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数据三国

_59 三卷天书(当代)
年幼的刘协坐在龙椅之上还不知“皇帝”二字到底意味着什么,见兄长与太后皆哭也跟着哭了起来。一时间帝后皆哭,群臣无不悲惨。
百官之中有一大臣实在按捺不住心中愤怒,高呼道:“贼臣董卓,竟敢欺侮天子图谋不轨,我当以血溅之!”说罢挥出手中象简直击董卓。
董卓别看肉大身沉,可也是习武出身,武力值高达87,通常三流武将都不是对手,又怎么会怕一个文臣?躲过击来的象简,董卓大怒,喝令武士拿下此人。以目视之,乃尚书丁管。
丁管见一击不中,自己又被武士压住大骂道:“董贼,我与你势不两立。”
董卓听丁管大骂不绝恼羞成怒。这废立之事朝臣再三反对,丁原反对时有吕布保驾,卢植反对有百官护航,袁绍顶撞是有袁家做后盾。董卓早就想杀人立威,只是一直不得机会,丁管这次正中下怀。董卓立刻命武士牵出斩之,丁管骂不绝口致死神色如常。
后人有诗叹丁管:“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丁管一死,朝臣更是无人敢言,董卓便命群臣朝贺新君。仪式完毕,董卓将何太后、弘农王刘辩和帝妃唐氏软禁在永安宫中,封锁宫门严禁群臣出入。
可怜少帝刘辩四月登基,九月被废,在位不过五个月。陈留王刘协,字伯和,登基时年仅九岁,改年号为初平,拜董卓为相国。
董卓大权独揽便与李儒商议征讨南烨之事。正所谓: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有南烨在城外虎视眈眈,董卓这心里总不踏实。
李儒深知南烨不好对付,上次董卓出兵他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所以此次他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计策一定可行。于是劝董卓道:“朝廷新定还不宜用兵,不如先任用名流以收民心人望,而后再用兵不迟。”
董卓问道:“不知我该任用何人?”
李儒道:“党锢之徒、幽滞之士皆可提拔。大儒蔡邕天下敬仰,主公可召其为官。”
董卓听了李儒之言在洛阳城中大力培植党羽,极力拉拢黄琬、杨彪,扶植已被贬斥的陈蕃、窦武等人。不过蔡邕他是找不到了,早被南烨举家迁往交州了,就算董卓用灭族来威胁都没用。
虽说董卓提拔了不少人名士,甚至将这些人的子孙也封官授爵,可是真正的有才之人却都未被董卓真正收买,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顺从董卓罢了。对于自家人,董卓就更大方了,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封母亲为池阳君,孙女为谓阳君,就连侍妾所生不满周岁的庶子,皆封侯,授以金紫。
董卓听闻南烨有见帝不跪,见官大一级的特权之后,也给自己弄了不少特权,誓要压南烨一头。董卓的特权可比南烨牛多了,除了南烨的两项特权之外还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除了不坐龙椅之外就与皇帝无异。
虎踞朝堂,南烨兴兵 第二十四回 仲颖攻城废少帝 孟德献刀谋董贼(9)
更新时间:2013-10-13
董卓废了少帝又提拔了不少亲信,以为大事已定,便一心想要出兵再讨南烨。李儒这回再也无言劝阻只好按照先前定下来的的计策,解除了城中禁令,允许百姓搬迁。
洛阳百姓已经被董卓这种朝令夕改,反复无常的做法给搞怕了,虽说解除了禁令,可是却没有百姓敢往外搬,就怕董卓再反悔。
董卓见百姓不配合自己的计策心中恼怒无比。对麾下众将道:“区区草民敢不按计而行当真可恶!”
李傕道:“之前主公搜牢,百姓尽皆迁移,主公何不再行此计?”
董卓大笑道:“如此甚好!我并州虎狼之师还未体会洛阳繁华之处,可命我军搜牢。”
李傕献策也是没安好心,想要借机大捞一笔。见董卓应承,第二日便领西凉兵在城中劫掠,吕布的并州兵也一同行事。洛阳百姓这次算倒了血霉,之前搜牢还是洛阳城中士卒,多少对于本地百姓还会手下留情,掠夺钱财者多,杀伤人命、奸淫妇女者少。
西凉兵和并州兵可不管那些,到处杀人放火,奸淫劫掠,把整个洛阳城搅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洛阳百姓忍无可忍只得再次外迁,百姓们既恨董卓倒行逆施胡作非为,又恨自己早不听法师劝告才遭此大难。
董卓生怕迁入科学城的百姓不多,又纵兵在洛阳附近乡亭劫掠。一日董卓见村民集会,男女齐聚,便命士卒围住。男子尽皆杀之,割下头颅,血淋淋地并排在车辕之上。而后又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在车下,扬言杀贼大胜而回。在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
董卓在城里城外这么一折腾,可把科学城中的南烨忙的够呛。无数百姓蜂拥而至,让南烨不得不小心起来。他一边下令忙着安顿百姓,一边严加盘查,生怕有奸细借机混入科学城中。
好在科学城本就不是一般城池,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奸细想要混进来也没那么容易。大量百姓的涌入倒是让南烨得到了不少洛阳城内的新消息。得知董卓已然废了少帝拥立献帝,南烨便知道距离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已然不远了。
南烨麾下众将见百姓再次纷纷涌入都来提醒南烨谨防董卓之计,南烨干脆借此机会召集众将议事。苏双道:“事出反常即为妖,董卓先前阻百姓离城,如今又放百姓出城,分明是想以百姓断我粮草,法师不可不防。”
王越道:“法师何不再将百姓送入交州,以破此计?”
张辽道:“王总镖头所言不妥。此若是董卓之计,定然不会让百姓安然出城。董卓、吕布麾下皆骑卒众多,就算百姓出城也能追赶屠杀,百姓依旧会投城中来。”
史阿道:“若派遣重兵护送百姓南下如何?”
赵云道:“师兄之言差矣!护送百姓之兵少了无用,若是多了城中空虚岂不让董卓趁虚而入?”
张世平道:“何不让百姓分散,自行迁往交州。”
苏双摇头道:“交州路远,如今天下又不太平。倘若无人护送,十成百姓能有一成活到交州便不错了。”
南烨见众将纷纷皱眉摇头不知所措很是奇怪,问道:“若董卓此时围城,粮草还可供应百姓多久?”
掌管城中钱粮的苏双道:“城中粮草虽多,可是若供二十万百姓消耗,只能维持一年有余。”
南烨掐指一算,有一年的工夫董卓都迁都长安了。便道:“既然能维持一年,我等又何惧董卓?尽管让百姓迁入便是。”
张辽摇头道:“法师征战南北百战百胜,且每战皆是速战速决,恐怕还没有被困城中的时候。法师可知,城防攻守别说一年,便是三年五载也不稀奇。董卓如今已行废立之事,执掌朝中大权,自可征兵征粮与我军相持。一年之后,我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此城不攻自破。法师恕我直言,为今之计最好便是弃城而走。若董卓来追拼死一战,胜负还在两可之间。胜了固然可喜,即便败了法师也可回到交州东山再起,聚集英豪共讨董卓,好过困死城中。”
众将闻听张辽此言虽然十分不舍,可是也都纷纷点头,认为此言有理。南烨麾下武将都不怕和董卓死磕,却都怕困死在城中,最后连死磕的机会都没有了。
南烨听张辽提议弃城方才恍然大悟,在座这些人可不知道历史走向如何,更不知道马上群雄讨董就要开始。在他们眼里,执掌朝纲的董卓已然势大,日后董卓会越来越强,南烨以一座孤城对抗权倾天下的董卓无疑是以卵击石。只有回到交州的根据地,才有对抗董卓的资本。
想通了这个道理,南烨笑道:“文远所言深合兵法,可惜却不合科学大道。”
张辽长听南烨麾下众将科学长,科学短,不过他还弄不清什么是科学大道,便问南烨道:“不知法师所言科学大道为何物?”
南烨道:“科学便是真理,是实事求是,而这世间真理便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董卓、吕布看似势大,可以为所欲为无敌于天下。可是他们倒行逆施与民心天道相悖势必不能长久。洛阳人口百万,如今已有半数投我,那董卓又有何优势可言?洛阳一城,董卓尚失其一半,这天下董卓失之多矣。文远或许觉得我等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可在我看来,我等粮草不缺,援兵更多。我便在此断言,不出一年,便有天下半数英豪助我来破董卓。”
众将闻听南烨之言精神一振,在场大多数人跟随南烨日久,知道法师从不虚言。既然南烨说出这话,那便是十拿九稳,都放下心来。
张辽新投南烨不知道南烨的厉害,虽然觉得南烨言之有理,可是心中还是没底,便问道:“既然法师有如此把握,我等又该如何应对董卓之策呢?”
南烨道:“当然是以不变应万变,百姓照收,士卒照练。董卓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了。不过我等也不能光想着靠别人来救,还要自救才行。趁着董卓还未围城,王总镖头派几个镖师去通知那些与我等合作的义军,让他们见机行事。一旦有人高举义旗发兵讨董便一同行事。”
众将听南烨说的轻松逗趣皆面露笑容,唯有王越皱眉道:“各地山贼义军与我等合作是看在镖局之利。若为天下大义,恐怕他们不至。法师何不送信到交州求援?”
南烨道:“交州路远,又正是休养生息之时,出兵甚是不便。至于各地义军来与不来皆无关紧要,我也正想看看哪些人能为了大义听我号令。若是只图利益不顾大局者,也就称不上什么义军,还是山贼草寇,镖局日后便要小心防范。应邀而来者,则可考虑多分一些镖利作为回报。”
众将见南烨早有定计便分头行事。王越派人四处联络,高顺、史阿训练步卒,张辽、赵云训练骑兵,苏双等人管理民生。
没过几日,董卓感觉科学城中的百姓不少了,便发兵围城。因为此次无需攻城,只是消耗城中粮草,所以董卓、吕布都没有亲自出马,只派李傕、郭汜领五万士卒扎营在科学城外进行威慑,百姓只能进而不能出。
洛阳百姓见两边又要开战哪里还敢再迁入科学城中?再一次停止了迁移。南烨对此情况早有预料也不着急,就在城中静候十八路诸侯来援。偶尔还派出亲卫、骑兵骚扰李傕、郭汜一番,全当实战练兵。
虎踞朝堂,南烨兴兵 第二十四回 仲颖攻城废少帝 孟德献刀谋董贼(10
南烨这种隔三差五毫无规律的游击战搞的李傕、郭汜坐卧不宁,心神不安。最后只得将探马、游骑全部收拢营中免得被南烨偷袭。双方对峙到最后也不知是李傕、郭汜将南烨困在城中,还是南烨将二人困在了营中动弹不得。
城外南烨被困,城中的少帝刘辩与何太后、唐妃也受困于永安宫中。此时刘协这个皇帝都被董卓玩弄于掌中,刘辩这个过了气的皇帝就更惨了。衣服饮食渐渐缺少,经常食不果腹。
就算刘辩幼年被寄养在外也没受过这般苦楚,所以经常以泪洗面。何太后知道哭也无用,整日大骂何进、袁绍无谋,脾气一天比一天坏。王妃唐氏是个温婉女子,劝完少帝又劝太后,将自己的吃食都节省下来供奉二人。刘辩见状还心怀感恩,而何太后则整日拿刘辩与唐妃出气,动辄打骂二人。
一日,刘辩偶见一对燕子飞于庭中自由自在,顿时联想到自己和唐妃处境。心有所感的刘辩吟诗一首道:“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看守少帝的侍卫闻听此诗便去报董卓。董卓闻诗怒道:“心中有怨作此诗文我焉能留你?你欲求忠义之人泄怨,我便先杀你泄愤。”
董卓言罢便命李儒带武士十余人入宫弑帝。李儒好歹也是个读书人,就算在董卓麾下效力也不愿做这种天怒人怨遗臭万年的事。何况他也觉得杀害少帝并非良策,便劝董卓道:“主公已行废立,少帝有些怨言也在情理之中。主公只需严加看管便无大害,杀之则有损主公声誉,还请主公三思。”
若是以前的董卓或许还能听进李儒的劝说,自从做上相国之后董卓位极人臣目空一切,再也听不进良言相劝。对李儒道:“文优不必多言!那刘辩不死后患无穷,文优若忠于我便速速将其杀之。”
李儒见董卓疑心自己不忠也不敢再劝,便引领武士入宫。宫女见李儒至便报知屋中的少帝三人。刘辩知道李儒是董卓心腹不敢怠慢起身相迎,可是当他看到李儒手捧酒杯,身后武士带刀的时候顿时大惊失色。
刘辩颤抖着问李儒道:“不知李郎中到此何事?”
李儒道:“春日暖融,董相国特上寿酒,以敬弘农王和太后。”
何太后也看出李儒来意不善,对李儒道:“既是寿酒,你可先饮。”
李儒手中乃是鸩酒岂会自饮?对何太后怒道:“你若不饮可休要怪我无情!”
何太后亦怒道:“你这小官又能如何?”
李儒见何太后到了这般地步尚耍威风冷笑一声,召来身后武士手持短刀、白练摆在何太后面前道:“寿酒不饮,可领此二物!”
少帝与何太后见李儒图穷匕见吓的面如土色,唐妃跪地求李儒道:“妾身愿代帝饮酒,求李公饶过他母子二人性命。”
李儒怒叱道:“你算什么东西?可代弘农王死。”说罢又举杯到何太后与少帝面前道:“你等谁先饮此酒?”
何太后知道难逃一死,泼辣劲又上来了,大骂道:“何进无谋,引贼入京,致有今日之祸。如今何进不得好死,可见苍天有眼,日后你与董贼也不得好死。”
李儒冷哼道:“若非你一再庇护十常侍,何进又何必招外兵进京?你今日之祸才是报应,又去怨谁?速饮此酒,与你那两个哥哥团聚才是。”
何太后被李儒一句话噎的脸色铁青不再言语。李儒又催逼少帝道:“太后不饮,你可先行。”
刘辩道:“容我与太后、爱妃作别。”说罢大哭道:“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闻声而哭道:“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二人言罢与何太后抱头痛哭凄惨无比,一旁宫女无不落泪,就连李儒身后士卒也多有不忍者。李儒见状担心事态有变,怒斥道:“相国等我回报,你等拖延时辰指望谁来相救?何不速死也好让我复命。”
何太后大骂道:“董贼逼我母子皇天不佑。你等助纣为虐必当灭族!子孙万代皆留骂名。”
李儒就怕此举遗臭万年,听何太后道破顿时大怒,双手一把扯住何太后就要扔下楼去。刘辩见状惊呼一声:“法师救我!”
前次北邙山遇险,刘辩一句话召来了南烨护驾镇住董卓。今日刘辩危在旦夕又想起南烨之言。也不管有用没用,先喊一嗓子再说,或许南烨法师大道通神可来相救也不一定。
李儒还真被刘辩吓得一哆嗦,瞬间放开了何太后回身一望,又哪里有南烨的影子?李儒这才知道是刘辩诈他,顿时怒起心头道:“光华法师已然被相国重兵围堵在科学城中旦夕不保,怎么可能再来救你?你就莫再痴心妄想了,还是安心受死吧!”
李儒言罢便以鸩酒灌杀少帝、何太后及唐妃,而后回报董卓。南烨并非真的神仙,身在科学城中可听不到少帝刘辩求救。纵然听到,救与不救还在两可之间。因为南烨知道皇权猛于董卓,他还要借董卓之手践踏皇权,又怎会真的忠心于皇室?
南烨此次来洛阳之所以不带戏志才,一是担心戏志才的身体吃不消,二也是怕戏志才与自己意志相左。若是戏志才跟随南烨进京,恐怕就真没董卓什么事了,以戏志才之谋,定能让南烨替代董卓掌控朝局。今天鸩杀少帝的或许就不是李儒而是戏志才了,南烨可不希望事态发展成那种局势。
董卓得了李儒回报,命人将少帝、太后葬于城外,自此更加嚣张。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过着皇帝一般的日子。幸亏九岁的刘协年幼还没立后妃,否则同样难逃董卓之手。
朝中百官见董卓如此作为皆是敢怒而不敢言。不过也有忠贞猛士欲杀董卓而后快。越骑校尉伍孚见董卓残暴愤恨不平,便在朝服之内披小铠,藏短刀,想要伺机刺杀董卓。
一日董卓入朝,伍孚恰巧与董卓相迎,他见机会难得便拔刀直刺董卓。董卓乃行武之人气力不小,反应也快,见伍孚拔刀刺来两手抠住。
吕布就在董卓身后,一把揪倒伍孚押在殿前。董卓问道:“你造反行刺乃是何人指使?可有同谋?”
伍孚瞪眼大喝道:“你非我君,我非你臣,何反之有?你罪恶盈天,人人得而诛之,又何用指使?我恨不能将你车裂以谢天下!”
董卓大怒,命武士将伍孚牵出车裂,伍孚至死骂不绝口。后人有诗赞伍孚:“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之前有丁管掷象简击董卓,如今又有伍孚行刺,这让董卓心怀惊惧,从此出入常带吕布、士卒护卫左右,以防刺杀。
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鸩杀少帝,便差人送密信来见王允。信中大意是:“董贼欺天废主罪恶难书。伍孚身为小吏尚之舍身报国,而王公身为朝廷重臣却任其嚣张跋扈,对其恶行视如不见,岂是报国忠臣之道?我如今在渤海招兵练卒,欲扫清王室,去除国贼。只是担忧董卓挟持陛下百官才未敢轻动。王公若有心,可与我里应外合,乘机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
虎踞朝堂,南烨兴兵 第二十四回 仲颖攻城废少帝 孟德献刀谋董贼(11
王允得了袁绍手书倒是也有除贼之心,可是却万不敢如信中所言招袁绍进京勤王。何进招来董卓便是前车之鉴,至今骂名仍在。王允也担心前门逐虎,后门进狼。可是不招外兵又如何除的了董卓?王允一时间也没个好计策。
一日散朝王允见旧臣俱在,凑在一起摇头叹息,抱怨董卓暴行。王允心中一动上前制止道:“诸君,此处并非讲话之所,当心祸从口出。”
群臣听王允提醒纷纷闭口道谢,王允见众人有心除贼便道:“今日老夫寿辰,晚间请众位到寒舍小酌,不知诸君肯赏光否?”
众官皆道:“必来祝寿!”
当晚王允后堂设宴款待群臣,日间公卿皆至。酒过三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百官惊问道:“司徒贺寿乃是喜事,何故如此悲泣?”
王允抹泪道:“今日并非老夫寿辰,皆因想与众位一叙,又恐董卓生疑,故言贺寿为托词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当年高祖皇帝诛秦灭楚,才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便要丧于董卓之手,我为此而哭也。”
众官闻言皆放悲声。却有一人抚掌大笑道:“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不成?”
王允一看乃是董卓新封的骁骑校尉曹操。王允怒道:“你祖孙三代也食汉朝俸禄,如今不思报国反而大笑是何道理?”
曹操正色道:“我非笑别事,而是笑众位朝廷栋梁竟无一计杀董卓。操虽不才,愿斩董卓首级悬于城门之上,以谢天下。”
王允素知曹操为人,如今袁绍一走,洛阳城内手中有兵,心中有计者唯有曹操。就连董卓都百般拉拢,待曹操甚是亲厚。王允见曹操有计,回避众人问道:“孟德有何高见?”
曹操小声道:“近日操委曲求全以事董卓,就是想要找寻机会将其杀之。伍德瑜所以事败,皆因吕布在侧。如今董卓对我颇为信赖,我也因此得以接近董卓,可趁吕布不在时杀之。闻听司徒有七星宝刀一口,还请借我一用,操愿入相府刺杀董贼虽死无恨!”
王允一听曹操肯行刺董卓顿时大喜。他知道曹操文武双全,不同于丁管、伍孚是文官出身。更知道曹操与董卓走的很近隐藏的很深,颇得董卓信任。若是曹操想要行刺,机会可比丁管、伍孚多出几倍。
王允对曹操道:“孟德有杀贼之心天下幸甚!孟德命且不顾,老夫何惜一刀耳?”言罢亲自斟酒捧与曹操。
曹操将酒洒于地上立誓道:“操誓杀董贼!若违此誓天人共诛。”
王允见曹操立下毒誓,便取来祖传的七星宝刀交予曹操。曹操藏好宝刀又喝了杯酒,便辞别百官而去。众官也不知王允与曹操如何密谋,又都坐了一会儿便皆散去。
次日董卓招曹操相府议事,曹操以为时机已到,便佩戴宝刀来至相府。董卓仆从皆知曹操是董卓心腹并不阻拦。
曹操问下人道:“丞相何在?”
仆从答道:“正在小阁中等候校尉。”
曹操闻言一喜,那小阁乃是后院私密之所,侍卫不多,正好行刺。曹操常到相府知道方位也不用人引领直入小阁。不过进了房中曹操心便一沉,只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在侧,这可不好下手。
董卓见曹操到了先不议事,而是要寒暄两句,以为拉拢之意。董卓问道:“孟德因何来迟?”
曹操在家准备了半晌,内穿甲胄,腰佩宝刀而来自然有些迟了。若是常人听董卓一问肯定紧张,曹操却神色如常道:“马匹年老羸弱行动迟缓故而来迟。”
董卓对身边吕布道:“我有西凉好马,名为绝影,奉先可亲去牵来赠予孟德。”
要说董卓别的没有,好马确实不少,西凉本就是产马之地,又紧邻西域常能得到好马。他先用赤兔收买了吕布,这回故技重施又来拉拢曹操。
曹操见吕布领命而出心中暗喜道:“吕布离去,此贼合该身死。”想到此处他便要拔刀行刺。可是转念一想,董卓力大,若一击不中僵持起来于己不利,还要等待时机一击成功才好。
董卓肥胖,与曹操说完了正事之后便觉得疲累。便对曹操道:“我不耐久坐歇息片刻,孟德自待奉先回来就好。”
曹操道:“丞相自便,操在此静候就是。”
董卓闻言倒身而卧,转脸向床里将背对向曹操。曹操心想:“天绝董贼,此贼当休矣!”
曹操又稍等了片刻,感觉董卓呼吸均匀似是睡去,便抽出宝刀在手想要刺杀董卓。不料董卓卧床小息却并未睡去,从床头铜镜中正看到曹操在背后拔刀。
董卓见状大惊,突然翻身坐起问曹操道:“孟德意欲何为?”此时房门之外马蹄声响,显然吕布牵马已到阁外。
纵然曹操胆识过人,此时也难免心中惶恐,脸色为之一变。好在曹操天生白净,就算脸色吓得发白也并不显眼,董卓并未察觉有异。
曹操不愧是乱世奸雄心有急智,在这紧急关头随机应变持刀下跪道:“丞相赠马之恩无以为报,适才猛然想起有随身宝刀一口,献上恩相以报恩情。”
此时吕布已然进屋,董卓便放下心来目视宝刀。只见刺刀长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然是口宝刀。董卓乃是武将出身,亦是爱刀之人,接过宝刀命吕布收起。曹操又解下刀鞘交给吕布。
董卓得了七星宝刀十分欣喜,亲自引着曹操出阁看马。这匹绝影马全身鬃毛乌黑光亮,号称绝影的意思是指这马奔跑起来快得连影子都追不上。
曹操一见这马便知道自己生还有望,对董卓道:“多谢恩相赠马!此马果然是天下少有的良驹,能否让操一试?”
董卓道:“此马赠予孟德有何不可?尽管骑乘便是。”遂命人取来鞍辔装好。
曹操牵着绝影一步步走出相府,每走一步,心中便放松一分,真如同逃离出虎口一般。偏偏曹操还不敢走快,生怕露出破绽,好不容易踱出董卓相府,曹操已然出了一身冷汗。翻身骑上绝影,曹操快马加鞭直望东南而去。
吕布见曹操离去对董卓道:“适才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因被主公及时喝破才推说献刀,主公不可不防。”
董卓道:“我也有些心疑,只因这刀确为宝刀才放他离去。”
两人正在猜测疑惑,李儒恰好进屋报事,董卓将曹操献刀之事相告,问李儒有何计策辨识曹操忠奸。
李儒想了想道:“曹操献刀而不解刀鞘,此事确有蹊跷,可是若因此治罪也太牵强。曹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主公可差人传召,若是他无疑便来则是献刀。若推脱不来必是行刺,可擒而问之。”
董卓深感李儒言之有理便差遣士卒四人去唤曹操。四卒去了良久回报道:“曹操不曾回到住处,乘马往东而去。我等追到东门,曹操已然出城。门吏曾问其去处,曹操道:‘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便纵马而去。”
李儒闻听回报道:“曹贼心虚逃窜,适才行刺无疑矣。”
董卓大怒道:“我如此重用于他,他反欲害我,真无耻之徒也!我不杀之难解心头之恨!”
李儒道:“丞相需防备曹贼有同谋者,该尽快拿住曹操审问才是。”
董卓于是下令画影图形,发下海捕文书捉拿曹操。文书之上注明,有擒住曹操进献者赏赐千金,封万户侯,有窝藏者与曹操同罪处死。
虎踞朝堂,南烨兴兵 第二十五回 诸侯联合讨董卓 群雄关前战吕布(1)
曹操惊慌逃出洛阳往家乡而去。一路之上先遇陈宫捉而复放惊出一身冷汗。又杀吕伯奢,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座右铭。总之担惊受怕,千辛万苦才回到陈留老家,寻到父亲曹嵩诉说前事。
曹嵩也是个忠孝明理之人,并不责怪曹操给家族惹出祸事,反而对曹操道:“我儿报国杀贼乃是义举,虽此事败露未成,然天下皆知孟德忠义并非坏事。只是不知如今我儿作何打算?”
曹操见父亲理解自己十分欣慰道:“我欲散家资,招募义兵。再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父亲以为如何?”
曹嵩道:“资少恐不成事。此间有孝廉卫兹,仗义疏财,其家巨富。若得其相助,事可图矣。”
曹操按曹嵩所言置办酒席,邀请卫兹到家中,对其道:“如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匡扶社稷,恨力不足耳。卫公乃忠义之士,能否助操一臂之力,共破董贼?”
卫兹家中的情况与苏双、张世平二人类似,虽说广有家财却无高官显爵相护,这在乱世之中十分危险。曹家也是当地大族,三代在朝中均为高官,在陈留附近可以说一手遮天。曹操前来相商是客气,不客气的话派兵相攻,抄了卫家也无处喊冤。
卫兹深明其中厉害,同时也想倚靠曹操便道:“杀贼报国天下大义,我有此心久矣,只恨未遇英雄之士。既然孟德有此大志,我愿出家资相助,共同匡扶社稷。”
曹操闻言大喜,先发矫诏遍及大汉州郡,然后召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
数日之间英雄云集,应募之士纷纷来投。除了本家兄弟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之外,还有阳平卫国人乐进,山阳巨鹿人李典,皆有才干,曹操留在帐前听用。卫兹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来粮食者不计其数。曹操大喜,于村中操练军马准备出兵。
曹操的矫诏檄文传达诸郡,南烨被困科学城中没收到这份矫诏,可是交州的州牧府中却收到了矫诏。
戏志才坐镇交州,接到矫诏之后立刻聚集众将议事。之前管亥、裴元绍护送三十余万百姓入交州,戏志才便做好了开战的准备。虽然南烨并没有向交州求援,可是戏志才身为智囊却不得不做出充分的准备。
片刻工夫,徐晃、蔡邕、蔡琰、张白骑、管亥、裴元绍齐聚州牧府,戏志才将曹操檄文取出道:“果然不出法师所料,天下乱矣!董卓专权害死少帝,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要讨伐董卓。法师早测天机与董卓对峙于城中,如今看来法师无忧矣!”
蔡邕先前被董卓所召方知南烨用心良苦,若是自己一家还在洛阳势必要委身于贼,此时接过戏志才手中矫诏读道:“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张白骑此次未去洛阳是因为他与张宁新婚,南烨才没带他去。后来听管亥、裴元绍回来说南烨在洛阳又是救驾又是打仗热闹的不得了便心中痒痒,后悔没去洛阳凑这热闹。此时闻听矫诏顿时两眼放光道:“讨董檄文已到,我等更待何时?理应速速起兵去助法师一臂之力。”
蔡琰自从听说南烨在科学城中与董卓交锋便一直心神不宁,生怕南烨有个三长两短。张白骑一说出兵相助南烨,蔡琰赞同道:“夫君临行之时便未带多少兵马,后来护送百姓反而遣回不少人马。妾身担心夫君有失,趁此机会正好名正言顺派遣大军去助夫君。”
戏志才劝蔡琰道:“夫人不必心忧!各路镖局已然接到法师之令,命天下义贼进京勤王,可见法师并非坐困愁城,而是进退自如。若是法师有难,又怎会只邀义军而不让我等出兵?依我之见,法师定是不想让我等出兵才有此举。”
徐晃道:“志才先生所言甚是!法师当初执意要去洛阳恐怕就是早知今日之事。留下我等坐镇交州就是为了让交州不卷入这乱局之中,成为一方没有战乱的乐土护佑百姓。如今天下乱起,我等要务应是守卫交州不要为人所趁,而非违抗法师军令擅自出兵。”
蔡琰心中明白戏志才和徐晃说的有理,可是对于南烨处境的担忧岂是说放便能放下,急道:“难道说我等就在交州坐看夫君洛阳厮杀?一兵一卒也不派去吗?”
蔡邕见女儿心忧女婿也道:“应诏讨贼乃是大义。光华虽说一直与董卓相抗,可是诸镇兵马集结之时若无我交州兵,岂不是惹天下人耻笑?不妨调遣些兵马北上,一为了全其大义,二也好与光华里应外合共破董贼。”
自从南烨走后,蔡琰一直代他处理政务,充当着影武者的身份。南烨的身份在洛阳曝光之后,按说也用不着蔡琰了。可是众人却发现了蔡琰的政治才能不比南烨差,也习惯了有她相帮处理政务。所以就算是戏志才和徐晃也不能忽略蔡琰、蔡邕的意见。
戏志才想了片刻问徐晃道:“如今交州有兵马几何?”
徐晃道:“当初入交州的六千兵马已然扩充十倍,足有六万余士卒。其中四万分散各郡驻守,尚有两万可以调动。若加上管亥、裴元绍带回的一万士卒便有三万精兵。以法师在交州的威望,假如临时征召,凑齐十万兵马轻松至极。”
戏志才摇头道:“法师只招募精兵训练便是不想扰民,临时征召就不必了。四方乱起,难免有人觊觎交州富庶,还要留两万兵马以防他人来攻。倒是管亥、裴元绍领回的一万士卒正好合用,不妨就命白骑、管亥、裴元绍领一万精兵去助法师。若是将来法师怪罪我等违背军令,我等可推说是还兵于科学城,法师定无话可说。”
众人听戏志才想得周到纷纷点头赞同,张白骑三人即刻起身,领一万精兵北上洛阳来与曹操盟会。
从交州到洛阳最近的路程无疑是直接北上穿过荆州直达司隶。南烨自从上任交州刺史便一直很注意与荆州的关系,将荆州刺史列为盟友交好,长沙孙坚也与南烨有些交情,这才使得交州与洛阳之间一直商路畅通,管亥、裴元绍引领百姓路过荆州也是畅通无阻。
张白骑领大军北上自然少不了带着礼物去拜会一下新上任的荆州刺史刘表。要说刘表这刺史做的也不容易,前任刺史死后,董卓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可是刘表手中无兵无将,袁术也对荆州虎视眈眈。
刘表无法直接上任,怕被袁术截杀,于是他只好匿名孤身赴荆州,方才得以上任。南烨上任之时手下有兵有将方能大杀四方平定士家一统交州。刘表无兵只好反其道而行知,结交世家,借助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分出了很多权利才稳住了荆州局势。
听说张白骑要北上讨伐董卓,刘表是有心无力。他的治下还是一团乱麻,哪有能力出兵讨董?别看刘表、刘焉这两位汉室宗亲都不出兵,可是两人却有本质不同。刘焉是一心想要搞分裂,有能力讨董也不出兵,只想保存实力。而刘表则是心怀汉室,想要出兵,只可惜无兵可用。
虎踞朝堂,南烨兴兵 第二十五回 诸侯联合讨董卓 群雄关前战吕布(2)
刘表见张白骑出兵讨贼还不忘带来礼物看望自己十分感动。资助了张白骑不少粮草,并表示自己无力出兵十分遗憾,请张白骑将自己的心意转告南烨法师和各路英雄,祝讨董之战旗开得胜。
张白骑谢过刘表继续北上暂且不说,单说南烨在科学城中也得到了各郡起兵的消息。虽然曹操的讨董檄文他没收到,可是南烨的消息却并不闭塞。李傕、郭汜被南烨偷袭了数次便龟缩在营中不出,时间一长也有所懈怠。
南烨便是派三五个人出城,李傕、郭汜也并不阻拦,个别百姓迁入城中两个人也懒得管。只要南烨没有大动作,李傕、郭汜便不动大军,免得又被南烨麾下神出鬼没的亲卫队偷袭。如此一来南烨想要得到外界消息并不困难。
得知各路大军齐动,南烨哪里还坐得住?这可是将星云集的大事件,正是集星的好机会,他可不想错过。于是南烨召集众将道:“如今曹孟德高举义旗,各路英雄皆来讨伐董卓,我打算去与各路人马汇合,见一见天下豪杰,城中大事便拜托诸位了。”
从科学城被围到各路诸侯起兵不过数月,张辽、高顺这才信服南烨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此时事态果然如南烨之前所说一样,内有粮草,外有援兵,按理说根本不用冒险出城,只要静待时机牵制住李傕、郭汜的人马便坐实了讨伐董卓的首功。众将实在不明白南烨为何还要冒险出城。
张辽道:“各路大军齐聚会盟便是为了讨伐董卓,法师最先起兵同样是为了讨伐董卓。如今法师占尽天时地利,只要稍有机会旦夕可至洛阳擒杀董卓,又何必舍近求远去与诸军盟会?”
南烨一身技能只有左慈、于吉知道端倪,便是蔡琰都不知晓。南烨当然不会说自己要去集星,只得找个理由道:“我去与诸侯盟会也不是光为了讨伐董卓,更是为了讨董之后的事。”
在座众将武人居多,行军打仗或许颇有计谋,可是要论天下大势便不如南烨了。王越问道:“不知讨董之后又有何事?”
南烨道:“曹操矫诏便可会集诸侯,由此可见春秋战国复至矣!当今天子可比那周天子有名而无实,董卓可比五霸七雄狭天子以令诸侯。若董卓不死则群雄联合相抗,董卓若死必然诸侯争霸互相攻伐。董卓以后之乱,要比眼前乱上十倍,我又怎能不早做打算。”
众将之中尚无一人想到如此之远,史阿目瞪口呆道:“法师深谋远虑如此不知要作何打算?莫非也要争霸天下,做那天下霸主?”
南烨闻言一笑道:“天下霸主又有何益?以战止战这天下更乱。董卓倒是执掌朝纲还不是被百姓唾弃,被群雄讨伐?我的志向并不远大,只想将交州守住,经营成一片没有战乱的乐土,让天下百姓有个流亡逃难之所,然后便是多救些百姓到交州休养生息。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战乱总有结束的一天,若天下为明主所得,我便在其麾下做一州牧或是辞官回家含饴弄孙。若天下为奸人所得残害百姓,或是有诸侯偏要与我交州为敌攻伐我等治下百姓,那就不要怪我翻脸无情,以一州之力横扫天下,为百姓谋个万世太平。”
众将还是第一次听南烨说起胸中抱负,都被南烨说的热血沸腾。以一州之力横扫天下,这是何等气魄?仿佛那一统天下之人法师都不放在眼中。众将忍不住起身行军礼道:“愿誓死追随主公,为百姓谋太平!”
南烨起身回了一礼道:“我此去盟会便是要与诸侯结盟,让他们助我经营震远镖局,保护天下百姓。”
话已至此,众人不再阻拦。王越问道:“法师此去结盟要带多少人马?”
南烨伸出三根手指。王越猜道:“三千人马?”南烨摇头。王越又道:“三百人?”“三十人?”
南烨皆摇头,最后说道:“城外大军围城,哪里带的出许多人马?只我与洪飞、元福三人足矣。”
众人闻言吓了一跳,王越道:“法师不可大意!万一有个意外该如何是好?”
南烨道:“诸侯盟会大军齐聚,我只要到了营中便无危险。最危险的莫过于从城中到诸侯军营这段路程。若是人少,李傕、郭汜不会动兵,反而是人多惹眼。再说有洪飞、元福可抵得上千军万马,无人能伤得了我。”
王越想想也对,不过还是颇不放心,便道:“洪飞、元福虽勇却不善马战,若是遇到吕布恐怕护不住法师。法师不妨将子龙也带上,有史阿、文远、高顺三人守城足矣。”
南烨点了点头,答应带上赵云,并嘱咐王越等人道:“你等在城中做好弃城的准备以防万一。”
众人闻言又是一愣,苏双问道:“之前文远说要弃城,法师说有兵来援。如今援兵已至,法师为何反要弃城呢?”
南烨道:“诸侯与董卓交战必有一胜一败。诸侯若败,此城为孤城矣,不可再守。董卓若败,势必劫掠百姓而逃,洛阳将不复昔日繁华。科学城粮草、产出皆靠洛阳供给、消化,若无洛阳城,科学城难以独存。所以还是早做准备为妙。”
众将闻言这才恍然,便按南烨吩咐准备。而南烨自己则只带了典韦、周仓、赵云三人趁夜出城,去与曹操会盟。
董卓在洛阳城中也知道了诸侯齐聚之事,心中深恨曹操。为了应对诸侯大军,董卓命牛辅调兵五万由赵岑率领来援,又征召各地青壮五万与洛阳城中守军五万凑齐十五万士卒日夜操练,应对诸侯大军。至于李傕、郭汜围城的五万人马董卓可不敢动用,生怕南烨趁机出兵偷袭洛阳。
袁绍见了曹操矫诏,聚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开渤海来与曹操会盟。北平太守公孙瓒也统领精兵一万五千前来会盟。
当公孙瓒路过平原县时,遥见桑树丛中一面黄旗,紧接着便见几人骑马来迎。公孙瓒定睛一看,正是师出同门的刘备。
公孙瓒问刘备道:“贤弟何故在此?”
刘备道:“昔日承蒙兄长错爱,保举备为平原县令。今日听闻大军到此,特来等候,请兄长随我入城歇马。”
公孙瓒见刘备身后二人气势不凡,便指着关羽、张飞二将问道:“此乃何人也?”
刘备答道:“此二人是备的结义兄弟,一名关羽,一名张飞。”
公孙瓒隐约记得二人之名,便问道:“可是与贤弟一同大破黄巾之人?”
刘备道:“皆此二人与光华法师之力。”
公孙瓒听刘备提起光华法师才想起自己这同门师弟与名扬天下的交州牧南烨有交情。此次檄文虽说是曹操发起,可是率先出兵讨董的无疑是丁原、南烨二人。如今丁原已死,南烨就成了讨董第一人,此时还在依托城池与董卓交兵。南烨也因此名声大振,比起四世三公的袁绍和刺杀董卓的曹操来丝毫不差。
公孙瓒想借刘备三人结交南烨,便问道:“既然是交州牧袍泽,现今又官居何职?”
刘备惭愧道:“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