
初见沙玫几周后,我接到一个在一家跨国公关公司供职的朋友的电话,他告诉我美国通用能源集团为开辟中国市场,要在北京搞一个大型公关活动,以吸引人们的注意。人手不够,需要一个能干的人临时帮忙打杂,时间是一个月,工资是三千块。他说我在新东方接触那么多学生,是否可以帮忙介绍一个?
我想起了沙玫,就问她想不想去。沙玫兴奋地说当然!突然能去外企工作,简直是喜讯的晴天霹雳埃但当她听说这份工作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脸上立即黑云压城,失望地表示不干。她不想失去眼前这个虽然不精彩但是却保证她生存的位置。民以食为天,没有饭吃的生活,才是真正恒暗而冰冷的海底。
但我毫不忧郁地鼓励沙玫大胆放弃目前工作,把握外企这个机会。我说:其实一个月的工作和一辈子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区别。即使现在给你的是一份长期合同,但依然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干得不好,同样会被辞退。所以,真正长期有保障的工作是没有的。在今日中国社会上,惟一的职业安全保障,是你适应新工作和新挑战的能力。合同是幻觉,能力是合同。如果你沙玫连这点心理素质都没有的话,谈何去美国奋斗!
"即使是采取教授终生制的美国大学,也流传这样的话,publish or perish,没有成果就毁灭。只要你在这一个月内向通用能源公司展示了你沙玫真我的风采,我敢肯定他们一定会挽留你,你一定会在这里找到一份长期工作,从而真正实现你人生奋斗的第一个目标--一份像样的职业!"我知道,通用能源公司,以及任何其他公司来到中国的首要战略,就是寻找合适的人才。新闻发布会之后干什么?不就是招兵买马吗?沙玫作为发布新闻的人,显然会捷足先登。
我非常自信而坚定地鼓励动员沙玫辞职,接受这份只有一个月的合同,在别人看来也许这是一种冒险。但在我心里,我知道这是一种真正的安全和真正的前途。我有深刻的思想和坚强的理论支持我这样做。而这个思想和理论,成为我后来在新东方咨询的基本特点。简单归纳,有下列几个方面:1、对于人才自身素质的信心。我从沙玫身上看到了她的优秀才能并坚信这种能力在跨国公司里面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我的信心其实是源自沙玫本身。沙玫像无数人,无数人像沙玫,当他们在奋斗之路上精疲力竭地走到我的身边的时候,他们共同的错误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才能与机会,就像钻石自己不知道自己可以成为钻戒一样。只要稍加琢磨,沙玫肯定是一个可以成为钻戒的钻石,我对此毫不怀疑。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要看到自己身上的潜在能力,潜在技能。
2、对于各国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战略和速度的信心。西方跨国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热恋之情和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必然,虽然在1996年寒冷的冬天,沙玫并不能看到2000年以后的中国,但是我能看到。我更能看到,西方公司来到中国市场,他们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人才。沙玫这样懂外语、比较西方化的知识女性,是这些外企在中国最需要的基本人才。一个喜欢和外国人结婚的女子,在文化上更加容易和外国公司搞起来--真没想到,性生活居然可以和职业前途暗合。通用能源集团来到中国,可以派高级主管,但不可能从美国空运秘书和办公室助理来。
3、对于国外职业市场规律的了解与信心。美国的职业咨询专家经常说:百分之九十的工作都是不经过广告直接从各个渠道填充上的。换言之假如通用能源集团要招一百个人的话,很可能九十个人都是未经公开招聘,而是通过各种内部信息得来的。一个月的工作虽短,让老板知道沙玫是一个可用之人,已经让沙玫在未来就业机会上,战胜了另外九十人,进入前十名。既然通用能源集团在中国大规模发展的战略已定,沙玫这样的已经为他们有过贡献的人,肯定是捷足先登者。桥头堡已经架到了沙玫的床头,沙玫居然要把它炸掉。这简直是毁灭自己前途的人体炸弹啊,是拒绝成功青春恐怖主义。
4、对于人才国际通用标准的了解与信心。美国商学院,最喜欢有具体工作经验的人;加拿大就业市场,最优先有跨国公司背景的人。无论沙玫是去美国读书还是去加拿大移民,国际公司的工作经验,是一个和学历能力同样重要的基本素质,值得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可惜沙玫看不到这一点。
5、最后,这是出于我本人对于奋斗者命运的本能的责任感和驱动力。沙玫已经这么大,再这样下去,她就会像许多大龄青年那样,使青春在寂寞中永远地消逝、沉沦。沙玫有能力、有决心、有令人敬佩的意志从困境中崛起。这样优秀的女性,deserve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我宁可把她从昏睡中唤醒,把她抛弃到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国际化人才市场上去,给自己插上草标重新叫卖一个好价钱,从而让她的价值得到升值。尽管我无法排除卖不出去的危险,但我无论如何无法容忍沙玫这样的女孩子每天每日就这样从公主坟到八宝山,从二里沟到五棵松,生活在没有生命的寂寞中。我要让她展开奋斗的翅膀。
在我的鼓动下,沙玫有点心动。但她反问我:"辞工容易复工难,一个月之后,通用能源集团又不留我工作,那我不就两头落空了吗?"我说:"我坚信通用能源集团这次活动之后肯定会留你!我有这个直觉。如果通用能源集团一个月之后不雇你,你可以到我这里来工作!"说完这话,我自己立即有点紧张。当时的新东方咨询处并没有招聘计划。即使需要人手,我做咨询也不能这么做:假如我的人生咨询搞到了让人家辞职、辞职后没有工作就到这里来工作的地步,那简直就是胡闹。如果这样,我该接纳多少万个新员工!同时,作为原则,我鼓励别人选择工作,如果以我这里的工作做保底的话,那我的咨询就不是咨询,我的咨询就变成了挖人才。
沙玫是我在新东方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提供就业担保的。现在想起来,可能是因为沙玫的年龄与不幸,优秀与绝望,实在使得我不得不这么做吧。为了拯救这个叫做沙玫的女孩,我什么都不顾了!当然,我当时的心理动机实际上是:沙玫肯定能够在通用集团长期做下去,给她担保,只是为了激励她接受这个机会。为了沙玫的幸福,我宁可赌博一次。
有了我的这个安全保证,沙玫决定接受能源集团的工作,去见通用公司的老板。但几个小时之后沙玫找到我,带着哭腔说:这份工作不是一个月,而是一周!一周,可能只用她四五天。
B编 (第10篇)-2
"你说我该怎么办?"沙玫和我都要哭了。这个时候的沙玫,拮据到了吃根油条都要算计一下的程度。丢失了这个虽然不好但稳定的工作,我真的会请她到我家来吃早餐吗?是我太太给她做,还是她给我太太做?
我的精神大约动摇了十秒钟,百米冲刺的速度,很快,一股巨大的信念使我有了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一个不知来自何方的声音在我背后响起,支持我去支持沙玫在新的道路上走下去。我斩钉截铁地让她回去辞职。一定辞职,听我的没错!你不辞职我就和你绝交。
我至今还在为我这个决心和决定而自豪。假如沙玫的成功是取决于她不懈的努力和奋斗,这个瞬间,则是沙玫生命璀璨开放时最美丽的过程。
三、沙玫生命转折点
沙玫接受了通用公司这个只有一周的工作。在通用公司这一周的工作干得非常好。公司上上下下都赞扬沙玫是一个绝妙的公关夫人。她那热情洋溢的工作态度和面面俱到的细致精神,获得大家的喜爱。通用公司本来只是请她在来华新闻发布会上跑跑腿打打杂而已,但是总经理马上发现,自己要在北京做出点成绩来,沙玫显然是一个可以帮助他的人才。居然在几天后的发布会上实际上就让她做了他的代言人,沙玫俨然以总经理助理的身份出现在记者面前。她多年积累的能力一下子就得到了爆炸性的证明!
沙玫常常来新东方咨询处,和我聊她的工作。她狂热地说:"这点工作算什么?姐们十年前就是一个万人工厂的总经理秘书了。""那你为什么不接着干下去?"我明知故问。
"妈的不是我不想干,而是没法干--总经理进了牢房,工厂进了拍卖行,下岗女工去了夜总会,姐们我沦落到了新东方。"大江东去,浪淘荆一切不适应生存的东西,大到文明和制度,小到企业和雇员,都在永远不停地经受冲击、洗刷、更新与淘汰。在急剧变化的中国,人才既面临惊人的机会,同时,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更面临残酷的挑战。对于当代中国青年而言,面临的挑战之所以残酷,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构成和心理基础并没有为这个挑战做好准备。沙玫如果不来新东方、如果不能获得我在新东方时时刻刻所宣传和所代表的留学人生新思维、新价值、新素质(居然也是三个代表!),沙玫肯定没有未来。我在新东方给了沙玫未来。沙玫的今天,应该能够给予更多的人启迪、借鉴和挑战。
那份几天的工作结束了,我兑现了我的诺言。两周之后的一个黄昏,沙玫来到咨询处,向我告别。她用异常平静,但沉浸着深沉幸福感的声音告诉我:通用能源公司来电话了,让她明天早晨去公司上班,老板已经决定聘请她做办公室助理。
沙玫的生命发生了革命性转折。
四、新工作,新生命
沙玫的新工作,级别可能是外企白领里最低的,只是接接电话的秘书而已;工资可能是在北京外企里最少的,不到三千人民币。老板知道她没有北京户口,给予她虐待性的工资。但是,这个工资,已经比她一个月前的收入涨了一倍。60年代,日本经过十年努力,实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沙玫的国民收入实现倍增,只用了三十天。日本经济奇迹在她面前相形见绌。
但沙玫最伟大的收获,并非钱包里的财产,而是人生的财富。这财富,将永远为她一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丰厚利息。她就职的公司,是世界五百强大公司;她的工作环境,公司在全球一致的西方企业文化;她的职业背景,从一个无所事事、默默无闻的皮包公司秘书,变成了在中国急剧扩展的跨国公司的白领丽人、专业人材。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沙玫还那个是沙玫,但她的人才价值和前途通道立即从死胡同里走到了新时代的高速公路上。
这是最典型的中国机会场景:通用能源集团,要在中国大规模发展,但发展初期,它在北京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办事处,内部等级制度还不那么严格。通用能源集团重视中国市场,来北京出差,成为公司高层领导一个重要日程项目。沙玫是公司最重视的中国市场最前沿的代表--所有与中国联系的来电和来人,必须首先经过沙玫:因为沙玫在北京办事处的工作,就是接电话和接飞机!她从此就获得了和这个公司全球最高领导交往的机会。她成为公司总部高层人人喜欢的中国丽人、北京形象大使。虽然她的任务是接机,但她总把接机搞得像接见,使得领导们来到北京,好像回到了纽约。沙玫的个性、人缘和魅力,现代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开始大放光彩。
最重要的,沙玫的新职业,是她申请美国留学的转折点。在世界五百强的大公司工作,使她的工作背景和入学资格获得了一个崭新的阶层和档次。当她申请美国各大学的商学院时,她只要告诉对方自己在享有崇高行业声望的通用能源集团工作,没有一家商学院会对她的入学资格和素质表示怀疑。因为美国大公司录用人员的价值标准得到美国商学院的认可,他们培训职员的价值标准也和美国商学院相同。事实上,美国普通商学院毕业mba,能够进入通用集团这样的大公司,已经是一种成功。而沙玫,还没有读mba呢,就已经在这里做上了这家公司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中国办事处的管理人员--尽管她管理的,只是电话号码和飞机航班。进入通用公司,沙玫离美国商学院的距离,就不再是空间上的,她可以说已经入学了--至于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想去,"明天"就可以去。
最后,沙玫的新工作给沙玫的心理状态,带来了奇妙的变化,给二十岁多十点半的沙玫,带来了女性的尊严。美国人对于女性夸张的赞美,西方文化对于女性习惯性的尊重和恭维,使得沙玫对自己的热爱和自信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峰。从此她不再夜深人静之时,怀疑自己的美丽是否只是一个梦。她获得了巨大的精神上的满足。她像海绵一样吸纳着美国公司文化,像工蜂一样没日每夜地工作。多年来在职业道路上发展极其缓慢和艰难的沙玫,一旦找到了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就像从陷阱里挣扎脱身的野兽,跃出深坑后,更加感到了丛林的宽广,自由的珍贵。
在最困难的时候保持着自我的尊严,在最累的时候保持着女人的新鲜,在最绝望的时候,也不放弃对于少女时代人生之梦的渴望,这就是沙玫。她的惟一错误,是当这个社会以各种落后现象,甚至以户口这样的法律制度堵死她发展机会的时候,没有利用自己充分的想象力冲破人为的藩篱;她的惟一失败,是她自己在遇到徐小平之前的多少年里,没有找到人生高手给她洞察未来。或者说,这个社会并没有为大量像沙玫这样在盲目中探索的勇敢而绝望的奋斗者们充分指导和机会。或者说,这个社会对于就业、新的职业方向、新的人才需求等等关系到个人前途和幸福的重大意识和思想,没有相应的服务。社会的落后,导致了沙玫们奋斗的艰难。
沙玫最终是幸运的。我期待更多的沙玫,能够登上沙玫走过的路。
第五日:我和沙玫谈户口
沙玫从万人国营企业下岗,赤手空拳从内蒙古来北京闯江湖。但祖国的首都并不接纳她--她没有北京户口。
沙玫大专学的是英语文秘,在北京这样一个外企和私企最多的地方做一个称职的秘书肯定没有问题。吴士宏的传奇,不就是这样诞生的吗?但由于没有北京户口,沙玫在北京就肯定不会赢得这样的机会,即使她比吴士宏了不起一百倍,她也没有任何希望。政策规定,所有的外企招聘广告上都必须写上"应聘者必须拥有北京户口",沙玫在这道人为的路障面前一次次折戟沉沙。
户口有户口的原因,政府有政府的难处,我这里不去评价它。尽管这个东西总有一天会像布票、粮票一样,成为令人苦笑的历史和珍藏品。我只想告诉沙玫和其他依然在奋斗中跋涉的朋友们,不要让这个历史的苦笑把你自己的人生搞成历史的哭泣。
我问:"沙玫,你为什么不去像样一点的外企应聘?"沙玫叹气:"大公司都要北京户口,小公司则以没有户口来低价剥削你。"她的脸上写着无奈,她的眼睛流着辛酸。
于是我说:
"报纸的招聘广告都写着必须要北京户口,这并不是招聘者对于户口的偏爱,而只是一种肯定要过时的地方主义人才壁垒。这在本质上是错误的:全世界如此严厉限制本国人民在自己的首都发挥才干贡献智慧的,恐怕就北京一个地方。这个制度,即将会松动,必然会改革。""但是,户口是户口的通行证,荒谬是荒谬的墓志铭(我们有多少荒谬的规定啊!)。世界上没有一家企业老板会把户口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志。企业需要的是人才,是能够创造利润的人才,而户口本不能创造利润。所以,你要记住的是:没有户口的你,其实是老板最喜欢的人。因为你是人才啊!
"要化解户口的诅咒,我给你一个秘诀:只要你能够走进任何一家公司招聘负责人的办公室,把你能为公司做点什么说清楚,你就有机会得到你理想的工作。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不要让有限的人生,听任一个必将废弃的不合理政策来糟蹋,不要让户口制度使你的前途发霉。
"要解除户口的毒性,给你一个绝招:万一人事经理问你有没有北京户口,你就非常自豪地告诉他yes, i do!--当然有!他如果问你户口在哪里?你就说你的户口在周口店。你不仅是龙的传人,你还是北京人的后代。你的祖先早在五十万年以前,就已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里,用石刀石斧在石头上,镌刻下了你的北京户口。亲爱的,我们都是北京人,我们都有北京户口。
"美国为什么强大?这个轮子上的民族永远在洪流滚滚地移动。假如纽约也有户口、硅谷也有户口的话,世界上就没有美国了。高科技的发展,以年为纪元。假如人才不得不为一个本来并不存在的户口费力奔走几个月,回到机房,你可能已经落后了半个世纪。中关村要成为中国的硅谷,不和这些遏止人民创造力的规定决裂,想和世界竞争,只能是扯蛋。
"沙玫,我知道你改变不了世界,但是,也不要让这个世界改变你。告诉对方你有北京户口,而且,用最神圣的口吻告诉他们,你拥有世界最古老的户口!"来自美国的通用能源公司,明明知道沙玫没有北京户口,但毫不犹豫地聘请了她。公司得到了沙玫这样一个优秀的员工、沙玫得到了公司这样一个优秀的经历。美国观念和中国人才,在这里瞬间照亮了中国人才群体里一个似乎没有出路的黑洞。
还有多少人被中国社会这样那样的陈规陋习束缚住手脚的奋斗者?谁拿走了你的北京户口?如果不是你自己主动上缴的话,谁能够拿走你的祖先在周口店的山顶洞给你落户的户口簿!
第六日:我和沙玫谈物质
这是沙玫进入外企之后半年左右的事情,也就是1996年夏天。一次,一位来自加拿大的朋友应沙玫热情的邀请到她家里坐坐。这洋人初次来中国,对中国的事情少见多怪。到了她家里,她当场压抑得哭了起来。她说:这么美丽的人,怎么就住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她无法想象,"人"怎么能够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可怜的朋友,她哪里知道中国人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里,追求着自己美丽未来的梦想啊!
沙玫住的环境,其实按照中国标准,并不算特别恶劣。无非就是简易居民筒子楼,有点脏乱差而已:楼道里除了没有照明电灯,什么都有。进到室内,没有装修。水泥地黑黑的,石灰墙灰灰的,厕所蹲坑深不可测,好像通往地球的那一端。这个房子是两居室,沙玫住一间,另外一间属于房东的女儿。虽然女儿并不经常来,但保留随时来的权利,确保沙玫没有居住隐私权。
晚上回家,楼道里没有灯。沙玫要在黑暗中摸上五楼。有时候伸手摸到一长串大蒜,或一颗大白菜,沙玫会很高兴,因为邻居曾经在楼道里挂过半头杀过的羊,沙玫黑暗中摸到手上,以为是剥过皮的人。后来好几个星期她不敢和人握手,一握就想起那中只羊不知被剥到哪里去了的皮。
1997年的夏天,是北京历史上最热的夏天。沙玫在通用公司上班,每天在公司呆到夜里十点多回家。老板以为她在公司勤奋工作,其实她是在公司避暑--她的房子没有空调,热得可以煎鸡蛋。有时候一不小心离开公司早了,沙玫只能到附近一家晚上营业的书店去避暑,那里有空调。沙玫拿一本书坐在那里看半天,书店的经理以为她爱书,其实她爱的只是他提供的冷空气。别人从书中得到知识,沙玫从书中得到清凉。书中没有黄金屋,但沙玫却证明,书中自有冷气室。
沙玫经济极其拮据。老板们知道她没有北京户口,就故意卑鄙地降低她的报酬,知道她也没法投诉,这包括通用公司的中国老板。沙玫要保持她形势大好的对外形象,必须经常买衣服。在长期的经济萧条中,沙玫像许多好女人一样,练出了一套勤俭持家的美德和才能。她的衣服看上去总是那么好看甚至漂亮。沙玫有一个最感人的习惯:和许多夸耀其衣服昂贵的女孩子相反,每次在我赞美了她的打扮之后,她都得意地告诉我这件衣服多么便宜,那件装饰多么划算。她在说这些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极大的自豪感。豪爽明亮的笑声,灌满了咨询处办公室,飞扬在新东方楼道里。劳动人民贫穷而有尊严的生活品德,在沙玫身上闪闪发光。她在这种境况下展示的生活态度,总使我想起我的妈妈。
我想,这是我对沙玫有如此长期而深刻友谊的原因之一吧!
联系出国要花很多很多钱,沙玫到了最后,已经把家乡亲戚朋友借遍了。每次几百几百美元花出去的时候,沙玫都显得特别衰老。而每当我提醒她,这个投资必然有几十上百倍的回报时,她的眼睛就会瞬间闪出志在必胜的光芒。我经常告诉她我自己的故事:1987年我从北大出国时,工资一百人民币。借了俞敏洪母亲2000元。但出国洗了第一个月的碗,当月就归还了。
在最最绝望的时刻,沙玫从来没有在我面前讲过她经济上的困难。最需要金钱的沙玫,从来没有向我流露过对于金钱的渴望。她像一个与命运泰森进行决战的拳击手,她知道只有把命运击败,自己才能获得一切。如果在战胜命运之前就左顾右盼,只会被这个叫做命运的无形泰森一拳打倒,从此再也站不起来。
年龄的压力、职业的压力,物质贫困的压力像三座大山压在沙玫的肩上,要是别人可能早就崩溃了。但沙玫却大义凛然地肩扛三座大山,顶着它们在奋斗的路上日夜奔走且箭步如飞。
沙玫相信自己会活得更好。但长期以来她却错误地把活得更好理解为"出国"。虽然这个理解相当肤浅,因为出国也许是某个层次上的成功,但出国本身肯定不是幸福的保障。不过,当她依靠自己的力量、挖掘自己的潜力、通过追求更高教育机会来提高自己的价值从而改善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她的出国奋斗就有了伟大的意义。人人都想出国深造或镀金。在这个队伍中,沙玫条件最差、可能性最小,而她对通过留学改善命运的期待却最高。这使得她的奋斗故事有了一团悲壮的史诗氛围。
人人需要物质保障。有人过早地停在半途,开始为物质利益而奔波,这样的人往往并不能得到应有的物质满足,而且几十年之后他会失望地发现自己还停留在当年下车的地方,生命之旅废弃在荒凉的半途。无奈少年头已白,空悲切。
沙玫在无数人放弃奋斗的年龄开始了远征,我对她的鼓励固然有重大的支持与引导作用,但她在物质世界里一无所有是决定性的因素。无产者革命,失去的只是锁链;沙玫的奋斗,失去的只是贫穷。
从人的潜能的角度,今日的青年,不管成就高低,都是沙玫;今日的我们,不管财富多寡,都是无产者。
第七日:我和沙玫谈签证
1998年夏天,沙玫被美国芝加哥一所不错的大学的mba录取了。这个大学,中国同学听上去也许不那么耳熟,但在美国,算一个不错的学校,对于沙玫,这已经是一个重大的收获。
这年夏天,天气远远不如沙玫被迫转入地下借凉的1997年夏天那么热(那个书店在地下室)。沙玫也显得比过去清瘦而成熟,少了几分虚火,多了几分沉静。在北京城,已经算得上是一个高级白领丽人了。即使不出国,沙玫在北京其实已经找到了她的位置,扎下了她的根基。
去美国使馆签证的头天晚上,我在办公室和她谈话。这是我惟一一次没有和她开玩笑的对话。因为,我知道,明天早晨,将是她人生真正的分水岭。越珍贵的瓷器,你越怕它打碎,而它就越有打碎的可能。这个时候,我比沙玫还要紧张。那天晚上我动了点感情。
如是她闻:
"沙玫,今天我们其实不用再谈签证了。我们已经谈过很多次。但是,仅仅知道签证知识是根本没有用处的。对于你,明天这个瞬间,将是你一生奋斗最关键的时刻,所有的痛苦屈辱、艰辛贫穷,在这一瞬间,都可以化为甜蜜的回忆。都将向你证明你这么多年来忍受它们的神圣价值。但是,你从现在起最好就忘记签证,只要记住一个东西:你是通用能源集团北京代表处的管理人员(office administrator)。你在这里,接待了通用集团华盛顿总部的总裁、副总裁并且得到了这些跨国公司巨人级老总们的交口称赞和欣赏;你在这里,和中国能源界无数董事长、总裁有过交往,他们也都认同你在通用集团的工作,很多人都表示过要挖你去为他们效力。把签证官当作这些总裁、副总裁,当作这些董事长、董事--而事实上,签证官比这些人地位不知低多少层次,如果你见到前者能够impress他们,你就以同样的方式去impress签证官吧。
"记住:展示沙玫真我的风采!"
第二天中午,沙玫得到了签证。电话打来,在新东方咨询处引起了轰动。我在电话里激动地对她说:"沙玫,这是我在新东方最伟大的成就!最自豪的时刻!一生能帮助别人做成这么一件事,我觉得我就没有白活了!"沙玫去使馆,到了窗口,故意把她通用能源集团的公文包往签证窗口一放,同时,把别着通用公司标志的前胸,也高高地挺起来。签证官抬头一看,说:"oh, you work for ty company?妈的你在通用公司工作?"通用能源公司,是美国著名大公司,美国一百家最好的雇主之一,能够在这里工作,显然令签证官很嫉妒。
沙玫接过话头,热情洋溢地说:"yes, sir, do you use our companys products?是的,先生,你使用我们公司的产品吗?"沙玫一下子就获得了谈话的主动权,她立即成为一个通用公司的发言人的样子,而不是来请求签证的乞讨者。
签证官看看她的资料,找不出什么毛病,但是对于她的资金,提出了一个问题:"how do you finance your study? using your credit card?你如何为你的学习提供资金,用你的信用卡吗?"这个问题相当阴险,如果回答不好一定栽在这里,因为用信用卡,意味着借钱。沙玫并不知道其中的杀机,而且她也听了个半懂不懂,她以沙玫一如既往的热情和大方说:"yes, i have three credit cards, i have great credits。当然!我有三个信用卡呢!我有非常好的信用!"沙玫的回答使签证官非常开心。能在世界著名的通用公司工作,有美国公司的推荐信,当然信用不错。信用不错,就足够拿到签证了,因为,美国学生读mba,都是靠贷款在交学费和过日子,凭什么中国学生不能这样做?美国签证官拒签中国学生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你去了美国不讲信用、不按时回国而已埃沙玫的回答,展示了她对于"信用"这个西方文化关键词的认同,一下子就得到了签证官的认可。沙玫的签证实际上已经获得了通过。
签证官拿着她的信用卡,一边看一边用中文说:"龙卡、长城卡、牡丹卡……"沙玫打断签证官的嘟囔,大声说:"sir, your chinese is sooo excellent!先生,你的中文真棒啊!"签证官羞涩地微笑一下,把东西还给她,同时给了她一张领取签证的黄条。
沙玫在咨询处办公室引起的轰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但我在笑过之后,偷偷地擦了不少眼泪。
第八日:我和沙玫谈学费
沙玫拿到美国签证,大家都沉浸在为她高兴的欢乐之中。她却把我叫到办公室,关上门,精神颓丧地向我提出了一个到现在为止人人都没有去考虑的最关键问题:"徐老师,你说我接着怎么办呢?"我心一沉,以为她还有什么咨询要我做:"怎么怎么办?""钱啊!读下这个mba总共需要三万多美圆,我哪里有这么多钱啊!"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是从来也没有想过的。没有钱,即使有了签证,也是没有希望的埃到了美国打工这样的事情,我实在不希望沙玫再做了。太苦啦。沙玫这个时候,在万能公司已经挣到四千多人民币一个月。她本人在出国奋斗的狂热中,其实已经在中国土地上做出了优秀的成绩。继续干下去,也可以获得一个有尊严和有地位的生活。在这个时候,出国洗碗扫地,打黑工挣黑钱,其实已经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了。但是沙玫毕竟到了出国的时刻了。
我想了想,说:"你有住房吗?把房子卖掉"沙玫眼睛一亮:"有啊!不过你知道我的住房是租来的。租来的房子也可以卖吗?"沙玫天真地看着我。
我扑哧一笑。沙玫为学费快要失去理智了:"你有其他财产吗?比如你的父母?"沙玫说:"我的父母非常穷,没有什么存款。但是毕竟有一栋房子。这栋房子,价值二十四万人民币,是他们一辈子的收获和养老归宿。你别让我打他们的主意好不好?我宁可不留学,也不能让他们老无居所。"我坚定地说:"我就是要打这个主意。回去把你父母的房子卖掉。记住,沙玫,告诉你父母,这是你人生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卖房子!去了美国,做牛做马苦苦读书,十八个月之后,你就能够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一年的收入,保证超过你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这样的投资与回报,当然没有任何风险。
"在美国读书,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剩下来的事情就是拼命读书。买好面包和方便面在身边,在读得晕将过去之前,吃一口面包,喝一口自来水,煮一袋方便面,不要忘了放两个鸡蛋。缓过气来继续读。这样才对得起你的父母和他们的这个养命钱。"沙玫出国读mba,只要不过劳死和被开除学籍,这点投资,就一定可以获得巨大回报。别说卖房子,就是砸锅卖铁,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投资埃我并没有给她另外一个建议,这个建议虽然好,但此时此刻说出来,连我的读者都无法认同。而我自己当年在国外最初接触到这样的事实时,其实感情上也非常难以接受。这是中国学生无法理解、但最终必须接受的西方文化。我想说但没有说出口的建议,是让沙玫到了美国之后,花几十美圆给自己买一个价值十万美圆的意外人寿保险,收益人是父母。这样万一本拉登的飞机正好撞到了沙玫供职的大楼,她的孝心,也能在这十万美圆中照亮爸爸妈妈的晚年。人人都不认为自己会死去,但这个世界上每天死去的都是人。保险,保的就是一个险啊!
多少次,留学生在出国之后意外死亡,因为没有保险也没有财产,父母连去美国奔丧的钱都拿不出来。中国人穷,在这个情况下,是穷在观念。我自己在加拿大读书时碰见的事情更加悲惨:由于一个出了车祸的学生没有任何保险和其他财产,不仅他的父母来不了加拿大,连把他的遗体从出事地点运回他的学校所在地的费用都没有。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无限的悲哀。
不过,生命保险这样的事情,虽然是中国人正在接受的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之一,但我还是不会对即将去美国留学的沙玫说出口。我不能不顾中国国情,强行推销这些人们并不喜欢的东西,而且还讨一个不吉利。
我想起了1990年在加拿大西部城市萨斯卡吞(saskatoon),我开车带我太太去七百公里外的累斯布里奇(lethbridge)面试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开车上高速公路。家里留下一岁的幼儿和六十岁的老母,两个人都不会说一个英语单词。于是走之前,我到当地保险公司花四块钱,四加元,买了一个价值四万加元、有效期为四十八小时的公路意外保险。我把保单交给我的一个朋友,笑着说:"假如两天之内没有电话给你,请你到我家去。一切就请你take care照料了"。两天之后我安全回来,那张保险单,成为我在加拿大生活最难忘的记忆纪念之一(这里写这个故事,虽然我已眼泪涟涟,但好像有点离题了)。
生命是脆弱的、金钱是悲哀的、奋斗是宿命的、保险是必须的。
沙玫真的让父母把房子卖了。她用这笔钱,成功地读完了mba课程,两年后,在美国一家银行找到了一份工作。年薪多少我不可能问她,因为我已经不把她作为我的咨询对象。但她一年的收入,一定超过她父母这一辈子的积蓄。这就是中国两代人的命运,是两个时代的写照。她有没有给父母买房子我不知道,我估计虽然她肯定天天想,但暂时还没有买,因为在我回顾她的人生的2002年初春,沙玫毕竟才工作不到两年。但我肯定,她的父母,想起女儿的出息,一定有入住豪华别墅时的那种幸福感和安全感。他们生了个好女儿!
第九日:我和沙玫论爱情
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沙玫,在爱情问题上也许应该是富有的。但答案恰恰相反。她的爱情生活到底如何我其实并不知道,虽然到后来我和她的关系像"哥们"一样密切,但在这些私人问题上,我从来不愿和她讨论。在那几年中,我最关心的是她什么时候能够成功出国,以及她的工作到底发展如何。对我来说,她如何爱情对于她能否出国意义不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沙玫自己可能都把这个极其重要的人生问题给搁置在一边了。
沙玫已骑波音去,此地空余孤独楼。沙玫虽有回程票,青春一去不复返。在她远离中国已经好几年的日子里,我总是后悔当时没有就爱情问题和她深入探讨,总是情不自禁地想:沙玫到底有没有爱情生活?已经三十岁的大姑娘沙玫,到底有没有男朋友?走到哪里都特别注重自己仪表、盛开得就要凋谢的沙玫,到底有没有性伴侣?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是否到了美国,还是那样孤独地不开放?
这些事情都是沙玫的privacy,私人问题,我绝对尊重并全力保护它。但是,每次我一想到沙玫极有可能为了留学和奋斗,甚至连正常的爱情生活都弃绝了,我的心里不禁替她微微颤抖起来。我心颤抖,不是后怕,而是余悸。
十几二十岁时,男女关系的目的是体验爱情;二十三十几的时候,爱情的冲动就变成了追求完婚的责任。很少有人能够免俗,还敢在这个年龄潇洒走一回的。沙玫也是这样。她带着强烈的择偶意识在看周围的男人,渴望找到理想的白马王子,明天就结婚,后天把她带到美国。
由于沙玫很早就给自己定下一个"出国"的人生目标,所以她在找对象的时候,往往以外国青年为主,因为只有这样的人能够带着她出国。这个目标,其实并不高尚,但我也无从制止。我本人作为中国男儿,深知为什么在今天中国会有这样的爱情景观。但不幸的是在中国长住的老外没有几个真能得到沙玫的欣赏,而沙玫真正欣赏的老外往往又不会欣赏她。难啊!所以沙玫的追求在一开始就注定了既不符合时代精神、也不符合爱情规律。当然难以圆满实现。
国内优秀青年其实也很多,沙玫为什么不找一个好男子把自己嫁出去做个有钱人的太太?也许是中国这个阴盛阳衰的社会,惩罚了她的优秀和高傲?与沙玫同龄的男性公民,都是生在三年自然灾害前后、长在十年浩劫之中的不幸年代产物。四肢不残缺就是魁梧,人格不卑劣就算伟大。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和她班配的男人也许有,但沙玫至今没有找到。起来!不愿被抛弃的男人,迎接沙玫的挑战!
沙玫缺少爱情生活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实际上是她自己的爱情观。男女相逢,云雨巫山,最后分不开了,于是结婚吧,这是人类繁殖的历史。因此,婚姻只能从裹着爱情的头盖里慢慢掀起来。而绝不能成为爱情的幕布:要看爱情戏剧先打开婚姻幕布。想要爱情吗?先和我结婚!这简直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包办婚姻!沙玫这样的女孩子,把爱情和性爱当作结婚的附件而不是主机,吓跑了许多潜在的婚姻驾驶员。
结果沙玫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年龄越大,找个合适丈夫结婚的渴望越强烈,但这种渴望越强烈越不容易结婚。谁也不愿意仅仅和她亲吻一下就要把自己的一生不明不白地交给她。这个吻未免太昂贵啦。新衣不试怎知合身,爱情不试怎知是否甜蜜?但沙玫她们认为如果不结婚我干嘛给你试?让你验?男人在艳遇的梦里不断惊醒而绝望,女人从婚纱的雾中不断看破而虚妄。她为等待永恒,却永恒地等待。沙玫孤寂地等待一春又一春,叹息一声又一声。沙玫把自己当作婚姻的嫁妆,沙玫没有意识到她自己就是爱情的感知和享受主体。
她没有未婚夫意义上的男朋友已是定论,但她到底有没有性伴侣意义上男朋友?我考证下来认为答案也是否定的。在和我的对话中,沙玫总认为有人在追求她,可见她处于强烈需要男友的时期。鲁迅的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被迫害狂,总觉得有人在追杀他;沙玫其实患有轻微的被爱情狂--她总觉得有人在追求她。这两种疾病,其实都是毁灭性的。我庆幸,时隔一个世纪,中国毕竟进步啦:我们从被迫害狂,进化到了被爱狂!
沙玫平时交往的男人,其实按照中国标准也都挺不错的,但由于沙玫按照丈夫标准来找男友,这就使得人们无法和她真正交往。牛眼看人,看成牛群;沙眼看人,看成丈夫。生怕陷入她温柔陷阱的男人,就像昆虫飞离蜘蛛网一样,从此不得不逃生。
沙玫活得实在是太累太艰难了。如果有个男人,在自己叹息时分担一下肩膀上的负荷,在自己寒冷的时候捂热一下胸中的寒气,哪怕捂热了自己再让他冷冷地走人,至少也能给沙玫留下冰川世纪里温馨的回忆!使她贫穷的饮食时代,依然有丰富的男女盛宴。没有任何人禁止沙玫这样做,拒绝自己幸福人生的,是沙玫她自己。顶多,她可以抱怨这是社会给她造成的观念的禁锢。但是,这个理由已经无法说服人。中国青年,已经有了自主生活的权力,不行使这个权力,就像面对好工作不辞去那份没有前途的旧职一样,其实都是过去的时代残留的心理障碍、精神疾玻沙玫渴望婚姻,但拒绝爱情。这个拒绝完全是沙玫自己的个人选择。是她铸给自己的人生错误。像许多大龄女子一样,她们以为生命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找一个合适的男人结婚,其实这是美丽的误区。事实上沙玫最需要的,是孤独岁月里的岁寒三友--对不起,我的意思是"一友"已经足矣,何况三友乎?但沙玫总是南辕北辙,以为离男人越远就离男人越近;越不追求男人就越有男人来追求。人的美德,只是在接触之后才能够发现和体会。但如果实行不接触政策,怎么能实行政策来接触?婚姻和爱情,本来是人类自由的通道,但在沙玫这样的女人身上,却成为捆绑自己的囚徒困境。女性解放运动,在中国还有极其漫长的道路。
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对沙玫的生活就更加不放心。甚至对她去了美国之后,万一不幸找到一个完美的男人之后的生活产生更深的忧虑。沙玫对男人世界采取不接触政策显然已经很多年。她对男性世界很不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女人的一半是男人。连自己的另一半都不知晓,沙玫怎么能够在爱情与婚姻以及西方人崇尚的性爱战场上取胜?找到完美男人,陷入深刻爱情,因为自己没有经验被对方炒鱿鱼--分手或离婚,那时候的沙玫,才叫人生的大悲哀呢!
爱情、婚姻以及性行为,是和知识、理想、前途一样重要的构成我们幸福人生的组成部分。像留学出国一样,也需要专家咨询。沙玫一个人在美国,没有我为她提供爱情和婚姻的免费咨询(这些服务,和新东方其他收费的咨询搭配提供),她还需要摸索多少年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想到这里,我就忧心忡忡,心惊胆战。
我做了一个噩梦。我梦见,肯尼迪的侄儿和沙玫约会,并且告诉沙玫她是他见过的最美的东方神秘主义性感女性。美酒加玫瑰之后,肯尼迪之侄温情脉脉送她回家,人家要上去喝杯咖啡沙玫当然就答应了。我心里为沙玫暗暗叫好偷偷为她喊加油!但五分钟之后,我看见风流倜傥的小肯尼迪捂着流血的嘴巴狼狈地逃了出来。嘴里的英语即使我醒过来还能依稀记得几句:"if you didnt want to do it, why let me in?you think i really wanted coffee?(既然你不想和我做那个事儿,为什么让我进你的屋?你以为我真想要的是咖啡?)"可怜的小肯尼迪!他有生以来第一次遇见了东方文化的打击,难怪美国老有人宣传中国威胁论呢!沙玫将遇到无数她无能应付、无法理解的爱情文化冲突和危机。
噩梦醒来,偶尔我会在灯下思考沙玫和她同辈们的命运。人情世故圆熟得像老奶奶似的沙玫以及她的许多同伴们,在做女人的最基本爱情技能和知识上,却像孙女一样幼稚低能。女性的下橱能力、料家能力、理财能力以及结婚能力,和英语计算机一样,都是需要学习的技巧。这个社会没有鼓励她们去学,甚至有系统地不让她们学习这些构成生活幸福的最基本的技能。这种素质的女性,即使拿到了哈佛的博士学位,又怎么能够幸福!
我亲口听一个加州理工大学毕业回来的女博士洋洋得意地告诉我:我在家里从来都不做饭,我连开水都不会烧!当时我听了立即决定从此不再鼓励人们去名牌学校留学。不会做饭的人,一般而言应该也不会做爱--至少,不会"爱"人。食色性也,这两个都不会的人,显然有问题。拿到加州理工博士学位,她也许能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但肯定不能为个人幸福带来美丽感受,更难以为她身边的人带来幸福人生。她为了人类而牺牲自己吗?其实根本不是。这是一种高智商的无能,一种高学历的弱智。其结果,是她自身和接近她的人们绵绵不断现实人生的烦恼和折磨。徐小平尊重人类所有选择。我不反对禁欲主义,我也不反对独身主义,我反对的,只是借奋斗之名而故意压抑和遗忘人类的美丽天性。
救命啊!
沙玫的爱情生活到底怎样,我永远不可能知道,我只祝愿甚至祈祷她幸福美满。经过如此长期残酷的奋斗,获得出国深造机会,无非是为自己过得好一点,而过得好一点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指标,是爱情与家庭生活是否美满。
沙玫,你不能舍本求末;沙玫,你不能买椟还珠!我宁可你放弃出国,也不希望你拒绝爱情。
我大叫一声,又陷入噩梦之中。
第十日:我和沙玫谈幸福
2001年夏天,沙玫赴美三年后第一次回国探亲。也是我和她告别三年后,第一次和她见面。沙玫从美国芝加哥打来国际长途,告诉我她回国的日期。我与沙玫,即将在新东方久别重逢!
这时的沙玫,早已顺利拿到了这个在一些专业上非常著名商学院的mba学位,并在芝加哥一家世界著名的能源公司工作一年有余,加上她以前在中国的经验,已经是这方面成熟的专业人士。wto即将到来,她的公司要到中国扩展可再生性能源方面的业务,她被公司内定为第一个最佳人眩这次回国,除了探望房子被她卖掉而居无定所的老父老母之外,主要是来考察中国的能源行业,看看在做出下一个重大决定之前,国内还有什么更好的机会。她在美国,认识了不少来美国考察的中国能源界大腕,许多人对"芝加哥的沙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都鼓励她到自己的公司来发展。
"我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回国做这家公司的中国首席代表,开拓中国巨大的可再生性能源市场,成为这方面的first lady,第一夫人"。
沙玫还是那么豪爽,还是那么开朗,还是那么充满激情,和我在1996年和她初次见面没有什么两样。但不同的是,沙玫已经实实在在从一个迷茫的皮包公司秘书,成为一个实实在在成熟的国际能源专家;从一个在中国人才市场上缺少资源和能力的弱势分子,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独特竞争优势的跨国人才;从一个每月工资区区一千多人民币的小职员,成为一个工作第一年的年薪接近五万美圆的高级管理人员。三年收入增加几十倍,一个国家要五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她花了五年时间。沙玫的职业劲头,大有加入吴士宏、李亦非之类超级女性行列的气势。留学就这样点石成金地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和价值,沙玫是新东方咨询成功的活字典。
我和学生的互动,一般都是学生拿到签证、去了美国之后,就不再有所往来,因为人的一生有无数的问题:无数的痛苦要回避、无数的幸福要追求、无数的陷阱要绕过、无数的毛病要克服。而这些问题其实是一个永远无法停止的咨询、调整和提升过程。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个忧愁,其实是生命的特征。我只能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为:为解决目前人生困境而奋斗的新东方学员们。等到他们的前途进入一个新的档次,我就不能再和他们交往。因为,我的职业病使我不得不始终考虑一个问题:得到我咨询过的学生们,是否真的得到他们人生应该得到的幸福?徐小平在新东方,是否给予了我们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人生良药?一劳永逸的良药实际上是没有的。宗教也做不到--否则人类只需要一本圣经,而不需要教堂和神父了。
因此,在等待沙玫的时候,我的心情与其说是激动,不如说是沉重。我知道,沙玫这样为奋斗付出太多代价、耗费太多青春的女性,其人生问题,决不是拿一个美国绿卡、得到一个mba、年薪挣上十几万美金就能够解决的。她的人生,其实就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必将在价值代谢和碰撞中摸索前进。
但是我最担忧的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奋斗,沙玫,你到底幸福不幸福?付出了这么惨重的人生代价,沙玫你也该享受一般意义上的幸福了。但我怀疑沙玫是否幸福、我甚至怀疑沙玫是否有"幸福的能力"。我知道有亿万富翁想吞金自杀的,我也见过赤膊的农夫快乐得要死的。沙玫好不容易有了今天,如果自己感觉不幸福,那么这些奋斗对于我,简直就是青春恐怖主义,就是留学自虐行为。我给予她的一切咨询和帮助,简直就是在坑害她。所以,在紧张担忧中我等待她的来临,我祈祷她幸福、祝愿她好运。
岁月在沙玫的脸上还是写下了无声的哀叹。生命的美丽总是难以遮掩奋斗的苦难。虽然我口口声声说她和以前一样漂亮动人,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次我是虚伪的。而且由于可以想象的艰难学习和勤奋工作,沙玫身上并没有显示许多女性留学生回国时展示的那种优雅与柔和。这个感觉,加上三十六岁依然是单身的事实,有点令人害怕。
沙玫的事业也许成功了。但是沙玫的生活幸福吗?她的私生活、感情生活、性生活(我豁出去了),这些同样构成一个人成功感和幸福感的生活内容到底怎么了?我需要知道,沙玫必须幸福,才能对得起我多年来对她的关怀和指导。但我直觉她的这些方面好像并没有太大的进步。
寒暄之后,我直截了当地问她:"没有带糖来,显然还没有结婚--有男朋友了吗?"她吱吱唔唔,居然还会脸红!我知道她没有。她对于男友的幻觉心比天高。问题是英国王子一个太老,另外两个太校沙玫,你到底想要嫁一个什么动物!你可不是十六岁!美国人在你这个年龄,有些人已经做了外祖母了,而你,说不定还是个处女。啊埃这不是民族悲剧是什么?
于是我进一步问:"有……性伴侣吗?"
沙玫这次倒不脸红,几乎有点自豪地说:"我这人,有点洁癖……"我一听就绝望了。洁癖在两性关系中,往往是导致夫妻离婚、情人分手的重要原因之一。沙玫你还没有结婚,怎么有资格患这么高贵的疾病!
惠特曼在一百多年前,就写出"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这歌唱人类情欲人类本能之美的史诗。你去美国转了这么一大圈,居然把中国洁癖原封不动地带回来。沙玫,真的你完了。
我的担忧被证实是正确的。我几乎要哭了。沙玫在我心里,如同我的女儿。三十六岁依然单身的女儿,她的身心本来应该非常健康,她的爱情本来应该非常丰富。但是,这么多年只顾学习不想其他,成功之后活得失败;到了目的地,心灵却离归宿更加遥远。
人类历史上也许有许多伟大的单身女性,但单身女性,绝对不能构成人类伟大的历史。为了文明,我们也许可以放弃许多爱欲,但放弃爱欲,绝对不是我们的文明。
沙玫的命运也许是先天注定的。在马拉松的竞赛中,奔跑者只能中途抓一瓶水往自己头上浇上几把,你不可能中途拐到星巴克或全聚德,品尝你的风韵、享受你的感官。
这么多年来,沙玫其实一直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跑中,顽强地和青春拼搏,和命运竞走。在整个90年代,经过十年面壁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沙玫,真的已经是圣女贞德了,我还能要求她更多的什么?当"小姐"一词在神圣的汉语中几乎恶化成"卖淫女"的隐喻、当"北漂族"成为全国数百万缺少学历但心存梦想的青年人美梦难成的象征、当"新东方"神话为几十万中国最优秀青年提供了追求前途、追求事业的诺亚方舟而沧海难渡时,沙玫来了--她从公主坟走来,她从八宝山出现,她站立在心灵的废墟、她崛起在精神的荒野--她出现在北京中关村的小小的角落里,开始了她的人生长达十几年艰苦的跋涉。路太长了!她必须轻装上阵,她必须忘记一切。奋斗于她,与其说是为了接近幸福,不如说是为了远离苦难。沙玫一路减负扔掉的,有她的欢乐、她的青春、她的情感以及她的爱情、她的性欲。沙玫的命运,是一代命运贫瘠青年的回旋曲,是一个价值交替时代的咏叹调。
沙玫终于攀登上了事业的顶峰,但是,我更希望沙玫事业和幸福双丰收。鱼我所欲,熊掌亦所欲。在事业和生活之间,假如命运让我不得不为沙玫选择一个的话,你猜我会为她选择什么?
我和沙玫紧紧拥抱告别。我说:"沙玫,下次见我,你是首代还是袋鼠我不在乎,但你一定要带一个雄伟的男子过来让我在乎、让我嫉妒!"我的心里,开始后悔当年让她出国。
沙玫理解我的意思,她坚定地对我点点头,像六年前一样。但她坚强美丽的脸上,流下了她在整个奋斗过程中,从来没有流过的第一滴眼泪。
◎俞敏洪点评
从徐小平的文章中,我看沙玫今日活得并不幸福,虽然她在留学、出国、定居、就业这些大问题上,已经完全获得了成功。所以,奋斗者必须提防成功之后的失败。
所谓成功的失败者,就是那些经过艰苦奋斗拥有了成功但并不拥有幸福的人。沙玫奋斗十年,吃了那么多苦,最终实现了她奋斗的所有目标。但作为她的指导者,徐小平依然为她的生活提心吊胆,实际上她依然值得人们同情。这真是人生最大的讽刺。大家总是为了追求社会认同的价值,沙玫几乎是全面实现了社会公认的价值目标,但从文章中,我看到沙玫并没有解决她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幸福。她在我的眼中并不幸福;她自己心中显然也不幸福。让我深思的是:她从最初见到小平"二十多一点",到学成回国,已经"四十差一点",对她人生的忧虑,好像一点没有减弱。
沙玫的毛病也许不是她的错,而是这个社会的错。但问题是,即使这是社会的错,人生受到摧残的,依然是沙玫这样令人敬佩和同情的奋斗者。沙玫的问题,绝对不再是留学问题。而纯粹是一个人生观问题,价值观问题,世界观问题,或者用更加浅显的语言:对沙玫这样物质贫瘠、机遇稀少的中国知识女性,应该如何活着的问题。我无法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一个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奋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幸福。自己和他人的幸福。而奋斗者要想让他人幸福,必须首先使自己获得幸福。
沙玫的故事依然没有讲完。还应该继续下去。一直到她内心深处获得真正的幸福感为止。
B编 (第11篇)
第11篇 柯莲九歌
柯莲,女,二十六岁,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因不堪父亲虐待,高中毕业后逃到深圳独立谋生。为留学她辞掉工作,只身来到北京,在新东方学习五年,托福成绩达到600分以上。五年来她靠借钱度日,过着衣食无着的生活,绝望时曾经陷入同性恋。
徐老师成功地阻止了柯莲伪造经济证明通过中介公司去英国自费留学的荒唐行为,但是徐老师无法替她度过苦难人生。柯莲何去何从?柯莲怎样摆脱困境?
第一歌:柯莲不肥也不瘦
我见到柯莲,是2001年7月中旬的一个傍晚。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更是新东方学员的美国留学签证被拒签到了无比惨烈的夏天。我给一群满脸愁容的学生做完签证咨询,筋疲力尽地爬出了新东方咨询处,像吴牛一样喘着气。
但是当柯莲一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精神不知为何陡然振奋了起来--我感到一种渴望帮助她的冲动--我看见她的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至今使我战栗的表情。这种目光,可能只有在新东方学生身上才能看到。这是一种美丽而绝望的眼神,它冰凉而火热,锋利而迟钝。它是青春欲火与生命困境发生严重冲撞后产生的一种复合状态。好像一池桃花春水,突然遭到二月寒流的冰封雪冻,鲜活鲜活的生命,无声地在冰层下面哀求着春风的到来,渴望着解放的消息。
她用几乎是颤抖的声音说:"徐老师,我已经找了你好几个月了。今天你一定要给我一点时间,我有一些出国的问题,非要找你解答不可!"我知道,这是一个为前途奋斗而走到绝路上的孩子。
我请柯莲回到办公室,看着她脸上由白到红逐渐松弛下来的神色,我心里不禁由远渐近响起了美丽的音乐:柯莲长得怎么样?--身材不肥也不瘦;柯莲当时住在哪里?--清华大学北门口。柯莲的身材非常丰满,滚动的曲线有一种如脱缰之马、呼之欲出的奔腾之势。把我朝拜青春和礼赞生命的眼睛给无意中刺痛。我心里暗暗羡慕地想:她应该即是她自己优良的资产,也是家庭社会最大的财富;她应该即是中国社会存在与发展最美好的理由与成果,也是人人争相宠爱的幸运女儿。
但应该是应该,这里我用的是一连串虚拟语态。柯莲的生活显然不是这样令人羡慕。她的穿着很破败,她的情绪很抑郁,一看就知道她是陷入了一种无法解脱的失败之中。她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古怪生硬,没有一点女孩子应有的风度韵味。特别是她头上戴着一顶帽子,更像一个巨大的问号,覆盖她一头秀发全身诱惑,凝固她峰回路转身体之上年轻女性的动感节奏。使你感觉你对她的赞美,预先就会遭到冰冷的拒绝。
我说:"柯莲,你有问题。你有严重问题。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问题。但我知道你的问题如果说出来,一定骇人听闻。"咨询处已经下班,喧闹的办公室变得非常安静。室内就我和她两个人。我给她倒上一杯茶,让她彻底放松、彻底释放自己。我告诉她,今天晚上我什么安排都没有,只听她一个人讲她的故事,哪怕讲五个小时也可以。柯莲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惊讶,随即,她的脸上露出了第一丝甜美的笑容。
喝着茶,我静静地听着柯莲讲述她自己的故事。我万万没有想到,柯莲蕴藏着青春礼赞的身躯里,竟然浓缩着那么多生活的悲歌、青春的凄凉、生命的困窘和奋斗的盲目。使我感到,新东方对于这样的学生,竟负有那么严重的使命和神圣的职责。
第二歌:柯莲出身很不幸
柯莲出生在江西一个极其贫穷的农民家庭。家贫不要紧,亲情最温馨。但是柯莲的家庭却没有温情和爱。她父母生了好几个孩子,家庭负担非常沉重。小柯莲童年特殊的不幸还在于,她的爸爸搞上了村里另外一个女人,公开同居。爸爸对这个吞食了他绝大部分精力和财力的家庭,充满了怨恨,并且把这个怨恨,毫无保留地发泄在柯莲这些孩子身上。柯莲小时候,经常挨饿,惟一能吃饱的东西,是父亲的黑手高高举起的农民的皮鞭。打到高中毕业,柯莲再也不想忍受,就独自一人逃到了深圳,从此独立谋生。
"他最喜欢把我吊起来打。有一次差点把我的眼睛打瞎。他现在老了,打不动了。"柯莲说。她沉默起来,眼睛看着窗外渐渐暗下去的夜色。
我哑然流泪。我不是为柯莲悲惨的过去和肉身--柯莲已经在皮鞭中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女子--我为柯莲美丽的灵魂哭泣。她在说爸爸如何打她的时候,眼睛里流露的并不是刻骨仇恨与毒气。相反,竟是无限的怀念和孝敬的神情。一副恨不得让父亲返老还童,重新举起他的鞭子抽打她的样子。
而我呢,我真想替柯莲找一根棍子,让柯莲拿回家,把那个老东西狠狠暴打一顿再说!中国的女儿啊!你像我的祖国,总是受尽折磨、习惯忍辱负重。
在深圳,柯莲从文秘到销售什么工作都做过,一个月挣到两千多人民币,已经能够自豪地养活自己。但是柯莲对此并不满足。她想有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发展是什么?柯莲给自己定下了出国留学的目标。这时她正好二十岁。她对自己说:学英语,考托福,五年之内出国留学。于是辞去工作,来到北京。带着这样美好的梦想,柯莲消失在北京浩瀚的人海里,淹没在新东方湍急的学生漩涡里。在中关村悸动的人群中,在新东方拥挤的教室里,走来了柯莲娇小脆弱的身体。
辞去工作的柯莲没有收入,只能靠她在江西做小学教师的哥哥菲薄的工资支持;来到北京孤军奋战的柯莲没有欢乐,只能靠对于出国留学辉煌前景的虔诚信念和狂热追求支撑。在新东方,我总是豪情万丈地接待无数来访问我寻找我咨询的学生们。但是,面对柯莲这样的女孩子,不知为什么,总感觉新东方好像欠了她什么东西。我的柯莲,我的新东方。我的心在为她颤抖。
她的哥哥,在江西一个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当地做小学教师,月收入仅有五百多人民币。居然要承担起资助妹妹在北京留学奋斗的重任。这种不可承受之重,用小马拉大车已经不能形容,而是乌龟背骆驼。出国前的生活尚且没有着落,出国后的日子怎么过?柯莲显然根本没有去想。学费、生活费、机票。这些费用对于柯莲来说倾家荡产也无法做到。
经济能力薄弱,给柯莲的奋斗造成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柯莲有出国留学的鸿鹄之志,柯莲却没有支付费用的燕雀之力。用留学目标赋予自己伟大精神食物的柯莲,其实依然没有解决一日三餐的能力。留学作为一项浩大的人才投资,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负担的。留学奋斗之路伟大,但只有精神,显然远远不能解决问题。
留学还需要其他资源。申请过程,一般需要两年左右,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人朋友资源、同学资源、社会关系、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搏斗。人们以为留学只是去美国读书的那两年时间,其实留学的投入还包括为获得录取而投入的那些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金钱、精力,以及失去的工作、发展和挣钱机会。
柯莲的错误在哪里?柯莲的错误,在于她不仅没有出国后的基本资源,她更没有出国前的必备条件。当她把一切精力投入了留学这个看上去是美梦的奋斗计划时,她的现实生活马上就变成了噩梦。留学所要求的全力投入和超额付出,使得柯莲的生活立即陷入了不断付出的深渊。
柯莲错误的核心,或者说,她人生设计错误的关键,是她在零资源、负财产、无经验的情况下,太早开始了她的留学计划。她本来应该立足国内机会,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成为某个领域的经验人士,在实现养活自己、工作五年左右、积累一定资金、积累相当经验之后,再考虑出国留学深造的事情。
生下来就比别人命苦的柯莲,在狂热的留学思潮的误导下,用自己错误的决定,把自己打入了更加悲苦的留学无底洞。这个无底洞,吞噬了柯莲所有的青春欢乐和生命财富。直到她遇到我,依然无法在惯性面前停止决无出路的搏斗。在这个意义上,柯莲是现代留学女性的唐吉珂德,她在与风车作战!
我问:"来北京之前知道新东方咨询处吗?"柯莲惭愧地笑笑说:"可惜不知道,否则我就会少走一点弯路了。""我同意。但你后来知道了,为什么不早点来找我呢?""其实我真的找过你,但是总是无法预约得上。你太忙了!"我心如刀绞。因为我知道,留学领域里的所有迷误,其实都可以通过有系统的咨询给予指导和帮助,解除千百人的绝望和迷茫。作为新东方负责学生咨询工作的我,面对柯莲这样的学生,真的感到无地自容。
第三歌:柯莲叹息没法活
二十岁来到北京的柯莲,在新东方咨询处碰见我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在北京的六年期间,柯莲把所有的心血都耗费在为学习和为留学而努力。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做。六年间,她的收获是拿到了一个大专自学考试文凭,在新东方上了多个培训班,参加了三次托福考试,最后一次,居然考到了603分。
托福603分对于柯莲是一个惊人的成就。我听了真的吓了一跳。出国留学因素很多,托福是最硬性的一项,凭这个条件,柯莲已经足以进入美国几千所大学读书。即使是中国大学英语本科毕业生,如果不经过认真的复习和准备,也未必有把握考到这个成绩。而柯莲,仅是以乡村高中生的文化基础,达到了这个水平,不能不说是柯莲背水一战、绝地反攻取得的辉煌。听完柯莲肯定的答复,我倒抽一口冷气,在这个辉煌里面,我闻到了腐烂的气息。
我从她的托福高分闻到腐朽气息,是因为,人生要做的事情很多,大专后面有本科,本科后面有硕士;托福后面有口语,口语后面有写作。关键是:人生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其实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本末倒置,就会颠覆我们的前程。柯莲的问题恰恰就是,她把托福、以及托福所标志的留学当作自己人生最紧急的目标,是一个最经典的本末倒置现象。她的生活因此遭到了最彻底的颠覆!
在北京六年,柯莲没有挣过一分钱,就靠四处借债过日子,维持她的奋斗梦游。哥哥的收入有限,不能长期供养她,她就到处借钱,苟且度日。有段时间,她甚至要靠她哥哥以前的女友,现在北京做保姆的一个女孩子给她接济。四肢健全的柯莲,你为什么不能自己去做保姆,而要以奋斗的名义吞食别人的血汗!柯莲的行为,其实已经构成了犯罪,但是她还以为是神圣。
柯莲不仅是在贫困线上,她甚至是在死亡线上追求她的留学之梦!支撑柯莲走下去的惟一动力,就是"留学"这个看上去、听上去都挺好的一个梦想。柯莲就这样,头顶黄天,脚踏灰尘,耳听寒风,眼迷黑雾,转眼从有女怀春二十岁的少女,变成了一事无成的二十六的大娘(中间少一"姑"字,是我为了对仗发明的省略法)。
六年的岁月不堪回首。就在孤军奋战的柯莲拼搏到了最艰难的时候,她的生活发生了一个重要的事件。柯莲住在海淀农村地区大大小小的学生公寓里。这类房子,条件极其简陋,费用当然也很低廉。在这个宿舍里,柯莲认识了耿蓓薇。这个比她还小三岁的女孩子,构成了柯莲在北京惟一的社交和生活圈子,成为柯莲惟一的知音和伴侣。她们在一起,逐渐地感到了与对方难割难舍的依赖。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在这间四处漏风的民房里,在辗转难眠了大半夜之后,睡在下铺的耿蓓薇终于羞怯而勇敢地向柯莲发出了邀请,她说:"姐姐,我冷……"从身上到心里都寒冷如冰的柯莲和耿蓓薇紧紧抱在了一起,互相取暖。在一千万人口的世界特大都市北京,她们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彼此从对方心中和身上,找寻自己生命的避难所。寒冷的冻夜变得温暖如春。原来世上除了新东方人人可以来的校园之外,还有另外一座只对她们两人开放的秘密花园。很快,她们搬到了清华北门口的农民房子里,过起了日出日落的同居生活。
耿蓓薇从宁夏来,家庭状况比柯莲略好一点,爸爸妈妈天天在沙地里挖发菜卖钱供她学习,虽然破坏了生态,但确保了耿蓓薇脸上没有绿色。因此并不需要柯莲支持她生活费用、甚至还能够多付出一点。她比柯莲小,性格更加内向,更加需要别人的庇护和照顾。在这个组合里,柯莲居然成了哥哥,或者用术语说,成了这个临时家庭的丈夫,承担了给耿蓓薇精神支持和生活信心的重任。柯莲成天在外面为留学出路奔波,无论多晚回到家中,耿蓓薇在家里一定等着她。两个被命运和社会遗忘抛弃的弱小女孩,就这样相濡以沫,等待着"出国"这个永远不会升起、而且也不该升起的太阳照亮她们的小屋。
柯莲是在2001年5月在第三次托福考试中得到603这个高分的。于是柯莲开始联系出国。在一家留学中介的介绍下,她被一所英国的大学本科录龋学杂费加起来一年是二十万,四年是八十万。办留学需要经济证明,连几百元人民币都拿不出来的柯莲,无论如何也拿不出留学所需要的几十万人民币的经济证明。家庭支持是不存在的。他的爸爸,除了收藏着鞭打小柯莲的鞭子外,其他什么也没有。于是,这家狗日的中介就表示,只要柯莲多付钱,就给她办理假证明。反正只要柯莲拿到签证,去了英国,中介就可以得到上万人民币。至于柯莲去了英国是死是活,于情于理,中介不必操心,柯莲无法想象。
假证明能否蒙混过关?这是柯莲来找我的直接原因。
"这是我最后的机会了,徐老师,你一定要帮助我!如果再不出去,我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第四歌:柯莲悲歌歌一曲
柯莲本来可以活得很好。但在这个生气勃勃的北京之夏,她为什么却发出自己活不下去的悲鸣?如果一个二十五岁受过大专教育的姑娘在自己国家的首都活不下去,那么在中国大地上,到底谁能够活得下去?柯莲的生活,错在哪里?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