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走进非洲

黑豆(当代)
走进非洲
作者:黑豆
偶得的机会“我”去了非洲,并在那里生活工作了几年。从繁华、拥挤、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来到了宁静、清新、详和的原始天堂。非洲,这片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保持着上仓赋予人类的完美原始景物,充满着神秘和异域。
  在这里“我”经历了很多人和许多事,也结识了一些生活在非洲的中国同胞,他们在那里有着不同的生活点滴......写成朵朵札记,让我们一同认识他们,走进中国人在非洲的别样生活!
肯尼亚简介
肯尼亚全年气候温暖宜人。
这里有数量众多的珍禽异兽,多姿多彩的赤道自然景观和风土民情,是非洲著名的旅游国家。
在“花之都”内罗毕,可观赏花卉和市郊野生动物园;西南部的维多利亚湖,可领略湖光岛影,观赏河马、鳄鱼嬉戏;在北部的大裂谷地带,镶嵌着“鳄鱼的极乐世界”——图尔卡纳湖,在其东部有库彼福勒古人类遗址;沿大裂谷南下,裂谷省的纳库鲁湖是非洲鸟类资源极为丰富的湖泊;其东部是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亚山和阿伯德尔国家动物园,这里有著名的“树顶旅馆”,可安全地在此地观赏动物的夜间活动。东非不但具有独特的旅游区,其土人的生活习惯,亦引起了无数游客的兴趣,在游览之余,多会购买一些土人的纪念品,如漂亮的珠练、皮带、矛、雕刻品及玛沙族妇女编织的手工艺品、具有非洲风味的蜡染等,充满了其独特的民族气息。
=====================================================================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首都内罗毕建于1899年,是作为“肯尼亚-乌干达铁路”的要站而建的。
内罗毕位于肯尼亚国土中南部的高原上,距赤道不过150公里,但气温很少超过27℃,气候凉爽,是避暑胜地。
在当地语言中,内罗毕即为“凉爽之地”。
城内花红草绿,林木葱翠,最有特色的是城外保留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林内栖息着许多野兽,是世界唯一的城市野生动物园。
内罗毕国家动物园和蛇公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国立博物馆、铁路博物馆、蛇园以及动物孤儿园等均是内罗毕市内的著名游览地。
蒙巴沙海滨
蒙巴沙面临印度洋的海岸线上。这里有许多美丽的海滩,绝对堪称是度假的胜地。
这里有碧海蓝天和遍布白沙的海滨。在蒙巴沙,海上运动十分盛行,游客可一尝各种海上活动,在蔚蓝的海面上,可作潜水、滑水、跳伞、风帆、钓鱼等活动,既可充分享受游玩之乐,又可欣赏怡静明媚的景色,仿如置身于梦幻乐园之中。
蒙巴沙还有很多新鲜的海鲜和丰富的螃蟹、龙虾等,刚捞起就能煮着吃,美味可口。加上其它娱乐设备,如夜总会、赌场等,游客就算在此往上好几天,也绝不会感到无聊。
======================================================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两国的交界处,是非洲第一高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式山脉。
斯瓦希里语“乞力马扎罗”意即“闪亮的山”或“明亮美丽的山”,耸立在离印度洋不远处一片绵延起伏的平原上,被称作“非洲屋脊”和“上帝的殿堂”,峰顶终年积雪,形成赤道雪山奇观。
心仪这座高峰的人多半缘于海明威的影响,在那篇著名的《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小说中,海明威开头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神奇的意境,“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马基人称西高峰为‘鄂阿奇—鄂阿伊’,意为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
然而随着全球温室效应,乞力马扎罗的雪正在融化,并可能在15年内完全消失。仅与1912年相比,乞力马扎罗的“雪帽”就已经缩小了82。
==========================================================================
树顶公园
位于肯尼亚中部高原阿伯岱尔国家公园内。
树顶始建于1932年。树顶旅馆最初由定居肯尼亚的英国军官克沃克为狩猎和观赏动物于建在一颗巨大的无花果树高高的树干上而得名,初建时仅有三间卧室、一间餐室和一个狩猎室。
直到1952年“上树是公主、下树是女王”的传奇故事才使这里一夜成名。
原建筑已在一次大火中被烧毁。
树顶为四层全木结构楼房21米多高,搭在数十根粗大的树干上,可容纳100人食宿,底层离地10余米,野生动物可以自由穿行其下。
在旅馆的屋顶有一个大平台,俯瞰可以观赏到漫游在公园里的野生动物。每到晚上。成群的大象和野牛来到楼下吃盐(人工撒)和其他矿物质,各种鸟类及动物亦到水塘边喝水,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黄昏景象.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树顶旅馆可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到肯尼亚别忘了树顶公园可是首选哟!
纳古鲁湖国家公园
纳古鲁湖不大,因200多万只红鹤集栖湖区艳丽无比而名扬天下。
纳古鲁湖已建成国家公园,座落在裂谷省的纳古鲁镇,海拔1753~2073米,占地面积188平方公里,是为保护禽鸟专门建立的公园,被誉为“观鸟天堂”。园中约有450种禽鸟,其中最著名的是红鹤。在这一带生活的红鹤约有200多万只,占世界红鹤总数的三分之一。
第一章、香港之行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非洲结缘,也没想过自己会到非洲去生活一段时间,但命运有时真的很别样,会不时带给你惊喜和兴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某一天我出国了,居然是去了遥远的非洲大陆。
到非洲纯属偶然,是去探亲的,因为新婚后的老公直接被单位派去了东非的肯尼亚工作,一去就是好几年,作为安慰也好,奖赏也罢,反正他的单位正式通知我可以去那边探亲了。
哈哈,我要去非洲了。
九十年代的中国,出国可是一件无尚荣幸的事,因为那时大家都崇尚出国,人人都梦想出国,谁家有孩子出国了,那是亲戚朋友、公司单位、街坊邻居都非常羡慕的事情。
一人出国,全家光荣!
非洲在人们的心目里虽然是贫穷的代名词,但也算是踏出了国门。
兴奋啊!
老公单位的政策想想还真不错,我的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愿望就这样不可思议的得以实现啊,我由衷地感谢政策,感谢领导,感谢所有让我迈出国门的大人。
第一次要走出国门了,我兴奋地四天四夜不能眠,尤其是老公告诉我要从资本主义的香港转机时,更是惊愕地半天都没合拢嘴巴。
额的神呀!
香港——那灯红酒绿的资本主义的老巢,以前也只是在香港大片中对它有一点点的基本认识,那里可是天天杀人抢人,黑社会当道,子弹横飞哈,我的小命在那里有保吗?我整天没有来头的的胡乱想着,特别担心香港的治安不好,担心生命安全没有保障。
于是乎在飞往“资本主义”的前一夜,我开始不能眠了。
一个人带着一只我见过的最大的箱子(当时出国都流行带那种越极巨无霸箱子),背着我的双肩包,开始了平生第一次出国远行。
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觉得自己很象流浪的三毛。
到了香港下了飞机,虽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但头天的亢奋依然伴着我。
先寄存了我的超极大箱子,观察了下环境和行人,好象和国内差不了太多,就是天气比家里闷热得多,管他呢,香港哟。
轻松地去排队等的士,上了车,对司机用标准的国语大声说:“请带我去最繁华、最热闹、最有香港特色、小吃最多,但是价格最便宜的旅店”。
说完,很是为自己叫了阵好,要知道那会香港还是英管辖区没有回归呢,咱这气派,够酷吧!
说到这还真的该表扬一下香港的出租司机,相当的不赖和热情,一路还给我介绍了不少港情民貌和注意事项,一点不因为我是个大陆妹就欺生,态度也很好,完全不是港片中看到的那个样子,那个的士司机很快就拉我到了一个处于香港最繁华的商业街上的180元港币一晚的家庭旅店(后来才知道这个价格在香港是很便宜的)。现在想想也许这家店的老板和出租司机是挂靠生意?当时傻傻的一点不知道,就觉得人家司机人不错,汗!
老板姓唐,祖籍广东,60岁左右了,态度十分友善,满脸都是笑。
说是家庭旅店,其实就是一套三居室的公寓改造的招待所,三间房子的床都是上下铺的,一张挨着一张,没有间隙。
香港天气很热,房内没有冷气,只有几台风扇在呼呼地做响,里面的客人都开着房门光着膀子横七竖八的躺着。
我有点迟疑,不敢进去,当时他的旅店里只有我一个女客人,唐老板看出我的不安,叫我等等他,一会儿叫来他的侄女要她陪我一起住,小女孩只有十五、六岁,迷迷糊糊地进来陪我,我当时还是觉得多感激的。
离开香港的时候,唐老板还提前给我换了零币,一直送我到去机场的巴士上
一个人远离家乡独自在外的时候,记得住别人给于自己的每一滴帮忙和关怀,以至后来我去香港都住在唐老板那里,当然第二年唐老板的客店就安装了冷气,环境也有所改善,以后我的自费出去玩图住宿便宜的朋友我也介绍他们去唐老板那里住,成了忘年之交。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按老公的嘱咐去format我的机票,柜台上是个蓝眼睛的洋妞,好歹我也是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嘛,再加上我出国前一周的英语强化训练,很快就交待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洋小姐不停的yes和点头,顿感自己好强,腰杆也挺的更直了。
我变得那是相当自信。
但是,但是丢人的事还是不能避免的发生了,我居然居然听不懂!国家的英语教育是不是出问题了,我是过了四级的呀!为什么我会听不懂,开始还硬挺着微笑着让人家“重复”,后来觉得面子有点挂不住了,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传说中的“尴尬”二字。
柜台洋小姐态度很好,也可能是见多识广我这种人见多了吧,在重复过N遍后,我居然、居然听到了我熟悉中文从洋小姐的口中一个字一个字的迸出。
汗!大汗!!!
真是太没面子了!想我堂堂一大家闺秀,一千金大小姐,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小知识分子,一辈子也没丢过这样的脸呀,当时如果眼前有个地洞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一头钻进去永远不出来。
逼着人家洋妞说中文,天啦!天理何在呀!
后面所有的事都是在我半梦幻、半清醒的状态下完成的,我对自己完全无语了,我把人给丢了,还丢到资本主义的香港去了,我要崩溃了...
不管怎么说,机票的事情有了沟通很快搞定了,沟通真是太重要了。
离开机场,刚才发生的不爽很快就丢到太平洋里去了。
俺的性格好,没办法!嗄嗄```
用下午的半天时间抓紧逛香港,去了中环、西环,东西太贵没敢下手,最后在书店里买了两本内地看不到的禁书,匆匆结束了我的第一次香港游。
====================================
《走进非洲》是黑豆的驻站作品,亲喜欢黑豆就特别开心!黑豆的第一部反映婚姻生活的现代都类长篇小说《痒》正在努力的书写中,很好看的,亲一定要看哦~~~~~
第二章、坐上了国际航班
终于坐上了从香港飞往东非肯尼亚的国际航班。
飞机不是直飞,先要飞往泰国首都曼谷进行中转,在国内虽然也常常坐飞机,可前排座位后面带显示屏的飞机还是第一次坐,还有可爱的耳机可以戴,我兴奋又新奇,就像是初进红楼大观园的刘姥姥。
此时的机上抬眼望去,几乎还是是清一色的和我长相差不多的亚洲人,但他们说的话大多已经听懂了,不管啦,兴奋的情绪依然包围着我。
我的座位是靠近通道的位置,在我的边上坐着的是个长着满脸青春豆的泰国女孩,知道她是泰国女孩是因为起飞前她打的电话,那个时候国内手机还不鲜见,我们集团的大老板用的也是台砖头块大小的“大哥大”,走到哪里都用手提着,现在突见边上一普普通通的黑瘦泰妹居然用了个比我们大老板大哥大小了很多的手机,心里顿生羡慕。
想我当年,自持美貌与智慧并重,也算是很潮的女孩儿,也只是用了个数字传呼机呢,走在路上“嘟嘟”一叫,到处去找公用电话打,还觉得自己很洋气呢,现在完全被这个黑妹打蔫了。
因为手机门事件,自己被严重打击了,所以把自己缩成了一团就听歌和看电视了,我开始鄙视自己那该死的虚荣心,真是害死自己。
在飞行的几个小时里,小泰妹基本上都在搞她那张长满了痘痘的脸,不,是挤!一手的两根手指挟着个小镜子,另外三根手指配合着另一只手一起挤痘,动作扭曲,嘴脸抽斜,嘴里还发出“吭吭”的声音。
可怜我在那小小的空间里,想不看不听都不成,直挤得我三魂去了两魄,七窍全部生烟。害得我连机上的饭也没能咽下去几口,机窗外的蓝天也没能观上几眼。
就那么忍着没有开一句口,活着好不委屈。
不就几颗豆嘛,谁没长过呀,用得着费那么大的劲嘛,我一直在痛不欲生中挣扎。
好在从香港到曼谷的飞行时间不太长,要不非被那些个该死的青春豆郁闷死不可。
飞机很快就到了泰国首都曼谷,因为是中转,出不了机场,就在里面的没免税商场里逛了逛。
是外国了,熟悉的中文没有了。
机场里满是大写的英文,看起来十分眼生,拿出包包里的的纸笔写成小写后才慢慢找到一点点英语的感觉。
想我十多年寒窗、朝朝苦读的英语居然能用成这样,一边痛恨国内英语教育的严重和实标脱节,一面又替自己抱不平,俺心里的苦呀苦过那个黄连,心中那个冤呀能赛过窦娥啊。
以后等咱有了下一代,一定不让他(她)象我们这代人这么学英语了,一点都用不上啊!俺默默地发着誓。
中转后我登上了“阿连酋海湾国际航空公司”的班机后,发现自己变成了老外。
飞机上人不多,只坐了大概一半人左右,好奇的四周看看,似乎就我和我边上不远处另外一个个亚洲人种了,正在判断他的国籍,要不要上去搭搭讪找个旅途中说话的伴儿,只见他脱掉鞋子,把脚高高的架在自己身边的空坐椅上,脚上居然还穿着双分指头的厚棉,看那德行不可能是我的同胞,搭你个头啊。
飞机起飞了,将载着我飞去遥远的非洲了,此时心里突然生出了点多少天没有过的伤感,四处张望,有点害怕了。
但我调整的更快,想想本小姐十八岁就独自在外创荡求学,适应新环境对我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堞,生性大不咧咧的我用不了半小时就原形毕露了,我哪里会让自己在飞机上闲着,开始索要吃的、喝的、去洗手间、按铃,很象个惹人烦的“事妈”。
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在这小小的空间也折腾不出什么精彩来,实在无事的时候就看年长的外国空姐,噫!年纪真够大的,都可以叫空嫂子了嘛,还有那些个空哥,看上去也都有一把年纪了。于是刺激了我的联想空间:一定是外国人口太少人手不够用吧,哪象我们国家随便在那个航班上,放眼看去都是青一色的花季少女。外国的老人真是可怜啊,这大把年纪了还不能在家带孙儿、练练太级、纽纽秧歌,还得在天上混呢。
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坐的非常辛苦,我从开始的淑女直立式,到不顾形象的半卧式,最后就小狗拉撑平躺式了。
几天来的兴奋全然而去,呼呼入睡。
======================================
欢迎亲跟着黑豆去非洲哈!黑豆的第一部反映婚姻生活的现代都类长篇小说《痒》正在努力的书写中,很好看的,亲一定要看哦~~~~~~~~~~~~~~~~~~~~~~~~~~~~~~~~~
第三章、肯尼亚的动物
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景色秀丽,物种多样。据说在这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
由于这里曾发掘出350多万年前的人类头骨,肯尼亚同时被誉为“人类的摇篮”。
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海拔近1600米,由于地势较高,虽然靠近赤道,但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很少超过26度。年轻的穿件短袖衫或衬衫,年长的,最多再加件夹克就能管了一年的衣着。总之,多穿一件不热,少穿一件不冷,那气温足够让人想念一辈子的。
内罗毕也被称作“花城”。
整个内罗毕城里满城绿色,各类树种繁多,行得十分高大,个个比着往上蹿,仙人掌都长得象参天大树,使人瞠舌。这里的树不仅枝叶繁茂,而且大都开花,粉的,红的,黄的,白的,满树都是,远远看去,确像是一朵一朵彩色的云。
我们基地里就有不少这样的小路,小路的两旁树木葱茏,枝条恣意,浓密的叶子遮住了碧蓝色的天空,走在小路上,感觉像置身于原始森林。
不一样的非洲,不一样的城市。
最让吃惊的还不是这里高大的的植物,而是这里的野生动物们。
以前在动物园里才能看到的动物一下子全都会出现在你身边,惊愕的几乎要晕死!从小就极爱动物的我受宠若惊,真是美极了,我爱这片土地。
缠着老公陪我去开车远“足”,感觉与大型动物近距离接触的美妙,只要稍稍远离一点市区,就可以看着公路边成群的斑马、蹬羚、角马,还有远远站在一旁高高的长颈鹿,在不远处旁若无人地吃草和嘻戏,由衷地感叹同是地球上的生命会有如此不相同的生存空间。
这里的动物不受人类的控制和约束,也不用呆在动物园里被人观瞻取乐,更不用每天伸长脖子等着下一餐有没有人喂它。
它们才是大自然的真正的生灵,这儿是它们的天堂!
这里的各种野生动物数量庞大,食草动物大多不太害怕人,路边随处可见。傻傻的和人类和谐的相处着
忍不住想换成是中国会怎么样,尤其是吃动物如命的两广人。庆幸当地人大都不我们那么热忠野味儿,加之政府的强行监管,和动物们超强的繁殖能力,这里的动物都能得以很好的保护。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有几家经国家批准的CARNIVORE,也就是英语中“食肉动物”,专门出售各种动物的烤肉店,生意火暴,我去过两次,食客们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以亚洲人居多。
这里的烤肉在制作过程,就是将各种肉切成大块,穿在一根很长的铁钎子上,然后放进一个巨大的炉子里,用炭火不停地烤,期间黑人不断翻动肉串,我去翻过,很重。吃的时候,由厨师举着钎子到处走,客人们看到自己喜欢的肉的时候可以让厨师马上切给自己,要几片切几片。有点象我们现在吃的那个巴西烤肉,不过那个钎子的长短和肉量的大小完全没有可比性。当外面的肉切的差不多的时候,厨师们会举着剩下的肉继续放回到烤炉中接着烤。
肯尼亚烤肉最大的特点就是原滋原味,肉在烧烤之前是不腌制的,完全用原味的肉来制作。
吃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撒上各种调料。吃起来,皮上有味,肉里只有肉本身的香味。
只有当地人在吃的时候才能享受那种大口哚宜的满足感。
超极大的烤炉加上红红的木炭,把成串成串的肉烤的孜孜出油,看上去极为壮观。
其中还有大象、鳄鱼、长颈鹿、犀牛、火烈鸟等极为珍贵的动物,我不敢说自己是不是算得上是个动物保护主义者,也搞不清是心时因素还是口味不同,反正觉得很难下咽,以后也坚决不去了。
======================================
欢迎亲跟着黑豆去非洲哈!黑豆的第一部反映婚姻生活的现代都类长篇小说《痒》正在努力的书写中,很好看的,亲一定要看哦(ο)~~
第四章、狗——人类的朋友
老公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纯国人公司,总部只有十一、二个中国人和一些当地雇用的黑人,位于内罗毕西北角的一个贫民窟附近,院子很大,有二百多亩。
由于周边住的全是穷人,这里的治安十分不好,于是公司请了保镖公司,墙上拉起了电网,院子里还养了十多只从各项目完工后带回来的狗。
我因为是探亲,每天都无所事事,喂狗就成了每天做的事情。
肯尼亚当地人不吃家畜的内脏和四肢,宰杀家畜的小商贩会很感激地把这些东西送给你,这些自然就成了狗们美食。
每天晚饭过后,唤来狗们把食物一个个抛在空中看狗们争抢是十分惬意的事。
没事的时候我还会帮狗们洗澡和抓狗虱子,头小肚大的狗虱子是永远都吃不饱的吸血鬼,老是抓不完。
没几天我的爱心就得到了回报-——成了基地的“狗司令”,它们会在见到我的任何时间来到我身边,甚至后来晚上都在我的房门口睡觉,也许这些狗太缺少人类的关爱和与人亲近的机会吧,和我现在养的宠物狗相比,人类给予的爱是那么少的可怜!
这么多年过去了,肯尼亚的狗始终没有从我的记意中远去,尤其是一条叫“二黑”的狗和一条叫“黑子”的狗。
“二黑”是条四岁的纯种长毛德国黑背,身高体健,十分凶悍,对中国人忠心耿耿,多次发现盗贼并抓贼立功,深受大家的喜爱,在母狗中也极有狗缘,几乎每个新项目开启都会点名要它。
但他的“命”并不好,不知何故竟然咬了一名探亲的五岁中国女孩,被处以了绞刑。
从套绳子到绞刑实施中它老老实实一动不动地爬着,依然用那双善良的眼睛看着它的主人们,引起了前来办事的一个老工人的极大同情,请求带走不再回来。
后来“二黑”与老工人成了朋友,形影不离并在许多场合多次帮他解围,“二黑”也我唯一没有“贿赂”成功的狗。
“黑子”,是条狼狗和土狗的杂交犬,个头不大,无论看到黑人、白人、黄人都摆尾,是条典型的“鬼子六”,大家也一致认为它不起任何作用,一直想把它丢了。可是“黑子”十分聪明,任何人都不能接近它。
它对每个人甚至每条狗都态度恭虔,喂东西时也远远的站着,从不靠近。
我不喜欢它,但好奇它。
后来发现它与一个木工关系很好,木工每天把吃不完的饭菜拿去喂它,“黑子”很知道节俭,经常会看到它挖土埋东西,觉得好玩意还挖开来看过,是些吃剩的饭菜。于是我知道了“黑子”的故事。
“黑子”曾经是一条好狗,多次随中国工人到各个项目去工作,看家护院,守护工地,立功无数。
它最后一次是去坦桑尼亚的一个项目,工程结束后,因为路途遥远和东西多,撤回来的工人放弃了工地上所有的狗。
半年后项目维修,工人们又去了该项目,离开的时候突然有一条满身泥土皮包骨头的狗跳上了小货车,认出是“黑子”,大为感动,带了回来,从此“黑子”性格就变得古怪起来。
听说后来又骗上车丢到几百里以外的地方,它居然也找了回来。
从此大家就默默地认可它的存在了。
==============================================================================
欢迎亲跟着黑豆去非洲哈!黑豆的第一部反映婚姻生活的现代都类长篇小说《痒》正在努力的书写中,很好看的,亲一定要看哦\(o)/~~~
第五章、在非洲大地上飞驰
非洲堪称地球上最后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气候温和、物产丰庶。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都自然地养成了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性格。
这里常夏无冬,不用为御寒而忙碌;这里物产丰富,随风落下的瓜果都够人们随便果腹,大自然给予了人类以及动、植物最大的恩赐和博爱。但上帝的关爱同时也造就了“懒惰”的生成。人是有惰性的,我体会到了非洲人的懒惰。
第二次去非洲我已是以工作的身份去了,手下管理着几个黑人,黑人是从不愿意加班的,不管你多急,给多高的加班工资都不干。
我的一个朋友在当地开了家服装加工厂,无论订单多急,黑婆们午餐后个个都是要品咖啡、晒太阳的,怎么催,她们都是慢吞吞的。
工厂里是计件计酬,同工种的操作工,一个月下来中国人的工资超出黑人十来倍,当然拿的钱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时真是搞不懂,难道我的同胞都是见钱不要命的?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非洲青年在河边钓鱼,每天钓到一条够吃了就收杆躺在海边晒太阳,一智者见状不忍心,上前对青年好意相劝:
“你年纪轻轻太虚度时光了,每天应多钓一些鱼”。
“钓那么多干吗?我又吃不了。”青年不解。
“你可以将吃不了的鱼拿到街上去卖呀!”智者开导道。
“卖鱼干什么?”青年还是不解。
“卖鱼可以赚钱啊!”智者进一步教导。
“拿钱来干吗?”青年不屑一顾。
“有了钱以后,你可以买一张大鱼网,捕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智者指点迷津。
“然后呢?”青年继续不屑。
“然后你可以买一条船出海捕鱼,赚更多的钱”。
“赚更多的钱以后呢?”
“你就可以天天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
“我现在不就天天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啊!”
“……”
所以说人类只要动脑,上帝就觉得可乐。其实除了懒以外非洲人的优点也很鲜明。非洲许多地方干旱少雨,车开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影,但无论多荒凉的公路,批示牌都是清清楚楚,绝不会让人走冤枉路。
一般路上每隔十公里左右就设有休息处,休息处或有一颗浓荫大树,或修一个遮阳亭,旁边还会有一个一人多高的垃圾筒。
无论什么地方,哪怕是在乡间土路,地面也绝见不到垃圾。
在非洲大地上开跑飞奔,清新怡人的空气迎面吹来,两旁是一望无际茂密的灌木林和随处可见的各种大型食草动物,相对现代化都市高楼大厦喧闹张扬,我更喜欢这里的荒芜和原始。
=============================================================================
欢迎亲跟着黑豆去非洲哈!黑豆的第一部反映婚姻生活的现代都类长篇小说《痒》正在努力的书写中,很好看的,亲一定要看哦\(o)/~~~
第六章 、小猫多多
在内罗毕商业中心里,经常能看到在告示栏里张贴着家养宠物领养的小贴示,附有小猫小狗的照片,以及赠养人的姓名、电话。
因为对动物的喜爱,决定去领养一只小猫。我按照贴示上留的电话打过去,对方很是热情,告诉我们他家的地址并期待我们的光临。
这是一家德国侨民,有三个年纪相差不多的孩子,院子里有滑梯、轮胎秋千等,象个幼稚园。
女主人热情地接待我们,我挑选了一只三个月大的雄性“小”黑猫,说它小是因为年纪小,但个头很是大,以至我回国多年都没见过那么大个的猫咪。
女主人亲吻着她的小猫后抱给我,我没想到它会这么重还差点没抱住。同时又把小猫的出生证和疫苗证拿给我,细细地告诉我要按期打针,最后又拿来四个猫食罐头给我,告诉我它最爱吃这个牌子的猫食。
下一页 尾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