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中游泳的人,即使他学到了其他很多东西,也是无法生存下来的。
生存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他首先要有基本的适应能力
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婴儿在出生时只需适应自然这个环境,
然而他总有一天要踏入社会这个大环境,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这就必须
经历社会化的过程,而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体不断调整适应社会的
过程。
有一位政治犯,他被关了二十多年,在被释放出狱后,有记者访问
了他。记者问他是如何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度过了这二十多年,这位坚
毅的政治犯说:“我把自己变成橡皮泥,你可以捶我撞我,捏我拉我,
我会变形,可是橡皮泥依然存在。换句话说,环境再怎么折磨我、打击
我,我的外在会随着改变,但我的内心依然不变,我就是我!"
多么强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真
是一个很伟大的适应哲学。其实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遭遇困境,有的
困境挺一挺就过去了,然而有的困境却让人感到茫然与绝望,那些不懂
变通、意志薄弱的人,很容易在严苛的环境中被淘汰,或是丧失自我。
懂得变通的人善于在困境中将自己化为“橡皮泥”,改变自己来适应环
境,外形变了,但本质却没变。
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当大学毕业、开始踏人社会的时候,很多人都
不能一下适应这个截然不同的新环境。他们仍然将自己定位在学生角
色,造成适应上的困难。
人们在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加入一个陌生的群体,都会很自然
地产生一些困惑和焦虑的心理,这本是一个人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如
果你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无法调适,那么就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理想和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你踏人一个新环境后,就要根
据现实的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尽量把期望值降低一些,这样有
利于减少心理的落差,也能帮你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处的新环境,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
握它,才能在角色适应L领先一步
当你面对困境时,可以去做一些你平时看不起或不愿意做的事,比
如,当你失业,又未找到如意的工作时,为了生存,摆摆地摊、挑挑砖
块、当当跑堂等又何妨呢?当然,这只是你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了工作
形态,但你的壮志与抱负不能因此而磨损,不能丧失了自我。这样你总
有一天会冲出困境,获得新生。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生活显得太没志气,可是当你无力改变所
处的环境时,也只能尽量保持“我”的存在,否则,你连自我都消失
了,还谈什么理想与抱负呢?也许你还没有遭遇困境,但是在人际关系
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那就试着让自己适应这个环境,包容
了}一}夕}厂
这个环境吧。
人生的道路仁,你总会遭遇到各种不同的环境,你不可能把环境换
掉,那么只有你去适应各个环境。
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取得成功的方法很多,不一定
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梁启超也说过:“变则通,通则久。”知变与应
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重要
标准。办事时要学会变通,不要总是直线思考,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
这样才能更好地办成事情。
这是肖念第四次考研了。前不久考研成绩下来,命运依然对他很残
酷,他又一次被拒绝在研究生门外然而更糟糕的是,他似乎已经认准
了考研这一条路,非得考上不可。如今他已J经毕业有三年了,仍然没找
过工作,一门心思扑在考研上。父母非常着急,总这么考下去也不是办
法啊,别到最后鸡飞蛋打,研也没考上,工作也没着落,于是帮他找了
个代课的工作,想让他先干着
然而肖念仍然固执地坚持考研,不愿去工作,非得考上研究生不
可。父母对肖念的固执真是无能为力。
如今有一些考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情愿一条路走到
黑,也不想试试其他的路。虽然有人说:坚持就是胜利,但这也得分情
况来看,也许有的人坚持到底,最后得到了胜利,试问这样的人能有几
个?因此,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为,懂得变通,没必要一条道走
到黑。
比如考研的事,考了一次两次还没有考L,那么就要想想给自己留
好充分的后路了。比如可以先工作,这同样也是出路,人生的出路不是
只有考研一条,如果屡战屡败、盲目地将考研坚持下去,是不值得提倡
的,何必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苦苦挣扎呢?
就像股市上流行的一句经典投资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筋子
里。”虽然它讲的是要分散投资,但道理相通,都是告诉人们不要一条
路走到黑。尤其是在股市投资上,如果义无反顾地选择一条路,不给自
己留后路,那么很可能竹兹打水一场空,甚至连本都捞不回。
罗马有一位很有成就的女商人伊尔莎,她在回忆自己的成功时,总
是忘不了父亲在她几乎走向绝境时给予她的警告。
当时,父亲带着她离开了罗马的家,来到市郊的一个小镇,并带她
爬上了一座很高的教堂塔顶伊尔莎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带她上那儿
父朵温和地对她说:“往下瞧瞧吧,孩子!”伊尔莎鼓起最大的勇气,
朝脚底下看去。只见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蜘蛛网一样的道路条
条都通向了罗马〔
父亲慈祥地说:“好好看看吧,孩子。你看,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
条。生活也是如此当你发现走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时,你就走另一条
路试试!”聪明的伊尔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在以后的道路上
不断走出了新境界,创造出新的生活。
曾经有一个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
你应该怎么办?”小沙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往旁边去。”往旁边
去!多么显而易见的答案啊。也许这个道理人人都懂,然而在生活中,
人们却常常忘记这个道理。高考落榜时割腕;恋爱失败时跳楼;生意赔
本时投河……这些悲剧层出不穷,很多人总是一条路走到黑,难道这
些人的钾慧就连一个小沙弥都不如吗?俗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
人生的路不但很长,而且也有很多我们无法改变所有的事情,但我们
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让自己获得新的生活。
人生的旅程,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复杂和困难。当这条路越来越窄,
甚至到了穷途末路之时,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走向,走向旁边的
路,通过迂回前进的方式,同样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要知道,路的旁
边还有其他的路。
坎到匕淤汁
车到山前必有路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中国人自古就相信天无绝
第八篇
变通心计学―一一会变通,水尤常态随方就圆\…多万zDE二U切H}X一N』}
人之路。西方有哲人也说过:“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必定会为你打开
另一扇窗。”这与陆游在《游山西村》这首诗中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
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时候我们遇到万重山水的阻隔,似乎跌人了走投无路的困境,突
然又“柳暗花明”,并非到了尽头,希望就在转角处!做人,最重要的
是学会变通,随机应变。难道前面已经是悬崖了,你还要跳下去吗?执
著虽然很重要,但盲目执著并不可取。
在犹太的典籍《塔木德》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两个女人争执不下,来见所罗门王。姑且将这两个女人称为
A和B吧。原来,这两个女人住在同一间屋子,碰巧两人的孩子也只相
差两天出生,而且还都是男孩。但是有一天晚上,A不小心压死了自己
的孩子,于是就半夜起来,趁B还熟睡的时候,抱走了她的孩子,并把
自己那个已死的孩子放在她的床上。第二天早上,B起来给孩子喂奶
时,竟发现他已经死了,再仔细一看,才知道那个死孩子并不是她的,
而A手中抱着的孩子才是她的。
A却狡辩说:“不!那个活着的孩子是我的,死的才是你的!"B争
辩道:“你撒谎!死的孩子是你的,活着的是我的!”她们就这样在所
罗门王面前又争辩起来
所罗门王一想:“既然她们都说活着的孩子是自己的,而死的孩子
是对方的,那么……”于是他对左右说:“拿一把刀来!”侍从赶紧将
刀拿了进来。王又下令说:“把这个活着的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A,
一半交给B!"
孩子真正的母亲(B)一听,心疼极了,那是自己的儿子啊,于是
她悲伤地对王说,“陛下,千万不要杀了这个孩子啊!你把他交给那个
女人好啦!”而另一个女人却说:“不必给我,也不要给她,您把这个
孩子分成两半吧!"
所罗门王一听,说:“这个孩子不可杀!把他交给B吧,她才是孩
子真正的母亲〕”
《塔木德》中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也许
在有的人看来,这已经是绝路,没有办法可想,但是所罗门王用智慧想
出了解决之法,公平地解决了这个案件。相信凡事只要我们肯动脑筋,
懂得变通,一定有解决的办法,车到山前必有路嘛。
“车到山前必有路”,虽然这是一句老掉牙的话,大家也都承认它,
但却不一定真的能接受它。就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
他不就拔剑自勿g于乌江了吗?但是如果当年项羽能接受这句老掉牙的
话,渡过乌江,卷土重来,也许就是另一种结果了。反观他的对一手刘
邦,就很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信念,好几次都是只带了十余骑兵,
逃出了重围,然后再重整旗鼓,因为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凡事都有解
决的办法。
现实的残酷往往会让悲观的人觉得四面楚歌,如同世界末日来临。
而在有“心计”的人眼中,永远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他们不会没事就先搬块大石头压在自己心上,因此,他们能勇
敢地向前迈进,不畏艰难,并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冷静的思考力去解
决种种难题,冲破困境。
当然,若不懂转弯,车子仍然还是会撞到山上的,因此必须积极地
设法解决问题。即使车到山前没有路了,我们也可以安步当车,停下自
己的脚步,看看周围美丽的风景,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鲁迅先生曾
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再不济,你也可以自
己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爬不过的坡;没有翻不过的山,也没
有趟不过的河。今天的艰难总会成为过去,只要你凡事肯变通,遇事多
思考,一定能解决问题,冲破难关。
办法是想出来的
从来不存在所谓的无路可走,遇到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只要肯
思考,就一定能想出办法来。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困难面前,积极想办法的态度会激发我
们的潜在智慧。那些成功人士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非常注意动脑筋、
想办法,他们坚信总可以想出办法来。
办法是想出来的,想办法才会有办法。解决问题的秘诀不在于其
他,只在于用大脑想方法,用智慧去做自己的工作。对待问题,方法为
王。在界定问题之后,下一步就是分析问题、制订各种解决方案、评估
这些方案并做出决策,然后执行决策。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却经常听到有人抱怨:
“确实是没办法!"
“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设想一,如果你的上级给你下达某个任务,或者你的同事、顾客
向你提出某个要求时,你这样回答对方,他们怎能不对你非常失望呢?
也许一句“没办法”能为推卸责任找到最好的理由,但也正是一
句“没办法”,让我们浇灭了很多创造机会的思想火花。是真的没办法
吗?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好好地动脑筋想办法呢?
在IBM公司,每个管理人员的桌上,都摆着一块写着“Think"
(思考)的金属板。这是IBM的创始人华特森定下的规矩。
有一天,寒风凛冽,暴雨倾盆,华特森一大早就召开了销售会议。
会议一直开到到下午,气氛非常沉闷,没人发表意见,大家感觉焦躁
不安。
这时,华特森缓缓起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Think",然后
对员工说:“我们缺少的是,充分思考每一个问题的精神、要记住,大
家都是靠思考赚得薪水的。”从此,"Think”成为华特森和IBM公司的
座右铭。
不是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嘛!有一个叫罗伯特的美国
人,亲身验证了这句话。
乔治想用100美元来周游世界,别人都认为他是在痴心妄想。然
而,乔治没有理会那些冷嘲热讽,他找出一张纸,写下了用100美元周
游世界的各种办法:设法领到一份可以上船当海员的文件;去警察局申
领无犯罪证明;考取一个国际驾驶执照,找来一套地图;与一家大公司
签订合同,为其提供所经国家的土壤样品;同一家胶卷公司签订协议,
可以在这家公司的任何一个分公司免费领取胶卷,但要拍摄照片为公司
做宣传。
当乔治完成上述的准备之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
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结果,他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以下是他旅
行经历的一些片断。
在加拿大巴芬岛的一个小镇用早餐,他没有支付分文,条件就是为
这家餐馆拍摄照片并承诺在旅行中竭力宣传该餐馆。在新西兰,花5美
元买了一箱香烟。从巴黎到维也纳,费用是送司机一箱香烟。
从挪威到瑞士,他搭乘的货车的司机在半途得了急病,已经拥有国
际驾驶执照的他将司机送到了医院,并将货物安全送到了目的地。货运
公司非常感激他‘,专门派车将他送到了瑞士,当然是免费的。
在葡萄牙一家新开张的公司门口,该公司用来拍摄庆祝画面的照相
机出了故障,于是乔治免费为他们拍摄了照片,而他们则送给乔治一张
到达德国的飞机票。
在印度尼西亚,由于提供了一份美国人最近旅游习惯的资料,他在
一家高档的宾馆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乔治制造的传奇,足够我们膛目结舌了,他的勇气和智慧更值得我
们喝彩!
我们之所以说事情艰难,往往是我们并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世界
上没有“天大的问题”,只有不够努力造成的失败和遗憾。同样,在职
场卜,我们也有这样的潜质,能创造出同样的传奇,只要我们有足够的
信心,积极行动。这样,我们的创意之门就能打开,我们的头脑里也会
冒出各种各样的办法
遇事先别说难,先问自己是否已然竭尽全力。当怪罪自己不够聪
明,不够有创意,抱怨自己总是无计可施的时候,应该反问一「自己:
是否真正开动脑筋了?
积极地想办法,才会有办法。只有相信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有
能力解决一切问题。人的智力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只要你能够战胜
畏惧,并下决心去努力,你就能找到越来越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要总是直线思考
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近高低各不同。”看来,原本同样的事物或问题,只要选择不同的角度
去观察分析,就能够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
梁启超说:“变则通,通则久。”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
质问题,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办事时
要学会变通,不要总是直线思考,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才能更好地办
成事情。
一位老母亲有两个有出息的女儿。长大后,大女儿经营雨伞生意,
二女儿开了鞋店,两家的生活过得非常充裕。可是这位母亲期盼着女儿
们能够过得更好,她希望大女儿雨伞生意好,也希望二女儿的布鞋生
意旺。
于是,每当天空阴雨绵绵,老人家就为二女儿的布鞋生意而担心,
每逢睛空万里,老母录又为大女儿的雨伞生意而发愁。的确是可怜天下
父母心,在过度忧郁中老母荣染上疾病并卧床不起,尽管两个女儿多方
求医问药,可就是不见病情好转。
一位智者忽闻此事,特意上门给这位母亲送来忠告。几天后,老母
亲慢慢从疾病中走出来,之后便容光焕发,全然一个非常健康的人。然
而,智者只是让这位母亲换个角度思考而已。把原来的担忧反过来思
考,就变成晴天二女)L布鞋生意好,雨天大女儿雨伞生意也好,如此一
来,无论天气如何变化,老母亲的心中总有庆幸和欣慰。
在生活中,有一很多事情都不要总是直线思考,而需要转换一个角度
重新审视和思考。遇到困难,碰上苦闷,也不要唉声叹气、践跄不前,
或许这正是磨炼心志的难得机会。换一种角度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总有·种是我们最终期待的……
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
试,而无法成功。他们在坚持自己的目标时,从来不会犹豫不前们可
惜的是不会换位思考和灵活变通,所以终究难以成功。如果当他们感到
这种方法行不通的时候,敢于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尝试另一种方法,也
许成功就不那么困难r。
有这样一个典故很久以前,、气们听说有一位大师身怀绝技,他可
以轻松把一座大山移走、一天,有人把这位大’)币找来,要求大师当面表
演一次。大师坐在一座山的跟前,没过多久就起身跑到大山的跟前,然
后说池的表演完成
众人迷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说:“事实上,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
什么移山大法,唯一可以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不要迷信所谓的成功秘诀和捷径,更没有什么
神秘的力量,灵活处理随时出现的各种情况,才是成功的最大秘诀:
著名思维学家、“创新思维之父”德·波诺认为,通常人的思维是
“纵向思维”,就是主要依托逻辑,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走下去。为此,
他提倡“平面思维法”,以多条思路进行思考〕
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标的人,已经具备了成功的素质。如
果再加L下面两个建议,这些人的期望结果将更容易出现。
第一,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
每年有几千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5年以后,只有其中的小部分
能够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只好退出为妙。”他们遭遇障碍时,只想到失败,因此才会失败。
如果你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
“无能为力”的想法。
第二,先停下,然后再重新开始。
有人常钻进牛角尖而不能自退,因而看不到新的解决方法。成功办
事的秘诀是随时检查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
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一个懂得变通的人可以灵活运用一切他所知的事物,还可巧妙地运
用他并不了解的事物。能在恰当的时间把应做的事情处理好,这不只是
机智,也是艺术。
占语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就是告诉我们,成功的道路
不止·条,如果此路不通,那么换条路试试,也许就能实现你的目标。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喜欢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但不是每个
人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因此,有时候不一定非得循规蹈矩,也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失去成
功的信心,要知道此路不通彼路通,也许你因此获得了新的人生。
李宇明本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年轻教授,可是刚结婚不久,妻子就因
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了卧床不起的病人自从生下女儿,妻子的病
情更加严重。面对卧床不起的妻子和刚刚降生的女少L,还有他那刚刚开
始的事业,李宇明觉得头疼异常,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他突然想到:这条路不通,我可以走另一条啊,难道我不能
将研究方向定在儿童语言的研究上吗?这岂不是一举两得。他说干就
干,而妻子也成了他最佳的合作伙伴,刚出生的女儿正好成了最好的研
究对象。家里处处都放置了一些小纸片和铅笔头,以便随时记录女儿的
发晋厂
从女儿刚会发音,他们就开始记录,而且每周用录音带录一次用文
字难以描摹的声音。如此坚持了6年,一直到女儿.上学时,他和妻子开
创了一项世界纪录:掌握了从出生到6岁之间儿童语言发展的最原始资
料,而国外的这项记录最长的也只到3岁。15)91年,李宇明出版了
《汉族儿童间句系统控微》一书,在国内外的语言学界引起了轰动〕
李宇明之所以既能照顾好妻女,又能兼顾好事业,就是因为他深谙
“此路不通彼路通”的道理,换了个思路想问题,在已有的道路面前,
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可见,当我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要
善于打破常规的路径,去寻找另外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家老牌饭店,几年来生意越来越兴旺。但
由于原先配套设计的电梯过于狭小,已无法适应越来越大的客流〕于
是,老板准备改建电梯。他重金请来全国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请他
们一起商讨,该如何改建。
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经验都很丰富,他们讨论的结论是:饭店必须换
一台大电梯。为了安装好新电梯,饭店必须停止营业半年时间。
老板很为难:“除了关闭饭店半年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老板的
眉头皱得很紧,“要知道,这样会造成很夫的经济损失。”
可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凭着经验,坚持说:“必须得这样,不可能有
别的方案。”
这时,饭店的清洁工正在附近拖地,听到他们的谈话,他马上直起
腰,停止了工作。他望望忧心忡忡、神色犹豫的老板和那两位一脸自信
的专家,突然说:“你们那样做会把这里弄得乱七八糟,要我怎么
收拾?"
工程师膘了他一眼,不屑地说:“你只知道打扫,还知道什么?"
“我知道我要是你们,我会直接在屋子外面装上电梯。”清洁工理直
气壮地说。
“多么好的方法啊!”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顿时诧异得说不出
话来。
很快,这家饭店就在屋外装设了一部新电梯,而这就是建筑史上的
第一部观光电梯。
事实上,促成人类社会进步的每一项科技发明,起因都是解决问题
过程中的“此路不通走彼路”。很多人总习惯用老办法来解决问题,其
实对于有的问题,这种办法并不适用。总会有更好的办法在等着你,另
辟蹊径,也许还可以找到比传统办法好L百倍千倍的办法呢。
仁面的案例中,工程师和建筑师被自己的专业知识束缚住了,一个
劲地钻死胡同,却没想过走另一条路。而洁清工的脑子里没有那么多条
条框框,思路很开阔,因此才会想出令专家们拍手叫绝的妙招。
“此路不通走彼路”,这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加速器”,是走向成功
的途径。无论是有独特经营头脑的管理者,还是善于另辟蹊径解决问题
的员工,他们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对l一作充满热情,以主人翁精神全力
以赴投人工作;二是擅长创意思考,有很强的发散思维能力。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情况就会出现改观,
新的创意就会产生。因此,我们的思维要活跃起来,当原来的路走不通
时,要学会另辟蹊径!
要有改变规则的胆识.
《塔木德》中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
不能总靠常规的方法。”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虽然处处商机,
但也遍地风险,危机四伏。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
界中,如果只知道一味地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保
守态度,结果一定会像那只沉迷于舒适安逸环境中的青蛙,难以在激烈
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
有动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将一群跳蚤放在一个玻璃
杯中,然后用玻璃盖将其盖住。一开始,跳蚤们都不停地奋力往上跳,
但是每跳一下都会撞到玻璃盖,也许它们会因此而感到疼痛。就这样一
个小时后,跳蚤依然在跳,但是它们跳得低了。因为动物都有学习的本
能,在撞痛了几次后,跳蚤发现只要低一点就不会撞到盖子,于是它们
跳的高度就降低了。
如此三天以后,动物学家将杯子上的玻璃盖取下,结果发现每只跳
蚤虽然还在往上跳,但是却没有一只跳蚤能跳到杯外来,因为它们已经
习惯了得低些跳。
看到这个试验,我们是不是觉得有时候自己也像那些跳蚤?习惯旧
规则,于是被约束,每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始终在狭窄的框框里跳
跃。这样生活久了,只会让人觉得单调乏味,变得消沉,甚至失去斗
志,失去理想。
有人说,“失业”是如今时髦的词语。有心计的人懂得打破陈规,
抓住或创造机会,而愚昧的人只会一味地等待机会。
一个犹太富翁有两个儿子,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犹太富翁也渐渐老
了。于是富翁开始苦苦思索,究竟该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始终拿不定
主意。他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白手起家,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
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他锁上家里的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了一百里外的另一座城市,然
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告诉他们,如果谁答得更好,就可以继承遗
产。这是什么样的难题呢?富翁将一串钥匙和一匹快马分别交给两个儿
子,看他们谁能先回到家,并把家门打开。
两人将马骑得飞快,都不甘示弱,因此两兄弟差不多同时到达了家
门口。可是面对紧闭的大门,他们犯愁了。钥匙有一串,但锁只有一
把,最合适的是哪把钥匙呢?哥哥试了好多把钥匙,但始终没能找到最
合适的那把;而弟弟的钥匙则在路上丢了,因此他根本没有钥匙开门。
两个人都急得满头大汗。突然,弟弟一拍脑门,计上心来,他左右
看了看,找来了一块石头,三两下就把锁给砸了,然后顺利地进了大
门。最后,富翁把继承权交给了弟弟。
在犹太人看来,人生的大门通常都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
刻,人最需要的不是一把现成的钥匙,而是改变规则的胆识!其实,规
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或解释的。
很多事实都告诉我们,往往规则总是滞后于现实的。因此,一旦发
现规则不能适应现实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懂得变通,凭借自己的胆识,
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规则进行新的改变或创新,正所谓“世易时移,变
法宜矣”
虽然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和遵守规则,但并不是说一味拘泥于规则,
如果把这种形式的东西完全凌驾于人的利益之上,那么它就只能成为阻
碍人发展的律条,而规则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要知道,人是活
的,规则是死的,而且规则也都是由人制订的,其目的自然也是为了更
好地维护现有的秩序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但是,这个世界有着无穷的变数,不同的规则也有不同的适用范
围,因此不同的事情不可机械地用同等的眼光来看待。惟其如此,才能
活用规则,让规则充分发挥良好的作用,否则,与其愚忠地死守,不如
大胆改变。
没有人能阻拦你改变自己的生活,更没有人限制你的生活自由,一
旦你跳出了墨守的成规,来到外面的世界,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更宽
更广,更加多姿多彩、
调整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成功是每个人都想的。。然而大多数人似乎都不具备成功的先决条
件,比如无才一(财)、无貌,也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和资源,等等。如此
平凡的自己,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有
意义呢?答案就是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事业,找到了就会使自己成为人才,做不
适合自己的事就会使自己成为庸才一。有道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
适的”。就像千里马只有遇见伯乐,才是千里马。人才也是一样,只要
遇「识人的老板,即使身处荒野,也能顿生神采甚至价值连城。
萧宇是福建商人,他的父余是珠宝商。他继承父业也做起了珠宝生
意,可是他缺乏父余对珠宝行业的精微敏感,生意惨淡,频频亏本。没
过入上年,萧宇就把父亲交给他的全城最大的珠宝店生意经营得异常惨
淡,后来竟全都赔光了。
但是,萧宇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相反.他认为自己不是缺乏
经商的才干,而是因为珠宝行业投资大,技术性太强,风险太大于
是,他决定改行做服装生意,他觉得服装生意周期短,而且不需要大多
的专业知识,肯定能成功。决定之后,他立刻去银行贷了款,开了一家
服装店。