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图穷对话录

_4 徐小平(当代)
我问:“我的话你听懂了吗?你想听我的话吗?你愿意这么做吗?”
古莜芬还是点点头。说了一些话,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一个怒气冲天的妈妈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我正在新东方咨询处和学生谈话,听见外面接待处有人在吵架。在新东方,我很少听到这种吵架的声音,在工作人员和学生之间,如果吵起来的话,一定是工作人员的错误。这是我立下的绝对不可动摇的规矩。
我听见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外面吼叫:“徐小平在哪里?我要找他让他把话说清楚!他说我儿子在国外过着狗都不如的生活,这是侮辱!我儿子在美国读博士,是电子博士!知道吗。他凭什么这么污蔑我的儿子!”
我知道是谁来了。吴乃仁的妈妈,古莜芬的婆婆。我从她的声音里听到了空洞的自豪感,听到了虚妄的幸福感。我知道,这个老妈妈,也需要我拯救。
我走到外面,叫住不让吴妈妈进来的接待员。走到吴妈妈身边,搂住她的肩膀,以前所未有的谦卑的口吻说:“阿姨,我就是徐小平,请进请进,对不起,让你生气了,假如我错了的话,你就任意地骂我吧!”
吴妈妈的火气被我的热情扑灭。我加倍卖力地给她倒水沏茶,努力让她平静下来,就差进行跪式服务了。
我说:“阿姨,我绝对没有侮辱你儿子的意思。我疯啦,侮辱我们自己的学生而且我还不认识他?我只是想帮助你们。我说的话肯定没有错。只是你媳妇传达的时候,没有表达出我的前后语气和情境。我把话说得那么严重,其实正是因为我太关心你儿子的困境,太想帮助你们走出这个绝境啊!”
吴妈妈立即平静了下来。开始向我道歉。我说没有必要:“只要你听我的话,让你儿子立即回来,就是对我最大的尊敬。”
我说:“阿姨,你不要生活在虚妄之中。‘儿子在美国留学读博士’,这是一个说到哪里都令人羡慕的事实。但是,你们真的感到幸福吗?你的儿子媳妇,结婚才二十多天就分居,一分就是两年,如果不迅速行动的话,还要分个一年两年的,这是人过的日子的吗?
“好好的儿子,到了美国信什么教,我不反对人们信教,但是你想想,你的儿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信仰上帝的?上帝如果有眼,为什么不命令签证官让他的新娘子早点飞到他的身边?你想想你儿子在教堂里祈祷时的内容是什么?一定是‘我天上的圣父,保佑我妻子早日和我团圆吧’……这就是你儿子现在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谁能够保佑你儿子媳妇早日团聚?只有你们自己。因为你儿子的情况,再申请妻子探亲签证已经很困难,如果最后努力失败的话,我真的希望你能够让他回来。回来之后,你想想,一家人团团圆圆,该多么美好!”
吴妈妈听到这里突然号啕大哭,吓得我赶紧走出去安慰在外面等候我的学生,他们也都吓了一跳。不知道我这里出了什么大事。
吴妈妈大哭着说:“徐老师,其实我早就这么想啦!这两个孩子出国之前只是领了个证,并没有住在一起。从结婚到今天,住在一起不超过十几天!
“我早就想让儿子回来了。但是面子上实在过不去呀。去美国留学一趟,连个硕士学位也没有拿到就回来,还不被单位同事和左邻右舍笑掉大牙!”
我说:“他们要笑掉大牙就笑呗,满地找牙并且喝粥漏风的又不是你们!
“关键问题是:你是为别人的阴暗心理而活着呢?你还是为儿子媳妇和你们自己的幸福过日子?面子背后,是多少辛酸的眼泪;赞誉之处,有多少难隐的伤痛。这个代价,实在是太高啦!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建议吴乃仁早点回来,并没有让他放弃他的学业,而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他回来,只是一年半年时间,和太太充分享受了爱情的甜蜜,加足了情感和爱情的能源,再去美国读它个半年一年,同样可以拿到硕士学位或者多几年来一个博士学位。这么天衣无缝的计划,为什么不照着做呢?为什么非要熬到天昏地黑,走投无路呢!
“再说,你的儿子回来,可能有更多的机会!他可以在中国申请去美国工作的h1签证,h1签证,是可以保证妻子同行的。我有无数学生,都是这么走的。我可以帮助你儿子这么走啊!你除非疯了,才会拒绝这个建议!
“如果h1不能保证的话,你儿子还可以回国之后立即再申请加拿大移民。他可以以他美国的地址来申请,只要不到一年时间,就可以拿到加拿大移民身份。这样,他和他的太太,又可以以这个身份长驱直入美国,永远也不要担心被拒签啦!
“而且,你儿子是个技术精英,回国来还能在事业上找到发展机会。他多少有着美国经验和意识,网络公司要的就是儿子这样的人才,早点回来,早发财,说不定一个新的王志东、张朝阳又诞生了呢。但是至少他回国,第一个月就是可以找到一份相当好的工作,立即开始挣钱孝敬他的老妈、恭维他的新娘的!
“瞧!你的儿子有三个出国的保障,还有一个回国的就业保障。只要乃仁登上回国的飞机,这一切就都可以实现。以前他为什么不做,因为他太专注学习,忘记了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航线飞北京、条条幽径到洞房这个道理。不过,既然你们现在遇到了我,重新设计也不迟。
“但是要快!因为,我怕你的儿子和媳妇,再也经受不起第七次拒签的打击,他们的精神,已经非常脆弱,他们的心灵,已经非常悲伤,真的谁也不能保证将会发生什么问题。
“天地人间,什么东西是最宝贵的?比金钱,比学历,比虚荣,比权力,还要宝贵万分?感情。爱情。有爱情的婚姻。有婚姻的蜜月。阿姨啊,立即让你的儿子回来吧。一旦回来,他失去的惟一的东西,是绝望;他得到的,是世界。
我的计划天衣无缝,我的考虑面面俱到。真情、激情、对学生的爱情、智慧、胆略、对世界的把握、对留学价值的精深解剖、新东方的责任感、道义感、为学生两肋插刀的义勇精神,全在我的话里体现出来。
如果这个家庭不按照我的意思去做,将是我永远无法理解、永远不能宽恕的愚蠢决定。
吴妈妈已经泣不成声,说出了至今令我最震惊的婆婆之语:“儿子在那里熬,到底怎么样我们反正看不见,也就算了吧。但是莜芬这个孩子,住在我们家里,每天怎么过来的我们最清楚。这个孩子非常好,把我们当真正的父母对待,我们也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但是,她是个青春女人,一个人怎么熬得过来呢!作孽埃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跟她说,姑娘啊,如果你外面有人的话,你就去吧。只要你不带到家里来。爸爸妈妈能够理解!”
听到这里我哭了。吴妈和我谁更哭?小平西服湿淋淋。
写到这里的我,再次泪流满面。当代中国人,为了追求他们的理想,付出了过于惨重的人生代价,而这些代价,本来可以不付。我们的身边,反复上演着这样的故事:在森林里迷路的人,往往会走到离通衢大道非常近的地方,但却由于判断失误而与生命失之交臂,饿死在离拯救只有一箭之遥的地方。吴乃仁,其实他本来生命的高速路有好几条,但是,他一次次执着地拒绝了大路,而坚持行走在他通往绝望的羊肠小道上。
我的使命是什么?新东方的历史职责是什么?我们的职责,是给他们指出真正大路和方向。使他们的付出少一些,使他们的征途短一些,使他们的灾难轻一些。假如长征途中,毛主席不得不把他的儿子送给当地老乡领养是出于生与死无奈抉择的话,至少吴乃仁这些在人生征途中苦苦奋斗的学生,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没有必要人为地创造人生悲剧。
红军长征,因为没有其他路,所以是史诗;吴乃仁一条路走到天黑,有加航不飞,有蜜月不度,有h1不要,有加拿大pr不拿,有中国机会不取,有母亲不孝奉、有妻子不朝夕厮磨。这样的人,其实是他自己愚昧和愚蠢。假如我说到这个程度他们还不做的话,那就只能是他们活该啦。
我很少在咨询的时候投入个人的特定承诺。但是,当时的我不得不对吴妈妈说:“阿姨,我知道你们要做这个决定不容易。我现在告诉你,我以新东方副校长的名义,正式请他回国。我和俞敏洪一起给他接风。同时,我以新东方副校长的名义保证为他回国之后再出去做担保。保证上述的几个目标都可以实现!你说,你还有什么可以疑虑的?”
回来吧,吴乃仁!我在心里这么呼唤。假如能把他召唤回来,我恨不得给他寄去一盒费翔的歌曲磁带:回来吧,回来吧,伶仃天涯的游子!
一个不是男人的丈夫
一年过去了。吴乃仁回来了没有?古莜芬过得怎么样?她的婆婆身体好吗?偶然,我会想起他们来。但是,他们音信全无。
2000年的夏天。我做完签证咨询,一个妇人走到我的面前和我说话。我看着面熟,想起来是古莜芬的婆婆。正想问她小古过得怎样,她说她就是古莜芬本人!我下了一跳,我几乎认不出她来了!她没有表情的眼睛更加麻木,她缺少光泽的面孔更加枯萎,她不动声色的情绪更加消沉。我一见她,心就碎了。我知道,她的悲剧还在延续。她告诉我,她已经被拒签十次了。
她说她早就想来找我。“但实在没脸来见你。你的话是对的,乃仁就该回来。但是他们商量到最后,还是决定不让他回来。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我在去年见你的时候,已经不想去美国了。我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做营销,当时每个月收入已经一万五,现在,每个月能挣两万多。从经济的角度我已经不想走了。吴乃仁回来,肯定能够挣得比我多。我们这个收入,都可以随便去美国旅游了。何苦一定要在那里受折磨呢!
“坦率说,我真的不想去了,既不想去看他,也不想来见你。但是他们一定要我来找你。我真的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不肯接受你的意见,让吴乃仁回国。真的,我无法理解,乃仁也不听我的。”
古莜芬说完,眼睛里最后一点光泽像收山的夕阳一样,迅速黯淡下去。我知道,她的生命,本来是有惊天动地的激情的,但是,就在十次拒签,三年等待之中,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沉寂。青春于她,是苦难;婚姻于她,是酷刑。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罪魁祸首,并不是美国签证官,并不是那个美国教授,也不是美国,更不是留学。
造成古莜芬吴乃仁生命苦难的根源,是这个家庭自身,是吴乃仁自己,是吴妈妈她老人家。这样的男人,是委琐的;这样的妈妈,是冷酷的;这样的家庭,是庸俗的;这种人生价值取向,是低劣的。
吴乃仁,快回来吧!向你的母亲、向你的妻子、向你在未来哭泣着等待由你降生的孩子,证明你是一个好男人!
◎俞敏洪点评
有时候,人的行为受到的限制,不是出于外部环境,而是出于自己的内心,人们称之为灵魂的枷锁。如果一个人想寻找幸福,可以在美国寻找,也可以在阿富汗寻找。只要你的目标明确而现实,就都能实现。思想是人的翅膀,带着人飞向想去的地方,如果思想和翅膀被捆住,不能展开,那么不要说飞翔,就连走路都走不稳。就像鸟儿,飞起来很自如,但在地面上行走却很笨拙。
到底是什么东西绑住了古莜芬的灵魂?是虚荣,是出国的无意识。我们都在追求我们所认为的价值和幸福。关键是,这个价值和幸福是真的还是假的,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
对一个男人而言,既然已经结婚,作为丈夫,首先要爱妻子,给她幸福。但古莜芬的丈夫所爱的却是学位,是“留学”,爱的是他母亲的意志,是他母亲陈旧而可恶的虚荣。这个男人没有男性的自我意识、没有对于责任的承担以及改变命运的能力。这既是出国盲目性的悲剧,也是传统教育的悲剧。因为人以及人的幸福是教育的最后目的。而古莜芬一家的目的,却与此完全相反。古莜芬出于追求幸福的本能,一开始就觉察到这个问题,她已经不太想去美国;同时,她已经获得了追求幸福的能力,她的收入已经很高。但作为中国女性,她最终只能成为这个意识体系下愚昧的牺牲品。
严格说来,古莜芬、她的丈夫、她的婆婆,其实都是中国社会精神畸形和家庭畸形的牺牲品。
第8篇 不留学一代女
案例提示:
步卓月,女,三十岁,新疆某大专毕业生。毕业后分回北京,在卫生部下属某培训学校电教室做音像制作。几年后成立自己的音像公司,为电视台制作和提供影视节目。三年来,她的公司已走入正轨,业务状况良好,前途一片光明。
蒸蒸日上的公司与魂牵梦绕的留学,她到底要哪个?
旗开得胜见我
2001年秋天的一天,秘书说一个女孩子要见我。我问她是谁,秘书说她不肯给姓名,只是说有一些留学的问题需要问问我。我说如果这样你就让留学咨询员接待吧。秘书说不行,这个女孩子非要见我不可。我说她到底有什么问题,秘书说就是留学问题,但是她坚决彻底要亲自见你,已经和我缠了好几天了。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在这里我想说忙人的约会也像海绵里的水,比如我就知道俞敏洪虽然是新东方最忙最忙的人,但是如果任何学生只要能在新东方大楼里抓住他,他一定会给你腾出十几分钟的时间,解决你最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个宝贵的人生诀窍:将来你有关键的问题需要找关键的人来解决,最好的办法是绕过秘书,直接抓住最高负责人。这是成功者们经常交流的智慧。这是题外话。
这个女孩子的执着唤起了我的好奇心和责任感。根据我的经验,如此坚决非要见我不可的学生,往往确实是人生遇到大问题大困惑的迷途的羔羊。但是,在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的时候,如果你选择做一头沉默的羔羊,你就选择了被宰杀;如果你选择做一个狂奔而嚎叫的头羊,你可能冲破绝境,奔向无限宽广的大草原。
当我带着好奇心在办公室见到步卓月的时候,我心里不免有一点点小小的失望:步卓越看上去像一个开馄饨铺的小老板娘。年龄介乎二十五至三十五之间。她不像我在新东方见到的一般的学生,多少有点知识分子的单纯和孤傲的感觉。而且,她也并不特别女性化。换言之,并不是很性感。她的形象,确实有点混沌:既没有一个学生孤芳自赏的气质,又不具备一个白领优雅高贵的形象。而这两种人,是我在新东方咨询处见得最多、最能够代表新东方学生群体的两种人。作为新东方负责咨询工作的专家,只有面对这样的人,我才能找到感觉。
她是谁?
步卓月看见我思考的样子,开始急匆匆地讲明了她非见我不可的原因。
她说:"徐老师我知道你非常忙非常忙。但是我有一个重大的问题拿不定主意。我的好几个朋友,不约而同地向我推荐你,让我必须来见你。这些朋友,互相都并不认识。但是他们一致认为,只有你能够解决我的问题!"这话让我很受用,以致于我没有意识到,这个女孩子已经对我展开了她擅长的人际交流特技,一下子就让我进入了她需要我进入的圈套:认真仔细地让我听她讲她的烦恼,而不是听我讲我如何繁忙的痛苦。
现在想想,从预约见面到引起我的注意,步卓月的行动一步步都引起了我的敬佩。
解说成功定义
"徐老师,我的问题是:我想出国留学,但是我不知道到底应该去哪个国家,读什么专业,什么时候走,是留学走还是移民走,是学生签证走还是工作签证走?最后,徐老师,我到底是否应该走还是不应该走?"步卓月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问题,我一下子就晕了过去。她的问题,等于是屈原的天问。把留学出国的所有重大问题都囊括在内。简直是对我的摧残。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我需要她具体地把问题讲出来。
步卓月看出了我的意思,从容地说了下去:"徐老师,我是新疆一个不知名的学校的大专生。"步卓月在这里是化名。但是,她的学历,新疆一个不知名的大学的大专生,确实是真的,我没有用其他的学校来取代。我想步卓月不会反对我这样做,因为,她的故事其实真正代表了国内正在涌现的人生模式的一种新新人类--不留学一代女。
"毕业后我被分配回北京。在全国总工会下属的一个培训学校的电教室,做最简单制作工作。老师上课,需要录像,我就拿着灯光,扛着摄像机,去给他录。
"这样的工作做了两三年,我对于音像制作这一行有了一个彻底的了解。知道了这个里面如何花钱,如何赚钱,如何盗别人的版以及如何防止别人盗你的版。
"几年之后,基于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我成立了自己的音像公司。先是接一些制作录像的活,比如你徐老师的签证讲座制作成了光盘,总是要花钱的。我们就是干这个工作。
"这个生意做不大,只是赚一点小钱维持着。慢慢地我有了一些积累,也就十几万人民币吧,这时候我就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你知道中央电视台六套节目是电影频道,需要大量的国产电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节目来源匮乏,所以电影频道向制片行业的人推出了一个供片协议:制片商把剧本提供给电影频道审查,通过审查后电影频道保证以一定的价格收购,这样双方都保证有利可图:电影频道有了源源不断的节目来源,制片商的投资和创造有了利益和播出的保证。一般现在电影频道播出的这种类型的片子,制作成本都在三十至五十万人民币之间,收购价一般是保证有个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利润。
"我的公司最近两年来,就一直在做这个东西,投资做电视电影,这在国外叫made for tv movie。我的工作很简单,征集剧本,电视台通过之后,寻找制作人和导演,有时候导演就兼作制作人,说好一个制作费,一切就交给他去做。因为是预先审查制度,所以,投资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的有保证。利润不算高,但却非常实在,非常稳定。做这个事情,和开餐馆差不多,就是一个投入和产出的问题。中国的媒体并不开放,文化市场也不发达,但是这个商业模式,却促进了电视电影的相对发展。也是一个好的生意。"难怪步卓月走进来的时候给我一个馄饨铺小老板娘的感觉。原来她确实是在做着文化快餐呢!惟一的区别,从她的眼中看来,馄饨是快餐文化,而电影电视呢,是文化快餐!原来艺术和饮食,有如此密切的姻缘。
这个时候我再仔细端详步卓月,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刚才没有看到的东西。实在也怪我俗人眼低,没有看出她身上蕴藏着相当迷人的魅力。步卓月个子不高,不到一米五五的样子,这时在我眼里却透出一种精明利索的气味;她的穿着并不时髦,这时在我感觉中好像是刚刚从拍摄现场风风火火地赶过来见我,散发着呼风唤雨(尽管是绵绵细雨)、训斥导演的大将风度。我顿时觉得她充满了女性的魅力,燃烧着创造的激情。难怪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呢!",步卓月在我眼里,完全是一个充满魅力、令人向往的女人--劳动也创造了女人啊!
"你这么厉害,我还能帮你做点什么呢?"我失望地问。
取舍两难
"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不问我多大?听说你最喜欢问女士的年龄和收入呢!"我满脸通红,没想到在新东方做咨询呕心沥血,却在社会上赢得这个名声。我说:"我问这些问题只是为帮助人家解决人生问题,属于医生的问诊。不知道你的具体个人情况,怎么能为你设计个人前途?我没有问你,是因为我觉得你是一个春风得意、事业通达的女性,我好像从你身上看不出什么我能帮助你解决的problem(难题),所以我不就不想问。"我狡辩说。
步卓月哈哈大笑:"我的问题是,我今年三十岁了。单身。通过搞这个公司,我也积累了一点钱。不多,但是大概也有……"我现在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我的事业其实是刚刚开始,刚刚走上了正轨,每年我能拍五六部片子,每部都能保证赚钱,而且看上去还很有发展前途;另一方面,我日益感到一种年龄的压力,这个年龄如果再不出国的话,可能就晚了。所以,我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如何办理留学的问题,而是到底我今后的人生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徐老师,我相信只有你才能够帮助我解决!"在我的咨询生涯中,经常有人对我当面表示非常强烈的信任和敬意。我在自豪的同时,其实也常常感到惶恐。因为人们对我的信任,是基于对于我所从事的事业--新东方的信任。我的背后,是新东方所标志的人生发展的品牌价值。这是新东方对于中国社会的基本承诺。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格外感到诚惶诚恐。因为,我代表新东方所提供的人生咨询,必须对每一个人提供真正的前途,真正的未来。人生导师和江湖骗子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动机,同时还要看效果。动机和效果,其实是分不开的。这个思想,是新东方精神的内涵,是新东方事业的光芒。
步卓月对我的赞扬和期待,实际上带给我的也是责任与压力。我能够改变她的未来吗?对此我充满信心。
舍鱼而留熊掌
我说:"谢谢夸奖,不过我同意你的赞美,你确实找对人了。只有我,能够告诉你怎么做。
"我的建议非常简单、非常清晰,非常强烈:在未来三年内,彻底忘记留学这件事。集中精力把你目前的事业做好做大,做中国第一代独立制作人。你知道好莱坞是个什么东西吗?好莱坞就是由你这样的人组成的一个社区,而这个社区由于这些人的聚合与创造,缔造了美国文化帝国的最重要的象征,也成为美国征服世界的最重要的出口产业--不仅赚钱而且影响各国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影视娱乐产品。
"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国的娱乐行业、媒体行业、影视行业以及其他许多在发达国家非常繁荣强大的行业,都还处在计划经济的控制之中,没有被允许进行市场化管理和经营,都还相当原始。中国已经有许多行业从绝对不对外开放变成了可以尝试、部分开放到最后彻底开放。而你从事的这个事业,毕竟已经是春风第一枝,你已经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得到了成功!祝贺你。
"媒体和娱乐行业的开放,是趋势,是必然,是未来。你从事这个行业的,应该有这个预见。想想你从新疆那个学校拿到大专文凭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功。但是你投入了其中,以自己的经验智慧,抓住了这个独特的机会--只要是机会,就是独特的,而各行各业,都有此类的好机会--那么,今天的你,就像三年前决定投资做第一部电影时的你一样,也要看到三年后的成功。这个成功能够也必须用金钱来衡量:假如今天的你是百万级的富婆的话,三年后的你,如果不是亿万级的,应该也是一个千万级的王母娘娘了!
"惊人埃等到你有了这个钱,留学出国对于你的事业已经没有任何直接的意义了,因为你在国内,通过不留学,已经完成了一代青年所梦想的事业,你肯定已经有了相当的社会地位,相当的经济地位。肯定!而且如果你刻意追求的话,也会有一定的文化地位!往来有导演,出入皆明星。你的手下,可能会有好多在国外学了艺术回国寻求发展的天才呢。
"这就是你的人生蓝图。不要仅仅为了留学而留学,仅仅因为留学是好事,就放弃你现在做的伟业!如果真的那样的话,那才叫失败呢。"留学哲学原理"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我时时刻刻在和新东方学员探讨思索的抽象的哲学问题。让我给你阐述一遍,留学的意义有三种:曰走出困境,获得竞争能力;曰走上佳境,获得领导能力;曰走入意境,获得预见能力。""何谓竞争能力、领导能力和预见能力?"步卓月问道。
于是我说:
"走出困境的意思是:通过留学获得未来就业的竞争能力。留学能够使一个普通青年在人才市场和职业市场上,从缺少市场竞争力,到获得市场竞争力。有了这个竞争力,在中国社会里工作生活,基本是高于一般可比的人群,即比起你的同学同伴来,你的选择和机会,一定比没有留学过的胜出许多许多,有时甚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高度。走出困境,走向成功,是留学三境界之第一境界。
"走上佳境的意思是:通过留学获得对于一个企业和组织的领导能力,无论是学术的还是商业的领导力。许多想留学的人来找我,他们已经有好的职业、好的收入、好的机会、好的竞争优势。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出国?我的答案是,这样的人假如仅仅为了保住眼前的金钱和地位,确实并不一定要出国留学。但是,如果经过仔细评估,出国留学能够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新的飞跃--留学往往能够甚至保证能够做到这一点--能够使他从部门经理变成公司经理,使他从地区经理变成全国经理,能够使他从优秀职员变成优秀领导,使他从业务尖子变成学术领袖、学术创始人,那么留学对于进一步深掘他的人生潜力,加强他的个人价值,就是非常必要甚至是迫不及待的。这样的人留学,其实是为了更加伟大的事业前途采取的一种欲擒故纵,舍车求帅,退一步,进两步。这是留学的伟大意义,是中国社会成功者们往往需要经历的一次升华。
"走入意境,是留学的最高境界,其定义是:通过留学获得对于中国未来的预见能力。这是留学经历能够给予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最伟大的洗礼。获得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预见能力,就是生活在今天的你,时时刻刻知道明天的中国将是怎样,从而一生为了这个明天的中国不断推进不断献身。这个境界是留学的形而上阶段,追求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的人可以同时获得第三境界的福音。其特点是,不为这个目标而留学的人们,通过留学大部分都能得到这种能力,而为了这个目的而留学的人们,则是那些已经超越拥有竞争力和领导力这两种能力的人。他们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追求和世俗追求,这种世俗追求包括荣誉、虚荣、地位、名声、超越自卑和实现自我。这时候的我们,去西方,只是为了寻求有关中国未来的答案与良方;回中国,是为了带给中国关于未来的启示,送回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智慧和方法,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和思想的源头活水。为了中华民族在21世纪必将实现的伟大复兴,做出你的英雄儿女的伟大贡献。
"假如扎根中国,按照你目前的发展势头继续发展下去,在未来三年,重复一遍你过去三年的发展方程,你肯定能够走到我所说的这第三个境界的边上。而一旦你接近这个境界,留学对你来说,就变成一种自由的精神追求,追求的是自由精神,而不是一种现实压力,逃离的是压力现实;更不是为了赶时髦,随大流,听信于某种愚蠢而庸俗的暗示,浮游于某些含糊而可笑的谎言。
"那个时候,如果你真想通过留学学到一些东西,你必然会精心选择一个非常适合你的、非常专业化、非常具体化、目的性非常强的项目。学习回来,你就一定能够成为中国的影视制作大师。要知道,中国影视界,至今还没有诞生影响世界人类文化生活的票房领袖。艾米奖的联合主持人至今还没有出生呢,希望可能在吴征杨澜的第三胎。中国作为人类的四分之一,怎么也应该为世界奉献一些这个行业真正的大师;中国至今还也没有产生一个时代华纳新闻集团这样的媒体巨人,而中华文明伟大的历史和创新,怎么也应该向世界提供我们强大的精神和意识的传播,让中华文明--假如它真的有无限的生命力的话--在21世纪成为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新鲜精神补品,而不是大家都关在老马家里大喝中华鳖精。而这一切,都需要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自发的、创造的、冲动的、独立而自由的中华儿女,像你这样,无数个像你这样的人来共同完成!
"假如说今日的你,留学还是不留学只是出于一种虚荣和伪善的目的的话,三年后的你,当我们再来谈论这个问题时,你就一定考虑的是我上面所讲的这个伟大的野心。而这个野心的实现,实际上就是中国人对中国社会和人类社会承担责任的实现。"英雄所见略同步卓月这时候眼睛大放光芒。馄饨铺老板娘的面孔,有了香格里拉饭店主人的气色和轩昂。她的眼睛流溢着笑容,在10月的阳光下,灿烂地开放。
她说:"谢谢你徐老师。其实这就是我本来的意思。但是不经过你这样的权威人士肯定一下,我永远无法摆脱留学的冲动。毕竟出国留学、美国硕士、英国mba、澳大利亚袋鼠还是代数,对于一个大专生,诱惑太大了。我承认,这些其实都是虚荣,都是别人给我的压力,都不是我自己真正想追求的东西。
"我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其实就是做电影。这个事业的确是有发展前途的。而且我已经入行了。这是非常不容易获得的优势。
"如果我见不到你,我还真的可能……"
我不等她说完接过来说:"你还真的可能会把你蒸蒸日上的公司关闭,或者交给另外一个可靠的朋友来经营,然后你出国留学,一年以后让他替你关闭。而你从一个成功的制作人变成一个寒酸的留学生。因为英语不怎么样,所以留学就变得非常痛苦,中途想放弃。但是国内的事业已经丧失,这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我看见步卓月在暧昧地微笑,于是赶紧停了下来。步卓月说:"徐老师你打断我了,你还不知道我想说什么就发表这么多预测。"我说"你想说什么?"步卓月说:"我想说的是,如果我见不到你的话,我只是可能会陷入一次小小的选择危机,但仅此而已。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最终会选择不留学,而坚定地留在国内把我的制作事业进行到底。不过,我的朋友推荐我来见你,依然没错。我获得了我所想寻求的答案,尽管这个答案早已在我心里储存着。但是,你的肯定,对我的感觉是一次了不起的确认。你给我的心理储蓄,提升了更高的自信利息。谢谢你!也谢谢顶着冒犯你的风险为我预约和你见面的秘书!
"你想参与我们电影的投资,或者去看看我们影片的制作现场吗?欢迎!"步卓月站了起来,和我握手道别。这时候,我才体会到,她的那双小手,一定是握过许多大腕的手的,否则,怎么那么坚定有力呢!突然之间我感到,在步卓月这样年轻优秀的女性面前,我们在新东方做这么一点小事,有什么值得夸张和骄傲的呢?我不禁感到一阵鲁迅在《一件小事》里描述的那种自责和自卑!
我陪同卓月走出办公室。走到大门外,秋天的阳光正亲切地普照着大地。我顿时感到,北京的秋天还真的是那么美丽可爱、欣欣向荣。我再次和她热烈握手,送走了这个光芒四射的不留学一代女。
◎俞敏洪点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在90年底的选择。当时,我像步卓月一样,有了一定的资金,已经可以到国外去留学了。而当时的新东方是一个非常小的学校,不能给人以成就感,但可以满足温饱;如果做下去也可以做好,不做下去也不可惜。用小平的理论来说,也就是具备了"就业能力"。我在那个时候也面临留学还是继续做下去的选择,也有过类似的迷茫。而这个时候的思考和选择,必将决定我的一生。
我当时是从两个方面来思考和判断并做出决定的:第一,首先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去留学,留学能给我带来什么东西……我无法把这一连串的问题回答到底。比如说我去留学,想读个社会学或者是读国际关系的学位,于是我问自己:读完国际关系然后想干什么?读国际关系本身不是目的,读完了想做什么才是目的。因为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所以我不能贸然决定留学。
第二,在决定留学还是不留学的痛苦思考中,我反复问自己:在办学校和出国留学之间,做哪个我得心应手,感觉最快乐?很明显,在国内开这个学校,每天做着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我最快乐。这是我灵魂深处的声音。所以,我决定选择做学校,而不是办留学。
最后一个理由也很明显。对我而言,留学和办学校哪一个做下去更有发展,能给我最终的事业成就感?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办新东方是我想一生做下去、并自信能够做好的事情。所以,我作出了不留学的选择。
留学事业,如小平分析的,依然是伟大的追求。但是,我呼吁我的学生们,在追求留学的时候,要把价值目标具体化,实用化,把自己的理想和自己未来人生的发展结合起来。我看,用三业理论,就业、职业、事业能力论,能够协助不少人做出自己一生最难做出的选择。
毫无疑问,步卓月是这个时代的成功者。但步卓月的故事透露给我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中国人已经进入了"选择性不出国"的时代了。所谓"选择性不出国",就是经过比较权衡,决定放弃出国机会,而留在国内继续自己的事业。顶多在将来某个时候,出国进修,深造,甚至观光。不出国,可以获得比国外还要高尚的成功。这个历史进程,曾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这些地方实现过,现在从步卓月可以看出,这个时代,在中国正在来临!
步卓月是留学进入选择时代、进入"买方市场"的一朵报春花,一只信天翁,一股清风,一场透雨。
她的文化素养、思想水平、显然不能与未来有了留学经历的她相比。不过至少从留学投资回报的角度考虑,中国社会已经能够为步卓月这样的人提供了一种比较肥沃的土壤,她已经毫无必要为了"留学梦想",而"选择性"放弃她在国内的一切。国内的生活质量和事业价值,第一次开始向西方质量和价值挑战。
"步卓月"这名字挺绝妙。事实上步卓月就是那种普通知识分子,并非什么经营之神,亦非什么社会精英。她只是找到了自己赚钱的项目,积累了一定赚钱的能力,勤勉地做着自己最擅长和喜爱的工作。不卓越的她,都能找到卓越的机会,更何况无数卓越之人呢!
第9篇 “哈佛女孩”李菲雅
案例提示:
李菲雅,毕业于北京一所著名大学外语专业,毕业后被国家派往非洲从事石油贸易工作,两年多后回国,在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从事贸易咨询工作。经过三年努力,1999年6月得到美国某大学半奖录龋她虔诚地捧着像救命符一样的录取通知,却被徐小平视为重大的人生陷阱!
是徐老师疯了,还是他的学生疯了?一年多后,当她真的拿到哈佛的录取通知时,这个问题总算有了答案。
初见李菲雅
第一次见到李菲雅,是在一个已经记忆模糊的20世纪末的冬夜,在新东方住宿部,著名的香山脚下,在那个曾经是太监住的后来改造成新东方校舍的房子。
李菲雅属于人们常说的美女,是外企里那种经常陪上司谈判和出国的白领丽人。但是当她在1999年的冬天,在新东方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心情却不那么好,形象也就不那么美。这使我想起邓丽君的那首歌:"一个女孩,名叫诗意,她的心思属秘密;因为世上,难逢知己,她心中有无数秘密。她的脸上虽然没有露出痕迹,在她的眼中却已经写着忧郁……"这就是李菲雅第一次给我留下的印象。
这是1999年正月十五。当时我和敏洪、王强等人去山上和学生共度节日。这是新东方美好的传统之一,校长们任何时候都没有假日和休息。越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敏洪一定要拉着所有的校长和学生喜爱的老师们,去看望为了前途奋斗而不能回家的同学们。
香山校舍的活动室里灯光幽雅而微弱,音乐低缓而忧伤。有家不能归的校长们,和能归不想归的学生们聚集在这里,举办了这个小小的舞会。新东方总能在这种时候,营造一种home away from home(家外之家)的氛围。
有学生形容新东方校长们的表演:"敏洪跳舞像大虾,王强朗诵赛青蛙,小平唱歌如公鸭。"这些水上动物们走到学生中间,总能激起令人难忘的激情和欢笑的涟漪。
但是,从学生中间爆发出来的欢声笑语,无法掩盖每个新东方学员期待的焦灼。这时候,学生们往往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揪心的时刻:"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如果还不能得到成功的话,就可能全面崩溃。
李菲雅,这个在别人眼中看来总是能让男孩子们崩溃的女孩,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在这个时候走到我的面前,向我发出了跳舞的邀请。我看看身边无人邀请的敏洪、王强,心里想,她为什么不请留学教父俞敏洪、不请英语之王王强,偏偏请我跳第一只舞呢?我以为这是她对我特别的青睐,也认为这是我特有的魅力!我内疚地看看俞王二人,心里洋洋得意,脚下习习生风。但很快,我的自信就遭到了李菲雅惨重的摧毁。
"老师,"在低沉的音乐和昏黄的灯光下,李菲雅的声音无比柔和:"我一直等你来,请你跳舞。"蓬嚓嚓、蓬嚓嚓!音乐放的是《桑塔露琪雅》,热烈、大胆、豪放。
"为等你来,我真的望眼欲穿。"
蓬嚓嚓、蓬嚓嚓!音乐放的还是《桑塔露琪雅》,热烈、大胆、豪放。
"你知道我为什么非要见到你不可吗?因为我要你给我做签证辅导!我已经接到一个大学的录取通知,马上就要去签证了。我知道你忙,只有抓住你来山上慰问我们的机会,才能见到你。"音乐突然变调,从快三变成了慢四,从《桑塔露琪雅》变成了《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我看见敏洪、王强已经汇入人群,正在和学生亲切交流、翩翩起舞。
我想乘托举她的时候把她仍到窗外去,但显然我没有这个臂力。于是,我停了下来,对她说:"材料呢?让我看看你的材料。"李菲雅说:"材料还没有到,美国一个大学已经答应给我offer,是一个半奖,我怕拿不到签证。到时候我要到咨询处找你签证咨询!可以把你的手机号码给我吗?"我说:"没问题!拿到i-20之后尽管来学校找我!""到时候你还记得我吗?""当然!"。
我的回答,既是真心的,也是随意的。在再见李菲雅之前,我再也没有想起过她。
再见李菲雅
转眼到了1999年的6月。一个女生走进我的办公室。
"老师你还记得我吗?冬天在山上,我和你跳过舞。你答应和我见面,给我面谈辅导的机会的!"我说:"我记得你--如果你告诉我你的名字我就知道你是谁。"其实我已经根本不记得她的名字和她的样子。但"冬天在山上跳过舞"这样美丽的意象却令我入迷。在新东方,和无数学生对话,在办公室里面指点人生、激扬语汇,是我最大的特长和幸福源泉。无论是李菲雅还是王落俗,无论是和我跳过舞还是和我跺过脚,都是我的亲人。我已经忘记当时给我带来的心理创伤了。
但是,和她聊了十几分钟之后,我的情绪凝重起来。她那救命符一样虔诚地捧在手上、"奋斗三年才胜利获得"的大学录取通知,在我眼中,简直是一个重大的人生陷阱!
这是来自美国一所无名大学的半奖录取通知,说是无名,我当时不知道这个学校名字。李菲雅要去这么一个无名的学校,去读一个所谓非洲问题的硕士课程,自己还要花两万多美圆才能完成学业。
再看看李菲雅的背景。她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专业人才:毕业于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外语专业、毕业后被国家派到非洲,从事石油贸易两年多。回国后在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从事商业咨询工作,专门处理这个地区的石油贸易。换言之,学习语言出身的李菲雅虽然"没有一个像样的专业",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贸易专家。她从事的石油贸易具有战略意义,不断需要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考虑其业务的风险和走向,李菲雅的语言文化背景给了她相当的分析能力和判断优势。
毕业四年,李菲雅并不是"一事无成",而是大有所成。她成为石油这个战略物资在一个战略地区的战略分析师。而她自己却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李菲雅的问题是:面对她毕业四五年来自己的工作积累,她到底如何看待自己?到底如何衡量成功?到底如何寻求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如果她看不到自己已经具有的背景的价值,她的未来也就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这是她毕业至今一直从事的事业。
留学对于她是必要的。但是,三年前当她决定申请去美国读国际政治专业的时候,她犯了一个几乎所有语言系的学生往往会犯的错误。这个错误就是学语言的学生自认为自己没有专业,所以只选择文化研究类的专业申请。李菲雅犯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她轻视自己从事的贸易事业,忽略了自己事业中独特的技术因素,看不到现实生活中已经涌现出来的崭新的职业:比如她所从事的国际贸易中的国际政治分析和战略咨询。要知道,基辛格、尼克松这样的西方政要退休后主要的赚钱手段之一,就是从事此类性质的咨询工作。而西方的咨询公司、华尔街的投资公司、投资银行或大型企业,都有这类被称之为分析师、咨询师、评论师(analyst, consultant, and critic.)的高级专业人员,对各行各业进行分析评估和评论。这是极有发展前途、价值的工作。
对未来职业趋势有眼光的人有福了。看不到未来的人是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寸光的人,看不到一寸之外闪光的金子。
为自己设计前途开拓事业的人有福了。在这个激烈变化的时代,能够把握自己的优势劣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确立崭新的奋斗方向,是这个时代成功者们共同的特征。无论你抓住的是看上去没有希望的夕阳事业,还是看上去有风险的新兴行业。
李菲雅应该出去读什么呢?她应该去读mba。李菲雅能够去什么样的学校读mba呢?李菲雅应该去哈佛mba。哈佛,为什么不?她不去,谁去?
她毕业于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怎么也是前十名),她就职于中国最好的公司之一(肯定是国家超大型企业);她研究着世界最重要的资源--石油;她关注着地球上最敏感的地区--中东;她供职于一家世界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尽管在李菲雅看来,她的所有的背景,只是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做着一个非常不浪漫的石油生意,但哈佛教授们可不这么想。李菲雅拥有美国一流大学录取新生时最看重的一系列最优秀的背景和资历。
李菲雅有缺点吗?当然有缺点。她的缺点,在于对于自己的不自信。她是如此的不自信,当我说"你可以去哈佛"的时候,她以为我在嘲讽她。把我的赞美当作嘲讽,李菲雅心灵很脆弱。
李菲雅心灵为什么这么脆弱?原因还在于她自己对于自己价值的评估太陈旧,太过时。她深深地陷入了自我描写的失败感的心态里。而其实李菲雅这样新型人才的出现,正是这个社会开始成熟的标志。而李菲雅对于自己的成功竟然不知道,又是这个社会不成熟的表现在菲雅身上的不幸反射。
分析完她的情况,我坚定地对她说:"别去签证了,咱丢不起那人!回去考gmat,明年去哈佛。"这是1999年5月,离"明年"还有整整一年多,她有足够的时间,启程去哈佛。
憋足了精神要去这个无名学校的李菲雅,听了我的话的反应照例是震惊和不相信。徐老师让她放弃两三万美金的奖学金?放弃来之不易的大学录取?徐老师,您疯了吗?
徐老师没有疯,是他的学生疯了。疯就疯在如果一个人有能力登上世界最好大学的舞台,为什么却想拼命挤进三流学府的教室?疯还疯在一个人明明是这个世界最热门和最优秀的专业人才,却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一钱不值,从而要放弃一个大有前途的职业去美国读一个纯学术、不浪漫的无聊专业。
李菲雅的问题,说到底是当代留学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现象的集中反映:留学拜物教和留学摸象主义。
留学拜物教我在别处有比较详细的解读和批判。而"留学摸象主义",则是我发明的一个新名词,特指留学领域里面的盲人摸象现象。面对自己的未来,人们在看到全部面貌之前,抓住什么就吊在什么上面,根本不去为自己的未来进行全面设计和综合考察。
对于李菲雅,留学也被她错误的认定为是自己的终极目的,而从来不问自己为什么要留学?为留学而放弃眼前这些宝贵的东西是否真的值得?当然,李菲雅更严重的毛病,是大家都在发作的留学摸象主义:决定留学之后,见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追求和申请什么,而从来不请明眼人--主要是明眼人不多--对自己的申请计划进行一番认真的评估。
幸运的是,李菲雅在她人生的转折点上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见到了徐老师,留学摸象主义从此不会为害于她。
"我已经评估过你的资格,你确实可以去哈佛,为什么不努力一把?同时,你还可以和你目前要去的这个学校商量一下,请他们推迟你入学一年,这样一年之后,你最好的情况,是能够和许多美国总统做校友;最坏的处境呢,还可以去这个学校而且显然这个学校要比巴林顿大学有名得多哩!"当时"巴林顿大学"还没有因为吴征博士的学历之争而引起国人注意。我这里借用一下,只为幽默一把。
能去最好的,就去最好的。推迟一年根本不是问题。在20世纪的最后两三年,世界向中国开放的步履迈得特别大。出国再也不是一种侥幸,而是一种日程。菲雅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先停留,通往哈佛的大路,不用愁。
李菲雅不愧是优秀女孩,她基本上理解了我的意思,憋足了劲,点头表示同意。但最后还是迟疑地说:我要问问我老公再做决定!
老公!李菲雅已经结婚了?李菲雅居然结婚了。哪个优秀的男子能够得到优秀的李菲雅呢?
我想她的老公一定不仅才华横溢、事业顺风,而且人品也一定相当优秀吧。否则怎么配得上她呢?我的猜测没有错。李菲雅告诉我她的老公是一个著名外企驻某个大城市的首席代表。年薪接近三十万人民币,"而且人很帅!"。
老公的优秀,更加证明了李菲雅留学拜物教的错误和留学摸象主义的谬误。像李菲雅这种人,事业和人生都处于世界级的成功状态,正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留学于他们,只能是寻找新的灵感和动力的加油站,而不能是躲避现实逃避挫折的一个航空港。把留学作为出国定居生活的手段我也并不反对,但留学生毕业之后回国发展最有人生价值这也不是我个人发明的成功定律。
中国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所以宁去哈佛,不去巴林顿!
过了几天,李菲雅带着她的丈夫来到新东方咨询处。不出我所料,她的丈夫果然令我一见就喜欢。他告诉我,他也是新东方的学生,而且是俞敏洪亲自讲课时代的学生。前两年把托福和gmat都考过了,但公司给了他更高的条件,使得他暂时搁置放弃了留学的计划,要在目前的岗位上干下去。干多久?不一定。要看国内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目前看来,这个空间是无限的。"我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我不得不透露的一个内幕细节是:李菲雅的老公实际上并不愿意太太出国。他们新婚燕尔,非常甜蜜。但是太太出国的愿望,是结婚前就说定了的,结婚后从来没有松过口。这说明了一个无奈的事实:婚姻再美满,留学更性感。太太在婚前埋下的留学定时炸弹到了1999年的夏天是无论如何不能不爆炸了,谁也挡不祝虽然他在和她亲热的时候,无数次心里叫苦连天,但是回天无力。他最没想到的是,太太来新东方找徐小平一次,却给了他婚姻生活一个机会,说不定还真的拯救了他的爱情呢!
最令我难忘的是,老公乘她出去的瞬间,偷偷地和我握手,要请我吃饭,感谢我解决了他自己无论如何解决不了的人生难题:说服妻子在他身边多留一阵。
看着他在太太面前胆战心惊生怕暴露自己真实想法的窝囊样子,我顿时想到了我们阴盛阳衰的社会现实。李菲雅们盛就盛吧,问题在于,她们盛开的花朵未必能够结出果实。中国女性人生之花朵,盛开在缺少雄性花粉的天空下。
两天之后,经过最后考虑的李菲雅和她的丈夫,欢天喜地、如释重负地来到我的办公室。菲雅左手一束百合花,右手一瓶人头马,来向我做最后表态和致谢。
"徐老师,我们决定今年不走了!听你的,明年去哈佛。"我听见,李菲雅的心在砰砰地跳,令我想起初次见她时,新东方住宿部舞厅里面低音炮的节奏。

B编 (第10篇)-1
B编 (第10篇-第11篇)
沙玫的成功,同时也是她的失败——她是青年奋斗的一座墓碑。
沙玫十日谈
柯莲九歌
第10篇 沙玫十日谈
案例提示:
沙玫,女,三十六岁,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英语大专,毕业后在内蒙一家国企做厂长秘书,。工厂破产后被迫下岗,到北京寻找出路。一边打工一边做留学准备的日子很艰难,正当她几乎支持不下去打算一咬牙一跺脚嫁给一个又老又穷的华侨结婚出国的时候,徐老师使她绝处逢生。最终她以美国通用集团职员的背景获得了录取和签证。
然而,沙玫的问题远不止是留学问题,沙玫的问题几乎涉及这个时代与社会青年人共同面临的所有问题。
前夜:我与沙玫相逢新东方
在离两千年还差四年的一个中午,大约在冬天。冬天的北京没有雨,沙玫来到新东方。她点名要找徐小平,说要找我"谈谈"。凡是来找我的,都是来找我谈谈的。凡是要找我谈谈的,都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不是疑问的问,而是难题的题。这些难题,一般都是生命前途大难题。沙玫碰到了什么人生难题?
这是1996年阴沉的2月,刚刚回到新东方才几周的我,办公室还没有安顿好就立刻遇到了沙玫,拥有了为她提供留学与人生咨询的荣幸,从此开始了我与她之间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绵延至今的人生交汇互动的历史,写下了我在新东方为当代青年提供人生咨询最激动人心的诗歌长卷。
初看上去沙玫有点暮气沉沉,我想她已经三十多了吧。但一开口立即显得春风袭人,看上去又年轻了好多。在寒暄几句之后,沙玫直奔主题。
她沉痛地对我说:"徐老师,我想出国。为此奋斗了很多年,至今还没能出去。但我实在不能再等了。"我说:"你打算什么时候走?"她说:"最好明天就走!"我说:"我理解--你想去哪一国?""除了中国不去,哪里都去!""你多大?""这个有必要说吗?"沙玫显得非常犹豫为难。
"当然!如果你不说年龄,我怎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给你设计出国方案?""二十多……"看见我不信任的目光,她又加上一句说:"……多一点。"我一听就知道她在撒谎。我追问:"到底多几点?"沙玫咬咬牙,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告诉我:"多他妈的十点半!昨天刚刚过了三十点五岁的生日。"听了她的话,我心里受到巨大震撼,我立即想拥抱这个姑娘并给她亲切安慰。但是当时我没有这么做。我刚回国,还没有建立起自己那种慈父般光辉的形象,而且那时比现在年轻!拥抱她,可能会被她敏感的美丽心灵误解。其实我应该拥抱她--一个是憋足了劲回到国内的我,一个是憋足了劲要挤出国门的她,回国与出国这两股潮流热烈拥抱在新东方,说不定还有一点时代象征意义呢!
沙玫是那种为了出国几乎什么都不要的女人。这种人在80和90年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成为一种独特的病态"亚文化":出国,就能解决一切人生的问题。不出国,人生就是问题的一切。
不过,不管人们对沙玫的人生哲学如何评价、也不管她的出国梦想到底是否值得肯定,作为一个奋斗者的沙玫,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她穿着打扮非常大方得体,好像刚从高级外企下班回来;她的表情热烈明朗,她的笑声豪爽高昂,在和我交谈的过程中她一直对我保持着浓浓的热情和关注,充满了成熟女性练达的人情世故。
但沙玫其实生活在绝境之中,来到新东方咨询处,证明了这一点。她被迫身陷的环境,离她应该得到的相距太远。她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的英语大专,有学历而无技能。毕业后,在内蒙一家国营企业做厂长秘书好几年,工厂破产被迫下岗后,来到北京闯江湖。找了一间便宜的住房,找到一份低收入的工作,沙玫开始了在北京的生活。她住的地方,离她工作的场所,几乎是城西城东,每天在路上来回颠簸四个小时。她的年龄,从二十多向着三十多爬行;她的青春,在北京灰蒙蒙的天空下褪色。
令我对沙玫产生崇敬之心的是,尽管她非常贫穷艰苦,在物质世界里一无所有,但是她的精神状态却永远相当高昂。也许她的内心充满绝望,但脸上却总是春风荡漾。每次见到我,总像刚刚从国务院开完会议一样,风尘仆仆地就奔涌过来。丰富的眼神与表情,像惊飞的麻雀,呼啦啦地就扑到我的脸上来。看她的外表,你会以为她是一个非常成功和幸福的女人。她的优秀令陌生人崇拜赞美,她的困顿令好朋友扼腕慨叹。
沙玫外露的自信,达到了变态的偏执。她总是认为自己美丽无比,认为人人都在追求她,并总是得意地把这种自我感觉告诉我。虽然对此我感到吃惊,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一个真理:如果一个姑娘自己认为她自己美丽,她就会美丽--因为信念本身就是美,信念是创造美的动力。在新东方我遇见的人非常多,但像沙玫这样把自己当作美女来自我崇拜的人,实在是绝无仅有。这也是我热爱她崇拜她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觉得自己美丽的女人,不是好女人。沙玫是一个好女人。
导致她来新东方咨询处找我的直接原因,是她的人生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一个六十岁的美国老华人,虽然爱国但长得枯瘦矮小而且没有钱,经过别人的介绍,正在追求她并提出要和她结婚带她去美国过苦日子。这是沙玫大专毕业奋斗了将近十年之后,惟一能够看到、能够把握并且好像可以改变她命运的机会。走投无路的她,和他见过几次面,但怎么见怎么恶心。和他结婚,太恐怖了;但不和他结婚,似乎更加恐怖。十多年过去,查尔斯王子已经成为查尔斯王父而且又生出了新的小王子而小王子也已经开始进入寻找小公主的青春期,而沙玫她老人家还在这里默默等待,苦苦祈求。沙玫打了一个寒噤,于是心一横,想:妈妈的结就结了吧,结了到美国再和他离!不离就对他实施精神虐待和并保持肉体隔离!
但沙玫毕竟是中国土地上诞生的善良女性。虽然她确实非常想出国,但对这种接近出卖自己的方式出国心有不甘。于是她来到新东方找我,要我分析分析除了这种路子,她是否还有其他出国的可能性,比如留学美国、移民加拿大、定居毛里求斯、打工马达加斯加……反正她的出国目标也不高,除了中国不去,哪里都去!
第一日:我和沙玫谈思想
我在新东方为学生做"留学"咨询,经常变成是咨询"不留学"。鉴于中国日益涌现的机会、世界对中国日趋扩大的开放、中国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中国社会对于人才需求出现的结构性变化,我常常奉劝许多学生推迟出国计划,好好在国内奋斗几年再说。读者在本书可以看到好几个这样的案例。在对她的情况进行过仔细分析之后,我认为沙玫已经到了必须出国的时刻。我给她设计了一个留学的蓝图。这个蓝图,在后来的几年,保证沙玫能够出国,保证沙玫抓住了青春的尾巴,保证沙玫实现了自己的奋斗理想。
我认为沙玫到了必须出国的时候,第一个原因是考虑到沙玫的年龄因素。沙玫三十已经出头,在国内的奋斗已经达到极限。出头的年龄与没有出头的事业,使得沙玫必须寻找一个她的个人潜能突破口。她需要某种崭新的机遇,使奋斗获得突飞猛进的推力。也许只有留学,能够在短短两三年之内,一举突破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音障,使人生的后半段旅程能够以超音速飞行,追赶失去的时光。
我认为沙玫必须出国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看到她能力和学历的巨大落差。沙玫个人能力非常优秀,但知识、学历和她这种个人能力无法匹配。留学对于她实际上具有必要而迫切的实用性。沙玫的个人素质,尤其是在奋斗信念、自信自尊、沟通表达、人际交流等方面,远远高于我在新东方看到的中国学生平均水平,但她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准又比普通学生要差。她属于高能低分的人,和这个时代"高分低能"、"知识高素质低"的疾病恰恰相反。沙玫最缺少的,是更多的知识,以及一般而言知识所标志的更高文凭。多年来,沙玫总是想充实自己,反反复复读了不少补习班进修班。但由于国内教育质量的低下和教育资源的贫乏,浪费了很多时间金钱,而文化档次依然没有提高。利用国外强大的教育资源提升自己,肯定会给沙玫"行路难"的人生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在这个意义上,沙玫偏执的出国追求确实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
我认为沙玫可以出国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沙玫已经具备出国的必备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她的英语能力。她的英语虽然不那么杰出,但托福有把握考到600分;她的大专学历虽然不那么实用,但申请欧美中等水平的商学院一般也都能够被接受;英语口语是她拥有的最宝贵的能力:她的语言虽然带着内蒙口音,听上去有点像吆喝牲口似的,但她能够勇敢地吐出一个又一个辽阔的词汇,好歹人们也都能够听得懂这种马语者英语。她的口语对话能力超过了许多本科生。英语能力是沙玫留学的最大资本,不充分投资和开发,当然可惜。
我认为沙玫应该出国的第四个原因,是她一无所有的生活状况。沙玫的父母都是城市平民,而且远在内蒙,不能给在北京孤军奋战的沙玫任何帮助。沙玫在北京没有任何可供利用的资源和关系、更谈不上什么特权。一切靠自己奋斗,并非坏事;但是,对于一个转型中的社会,在价格双轨制、制度双轨制、机会双轨制的现实压迫下,通过出国和留学扩大自己的奋斗资本、充实自己的奋斗资源,对于沙玫这样的贫寒之士显然是一条有迹可循的捷径。沙玫没有北京户口,严格说来她连在北京合法工作的权利都没有。中国优秀的女儿,不能在自己的首都寻找自己的前程,这个现实,对于沙玫以及对于生活奋斗在这个时期的中国青年人,不能不说是无奈的悲哀。出国留学,能够轻易给她一个海外学子甚至爱国华侨的身份,回到北京,既可以享受各种优惠免税政策,还可以免费拿一个北京户口,说不定还能够做一个海淀区政协委员呢!在这能力与权利不对等的时代,人们只能选择不对等的方式获取他们的利益。难怪留学与出国,成为那么多人奋斗的焦点,甚至成为一个盲点后也无怨无悔。
最后一个原因,并非是最小的因素,我想帮助沙玫迅速出国,是因为她的单身状态。沙玫从来没有结过婚,所以也就没有死缠烂打的前任丈夫;眼下没有男朋友和私生子,所以人生也就没有任何牵挂,何不潇洒走一回?和中国相比,西方文化更加尊崇妇女,西方文化相对不在乎离婚,西方文化男女交往更多轻松愉悦,西方文化不把一次插入看成一根通向婚姻奈何桥的桥桩。我不怕沙玫三十岁还没有结婚,但她三十岁居然没有男朋友就令我就担心。通过出国,也许能够改变她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给她带来新的机会。
就像穷山沟里的孩子,拔掉农根的惟一出路就是高考那样,沙玫改变人生困境的重要通道,似乎就是出国了。除此之外,对于沙玫这样的女性,还有多少更好的选择呢?
第二日:我和沙玫谈留学
企图利用不平等跨国婚姻解决自己出路的愚蠢想法被我打消之后,沙玫的人生立即显得无比明朗。
如是她闻:
"首先你要确立去美国读mba的目标和信心,目标就是信心,信心就是目标,不要被其他任何诱惑或打击所动遥你的条件,适合读mba,可以读mba,能够进入mba。工作能力、英语能力、大专学历,是你mba的保证。你工作很多年,这个经历与其说是浪费时间不如说是积累资本:即使是在破产的国营企业和无产的皮包公司挣扎,都是你申请mba宝贵的财富。因为虽然你没有把一个企业从零搞到一个亿的快乐,但你拥有看着领导把一个亿搞到零的痛苦。你可以从国营企业为什么破产这类你自己有的实际经验来写你的申请文章,展示你的经验智慧、表达自己的管理体验和学习期望。国外大学几千所,必有一款等待你。
"根据你的具体情况,你申请的美国商学院,排名不要太前,因为太前会增加你入学的难度,反而会落到最后。对你来说,什么学校都可以去,任何一个州立大学、城市大学都可以去,去了就是胜利--美国那么多大学,你一定可以胜利地去。
沙玫听了非常高兴。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坚定地告诉她大专学历也可以申请美国的mba。"早知道我可能早就去了美国了,你就没有机会认识我啦徐老师!"看见沙玫高兴我也高兴。但是同时微微叹息!我要是早回来就好了!出国领域有太多机会和捷径不被人们了解,明明可以很顺利的奋斗却搞得昏天黑地,痛不欲生。留学指导思想的错误,和出国信息的闭塞,是中国学生人生奋斗之路走得相对艰难的两大罪魁祸首。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