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刘邦大传

_23 陈文德(当代)
陆贾只好无功而返,向刘邦回报。
“虽然未达成任务,但我绝未辱没使命,已为汉王争够了面子!”
刘邦心中虽骂道:“无聊、虚伪的竖儒。”但表面上仍给予安慰一番。
陆贾失败了,但刘邦仍不死心。他派出另外一位宾客候公再度去和项羽谈判。
候公出身不详,是个瘦瘦的高个子。他年岁已大,平日又不修边幅,看起来一点也不体面。
刘邦一向最喜欢这种人,尤其他深知侯公智慧过人,是面临危机时的好帮手。
和陆贾相同,侯公只是刘邦的宾客而非部属。
侯公出发前向刘邦建议楚汉双方不妨以鸿沟为界。
鸿沟是流经荥阳附近的运河,由荥阳东方引黄河之水注入淮河。
候公认为和项羽谈判时策略要清楚而具体,一次便得成功,否则将来会有麻烦。
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划给项羽,这种分界虽颇粗糙,但在紧张情况下却不愧为好方法。
故弄玄虚,引项羽好奇
侯公到楚营后只表示:
“我将在此待一阵子!”
这个请求表示不急着谈判,也不赶行程,只有在项羽想谈时再说,绝不勉强。
项羽对侯公的这种态度的确颇为惊讶,便派人送来酒食,并打听候公的来意。
但侯公对接待人员绝口不提公事,反而大讲养生长寿之道,并传授些道家导引术的秘诀。
这下子可让项羽傻眼了。
就当时情势而言,项羽比刘邦更急于和谈。
终于按捺不住心中好奇,项羽主动召见了侯公。
“汉王要你来,到底是有什么讯息?”
“汉王说的事,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
“你是道家信徒?”
谈到修身养道,侯公兴趣可来了,三天三夜也绝不疲劳。
“汉王不是我的主人,我侯公是世人的代言人;汉王的意见不重要,重要的是您们两位天下人能不能有共识!”
项羽对侯公的说词相当感兴趣。
“如果为了天下众生而维持永久和平,我是可以和汉王谈判的!”
侯公立刻摆出一副天下公证人的模样,主张以鸿沟为界;他并且表示两军僵持在此,便应以之为和平缓冲线,这样才算公平。
项羽听得频频点头,显然他完全同意侯公的建议。
项羽是楚国贵族,本身又比较好面子、讲气派,侯公深诸此理,所以绝口不提刘邦。
他甚至公开表示:
“我不是汉王的部属,不必效忠于他。”
或许便是因为这句话,让项羽心中颇为受用,才会答应接受和谈的条件。
双方很快地约定撤军的日期和方法。
侯公也立刻回去向刘邦报告。
九月,项羽释放刘公和吕氏回归汉营,营中军士大呼万岁。
看样子,和平即将到来。
张良、陈平策动偷袭
项羽首先依约定解兵归国。
刘邦自然也决定暂时退入关中。
僵持年余的广武战场即将成为“台风眼。”
但就在刘邦下令撤军的同时,首席谋士张良和陈平连袂秘密晋见刘邦。
“两位先生同时到来,想必有所指教!”
“以君王看来,我们目前是强势还是弱势?”
张良首先提出问题。
刘邦怔了一下,略为思考后表示:
“如果僵持下去,对我们有利,但如果进行会战,我没有把握能击败项王!”
陈平接着表示:
“的确如此。我们是很难真正击败项羽,只有现在是惟一的机会!”
刘邦:“怎么讲呢?”
陈平:“目前我们已拥有天下的大部分,诸侯也都站到我们这一边来,楚军久战而兵疲粮尽,这正是天亡他们的时候。我们应乘此机会攻击他们,否则便成了俗语所谓的‘养虎而自遗患’了!”
“但我们已达成约定了!”
“创大事业者不拘小节,只要击败项王,我们便再也不需要谈判和约定了!”
张良也表示支持。
刘邦有所醒悟,乃下令大军越过鸿沟,准备袭击项羽撤退中的主力部队。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放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真正的智者,知晓道体的精微奥妙并不是言语可以说明或阐释的,因此他只会审慎地勤而行之,不愿多言多做言辞表达。
一切顺乎自然,堵塞意念,关闭情欲,收敛锋芒,消除纷扰于未然,不表示自己的特异,遇光则和,遇尘则同,这种人便到达了玄同的境界。
所谓的玄同,便是表面和万物大同而无迹可见,这样子便可完全合于大道了。
超然物外,淡泊无欲,无法用任何引诱来亲近他,所以想疏远或离开之也不可得。
只问自然,顺势而为之,不刻意努力,利不足诱之,害不足畏之,富贵吸引不了他,贫贱也不会在意,这种亲疏利害贵贱都引动不了的人,才称得上是天下最尊贵的人。
蒯彻在游说韩信的立足点上,大部分都颇有道理,只是蒯彻过分强调利害。
表面上虽是为了韩信,其实蒯彻本身是有野心的,他想借由韩信提升自己的地位,以韩信的实力让自己在争夺天下上拥有重要的角色地位。
因此他疏忽了韩信的“感觉”,对韩信和刘邦问本有的情谊视而不见,更且卑视之。他无法了解对早年挫折连连的韩信而言,刘邦的破格提拔有其重大的意义,不是单纯的“利害安危”所能说服的。
论点相当正确,热情也够真诚,游说的技巧也十足功力,但蒯彻企图以理性上的完美逻辑来克服韩信作为“人”的自然感情,最后的失败也是不可免的。
韩信和刘邦间可能产生的互动和权力之争,原本可以顺其自然而发展,或许这样对韩信会稍有利些。但蒯彻的一番提醒,相信在韩信心目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对韩信和刘邦间的自然相处也必产生不少变数。日后韩信之以悲剧收场,似乎是被蒯彻不幸说中了,然而蒯彻的游说其实也对韩信后来的心态产生不小的影响。
陆贾和侯会在游说技巧方面也因为态度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陆贾也是由理性的利害观点来作游说,立论相当客观而实际,也颇得到楚国重臣的重视。因此以说客立场而言,陆贾的表现的确十分出色,然而惟一无法同意的却是当事人项羽。
陆贾一样疏忽了项羽的情绪问题。
从优势打到劣势,项羽心里自然相当不平衡,但他再怎么样也不愿认输。因此陆贾这种堂皇的正规理由,对项羽的心理无异是种伤害。
反之,侯公便颇懂得利用项羽情绪上的弱点,他不但没有长篇大论的巧辩,而且从头到尾都不替刘邦说话,甚至经常故意在言语上折损刘邦,这种态度对项羽而言是对他胃口的了。
顺着人性的自然,不迷失于自我的推论,正是侯会最成功的地方。
据说为感谢候公的功劳,刘邦封侯公为平国公,但侯公却躲起来不接受晋封,也不再和刘邦见面,真正做到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刘邦为表彰候公的贡献,仍赐之一府邸,并题名日:“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故号为平国君。”
但这位平国君却从未踏入这府邸一步。
刘邦大传--第三章 项羽之死
第三章 项羽之死
项羽大声朗笑后,举剑自刎而死,王翳乃领先冲近,割下项羽首级。围在旁边的汉营将领也争先恐后地前来争夺项羽的尸体,因而发生严重冲突,甚至举刀相向,互砍而死者达数十人。
固陵会战,项羽再败汉军
由于粮食严重缺乏,和谈成立后项羽立刻下令大军火速返回彭城,以补充粮秣袜。
“急行军到彭城,便可吃一顿饱餐!”
项羽对饥饿的楚军宣布撤军的消息,并希望大家提高效率以脱离困境。
不过从荥阳到彭城,其间必须经过彭越游击队出没最多的地方。
以昌邑为根据地的彭越虽经项羽亲自追剿过,但他那敌出我入、敌人我出的策略却使其实力丝毫不损,并且已有效截断项羽西征军的补给体系。
如果硬是闯过彭越出没的梁地,虽然距离彭城较近,但势必会遭到不少麻烦。
这对饥饿的楚军可能会造成心里的惊慌,楚军的参谋人员因而不断向项羽表示他们的顾虑。
因此项羽决定先往南退入陈国,再行绕回彭城,虽然这段路稍远,但却安全得多。
由此显示项羽已丧失往日的霸气。
饥饿已成了楚军最大的敌人。
当楚军到达陈城西北的固陵时,接获了刘邦指挥大军越过鸿沟、背约前来追击的情报。
项羽大怒,下令全军在固陵部署。
在后面追击的刘邦听说楚军停了下来,也不敢冒进,便在固陵北方的阳夏城南方下营。由于这些地方全属无险可守的平原,双方可能会在此发生会战。
早在下令挥军追击楚军的同时,刘邦便派特使分驰韩信及彭越处,要求两人出兵共击项羽。然而当他到达固陵战场时,却见不到韩信和彭越的军队。
“看来我必须要单独面对项羽了!”
刘邦担忧地和张良商量着。
“我们必须尽全力一战!”
事到如此,张良认为刘邦绝不能逃避,况且这一战不论输赢都可以消耗楚军的战力,对汉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由彭城送来的少量援粮正好让饥饿的楚军可以先饱餐一顿,以便和汉军一战。
能和敌军会战,一直是项羽梦寐以求的愿望。
愤怒加上兴奋,楚军展现了惊人的冲击力。
项羽身先士卒地在前面冲锋。
汉军前锋很快就崩溃,幸周勃的军团全力阻挡,刘邦的中军主力才得以安全退入阳夏城内。刘邦下令守城,并深筑防御工事而闭门不出。
项羽虽率军猛攻,但一时也奈何不了刘邦,眼见彭城运来的粮食又要消耗殆尽了。
如果项羽能够在这时候下令紧急退回彭城,不要管刘邦的态度,或许还有让楚军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项羽恨透了刘邦,发誓非斩下刘邦的头颅不可,因此不顾士兵的饥饿,项羽下令猛攻阳夏。
汉军阵营大集结
楚军攻势虽然猛烈,但周勃军团沉稳应战,阳夏防线短期内尚不致有危险。
刘邦和张良商议道:
“我已通知了韩信和彭越,但他们显然不打算来帮助我,怎么办呢?”
张良答道:
“此时楚军已到了强弩之末,但君王从未表示如何和他们俩平分疆土,他们才会不愿前来。君王若能表明将和他们共分天下,相信他们很快便会率军来援的。
“韩信被封为齐王是他自己勉强要求的,并非君王之本意,所以连韩信自己都不认为其齐王的位置已很稳定,想必心里尚有很大的不安。
“彭越目前几乎控制了梁地,但早年君王以魏豹为梁王,以彭越为相国;如今魏豹已死,彭越希望成为梁王,但君王却一直未正式任命他,所以他心里也是非常不平的。
“如今,宜将睢阳以北至谷城等梁国疆土全部封赐给彭越,将从陈以东到海之地及韩国原有疆土封给韩信。而且韩信是楚人,他也很想衣锦还乡,君王若能和他们均分天下,并要求他们率自己军团去攻击项王,则楚军很快便会被击溃的。”
刘邦立刻批准张良的提议,派遣特使带着封疆的地图,火速请韩信及彭越出兵助阵。
果然韩信立刻亲率大军由临淄南下。
彭越的军团也分批由昌邑出发,意图截断项羽返回彭城的后路。
另外,刘邦也派遣刘贾的特遣部队渡过淮水攻击寿春,并派人引诱楚国大司马周殷以舒城的兵众叛楚,重新拥立英布。英布于是以刘邦盟友的淮南王身分重新统辖九江地区,并和刘贾军共同北上至城父,准备由南方夹击截断项羽退路。
项羽接获各地不利的情报后,心中大为恐慌,乃火速向东撤军,于十二月左右进入垓下。
由于彭城的后退之路已为彭越截断,楚军能退到垓下,而不在中途受在袭击已属不幸中之大幸。
垓下在今日的安徽省淮水北岸之地,有不少河流流经该地,形成了不少河沟及岩壁,十分有利于建构防御工事。
项羽这时不得不靠地利来防守了。
一向擅长会战的项羽,这次竟然主动放弃此一机会,看来项羽的确到达穷途末路了。
垓下虽有少许食粮,但根本用不到数月,与彭城间的交通又完全断绝,因此项羽的主力部队已成了被重重围困、完全没有外援的孤军。
由于粮食的确不足,外围的楚军逐渐溃败,有的甚至难忍饥饿地向汉军投降。
垓下大战,项羽首尝战术溃败
十二月中,汉军主力和各诸侯部队全部到达垓下。
韩信亲率齐军三十万为先头部队,寥侯孔熙在左、费侯陈贺在右,刘邦也率主力部队紧随其后,周勃和柴将军则追随在刘邦之后。
一行浩浩荡荡地直奔垓下。
项羽亲率主力部队十万兵马,出城准备给汉军迎头痛击。
这场会战,汉军阵营由韩信亲任总指挥。
这也是两位当代军事奇才,首度也是最后一次的面对面决战。
项羽仍展现他野兽般的猛勇,亲率骑兵队在前面冲刺。
韩信则仍以智略见称,他的战场都是经过精密设计的。
刚接触不久,韩信便下令撤退,他不愿军士在楚军的死战下损伤太多。
项羽仍采猛烈攻势,以打击汉军士气。
但孔熙和陈贺军队却由两侧绝断楚军退路,让楚军陷入前后夹击中。
项羽方反身迎战左右两军,韩信主力却又回头再击楚军,项羽只得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疲于奔命。双方混战了半日,楚军因饥饿而不耐久战,加上敌众我寡、死伤惨重,项羽只得再度退入垓下而闭城坚守。
刘邦率诸侯军将垓下团团围住。
经过一天苦战,项羽身心俱疲,不及解下盔甲便倒在营帐中小憩,虞美人则在身旁照顾。
一觉醒来,已是深夜,万籁俱寂。
远处却传来楚人的歌声,渐渐地四方都响应了起来。
垓下城中的楚军都跑到外面来听这熟悉的歌声。
这不正是楚地的歌谣吗?楚军纷纷兴起了怀乡情结,想到自己或许即将孤独地客死他乡,更念及家中的父母妻儿,不禁悲从中来地掩面痛哭。
惊醒后的项羽睡意全消,立刻起身喃喃自语道:
“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国了吗?为何汉营中会有这么多楚人呢?”
叹息中,项羽坚强的意志慢慢地消失了。
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四面楚歌”!
的确有不少楚军已被汉军捕获或主动投降了,但人数还不致太多。
这显然是张良和陈平有意的设计,让营中楚军教汉营军队和诸侯部队练唱楚歌,利用大合唱的声势,加上由远处传来的几可乱真效果,彻底打击垓下守军的士气。
这一招果然非常成功,连项羽都深受感染而沮丧不已。
虞兮虞兮奈若何
最后时刻已到,项羽决定死得像个英雄。
他起身穿上全副武装。下令在营帐内设酒宴,并由虞美人作陪。
马夫也将骏马名骓牵到帐营前。
由军中精选出的八百敢死骑兵队,准备冒死突围。
这是最后的酒宴。
项羽嘱咐部属,他突围而出后将展开壮烈的生死决战,其后垓下的楚军便可向汉军投降,以免不必要的死伤。
他要求虞美人和所有重要将领不可轻言赴死,必须在楚国灭亡后尽力保护自己的族人。
他相信刘邦和韩信都是楚人,应不致给楚人太大的难堪。
说罢,项羽起身,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阙歌曲便是项羽的最后遗言了。
我的力量可以撼动山河,我的气势更是举世无匹!
但是时局却对我大不利,使得我的武运无法发挥!
武运无法发挥,名骓失去雄姿,真是令人遗憾啊!
虞姬啊虞姬,我们这下分离,是无可奈何的千古遗恨啊!
项羽高歌时,虞美人也起身和歌。
《楚汉春秋》记载,虞美人之对歌如下: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史记》和《资治通鉴》虽未明载虞美人下落,但依此歌词之意来看,虞姬其实已清楚表示自己将要殉身以明志。《项羽本纪》中记载:
“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这一场最后的酒宴,就在悲歌与泪水中落幕了。
项羽的最后奋战
项羽即刻上马,率领着骑兵敢死队八百人,在夜色掩护下由小路突围而出,然后如烈火般突袭汉营守卫,全队向南奔驰而去。
项羽并不打算逃走,只是由于军队太少,他必须选择一个较有利的战场来和汉军决战,以突显其最后的武勇。
天将明时,巡回队发现项羽已突围,立刻向刘邦报告。
刘邦命骑兵团司令灌婴亲率五千骑由后面追击。
由于夜里视线不良,不少敢死队员在途中走失或跌落深谷,到天亮时能跟得上的只剩百余骑而已。
项羽乃下令余骑在阴陵作一次集结。由于这个地方已属沼泽地带,若对道路不熟将很容易陷入绝境。
在前引导的斥候于是向农夫问路,却反而被骗,使得全军陷入沼泽中。
随后汉军的前锋部队追及,楚军死战以保护项羽,项羽乃得突围到达东城。
这个地方属平原区,是决战的好场所,不过楚军只剩下二十八骑。
后面即将追到的灌婴骑兵部队却至少有千余骑。
众寡悬殊,但项羽仍决定在此作最后奋战。
他对最后的二十八骑表示:
“我跟随叔父起兵抗秦以来也已经有八年了,亲身参与及指挥的战事多达七十余次,几乎每战必赢,没有不被我击溃的敌人,因而能够称霸于天下。
“然而今天却逢此困境,这是上天有意灭亡我,而不是我的作战能力有何过错啊!现在我准备展开最后奋战,为你们杀开一条血路。我设定三个目标:溃围、斩将、刈旗,让诸君来为我评估,到底是我的天运不足,还是我的能力不够!”
随即他将剩余的楚军二十八骑分置在四个方向,汉军也由四面将项羽和楚军重重包围着。
项羽遥指一汉军将领表示:
“我将亲自斩杀那位将领,各位可以看看我是否做得到!”
他下令楚军由四面冲刺,并到前面再作集结。
于是项羽大声喝斥,领先冲向该名汉将。
挡在中间的汉军在项羽冲杀下,皆披靡四散,项羽便火速骑到该名汉将前面,举刀将之砍杀于马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